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景氣亮黃紅燈 成長力道減,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 近7年最高

景氣亮黃紅燈 成長力道減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2010.12.28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059517.shtml

經建會昨(27)日發布11月分景氣概況,景氣燈號續亮出黃紅燈,不過判斷分數減二分,落到黃紅燈下限,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說:「明年應該期待綠燈,亮綠燈代表穩定。」


經濟日報/提供


11月領先指標續下滑,六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為1%,指標連續一年下滑,較上月的2%再降1個百分點。經建會經濟研究處長洪瑞彬說:「景氣擴張力道趨緩的趨勢不變。」官員分析,領先指標沒有回升,顯示成長力道持續減緩,只是減幅持續縮小,「成長率慢慢下降」

今年前11月景氣燈號不是在紅燈、就是黃紅燈,且一直在紅燈下限和黃紅燈上限跳動,直到10月移到黃紅燈中間地帶,11月跌到黃紅燈下限。「再減一分,就是綠燈,」經建會經研處景氣組組長吳明蕙說,12月不排除有機會亮出綠燈。

胡仲英說:「如果一直在黃紅燈或紅燈反而叫人緊張,落到綠燈區是比較安心的,全世界都喜歡在綠區燈。」吳明蕙表示,今年到11月還能維持黃紅燈,超出經建會預期,相當令人滿意。

構成景氣燈號的九項指標中,11月有兩個指標換燈號,一個是海關出口值,年增率由10月的15.5%跌至11月的14.66%,由紅燈轉為黃紅燈;另一個是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年增率由22.6%降為14.75%,燈號由黃紅燈轉為綠燈。

中國大陸和美國的領先指標都傳出好消息,洪瑞彬指出,中國大陸的領先指標下跌幅度趨緩,幾乎成一條拉平的線,中國經濟仍可維持較高速成長;美國領先指標則回升,減稅對美國消費刺激有很大幫助。

至於歐洲嚴冬導致油價上升,洪瑞彬表示,應該只是維持高檔,國際油價已到每桶90美元。「油價要回到140多美元的歷史高點應該不容易。」


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 近7年最高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10.12.28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059152.shtml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昨天公布,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數為83.16點,是6年10個月來最高分國人對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國內經濟景氣」及「就業機會」的3項指標也創下新高

台經中心說,CCI的6項信心指標中,唯一下降的信心指標是「物價水準」,凸顯國人擔心「物價」問題,多數民眾預期,未來半年內國內物價還會漲。

5項上升的信心指標包括未來半年內的「投資股票時機」、「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家庭經濟狀況」及「耐久性財貨時機」,國人信心增強。

其中「投資股票時機」(99.90點)、「國內經濟景氣」(86.00點)與「就業機會」(92.10點)創下調查以來的新高紀錄。

台經中心主任徐之強表示,受到台幣升值、外資匯入與兩岸經濟協議(ECFA)早收清單明年實施等因素影響,民眾未來最看好的是「投資股票時機」。

這項調查在今年12月19日至22日,以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方式進行,總共訪問了2376位20歲以上的民眾,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0個百分點。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時薪百元籌資 林承諺股海淘金

理財周刊 533期 文:劉怡妤

社會習慣對7年級生冠上草莓族的臭名,殊不知當中也有積極充實自己的年輕人,正準備迎向目標,展翅高飛。

投稿《理財周刊》第528期「理財星光大道」的林承諺,目前就讀於實踐大學進修部財金系二年級,白天則在寶來曼氏期貨實習,趁著年輕把握時間培養自己理財觀念以及實力。

林承諺為7年9班同學,已是7年級末段班學生,採訪當天,林同學對財金領域以及投資理財的熱愛程度,讓已在財經媒體經歷不少年的記者都感到汗顏,新生代對理想的熱忱與堅持,頓時讓在職場浸淫已久的前輩重新燃起鬥志。

本金來自端盤 買股賺3成

林承諺談到,5年前開始接觸理財投資,當時年紀才15歲還是國中生,在書店翻閱《第一次買股票就上手》,啟發他對理財投資產生興趣,之後陸續接觸巴菲特、索羅斯的相關書籍,研究出一套投資法則。


投資一定要先有本錢,因此林承諺到餐廳端盤子努力打工,從時薪100元開始籌措投資的本錢,每個月收入約1萬5千元,為了加快賺到資金,假日到淡水當街頭藝人拉小提琴,並且精簡支出,為了投資理財,自然養成勤儉的德行。

由於積極搶錢再加上節省開銷,林承諺很快地存到第一筆資金,於2005年,林承諺抱著本金10萬元成為股海新兵,投資聯電(2303)、正文(4906),投資初期因為資金小加上新手,投資第1年獲利約30%,加上持續努力存錢,本金成長到30萬元。

隔年升上高中後,林承諺選擇念夜校,白天繼續打工賺錢,並將投資觸角延伸到期貨市場,展開了另一場迥異於現貨市場的投資洗禮。林承諺談到,期指的經驗讓他經歷大賺又大賠的歷程,也因為這一段快速賺賠,讓他體悟到停損的重要性,自此之後,投資過程均特別重視風險控管。

回首來時路,林承諺仍記憶猶新,由於初次投入期貨市場,且市場調性與現貨大不相同,因此讓他吞下不少敗果,曾經當沖交易單日賠上1.5萬元,對個毛頭小子來說是很心痛的事,得端上150小時的盤子賺來的錢,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就不見了。

現貨賺的 期貨賠光了

「中間大概繳了30萬的學費,大部分都摔在期貨。」林承諺在2006、2007年操作上都是賺現貨賠期貨。由於不間斷地研究投資理財,林承諺拜讀許多巴菲特投資法的書籍,學會價值投資法則,再搭配索羅斯的波段操作,林承諺在股票投資上十拿九穩,但始終在期貨市場沒有突破性成長。

2007年接近年底時,林承諺認為台股漲多,因此指數在9300點附近時,便陸續出脫持股,果然加權指數於年底見到9860高點後反轉直下,2008年遭逢金融海嘯,林承諺遵循價值投資早已先行避開,台股則一路重挫至3955點。

當台股拉回至4000點時,林承諺嗅到此時是長線布局好時機,慫恿母親籌措資金投資,而在當時人心惶惶之際,林媽媽回絕了林承諺的請求,但林承諺並不死心,費盡心思讓母親就範。

由於當時AIG計畫出售南山人壽,林承諺便要母親將保單質借400萬元,但其實心裡明白南山資產大於負債,保單無虞,只是為了要用計讓母親出錢投資,不得不出此下策,成功調度出金錢後,再強力說服林媽媽「目前鴻海(2317)股價跌深,股價遠低於真實價值,且每年的現金股利拿來支付貸款利息綽綽有餘」,完成資金調度大計。

除了在62元買進60張鴻海外,林承諺判斷當時金融期跌深,便在463點買進一口,後來金融期連續上衝賣在550多點價位,短短幾天時間,便進帳10萬元,對一個高中生來說是很大的一筆數字,漸漸地,也讓林承諺對市場失去戒心,而在5000點時放空台指期,期指持續上攻軋得林承諺慘兮兮,但他忍著繼續拗單不回補,之前賺的10萬元很快又賠掉了。

期海繳學費 體悟嚴設停損

這一役的慘敗讓林承諺深自檢討操作策略,在現貨市場由於遵循巴菲特價值投資原則,因此只要時間拉長,股價都會回到合理水位,就如鴻海在買進之後又再度下跌,最低跌到52.6元,當時林承諺堅信市場先生絕對會還鴻海公道,因此挺過那段難熬的時間。但期貨市場不能如此操作,因此更加重視設立停利、停損點,「不能太過自信,一定要尊重市場」,林承諺親身體悟到風險控管以及尊重市場的重要性。

林承諺深知自己在期貨操作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把握白天可自行運用的時間,爭取到寶來曼氏期貨實習的機會,他形容自己剛去之時,猶如劉姥姥逛大觀園,欣羨法人投資機構能有這麼多資源可以運用,也對程式交易改觀,努力研究程式語言,設定自己的投資策略模型,也開始慢慢了解「法人看法」,期許自己能從散戶蛻變成法人。

林承諺表示,法人機構非常重視風險控管,時時檢視投資組合以及停利、停損點,而法人除了資源上的優勢之外,團體間的相互監督敦促、研究討論,均是法人操作能贏過散戶的原因。他表示,進入寶來曼氏與同事相互交換意見,讓自己在投資觀念和思考上成熟許多,經由吸收前輩的經驗,有自信能快速成長,少走冤枉路。

郭台銘拍肩鼓勵 勿怕挫折

身為鴻海小股東,林承諺把握良機參加股東會,並在會中提問郭台銘關於富士康員工加薪、跳樓員工撫卹金過高、通路布局三大議題,讓郭台銘印象深刻,會後離開時更拍拍他的肩膀,鼓勵「年輕就是本錢,不要怕挫折」,由於當時富士康連續發生跳樓事件,郭台銘肩負外界責難、內部管理的龐大壓力,一句話同時鼓勵兩個人。

林承諺表示,郭董的鼓勵,對好強的他起了很大的作用,激勵他好好把握年少歲月,持續充實自己,雖然有時難免覺得自己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研究投資上,沒有玩到,而且自己為了增加投資本金,節省用錢,對自己很摳門。「但是要我花超過它真實價值的錢,我花不下去!」價值投資法則已深植在林承諺的日常生活中。

林承諺做過最奢華的享受,是前陣子與家人到澳門賭博,但不同於一般人賭博靠運氣,林承諺在前往澳門前,先看書研究21點的必勝祕訣,了解「不求點數大,但求莊家爆點」成功機率最大,點數超過13點之後一定不補牌,而莊家因為16點以下強制補牌,所以爆點機率遠大於閒家,而這招果然成為致勝祕訣,家人都輸慘,只有他賺了2萬多元台幣。

對於未來的規劃,林承諺覺得自己還年輕,可以多方嘗試,但終究會在財金領域,只是不設限走哪一條路,「不侷限自己的發展」,多方位培養自己的才能比較重要。由於在理財投資上略有心得,投資報酬讓林承諺在金錢上有更多自由。

放眼未來 不侷限於台股

林承諺目前著手寫書,分享自已的理財經驗,內容將包含儲蓄、保險、信用卡、股票等理財工具,希望提供其他大學生理財知識、觀念,「理財要趁早,隨著時間拉長,風險會變小」。

因為在投資領域的專業知識豐富,以及穩健的投資作風,林承諺儼然成為周遭好友的理財顧問,甚至有朋友直接委託他代操,他也不負所託幫朋友翻倍獲利。這些經驗增加林承諺作為理財顧問的信心,「有機會將走理財顧問這條路」,幫助更多的人,將資產做有效的運用。

林承諺表示,因為目前自有資金部位仍算小,所以僅能布局台股,等資產成長部位夠大時,計畫將進軍全球股市,資產全方位布局。對於房地產也頗為熱中,「早點研究準備,等時機點布局」,並已規劃出一套投資邏輯,研究好各地區的每坪平均價位,「能有今天,絕對不是運氣」,憑著投資邏輯以及對財金訊息的敏銳度,林承諺珍惜努力得來的一切。

林承諺
79年次
目前就讀實踐大學夜間部財金系二年級
寶來曼氏期貨實習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想賺錢 先懂別人未知的事

不想被主力、老師耍得團團轉?
Smart智富月刊第144期 撰文者:李挺生

台灣是個充滿愛心的社會,那些手上股票每天漲停的股神,卻義務在第四台指導全民發財,偉大的情操真教人感佩。真要像他們宣稱的,每天都能買到一檔漲停板的股票,一年下來,財富可以增加超過2,200萬倍!只要開始的時候手上有10萬元,用不到一年,就可以買盡台灣所有股票!

能賺不去賺,還報我們賺,這些投顧老師要不是下凡修行的仙人,另個可能就是下山吃人的騙子。這次介紹的恰恰也是個投顧老師,而且是個洋和尚,但他真的是有錢人,名列富比士美國四百大排行榜的富翁―肯恩.費雪(Ken Fisher)。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2009年經過金融海嘯打擊後,身價還有13億5,000萬美元,約略為新台幣430億元。他是資產管理公司的老闆,在台灣會被叫作投顧老師。根據他向美國證管會申報的公開資訊顯示,從1995年到2005年這段時間,平均每年替代操的客人賺11.5%,比同期的MSCI全球指數 7.9%平均年報酬率高出3.6%!這樣的人寫書告訴我們要怎樣發財,當然有可信度。


在延伸閱讀裡列出的兩本書,也都是費雪的著作。《超級強勢股》是1984年出版的經典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代表作。在這本暢銷書中,他首創「股價∕銷售比」這個衡量成長股的指標,現在已經成為投資學必教的指標,也是所有股市分析軟體必擺的工具。《10條路賺很大》則是貨真價實的發財祕笈,書名很搞笑,讀起來很輕鬆,但是會挑戰你很根本的問題:真的想發財嗎?有多想?想到願意採取這10條路其中的任一條嗎?

選擇《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作為主打書籍的原因很簡單,這本邏輯性最好,願意的話,可以照表操課,著實提升自己的投資能力,不必再被充斥市場的分析師、投顧老師所蒙蔽。

報章雜誌常說的常識 不一定都是正確的

費雪開篇就講,「真正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你知道什麼別人不知道的事?」他說的可不是內線交易、從特殊管道取得還未公開的公司訊息,而是市場還沒反映的資訊。有點難,對不對?所以作者把這拆成3個問題,希望能幫助讀者一步一步的建立在市場賺錢的思維方式。至少,可以降低被騙的機會,擺脫散戶追高被主力倒貨的宿命。

第一個是「我們所接受的市場常識,其實是錯的!」若不能破除這迷思,就會不斷的犯錯並賠錢。比方說:「高本益比代表高風險」、「鉅額預算赤字是不好的」、「利率上揚不利於股市」……有哪幾條是你相信的?

都是在新聞上很容易看到的標題,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被洗腦,並接受這些直覺上似乎有道理的講法。舉例來說,本益比是很多人學習基本分析時最早接觸到的指標,「本益比偏高是賣出訊號,本益比低是好買點」這樣的推論應該合邏輯,我自己都用這觀點寫過文章。

最有名的案例是前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1996年用「非理性繁榮」來評論股市,背後支持他做這樣評論的邏輯就是「高本益比、高風險」這個迷思,結果股市又漲了4年,道瓊工業指數還漲了1倍。葛林斯潘並沒有意圖欺騙群眾,正如去年在美國國會的聽證會上說的,他只是不理解市場運作方式。費雪說,兩者是無關的!任何本益比,都有可能存在,所以不代表風險,也不代表未來的報酬。

先找出自己有哪些投資上的迷思,才可能避免犯錯,免除賠錢的悲劇,這是第一項修練的目的。

看似簡單的推論 不一定全是沒有用的

有了正確邏輯之後,再來想預測這件事。所有投資大師都說不要去預測市場走勢,包括費雪在內,也都持相同的立場。可是,對未來沒有預期,怎麼做投資決策?事實上,每個人,平庸的或明智的,都必須做分析、有推論過程,不然就跟壓大小的賭博一樣。第二項修練:「測量別人認為深不可測的事」,就是怎樣做這推論的功夫。

作者講的推論,其實很簡單,就是夏天很熱很熱,熱到一定程度之後,秋天來了,氣候就轉涼。有很多循環存在,弄懂這些循環,特別是民主國家的大選週期,再據以做多空部位的調節,就可以超越大盤。照這說法,明年是馬總統任期的第3年,為了拚連任,一定有利多,今年逢低買就會賺錢。這是分析美國100多年,近 30次總統選舉得到的經驗!

這種循環因為太簡單,以至於大家不相信,這就符合「別人不知道」這發財的條件。研究員因為對歐洲局勢不樂觀,所以認為下半年出口訂單不會像上半年那麼好,因此對台股持保守態度。用費雪的原則來看,歐洲的問題已經講了快兩年,就算真的有國家賴帳,對市場的衝擊有沒有預期大?此外,到了新學期開始,接著耶誕節,零售就是會比較好,好年冬有好年冬的好法,不景氣時也有相對好的旺季。所以當大家因為眾所皆知的壞事遲疑,正好是費雪加碼的好時機。

總結來說,這整本書都在講如何鍛鍊腦力、如何破解大家習以為常的偽真理。作者抨擊這些被大量傳播的概念、禁不起事實的驗證,但他也不斷強調,並非跟市場對作就可以致富,而是要理解金融市場如何運作當大家誤解這運作方式,會採取錯誤行動,創造出我們賺錢的機會。現在,你也會了,賺錢去吧!

從本書獲得的投資啟示:
1. 你所相信的其實是錯的!
2. 要測量別人認為深不可測的事
3. 你的腦袋會騙你

小檔案_李挺生
本文作者擁有20年專業投資經歷,從外資投顧研究員出發http://www.blogger.com/img/blank.gif,曾任基金公司產品規畫、基金經理人,2000年創設網路公司,從此脫離上班族生涯,改以創業者角度看投資。2005年赴上海,參與中國的公、私募基金運作,並涉足風險投資。作者自述,在這裡寫的,一定有理論根據、一定有人靠此發財、一定是作者自己繳過學費!但是修行在個人,祝大家發財。

書籍介紹_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

作者:肯恩.費雪、珍妮佛.周、菈菈.霍夫曼斯
出版:財信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近期稅務相關新聞

改善所得分配 房產全面加稅
【經濟日報╱記者楊毅、陳美珍/台北報導】2010.12.09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5/6023295.shtml

改善所得分配惡化趨勢,財政部擬多管齊下,將以租稅手段抑制不動產漲價利得歸私,財政部長李述德今(9)日將提出包括:限制多屋族利用人頭設籍坐享輕率、高價房屋分級課房屋稅,一年內移轉非自用住宅加重課稅等多項房地產加稅計畫。

立院財政委員會今日邀集財政部就「改善所得分配不公,縮短貧富差距」提出專案報告。李述德指出,國內貧富差距確有擴大現象,短期成因來自金融海嘯造成失業與減薪,導致中低所得收入下降;長期則是產業結構改變,人口老化。

以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統計,全台546萬個綜合所得申報戶,所得總額達4.6兆元,課稅前的所得差距倍數,97年及98 年分別是11.98倍及12.18倍,呈現擴大趨勢。不過,財政部分析課稅因素對縮小貧富差距的影響,97年最高所得組稅前所得占總所得比重是 52.8%,課稅後降為50.3%,減少2.5個百分點;相對低所得組則由4.3%上升為4.6%,增加0.3個百分點,顯示租稅對改善所得分配具有明顯效果。
(齊頭式平等,有值得高興的嗎?)


