2007年8月31日 星期五

東協基金

新金融世界
文章出處:
http://www.newfinancialworld.com/e107_plugins/content/content.php?content.325

2004 年高盛發表引起全球關注的99號報告,捧紅 金磚四國(BRICs)的中國、印度、巴西與俄羅斯,2005年高盛再度提出134號報告指出新鑽十一國(N-11,the Next Eleven),掀起另一波新興市場的投資熱潮,新鑽十一國中的印尼、菲律賓與越南同時亦為東協成員國之ㄧ。

【東協的成員國】

東南亞地區之非共產黨國家為加強政治與經濟合作,於1967年8月7日在曼谷成立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 )簡稱東協,包含的國家有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尼、汶萊、越南、寮國、緬甸與柬埔寨等十名成員國,稱為東協十國

【東協的機會】

一、 東協自由貿易區

東協各國為加強區域內貿易、實現經濟整合目標,自2002年元月1日起,正式啟動「東協自由貿易區」(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AFTA),主要排除區域內關稅貿易障礙,故各會員國簽署了「共同有效優惠關稅協定」(Common Effective Preferential Tariff,CEPT),此一目標的達成將提升東協國家經濟競爭力。


二、 天然資源豐富

東協國家以農業立國,森林資源其有利於投資的天然資源亦甚豐富,例如銅、錫、鎳、鉻、橡膠與石油等,其中石油為印尼與汶萊帶來大量外匯存底,汶萊更以「東方石油小王國」著稱。

三、 勞動力充沛且工資低廉

隨著新興市場低廉的勞工出現,對全球投資產生磁吸效應,吸引許多外資進駐設廠。根據世界銀行2005年的統計,東協人口規模超過五億,成為足以與中國大陸抗衡的經濟體。

【東協的危機】

一、 政治局勢不穩定

東協國家大多呈現國內政局動盪不安,諸如恐怖攻擊、貪污、軍事政變等事件層出不窮,例如緬甸素有暴政前哨之惡名,菲律賓則為世界綁架之都,而泰國2006年9月軍方發動不流血政變迫使總理下台,皆彰顯新興市場的政治地緣風險。

二、 經濟成長依賴歐美國家過深

勞動力密集產業為東協國家的主要經濟發展支柱,且主要出口國為歐美各國,其中美國為東協最大出口國,2005年東協對歐盟出口已位居歐盟第六大,若這些國家經濟成長減緩將一起拖累東協國家的經濟脈動

三、 貨幣波動劇烈

近年來新興市場經濟發展起飛,在貨幣升值題材帶動下,吸引國際資金炒作。不過由於新興市場人為干預嚴重,因此貨幣甚少實際反應經濟基本面,且一旦發生政變等事件,貨幣波動便異常劇烈。

隨著新興市場的崛起,其高度的經濟成長,讓許多投資人趨之若鶩。東協各成員國彼此間總體經濟環境迥異,例如經濟發達的新加坡,遭到美國實施經濟制裁的緬甸,基於此投資新興市場無法一概而論。加上特別容易受地緣文化政治與少數把持的總經政策影響,故新興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便是如何嚴謹精確地權衡這些新的投資機會與風險乃首要任務。

2007年8月30日 星期四

傳說中的查稅九原則

文章出處:http://www.wretch.cc/blog/onewidesky&article_id=5045659

依據銀行內部流傳國稅局的「查稅九原則」,包括:

1. 二十五歲以下財產鉅額增加,有一說是20歲以下,基本上是由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電腦設定的條件所篩選,這些人的財產鉅額增加,又沒有報相對的所得,很可能是接受贈與而來。

2. 六十歲以上財產鉅額減少,國稅局對於老年人的財產鉅額減少,一定會利用族譜系統,追查二親等間財產異動情形,看是否有贈與的情形。

3. 一般年紀民眾財產價值異常增減,所謂一般年紀民眾,主要還是上市櫃公司及準上市歸公司的老闆及經理人,以及土地補償金的受領人,其平常前10%高所得人士,一樣用財稅資料中心電腦設定其財產的異動。

4. 存款利息鉅增或減少,這是綜所稅的申報書,存款、股息、租金的鉅額減少,可能有存款的移轉、不動產的出售或移轉、股票的出售或移轉的狀況。

5. 多戶不動產移轉,多戶不動產移轉能有逃漏贈與稅的情形。

6. 捐贈金額超過三十萬元,尤其是非現金捐贈,有可能有逃漏所得稅的情形發生。

7. 列報受扶養人數超過八人,另外一說是列報”其他親屬”扶養超過三人時,可能借由虛列免稅額,逃漏所得稅。

8. 持有房屋在三到四間以上的、由於自住的可能性極低、會查核租賃收入。

9. 虛報扶養死亡親屬以夫妻合併申報等。

實際上國稅局以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為基礎結合的查稅網絡同時透過稅捐稽關、戶政單位、地政機關、銀行、經濟部、法院、以及財稅資料中心,分別配合提供土增稅、証交稅、不動產過戶、抵押、地籍總歸戶、外匯管制、未成年人存款記錄、法院租賃公証等資料,佈下天羅地網,可以說現再的納稅義務人,每個人都被國稅局”網路上身”。

另外,還有一篇有趣的新聞文章可以看一看:「有錢人都是這樣賺錢的」。

10張優質保單 買到賺到

Smart智富月刊 07 年 8 月號

小王與小李在一次閒聊中,發現兩人前年都買了投資型保單,且均選擇月繳5,000元保費,雖然是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兩人免不了想要比一下誰的效益好? 回家翻出保單對帳單一看,小王的保單帳戶價值已經累積近8萬元,投資報酬率約有12%。小李正得意著自己投資報酬率有20%,卻發現保單帳戶價值不到5萬元,比小王的保單還沒看頭,「明明投資報酬率比較高,保單帳戶價值怎麼會比較少?」

◆投資報酬率高,不代表獲益大 
~4指標幫助你不吃虧!

小李的疑惑是很多消費者的心聲。在投資型保單的世界,保費繳得多,不代表帳戶價值累積就會比較快,即使保費相同,可是保額、保單費用率、手續費不同,能夠進入分離帳戶做投資的金額也不一樣。不僅如此,保單帳戶價值還會因連結的基金組合績效表現,出現更大差異。 因此,對於想要搶買投資型保單的消費者,並不是買到就一定會賺到!你必須仔細比較每張保單的費用率、最低與最高投保金額上下限等細節,才能選到1張彈性大、費用率低的理想保單。為了幫讀者找出理想保單,本刊便以4個指標,為大家篩選出優質保單。


◇指標1 保險公司資產規模 排行前20大

目前國內約有29家保險公司,本刊先從前20大保險公司中找出各家旗下保戶數最多的1張變額萬能壽險保單。 前20大保險公司中除了郵政壽險、宏泰人壽未推出變額萬能壽險外,中央人壽因是去年下半年才推出相關產品,因此也不列入評選。所以,共選出國泰、南山、新光、ING安泰、富邦、中國、國華、台灣、三商美邦、保誠、安聯、遠雄、全球、紐約、幸福、大都會、法國巴黎人壽等17家保險公司旗下保單列入評比。

◇指標2 投保保額門檻 最低前10名

最低投保保額門檻是指投保這張保單,保額至少需要多少錢。保額愈低,代表能放入分離帳戶投資的金額愈多,對於想透過投資型保單累積財富的人,確實應該仔細比較。

◇指標3 20年總費用率 最低前10名

目標保費的總費用率是代表保險公司要向你收的費用,未來新制上路後,主管機關規定不得超過150%。

◇指標4 連結基金檔數 排行前10名

連結的基金數愈多,代表保戶選擇性愈多,這也是著重投資的人必須衡量的重點。 在綜合評估後,本刊選出10張保單,若看完這10張保單還是難以抉擇,不妨回歸自己的需求,做為挑選基準。以下便分4個層面,進一步分析。

◇層面1 計較成本的人

總費用率為首要考量、次考量增額費用率 推薦:全球、紐約、幸福以及法國巴黎人壽旗下產品 對於錙銖必較、不想被保險公司賺太多的人來說,費用率是最大的考量。因此最好選擇總費用率低於150%、增額費用率不超過3%的保單。

◇層面2 保障已足夠,著重投資者

最低保額愈低愈好 推薦:ING安泰、全球、幸福、法國巴黎、安聯、遠雄人壽旗下產品 最低投保保額愈低,代表保障的成本降低,就能把多一點預算放到分離帳戶去投資。因此,選擇1萬元保額起跳或是10萬元保額起跳的保單,就能達到這種效果。未來在門檻法則上路後,想要享有這樣的彈性好康,可就沒機會了。

◇層面3 在乎投資標的多元性的人

選擇連結基金檔數較多的保單 推薦:國泰、南山、ING安泰、安聯人壽旗下產品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杜純琛表示,投資型保單的連結基金雖然愈多愈好,但過與不及均是缺點,基金檔數太多,保戶反而不知道該怎麼選。他強調,好的保險公司在推出產品前,應該先幫保戶做好把關動作,挑選績效相對穩健或突出的基金。在看過上表10張保單後,杜純琛最為推薦南山與ING安泰人壽的保單。

◇層面4 長期投資的人

優選有加值回饋金的保單 推薦:南山、全球人壽旗下產品 「加值回饋金」是指保險公司為了獎勵保戶長期投資,因此在投保後的第7年起,保險公司會每年固定回饋目標保費的2%~5%到分離帳戶中,投保愈久、回饋比例愈高,等於是增加保戶的投資部位,對於長期投資的保戶來說,不無小補。

◆測試業務員能力,尋求專業規畫
~3步驟弄清細節!

雖然心動要馬上行動,但該如何避免行動不會變成衝動?宏觀財務顧問公司協理陳敏莉建議,消費者決定投保前,應回頭想自己到底要以投資型保單保障人壽保險之不足,或以投資需求為優先考量。 鼎盛理財規畫顧問公司總經理姜漢中則建議,在面對業務員銷售時,可以先出一個題目考一考業務員:「如果我的預算是這麼多,你會建議目標保費與超額保費如何分配?」專業的業務員應該會先檢視你目前所持有的保單,先看目前保障是否足夠,再規畫提出建議。如果還沒充分了解情況,就直接建議用5:5分配或是7:3分配,這種就是把銷售擺第一的業務員,可以直接拒絕。 以下3個步驟,是決定投保前應先弄清楚的細節:

◇步驟1 問明白細節

在與業務員充分溝通後,業務員應按你的保障缺口設計保單,並依照期望報酬率來規畫保單建議書。此時,你可以問業務員這張保單的總費用率是多少、有無最低投保金額或最高投保上限、能不能附加其他定期險、連結的基金檔數有多少等問題。 例如:假設你每個月可以拿出5,000元繳保費,你可以問業務員:這樣最低、最高可以分別買到多少保額、建議的目標與超額保費比例如何配置,按此比例,今年、明年各有多少錢可以拿去投資。 如果業務員都能針對你的問題提出答案,並實際算出扣除費用後放入分離帳戶投資的金額,代表這個業務員具備一定的專業。

◇步驟2 搞清楚目標

業務員的建議書不必照單全收,最終還是要回歸你投保的目的。如果你是要補足保障缺口,就直接把保額先買足,有餘力再談投資。如果是以投資為主訴求,就要看自己的理財目標與投資屬性,目前多數保險公司會針對投資型保單的客戶設計有「風險屬性調查表」,可以先做測驗後,再看是否與預期相符。 假設你是屬於穩健性格的人,10年後想存到500萬元,就可以請業務員幫你用軟體試算在報酬率4%與8%的情況下,目前每個月分別要拿出多少保費?

◇步驟3 按屬性選標的

業務員通常會參考你的投資屬性來建議基金連結標的,如果對於投資市場還算熟悉,可以自己判斷對方做的建議合不合宜?或參見本刊第49頁,讓3位基金達人告訴你下半年應如何配置。

2007年8月29日 星期三

多走幾步路 省下不少購屋款

時報資訊 記者:王莫昀/台北報導

面對高房價所得比的時代來臨,巿場人士建議,一般首購族或受薪階級可以走出市區,「以距離、時間換取房價空間」,選擇在距離捷運站出口一公里或需搭乘兩站內接駁公車的區域購屋,將可大幅減輕購屋負擔,清償房貸時間也可以藉此減少二、三年。

對抗高房價,民眾購屋須掌握三大購屋策略,首先走出市區,選擇購買市郊潛力區個案,如果到巿郊看屋,仍嫌電梯華廈價位偏高,則可考慮從中古公寓著手;最後是要選擇交通便利的地方購屋。

永慶房仲集團總經理廖本勝表示,房價通常與交通中樞的距離成反比,離捷運站、公車站牌等越遠,房價越便宜。如受薪族群可走出台北市,從部分環境優質、生活機能完善的北縣地區著手,也由於受薪族多需考量就業地點的鄰近性,跟著捷運沿線走,尋找漲幅不大的潛力區,不僅可確保區域的發展性,且坐擁運輸網路的便利性,可兼顧房價保值與交通方便的雙重優勢。

信義房屋分析,由於台北市具備難以取代的政經地位以及完善的公共建設與生活機能,加上土地供給有限,房價居高不下。相較之下,一水之隔的台北縣,房價負擔輕鬆許多,少打拼兩、三年,就能一圓購屋夢。

資金有限的首購族在轉往巿郊選屋時,若仍覺得房價偏高,非能力所及,可退一步,選擇總價較預售、新成屋偏宜二、三成,甚至僅及一半的中古屋。

學貸、互助會、定存質借 管道要選對

副標:M型社會 精打細算籌學費
理財周刊 365 期

新學期將開始,「M型社會」中的新貧爸媽,為子女學費煩愁。除了刷卡繳費外,還有互助會、保單借款、就學貸款等多項籌措管道。但這些都屬信貸性質,成本各有差異,應衡量自身還款能力,妥慎選擇運用。

文.洪樂其

今年剛考上私立大學會計系的小帆,最近心情不太好,因為爸媽常為了她的學費籌措問題而吵架。即將開學,光是為了生計,媽媽就已愁眉不展,現在又多了這筆學費,該到哪裡去籌呢?

處於「M型社會」,新貧爸媽繳不出學費怎麼辦?銀行業者表示,民眾除了透過刷信用卡繳學費以外,目前仍有互助會、保單借款、就學貸款等多項籌資管道可供利用。不過,因為都是信用貸款的性質,成本差異很大,運用之前,最好先衡量自身的還款能力,並多方比較,才不會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

◎就學貸款 最直接

台灣銀行表示,有學費籌措困難的父母,最直接的方法是以小孩的名義,向銀行辦理就學貸款。以大學4年為例,辦理就學貸款後,4年學雜費可一次籌足,等小孩大學畢業後,再按當時約定的利息還款。


由於市場利率走高,為避免就學貸款學生還款壓力增加,在中央銀行協助下,教育部最近邀集台灣銀行、台北富邦銀行、高雄銀行與土地銀行會商,研究調降就學貸款利率的可行性。

最後銀行業者同意將學生的還款利率,由過去按郵政儲金1年期定期儲蓄存款機動利率2.4%加1.4%計算,調降為按郵政儲金1年期定期儲蓄存款機動利率加1.05%計算。也就是說,依照新修正的計算方式,今年8月1日起,學生負擔的還款利率調降為3.45%。

另外,為了避免學生畢業還款時,因每個月還款本息偏高而影響生涯規畫,自96學年度起,學生也可依照個人需求,選擇延長貸款年限為原來的1.5倍,可降低每月應繳本息。以就讀私立大學4年貸款總額50萬元,須分8年還款為例,還款年限可選擇延長為12年,每月應繳本息也由5922元,降為4198元。

過去民眾金融知識普遍不足,融資管道也不夠熟悉,遇到繳學費時,最常見方式是向親朋好友調借,不然就是標會(互助會)。所謂互助會是民間一種小額信用貸款的型態,具有賺取利息與籌措資金的功能。起會人(會首)起會之後,先向所有會員收取首期全數會款,之後每期會員所繳交的會款則交給得標會員。

互助會起會時,都會先訂出一個底標,也就是每一期的最低競標金,告訴大家互助會的利息水準,最大作用是保障參加的會員,每一期的利息都在某一個水準之上。為了吸引希望賺取利息、累積資金的人參加,底標一般都會訂得比當時銀行1~2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水準還高。

銀行業者指出,想籌措學費的父母,可以自行當會首,找親朋好友一同起個互助會;至於已經跟會者,可在最近一期標下會款。不過,互助會潛在風險比較大,在缺乏法律明文規範下,要小心被倒會的風險。

◎保單借款 周轉簡便

如果民眾只是一時有現金周轉的問題,或不符就學貸款的條件,此時具有利息低、手續簡便、給付迅速、不求人、免抵押、免擔保,而且沒有還款時間壓力等特色的保單借款,應該是最適合的工具。

壽險公司表示,與銀行信貸利率動輒10%~20%比較,保單借款利率平均只在3~8%之間。借款條件是壽險公司的保戶,且擁有的保單累積有保單價值準備金(一般壽險主契約繳款1~2年即開始累積),借款金額為保單價值準備金或解約金的8~9成。

例如,台灣人壽最近就針對保戶推出阿龍助學專案,借款優惠利率3.8%。強調該公司要保人或被保險人本人,其二親等以內親屬,只要持就學、遊學及進修證明單據,皆可申貸,活動到10月底止。

壽險公司表示,保單借款的好處是還款彈性大,保戶可以隨時借款、還款,利息按日數計算。例如,保單借款利率為5.694%,單日利息約0.0156%,每1萬元的單日利息只要約1.56元。

假設本學期的學費是3萬元,保戶辦理保單借款後,選擇半年後還款,利息只要280元。但要提醒的是,辦理保單借款後,如果沒有按時繳款,保單效力將會受到影響。

◎預借現金 利率高

針對本身已經有一筆定期存款,只是目前想短暫周轉學費,且不想定存提早解除損失利息的人,此時可以拿定存單進行質押。

定存質借的利率約為定存利率外加1.5%左右,借款額度約為定存金額的80%至90%。不過,一般銀行會限制定存金額須達新台幣10萬元以上,才可以辦理質借。

對於一些無法利用成本較低籌資工具的民眾,還有風險較大、成本較高的一般信貸商品可以考慮。以信用卡貸款及預借現金來說,一般也是免擔保品及免保人,但利率是所有短期融通資金方式中最高的一種,年利率高達15%~20%,借1萬元,利息就要1500~2000元,而且必須注意的是,若當期沒有還清借款,馬上會滾入循環信用計息。

由於每家銀行入帳、繳費及循環利率起計時間都不同,民眾借錢時,最好先了解計息時點及方式。另外,銀行通常以信用卡額度,作為貸款金額的上限,而且借款金額也會占用原本信用卡的信用額度。例如10萬元的信用額度,貸款借了4萬元,額度就會降為6萬元。民眾進行資金調度時,也要多加留意。

至於現金卡借款,也是不需要保人,只要持有財力證明及身分證件即可申請,年利率約13%~20%,最高額度一般在30萬元左右,特色為借款速度快,甚至透過自動提款機即可領到款項。

◎循環利率漩渦 要閃避

對於需要較多資金的民眾,還可以選擇小額信用貸款,利率約12%~15%,貸款金額約為個人年收入的60%~70%,平均償還期間約在3~7年。但因小額信用貸款金額相對較大,銀行一般會要求貸款人投保消費者信用貸款保險作為擔保,而且還會有徵信查詢費及提前還款的違約金等規定。

銀行業者強調,小額信貸、信用卡預借現金或貸款、現金卡都是高成本的短期融通工具,且都有信用膨脹的風險,一旦無法正常繳款付息,就會陷入高循環利率的漩渦中。

卡債風暴後,銀行對信貸業務的審核也趨於嚴格,繳款狀況更是盯得很緊,實用性大大降低。而且銀行為了賺錢,會收取各種不同名目的費用,包括高手續費、延滯清償違約金條款,民眾貸款前一樣要打聽清楚。

另外,根據金管會規定,個人無擔保債務總額度,須以個人總收入22倍為上限。

例如月薪4萬元、個人總借貸額度上限只有88萬元,如果借了信貸,就會排擠刷卡消費的額度,資金周轉前也要一併考慮。

快開學了,辛苦的養兒族,除了龐大的學費外,還有課本、參考書、補習費等其他支出必須支應,為了不在開學之後手忙腳亂,父母們還是及早因應,針對各項籌措學費的方式,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該準備的各式文件、表格,該了解的各項核貸規定,先作一番功課,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快快樂樂、輕輕鬆鬆上學去。

2007年8月28日 星期二

空頭多頭?巴菲特教你六大投資必勝心法!

天下雜誌 378 期 文/黃亦筠

至今依舊住在三十多年前用三萬多美元買下的房子,巴菲特的投資祕訣正和他的生活原則一樣--「簡單專注」。

五月五日清晨,美國中西部小鎮奧馬哈(Omaha),雷雨閃電交加,但在城裡體育館入口,擠了一長條動也不動的人龍。

他們堅持要「朝聖」。這天,被稱為「奧馬哈先知」(Oracle of Omaha)、美國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所掌理的波克夏.海瑟威控股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舉辦年度股東大會。這群巴菲特迷,無論如何都要擠進座位有限的會場,要從股神口中,抓出一絲未來選股、投資的端倪。

全球投資人都領教過巴菲特的選股功力。譬如他近來共動用五.七億美元,陸續購入三四八萬股韓國浦項鋼鐵的股票,市值已高達一一.五八億美元,成長幅度超過一倍。

事實上,當巴菲特考慮買一家公司的股票,他花很多時間分析,如同要合併一家公司般的檢視公司的主要業務,輔以他行之多年的價值投資法則。

「投資時,要把自己當成企業分析師,而不是市場分析師或總體經濟基分析師,更不是證券分析師,」巴菲特曾說。

美國著名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在《勝券在握》一書提到,「巴菲特強調成功投資的重要因素,取決於企業的實質價值,和一個合理划算的交易價格。他不在意最近或未來股市將會如何運作」。


◆從不投資自己不了解的企業

打開巴菲特投資的公司名單,橫跨美、亞洲,也像八爪章魚般從零售、能源到金融、保險等,包括去年收購以色列ISCAR金屬切割公司、浦項鋼鐵,在香港H股掛牌的中石油,可口可樂、美國運通、特易購、穆迪公司、WhiteMountains保險公司、富國銀行、寶鹼等。

名單中不見這些年熱門的高科技股。因為巴菲特從不投資自己不了解的企業,或者在他「競爭優勢圈」(Circle of Competence)外的企業。他所謂的競爭優勢圈,都是自己專精、樂於研究的產業。

這位七十六歲,今年三月榮登《Forbes》雜誌美國第二大富豪,至今依舊住在三十多年前用三萬多美元買下的房子,逢人就推薦自己最愛喝的櫻桃可樂,巴菲特掌握什麼投資心法?

在八月份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分析,他的投資心法正和他的生活原則一樣,「簡單專注」。

◆心法一 不做賠本生意

「投資的第一法則,就是不要賠錢,第二法則是不要忘記第一法則,」這是巴菲特主義(Buffettism)最經典的一句話。

巴菲特最大的成就,就是從一九六五年到二○○六年,歷經三個熊市,他掌理的波克夏只有在二○○一年跌價過,(但當年依舊榮登SNP500)。

◆心法二 不要陷入盈餘迷思

巴菲特判斷一家公司財務的重點,並不是一般投資人關注的每股盈餘(EPS),而是「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巴菲特認為,EPS並不能說明什麼,因為它無法反映股東過去投資了多少,然而股東們在一家公司投資愈多,公司盈餘應該要愈多。所以他選擇以ROE衡量企業獲利能力,也就是每個股東能分到多少公司的毛利。譬如巴菲特持有的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這家公司的ROE超過三○%、美國運通有三七%。

◆心法三 判斷未來發展性

巴菲特迷封他為「奧馬哈的先知」,不是沒有道理的。

他檢測一家公司的體質,是看好它未來二十五年的發展性。芝加哥Ariel資產管理公司主席羅傑斯(John Rogers),在八月份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中指出,「他常說,看事情要從車窗往前看,不是從後照鏡看」。

巴菲特精算企業實質價值(intrinsic value),還有這些企業能否以顯著的價值折扣購得。

像巴菲特今年買進兩家股票表現不佳的美國鐵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和Union Pacific,都是投資人不看好的公司。但這兩家公司今年至今,股數分別增加了一八%和三四%。

◆心法四 專注有「護城河」的企業

預測未來有風險性,因此巴菲特總是喜歡選擇有寬廣「經濟護城河」(economic moat)的企業。他非常關注一家企業長期的競爭優勢,藉此保障他的預測。

這也說明為什麼一九九○年代,巴菲特拒絕投入科技股,因為當時看不到哪家公司有足夠寬廣的護城河,「這超出我所了解的層面,」當時巴菲特並非如外界所言,刻意忽略科技股,而是他認為科技技術汰舊換新的速度太快,很多公司創造的競爭優勢只有十八個月。

◆心法五 要下籌碼,就下大一點

大多數價值型投資人,天性比較保守。根據美國晨星公司(Morningstar)追蹤,平均這類基金經理人,將自己的籌碼分散在一四六檔不一樣的股票。但是,這不是巴菲特的做法,股神將自己六十二億美元的資金,集中投資在四十五家公司股票上。

事實上,巴菲特投注在前十檔股票的資金,佔他投資組合的九成。「不要動不動就揮棒,如果要揮,在你的圈裡揮,」他告誡過投資人。

根據晨星公司統計,持有五十檔以下股票的價值型股票基金,報酬率表現在過去三年到十五年的期間,比持有超過五十檔股票的基金來得好。當然,籌碼集中,風險自然高,投資人對自己的選擇在未來的表現,必須有極度的自信。

◆心法六 不要害怕等待

如果你試圖學巴菲特在股市大動作揮棒,你有很大的出局風險。

巴菲特的法則是,「不要輕易揮棒,要揮棒也不要打到壞球」。他曾經引述美國紅襪隊強棒威廉斯(Ted Williams)的話,「當個好打者,你必須選好球來打」。

遇到真正的好球前,巴菲特寧可緊握現金,也不輕易出手,「他比大多數的投資者都看得清楚,手上有大量現金,並不一定就會減損公司表現,現金是一種策略型資產,」紐澤西基金公司Fairholm Fund共同經理人波可維滋(Bruce Berkowitz)指出。

事實上,現金部位佔了波克夏投資配置中的一八%。這並不代表巴菲特不想投資獲取更大的獲利。他深信,「貪婪是好的」,但要有足夠的耐性鍛鍊貪婪,「你要在別人恐懼時展現貪婪,在別人展現貪婪時,你要恐懼」。

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

心定財富來,如何在激烈震盪中創造大財富?

