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勤做功課為何投資報酬率不佳?

聯合理財網 理財會客室 王志鈞 2009/03/10
http://money.udn.com/m_forum/storypage.jsp?f_ART_ID=180703

經常有偏愛股票投資的朋友,認為只要勤做功課,就一定能戰勝股市,因此,這些朋友不是努力閱讀財務報表,就是勤看財經新聞,要不然,就是花時間分析大盤與個股的技術分析走勢圖。但論結果,仍然不脫「賠錢」兩字。

勤做功課的朋友,有時候,往往虧損幅度還遠高於不愛做功課的人。諸如有些「傻人有傻福」型的投資人,買進了一檔股票,日子久了也忘了,忽然有一天,發現股價竟然漲了好幾倍,一開心,賣掉股票,換算持有期間的年報酬率,平均也有兩位數以上的表現。

花時間做功課的投資績效,卻輸給不花時間的人?這往往是股海常態,也常常讓有心人為之氣結。更嘔人的是,花時間挑了檔基本面好、財報漂亮的績優股,卻又眼看著投機股活蹦亂跳,而好股票的股價文風不動,真的也挺讓人傷心又難過。

但話說回來,勤做功課,就代表投資的報酬率就該增加嗎?


我覺得這根本是一個迷思,是投資人誤以為投資像考試,只要花時間讀書,就會考出好成績。但投資並非考試,為何努力做功課,就必然代表成績要好呢?更何況,讀書要有效率,要讀通、讀懂內容,考試才能拿冠軍,但有多少人搞通或搞懂投資股票的遊戲規則呢?

在投資市場上,常常看到許多朋友對於股票投資的獲利方法有哪幾種?都搞不清楚,就一味的砸錢買股票,自然產生東施效顰、啼笑皆非的效果。

舉例來說,投資人研究公司的基本面、財務報表,按理應該看重的是公司獲利能力,以及其盈餘是否能成為明年分紅的本錢。更內行與專業的投資人,要分析的則是公司長期穩定經營模式,以及創造長期現金收益的能力。這些是作為投資人是否要長期投資該檔股票,並藉以取得股利股息的關鍵因素。

但偏偏,許多基本面型投資人,不但要求公司獲利績效要浮現,更期盼其股價能提前反映未來獲利,在短時間內必須產生股價驚驚漲的效應。也就是說,長期分紅想要拿,短期資本利得也要取,兩頭都想兼顧,自然兩頭都顧不好。

再舉例來說,研究技術分析型的投資人,看重的應該是股價短期內上漲的可能性,但偏偏,為了擔心股價萬一漲不動時的風險,乾脆事前退而求其次,瞄準最壞仍要有股利股息可領的標的,因此選擇財報較佳、有利多題材的個股來投資。

結果發現,虧損累累的轉機型公司漲翻天,基本面佳的個股,卻漲個兩三天就逢高獲利回吐,發生利多出盡而慘遭高點套牢的現象。甚至,這些投資人將來的長期殖利率,還遠遜於短期股價下跌損失,可謂得不償失

費心研究股市,努力鑽研財經新聞,或者用心看一家公司的財報或技術指標,這些都沒有錯,但問題往往出在,投資要得「法」,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投資績效

投資的方法不對,在基本面上做技術面功夫,或在技術線型上做財報面功課,都會產生格格不入的績效不彰現象。又或者說,長期投資人卻跑去做短線投機,短線投機人又想玩長期投資,中途變換投資方針與方向,自然更是股票投資時的大忌。

做什麼,就該像什麼!想要長期投資績優股者,看重的既然是長期獲利表現,就應該對股價短期起伏,無所介懷。反過來說,既然著眼的是股價短期的漲跌,那麼,基本面虧損的公司,又何損於其會漲的利空出盡氣勢呢?

因為投資不是長期、短期,或基本面、技術面這樣簡單的分野而已,介於這些煢煢大範疇間的交叉組合與排列方式,不知凡幾,所以,更加使得投資人踏入股票投資領域後,會發生眼花撩亂,無所適從之感。

更何況,股市多頭時期、空頭時期,以及多頭初升段、主升段、末升段,和空頭的不同階段,市場會漲的、會跌的類股,又各有其特色,這種時間長軸中的不同特性之類股輪番表現,更加深了投資人想要靠單一之方法獲利的難度。

既然股票投資獲利難有單一、簡易之法,是否代表獲利就不可行呢?當然也非如此悲觀。因時制宜,以自己之不變,隨機應變股市無時無刻之變,可說是投資股市的最高指導原則,也是遊戲規則。

投資人與其花時間勤做功課,不如在勤做功課前,先掌握好股海投資應具備的觀念、態度與準備,才有可能把時間花在刀口上,取得輕鬆、愉快、甚至不勞而獲之投資佳績。

作者部落格:地球人抱抱--王志鈞財經工作室
http://blog.udn.com/solon8888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王明成房市解盤 業者凍起來 不動產動起來!

萬寶週刊 第 803期 高行

房市景氣直直落,位在首善之都的台北市亦難倖免。北市不動產代銷公會理事長王明成觀察,北市房價自年初以來又下滑了1成至1成5左右,代銷業無不叫苦連天。不過他對後市並不看淡,認為北市房價再滑落的空間相當有限,主因出在許多重量級建商選擇此時縮手,原先推案喊卡後,市場供給量自然降低。只要需求沒有跟著大幅緊縮,房價今年將有強力支撐,尤其會表現在北市的A咖地段。

由王明成領軍的傳真實業,過去長期主攻北市代銷市場,但隨今年北市推案量驟減,他順勢將陣地轉移至北縣八里的水岸住宅,儘管在市場一片不景氣中開出每坪35萬元的「天價」,但自農曆年後推出迄今已超乎預期熱銷3成。他強調,「因為稀有,所以能逆勢熱賣。」

既然八里都賣得好,更具稀少性的北市精華區位更沒有理由續跌,他指出,仁愛路、敦化南路、大安森林公園周邊以及信義計畫區為北市4大天王,其中頂級豪宅價位絕對在3位數有撐,即百萬元左右,優質中古屋行情也維持在每坪50至60萬元,與去年總統大選前比較,根本沒有出現太大的修正。


前述4大明星地段之所以能強勢抗跌,根本的原因就是如鑽石般稀有,現在建商幾乎很難找到合適土地進行開發,他笑著說:「台灣什麼都靠進口,但土地不能進口,而台北市的幅員是固定的,搶手地段更是有限。」

近期國內房地產龍頭之一的國泰建設宣告取消旗下百億元的預售案,對外表示不願意賤賣房子而改成先建後售,預期等到大環境回春時再行銷售,此舉無非是對市場丟出震撼彈,對景氣的憂慮情緒再度被引爆。

就王明成的了解,國泰建設倒不是首家採行「遞延出貨」策略的業者,事實上很多重量級的豪宅業者甚至從去年先行將手頭預售案凍結起來。除國建的北市瑞安街豪宅案外,包括長虹建設在北市所推的士林官邸豪宅案、皇翔建設推出的信義區F4豪宅建案,都是目前浮上檯面的例子。

建商惜售的障眼法

對業界脈動相當熟悉的王明成透露,除了重量級的業者外,為數不少的中型建商也紛紛跟進,業界儼然吹起冷凍風,他不願具名點出是哪些業者,但涵蓋了北中南,不乏建商已經收了預售訂金還退訂的例子。

依照買賣契約,建商退訂是要賠上違約金的,王明成強調建商之所以「認賠出場」,不見得是因為「賣不掉」,而是認為現在賣會吃大虧,反而擺在貨架上撐一段時間就可以占到購屋者便宜,這可是業者不想讓購屋者知道的祕密

他舉一例說明,台北信義計畫區地王級的A11即將在4月3日開標,很多人只看到持有人新光人壽要賣,但忽略了新壽之所以處分,不過是為了美化被金融風暴吃掉的帳面數字,事實是「左手賣、右手買」,獲利了結後就會鎖定其他區域的房產出手,其實仍然站在買方。

自去年選後股市大幅修正以來,多數投資客因手頭資金吃緊而斷頭出場,這對房市也產生正面效應,讓目前北市優質地段的屋主多為自住戶,與投資客比較起來,較不致因投資失利而降價求售,演變成市場多殺多現象,對現在買屋的人非常有利,只要區位好、品質好,不需擔心買入後續的跌價問題。

趁著吉時逢低接手

由屋主和業主雙雙「惜售」的角度看,無論對自住還是投資的購屋者,如今真的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現在買是在占建商的便宜,而延後買反而錯失了撿便宜的機會,被建商占了便宜。

王明成對地產界「教授派」或「名嘴派」的高度看空說法頗不以為然,直言前者的研究方法充滿疑慮,如某教授對房市多空看法發出1500份問卷,但實際回收僅十分之一,不具統計意義。而後者多半為了譁眾取寵,自己從來沒有投資和操作過房產,哪來的專業性可言?

「房市不缺基本面,欠缺的只是信心!」他強調,過於武斷的負面言論,只會推波助瀾引起市場恐慌,對大家一點好處都沒有!

在代銷業累積30多年經驗的王明成呼籲,現階段房市正進入供需調整的良性循環,在業者紛紛縮手之際,正是購屋人下手的時機。

房價亮起支撐訊號

國內預售及成屋推案量自今年初以來雙雙大幅下滑,和去年同期比較幾乎腰斬,透露房價的支撐訊號。

以即將到來的329檔期觀察,去年全國推案量高達2000億元左右,而今年同檔期預計將大幅減少至1000億元的水位。向來占全台推案總數一半的北市也跟著大縮水,預期由去年風光的千億急縮至498億元。

儘管市場對急縮的推案量多數以負面解讀,但王明成卻不以為然,反而認為這對房產市場絕對是利多訊號,過去業者在景氣大好時搶地、搶建、搶賣,如今在景氣滑落時用力節制,產生了供需均衡的良性循環,意味著市場的供需調節正處在進行式,供應量的減少對價格的支撐絕對有利。

2009年3月29日 星期日

台股重傷 小何麗玲大賺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 2009/03/16

每年的股東會旺季,穿著盛裝禮服、專程送鮮花給董事長們的黃雪芬,素有「小何麗玲」之稱。可別小看這個一年跑上百場股東會的「小何麗玲」,靠著自己獨家研究出來的一套股市經,在此波金融海嘯、幾乎人人財富嚴重縮水下,她不僅全身而退,還在逆境中大賺股票獲利,堪稱此波「台股重傷、住院掛號滿檔」中少數的「達人」。

黃雪芬表示,其實她民國88年開始,即勤走各股東會,花巨資治裝送老闆鮮花,剛開始只是因為買股票老虧錢,心有不甘,想透過股東會了解公司的運作,後來透過常跑股東會,並和一些投信、投顧老師的經驗分享,學到一套屬於自己的股票投資術,在此波金融海嘯,不僅「全身而退」,還率先逢低買進聯發科、原相、創意等IC設計類股,讓她在這波台股「無基之彈」行情中,坐享逢低接手股票的高報酬。

學到教訓 不要隨便放空

黃雪芬說,她曾歷過台股三次空頭,一個就是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後台股一路狂洩、及中共試射飛彈及伊拉克戰爭等,每次都虧錢,讓她不斷地學習如何從繳交的巨額學費中找到一點賺錢的方法。


她發現,大家愈是一面倒看好時,反而要特別小心大家都不敢買時,只要真的是好東西,不用害怕,終會漲上來。以前看到股市大跌,拚命賣股票,當年台股大跌她還跟別人學放空,跌愈凶、空愈多,結果跌深反彈時,死的最快。因此,她現在學到第一個教訓,就是「不要隨便放空」。

但她買股票也不是亂買。大家都看壞的時候,她選股策略就是,先看公司獲利和配股,抱持「進可攻、退可守」的心態,就算股票不漲、每年配發股利也不錯,多等一段時間,還是可以拗回來的。

挑股本不大的龍頭公司

她先挑有潛力、獲利的產業,再從中分析各公司的毛利率、獲利和產業本身的競爭優勢,最好是挑龍頭。不過,她也點出,雖然龍頭公司可靠穩定,但像台積電、聯電等股本太大反而比較漲不動,相對於集團旗下具有優勢潛力的新公司,她寧可挑聯家軍旗下的聯發科、原相、智原、聯陽,也不會去挑母公司聯電。

她認為,景氣愈不好,上游供應鏈廠商將會是第一個感應到景氣好轉的「第一線」,因此,去年11、12月全部外資、法人、散戶都看壞消費電子時,她反而選定電子上游的IC設計業為她的首選,就是因為IC設計業是電子龍頭,「春江水暖鴨先知」,且沒有庫存,不像面板、DRAM面臨龐大的庫存壓力,加上普遍獲利高,因此,大膽加碼逢低買進聯發科、原相、創意,領先搭上IC設計、電子科技類股的此波反彈行情,靠她多年的研究體悟,讓她賺進一票。

原文出處: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sp?f_MAIN_ID=331&f_SUB_ID=3538&f_ART_ID=181155

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從五大所得資料 掌控家庭財務概況

《趨勢贏家》第14期【文╱林文義】

報稅過程雖然繁瑣,但當你搞懂報稅的程序與結構,整個家庭的財務與經濟狀況,就完全在掌握中了。

綜所稅申報書的所得資料雖然不是最完整的(缺乏免稅的證券交易所得與境外所得),但透過對五大所得資料的了解,就可掌握家庭與另一半的理財活動。

會計師許志文打趣指出,他結婚後老婆主動說要負責處理報稅的事情,從此以後他的所得狀況,在老婆面前就無所遁形了。

實務上,在報稅過程中,可以了解一般家庭主要收入的來源有五大所得,包括薪資、利息、股利、租金、財產交易等。


掌握薪資、利息、股利、租金,財產交易五大所得

掌握這五種所得,整個家庭所得的概況也就差不多浮現了,除了薪資是反映個人工作狀況外,利息、股利、租金、財產交易所得等,則可反映家庭的理財績效。

其中,股利所得可反映家庭成員持有股票的狀況,而且如果納稅人有將每年綜所稅申報資料保留下來,則透過比對兩年報稅的股利資料,就可以知道在去年一整年中,家庭持股的變化,雖然在申報書中看不到賣股票的證券交易所得,但如果去年有某檔股票的股利,今年報稅時卻少了這筆股利,那就表示這檔股票可能被賣掉了。

此時,納稅人就可以檢討過去一年股票買賣的狀況,以及為何會買賣這些股票,這對家庭理財決策都非常有幫助。另外,薪資及利息所得也是家庭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而這兩種所得反映的是家庭成員工作及存款或理財的狀況。

由於在報稅時,薪資的部分除填寫金額外,尚須填寫所得來源,即這筆薪資是由哪家公司發的,了解這些資訊,除了可知道家庭成員工作的狀況,也可順便了解家庭成員有沒有其他的兼差薪資。

至於利息所得則可以推算家庭成員的存款狀況,在報稅時,除了須申報利息所得金額外,也須申報支付利息的金融機構名稱,因此,從報稅的利息所得狀況中,就可以知道家庭成員到底有多少存款,因為一般人如果有閒置資金存在銀行,通常是以定期存款的形式存在銀行,且存放期間多半是一年,此時以利息與利率反除回去,就可以推算全部的存款總額大概是多少。

例如,若家庭成員中,夫申報的利息所得一共有3萬元,而前一陣子一年期定存年利率約為1.6%,所以老婆拿3萬元的利息所得與這個利率水準,就可以大概推算出老公的存款金額大約是187.5萬元(3萬元÷1.6%=187.5萬元)。

綜所稅申報書透露出家人的財務狀況,不論是家中的男主人或女主人,豈能忽視報稅的重要性?

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2009投資項目選擇 8種投資工具

聯合理財網 理財會客室 馴錢師 2009/01/14

許多過去難以想像的景況,竟然在2008年一起發生了。世界經濟局勢快速變遷,投資者該如何利用危機即轉機的機會,提升自己未來的財富格局?

AIG、花旗、雷曼兄弟、美林等金融巨擘相繼傳出營運危機;福特、通用、克萊斯勒等美國三大車廠也亟待政府紓困;最令人感到的意外的,是名列幸福國度之一的冰島,居然宣布破產!許多過去難以想像的景況,竟然在2008年一起發生了。世界經濟局勢快速變遷,投資者該如何利用危機即轉機的機會,提升自己未來的財富格局?

2009年千載難逢的機會

前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針對2008年的經濟情況,曾表示說「這是百年來難得一見的情形」;甫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殊榮的美國經濟學者克魯曼(Paul Krugman)也大膽預言,世界經濟蕭條將持續至2011年後(克魯曼曾經成功預言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與美國房市泡沫化),全球都將出現零利率、零通膨,而且沒有復甦的跡象。


面對嚴苛的經濟現況,似乎2009年的前景是一片黯淡,但道家說「物極必反」。擁有股神及世界首富封號的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其投資勝律是「當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當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或許當全球都在哀聲嘆息時,下一波的經濟復甦列車已經啟動!所以,當投資標的來到相對的低檔價位時,無疑是「千載難逢」的投資契機。

投資兩大原則、兩大觀念

最近企業關廠歇業、裁員解雇的消息頻傳,運氣好的休無薪假,歹運的就回家吃自己!還保有工作的人,加薪不敢想,減薪是正常;只有尾牙、年終縮水的都要慶幸自己上輩子燒好香了!雖然過去一年景氣冷颼颼,但是只要掌握原則加上正確觀念,來年還是能創造財富增長的機會:

原則一:不懂的不投資

2008年最夯的投資標的,不外乎農產品、糧食、石油、能源及黃金,相關個股、基金,甚至連動債,一推出立即銷售一空,但這些投資的平均損失均高達40%,驚慌的投資人四處詢問「哪ㄟ按呢?」這是因為不清楚投資的標的是什麼,只是單純的接受銷售人員的建議或人云亦云的就進場投資,不要說控制風險了,連可能會有的風險都還搞不清楚哩。

原則二:投資量力而為

投資失利的另一個主要關鍵就是無法掌握風險,失去規避風險主控權的主因,說穿了就是未作到量力而為──缺乏對自己財務狀況的掌控,以及對投資標的的了解,所以當風險產生時只能被動的反應,損失自然無法掌握。

2009年的投資標的,還是不脫常見的股票、基金、房地產、標會等,掌握了上述的兩個基本原則後,再強化兩大觀念,進行投資時就比較有可能達到創造財富的目標。

觀念一:以價值為依歸

在標的的選擇上,要以價值做為決定介入與否的主要標準。以房地產為例,條件相同的房子,坐落的地段不同,價格就會有天壤之別,原因在於價值不同。標的價值的主要作用是當不景氣風暴侵襲時,它依然可以屹立在某一特定的價格位置,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性較小。特別是在不景氣時,投資標的通常會真實的反映出他的價值,甚至會有物超所值的機會出現。

觀念二:重視內涵價值

投資要選擇有價值的標的,但真有財富增長機會的,卻要看標的的價值內含。比方說同樣是儲蓄險,雖說有一定的保單價值支撐著,但現在來看,一般的儲蓄險就比宣告利率型的儲蓄險來得有價值,原因在於一般型的儲蓄險種是採固定利率,而宣告利率型是採取浮動利率,在利率後勢一片看跌的時候,一般型的儲蓄險反而能反映出潛在的價值。



展望2009年的投資市場,在經濟條件不佳的基本因素影響下,較佳的投資策略是放棄固定收益的商品;在可以承擔的風險範圍內,可期待已經修正很大的股市、房地產扭轉乾坤的機會。

原文出處http://money.udn.com/m_forum/storypage.jsp?f_ART_ID=172405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景氣會循環 賺錢沒有循環

5大致勝心法打敗不景氣
Smart智富月刊 第127期 撰文者:胡健蘭

金融海嘯餘悸還沒消退,通縮陰影馬上逼近眼前,每個人都想問,全球經濟前景如此混沌不明,我是不是該遠離投資市場?

21世紀以來,連續兩次戰勝不景氣,績效勝出的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基金操盤手麥可‧哈森泰博(Michael Hasenstab)卻說:「不論景氣好壞,都能賺錢!」

他,僅36歲,掌控271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431億元)資產,是國內投信發行288檔股票基金規模的2倍。2006及 2007年,哈森泰博連續2年獲得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評選為最佳經理人,過去1年、2年、3年、5年績效均超越同類基金居冠,聲勢直追債券天王葛洛斯。今年,他操盤的基金獲得「晨星年度最佳基金獎」及「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美國權威投資期刊《霸榮週刊》(Barron's)曾以「夾著刀鋒的債券基金」(A Bond Fund With an Edge)形容他的操盤獨特之處。

債券基金,一向是保守投資產品的代名詞,這把想像中的「鈍刀」,怎麼會有銳利的刀鋒,能夠在急遽變動的金融市場從容取利,拿下一次又一次的勝績?10年前若投資100萬元在這檔基金,10後可拿回約212萬元(本利和),比許多股票型基金還賺錢,波動風險卻更低。


產品本身愈保守,操盤人就必須愈敏銳,因為些微的獲利契機,經常是瞬間即逝,一錯失,就只能有平庸的績效,真的只是把「鈍刀」。

哈森泰博磨出這把利刃,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千錘百鍊的精實研究態度。2月6日(台灣時間),他在美國西岸聖馬刁(San Mateo)辦公室,接受《Smart智富》月刊獨家專訪時,一再強調只有札實的「研究」(research),才能戰勝市場恐慌。

不像一般債券經理人習慣坐在辦公室,盯著螢幕上的數字跳動,透過程式來操盤,哈森泰博有1/3以上的時間都在各國拜訪,因為,一個國家,在他眼中就像一檔股票,有經濟起飛的時檔股票,也會碰上停滯或等待轉型的艱難時刻,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投資機會與投資方法,「你必須登上飛機,親身抵達那個國家,就像拜訪公司一樣」,哈森泰博強調,「面對面」的接觸,才能決如何投資。

就像一位絕世高手,不只是以眼睛遠觀,還要用身體的每一吋肌膚,去感受空氣中氣流變化,不管環境是否有利於自己,都能精確地評估風險,進而制敵機先,穩當地摘下每一次勝果,而不是搏命求勝。

面對混沌的2009年,哈森泰博在專訪中首次剖析「打破景氣循環魔咒」的5大投資心法,提供讀者,既能順勢而為,也要懂得敗中求勝。

心法1》往錢多的地方去,獲利空間就不大了

知名經濟史學家金德爾博格(Charles P.Kindleberger)在談論金融風暴歷史的經典著作《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瘋狂、恐慌與崩盤)中分析,在1618年~1990年這372年間,全球各地共發生超過30次以上的金融危機,幾乎所有的風暴從始至終都是照著一個模子走的,「炒作→信用擴張→市場創新高炒作→危機出現→恐慌→崩盤」。

現在,全球正經歷過去20年來第3次大型市場泡沫導致的金融危機!前兩次分別發生在1990年代初的日本,及2001年的美國網路股,這次的震撼比前兩次都大得多,哈森泰博坦承與其他投資人一樣覺得震驚,卻沒陷入恐慌。

不平凡的經歷,才能造就有潛力的明日之星,「很幸運地」,兩次大型金融風暴給了哈森泰博寶貴的歷練。

1995年,他22歲,剛加入金融業,擔任研究員,立刻要面對1年前爆發的墨西哥披索危機所留下的麻煩問題。2001年,他操盤基金的第1年,就遇到科技泡沫爆破造成的企業倒閉潮。

不跟著市場跑 讓績效居同類之冠

看過極盛而衰的景氣劇烈變化,讓他領悟到,「不要往錢多的地方走才更能賺錢」。

怎麼解釋這個說法?他要我們先回顧2008年第2季,全球都在關心什麼?答案是:通膨。事隔不到1年,現在全球都為憂心通縮而苦,去年2月,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幅飆高到8.7%,美國CPI漲幅也在第2季到達5%,「全球都在高喊通膨時,我卻加碼債券,看壞歐元」(編按:通膨被喻為債券天敵,因為通膨率上升央行通常會升息因應,資金則會流出固定收益商品轉往其他高利率資產)。