在租稅對改善所得分配確有效果下,李述德今天也將就房地產飆漲恐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提出擬以租稅手段,對房產持有與買賣者課徵重稅;其規劃如下:

一、地價稅持有多棟房屋者,目前以直系親屬設籍方式,可以達到多屋同享0.2%自用住宅用地優惠地價稅率的漏洞,改以限制凡是已成年的直系親屬,夫妻必須同處設籍,即只能享有一處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不能再分設二處,未成年子女亦須與父母同處設籍。現行非自用住宅地價稅率為1%至5.5%,意即目前以分籍方式享受優惠稅率的房屋,地價稅將至少增加4倍。

二、房屋稅房屋評定現值將從三年調整一次,修正為每年調整一次,以接近政府公定價格與市價的差距;目前房屋稅按使用用途,採單一稅率課徵的做法,將改視房屋價格高低分級課稅,住宅用房屋稅率目前只有1.2%,未來最高可達1.8% 。

三、土地增值稅:不動產在一年內移轉,土地公告現值沒有調整,導致土地漲價利益形容免稅,未來將就一年內移轉的房屋及土地的成屋及預售屋權利移轉交易,比照銷售稅制,在交易時按其交易價格加課一定比率的特別稅。

除對房地產加稅,財部也將動用查稅工具,針對豪宅、預售屋及豪華農舍做自用住宅使用者查稅。其中,豪華農舍因實際為別墅,與農業用途完全無關,半年間共追查1.2 萬餘棟,補徵地價稅超過5,000萬。




取消軍教免稅 101年實施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2010.12.09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6023300.shtml

財政部長李述德昨(8)日提出未來稅制改革的四大方向,包括檢討財產稅稅率與稅基、消費稅(能源稅)、所得稅和關稅。李述德表示,取消軍教免稅預訂101年實施,102年申報綜合所得稅時適用。

李述德昨天在國民黨中常會報告「賦稅改革執行情形」,他強調,近三年來已推動17項減稅方案,採機動性、分年實施,減稅效果包括發揮所得移轉、穩定物價、鼓勵投資、增加消費的誘發效果。

李述德指出,未來四大稅制改革,第一將檢討財產稅稅率與稅基,包括地方政府調整評定公告現值等,近期內將提報行政院。也就是對高所得、高財貨的特別稅法草案。財政部研議一年內買賣成屋及預售屋所有權者,將按售價加重課稅,但一年內買賣符合自用住宅條件的不動產者,不在加重課稅之列。

二是消費稅,李述德說,將加速推動綠色稅制,例如能源稅,及檢討營業稅相關稅制。

三是所得稅,李述德說,包括取消軍教薪資所得免稅、推動噸位稅、建立反自有資本稀釋課稅制度。其中取消軍教免稅,目前已交由立法院朝野協商中,預訂101年實施,102年申報綜所稅時適用。


股市房市退職所得 不排除納健保費基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0.12.09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023431.shtml

二代健保闖關受挫,衛生署長楊志良昨天邀集健保局官員研商,除確定將無所得資料者改依「基本保險費」收取,對於民進黨所提健保費基需包括土地、證券交易等資本利得,以及退職所得,將不再堅持排除在健保費計算外。

衛生署官員說,「只要取得社會共識及技術上可行,健保費當然收越多越好」。

二代健保修法二讀前夕,民進黨立委黃淑英和民間監督健保盟拋出「虛擬所得」議題,指衛生署計畫把失業者和家庭主婦等依國民年金設算,有一萬七千兩百八十元的「虛擬所得」,引發朝野立委不滿,修法急踩煞車。

健保局副局長兼發言人李丞華表示,所謂「虛擬所得」是被有心人汙名化的名詞,也不是衛生署故意欺負失業或其他無所得者,事實上,以目前在健保第六類地區人口加保的民眾,包括待業和退休人士,平常月繳保費為七百四十九元,比起二代健保月繳四百六十七元,新制顯然會減輕負擔

他說,許多家庭主婦及子女依附先生為眷口,若先生月入五萬,一家三口目前保費是按五萬元的投保級距計算,但二代健保讓無收入的家庭主婦按國民年金設算收入,保費也會下降。

李丞華指出,健保必須設算每個人的所得來計算保費,如果各界反對按照國保投保金額,未來將改依原來的基本保險費或依下限保費收取。

他強調,目前投保第二、三及六類健保者約占健保總人口的四成五,這些被保險人絕大多數不會在二代健保增加保費負擔。

至於會增加保費者,主要以某些企業享有高額績效獎金、分紅制度的員工,及坐收利息、股利和租金所得的民眾,健保局估計在二代健保可因此新加二點一九兆的費基,比起目前僅以三點三七兆的經常性薪資作為計算保費的基礎,要擴大許多。

至於民進黨要求新增土地、股票和期貨交易所得,及退職所得等納入健保費基計算,李丞華表示,其實上述所得在財稅資料都有,問題是這些原本都計入國庫收入,會排擠其他政府支出。比較可行的是,從政府的稅收中比照菸品健康捐的立法,提撥一部分比率來挹注健保費,但「前提就是要加稅,各界會同意嗎?」


明年三月上路重稅嚴打炒房客 10趴起跳
2010-12-10 中國時報 【沈婉玉/台北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7477/112010121000095.html

為縮短貧富差距擴大,紓緩高房價引起的民怨,財政部決定對房地產投機客動大刀,加重課徵特種銷售稅!財政部高層昨天指出,將訂定單一特別法,對「持有一年內即轉讓的非自用房地產交易」、「預售屋買賣權利移轉」,以及「高價貨物消費(奢侈品)」等三項,加重課徵特種銷售稅

至於實施時間,財政部表示,將在一個月內提出方案,若社會有共識、明年二月底立院開議時順利過關,最快明年三月就可以實施。

財政部高層說,這項單一特別法規,立法目的不是為稅收,而是為了平抑貧富差距;課稅對象是高消費、高財產、高所得者。

財政部高層強調,這三項特種銷售稅,將設定課稅門檻,例如一年內買賣房屋逾三戶以上、總額五千萬元(或一億元)以上,不論虧錢與賺錢,均要課特種消費稅。至於稅率,將仿照最低稅負制模式,符合課稅門檻者,將額外課徵一○%以上,但低於三○%的稅率,確定的稅率仍要再討論。「因不動產交易金額大,課稅稅率較低;但奢侈品(如豪華汽車)金額相對低,課稅稅率較高」。

立法院財委會昨(八)日要求財政部等單位對「改善所得分配不公,縮短貧富差距」專案報告,認為房屋短期多次移轉是房價飆漲元凶之一,因此決議要求財政部在一個月內提出「針對周轉次數、加重稅率或採累進稅率之作法」,以遏止房價不合理飆漲現象,達到租稅公平。財政部長李述德立即允諾處理。財政部高層指出,「不必加重稅率,每次交易每次課稅就好」,將規劃課徵特種銷售稅,針對「持有一年內即轉讓的非自用房地產交易」、「預售屋買賣權利移轉」以及「高價貨物消費(奢侈品)」,加重課稅。但奢侈品的定義與稅率等問題,尚未完全定案。此外,針對豪宅、預售屋移轉等專案查稅,仍會持續進行。

李述德指出,針對高消費、高財產、高所得加稅,社會各界的意見很多,有三個可課稅時間點,包括進口、出廠與銷售時,具體方式還沒有定案。

李述德表示,在土地方面,將修法限縮適用自用住宅優惠稅率條件,開放讓地方課空地稅,並以市價課徵土增稅做為目標。在房屋方面,也將修法由三年改為每年評定房屋標準價格,並採分級課稅,以解決豪宅稅率過低的問題。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家有啃老族 我該怎麼辦?

近65%受訪家庭,孩子畢業後賴在家不工作
Smart智富月刊第144期 撰文者:林雅惠

張教授任教於國立大學,辛苦栽培兩個兒子到美國讀書,希望兒子能克紹箕裘,以後也當教授。為了讓孩子專心讀書拿博士學位,他要孩子別花時間打工,所以全額提供學費及生活費,結果,從碩士念到博士,兩個兒子6年在美國,吃住學費就花掉老教授1,200萬元的積蓄。

如今,兒子雖然學成歸國,卻懶得找工作。張教授私底下透過朋友,企圖幫孩子在大學裡謀個職位,沒想到兩個兒子知道後竟對著老爸吼說:「幹嘛要工作?你不是留了幾間房子給我們,只要把它們出租,靠租金就可以過活,何必辛苦工作?」

你或許以為這只是張教授個人把孩子寵壞的個案,那你就錯了!因為台灣「尼特族」現象已經愈來愈普遍。根據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周玟琪的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台灣15~24歲年輕人已有高達12.3%,也就是約有42萬人能工作卻未工作成為尼特族,亦即啃老族,靠啃食父母財產生活。


名詞解釋_尼特族
尼特族(NEET)是指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的一群人,年齡介於15歲到34歲;這個新興名詞最早現在英,是指結束義務教育後,既不升學也不工作,也不參加職培訓的年輕人。

再看行政院主計處5月份公布的最新報告,台灣15歲到24歲的失業率為12.38%,約10萬6,000人,是10年前的1.12倍。

待業超過4.5個月 就是一種警訊

針對類似現象,《Smart智富》月刊與Yahoo!奇摩理財網合作奇摩理財網合作理財網合作調查,在1,633位受訪者中,有64.7%受訪者表示家中小孩從學校畢業後賴在家中,其中,賴在家中1年以上者竟逾44%。


孩子賴在家1年以上者逾44%

針對這個調查結果,104人力銀行經理方光瑋表示,現在大學畢業生平均待業期為4.5個月,若是孩子超過這個期間還沒有找到工作,就是一種警訊。

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今年30萬名大學畢業生中,估計有1成多的畢業生不準備馬上投入職場,其中近5成想繼續升學。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也觀察到,愈來愈多畢業生以「升學」為藉口,逃避進入職場。為此,她提醒,要是孩子超過1年還沒有找到工作,或者態度非常消極,父母必須了解孩子到底是「找不到工作」,還是「不想工作」,並進一步從旁協助。

深一層看,孩子長期賴在家中不工作,到底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父母的管教有狀況?依上述本刊調查,面對孩子失業在家,有33.9%父母是「不管他,愛怎樣就怎樣」,另外,75.9%的父母會繼續給孩子零用錢。

對此,廖清碧強調,父母的態度將影響孩子找工作的意願,要是放任不管或無限制的在金錢上給予資助,讓孩子誤認為「這輩子有靠山」,就更沒有動力積極地找工地。「父母必須學會傾聽與引導,讓孩子明白養活自己是最基本的生活態度。」廖清碧說。

在金錢的態度上,只有大約24.1%的父母採取「一毛都不給」的態度。財經作家劉憶如說,父母必須要畫清界線,講明「最長半年內,我只供你吃跟住,其他的手機費用還有跟朋友出去玩樂的費用,我一毛也不出。超過這半年之後的所有費用,你要自己想辦法。」同時,父母一定要說到做到。

對於孩子賴在家的原因,多數父母歸咎於大環境工作不好找的比重高達46.7%,只有25.7%的父母表明是因為太寵小孩。不過,專家卻認為,「父母態度」才是關鍵因素。就是因為很多父母認為「環境大不如前」,因此在父母默許下,孩子失業賴在家成為理所當然。

然而社會上並不缺乏工作機會,許多大企業每年更釋出固定員額給社會新鮮人,只要孩子肯放低身段、不眼高手低,還是可以在半年內找到一份「足以維生」的工作。

面對失業兒 父母要做到3要3不要

若家中真的出現「尼特族」,父母該怎麼辦?《Smart智富》月刊綜合方光瑋、劉憶如及廖清碧的看法,列出父母處理家中尼特族問題的「3要」與「3不」解決方案:

1. 要釐清孩子對工作的態度

廖清碧認為,孩子失業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不想工作」,另一種則是「找不到工作」,針對兩種類型的孩子,父母應該要分別對症下藥。以她的經驗為例,兒子從英國名校留學回台後,嘗試找財經領域的工作,卻不斷碰壁,長達1年賦閒在家,「我跟先生說好不逼他、不念他,因為我們清楚他有在積極找工作,心理壓力已很大。」

至於若是確定孩子屬於「不想工作」的心態,就要進一步釐清孩子「為什麼不想工作」?是因為沉溺於網路?還是害怕面對人群?還是在求職過程中曾遭受挫折,以致於對工作抱持高度的恐懼感?

「要是孩子失業好一段時間,又不急著找工作,就可能是心態上沒有調整好,建議帶去給精神科醫生看看,把問題找出來,心態調整好之後再出發。」廖清碧建議。

2. 要孩子提出就職計畫

劉憶如則建議,從孩子一畢業開始,就要找時間跟孩子開會,要求孩子訂出一份屬於自己的就職計畫,當中必須交代清楚每個月的支出,例如孩子說1個月花費大約1萬元,父母就進一步要求孩子去找一份月薪超過1萬元的工作。

「月薪1萬元的工作應該不難找吧!專職找不到就找兼職,再不然就是去參加職業訓練,做得絕一點就斷絕所有金錢支援,讓孩子知道自己沒有退路。」劉憶如說。

方光瑋也認為,做一個類似的計畫,可以了解孩子的需求是不是符合他現在要找的工作,其他包括履歷自傳完整度、面試技巧好不好、以及專業技能是否符合職場需求,如果不足,可以進一步和孩子討論,尋求社會資源積極的培訓自己,以符合職場的期待。

3. 要孩子負擔家用或以工計酬

在孩子待業在家期間,劉憶如會要求孩子「以工代酬」,付不出水電費,就幫忙打掃廁所或洗碗,千萬不可以黏在電腦前面,或是跟朋友講電話講個沒完,要讓孩子知要,他對這個家庭有責任。「要給他一個目標,否則愈在家裡窩著就愈不想要出去工作,小心尼特族變啃老族。」劉憶如明白點出。

做到上面3項原則後,還請記得,千萬不要犯以下3個錯誤:

1. 不要讓孩子要多少給多少

「父母給的愈多,孩子就愈無法走出家。」劉憶如分析,孩子之所以敢賴在家,就是因為他知道父母一定會養他,一旦讓孩子清楚父母的底限就是「養你半年」或是「只讓你吃住,其他花費一律不給」,堅持個幾次,孩子知道父母是玩真的,必須靠自己時,他自然會有動力踏出家門、出去找工作。

「『不給』比『給』還難,因為很多父母擔心不給錢,孩子就從此不理他,那又如何?總不能養孩子一輩子吧!」劉憶如說。當孩子不賺錢一直伸手跟父母要錢時,父母應趁機告訴孩子自己在金錢上的壓力,包括什麼時候要退休、退休後的開銷及父母生病應該要怎麼辦,讓孩子學著去面對現實生活

此外,要是碰到孩子負債,「父母絕對、千萬不能幫孩子還錢。」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蕭碧華強調。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討論,在情感上充分支持他,助他尋找協商或解決債務的管道,但父母千萬不能直接跳下去幫孩子還錢,因為錢拿不回來事小,最重要的是這會讓孩子持續的依賴,永遠長不大也無法獨立。

2. 不要透過人脈幫忙安插工作

方光瑋說,很多父母比孩子還積極,每場職業說明會都來旁聽、做筆記,還會幫孩子舉手問問題,甚至連孩子面試,也會跟在一旁,「面試官會怎麼想?他們一定認為你的孩子還沒長大!」方光瑋說。

他也不建議父母透過人脈幫孩子硬是安插一個工作,他強調,「這樣父母欠人家人情,孩子還可能被貼上標籤,不如放手讓孩子多方嘗試,不要介入太多。」

3. 不要每次見面話題只談「工作」

廖清碧認為,失業在家的人,已經面對親友或同儕太多的異樣眼光,這時要是連父母對他(或她)還都只是談「工作找得如何」,孩子的壓力與情緒可能一觸即發,隨時會崩潰,甚至造成反效果。「反正你們都覺得我找不到工作,那我乾脆就不要找好了。」因此建議父母要以關心代替責罵、鼓勵代替嘮叨,多傾聽給建議,用雙向式討論溝通,應可引導孩子走出變成「尼特族」的危機。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打炒房 將課「暴利稅」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陳乃綾/台北報導】2010.12.03
http://www.udn.com/2010/12/3/NEWS/FINANCE/FIN5/6011650.shtml

一年內頻繁買賣不動產要課「暴利稅」了。財政部將在本月底提出對高所得、高財貨的特別稅法草案,一年內買賣成屋及預售屋所有權者,將按售價加課30%以下的重稅。

但這項措施將鎖定以投機炒作者為主,一年內買賣符合自用住宅條件的不動產者,不在加重課稅之列。

以新近成交的帝寶豪宅法拍屋總價2.8億元為例,依據財政部即將提出的新加重課稅法案,假設所有權人不做自用住宅使用,並在一年內再度出售時,稅捐機關即可按其出售價直接課徵一道「暴利稅」。


官員舉例,若其再出價為3億元,即使按10%稅率課稅,出售豪宅者就要繳出3,000萬元「暴利稅」,稅率若高達30%時,利得所有人就要繳交近1億元的特別稅。但在現行機制下,只要公告現值未調漲,漲價利益即歸私,政府完全課不到增值利益的稅捐。

這項針對炒房所新訂的專法形同是不動產版的「最低稅負制」,主要為抑制目前公告現值一年調整一次,在不動產飆漲時期、選在兩次公告現值調整期間買賣者達到免稅的不公平現象。

財政部的特別稅法草案,須送行政院拍版定案。據瞭解,按售價加課稅率,稅率原則上不會高於30%,行政院方面預計本月中旬開會研商確定最後稅率,再送立法院審查。

依據財政部規劃,將被納入加重課稅的不動產買賣範圍,包括成屋及預售屋,但排除屬於自用住宅的買賣案件。成屋若在一年內轉手,公告現值即使未調整,財政部也將以其銷售行為,仿照營業稅的銷售稅課稅概念,就其出售價格直接加徵一道特別稅。

出售價格則授權稅捐機關彈性認定,若可查得實際交易價格者,即按實價課稅;無法查得實價者,則按出售時的公告現值做為課徵稅基課稅。

除了一年內買賣成屋者外,預售屋買賣雖然目前已透過稅捐機關查核手段,補課所得稅,財政部此次也決定要納入特別稅的課徵範圍。

財政部雖然排除一年內買賣自用住宅者,不在加課特別稅的行列,但是將限縮只有符合自用住宅定義者,才享有免課的優惠,例如出售面積都市地區不得超過3公畝(約90坪)、必須做自用住宅使用且符合相關設籍條件。

個人覺得,這還是個風聲大雨點小的宣示政策,實際上很難課得到「暴利稅」,對投資客來說,要避開實在是太容易了!!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退休觀念4大錯,你犯了嗎

養老資金缺口,光靠政府補不了
Smart智富月刊第144期 撰文者:陳淑泰

再過30年,當你齒搖髮禿走在路上,每碰到10個人就有4個和你一樣是高齡人口,比例是現在的3倍!屆時,每1.5個生產者就要扶養1個退休老人,重擔是現在的4倍。不要懷疑,這是行政院經建會最新一期「人口推計」報告算出來的殘酷事實,看到這些數據,你還不趕緊開始準備退休金?