天下雜誌 378 期

八月,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愈演愈烈。全球股市逆轉直下,台股也受波及。在劇烈震盪間什麼才是最好的投資策略?為何定力、規律的投資才能創造大財富?

文/莊素玉 攝影/黃明堂

一位年近五十歲的單身女性上班族在租屋處拉開她的衣櫥,不禁悲從中來:裡面有一櫃子的名牌衣服及皮包,裡頭一件黑色皮外套都長黴了,她說,這件皮衣拿去給人整理,還要花很多錢。「以前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兩年前離開企業,一度很不適應,」她說。

這位在兩年前離開大企業職場的單身女性,離開之後,確實過了一段比較困頓的吃老本生活,一邊要租屋居住,一邊還要找一些比較沒有固定收入的特約工作,重新適應論件計酬的特約工作。

她說她過去在大企業──曾在某大建設公司、某大半導體公司、某大證券公司工作時,手頭闊綽,賺多少錢,花多少錢,從來就是過著「財不理我,我不理財」的生活。現在,她的好友們比她還要擔心她自己的經濟狀況。倒是她比較豁達地說,「我有二十萬就過二十萬的生活,有兩萬,就過兩萬的生活。」

◆看理財書卻做不好理財

可是即使再幹練的專業經理人,想要好好理財,卻不見得都能夠理好財。一位曾是一家法國精品公司前台灣區總經理的美麗女子則無限感嘆地說她無法用任何理財書所寫的原則來做好理財。


譬如她過去曾聽理財達人的建議,每個月買一支股票,於是挑了當時一四○元一張的台積電,卻一路下滑,一直到六○元左右的低點,她實在忍不住,就把它出脫了,後來她就改買一支國外基金,漲了四○%,沒想到很高興的去贖回,又同時改買另外一支基金,卻一路跌至只剩三分之一,她又去把它殺出贖回。

此外,她也買過據說比較保守的保守型連動債,不是想贖回時卻還沒到贖回的時間點,就是可以贖回的時間到了,獲利目標卻還沒達到。她氣憤地說,所以她不再理財了,現在她改成把錢委託避險基金專家朋友去玩高風險的避險基金。結果如何,尚未知曉。

即使是在業界身經百戰的摩根富林明投信總經理侯明甫面對他所掌理的金融市場,都忍不住說,「人生無常就像金融市場,」他說這句話的時間是七月二十五日下午四點,隔天之後,連續三天,台北股市就下滑了總共六百點。不到一週,台股就連跌了八百點。

投資人有的有長期要熬下去的決心,卻苦無見天之日。華頓投信基金管理部執行副總楊師銘指出,幾年前有人看電視買股票,買下一支一○○○元一股的國泰人壽股票,至今本都還沒回來,當時電視上的名嘴告訴聽眾,只要買下國泰人壽,下輩子可以高枕無憂。

七月下旬全球股市全逆轉直下,加上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愈演愈烈,(編註:所謂次級房貸指對信用品質較差的借款人承作的房貸,或以原有房屋貸款再融資的房屋貸款,因違約風險較高,借款利率也比較高。)究竟財該如何理,才不會愈理愈少,是很多人心中的痛。

全球股市連跌兩週,究竟未來是止跌回升,繼續走向多頭?還是啟動空頭?眾說紛云。

曾任元富投顧第一名元富金滿意基金經理人、統一投信執行副總經理、現為首華投顧總經理黃慶和對於台股下半年走勢,仍然十分樂觀。他認為可把海外基金都贖回來,可以逢低加碼台股基金。黃慶和目前是私人投資理財顧問,對台股3C科技概念股以及所有有在中國大陸投資的傳統產業,都抱以樂觀的態度。

◆台股第四季仍看好

他說,現在台股九千點,不過相當於一九八九年台股崩盤後的六千點,所以台股還算是位處低點。

多數基金經理人,仍然看好這一波的台股,下來了,會再上去。

統一投信統一大滿貫、強漢基金經理人張繼聖指出,台股到明年二月大選前仍然看多,所以八月下旬如果台股指數出現相對低點,應該就是一個進軍台股基金的不錯買點。

事實上,張繼聖指出,由於去年第四季香港匯豐銀行、美國銀行都已經宣布他們受到美國次級房貸的拖累, 房屋信貸約會影響美國一%的國民生產毛額,對全球經濟、原物料、石油都會有影響。但是整個東南亞、中南半島、泰國、印度、越南,這些東南亞相近的國家都會起來。

◆未來是多頭還是空頭?

但是旅居美國多年、在矽谷創立宏道資訊,股價在二○○二年一度站上一股八百美元、又歷經網路泡沫,股價最低跌到○.四美元,目前回升到兩美元的宏道資訊董事長陳丕宏提及他在美國所聽到的消息是這次美國股市的逆轉直下,可能比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發生的黑色星期一股市崩跌事件還要嚴重。(編註:一九八七年的十月十九日黑色星期一,美國道瓊指數一開盤不到一個小時內就重重跌了五○八.三二點,跌幅達二二.六%,市值縮水了五千億美元,最主要原因是當時美國財金界大玩企業購併,玩得太過火。)

全球股市的突然逆轉直下,前景眾說紛云之際,剛好給予投資人再一記的當頭棒喝,再重新看待理財基本面哲學的機會。

◆回到理財的原點

首先回到理財的原點是,為何現代人必須理財?

最重要的原因是社會變成M型化,若不好好理財,很可能就被拋向M型社會的貧窮底部。彰化銀行民生分行經理王安石指出,M型社會裡有錢的人錢愈變愈多,中產階級不注意就會掉下去。

尤其是近幾年來,所有東西都在漲,只有薪水不漲,更不能忽視好好理財的必要。

在全世界一片錢潮之中,該如何奮力往上游?前日本麥肯錫顧問公司總經理大前研一在《即戰力》(天下雜誌出版)一書中指出,培養財務力是當務之急。他感嘆日本人只會把錢存在利率極低的定存上,應該要好好研究什麼地方是值得投資的高獲利所在。

大前研一的所謂培養財務力是試著運用自己的資產,創造更高的價值。大前研一認為目前股票是相當好的投資工具,只要使用正確的方式操作,全球平均獲利水準約為年利率一○%。技巧高超的投資者甚至可以在股票或海外基金的市場上獲利超過二五%。

問題是有幾個人可以像大前研一一樣,依合併報表,算出一個公司合理的股價,以及用收益還原法算出股市合理的指數?

所以他鼓勵要投資股市的人首先必須多研究股票的特質和投資股市的常識,譬如當行情處於上升狀況,可以選擇指標股下單;行情下跌時,應該買運輸、電力、消費等種類的股票;第二找同好研究股票;第三要觀察世界動向。

◆把理財交給專業人士

如果沒有時間,沒有能力做仔細完整的研究,一般人最好找專家協助。

德盛安聯證券投信總經理許慶雲指出,想增加有形財富力時,不可損及無形財富力,譬如知識力、學習力以及享受生活快樂。她強調絕不能因為要自己搞投資理財,把生活搞得很緊張。必須用簡單又有效的方式。

華頓投信基金管理部執行副總楊師銘強調,要投資以前,先想好你為何要投資?投資有幾個目的:一,是投資消費能力,二是子女教育基金,三是購屋計劃,四是退休計劃。

許慶雲指出,買基金是一個可以化繁為簡的理財方式。本身就相當重視深度旅行休閒的許慶雲,建議第一不要讓理財影響你的生活,第二,要懂得用簡單的方法,增加財富力,第三,請理財專員了解你的財務目標,幫你設定財務目標及工具。

然而買基金,也不是穩賺不賠。

今年三、四、五月,坊間各種理財媒體所推薦的基金,如新興市場基金、募爆了的基礎建設、地產基金基金,截至八月十日截稿前,至少有兩檔目前都處於虧損狀態,淨值低於十元一單位,幾乎都跌了一○%。

被許多投信公司叫進、聲稱已經跌了很久的日本基金,股市卻在近一個月,日經指數由一萬八千點跌到一萬七千點以下。

所以如何挑基金,選擇什麼時間點進入,持有多久,成了一門大學問。

一般投資人必須非常勤於做功課,及找到一個非常認真、專業的理財專員幫忙,分析什麼基金何時該上車?何時該下車?前南投縣議員楊靜華去年九月就把她身上僅有的三百萬元拿去花旗銀行給一位她原先就不認識的理專幫她理財,理專頻頻幫她換基金操作,到今年七月二十七日全球股市驟跌之前, 已經幫她獲利四○%。

不過,「也有基金理專把投資人所委託的錢玩光的,」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說。

匯豐證券一名分析師指出,「你家的門,你每天晚上都會看看有沒有上鎖。你買的基金或股票,不管有沒有委託專人料理,你每天總要去看看它。」

即使是自己做功課,也要非常注意、要有判斷力。一般理財的媒體報導,也不能過度相信,投資人自己還是要多做功課。

一位外商證券公司投資顧問指出,即使前一陣子被打入全額交割股的雅新科技,在出事前,某報紙還頻頻報導這家公司的利多消息。她建議投資者或是媒體記者要多注意消息及消息來源的可靠性,不要成為被利用來倒貨的媒介體。

◆「化繁為簡」是理財關鍵

如果你是散戶,真的很愛投資股票,一些專注在工作本業的人建議,那麼你就化繁為簡,專注觀察投資一檔股票。

一家法國企業台北分公司資深副總經理一直忙著專心工作,以及花時間學法文,回家也是忙著一直看書,不想花太多時間與精神在理財上。因此,每每謀定而後動,定期定額扣款她早已選好的國內外基金,及國內如台塑四寶之類的股票。因為心穩定,專業也很有長進,財也有長進。

她的一個成功投資案例是十二年前,從美國留學歸國,當時她兒子才五歲,她回國之前,以一萬美元買下一支美國基金,十二年下來,成長了七倍。今年暑假,她的兒子就可以立即以這筆由時間、眼光與耐心所累積出來的七萬美元財富,到美國念大學。

◆每年規律地選擇一個時點投資

每年規律地選擇一個時點投資,也是理財的致勝之道。統一大滿貫基金經理人張繼聖也是每年擇定一個低點,進場買自己操作的基金。他指出,每年台股在四月到十月之間,總會出現一個相對低點,去年在八月,前年在十月,他都有進場去買自己操作的基金;今年三月因為大陸股災,有個低點,約七九○○點左右。

也有人的投資哲學很簡單,專門發災難財,也就是所謂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每每碰到大災難,如911、921或是SARS,股市崩跌時,就是他進場的時候。

一般散戶在低檔時不敢買股票,在高檔時又有拼命追,追高又殺低,最後總和來說,是賺不到錢的。

投資時點要規律、標的單純之外,邱顯比建議投資人也必須有自己一套全盤資產配置的規劃。

他說,許多人誤把小菜當主菜,以投資各個單一國家的基金或是各項主題基金,如黃金型、能源型基金等波動值大的基金為主菜。

邱顯比自己就以全球型的股票型基金做為他資產配置表中的大菜,因為全球型獲利成長較緩和,可是股市逆轉直下時,跌幅也較淺。大菜以外,再加一些波動度大的基金為小菜。

此外,他感嘆大部份的投資人每次賺一○%就贖回,他本人所持有的基金,都有持有三、五年的打算。他指出,買基金最好的策略是守株待兔。

邱顯比也觀察到,由於購買基金,沒有即早規劃進入,往往等到市場高點時,申購者才大量湧入,這時基金都募爆了,你介入時是高點介入,這不太划算,這是很多人失敗的原因。

◆投資要愈早愈好

什麼基金是未來的明星?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陳月姿指出,中產階級要愈早投資愈好,要規劃定期定額,不要一次購買單筆基金。以基金為理財的手段,必須考慮目的為何?陳月姿建議,如果是為了小孩十幾、二十年後的教育基金著想,現在就可以投資醫療保健類型的基金,因為未來全球是個老人化社會,這類型的產業長期一定被需要。目前由各基金績效來看,醫療保健型基金績效還是很差的。

黃慶和則建議投資要靈活,投資要設兩種目標,一個是戰略性目標,要投到已經期待的東西發生;另外一個是可以長期持有的則是戰術性的目標,要以交易目標為主。譬如日本就適合定期定額,新興市場則要很快的一筆下去,有高獲利,就快速交易贖回。

一名創投界人士指出,如果有人跟你推銷金融商品,如果解釋三分鐘,你還聽不懂,那你就不要買。就像巴菲特,他看不懂的公司他就絕對不買。

除了委託專家外,自己多少也要了解相關知識。侯明甫指出,不懂投資的人,要找不錯的理專,去請教他。要投資,要花時間,投資一定要花時間,沒有不勞而獲的事。「人家都跑了,但你不知道要跑,世界發生什麼事,你也不知道與你的基金有關,不知道風險在那裡?也不懂你為何要買?」侯明甫指出。

此外,你也要定期去檢視理專的理財成果。

如何定期檢視自己的基金績效?楊師銘指出,台股每十年會有一次嚴重的崩盤,台灣投資人一定要有這種風險的概念

◆設定理財目標

侯明甫表示,投資是為了生活更好。如果生活已經過得很好,可以不需要投資,除非你把投資當樂趣。

義美食品副董事長高志尚則認為,一定要做個快樂的投資人。不能讓理財影響情緒,讓你不快樂,或影響到專業工作。也就是說最後談論理財要回到基本面──好好做專業。

今年的八月八日,第一個颱風來襲,輕輕掠過,很快又出太陽。而重新打理理財的哲學、態度與目標,可以讓你的人生雨過天青。「理財的功課可以慢慢學,不是一步就可登天,」匯豐銀行財富管理資深副總裁馬文玲說。

你的投資組合真正需要什麼?

Jonathan Burton

感到被這個市場弄得一敗塗地﹖此時此刻正是多樣化投資組合能夠大顯身手之際。不過﹐在令人眼花繚亂的選擇面前﹐知道怎樣才是真正的多樣化投資還真不容易。

如今﹐華爾街的影響力早已沖出了地域的疆界。動蕩的美國股市令歐洲、亞洲等地市場遭受池魚之殃﹐急於躲避當前市場風暴的投資者就痛苦地意識到了這一點。

為什麼要進行多樣化投資﹖答案只有四個字﹕風險控制。

進行多樣化投資有點像同時烹飪幾款佳肴。有趣的是﹐在投資組合中添加一些高風險資產會讓你的投資實際上變得更為安全。關鍵之處就在於每樣“原料”到底用多少。雖然這最終取決於你的個人偏好﹐但如果朱莉婭•蔡爾德 (Julia Child, 譯者注﹕美國已故著名的烹飪節目主持人) 是一名投資顧問的話﹐她可能會告訴你加一點辣味會大有幫助。舉例來說﹐實踐表明若將投資組合中的5%投到新興市場股市﹐將5%投到地產市場就可以增加回報、降低波動性。

縱觀多年市況你會發現﹐各類不同的市場並非總是這樣糾纏在一起。美國股市和其他發達國家的股市遵循各自的發展道路﹐新興經濟體市場則在另一條軌道中運行。股市和債市、地產、商品及其他投資品種之間的關係甚至更為鬆散。

不過你可以選擇的投資組合方式似乎是無窮無盡的﹐它們當中有的擊中了要害市場﹐有的不過是表面上看起來好看。如果你感到困惑的話﹐不妨讀讀以下建議﹐看看什麼才是應該持有的投資﹐什麼是錦上添花的投資﹐以及什麼是沒有也無妨的投資。


--應該持有的投資。

股票﹕基本面因素是關鍵。持有大公司股票﹐也要持有小公司股票。只是現在買進本土公司的股票時莫忘放眼全球。舉例來說﹐標準普爾500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 Index)中的大公司近半數銷售收入都源自美國以外的海外市場。

如果一個保守的投資組合中60%是股票﹐那麼標準普爾500指數中知名公司的股票和小型股可以分別佔35%和5%﹐再撥出15%投資於那些持有各類不同規模公司股票的國際指數基金﹔最後再分配5%給針對不同地區的新興市場基金。

債券﹕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危機拖累了債市表現。想要避免麻煩的話就應該投資美國國債和其他優質債券。債券能產生固定的收益﹐非常適於用來分擔投資的風險﹐而且假以時日其回報也相當可觀。例如﹐金融數據服務機構Ibbotson Associates提供的數據顯示﹐自1989年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年收益率是11.7%﹐長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是前者的四分之三﹐但波動性卻較股市降低了約40%。

利率走勢與債券價格的漲跌反向而動、此消彼漲。中長期債券容易受到利率變化的影響﹐而短期債券則不然。用“階梯式”投資策略來保護自己﹐分別持有1年期、3年期、5年期和10年期債券。可以考慮投資通貨膨脹保值國債 (Treasury Inflation Protected Securities, 簡稱﹕TIPS) 這一特殊品種﹐當生活成本上升時其價值不會像其他債券受到影響。

大型共同基金Vanguard Group.的創始人約翰•博格爾 (John Bogle) 指出﹐讓股票指數基金和債券指數基金成為你投資組合的核心﹐這樣你才能最大程度地享受到收益帶來的回報

--錦上添花的投資。

地產投資﹕對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來說﹐擁有住房可能就是擁有足夠的地產投資了。但是房產和其他投資產品不同。你可以將投資組合中5%的資金投注於持有地產類股或房地產投資信託 (REIT) 的共同基金或交易所買賣基金之中﹐這也就算是地產投資了。需要再次強調的是﹐要有全球眼光。整個世界都在變得更為富庶﹐但正如一句俗語所言﹕人們沒法變出更多地來。

--沒有也無妨的投資。

行業基金﹕當一個行業類股價格飆升時對其投資貌似上佳之選﹐但實際上押注於此可能很快就會嘗到苦果。舊金山的金融顧問考茲•戈特(Kacy Gott)指出﹐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具有盈利性的企業﹐而不要去管它熱門與否。他表示﹐不要去追逐行業﹐這種事情是交易員考慮的﹐不是投資者應該關心的

黃金﹕在發生金融危機時確實可以保值﹐而且它自有一套行進步調。不過作為一個投資工具而言﹐黃金短期風險很高﹐長期回報寥寥﹔如果你那麼喜歡金子﹐買首飾就好了。

其他商品﹕市場對此看法不一﹐而且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所謂硬資產的價格正在大幅上漲。中國、印度及其他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都需要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等物資。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也保持旺盛

你可以通過投資那些廣泛涉足商品領域的共同基金或交易所買賣基金來成為弄潮兒﹐從而也達到了分散投資的目的。不過事實上﹐你不進行直接投資也完全沒有問題。

沃頓商學院 (Wharton School) 金融專業教授傑里米•西格爾 (Jeremy Siegel) 表示﹐商品作為一種資產類別被推舉得太高了。他反倒建議投資者買進石油、礦業等大宗商品生產企業的股票﹐因為它們才是全球商品價格飆升的受益者

2007年8月26日 星期日

房貸緊縮 兩房產品擊退套房、三房

副標:單價低貸款易 兩房住宅成新寵
理財周刊 365 期

頂客族、不婚族陸續就位,也讓過去多代同堂的住宅模式逐漸轉變,再加上近年來房價漲幅驚人,銀行又因雙卡風暴而緊縮房貸,逼得讓原本處於房市主流的三房與套房市場開始冷卻,兩房住宅已開始流行!

文.胡秀珠

打算在今年底與愛情長跑8年的女友結婚的陳正誼,最近到處看房子,計畫在結婚之前,先買個「愛的小窩」,再抱得美人歸,完成人生階段重要的兩件大事;只是,套房空間太小、不敷使用,三房又太貴、貸款成數下降,由於與女友協議未來考慮不生小孩,因此,「兩房」的住宅最符合需求。

事實上,根據一項統計顯示,隨著社會型態轉變,兩房產品逐漸取代三房,成為房地產市場的熱門搶手貨

買兩房,還是三房?一直是上班族在購屋時,最傷腦筋的事,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畫研究室協理吳銘鴻表示,隨著家戶人數3人以下的家庭戶數比例逐漸攀升,單身戶數比例也逐年升高,同時大台北地區因房價持續上揚,使得多數首購族與投資客將目標轉至兩房以下的產品,「台灣房地產市場邁向小宅化的趨勢已然成形。」


◎自備款低 兩房成購屋首選

近來,受到房貸緊縮影響,房市降溫,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台上半年買賣移轉件數較去年同期微幅下滑2.2%,6月份買賣移轉件數為近4個月新低。北區房屋首席總經理彭培業表示,過去雙卡危機埋下銀行貸放款保守的種子,催收款項上緊發條,使得法拍量增加;銀行為避免呆帳率過高,更加嚴格審核貸款,例如:特殊地區或區位不佳地區,成數縮減;另針對某單一產品,如套房也縮減成數或不予承作。

吳銘鴻舉例,購買400萬元的套房產品,自備款至少須準備200萬。然而,受到銀行此波緊縮房貸的影響,15坪以下距離交通要點較遠的套房產品,幾乎難以核貸。但若是購買總價約600萬元的兩房產品,往往可貸到8成的房貸成數,換算下來,購屋者僅須準備120萬的自備款即可購置,再加上兩房產品也較套房產品具備較佳的流通性與保值性,同棟大樓兩房每坪平均單價也比套房低,自備款門檻不高且容易貸款,因此最近詢問度大增,大批首購族因而轉移目光,兩房產品頓時成為搶手貨。

◎增值力佳 價格攀高

根據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的統計結果顯示,自92年以來,各大都會區兩房以下產品成交比例均上升,顯示都市化程度越高的地區,兩房以下產品成交比例越高。以台北縣市而言,95年台北市兩房以下物件成交比例超過4成,達40.37%,較92年增加12.53%;台北縣也有36.88%。

除了成交比率最高外,兩房產品的價格漲幅也最驚人。以大台北地區來看,兩房的大樓產品,漲幅高達83.44%,其次為三房大樓產品;若以公寓產品來看,兩房公寓產品的漲幅則為所有公寓產品之冠,達76.14%

吳銘鴻表示,相對於其他類型的房屋產品,兩房住宅的增值能力較佳,生活空間也很適合小家庭及老夫妻居住,會受到市場上越來越多青睞,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員工分紅費用化,科技新貴成絕響

天下雜誌 378 期 文/熊毅晰

「員工分紅費用化」新制將在明年開始實施,一直以來,「員工分紅配股」制度,被視為台灣締造科技產業的活泉,而今分紅費用化新制將改寫遊戲規則,產業裡,大老闆和小員工的角力已開始拉鋸。

七月三十日,報紙頭版頭條報導華碩為因應明年起跑的員工分紅費用化新制,自今年下半年起,已開始陸續為員工加薪三成。

報紙開賣到中午,華碩就立刻出面澄清。在證交所的重大訊息公告中,華碩以「並無為因應分紅費用化而擬加薪三成一事」為題,強調「未來整體的員工薪酬規劃,除考量政府相關法令規定外,更會參考產業水準,採取差異化管理,照顧員工福利,通透基本薪資與績效獎勵的實質精神,保持相對競爭力」。

一直以來,員工分紅配股制度,被視為是台灣締造科技產業績效、匯聚一流人才,並打造台灣成為在全球電腦、通訊、半導體擁有一席之地的活泉。

但滋養過無數科技企業,灌溉超過萬名電子新貴的這股活泉,現在卻讓許多企業觀望不前。


包括華碩在內,從半導體到電子業,只要一提到明年開始實施的員工分紅費用化新制,大夥兒你瞧我,我看你,觀望態度立刻浮現,「這種事不需要搶頭香,先看產業龍頭怎麼因應,」一位半導體封測業的高階主管笑著說。

他口中的產業龍頭,當然非台積電莫屬。事實上,在剛剛結束的七月二十六日台積電法人說明會中,台積電財務長兼發言人何麗梅已經成為因應分紅費用化的領頭羊了。

◆現象一:訂比例並逐季攤提

何麗梅透露,未來台積電每年將提撥稅後純益的一五%,作為員工分紅的費用。同時,明年起,台積電也將逐季攤提員工分紅費用。何麗梅表示,台積電人力大致分為生產行政人員與研發人員。這兩類員工的分紅費用化後,將分別反映在「人事成本」與「研發成本」兩個項目,也就是分別對「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產生影響。