當時,大家都在喊進抗通膨標的,且歐洲經濟也持續成長,他坦言,因為做跟市場不同方向的布局,基金當下的短期績效並不好,然而,不久,也就是去7月開始,歐元急速貶值,通膨率開始一路下滑,因為他看待整個次貸風暴的衝擊會繼續大幅延燒所做的提早防範布局,讓基金沒有受到市場巨幅變化衝擊。







心法2》即使對實質經濟感到悲觀,對金融市場卻該樂觀看待

美、日、英在內的多個經濟大國,已經快進入零利率時代,美國利率降至0~0.25%,英國降至1%,日本降至0.1%,就連中國,去9月~12月,就降息5次。目前,美國CPI漲幅已降至0.1%,中國也降到1%,全面性的通縮,似乎已迫在眉睫,投資人不知該何去何從。

現在,市場到底處在整個金融危機循環的哪一段?哈森泰博說:「也許,實質經濟還處在風暴中間點,但是金融市場已經接近風暴谷底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向來以對經濟的精準預言著稱,去年底,他預料,這波經濟衰退將持續到2011年,如果把2007年當作是這場風暴的起點,哈森泰博對實質經濟發展的推估,與克魯曼看法雷同。

市場再壞 還是努力找機會

面對過去1年市場急速惡化、企業連番倒閉,他開玩笑的說:「我都很震驚啊,但我試著讓自己冷靜,所以壓力一來我就去健身房,好處是瘦了不少!」

就像他在1998年俄羅斯金融風暴期間所做的一樣,風暴出現了,就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去檢視,看看東歐或整個新興市場,哪個國家是基本面真的受到金融風暴影響,或者只是市場恐慌性的賣盤出籠。他認為,即使對實質經濟感到悲觀,可是對金融市場永遠都該樂觀看待,「找機會啊!」他說著,語氣不是投機客見獵心喜的那種興奮,反而像是一個老成持重的投資人,不論碰到再艱難的環境,也要找出曙光照進來的地方,哪怕只是一個隙縫。

他舉例,去年,南韓經濟比球經濟更早一步惡化,他預料不僅是去年,未來南韓都還會繼續降息,所以,他先買進殖利率當時仍高,約5.3%的南韓長天期公債(公債價格與利率走勢反向),但是,他也擔心韓元會驟貶,侵蝕了債券的利益,因此同步做了韓元避險,去雷曼兄弟垮台以來,南韓果然降息6次,韓元更重貶了34%,他賺到債券價格上漲的價差,卻也避開了韓元大貶的傷害。

面對通縮的大環境,仍有不少國家,利率還有進一步下調空間,他正在繼續挖掘這些投資機會,去買它的公債,賺債券價格上漲的利,同時也要避開匯率風險。



心法3》打破景氣循環限制,經濟好或壞,都有投資機會

經濟情況不好,債券基金比較容易操作,若經濟一旦回春,利率反彈,該如何繼續穩健獲利?訪問時,我們向他丟出這個難題:「你說金融市場接近谷底了,一旦投資市場景氣回溫,你會怎麼辦?」

多元資產配置 才不會一下全部賠

「沒錯,恐慌、經濟衰退能讓我們賺錢,可是,當市場回歸正軌,全球景氣復甦,我們一樣能賺錢!」面對我們的質疑,他說,「2003年~2007年,是全球認定的股市大多頭吧,那幾年,我們還是表現不錯」(編按:根據Lipper的基金績效統計,2003年~2007年哈森泰博操盤的基金有4年報酬率達2位數)。

為什麼他能做到?哈森泰博舉例,那幾年新興市場股市大多頭,經濟成長快速,推升貨幣大幅升值,因此,他在那些市場,布局短天期國庫券或債券,享受這些國家經濟成長、貨幣升值的好處(編按:如果在仍處升息階段的國家買進長天期公債,可能會受到債券價格下滑的衝擊,但短天期債券因為天期短,可以降低價格大幅變動的風險,且以當地貨幣計價買進,反而可賺匯率升值的利益)。

「投資不能只單靠一個方向的景氣循環來判斷」,他強調,市場變化太快了,如果這樣做的話,投資報酬就會一下子非常好,一下子非常差,要保持長期穩獲利,必須打破景氣循環限制的思維,例如在景氣好的時候買進與市場方向走勢一致的標的時,也要想到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避險,多元資產配置,是最好的方法,至少一個地方賠錢,不至於讓整個資產都跨掉



心法4》投資國家跟股票一樣,只有看對基本面,才能避免大失誤

哈森泰博在訪談中,不斷強調要打破景氣多頭或者空頭,一能賺錢或一會賠錢的思維,因為,他才36歲,已經在金融市場上實際經歷多次金融風暴,他最大的體會就是,世事難料,「說不今還會有什麼大事發生,誰知道?」他說。

史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美國在1930代的經濟大蕭條,美國前美國前統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曾在蕭條發生前,於公開演講中說道:「我們很快就能把貧窮逐出國」,1929年10月28日,美股就出現「黑色星期一」,道瓊指數重挫 13%,隔天更暴跌22%,為美國長達快10的大蕭條拉開序幕。

財政政策、國家債信 利率、匯率都要看

沒人能預料世界會發生什麼事情,美國歷史學者狄克遜‧韋克特(Dixon Wecter)在《經濟大蕭條時代》一書中描述,在1929年10月美股崩盤前,大家還在享受市場被高度炒作的榮景,不到幾天後市場崩盤,證交所交易員只能鬼哭神號扯掉領帶,希望能跟上拋售的指令。

要降低預期外的風險及犯大失誤的機率,就是要做好基本面的研究,而非一窩蜂的追逐泡沫。哈森泰博認為,投資國家跟股票一樣,都是要看基本面,股票投資人看公司的現金流量、資產負債表,投資國家看一國利率、匯率、財政政策還有國家債信。

看基本面投資,或許沒法每次都享受到短線回報,但卻能避免長線方向判斷錯誤。他舉例,2007年,他判斷跟美國經濟連動相當高的墨西哥經濟也會受衝擊,所以,他買了墨西哥公債,且做了披索避險,沒想到,放了1年,價格沒什麼變化,而且「匯率還升值了,」哈森泰博苦笑,可是,去年,披索大跌26%,債券價格漲了約1成,「我們很高興提早做了避險」。

心法5》不斷質疑自己,就會對自己的判斷更有信心

當然,要違背市場趨勢投資,或者找別人還沒看到的機會,需要的是信心支撐。相較市場上動輒投資經驗超過20年的投資大師,怎麼建立自己的信心,哈森泰博說:「不斷地質疑自己。」

不管他做出什麼投資決定,過程中,他會一直質疑自己很多東西,且從中要找到答案。他以投資印尼為例,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個風險偏高的市場。

為了證明自己對印尼的判斷,2004年,以反貪腐為訴求當選的印尼統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hoyono)上台後,他連續2年多次實地到印尼拜訪決策官員,確認自己的判斷沒有走偏。

「當你質疑很多東西,且都能從中找到答案,就會對自己的判斷有信心了。」哈森泰博說。

有時趨勢比預期晚來 更須沉穩和堅定

有時候,趨勢的實踐會比預期來得晚,就更需要堅的信心。譬如2005那年,他看空美元,結果,那年美元出現技術性反彈,當他的操盤績效是2001年來唯一一次負報酬(美元計價為-3.75%)。這一年,投資大師巴菲特也同樣因作空美元賠錢,而慘遭市場訕笑。不過隔年,哈森泰博操盤的基金也繳出13.08%的好成績。

債券市場較少出現大起大落的劇烈波動,必須先分析經濟大局,然後在細微的波動中,穩健地、細心地贏取報酬,因此較不受一般剛入行的輕投資人喜愛,知名避險基金交易員李察‧布克史塔伯(Richard Bookstaber)在新出版的《金融吃人魔》一書寫道,固定收益領域向來在華爾街被喻為無聊之王。

哈森泰博卻是從這裡起家,反映出他沉穩、耐煩、喜好研究的性格。

問哈森泰博,這麼年輕怎麼培養對球經濟趨勢的判斷力,問了兩次,他都回答:「研究基本面」,操盤債券基金讓他打下深厚研究國家經濟的底子,他一貫的邏輯是,基本面研究清楚了,才能在大家恐慌時,看得到投資機會

去年5月~10月,全球新興市場債券大跌25%,在大家對新興市場債從搶進到避之唯恐不及之際,他在第4季伺機進場逢低布局,果然搭上谷底反彈行情。

靜觀全局利基,耳聽八方風險,繁雜的球政經局勢,在哈森泰博腦中,融會貫通、御繁化簡,才能有招卻似無招,憑一把鈍劍,也能舞出銳利鋒芒。



小檔案_冠軍操盤手麥可‧哈森泰博Michael Hasenstab
◎出生:1973年
◎學歷:澳洲國家大學經濟學碩士、博士
◎經歷:富蘭克林坦伯頓固定收益團隊研究員
◎現職:富蘭克林坦伯頓固定收益團隊資深副總裁、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基金經理人
◎操盤績效:管理的全球債券基金在過去1年、2年、3年、5年績效都居同類冠軍(統計至2009年1月底)

2009年3月24日 星期二

殭屍價格充斥,房市很牛皮!

Smart智富月刊 第127期 撰文者:顏炳立

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台灣房市充斥著一種行情,那就是:喊出來嚇死人、但實際上已不存在的「殭屍價格」。造成這現象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政府和業者不願面對房價到頂,但全球經濟已陷入谷底的危機,結果我們就看到,明明房市大勢已去了,業者仍在全力作多

我一再強調,房市必須做好「過長冬」的心理準備。預計房市的「殭屍價格」會維持2年到3年,如果國際及國內經濟好轉,硬要撐盤的政府就賭贏,那僵化的價格就有可能再續往上攻,否則最終仍是要下來,「價格不降,買氣不會好」!

回顧2008年台北商用不動產市場,因執政黨兩岸政策帶來的預期效應,上半年仍延續2007年的氣勢,不動產價值持續升高,但下半年爆發的全球金融海嘯,房市買氣急凍、觀望氣氛濃厚。只是賣方因購置成本高,價格不降,買賣雙方的認知差距過大,交易呈現停滯現象

商用不動產如此,住宅市場更是烏雲密布,就連近年來漲勢最為穩定的豪宅產品,不僅成屋的交易價、量大幅衰退,預售個案也紛紛暫緩推出。目前,在兩岸三通效益、總體經濟環境都不明朗的狀況,消費者信心仍十分薄弱。在春節期間,銷售量真真假假、熱鬧已過,在短時間內,都不會有春燕來了,低迷的情況至少會繼續維持2、3年。


目前,決心要撐盤的政府,認為最有效的兩大招,一是開放陸客自由行,可帶來店面零售業的快速發展;二是鬆綁陸資,如果有600家企業願意進來,以每家購置200坪計算,可去化12萬坪,那麼就可讓商辦市場重新活絡起來。

兩岸三通會對房市有益,但要寄望大陸人來台購屋,只有「天真活潑又可愛」7個字可以形容,兩岸政策最終要看政府如何落實,但問題是,現階段政府開放腳步不可能太快,特別是陸客自由行部分,恐還有治安、防疫等問題顧慮。目前大陸辦公市場普遍有7%的投資報酬率,如果政府沒有提供強而有力的誘因,陸資是否願意進來,就有待觀察。

雖然,政府為救房市不斷釋出利多,但政策利多只會漲到股價,對房市沒有實質助益,何況今年,住宅市場還有一項最大的考驗,就是「交屋潮」。我預估,今年的新房子價格下跌速度會超過中古屋,因為新成屋原為短期投資,資金被逼轉陷入長期,當壓力來時,價格破壞力會很厲害,比不上中古屋。房地產價格成交就是行情,再來就是看民眾口袋裡有沒有錢,現在若要進場購屋,記住!「效用」高的會優先被選擇。

2009年房市將是「殭屍價格持續『嚇』市」的1年,在政府利多支撐下,賣方會繼續撐住價格,但如同殭屍一樣,只是嚇人,買方不會接手,當你滿街看到「租」的紅單比「售」多時,那表示房價根本還沒見底,價未見底的房市,會很「牛皮」!

小檔案_顏炳立
◎學歷: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畢
◎經歷:香港商梁振英不動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台北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委員、台北縣地價及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委員、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員
◎現職:香港商戴德梁行不動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

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你具備贏家特質嗎?

2009/03/12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歐陽姚

綜藝天王張菲在接記者訪問時表示:「去年投資台股帳面上虧損了3500萬,海外基金以及連動債更損失了6500萬,二者合計約賠了一億新台幣。」過完年,台幣頻頻貶值,他將手上的美金部分換回台幣,獲利不少。天王之所以會將美金換回台幣的主因是居高思危,沒有一次全部換匯的原因,則是台幣或許還會繼續貶值到38元。

以往天王在投資上學費的確繳了不少,但也得到不少經驗,在美金換台幣這件事上,至少保有風險意識,以及分批停利概念,越來越具備贏家特質。

一家媒體曾經針對投資人做過一項統計,從中找出贏家與輸家的不同之處,網友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投資行為。贏家特質多者恭喜你,請繼續保持;輸家因子多的也不用氣餒,可以慢慢學習漸漸改善,朝贏家一方邁進。

輸家特質包括:


* 只看報酬,只算收益
* 一旦套牢,就放著不管
* 貪心,對報酬一再提高
* 一路做多或一路做空
* 一心賺更多,過度舉債投資
* 忽略趨勢,空頭還想搶反彈財
* 重押單一商品,忽略風險

有人說進入投資市場前,數字是「數學」;等到進入投資市場後,數字就便成了「心理學」。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消息面等等都沒有這麼難,最困難的其實是「心理面」。看看上述七項輸家特質,果真大都與心理有關。

這次因受到美國金融海嘯影響,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基金也不例外,基民們平均虧損在30﹪~50﹪之間。為什麼虧損10﹪或20﹪時沒有停損呢?許多人告訴我「以為不會再跌了」或是「以為要開始反彈了」,「以為」其實就是心理面。以為股市只會漲不會跌,所以投資時只看報酬,忽略風險。以為跌深就一定會反彈,所以即使套牢,也只放著不管….沒想到行情不如「以為」,被迫斷頭,原本想賺錢,結果賠更多。

其實只要犯了輸家特質中的一、二項,就會淪為輸家;可惜大多數的人幾乎七項特質全都具備,也難怪股市會有所謂的20/80魔咒,也就是80﹪投資者大多是輸家,只有少數的20﹪經常獲利。
看完了輸家特質,我們再來看看贏家特質。

贏家特質包括:

* 嚴控風險
* 嚴守停損
* 嚴守停利
* 嚴控資金
* 策略靈活
* 順勢而為,空頭市場觀望第一
* 做好資產配置,降低風險

對於贏家特質,說穿了其實就是一個「風險意識」。具備贏家特質者,行情再樂觀也不會將資金全數砸下。即使行情一片看好,達到獲利一樣停利出場,落袋為安;否則很容易紙上富貴一場。停利如此,停損更應嚴格執行。其餘,順勢而為、做好資產配置,都是由風險面來考量。

有人認為贏家應該是「百戰百勝」;但事實上沒那麼容易「少輸多贏就算贏家」「多輸少贏則為輸家」。

儘管具備贏家特質,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獲利;但不逞強、不孤柱一擲、不死守不放,就可以將損失控制在一定程度內

分析完了自己的各項特質後,如果日後還要進行投資,就要試者調整自己的輸家特質。有人是用電腦模擬操作,試到勝多敗少再進場。但是大多數的人,手中沒有股票,心中很難有股價,不妨利用少許資金來練習。

以現在的情勢而言,非常適合分批進場,慢慢佈局。有專家預測全球股市至少要二年之後才能復甦;換句話說未來的24個月都是投資的好時機。每個月挪出3000~5000元,選擇有潛力的標的,一邊投資一邊學習,克服輸家因子,培養贏家特質,祝大家都能成為少輸多贏的真正行家。

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1萬元養房 月收入翻6倍

工程師把廢墟打造成黃金屋
Smart智富月刊 第127期 撰文者:方德琳

不甘上班族收入增加緩慢,工程師柯惇貿決定轉行當專業的「包租公」。現在他多了一個外號:「City Doctor」(城市醫生)。因為他專找鬧區內的閒置空屋,巧手裝扮後再出租,把別人眼中的「呆資產」徹底活化,變成讓自己賺進穩定現金流的好投資。

這是一個工程師變身網路包租公,讓自己收入翻升6倍的故事。

柯惇貿,64年次,出身公教人員家庭,從小被灌輸穩定工作最重要。退伍後,進入一家網路公司,任職月薪3萬元的小工程師。因為不甘上班族收入增加緩慢,讀了《富爸爸‧窮爸爸》一書後,被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點醒:要賺取「非工資收入」,財富才能自由。

非工資收入要怎麼賺?「富爸爸」教說:不能去兼差,因為那無法讓你賺到持續而穩定的現金流。柯惇貿想了半天,開始研究買房收租的可能性。可是,他手上存款只有48萬元。以買房自備款至少兩成算,頂多能買總價240萬元的房子,在台北幾乎不可能。


他沒有放棄,往中南部,應該找得到。他轉到母校台中逢甲大學附近找,每個週末,從台北下台中看房子,這樣找了半年,走遍逢甲附近每條小巷,每根電線桿上的紅紙條都撕下來,打電話去問、去看。半年下來,台中西屯區上百間仲介公司,他幾乎都接觸過。

2002年7月,機會來了!1間套房要轉售,出價剛好就是240萬元。當時,柯惇貿算了一下,套房出租,每月租金收入2萬1,000元,扣除銀行利息貸款和雜支,投下去,每月淨收益有1萬元,這位才上班1年的工程師,決定投資下去!

握有上百間套房 靠社群分工管理

隨著案子愈投愈多、收入逐步攀高,工程師決定轉行當專業的「包租公」。現在,他手上投資的套房超過100間,而且不再一個人單打獨鬥,因為「富爸爸」有教:「找到一個賺錢方法,下一步就要讓它系統化。」

去年,他開始經營「包租公社群」,透過網路號召近30位上班族一齊投入包租公生意,這個改變,讓他現在每月收入拉升到18萬元,是當年工程師收入的6倍。

為什麼要找人一起做?第一、可以分散風險,按他的想法,手上有10萬元資金,頂多投資一個案子,但如果減到1萬元,則可以投資10個案子,後者風險比較低;第二、因為案量大,房仲業務員會把好案子先丟過來,投資更順手;第三、參與者眾,可以分配出租的複雜管理工作,降低個人投入的管理成本。

2008年5月,這個網路社群開始了第一個19間套房的投資案,入會門檻只要1萬元,因為回報率穩定,儘管全球金融海嘯爆發,景氣變差,加入的上班族卻愈來愈多。原來在科學園區工作的簡子偉,年薪200萬元,他觀察柯惇貿半年後,覺得這樣運作模式可行,便決定離職專心學做房地產。

帶著30位會員,現在,柯惇貿多了一個外號:「City Doctor」(城市醫生)。因為他專找鬧區內的閒置空屋,巧手裝扮後再出租,把別人眼中的「呆資產」徹底活化,變成讓自己賺進穩定現金流的好投資。

摸熟環境區域 找出潛力案件改裝

去年12月,柯惇貿相中逢甲商圈內1棟半荒廢的商業大樓。他開始想,改裝辦公大樓資金大,又不易出租,但是大樓閒置的停車場,應該有商機。

儘管停車場機械設備已經損壞,但柯惇貿算一算,修理升降機費用只要30萬元,若27個停車位滿租,年投報率將達96%。由於大樓距離逢甲夜市只有1分鐘路程,甚至可以租給夜市攤販擺放攤車,或租給臨時停車的夜市人潮也可以。

不只靠改造停車場收租,其他投資客沒時間、沒技巧處理的地產投資,只要是空屋,他也出手替人整頓,自己轉手做二房東。

在台中西屯區做了20年代書的黃春子形容:「別人的透天厝租不出去,他也可以承接改成套房租給學生;別人租不出去的套房,他也敢租下來改造再出租。」因為他有腦筋,「可以把廢墟變黃金。」

為什麼別人看不出價值的房子,到他手上就可以不一樣?答案只有兩個字:「聚焦」。6年來,他只專注經營台中西屯區,對這裡熟門熟路。當別的投資客另闢戰場,做多角化經營時,柯惇貿卻選擇扎根台中逢甲商圈,即使到現在,他每個禮拜還是會畫定區域,每一條小巷親自走一遍,看看是否有新案件。

只是在景氣冷颼颼的2009年裡,房地產租金收入真的還可以穩穩賺嗎?

柯惇貿自信地說:「不管景氣再差,住屋需求一定有,只是以前願意花9,000元租房子,現在可能會少花1,000元到2,000元,所以高單價產品要更保守謹慎。」 永慶房屋研展部協理黃增福則分析,房價下跌,貸款利率也會降,對包租公來說,成本低,只是這一波景氣讓上班族收入減少,高單價的套房出租壓力確實較大,建議暫時避開。

目前台北住宅租金年投報率約在6%〜8%左右,中南部因為房價便宜,租金收益尚可維持在10%以上。但柯惇貿因應景氣變化,在計算投報率時,已把租金收入下調1成。

如果你正苦思,在爛景氣中,如何增加財富?想想柯惇貿改造停車場和套房的故事,看看身邊是否也有別人不要的資產,巧思妝點一下,說不定它就是一個最佳的生財工具!