台新銀行資深副總林尚愷說,的確,台灣因為生育率低,人口高齡化的問題嚴重,也愈來愈多人有「及早為退休做準備」的觀念。但是有觀念是一回事,執行起來卻不容易,很多人常常半途「迷路」。經常在第一線了解客戶退休需求的林尚愷,認為一般人常有以下4大錯誤觀念:

錯誤觀念1:公司發的退休金、勞保退休金、國民年金,應該夠我退休使用了。
正確觀念:退休金準備應要替代所得70%才夠。

退休3支柱包括「社會保險」、「企業退休金」及「個人準備」,林尚愷說,理想的退休所得替代率70%即可維持老年生活的合理品質,然而以國內現況來看,社會保險及企業退休金提供的所得替代率仍然不足。


以 35歲的上班族王小姐為例,目前月薪3萬5,000元,假設未來每年調薪3%,工作25年後於60歲退休,屆時月薪約為7萬3,000元。假設勞退新制退休金僅由雇主提撥6%,退休基金年報酬率為3%時,退休後每月約可領7,000元,再加計勞保年金每月約1萬7,000元,及國民年金投保30年後、到 65歲才可領取每個月6,800元,換算每月所得替代率僅約42%,僅達理想的所得替代率70%的6成。所以大部分的人,還是需要靠第3支柱「個人準備」,才能夠讓退休生活沒有缺口。


只靠勞退、社會保險提供退休金仍不足

錯誤觀念2:現在才剛入社會,每個月存不了多少錢,晚一點再做退休規畫就好了。
正確觀念:及早準備,從小錢就能開始累積複利效果。

有了薪水之後可以開始強迫自己儲蓄,及早準備才有足夠時間儲備退休金的本錢,發揮時間複利魔法的效果。

假設你想在60歲以前,存到800萬元退休金,你在35歲就開始,每個月只要投入8,411元就夠了;40歲才開始,每個月就得投入1萬3,581元;如果前面提到的王小姐等到50歲才開始,每個月就得投入4萬3,728元才行,金額是35歲就開始的人的5倍。


愈早開始存退休金,複利效果才大

錯誤觀念3:退休準備金委託別人管理,要付很高的手續費,不划算。
正確觀念:人性有弱點,很難紀律投資,由專人管理可免除情緒判斷,獲利報酬還能高過管理費。

人性總有弱點,在低點時會因為恐懼而不敢進場,等到不怕時投入,往往已經買在高點了,所以往往很難有紀律地投資。

林尚愷有個同事,每次見到股市好,就把退休金挪出來買股票,但總是套牢,忍痛停損後,這筆錢又縮水一大半;幾次循環下來,還是決定交由專業人士管理,可以免除情緒性、或是人為判斷。同時,專業的受託機構因為有研究團隊,對市場商品熟悉度高,也可以達到完整的全球配置及風險分散效果。林尚愷說,通常這些正向效果帶來的報酬,會遠高出你所付出的管理費用。

錯誤觀念4:去年股市漲很凶,退休準備金帳戶的投資報酬率超棒,趕快獲利了結,入袋為安好了。
正確觀念:退休金需要長期準備,要賺的是穩定的「時間財」。

很多人存錢的出發點是做退休準備,但一看到投資有獲利時,就會心癢、想要收割投資成果。

林尚愷說,退休準備最重要的是賺「時間財」,要長期且規律地投資,時間愈長,錢滾錢效果才會愈明顯。一直想挑選買賣點、只能賺「機會財」,無法維持長久。林尚愷建議,常常在退休準備半途迷路的人,可以把錢放在一個獨立帳戶裡,與其他短期投資的錢區隔,或把存款簿或印章讓另一半保管,讓自己無法輕易挪動。

延伸閱讀:存退休金 謹記2目標、3要件

把錯誤觀念導正後,就可以開始列出2個目標:
1. 時間目標:準備幾歲退休,距離現在還有幾年幾個月的時間?
2. 金額目標:希望退休時能有多少準備金?或是退休後每個月要多少錢才足夠?

執行時則要謹記3要件:
1. 收支平衡:不能只做事後的記帳管理,而是要事前強迫儲蓄。拿到薪水就把退休準備金存到獨立戶頭,避免無謂開銷。
2. 選對標的:如果選錯標的、報酬率太低,也沒辦法達到退休準備金利滾利的目的。距離你目標時間較遠時、可以拉高積極型資產比重,往後每年再逐步調低。
3. 選對方法:一定要長期且規律地投資;現在流行「定期不定額」,在中短期投資是不錯的概念,但其中摻入人為判斷,就有可能出錯;作為退休準備,以定期定額即可,景氣長期循環向上,就可以獲得不錯報酬。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龍頭股低買不賣 教師身價2000萬

堅持等到好價錢才進場
撰文者:劉萍 Smart智富月刊第144期

張錦輝單養1檔台化,輕鬆累積4,000萬元身價,還能每年坐領百萬元現金股利,讓我很羨慕。但是,他前後花16年時間,讓我覺得太久;而且股票太集中,也讓我怕怕。心中不免懷疑:難道沒有更快、更安全的做法嗎?

投入本金500萬元 1年股利收入高達近百萬

直到我遇見在高雄教書的謝永盈(化名),他教了我一套更快、更穩的養股致富法。今年55歲的謝永盈,再兩年就可退休,8年前,才開始學做股票;沒錯!從完全不懂股票到養股累積出千萬元身價,他只花了8年。

謝永盈合計投入的本金約500萬元,目前資產價值已達2,000萬元,等於變成為4倍,今年領到的現金股利則已將近100萬元。他是怎麼辦到的?怎麼會這麼快?


2000 年以前,謝永盈自己沒碰過股票,但有將一些錢交給已經退休的爸爸拿去「炒」股。只是老人家忙進忙出多年,卻沒什麼賺賠,讓謝永盈直覺:一般人做股票只是在浪費時間,根本很難賺錢。直到看了一篇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報導,他對股票投資的印象大為改觀,也從此改變他的人生,「原來存到好股票,錢會不斷長大,生活也可以好好過。」

接著,謝永盈花1年時間,研讀巴菲特投資相關的書,甚至花錢去上「巴菲特班」,學習如何效法巴菲特投資股票。「看到最後,發現巴菲特投資原則最關鍵的只有兩個:一是先挑好公司,再來就是等好價錢。」他說。

在台股裡要挑好股,用巴菲特選股原則可以選出不少「好公司」,但謝永盈只挑他耳熟能詳的大公司做為養股標的,包括台塑(1301)、裕隆(2201)、中鋼(2002)、統一(1216)等共4檔。

Tips_巴菲特投資原則
好公司:成熟產業的龍頭股,長期維持高獲利(股東權益報酬率>15%)、穩定配息
好價錢:股價被低估時,通常本益比要低於12倍
操作:找到好公司就靜待好買點,然後長期持有,除非公司體質變壞,否則永遠不賣;透過每年配股配息,加上股價上漲,累積財富

階段1》存錢等進場 預留生活費,餘錢逢低分批買

而接下來,才是投資股票能否賺錢的關鍵——要能等到好價錢。2001年年中,謝永盈盤點自己帳戶裡的錢,先預留一年半的生活費,剩下的積蓄還有約220萬元,全部轉到股票帳戶,準備進場。

結果,等了不到半年,全球股市因為網路泡沫崩盤,行情大跌,台股在18個月內,大跌超過6,900點,指數從萬點高峰直挫到3,411點才止跌反彈。許多好股票在這樣的跌勢中,連連重挫,本益比跌到10倍以下的股票比比皆是。那時候台塑、南亞聯袂跌破30元,裕隆跌破15元,統一更是一度跌到歷史低價區,只剩10元不到。

就在這時候,謝永盈第1次進場了!雖然不是買在最低點,卻是見到重挫就買進。「因為不知道股市會跌多久,所以就一次買1、 2張,買完如果股價又跌,就再買;只要股價沒漲,就一直買。」謝永盈回憶。總共花了2~3個月的時間,手上可用資金全部買光,他主要看好的4檔股票,每檔都至少買進10張以上。

有20年股票投資經驗的富鴻理財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林成蔭認為,謝永盈這種「等」好股跌到低檔時才建立部位的做法,因為站在「買低」的基礎上,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光會買低還不夠,「養股」效益要加大,還得繼續養。為了準備下一波進場的資金,謝永盈開始每個月從薪水中撥出4成、近3萬元存到股票帳戶中,「先存進來,免得花掉,等到有好價錢時,才有錢可買。」

階段2》逢低再加碼 若銀彈不足,選獲利預估高的

這階段,謝永盈的子彈不像第1次進場時那麼多,無法像之前那樣,一次買進4檔股票,這時就得在核心持股中進行挑選。

謝永盈說,在股價低、股利殖利率高等條件都大致相當時,他會去找研究報告,看哪一家公司年度預估獲利比較高,就先買那檔股票。像2001年買進後,當統一又出現跌到10元左右的低價區,他都會進場1、2張的撿。

雖然可以買的公司很多,「但重點是有沒有好價錢,沒有就不買,錢先存著,耐心等便宜價,到時錢也多了,買的張數更多。」謝永盈自信地道出自己的心得。

堅持「等好價錢」的原則,讓謝永盈又等到一次好機會。那是2003年4月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肆虐台灣期間,他發現統一股價跌到9.5元,因為手邊又存了一些錢,就2、3張的買,一買又是10多張。

另外,在這一年,謝永盈的核心持股還多增加了1檔長興化工(1717),會選到這一檔股票,是他受邀到長興化工演講。演講完後,和長興員工聊天,發現這家公司的員工都對工作積極投入,加上公司獲利和配股都不錯,員工對公司前景很有信心。

回家後,謝永盈開始上網找資料,確認長興符合「好公司」的條件,加上當時股價跌到16元附近,創近1年新低,他開始一張一張敲進,同樣存了10多張。

與一般股民不同,平常都上網看股票資訊的謝永盈,在大盤重挫或是發生金融風暴時,他會特別去號子逛逛,只要看到平時熱鬧的交易廳冷冷清清,就馬上加買3、4張。「當電氣用品打折時,大家會搶著買;為什麼股票打折時,大家卻不敢買?我當然要趕著撿便宜!」謝永盈得意地說。

但是,好公司不會天天有好價錢讓你買,所以謝永盈常常1年買不到兩回,有時甚至一整年都沒得買,他就專心工作、繼續存錢,備好銀彈等時機。

以他操作的這8年經驗看,平均2~3年左右,就會有一次進場的好機會。「只要逢低買,累積財富的效果很快就會出現!」這樣的信念支持他耐心等下去。

階段3》用股利滾入 遭遇金融海嘯,也還是賺

謝永盈運用這套養股術,到2006年,光台塑1檔股票,含配股已累積超過50張,成為他的第1大持股。「從這一年開始,我每年領的股利就超過70萬元,所以,我不再投入薪水,光用股利再投入就夠買了!」他說。

不過,這套養股法在2008年遭遇嚴重考驗。那時謝永盈帳上資產一度已超過1,500多萬元,但11月金融海嘯發生,股票價值快速跌到剩780多萬元。短短3個月,資產價值縮水幾乎一半,「當時心裡很不舒服,開始懷疑這樣養股到底對不對?」

喜歡研究的謝永盈開始思考,他先計算自己從頭到尾投入的資金,發現大約是500萬元,以當時股價計,等於還有5成的獲利;而且股價在跌,但他的股利卻沒少領。

除了計算自己的投資成績單,他也比較一些朋友的「慘況」。當年聽到他要用200萬元長期養股時,有位朋友也拿同樣金額買股,但做的是短線價差交易。這朋友一次買進就是數十張,剛開始,1週可以賺30、40萬元,1年累積成交金額上億元,但幾年下來,本金卻虧到只剩下10多萬元。

兩相比較後,加上那一年謝永盈領到近100萬元的股利,對自己養股術的懷疑頓時消失,於是把當年領到的現金股利,馬上再投入逢低買進。

初期效果不明顯 撐過3年,財富就會快速增加

「這樣投資像是坐摩天輪,不刺激卻很穩;相反的,賺價差像坐雲霄飛車,很刺激,但對心臟不好!」謝永盈如此分析。

2009 年7月,景氣確定復甦,很多人還不敢進場,那時晉昂投顧總經理洪瑞泰經營的「巴菲特班部落格」上,某一天出現一段留言:「8年下來,我一共投入500萬元在好公司上,幾乎只買不賣。2年前就沒再轉錢到股票帳戶,配的股息已經夠買股票了。目前資產在1,500萬??每年這時候開始領股利,已經接近個人年所得,日子很好過的,不是嗎?何必要把投資弄得那麼複雜!」

這一段留言,不但激勵巴菲特班成員,也引起我的注意,讓我找到謝永盈,並領教這套簡單易做的養股術。

問他這8年養股的心得是什麼?他的回答很直接:「理財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不工作,你的錢能花多久?養股票,這兩個問題可以一次都解決!」

今年7月,又到了謝永盈領「年中獎金」的時候,他結算,帳上股票資產價值已超過2,000萬元,領到的股利還是近百萬元。謝永盈建議,年輕人用這套方法,剛開始效果可能不明顯,很容易放棄,但至少要撐過3年,財富就會明顯增加,到時候「你就會愛上這方法,並且持續下去」。


謝永盈養股歷程 以統一為例

【專家分析】大眾證券副總經理 黃嘉斌:
堅守4原則賺股利又賺價差

謝永盈選的都是產業龍頭股,加上堅持低檔買進,大幅降低了持股成本,相對使得所領的股息殖利率能夠提高,長期投資下來,報酬率會比定期定額買股要好。再者,因為持股成本夠低,當他要退場時,還有機會賺到價差。我很認同這樣的做法。但是,提醒投資人,若要仿效他的做法,以下4點必須要堅持:

1. 必選龍頭股
這是第一前提,尤其是像中鋼、台塑這種景氣循環股,遇到景氣往下時,公司獲利會減少;若不是產業龍頭公司,可能就會虧錢。所以,記得!選龍頭股才安全!

2. 買進價要低
萬一買價過高,退場時,你的本金就很容易虧損。所以切入點很重要,就算不可能買在歷史低點,但也要堅持每次出手都買在本益比和股價淨值比低時。

3. 看月線操作
景氣循環股每次在買進時,可用月線判斷循環價位的區間,通常大概1年走多、接下來1年就會走空。例如去年上半年走空要買,今年就不要碰,先存錢,等明、後年跌到循環低檔時再進場買進。記得!每1~2年會有個相對好買點出現,這樣操作,報酬率會提高很多。

4. 適度分散
原則上,存3~5檔股票就具有風險分散的效果了,雖然與集中買1檔來比,分散布局的報酬率可能會拉低,但用時間累積,最後報酬不見得差。不過,資金少的投資人,建議先集中存1檔股票累積股數,不適合太分散。

延伸閱讀:存股心得

1. 存股等於自己替自己多加一份薪水
2. 長抱股,別管股價,只有股利才是真的
3. 個股配現金最好,股本不會太過膨脹,公司不會被掏空
4. 選好公司、等好價錢,價錢到了就一直買
5. 存股就像種果樹,時間到了就澆水,但千萬不能砍樹


資產組合

小檔案_謝永盈(化名)
出生:1955年
學歷: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哲學博士
經歷:建國中學教師
現職:高雄師範大學副教授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30年老屋重建 雙重容積獎勵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蘇秀慧/台北報導】2010.11.26
http://www.udn.com/2010/11/26/NEWS/FINANCE/FIN1/5997284.shtml

選前容積獎勵無償大放送,行政院院會昨(25)日通過「都市更新產業行動計畫」,民國100年起,全台灣地區302萬戶超過30年以上的老舊建築拆掉重建,將無償享有雙重容積獎勵。

第一重保障是容積不縮水,還可以增加電梯面積,如屬大面積(台北市是指2,000平方公尺以上,約605坪)則為自力都市更新,補助先期規劃設計費,金額按戶數另定,容積獎勵上限1.5倍;如果鋼筋水泥改鋼骨、又導入綠建築手法,可以享第二重獎勵,容積最高再加給20%。

內政部營建署估算,302萬戶重建的總產值將達7兆2,672億元。如果分30年完成,平均每年產值2,422億元,第一年將增加經濟成長率約0.56個百分點,增加約4萬人次就業機會,受惠最大的是營造業,產值可成長7%。


本次都更也同意給予屋齡20年以上老舊建物改建、修建,增設升降機等,不計入法定建築面積及容積,可享二年50萬元免息貸款,提高耐震、取得綠建築標章者發給獎勵金,金額另定。如屬大面積老屋拉皮、綠美化等整建維護則補助工程款,最高補助上限45%。

內政部官員說,容積獎勵只要修改行政命令,不必經過立法院,修正都市計畫省市施行細則後即可受理,預定民國100年實施,內政部近期將會同北、高兩市修改法規。

官員指出,容積獎勵除了行政院通過的方案,地方政府也可以經都市計畫變更,變更土地使用的容積管制,再給第三重的容積獎勵。台北市先前提出的一戶變兩戶、容積倍增政策,就是運用地方政府權限。

相關方案通過行政院院會前,在經建會委員會議審查時限於補助經費,只預定2萬戶。昨天行政院院會對都市更新做「最廣義」的解釋,營建署副署長許文龍說:「受理容積獎勵申請不限戶數,也不限都市計畫土地,全台老舊建物都適用。」但因政府經費無法跟著提高,許文龍說,四年合計只有70 億額度可辦利息補貼,能補貼錢的還是只有2 萬戶,拆掉重建者,每戶可得200萬貸款額度兩年零利率優惠。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堅守4律 翻身致富

阿嬤的理財智慧,與大師不謀而合
Smart智富月刊第145期 撰文者:林正文、潘佳凌

不論是工友阿嬤靜子還是作家阿嬤丘秀芷,她們不懂投資學、不看經濟指標,甚至連股票、利率的技術線型都沒看過。但是,她們累積財富的方法、處理金錢的紀律,卻和眾多理財大師的做法不謀而合,證明兩位阿嬤變身千萬富翁的理財智慧,不但可以複製,還值得學習。整理兩位阿嬤的理財智慧,主要有4項:

阿嬤智慧1》省下每一塊錢,積小錢變大錢

靜子的兒子和媳婦常去連鎖咖啡店,一人買一杯咖啡回家,靜子對這樣的消費非常不能認同。她偶爾會提醒他們:「要少花點錢!」但是年輕人卻覺得花小錢沒關係。靜子會算給兒子聽:「兩杯咖啡要90元,一天少花90元,一年可以存下3萬2,850元,10年就可以變成32萬8,500元,至少可以買7兩黃金存著。」

靜子年輕時穿別人不要的舊衣、不亂買東西,努力省下每一塊錢;就算現在身價超過千萬元,不管去哪裡還都自己帶水壺。就連記者採訪時,要請她喝一杯35元的飲料,她都堅持不肯,寧可喝自己帶的水,她說:「這樣既省錢、又健康。」

《自動千萬富翁》作者大衛.巴哈(David Bach):
找出拿鐵因子,開始儲蓄,你的未來將會因此改變!

大衛.巴哈以「拿鐵因子」比喻那些不必要的「小」花費,他告訴讀者,每天省下一杯100元拿鐵咖啡的錢,一個月可省3,000元,一年可省3萬6,000 元,用年報酬率5%投資,10年後會變成45萬元,20年會變成119萬元。因此,只要每天能省一杯咖啡的小錢,長期就能累積出一筆可觀的大錢。


阿嬤智慧2》貸款是重擔,會讓你愈借愈窮!