再完善的因應,仍免不了質疑。就有台積電員工私下認為,今年台積電的員工分紅費用化後計算,約占稅後純益的二五%~二六%,因此明年的一五%比例顯然是比今年差。

隨著產業特性的不同,究竟該訂定多少分紅比例成為固定費用?這場即將掀起台灣科技業的變革,已經默默在大老闆和小員工間角力。

原來,過去員工分紅配股,既不成為公司的成本,也不造成員工的賦稅負擔,因此,「肥了員工,瘦了股東」一直是外資對台灣科技股的詬病。

追溯該制度的起因,是在《商業會計法》第六十四條規定,「商業盈餘之分配,如股息、紅利等不得作為費用或損失」,因此,在會計處理上,員工分紅配股就理所當然被視為盈餘分配,而非費用,使得公司實施員工分紅配股時無須負擔任何成本,而員工也不必支付任何費用。

但在明年員工分紅費用化上路之後,台灣科技業勢將變貌。

首先,衝擊最大的就是IC設計產業。在一向以人為主要營運基礎的IC設計業,高額的員工分紅,也成為這一行最引以為傲的傳奇。

例如今年六月,以從事網通晶片為主的興櫃IC設計公司雷凌科技,就在股東會上宣布去年度員工分紅配股高達五九○四張,等於平均每位員工可拿四十八張,若以當天興櫃雷凌收盤價每股三一二元計算,則平均每位員工分紅市值高達近一千五百萬元,遠遠超過產業龍頭聯發科今年發布平均每位員工的八○五萬元分紅市值。

可以確定的是,雷凌的故事不是空前,但在費用化起步後,數千萬的分紅已經絕響。

不過以人為本的IC設計業,好員工畢竟是競爭力基礎。根據瑞士信貸董事分析師張幸宜的估算,費用化後,依照產業界許多人所估算的不成文心理目標,國內IC設計業者的員工分紅占稅後盈餘比例,最後應該會落在三成左右

◆現象二:競爭力大檢視

分紅費用化後,企業競爭力將更忠實攤在陽光下檢視。今年八月,聯發科財務長暨發言人喻銘鐸在法說會中透露,他也正在密切觀察同業的作法,「包括調整薪資結構、提高員工現金紅利、增加專案獎金等,都是思考方向,」喻銘鐸說。聯發科應會到明年才會有較明確的作法。

激烈的人才爭奪,讓國內IC設計業員工分紅佔獲利的比例成為大家不輕易亮出的底牌。思源科技財務長兼發言人吳森田解釋,「現在大家不急著訂出費用比,要做的反而是benchmark競爭對手、投資法人、還有全球的同業的薪資、財務、產品……等等結構,然後用total package的方式檢視,」他透露,其實思源和許多IC設計公司一樣,早在去年就開始進行同行與產業間的競爭力和薪資結構研究,「我們要了解不同層次的員工在外面的薪資水平,」吳森田說,「不然員工一定會動的啦!」

未來,科技業會更細膩地掌握員工產值、薪資與競爭力的連動關係。

◆現象三:汰弱扶強時代來臨

費用化後,好公司因此更凸顯。張幸宜舉例,像聯發科、聯詠,這種員工分紅一向僅佔獲利三至二成的好體質公司,在展望年平均市場成長率達一五~二五%,而且獲利年年成長下,受到費用化的影響就很輕微,「好公司有本錢照顧自己的員工,」張幸宜說,某些規模屬於中小型、獲利不佳的IC設計公司,才最令人擔心

長期研究台灣IC設計產業的張幸宜觀察,過去國內IC設計公司的員工分紅,平均約占稅後盈餘比率的四成以上,因此,一旦員工分紅費用化上路後,要保有既有的優秀人才團隊,就不能降薪,至少要保有和往年一樣的三到四成水準。

「如此可以預見每家公司的獲利恐怕會稀釋三到四成,」張幸宜說。但她也補充,其實過去許多外資在評價個股時,都已經逕自做一份「員工分紅費用化」的財報,基本上對外資影響不大,「我們心裡很清楚過去哪些個股帳面掛著EPS(每股稅後盈餘)四、五元,但實際上卻在虧損邊緣,」張幸宜一語道出費用化後,優劣立判的實況。

「這是一個讓管理者思考他公司的ratio(財務比率)的好機會,」張幸宜說,一旦員工分紅費用化後,「就等於產業間多了一面照妖鏡,」她形容,會放大好的公司會和差的公司競爭的差距,「汰弱扶強吧,」她笑著說。

◆現象四:稀釋獲利短空長多

根據美林證券研究在去年八月做的研究,如果以二○○五年十二個月均價計,上市公司員工分紅認列為費用後,整體上市公司獲利將因此下降一四%,其中,更以電子業的獲利稀釋結果最為慘烈,上市電子業獲利將縮水二七%

悲觀背後的樂觀。儘管看似費用化後電子股獲利失血高達三成,但還是有業者老神在在地表示,靈活的台商一向最會針對時勢出招,「放心!現在到明年的第一季,企業界肯定會有一連串讓人目不暇給的配套因應措施出籠,」這位長年駐在上海的台商高階主管意有所指地說。

事實上,在二○○六年九月,金管會同意企業可將買回庫藏股轉換給員工,以及員工認股權證可低於市價後,員工分紅費用化對獲利的稀釋程度在外資眼裡已經大幅降低了

今年初,摩根士丹利台股研究部主管何資文在研究報告裡就指出,費用化後,台灣上市電子股的平均稀釋率約為六%,不像先前評估的動輒二○%以上

◆現象五:離職潮

隨著費用化而起的,還有一波員工離職異動潮。

「這是『Yes or No.』的問題,」張幸宜表示,放眼台灣科技業,「真的還有那麼多好公司讓你選嗎?」她反問,尤其當員工分紅費用化起跑後,「曾經造就數以萬計的電子新貴景況,已成過往雲煙,」她認為,尤其習慣在IC設計產業內享受每年高達數百萬、甚至千萬元分紅的工程師們,在思考異動前,都該先認真改變想法

花旗環球證券硬體首席分析師楊應超則表示,伴隨著員工分紅費用化來臨的,必定有一場台灣科技產業高階主管的「大風吹」,「這是一個企業與員工談重新綁約的時刻,也是員工尋找新約的機會,」楊應超說。

無論異動景況如何,費用化啟動之際,也不失為一掃科技業「向錢看」陋習的良機。根據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長吳泉源在《扭曲的「科技新貴」神話》一文中,就直指台灣一千多家上市(櫃)公司中,過去就有五%的公司員工領走了八○%的分紅,吳泉源忿忿地寫道:「科技界『逐股票而居』、惡性挖角的風氣早就已然成形。」

不過,也因為費用化的時代來臨,跳槽也變得不再隨心所欲。「現在不是跳不跳的問題,也不是到新的公司就會水漲船高,現在是整個產業縮水啊,」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說出員工分紅費用化後的產業現實。

不過現實歸現實,講究人才與創新的科技業可不會暫時停止搶人大作戰,而且在費用化後,發放現金更是企業獎勵人才的趨勢。例如,自從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率先在二年前拿出股票信託孳息,做為因應分紅費用化的「本錢」後。

去年,華碩董事長施崇棠,以及創辦人兼副董童子賢和徐世昌也不落人後地拿出股票信託孳息。

而儘管眾家公司紛紛對分紅費用化的因應三緘其口。但產業界包括加薪,以及各式發放獎金的流言始終不斷,看來,分紅費用化後,儘管人力成本「貴」了,但每位員工的「標價」將更清楚!

2007年8月24日 星期五

台股重回萬點 投資人該怎麼因應?

udn理財會客室 - 理財高手 - 李雪雯 2007/07/12
http://mag.udn.com/mag/m_forum/storypage.jsp?f_MAIN_ID=61&f_SUB_ID=161&f_ART_ID=76240

(現在回頭看看這篇文章,還是有些不錯的感想與收獲)

最近一位朋友半開玩笑,卻很真實反應現況地說:逢人見面打招呼的語詞,已經從「吃飽了沒」?變成「買股票了沒」或「股票賺錢了沒」?事實上,最近筆者也常被朋友追著問:股票市場還會漲嗎?會漲到幾點?現在還可以買股票嗎?可以買哪一支股票?…

正當全國民眾對股市上漲摒息以待之際,各個研究機構也不忘開始「喊價」,提出他們預測的台股指數高點。從早先的9000多點,現在最高已經上看1萬2700點,甚至是1萬5000點。

不管指數是否會到這樣的高點〈根據過去的經驗,喊最高的那個數字,幾乎都沒有出現過〉,投資人該關心的重點反倒應該是:世事無絕對,一旦股價自高點反轉向下之後,自己能不能在賺飽之餘全身而退?

根據許多股市老手的歸納分析:投資散戶通常在股價初跌時,不甘心或不認為應該認賠殺出;等到跌幅超過一般停損的20%之後,才認定大勢已去,再急忙砍出手邊的股票。

但是從技術分析來看,通常股價回檔幅度約是原漲幅的1/2或1/3,這樣的跌幅不但是讓投資人「被迫離場〈例如融資戶的斷頭〉」,就是嚇得趕緊「自動離場」。


而當股價觸底反彈上漲之際,原本受傷的投資人更不敢冒然進場,總想等股價上漲的趨勢確認之後再買進。只不過,行情通常是「事與願違」,讓投資人落入「追高殺低」的窘境中。

距離台股上一波的高點─1萬2682點,已是十幾年前的事。單純就指數的漲跌數字來看,就算是現股買賣,上一次搶在一萬多點進場,同時抱牢至今的投資人,如果沒有配股、配息的挹注,大概也要花十多年的時間才能回本。其中,尚不包括其他機會成本與通貨膨脹的減損。

所以,筆者並不想在此跟著起哄談「何處是高點」,而想談一個眼光更遠一些的論題─就算股市漲過一萬點,投資人是否真的有賺到錢?同時,當股市由萬點傾瀉而下之際,投資人是否能毫髮無傷?

經由私下對一些股市老手的請益,筆者想歸納、整理出以下的教戰手冊,幫助許多已經進場,或是滿心急切想進場,卻又擔心受怕的散戶投資人,整理好自己的情緒,並做好相應的功課,以便能在台股市場中趨吉避凶。

一、不要只在意指數。

除非是期貨指數的投資人,否則精心計算台股短線會漲到多少點,根本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9000多點是不是台股的高點,也沒人能說得精準。更何況大盤指數的漲跌,並不必然與個股的漲跌同步。由於許多類股與個股,是與加權指數走向不同調。而多數散戶的投資標的,是個股而不是期指。

二、看指標衡量短線多空情勢。

多頭市場向來「只看支撐,不看壓力」,因此投資人只要把握以下三項重點,就代表短線行情還沒有結束:〈一〉10日線未正式反轉下彎;〈二〉單週成交量未達1兆,六週均量未達8000億元;〈三〉代表散戶的「融資餘額」增幅,未大於整體指數的漲幅。

三、多頭市場出現高點之後,還會再有一波高點。

除非有特殊利空因素影響〈例如當年的911事件〉,否則就算台股正式由多頭賣向空頭,至少需要經過「M頭」或「頭肩頂」的格局才行。否則,就算短期之內股市有一波大幅度的回檔,那也只代表左肩的形成,至少還有另一個頭部與右肩的高價出貨。

空手投資人可以在此回檔之際進場,再逢高賣出;抱股在手的投資人,就應該慎選另一波高點賣出。因為根據過去的經驗,成交爆大量之後,還可以維持約兩、三個月左右的漲幅。

也就是說,投資人還有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可以順利在股價順勢大漲之際,輕鬆地將手中股票出脫。只不過,不是每一位投資人都能清楚了解這一點,並確實執行既定的投資決策。

四、選股重於選市,風險優於獲利。

儘管大盤仍有強勢上漲的空間,但是投資人千萬不要忘了「選股不選市」,以及「先考慮風險,再想到獲利」的投資口訣。否則可能「賺了指是」,卻「賠上了差價」。

五、選「基本面佳」及「股價相對低檔」個股。

由於個股與大盤走勢向來不同調,假使投資人不知道何時會出現高點?也不會分析進、出場時點。那麼,最安全、保險的做法就是:挑選基本面佳〈產業旺季出現在第四季,如果未來三到五年的產業趨勢向上更佳〉,同時股價仍處於低點的個股或類股。

六、寧可不買,也不要買在高檔。

如果選擇的個股,已經因為提早反應而漲幅已高,就不適合一窩蜂地跟著搶進。投資人可以本益比〈股價/每股盈餘〉15倍,為一檢測標準。當本益比還不到15倍,或是未來收益非常可能實現,才是值得趁股價回檔之際進場的標的。而當股價超過這個數字,未來獲利卻很可能無法確實實現之際,就應該是賣出而不是買進的時候了。

儘管大盤已經漲升到9000點左右,以6000點為起漲點來看,漲幅已超過五成。但事實上,仍有許多類股及個股的股價,仍處於6000點附近的位置。假如再配合基本面做篩選,還是可以選到不錯的股票。

投資人最應牢記的是:只有未來基本面佳,同時股價仍處於低檔的股票,才是唯一可以搶進的股票。否則,寧可不買,也不要冒高檔介入的風險,讓自己成為「最後一隻老鼠」。

股票市場向來就遵循著「怎麼上去,就怎麼下來」的不變模式,筆者衷心希望投資人,能在能在股市飛漲的這段期間獲利,也能在股市重挫的環境下全身而退。

推薦作者另外兩篇相關的文章:
搶搭股市順風車的操作手法(上)
搶搭股市順風車的操作手法(下)

2007年8月23日 星期四

從股市動蕩中得到的教訓

《華爾街日報》個人理財專欄“Getting Going”專欄作家 Jonathan Clements

沒有人贊成在課堂上使用體罰。但在金融市場上﹐這卻是我們經常要面對的。

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上週暴跌585點﹐單單週四一天就下跌了312點﹐這樣的下挫猶如打在我們腦門上的重重一擊。很疼吧﹖這一次﹐我們或許應該從中汲取教訓了。

我不清楚上週的股市重挫是否意味著新一輪跌勢的開始。但是﹐和嚴厲的老師一樣﹐今年的市場動蕩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經驗教訓﹐包括以下這六條﹕

1.追逐高風險投資要適度

最近幾年來﹐投資者已經被我稱為“邊緣市場”的行情衝昏了頭腦。說到“邊緣市場”﹐我指的是新興市場的股票及債券、商品、黃金股票、高收益的垃圾債券以及房地產投資信託等。

我認為﹐在投資組合中﹐少量涉獵上述市場沒什麼壞處。事實上﹐我本人在上述市場就持有一些投資。

但是﹐所持頭寸一定要少。這些板塊的表現都十分不穩定﹐正如我們在週四所看到的那樣﹐低品質債券、新興市場基金以及黃金股票全部遭受沉重打擊。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準備將投資組合中5%以上的頭寸投向上述任何一個板塊﹐必須三思而後行。


2.好好給自己把把脈

如果不應該在邊緣市場投入過多﹐那麼你應該將現金投往何處呢﹖

我認為﹐每個投資者都應該持有美國股票、高質量的美國債券以及其他發達國家的股票。這三種核心投資應該佔你投資組合的70%至80%﹐或許還應更高。

你如何將自己的資金分配給這三種核心投資取決於你的風險承受力以及你希望獲得多高的回報。這就使我們想到了一個每次股市下跌都能使人對其加深一次理解的教訓﹕只要設計合理﹐就沒有什麼不好的投資組合﹐問題是投資者往往不能堅持到底。

你應該精確設定美國股票、外國股票、高質量債券以及每種“邊緣市場”投資在你投資組合中所佔的比例。在設定這些目標百分比時﹐仔細想想當市場大幅波動時哪種投資搭配是你能夠繼續堅持的。

誠然﹐在市場狀況較為平穩時考慮自己的風險偏好似乎是種聰明的做法。但現實情況是﹐風險承受能力是隨時變化的。

當股價一路上揚時投資者要做到勇往直前並不難。而在目前這種市況下要做到這點可就難多了﹐這也恰是你為何應趁著現在這種市場行情﹐考慮一下你究竟有多大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你應把多大比例的長期投資分配給股市。

3.不要以偏概全

許多評論人士今年早些時候都宣稱﹐儘管股市近年來一路上揚﹐但股市估值看上去仍然相當合理。

但這些評論人士通常談論的都是標準普爾500股票指數的情況﹐而這一指數並不能反映新興市場股市以及美國小型股等的估值情況。

事實上﹐美國藍籌股在當今全球股市中可能是定價最為合理的一批股票。標準普爾500指數畢竟仍低於其2000年3月曾達到的歷史高點﹐而小型股、新興市場股票、房地產投資信託以及各種“邊緣市場”在過去7年中都積累了令人瞠目的漲幅。

4.別那麼自信

投資永遠是一項充滿不確定性的事業。但許多投資者的盲目自信癥都會定期發作﹐這種情況下他們會作出最瘋狂的投資決策。

想想過去7年的情形吧。2000年初時﹐投資者都相信投資股票、特別是科技股就好比買了一張通向財富之門的單程車票。當然﹐這些人都被華爾街隨後的風雲突變打了個落花流水。

而許多投資者的情緒幾年後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他們絕對地認為股市上沒有贏家。而此時恰是熊市終結、股市觸底反彈的時候。

到了2005年﹐人們又開始堅信﹐投資房地產絕對沒錯。而許多炒房者現在正被迫吞下當年種下的苦果。

轉眼又是2007年初﹐投資者的熱情這時已轉回了股市﹐人們尤其鍾情於新興市場和房地產投資信託。雖然新興市場股市2007年火爆依舊﹐但房地產投資信託卻已風光不再。

市場現在正努力教給我們一些東西──當然不是要我們一味追求投資回報。市場向我們傳達的信息是﹕我們不僅需要考慮風險和回報﹐也不應對自己的預見能力太過自信。

5.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是經濟基本面

在人們眼裡﹐那些熱門投資品種似乎具有無限的盈利潛力。然而盈利限度總是存在的﹐而最終起決定作用的總是經濟基本面因素。

舉例來說﹐短期而言﹐股市的漲幅常常會超過經濟增長率﹐但除非投資者無論股價漲得多高都願意繼續購買﹐否則這種局面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同樣道理﹐房價漲幅在一段時間內也能高於家庭收入的增長幅度﹐但除非購房者願意無止境地壓縮其他開支專事供房﹐否則長期而言這種狀況也無法持續下去。

6.投資機遇不會稍縱即逝

但我並非是說你應該專門避開那些近來表現良好的投資熱門﹐事實上當某類投資一旦交上好運﹐它給投資者帶來眩目回報的時間往往能有4到5年﹐有時甚至更長些。

就以我最不喜歡的房地產投資信託為例。自2004年以來我一直對房地產投資信託持謹慎態度──而它的市場表現每每令我大失顏面。房地產投資信託今年終於撐不住了﹐跌幅達到了兩位數。但這一下跌是在連續7年強勁上漲後出現的﹐在此期間我飽嘗了預測失算的懊惱。

這件事給我們的教訓是﹕要正確預測哪類投資將表現良好、哪類投資會表現糟糕可能是件很難的事﹐所以我們的最佳選擇就是使自己的投資多樣化﹐不要在某一類投資上陷得太深。

華爾街的花言巧語 = 99%洗腦式誇張言論 + 1%實情

鉅亨網劉祥航/綜合外電報導.8月16日

腦內革命?或許這是華爾街精英們最需要做的事,或許近來真正崩盤的,是這些人的大腦。他們在金融市場呼風喚雨,我們不能不了解他的的基本特質,找出應付之道。

對《MarketWatch》的Paul B. Farrell來說,看看華爾街一個月之前那些自得其樂的說法,其實頗為有趣-軟著陸?最壞的時間已經過了?逢低買進?強勁的經濟?

如果你相信這些鬼話,你知道現在發生了什麼事。長久以來,華爾街提供的「新聞」,大概是 99%的洗腦式誇張言論,外加1%的實情,這類劇本卻能一直操弄大美國9500萬的投資民眾

Farrell認為,看看道指突破14000之後戲劇性的崩盤,讓他覺得如身處地獄般地瘋狂,因為這一切都是可以預見的。

這些劇本演化的結果,現在只要新聞有風吹草動,華爾街就草木皆兵開始逃竄、避險基金大失血、抵押貸款公司失敗、信用的緊縮造成外國公司嚴審次級房貸交易-這些事早有預警。

《BusinessWeek》記者Gary Weiss過去曾在文章中提出過警告,認為證券業靠著多年的廣告、形象建立與壓抑醜聞,創造了一群美國人,他們不讀文件就簽字,他們不了解、不研究仲介商的背景,也願意投資自己不熟悉的產品。他們認為監管者會為他們把關,由媒體得到印象,和投顧公司、共同基金、避險基金進行各式投資交易。

現在的情況發展更令人害怕,我們真的有必要知道「華爾街大腦」到底是如何運作的。如同經典電影《華爾街》主角Gordon Gekko的名言「貪婪是好的」,到底真正的特質為何?


Farrell最近看到白宮專欄作家 Craig Crawford的新書《The Politics of Life: 25 Rules for Survivalin a Brutal and Manipulative World》,他認為,這些規則與其用來描述政界人士,有許多其實更適合說明華爾街的情況。因為他們的腦袋就是這麼「政治」,他們是掠食者,具有殺手本能,在他們眼中,世界就是一個殘暴、可操弄的戰場。

Crawford的25種法則,其實並未跳脫16世紀 Machiavelli的經典《君王論》,並認為「人類是大自然最高級的掠食者」。事實上,華爾街有更大的優勢贏得這項封號,和那些政治人物相較,華爾街才是美國最大的遊說者和政治活動的貢獻者,一些大公司根本就是最大的廣告商。

這25個法則中,有幾項特別適合描述華爾街的特質,值得投資人留意:

法則1,人生是控制權的骯髒戰鬥。

基本上,重點就在於不擇手段取得市場的控制權,不要管良心。這是為什麼你會輸,而華爾街總是贏。他們有殺手本能,貪婪,都是掠食者的基因。大街上的投資人沒有這種背景,所以他們是待宰羔羊。華爾街習於叢林戰爭,黑心是他們的DNA。

法則5,野心永不滿足。

掠食者喜歡狩獵,他們在叢林和競爭者互搶,而取得更多戰利品。他們都是貪得無饜,具「貪婪是好的」的基因,因而永不滿足。他們靠計算犧牲品獲利,平均年薪30萬美元,數倍於國民平均,許多大老闆年收入在1000萬美元到5000萬美元,華爾街每年紅利超過 250億美元。你不過是另一個犧牲品,別以為他們對獨獨對你有良心。

法則10,你看到的愈多,就知道愈多他們的限制。

他們會模仿隱形轟炸機,除非被迫,否則他們什麼也不會讓你知道,而且會控制什麼可以讓你知道。他們和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搞神祕交易,努力隱藏在95萬投資人的監視之下。

法則12,多數是跟隨者而非帶領者。

這是個讓人遺憾的事實。廣大的投資人是獵物,華爾街的掠食者鎖定他們,以各種偽裝身分,不管是仲介商或金融管理者,假裝他們可以預見經濟的未來,讓投資人對他們高度依賴,然後將高價賺進口袋

法則13,那些喜歡當帶頭大哥的,也不值得信任。

在華爾街叢林中,那些尋求成為領導者的人,他們不但想賺錢,而且要賺「黑心錢」,因此絕不可以信任。這些人追求財富及權力,這是唯一的鐵則,他們所玩的是「零和」遊戲,要榨乾一般投資人荷包,他們不講良心,只覺得「貪婪是非常好的」。

法則17,那些依賴你的人將是最忠實的。

回到1990年中期,華爾街大力倡導擴張資產管理產業,以控制廣大的金錢。然後開始向投資人洗腦,讓投資人像孩童般依賴這些「專業人士」。現在,一些華爾街仲介商吸取高得驚人的管理及手續費,還是有投資人願意乖乖付費。

規則25,具權力者絕不放棄控制,因此必須將其權力移除。

記得 5年前華爾街醜聞嗎?華爾街及基金產業如何擺脫謀殺罪名?別忘了,他們和政界高層平日關係良好,並藉著政治獻金控制著政客。每當有不利於他們的法案,他們必全力對抗,掠食者是絕不會放棄的。不管牽涉到什麼,他們都會全力對抗至死。

總結以上規則,一般投資人永遠贏不了華爾街,叢林屬於最具侵略性的掠食者,他們遵循在殘暴世界生存的各項法則。

投資人該做什麼?了解你的對手,你是在戰場中,處於不利局勢,不可以照他們的遊戲規則來玩,你要找到自己的規則,自己做決定,以自己的方式戰鬥,才可能獲勝。

2007年8月22日 星期三

資產避險 把握三個分散要訣

【2007/08/16 經濟日報】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全球股災肆虐,面對全球股市的快速回檔,多數投資人感到驚慌失措,專家建議,把握「三個分散」的要訣,就能輕鬆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

目前市面上理財商品多如牛毛,截至今年7月的最新統計,國內投信發行的基金已有517檔,若再加上經主管機關核備的754檔境外基金,目前國人可選擇投資的基金數目超過1,200檔,甚至比國內上市櫃的股票數目還多。

面對這麼多的選擇,市場變化又快,一般投資人該如何做好資產配置?滙豐中華投信執行副總孫煌正指出,把握「市場分散」、「資產類別分散」,以及「時間分散」三大要訣,是投資理財的不二法門

所謂「市場分散」,指的是投資人不管多麼看好某一個市場,也不宜將資產全部重押,應該依比重分散配置,也不致於錯過其他市場多頭行情。

「資產類別分散」則可用「股債均衡」的概念來解釋。孫煌正表示,投資組合加入債券部位,不僅可降低波動風險,時間拉長,可能創造比純股市投資更佳報酬。

至於「時間分散」,指的是避免在同一個時間點切入,而錯失最好買進時機。孫煌正表示,「定期定額」是分散時間點相當不錯的解決方案。通常必須投資三、五年以上,才比較容易看出財富增值效果。

2007年8月19日 星期日

羊群效應作祟 次級房貸風暴引發全球拋股

副標:國際資金氾濫 有助台股攻萬點
理財周刊 363 期 文.李佳容

外資在短短5日內倒掉市值1500億元的台股,惹得投資人哀聲連連,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其實只是國際資金獲利了結的藉口,全球資金依舊氾濫,經濟基本面仍好,台股拉回後將再向萬點叩關。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靠著豐沛的資金動能,一口氣將台股拱上9800點的外資法人,也有辦法在短短5個交易日內「吐」掉1500億元;當然,原本破萬點已近在咫尺的台股隨即重挫千餘點,投資人當場傻眼。

孰令國際資金甘心放掉台股萬點的大好前程,有如逃命般地倒股票?答案就是從今年2月起就成為不定時炸彈的美國次級房貸危機,所謂「牽一髮則動全身」;如果,各位印象還很深刻的話,今年228全球股災發生時的股市氣氛跟現在如出一轍,都是「樂極生悲」的結果,大漲之後出現大跌。

◎股市反應大 獲利了結藉口

「基本上,這是國際資金獲利了結的藉口!」瑞士信貸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下了這麼一個結論,「美國次級房貸有嚴重到要狂倒股票嗎?這項議題從2月開始反映到現在,時間拉得很長,重要的是,受創最大的應該是公司債,股市不應有如此大的反應,這回,除了許多優質公司債急跌成垃圾債券外,了無新意。」

但股市的「羊群效應」就是這樣。當第一隻羊往懸崖下跳的時候,其他羊就會跟著跳,外資基金經理人也不例外,「當其他人降低持股部位的時候,我當然也要跟著調節,不然我的績效就會輸別人!」美商高盛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金文衡這麼形容buy side在面對次級房貸議題時的反應。

華爾街「多殺多」的情況似乎轉趨嚴重,甚至已達「聞房色變」的程度,3日指數中場在一陣急殺後,4大指數竟然全以跌幅逾2%做收,次級房貸風暴還要延燒多久,摩根大通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劉至昱指出,這就像台灣雙卡風暴一樣,剛開始發生時沒人知道後續衝擊力道如何,但最終證明已對台灣內需消費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次級房貸風暴也是如此,現在只能且戰且走,觀察美股走向。


◎下半年重點 消費信心調查

不過,現在外資圈的觀察焦點已放在次級房貸風暴是否會衝擊下半年整個美國消費市場。美商雷曼兄弟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呂穎彰指出,股市與房市向來是檢視民眾消費信心好壞的重要指標,這可從台灣過去幾年房地產與股市直探谷底,反映在民間消費低迷可以看得出來。

因此,接下來除了美國可能會公布的民眾對下半年消費信心展望的調查報告外,還包括美國政府是否藉由政策利多來介入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否則光靠投資銀行的自救行動,仍舊緩不濟急。

新加坡黑馬(Blackhorse)資產管理合夥人龍森(Jonathan Ross)相信,次級房貸風暴或許對下半年美國經濟會是個風險,但美國以外地區還是好得不得了,2003年以後全球所累積的外匯存底總金額,已超過2003年以前的加總,全球資金依舊氾濫,這般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因此,台股拉回後還是可以續攻萬點(這樣的理由就能讓台股續攻萬點???)