*如果你想學,可以這樣做:

Step1 開發案件,算出投報率

柯惇貿的社群每一個成員都可以開發案件,他會提供自己開發案件的檢核表供成員參考,負責開發案件的人必須初步探訪價格,算出預估投資報酬率,如果投資報酬率高於8%,且經過柯惇貿檢查沒有其他疑慮後,開發案件者就可把相關訊息登錄在社群網站上,號召其他成員參與

1.篩選案件:查看案件是否位在學校附近或是交通便利的地方 掌握附近租金行情最低是多少?最高是多少?有什麼配備? 注意貸款成數,最保守可向銀行申貸到房價的幾成? 綜合評估後,年報酬率要高於8%

2.估算取得成本:探訪案件周遭鄰居,取得過去成交歷史紀錄,順帶了解附近住戶品質向仲介公司詢價,可先扮成買方,向不同仲介公司探詢案件附近交易行情;接著,再由其他夥伴扮成賣方,同樣問題再問一次,通常仲介公司會壓低賣方預期,探訪到的價格會較低。查詢附近的法拍屋行情。綜合這些數字,與預估的投報率搭配,模擬出案件的出價區間

3.預估租金收入:循出價模式,透過拜訪鄰居、仲介,找出附近的租金行情。目前景氣不佳,租金收入預估最好按原估行情再往下壓低10%

小提醒_中南部學區投資率高
決定是否要投資,取決於投報率高低。柯惇貿認為1年投報率至少要10%以上才值得進場,由於台北房地產取得成本高,不易達到8%投報率,中南部學區反而比較值得進場。

Step2 社群成員投資,討論利潤分配

受理登記:每個案件投資金額不同,少則10萬元,多則上百萬都有。在這社群,開放出資的金額為每單位1萬元,以先來後到順序登記

討論利潤分配:案件登記截止後,全部參與者開會討論利潤分配,包括案件開發者、管理者、甚至銀行貸款者都可分配利潤。

就目前柯惇貿累積的10個案件分析,開發者通常可拿「單月淨收入」的10%~20%,管理者則得「該月營收」的10%~20%

徵求管理者:每個案件都會有個管理者,工作內容包括從裝潢整修的發包、監工,到家具採購、現場帶看,再到後續的租金確認,全都由管理者分擔

Step3 裝潢整修

在裝潢整修案件的期間,管理者一般都要確認改裝前是否有取得合法建照;預估工期會多長?而且每天最好是要監工

小提醒_整修最好找熟識的人
裝潢整修學問大,如果是進行大規模改建,要特別注意管路鋪設,以免事後抓漏花費更多。第1次進行整修,務必找有整修經驗的人當顧問,以縮短學習曲線。

Step4 出租管理

屋子一定要保持乾淨清爽,才能提高出租率,尤其在整修過後,更要確保菸蒂紙屑全都清乾淨。

出租的房客要慎選,其中工作是否穩定是第一要件,女性又比男性穩定性高。在房客繳交租金後,一定要確認是否收到。

設計讓房客準時繳交房租的誘因(如給予折扣,可以和便利商店合作,由超商代收房租,提高方便性)。

小提醒_如何提高出租率?
1.房客第一眼的感覺很重要,保持乾淨清爽是基本條件;2.如果出租對象以單身上班族為主,建議提供電磁爐、電視等設備,增加出租率;3.租不出去的房子未來賣相也不佳,因此適度調降租金、提高出租率,是維持房價的必要手段。

小檔案_柯惇貿
出生:1975年
學歷:逢甲大學建築系碩士
經歷:經貿聯網工程師
現職:創發國際不動產投資團隊創辦人
活用心得:都市的廢墟就有賺錢機會

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定期調整投資組合比例

萬寶週刊 802期 林羿

並非減低風險萬靈丹

金融危機所觸發的股市急劇震盪和暴跌,使一些過去備受推崇的投資方法(如分散配置、長期持有…等)頻頻受到挑戰。而另一個為投資理財專家所津津樂道的投資法則──定期檢視投資組合並調整各類資產比例,來確保更高的投資回報並降低風險,這已經面臨了嚴峻的考驗。定期調整投資組合比例確實能使你買低賣高,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但這一法則並不是任何時期都會奏效。

定期檢視及調整投資組合也有盲點

一些股市和投資的資料顯示,在幾十年的長線投資期限內,將你的投資組合定期檢視到預先確定的股票和債券組合的一個固定比例,能將你每年的平均投資回報率增加大約50個基點。但是,在短線的投資期限內,如果股票連續幾年下跌不止,那定期平衡調整組合比例不僅不能為投資回報增加任何價值,反而還會帶來更大的虧損


如同選擇投資於股票的決策一樣,定期平衡調整投資組合實際上是對未來所下的一個賭注。買低賣高在一定時間內是一個很靈驗的投資方法,但也有失靈的時候。在過去的1年半時間裡,許多投資者就十分慘痛地發現,如果你購買的股票持續下跌,而你拋售的債券卻不斷增值,那麼定期調整投資組合實際上只會愈陷愈深,虧損更大

我們引用晨星公司所提供的資料,來看自有紀錄歷史以來最慘重的熊市以及大蕭條時期定期調整組合的結果,再研究過去15年中兩次輝煌的牛市和兩次悲慘的熊市中這一投資方法的效益: 現在的S&P 500指數,從其1929年8月和9月所達到的高峰到1932年6月跌至谷底,共降了83%。同時期內,中期美國國債卻上升了12.4%。即便是將所有獲得的紅利全部都投資到股票中,一個100%股票的投資組合直到1945年1月才回升到1929年所達到的峰值。而在這同一時期內,債券卻上升了80.3%。

如果你在這一時期的開始有一個股票與債券各占50%的投資組合,並在這期間不進行任何重新平衡調整,到1932年6月,你的組合就將虧損35.5%。而若你每12個月進行定期的平衡調整,拋售一定的債券、購買一定的股票,使你的組合總是保持50%的股票和債券的比率,那你將會虧損48.2%。甚至如果你定期調整的頻率比每年一次還要頻繁,那你的虧損將更大。

股票債券都上漲 才能發揮效用

簡單來說,在這3年之間如果不進行定期的調整,你的投資組合的虧損反而相對較小。但在隨後的股市回升期間,定期調整組合就發揮了效用。到1945年年初,一個自1929年時在股票與債券之間能保持50%比率的投資組合,如果不進行任何調整,將上升40.5%;而如果你每年進行一次定期的組合比例調整,其回報率將達到53.7%。一旦股票和債券全部上漲,特別是以不同的回報率上漲的情況下,定期調整就能充分發揮它的效用。

過去15年的回歸分析結果

那麼過去的15年又是什麼情況呢?

如果你在1993年12月將10000美元,投資於股票和債券各占50%的一個投資組合中,到1999年12月,你的組合就會增值到24419美元,之後便是科技股泡沫破碎所引發的一路下跌;到2002年9月份為止,你的組合只剩下19240美元的資產。若在這期間,你進行定期的組合比例調整,所獲得的回報率將會類似。這是因為在這期間,債券幾乎每個月都在上漲,而股票卻不斷的下跌。

2002年後又出現了一個較為長期的牛市,之後便是最近的股市崩盤。這段時期的股市走向會對你1993年所投資的10000美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如果你每年定期進行組合比例調整,那麼到今年2月份,你的組合中將仍然還有大概24967美元。這一結果比你100%投資於股票在同期所獲得的回報要高4000美元;而如果這期間你沒有對組合進行定期的調整,其回報率也會比定期調整的結果少2400美元。

打破定期調整投資組合的迷思

首先,對起碼擁有幾十年長線投資期限的較為年輕的投資者來說,定期進行組合比例調整可能是一個值得採納的投資方法;但是,你不應該覺得必須或被迫總要進行調整,1年1次就足夠了。選定一個你容易記住的日子(如生日),不要改變。如果你已經退休了,以定期調整組合比例而保持對股票的投資可能得不償失;這樣做風險會更大,而你的投資標的應該是保值重於增值。

總之,定期進行組合比例調整究竟是否能進一步提高你投資組合的回報率,不僅取決於證券市場在發生什麼,而且還取決於是怎麼發生的。即便是用來降低風險的投資技巧本身也帶有其風險性。一個明智的投資者,必須要審時度勢,根據市場變化的內因外果,對自己採取的投資方法和方式進行適當的調整,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結果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現在的1塊錢是未來的3塊錢

《Smart智富》3月號 第127期【文/方德琳】

面對不景氣,很多人哀嘆,找不到財富增長的機會,黃天麟卻以超過50年的投資經驗勸大家:「機會就在眼前,要把眼光放遠,現在愈不好,未來景氣彈起來的幅度就愈高。現在的1塊錢,一定會變成未來的2塊錢、甚至是3塊錢!」

這天,台大EMBA開學,教室裡坐著西裝筆挺、打扮時髦的老闆級學生們。管理學名師、台大國企系教授湯明哲說起自己40年的觀察:從1965年開始,「每10年,世界經濟就會經歷1次循環」,而且「每次泡沫都是逢『5』出現,逢『9』就出事」。 「每次泡沫破滅,會開始醞釀下一個泡沫」,現在,「英國利率,零!美國,零!台灣,零!」,各國加碼紓困。老師最後的結論是,大家別喪氣,泡沫破滅,就要好好練基本功,才能在下次循環,大賺一波。

什麼是基本功?湯老師沒說。

《Smart智富》月刊則將此視為超級任務,我們絞盡腦汁,四處搜尋,終於,在一個魚丸攤老闆娘、一個經濟系高材生、一個桃園鄉下女孩身上,找到答案。

這個答案,適用每個泡沫破滅的年代。


【主角1】魚丸嫂的菜市場生意經 1塊錢都要賺


藏身在台北永春二手拍賣市場2樓,同時也賣魚丸賣了25年......

「兩本雜誌50元、泡麵1碗10元、咖啡1杯30元……」穿著時髦的黃秀玉,正大聲叫賣。不到3坪的攤位,人們進進出出,殺價成交聲不斷。

在市場賣了25年魚丸,黃秀玉現在有了第2個身分:二手拍賣市場店東。她攤位上的物品,多數不起眼,有書、茶包、五木拉麵、安親班用的桌、椅,咖啡店用的高腳杯,甚至還有一塊塊「金牌」?!她不好意思的說,是以前辦活動留下來的「贈品」。

別小看這些二手貨,只有國中畢業的她,驕傲的打開皮包對我說,「你看,今天一點一點賣,收入也有1,000多元!」最高紀錄,她1天甚至可以賣到5萬元。

小檔案_黃秀玉
出生:1960年
學歷:國中畢業
現職:魚丸攤老闆娘兼
永春零售市場公司總經理


清光它〉賣掉家中庫存 獲利200萬買停車位收錢

過去1年,她靠著賣這些二手品,進帳200多萬元。這些二手品,是她過去創業留下來的庫存(編按:除了魚丸生意,她還開過書店、咖啡店等)。從6年前起,這些陸續增加的庫存,有些堆在永春市場頂樓、有些放在自家樓上,堆放的倉庫加總起來「占地」竟達140坪。

她從沒想過,這些物品還有人要,可以拿來變現;也沒有算過,這些庫存占據的空間,若拿來出租,1個月反而能收租11萬元。

兩年前,在女兒提議下,她終於決定「大掃除」,在市場裡擺攤,開始拍賣這些「呆」庫存。

這是一趟尋寶之旅。新思維彷彿是一副點石成金的眼鏡,「倉庫」成了聚寶盆,塵封的雜物,成了可以換錢的寶物。

「你知道我挖到多少寶嗎?我挖到老公的一塊馬造型的紅寶石,價值20萬元。就被我丟在倉庫,自己都不知道」,還找到多支名筆,「像派克平頂多福(Parker duofold)大理石紋鋼筆,價值5萬元……」。

現在,4個倉庫被她清成1個。去年10月,全球金融海嘯爆發,朋友要出脫永春捷運站的停車位,她立刻捧著賣庫存的200萬元現金買下。現在,多數人被金融海嘯所苦,她卻每月不費力的穩賺5,000元租金,年投報率3%。

改造它〉從變現角度思考 魚販送的白鯧魚也要換錢

「把呆資產變活」,文言一點說,就是EMBA課堂上教的「活化資產」,但這堂課,黃秀玉不用到台大上,靠著自己在菜市場歷練出來的智慧,就愈做愈靈活。賣二手品賣出心得,黃秀玉不只自己做,還把永春市場2樓改裝成二手拍賣市集。剛開始,只有5、6個攤位,1年多下來,現在,攤位已經160個,做二房東的黃秀玉最近還打算重新規畫,再擠進30個攤位。就這樣,校長兼撞鐘,1個月可增加25萬元收入。

不只如此,這位魚丸嫂還懂得把「資產」定義擴大,不只有形的物品,包括人脈、時間、專業技能等,都成為她活化的標的。

今年過年,往來魚販送了黃秀玉一些白鯧魚,她想吃不完,乾脆煎一煎拿去賣,因為煎的魚色香味俱全,賣相好,1條賣1,000元,這樣一點一點賣,也幫自己多賺了幾萬元。此外,她還用真鈔摺紙花,回家教女兒摺,1朵加價200元在市場賣,也幫女兒賺進2,000元、3,000元紅包錢。

不用等政府發消費券,一個賣魚丸的攤販,在百年難見的金融海嘯時代,每月固定增加5,000元,而她做的就只是:活化自己的剩餘物品、時間與人脈。

訪問到此,她不好意思的說:「我比較愛賺錢啦!大錢、小錢都不能放。」

2原則〉隨時盤點 善用活化法則不怕沒錢

你還在怨嘆投資虧損、薪水減少嗎?其實,你身邊就藏著金庫。根據《Smart智富》月刊跟Yahoo!新聞網合作調查發現:高達86%的人家中都有不用的物品,其中以書跟CD排名第一,其次是銀行靜止帳戶、被淘汰的3C產品及金飾珠寶等,這些東西我們每天看著它,卻從沒想過它的價值。

這些呆資產要怎麼處理?早在1500年前,猶太人就建議我們,要用「現金主義」跟「活用現金」2大原則去處理。

原則1 現金主義:猶太典籍《塔木德》說:「一塊沉入紅海的金子和一塊石頭沒有什麼區別。」意思是,就算買進貴重資產,但如果資產不能生錢,或者自己根本不享用,那其實就和買進一塊石頭一樣。

所以猶太人喜歡現金,不輕易買進固定資產,若是買固定資產後,一定要隨時盤點資產的現金價格,只要發現資產閒置不用,就立刻「現金化」,盤算賣掉會有多少錢。

原則2 錢活用才能致富:有了現金,猶太人不會把它存進銀行,他們認為存到銀行的錢是「死錢」。要把錢拿去做生意、或投資,才有致富的機會。他們相信一個信條:「錢要不斷的流通,才會長大」。

玉山銀行財富管理處執行副總經理陳嘉鐘說,很多人賣掉資產沒有做妥善運用,其實只是多了一筆現金,對未來幫助不大。像黃秀玉,把錢拿來買生財工具,讓她每個月固定產生5,000元收入,未來還有增值空間,這才算懂得活用金錢。

*菜市場賺錢智慧,10元、10元,也能變200萬

1.不放過任何1塊錢。黃秀玉雖然身價上千萬,但現在魚丸照賣,因為「什麼事都要從小做起,小才可以積多,你看,不賣不知道,一賣,10元、10元,也能變200萬元。」

2做生意沒有不好意思,什麼東西都可以賣。「送給人家都不好意思的東西,有人要買,連穿起來有點露的絲質睡衣也有人要買。」

3買東西之前要多考慮。「以前左手賺錢,右手就花掉,現在做這個(二手拍)之後,比較會整理東西,也比較不會亂買東西。」黃秀玉還領悟,「以前買很貴的東西,現在(只能)賣10元,你在賣時就想,以前沒用的東西,怎麼買這麼多,實在很浪費。」

【主角2】董事長50年聚富智慧 連1吋空間都要活用


曾任第一銀行董事長的黃天麟,同樣操作「把呆資產變活」的原則,累積出億萬元家產......

擁有經濟學學士學歷的黃天麟,民國42年進入第一銀行,從基層行員做起。工作第4年,月薪不過1,000元出頭,就在建國南路買了第1間房子。這間兩層樓的小透天厝,全部面積30坪,總價5萬元,是他月薪的50倍。

小檔案_黃天麟
出生:1929年
學歷:台大經濟系
經歷:前一銀董事長、國策顧問
現職:健康、快樂退休人


月薪一點點,黃天麟為什麼敢買房?他的算盤是,房子買下後,可以分割出租,絕不允許任何1吋空間「呆」在那裡,無法創造收益。於是,他把樓下隔成兩個房間,租給兩個有小孩的家庭;樓上是隔成3個房間,1間給自己的媽媽住,1間租給4個學生,自己則和太太、4個小孩擠1間房。

最高紀錄,這間透天厝共擠進18個人。「那4個學生,睡覺時就一條一條排好,枕頭前面就放一個矮櫃,當他們的書桌。」其中一個學生,就是現在的央行總裁彭淮南。

靠著「分租」居住空間,黃天麟不僅提前還完房貸,還靠收租,貼補家用。51個年頭過去,現在,這間房子還在收租替黃家賺錢,單算土地價值,這間房的身價就已經上漲300倍,達到1,500萬元。

盤算它〉擠出價值 房產、興趣與人脈都是錢

第 1間房子靠收租攢下來,而他第1筆股票投資,則是接受美援到紐約進修時「硬存」下來的。當時,他從住處到上課的學校,地鐵票價大約是0.15美元(約合新台幣6元),為了省錢,他每天走20幾個街口(Block),就這樣1角、1角地存,1年後,他居然存了2,000美元帶回台灣,相當新台幣8萬元。這筆錢恰巧趕上民國51年台灣股票市場開幕,讓他有了投資股票的第1桶金。

接下來,只要股票賺錢獲利,連同房地產出租收益,他就再拿去收購房子,然後再出租。重複使用這套投資術,他為自己在每月固定的薪資收入之外,另外創造出一份持續性的投資收入。

最高紀錄,他曾在忠孝東路附近一口氣買進10間1樓的房子。有的是店面、有的是住家,1個月租金收入曾達數十萬元。

面對不景氣,很多人哀嘆,找不到財富增長的機會,黃天麟卻以超過50年的投資經驗勸大家:「機會就在眼前,要把眼光放遠,現在愈不好,未來景氣彈起來的幅度就愈高。現在的1塊錢,一定會變成未來的2塊錢、甚至是3塊錢!」

事實上,「呆物」,不只是有形資產。馴錢師財商研究中心執行長邱淑芸強調,自己的能力跟人脈也是重要資產,人脈久了不用會失效,能力不充電會被淘汰,這些也都應該定期拿出來盤點整理。

【主角3】鄉下女當上女主播 苦練聲音成為生財工具


63年次,目前在第一銀行工作的蔡秀玲,就是靠能力跟人脈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念研究所時,對未來很有想法的蔡秀玲,靠老師介紹進入中廣擔任節目助理,一般人當助理,只是蒐集資料、打雜,她卻抓住機會,努力充實自己,一度身兼8個節目製作人,自己還下海主持。「當時1個月薪水就有6萬元。」

最特別的是,她會把「聲音」變成活資產。在桃園鄉下長大的她,國語口音不漂亮,聲音又低沉,可以說不是天生靠聲音吃飯的人。

第一次進錄音室,短短10分鐘的節目,她錄了4小時。她開始「磨」自己的聲音,每錄完一句就聽一次,味道不對,重新再講,不對,再重錄。她念稿子的紙上,標滿了哪一段要重音,哪一段要大聲,哪一段速度要放慢,就這樣慢慢磨練自己的聲音。

靠著這樣的磨練,後來,她不但當上電視主播,現在,也偶爾客串晚會主持人,替自己加薪。

小檔案_蔡秀玲
出生:1974年
學歷:政大廣告研究所
經歷:前民視客語主播
現職:第一銀行公關


*掌握3大關卡 讓呆資產活起來

看完3個故事,懂得擠出活錢的重要,但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我根本沒資產」或者「好麻煩」。專家建議,要成功地活化呆資產,打造未來財富,提醒還有3個關卡要掌握:

第1關:放下身段,丟掉面子

兆豐投信總經理孫蘭英說,很多人認為要清點資產很麻煩,其實是過不了自己「心理」那一關。想想黃秀玉的例子,身價千萬的老闆娘都放下面子做二手拍賣,還趁機改掉自己過度消費的行為。記得,唯有這樣,未來才可能致富。

第2關:善用網路或人脈降低管理成本

陳嘉鐘分析,以前鞋子穿過3、4次,真的只有丟垃圾桶一途,但隨著網拍平台興起,賣東西變得很容易。不只賣東西,要賣服務透過網路也很容易找到對象。有的人認為自己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時間,也能在網路上「拍賣自己的時間,幫別人跑腿」。

第3關:創造持續性收入

猶太人生意經強調,做生意不能只做「一次性買賣」,要提供好的產品、好的服務讓客戶回流,生意才可能做大。陳嘉鐘提醒,收入也一樣,要想辦法讓「一次性收入」提升變成「持續性收入」,除非是對自己的專長或投資有幫助,錢才會長大,否則都只是停留在一次性收入的層次而已。

現在,雖然天天都是壞消息,但是,從身邊開始,活化你的呆資產,創造自己的另一份持續性收入吧!

*盤點你身邊可以活用的資產

不要以為你一無所有,想想看,你自己身邊有哪些東西,可以為你創造額外收入?
是否有固定資產,房子或車子?可以出租或以大換小,或賣掉?
自己工作的專業是什麼?可以利用專業兼第2份差嗎?
平常有什麼興趣?有些人的興趣比工作更專業,你的興趣可能展開另一個事業嗎?
自己的人脈在哪裡? 你的專業或興趣可以透過人脈來賺錢嗎?

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危機面前金融大師們在買什麼﹖

華爾街日報 ELEANOR LAISE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90210/inv104857.asp?camp=china

在市場動盪之時﹐金融大師們通常會告誡投資者要長遠考慮堅持到底。一些大師自己也按照這些建議投資。

根據一項對行業資深人士、學者以及經紀公司老板的抽樣調查﹐許多人仍堅守著在去年市場下滑遭受重創的資產﹐忙於搜尋新的投資機遇﹐尤其是債券和股價遭到大幅打壓的股票。一些人還在吃進市政債券、通脹指數證券以及穩定的分紅型股票。

而且﹐他們基本都對長期退休金計劃的投資前景持樂觀態度。

加州投資管理公司Research Affiliates LLC董事長、54歲的羅德•阿諾特(Rob Arnott)說﹐我認為眼下是個大好的投資機遇。現在湧現出來的投資機會比當今投資者所經歷的任何時期都多。

金融大師也和普通投資者面臨著一些相同的退休規劃難題。去年市場動盪波及所有領域﹐許多人遭受了重大損失。但和諸多小投資者不同﹐他們並沒有瘋狂拋售湧進現金或美國國債等避風港﹐也沒有對資產配置計劃進行重大調整﹐而是耐心等待並觀察著逢低買盤的機遇。只要可能﹐他們甚至還會加大儲蓄﹐向市場投入更多現金。


當然﹐投資大師的想法並不總是一樣。比如﹐共同基金巨頭Vanguard Group創始人、79歲的約翰•博格爾(John Bogle)表示﹐自己投資組合中大約只有四分之一是投在股市。而Dreman Value Management LLC董事長兼首席投資長、72歲的大衛•德雷曼(David Dreman)則表示﹐股票資產佔到了自己投資組合的70%左右。

不過﹐他們的確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耐心﹐而這是許多小投資者所缺乏的特點。根據咨詢公司Hewitt Associates的數據﹐去年美國401(k)計劃參與者對大約5.7%的帳戶資產進行了調整﹐而往年這一比例僅略高於3%。許多人從股市基金撤出資金﹐轉而投入債券、貨幣市場基金以及穩定價值產品。而很多身心俱疲與資金不足的投資者乾脆不再向退休金計劃投資。

不過金融專業人士表示﹐現在還不是蟄伏撤資的時候。投資研究公司晨星公司(Morningstar Inc.)董事總經理唐•菲利普斯(Don Phillips)說﹐他把自己所有的個人退休金帳戶(IRA)都投資到了大盤股基金Clipper Fund上﹐去年該基金資產損失了一半。今年初﹐他向這只基金投入了IRA計劃的最高額度資金﹐一如過去20年的習慣。他表示﹐這是長期投資﹐你必須得這麼看。

從下面你可以看到一些頂尖投資專家是如何配置其個人退休金儲蓄資產﹐以及如何應對市場動盪帶來的重大打擊的。

債券

儘管許多金融大師表示﹐他們正在開始從股市發現一些投資良機﹐但他們也認為在債市某些領域蘊藏更好的機會。阿諾特說﹐債券市場中一些債券的定價甚至要低於大蕭條時期了。

值得關注的一個品種是通貨膨脹保值債券(TIPS)﹐這是一種本金根據通貨膨脹率變化而進行調整的國債。10年期美國國債目前的收益率僅比10年期TIPS高約0.9個百分點﹐表明投資者認為今後幾年里的通貨膨脹率仍然會很低。阿諾特說﹐在去年底之前﹐他大大提高了個人應稅賬戶中的TIPS持倉比例﹐因為他預計今後三到五年中的通貨膨脹率會明顯上升

對許多長線投資者而言﹐市政債券也具有吸引力。市政債券通常不必繳納聯邦所得稅﹐許多情況下也不必繳納州和當地的所得稅。許多市政債券的收益率目前大大高於同期美國國債。博格爾在他的應稅賬戶中持有兩只市政債券基金:Vanguard Limited-Term Tax-Exempt和Vanguard Intermediate-Term Tax-Exempt。

普林斯頓大學76歲的經濟學教授、《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一書的作者伯頓•麥基爾(Burton Malkiel)說﹐他去年底提高了個人應稅賬戶中高等級免稅債券的配置比例﹐因為其中一些債券的收益率幾乎“聞所未聞”。

一些市場觀察人士認為﹐現在是在債券投資組合中承擔更多風險的時候了。即使是投資級公司債券的收益率也較高﹐而低於投資級的垃圾債券的收益率更要高。阿諾特說﹐他去年底提高了個人應稅賬戶中投資級公司債券的配置比例﹐因為市場已經達到“失去理性的高收益率”。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上市交易基金管理機構WisdomTree Investments的高級顧問傑里米•西格爾(Jeremy Siegel)最近提高了對垃圾債券的投資比例。