靜子雖然一生做的盡是女工、工友等勞力工作,但她最自豪的,就是「這輩子不求人,無債一身輕」。她在買東西前,一定先看看自己口袋,如果買不起,就放棄;即使買房子,都不願意向銀行貸款,因此,她買房子都靠現金存款或變賣黃金。

不僅沒有房貸,靜子也沒有其他任何負債,「我這輩子沒跟人借過錢!」靜子驕傲地說。她甚至告誡兩個小孩,貸款是「重擔」,會讓你愈借愈窮;借之前,一定要先掂掂自己的肩膀挑不挑得動,如果挑起來覺得重,就不要借,以免被擔子壓垮。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
負債會拿走你所有的東西,甚至是你的尊嚴。

清崎在「富爸爸」系列書中,要大家先分清楚「資產」和「負債」的差別,千萬不要為了取得某項資產而讓自己背上大量的負債。他說,他的窮爸爸就是因為不知道兩者的區別,讓長期負債上身,必須辛苦地工作還債;他的富爸爸則教他:「如果有過多負債,世界會拿走你所有的東西——你的時間、你的工作、你的家庭、你的生活、甚至你的尊嚴。」所以借錢一定要小心!並且確定你支付得起。

阿嬤智慧3》利息雖少,每一毛錢都要算清楚

靜子每回買保單前,一定會比較利率;如果壽險顧問沒向她解釋清楚利率,只告訴她到期可以領回多少錢,她一定會追問到底。自稱沒學過心算的她,能精準地說出手上每張保單的利率,每張保單到底要投入多少錢?最後可以拿回多少錢?她一定都會詳細計算,因為,利息再少,每一毛錢都要算清楚。

「賺利息」是她願意把多數錢投入購買儲蓄險的重要目的,而且為了賺利息,她從來沒有解約過任何一張保單,也沒有拿保單向保險公司借過一毛錢。因為靜子知道,保單中途解約不但賺不到利息,還可能為了付解約金讓本金受損;拿保單向保險公司借錢,更等於是用自己的錢,卻還付保險公司利息。

《財富的祕密》作者富蘭克林‧霍布斯(Franklyn Hobbs):
鉅額財富是由小額利息增長得來的。

霍布斯在書中提到,當你從收入中省下一塊錢時,這一塊錢其實代表著一部分的生命和青春,你可以把它花得分文不留,也可以存起來,但是不要輕易地把你用青春和精力辛苦換來的錢花掉。如果你把錢存起來,它就會成為你的賺錢助手,為你剩下的人生賺取利息。因為利息是唯一一種不用你為了它親自工作,卻肯定能得到的錢;而且利息會再滋生利息,不分晝夜地一直增長,幫助你累積財富。

阿嬤智慧4》想投資,要先學會算價值

丘秀芷看報紙做股票、房地產,卻能有倍數獲利,關鍵在她能算出標的物的價值。她在裕民10多元時買進,看見的正是裕民在散裝航運業的獲利能力強、股價卻被低估,等到賣出時,賺了近10倍。

同樣觀念運用到買房子,從買賣台北市瑞安街房子的過程,她學會觀察精華區土地價值的珍貴性,之後3度買賣房產,都專挑土地持分高的老公寓下手。7年前,她購買目前辛亥路住處前,得知該區域皆為4層樓高的老公寓,且為台電員工所共同起造,施工時,20多戶住戶輪流監工,品質無虞,因此決定投資,如今不但房價翻升約2倍,還坐著等建商上門洽談都更。

股神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想要成為成功的投資者,你必須尋找價值。

與其去想何時要賣股票,不如把時間、精力放在尋找價值股,因此巴菲特從來都不重視股價的短期波動。股價漲跌本身就是風險,而想要控制這種風險,做法就是找出價值被低估的股票,然後買進長期持有,這種投資法趨近於無聊,但經常都有數倍的獲利,例如巴菲特投資過的美國運通賺5倍、寶僑賺了6倍多,投資長達34年的《華盛頓郵報》更大賺100倍以上。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朝一億退休的目標高速前進

佩甄:哪裡有錢的味道,我就往哪裡跑
Smart智富月刊第145期 撰文者:陳若雲

「那時候我只能不動聲色的跟同學借3萬塊,拿給媽媽當零用錢……」這是藝人佩甄(李佩甄)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伸手跟朋友借錢。

當時,她以為自己正值人生高峰,不但用先前累積的存款買了一台轎車代步,還贊助妹妹出國念書,卻突然斷了每個月穩定的高收入。為了不讓媽媽發現她開始收入不穩定,她只好硬著頭皮借錢,「我不要讓我媽擔心,覺得我受委屈」。

佩甄剛出道不久,就因為主持靈異節目,被稱為「靈異美少女」而爆紅,手上同時主持4個外景節目,不但收入倍增,也讓她如願的從幕後轉到幕前,揮別趕場賺血汗錢的日子,於是她大方上調給媽媽的零用錢,從每月1萬5,000元逐步調高到2、3萬元。

靠3個好習慣 讓資產成長逾10倍

沒想到好日子不到1年,原本高收視的賺錢利器,卻讓佩甄變成票房毒藥,因為「當紅靈異節目主持人」的身分,卻成為其他主持或節目通告的拒絕往來戶。

一開始她不懂,「為什麼節目那麼多人看,卻會被貼上負面標籤?這不都是一種表演而已嗎?」最後她終於明白:「藝人接的每一個節目,都會影響到他後來能接什麼節目。」

認清「藝人形象」的重要性,為了長期的演藝事業,佩甄忍痛拒絕所有靈異節目的通告,月收入一下子從10幾萬元,瞬間縮水不到2萬元。


短短兩個月,演藝事業驟起又暴落,這是老天教給佩甄一堂彌足珍貴的金錢課。接下來的7年,她一步一腳印,扎實地靠3個好習慣,讓資產成長逾10倍。

有錢好習慣1》存得住比賺得多更重要 吃便當、到五分埔治裝

拒接靈異節目通告,收入一度銳減的那年,佩甄慶幸自己從小就有一個好習慣,就是特別會存錢,「媽媽說我是天生愛錢鬼,哪裡有錢的味道,我就會往哪裡跑。小時候紅包我都存起來,覺得錢好香,死都不拿出來。」佩甄笑稱,她天生就有「留住錢」的能力,25歲剛出道時,她1個月底薪收入不到3萬元,卻能夠拿給媽媽和兩個妹妹2萬7,000元。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勃特‧清崎曾指出:「問題不在你賺了多少錢,而是你能留下多少錢,而且可以留多久!」佩甄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為了省錢,佩甄不但餐餐吃攝影棚內的便當,也盡量減少非公司付費的娛樂開銷。女藝人不可缺少的「治裝費」,她則靠著和朋友久久逛一次五分埔,只花1,000元,就可以買回6、7件衣服穿搭,每每的在鏡頭前亮相。

她也利用跟會,開始累積人生的第一桶金。她的會錢從5,000元開始,隨著收入增加慢慢提高到幾萬塊。每累積到20萬元,就拿去「存股票」,最讓她驚喜的戰果,是27歲累積到人生第一個100萬後,持續「存」台積電存了3年多,5張股票配股後變成8張,並在2007年台股接近萬點時賣出,獲利逾 60%,從此她不再跟會,直接把錢投入股票和基金帳戶,讓留下來的錢更快長大。

佩甄在陳述每一段重要人生轉折時,都會一再提到「投資報酬率」五個字。原來,從小受到在銀行業工作的父親影響,佩甄一出社會後,就開始精算每個決定的「投資報酬率」是否划算。

有錢好習慣2》每件事都要想投資報酬率 身上行頭都能轉售再賺

原本立志當記者的她,因為沒考上世新,在痛苦的讀了幾年會計後,下定決心朝年薪百萬的主播發展,於是說服老爸投資450萬元,讓她到美國主修大眾傳播。

但是,當她返台後才赫然發現,想當個百萬主播,並不是那麼容易。因緣際會下,她踏進了電視圈,做得卻不是夢想中光鮮亮麗的主播,而是得低頭苦幹的幕後企畫。

「1年收入不到50萬元,這投資報酬率也太低了吧?我要怎麼還我爸?」不划算的事,一定無法長遠,佩甄因此決定從幕後轉到幕前,雖然演藝圈這條路十分辛苦,但若能熬出頭,論賺錢的潛力,比起主播更有過之。

佩甄靠著用心經營個人演藝事業,不僅從助理主持人升格為外景主持人,當初老爸投資的450萬學費,她不只加倍奉還,更買了一輛百萬名車送給老爸,而且35歲不到,累積在她個人名下資產就超過5,000萬元。

有錢好習慣3》收入至少留一半存到銀行 成功降低金融海嘯衝擊

此外,雖然已經是個小富婆,她仍然算得很精,演藝工作必要「投資」的行頭,也務必讓投資報酬率極大化。那些易轉手的名牌包、服裝,她都會利用拍賣網站,每年創造60~70萬元的「業外收入」,支付她每年旅遊玩樂的開銷。

演藝圈的載浮載沉,讓佩甄格外有風險意識,每次賺來的錢,都至少留下一半存在銀行,就算要拿錢滾錢,也不會動用到這一半。

堅守這項紀律救了佩甄。2007年的前兩年,雖然金融市場幾乎可說是「買什麼賺什麼」,但佩甄並沒有因此而被沖昏頭,她還是堅守「留一半現金存銀行」的紀律,結果金融海嘯來襲後,她因為沒有繼續硬拗,企圖攤平200萬元的套牢股票,才使得投資損失限縮到最小。

而金融海嘯慘遭套牢的二線股票,也讓她得到「只長線投資龍頭股」的深刻教訓,並決定不再投入新資金至股票帳戶,和先生約定好,未來她多賺多存的錢「都是房子的頭期款」,宣示她轉戰房地產投資的決心。

演藝圈比佩甄會賺錢的藝人很多,但能把錢留下來的人卻屈指可數。許多藝人更在錯誤的副業投資後,不但把錢賠光光,還被迫「沒有選擇」的接通告賺錢還債,提前中斷演藝生命。

而生完孩子後的佩甄,不但親子通告和代言收入意外倍增,她也懂得巧妙的利用過去存下來的錢,不僅提升自己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讓演藝生涯具有更多的選擇空間,也讓她在成為醫師娘後,從過去「一個人賺錢」,轉向「全家一起賺錢」,和先生攜手朝「1億退休」的人生目標高速前進。

小檔案_李佩甄
出生:1976年
學歷:美國中央華盛頓州立大學大眾傳播系
經歷: 《娛樂晚點名》記者及代班主持人、《神出鬼沒》等靈異節目主持人、《嗨!我來自台灣》、《世界非常大》等旅遊節目主持人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安然養老 最少要500萬

掌握趨勢》考慮3變數,退休金不失算
Smart智富月刊第145期 撰文者:林淑玲

很多人都以為退休後生活簡單、開銷減少,1個月大概1萬元的生活費就夠,再以60歲退休後活到80歲估算,退休金約只要準備300萬元應已足夠。

不過,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常務理事、淡江大學管科所副教授陳登源估算,退休金最少要500萬元起跳。

為何會出現200萬元差距?陳登源分析,因為大家在計算退休金時多半只想到食、衣、旅遊,卻忽略醫療保健費用的開銷,而且這部分是活愈久、開銷愈大。

然而,錯估醫療費用不過是錯誤迷思影響退休準備的縮影,包括近來引發熱烈討論的少子化、薪資水準倒退等等,都會對你的退休規劃造成影響。儘管事先規畫不可能盡善盡美,可是能夠掌握趨勢變化、降低變數,總是對退休準備比較有保障。如果你不希望在退休準備上失算,一定要掌握以下3大影響你規畫退休準備的趨勢:

名詞解釋_平均薪資、經常性薪資、實質薪資
平均薪資是指受僱員工1年實際獲得的薪資總額,包括經常性薪資、加班費、非按月發放的紅利、年終獎金等;經常性薪資則指受僱員工每月領取的薪水、固定津貼和獎金;實質薪資則是指扣除物價影響後的薪水金額。


趨勢1》少子化嚴重 退休少一項經濟來源

現象報告:

根據經建會8月最新推估,台灣今年總生育率將首度跌破1人,降至0.94人,創下歷年新低、全球最低雙項紀錄。更糟糕的是,再過13年,到2023,2023年時,台灣人口甚至會出現負成長。

影響分析:

主計處於2008年10月針對台灣45歲以上的中高齡及老人,所舉辦的「中老年狀況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老人裡,約有56.94%的比率跟「與晚輩同住」,與配偶(同居人)同住者的比率竟僅占27.45%。

台灣的退休族為何喜歡跟晚輩同住?主要是生活有照應,又能減輕退休後的經濟負擔,例如生病時的看護費用、水電支出、房租、伙食費等等,都有晚輩分擔。甚至,部分晚輩還會每月給奉養金,即使你的退休金準備不夠,也還有後援。但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子女恐怕無法再在父母退休生活中,繼續扮演最主要的經濟支柱。因此,在做退休規畫時,必須靠自己多做準備了。

趨勢2》薪資倒退 每月退休金準備變少

現象報告:

根據主計處統計,目前不論是觀察1年總所得的「實質平均薪資」,還是觀察每月所得的「實質經常性薪資」,均呈現倒退的現象。2009年台灣每人月實質平均薪資為4萬690元,比2008年同期減少3.47%,減幅是近30年來最大;而每人月實質經常性薪資為3萬4,326元,一樣比前年同期減少 0.68%,甚至連續第3年出現負增長。

今年情況略微改善,但只是倒退程度稍緩。今年上半年實質平均薪資為4萬5,161元,還低於1998年的4萬5,596元,為近13年來次低;實質經常性薪資3萬4,421元,也低於1999年的3萬4,659元,為近12年來次低。

影響分析:

薪資水準倒退直接衝擊的便是每月退休金準備金額,可是陳登源提醒,準備退休金是長期的事情,不見得要從大錢開始,只要能利用有工作、有收入時,從小錢做起,即可慢慢達到目標。

趨勢3》年紀愈大醫療支出愈高 甚至會高過生活開銷

現象報告:

依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2005年全民健保單年度的住院費用,總支出約1,451億元,平均每日高達4億元。以各年齡層來看,老年者的醫療花費是最可觀的,其中醫療費用最高的年齡層是75~79歲者,醫療費用高達163億元;70~74歲者,醫療費用也高達147 億元。可見年紀愈大醫療支出也跟著增加。

進一步以衛生署國人分齡醫療費用統計資料來看,50歲後的醫療費用支出約占人一生醫療費用65%。再看看美國的例子,根據美國醫療部門調查,有25%受訪的退休人員,一生的積蓄在5年內就因支付醫療開支而全部花光。未來情況將隨著藥品費用上漲、醫療費用增加而惡化。

影響分析:

台新銀行副總經理��尚愷指出,銀髮族的醫療費用往往最會影響老年的財務狀況。若無充足醫療費用準備,將大大影響老年生活品質。因此每個人都應趁早為自己及家人老時的龐大醫療費提早準備。

建議 及早開始、選對工具、從小錢開始

除了上述3大趨勢,通膨、長壽都是影響退休準備老生常談的因素,一樣會影響你的退休金準備與規畫工具的選擇。退休規畫是一場持久戰,需要經驗和時間的累積,搭配不同屬性的投資工具,一面累積資產、一面準備保障,才能兼顧收益性和風險,拉近與退休目標的距離。及早採取行動、選對工具、從小錢開始,才是最輕鬆、省力的方法。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私房錢如何存的安心又增值

台灣每2位成人,就有1人擁密帳
Smart智富月刊第145期 撰文者:林雅惠

你有沒有私房錢?私房錢若被另一半發現,要求納入家庭公帳,你會怎麼辦?大嫂團的知名藝人曾雅蘭毫不考慮地說:「侯昌明(曾雅蘭老公)看到我的股利通知書,知道我有一筆私房錢,他要我吐出來充公,我死也不肯,女人要有錢才有安全感,我才不要給他咧!」

侯昌明與曾雅蘭是演藝圈出名的「搶錢夫妻檔」,當紅時手上通告滿檔,月入數十萬元;但節儉成性的侯昌明不愛曾雅蘭買名牌包或高檔衣服,只准她買便宜貨,就連家中的日用品也是能A就A,A不到就跟親友開口要二手貨。

為了安全感!省吃儉用巧存私房錢

回想起結婚初期,曾雅蘭數度紅了眼眶:「那時候真的過得很苦,我沒有工作,侯昌明又被騙700萬元,所以我常常要回娘家偷菜。」但聰明的曾雅蘭沒讓自己的苦日子過得太久,表面上,她配合侯昌明的「省錢政策」,私底下,她卻偷偷「暗砍」(台語,指私藏)侯昌明給她的生活費,存起私房錢來。


「過去他每個月會給我10萬元當家用,我花了哪些錢,都要記帳,到了月底他會看我怎麼花;所以我就在『數字』上動手腳,譬如今天買菜明明只花1,000元,我就寫2,000元,然後把這多出來的1,000元當做私房錢。」

就這樣東摳一點、西摳一點,幾年後曾雅蘭竟存到大約30萬元的私房錢,大約在2003年發生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之後,偶然一次聽到侯昌明跟股市分析師在講電話,聽到他喊進地產股「宏盛」,她大膽跟進,把30萬元全拿去重壓這一檔股票,不到1年的時間,這檔股票就替她賺了10萬元,本來很開心私房錢增值了,沒想到因為股利通知書,卻讓這筆錢錢曝了光。

曾雅蘭的行徑代表著時下多數已婚者的心情,因為根據《Smart智富》月刊與 Yahoo!奇摩理財網8月份的合作調查顯示,32.4%的受訪者表示寧願自己省吃儉用,也要存下私房錢;另外14.7%的受訪者更積極開源,大存私房錢。也就是說,台灣成人幾乎每2個人,就有1個人有本私房密帳。


存私房錢有49%拿來買基金、股票

不是家中的經濟掌權者,通常會想私下擁有自己的小金庫,先鋒投顧董事長林寶珠的媽媽就是一個非常愛藏私房錢的人,「我們後輩都會給她錢,但是她很省,平常幾乎都不花錢,退休10年後,光私房錢就存了快400萬元。」林寶珠表示,媽媽從年輕的時候就很喜歡藏錢,而且到底存了多少錢也從來不跟家裡的人說,也絕對不給家人花用。

光存私房錢卻不一定花用,為什麼?原因在於安全感。從這次調查可以看出,49.4%的受訪者認為,有專屬自己的錢才有安全感;29.5%的人則是把私房錢拿去買自己想要買的東西。「侯昌明不准我買太貴的衣服,所以我只能拿私房錢去買漂亮衣服,然後騙他說是地攤貨。」曾雅蘭強調,女人有錢才有安全感,不然等到有一天老公突然變心說要離婚,女人沒錢怎麼過活?!

現金會變薄!不如放對投資賺增

私房錢的來源主要有兩種,沒工作的人就從日常生活費當中一點一滴節省下來,有工作的人就從每個月的薪水當中「暗砍」一些,兩者比重各占34.9%與34.5%。

林寶珠分享一位好友拿薪水存私房錢的祕技,這位朋友每個月都會自製「薪水明細表」,特別在「薪資」那一欄少報2萬元,然後用這筆錢養娘家的兄弟姊妹,因為先生不知情,所以至今夫妻倆相安無事。

藏私房錢的地點也很重要,以往貪圖方便,常常藏在家中隱匿角落,要用的時候隨手拿,但這樣的作法,不但容易讓私房錢曝光,還有可能因為「太方便拿」而使得私房錢很快就花光光。

因此,63.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把私房錢存在金融機構,只有10.9%的受訪者是藏在家裡;另外,49.3%的受訪者把私房錢拿去買股票、基金等金融商品,29.2%的受訪者則是以現金存下來。

「存現金最不值得了,因為扣掉通貨膨脹,根本就是負利率,所以私房錢還是要懂得理財,才有長大的機會。」理財專家夏韻芬說,無論是買債券型基金、股票,或是買黃金珠寶,增值的空間一定比現金大得多。

48.7%的受訪者更表示,親友都不知道他有存私房錢,37.7%的受訪者則認為,就算親友知道,也不知道私房錢到底有多少;還有50%的受訪者不擔心另外一半也藏私房錢,因為尊重對方也需要安全感與財務自由。

林寶珠與夏韻芬同聲表示,私房錢應該被「正名化」而不是「汙名化」,多數人需要靠私房錢來增加安全感,無礙夫妻間的感情發展;「發現對方有私房錢的時候,可以找個時間好好的討論,看看對方把私房錢花到哪裡去,只要不違背婚姻誠信,其實有私房錢也無妨,」夏韻芬說。

延伸閱讀:5大手段分高低 教你把私房錢變大!

