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理專不會教你的投資招數

經濟大崩壞的不確定年代,防守比攻擊重要。一反過去忙著替顧客賺錢,從去年第四季開始,「資產調整」成為私人銀行顧問的主要工作。

延續上期,替讀者逐筆審查一千五百檔共同基金,預警變壞的明星基金。本期《天下雜誌》特別邀請財金智慧教育協會理事周杏娟,與花旗高資產客戶理財智庫的花旗投顧研究部副總裁王進彰進行對談。外商銀行出身的周杏娟,一一點破理專的銷售話術。王進彰的市場分析則提供具體建議。新年伊始,七大藥方,提供讀者資產調整後重新出發。


作者:張翔一  出處:天下雜誌415期

房產、股市都套牢,該如何取捨?

個案一:我今年四十多歲,在淡水和新竹各有一間房子,房貸還有九百萬左右,但最近跌價一成,一個月房貸還要近三萬。股票投資也很慘,去年總統大選完,大舉買進茂迪、友達與聯詠光電,二百五十萬現在只剩七十多萬。

我現在周轉偶爾會感到吃力。該怎麼辦?股票可以擺著等他漲回來嗎?還是應該換標的?我的資產配置是不是太積極了,該怎麼調整?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周杏娟(以下簡稱周):

投資的首要條件是不能影響生活。目前如果房子沒有租金收入,應該要賣掉一棟房子,至於股票的部份,可以換成風險低的共同基金。

花旗投顧研究部副總裁王進彰(以下簡稱王):

此時房市股市都在相對低點,但投資人要賣房子遠比賣股票難,主要在心理因素,大多數人會想,繳七八年房貸了,心態上會捨不得。個案的投資的確太積極,套了九百萬的現金流在房地產,股市僅有七十萬,同時就個案房子的地段來看未來回漲空間並不大,我也建議先賣房地產。

如果房子真的賣不掉,只得賣股票,可優先減持面板產業。今年之後的投資氣氛並不樂觀,處分後的資金,最好不要再投入股市。

外幣存款巨額匯差

個案二:我是一個三十二歲的定存族,目前有兩百萬的存款,其中一百萬存定存,五十萬是現金活存,五十萬是紐西蘭幣定存。如今紐幣大貶,我應該等它回升嗎?可以逢低買進英鎊嗎?

周:外幣定存的目標客群,應該是高資產客戶。目的不在追求獲利,而在分散貨幣損失或政治風險。所以買外幣定存,應該選擇歐元與美元等相對強勢貨幣。

建議個案先取捨是否要賣紐幣認賠三成停損,但之後不要再去追逐所謂會上漲的幣別,一般人是無法掌握這些專業的判斷而獲利的,寧可選擇最保守的台幣定存保值。

王:從市場角度,紐幣未來兩三年內調高利率或匯率大漲的機率不高。個案總資產不多,除非在紐西蘭工作或求學,否則二五%外幣存款絕對過高。建議至少減持一半以上紐幣,不要再買其他外幣存款。

投資型保單與基金都大虧

個案三:我工作五年,月收入約五萬左右,目前資產除三十萬現金外,買了五檔基金,和十萬的U─LINK投資型保單。我的五檔基金投資組合分別是單筆的礦業基金;和定期定額的全球創新、綠能、新興歐洲與中東及非洲基金,各虧三到五成。

理專說我年紀很輕,應該可以積極一點,且現在是低點,應該繼續扣款。但這是真的嗎?到底什麼樣是比較好的配置呢?我的投資型保單也虧,保險額度低怎麼辦?

周:股票型基金琳瑯滿目,我建議用同心圓圖來理解。依風險高低,由內圈到外圈,依序是單一國家類股→單一國家→區域→全球,越中心風險越高,回升機率越不明確。除非投資人非常了解特定市場,否則寧可換到風險低的標的。建議化繁為簡,轉換為區域型或全球型基金。去年很紅的礦業、綠能其實是產業基金裡,風險最高的。這可由油價在不到一年之間由140元跌破40元看出其波動性,最好不要持有作為主要資產。

王:未來兩年全球市場不會有大規模的反彈,低點可能拖很久,所以定時定額是攤平成本的好工具。但市場仍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因此建議減碼投資,增加現金部位。

投資型保單不宜停扣,但連結的基金要調整。過去,很多人認為基金賺錢就代替保費,所以投資很積極。但保險不應讓保費的現金流量由市場大起大落決定。因此建議連結的基金可改成平衡型基金。

另外,個案手上基金性質多重複,新興中東、非洲都是著眼能源可捨,選擇礦業基金即可。替代能源未來十到二十年才有機會,投資人要有心理準備。

個案四:我是社會新鮮人,常看報章雜誌建議,每季要調整資產配置,資產配置該常常調整嗎?核心與衛星資產又是什麼?