63歲的西格爾說﹐隨著危機的過去﹐股票和高收益債券將聯袂從低點反彈。

股票

金融大師們正在搜尋那些去年股市暴跌後現在最適合低價買進的股票。

部分人士看好那些擁有優越市場地位和豐厚派息的公司。證券經紀公司Muriel Siebert & Co.創始人兼董事長穆里爾•希伯特(Muriel Siebert)最近一直在買進輝瑞製藥有限公司(Pfizer Inc.)、奧馳亞集團(Altria Group Inc.)、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等公司的股票。76歲的希伯特稱﹐她不介意低價買進一只股票然後等待﹐但她確實認為在目前這種市場情況下﹐付出的等待應該物有所值。輝瑞和奧馳亞集團目前收益率在8%左右﹐通用電氣則超過9%。

德雷曼說﹐一些能源行業跌幅慘重的股票現在看起來也適合吃進。他偏愛阿納達科石油公司(Anadarko Petroleum Corp.)、阿帕契(Apache Corp.)、戴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 Corp.)等油氣勘探生產企業。他表示﹐如果全球衰退不會持續很久﹐那麼油價會再度飆升。他認為從目前的油價看﹐全球經濟正在衰退之中。

雖然去年海外股市受到的打擊普遍要比美國大﹐但一些專業人士並不急於投資海外。博格爾稱﹐他買的海外股票很少。他說﹐近幾年投資者紛紛把錢投向海外基金﹐追求那裡的高回報﹐而把大量資金抽離美國股票基金﹐但在他看來﹐在如今市場風大浪險的時候投資海外有很大風險﹐投資美元資產照樣賺錢﹐而且不需要承擔匯兌風險。

其他專家則表示﹐去年受創尤其嚴重的新興市場股票已開始變得有吸引力。阿諾特稱﹐如果這些股票再跌一些﹐它們可能會“非常有吸引力”。西格爾的海外持股中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是新興市場股票。他表示﹐這些股票已經跌得夠低﹐值得買入。由於這些股票近幾個月進一步下跌﹐西格爾已經更多地吃進了這類股票。

66歲的商品股投資老手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正在把新的資金投向中國股票。他把投資重點放在中國政府大力發展的經濟領域上﹐如農業、水務、基礎設施、旅遊等行業

市場行家還在尋找一些適合逢低吸納的替代投資品種。羅傑斯正買入一些大宗商品﹐特別是農產品。他指出﹐眼下許多糧食作物都被用來生產燃料。西格爾近來則補進了一些美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在去年大幅下跌後﹐這些基金如今已非常便宜。

堅持到底

對於整日沉迷於投資的人而言﹐堅持那些沿用了幾十年的市場原則能夠讓他們對其退休計劃相對放心。

晨星公司46歲的董事總經理菲利普斯讓堅持變得簡單。他自己不再決定如何配置401(k)退休帳戶﹐而把退休計劃交給晨星子公司經營的一個管理帳戶項目打理。菲利普斯說﹐他從2007年開始參加該項目﹐這個項目事實上非常適合他﹐已經開始幫他投資一些通貨膨脹保值債券和優質債券基金﹐而以前他從沒這麼做過。

而在確實遭受重大損失時﹐金融大師們往往也不會驚慌失措。菲利普斯仍未放棄讓他損失慘重的Clipper Fund﹐雖然該基金表現去年較標準普爾500指數落後約13%。希伯特則表示﹐她在Wachovia Corp.股票上的投資虧了很多錢﹐去年Wachovia被賣給富國銀行(Wells Fargo & Co.)前股價大跌﹐但她表示將繼續持有獲得的富國銀行股票﹐直至她認為有必要放手的時候。

不過在被問及去年投資的總體表現時希伯特有一些敏感。她問﹕“你想看一位老婦人傷心落淚嗎﹖”

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起薪3萬5,小業務4年買房買車

1塊錢打24個結留住
Smart智富月刊 2009-01-21 撰文者:曾如瑩

堅持投資紀律讓陳椬鴻4年內存到250萬元,照著計畫買下林口房子結婚,下一步他計畫存下240萬元,準備小孩10歲之前的開銷以及退休金。維持投資理財紀律,就算是小業務,也可以達成夢想。

為了在購物台推銷公司的投影機,奧圖碼台灣業務處課長陳椬鴻,可以一下子扮蝙蝠俠逞英雄,一下子騎摺疊腳踏車裝可愛,使盡渾身解數,就為了勾起觀眾的消費欲。但一離開攝影機鏡頭,陳椬鴻卻時時提醒自己,亂消費是個錯誤。

26歲進入職場,從投影機業務員做起,剛開始月薪3萬5,000元,工作4年後,陳椬鴻達成預定的買屋計畫,還擁有一輛小車代步。現在他進一步積極規畫孩子的教育經費,和60歲退休後每月4萬元的生活費,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為達目標,自願延後享受


大學讀管理科學系,陳椬鴻說:「我是學數量分析,課本告訴我們,要先有目標才不會迷失。」加上當兵時看了一本書《先別急著吃棉花糖》,讓他建立先累積資本、延後享樂的理財觀念。

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給小孩一塊棉花糖,並讓他選擇馬上吃掉或等15分鐘後可以再多得到一塊,追蹤結果,能等待的小孩長大後多比不能等待的要成功。

陳椬鴻說,沒設立目標,很多人在累積的過程,就會抵抗不了物欲誘惑,跑去買沒用的奢侈品。因此他一出社會工作,就給自己設定嚴格目標,4年後,30歲要擁有第一棟房子,只許成功,不准失敗。

存250萬,當購屋頭期款

為了如期達陣,他花了1年多尋求合適價位的地點,看中綠地多、房價較便宜的林口。他計算過,頭期款至少要存到房價的1/3,之後每個月的負擔才不會太重,最後立下4年內必須存250萬元的目標。光靠薪水,每個月存2萬元,4年最多也只有96萬元,根本無法達成目標,必須要投資,但是投資得先有第一桶金才行。

省,就是陳椬鴻累積第一桶金的武器。

看準了自己想要的棉花糖,剛出社會時,一個月3萬5,000元薪水扣掉生活費,他可以存下2萬元。現在月薪5萬5,000元,但基本生活支出還是不超過1萬5,000元。

奧圖碼同事柯畊宇形容陳椬鴻是1塊錢打24個結,要他掏錢真的很難。

陳椬鴻來自雲林,父母都務農,節儉是從小就養成的習慣,宛如「台灣省長」。聽到大家傳頌台塑創辦人王永慶會將剩下的肥皂渣黏起來再使用,他不解的問,這有什麼好講的,不就應該是這樣子?

過去每次搬遷,陳椬鴻第一件事就是到附近圖書館去辦借閱證,可以省下買書的錢。他特別愛看大師的投資心法,「人家搞了好幾年,你用幾個小時就學到,不是很划算?」出社會到現在,陳椬鴻幾乎沒買過理財雜誌,每週、每月都會從公司拿走過期的理財雜誌,回家研究分析,當場省下300元。

最近他更把家裡第四台切掉,一個月又多省了520元,他聳聳肩說:「我會看的只有新聞台或購物頻道(研究怎麼賣產品),看電視很浪費時間,不如拿來看書。」他改以每週到圖書館借5本書,用過去看電視的時間補充投資知識,不但省了錢,還賺得更多知識。

台電去年公布節約用電10%電費,最多打8折,陳椬鴻每月都可以享受折扣。他說,每次出門一定拔掉所有電源插頭。

不止當「省長」,甚至原本是消費財的汽車,陳椬鴻都可以把它變生財工具。

奧圖碼為了打廣告,只要員工願意在車身上黏貼公司廣告標語,每個月補助2,000元,陳椬鴻成為公司唯二申請的人之一。他說,一開始大家都說要貼,卻都沒做。

「這有什麼好丟臉?」看著自己銀色的豐田汽車車身,襯著同色系的廣告,他得意的說:「這還很有流行時尚感咧!」而且,他更「得寸進尺」,既然車身都貼了,還不如把車尾也賣掉。他最近打聽到,某家沙士飲料公司願意讓貼上廣告標語的車主,一個月領取一箱沙士,讓他很心動。

用勞務取代孝養金,兼賣花生

工作頭兩年,陳椬鴻必須每月給家裡7,000元的津貼,但是他算盤一撥打,何不以勞務來交換?這樣既可省下7,000元,而且一樣達到幫助家裡的功能。他因此與種花生、蒜頭的母親商量,用勞力換取金錢,每隔三週回鄉務農。他算過,家裡請一名工人,一天也要3,000元,這種方式讓誰都不吃虧。

業務高手就是沒有不能賣的物品,到了春節前後,陳椬鴻還幫家裡賣花生和蒜頭。過去家裡賣生花生一斤才30元,但只要炒熟加工一下,可以賣100元,一個春節下來,就多了4萬元收入,幾乎等於一個月的薪水。

省,是為了儲蓄投資的本錢,陳椬鴻說借錢有壓力,即便是操作股票,他也不願意擴大信用,「我爸說一個人可以扛50斤米就不要扛100斤,會把自己壓垮。」

投資風險相對高,嚴守紀律

在31歲成家以前,陳椬鴻投資風險相對高的股票市場,因此守住兩點投資原則:

1.不熟悉的公司和市場絕對不碰,也不聽小道消息投資,就算營業員建議買哪家公司,他也會上網或透過人脈打聽,才決定進場與否。

像是妻子任職南亞科時員工認股,陳椬鴻以每股24元認了一些,等股價一到30元就馬上賣掉,當時其他人都認為微軟Vista推出後一定還會漲,他卻持不同意見。陳椬鴻說,無論是自己或朋友,用過Vista都覺得不是很好用,他估計Vista商機沒有那麼好,「我只要一得到訊息,會習慣蒐集資料確認,不能道聽塗說」,事後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

即便現在他開始定期定額扣繳風險性小的基金,首選也是熟悉的台股基金,定期了解基金投資的公司獲利和狀況。他說,去年很流行的綠能基金,很多都是投資國外公司,也不知道投資哪些?獲利如何?所以他根本不碰。

在風險性高的股票市場操作,陳椬鴻也養成嚴守停損點的紀律,只要手中股票開始從高點跌落10%時,他就獲利了結;假設一買進就跌停,則在下跌10%後馬上認賠,降低損失。他說,我們是人不是神,不可能都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也不可能選股神準,只要獲利有20%,他就認為不錯了,認清這點,就不會因貪心迷惑而忘記風險。

計畫再存240萬,務實圓夢

堅持投資紀律讓陳椬鴻4年內存到250萬元,照著計畫買下林口房子結婚,下一步他計畫存下240萬元,準備小孩10歲之前的開銷以及退休金。維持投資理財紀律,就算是小業務,也可以達成夢想。

*他的理財好習慣

1.每月開銷控制在收入的三分之一。
2.設立專用戶頭,避免浪費錢。
3.看投資書籍補充知識。
4.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
5.不借錢投資;不投資不熟悉產業;不聽小道消息;不貪心,設計停損點嚴守投資紀律

*面對零利率》對操盤有自信

陳椬鴻說,不會把錢放在定存,因為他現在還年輕,能承受的風險度較高,自己也會蒐集投資資訊,對於操盤還有些自信,輕鬆做都可以超過不到1%的定存利率。

而且因為零利率,他打算說服媽媽把定存的錢交給他操盤,然後自己再給媽媽定存的利率,這等於他以極低的利率借錢來操盤。當別人在憂愁零利率,他卻是準備好利用零利率來牟利。

*消費券用法》只買日用品

陳椬鴻計畫將3,600元消費券,全數投入買衛生紙、清潔劑等日用品。他說消費券可以用半年,可以分批使用買日常用品,與其買非必需品的電子用品,還不如買絕對要用的日用品來得划算。

小檔案_陳椬鴻
出生:1977年
學歷: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
經歷:士林電機行銷專員
現職:奧圖碼科技台灣業務處課長

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拋開窮人錯誤6觀念

Smart智富月刊 2009-01-21 撰文者:陳宜文

本刊歸納出6項會讓你變貧窮的錯誤觀念,快來檢查自己是否陷入這些迷思當中,儘早點醒腦袋,開創你的智富思維!

1.每天客滿的餐廳一定比較賺錢?

餐廳當然是要有人潮,才會有錢潮,但是每天客滿的餐廳,一定比較賺錢嗎?那可未必。

之前就屢屢發生,生意看起來很好的餐廳,還大賣折價餐券,結果卻一夕間驚傳倒閉,為什麼?通常都是因為老闆小看了記帳這件事,把這最重要的工作,外包給記帳業者,或讓一般職員來處理,老闆每天只顧著收錢、付錢,卻沒有精確掌握現金流的危機。就像洛克斐勒曾經批評他的對手,連自己的帳都搞不清楚,怎麼可能賺錢。

記帳,就是為了要掌握錢的流向,進而分析經營的缺失,但是很多小型餐飲店的老闆,特別是中途轉業,認為餐飲容易經營,一頭栽入,花費數百萬之後,雖然每個月進帳不錯,但卻一直賺不到錢,還不停貼錢,原因可能是:


1.訂價太低:這是新手最容易犯的毛病,怕沒有客人上門,一開始就訂低價,希望薄利多銷,卻沒有完整的策略配套,結果上門的客人愈多,賠愈多,因為你沒有發現,從一開始這就不是薄利,而是無利可圖,高明的企業家願意犧牲短期利益來搏取長期利益,但那是精算過的,可惜你並沒有,你是在割肉餵鷹、恩養世人,早日覺悟吧!

2.翻桌率太低:在以商業午餐為主的餐廳,中午總是爆滿,一位難求,下午、晚上則是門口羅雀,這樣的店,經常被誤以為很賺錢,但老闆卻是一肚子苦水。如果使出所有辦法,都無法提高其他時段的來客數,那這樣的餐廳,午餐時間的翻桌率,決定經營成敗,可是老闆為了吸引客人上門,往往裝設大螢幕電視,提供漫畫、小說,結果客人一坐下來就不想走,當然賺不了錢。

如果你清楚記帳,並做了詳細分析,就像日本理財暢銷書作家山田真哉在《就算客人白吃白喝,也別請工讀生》所寫,你一定會很清楚的發現,為了防止客人吃霸王餐而請1個工讀生,結果卻是入不敷出,毫無效益的作為,這只需簡單的算數,根本不需要複雜的策略思考。

2.你總是賭場裡的「大肉腳」?

賭場裡有一句老話:每一桌一定有一個大凱子,如果你玩了半小時,還找不到那個凱子,那你就是那個大凱子

不要埋怨賭場耍詐,大部分你會慘敗,都是自找的,賭術不精的原因,來自你沒有一個有錢人的腦袋,你總是不相信客觀的數據,賭博完全憑感覺,如果這樣你還不輸,那才是老天無眼

就以公認賭場裡賭客勝算最大的21點來說,你是不是經常被宰得不明不白?先來做個小測驗吧:當你拿到牌面13點,莊家牌面10點,你要不要補牌?(規則:賭客拿到任何點數都可以選擇不補牌,莊家必須強制補牌到最少17點)

不少賭客,特別是自認是老鳥的賭客,在此狀況下,會選擇不補牌,如果鄰座的人同樣拿到13點而補牌,甚至會辱罵或嘲弄對方是菜鳥呢!而這個時候,有些狡猾的莊家,還會落井下石,跟著一起「批評」,但是,不補牌真的勝算比較大嗎?

賭客選擇不補牌,是因你為對公牌(即10點牌)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總是覺得下一張牌就是公牌,會讓你爆掉!其實,手上拿13點的你,補下一張牌會爆掉的機率只有38.5%,若運氣好補張7點或8點,還可以拿到20或21點的好牌。

如果你放棄補牌,想賭一賭莊家爆點,但是莊家爆點的機會大嗎?牌面拿10點的莊家,補到17~21點之間的機率超乎你的想像,高達77%,也就是說,如果你不補牌,莊家有77%的機會贏你,但是你卻自己放棄了!

其實不止是補牌策略,21點賭桌上,包括「買保險」、「賭一對」這些莊家會好心詢問你要不要加注一搏的事,從客觀的期望值上來看,都對你大大不利,賭場就是靠這些技巧,來提高21點賭桌上每一把牌的收益率,現在,知道你為何是大肥羊了吧!

這些機率的計算,網路上到處都有,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愛德華.索普,更是早在1960年代就以「21點的致勝策略」發表成論文,後來更以此為基礎,出版《打敗莊家》(Beat the dealer)一書。這些,教授都有講,你都沒在聽!沒在聽!沒在聽,輸錢活該。

如果你就是上面那個不補牌的人,這反映出你的投資性格,不外乎是屬於「憑著感覺走」、「從眾」、「探聽明牌」,因此,每當市場過熱的時候,就會發現你奮不顧身跳入,結果當然是套在最高點,屢試不爽。

從今天起,打開你的賺錢腦吧!再來做個測試,當你仍然拿到13點,但是莊家牌面是5點,要不要補牌?趕快去做功課!。

答案:
不補牌。因為當莊家牌面是5時,補爆的機率約1/2,
此時,你不必冒險,就有近1/2的機會贏錢。

3.賺得多的人一定很有錢?

有錢人知道財富的「流量」跟「存量」一樣重要,但沒錢的人,卻只重視「流量」。

財富的流量,就是所得,也就是當年度你的薪資、股利、銀行利息的加總;財富的存量就是指在某一個特定時點上,你個人的淨資產有多少。

高技能的專業工作者,常陷入高所得、低淨資產的困境,他們賺得多,但為了維持體面的中產階級生活,必須錦衣玉食,住豪宅、開名車,小孩要念貴族學校,結果,常跟天竺鼠一般,跑得愈快,但滾輪轉得更快!

無法留住財富的高所得者,還可能是因為忽略一個致命傷,就是稅負。以台灣的個人所得稅法來看,高薪資所得者,最高課稅級距是40%,最低是6%。如果同樣賺1,000萬的淨所得(扣除各種抵減後),甲君1年賺到1,000萬,乙君分10年賺到,你一定很羨慕千萬年薪的人,但是如果這兩個人為了賺到這1,000萬淨所得,所投入「努力」總值相同,誰比較划算?

甲君1,000萬的淨所得,平均約會被政府課扣33%,也就是稅後所得只有667萬,而乙君,每年只會被政府課扣10%,1年的稅後所得是90萬,10年合計是900萬,光是一項稅負差異,投入的努力相同,但乙君竟比甲君多賺223萬!甲君如果想要追回劣勢,他必須更努力,把提前拿到手的高所得,投資在高報酬率的產品上,才能彌補這項劣勢,現在,你知道為何有錢人對於稅負這件事都特別重視。

4.市場太小就沒賺錢機會?

有錢的人會自己找到機會,沒錢的人卻總是埋怨沒有機會。日本一家保險公司,在南部的九州地區有大約4,000名業務員,結果業績第一名的業務員不是來自九州的大都市如福岡或熊本,反而是來自長崎縣內的一個小島,人口只有2萬,為什麼?

這個業務員只在小島上工作,從不曾到其他地區開發業務,卻連續20年得到九州地區的業務第一,原來自認有能力的人,都向外發展了,只有她,自認為比不上別人,反而勤懇地在小島上挨家挨戶拜訪,結果這個小池塘就被她一人獨占了,反觀大池塘因為競爭激烈,每人分到的業績反而比不上她。

5.大賣場的東西一定比較便宜?

你可能常收到大賣場的DM,以破盤價促銷櫻桃、麵包、衛生紙等等商品,看起來非常划算,於是你拎起購物袋,千里迢迢殺到大賣場,瘋狂大血拼,以為買到賺到。

大賣場固然有成本優勢,可以提供你較低的價格,但是也能因為這個先入為主的印象,害你不僅沒省錢,反而多花錢!回家後還是先盤點一下自己買了什麼,再來說是不是買到賺到吧!

你可能犯了兩個錯誤,第一個是買了不需要的東西,只因為逛著逛著,這也便宜,那也好吃,結果該買的買了,不該買的買更多!本來是為了「有需要」而去購買,到了賣場卻變成「都想要」,結果卻是瘦了荷包,肥了肚子。

第二個錯誤是,DM上的物品的確是比較便宜,否則怎敢印上DM來宣傳呢?但不見得每項物品都便宜,特別是不容易比價、不是標準化規格的產品,要知道,能經營大賣場的都是精明的生意人,只有你會做賠本的生意,他們才不會做虧錢的買賣呢!

6.買彩券的人都是愚笨的賭徒?

想讓自己成為一個理性的理財贏家,到底該不該買彩券?

答案是不一定。為什麼?在一般情況下,彩券的獲利期望值為負數(因為政府要抽稅、賣彩券的企業要抽佣),簡單說,就是所有買彩券的人,當期的加總支出一定會大於總所得,尤其以樂透彩券來看,完全聽任機率決定勝負,你不可能用技術改善你的勝率,所以,參加這樣的賭局確實是不理智的行為,當然,有人相信他們可以用各種形式的算牌法來提高勝率,祝福他們能成功。

但是,在某些特別的情況下,買彩券的期望值卻可能成為正數。你可能會發現,有些平常不買彩券的人,當出現連續多期彩券「摃龜」後,這些人也會跟著買彩券,他們可能不是瞎起鬨,或利令智昏,而是真正的理財高手,經過算計之後,在局勢對他們有利的時候,才跳進來賭一把。

原因是連續多期彩券「摃龜」後,彩金愈積愈高,跨過一個臨界點後,抵消了政府抽稅與企業抽佣的劣勢,獲利期望值由負轉正,這時候不搏一把,才真是對不起財神爺的行為,這就像財神爺答應想讓你發財,把金財珠寶埋在你家後院,但你不去挖,永遠也不會發財,卻只會怪財神爺不守信用,自己命不好!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為何不管政府如何禁絕地下彩券,卻很難完全遏止,因為少了政府抽稅、企業抽佣,獲利期望值出現正數的機率就大幅增加,尤其像是球賽、馬賽等對賭型的產品,有些時候,莊家會因為無法完全規避掉自己的風險(無法賣掉這些風險),而導致自己也被迫成為賭局的參與者,這時候,賭客們就真的是賭各人祖先八代積累的福德財運了。

當然,不管樂透彩、馬票或21點,都是莊家精算過的賽局,可以投機的機會不多,因此有錢人不會在這上面花太多時間(要考慮賺錢的時間效率),但是別以為有錢人不投機,有錢人才喜歡投機呢!連價值投資大師巴菲特也賭馬票,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更是一生以投機為榮!

不過,一定要記住,天下沒有必勝的賭局,也不會有一定賺錢的投資,但有錢的人善於等待,不輕易出手,當觀察到機率對自己有利的時候,才勇敢下大注,但是,一定要留下翻本的救命錢,因為,還是前面那句老話:天下沒有必勝的賭局

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游世一:法拍屋是年輕人翻身的利器!