對愛藏私房錢的人來說,就像擁有「國安密帳」一樣,錢愈多心愈安,因此《Smart智富》月刊集結夏韻芬、林寶珠與曾雅蘭的看法,將從存私房錢的手段高低可以分為Level 1到Level 5,從初階到高階,愈高階則增值空間愈大,但也要留意投資風險。

Level 1》藏在家裡
增值指數:△△△△△  危險指數:★★★★★
藏在家裡是存私房錢的「初階版」,最常藏匿的地點為馬桶水箱、床墊底下、抽屜拉開後的空間、陳年的書本中。但容易忘記藏匿地點,還有可能變成另外一半的私房錢,失敗!

Level 2》存在銀行戶頭
增值指數:▲△△△△  危險指數:★☆☆☆☆
優點是保本、可任意解約,但缺點是利率太低。實體的對帳單千萬不要寄到家裡,並提醒理專請用e-mail聯繫。存款的利息盡量不要超過27萬元,以免在報稅時因超過可報額度,而使另一半起疑。

Level 3》買黃金珠寶或古董品
增值指數:▲▲△△△  危險指數:★☆☆☆☆
擔心存現金會遺失,又擔心開戶、買股票或基金會留下紀錄而被另紀錄而被另錄而被另一半抓包的人,建議可以朝「硬投資」方向去發展,包括買黃金實體、珠寶或古董,直接現金交易,無需留下任何紀錄。

Level 4》買基金、股票或保險等金融商品
增值指數:▲▲▲▲△  危險指數:★★★☆☆
要是每個月固定能拿出3,000元,就可以定期定額買基金。較保守的人可以挑選全球債券型基金;穩健型的人可以選擇新興市場債券;積極型的人則可以選擇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

Level 5》團購買房地產
增值指數:▲▲▲▲▲  危險指數:★★★★☆
當前最能夠讓私房錢快速膨脹的作法是買房地產,這幾年房地產價格飆升,不少人採用「集資」的方式投資房地產,例如幾個人說好各出50萬元,湊到購屋的自備款,再向銀行貸款買房。

延伸閱讀:離婚,另一半的私房錢也可以分嗎?

按民法「法定財產制」規定,夫妻離婚時,屬於「婚後共同擁有的收入」可以按照「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來要求一人分一半財產;婦女新知基金會表示,要是在離婚後發現對方藏有一筆私房錢,在確定是「婚後所有」且「有證據」的情況下,可以要求對方拿出來分配,但期限為「發現後」的2年內就必須向法院提出申請,離婚日5年內申請有效。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掌握3情資 買到舒服價格

資訊愈清楚,愈能提高成交效率
Smart智富月刊第145期 撰文者:劉萍

當你相中喜歡的房子,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向屋主出價了。出價前,你必須先查出3個關鍵的交易行情資訊,當做參考:

(1) 屋主的委託開價:若屋主有委託房仲銷售,就可以在各大網站上查詢得到,或打電話向房仲詢問即可。而從委託售價的變化,可判斷議價的難易度,例如在7月份,台北市的委託售價已下滑,若8月份再跌,代表買方議價空間可望增加。


大台北地區住宅新增委託售價變化


(2) 附近同類房子的最新成交行情:過去要取得成交行情,多半要透過鄰居或大樓管理員,但3年前,永慶房仲率先在網上「公開成交行情」後,購屋人可以用成交行情,與屋主委託的開價做比較。

(3) 屋主的財務狀況:基本上,只要有意願購屋,就可向房仲業務調閱房子的謄本,查看屋主是在何時購買、貸款狀況。甚至也可以直接向房仲詢問,屋主缺錢、或是投資客等,就可多議5%左右的價錢。

買屋砍價,若砍到見骨根本不可能成交,因此要懂得砍在刀口上,才不會白白浪費時間。但是要如何定價,才可以讓買賣雙方感到「舒服」,順利成交?了解實際的成交行情,就是關鍵的情報之一。

成交價格透明化 不再當冤大頭

有買過房子的人,都有過為了打探房子的成交行情,自己得向附近鄰居、樓下店家、大樓管理員等,四處去打聽的經驗;有時候問房仲,也會不知道他們講的是否為真。但現在,隨時上網,很快就可以查到。

永慶房屋總經理廖本勝表示,買賣房子是人一生中最重要、金額最大的一筆交易,偏偏一般人的買賣經驗少,加上市場資訊不透明,以至於常在這最重要的交易中,發生損失,受到傷害。

在5、6年前,永慶房屋董事長孫慶餘就從分店店長那兒聽到,有一位屋主因為急需用錢,所以賣房子周轉,可是因為當時市場的成交行情完全不透明,就有業界的某房仲業務員,竟用低於行情的7折價格,鼓吹屋主賣給投資客,讓投資客能買低賣高,賺取暴利。後因永慶的這位店長主動提供屋主住家附近的成交行情,才讓這位屋主免除重大的財務損失。

經過這次事件,永慶房仲網在2007年推出「超級宅速配」中,公開揭露成交行情,是第1家、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一家提供這重要資訊的房仲,透過這資料庫,一般民眾就可以隨時掌握最真實的房價資訊,提高找屋看屋、議價成交的效率。

「如果你想買屋,資訊愈清楚,尤其是成交價格,愈能談到對自己有利的價格。」黃增福說。

由於「公開成交行情」上的資訊,買賣方都查得到,所以你想要多議一點價,就要再多做一項功課,就是將這些房子本身條件、大小環境等優缺都列出來,例如公設比高低、大樓戶數多寡、附近或大樓有無設基地台、管委會管理品質好壞等

在把你看中的房子,和周邊房子的條件進行過比較後,你大概就能初步判斷,這房子的價格可以比周邊成交行情低或高,然後再根據屋主的財務狀況等,擬定談判的價格帶。

只要你掌握和研究的情資愈多,代表你愈內行,屋主和房仲業務員較不敢拉抬價格,你也就愈能夠買到划算的「舒服價」了。

延伸閱讀:房屋謄本看什麼?

透過房屋謄本可以看出賣方是否為投資客,也能幫你算出賣方的成本,因此,你可向房仲取得謄本,並查看以下資訊:

(1) 屋主過戶時間:如果屋主購買時間短,尤其是買不到1年,而且才裝潢好,屋主就要轉手,大都是投資客。

(2) 房屋的貸款設定抵押權:可以算出屋主的成本價(買價)在哪裡,通常會是設定金額的1.2倍,例如設定金額為1,000萬元,他的買價就大約是1,200萬元,殺價範圍便可以出在1,000萬~1,200萬元。

延伸閱讀:3步驟輕鬆查詢成交行情-以永慶房仲網為例

1. 上網填入所看到的好屋地點

網址:http://evertrust.yungching.com.tw/

2. 抓出條件相近的3∼4個成交行情案例

找案例的原則是從屋齡、坪數、戶數、公設等條件,都跟你看中的房子相近,然後再看各個物件的成交價是多少。

3. 找出相同物件會有價差的原因

最近,有個社區,一次賣出5戶房子,但成交價格都不一樣。「每一棟房子,都有它的身價。」黃增福說,就算是同一棟大樓、同一層的房子,也會因為坐向、窗外景觀、甚至是裝潢不同,使得成交行情會有差異。

資料來源:永慶房仲網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房市回檔 柔性殺價最有效

政府階段性限制投機,造就自住客好機會
Smart智富月刊第145期 撰文者:劉萍

自央行在6月底打房以來,台灣出現了「一個房市,兩個世界」的現象。台灣不動產交易中心總經理李同榮就表示,買方所看到的是央行信用管制和升息的「便宜買房利多」,但賣方卻看到ECFA通過與不動產標售案頻創新高的「漲價賣屋利多」。這兩方心態的差距,讓市場成交量連續2個月下滑,總計減少幅度達20%以上。

終於,在時間與成交量縮的逼迫下,使得有資金壓力的屋主開始鬆動,願意調整開價。8月份,大台北地區房價已出現修正,永慶房仲研展室協理黃增福指出,房價仍有下修空間,時間點可能在9月下旬左右。而李同榮則以他在房市逾25年的經驗推估,第3季房價將回檔在10%左右。

賣方惜售心態仍濃 買方應循3步驟殺價


不過,21世紀不動產台灣區總經理王福連指出,政府打炒房,短期是會讓房市回檔,但並無法改變長期走揚的趨勢。王福連說:「不是真的市場不景氣,只是政府階段性的限制投機,反而成了自住型購屋人的好機會,想買的人一定要把握!」

但他也強調,房市只是修正回檔,而非衰退下跌,購屋人不要期待買到最低價,而是只要有便宜一些、自己又喜歡,就是划算的「舒服價格」。由於目前屋主惜售心態仍濃,「這時候,你就帶著誠意,用柔性策略去談,一定有機會用稍微便宜的價錢買到。」王福連說。

對一般購屋人而言,要如何運用柔性策略,殺到「舒服價」、買到好屋?綜合李同榮、王福連及黃增福等專家經驗,有以下步驟:

步驟1》央行打壓區 可做為置產首選

這一波被政府暫時壓抑的房市熱區,本就因為地段好、需求遠大於供給,價格才會不斷推高。在後市仍然看好下,即使被打壓,很難跌多,而且還可能會最先反彈回來。因此,自住客不妨鎖定被央行打壓的地區,做為置產的首選。

步驟2》誠懇為上 低身段才有低價格

在1年多前,因為金融海嘯風暴,股市先崩,房市跟著重挫,在那一波,《Smart智富》月刊製作了「買屋殺價100招」專題,教讀者可以用7折以下的價錢,買到便宜屋。但因為當時是買方市場,所以態度可以強勢,甚至使出「嫌棄」等招招砍可見骨的殺價策略。

但這次,房市回檔幅度和期間都小,買賣方勢均力敵,買方不妨採「誠懇談判、積極議價」的柔性策略,而表達誠懇最好的方式有2種:

(1) 英雄所見略同法:不斷向屋主表示對房子的滿意度,像「這房子太棒了」、「我好喜歡這房子」等,讓屋主感覺「英雄所見略同」,較願意進一步談價錢。

(2) 哀兵示弱法:在看了2、3次房子後,就向屋主表明,自己很想買,但就是資金還差一點,且想再做一點裝修,讓房子變得更好,只是又要花一筆錢……等。壓低身段,爭取同情,再折讓一些價錢。

步驟3》多看多問再出價 耐心才能買到夢想屋

目前的盤整幅度不大,所以議價時間會拉長,買方在這個時候不要急出價,要有耐心,多多看屋,並且要掌握附近成交行情和屋主成本價等資訊再出價,以測試屋主的態度和意願。

黃增福指出,雖然6月簽訂的ECFA,對房市是利多,但實際會產生效果,例如陸客來台人次明顯增加,商機更活絡,至少要4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屆時只要央行沒再進一步用升息等政策打房,房市才會再度走揚。因而他認為,這一波的盤跌會持續到第4季中。

在這段盤跌期,至少是10月以前,黃增福建議,不妨到好地段,找好產品,多看多談,用5%~10%的議價空間找到夢想好屋。

延伸閱讀:2種房子賣壓大,議價空間多5%

一位有15年經驗的台北投資客透露,目前有2類型的房子賣壓較大,購屋人可以再多便宜5%的價格買到:

(1) 投資客的房子
由於目前央行政策因素,投資客多有退場、將資金套現的壓力,如果你能讓他把貸款還掉,即使比他的成本價少1 0%~15%,還是有可能會賣給你,你就能撿到投資客的便宜。

(2) 新成屋
尤其是3年前左右推案的預售屋,因當時建商承諾可貸款8成以上,現在即將面臨交屋,利率上調,貸款支出增加,且同時有契稅、代書費等支出,資金壓力就大。甚至如果跟銀行貸不到8成,就要補現金,這時賣價就不會太堅持,「新屋比中古屋更好殺。」怎麼出價?當初買1,000萬,施工期間繳付了200萬元,要貸款 800萬元,你若出價900萬元,至少可拿回100萬元現金。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只要每年賺7% 退休不必籌千萬

《Money錢》2010年10月號 ● 撰文:施禔盈

到底存多少錢才能退休?一位網友認為:「1000萬元現金:活著;2000萬元現金:還可以;3000萬元現金:品質不錯的生活。」並且這個前提是有1棟無貸款的自住房子、有車子、有保險。

年初,花旗銀行發布了一項調查結果,平均受訪者所主張的數字,在台灣要能舒適地過退休生活,約需1620萬元。可能有人會說,以上都是大家推測的金額,不夠客觀,那就從官方版的統計數據來算算看。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發布的「98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北市平均每人每年消費支出約30萬元,假設現在40歲,打算60歲退休,以男性平均壽命75.9 歲、女性平均壽命82.5歲,通膨2%計算,男性要準備約709萬元,女性則因為壽命普遍較長,因此要準備的金額升高到1003萬元。

因此,多少錢才能退休?果然千萬元跑不掉,而且萬一你不小心活太長,超過平均壽命,那糟糕了,因為屆時退休金已經用光光,難道要喝西北風?另外,如果你現在還不到40歲,那辛苦了,因為年年通膨的環境下,要準備的退休金勢必多更多。


可以不生子、不買房無法選擇不退休

如果說「千萬元退休金」是社會共識,那來不及準備,可能就是共同的無奈吧!因為,20歲時,賺的錢都不夠花用了,誰會去想退休;30歲,賺的錢拿來買車、置裝交際都來不及了,誰會去理退休;40歲,賺的錢雖然變多,但光是應付房貸、小孩學費就喘不過氣來了,誰敢想退休....總之,退休就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偏偏在人生理財規畫中,「退休」不是個選項,而是必然要面臨的階段,荷寶投顧總經理江東峰就強調,退休金的儲存是「target investment」,如果將目標設定為1000萬元,就是在退休的那一天,必須要把這1000萬元準備妥當。

與生不生小孩、買不買房不同的是——選擇不生小孩,可以多存1000萬元(大家總說養一個小孩要花1000萬元);決定不買房子,可以大吃大喝1、20年(媒體總喜歡以買台北市房子要不吃不喝××年來形容買房的難度)。但是,就只有退休金非存不可,否則退休後的日子難過喔!

如果年賺7% 退休金可以減一半

只是,一定要存足千萬元才有資格談退休嗎?其實不用,因為目前大家所談的1千萬至3千萬元不等的退休金額目標,都是以退休後「坐吃老本」的方式來計算。但是,換個方式,若能夠想辦法在退休後,每年都有源源不絕的30萬元收入(專家常喜歡用「被動收入」這一詞,意思就是指除了工作收入之外,每年或每月可以「自動」流入到你帳戶的錢),這樣,是否存足上千萬元的退休金,就非必要前提了。

問題是,退休後如何每年創造30萬元的被動收入?答案是,如果能找到年報酬率6~7%的投資工具,那麼,在退休那一天,退休金只需要準備500萬元就夠了。(現階段500萬元退休,投報率6%即可,但如果是未來10年後才退休,考慮通膨,則投報率需要7%。)

「存500萬元就退休」,當我們提出這樣的論調時,身邊周遭朋友的反應都是:哪有可能?就連受訪專家都是難以置信。大家一致認為,500萬元退休,未來的退休生活應該是超陽春版吧!

在這裡要先釐清的是,「存500萬元就退休」的前提,是在奉養父母、教養小孩的責任告一段落,且無房貸壓力下,一個人退休時所準備的金額,「事實上,一個人努力工作大半輩子,養老的、顧小的,之後還能剩多少錢呢?了不起500萬元吧!」富邦投顧董事長胡德興也認為,千萬元的退休金儲存目標太高調,500萬元算是一般人可達到的水準。本來,投資理財就要量力而為,不要設定讓自己易生挫折的目標,否則更容易宣告放棄。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37 2010/10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買中古屋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Money錢》2010年10月號 ● 撰文:劉育菁

台灣每年房屋買賣移轉約40萬棟,根據房仲業者保守統計,中古屋的交易占全體市場的6成以上。

國人偏好買中古屋的原因在於能眼見為憑, 對屋況掌握度較高,還可以馬上入住。而預售屋雖然要準備的頭期款比較少,但買預售屋就像投資一紙期貨,交屋後,很可能與原先預期有出入,最壞的情況是建商在興建過程中落跑或倒閉,投入的資金不僅血本無歸,搬進新家的夢想更遙遙無期。

相較買預售屋的不確定性高,買中古屋雖然好處多多,但不可否認,「買中古屋和買到事故車、泡水車一樣,也存在著高風險。」一位房市投資客表示,中古屋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買到瑕疵屋、惡鄰屋、產權不清的房屋等。如何避免買到不良的中古屋或陷入購屋糾紛,購屋新手一定要知道以下10件事。

1 鄰近大型建築 小心買到施工損鄰屋


很多人買房子會挑選鄰近大型公共建設的地段,但住家隔壁或附近有大型開挖建案,就要注意建案在興建的過程,是否發生「施工損鄰」問題,輕者造成住家牆壁龜裂或漏水,嚴重時可能傷及結構,造成鄰近房屋傾斜。

要避免買到類似房子,除了向附近鄰居打聽外,亦可到各縣市政府的工務局詢問,大樓是否為列管的對象。不幸碰到時,屋主須在建築物頂樓蓋好後2個月內提出,如超過期限,受損戶必須舉證,曾在期限內以書面文件向起造人或承造人告知損壞。

2 開價與市價差距大 小心買到事故屋

便宜房屋人人都想買, 但如果中古屋的開價只有市價4~6折,就要擔心是否為事故屋,像是曾經發生非自然往生的命案或火災等,因為這些產品在市場幾乎乏人問津,只有少數特殊宗教信仰的人願意接手。

事故屋很難從權狀或肉眼觀察,最好到鄰里長辦公室或轄區派出所詢問,或上台灣凶宅網www.unluckyhouse.com) 查詢;房仲公司目前已把凶宅列為應告知的義務,購屋人要保障自己權益,可在合約書註明「若為凶宅可無條件解約、退款」。

3 臨近山區 小心買到順向坡住宅

「順向坡」是指岩層走向與山坡方向一致,房子基地若位於順向坡,容易土石滑動。今年國道三號走山,又喚起民眾1997 年林肯大郡倒塌的記憶,其實基地若位於堅硬岩石或坡度低於15度,仍屬較為安全的山坡住宅。

台北市民可利用門牌、地籍至台北市大地工程處(gisweb.ed.taipei.gov.tw/gisweb), 點選「GIS」查詢。現場看屋則可觀察擋土牆,最好避免買在擋土牆第1排,且擋土牆高度最好介於4 ~ 6公尺,超過10公尺就要很保留。

4 買到徵收屋 小心補償金低於購屋金

日前有位男子透過仲介花508萬元買下法拍屋,但事後才知道房子2年內將被徵收,且補償金可能只有300萬元。由於目前「不動產委託銷售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並未明訂仲介法拍屋,必須查明都市計畫現況,從法律面來看,的確有鑽法令漏洞、規避責任之嫌。

避免類似事件,可向各地政事務所申請「使用分區證明」,確認房子是否為公共設施預定地。若委託房仲購屋,可要求提供相關資料。

5 花半小時 判斷鄰居素質

千金買屋、萬金買鄰」雖然是句老話,但碰到好鄰居,比買到好房子更重要,是新手買屋的第一守則。看屋時最好花半小時,從頂樓沿著樓梯間往下走到地下室,觀察樓梯間是否被雜物堆滿、頂樓逃生門是否維持暢通、地下停車位是否違規停車,或是布告欄上繳交管理費的比例等,做為判斷管委會是否運作健全的標準。

至於判斷鄰居素質的高低,則可從門口堆放的鞋子數量和款式,以及地下室停放的汽車品牌,大致判斷該大樓住戶人口多寡、經濟能力與品味。

6 地基要穩 必須避開斷層與回填屋

台灣處於地震帶,基地若位於斷層帶上,房屋的結構就容易受創;若基地是由池塘或水道經過回填而成,因土質鬆軟,房屋地基也較不穩固。

要了解基地的歷史背景, 可至農委會林務局申請「過去」的空照圖或地籍圖,再到Google Earth網站查詢「現在」的空照圖及地籍圖,相互比較;或至中央地質調查所(www.moeacgs.gov.tw/main.jsp)點選「地質資料整合查詢」,找到活動斷層的經緯度,再用GPS導航機找出欲買房屋的經緯度,就可知道兩者的距離。

7 漏水屋難解 避開為宜

根據內政部地政司不動產交易科的統計,「房屋漏水」在房地產消費糾紛中排名第2,且已連續多年在前3名,要避免買到漏水屋,應仔細觀察最容易漏水的地方,像是窗戶四周、內外牆交接處、浴室及廚房的天花板或設備下方等,也可考慮請水電工程人員陪同鑑定,比較保險。

若透過房仲購屋,可要求提供「房屋現況說明書」,以確認房屋現況。目前許多房仲公司有推出漏水屋保固服務,但要注意的是,保固服務有除外責任,像是屋齡過高、頂樓加蓋違建等,對於保固的額度也設有上限限制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37 2010/10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保費較貴、但保障一輩子 我該買終身還本意外險嗎?

