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31日 星期五

東協基金

新金融世界
文章出處:
http://www.newfinancialworld.com/e107_plugins/content/content.php?content.325

2004 年高盛發表引起全球關注的99號報告,捧紅 金磚四國(BRICs)的中國、印度、巴西與俄羅斯,2005年高盛再度提出134號報告指出新鑽十一國(N-11,the Next Eleven),掀起另一波新興市場的投資熱潮,新鑽十一國中的印尼、菲律賓與越南同時亦為東協成員國之ㄧ。

【東協的成員國】

東南亞地區之非共產黨國家為加強政治與經濟合作,於1967年8月7日在曼谷成立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 )簡稱東協,包含的國家有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尼、汶萊、越南、寮國、緬甸與柬埔寨等十名成員國,稱為東協十國

【東協的機會】

一、 東協自由貿易區

東協各國為加強區域內貿易、實現經濟整合目標,自2002年元月1日起,正式啟動「東協自由貿易區」(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AFTA),主要排除區域內關稅貿易障礙,故各會員國簽署了「共同有效優惠關稅協定」(Common Effective Preferential Tariff,CEPT),此一目標的達成將提升東協國家經濟競爭力。


二、 天然資源豐富

東協國家以農業立國,森林資源其有利於投資的天然資源亦甚豐富,例如銅、錫、鎳、鉻、橡膠與石油等,其中石油為印尼與汶萊帶來大量外匯存底,汶萊更以「東方石油小王國」著稱。

三、 勞動力充沛且工資低廉

隨著新興市場低廉的勞工出現,對全球投資產生磁吸效應,吸引許多外資進駐設廠。根據世界銀行2005年的統計,東協人口規模超過五億,成為足以與中國大陸抗衡的經濟體。

【東協的危機】

一、 政治局勢不穩定

東協國家大多呈現國內政局動盪不安,諸如恐怖攻擊、貪污、軍事政變等事件層出不窮,例如緬甸素有暴政前哨之惡名,菲律賓則為世界綁架之都,而泰國2006年9月軍方發動不流血政變迫使總理下台,皆彰顯新興市場的政治地緣風險。

二、 經濟成長依賴歐美國家過深

勞動力密集產業為東協國家的主要經濟發展支柱,且主要出口國為歐美各國,其中美國為東協最大出口國,2005年東協對歐盟出口已位居歐盟第六大,若這些國家經濟成長減緩將一起拖累東協國家的經濟脈動

三、 貨幣波動劇烈

近年來新興市場經濟發展起飛,在貨幣升值題材帶動下,吸引國際資金炒作。不過由於新興市場人為干預嚴重,因此貨幣甚少實際反應經濟基本面,且一旦發生政變等事件,貨幣波動便異常劇烈。

隨著新興市場的崛起,其高度的經濟成長,讓許多投資人趨之若鶩。東協各成員國彼此間總體經濟環境迥異,例如經濟發達的新加坡,遭到美國實施經濟制裁的緬甸,基於此投資新興市場無法一概而論。加上特別容易受地緣文化政治與少數把持的總經政策影響,故新興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便是如何嚴謹精確地權衡這些新的投資機會與風險乃首要任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