法拍天王賺進億萬身價的祕訣
今周刊 638期

揮別台開案的陰霾後,房市因為背房貸的人資產縮水,繳不出款項,而將有一波大斷頭潮;這可說是游世一大顯身手的好時機。曾因此賺得數億元身家的法拍屋教父再戰江湖,市場肯定不會寂寞。

撰文 趙曉慧

台北市天母北路一棟樓高五層、兩間打通的中古透天厝,是台灣最大法拍屋仲介「寬頻房訊」總部,是掌管全台灣十六家分店、一千名員工的中樞神經。有趣的是,這棟企業總部的前身,就是法拍屋。

在台灣法拍屋市場舉足輕重

寬頻房訊的創辦人、總經理,正是因為前總統女婿趙建銘的「台開案」而聲名大譟的游世一。三月四日的下午一點,他在總部現身時正值午休時間,卻氣色紅潤,絲毫沒有倦意,平日愛登山的他保養得相當好,似乎已走出「台開案」的陰霾。

「我的房子幾乎都是法拍屋,連開的車都是法拍車,不過是只開了一年的新車。」這位現年四十六歲的法拍屋教父,果然三句不離本行。


這一棟透天厝,使用面積約五百坪,游世一之所以看上它,是因為中古屋零公設,頂樓及後院在加蓋之後足足多出一層空間。同時,沒有電梯、管理員,所以可省下管理費。他說:「五百坪的使用空間,卻只要支付三百多坪的價錢,非常划算。我重視房子實際的使用權,大過於房子的所有權。」

不懂法拍 會很辛苦

打開了法拍屋最新市況的話匣子之後,游世一又語出驚人地說:「如果你想投資法拍屋,現在根本不用看,今年年底就會進入法拍屋的高峰潮。目前法拍屋平均每月有七、八千戶的釋出量,到了年底,每月會暴增到二、三萬戶;至於何時結束,要看金融海嘯的衝擊程度而定。」

買賣法拍屋,說穿了,就是靠著「別人的失敗」賺錢。游世一入行整整二十九年,煉金有術,專門做高門檻的生意,三十幾歲就已累積上億元身家。

「法拍屋是年輕人翻身的利器。」游世一語氣堅定地說。「一樣是年輕人,懂不懂得房地產及法拍屋,人生際遇與財富差很多。」他舉例,A先生以每坪四十萬元買下一戶台北縣六十坪的新房子,總價二千四百萬元;加兩個要價四百萬元的車位,再花六百萬元裝潢,一共三千四百萬元。即使只貸款六成,便負債二千萬元。為了背房貸,A先生連中午的便當錢都要斤斤計較。

另外一位B先生,標下同一地段、同樣坪數的法拍中古屋,每坪十六萬元,總共只花了九百六十萬元,還包含兩個車位與現成的六百萬元裝潢。若是用每坪市值三十萬元轉賣,總價達一千八百萬元,前後價差就賺了八百四十萬元。

法拍屋族一定需要的網站

二○○○年,游世一嗅到網路時代來臨的商機,於是斥資兩億元成立「寬頻房訊科技公司」,著手建置台灣最大的會員制法拍屋資訊網站。他深知網站若要吸引會員,全台的法拍屋案件數量就要充足,網站功能也要夠強,於是他花了五年的時間打底,一度搞得他幾乎破產。

那時候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寬頻房訊工作人員,總是趕在清晨六點天剛亮,馬路上還沒有什麼人車的黃金時間,到大街小巷,挨家挨戶拍下社區的現況照片。再把照片、地籍謄本、平面圖、歷年法拍成交行情、法院公告等,統統結合起來再放在網站上。「而且我們網站上每一筆房屋的屋齡,都會隨系統的計時器自動更新。」游世一得意地說。

現在,寬頻房訊的網站擁有上百萬筆房屋資訊,都是真實的地址及門牌,「只要輸入你家的地址,你家的外觀照片馬上跳出來。」而且現在訊息都可以做到用手機簡訊或電子郵件通知,第一時間通知有需要的會員,非常有效率。

法院的法拍屋網站,使用一年要付費一萬元,全台灣有十六家法院,總共要十六萬元。寬頻房訊的會員每月收費一千元,訊息與網站功能比法院的還要完備,現在會員人數至少上萬人,網站的市占率高達六成。

游世一得意地說:「我的網站,已經可以做到投資人不敢不看,而且都是百分之百有需求、有付款能力的買家,客戶群很精準。五年的辛苦打底,我也已經甩開競爭者。寬頻若是上市櫃,保證變成股王。」

搞定黑道海蟑螂的手腕

土地開發利益連黑道、「法拍屋海蟑螂」也覬覦,常會藉機勒索。但游世一也不怕,他說:「其實,現在海蟑螂都已經被抓得差不多了;至於黑道的問題,給錢就能擺平!」

昔日坊間之所以聞法拍屋而色變,就是因為這一類問題層出不窮,但競爭者知難而退,正是游世一賺錢的機會。膽子大、不心疼付點小錢換得更大利益,再度印證他只挑「高門檻生意」致富經。

二十多年來,游世一在法拍屋市場中看盡各式斷頭故事,因而心生警惕,認為經營事業一定要穩紮穩打,專心本業。「房地產當梟雄的,往往都不會長久。」他也不當建商,因為餘屋就是存貨,存貨代表負債,萬一景氣反轉、財務規畫不當,資金鏈就岌岌可危

在揮別台開案的陰霾之後,等待游世一的,是金融海嘯後一波新的斷頭潮,又將是他大顯身手的時刻。法拍屋教父再度重出江湖,市場熱鬧可期。

小檔案
游世一
出生:1963年
現職:寬頻房訊科技公司總經理
學歷:光武工專機械科
經歷:住商不動產法拍部門

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美股落底10指標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09.03.10

美國經濟每況愈下,股市跌多漲少,MarketWatch網站報導,紐約BNY ConvergEx集團分析師柯拉斯和克拉奇金提出美股落底的10個觀察指標,供投資人參考。

1.股市單日或連續兩天大跌 (超過一成)

美股近來雖常大跌,但通常不脫利空消息影響,如果突然出現崩盤走勢,將使股價跌到便宜價位,或許可低到足以打底。

2.美國財政部長換伏克爾

市場對現任美國財長蓋納信心不足,而前聯準會主席伏克爾曾克服危機,若換伏克爾當家,投資人會比較安心。

3.通用汽車 (GM)倒閉一百天

汽車業和美國經濟許多領域密切相關,通用破產初期將使股市大亂,但市場適應美國產業結構的變化後,會否極泰來


4.金價飆到2000美元

黃金是資本市場恐慌的終極炒作武器,如果金價暴漲一倍到每英兩2000美元,買股票的時機就到了。金價最新價格約每英兩918美元。

5.道瓊指數一次更換兩支成分股

道瓊指數有些成分股形同僵屍 (股價超低),股價變化對指數影響輕微。道瓊認為成分股非換不可時,大家或許該對股市改變想法。

6.股市連續爆大量

有時候,大家爭先恐後出清股票才能造就底部,紐約證交所連續30個交易日爆出10億股成交量,底部應該不遠

7.單月失業人口達百萬

就業數字是落後指標,如果美國單月新增失業人口升到一百萬,可能代表經濟觸底。

8.股市遇利空不跌

以往,聯準會因經濟因素降息時,利空消息反而促使股市上揚。現在,聯準會已無計可施 (利率無法再降),如果股市遇利空不跌,意味股價已反映現實面。

9.熱門股大跌

如果連績優企業,像是沃爾瑪 (Wal-Mart)和麥當勞,股票也大跌15%到20%,底部已經不遠。

10.CNBC財經台停播

證券業者每間辦公室的電視機,開機時永遠看CNBC。當大家覺得不看CNBC也沒差時,底部一定到了

2009年3月14日 星期六

房屋地價稅 後年調高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09.03.10

房屋稅與地價稅,預訂民國100年時加稅。行政院賦改會通過調高房屋與地價等財產持有稅,現有86項總計減稅400億元的租稅優惠將逐步回收,二年後將對持有大面積房地者加稅,估計可為國庫增加160億元稅收。

賦改會昨(9)日召開委員會議,檢討土地稅及房屋稅減免規定,通過三項加稅建議:限縮自用住宅適用優惠稅率的面積、提高房屋稅率,及建議公告地價從三年一調改為每二年調整等

賦改會通過,自用住宅優惠地價稅的面積,將由都市地區3公畝(約90坪)以內,縮小至2公畝(約60坪)以內;縮減自用住宅用地的面積,將會衝擊持有大面積土地的地主。目前自用住宅用地的地價稅,按千分之2課稅;超過部分按一般稅率計稅,從千分之10起跳。

自用住宅的房屋稅率為1.2%到2%;營業用房屋為3%到5%;非住家非營業則為1.5%到2.5%。賦改會建議,營業用房屋的下限稅率調高為4%、非住家非營業房屋調高為2%。


地價稅累進稅率目前是從15%到55%,未來也會往上調升。稅基也希望調整,賦改會建議地方政府,將公告地價改為每二年公告調整,以貼近市價。

財政部統計,調高房屋稅下限稅率與地價稅累進稅率,即可增加國庫共160億元稅收。會議主席邱正雄裁示,此一方案,明年進入修法程序,最快100年實施。

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

獨家檢視10大人氣基金

MONEY錢 / 09年3月號

農曆春節過後,東區一家咖啡廳包廂內的人氣與街道上的低溫呈反比,原來是某大學的同學會正在這裡舉辦,老同學彼此關心近況,氣氛熱絡。聊著聊著,大夥談到個人的投資經驗,很快地,他們就發現到:原來大家都是「傷心基金族」。而把自個兒手上的基金名單唸出來時,竟然還都大同小異,且進場時間也多半集中在去年與前年,「因為當時聽到的都是投資基金很好賺的消息,」曾經是班代的張先生嘆了一口氣。

同一時間追逐「流行款」,不是只有這一班大學畢業同學,到網路討論區去瀏覽,網友詢問度最高的基金,幾乎也是相同的那幾檔。

「通常聽到、看到很多人賺錢時再進場,都已經來不及了。」匯豐中華投信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楊曜維一針見血的點出投資人賠錢的癥結:一窩蜂跟著進場、一窩蜂跟著搶購熱門基金,加上不願見好就收,結果當然是一窩蜂跟著倒地

追逐熱門基金,人之常情,1999~2000年,科技、電訊基金賣到翻;2007~2008年,新興市場、資源基金人手一檔。還記得去年520前,因為相信「馬上好」會發酵,台股基金搶手不已,但是每一次的歷史都證明︰當大家一窩蜂搶進基金時,高點已經不遠了。


「這是人性的問題,市場熱絡,不買會恐慌、會焦慮,看到別人都大賺,一般人怎麼憋得住?」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顧問蘇英孝指出,這是投資人所犯的第1個錯誤。

第2個錯誤就是:面對空頭環境,一般人不是躲在安全港、就是逃避,於是不少人定期定額停扣,或把手上的股票型基金轉成債券型基金,「如果股票型基金賠50%,想靠債券型基金賺回來,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那是impossible的事情!」蘇英孝肯定的表示。

姜漢中切實停利 成功存到教育金

同樣也是基金族的鼎盛理財規畫顧問公司總經理姜漢中,在這波金融風暴中卻全身而退,他不是在氣氛最熱烈的時候進場、也沒有追逐流行基金。2000年8月兒子出生,姜漢中打算幫兒子存教育金,推算每個月若存1萬元,那麼年報酬率必須要有15%才行。

2001年1月,他花了一些時間精選了2檔基金:富達歐洲、聯博全球成長趨勢,各扣款5000元。到了2003年,這兩檔基金的報酬率也曾經愈扣愈低,但是他不為所動,「定期定額有點像是條不歸路!」姜漢中強調,停扣是失敗的第1步,而且他的目標明確:存教育金,所以在檢視基金本身沒問題後,繼續勇往直前。

2007年7月,兩檔基金累積報酬率已經1倍多,也到達他原先設定的平均年報酬率15%的停利點,姜漢中二話不說,馬上停利贖回。之後因為看到美國開始降息,讓他心生警惕,並沒有再進場。「債券天王葛洛斯說,這次的金融風暴最少要花18個月才會慢慢走穩,從2007年11月開始計算,18個月是今年7月,所以我現在已經挑好基金、準備好可以扣24期的錢,等7月一到就進場定期定額扣款。」

因為目標明確,也因為投資前花了心思做功課,投資過程中也有檢視,再加上紀律——達到停利點就出場,姜漢中正朝著他預期的目標一步步邁進。相反的,一般人買基金沒有設定目標,這就像是出門旅行,卻不知道目的地一樣。

所以現在你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確定目標、檢視基金所處的市場有沒有改變、再看基金本身體質是不是變差了,這樣一來,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搭錯車,而一旦發現搭錯車,沒什麼好說,轉車就對了。

在A基金跌倒 不一定要在A基金站起來

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提到,雖然定期定額標榜長期投資,不該停扣,但卻不是要投資人傻傻的單戀一枝花,如果手上持有的基金,趨勢發生變化,當然要想辦法到別的地方找賺錢機會。

「每一次的多頭,都會出現一個熱門產業,但下一個熱門產業都不會是過去的那一個。就像2000年網路科技泡沫後,雖然在市場後來走多時,相關產業還是有漲,但它的氣勢絕對不如後來的主流產業:天然資源。」

蕭碧燕因此提醒投資人,心態應該要調整,「在A基金跌倒,不一定要在A基金站起來;而在B區域或產業跌倒,也不見得要在同一個區域或產業站起來,投資人要跳脫這樣的迷思。」

最可行的方式是尋找強勢的區域市場,例如現階段看來,新興亞洲會是領先全球走出陰霾的地方,因此可以拉高該類基金扣款比重。至於產業類型基金就要好好思索了,畢竟產業類多半有大起大落的特性,而且要找尋下一波熱門標的,那可要花些時間觀察,也許跟著各國政府目前正在推動的環保綠能走,會是一個方向。

找到強勢市場 定期扣繳3年一定賺

「如果懂得到強勢市場找機會,我敢保證定期定額3年後一定賺;如果將時間拉長到5年,那就是大賺!」蕭碧燕自信滿滿的說。「今年看來會是個基金報酬率的『躺平年』,明年會好一點,但是也好不到哪去,所以現在定期定額投資肯定要有3年的打算,比較安全的期間,則要拉長到5年。」

因此,如果你想在1年內就看到獲利,勸你還是遠離市場的好;手上子彈不夠的人,也要當機立斷做出抉擇,倘若不知明天是否還有工作,那麼先顧好肚子吧!相反地,準備長期投資,或者手上子彈滿滿的人,現在,可以說是囤積基金的難得好機會。

選一個強勢市場的好基金,現階段的策略就是隨便買、不要賣,而更積極一點的做法,甚至應該將手中比較保守的基金部位,搬到強勢市場的好基金。」蘇英孝建議,積極型投資人可以考慮將手中約一半的基金部位,挪到強勢市場,穩健型投資人則可以考慮挪30%,至於保守型投資人也要有所作為,搬個20%。

這樣一來,你的基金報酬率才有可能從現在賠50%的情況,慢慢往不賺不賠靠攏,然後再慢慢轉正。倘若沒有任何作為,那麼,「負50%」這樣令人沮喪的數據,也不過是往負40%、負30%走而已,到時候當別人歡喜收割時,你的基金跌幅也只是縮小、等待解套罷了。

強勢市場+好基金+停利=獲利方程式

而處於現在的時間點,蕭碧燕強調,市場及產業前景的考量會重於個別基金的表現。所以首要之務就是攤開自己手中的基金明細,對照一下今、明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如果有屬於「特慢車」之類的,不要懷疑,轉去坐快車、甚至特快車吧!以減少到達目的地的時間。

另外,至少1季檢視一下手中的基金狀況,如果連續2季表現都在同類型基金的後段班,也請不要留戀,同樣都繳了管理費,當然要找個比較盡責的經理人!

不過,蘇英孝提醒,投資人不要太迷戀第1名基金,因為有時候第1名是透過非常手段得來的。而只要是排名經常穩定的位於前四分之一,通常希望連續6個月有這樣的表現,就是所謂的「好學生」了

另外,定期定額買基金,一定要有「停利」的觀念,至於多少獲利才叫合理?因人而異,也與市場狀況有關。舉例來說,市場好時,停利點可設在20%,但現在可能要調降目標為10%,主要是環境改變,如果還是死守20%,恐怕會等到天長地久,萬一又失去耐心,像今年1月定期定額扣款人數大減10萬人,過去的努力等於宣告失敗。

「投資人一定要記取教訓。」楊曜維強調,熱門基金並非不能買,但是,你要知道為何而買?如果發現買錯了,要記得盡快轉車,否則一路耗盡手上的子彈,也耗盡對投資的希望與熱情,想翻身,愈來愈難。

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

股息高、前景佳 十二檔雙贏股

打敗定存,賺八%
先探週刊1507期 文.徐玉君

最近大家都在問,美股完成十年大M頭後破底、中國深圳A股遇年線反壓回檔,兩具引擎同時熄火,台股憑什麼獨強?台股的韌性是從何而來?難道是叔本華所說的:「人生而有盲目闇昧的動力」在作祟?簡單而言,應該是鈔票比股票多,加上投機信心開始恢復。

台股已經跌太深、跌太久,形成價位(空間)與業績(時間)兩個空窗期,近期優於預期的個股消息又屢屢見報,引發空手者搶建部位;不過,整體景氣仍尚未樂觀,當散戶大軍不顧一切搶進之時,反而要小心市場主力的反市場操作。急單的消息虛虛實實,倘若有高股息殖利率相挺,就可形成右手矛(產業利多消息)、左手盾(股息收益)的攻守兼具架勢。同樣的,近期不少高股息殖利率股瞬間急彈,也必需是產業前景看好(起碼穩定),才能順利賺到息利。本期先探,特別地毯式篩選出十二檔,股息殖利率高於八%,並且產業前景佳的雙贏股,供大家決策時參考。

廣東、浙江用電量跳升


美國整體情況仍然不佳,股神巴菲特也承認去年買股是一件蠢事,歐巴馬也忍不住跳下來口水護盤,不過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ISM連續二個月反彈,一月份個人消費支出增加○.六%,則是比預期好的數據。中國二月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四九,已經連續三個月反彈,其中新訂單指標跳升到五○.四,領先越過景氣榮枯點五○之上,意味著中國的工業生產已經開始復甦,並且未來三個月的其他數據,有機會跟進轉佳。

中國的銀行信貸金額,一月份創下一.六二兆人民幣的歷史紀錄之後,二月份依然高達一.一兆,遠高於市場預估的八千億人民幣。這一些數據使得投資人信心大增,中國A股二月份成交量刷新歷史紀錄,深、滬股市的股票、基金、權證交易總額為四兆七一九四億,比一月份成長一七三.九%,中國大陸的券商一月份佣金收入也暴增一七二%。

溫家寶最重視的指標──用電量,也出現喜訊,從二○○八年十月開始,中國全社會用電量近十年首次出現負增長,到今年一月份,同比還下跌一二.八八%,其中廣東、浙江等發達省份,都出現兩成以上的下滑幅度(廣東最早受到不景氣影響,去年六月的用電量就開始負成長)。不過到今年二月中旬,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已經年增長一五%、月增長一三%,其中浙江、廣東、河北等用電量都出現三成的升幅。河北的用電量增加,應該與前期鋼鐵價格回暖,產量上升有關,浙江與廣東的用電回升,市場指向是工業生產好轉現象。一向保守的英國經濟學人就表示,中國大陸下半年將率先復甦。用電量數據是反應經濟變化的晴雨表,宜密切追蹤。

個股或各產業優於預期的利多也不少,例如:英特爾表示第一季存貨已經相當低,第二季之後將反彈,立即引發南電(8046)等相關股轉強,nVidia的庫存下降,也引發全懋(2446)谷底翻升。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表示景氣是斜率微升的L型底,台灣的景氣將領先美國復甦,台積電又與英特爾結盟,台積電近期已經取消十二吋廠的無薪假,台積電、創意(3443)立即有想像空間。

國際大廠捎來喜訊

之前三星恢復原先減產的面板產能,近期康寧又預估,全年液晶電視的年銷售量將成長九%,面板廠稼動率將提升,有利於廠商現金流量的增加。原本大家預測,景氣可能最晚復甦的手機族群,摩托羅拉共同執行長布朗則表示,虧損連連的手機部門,第二季將開始漸入佳境,不會關閉或與對手合併。

聯發科(2454)則是受惠於家電下鄉,股價從一七七元一路拉升到三○九元,高價股大型股能上漲七四.五%,對於台股的信心面是一大支柱,相關的大聯大(3702)、矽品(2325)、瑞昱(2379)、聯強(2347)、璟德(3152)等也都紛紛跟進上漲。去年聯發科少見的下修財測,景氣果如預期的下來,聯發科股價也從四四四元跌到一七七元;近期聯發科又少見的調升今年第一季營運目標,能否再展雄姿,頗值得長線追蹤。

最大的意外是鴻海郭台銘先生,不久前才說景氣最壞的還沒有來,景氣比預期的壞三倍,近期卻已經改口,認為景氣短期沒有預期的差;由於急單的挹注,鴻海將緊急增募五%的人力,鴻海從每股淨值(四九.○二元)附近的五二.六元低點,拉升到七五元附近,若能進一步站上半年線七八元,將有利於台股站上四八○○點整理區上緣。

LED在農曆年後就傳出取消部分無薪假,最早看到急單春燕,近期訂單能見度又延長到五月份,藍光部分已呈現滿載,相關的晶電(2448)、億光(2393)、璨圓(3061)、光磊(2340)都呈現強勢,在小筆電、NB背光源滲透率從一成拉升到三成、二○一○年上海世博會戶外大看板、取代照明等長線商機之下,類股的續航力似乎優於IC設計。

日本的飛索(Spasion)聲請破產,也帶來了人損己利的商機,旺宏(2337)、倍微(6270)、頎邦(6147)可望因此受惠。中國山寨本逐漸成氣候,相關廠商如:台積電、矽品、聯發科、柏承、欣興、旭曜、凌巨、晶技、統振、大聯大等也都紛紛走強。

中國的加持力綿長

不只是電子族群利多不斷,非電子股也是利多消息逐漸增多,上一期先探週刊專訪過國票(2889)董事長洪三雄,他表示國票每個月有賺二億元的實力,全年EPS有賺一元的實力;近期公布,國票一月份稅前盈餘一.八五億元,二月份跳升到二.六億元,前二月獲利四.四七億元,每股稅前盈餘○.二一元;未來倘若繼續降息,獲利的增幅可望拉大。

原本大家相當看壞車市,不過泰豐(2102)、建大(2106)的稼動率卻是逐月上升,已達八○%以上。原本因為韓元貶值的競爭,工具機並不看好後市,不過台北國際工具機展中,程泰(1583)已經接獲大陸廠商約三億元的訂單。江湖傳言紡織業是一個夕陽產業,這一次中國振興十項輕工業中,紡織也在列,其尼龍絲、尼龍粒有五成從台灣進口,力鵬(1447)、集盛(1455)出貨量已經逐月走高,業者表示今年第一季將有機會轉虧為盈。

非電子股的利多加持,大多來自中國的振興景氣方案,今年三月三日、五日的人大政協兩會,已經對於四兆人民幣的振興景氣方案,拍板定案,估計其公共建設商機第二季將加速發包,因此建材受惠股將可望轉強,例如台泥(1101)、亞泥(1102)、國產(2504)、建國(5515)、永大(1507)、台玻(1802)等都將有長線的支撐力。中國北京將發動百萬人遊台灣,預估將帶來五百億元商機,台灣的觀光、飯店、旅行社股如:國賓(2704)、六福村(2705)、第一店(2706)、晶華(2707)、劍湖山(5701)、鳳凰旅行社(5706)等紛紛轉強,似乎只要中國釋放出觀光的商機,台灣的觀光股就能聞「機」起舞!