房市地雷已爆 經濟價值重現

理財周刊364期 文.陳儀芬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引發全球股災,有超過2兆美元的股票市值從全球股市蒸發,有人擔心美國金融市場已出現系統性危機,但也有聲音認為這只是借題發揮,但若這場危機能消滅惡質的房貸問題,那美國與全球經濟仍將出現陡峭逆轉。

你的房子只值500萬,但你希望能貸到超過500萬的房貸嗎?

如果理財專員告訴你:可以給你100%的全額貸款,但是你得繳付多一點利息,你願意接受嗎?

你認為房地產價格會繼續上揚嗎?

你曾經有不良的繳款紀錄嗎?

如果,以上的問題答案都是"Yes",那要說聲恭喜了,你就是次級房貸的標準客戶!而成千上萬像你一樣的美國人,就是導致今年次級房貸風暴的元凶。

不過,將箭靶都指向那些借款人是不公平的;因為,借錢無罪。能夠借錢買到一棟心目中的房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真正的禍首應該是美國那些猛推次級房貸的金融機構。

爭房貸大餅 泡沫化主因

很多國家是不提供100%的房屋貸款,就算有,銀行也會強制貸款戶投保保險;只是,在美國激烈的競爭市場下,法令管制又鬆散,正值房市大好之際,銀行豈能不多賺點錢?次級房貸應運而生,就是專門提供信用紀錄比較差的人一個借錢的管道,通常,這些金融機構的規模較小,他們的推銷員頂著三寸不爛之舌告訴你:「想買房子嗎?別擔心貸款,我幫你搞定!」「我一定會幫你借到超過你房子價值的金額,你手頭上還會有些閒錢可以利用呢!」「別擔心利率啦!前兩年保證低利率的,兩年後房價又漲了,屆時你貸款方式可以再調整啊!」聽到這些話,難道你不心動嗎?因為競爭,所以金融機構花招百出,大力銷售堆砌出漂亮的營業額,而金融機構也很聰明,把這些次級房貸的產品包裝成證券化產品上市,於是一些國際型投資公司也紛紛追捧、一些基金散戶也都加入了,結果次級房貸就這麼迅速地膨脹。


沒有商品是只漲不跌的。當房地產出現疲弱現象、兩年前的貸款戶之後開始繳不出高額利率時,惡性循環就開始了。2006年年底時,美國已經有高達20%的次級房貸戶宣布破產,大約有150萬美國人因此失去家園、房子被銀行強制沒收拍賣。當初大方借錢的銀行不只是賺不到利息,由於當時核貸的額度高,碰上現在房價下跌,自然是認賠殺出。而次級房貸公司抵押的債權規模高達8000億美元,如今產業出現裂縫,整個金融體系的大水壩出現嚴重潰堤。

今年4月,美國第2大次級房貸業者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先爆發危機;不過當時多數人評估是單一問題;直到7月份,最大的抵押貸款業者全國金融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第2季財報揭露鉅額虧損、獲利下降33%後,才讓金融界感到震驚。另外,國際知名投資公司貝爾思登(Bear Stearns)旗下投資次級房貸為主的兩檔對沖基金宣告停止交易,甚至總裁都黯然下台,讓市場風聲鶴唳。更糟糕的是,不是做次級房貸的公司──美國房貸投資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 Investment Corp.)竟然於8月初宣布破產,讓人憂心整個美國金融市場都出現系統性危機。

黑色8月 股市一面倒

低迷的氣氛讓美國股市在8月初遭逢大地震,全球股市也出現連鎖效應、幾乎都應聲大跌。外界甚至預期8月7日的美國聯準會將調降利率,不過主席柏南克沒有對次級房貸問題多著墨,利率也保持不動,聯準會認為雖然經濟有震盪,但不是什麼大問題,美國經濟隨著全球經濟成長依然會溫和緩慢前進,因為聯準會的安定作用,讓隔天美股在上沖下洗後出現上揚。

不過,問題來了。CIBC銀行的經濟分析師Ted Howel直接嗆聲質疑:「聯準會的判斷正確嗎?」Howel說:「我不敢說美國的次級房貸風暴影響會持續多大,不過目前全球從歐洲、加拿大到澳洲等幾個國家的金融機構,因為投資相關產品失利,都可以看到次級風暴的陰影,顯然問題不小。」First Albany資產管理公司顧問Hugh Johnson也認為:「柏南克這次不調降利率,不代表下一次不會調。」他說,已經可嗅到市場苗頭不對的氣氛了,8月初的股市重創是一個警訊。

但樂觀的聲音依然不少。Stonegate投資公司分析師Keith Summers對於次級房貸風暴看得很淡,他認為,「雖然你可以看見一個個地雷引爆,不過就整個金融市場來說,這些依然微不足道,因為全球經濟力道依然強勁,美國經濟不可能因為房貸市場這一環就出現嚴重衰退。」豐銀行投資顧問江偉明說得更露骨,他認為,8月初股市的重創只不過是借題發揮,「次級房貸的問題已經好幾個月了,嚴重性程度大家都很有數,怎麼會無端拖到8月份爆發呢?部分原因應該是因為7、8月有很多基金經理人要放假,今年正值前波段股市大漲,不少經理人手頭上的股票早已經處理得差不多了,自然不希望在休假時間股市繼續大漲,所以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拿來大作文章。」

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牛市和熊市的辯論聲音不會停止。因為從經濟數據來分析,也可以有不同解讀,其實美國7月份的就業市場新增了9萬2千個工作機會,不過8月3日公布的最新失業率為4.6%,是今年來的最高水準,但如果放大角度看,4.6%依然是近30年來的低水位。所以,當只有半杯水時,你是那個慶幸還有水的人?還是那個擔心只剩半杯水的人呢?

利空出盡 危機成轉機

其實,次級房貸風暴能清除一些惡質的房貸問題,對長期的金融市場倒有正面作用。Croft投資公司總裁Richard Croft說,「如果要讓美國房市回到合理穩定發展,最好必備三個條件,一是房價得降到一般人買得起的程度,二是貸款利率也得下降,三是最好收入能增加。」不過,目前來看,似乎只看到房價下跌的訊號,而跌幅卻還不到新買家願意掏錢出價的程度。至於利率問題,完全得看聯準會評估的通貨膨脹程度,如果房價下跌,當然有利於減低通膨隱憂,但房價終究只是影響美國經濟的一個因素罷了,其他還得看原物料等價格的波動。再者,4.6%的低失業率,代表就業市場依然是勞方籌碼多一點,勞方比較有條件要求加薪,如此一來,又升高了通膨問題。

總之,環環相扣的糾葛因素,很難論定未來金融市場的走向,但可以肯定的是,經歷了8月初的股市大地震,次級房貸風暴的壞消息再也不會是震撼彈了,但是未來意外的好消息卻有可能陸續報到,如果擔心美國經濟,甚至是全球經濟出現陡峭的逆轉,還真是多慮了。

殺融資!台股融資單日遽減90億元

證金:斷頭賣壓還未結束
【鉅亨網記者陳慧琳/台北‧8月17日】

台股今(17)日再創波段新低,融資斷頭賣壓蜂擁而出,摜殺指數盤中面臨8000點攻防戰,光是四大證金公司今日祭出的融資追繳令就達14億元,台股全體整戶融資維持率降至143-145%,對照今日融資交易結果,融資銳減90億元,融資餘額減肥至3725億元,證金公司指出,若中短線續跌,預估最快近2週融資斷頭連環殺將全面爆出,也是底部反轉的訊號到來時

外資大賣台股賣現,本周大盤跌勢有猛又快,單周跌點高達841點,融資卻在近3日才開始認賠出場,累計全周融資大減176億元。

證金業者表示,融資不只錯過買在低點的良機,連逃命都沒跟上外資腳步,但以目前融資維持率還在145%來看,顯示今天還是有散戶「鐵了心」賭反彈而補繳保證金。

進一步分析這波散戶融資與外資操作增減情形,台股6月起自8144點扶搖直上,外資亦開始同步佈樁,至7月下旬9807點,外資買超金額達2722億元;而同期間融資明顯進場的跡象卻整整慢了1個月,在指數早已漲到了9000點,融資餘額才由3100億元開始加足馬力,至9807點時,快速增至3700億元;當指數自高點反轉直下,外資急速拔檔時,融資餘額卻持續跳進增至3950億元高水位,顯見散戶融資套在高檔壓力之大。

證金高層主管透露,依照歷史經驗來看,散戶在融資多殺多的第一波,都還是會以補足擔保維持率為主,這次也不例外;短線指數應會見到反彈,但即使反彈也不會久,然後下一波急殺將是斷頭籌碼全面清出之際,估算大盤7400點可望落底,不過前提還是需美股不惡化,若美股惡化,就算融資再怎麼沉澱,台股也難走自己的路

展望台股後市,日盛投信基金管理部副總鄭智文表示,台股已出現非理性下殺的現象,並非景氣向下修正的經濟循環風險,短線若能出現量縮價穩才可算是止跌訊號浮現;不過以今晚美股早盤強力反彈表現來看,可望成為下週台股上漲力道,但要台股持續走穩,還得要美股止穩一段時間才有可能牽引台股走穩,建議這段時間,還是以提高現金部位為主,再視情況考量是否回補、換股操作或者逢低進場台股基金,為下一波反彈佈局。

2007年8月16日 星期四

全球股市震盪劇烈打擊信心 分析師:投資多樣化就安啦!

鉅亨網程宜華/綜合外電報導.2007/08/13

還記得 3周前創新高的美國股市嗎?受科技股財報利多,美股三大指數再創新高,道瓊工業指數收盤首度站上 14000點大關。

然而記憶猶新,上周四(8/11)該指數狂跌 387點,創今年以來第二大單日跌幅。

上周五(8/12)道瓊工業指數盤中也一度重挫 200點,不過在 Fed資金挹注下,投資人信心稍做回籠,最後收盤小跌 31.14點,給了驚慌的市場一個喘息的機會。

但這情況仍說明了股市的失控再度一發不可收拾。過去16個交易日裡的11天,道瓊指數激烈震盪了 100多點。除了次級房貸問題,企業財報不佳和國內消費能力下降都是影響美股混亂局面的原因。這一場金融風暴讓全球各地的投資人重新評估了股市和債券的風險,進而引發賣壓出籠。

特別是當看到許多市場呼聲最高的股票都已經被拋售時。能源和金融類股通常對經濟危機最為敏感,許多和次級房貸無關的科技類股也連帶下跌。

看著這一次牛市與熊市的戰爭,「我認為市場會有能力應付這一次金融風暴,而且力量會繼續茁壯強大」金融機構GMO LLC經理人Jeremy Grantham表示。他認為企業財報為股市提升關鍵之一,而明年的美國總選大選也將會為股市加溫。

「如果到最後企業財報仍不佳,到2010年前S&P 500指數將會重跌約 40%左右。」


金融暴風圈於世界各地移動,許多專業分析師都自身難保了,那麼投資人此時此刻該如何做才好呢?Jeremy Grantham 與其他投資機構建議,投資組合盡量多樣化,並且開始傾向於擁有全球最大市場的企業。

「確認你的持股為那些藍籌股,因為大公司擁有全球的投資金額,並能以最有利的條件去貸款;而那些小公司債務纏身,淨利也有限。」 Jeremy Grantham表示。像健康保險和消費產品就是屬於穩定且價格誘人的兩項建議投資目標,而且這兩類股也是在最近股市震盪中受波及比較小的。

分析師建議,最好降低投資風險的方式,莫過於分散投資於不同的資產類別。如果你對於市場波動會感到緊張,也許這意味著你的投資組合不夠多樣化,或是你的投資不符合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再者,就算過去幾星期來股市如遇亂流般震盪不安, S&P 500指數在過去一年內總體上漲了將近 17%,其實這一切並不像投資者想像中那麼糟,最危險的反而是投資人過度反應。

看看你的投資組合,眼光要放長遠一點,如果它夠有資格能夠挺過風險,那你就緊咬牙關稍微忍耐一下吧!」Schwab Center 的金融研究副總Jim Peterson表示。

牛氣奄奄一息 「懶人投資」5招更能獲利

鉅亨網劉祥航/綜合外電報導.8月8日 2007/08/13

美股崩盤的局勢似乎一觸即發,身為投資股海中的升斗小民,該如何在混亂局勢自處? 《MarketWatch》主筆 Paul B. Farrell提出「懶人投資」 5招,讓你不致在股市風暴時,被「颱風尾」掃到。雖然也許僅適用美國投資人,但重點還是平常做好風險分散及管理。

首先,從歷史發展的觀點, Farrell認為牛市氣數已盡。美國最近的熊市是 2000-2002年,走了30個月的熊市,超出歷史平均值。之後一路開始 5年的牛市,對照一下歷史平均值,這頭牛也已經老了。

因此,別再欺騙自己了,現在這頭美國牛,僅僅只是靠呼吸器維持僅存的一點牛氣而已。

謹慎的投資人現在該開始準備股市慢速的崩盤,開始另一個長期的熊市及經濟衰退。在這頭老牛開始愈來愈走不動時,投資人不妨參考 Farrell提供的「懶人投資」 5招,不用每天緊盯大盤走勢,也能在熊市自處。

第一招,結清出場不過前提是:你必須有超人的悟性。

這招看來簡單又實用,現在既然是高點,那就該獲利了結,耐心等待熊市結束,準備未來逢低進場。在上個熊市中,道指下滑了4436點。現在投資人人心惶惶,近日 《MarketWatch》網站上的多數回應,都展現了對崩盤的擔憂。

其中多數包含一個共同主題,即美國失去控制的負債問題。像是美國人總是花錢過度,靠負債來彌補差額。事實上,美國人最大的敵人也許是自己,美國政府每年負債上兆美元,來支助國民失去控制的花費。

另一種典型的困惑是-「我該怎麼辦?回到1999年,當時我想將我的401(K)移往債券,但是沒有那麼做,讓我損失了40-50%!」


回到2000年初,股市不合理的超高本益比,就大聲告訴你「賣!賣!賣!」 《MarketWatch》悟性高超的經濟學家 Paul Erdman就拋售所有的股票,卻很少人跟進。在30個月的熊市裡,他的固定收益投資年獲利約10% ,同時期 S&P大崩盤,市值損失上兆美元。

第二招,坐穩了,什麼也不做。

對,處變不驚,以不變應萬變。但是,這也有前提,就是你必須已有風險分散的「懶人投資組合」,可惜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如此。 Ted Aronson的懶人投資讓他年獲利 20%,當被問到如何面對即將來臨的熊市,他仍自信滿滿。

他表示,他總是牢牢抱著持股。他相信資本主義的實力,而不相信自己有掌握股市高低點的能力。也許他可以及時出場,但卻也可能趕不及進場賺錢的時機。

第三招,開始建立你的「懶人投資」,就是現在!

華爾街、基金經理人及仲介商,總是把美國9500萬投資人當成寵物狗,喊進場就積極進攻,要出場就慌忙撤退。你跟著他們的腳步像保母一樣照料自己的投資,拼命買進、賣出、交易,還要負擔昂貴的手續費。

要當個賺錢的投資懶人,就是馬上建立自己的懶人投資組合。回到1990年代末股市發燒期,BillSchultheis辭職寫下《咖啡館投資人》一書,正是告訴投資人不用花費太多心思,卻能在市場獲利的方法。

不像Erdman,他不急著出清,同樣地,他還是靠著投資組合中 40%的債券獲利。他的「咖啡館哲學」只有 3點,一、建立有效分散的投資組合;二、持有低成本、零負擔的指數基金;三、發展長期的財務計畫及存款習慣

在1999年,大部分的基金獲利超過 1倍,華爾街專家可能要笑這些懶人浪費了 40%投資在低回報的債券基金。但是在 2000-2002年的熊市,這些專家臉就綠了,這些投資組合足以擊敗 S&P 500達 15%以上,而且沒有什麼額外的成本。當時許多 dot-com都破產了,也使Nasdaq跌了 80%。現在,還有ETFs可投資,可讓懶人投資有更多選擇。

第四招,增加新的儲金,調整投資組合。

很多人常問:「什麼時候該進行調整?」這是個好問題,特別是在主要股市出現轉折的時候,就像現在!標準的原則是,在實際配置超過你的目標配置達5%的時候調整。如果你每個月都存錢,方式很簡單,就是增加投資組合,讓它更符合你預想的比例。

「懶人投資」極少需要調整,事實上,當你的投資能有效分散時,短期熊/牛市循環彼此會互相彌補,因此,調整主要是針對長期的熊/牛市來做。

第五招,處理你的退休基金,像「懶人投資」看齊。

在410(K)計畫時,計畫經理人可能習於提供你高成本、由經理人操作的基金,但事實上,指數基金往往對你更為有利。因為 90%投資組合獲利,來自資產配置,而不是個別的基金。

在《華爾街日報》一個「鹽與胡椒」的卡通中,追逐尾巴的狗對充滿智慧的禪師說:「重點不在抓到尾巴,而是追逐本身。」這也許正是積極交易者和懶人的區別,懶人花更少的時間進行追逐、更無壓力,卻更有趣,更具禪意。

2007年8月15日 星期三

與你息息相關的四大趨勢

副標:氣候變異投資學

財訊月刊07年8月號 文◎田習如

你感覺夏天愈來愈熱了吧﹖不只如此中國洞庭湖鼠患、重慶百年一見的暴雨、歐洲夏日提前、美國冬暖春雪、澳洲百年來最大乾旱……,近年來國際氣候怪象新聞出現的密集度大增,精明的讀者、投資人可不能看完搖搖頭就算了,因為這些現象在在指向一個逐漸演變成形的新經濟、生活及投資趨勢。瞭解這些趨勢的內涵、商機、影響,趁早規畫中長期的消費、投資布局,方能趨吉避凶,保平安、賺大錢。

不論你是否相信近年來全球喊得震天價響的暖化危機,有一個重要趨勢無法否認,那就是全球極端天氣現象的增加。這究竟肇因於氣候自然的百年循環或人為的溫室效應(暖化),科學界仍有爭論,但對於你我而言,更要緊的是及時掌握氣候變異趨勢對經濟生活、產業結構及投資焦點的影響和應變之道。

一、 氣候趨勢:多變、暖化

一九九○年代以來,不但世界經濟發生了重大變化,全球氣候也出現了重大危機,包括天氣災害發生數目劇增、超大型天災發生頻率變多、平均溫度上升速度變快、乾季更乾旱而雨季更大量……等。簡言之,全球多處都在體驗天氣變化更劇烈、暖日更多的氣候型態。


根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集合全球上千名科學家的研究報告指出,過去一百年中最熱的十二年集中在九○年以後,大部分地區在八○年代以來乾旱的現象顯著上升,陸地降下豪大雨的情形也在近廿年加劇。IPCC及以歐、日為首的國家主張這些現象來自人類行為──工業化帶來溫室氣體(主要為二氧化碳)排放的劇增,造成溫度上升、極地融冰等連串暖化效應,且隨著全球經濟開發的持續擴大,上述氣候現象已成必然趨勢,即使降低排放也只能減緩而非阻止氣候暖化。

就台灣而言,台大大氣系教授許晃雄表示,平均溫度上升、冷天變少、熱浪變多、海水溫度增加及海平面上升、溼熱的天氣增加,都是台灣會面臨的現象,只是因為四周環海,推估至本世紀末增溫幅度約在1~3。C,相較於中國可能增溫2~5。C(愈內陸愈高)的影響略緩和。

二、 生活趨勢:通膨、防災

乳業大國澳洲近年連續罕見的大乾旱使農作物歉收、畜牧飼料不足,造成奶粉價格大漲;非洲蘇丹戰亂,被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部分歸因於氣候變遷—乾旱促成水資源爭奪;歐洲○四年熱浪使得上萬人死亡的慘劇,更被擔心在今年夏天重演。氣候影響人類生活不單是身體舒適與否的感受,還將對食衣住行育樂甚至生命帶來衝擊。

氣候變遷及抗暖化的結果,將使糧食及能源價格上漲成為長期趨勢,加上夏熱冬暖的天氣漸漸改變人們的家用品及休閒傾向,全球各地區的消費型態也將因應調整,冷氣、自行車等抗熱或節能產品的需求都將呈上升局面。

極端氣候的增加也提高了防災的挑戰。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研究員陳永明指出,台灣原本就屬多颱的易致災天氣,暖化可能使問題惡化,二○○○年以來台灣出現強降雨颱風的密集頻率遠高於卅年前,颱洪災害近年造成年均二百億元台幣損失的規模,也大於過去四十年的平均一七○億元;水災帶來經濟、衛生的衝擊,加上IPCC評估東亞地區未來冬雨減、夏雨增的趨勢,恐將影響台灣水資源的調度(近年台灣乾旱頻率已增),都使得如何因應氣候趨勢成為重要議題。

此外,之前有媒體炒作台灣海平面上升十公尺甚至廿五公尺的聳動推測,與IPCC認為未來一百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幅度最高為五十九公分有頗大差距,不過陳永明仍提醒西南沿海地層下陷區的問題值得注意,海平面上升加上驟雨幅度增加,使得這些易淹水區將更脆弱,未來西南沿海大型開發案、設廠案應將此因素納入評估。

三、 產業趨勢:節能、轉型

縱然少數科學家及石油業者仍在質疑暖化論述,但不論歐、日積極參與的《京都議定書》,或美國、中國等政府想要另行主導的類似跨國機制,都以抗暖化為目標,許多國家更已採取政策手段,或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或鼓勵替代能源、節能產業的發展,這對產業界將帶來重大影響。

首先,幾乎所有產業都可能受到二氧化碳排放管制的影響,台灣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祕書長黃正忠舉例,NIKE要求全球供應商將來必須提報碳排放量,顯示即使台灣內部相關政策落後於國際,台灣代工廠也將在全球供應鏈之下受到減排、節能壓力。他憂慮以台灣目前的能源政策,進入「碳限制時代」後,如果不能提供產業界「乾淨」的能源,恐將促使企業出走、外資卻步。