《Money錢》2010年9月號 ● 撰文:賴雅淳

台灣人買保險最喜歡「還本」,認為繳出去的保費要能領回來才不蝕本。現在就連意外險也吹起還本風,甚至還有強調保障終身且還本的意外險。究竟買終身還本意外險有比一般意外險好嗎?

去年台灣10大死因中,意外身故排名第6,突顯出個人意外險的重要性。而意外險也是從剛出生的嬰兒,到60、70歲的年長者都必備的保單之一。

不過,以往大家的觀念都認為到產險公司購買個人意外險比較划算,因為相同的保障內容,每年換約的個人意外險,產險公司比壽險公司的保費至少便宜1成。但是,這種1年1約的個人意外險由於保障期間只限於1年,且最高承保年齡只到75 歲,而75 歲以上的年長者發生跌倒、骨折等意外的風險是逐年增高,卻無法投保意外險來加強保障。

另外,市面上還有一種定期還本意外險,保障期間較1年1約的意外險長,譬如可達20年,但繳費期滿契約就會失效,也就是保戶不再享有意外保障,得重新購買新的意外險,而且超過一定年齡也會被拒保。


終身還本意外險 買前先了解3特點

看準這點,富邦和國泰2大壽險公司先後推出終身還本意外險,可提供終身意外保障,具有以下3個特點:

1. 可拿回繳交的保險費

1年1 約的意外險雖然保費便宜,但缺點是期限過後保障就消失,保費也拿不回來。而且就算保戶是在保險期間身故或全殘,如果不符合「遭受外力、突發、非疾病」引起的條件,保險公司一毛錢都不會理賠。

至於終身或定期還本意外險,只要是在繳費期間內,不論是不是因為意外身故,都會退還已繳保費。以富邦人壽的終身還本與定期還本意外險來說,保戶若在繳費期間內非意外身故,保險公司只退還已繳保費;若是意外身故,領到的理賠金則是保額加上已繳保費。

此外,在繳費期滿後,終身或定期還本意外險保戶可以領回總繳保費, 有的壽險公司會給付1.02倍或1.03倍的總繳保費,而且不須扣除任何已經申請過的理賠金額。

2. 75歲以後仍有意外險保障

終身還本意外險的保戶在繳費期滿、領回總繳保費後,可終身享有意外保障, 如果因意外身故,理賠金等於保障額度,但如果是非因意外身故或殘廢,則保險公司不會給付任何保險金。

倘若很擔心75 歲以後發生意外,無法負擔意外傷害醫療費,也怕意外身故或殘廢造成家人的負擔,希望終身享有意外保障,就可以購買終身還本意外險。

3. 保費高 可能排擠其他保險預算

明台產險傷害暨醫療保險部經理李柏松表示,任何保險只要名稱有「終身」、「還本」等字樣,保費就不便宜

以保障內容差不多,保額100萬元、特定意外身故3 倍給付、意外傷害住院每日給付1000元為例,產險公司1年1約的個人意外險每年保費大約2000元,壽險公司的終身還本意外險每年保費大約要3萬 8500元,兩者保費相差19倍。而且壽險公司的終身還本意外險必須繳費20年,繳費期滿後,才能享有終身保障,有強迫儲蓄的概念。

以持續投保20年計算,在職業類別不變的情況下,累計20年在產險公司購買保額100萬元的個人意外險總繳保費約4萬元;壽險公司保額100萬元的終身還本意外險,20年總繳保費為77萬元。

由於最基本的個人保險除了意外險外,至少還要有醫療險、壽險等,如果意外險年繳保費就占了3萬8500元,相當於普通上班族1個月的薪水,勢必會排擠到其他保險預算。除非有能力繳交高額保費、且能持續20年的民眾,比較適合購買終身還本意外險。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36 2010/09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買定期壽險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Money錢》2010年9月號 ● 撰文:施禔盈

終身壽險真的是不便宜,以30歲男性、保額100萬元、20年期的保單來說,1年保費超過3萬元,重點是一般人不會只買一張終身壽險,肯定要搭配其他如醫療險等商品,因此1年4、5萬元的保費跑不掉。定期壽險就便宜多了,同樣30歲男性、100萬保額、20年期的保單,1年保費僅4000元左右,而且定期壽險有分吸菸或不吸菸、健康或不健康體,健康或不吸菸的人保費又更便宜。因此定期壽險有「小錢也可以買高保障」的特色,對於預算有限的保戶而言,這樣的商品相當切合需求。雖然定期壽險的產品結構並不複雜,數千元就可以建構高保障,但是保戶在投保之前,還是應該釐清這項產品的特色與相關內容,才能真的讓小錢發揮大效益。

1適合階段型投保需求者

從保險的初衷談起,買壽險目的是為了什麼?如果現在25歲,是家庭的生活支柱,倘若不幸發生意外,壽險可以幫助家庭度過難關,讓雙親及小孩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20、30 年過後,當家庭重擔卸下,孩子也長大了,此時,最重要的不再是壽險保障,而是退休金規畫。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如果只是為了在人生中,達到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的階段性任務,定期壽險即符合相關需求。所以究竟要不要買定期壽險,問問自己:假如因意外死亡或殘廢,會不會使家人財務陷入無法負擔的困境?


2繳費期滿 保障即消失

許多專家喜歡用「買」房子與「租」房子來解釋終身壽險與定期壽險間的差異,「買」房子後就擁有房子的所有權,繳完貸款後,房子是自己的;但租房子就不同了,即便租了20年的房子,一旦沒繳房租,就失去房子的使用權。終身壽險如同買屋,繳了 20年保費後,保障持續有效(通常到95歲或105歲,期滿若還健在,會給一筆祝壽金,保單即失效);定期壽險像是租房子,如果繳費期滿並未身故或發生全殘,過去所繳交的保費不但不會退回,而且所有的保障都會消失。

3分為平準、自然兩種費率

定期壽險可分為限期繳費定期壽險與1年期定期壽險。前者繳費期別又區分成6、10、20、30等不同年期,後者則是 1年1繳。限期繳費採平準費率,繳費期間內各年度的保費都相同;1年期定期壽險採取自然費率,保戶所繳交的保費逐年增加。如果同樣打算保20 年的定期壽險,採自然費率的1年期定期壽險,所繳交的「總」保費會高過採平準費率的限期繳費定期壽險,因此建議投保限期繳費定期壽險;相對地,只想在短期間內提高壽險保障額度者,就可以選擇1年1繳的定期壽險。

4看清「保證續保」條款

不論買的是限期繳費定期壽險,還是1年期定期壽險,都要看清楚保單條款內「保證續保」的內容與限制,千萬不要只聽業務員說有保證續保就算數,一定要白紙黑字寫在條款內才有依據。特別是1年期定期壽險,很可能發生被保險人在投保屆滿1年時,剛好因為身體不適而不能再續保的情形,所以必須增加「保證續約免體檢條款」,也就是要保人得在保險期間屆滿日前,不用再具備被保險人可保性證明,也能續保。

5增購保額 將視為新約處理

任何一種保險都是年紀愈大保費愈貴,定期壽險當然也不例外。隨著年紀增長,不僅每萬元的年繳保費比較貴,有些保戶想再另買一張定期壽險,也可能因為體能、健康狀況變差,遭到保險公司拒保。因此,在決定買定期壽險時,最好第一時間就把保額規畫妥當,不要在中途再增加,否則增購的部分,都要按照新契約處理。保單條款通常會有如下敘述:續保保險費依續保生效當時被保險人年齡及本契約經主管機關所核定之保險費率,並按原投保當時之承保條件計算。也就是年紀增長,保費也會跟著增加。

6注意最高承保年齡

每家保險公司推出的定期壽險產品都有最高承保年齡上的限制, 有60 歲、70 歲、80 歲等,如果年紀比較大的人想買定期壽險,就要尋找限制較為寬鬆的保險公司。此外,保證續保也有最高年齡限制,例如續約的被保險人滿期年齡最高不得超過71 歲,意思就是,即使有保證續保條款,但在年齡的限制下,年紀太大、超過保險公司規定的71歲,就無法續保了。也因此,如果一個55歲的保戶,因為老來得子,想要增加保障金額,這位保戶只能選擇15年期的定期壽險。

7保留轉換終身壽險的權利

定期壽險是一種階段性產品,例如當完成了教養子女的任務,定期壽險通常就可以功成身退,此時,如果經濟狀況不錯,希望身故後再留給子女一筆保險金,就要考慮購買終身壽險了。其實有些定期壽險是可轉換的,具備「可由定期壽險轉為終身壽險」的功能,在合約有效期限內,無須出示可保性證明,就可以將保單轉換成永久保障的合約。要注意的是,保戶在決定轉換後,需補滿保單價值準備金的差額,但這筆金額並不小,到時候保戶可以計算是另買一張終身壽險划算,還是轉換划算。

8當心商品停售而不續保

倘若保證續保的條款如下:本保險期間為1年,保險期間屆滿後30日內,要保人得交付續保保險費,除本公司報經主管機關核准,停止銷售本約或有前項約定情形外,本公司不得拒絕續保。問題來了,萬一此商品停售,就可能發生不續保的情況。顯然保證續保的條款最好為:本契約保險期間屆滿日前,要保人得不具被保人可保性證明,以書面向本公司申請於本契約保險期間屆滿變更投保同類型定期壽險,本公司不得拒絕。這樣一來,就算你買的定期壽險停售,也還有另外的商品可保。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36 2010/09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用小孩帳戶買股要被罰款?

不諳民法4大概念,難捍衛權益
Smart智富月刊第145期 撰文者:劉萍

立法委員余天海外購屋贈子遭查逃漏稅、藝人賈靜雯被前夫清算討產、進口車商汎德集團爆家族爭產等風波,這些個案均因糾紛難解鬧得沸沸揚揚。

但在執業40年、處理過5,000多件賦稅糾紛的勤實佳集團負責人林敏弘眼裡,上述這些事件其實都有解方,因為「懂得法令,就知道界限,做事時,膽子會大一些,不但可以變成賺錢工具,也能保護自己。」他說。

林敏弘原本念國貿,本業是會計師,卻靠自修《六法全書》,成為精通法律的「鬼才會計師」,尤其對處理遺產稅和贈與稅的疑難雜症,特別有方法。 1989 年,他替股市委託書大王陳德深處理遺產紛爭,一戰成名,從此成為台灣富豪家族的稅務顧問,包括台南幫創辦人侯雨利、永豐餘集團創辦人何永的遺產稅,都委託他處理。

多懂法律、掌握風險 做事才會膽大易成功


因為替有錢人規畫稅務,林敏弘不但大賺有錢人的錢,還為自己不斷增加的房地產與股票財富,做好最周延的節稅與保全防護。自己鑽研法律知識而得到諸多好處,林敏弘認為:「不管你什麼科系、做哪一行,多懂法令,就會知道界限在哪裡;掌握住風險,做事膽子才會大,成功機率就高。」

不過,《六法全書》厚達2,000 頁,條文艱澀,一般人很難像林敏弘這樣苦讀鑽研。他就建議,人的一生通常一定會遇到4件事:買房、投保、繼承財產、為自己的遺產做規畫,這些事全都涉及稅法,因此一般民眾至少應對《民法》裡「債、物權、親屬,及繼承」等4 編有概念,「萬一遇到事情時,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和財產。」

Tips_閱報留意修法
法令不斷在修正,林敏弘建議要養成習慣:每天閱報時,要特別注意法令的增修公告或報導,才不會出錯,才能有效保障自己的權益。

只是,《民法》這4編法條超過1,000 多條,你可能看了還是不懂,林敏弘為讓一般人理解,將一生所學集結成《活用稅務與法律》一書,其中他認為以下3種情況,是一般人最常碰到的稅法困擾,若能搞懂,問題多可迎刃而解。

情況1》為小孩買股,不僅得補稅還要受罰?

小明的外婆和媽媽,分別用他的名義在證券公司開戶買股票,隔年,國稅局發現小明的財產中,多了一些上市公司股票,稅務員甲認定「是媽媽幫小明買股票」,就「以贈與論」(《遺產及贈與稅法》第5條),將其「視同贈與」,通知媽媽在10天內補報贈與稅。

再隔1年,外婆也被國稅局盯上,稅務員乙認定:外婆有贈與現金給孫子(《遺產及贈與稅法》第4條),不但補稅,還要處罰。因為他認為,外婆是先把錢轉到小明存款帳戶,小明再把錢拿去買股票,所以,外婆是贈與小明現金,不是股票。

為什麼做同樣是替兒孫買股票,媽媽只要補稅,外婆卻要連補帶罰,怎麼辦?

解方:林敏弘經手過類似的訴訟案,他向法官提出的解釋為:幫子女買上市(櫃)公司股票,一定要先在證券公司開戶,才能下單買股,並在3天內匯款,然後交割,所以這件事不能切開來看,只看成是把錢存進去戶頭,應該綜合看整個交易過程,就可證明外婆拿錢是幫小明買股票,與媽媽的行為相同。法官認為有理,因而撤銷罰款。

情況2》分別財產制,不怕配偶債台高築

2007年5月23日,《民法》親屬編中夫妻財產制公布修正,夫妻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不具專屬性」,也就是不只是配偶可以請求分配剩餘財產,配偶的債權人也可以提出請求。消息一出,很多已婚的太太,也有還沒結婚但即將結婚且經濟獨立的女性,都很沒安全感,非常緊張。她們問:不知道另一半有沒有在外面欠債,有沒有預防之道?

解方:配偶可以做2件事:(1)列財產清單、(2)登記分別財產制。未婚者可以先寫下財產清單,把婚前的財產記錄清楚,留當證據,同時,一旦結婚,再去法院登記為分別財產制或共同財產制。保守的人,最好是採分別財產制,不但夫妻彼此的財產分得很清楚,也沒有「夫妻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問題。

夫妻若沒有登記財產,便適用「法定財產制」。在這情況下,一定要寫財產清單,留下原本購買財產的證據,以保住婚前財產。例如把婚前的房子賣掉,所得資金拿去買股票,這些股票可能就被認為是婚後的財產;有了財產清單,比較容易舉證是婚前的財產,不致成為差額請求的標的。

婚後如果有機會重新約定財產契約,把法定財產制改為分別財產制,5年後就安全了,因為夫妻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時效最長是5年。

名詞解釋_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
夫或妻將各自現存的婚後財產,扣除婚姻關係存續中各自所負債務後(即剩餘財產),如有剩餘,剩餘財產金額較少的一方,可以向較多的一方請求兩人剩餘財產差額的一半。當夫或妻要向另一方請求剩餘財產差額的分配,應該在知道有剩餘財產的差額時2年內請求,或者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的5年內請求,否則可能無法主張。

名詞解釋_分別財產制
夫和妻各自保有其財產之所有權,各自管理及使用收益及處分。夫妻要適用這項財產制,須以書面向法院聲請登記,並將登記公告登報,自行保存公告及報紙一份以備查。若夫妻登記分別財產制,則日後若離異或一方欠債,夫或妻及一方之債權人就沒有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

《詳讀法條—民法》

● 第1004條(夫妻財產制契約之訂立─約定財產制之選擇)
● 第1005條(法定財產制之適用)
● 第1007條(夫妻財產制契約之要件─要式契約)
● 第1008條(夫妻財產制契約之要件─契約之登記)
● 第1017條(法定財產制─婚前財產與婚後財產)
● 第1030條之1(夫妻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
● 第1044條(分別財產制之意義)

情況3》增加繼承人,保住你繼承的遺產

陳先生是家中獨子,長年在海外做生意,育有4名子女,且準備迎接第5個小孩。不料父親過世,他返台料理後事,卻發現父親在過世前一星期,與看護結婚了。這位陌生的繼母將和陳先生一同繼承父親財產,也就是一人一半,陳先生有辦法讓那名護士少分一點財產嗎?

解方:陳先生須透過2個步驟,達成目的。(1)清查父親是否有其他私生子,這可以用登報方式,公告父親過世消息,再辦喪禮,以確認世上沒有其他兄弟姊妹,才不會節外衍生分產糾紛。(2)陳先生可先辦理「拋棄繼承」,因為他這第一順位的兒子拋棄繼承後,就可由他的直系卑親屬,也就是他的子女們,與父親的看護配偶均分遺產;即使是第5個尚未出生的小孩,為保護其利益,都可視為已出生,加入分產。如此一來,原本他只能分到1/2的財產,改由他的5名子女和看護共6人均分後,他等於可以拿到5/6的遺產,比原本分得更多。

《詳讀法條—民法》

● 第7條(胎兒之權利能力)
● 第1138條(法定繼承人及其順序)
● 第1141條(同順序繼承人之應繼分)
● 第1144條(配偶之應繼分)
● 第1176條(拋棄繼承應繼分歸屬)

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3個行動幫你順利 籌到退休金

《Money錢》2010年9月號 ● 撰文:朱國鳳

籌措退休後圓夢金,不是用想的。應該先盤算自己未來退休時,手上可能已經累積的資源與夢想金之間,究竟還有多少缺口?接著是選對投資工具與投資標的,讓這筆退休夢想金可以藉著時間產生複利力量,穩穩地增加。

對於退休金,台灣上班族不是沒準備,就是準備太少,連要滿足基本的所得替代率都有問題了,更何況是追求退休後的夢想人生。其實專家都指出,退休準備最簡單、也最難!最簡單的原因是,準備的時間最長;最難的原因,也是因為時間太長!