雖然個股利多不少,但是能持續多久仍然是一個問號,目前大家手中股票部位少,因此一有利多,大多可以踴躍發酵,不過當融資餘額開始大幅增加時,反市場操作的壓力將會加重,屆時就要考驗原先利多的紮實度了。此時,倘若有高額現金股息形成防護傘,勝算將可升高一籌。

大股東需錢者易高股息

不過由於今年景氣前景仍不佳,理論上,降低股息配發率,抱現金過寒冬,應是普遍的現象,像是台塑集團縮減現金的發放,即為一例;即使去年有高獲利的個股,今年未必有高現金股息,倘若像是景氣不明的散裝輪、景氣明顯向下的營建、金融等產業別,今年若是配出高股息,並未將現金留在公司內,其經營者的算盤是如何打的?就有待商榷。

往年都高配息者,若今年大股東有現金需求,相對有機會維持高股息,例如,政府為了挽救經濟,又要減稅、又要多支出,需錢孔急,因此像中華電(2412)每月現金流穩定者,今年又是減資、又是高配息,應不意外。大台北(9908)過去三年分別配發○.七八、一、○.八元的現金股息,新光集團今年要賣信義計畫區A一一館籌錢,大台北若能配出高額現金,應該比較符合其利益。

股息與前景兼重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倘若個股景氣看下,即使配出高股息,也要提防股價跌價超過股息的貼息情形,不過若以高股息殖利率為基礎,再嚴格篩選其產業前景,應該可以找到如後所列十二檔,兼具股息高與前景佳的雙贏股。

例如台灣的利率有機會再降低,票券業的利差可望擴大,華票(2820)原先預計配出○.七元的股息,近期將加碼到○.九元,股息殖利率將高達一四%,股價站穩年線一個月之後又再創新高,如此強勢格局,直逼網龍(3083),應是最典型的雙贏股。又如仁寶(2324),今年將配發二.二元現金股息,殖利率超過一○%,仁寶目前手上每股現金高達十七元,淨值十九.五元,法人預估今年EPS將達二.四元到二.八元,這一些數據可提供其下檔支撐;而Dell以及acer都積極切入小筆電,為其代工的仁寶將是大贏家。

中鼎的殖利率也超過一○%,中鼎○七年的訂單一八五億元,目前手中訂單已經超過九百億元;目前建材價格下降,有利於毛利率的提升,國內外都加速公共建設,有利於營收的擴增,其基本面前景值得期待。日本百圓商店及美國一元商店,營運表現出色,在景氣不佳,低價商品當道下,國內平價美妝通路龍頭寶雅,將可望成為其中受惠者,法人預估今年EPS有三.五元的實力,股息殖利率約九%。

本期先探兼重高股息殖利率與產業前景,篩選出十二檔雙贏股,分別為:神腦(2450)、電信三雄、台積電(2330)、仁寶(2324)、揚明光(3504)、圓剛(2417)、南電(8046)、大聯大(3702)、中鼎(9933)、華票(2820)、寶雅(5904)、中聯資(9930)、中碳(1723),中宇(1535)、寶來期(6023)等,有專文詳述於後,以供大家參考。

2009年3月11日 星期三

黃國華︰台股會破底

等「舒服買點」出現再進場
MONEY錢 / 09年3月號

牛年開春以來,台股反彈行情明顯優於美股,但主計處日前大幅下修今年國內GDP成長為-2.97%,加上各國失業率飆升導致保護主義抬頭,台股未脫破底危機。

撰文:龔招健

台灣電子股在春節長假過後上演一段亮麗的反彈行情,但2007 年底在台股9000多點就出清部位的財經部落格作家「總幹事」黃國華,至今仍維持空手。

儘管如此,他可沒閒著,期間不斷追蹤國內外總體經濟變化,還出了多本財經暢銷書,最新力作《空手的勇氣——黃國華的總經筆記》3月分將推出,告訴投資人如何避開金融海嘯、掌握下一波多頭行情,並提醒投資人不要被近期跌深反彈行情帶來的短多氣氛所迷惑,以免再次受傷。

台股尚未脫離 盤跌破底危機


台股盤面一度瀰漫「產業最壞情況已過」的偏多氣氛,儘管企業裁員、營運衰退甚至倒閉的消息持續不斷,反映在台股上似乎有鈍化現象,黃國華認為這只是一種假象,以行政院主計處大幅下修台灣今年GDP 成長率至-2.97% 來看,台灣今年經濟衰退比2001 年的-2.17%來得嚴重許多,因此台股去年底創下的低點3955仍有失守危機,「未來2年內,指數高點恐怕很難越過5700點大關。」

美國是否會再發生像AIG如此規模的企業破產事件?黃國華認為這無法排除,只是在政府強力介入紓困之下,可能性似乎不大,但即便政府能救企業免於倒閉,只要企業大量裁員、失業惡化問題未能改善,不僅消費市場起不來,資本市場還會面臨更多賣壓

例如失業房貸戶的房子大量遭查封拍賣,讓房價易跌難漲;大量被裁的企業員工被迫賣出手中持股變現,增加股市賣壓,這就是開年以來美股表現相對弱勢的重要原因,「同樣地,如果台灣的失業率進一步惡化至6∼8%,台灣房市、股市也得面對後續新增的賣壓。」

失業率惡化的後遺症還不只如此!黃國華指出,不論是民主或專制國家,統治者都不會坐視失業率快速惡化,因為這牽涉到統治權的正當性。當人民大量失業、基本溫飽都有問題時,任何一個國家的領袖都會傾向採取貿易保護措施,因為這是短期之內比較容易看得到「績效」的方法,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國會這次通過的經濟振興方案會附加「購買美國」(公共工程發包規定要採購美國國內生產的鋼鐵等原物料)條款。

國際保護主義 讓台股雪上加霜

貿易保護主義不僅是「優先買本國貨、禁止或限制國外產品輸入」,還包括實施(或增加)出口退稅、產品生產補貼、打壓本國貨幣(擴大貶值以利出口)、優先解僱外勞或聘僱本勞等做法。

黃國華表示,失業率惡化已經變成全球性的問題,救失業對政治人物來說絕對是「政治正確」的決定,因此最近幾個月已陸續看到美國、中國、印度等主要貿易大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台灣與韓國兩大貿易競爭對手近來也陷入貨幣貶值競賽,形成惡性循環。

「全球經濟不景氣,加上貿易保護主義高漲,像台灣這樣高度依賴外銷的國家首當其衝,難怪許多外資券商預測台灣今年GDP 為負成長!」他說,里昂證券最近發表台灣今年GDP衰退11%的預測,恐怕是最壞的狀況,實際上未必會發生,但主計處預估的-2.97%仍嫌太樂觀,未來實際數字的高低將牽動台股走勢。

黃國華強調,他絕非所謂的「空頭大師」,台股去年從9000多點起跌重挫雖在預期之內,但他完全沒有進行放空操作,內心更不希望廣大投資人因股市重挫而受傷,但股市是非常殘酷現實的多空角力耐力賽,儘管短線上或許會因為資金行情或特殊題材而出現脫離基本面的漲勢,中長期終究要反映經濟基本面的實質變化

建議空手靜待「舒服的買點」

現階段投資人不必對台股太悲觀,但實在也沒有樂觀的理由,由於短線資金行情的高低點不易掌握,對大多數人來說,空手仍是最佳策略。」

他提醒投資人,千萬不要因為冒進遭套牢而騙自己說要「長期投資」,因為股市的落底過程往往相當漫長又磨人,沒有幾個人可以在投資虧損的狀況下長期忍受壞消息充斥的反覆煎熬,太早進場反而容易殺在低點,因此不如等到「舒服的買點」到來時再進場

台股何時才會出現「舒服的買點」?黃國華表示,台灣上市公司主要依靠外銷,除了觀察經濟部每月公布的「外銷訂單」變化之外,至少還要觀察美國的「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ICS)、中國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尤其後兩者更是台灣景氣榮枯的先行指標。

以市場最近熱炒的中國擴大內需、家電汽車下鄉、山寨機題材,他認為只有少數個股受惠,對台股整體漲勢幫助不大。「雖然中國股市與台股的連動性已明顯提高,但關鍵還是在美國經濟何時復甦,一旦美國經濟復甦,中國、台灣的外銷就會恢復成長,進而帶動股市翻多上漲。」

這位向來以基本面為依歸的投資高手始終認為,在對的時機進場投資遠比選股來得重要,堅持要等到總經指標連續2、3季改善出現轉多訊號時才出手

黃國華對台股未來走勢大預測

台股恐再測底:美國景氣未落底,各國失業率惡化導致保護主義抬頭,台灣內需消費投資不振,使得今年GDP年衰退幅度為歷年最嚴重,台股去年低點3955仍有失守危機,未來2年內指數高點恐難突破5700點。

落底時間漫長:股市長線底部通常需反覆來回測試支撐,落底過程往往相當漫長磨人,但若出現類似911 恐怖攻擊、SARS疫情等預期之外的重大非經濟利空,包括台股在內,全球股市落底時間將會大幅縮短。

黃國華小檔案
出生:1967年(42歲)
星座:天秤座
筆名:總幹事
學歷:台大經濟系
資歷:泛亞銀行襄理、大眾證券自營部副總
現職:專業作家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2子
投資經驗:約20年
部落格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bonddealer

著作:《空手的勇氣——黃國華的總經筆記》、《金色巨塔》、《交易員的靈魂》、《收盤後的人生》、《台北金融物語首部曲-內線國度》、《台北金融物語二部曲-金控迷霧》(另配新書書封圖)

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專注投資40年 財富增加4萬倍傳奇

香港股神曹仁超的致富心法

曹仁超,中學學歷、出身貧苦,40年來靠著對股市的熱情,奮鬥不懈,從港幣5000元開始,歷經2次慘敗,目前身價超過港幣2億元,財富增加4萬倍,成為香港股市,小市民大翻身的傳奇人物。從曹仁超身上可以發現,只要夠努力,小散戶也有機會成為股市大亨!

《今周刊》637期 撰文/周岐原、張弘昌

最近,中國知名網站「網易」舉辦了一個活動,邀請「一百名經濟學家」一起會診中國,針對未來三十年的經濟發展發表高見。在這百大經濟學家裡,除了香港大學教授張五常、前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謝國忠等人外,香港《信報》執行董事兼專欄作家曹仁超,也名列其中。

學歷僅有高中畢業,卻能和知名學者平起平坐,曹仁超可說是第一人。四十年前,曹仁超只不過是身無分文的窮小子,然而四十年後,當年僅靠著五千元(港幣,以下同,一元港幣兌換新台幣四.五元)投入股市,如今身價超過兩億元(約新台幣十億元),財富膨脹高達四萬倍,由於曹仁超一向對全球景氣看法精確,連香港政府財經官員都不能忽略他的文章。他,是怎麼辦到的?


貧困童年/「找財路發達」是最大心願

曹仁超十三歲時,多年臥病在床的父親撒手人寰,一家人的生活重擔,瞬間落在當女工的母親肩上。然而禍不單行,父親僅存的兩萬元遺產,原本打算當作三兄妹的教育基金,不料其中一萬元卻被父親的友人借去不還,讓曹家的生活頓時陷入困境。

被急迫的求生欲望驅使,「找財路發達」,成了曹仁超心中的惟一念頭。高中畢業時,同學互相討論志向,曹仁超脫口而出「賺大錢」三個字,引來周圍哄堂大笑,但意志堅定的他,絲毫不以為忤。

豪氣破產/短線炒股資產暴起暴落

一九六七年,無力升學的曹仁超,決定仿效滯留香港的上海同鄉,投入紡織業。當時紡織業是最鼎盛的行業,就像十年前台灣的科技公司一樣大受歡迎。但年輕氣盛的他,做了六個月之後,因受不了工廠內的酷熱、噪音及輪班制,於是轉行做假髮工人。

工作一陣子後,他發現假髮業無法安身立命,只能混口飯吃,最後經同學介紹,曹仁超輾轉進入證券行處理文件,從月薪二二○元開始做起。

由於當時已經有了女友,金錢開銷更大,微薄月薪頓時顯得入不敷出。為了存錢,曹仁超在證券行工作之餘,也利用英文專長替人補習、翻譯文章,只要和英文有關的工作,曹仁超一概來者不拒。

「股市收盤後,我立刻到隔壁洋行打英文信,一封四元,每天可以打五封」,曹仁超提及這段往事,忍不住得意起來,笑說自己拚命兼差,一年就存了五千元,足足是他兩年的薪水;加上對數字變化快速的股市產生興趣,開始炒作股票,專門進出高風險標的,三年下來,曹仁超就已賺得二十八萬元。

誤入歧途/渴望致富誤觸洗錢險境

原來交遊廣闊的曹仁超,三教九流都有不少朋友往來。七一年,曹仁超結識一位華人探長,剛好這位探長收受不少賄賂,正在尋求管道洗錢,兩人於是談妥成立「投資公司」,由曹仁超統籌所有事宜。

探長提出的酬勞極為豐厚,除了年薪數十萬元,另外附贈一層豪宅和一輛賓士汽車,出入還有保鑣隨行。自幼被貧窮苦苦糾纏的曹仁超,從未想像能享受如此禮遇,欣然接受了這個難得的「機會」。

儘管當時洗錢並不明定違法,但曹母得知此事,痛斥曹仁超:「教出你這種不肖子,我要跳樓自殺!」力阻曹仁超,為了遵從母命,曹仁超只得連夜辭職,想不到探長露出陰險面目,絲毫不讓曹仁超有金盆洗手的機會,曹仁超這才猛然警覺,在不知不覺間,自己已經陷入險境。

母親挺身而出,這記「當頭棒喝」顯然奏效,曹仁超成功換回了自由身。只是平安脫困後,曹仁超也將誤入歧途的經驗引以為戒,每次換工作前,都先和母親商量,以免歷史重演。

雙重打擊/和記崩跌十萬股化為壁紙

由於當年和記每股配○.三八元現金,曹仁超估計,若以七.六元買進,股息殖利率已經有五%,若跌到三.八元再買進,殖利率更高達一○%,而且和記的每股淨資產價值四元,「下檔有撐!」樂觀的曹仁超因此在股價跌至三元附近時,動用全部資金買進和記,總共買進十萬股。

然而事情的發展,遠在曹仁超意料之外。和記股價從最初每股八元,一路崩跌至每股一元,後來更因為旗下子公司業務意外大賠三千萬美元,勞動匯豐銀行緊急注資三億元,這家上市公司才免於倒閉清算的命運。原本抱著「價值投資」心態買進的十萬股和記股票,因為求售無門,此刻依然牢牢握在曹仁超手裡

後來好友林行止創辦《信報》,曹仁超為了回報投稿屢屢被林採用的恩情,決定到《信報》上班。這一次,曹仁超終於找到自己的舞台,且至退休之齡,仍然寫作不輟。「他能夠每周工作七天,而且持續三十年,真的很少見」,一位《信報》資深員工,就對曹仁超的毅力極感佩服。

徹底翻身/地產飆漲賺三十倍

投資和記失利,讓曹仁超後來幾年對股市畏之如虎,加上自己負責撰寫股市評論,不願意被老闆視為「炒股」,因此直到一九七七年,曹仁超按捺已久的寶刀才重新出鞘,開啟另一波財富大增長期。

原來正逢文革結束,中國出現一波難民潮抵達香港,帶動房市需求,曹仁超眼見機不可失,用二十萬元大買新鴻基等地產股。八一年將持股賣掉後,原本的二十萬元已增加到八十萬元,狠狠賺進復出後的第一筆財。

這次壓寶,讓曹仁超從谷底徹底翻身,因為香港房地產自此進入瘋狂上漲的年代,長線持有這些地產股的曹仁超,到了九七年出脫最後一筆股票時,已經大賺三十餘倍,拿回兩千多萬元現金,打敗恆生指數二十三倍的漲幅,最後他將三分之一資產轉入美國債券,藉以保值。

轉移布局/投資英國地產躲過港股崩盤

事後來看,這樣的布局,讓老曹又賺到一次幸運。他不但躲過九七年後香港股市崩盤、網路泡沫的衝擊,而且英鎊兌港幣更從十.八元升到十六元,可說是房、匯兩邊都賺。○七、○八年,曹仁超將房地產全數出脫,總金額達六千萬元,賺了一倍,利潤高達三千萬元,如果以本金計算,更是大賺五倍。

二○○三年,SARS疫情橫掃東亞,而香港也發生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高達五十萬人的示威遊行,主要是抗議《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限制媒體發言自由。由於最後該法條並沒有過關,因此,曹仁超開始集結一千五百萬元資金,重新回到股市,並分別買入紅籌股、國企股和地產股。

隨著全球掀起一波資金大狂潮,曹仁超的股票市值也跟著水漲船高,一度突破一億元,然而到了○七年九月,眼看美國次貸風暴有愈演愈烈跡象,老曹迅速賣掉一半持股,回收三千萬元現金,剩下約三千萬元部位則選擇繼續留在股市。

沒想到,○八年金融海嘯,災情嚴重出人意表,讓他虧損了兩千萬元,不過由於事先降低持股,因此虧損還在可以承受的範圍。

如今,曹仁超已經開始退休生活,他的財富超過兩億元。換句話說,四十年時間,曹仁超靠著精準的投資眼光,財富增值了四萬倍,成為香港股市裡的傳奇人物。...(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37期)

一分鐘認識曹仁超

出生:1948年
本名:曹志明,早期港股只有60支個股時,曹仁超因可以一口氣背出所有公司的財務數字,故被叫「super man曹」,後來慢慢演變成「曹仁超」,09年他退休時,同事還特地做了超人模型送給他做紀念。
現職:《信報》財經新聞執行董事
投資經歷:在《信報》撰寫股市評論「投資者日記」長達35年,是目前言論最受重視的投資評論家之一,人稱「曹Sir」。曹仁超在撰文之餘,也專注於投資,在黃金、英國房地產、香港地產股等標的,先後都獲得數倍以上的報酬。
若自1969年用港幣5000元投入股市起算,即使歷經兩次瀕臨破產的虧損和08年股災,至今他的身家超過港幣兩億元,40年間財富增長4萬倍,是奉行趨勢投資法的代表人物。
名言:追漲不追跌、停損不停利

《信報》言論影響深遠

由林行止和妻子駱友梅等人共同創辦的《信報財經新聞》,成立於1973年,是當地最早發行的財經日報,立場偏向自由、民主。因為政經評論質量俱佳,被認為是香港最有公信力的中文報紙,現任總編輯為陳景祥。

由外觀看起來,《信報》排版簡潔、張數較少,看不到其他報慣用的特大幅彩色圖片,也沒有娛樂和賽馬新聞,因此被視為專業人士的報紙。更重要的是消息不署名,報導一律是社方觀點,讓記者勇於發言。

曹仁超回憶,「財經新聞」四個字原本用於《明報晚報》,後來負責人查良鏞(金庸)決定在晚報加入娛樂消息,這和負責編報的林行止意見相左,導致林行止最後離職創業,曹仁超就在此時投入《信報》陣營,成為專欄作家。

在《明報晚報》的實務經驗,是林行止最好的創業基礎,然而《信報》生不逢時,創刊不久即因為石油危機,公司經營面臨困境。

當時,香港經濟成長嚴重停滯,加上創業夥伴羅治平退股,《信報》備受打擊。為了求生,林行止被迫將印刷設備賣給《東方日報》。隨著經濟局勢好轉,苦苦掙扎的《信報》邁入黃金成長期,後來更一躍而成知識分子必讀的報紙。

1988年,報導屬性相近的《經濟日報》創刊,經過20年競爭,目前《信報》銷量略居下風,但因張數少、網站內容採收費制,仍可維持獲利。

2006年,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宣布收購《信報》全數股權,該交易被部分讀者視為「文人辦報時代結束」,創辦人林行止和駱友梅,則在李澤楷入主公司後,全數退出董事會。

從港幣5000元到2億元!──曹仁超財富成長傳奇

1969年 從假髮業跳槽到證券業,在香港恆生指數70點時,用5000元開始買股票。──5000元
1971年 港股多頭行情,指數從70點漲到400點以上,在高槓桿融資下,財富增加到28萬元。中國宣布加入聯合國後,港股重挫32%,最後剩下7000元。──28萬元減少至7000元
1973年 港股暴漲到1200點,財富再次累積到50萬元,深感市場過度瘋狂,因此出清股票,將資金拿去結婚、度蜜月。──50萬元
1974年 港股自1774點崩盤,跌到478點,跌幅達73%,從8元開始買進和記股票,一路買到1元,不料港股後來跌到150點,50萬元只剩10萬元。──10萬元
1977年 中國難民潮湧入香港,看準地產股機會,用20萬元買進新鴻基等股票。──20萬元
1981年 股票增值到80萬元,但因為要買房子,於是出清部位,沒想到中英會談確認在1997年收回香港,順利逃過股災。──80萬元
1983年 中英聯合聲明,訂定每年賣地50公頃限制,用60萬元進場大買新鴻基、恆隆、信和等地產股,其中信和在0.8元買進,後來在8元左右出清。──100萬元
1994年 開始將股票市場的獲利,轉戰倫敦房地產。──3000萬元
1997年 97香港回歸後取消賣地限制,將最後一批地產股脫手,獲利30倍以上,轉進美國債券。買進第10間英國房地產,總成本600萬元。──5000萬元
2003年 特區政府宣布撤回《基本法》23條提案,加上SARS危機接近尾聲,以1500萬元入市,分別買進地產股、紅籌股和國企股等10多檔標的。──4500萬元
2007年 3月時發現countrywide(次貸放款公司)情勢告急,警覺大勢有變,陸續出清一半持股,收回近3000萬元,剩下部位續留股市。陸續變賣英國房地產和黃金部位。──1億元
2008年 出清最後一批英國房地產和黃金,結算各約獲利3000萬元。股票停損,虧損2000萬元。──身價超過港幣2億元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主題基金停、看、聽

精品已落難 社會責任投資可靠嗎?
萬寶週刊 799 期 黃華相

2007年全球股市不斷創新高,人民財富大幅增值,有了錢當然就想買點精品名牌來犒賞自己,國際精品大漲獲利暴增,股價也隨之水漲船高。國內投信抓住最後的熱潮,募集了不少名牌精品基金,如「華頓全球時尚精品基金」於2007年1月19日成立,永豐主流品牌基金(原大華主流品牌基金)也於2007 年6月4日成立,募集金額逼近上限100億元,可說是洛陽紙貴。但1年過後,卻成為投資人心中的痛。

買精品不如買精品基金?