另一方面,氣候變遷也帶來新產業或原有產業升級的商機,這在西歐及日本發展最為蓬勃。經建會去年委託台綜院學者研究「減溫產業」在台灣的潛力,亦即包括太陽能、風力、生質能等再生能源產業,冷凍空調、LED等節約能源產業,以及燃料電池、碳捕捉及儲存、綠色認證等其他相關產業

根據能源局的推估,一○年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的國內市場需求可達七十億元台幣;經濟部則推估到○九年,我國業者的太陽能集熱器目標產值十五億元、風力發電二十億元、LED照明八十億元(一五年全球市占目標一○%),而燃料電池一○年目標產值為二十億元。國際能源組織預估一○年全球再生能源產值將達六千億美元,加計其他相關產業則更驚人,台灣產業能在其中分食多少大餅,有賴政府及業者的明確規畫、投入。

四、 投資趨勢:藍金、綠金、基建

生活面和產業面為了因應氣候變遷所做的調適當中,蘊含了許多投資機會,投資人在關心環境之餘,除了避開洪水海潮,也要進一步抓住賺錢大潮。其中,以再生能源、節能環保為主的「綠金」,因應全球水資源短缺、水汙染加劇等趨勢的「藍(水)金」概念股,以及預防氣候災變而加強築堤等基礎建設、環保屋等營建需求,甚至災後重建帶來「災難財」的建設相關類股,都是受全球氣候趨勢影響的投資熱門標的。「股神」巴菲特投資風力發電、全球知名炒家索羅斯也投資了巴西乙醇的生質能源股,為綠金商機背書。

人類文明是在不斷調適環境的情況下發展,如今氣候因人為活動而惡化,人們終究要被迫因應自己所帶來的危機。如何化危機為轉機,創造商機並且把握投資契機,是氣候巨變時代給人的新挑戰。

善用保額增加權 保險加量不加價

【經濟日報╱記者 蔡靜紋】 2007.07.31 02:09 am

隨著民生物資飆漲,民眾購買保險,若想節省一點保費,可別忘了善用保險公司提供保戶的「保額增加權」。

民眾若投保一張保單幾年後,突然覺得保障額度不夠,有沒有可能在同一張保單上增加保額?答案是「有」,方法是向保險公司詢問使用「保額增加權」的權利。

所謂的「保額增加權」,是指保戶購買保險之後,在不需要其他健康證明的情況下,就可以用原來向保險公司投保的年齡計算增加保額部分的保險費。一般而言,保險商品中以壽險或儲蓄險較可能會有這個功能,而保險公司提供保戶保額增加選擇權的「時機」,可分為四類:一是結婚,二是生子,三是喪偶,四是投保滿五年或十年的整數年度。

因應人生各階段的需求不同,使用「保額增加權」有兩個主要優點,首先是可以節省保費,在物價高漲、薪水不漲的環境下,保戶可以當初投保時的預定利率及投保年齡增加保障額度,在現行預定利率處於低檔時,過去買的保單預定利率愈高,可以節省的保費愈多。其次,可提高保障需求,因身體狀況無法購買新保單取得較高保障、或責任加重需要更多保障時,透過使用增加權,保戶依然可以由原來的保單中提高壽險保障,提高經濟保障。

不過,各家保險公司對於「保額增加權」的規定並不同,有些只要保單有效便可向保險公司申請,有些則規定要投保超過二到五年不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公司規定連續三次不行使即喪失這項權利,若不想讓自己的權利睡著了,可得向投保的業務員或保險公司客服人員問清楚。

當保戶決定要使用保額增加後,壽險公司會就「增額」的部分,要求保戶補繳保單價值準備金。或許有人會問:「為何要補繳?」,原因在於壽險公司為提供保戶保障,必須依照法規提撥準備金,因此保戶要求增額,也得再增提準備金。

此外,使用「保額增加權」也有一些限制,例如保額可增加的額度,每次最高為投保金額的20%或25%、申請次數不得超過三次、或增加的保額不得超過最高承保年齡等

2007年8月13日 星期一

四大名師破解萬點前夕盤勢

暴漲暴跌後的獲利尋寶圖
今周刊554期 撰文:張弘昌、鄧麗萍

7月27日,台股受美國次級房貸風暴重新蔓延及外資大賣623.98億元的影響,重挫404.14點,如果加計26日和30日的跌幅,台股短線急速回檔超過8%,不少9500點以後才進場的散戶,眉頭緊皺,氣急敗壞地大呼又要住進套房。然而,法人普遍認為台股此次大回檔,體質健康,更為上攻萬點蓄積能量。《今周刊》特邀四大名師,為讀者分析萬點之前布局重點,為上攻萬點預作準備。

「不是喊出萬點行情嗎?為何到九八○七點就半路熄火?」七月二十七日,台股受美國次級房貸風暴重新蔓延,以及外資大賣六二三.九八億元的影響,指數開低走低,尾盤重挫四○四.一四點,跌幅超過四%,如果加計二十六日和三十日的跌幅,台股短線急速回檔超過八%,不少九五○○點以後才進場的散戶,眉頭緊皺,氣急敗壞地大呼又要住進套房。

外資態度》轉趨保守 美股大跌引爆賣壓 七月買超已全數吐出

儘管台股颳起颱風,但更多散戶卻見獵心喜,逮到全力加碼的好時機,紛紛「逢低承接」,使得二十七日單日融資狂增九十二億元,創下今年以來最高紀錄。然而散戶信心大好,接手外資丟下的籌碼,也引發市場對台股後勢多空分歧,尤其國際股市不穩定,更加深法人和中實戶的疑慮。

康和證券自營部總監廖繼弘指出,過去兩周,融資餘額增加四百多億元,而代表散戶資金的投信基金,在台股回檔之際也持續買超,顯示本土資金對台股未來走向樂觀,不過廖繼弘提醒,指數要有表現空間,外資的支持是最重要因素,如果外資不中止賣超動作,上攻萬點的壓力不會解除。


根據證交所資料顯示,截至七月三十日為止,七月以來外資累計買賣金額,已轉為淨賣超九億元,相對投信淨買超五五○億元和自營商的四十一億元,外資態度已趨於保守,目前外資持有台股市值約三五%,將近八兆元的資金,在台股舉足輕重的地位不言可喻。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分析,台股這波大跌的主因是外資籌碼先行鬆動,進一步帶動中實戶等內資跟著降溫,而外資砍殺台股,導火線就是美股大跌引發的程式交易賣壓。

融資餘額》暴增四百億 籌碼漸趨混亂 大回檔有利後續走勢

事實上,台股從今年三月五日的低點七三○六點開始起漲,來到最高九八○七點,漲幅高達三四%,如果加計除息因素所減少的指數,報酬率超過四成,如今回檔休息,長線來看,確實是件好事。統一投信投資研究部協理張達文指出,多頭格局要走得長久,「健康」是最主觀的因素,漲多一向是股市的最大利空,如今大盤指數拉回修正整理,反而能讓台股下半年走得更強勁

建弘投信國內投資部協理陳國清則指出,台股要挑戰萬點大關,在關前進行震盪整理,反而是正常現象。他認為,過去四個月來,台股指數持續創新高,市場的熱情逐漸澎湃,融資也開始跟著從一天僅增加一、二十億元,巨幅增加到近百億元,在籌碼愈來愈紊亂下,台股遲早要拉回整理,而這次碰巧遇到全球股市回檔,大盤順勢拉回,也是合理現象。

而毛仁傑也認為,台股在萬點關前修正,比攻過萬點之後再大回檔來得好,因為漲得愈多,下修的能量會愈大,至於未來指數何時止跌回穩,美國道瓊和那斯達克股市的走勢具指標意義,其中又以科技類股對台股影響最大。由於美國科技公司將陸續公布第二季業績,加上第三季是傳統旺季,理論上應有利多題材,如果不如預期,很容易再衝擊台灣股市。

上攻條件》美中股市 美大選股市不易大跌 中國股市有經濟成長撐腰

長線來看,萬點關前震盪整理之後,台股仍會持續往上攻堅的實力,主要原因有二。首先,美國將於二○○八年舉行總統大選,依照往常慣例,美股在選舉前有九成機率會上漲。其次,北京奧運於明年中舉行,經濟向上成長的趨勢也不會改變,近來中國政府使用貨幣政策壓抑過熱股市,對全球股市發揮穩定效益。

此外,陳國清表示,美國次級房貸仍是聯準會揮之不去的夢魘,但由於危機已然浮現,加上仍有許多貨幣政策工具尚未動用,預料相關問題不大,未來美股出現連續性大跌的機率並不高,只要美股重啟漲勢,外資就會停止賣超,屆時台股就會恢復活力。

從國際股市漲幅來看,台股一直處於落後補漲,攻勢較晚發動,加上本土資金信心逐漸恢復,因此目前抵抗利空的力量比較強。張達文指出,現在只要觀察兩個市場,一是香港股市,如果出現明顯回檔且有外資出走跡象,這時手握權值股的投資人宜提高警覺,代表外資正在撤離亞洲股市;另外,中國股市和中概股息息相關,萬一宏觀調控政策出手過重,相關個股最好盡量避開。

盤面主流》電子股 從本益比低個股著手 LED、面板族群基本面優

從技術面觀察,廖繼弘指出,台股周、月線指標都十分強勁,像十二個月RSI已到八十一,依一九九七年的經驗,當初指數過八○之後,休息整理後指數就直奔萬點。目前大盤指數在八八○○點到九○○○點有明顯支撐,投資人隨時可以找尋買點,至於布局重心,金融股和權值股要看外資臉色,因此最好以IC設計、LED、網通、太陽能上游以及中概股為主

陳國清也認同電子股仍是盤面主流,不過他表示,IC設計族群漲多以後,反而凸顯光電族群像LED和面板的價值,其中面板產業景氣從谷底翻揚,下半年持續走升,加上庫存健康、報價緩漲,在獲利成長下,股價值得期待。

而LED是長線看好的明星產業,雖然股價在高檔,但逢拉回都是買點。除了光電產業,陳國清也提醒投資人可以找出未漲的權值股,因為在外資買盤回籠後,可望率先發動攻勢。

再者,一些電子產業次族群如NB零組件,隨著下半年出貨旺季來臨,營收、獲利可望再上一層樓。在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蘋果公司等國際大廠相繼公布相關財報後,手機族群的不確定風險大降,加上股價整理已久、漲幅相當落後,也是適合資金進駐的避風港。而一些本益比相對較低的電子股,只要與新上市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有關,營收獲利都有一定的保障,是值得買進的標的。

由於類股輪動快速,加上升息和通膨的趨勢不會改變,下半年應該是金融、資產營建類股的天下。在政府釋出北高四大土地更新的政策激勵下,大盤不排除將由營建資產題材掛帥,水泥、鋼鐵、營造、BOT概念股將受惠於土地更新及公共工程開發案。

至於資產股,這波則是由農林率先鳴槍起跑,農林因為在台北縣、苗栗及南投等地,擁有超過一千萬坪的茶園及農地,將成為政府推動農地活化開發政策的最大贏家。有了農林的示範,資產族群最近在台股形成一股勢力,包括歌林、中石化、榮運、三陽、士電等,都是題材豐富的個股。

觀盤重點》半年報效益 中收股獲外資青睞 增資股出籠恐衝擊電子股

雖然台股重挫,金融股成為獲利了結賣壓的殺盤重地,國泰金、新光金等大型金控也成為外資首要的提款機,但畢竟跌幅已深,加上銀行業多數提列呆帳的高峰已經過去,獲利可望逐季好轉,未來仍是不可或缺的投資組合標的。

至於中概股,由於美國景氣風險較高,與中國相關的類股自然較受市場青睞,尤其當全球股市受到美股崩跌波及時,惟有中國股市一枝獨秀,顯見中國經濟成長是支撐全球股市的最大動能。在人民幣升值趨勢及奧運題材下,中國整體財富和內需消費力道將大大提高,○七和○八年將是中國題材在台股發酵最強烈的時期,其中以中國內需收成股是最大受惠者。

中國內需收成股以食、衣、住、行為主,在中國擁有通路、內需市場和品牌形象的企業,將是中國內需收成股中的主流,股價可望有一番亮麗表現。以這次台股跌到八九九六點反彈,潤泰新、潤泰全、遠百、櫻花、正新等個股表現亮麗,即可窺知端倪

值得留意的是,由於時序邁入八、九月,半年報將陸續出爐,加上增資股效應,對於漲多且偏離基本面的電子股比較不利。此外,明年起實施的員工分紅費用化,其效應也將在第三季末至第四季率先反映,手上持有這些部位的投資人,宜汰弱留強,反彈時適時獲利了結

至於未來半年的操作策略,廖繼弘建議,由於台股這波行情非同小可,在多頭漲時重勢的前提下,投資人最好不要畫地自限,在大盤還沒反轉前,不宜放空個股,「有時適時失去理性,反而報酬率會不錯。」

你的小毛病 核保大學問

【經濟日報╱記者 葉慧心】 2007.07.31 02:09 am

「我最近有點小感冒、感覺疲勞,只不過是買個保險,幹嘛要告訴保險公司這種小事?又為什麼要體檢?」常有消費者對這類問題感到疑惑,但對保險公司來說,小小的病症可是大大的學問,其中的投保過程,牽涉到保險公司的核保工作及功能。

壽險業者提醒消費者,保險公司對於民眾投保有一定的核保程序,民眾在投保時應該對於保險公司所提供的要保書、體檢報告書等詢問事項做詳實且正確的告知,以免損及個人權益。

中國人壽契約部資深經理王韻雅表示,核保就是接受或拒絕危險的過程,也就是在為保險公司作危險選擇的「把關」工作。如果完整地定義,核保「是一種危險鑑定及評估、選擇、訂價及決定對危險的承保條件與範圍的過程」。

當顧客向保險業務員詢問保險商品,進而要約填寫要保書那一刻起,就開始了整個核保(危險選擇)的程序。當投保人(要保人)向保險公司要約投保時,必需填寫「要保書」文件,其內容分為「基本資料」、「告知事項」、「聲明事項」等三部分,核保人員會根據要、被保險人所告知的事項,對被保險人年齡、性別、職業、健康狀況或其他因素予以審查。

尤其當被保險人正在罹病當中,或有既往病史等特殊病況時,不應有所隱瞞,應詳實清楚的告訴保險公司,讓核保人員能做最適切的核保判斷以及適當的承保條件。因此,要保人及被保險人對要保書的詢問內容,一定要據實填寫,以免損及個人投保權益。另外,通常當準被保險人告知身體健康曾有異常情形或自覺有不適的症狀,或曾罹患重大疾病等因素時,核保人員就會要求被保險人體檢,讓體檢醫師對其身體健康狀況再次檢查,並結合相關檢查項目的結果綜合評估,以提供具體建議供核保人員核保時參考。

保險業者建議,投保人千萬不要輕忽小毛病的存在,投保時一定要把各種身體狀況充分告訴保險公司。最後,壽險業者也提醒消費者,保險是最大誠信契約,投保時,一定要誠實面對保險公司,只要保險公司同意承保,才是真正保障的開始。

2007年8月12日 星期日

拋棄繼承相關新聞

叔公貸款拿走錢 五歲娃…免背債了
【聯合報╱記者陳崑福/屏東縣報導】 2007.08.12 03:49 am

屏東縣鹽埔鄉五歲蔡姓男童因未聲請拋棄繼承,小小年紀就繼承已逝外曾祖父七百多萬元債款,家屬找上銀行追查,發現當初是他的叔公辦理貸款,卻在事後拋棄繼承,銀行認為債務應由他的叔公承擔,蔡童終於擺脫自幼負債陰影。

蔡姓男童的外曾祖父四年前病故,他的家人委託代書辦理拋棄繼承,內外子孫輩共廿四人都在法定時間完成手續,唯獨漏了當時年僅一歲多的他,債權銀行認為他必須獨自承擔七百多萬元的債務。

蔡姓男童家人去年五月接到債權銀行通知,趕緊向屏東地院提起拋棄繼承民事訴訟,法官審理後認為已超過「兩個月內提出」的法令時限,駁回聲請。

孩子還那麼小,卻無辜要繼承七百多萬元債務,「怎麼面對未來人生?」男童外婆請教律師及法界人士,均認為依現行法令必須由外孫繼承,只好委由代書辦理繼承事宜,以便還債。

代書受理時認為必須查清楚所有繼承資料,才發現男童外曾祖父的第三代孫子中,還有七人未辦理拋棄繼承,也就是該筆債務的繼承人全部有八人,是銀行疏失,才變成由蔡姓男童一人繼承。


家人因此找上銀行,銀行承認確有疏失;銀行後來內部開會檢討,發現這筆農地雖然是蔡童外曾祖父名下,卻是蔡童的叔公辦理抵押貸款,且拿去花用,債務應由他的叔公承擔,無權聲請拋棄繼承。

蔡童的外婆說,後來這筆債務,由銀行查扣該塊農地拍賣,不足款項,再由銀行向男童叔公催討,孫子終於不必背負這筆債務。

拋棄繼承 不包括辦貸款者

屏東地方法院法官昨天說,主債務人不能逃避債務,雖然有權聲請拋棄繼承父母債務,但不包括當初拿著父母不動產辦理抵押貸款部分,也就是該部分債務要自己承擔。

法官指出,如有銀行要其他債務人共同負擔該部分債務,民眾可以找銀行協商,據理力爭,找出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

法官說,實務上遇到不少兄弟姐妹,其中一人拿了父母的不動產辦理抵押貸款,或投資或做生意,父母亡故,兄弟姐妹為了這些債務,常鬧到很不愉快,甚致互毆、打官司,有的乾脆拋棄繼承,拒絕承擔債務。

他表示,先前就有農漁會承辦土地抵押貸款,發現不少件都是由父母提供土地給子女做擔保品,拿到資金供孩子使用,其中不乏超貸案件,父母亡故,孩子紛紛拋棄繼承權,顯見愈來愈多民眾懂得拋棄繼承規避債務。

2007年8月11日 星期六

你的台股基金及格嗎?

副標:快上萬點了,我的基金怎麼慢得像蝸牛?
萬寶週刊718期 游麗玉

前言:你把錢交給所謂「專家」是有期望值的,最低的期望是它至少要能贏過大盤。

你曉得國內有幾家投信嗎?答案是「44家」。

你知道44家投信迄今共發行多少檔國內股票型基金嗎?答案是「176檔」。

你以為把錢交給投信買基金,就可以從此高枕無憂等著獲利了嗎?答案恐怕是「不一定」。

去年底加權指數收在7823.72點,今年統計至7月19日收盤為9473.31點,等於大盤漲幅為21.08%。當然有許多基金今年以來操作績效都相當亮麗,甚至績效第一名的報酬率還超越60%,但是有第一名,就會有最後一名;有十大飆股基金,就相對會有十大吊車尾基金。

你肯定不希望買到吊車尾基金,更精確的說,你把錢交給所謂「專家」是有期望值的,而最低的期望是它至少要能贏過大盤。因此如果以大盤做benchmark,輸給大盤就算不及格;那麼你買的台股基金及格嗎?

◆90%贏過大盤 10%輸給大盤

若以去年底以前成立的共174檔基金做今年以來的績效比較,很令人欣慰的共有157檔基金表現超越大盤,占九成以上;不過令人遺憾的,也有17檔基金輸給了大盤,也占了一成。


而其中後10檔基金又分別為凱基藍海報酬率僅5.52%、新光摩天6.89%、台新台新9.35%、建弘電子14.7%、德信大發17.39%、聯邦台灣創新18.27%、友邦巨人18.33%、富達台灣成長19.41%、保德信金滿意19.48%、景順潛力19.64%。

◆中立策略型基金 避險反抵銷漲幅

凱基藍海策略為何今年以來操作績效遠低於大盤?根據凱基投信表示,藍海策略成立於95年6月,其定位是一檔「策略型基金」,與一般純股票型基金不同,其有一定比例以內的部位需作期貨避險,是屬於市場中立策略型的股票基金。

在國外有很多這種有避險設計的基金,但國內似乎水土不服,當時與其同型態的群益葛萊美、群益奧斯卡及復華全方位已紛紛改型。

而凱基藍海策略成立後指數波幅不大,且該基金初期期貨部分操作又失利,導致淨值一度掉到8.7元附近,績效還達到-13%,不過該基金這半年來不斷調整參數內容,且在5月重新更換基金經理人後,績效也快步趕上,雖然由於避險仍會抵銷掉股票部分漲幅,但至7月24日已回到10.74元。

不過諷刺的是,績效上來了,投資人一看好不容易回到面額10元以上,卻開始贖回,規模反而從6月底5.39億元掉到4億多,與其他股票型基金熱賣的境遇大不同。

◆貼近大摩指數的基金績效落後

頗令人訝異的,是以績效操作良好著稱的新光投信,也有一檔「新光摩天」迄7月19日報酬僅6.89%,與名字雄壯氣勢完全不符。

據新光投信表示,該檔基金是鎖定MSCI大型成份股為持股標的,因此其benchmark是以大摩指數為主,但個股投資權數則不必完全模仿、可調整。而該指數成立日為89年4月8日,即陳水扁當選總統後成立,指數約在10000點的位置。該基金成立7年多來,此期間台股大摩指數的報酬還是負3.15%,但該基金透過持股配置,報酬已轉正數1.1%。

至於其他報酬率落後的基金,也有不少是因為前明星基金經理人被挖角後產生的空城效應,因此投資人對基金經理人變動後的績效也應予以關注。

◆台股一波一主流 了解手上基金定位

新光投信主管表示,台股指數大漲,投資人當然會希望所買的台股基金都大漲,但投信為了健全發展,基金產品的設計還是會朝多元化發展,以避免系統性的風險。因此往往一個投信公司科技型、中小型、傳產型、權值型都會有,而台股往往是一波一主流,投資人如果能積極了解自己「基金的投資定位」,再透過定期定額與單筆申購的搭配,應更能享受台股上漲的利潤。

◆基金投資秘訣
~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小叮嚀

「投資難的地方,就在於如何精確掌握市場往上或是往下。」很少有人能夠真正低買高賣,賺進整個波段,大部分的人都是追高殺低,成了穩定股市的一群。

◆定時定額為主 單筆為輔

如果你對單筆投資還沒有信心,那麼,定時定額投資的報酬率,是很好的進場指標,你甚至可以遵循「沒有定時定額,就不做單筆投資」的原則,以定時定額為主,單筆投資為輔,架構你的投資組合。

◆進場時:定時定額先買 再進單筆

單筆投資一個市場之前,先作定時定額投資,可以幫助你判斷何時適合進場,也可以分散風險。舉例來說,當定時定額的帳面報酬一下從10%,突然漲到50%時,你就會知道,這時候的股票市場,已經處在相對高點,這時候不宜再進場,甚至要考慮賣出了。

相反的,如果收到月對帳單,發現定時定額的基金報酬忽然暴跌了50%,股市也呈現量縮價跌。不用難過!這時候,反而是單筆進場的絕佳時點。因為,當基金報酬狂跌,市場又呈現量縮價跌的狀況,顯示市場很可能已經跌到谷底,這時候就適合以單筆的方式進場,承接之後的上漲行情。

◆獲利時:先贖單筆 再贖定時定額

除了先做定時定額投資,再以單筆進場,分散進場風險外,如果投資達到理想的目標報酬,需要出場,可以先分批贖回單筆投資的基金,之後,再贖回定時定額投資的基金。

這樣操作有什麼好處?好處是不用擔心基金贖回後,市場還是一路向上,就錯過了後面的獲利機會。


2007年8月10日 星期五

重挫後休息一陣才能走更遠

副標:又回到個股表現的路上
先探週刊 1424 期 文.林奇茂

每次股市回檔都被描寫成股災,說也奇怪,股市下跌是正常的反應,並沒有基本面的問題,或是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獲利了結的賣壓隨時都會有,法人大戶獲利了結就用股災來嚇唬散戶,散戶不就是經常獲利了結的短線客而已,這次回檔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國次級房貸的陰影,事實上,那只是藉口,與股市並無直接關係。

如果,美國房地產開始重跌,次級房貸的問題拖累金融機構而造成景氣衰退,那麼對股市大跌具有一定的殺傷力,如果只是單一的某家次級房貸公司出問題,問題也在控制中,何況美國七月份的成屋銷售沒有如預期的衰退○‧五%,反而是大幅增加六%,這種情況顯示美國的經濟還是極為健康,如果拿這個理由來殺股票,那麼應當只是短期的效應,而不是股災,也不會成為空頭市場。這裡正是多頭的中途站而已,大盤勢必進入整理,而且由於籌碼已亂,必須經過比較長時間的消化。

◆主流股進入整理?