提早開始與延後執行,到底有什麼不同?以退休夢想金1000萬元為例,選擇年報酬10%的工具,如果有20年時間準備,每個月只要投資1萬3060元;但若只剩下5年時間準備,每月投資額就要暴增到12萬多元,趕進度的結果,不只提撥金額很驚人,也會面臨更高的風險。

相信有不少投資人想問︰「即使提早長期投資,又有哪些市場能夠提供較優的長期投資報酬率呢?」用短則16年、長則40年的統計時間,發現全球股市、美國股市、新興股市、全球政府債市、美國高收益債市、新興債市等6大市場年化報酬率都在8%以上,顯然時間拉長,穩健報酬就愈可期待。


富蘭克林投顧副總羅尤美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退休既然是長期規畫,就應用長期角度布局、選擇長期歷史表現佳的市場,而不是只注意短期的景氣循環波動。

以下提供籌備夢想金的3個演練︰(1)試算夢想金的缺口、(2)如何用基金補足夢想金的缺口、(3)精選存夢想金的基金。退休準備,就從現在開始!

環遊世界100萬元、Long stay 250萬元、蓋農莊1000萬元、當老闆50萬∼500萬元,了解退休夢想需要準備多少的預算後,接下來就可以開始估算,退休時與退休夢想金的缺口到底有多大?

以模擬案例進行試算,假設小張目前年齡30歲、月薪4萬元、預訂60歲退休、退休後餘命20年,依照以下5步驟試算資金缺口。

步驟1 ︰概算退休時領取的年金

依照目前法令規定,台灣勞工強制加入勞保,退休時可以領取勞保老年給付(從去年初開始,勞保老年給付實施年金化);此外,2005年勞退新制上路,僱主必須提撥員工退休金,選擇新制的多數上班族,退休時也多了一筆年金可領。

試算小張屆臨退休時,2筆退休年金各有多少?勞保老年年金部分,若按年資30年、退休時勞保投保薪資最高上限4萬3900元計算,退休後每月可領取2萬413元(按第二式擇優領取,詳見下表)。

勞工退休金部分,因為不像勞保老年年金是確定給付制,月提繳率、年資、投資報酬率、薪資年成長率、退休後的餘命與利率水準,都會影響領取金額的高低,因此只能用保守與樂觀等情境進行估算,譬如保守版的月退金是1萬180元,樂觀版是2萬6961元,變動差距相當大。

步驟2 ︰概算所得替代率

假設小張屆臨退休時月薪約7萬元,根據世界銀行定義,退休後所得替代率要有7成,退休生活品質才不會縮水太多。若按所得替代率7成估算,小張未來退休時,每月應有4萬9000元,也就是除了2筆退休年金外,應再多一筆約1萬8000元的退休津貼,才能達到所得替代率7成的生活品質。若按餘命20年計算,須再準備約442萬元。
(月收7萬,也許只花4萬元,其餘的存下來,所得替代率用7萬元去算根本不實際。應該是用平均每月的支出來試算比較好)

步驟3 ︰概算退休時累積的資產

退休準備就像是一場馬拉松競賽,退休時累積的財富淨值愈多,才愈有退休本錢。「財富淨值=退休時總資產-退休時總負債」。先概算小張屆臨退休時可能累積的總資產,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邱顯比提醒,可以變現的資產才有助於退休。通常屆臨退休時可能累積的總資產包括︰每年專門提撥的退休金存款×預計工作年數+生存險滿期給付+投資性資產總市值(如股票、基金等)+不動產部分變現(大房子換小房子或由市區換到郊區)。假設小張退休前累積的總資產市值約1千萬元。

步驟4 ︰概算退休時未償完負債

接著要試算屆臨退休時可能累積的總負債,屆臨退休時未償完的可能負債包括︰未償完房貸+未籌完子女教育金+未付完保單+補充所得替代率仍須準備的退休津貼(即步驟2)+安養院費用或外傭費用+喪葬費用,上述項目如果沒有納入退休規畫,不只退休風險大增,甚至可能債留子孫。

最容易被上班族忽略退休後要準備的2項開銷,就是看護費用與喪葬費用。午後公園裡常看到坐著輪椅的老人與陪伴的外傭,這些都還算是幸福老人,因為要符合重度殘障、或根據巴氏量表(評估個人能否自理日常生活的指標)需全天候照護、財力也負擔得起,才能聘僱外籍看護工,在自宅終老。

目前外傭每月費用約2萬1000元(含健保),但是要包吃包住,因此每月至少要再準備約2萬5000元,否則只能準備住安養院。目前安養院月費行情大約也要2萬5000元,只有低收入戶才能申請補助。因此晚年臥病若以5年計算,就要預留150萬元的看護或是安養院的費用。至於喪葬費用,若有投保終生壽險,子孫可以用這筆理賠金支付開銷,否則也要預做規畫,至少要預留30萬∼50萬元。根據上述項目,假設小張屆臨退休時總負債尚有400萬元。

步驟5 ︰概算夢想金缺口

【步驟3】-【步驟4】=退休時的財富淨值。小張退休時的財富淨值約600萬元(1000萬-400萬),這才是可支配的老本,這筆老本能否讓小張過夢想中的退休人生呢?就要看老本與夢想金間有無缺口。

假設小張夢想中的退休人生是到鄉間蓋農莊,退休時可支配金額600萬元<蓋農莊夢想金1000萬元,表示還有400萬元的資金缺口,小張在上班期間,就要努力補上資金缺口,而且光補足資金缺口還不夠,最好能再多攢一些,否則等於老本全部砸下去蓋農莊,這種田園人生就會過得膽顫心驚。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36 2010/09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買權證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Money錢》2010年8月號 ● 撰文:劉志明

近來台灣證券交易所積極推廣權證市場,期望讓台灣權證市場更為國際化與透明化,尤其政府與證券業者齊心「造市」,讓台灣權證市場正快速成長,目前交易檔數已超過6000檔,占整體市場比重約0.5%,未來 1年預期還有2 ∼ 3倍成長空間。對於資金不多的投資人,權證這種以小搏大、短期投資的金融商品,是相當好的投資工具之一,但許多人因為不了解權證的特性,錯過獲利契機,十分可惜;或者是不熟悉而亂做一通,結果賠錢出場。因此,加強買權證必須知道的基本知識,了解箇中訣竅,找到適當的投資機會,小錢投資才能夠變大錢。

1.買的是權利 不是股票

投資權證不是買股票,而是買一個未來可買進股票的權利,權證持有人有權在到期日或有效期間內(通常為6個月),以預先約定的價格(稱履約價)向發行單位(權證發行商)買入約定數量的標的股票。舉例來說,投資人買進一檔台積電認購權證,到期日為6個月後、履約價55元、行使比例1:1,若到期時台積電的股價為60元,投資人可以執行權利,以履約價55元向發行券商買進1張台積電股票賺價差;反之,到時股價低於 55元,投資人便不會執行這個權利,權證就沒有任何價值歸零。


2.權證分2種:認購及認售

權證種類雖然很多,但基本上可分為認購權證和認售權證兩大類。認購權證的持有人可在約定的期間,按約定價格向發行券商購買標的股票,與標的股票價格呈正向變化;認售權證則是在約定的期間,按約定價格向發行券商賣出標的股票,與標的股票價格呈現反向變化。基本上, 看多時買進認購權證,與標的股股價呈正向連動,標的股上漲,認購權證亦跟著連動上漲(但必須注意時間價值);看空時則買進認售權證,與標的股價呈反向連動(但同樣必須注意時間價值)。

3.屬於高槓桿金融商品

權證的槓桿效果,約介於2至6倍之間,多頭時甚至可能有數十倍的獲利。以同樣的金額分別買進標的股票與認購權證,可認購的權證張數會比股票來的多,因此同樣上漲1元,權證的整體報酬會比股票的漲幅大,相對的,下跌時權證的整體跌幅也會比標的股票來的深。權證具有短線振幅大、時間價值遞減的特色,加上交易稅只有股票的三分之一,天生就是短線進出的好商品,如果拿開車來比喻市場,投資股票市場獲利像開高級名車,但在權證市場獲利速度更快,遠大於股票一根漲停板7%,獲利速度感就像開跑車。

4.選擇信用良好的券商

目前權證有6000多檔,標的股約300檔左右,也就是說1檔標的股平均約有20多家券商發行權證。由於權證的履約是向權證發行券商提出,而非權證的標的公司,萬一權證發行券商發生財務危機,投資人就有無法履約的風險,所以在投資權證時,應仔細評估權證發行券商的信用風險。此外,由於權證市場的流動性較差,如果一次大量買進或賣出權證時,會嚴重影響權證的價格,進而影響到投資績效,因此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應找日均成交量在500張以上的權證,可避免流動性不足的風險。

5.「時間」是權證價值關鍵

影響權證市價的因素相當多,主要因素有3 點, 分別是「時間」、「波動率」以及「標的價格」,尤其是履約價與到期日這兩個條件決定了權證的價值,其中時間價值又更為重要。快到期的權證, 時間價值消失得比較快,所以投資人應避開快到期的權證,投資權證的持有期間以1 ∼ 2個月為原則,不可長期持有,因為如果標的股價持平,因為時間價值關係,權證可能1個交易日便損失1 ∼ 2%,權證愈接近到期日,時間價值流失愈快,因此多半選擇短時間內有大漲條件的標的來投資。

6.行使比例愈高愈好

購買權證時還要注意權證發行券商提出每單位權證的行使比例高低。所謂行使比例是指當權證進行履約或到期結算時,每一張認購(售)權證可購買(出售)標的現股張數,例如行使比例1:0.5, 代表1單位的權證可換取0.5 張股票。一般來說,最好選擇行使比例較高的權證,與現股的連動性就愈高,也才能反應現股價格波動。

7.選強勢族群靈活操作

權證跟股票的投資戰略不同,要追高殺低,且不適合長線持有。標的選擇以盤面的強勢股及題材股為主,操作一定要靈活,一旦走勢不是強漲或強跌,無論是停損或停利(股價持平時,隨時間價值消失,投資價值也減少,應及早停利)都要果決出場。由於權證的強弱勢跟標的物的現股走勢息息相關,最好從技術面判斷,只要標的現股的走勢停滯或出現異狀,立刻轉換權證標的,保持機動性,因此,在選擇權證標的時,要以股性活潑的個股為主。

8.留意股價與履約價的關係

標的股票的股價愈高,認購權證的價格也會隨之走高;反之,如果標的股票價格下跌,則認購權證的價格也應隨之走跌,兩者之間呈現同向的走勢,主要原因是權證有履約價。標的股票的價格與履約價格的關係有3類:第一,標的價格>履約價,稱為價內;第二,兩者相等,稱為價平;第三,標的價格<履約價,稱為價外。由於股票的價格與履約價關係到權證價格,換算比較複雜,查詢券商的權證交易系統,就能知道變化,認購權以價外 10% ~ 15%附近的權證最適宜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35 2010/08

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集團股的美麗與哀愁

2010/09/24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歐陽姚
http://tw.money.yahoo.com/special_article/adbf/d_a_100924_42_28g94

回顧台股發展,「集團股」向來扮演著十分重要的關鍵角色。老牌集團股像:台塑集團、中鋼集團、統一集團、鴻海集團、裕隆集團…無不赫赫有名,股價漲跌也往往牽動著大盤走勢。

集團股通常是由旗下的七~八家上市公司組合,這些公司可能是上、下游產業垂直整合,例如:早期台塑集團下的台塑、南亞、台化與台塑化都是石化業的上、中、下游產業。或是跨領域的橫向發展,例如遠東集團除了原始的紡織業之外,還包括百貨、通信、水泥、金融等其他產業。

當然也有許多是經由併購或異業結合,成為集團股中的一份子。最近鴻海入主以臍帶血起家的生技股訊聯,一起打造「康聯健檢」,就是最引人注目的異業結合案例。

集團股的相互關聯

由於集團股多是由家族、或其他連帶關係企業組成,股權結構的一大特色就是「交叉持股」


交叉持股的作用,不只有利於集團營運或布局,也提供了集團作帳的方便。譬如說:集團想要將利潤灌注到哪一家企業,就會利用手法,認列投資收益,讓該企業報表上就會呈現大幅獲利的情形;同樣地,也可將利潤灌到一家虧損的公司,美化該公司帳面,甚至可能利用關係,掏空集團資產。

就是因為集團股的連動性高,在股價表現上,經常會出現母公司的股票漲,間接帶動旗下其他企業股價上漲。

最新的案例是,鴻海公布今年8月營收,靠著「蘋果」加持,營收衝上2148.05億元,較去年同期1082.44億元,年成長率達98.44%幾乎倍增,當天鴻海股價就出現了逾6%的漲幅;集團旗下成員鴻準8月合併營收也頗為亮眼,達到112億元,股價也一舉攻上漲停,連帶鴻家軍的廣宇及建漢也有將近半根漲停,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除了富爸爸的加持,有時也會出現母以子貴的情形。例如洋華在2009年掛牌後,挾著觸控面板獲利王之姿,股價由41.5元,半年時間就衝上500元大關。同一時間,母公司合機股價,也從3.88元的雞蛋水餃股,一路漲到了31.75元,漲幅高達八倍之多,就是最著名的「母以子貴」。

有好的連動,一定也會有壞的牽拖。萬一集團股中出現業績衰退,財報難看的拖油瓶,當然也會連累集團中其他企業股價的表現。更可惡的是,有些企業甚至運用五鬼搬運法,掏空集團資產。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力霸集團,集團董事長王又曾等人藉著設立子公司、發行公司債、超貸、關係人交易、承包工程、採購等不法手段,掏空旗下中華商銀、亞太固網、力霸與嘉食化,掏空金額將近3000億元,導致集團企業倒閉的倒閉,變賣的變賣;遺憾的是罪魁禍首至今還逍遙海外。

集團股的作帳行情

隨著台股結構改變,產業發展、投資人投資時的偏愛以及新的集團股不斷出現,集團股對台股的影響力已逐漸縮小;但多少還是維持一定水準。尤其是每月或每季的結帳時期,也就是集團股發威的時候,特別是年底的關鍵時刻。

目前集團股正面臨第三季季底做帳時期,可以發現大盤行情聚焦在傳產以及中概類股上。只要有大陸轉投資的傳產集團,或是鎖定中國內需市場以及連結兩岸三地的集團股,都表現亮眼。外資近期大幅買超,也都是以大型集團龍頭股為主,更有助集團作帳行情。

集團股教戰守策

集團股教戰守策 投資人想要投資集團股,除了要考慮所投資企業的產業趨勢外,永豐金證券經理鄭志明建議,還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包括:
1.集團領導人操守
2.集團產業前景
3.集團財務結構
4.集團是否專注本業
5.集團是否謹慎投資


把握以上五大重點,才能看清貌似複雜的集團股真正面貌!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不準備也能退休?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歐陽姚
http://tw.money.yahoo.com/special_article/adbf/d_a_100910_42_27psl

周末聆聽了一場演講,主題為「如何儲備退休金」。主講人一開場就丟出一枚震撼彈,他說:「目前的四、五年級生將會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卻是被子女遺棄的第一代。」

雖然很不願意承認他所述說的內容,卻又不能否認,這種情形發生的機率很高。所謂的被子女遺棄,不見得是真遺棄,更可能是子女沒有時間或沒有能耐照顧父母;既然養兒防老在現今社會已不可能,積穀防飢就越顯重要。

3000萬退休金太沉重

某人力銀行與雜誌社合作調查顯示:上班族中有27%認為要有1千萬才能免於焦慮,有20%認為要成為億萬富翁才夠,平均要有3千294萬就能「翹腳捻鬍鬚」。但是,目前37%的上班族,財富不到50萬,負債超過資產比例的則高達40%,平均財富只有131萬,所以想要存3千萬當退金,絕對是一個太過沉重的目標。

既然3000萬總數太沉重,何不拋開這個龐大金額的魔咒。退休後只要每個月仍有入帳,且金額足以支付生活開銷,壓力就會大大降低。(目前軍公教人員大都是領月退俸方式,生活相對安穩)


退休後每月生活費需多少?

美國梅瑟人力資源顧問公司精算師漢彌頓提出一個參考值:退休族每月需要的生活費大約是工作薪資的40~60%。而加拿大統計局調查,大部份退休族生活費所需不到過去薪資的62%,甚至只要45%就足以度日。

為什麼退休後需要的錢愈來愈少?理由很簡單:大多數退休族的房貸都已繳清,子女也都成人、不必負擔教育費用,不必再支出跟工作有關的治裝費、交際費,課稅的級數降低,一般的交通娛樂可享老人折扣,很少(或不能)大吃、大喝等等。

第一部分退休金:勞保老年年金

勞保老年年金制度在九十八年一月一日正式開始實施,之後退休的勞工可以避免領取一次金的風險,改採按月領取模式。以較優的第二式計算,約可領到退休前所得替代率的46.5%。

第二部分退休金:勞退新制

九十四年七月一日,開始實施勞退新制勞工退休金條例。規定雇主應為適用勞基法之本國籍勞工,按月提繳不低於其每月工資6%勞工退休金,儲存於勞保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退休金累積帶著走,不因勞工轉換工作或事業單位關廠、歇業而受影響,專戶所有權屬於勞工。

以初入職場,月薪3萬元的社會新鮮人為例:假設個人退休金投資年報酬率為3﹪、個人薪資成長率為3%、退休金月提撥率為6﹪,這名勞工預計工作三十年後退休,依據勞保局試算表,退休後每個月可以領到8756元,約為退休前最後三年的平均所得替代率的15﹪。(這期間會因為投資報酬率的高低以及薪資成長率而有所變動)

如果希望退休後過得好一點;除了雇主提撥的6%,勞工也可以自行提撥投保薪資的6%,在相同條件下,退休後可領的金額增加為17511萬元,所得替代率提高為29﹪。

兩項退休金相加,所得替代率可達退休前的6~7成,足以支應專家們預估的退休後生活所需。

持續工作30年

最後一定要提醒大家,不準備也退休的前提,就是持續工作。許多人經常跳槽,每次跳槽都會中斷工作個二、三個月,或是工作三、五年就想休息一、二年,都會影響到這項計畫。

美國理財大師大衛.巴哈就認為:「薪資入戶前,就強制提撥到延遞課稅的帳戶,是最有紀律以及最容易成功的退休方案。」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退休軍公教 也能領國民年金

【聯合報╱記者李光儀/台北報導】2010.09.24

「國民年金法」將大幅翻修,除納入領取一次退休金的退休軍公教人員外,勞保保費和年資也由「按月計算」改為「按日計算」,並刪除被保險人配偶未繳保費的連帶罰鍰規定。

行政院會昨天通過「國民年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函請立法院審議。依現行規定,無論領取月退俸或一次退休金的軍公教人員,均排除在國民年金的適用範圍外,未來軍公教人員只要是領取一次退休金,且未辦理優惠存款者,均可納保。

但為顧及公平性,退休軍公教人員領取國民年金,仍須扣除已領的退休俸;例如已領取一次退休金十五萬元者,在五十個月(國民年金每月三千元,五十個月約十五萬元)後,才可開始領國民年金。