王:過去所謂核心衛星的觀念,單指股票型基金的投資。通常說法是,全球股票作核心,原物料、單一市場等基金作為衛星部位,來分散風險。但這一波全球股票型等所謂的核心基金,跌幅很多在五成左右,早已失去核心避險的意義。

投資人應該回歸資產配置觀念,來看核心衛星部位。我建議七成資產放核心,可以選獲利不高,但風險也低的全球平衡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甚至現金定存。另外三成「衛星」,再投資於股票型基金。

操作上,若衛星部份獲利達到滿足點,就贖回部份資金放到核心,保持七比三的比例。倘若虧損,則盡量以年為單位調回七比三或甚至八比二,切勿急於將核心資產補貼衛星虧損,以免失去避險的目的。

周:資產配置不宜每季調整,因為投資市場變化迅速,投資人不可能時時緊盯。最簡單的方式還是將資產清楚分為現金部位(建議持有3年的生活費用)和可承擔風險的投資部位,投資部位可分為風險較低的平衡型或全球型基金作為核心資產,其中應投資在那個區域就讓經理人去調整。較小的比例可持有較高風險的基金如區域型或單一國家基金(視個人風險承受度),但要設獲利及停損點。

退休族,如何理財才保險

個案五:我今年五十五歲,二月退休後可以拿到一筆上千萬的退休金。我先生也退休了,現在有一份收入約一萬五千元,但心靈富足的牧師工作。我沒有房貸或子女開支的壓力,但最擔心的是,這一千萬起碼還要過二十年,一年本金只能花五十萬,現在利息這麼低,到底該如何理財?坊間有很多保險產品,利息據說會高一點,我應該要買嗎?

每個人對於退休生活的安排和花費需求都不同,但現代人壽命普遍延長,如果一千萬無法支應退休後生活所需,恐怕不要承擔提早退休的風險,在條件許可下,盡量繼續上班或尋找兼職,維持更高的現金收入較好。儲蓄保單基本上是長期的固定或浮動利率的定存加上保險,定存部份扣掉佣金和費用不會比銀行利率高太多。

投資方面,身邊要先準備一筆較大的定存之後才能進行投資。退休族應以保守和保險為最高原則,切忌為了人情,投資不懂的產品,更不能交給別人代理

王:個案約五十五歲退休,最好的投資方式應該是保險,換取未來所需的醫療和壽險需求。

不過目前投保或加保,一方面成本較高,另一方面目前利率水準低,但可能五年後就回升,因此我建議個案先以定存為主。每個月有一萬五的收入,即使不夠生活開支吃到本金,我想若不奢侈,五年內不會有問題。先定存,等日後條件較佳再考慮保險等投資工具。

個案六:我們是六十五歲的退休夫婦,去年初,花五百萬買了高利息的澳幣六年期儲蓄險。一千萬投資,部分買股票,集中在友達、宏碁、鴻海等績優股,現在都被套牢了;基金部份則有新興亞洲、印度與日本基金,也虧了一半。我應該再趁低價加碼股票或基金,攤平套牢成本嗎?

周:澳幣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不論連動債或雙元定存等,因為匯損虧損很大。但個案投資已經鎖住,而且第一年已扣掉高額的佣金和費用。只能期待六年內的反彈。不過投資人也要留意發行銀行的信用風險,若像雷曼一樣,有倒閉清算危機,還是要考慮提早贖回。

投資部分,我認為以六十五歲的年紀和現今景氣,不應再加碼。甚至如果現在全部投資清算後,還能夠維持未來一二十年生活,寧可就此打住。

王:個案沒有流動性問題,因此建議可以留住績優股票,等待未來反彈。但基金部位應減碼未來不樂觀的日本和印度。新興亞洲相對較為正面,但是一、兩年內不容易有反彈,因此建議放長一些。

理債族,也能理財嗎?

個案七:我是一個三十六歲的主婦,有一個兩歲女兒。我們夫婦一個月共有十五萬收入,但周轉起來很苦。主要是先生之前欠了小額信貸將近三百萬,結婚後房貸也有四百二十萬,貸款每個月近九萬。

儘管拮据,我還是幫小孩與自己投資基金。用國外基金平台,定時定額投資東歐、拉丁美洲、中國增長、天然資源基金、多元化期貨管理基金,賠了三成。國內買的是新興歐洲與綠能。

有人勸我該先把小額信貸還掉,但現在利率算低,我不太願意。攤平基金成本,還錢那個優先?

周:不景氣中,先理債再理財,是最重要的原則。小額信貸年息是八%,絕對要盡量先還,因為現在沒有年報酬率確定可超過八%的投資。建議先將手上的投資贖回,優先償還債務。頂多留下一檔全球新興市場基金涵括之前的投資區域。

另外我要特別強調海外基金平台,是透過平台公司的共同帳戶投資,個人缺乏保障,若平台公司在海外註冊,更不受台灣金管會和香港金管局的規範。最好立即贖回,或者至少要換到香港規模較大、個人權益受保障的投資機構。

王:現在投資人認為通縮或低利環境下,可以暫緩理債,甚至舉債投資、攤平先前虧損,絕對是錯誤的觀念。首先通縮使幣值實際購買力增加,其實是造成先前的負債實際上變大,因此更要先還債。

另外一個很簡單的數字問題:若市場跌幅五成,要回到原先水準,等於需要一○○%的漲幅;若跌幅六成,則要漲一五○%才能回本。按照歷史經驗,一旦市場泡沫破裂,十年間,很難回到原先價錢的一半。因此投資人絕對沒有理由舉債攤平損失,否則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