在指數回落之後,強勢股已開始出現變化,原本最強勁的IC設計及太陽能、LED紛紛中箭落馬,跌幅相當可觀,尤其是IC設計跌幅最大,不過,也由於大幅修正,IC設計在回整之後將再度翻揚,然而獲利了結的資金勢必會開始尋找新的標的物。

而上週四在大型的電子股止跌之後,指數再下探的機會不大,而率先上漲的電子族群以MB及NB最為醒目,看來下游的電子資訊產業又有機會上漲,其中最強勁的技嘉、微星、華碩等都屬主機板廠商。


而NB族群目前仍處於低檔,而第三季旺季逐漸到來,且技術面已逐漸加溫,如廣達、明基、華宇,而通路商的聯強、宏碁也都有機會表現,其中聯強由於在中國佈局逐漸獲利,並取得諾基亞手機在中國的代理權,使得聯強股票已先行拉升,這些族群如能接替上來,那麼指數拉升的速度可能會比想像快。

資訊族群一直是被冷凍的族群,也是近幾年最寂寞的電子產業,在股市的角色應當還是串場,但是由於這個族群獲利能力已大不如前而難有好表現,但因沉寂夠久,籌碼相對而言,應該已經相當安全,這是有利的一面。然而主流股中的太陽能、IC設計雖然拉回,但是由於長線未遭破壞,有機會繼續向上攻堅。

另一類令人注意的族群是LCD,目前雖然外資對面板股看法相當歧異,但是最近公布的第二季業績也大多不錯,友達、彩晶第二季開始獲利,預期第三季也不差,因此面板股在大幅拉回後又有機會彈升。不過,這些畢竟難與中小型的IC設計及太陽能相比擬,甚至難與小尺寸面板的元太及勝華相比擬。

目前尚看不出下一波主流股,但不要忘了中國股市再度上漲並突破整理區,與中國相關的個股勢因題材重現而拉出一波行情,前面提過的聯強即是一例,而最近強勢的益航、大成等也都是中國概念股,但是要清楚的分出是概念還是收成,現今看來純屬概念,且已難成氣候,實質有收益才能算數。

因此,在這一波的拉升中,中國收成股也將再度被看中,如遠百因擁有SOGO的股權,將在中國拉大投資,也使遠百最近股價拉升不少。其他如眾所周知的台泥、亞泥、嘉泥,還有其他建材股都浮上檯面。

◆中國收成股將隨中國股市波動

無論如何,股市在經過重挫之後,如果沒有適當的休息,恐怕也走不遠,這次的整理已有人喊出二個月以上,也有人認為一個月,結論都一樣,短期內不會大漲,不過從資金的情況來看,恐怕也不必那麼悲觀,以前台股都只有外資的買盤,現在已大不相同,正當外資大量殺出時,國內投資人都勇於承接,過去是外資買到手軟,大罵股票怎麼那麼多,現在是外資要賣多少都有人承接,外資應當也會感受到內資承接的力道。

同時,國內基金再度創高達四六七七億元,這股力量自然是投資信心恢復的結果,與過去一直看壞台股、看衰台灣,不願將資金投入股市,而新手從來也不知股市凶險而全力卯進,最近報紙寫的散戶都帶鋼盔往前衝,好像只有外資才能賺錢,融資餘額一增加都看壞,這不一定是正確的解讀,融資增加是新的資金投入,只要是緩和的,而不是像前幾天一樣突然出現九○億元的增幅,短線就會拉回。

而在外資賣壓告一段落之後,國內投信也恐怕會降低持股,股價回落後,資金將再度進場,這次的急跌,已提供新資金好的買點,因此,大盤的拉升,或作底都應當迅速完成。指數的區間應當還是在八四○○點到九○○○點間來回震盪,但個股的漲勢恐怕不會因此而中止。

資深上班族謝文通 賺遍全世界

基金天王一六○○%的祕密
今周刊554期 撰文:謝春滿

選強勢國家、強勢基金、單筆分批進場、汰弱換強,以技術分析作為進出場依據」,靠著以上投資原則,謝文通這二、三年來累積報酬超過千萬元,最高一檔基金報酬率逾一六○○%,可以說是基金投資界的天王級人物。

第一次採訪謝文通,對於他的報酬率高達一六八四%,覺得不可置信,直到他拿出銀行對帳單來,逐一檢視後才相信,原來這是真的!把十萬元足足變成一八一萬元。

接著檢視他持有的其他基金,有十四檔報酬率超過一倍以上,至於報酬率在幾成的更是比比皆是,這還不包括他在日前預估全球股市會大回檔提前贖回的基金。

在採訪謝文通三次過程中,當時全球股市都還頻創新高,但是每次他都提到,「最近全球股市會回檔修正」,最後一次採訪是在七月二十五日中午,台股還沒有收盤(註:當天是台股近月來首次爆量長黑,收盤跌一七三點),他更具體地說:「七、八月一定會有大修正,類似去年五月全球股災或今年二二七全球崩跌。」

記者半信半疑,採訪結束後才發現台股暴跌一七三點,接著第二天美股也暴跌,台股接著再跌四○四點。

這是他對全球市場預期的準確度,事後驗證發現確實如他所預測。謝文通拿出他做的報表,逐一說明這十幾年來靠自己研究出來的投資方法與心得。


在諸多數字中最吸引人的是累積報酬率那一欄,竟高達一千四百三十萬元。光是靠基金就賺進一千四百多萬元。他特別說明,這是二、三年來的主要報酬,但包含了八十五年投資三筆東歐基金所賺的二一三萬元在內。若扣除這三筆報酬,這二、三年的累積報酬也有一千二百萬元。

謝文通目前投資的金額約在一千四百萬到一千八百萬元之間,等於用一塊錢賺一塊錢,幾乎已經和房地產的投資報酬率等量齊觀。

謝文通最高報酬的基金是霸菱東歐,民國八十五年九月投資二筆單筆各五萬元,總計十萬元。另外一檔是摩根富林明東歐基金,買了一筆單筆五萬元。他說,當時是看了財經分析,發現東歐市場表現非常強勢,且後勢看好,因此決定投資這個區域。

當時他是從每周報紙整理的基金資料中,找出表現強勢的國家或市場,再從基金績效排名中,找出表現相對較好的基金,作為投資依據,霸菱東歐與摩根富林明東歐基金就是這樣找出來投資標的。

投資十六年 最賺一檔一六○○%

其中,霸菱東歐表現最好,報酬率高達一六八四%,當初十萬元的投資變成一百八十一萬元,摩根富林明東歐基金報酬率五四七%,五萬元變三十二萬五千元。

謝文通並非金融科班出身,大學念的是淡江大學電算系,畢業後進入台企銀資訊機房從臨時雇員做起,一直服務於台企銀,目前在存款部做到中級專員。

今年五十五歲的他,外表看起來像個典型的公務員一般,穿著西裝制服,拿著公事包,打開公事包,裡頭裝著最新的基金報表,這些報表可說是他多年來研究的心血結晶。

這些報表都是用電腦EXCEL檔製作而成。是他每天從清晨五點半就起床收集的資料,轉換成報表。至於為什麼要五點半就起床呢?他說:「全世界最早收盤是紐西蘭和澳洲,最晚收盤是墨西哥和智利,這個時間可以收集到一天當中最完整的資料。」

翻開報表第一頁,裡頭密密麻麻記錄著他當天收集的世界各國最新股價漲跌幅,還有他自行設定的七大評分指標,這七大指標包括:一日漲幅、五日漲幅、二十日漲幅、九十三年底以來的基期漲幅、從最低點漲上來的幅度、從最高點跌下來的幅度、現在位處歷史最高與最低點的哪個位置上?

先選強勢國家 再選強勢基金

從這七大指標可以立即分辨出當下表現最強勢的國家,這些國家都用黑色圈圈做記號,還列出排名;他同時也列出最弱勢國家的排名,作為參考。

「你看!南韓、泰國、俄國、土耳其、巴西,這幾個國家表現最強。」七月十八日採訪這天,他拿出當天最新報表,這些國家都用二個黑色圈圈做記號。再往下翻則有表現強勢國家的三年股市走勢圖。接著是他長期觀察的一五八六檔海外基金與五四二檔國內基金。

這些海內外基金的漲跌幅也是在每天清晨收集完成,同樣也是用七大評分指標,放進報表中跑出漲跌幅排名。他說,好的基金經理人可以打敗大盤,抓前一天的淨值與股價相對照,就可以看出基金經理人表現是否優於大盤。

先找出最強勢的國家,再從這些國家找出表現相對強勢的基金!」這是他的投資精髓。他是以二十日均線作為進出場指標,用技術分析確立一個國家或區域開始上漲就進場,出場機制也是以二十日均線作指標。

他用技術分析一個國家在未來一段期間內的漲幅。他說,一個國家開始起漲通常會漲一段期間,基金漲幅也一樣,因此只要選對國家與基金就對了。「如果這個國家會漲一年,那麼你在第四個月初進場,還可以賺到後面九個月。」這個投資方法讓他立於不敗之地。

除了選強勢國家與強勢基金以外,謝文通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汰弱換強。也是隨時檢視基金狀況,淘汰掉相對弱勢的基金,選擇表現更優的基金。

但是汰弱換強也是有原則的。他說,有子彈時(指手上還有資金),就繼續買強勢國家與強勢基金,買到沒子彈為止,只要市場不轉弱就不去動它,讓它一直持續上漲。同時把有可能轉弱的先贖回。他說這是防漏措施,以免賺的都被賠的吃掉獲利。至於沒子彈的時候,就把低報酬的贖回,換到更高報酬的標的。

比較特別的是,投資多年來,他從來不做定期定額投資。他說:「定期定額投資像盲劍客投資法。」就是設定一個時間讓他扣款,也不去管當天是漲還是跌,就像盲劍客拿著刀子亂揮一樣

他認為,在上漲趨勢下,定期定額雖然也會賺錢,但價錢愈買愈高,成本墊高之下,只能賺到三角形的財富,但是確立起漲分批單筆投入,卻可以賺到梯形財富,報酬率多一倍

翻開他的投資紀錄,每一筆都是五萬元,用美元投資的話,一筆二千美元,由於是分批進場,常見一檔基金連續多筆單子在一段時間內敲進。

只做單筆投資 一筆五萬分批進場

跟著他投資多年的台企銀前同事林羨菁透露,謝文通每筆投資不超過五萬元,是非常保守穩健的作法,像她自己的性格就比較粗率,每筆都十、二十萬元以上。這二、三年來她跟著謝文通操作,平均報酬率三○%上下。林羨菁已經離開台企銀,在家自己投資理財,靠著投資基金相當於賺一份薪水,收入不比在銀行差。

除了林羨菁之外,謝文通的部分同事或友人知道他的投資績效不錯,也都向他請益。台企銀理財專員江文生透露,他一開始接觸謝文通這套方法,也覺得不可思議,但經過這二年來實證,發現操作績效很好。在科技業服務的王璟耀是謝文通外甥的朋友,這半年多來也是用同樣方法操作,報酬率都在五成到六成之間。

雖然謝文通本身不做定期定額投資,但是他仍建議,剛進職場的年輕人還沒有本錢之前,可以先從定期定額開始累積財富,等有一定本錢之後再用單筆投資

早期謝文通也投資股市,成績卻不理想。由於必須盯盤,他乾脆拿一百萬元請人代操。這期間至少有三次碰到大行情,一百萬元變成一百二十五萬元左右,但是當行情翻轉,最後都只剩下七、八十萬元出場,每次下場都一樣,絕望之餘,才轉而投資基金。

回溯他的投資史,其實開始於民國八十年前後。八十到九十年間是以報紙上每周的資料作為主要參考依據,再搭配看各國股市走勢的均線圖。這三、四年來才加進更多觀察指標,讓資料更加精細。

搭熱錢順風車 賺錢機會永遠在

他在投資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雖然有停損概念,但做不好。四、五年前,碰到大崩跌,一五○萬元獲利縮水到只剩下八十萬元,去年五月股災,累積報酬已達一一○○萬元,他從跌破二十日均線到六十日均線分批出場,獲利縮水為七○○萬元,「還好跑得快,否則最後只會剩二○○萬元。」

有了這二次經驗,今年二二七股災之前,剛好是放長假前夕,他研判放長假時間太長,不確定性大增,於是在農曆年前贖回至少三分之一,二二七崩跌後再贖回六分之一,這次幾乎沒有受傷。就像這次全球股市大回檔,早在他預測之內,在崩跌前就出了三分之一。

謝文通認為,全世界的熱錢到處流竄,尋找許久未漲且相對便宜的市場去炒作,即使在空頭時期也是一樣。「這些錢不可躺著半年都不動!」除非發生世界大戰或類似SARS事件,否則永遠都會有地方在漲。只要學會這套投資方式,從技術指標發現哪個國家要漲了,跟著外資的熱錢跑,搭便車,永遠都有賺錢機會。

2007年8月9日 星期四

一生一屋優惠稅率 排除多屋族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2007.08.09 03:06 am

地方政府要求檢討地方稅的減稅計畫,財政部擬再限縮土地增值稅「一生一屋」的減免範圍,確定只提供本人、配偶與未成年子女名下僅有一屋者,可重複享有一生一屋的低稅率節稅利益,多屋族則遭排除。

舉例來說,張三與太太及兩名未成年子女名下共有兩幢座落在台北市的房屋,合計自用住宅的總面積不超過三公畝,假設張三過去已經使用過一生一次土增稅優惠稅率,其名下仍擁有兩幢房屋,因為已經不符合「一生一屋」的條件,張三再出售其名下自用住宅時,即不能再享有10%的優惠稅率。

財政部昨(8)日邀集地方政府財政局與國庫署、稅捐處等相關機關,研商土增稅一生一屋優惠稅率政策施行後,地方財政若受衝擊的因應原則。財政部承諾,將比照土增稅減半課稅時的補助方式,提供因減稅造成稅收減損的縣市租稅補貼。


地方政府財政局在昨天的會議上,頻頻抱怨中央政府近年所做的減稅政策,都針對地方稅,造成地方政府的財政更形困頓。針對政府擬提供「一生一屋」終生無次數限制的土增稅10%低稅率優惠,地方政府要求財政部必須縮小適用範圍。

至於稅收損失的彌補,地方政府也要求不能以新稅制施行前一年的土增稅收為基礎,建議應以施行前三年的土增稅平均稅收為準,財政部亦表示同意。

據瞭解,財政部將在近日送出土地稅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個人出售自用住宅「一生一次」按10%稅率課徵土增稅優惠不變,但增納「一生一屋」優惠,准許已使用「一生一次」優惠稅率者,只要維持名下只有一屋的狀態,每次換屋的土增稅負,均可終生重複按10%的低稅率繳稅。

除了排除多屋族不得適用「一生一屋」節稅優惠之外,財政部針對「一生一屋」設定包括面積與持有年限的限制。申請「一生一屋」減稅優惠者,包含過去所出售的自用住宅面積在內,都市地區不能超過三公畝、非都市地區不得逾七公畝,出售總面積逾三或七公畝者,也不能重複享有10%的低稅率。

至於「一生一屋」的持有年限,財政部傾向不超過十年,但也不會短於五年。

八月底前除權息 八檔穩賺股

商業周刊第 1027 期 作者:李佳頤

拜多頭效應之賜,台積電、奇美、台塑迅速上演填權息行情, 但接下來台股是否能上攻並站穩萬點,聯發科和股王伍豐將是關鍵指標。

多頭效應席捲全球,在「外資加內資加融資」三資齊聚的拉抬下,今年台股除權息行情表現亮麗。指標股台積電僅花了七個交易日就完成填權息,奇美電只花三個交易日,台塑集團旗下的台塑與台塑化也快速填息。

摩根大通證券董事長林照寰指出,只要多頭行情氣勢不變,接下來其他個股的除權息行情值得期待。德信投信總經理儲祥生認為,除了現金股利本來就配發很多的台塑集團外,今年比較特別的是,聯家軍當中的智原除權息後直接跳空漲停,已接近填權,代表今年的填權息行情將銳不可當。

據估計,今年光是企業配發的現金股利就高達一兆元,若加上退還給股東的現金,共計一兆二千億元,瑞展產經研究董事長陳忠瑞指出,今年除權息行情的熱絡程度,即使許多大股東因課稅考量、先行棄權,但股價卻依然可以連拉數根漲停板,氣勢確實強勁。

後續到九月份,還將有大量上市櫃公司將除權息,其中,七月二十五日除權息的聯發科、以及七月三十一日將除權息的股王伍豐,兩檔指標股的走勢,將直接影響市場對後續除權息股的判斷,尤其是伍豐,由於該股股價在千元附近,又將配發七.七元的股票股利,依目前價位估計,一旦除權將讓股價出現逾四百元的波動,填權行情會如何走,備受矚目。


指標股聯發科 指數已高,牽動填權息行情

高價股是台股未來能否站穩萬點的關鍵,除了伍豐之外,IC設計龍頭股聯發科,更是國內外法人的重點觀察指標。

聯家軍今年的除權息行情表現堪稱亮麗,除聯陽七月三日率先除息,當日立刻填息外,隨後幾乎是連日漲停,智原也是跳空漲停一步到位,接下來,聯發科會怎麼走?因為大盤已經靠近萬點,投資人到底要參加除權息?還是棄息,等到除息之後再逢低買?摩根大通與摩根士丹利證券為首的外資法人,最近陸續調降聯發科投資評等,代表對聯發科股價上漲空間有疑慮。

根據摩根士丹利證券的評估報告,若以企業價值/營收比來看,聯發科今年與明年分別為七.二與六.三倍,其他國際一線IC設計族群則分別為三.三與二.九倍;至於經美國會計制度(GAAP)調整後的明年本益比,聯發科為二十三倍,也接近同業二十五倍平均值,意味著股價再漲空間將有限。

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指出,聯發科相較已進行除權息的個股,填權息行情的確會比較吃力,因為大盤已來到相對高點,股價在除權息前又已先漲了一大波。相較台積電、台塑之前除權息,正值台股從波段低點向上大漲階段,未來,聯發科要能順利填權息,必須要有更多利多題材,才能刺激行情走得更順利。

除了高價股的除權息和填權息行情將直接影響大盤走勢外,杜金龍指出,想要參與除權息的投資人有兩點必須注意。第一,個股所屬產業趨勢必須向上,不但第二季財報數據要漂亮、第三季營運展望也要明確。第二,個股的籌碼必須由法人鎖定,如果是融資增加太多的個股,在除權息結束後賣壓將大量出現,除權息後的填權息行情將不如籌碼被法人鎖定的個股。

本刊顧問楊燿宇則建議,產業前景看好,營運數字一直成長的公司,如果又只配息未配股,投資人應可參與除息。

至於其他個股是否參與除權息,不但要看個別公司的產業前景,還得看在除權息之前,股價是否已經大漲。以今年營運極具爆發力的迅杰、群聯、茂訊等科技股看,這些個股既有配息也有配股,由於除權息前,股價均已大漲,建議在除權息前可先將一半或是更多持股獲利出場,待除權息後,如果股價開始填權息,再將剩餘持股賣光,只留股子,如此才能將風險降至最低。 相反的,如果個股只有配息沒有配股,或是配息非常高、配股極少,本身營運又非常看好,只要不考量賦稅問題,即使除權息前股價已漲,仍建議可以參與除息、除權。

至於如果除權息前,股價並未大漲,公司營運只要穩健、或是下半年具爆發力的個股,則建議可以抱股參加除權息,不但能賺到息值、還能賺到後續股價上揚的差價

精實資訊總經理林志祥則從下半年營收展望、以及個股上半年的獲利狀況,挑出八檔到八月底前將除權息的個股,推薦投資人可以參與除權息。

其中,統一超、允強兩檔個股因為參與股東可享三○%以上的高額所得稅抵扣權,本業獲利又穩健,是值得參與除權息的個股。

雖然市場普遍看好台股今年的除權息行情,直攻萬點信念堅強,但下半年科技股的「投資風險」,仍是擬參與除權息股東們必須特別注意的。

下半年停、看、聽 科技股隱藏五大風險

美商高盛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金文衡點出科技股的五大風險:一、廠商對下半年需求太過樂觀、拉高市場預期;二、今年3C產品旺季需求都是出現在下半年,但消費者預算有限,故「預算排擠效應」需特別注意;三、去年底因iPhone即將上市、拖累iPod出貨的「觀望效應」也有可能發生;四、不時會成為股價變數的員工分紅費用化議題,在股價處於相對高點時、特別容易成為市場關切焦點;五、如果實際銷售狀況不如預期,就會有存貨問題。

除此之外,由於從明年開始,以IC設計業為首的科技股將正式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制度,科技業大老闆一方面循循善誘旗下員工「以後就得勒緊褲帶、不能再無限制發放股票」,但卻趁著今年最後一次不必費用化的機會,發放比過去幾年更高比重的股票,以留住優秀員工,有此狀況的公司後續填權是否順利,將直接影響科技股的後市,投資人必須留意觀察。

房東的風險知多少?

惟馨周報 513 期

二○○七年已將過半,人們開始談到下半年的種種,包括景氣如何,房市如何……。上半年的房地產表現尚佳,雖有升息的壓力,交易依然熱絡。房價即使未再攀新高,看情況仍可續持穩。

板橋的精華新站區,藉北縣升格題材,奮力炒高房價。跨頁的全版廣告,不斷出擊,聲勢不小,銷售似也看好。未來所有高檔區段的售屋廣告,手筆和格調至少要企及這樣的水平。像「二代屋」也是出手不凡,教人驚豔。

中古屋市場有些遲滯,唯房價還留在漲後的位置附近。大安區鄰捷運廿年左右房子,有人開價每坪五十萬元,既非豪宅也非大戶,四十坪上下的物件,目前在好學區十分搶手,可惜舊大樓多半沒車位。


南港昆陽站旁側有一戶七樓公寓,屋主住在外地,房子出租多年,相安無事。近些時房價走高,捷運站附近漲得凶,本打算逢高出售,卻又作罷,由房仲業務員介紹一位單身漢來承租。

才不過數個月,這名房客即燒炭自殺,留下一屋子氣味和錯愕的房東,這下子想賣想租都不容易,除非把價錢降下來;這種倒楣的事,任何房東皆可能遇上。有那點爆瓦斯桶的,屋毀人亡,更難收拾。

政客人人爭談拚經濟,偏偏政策上升息,不壓物價,任令金控財團剝削。貧者輾轉死於溝渠,日有所見。單身者租屋,房東生戒心;愁眉者住宿,旅店有警覺。憂鬱症籠罩半個社會,執令致之?

亡者己矣,活著賴帳更麻煩。有那房客刁蠻使壞,欠繳租金之餘,還製造種種是非。譬如僱人裝修房屋,拒付費用,讓對方提告訴,甚至淪為法拍屋,再低價標得。總之,台灣社會有各色各樣的詐騙壞招,碰上了算你倒楣。

租金扣繳稅捐,本是房東的事,但有房客以此為藉口而拒繳租,鬧到對薄公堂。一般人為省事,很少把租約拿到法院公證,或央請律師見證;有那麼一天出了紕漏,才悔不當初,真是千金難買早知道。

許多大學附近,都有建商造樓,建議購屋租給學生,當個收租的寓公。看起來單純,實務上卻有不少難度,包括招租管理交涉,乃至房客轉租當二房東鬧糾紛,或桃色事件等等,當房東還是有相當風險的

2007年8月8日 星期三

不需懂繁雜的產業 從菜籃裡找標的

副標:生活投資術 打敗股神巴菲特
理財周刊362期 文.游子瑩

沒買過股票的中年婦女,投資績效竟然能打敗許多華爾街投資專家?其實只要用心觀察,你我也都能體驗股神選股的方式,從生活中找到投資標的,抓到投資趨勢。

如果有人說,沒買過股票的中年婦女,她們的投資績效比股神巴菲特還要好,相信很多人一定會笑出聲來。就在今年7月13日,美國CNBC(國家廣播公司有線電視財經頻道)舉辦的虛擬股票操作競賽中,一名從來沒有買賣股票經驗的46歲餐廳女服務生瑪莉(Mary Sue Williams),跌破眾人眼鏡,奪下冠軍及百萬美元獎金。

瑪莉之所以能夠打敗許多來自長春藤名校的華爾街投資專家,因為她選股時只選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過的產品或服務的公司來投資,例如防鏽劑WD-40,因為瑪莉使用它後覺得效果很好,跟之前她用過的防鏽劑完全不同,於是她堅信這間公司的獲利一定很好,所以她選擇投資生產防鏽劑WD-40的公司,而這間公司每股高達33.6美金,過去10年股價只有上漲,沒有下跌。


■ 股神也是這麼選股

這樣的故事,聽起來似乎太不真實?其實不然!執掌富達麥哲倫基金而聞名全球的美國投資專家彼得.林區(Peter Lynch)曾說過,最佳的投資對象往往是來自於日常生活。例如他看到太太到超市經常買某個品牌的褲襪,還告訴他這個褲襪很好穿、看到孩子們流行吃什麼食物或買那家的衣服,他就會去看看這家公司的業績如何。如果該公司經營穩定,而且一直呈現成長,他就會去買這家公司的股票。因為許多消費者都愛的產品,就一定會大賣;而生產產品的業者,不只能擁有高營收,更是投資人不能錯過的好標的。

所以,彼得.林區常到購物中心去找投資靈感,更因此找到如Wal-Mart(沃爾瑪,該檔股票在1986至1991年間,漲了50倍)、孩子們愛喝的飲料「Clearly」(1991年在加拿大上市,股價在1年?從3美元漲到26.75美元,上漲9倍)等成長性高的標的。彼得.林區這種從生活中找投資的思維,不只讓專業投資人認同,更替業餘投資人找到一個降低面對投資資訊壓力的好方法。

不只是彼得.林區偏好從生活中找投資,世界第二富豪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常採用這種「生活思維」來選擇投資標的,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巴菲特買進可口可樂(Coca-Cola)及吉利刮鬍刀(Gillette)的股票。他投資這二家公司的關鍵因素也很簡單,巴菲特自己覺得可口可樂好喝,而且很多人也跟他一樣喜歡,所以他就買了可口可樂的股票;除了自己天天用吉利牌刮鬍刀之外,他發現同事之間也都很愛用,所以投資了吉利刮鬍刀的股票。

■ 把大賣場當投資觀測站

由此可知,投資其實是很生活的,在食衣住行中,很多簡單的生活小細節,都可以找到投資標的、發現投資趨勢。曾任華南永昌投信專戶管理部的副總經理,現在在世新大學財金系任教,同時也是明道管理學院企管系系主任的梁彥平表示,投資就是要從生活中去觀察,像是近日她和朋友相約到飯店喝下午茶時,發現各大飯店幾乎是座無虛席。

這些一客600~700元的下午茶餐點可不便宜,它高朋滿座的原因並不是餐點特別好吃,而是這些客人都是股市投資人,在下午1點半,股市收盤後才相約一起吃東西,交流投資心得,聊聊「今天賺了多少,明天要再買些什麼股」。於是,當股市熱絡時,各大飯店就成為投資人「犒賞」自己的用餐地點,所以飯店不失為「股市熱絡概念股」。

和彼得.林區一樣,梁彥平也建議民眾到大賣場不要只買了家裡要用的生活用品後,就結帳離開,不妨四處走走看看,也能發現投資趨勢。例如電器區的產品架上,電視從「弧面→平面→液晶」的演變,就是一個很明確的趨勢。

因為架上的商品代表著未來的商品主流,多去逛一逛,不難發現液晶電視的價格早已從10幾萬元開始下滑,只要到跌到4萬元以下,讓一般民眾買得下手,表示產品將要普及化,相關類股將會起漲;又像是2009年台灣電視要全面數位化,但因為電視產品的壽命長,大家不可能隨著法令變更,馬上就買一台數位電視,因此轉換訊號的機上盒,就會大賣。

■ 看得到、感覺得到的標的

梁彥平說,這些都是民眾在生活中可以「立即看得到、感覺得到」的,只要把這些蛛絲馬跡,像小朋友玩連連看遊戲一樣連起來,就能找到投資標的。而找到投資的產業後,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投資龍頭股就像是油價上漲時,投資人知道台塑四寶會很吃香、在原物料價格持續攀高時,可以買進中鋼、股市熱絡及暑假期間,晶華、國賓等上市飯店及觀光業者,也是不錯選擇

而除了在大賣場進行「投資觀察」外,因為每個人的生活型態和需求不同,不論工作或休閒,也都可以發掘出不同的投資標的,像是先鋒投顧董事長林寶珠就利用自己對國際經濟觀察的專長,打敗總經理級的房地產專家。

林寶珠笑稱自己對房地產是完全不懂,2004年,當她想要買個接近公司的房子住時,就跑去問從事房地產多年的總字輩好友,看看目前是不是好的買點。那位朋友告訴她,因為政府土地增值稅減半的緣故,建商們要出清餘屋,使得房市一度翻升,房價也相對較高,希望她能晚一點再買房子。但是,她看到國際原物料一直上漲,水泥和鋼筋的成本都比前幾年漲了1倍,例如以前蓋1坪房子的水泥成本只要8千元,現在則需要1.6萬元才行,不禁納悶,如果再晚一點買,真的是好的買點嗎?