「買LV包包,不如買LV股票」、「與其買精品,不如當他的股東」,這些行銷術語對國內投資人來說,可說是耳熟能詳的投資名言,當時甚至連某模特兒經紀公司總經理都告誡旗下模特兒,與其常常買名牌包,不如買名牌基金。當連不懂投資理財的人都開始討論,甚至造成一股熱潮時,往往顯示市場已經過熱,後市很難再有好的表現


2008年初全球經濟剛剛開始轉弱,全球股市股市重挫,然而外資券商對外發表報告指出,金字塔頂端的富豪並不會因為景氣不好就縮減開支,精品公司的業績依然熱銷。但事實證明這是錯的,法國精品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一向是日本女性的最愛,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高價位精品衰退嚴重,原本預定在2010年秋季開業的東京銀座LV旗艦店,規模大於目前全球最大的巴黎旗艦店,也在金融海嘯下夭折了。

俄國知名財經雜誌《Finance》報導,受到金融海嘯來襲,俄國富豪資產大幅縮水,前10大富豪的身價在短短一年間縮水約三分之二。就連先進國家的億萬富翁也難逃金融海嘯的衝擊,號稱德國巴菲特Adolf Merckle高齡74歲,因家族企業資金周轉不靈而臥軌自殺,近一年來已經超過有4位億萬富翁因金錢問題而自殺,更別說還有金錢和心情去買精品了。

目前台灣精品境外基金有「瑞士信貸全球精品股票基金」、「百達基金(盧森堡)-精選品牌基金」2檔歐元計價的基金;國內投信發行的則有「安泰ING 全球品牌基金」、「華頓全球時尚精品基金」、「華南永昌全球精品基金」與「永豐主流品牌基金」等4檔以新台幣計價的基金。以績效來看的話,跌幅介於 30%~40%之間,若是把錢拿去買LV包包,心情應該會好一點。



定期檢視基金持股

一講到精品基金,投資人會很直覺的想到LV、Coach等名牌,其實精品基金還可以投資在名牌汽車、賭場等等國際休閒娛樂大廠,以汽車為例,BMW、保時捷都是不少精品基金的重要持股。另外少部分基金的主要持股,並非一般投資人所直接想到的精品,有時食、衣、住、行、育、樂等公司,也涵蓋在精品基金的投資範疇內。

以華頓全球時尚精品基金為例,該基金的公開說明書表明,「主要投資於與全球時尚精品形象相關之個股,包含下列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公司世界非日常生活消費品指數,以及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公司世界日常消費品指數(MSCI World Consumer Discretionary and MSCI World Consumer Staple Indexes)所定義之產業。」華頓全球時尚精品基金的前幾大持股多為民生消費品,如麥當勞、寶僑、雀巢等公司,而非一般人所認知的時尚精品,投資前最好還是仔細檢視持股明細以及公開說明書,才不會買錯基金。

道德抬頭 社會責任正夯

過去幾年由於人類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準,不斷開發並污染環境,使得地球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差,並且也由於貪婪,在金融市場不斷的放大槓桿,最終造成金融海嘯的悲劇。曾子曰:「吾日三醒吾身」,人類是一種會持續反省改進的動物,雖然面臨現在的困境,但是道德意識逐漸高漲,對於社會責任的承擔意願也越來越高,造就「社會責任基金」的崛起,投資於秉持著永續經營的企業,才能創造企業、股東與社會三贏的局面。

社會責任投資概念起源於19世紀,當時美國衛理教派設立退休養老基金時,表示不將資金投資於煙草、酒類、武器製造、博奕等相關不道德業務的公司。1970年代因為越戰的關係,投資人的社會責任意識提高,Pax公司於1971年成立世界基金(World Fund),1972年Drefus' Premier公司成立第三世紀基金(Third Century Fund)。

2007年「社會責任投資論壇」報告指出,社會責任投資的資產規模於1995~2007年在美國成長324%,全球規模成長260%,2007年截止,全球社會責任投資資產規模高達4.2兆美元,規模日益擴大。

社會責任概念指數竟含煙草公司

道瓊指數編製公司與STOXX公司以及設立於瑞士蘇黎世的永續資產管理公司(SAM)共同成立全球第1個永續性指數──「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le World Index)。該指數挑選自道瓊全球指數中,各產業永續經營表現前10%,並且市值為前2500大的公司作為其成分股。

除此之外,還成立5個特別指數,分別排除酒類(Alcohol)、菸草(Tobacco)、賭博(Gambling)、軍事武器(Armaments & Firearms),以及排除以上4者等5大指數。但是弔詭的是,根據彭博資訊系統顯示,道瓊永續指數中竟然含有「英美煙草公司」,似乎和投資社會責任意義有所衝突。因此,投資人在投資社會責任基金之前,最好詳讀公開說明書以及持股明細,千萬不要讓你的道德意識被利用。

社會責任指數績效落後全球指數

根據統計,2003年至2009年1月,道瓊永續性指數績效落後MSCI世界指數,雖然全球股災,但是MSCI世界指數仍有5.88%的報酬率,而道瓊永續性指數報酬卻為-12.99%。若單從績效的角度來看,社會責任基金的投資魅力少了許多。

目前國內共有2檔社會責任境外基金,分別為「英傑華歐洲社會責任股票型基金」與「富通全球社會責任股票基金」,皆以歐元計價;國內投信也即將發行2 檔以新台幣計價的社會責任基金,分別為「康和比聯KBC社會責任永續基金」與「富邦台灣企業社會責任基金」。投資人在決定投資之前,記得先「停」下來,並且「看」公開說明書與持股明細,再多「聽」專家的投資建議。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打敗零利率的4檔現金股

《Smart智富》2月號 第126期 【文/張國蓮】

考慮產業表現與公司競爭力,本刊挑出「中華電、遠傳電、天仁、大豐電」4檔紅包股,推薦讀者可做波段操作。不過,今年投資獲利關鍵在先控制風險,因此,個股挑定之後,建議應慢慢、逢跌勢才分批買進,以避免股價下跌風險。

要賺2009年台股的熊市反彈,根據大都會人壽投資長邱華創、國票綜合證券副總張智超兩位操盤手的建議,分批買進台灣50(0050)ETF是最簡單的方法。但如果要從上千檔台股中挑選最佳投資標的,本刊彙整3位操盤手的選股邏輯,得出4項選股原則:

選股原則:

1.經營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獲利相對穩定
2.營運現金流量為正,且營運現金流量>投資現金流量,代表本業賺的錢足以支付投資所需,不必對外舉債
3.負債比不超過45%,不擔心銀行緊縮銀根導致周轉不靈的風險
4.賺現金股息


挑股標準:

1.近5年每股稅後EPS穩定,高低幅度<30%
2.近一年營運現金流量>0,且營運現金流量>投資現金流量
3.近一年負債比<45%,且愈低愈好
4.現金股利殖利率(註)>一年期定存利率,愈高愈好

符合以上挑股標準的個股有12檔,再考慮產業表現與公司競爭力,本刊從中挑出「中華電、遠傳電、天仁、大豐電」4檔紅包股,推薦讀者可做波段操作。不過,提醒大家,今年投資獲利關鍵在先控制風險,因此,個股挑定之後,建議應慢慢、逢跌勢才分批買進,以避免股價下跌風險,同時,可參考張智超建議的「移動停損」法,有紀律地執行停損,如此才能穩穩獲利

中華電(2412)》現金股利殖利率8.26%

營運展望:

◎ 營運優於同業:不景氣,用戶緊縮通信費用,費率折扣戰激烈,惟業務多元,營收與獲利相對穩定。
◎ 衝刺加值業務:企業客戶、光世代用戶外,網卡、智慧型手機等加值服務為衝刺重點。
◎ 資本支出不打折:2009年資本支出,相較2008年的327億元,僅微幅下調。

交易分析:

◎ 籌碼較凌亂:融資餘額創2年來新高,顯示大環境不好,投資人偏好該股。
◎ 股價反彈有限:籌碼亂,股價大漲不易,停利報酬率不宜設太高。

操作建議:

待突發性利空股價錯殺到50元以下,以現股方式買進,短線獲利14%即可出脫。

遠傳電(4904)》現金股利殖利率8.96%

營運展望:

◎ 行動電話業務穩定:營收市占率與中華電、台灣大相當,但預付卡用戶數居同業之冠。
◎ 合併Seednet成效待檢視:遠傳旗下的固網事業—新世紀資通(速博Sparq)將於3月合併數位聯合(Seednet),整合效益待檢視。
◎ 節省營運成本:持續撙節營運費用支出,目標為每年省下8億元。

交易分析:

◎ 籌碼狀態佳:融資餘額雖然增加,但並未創新高。
◎ 股價相對活潑:股價自去年第4季至今波段漲幅最高超過20%,股價相對中華電活潑。

操作建議:

區間操作,建議以股價突破近2日K線高點買進,股價跌破近2日K線低點賣出。

天仁(1233)》現金股利殖利率5.49%

營運展望:

◎ 內需概念:旗下擁天仁茶葉相關商品以及全台10家喫茶趣餐飲連鎖店。
◎ 三通題材:天仁品牌在台灣、日本、中國等區域占一定地位,三通開放可望獲得大陸旅客青睞。
◎ 通路整合效益:與中國最大茶葉連鎖店天福集團策略聯盟,未來成長潛力尚待觀察。

交易分析:

◎ 籌碼乾淨:去年12月中以來融資餘額減少近20%,有利股價反彈。
◎ 股價波動小:公司派拒絕法人拜訪,法人投資意願低,股價波動小,可免賺股利賠價差。

操作建議:

目前股價為2年來低點,以當公司長期股東心態者,可立即買進。

大豐電(6184)》現金股利殖利率9.81%

營運展望:

◎ 受景氣影響小:有線電視為民眾居家生活娛樂必需品,受景氣影響相對有限。
◎ 區域壟斷業務:該公司壟斷板橋區的有線電視業務,有穩定的現金收益。
◎ 線上購物商機:結合數位盒即時系統,自辦線上購物為潛在商機,為發展目標。

交易分析:

◎ 籌碼穩定:融資餘額穩定增加,股價穩步盤堅。
◎ 股性趨活絡:董監持股約24%,公司派不關心股價,與券商法人互動低,但近期投信持續加碼,股價轉趨活絡。

操作建議:

股價30元附近支撐強勁,建議30~33元區間,以現股買進。

別存錢,大前研一教你思考投資理財!

日本人的金融資產集中在存款與保險上。日本人之所以那麼喜歡存錢,是因為日本人事實上從來不思考任何有關「金錢」的事情。換句話說,愛存錢是對金錢「不認真」的產物。

出處:天下雜誌 2009/01

在一個資本主義經濟、自由市場經濟的國家中,手上有錢就要加以運用,以錢滾錢讓資產成長,這是天經地義的事。而且放眼世界,錢不只要拿來存,也要用在享受、讚美人生上,這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日本人有錢卻只擺在利息只有少少的○‧三%的定期存款上,把財產拿鹽巴醃起來。

受到超低利率以及Payoff解禁的影響,日本的定期存款在二○○○年三月大幅減少,具有風險的股票、基金投資等增加了。儘管如此,在日本的經濟性報紙、雜誌、一般週刊中,卻完全沒有任何有關外國股票、外幣存款方面的報導。

從日本人所擁有的金融資產內容來看,現金、存款佔了五一%,保險、年金準備金二六%,合起來就佔了整體的七七%。近來越來越多人投資股票與基金,但是一般人所持有具風險性的資產「股票、投資」的比率只有一二%而已。


換做是美國人在處理金融資產時,現金、存款只佔一三%,「債券」、「基金」、「股票」、「投資」合計達五二%。「年金準備金」的部份在401k制度下也都用在投資上,因此美國人的金融資產絕大部份都獲得活用。美國的存款利率在五%左右,即使不做任何理財存在銀行裡,也能回收相當的利息收入。但是加以投資運用的獲利遠大於存款,任由財富躺在銀行裡就顯得「太可惜了」。現在日本金融機構積極買進的美國國債,美國人是幾乎不買的。這也凸顯出美國如何把自己的財政赤字交給世界上的其他國家負擔。

把日本的家計金融資產結構與國際社會的其他國家相比,很清楚就能看出日本的「現金、存款」所佔比例佔壓倒性多數。「現金、存款」佔比最低的是美國,但是加拿大、澳洲也只在二○%左右,佔比較高的歐洲各國也頂多在三○%前後而已。

澳洲人與英國人的家計金融資產中,「保險、年金準備金」的比率很高,但卻是因為該國的保險與年金運用獲利良好,可達八%左右的緣故,因此保險與年金準備金被視為是一種金融商品。從二○○六年世界各國的資產運用的績效來看,澳洲的成績最高,平均可達一一%,而且該國稱作「Superannuation」的退休金計畫不僅營運績效很好,而且年輕人去渡假時,還有各種優惠專案。因為這個基金購買並經營大堡礁等休閒勝地,提供參加「退休金計畫」的國民價格低廉的特惠專案。澳洲運用年金在全國興建年金參加者用的休閒設施,但是日本卻把過去厚生年金、國民年金所興建的設施廉價出售,兩者之間的落差大得令人嘆息。年金的殖利率只有二%左右,買保險時還要考慮回收本金。日本奇怪的思考模式中,對保險和年金的認知與其他國家大不相同。

日本和其他國家資產獲利績效有天壤之別

倘若日本的存款利率很高,那麼大家把錢存在銀行也還存得有道理,但是日本的存款利率在世界各國當中實在低得過分,一千五百兆日圓的金融資產超過一半,也就是約有七百五十兆日圓仍然放在銀行中,實在令人搞不懂。

日本的資產結構與其他國家的差異,當然也連帶影響到家計金融資產的獲利績效。例如前面提過,澳洲在過去五年當中的年平均獲利(二○○一年~二○○六年),實際上達到了一一‧二四%。美國獲利率六‧○七%指的是所有國民的平均獲利,但在企業工作的主管們,更超過了一○%。全球平均約在八%左右,其中日本的二‧一九%可說低得離譜。

家計金融資產的獲利差異,也直接影響到家計金融資產的成長率。從一九九六年起的十年間,法國的家計金融資產成長了八七%,英國七九%,美國七七%,但是日本卻只成長了二一%。世界各地的人們資產都在大幅成長,只有日本人的資產遙遙望人項背。

投資沒有績效,日本人的金融資產越來越貧窮

我在本書中說了數次,日本人的金融資產世界第一,日本的資產世界一流,但是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每一名日本人所擁有的金融資產是世界第一(在十年前),或者說是存款等現金資產世界第一。

道理很簡單,在一九九○年代前半日本的利率雖然時高時低,但也曾達五‧五%左右,郵政儲金的定存利率也曾經達到八%。但是從九○年代中期起,全球開始進入資產投資積極發展時期,尤其在美國,資產運用中現金存款的佔比滑落到一○%左右,投資者紛紛轉向股票、基金、投信等等。

這麼一來,到了一九九五年,相對於美日的人口落差為一比二‧二,金融資產卻只有一比一‧六的差,金融資產比較人口落差比低許多(也就是說,以國民個人的金融資產來看,日本佔上風),到了二○○六年這個差卻拉開到三倍。美國的家計部門金融資產在一九八五~二○○六年的二十一年間,實際成長了四‧二倍,但是日本在同一時期卻只成長了二‧五倍。

從絕對額的角度來看就是美國有五千兆,日本有一千五百兆。連近十年來積極運用金融資產的英國與加拿大的國民平均金融資產都超越了日本,資產運用績效很高的澳洲也逐漸追近日本。

日本百姓的薪水很高,也辛辛苦苦存了一大筆資產,可是卻任其擺在零利率的定存醬缸中中沈睡,經過一段時間後當然就顯出高下了。更不幸的是,在這一段期間隨著不動產的下跌,個人的非金融資產部份也一路下滑。美國未來雖然很可能因為次級房貸的混亂波及金融,但是在過去的二十一年間,美國的不動產也增值了四倍。日本的不動產則又摔回一九八○年代中期的水準,只成長了一‧一倍而已。

若將美日兩國的不動產以日圓為單位畫在同一張表中,可以看到美國的非金融資產(主要是不動產)為三千兆日圓,但是日本的非金融資產卻已從巔峰時的一千七百兆日圓跌落到目前的一千兆日圓,兩者間的差異也很大。換句話說,日本的金融資產與非金融資產的合計儘管在九○年代達到兩千七百兆日圓,但是到了二○○六年卻下滑到兩千五百兆日圓,美國在同一時期則從三千五百兆日圓大幅成長到八千兆日圓。也就是說,目前兩國之間所有資產的絕對額為兩千五百對八千,等於是一比三‧二,存在天地之差。

我之所以會在本書的第五章提議「讓資產運用成為國家政策!」,也是基於這個原因。現在不是光靠勞力賺錢的時代,大國都競相運用過去累積的財富在世界各地投資,擴大資產規模。日本的工會老是抗爭要求提高資本工資的做法,只會降低日本的國際競爭力而已。不論是國民或政府(還有工會),都必須認清真相,我們已經進入一個不是靠薪水,而是靠資產賺錢的時代了!

漫無目的地購買「基金」

日本一直到最近,受到超低利率以及規定銀行存款從金融機構破產時全額保障的【PAY OFF】制度解禁、改為限定額度保障的影響,原本沈睡在銀行帳戶或郵局帳戶裡的存款也開始甦醒,紛紛轉移到基金的投資上。但令人遺憾的是,這股風潮並不來自日本人對資產運用的覺醒。大半的基金投資者之所以購買基金,是讀了理財雜誌上「基金比其他的金融商品更好」,或者是郵局也開始銷售基金,窗口人員的推薦才買的。

但是以股票為主要投資組合的基金,在遇到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指數(日經等的指數)上漲時還不錯,若是股市下跌或是不漲時,扣除了手續費,投資者有時候還必須倒貼。事實上,在八○年代的股市,以及九○年代的股市,都經歷過這類股市上上下下的局面。二○○七年以後開始投資基金的人,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很高。為什麼?因為這些人是聽別人說基金好才跟進,早已錯過最佳投資時機。投資基金必須跟美國的一些基金一樣懂得如何掌握投資時機,早別人一步投資,等到漲到最高點時脫手。而且基金不算是投機商品,因此還是以長期投資為宜。只不過在日本,一般投資大眾只把基金當作是閒錢的投資對象。

美、日投資者購買基金的目的非常不同。美國基金投資者在被問及投資目的時,高達七二%回答「為了準備退休後所需資金」。但是日本最多的答案竟然是「不為什麼,只是手上有閒錢」(四八‧五%)。

基金本來就是要做長期投資才會有利,即使在利率很高的美國,投資基金者持有時間長則十年,短則五年,一般都能獲得比銀行利率還高的投資獲利。所以基金是一種應該把眼光擺在五年後、十年後的金融商品。所以美國人在投資基金的持有年數,最常見的是「超過十年」高達四二%,其次是「五~十年」(二七%)。相對的,日本人大多數回答「五年以內」(五四‧五%),高達三五%的人回答「沒特別決定投資期間」。從這裡就就顯示出日本人在投資基金時多麼的不經思考)。

而且美國人投資基金的年齡以三十五歲到五十五歲之間的人數最多,佔整體將近六成。五十六歲以後的投資人口,逐漸減少,到了六十五歲起則大輻減少。這些數據也顯示了美國人的生活規劃,他們從三十五歲起開始準備退休後的生活資金,以便退休後能使用這筆錢好好享受人生。

日本人整體而言,投資基金的比率很低,而且投資人也以年齡越大投資的比率越高,而且不知為何,以六十歲以上的投資者投資基金的比率最高。也就是說退休後才開始準備退休時早該準備好的基金。

我把前面的內容重新整理一次。日本人因為不做生涯規劃,所以也不會為了生涯規劃做任何理財規劃。到了人生的後半段,手頭比較寬裕了,所以開始投資一些投資報酬率比較高的金融商品,但是這類金融商品不是應該長期持有,不然就是須抓準脫手的時機,具有風險性。要投資這類金融商品須抓準買賣的節奏,但是由於日本人欠缺這方面的敏感性,因此不論到世界哪個國家,都可以看到日本人「買高賣低」的投資模式。例如黃金海岸的不動產、夏威夷的飯店、洛克斐勒中心的一些大型投資案,即使如日本大京、三菱地所(編註:以上兩間皆為不動產公司)這類「內行的專家」,也都摔了一大跤。

「笨拙」得令人難以置信的用錢之道

除了基金投資外,日本人對老年的憂慮,造成了他們至死方休的儲蓄行為,所累積下來的資產變成了「漫無目的的剩餘資金」。在一份針對仍在工作的人們所作的問卷調查中,有一道題目是「你存錢是為了誰」。日本人對這道題目的答案大多數(七一%)是「不一定」。這項統計也顯示出日本人對於經濟的心態,真是世界獨一無二。

在德國,七八%的人回答「離開人世以前會把存款花光」,在香港、澳洲、美國、西班牙、新加坡、義大利等也有超過半數的人做相同的回答。中國認為「離開人世以前會把存款花光」的人數和日本相同,只有少少的二○%,超過半數(五一%)回答「會留給繼承人」,這一點倒是很符合中國人重視家族、血脈的思考模式。

另一方面,大部分的日本人回答「不一定」,也凸顯出日本人「什麼都不思考」的習慣。制度面上可能有其問題存在,但是日本人若不對自己的資產作好規劃,即使政府建立了生前贈與的制度,也發揮不了作用。到頭來,大筆遺留下來的資產,很難避免不會引起遺屬間的爭執。事實上,很多老人家都認為要把財產留給照顧自己到最後的子孫,把金融資產當作人質,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老人甚至把一部份財產留給在安養中心照顧自己的看護。只要孩子不照顧自己,就不把財產留給孩子,這種心態也導致老年人的金融資產非得等到人過世了才動得起來。確定自己的末日將臨後,才願意決定遺產要讓誰繼承,這樣的心態也導致不寫遺書、不做生前贈與的事情發生,所有的金融資產也只會醃在醬缸裡了。

日本的景氣遲遲無法恢復,很大的原因在於人們不懂用錢之道。金融資產集中掌控在老年人手中,反倒是最需要用錢的年輕人,因為手頭不寬裕而不敢花錢,日本的消費也就難以成長。資產滯留在那些不懂用錢之道、漫無目的存著錢的人的手上,這種不健康的結構我們必須加以導正,但是要導正這個歪曲的結構,主要還是在以下的日本人心態。日本人認為政府所經營的年金與看護制度不可靠。兒子、女兒結婚以後當然以他們自己的家庭為重,老人家必須自己照顧好自己,可是若子女能夠善待自己到臨終,就可以把財產分給他們。這種「小氣」的想法源自於「怎麼樣!想要,就對老爸老媽好一點!」的心態

的確,有很多日本人跟中國人一樣,認為財產當然應該留家人、親屬。但是隨著核心家庭越來越普遍,住宅狀況的改變,日本人這種要把財產留給乖子女的微妙心態,已經變質成一種特異的心態。我一直談到日本人對於金錢不多思考的固有經濟心態,這種心態,或許只是把潛藏在日本人心理深層的煩惱表象化而已。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理專不會教你的投資招數

經濟大崩壞的不確定年代,防守比攻擊重要。一反過去忙著替顧客賺錢,從去年第四季開始,「資產調整」成為私人銀行顧問的主要工作。

延續上期,替讀者逐筆審查一千五百檔共同基金,預警變壞的明星基金。本期《天下雜誌》特別邀請財金智慧教育協會理事周杏娟,與花旗高資產客戶理財智庫的花旗投顧研究部副總裁王進彰進行對談。外商銀行出身的周杏娟,一一點破理專的銷售話術。王進彰的市場分析則提供具體建議。新年伊始,七大藥方,提供讀者資產調整後重新出發。


作者:張翔一  出處:天下雜誌415期

房產、股市都套牢,該如何取捨?

個案一:我今年四十多歲,在淡水和新竹各有一間房子,房貸還有九百萬左右,但最近跌價一成,一個月房貸還要近三萬。股票投資也很慘,去年總統大選完,大舉買進茂迪、友達與聯詠光電,二百五十萬現在只剩七十多萬。

我現在周轉偶爾會感到吃力。該怎麼辦?股票可以擺著等他漲回來嗎?還是應該換標的?我的資產配置是不是太積極了,該怎麼調整?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周杏娟(以下簡稱周):

投資的首要條件是不能影響生活。目前如果房子沒有租金收入,應該要賣掉一棟房子,至於股票的部份,可以換成風險低的共同基金。

花旗投顧研究部副總裁王進彰(以下簡稱王):

此時房市股市都在相對低點,但投資人要賣房子遠比賣股票難,主要在心理因素,大多數人會想,繳七八年房貸了,心態上會捨不得。個案的投資的確太積極,套了九百萬的現金流在房地產,股市僅有七十萬,同時就個案房子的地段來看未來回漲空間並不大,我也建議先賣房地產。

如果房子真的賣不掉,只得賣股票,可優先減持面板產業。今年之後的投資氣氛並不樂觀,處分後的資金,最好不要再投入股市。

外幣存款巨額匯差

個案二:我是一個三十二歲的定存族,目前有兩百萬的存款,其中一百萬存定存,五十萬是現金活存,五十萬是紐西蘭幣定存。如今紐幣大貶,我應該等它回升嗎?可以逢低買進英鎊嗎?

周:外幣定存的目標客群,應該是高資產客戶。目的不在追求獲利,而在分散貨幣損失或政治風險。所以買外幣定存,應該選擇歐元與美元等相對強勢貨幣。

建議個案先取捨是否要賣紐幣認賠三成停損,但之後不要再去追逐所謂會上漲的幣別,一般人是無法掌握這些專業的判斷而獲利的,寧可選擇最保守的台幣定存保值。

王:從市場角度,紐幣未來兩三年內調高利率或匯率大漲的機率不高。個案總資產不多,除非在紐西蘭工作或求學,否則二五%外幣存款絕對過高。建議至少減持一半以上紐幣,不要再買其他外幣存款。

投資型保單與基金都大虧

個案三:我工作五年,月收入約五萬左右,目前資產除三十萬現金外,買了五檔基金,和十萬的U─LINK投資型保單。我的五檔基金投資組合分別是單筆的礦業基金;和定期定額的全球創新、綠能、新興歐洲與中東及非洲基金,各虧三到五成。

理專說我年紀很輕,應該可以積極一點,且現在是低點,應該繼續扣款。但這是真的嗎?到底什麼樣是比較好的配置呢?我的投資型保單也虧,保險額度低怎麼辦?

周:股票型基金琳瑯滿目,我建議用同心圓圖來理解。依風險高低,由內圈到外圈,依序是單一國家類股→單一國家→區域→全球,越中心風險越高,回升機率越不明確。除非投資人非常了解特定市場,否則寧可換到風險低的標的。建議化繁為簡,轉換為區域型或全球型基金。去年很紅的礦業、綠能其實是產業基金裡,風險最高的。這可由油價在不到一年之間由140元跌破40元看出其波動性,最好不要持有作為主要資產。

王:未來兩年全球市場不會有大規模的反彈,低點可能拖很久,所以定時定額是攤平成本的好工具。但市場仍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因此建議減碼投資,增加現金部位。

投資型保單不宜停扣,但連結的基金要調整。過去,很多人認為基金賺錢就代替保費,所以投資很積極。但保險不應讓保費的現金流量由市場大起大落決定。因此建議連結的基金可改成平衡型基金。

另外,個案手上基金性質多重複,新興中東、非洲都是著眼能源可捨,選擇礦業基金即可。替代能源未來十到二十年才有機會,投資人要有心理準備。

個案四:我是社會新鮮人,常看報章雜誌建議,每季要調整資產配置,資產配置該常常調整嗎?核心與衛星資產又是什麼?