後來,她決定把專家的意見放一旁,在安和路上循著出租的紅字條,找尋可能出售的房子。在2004年6月,她以1坪20萬元的價位買下住於安和路二路的房子,如今3年過去,這間房子的市價每坪高達52萬元,她很慶幸當時沒有「聽專家的話」,單純著眼於國內房市情況,而忽略了國際原物料行情,不然只怕得多花上好幾百萬。

■ 相信自己 專家不一定都對

林寶珠說,專家不一定永遠都會對,如果自己觀察到正確的投資趨勢,就未必事事都得聽專家的。而這種著眼於自己對生活的觀察,進而找到好的投資標的的,還有荷蘭銀行消費金融台灣區總經理石青玉。

石青玉不愛聽「老師」的建議,更不愛看研究報告,但她在夫唱婦隨的愛上自行車活動後,看著全球湧起自行車休閒風,便決定投資自行車製造商──巨大(捷安特)及美利達,享受寓投資於休閒的樂趣。近來,法國巴黎推出騎電動自行車的活動,因為油價上漲之故,使得活動大受歡迎,讓巴黎市政府不得不追加電動自行車的數量,而看到這則新聞的石青玉,對於自己的投資眼光更加自信。

此外,當了近5年月光族的愛普生(Epson)品牌暨信賴經營室副主任鍾翕如,從月光族的生活驚醒後,想好好管理自己的金錢,以投資取代消費,卻因文科背景而一時找不到投資方向時,卻突然發現自己近幾年的工作和環保法規息息相關,而在全球都籠罩在一股環保風時,原來「好的投資趨勢」早就在自己手上,便投資起綠能基金。

■ 從廣告、暢銷書找出場時點

林寶珠和梁彥平都認為,找投資標的並不難,最難的是何時下車。了解股市的投資人,自然可以從技術面、籌碼面和本益比去找出場時點,那不會看技術分析的人,該怎麼辦呢?梁彥平笑說,出場時點也能從生活中的觀察到

例如,當你發現房地產的廣告愈來愈多時,佔據了報紙二個版面、塞滿了信箱,或者是走在路上,收到工讀生發送的房地產DM數量很多時,這就表示房地產有過熱的現象,因為景氣最好的時候,建商就一直推案,這時,往往都已是波段高點;而各大書店的暢銷書排行榜,也常透露出不少玄機

像是教民眾如何挑好宅、如何前進股市及各種技術分析的書,佔據榜上很久時,就是房地產、股市都開始過熱,所以定期逛逛書店,看看暢銷書排行榜,不但可以了解現在流行些什麼,也可以知道過熱後的盤整期是否即將到來

還有,很多生活新聞也藏著有趣的觀察,比如說新聞報導最近國內旅遊景點的人潮眾多,大家都愛在國內旅遊,這就表示航空業的營收表現將下滑今夏颱風可能是歷年來最多的一年,就表示超商業者、量販及食品業者,今夏的營收可能比過去更好

當然,只要用心觀察,從生活中找到投資標的及投資趨勢,你我都能體驗彼得.林區選股的方式,不過要是想抱股做中長線的投資,並賺得高報酬的話,還是得花點心思看看相關資訊才行(如研究報告);但如果嫌看報告麻煩,那麼,除了跟對趨勢外,至少得看公司過去5年的配股配息情況,穩穩地賺股子股孫也行

2007年8月7日 星期二

保險業務員不會告訴你的10句話

Cheers雜誌 07 年 8 月號 文/黃采薇

常常被保險五花八門的話術弄得團團轉嗎?業務員推銷產品時難免避重就輕,快來看看這幾句他們不會當著你面說出來的話。

1. 職業、身體狀況,一定要明確告知

「誠實是最好的原則」,在投保時尤其如此。

我們常聽到保險公司可能不收「帶病投保」,或是建築工人意外險保費遠比祕書來得高等,這些都是保險公司精算過訂出的收費標準,如果投保時隱瞞,或轉換工作時沒有更改繳費標準,到時保險公司有權利只依照比例理賠。

例如從航空公司地勤人員轉任空姐,意外險的職業等級就從1轉到6,如果仍只繳第1級保費,發生意外時,保險公司可能只會理賠部份保險金。同樣道理,健康狀況也應誠實告知,假設業務員以「數年內不病發,保險公司就不會發現」為由,鼓勵隱瞞病情,不只該嚴正拒絕,你還該重新考慮是否該換個業務員

2. 外商公司一定好過本土?

其實,幾家傳統給人「外商」印象的保險公司,早已被轉售或獨立為外商「子公司」。

子公司和分公司差別在哪裡?分公司和國外母公司財務相連,如果在台灣經營績效不佳,連帶影響母公司獲利;子公司除了資金挹注外,大抵上和母公司是兩個獨立經營的個體,若發生問題,母公司不須負擔連帶責任。


歷經本土、外商保險公司,明台產險傷害暨醫療保險部經理李柏松深知兩廂業務員的說辭,「外商公司當然會告訴你財務和國外母公司相連,比較保險,本土企業則會強調根留台灣,」但他認為,只要財務穩健,經營績效優良,不該因本國、外商而有所偏重,選購保險時,業務員本身誠信可靠、能充分告知保單權益義務更重要

3. 民國91年以前買的保險,別輕易解約

業務員告訴你,之前買的保單報酬率不夠高,要你解約改買公司獲利更高的新投資型商品,該不該聽?

其實,保險是長期契約,一般來說中途解約都不會划算。擁有十多年保險資歷、《聰明買保險》的作者劉鳳和認為,民國91年之前購買的保險,更不該輕易解約。如果業務員用盡各種理由,說服你放棄過去商品,可以合理懷疑:公司政策和佣金利誘,會不會是他這樣做的理由?

其中關鍵在銀行預定利率的變化。民國91年以前,銀行預定利率較高,保費相對較便宜,之後利率一路下跌,保險公司基於成本考量,也跟著調漲保費,業務員要客戶解約儲蓄險,改買投資風險由客戶自負的投資型保單,為了就是不願意負擔利率調整後的利差

通常解約後改買其他險種,保費會較貴。劉鳳和提醒,有些業務員會玩弄文字遊戲,告訴你保費並沒有增加,那就要注意保障內容是否縮水。有時涉及不同險種比較,你未必在行,可找另一家公司的業務員詳加解說,絕對有助於判斷。

4. 小心投資型保單吃掉你的保障

「月繳數千元,幾百檔投資標的任你選!投資型商品每月保費還能調整,手頭緊時可以少繳一些」

「我們免費提供1年N次投資標的轉換免手續費,到銀行買基金,每次轉換都要錢!」

這些都是保險公司招攬保戶時常用話術。但仔細分析,這些保險公司提供的「方便」並不等於「必要」,以轉換投資標的來說,理財專家會鼓勵你將持有每檔基金的時間拉長,畢竟滾石不生苔,長期投資才能享有複利效果。

其次,如果你的保單才月繳5,000元,業務員卻把數百檔基金清單攤在面前,告訴你可以「隨意連結」,除了投資金額太少,沒有分散標的的必要外,你還可以反問業務員,這麼多檔基金,他到底花多少時間研究?業務員真的了解每檔基金的風險屬性嗎?為了確保徹底了解每檔投資標的屬性,安泰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林順才就建議投資人,投資型保單連結基金,最好別超過3檔。

最嚴重的情況是,如果繳費習慣太隨性,加上投資失利,帳戶額度不足,還可能侵蝕到壽險的保障,箇中細節,一定要小心。

5. 投資型保單絕無「獲利保證」

投資型保單的概念是「投資」+「保險」,部份保費連結基金,虧損或賺錢都由保戶負擔,所以絕對沒有「保證獲利」這回事。

許多業務員為了增加保戶購買意願,會拿出投資績效表,告訴你這些基金是公司特別為客戶「精選」的,年獲利20%,甚至30%、40%以上。

但這些高報酬的基金通常伴隨高風險,業務員秀出來的只是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成果。如果你知道在投資市場中要分散風險,也該把同樣標準用在保單標的選擇上。理性考慮自身需求、評估能承擔的風險,別被績效表上漂亮的數字迷惑了。

6. 人情保單,買不得!

你為什麼買這張保單?

「我的表姊剛好在壽險公司工作;」「我的業務員是大學最好的朋友,我相信他!」
一點不誇張,被問到投保理由,「為了人情」,這最常見的答案,常令理財專家們搖頭嘆氣。

「『反正他是我朋友、親人,不會騙我』,這種人情重於專業的錯誤觀念,常常是糾紛原由,」新光人壽海外事業部襄理林英儒分析,保戶常因自己不懂保單、被誤導而不自知,甚至連條款、要保書都沒看清楚,章就豪氣干雲地蓋下去了

買保險一定要做功課,專有名詞不懂就要問到清楚,因為交情放水,或是覺得不買趕不上流行,都是要不得的錯誤觀念。根據統計,新進保險業務員定著率(1年後還留在原職位上,沒有調職或離職)只有5成左右,社會新鮮人更低,光存著「幫朋友忙」的心態,很可能繳數萬元保費後,幾個月朋友就離職,你卻被綁上20年的約,吃不了、兜著走。

7. 先談保障,再投資

很高比例的保險外勤工作是沒有底薪的,每月成交保單件數和保額決定了業務員能領到多少錢。劉鳳和強調,「佣金」考量下,有些業務員會鎖定保額較大的投資型商品主力推銷,一張數百萬意外險,保額可能才數千元,但大額的投資型保單,很可能上看百萬元之譜。這種利誘之下,難保業務員真能幫你考量到切身需求。

多項調查顯示,國人保障普遍不足,年輕上班族對於「該買多少保險」仍沒有概念。劉鳳和建議,投保應僅遵「雙十理論」:年繳保費不超過收入的十分之一,但盡可能將保障拉到年收入的10倍。

當然,保障額度視個人情況有所不同,每個階段都該重新檢視自己的壽險、意外險的保障是否足夠。大抵上1個人在30、40歲,肩負房貸、育兒、敬老責任時,壽險和意外險保障應該最高,隨著年齡漸長,償清貸款、孩子也經濟獨立,所需要的保障也逐次下降意外時留給家人保障,才是投保的初衷。因此,在規畫保險時,應以壽險、意外險為基本,別連基本保障都沒有,就急於投資。下次遇到業務員再向你強力推銷投資型保單,反而可以請他檢查,你目前擁有的基本保障是否足夠。

也有人注意到產險公司意外險保費普遍比壽險公司來低,對此,中國人壽協理洪祝瑞說明,一般壽險公司業務員對於「投資理財」的經驗還是比較完整,可以幫客戶做更完善的財務規劃,這是壽險公司比較吃香的地方。

8. 別忽略投資型保單的前置費用

搭上近幾年全球股市長紅的順風車,許多業務員推銷保單時,不再以「保險」為訴求,而會改問客戶:「對投資理財有沒有興趣?」但是,買投資型商品,真的能賺錢嗎?

大部份保險公司在繳費第一年後,收取6~8成的目標保費作為「前置費用」,紐約人壽壽險顧問王子翰解釋,這些前置費用主要用於保險公司管銷、人事、壽險保額成本等等,通常要到第5~7年之後,前置費用才收取完畢,有些保險公司會規定總保額中「目標保費」的下限,如果保額不高,可能繳費第一年7、8成保費都作為「前置費用」而非投資。

林英儒表示,第一線的業務員未必每個都能詳細解說保單的收費結構,有些消費者一心想投資,卻發現自己繳的保費大多充作保險公司「費用」,一氣之下一狀告上金管會。因此,近來市場上出現「後收型」投資型保單,標榜繳費第一年不需收取龐大的前置費用,讓消費者可以加速投資,但這種保單通常會收取較高的解約費用。

投資型保單的好處,在於可以用較低的保費,將壽險保障拉到極高,適合年輕族群購買。但如果你已有足夠壽險保障,純粹想投資,其實可以考慮直接把錢投入市場,若真要買投資型商品,也務必弄清楚收費結構再下手。

9. 醫療理賠陷阱多,各項權益要先問清楚

醫療險種類繁多,理賠陷阱也多,有些人事到臨頭才發現保單成廢紙,問題出在哪?

關鍵一:醫療理賠需有「治療行為」。許多業務員會告訴客戶「住幾天、賠幾天」,但每家公司對於「治療行為」認定不一,最好在投保前就問清楚。常見的例子包括,住進安寧病房,算不算「治療」?保險公司認定中,有沒有理賠?許多慢性病患長期在家休養,所產生的看護費,保險公司都另有算法,並不代表買了足夠日額的醫療險,就可以高枕無憂。

關鍵二:不是「動刀」就理賠。醫療險中的「門診手術理賠金」是否只要「動刀」就理賠?這常常有爭議,許多空有手術之名,例如整型美容手術、蜂窩性組織炎切開等「手術」常不在給付之列。這些都是業務員在推銷產品時,會試圖避重就輕的。

10. 3大指標,檢視防癌險及不及格

劉鳳和指出,評估防癌險是否符合需求,有3項重要指標:

初次罹癌保險金:發現罹患癌症時,保險公司必須給付的理賠金,這是最緊急最直接的救命錢,但相關條款也暗藏玄機。有些保險公司會附加幾條理賠但書,例如「原位癌」(係指上皮細胞癌最早期,或定義為第0期的癌症)只理賠10%或15%,這樣重大的差別,全都寫在厚厚一疊保單裡,通常不會列在解說商品時使用的理賠清單上,如果業務員沒有善盡告知義務,不幸罹癌時,100%與10%的理賠差別,只能自己概括承受。

癌症住院醫療保險金:這是因癌症入院治療期間,保險公司所給付的理賠金。現行公立醫院單人病房,每天費用約在4、5千左右,所投保的癌症險額度,應該要能給付這些費用。

也許很多人認為,便宜的健保病房即可達到醫療效果,但以目前大醫院情況來看,健保病房常常客滿,外頭還可能有其他病患排隊。以防萬一,擁有一定醫療保險額度還是最聰明的理財做法。

癌症身故保險金:指的是一旦不幸因癌症逝世,留給家人的理賠金。不過,劉鳳和表示,一般癌症險每個單位大約只理賠10萬元左右,即使購買到6個單位癌症險,仍只能拿到60萬元理賠金。身負家計的投保人,可藉由提高壽險保障來彌補保額的不足。

此外,有些公司癌症險是可單獨購買的,不需要掛在儲蓄險或終身醫療險之下,保費相對便宜,可以多加比較

美次級房貸危機引爆全球股災

下波投資標的 台、韓仍是主軸
今周刊554期 撰文:歐陽善玲

七月底,全球股市回檔修正,其中,台、韓股市重挫,單日跌幅逾四%。一般認為,這波大跌起因為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以及日圓升值,引發熱錢鬆動。專家建議先獲利了結,待八月中旬,市場情況明朗後,再擇機介入台、韓強勢市場。

星期五下午,台北豔陽高照,暑氣逼人。但亞洲地區股市卻下起了冰雹,原本假日前,基金經理人想放鬆一下的心情,頓時間,變得更需要冷靜沉澱一下,好應付接下來的盤勢變化。七月二十七日,台股大跌超過四百點,跌幅逾四%;難兄難弟南韓也好不到哪去,跌掉四%。其他像是泰國、香港及印度,跌幅都在一%到三%不等。

「就連日本,漲得沒人家多,跌得還不比人家少,虧我還把它當作避險部位。」一位基金經理人忍不住抱怨,之前,他為預防亞太區有較大幅度回檔,所以日股投資比重,與台股加韓股配置比重一致。

他的如意算盤是,當台、韓股市拉回修正時,漲幅遠遠落後的日本,至少下檔風險有限。沒想到,這波日股也跌了二%之多,區域避險效果不如預期。這天下午,銀行理專連忙通知、提醒投資人先獲利了結,等到市場疑慮消除,或行情確認後再將資金投入。


美國打噴嚏 全世界都震動

這場冰雹來得突然,卻不讓人意外。主要原因,大致可歸納為三點。第一、美國債信及次級房貸風險擴大;第二、油價飆漲引發通膨疑慮;第三、美國第二季財報表現,並未讓人感到「驚豔」。「其實,這些看起來都是老梗,只是這麼多『狗屁倒灶』的事湊在一起,就容易讓人有利空聯想,然後找藉口獲利了結吧!」一位投顧研究員直率地說。

美股帶頭下挫,市場公認罪魁禍首,就是房市疑慮。富蘭克林投顧指出,次級房貸風險就像一顆未爆彈,挑動市場敏感神經。所以只要一有風吹草動,資金撤離風險性資產速度就很快,全球股市也將連帶遭殃。像美國公布六月新屋銷售數字,下滑六.六%遠低於預期,市場反應就很劇烈,公債避險性買盤大舉湧入,創下○四年來最大漲幅。

只是,美國自個兒家失火,真的會延燒全球?還記得六月,美國投資銀行貝爾斯登(Bear Stern)旗下兩檔避險基金,因大量投資次級房屋抵押債券慘賠、甚至瀕臨破產,創辦人為此拿出十六億美元彌補虧損一事。當時,市場就擔心此事件將形成「連環爆」效應,現在確實可嗅出緊張的味道。

「一剛開始,我還想那是單一事件,不料一個月左右,又傳出另外兩家公司也遭受波及。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密切掌握其他避險基金動向,觀察是否為了彌補投資次級房貸虧損,而開始調節亞太市場。」復華亞太成長基金經理人楊惠元認為,雖然目前亞洲是強勢市場,但面對美國「火燒厝」,也絕不可能只是隔岸觀火。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澆了全球股市一盆冷水。不過,真正讓後市「感冒」的關鍵,恐怕還是日圓急速升值。「這一波新興市場大漲,走的是資金行情,背後全拜日本低利政策之賜。」ING投顧表示,由於利差交易盛行,國際熱錢借出低利的日圓,再轉投入報酬較高的新興市場。這樣槓桿操作下來,獲利豐厚。

日圓急升值 左右資金行情

但是隨著次級房貸風波蔓延,資金撤離漲多的區域心態強烈,「有賺就先跑」成為市場共識。一旦國際資金開始調節新興市場、回補日圓,造成匯率急速升值,又將墊高利差交易成本,資金撤出需求更大。如此惡性循環下去,新興市場短線過熱的情況,隨時可能回檔修正

「現在手中持有新興市場部位的人,應該都有賺錢。因此,建議先將獲利部分贖回或減碼。至於空手投資人,此時也不用急著進場,最好等到八月中旬,市場狀況明朗後再介入。」楊惠元認為,接下來,海外基金布局兩大觀察指標,第一、在美國次級房貸風波後續影響;第二、就是日圓升值情況

他解釋,八月中旬正值美國財報公布最密集的時候,一般預期成績還算樂觀。加上聯準會須考量次級房貸市場風暴,避免因升息影響而雪上加霜,未來進一步調升利率的可能性也低。

此外,日本參議院選舉結束後,貨幣政策將更明確,法人普遍認為,八月可望升息一碼。一旦如此,日圓匯率在市場一推、一拉中,將逐步走揚,屆時全球再次回檔機會高,投資人要上車都還來得及。「日圓兌美元匯率在一二○元左右,都是可接受水位。但要是急升至一一五元,甚至向一一二元靠攏,那全球股市麻煩就大了。」

在香港負責操盤日股的基金經理人楊勵修指出,一旦日本升息,市場可能出現全球皆弱、日股獨強局面。她建議,手中有日本部位的人,可留意出場時點,或許還有解套機會。

但空手投資人卻不必急於追進日股基金。畢竟,日本內需不振的問題仍未解決,即使短線走強,但其基本體質仍不足對股市提供長期漲升力道。因此,與其投入日本股市,不如趁拉回修正時,低檔布局台、韓,或東南亞市場,反而更能發揮資金效益

新興亞洲 最具投資價值

楊惠元亦認為,全球股市修正後,最具投資價值的地區,仍是新興亞洲。建議投資人以台、韓股市為投資主軸,並利用星、馬地區做避險。「根據內部研究發現,亞太區十一個國家中,馬來西亞、新加坡指數,與台灣、南韓指數相關性最低。」他強調,將一半資金放在台韓,另一半布局星馬,如此可同時掌握最具上漲潛力的標的,又能有效分散下跌風險。

以台、韓為首的亞洲市場,成為拉回修正下,逢低介入的首選。主要原因,除了兩地皆有總統大選題材、政策利多支撐外,以國際投資角度來看,也相當「物美價廉」。「台股本益比不到十四倍,低於亞太地區平均。而南韓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則可視為長線投資保護傘。」楊惠元說明。

富蘭克林投顧也補充,積極型投資人可留意台灣、南韓及泰國投資機會。「像台灣除受惠電子旺季行情、帶動整體科技業有突出表現外,現階段資金動能仍屬強勁,短線整理後,可望再攻一城。

而南韓,本益比也相對較低,不到十三倍,預料經濟成長動能轉強,將有利股市後續表現。至於泰國,在政治面不確定性降低、○八年獲利可望進一步成長下,也不失為一逢低加碼標的。」

防禦性配置 增加債券部位

除了亞洲,新興市場部分,還包括拉丁美洲及東歐。隨著市場風險趨避心態增溫,過去幾年,表現最強勁的拉美及東歐市場,自然成為獲利了結的「頭號目標」。

但因基本面並未有惡化跡象,且股市表現強勁背後,有企業獲利成長支撐,股價沒有高估疑慮。以長線角度來看,市場回檔時,都是可介入的買點。

保守型投資人,除可將資金分散布局至歐美大型股外,還可留意高債信等級的美國政府債、及全球政府債券基金。「現在,市場對利空消息反應靈敏,股票型基金也承受較大波動風險。投資人或許應該提高警覺,增加防禦性資產配置。」富蘭克林投顧表示,過去,認為歐美股市不夠飆、債券獲利太慢的人,不妨先將已獲利部分,轉進波動較小的標的,度過眼前的震盪風險。

總的來說,這波回檔是意料之中,只是跌幅較重。這樣的好處是,修正一次到位,時間也可能縮短,相較緩慢盤跌,可能要花掉兩個月時間,這波下殺,可能只需整理到八月分,就又是「一尾活龍」。投資人不妨先將獲利部分贖回,再耐心等待市場時機,重新布局再戰。

2007年8月6日 星期一

通膨與升息的新聞

下半年物價漲漲漲 升破2%
【聯合晚報╱記者黃朗倩/台北報導】 2007.07.20 03:24 pm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天公布最新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全年為4.26%,比上次預測微幅提升0.09個百分點。至於消費者物價,今年上半年僅上揚0.61%,顯示物價持平,展望下半年,第三季、第四季則分別大幅跳升為2.10%、2%,但全年年增率仍可望維持於1.33%水準。

中經院表示,去年由於沒有風災使得下半年物價指數基期偏低,季節不確定因素增加,加上國際原油及原料物價持續走高,各種民生物價可能陸續調漲,預期消費者物價指數下半年突破2%。

經濟成長率 第四季可望4.69%

至於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調升,中經院說,主要在於全球市場除美國以外,都比先前預測的表現好,且上半年經濟成長率為4.1%,展望下半年,全球股市、油價調漲及公職選舉等因素,國內經濟成長會比上半年好,預估第三季有4.13%,第四季更可看到4.69%。

中經院表示,原本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比去年緊縮,但經過半年的觀察,除美國市場以外,其他主要國家在今年第一季表現都比預期好,因此各國際預測機構紛紛上修經濟成長率,而國內第二季經濟表現在國內需求由負轉正,雖然經濟表現仍多仰賴淨輸出,但下半年在股市上揚帶動間接與直接財富效果及各項利多,下半年國內消費年增率可望上看3.54%、3.25%。國內投資也可望比上半年轉佳,成長率為2.68%、2.65%。




新聞分析》加碼沖銷 如臨大敵
【經濟日報╱記者 黃琮淵】 2007.07.20 03:59 am

僅僅72個小時,央行大動作加碼可轉讓定存單(NCD)標售的金額,從原擬標售500億元,調整至1,000億元,背後真正的原因,便是要穩定物價。這也顯示,國內物價問題確實日益嚴重,是央行當前最迫切要解決的事。

甚至有市場人士預估,物價若持續飆高,央行為有效控制物價,貨幣政策可能大轉彎,除擴大沖銷規模,也不排除增加大升息頻率和幅度。

國內外物價大幅攀高,外資大舉匯入更造成市場資金浮濫,對物價無疑是火上加油。

市場游資亂竄,讓央行十分頭痛的一個月,為了處理7月近1.2億元的到期存單,不讓利率因而下滑,央行真是「有步想到沒步」。月初先找五大行庫開會、標售長天期NCD,同時大手筆收受行庫轉存款,再找台銀以2.05%拉隔拆利率,只是這些方法似乎都沒有效,最終只能回頭加碼NCD。

央行為穩定物價,動作頻頻,且沖銷規模一次比一次大,簡直是「不計成本」,透露出國內物價上漲壓力不容小覷。



央行緊釘物價 不排除再升息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07.07.20 03:59 am

物價漲聲不斷,外界揣測,中央銀行不排除在九月底以前隨時召開臨時理事會,宣布升息措施。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傍晚表示,會特別注意未來物價走勢,「假如有需要,央行就會召開臨時理事會議。」

值得注意的是,為抑制物價再飆高,央行昨天宣布,擴大收縮市面上的游資,今天將公開標售364天期定期存單,原訂標售總額是500億元,大幅提高到1,000億元,以控制貨幣數量。

對於近來物價大幅上揚,今年消費者物價年增率能否控制在2%以下?彭淮南說,因1到6月平均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僅0.61%,除非下半年物價飆高,否則CPI應可望控制在2%目標。但彭淮南強調,央行將會密切注意未來物價。

財金官員說,一般認為,到6月分為止,物價「還可以」;但再往前看,物價還是有風險,主要是國際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官員解釋,除國際油價外,還有來自食物類大宗物價的上漲壓力,主要澳洲大乾旱,及玉米和甘蔗等生質能源開發,致物價上漲,這些因素都對食物類有影響。

此外,官員還說,由於民間可能預期物價上漲,央行有必要防範物價上漲於未然,擴大沖銷規模。

央行昨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央行理事會雖然原則上是每3個月開會1次,但因應特殊情勢,必要時仍得隨時召開臨時會。

彭淮南表示,他不能保證不會在九月以來召開臨時理事會,但In case of need(若有需要)就會開。



抗通膨 央行下高雙率牌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 2007.07.20 03:24 pm

緊盯國內物價,中央銀行「雙管齊下」,除了今日起擴大公開市場沖銷規模外,央行也在外匯市場中執行「強勢台幣匯率」的決心。據了解,為避免進口物價飆高,央行對台幣匯率態度傾向升值,近期更可感受央行隨時進場支撐台幣匯價的用心,使得今早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再度強勢走升,中午暫以32.735元兌一美元作收,台幣升值9分,成交量也爆出8億零500萬美元的大量。

外匯市場人士指出,受到今早股市大漲近百點的利多加持,外匯市場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再度走揚。不過,觀察外匯市場新台幣匯率走勢,今早早盤台幣以32.775元開盤後,盤中台幣一度仍貶至32.840元,但央行在尾盤前持續支持護盤,中午硬將台幣拉升一角至32.725元的今日最高價位,中午暫以32.735元作收,台幣升值9分,爆出8億零500萬美元的大量。

值得觀察的是,近來民間游資充沛,股市熱錢再起,為維持股市榮景、又要慎防浮濫資金四處流竄。央行除了擴大市場操作規模,加強收縮到期央行定存單外,央行近期密集地進行台幣匯價的護盤動作,透過在外匯市場內釋出美元、同步回收銀行間過剩的游資,等於在貨幣市場、外匯市場的兩個市場中同時收錢,以加速游資回籠。並達到強勢台幣匯價,避免因台幣弱勢引發另一波輸入型的進口通膨壓力。

近來國內物價飆漲壓力升高,央行提高備戰準備。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傍晚表示,假如有需要,央行不排除提前召開臨時理事會。此舉被市場解讀成,央行緊縮貨幣政策趨向緊縮,一旦國內物價飆漲壓力升高、不排除在9月底例行理監事會議召開前,先行召開臨時理監事會,提前升息以抑制物價、通膨升高的隱憂。



平穩物價 央行擴大收縮資金
【經濟日報╱記者黃琮淵、傅沁怡/台北報導】 2007.07.20 03:59 am

國內外物價高漲已讓中央銀行高度警覺,央行昨(19)日宣布擴大標售364天期存單規模,從原本公告的標售500億元增加至1,000億元,也不排除在9月例行理監事會議前,提前召開臨時常務理事會調高利率,以平穩物價走勢。

央行總裁彭淮南昨(19)日更表示:「in case of need(視需求而定)」,有必要就會召開臨時理事會。

一般認為,央行至少應再調高利率1碼(0.25個百分點),才有助平穩物價走勢。消息來源指出,央行有意雙管齊下,同步透過在市場緊縮資金和調升政策利率來帶動新台幣利率走高。

央行昨天上午緊急宣布,今天將標售的364天期存單,額度從原本的500億元提高至1,000億元。彭淮南也在傍晚突然現身央行記者室,並發布新聞稿表示,「央行理事會雖然原則上每三個月開會一次,必要時仍得隨時召開臨時會,以因應特殊情勢」、「關於物價變動情形,央行除於理事會中討論因應,每月均有物價會議隨時予以掌握,可及時提供因應對策」。

彭淮南解釋,央行理事會成員中,總裁及兩位副總裁均屬專任,並與財政部長、經濟部長及陳理事昭南等六人共同組成常務理事會,得隨時針對實際需要召開會議。

市場人士認為,央行釋出可能提前升息的風聲,主要是希望消除市場對物價上揚的預期心理,反而是央行擴大標售存單沖銷資金規模,將實質緊縮資金,對市場利率走勢影響較大。

金融人士預期,由於國內外物價漲勢猛烈,為免夜長夢多,央行不排除快刀斬亂麻,近期透過召開臨時臨事會宣布升息。

彭淮南昨天強調,今年前六月平均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僅0.61%,除非下半年物價飆高,否則,全年平均CPI應可望控制在2%的目標內,央行會密切注意未來物價走勢。但他也說:「我不能開空白支票(保證不會在9月以前召開臨時理事會),In case of need,有必要就會開。」

外資匯入使得近期市場資金明顯趨於寬鬆,央行中旬才增收大型銀行轉存款730億元,昨天又宣布倍增標售長天期存單規模,顯示物價上漲壓力大,使得央行必須更積極收縮資金。官員指出,為免市場形成物價上揚的預期心理,央行有必要防範物價上漲於未然,擴大沖銷規模。



錢浮濫物價漲 貨幣政策可能大轉彎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 2007.07.20 03:59 am

通膨壓力日趨沉重,中央銀行一改以往作風,不計成本沖銷市場過剩資金,打擊物價。市場人士預估,物價若持續飆高,為有效控制物價,央行貨幣政策可能大轉彎,除擴大沖銷規模外,將進一步擴大升息幅度。

受到國際原物料價格不斷大幅攀高衝擊,近來國內物價漲聲響起,且可能一發不可收拾,引起各界高度關注。

就在國內物價飛漲之際,又因外資大舉匯入,造成市場資金浮濫,且股市狂飆,市場資金再淹腳目,這對物價更是火上加油。

為打擊物價上漲,最近央行動作頻頻,且動作一次比一次大,除調整雙率政策,七月分以來一改以往作風,不再斤斤計較沖銷資金成本,而是「不計成本」,以公開標售方式,發行一年期定存單(NCD),收回市場資金。

為避免游資四處流竄,造成物價飆漲,央行昨天宣布「加碼」NCD 標售至1,000億元;且為達到沖銷目的,採公開標售方式,希望藉由市場希望的利率水準,沖銷市場游資。

市場人士並透露,因為,據央行統計7月1日至昨天止,到期的NCD 達8,947億元,但發行金額僅7,382億元;換言之,月初迄今NCD淨減少1,565億元,與近來股市大漲、資金大舉移往股市有密切關係。

除權行情怎麼賺?布局抗跌股吧!

【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台北報導】 2007.08.05 03:27 pm

台股8月進入除權息熱季,惟受到上周全球股災波及,除權息行情普遍走樣,不過,本周起有逾30檔高權、高息值股密集除權息,能否重啟行情,匯豐中華投信表示,建議投資人可挑選產業前景向上,及近期股價逆勢抗跌族群布局,進可攻、退可守。

本周除權息股逾百檔,對投資人來說,除權牽涉到股價變低,選股時應多加留意。由於台股上周受到股災拖累,出現重挫走勢,多少也影響投資人參與除權息的意願,因此,建議投資人不論是參不參加除權息,都應留意個股的除權息的時間,以免錯過行情。

匯豐中華投信副總經理黃世洽表示,若有意參與除權息行情的投資人,建議選擇產業前景持續向上且近期股價表現逆勢抗跌的族群,而這些族群也有機會在台股回穩後,成為引導大盤攻堅向上的主流族群。

他表示,受到美股連續下挫衝擊,台股的外資籌碼也出現鬆動,在賣壓沈重下,台股呈現劇烈震盪,間接壓抑近期除權息個股的表現空間,也讓這些原本想參加除權息的投資人開始猶豫不決。然而在上周五台股強力反彈的情況下,擁有除權息題材且業績表現不俗的個股,仍是盤面重心,顯見除權息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他建議想參與除權息的投資人,可觀察幾個重點。首先,選擇族群最好是產業前景看好,且在近期台股修正局勢中逆勢抗跌的族群為主。例如IC設計族群,除擁有強勁的獲利題材,在這波台股修正中也逆勢抗跌,除權息表現備受矚目。

其次,從6月以來已經除權息的中概族群,例如鋼鐵與塑化族群的龍頭個股,因有需求面強勁的支撐,所以在這波修正中跌幅也相對較輕,因此,在接下來即將除權息的族群中,最好也選擇具有需求面支撐的個股為主,才有機會在台股回穩後,成功參與除權息行情。

據統計,本周除權息的個股中,有逾30檔將配發3元以上股利,其中現金股息超過3元以上的有茂訊、中美晶、大成鋼、致振、信錦、艾訊、港建、宏正、亞崴、佳必琪、茂迪、矽創、朋程、大立光等,投資人在選股時,可留意高股息殖利率股。

此外,在族群方面,本周有多檔高價股除權息,其中以太陽能族群的中美晶、合晶、茂迪最受注目,中美晶、合晶因為配發的股利水準不高,權息值較低,除權息行情仍可期,但茂迪的權息值較高,填權息的強度,則需視的基本面及產業前景而定。其他還有力晶、廣達等電子大廠也將同場較勁,能否主導本周台股攻堅氣勢,有待觀察。

2007年8月5日 星期日

狂賺萬點行情 空手進場挖寶

副標:只要3萬元
理財周刊361期 文.柴煥欣 插畫.林芷蔚 創意.林祿

50檔您不知道的蒙塵明珠,12支大有可為的潛力企業,它們或有新產品新市場,或併購題材發酵,或景氣循環已走出谷底……,在大盤進入9500~10000點的高檔時,還能讓您抱得安心。

你進了沒?賺了多少?」「這麼高了,哪敢買。」這兩句話,已成為台灣股民最常見的問候語,台股在資金簇擁下,漲勢驚人,萬點行情只差臨門一腳,不少投資人怕套牢在高檔,原本看好的股票,躊躇了一下,竟連續拉了2、3根漲停板,就更不敢追了,這波大行情下來,有人獲利以倍數計,有人卻每天只能「望漲興嘆」。現在進場,要買什麼?能買什麼?恐是空手的投資人最想知道的答案。

「最近股市熱,不少多年不見的老股友最近又都出現了」,2000年政黨輪替之後,就決定不碰股票的王文龍嗅到了台股牛氣衝天,在6月份重返股市,經過一個月在股海中的衝鋒陷陣,問他賺了多少,他神秘地說,退休金多了快一倍。

台股正被一股熱騰騰的資金狂潮所籠罩,號子裡人聲鼎沸,隨著一根根紅棒亮起,現場氣氛如同號子外逼近38度的夏日氣溫。


■你進場了嗎?

今年6月以來,在景氣展望轉佳、政策持續性做多,以及外資買盤不斷等多重利多支援下,台北股市出其不意的發動突擊,加權指數從8000點急拉一舉攻克9700點大關。在不到短短2個月時間中,台股不但拉了超過1700點空間,而且距離89年以來的萬點關卡亦僅有一步之遙,單日成交量更是擴張到2000億元至2200億元,與年初單日成交量不到千億元相較,實在無法同日而語。台股大漲,每天行情炒得沸沸揚揚,問題就在於,「這波急拉行情,你有賺到錢嗎?」或者,我們應該這樣問,「台股即將攻上萬點,但你進場了嗎?」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不妨先看看新任股王伍豐的情況。過去2年來,伍豐因為工業電腦產業景氣走揚之故,股價從70元一路拉升到400元以上,躋身於高價股之林。而今年伍豐則挾著博弈概念股題材之威力,股價從400元一路狂飆到986元,躍升新股王寶座,不僅股價翻了一番,距千元俱樂部,僅一步之遙。

■投資人心態 難賺完整波段

重點就在於,時光重回到今年年初,對於一般投資大眾而言,心裡算盤可能是這樣撥打的:「400元的價位已經這麼接近歷史高檔,算算伍豐今年最多只賺20元,本益比也超過20倍,再漲空間也是有限。」就在這樣的盤算下,伍豐股價從400元漲到500元、600元,這個時候,投資人心中可能又會想:「400元、450元的價位我都沒進場了,現在股價都600元,那我還買什麼啊!」結果,就眼睜睜的看著伍豐股價來到986元價位。

其實,不止是伍豐,聯發科也是一樣的情況,股價在今年4、5月,從350元突破400元、450元價位時,投資大眾也是在驚懼與疑慮的心態下,看著股價持續創下波段新高,最終來到目前620元價位。此外,如類比IC設計公司的立錡、致新、茂達,當紅太陽能產業的中美矽晶、合晶,股價也持續飆高;就連台塑四寶,股價也從4、50元的價位一路過關斬將,現在甚至不排除向「百元俱樂部」叩關。

類股快速輪漲,幾乎呈現全面大漲的情況,重要的是,在9500點這波漲勢中,不敢進場而空手的投資人,在9500點到12000點以上,甚至到這波大多頭行情結束,就更不可能進場。一直到看到別人每天賺錢「凍未條」了,趁行情高檔拉回,才會開始進場「撿便宜」,最後的結果多半會是行情一路下修,慘遭高檔套牢的命運。

不過,平心而論,如果時光真的回溯到年初,無論是450元的伍豐、400元的聯發科、250元的致新,乃至於50元的台塑,不管哪檔買下去,除非神經非常大條,否則多半都會心繫於股價,而寢食難安,最後就只是小賺一點點就獲利了結,很難賺到整個完整的波段。更不用說像伍豐一樣,從450元賺到986元,讓財富翻上一番。

■撿便宜 才是致富王道

沒辦法,這就是人性的弱點。要克服不敢追漲的弱點,就要回頭尋找被低估、具投資價值的股票。的確,加權指數已經逼近萬點,不少個股股價也已經漲了好幾倍,位於歷史高檔區,甚至是再創歷史新高;即使未來股價仍有高點,但若是無法克服「懼高症」,想從這種類型的投資標的賺到大錢,其實是件相當困難的事。

但山不轉路轉,何必一定要去追逐股價已在相對高檔,買了後即使是賺錢,也會讓自己寢食難安的投資標的呢?實際上,即便是台股將向萬點叩關,但仍有不少公司,由於過去種種因素,股價長期遭到市場投資人,亦包括了法人所漠視,即使是獲利狀況已經好轉,甚至年年賺錢且處於成長趨勢,但股價就是無法硬起來,慘遭市場無情低估;它們的股價淨值比連股神華倫.巴菲特所認為具有投資價值的1.7倍都不到,普遍是低於1.5倍,有些股價淨值比甚至還低於1倍;不僅如此,公司股價在7月上旬台股急拉之際,卻連30元的水準都不到。

低股價、低股價淨值比、公司賺錢,而且第1季獲利還較去年同期成長,這樣的投資標的,在目前台股陷於本益比過高投資風險之際,就會開始被市場重新挖掘出來,重新受到檢視,市場亦會還給股價一個公道。

■易漲難跌低價股 搶手

投資這種股票的最大好處,就在於股價處於相對低檔,再跌空間亦相對有限,甚至是易漲難跌,而且又屬於低價股,投資損失也非常有限,投資風險不大,投資人買了後也可以安心入眠,是最適合已錯失前波飆升行情,到目前為止還空手的人進行投資。

或許有人會問,投資這類型遭市場低估的投資標的真的能賺到錢嗎?就以股價被嚴重低估的中工來說,近3年每股稅後盈餘是0.09元、0.25元、0.55元,而今年第1季每股稅後盈餘亦達0.13元,表現較去年同期0.05元佳,是檔不折不扣的獲利成長股,但股價淨值比卻僅有0.61倍。如果股價只是回到淨值水準,投資報酬率就能高達64%,而以獲利成長股來評估中工投資價值,股價淨值比勢必要大於1,才能還給其股價一個公道,那麼投資報酬率超過100%都不足為奇。其實,像達欣工、燁輝亦都是獲利成長型公司,但股價淨值比卻也只有0.82倍、0.83倍,股價回到淨值水準,亦分別有22%、20%投資報酬率,若是股價超過淨值10%,投資報酬率亦至少會超過33%。

當然,股價會長期遭到市場忽視,必然是事出有因。其中,可以歸納出以下數個主要原因:

■夕陽產業 藏明珠

隱身夕陽產業:這是企業股價被低估最普遍的因素。若是排除掉獲利成長性因素考量,在國內掛牌的1200餘家上市櫃公司中,有250家企業股價淨值比低於1.5倍,若按照產業別分類的話,電子股就占了26.9%,接下來分別是紡織、營建,與機電,分別占8%、7.2%、6.8%,產業針對性其實是相當強烈。

先撇開電子族群不說,紡織與機電實際上受到以中國大陸為首的第三世界國家廉價勞工競爭,這些年來毛利率節節敗退,可說是度過將近10個年頭的空頭市場,但無論再差的產業中都會隱藏一些績優生,以紡織來說,像年興紡織、儒鴻紡織,這兩家公司即使面對產業不景氣,每年仍能賺超過2元以上,獲利能力絕不輸電子股,但無奈受到整體產業的拖累,以致股價無法享受該有本益比的待遇,股價也因而受到低估。

而機電類股中的老品牌東元電機近3年每股稅後盈餘分別為-0.21元、0.97元、1.26元,今年第1季每股亦賺了0.25元,優於去年同期的0.2元,獲利狀況可說漸入佳境;但因投資人長期認為電機屬於夕陽產業,導致股價遭忽視。

另外,電子股當中,如印刷電路板、被動元件、電腦機殼等次產業,亦被市場視為「傳產股」的夕陽產業,近2年來產業景氣雖自谷底翻升,像國內被動元件大哥與二哥的國巨與華新科獲利亦連年改善,但就是難獲投資人青睞,股價亦普遍受低估。

或許有人會好奇,近5年房地產市場走多頭,各建商公司股價飆翻天,營建股股價怎麼會受到低估?細看之下,發現到營建股中股價受到低估的公司不外乎是中華工程、達欣工程、大陸工程、國產、建國,不是營造工程公司,就是以預拌混凝土為主要業務,過去曾有一段長時間也因為景氣不佳因素,工程接一件賠一件,近3年產業景氣雖然回復,加上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獲利明顯改善,但一方面因為營建景氣太好而受到「遮蔽」,另一方面,市場也遺忘這些公司很久了,也讓這些營造公司股價受到低估。

■重大利空 壓低股價

利空衝擊:這較普遍出現在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業,亦包括金控公司。事實上,過去受到「零利率時代」不景氣影響,金融產業除了合併題材外,基本面就營運與獲利來說,就很難有能夠振奮人心的利多出來,股價走勢當然顯得沉悶許多,再加上近年來卡債風暴衝擊,讓金融股股價更是雪上加霜。雖然,全球景氣已經逐漸走出「零利率時代」陰影,利率開始有上調的空間,這當然有助於金融產業獲利能力改善,但除此之外亦無「殺手級」利多出現,加上卡債風暴陰影仍未完全消除,這也使得市場對於整體金融業獲利成長空間存有疑慮,而無法給予較高本益比。但即便如此,就以獲利能力來說,合作金庫近3年每股稅後盈餘為0.31元、1.04元、2.45元,可以說是獲利倍數成長的好公司,但股價淨值比卻只有1.11倍,亦是檔股價明顯受到市場低估的企業。

■景氣波動 嚇跑投資人

景氣波動過大:最明顯的就是存在於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產業之中。DRAM產業景氣好壞,會很直接反映在產品報價之上,就以目前主流產品512MB 533MHz的DDR2來說,景氣好的時候,一顆報價可以高達4美元,但市況差的時候,價格也會跌到1.6美元的窘境,產品價格波動過大,就會影響到DRAM生產廠商的獲利數據。

以國內DRAM龍頭力晶來說,近3年每股稅後盈餘分別是5.62元、1.67元、4.48元,而排行第3的茂德科技近3年獲利數據則為2.37元、-0.18元、2.64元,可看出DRAM廠獲利受景氣波動影響有多大。獲利能力不穩定,投資法人就很難給予較高的本益比,也正因此,像力晶與茂德的本益比都在5倍之下,而有王永慶撐腰的南科,本益比亦只有7倍不到的水準,整體產業股價都普遍遭低估。但從下半年DRAM報價有機會向上揚升,加上新產能持續開出,亦增加不少DRAM類股股價想像空間。

其實,除了DRAM股外,證券股亦是另一類景氣波動很大的族群,股市熱絡、市場成交量大的時候,每家證券商就荷包賺得滿滿,但市況冷清,單日成交量不到700億元時,就會看到不少證券商出現虧損。

也正因為市場景氣波動大,獲利欠缺穩定性,股價也就很難得到投資法人認同。不過,從目前台股準備上攻萬點,2000億元的單日成交量已成常態來看,總統大選前證券類股獲利數據絕對是增色不少,長期受到低估的股價當然也會趁此良機揚眉吐氣。

錯過上波行情,現在9500點進場,可以買什麼?《理財周刊》特別篩選出50檔股價淨值比低於1.5倍,股價明顯被低估,且未來獲利好轉,產業景氣循環走出谷底,並展露併購企圖心的轉機股,根據公司的產業動態,可以歸納出股價的確委屈,未來具有業績成長爆發力的原因:

一、新產品、新市場:雖然產業地位處於夕陽產業,但除了研發高階產品及開發新市場外,也致力於降低成本,獲利轉佳,如聯發紡織、東元電機等。

二、併購題材發酵:二次金改重啟,官股銀行加速推動併購,如第一金、合庫等獲利穩健的金融股,股價長期遭到低估,隨著併購的題材持續發酵,比價效應將有利於股價走揚。另外,被動元件大廠國巨現金部位高達150億元,啟動併購案的銀彈充足,營收可望大幅成長。

三、景氣循環走出谷底:包括華邦電、茂德、華通等,今年下半年可望走出景氣循環谷底,但由於DRAM原本價格波動就大,股價隨景氣暴漲暴跌的情況十分明顯。

■沙漠寶石待發掘

上千檔上市公司,有的是市場人氣匯集的指標,股價在資金追漲上,頻創新高;但有的股票卻乏人問津,得不到關愛的眼神,就誠如聯發紡織董事長葉清澤所言,「這一行(指紡織業)走空了太多年,了解產業動態的法人已是寥寥可數,自然不可能給予紡織業『關愛』的眼光。」不過,隨著景氣回升,能捱過無數個景氣榮枯的企業,一定有其過人之處,投資人不妨可以回頭檢視。

台北股市即將站上萬點,但到現在還是空手的你真的敢去重壓伍豐、買入台塑四寶嗎?8000點沒壓,現在你也一定不敢壓。那從現在到未來總統大選前的這段行情中,依然空手的你,到底該買什麼呢?事實上,股價長期遭到忽視,就連基本面好轉,市場投資人亦渾然不知的企業,這些公司正如同散落於沙漠的寶石般,他們的投資價值散發出綺麗而誘人的光芒,現在就只等著有眼光的投資人拾入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