王:過去所謂核心衛星的觀念,單指股票型基金的投資。通常說法是,全球股票作核心,原物料、單一市場等基金作為衛星部位,來分散風險。但這一波全球股票型等所謂的核心基金,跌幅很多在五成左右,早已失去核心避險的意義。

投資人應該回歸資產配置觀念,來看核心衛星部位。我建議七成資產放核心,可以選獲利不高,但風險也低的全球平衡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甚至現金定存。另外三成「衛星」,再投資於股票型基金。

操作上,若衛星部份獲利達到滿足點,就贖回部份資金放到核心,保持七比三的比例。倘若虧損,則盡量以年為單位調回七比三或甚至八比二,切勿急於將核心資產補貼衛星虧損,以免失去避險的目的。

周:資產配置不宜每季調整,因為投資市場變化迅速,投資人不可能時時緊盯。最簡單的方式還是將資產清楚分為現金部位(建議持有3年的生活費用)和可承擔風險的投資部位,投資部位可分為風險較低的平衡型或全球型基金作為核心資產,其中應投資在那個區域就讓經理人去調整。較小的比例可持有較高風險的基金如區域型或單一國家基金(視個人風險承受度),但要設獲利及停損點。

退休族,如何理財才保險

個案五:我今年五十五歲,二月退休後可以拿到一筆上千萬的退休金。我先生也退休了,現在有一份收入約一萬五千元,但心靈富足的牧師工作。我沒有房貸或子女開支的壓力,但最擔心的是,這一千萬起碼還要過二十年,一年本金只能花五十萬,現在利息這麼低,到底該如何理財?坊間有很多保險產品,利息據說會高一點,我應該要買嗎?

每個人對於退休生活的安排和花費需求都不同,但現代人壽命普遍延長,如果一千萬無法支應退休後生活所需,恐怕不要承擔提早退休的風險,在條件許可下,盡量繼續上班或尋找兼職,維持更高的現金收入較好。儲蓄保單基本上是長期的固定或浮動利率的定存加上保險,定存部份扣掉佣金和費用不會比銀行利率高太多。

投資方面,身邊要先準備一筆較大的定存之後才能進行投資。退休族應以保守和保險為最高原則,切忌為了人情,投資不懂的產品,更不能交給別人代理

王:個案約五十五歲退休,最好的投資方式應該是保險,換取未來所需的醫療和壽險需求。

不過目前投保或加保,一方面成本較高,另一方面目前利率水準低,但可能五年後就回升,因此我建議個案先以定存為主。每個月有一萬五的收入,即使不夠生活開支吃到本金,我想若不奢侈,五年內不會有問題。先定存,等日後條件較佳再考慮保險等投資工具。

個案六:我們是六十五歲的退休夫婦,去年初,花五百萬買了高利息的澳幣六年期儲蓄險。一千萬投資,部分買股票,集中在友達、宏碁、鴻海等績優股,現在都被套牢了;基金部份則有新興亞洲、印度與日本基金,也虧了一半。我應該再趁低價加碼股票或基金,攤平套牢成本嗎?

周:澳幣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不論連動債或雙元定存等,因為匯損虧損很大。但個案投資已經鎖住,而且第一年已扣掉高額的佣金和費用。只能期待六年內的反彈。不過投資人也要留意發行銀行的信用風險,若像雷曼一樣,有倒閉清算危機,還是要考慮提早贖回。

投資部分,我認為以六十五歲的年紀和現今景氣,不應再加碼。甚至如果現在全部投資清算後,還能夠維持未來一二十年生活,寧可就此打住。

王:個案沒有流動性問題,因此建議可以留住績優股票,等待未來反彈。但基金部位應減碼未來不樂觀的日本和印度。新興亞洲相對較為正面,但是一、兩年內不容易有反彈,因此建議放長一些。

理債族,也能理財嗎?

個案七:我是一個三十六歲的主婦,有一個兩歲女兒。我們夫婦一個月共有十五萬收入,但周轉起來很苦。主要是先生之前欠了小額信貸將近三百萬,結婚後房貸也有四百二十萬,貸款每個月近九萬。

儘管拮据,我還是幫小孩與自己投資基金。用國外基金平台,定時定額投資東歐、拉丁美洲、中國增長、天然資源基金、多元化期貨管理基金,賠了三成。國內買的是新興歐洲與綠能。

有人勸我該先把小額信貸還掉,但現在利率算低,我不太願意。攤平基金成本,還錢那個優先?

周:不景氣中,先理債再理財,是最重要的原則。小額信貸年息是八%,絕對要盡量先還,因為現在沒有年報酬率確定可超過八%的投資。建議先將手上的投資贖回,優先償還債務。頂多留下一檔全球新興市場基金涵括之前的投資區域。

另外我要特別強調海外基金平台,是透過平台公司的共同帳戶投資,個人缺乏保障,若平台公司在海外註冊,更不受台灣金管會和香港金管局的規範。最好立即贖回,或者至少要換到香港規模較大、個人權益受保障的投資機構。

王:現在投資人認為通縮或低利環境下,可以暫緩理債,甚至舉債投資、攤平先前虧損,絕對是錯誤的觀念。首先通縮使幣值實際購買力增加,其實是造成先前的負債實際上變大,因此更要先還債。

另外一個很簡單的數字問題:若市場跌幅五成,要回到原先水準,等於需要一○○%的漲幅;若跌幅六成,則要漲一五○%才能回本。按照歷史經驗,一旦市場泡沫破裂,十年間,很難回到原先價錢的一半。因此投資人絕對沒有理由舉債攤平損失,否則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6本書,透視經濟大師克魯曼觀點

以下整理出克魯曼6本最重要經濟著作的重點,幫你快速掌握這些經典的關鍵菁華內容。

作者:吳凱琳  出處:Cheers

《克魯曼驚奇》(先覺出版,1999年1月)

關鍵重點:未來經濟發展何去何從?

30秒解析:這本書收錄了克魯曼1995~1997年在不同媒體發表的評論文章。書末他提出5項對於未來經濟發展的預測,即使在10年後的今天,依然值得參考。

1.天然資源價格持續上漲。
2.環境的使用成本升高。
3.大城市再度興起。
4.高等教育貶值。
5.名聲可以賺大錢。


《全球經濟預言》(先覺出版,1999年5月)
 
關鍵重點:國家競爭力指標已過時?
 
30秒解析:這本書收錄了讓克魯曼一炮而紅的著名文章「亞洲經濟奇蹟的迷思」,值得仔細閱讀。
 
另一方面,對於多數亞太國家的財經官員信奉的國家競爭力概念,克魯曼極度不以為然。他認為,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在於需求上的互補,而非競爭,國家競爭力的概念完全以一國之利為出發點,最後的結果便是彼此設下貿易障礙,反而傷害各國經濟發展。

《失靈的年代》(先覺出版,1999年8月)
 
關鍵重點:新興市場經濟為何快速崩盤?
 
30秒解析:就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結束後不久,全世界正期待下一個榮景的歡樂時刻,克魯曼卻出版了這本書名實在「不合時宜」的新書。
 
這本好看的經濟歷史故事書,完整呈現曾發生的重大經濟事件的來龍去脈,包括:為何泰銖的貶值掀起骨牌效應,一路從印尼延燒到南韓?為何俄羅斯無法履行償債義務,會對巴西經濟帶來難以想像的大災難,甚至連累美國債券市場?

依據克魯曼分析,這些新興國家的經濟之所以失敗,是因為需求不振,就如同當今台灣面臨的景氣寒冬。但這樣的結論是對是錯,各個經濟學大師們各有堅持,難有定論。

《沿街叫賣的繁榮》(先覺出版,2000年2月)
 
關鍵重點:美國經濟出了什麼問題?
 
30秒解析:這本書主要探討美國1973~1993年之間的經濟政策,如何被人誤導,侵蝕國家經濟基礎,並淪為總統大選時的工具。這種做法正如同沿街叫賣的小販一般,以口中誇飾的繁榮假象,向民眾換取手中選票。
 
書中克魯曼左批主張自由市場機制、反對政府干預的極右派經濟學家,右批反自由貿易的極左派經濟學家,對於美國政府這20年來經濟策略的批評毫不手軟。

《克魯曼談未來經濟》(時報出版,2003年12月)
 
關鍵重點:布希政府做錯了哪些事?
 
30秒解析:本書集結2000~2002年在《紐約時報》刊登的專欄內容,核心主題只有一個:布希政府的經濟政策糟透了。
 
自1996年起,美國的股票市場經歷長達5年的驚人漲勢,但這種不理性繁榮的背後,其實大多源自不合理的企業分紅制度,以及政府在法令和管理上的縱容。
 
1980年代開始,為提高工作誘因,執行長薪水和公司股價連動。但執行長卻為了自身利益炒作公司股價。根據統計資料,美國大型企業執行長的薪水是非主管勞工薪水的40倍,到了2000年,差距擴大到458倍。

《下一個榮景》(時報出版,2008年5月)
 
關鍵重點:歐巴馬下一步該如何走?
 
30秒解析:這本是克魯曼最新的著作,寫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之前,描繪克魯曼對於美國未來的藍圖規劃。

他認為,為了國家的福祉,應從社會安全制度及醫療保險的改革著手,大膽追求擴張社會安全網和減少不平等的自由主義計劃。實施全民醫療應該是現代自由主義者優先要執行的國內事務。
 
他希望美國重現小羅斯福時代的新政,干預市場,提供所得重分配社會福利。他的建言是否能為歐巴馬新政府所採納,且拭目以待。

利率直直落 投資拚保本保值

Smart智富月刊 第126期 張國蓮

中央銀行在3個月內,5度降利率。目前銀行1年期定存利率已經跌到只剩0.92%(台灣銀行固定利率),比1年之前,足足少了1.715個百分點,足足少掉65%。

定存利率大降65%,影響有多大?原本有1,000萬元定存的退休族,去年,1年還可領到26萬3000元的利息,今年將只剩下9萬2,000元。儘管央行總裁彭淮南強強調,「零利率」不會發生在台灣。但是,景氣差,經濟學家預測,央行未來還會再降息,當利率愈來愈趨近於「零」時,超過1,000萬戶的定存族該怎麼辦?以下3個趨勢,請務必留意:

趨勢一》景氣差 全球央行會繼續降息

央行是否再降息,就看景氣會不會更壞?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都評估,2010他才會復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R. Krugman)看得更壞,認為2011年才有機會看到景氣好轉。花旗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認為,最快也要今年底才有機會看景氣見底、好轉。


既然景氣到年底前還會再壞,隨著企業獲利下降,失業率升高,民眾消費意願降低,全世界央行將持續採行寬鬆貨幣政策,因此降息動作還不會停。鄭貞茂就預測,降息情況將繼續,美國今年會降到零利率,日本會降到0.1%,歐洲會降到1%,台灣利率也還沒有到底,明年利率是否會反彈,則要看景氣是否落底反彈?

趨勢二》利率縮 存新台幣優於外幣

在全球央行都降息,美國聯準會降息動作比台灣央行還大的情況下,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指出,歐美儲蓄率低,降息對民眾影響不大,央行可以大動作把利率降到零。

台灣因為資金流動情況尚佳,民眾儲蓄率也相對歐美高,央行確實沒有必要把利率降到零。因此,單就利率看,持有新台幣,目前反而有利率相對優勢,加上少了匯差風險,也因此鄭貞茂建議, 2009年優先選擇國內理財商品,定存也以存新台新幣較相對有利。

趨勢三》拼保值 實質資產勝金融資產

此外,在零利率的環境下,從保值、避險角度看,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認為,貴金屬、不動產等實質資產將優於金融資產。但這並不表示實質資產的價格就不會再向下修正。以房地產而言,未來1~2年房價將持續往下調整,以投資為目的的民眾可以等待低接,以自住為目的的民眾,則可以開始慢慢挑選,找到相對物美價廉的房子。

了解上述3大趨勢後,建議大家還要採取以下策略,因應節節下滑的利率走勢。

策略1》至少存一年的生活費

企業倒閉潮即將出現,IMF預估,台灣2009年企業獲利衰退近10%,失業率也持續攀高。鄭貞茂建議民眾需有優先儲備生活費用的觀念,至少準備一年生活所需,擺在定存隨時可動用。龔明鑫更直言,只要3年內會要動用的資金,都不應該拿去投資理財,以現金持有為宜

策略2》保本、保值優先

利率直直落,以靠利息收入過活的民眾,將發現無法單靠利息過活了,此時,若資金並非3年內需要動用,民眾應該想辦法尋找可以保本、保值的商品,例如利率較高的儲蓄險、房地產、黃金等。

策略3》租金收益相對安全

對抗零利率的方法之一是靠收租,想當房東賺租金收益的民眾,台灣房屋首席總經理彭培業建議,房價下跌、貸款利率下滑,對提升租金收益是有利的,民眾可以高於貸款利率1倍(目前約3%~4%)設算報酬率目標。

策略4》降低股票報酬率預期

景氣如此差,黃蔭基建議民眾的資產配置至少50%的資金放在定存或公債,長期投資部位則占30%,短線操作的資金不宜超過20%。

短線操作,是指不打算投資1檔股票超過1年以上的時間,黃蔭基強調應該以「交易操作」來取代「趨勢投資」,也就是只搶反彈,獲利14%就落袋出場,這樣才能降低可能的風險,拉高獲利機會。

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

強制車險 3月降保費

聯合理財網 2009/02/25 【經濟日報╱記者 雷盈、李淑慧╱台北報導】

金管會24日表示,強制汽車責任保險自3月1日起實施新費率,保費整體平均調降7.64%,保戶可減輕負擔。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曾玉瓊說,去年保險事業發展中心依據保險經驗發生率進行資料檢討,建議金管會應調整強制汽機車險保險費率,金管審議通過後,決定3月1日起施行。

調整後,機車總保費平均調降7.31%、汽車平均調降7.85%,汽機車整體平均調降7.64%。

若以承保車數最多的機車、自用小客車(以新投保件或無肇事理賠紀錄),並以男、女性年齡在30歲至60歲(含)以下為例,投保輕型機車一年的保費,由原來的533元調降到502元,降幅5.82%。投保輕型機車兩年的保費,也由原來的970元降至907元,少了63元,降幅6.49%。

投保重型機車保費則由767元下滑到712元,保戶可省下55元;投保重型機車二年保費由1,432元減少到1,322元,少了110元,減幅達 7.68%。自用小客車方面,男性投保自用小客車強制汽車責任險的保費由1,842元減至1,697元;女性也由1,724元調整到1,591元,約可省 133元。

朱德庸夫妻 從一餐75元到坐擁4棟房

Smart智富月刊 126 期

如果你的家在杭州西湖邊,擁有4畝地(約合804坪);走出門,就有小碼頭,隨時停著一葉方舟;推開窗,整片杏花林映入眼簾;踏進門,是有百年歷史的徽商建築。要享有這樣的資產,得花多少錢?

論行情,這片資產價值上億新台幣,但走紅兩岸的漫畫家朱德庸住這裡,卻沒花一毛錢。因為杭州市政府將土地和房子供他無償使用20年,還打算花人民幣2億5,000萬(約合新台幣12億2,000萬元)在此打造一座漫畫博物館。

走紅兩岸,他的漫畫在大陸被拍成電視劇,去年,更有出版社以人民幣1,000萬(約合新台幣4,880萬元)權利金,買下他系列作品在中國3年的出版策畫權。

做為一個成功的漫畫家,朱德庸身價千萬。但回顧過去24年的創作生涯,他和太太也曾有過走進便利商店、2人一餐只能花75元的拮据生活。不過,他的創作力未被現實生活磨耗殆盡,因為他養成了3個理財的好習慣,讓他可以無後顧之憂,擴張創作力。


「當我變得不像我」 是人生最大損失

第1個好習慣,就是學會「懂得用錢」。1989年,29歲的朱德庸放下報社月入10萬元的優渥生活,當SOHO族,妻子隨後也辭職加入。初期,收入不穩定,要負擔每月2萬元房貸,加上家用,手頭的錢非常窘迫。「去7-ELEVEn時,夫妻說好:『2人合計只能花75元。』」朱德庸回憶。

自立門戶後,他更加走紅,印書就像印鈔票一樣。可是,拚命工作,讓畫畫從樂趣變成負擔。兒子告訴他:「爸爸每天起來畫畫,臉上都沒有表情。」太太馮曼倫要求他,立即停止超時工作。最後,他聽從太太的建議,決定放下追求金錢的生活,因為「當我變得不像我時,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損失!」

過去,他逛街買衣服,曾習慣聽店員建議,買名牌;後來卻發現,所有別人叫他買的衣服,都穿得不久;他體會到,只有適合自己的東西,才值得下手

規畫全家放空 「無壓力投資」躲過海嘯

一般人盲目消費,只是在累積負債。如果你錢賺得愈多,卻守不住,等於是金錢的奴隸。」這是朱德庸現在的金錢觀,他認為,只有學會「懂得用錢」,才能真正累積財富。

第2個要養成的習慣,是要「懂得規畫」。1998年,為了讓自己重新找回畫畫的樂趣,他停止出書計畫,全家旅遊「放空」。

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所長焦雄屏分析,人一旦長期規律工作,加上不必要的外務干擾,最愛的興趣也可能變成負擔,此時,一定要放下。

放空,對朱德庸是一種投資而非玩樂。但生活的現實壓力怎麼辦?「有規畫,可以降低恐慌,你不必一直『算錢』,這比較消極,你會慌;如果沒有規畫,只是算夠不夠,將來怎麼辦?你會更慌!」馮曼倫說。

朱德庸「放空」的那4年,和妻子轉戰中國市場,找總經銷出版舊作。同時,因為和兒子相處時間變多,他形容那段時間是「過他的童年,也過我的童年」。以往從不碰兒童和動物題材的他,也突破心理障礙,2002年完成《絕對小孩》第1集,2007年推出後一舉熱賣70萬冊。今年再出版續集尚未付印,已預售40萬冊。

這樣的成績,靠的就是仔細規畫。

朱德庸能夠如此無後顧之憂的創作,還有一個關鍵,就是懂得「無壓力的投資」。只要手上有閒錢,除了旅行,剩下的錢就拿來投資房地產

不過,他們買房有3原則:只買熟悉區域、不求暴利、財務負擔不能造成壓力。馮曼倫解釋,無論工作,生活或理財,最需要的就是輕鬆,不要有負擔。所以,「我們不會單純為了投資去買房子,也不會為了想賺很多,去買很貴的房子」。

馮曼倫還有一套拒絕壓力的投資哲學,就是「投資,要用你的壓力來決定,不是用獲利來決定。」為了不讓自己有扛債壓力,他們貸款絕不超過房價的一半。

現在,他們在台北、北京各有2間房子。朱德庸說,以前,很多朋友覺得他們笨,不會用基金、保險、債券分散風險;但歷經金融海嘯,反倒是他們這些不懂投資的人安然無恙。由此證明,人只要過得簡單,就可以很富有。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學習坦伯頓爵士 用低價股賺第一桶金

《Money+》2009年2月號 撰文:劉志明

爛時機一樣能賺大錢,4000點的台股潛藏眾多便宜好股票,只要挑對標的,花小錢投資,1年就能賺1倍。

全民瘋消費券,但3,600元能為你做什麼呢?不但買不起酷炫的小筆電,也買不到最「夯」的蘋果iPhone手機,別氣餒,只要好好運用這筆意外之財,將原本的支出以消費券替代,省下的現金變成投資的基金,然後買進低價好股票,小錢也能變大錢。

要如何讓小錢變大錢呢?已故投資大師約翰.坦伯頓(John Marks Templeton)的經驗可供借鏡。1939年,坦伯頓26歲,正值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全球經濟處於恐慌時,年輕的坦伯頓用借來的1萬美元,買進104家股價在1美元以下的股票,4年後全數出售,獲利高達3倍,賺進人生的第一桶金。在坦伯頓的眼中,投資「便宜好貨」,背後就會有暴利,大師如果再世,現在拿到消費券時,你應該知道他會怎麼做了吧!


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雖然對經濟造成巨大衝擊,但也帶來難得的機會,在全球央行大力降息下,新一波資金行情正蠢蠢欲動。台灣目前定存利率不到1%,錢存銀行只會愈存愈薄,聰明的投資人應該尋找更好的投資工具,不妨向坦伯頓學習,瞄準低價股,就有機會創造大財富。

10倍起跳 低價股走大行情的漲幅表現

股市走多頭時,有充沛的資金炒高高價股的身價與人氣;但在股市空頭期,萎縮的成交量無法讓所有股票雨露均霑,此時低價股反而更有表現機會。

呂張投資團隊總經理張獻祥表示,現在投資股王,股價很難從300元變成600元,但是如果是10元以下的低價股,一個反彈波段就可能漲1倍,魅力無法擋,因此低價股是目前的投資主流。

低價股有何魔力?舉例來說,益航(2601)在2005年10 月底時,股價不到4 元,但是到了2007 年10 月一度創下103 元高價,2 年時間股價大漲25 倍;中美晶(5483)在2003年時,股價都在10元附近徘徊,到2007年7月大漲到375元,漲幅一樣高達37倍;營建股中的皇翔(2545)則是另一個低價股傳奇,2003年4月股價在6元附近盤旋,經過3年房市多頭,股價最高來到107元,也幾乎飆漲了17倍之多。

益航、中美晶、皇翔是近5年的「低價飆股三劍客」,有上車的投資人,就能享受到財富大躍進的喜悅。也許你認為這些股價飆漲的例子,時間似乎太過遙遠,不免心有疑慮。其實賺錢的機會隨時都有,例如去年台股在11月21日落底,指數從3955點反彈以來,許多低價股漲幅驚人,統計至今年1 月17 日止,漲幅超過5成的個股多達177檔,其中有29檔漲幅更超過1倍。

其中, 以DRAM 相關個股的反彈最為明顯, 威剛(3260)由7.65元低點反彈152%,就連有財務危機的茂德(5387),也從1.1 元反彈到2.6 元,漲幅超過1倍,即使後來再遇利空襲擊,股價回跌,但距最低點至少還有4成漲幅;其他如「宅經濟」題材的遊戲股:大宇資訊(6111),漲幅也高達140%。在這期間大盤反彈幅度不到10%,許多低價股卻活蹦亂跳,反彈幅度非常驚人。

天富投顧副總經理李秀利指出,現在大盤多由內資所主導,許多投信或股市高手選擇籌碼穩定、財務風險低的股票布局,只要資金投入,必起漣漪,常常一連出現3∼5根的強勢漲停板。所以只要手腳快,掌握每個階段產業落底的時機,在低檔勇敢布局,悲觀的氣氛中反而蘊藏財富倍增的契機。

4項原則 從500檔低價股中沙裡淘金

想要搭上這波資金行情,找到財富倍增的機會,最適合的方式,就是投資低價股,因為跌深就是最好的利多,目前台股跌破票面10元的股票有513檔,只要掌握以下4項原則,就能在低價股中找到黃金。

原則1  股價淨值比低,股價跳樓大拍賣
目前台股股價淨值比平均約在1.1倍,但有些個股的股價未能充分反應公司的基本價值,價格超跌,只要投資氣氛不再恐懼,股價就可能出現大反彈。

原則2  3大法人低點持續大買
外資與投信等法人大買的個股,籌碼相對穩定,股價容易反彈向上。

原則3  營收轉機股
去年第4季多數企業營收慘兮兮,如果去年12月營收可以逆勢成長,加上在今年第1季的產業旺季,營收可維持高檔不墜,股價也可望強勢反彈。

原則4  富爸爸效應
雖然企業經營困難,但有政府的財務支持,等於有富爸爸當靠山,不會倒閉。

經過上述4項原則篩選出來的股票,如果又蘊含特殊題材,將是值得投資人在低檔放手一搏的投資標的。現在懂得學習坦伯頓危機入市的賺錢法則,未來產生的投資成果,將絕對比用消費券去買便宜的東西,還要更為豐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