此外,未滿六十五歲的軍公教退休人員,仍須繳納保費到六十五歲。內政部估計,約五萬二千多人可受惠於這項變革。

在保費計收和年資計算方式,目前採「按月計算制」,如勞工九月廿三日離職,也需繳滿一個月保費;新制採「按日計算」,該月國保保費只需繳納八天。不過年資計算也因由「月計」變成「日計」而減少,預估受影響人數約三八六萬人。

日前曾引發爭議的「未繳納保費處罰配偶條款」,規定被保險人未納保費時,配偶應負連帶繳納義務,修正草案中已刪除。

此外,現行規定被保險人符合老年或身障年金領取資格前一年,若有遲繳保費情況,就不得擇優領取年金給付,草案大幅放寬,修正為只有前三個月遲繳,才無法擇優領取。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闖股海 靠七招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黃逸強
http://tw.money.yahoo.com/special_article/adbf/d_a_100824_41_26pre

上周幫朋友代課兩堂社大的財經課,面對男女老少、背景各不相同的學員,我講簡單的技術分析及操作策略,讓他們有一個工具可以在茫茫股海中淘金。那天台股剛好站上八千點,於是就線論線,從解盤開始了當天的課程。

一、成交量

大盤雖然站上八千點重要關卡,成交量卻略嫌不足,只有一千二百億,成交量是推升股價上漲的動能,就好像汽車爬山要有足夠的汽油,在沒有量的情況下,勢必震盪補量。而且當天衝關是由金融、傳產股擔綱,在電子股缺席的結構下,似乎漲的不夠扎實,建議不要追高,而且還要分批賣出(果然當周拉回到7776點)。

二、籌碼分析

三大法人的進出在每天的盤勢裡佔滿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外資對一些重量級權值股的買賣超,會影響大盤的發展。除了現貨的持股狀況外,還要注意他們在期貨市場的佈局,有時表面上是買超股票,暗地裡卻在新加坡摩台指做空期貨,就要特別小心,沒有近憂、必有遠慮,慎防外資反向操作大盤回檔。


三、趨勢是最好的朋友

平均線代表投資人的平均成本,也是市場方向的指標,如果均線呈現上揚,則是屬於多頭市場,不必追高,等拉回均線附近就是買進;當均線下彎屬於空頭市場,就不要再戀棧了,有機會反彈就是賣出。

四、簡單就是美

技術分析的指標有上百種,就好像各式各樣的兵器任你選用,騎馬打仗用長矛,短兵相接用匕首。一般投資人做短線不需要看太多種指標,KD指標就夠用了,低檔黃金交叉時買進,高檔死亡交叉時賣出。這種方法看似簡單卻有陷阱在裡面,因為在大多頭或大空頭時,指標會鈍化常誤導投資人,所以只能當作參考,搭配均線使用勝算會高一點

五、汰弱留強,換一手好牌

指數雖然站上八千點,個股卻漲跌不同調,高價股的宏達電頻創新高,聯發科卻在低檔區,投資人手中的股票有的賺、有的賠該如何調整。股神巴菲特常說的一句話「賺錢的股票會繼續幫你賺錢,趕快處理掉賠錢的股票」,投資人常會捨不得賣賠錢的股票,其實是錯誤的做法,要把賠錢貨賣掉留好牌在手上。

六、資金控管

投資一定只能用閒置資金,用輸得的起的錢進場,資金有壓力時絕對賺不到錢,在不同的時點調整持股及資金比重。目前可以說是台股的相對高檔區,持股滿檔風險太高,就算是多頭市場也要保留一些資金在手上,以預防萬一市場回檔,投資最大的獲利來自於加碼,做好資金控管,投資才有策略可言。

七、買好股長期投資

台股進入除權、除息旺季,這是長線投資人所期待的,定存利率太低,短線風險高,不如分批買進一些過去配股、配息不錯的好公司長期持有,投資報酬率絕對勝過銀行。

一般人投資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股票,但是卻過度高估股票的獲利,又過於低估股票的風險。股票誰都會買,卻不見得誰都會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方法,「沒有三兩三、不要進梁山」,想要闖盪江湖總要學得一招半式才好。

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

找出五大財富DNA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黃逸強
http://tw.money.yahoo.com/special_article/adbf/d_a_100810_41_25xqt

七月底由今周刊與雅虎合辦的上班族理財網路大調查,結果顯示一般人投資理財還是偏保守,其中問到最主要的理財工具,得票率最高的居然是存款,有44%,想投資卻不懂的也有32%,這樣要如何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財富基因一:企圖心

財富基因不是與生俱來,培養財富基因第一要件就是心態。有一個富翁提供一百萬元的有獎徵答,題目是「窮人到底缺乏什麼富人所具備的條件?」,答案是企圖心。

我們都知道除非中樂透,否則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想發財的人就會去買樂透,買了就有機會。有人根本不想,因為中獎機率太低,所以不買,那連一點機會都沒有,所以想要的心是最重要的。

如果每個月的財務目標是三萬,當然達到目標最多就是賺三萬,如果當初設定每個月要賺十萬,就會想盡辦法去賺十萬。有研究顯示,負債的人目標達成率較高,因為有壓力的驅動,比沒有財務壓力的人更積極。因此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寬廣,很多人都是被自我設限給框住了。


財富基因二:人脈

廣結善緣拓展交友圈,人多機會就多,而且要跟有錢人在一起,因為你和最好的二個朋友,三個人的平均收入就是你的收入。和窮人在一起只會更窮,因為他們有太多的負面想法,消極的人生觀,不切實際的夢想

多與人接觸,機會到處都有,要自己去掌握。會排斥直銷嗎?朋友邀約聽說明會都推掉嗎?看到路上有人發傳單、填問卷都會閃開嗎?那可要小心了,你太封閉了,不妨用開放的心面對一切,迎接任何可能的機會。

財富基因三:投資

在富爸爸與窮爸爸一書中,提到BISE的四個象限,分別代表的意義是:
B-企業家
I-投資者
S-專業人士
E-上班族

要如何跳脫既有生活框架到贏者圈,就是要有一點冒險犯難的精神,承擔一些風險去作投資才有機會,否則只靠死薪水,汲汲營營忙碌一輩子永遠都在窮人圈,還是沒有辦法進入富人圈。

投資是會有風險,但不要因噎廢食,很多人是懶得研究,不想花心思所以乾脆放銀行定存。有錢人比一般人更注重投資規劃,因為聰明人會用錢賺錢,而且運用得當,讓錢二十四小時為你工作,假日都不休息。

財富基因四:學習

多吸收別人成功的經驗,可以減少自己奮鬥亂走冤枉路,閱讀、聽演講都是幫自己成長。尤其是向有錢人學習,了解他們的思考模式與行為,慢慢自己也會變有錢人。

財富基因五:節儉

養成儲蓄的習慣,在乎手中的每一塊錢,花錢有預算,絕不做無謂的浪費。會做薪水規劃已經成功了一半,先存再用這一項得到最高票51%,顯示大家都有正確的觀念,具備了基本的財富基因。

了解財富基因之後,如果你也有致富夢想,改造自己的財富基因就從現在開始!

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

4個重要問題 測試車主強制車險認知度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 260期 文/方雪俐

知道年年要繳保費之外,車主知道不保要罰嗎?知道如果發生一車事故,駕駛人不在強制險保障範圍內的嗎?萬一肇事車輛逃逸,受害人會不會求償無門?還有車主親赴保險公司投保可享有優惠,車主知道嗎?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開辦已達十二年,幾乎所有的車主都已經有投保經驗。那麼對於這個規模大到堪稱第二個全民健保的保險,車主瞭解的程度可以得幾分?本次調查分別從制度推行、救濟措施、理賠精神以及實務進化三個層面,各選定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來測試車主對強制車險的認知度。

【制度推行1】知道不保要罰嗎? 三成不知道!

既然車主依法必須投保強制車險,那麼對於不投保者當然就得依罰則處理。當問及受訪者是否知道汽車未投保會被罰三千~一萬五千元、機車罰一千五百元~三千元時,表示「知道」的有六八.八%,「不知道」的則有三一.二%。沒有投保者,則不知道的高達三分之二。

汽機車都有者,知道的有七成四,只有機車者知道的最少,僅六成四,只有汽車者知道不保要罰的則約七成。


【救濟措施2】7成7受訪者 贊同特補基金制度

強制車險雖以全體車輛都投保,以確保任何一部車造成的傷亡都可以獲得保障,但這樣的制度需要全民配合,百密難免會有一疏,例如有少數車輛未投保或肇事後逃逸,那麼受害人可能求償無門,因此強制汽車保險制配置有特別補償基金以為救濟。

那麼這十二年來,社會大眾是否瞭解特別補償基金呢?本次調查顯示,完全瞭解與大概瞭解者僅九.八%,比本刊九十五年的調查減少十二.八%;表示不太瞭解與完全不瞭解者合計九十二%,其中完全不瞭解者就高達四成九,比四年前的調查增加十個百分點。

這一題是本次問卷的四項認知測試中,車主交出的成績最差的。顯示這個經費取自每張汽機車保單、以救濟非常狀況下的受害人為宗旨的制度,過去十二年來雖然發揮了特別補償的實質效果,但是因為知道的民眾不多,對強制車險的社會形象加分效果不大。

7成7受訪者贊同特補基金制度

雖然有9成受訪者不瞭解或完全不瞭解特別補償基金制度,但是在電訪員說明「這個制度是指當肇事汽車逃逸或沒有投保強制險時,受害人仍然可以直接向任何一家產險公司申請理賠,不會有求償無門的情形」之後,有77.4%的受訪者表示贊同這個制度,不贊同與非常不贊同者僅5.7%。

顯示如果民眾對這個制度的認知程度改善,將可消除對強制車險保護網是否有漏洞的疑慮,並有效提升對強制車險的滿意度。

【理賠精神3】知道單一車輛事故 不賠駕駛人嗎? 四成八不知道!

為了落實每一個交通事故的受害人都可以獲得基本保障的政策目標,強制車險在理賠時雖不問加害人是否有過失,但在本質上強制車險仍是「責任保險」而非傷害保險,換句話說,交通事故發生時,若僅有一部車,例如遊覽車因煞車失靈翻落山谷、汽車失速撞上路樹、機車因天雨路滑摔倒等,因為並無其他車輛牽涉在內,駕駛人的傷亡就不屬於任何責任險的理賠範圍,強制險也不例外。

雖然這是責任保險的基本精神,但是投保強制險的車主知道嗎?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表示「知道」的受訪者僅五二.五%,不知道的高達四七.五%。

不知道駕駛人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獲得強制險理賠,很可能造成保險規畫的漏洞,這也足以說明為甚麼有加保駕駛人傷害險者僅十四.三%。雖然宣導甚麼狀況不賠遠比告訴民眾可以獲得甚麼理賠來得難以開口,不過這個測識題顯示,大部份的車主對這種理賠實務的認知度不及格。如何讓所有的車主都知道這種理賠精神,以避免日後的理賠糾紛與減少保障缺口,是產險業未來努力的方向。

【實務進化4】知道親自到保險公司投保有優惠嗎? 七成四不知道!

產險公司透過不同管道賣強制責任險,都有傭金或代辦費、手續費等通路服務成本,但車主若親自到保險公司去投保,則保險公司並不須負擔這些費用。今年三月一日起凡是到產險公司總公司或各分支機構臨櫃投保的車主,所繳的保費可以扣除這筆費用,依規定,汽車至少可以少繳七十三元,機車一年期至少六十元,二年期至少八十元

那麼車主知道這項新規定嗎?本次調查顯示,知道的只有二成六,還有大約四分三的車主並不知道這個優惠。

保戶直接向保險公司投保,保費應扣除傭金等通路成本,以回饋被保險人這種做法,在某些險種已行之有年,強制車險則今年才開始實施。然而因為單價與回饋金額都很低,車主反應冷淡並不令人意外,但保險公司以減費反應實際成本的做法仍然值得肯定。善加宣傳,對「保險公司離家近」或往返順路的車主,仍不失為精打細算的選擇。

當然如果保險公司樂於打開讓龐大汽機車主方便光臨的大門,並進一步創造更多商機,那麼減價就是發揮創意最好的開始。

~精彩全文與圖表請詳見8月號(260期)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

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龜毛公設點交 建商別想賴

自備貼紙寫紕漏,動員住戶大搜查
Smart智富月刊第143期 撰文者:郭莉芳

當你走進樣品屋展售中心,銷售小姐拿著精美DM告訴你:「只要下訂,馬上就可以成為五星級飯店住宅的主人翁」,你不禁想像著,下班回家走進挑高大廳,先到B1的閱覽室去借本雜誌回家,不累的話,晚上還可以頂著星光,在屋頂泳池泡水,猶如置身度假飯店!

等到新屋落成,你才發現這些DM上的美照只是參考示意圖,尤其是公共設施與實景「差很大」,且空中泳池竟然未取得建照、閱覽室在原設計圖上竟是機車停車位……,更嚴重的是,這些公共設施均屬於「違建」,被建管單位要求強制拆除。

這個血淋淋的例子發生在台北市民權東路上的「台北光點」社區,這個案子完工才5年,但是住戶已與建商宏普建設打了2年多的官司。最近台北法院判決宏普建設要賠償住戶2,000多萬元。


點交仔細 以防後患無窮

根據《住展雜誌》的統計,2009年北台灣完工的新成屋超過5萬7,000戶,每年有大量的新成屋完工,點交過程怎能馬虎?新成屋與預售屋的公設比超過 30%,也就是購屋總價花了3成經費在購買公共設施,因此,當交屋後開始進行各項點交時,除了房子裡面的屋況點交外,居住空間外的公共空間、各項設備、設施也應該要仔細點交,才能夠確保建商移交過來的相關設施是最優的狀況,如果有問題還可以要求建商限期改善,以免點交結束後才發現瑕疵,建商可能連甩都不甩你。

所謂點交,就是「清點交付」的意思,涵蓋範圍很廣,但若就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委會)而言,所稱的「點交」主要是指建商在完成建築物及其設備的興建後,將公寓大廈共用部分、約定共用部分與其附屬設施設備、經費、文件資料等,確認功能及清點數量無誤後,將所有權移交給社區的過程。

公設如此重要,一般人對於「公設」該如何點交?眉角在哪裡?卻幾乎沒有什麼概念,《Smart智富》月刊特別專訪擁有多年公設點交實務經驗的達人-真禾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源德,提供公設點交的關鍵心法。

徐源德點交超過200個新成屋社區,他的點交經驗中,曾有幾個經典個案,例如近期板橋有個建案在點交時,發現地下室少了6根大柱子,嚴重危害結構安全;或是曾有上百戶的套房社區,但全社區只有一個水表,由管委會負責水費支出;也有建商以二手發電機,混充全新發電機進行點交,至於最常見的庭園排水或地下室漏水問題,更是許多社區大樓管委會心中的痛。

公設點交牽涉2大權益

徐源德表示,公設點交的重要性牽涉到2大權益。

權益1》公共基金的撥付:建商要起造大樓,會被要求依造價提撥一筆公共基金到公庫。

等到點交完畢後,由管委會或管理負責人憑相關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公共基金的撥付,未來作為社區部分公共設施的修繕維護用途。

權益2》瑕疵求償的保障: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57條規定,起造人應將公寓大廈共用部分、約定共用部分與其附屬設施設備,於管理委員會成立或管理負責人推選,抑或指定後7日內辦理點交。

站在建商的角度,當然是希望點交過程愈快愈好,最好點交當天,管委會或管理負責人就可以在點交清冊上全數簽名過關,只要都簽名完畢,就代表建商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未來有任何問題就叫天不靈、叫地不應了。

因此,在點交過程中,應該從嚴把關,逐一檢驗,不要怕麻煩,尤其是專業的機電、消防、排水、停車塔設備等,更應該委由有專業技師執照的人來幫忙勘驗,才能確保這些設備未來能正常運作。

延伸閱讀:建商依比率提撥公共基金

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8款第1款規定「起造人就公寓大廈領得使用執照1年內之管理維護事項,應按工程造價一定比率或金額提列公共基金。」工程造價在使用執照上有登載,一般來說,工程造價會比市價低,且造價是由各縣市政府自行規定,例如台北市的規定就是台北市建造執照建築工程、雜項工作物、土地改良等工程造價作為標準。提撥比率請參考下列試算表。

【試算】工程造價12億元的建案,應提列之公共基金額度:



小檔案_徐源德
出生:1968年
學歷: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
經歷:台中市建築管理學會理事、台北科技大學兼任講師、中國生產力中心講師、ISO-9000主導稽核員
現任:真禾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著作:《公寓大廈公設點移交實務》、《大樓裝修、設備管理好好學》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一千名營業員指出四大投資心魔

問卷調查 別讓情緒干擾你的投資決策
今周刊.撰文:謝富旭、蘇鵬元/研究員:陳兆芬

我當營業員已經邁入第二十個年頭,經歷過台股三次萬點行情,也看過台股數次崩盤的慘況。

我的客戶群中,有操作部位高達十億元以上的大戶,也有幾萬元的小散戶。

股市中有所謂「八二法則」,意即十個投資人約有八個是輸家,只有二個贏家。

我個人經驗覺得比較真實的情況是,平均只有一個是贏家,九個是輸家。

屬於少數的贏家圈中,總是那幾個人,他們共同的特質是:勇於壓寶「強勢股」,不會因股價已經漲一小段而買不下手。贏家不僅擅長發掘主流強勢股,一逮到飆股,不輕易出脫,賺到極可觀的幅度才逐漸退場。市場走空時,持股部位出現虧損一至二成,就勇於停損,絕不拖泥帶水

相對地,輸家選股特別喜歡「落後補漲」股,在市場大漲一段後,專挑還沒漲的股票,當他們買的股票真的一動起來,卻又急著賣出。不過,對手上虧損的股票卻往往「不離不棄」,直到快被斷頭,沒錢應付追繳了才會忍痛殺出。

每次市場崩盤,融資追繳令萬箭齊發時,被追繳的也是那些熟面孔,重複率高達八成!


贏家圈也有因慘遭滑鐵盧而淪為輸家群,但很少。至於輸家群有沒有晉身為贏家圈的例子,我的經驗是還沒看過。

以上是資歷近二十年,在台北市券商林立的南京東路上,某位女營業員的「告白」。透過她的告白,凸顯出為何大多數散戶在股市裡賺少賠多,很難從輸家群翻身的人性弱點。

為了精準地掌握投資人在股市中,到底最容易犯下哪些錯誤,《今周刊》與台灣投資心理學的權威——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郭敏華合作進行問卷調查,這也是台灣首度對營業員的大規模調查。

投資 就是要控制情緒/人性弱點就是虧損主因

在今年八月的前二個星期,我們對全台灣超過一千名的券商營業員發出問卷,問卷歸納出十五個股票投資上最常見的投資偏誤,請填寫問卷的營業員根據客戶的操作情況作答。

問卷調查的結果讓人不得不對投資大眾的「危險心靈」感到憂心忡忡。檢視總計回收的一○四九份有效問卷中,高達七八.四%的營業員認為,客戶「最頻繁」與「經常」犯的錯誤是「不願認賠殺出」(缺乏停損觀念);其次,六三.七%的受訪營業員認為客戶最常犯的錯誤是「聽信明牌」;第三個最常犯的錯誤則是「追高殺低」

「投資本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只要能掌握住『買低賣高』原則,要成為贏家看似不困難。」「問題是,投資一碰上心理與情緒的問題,一切又都變得非常複雜了!」郭敏華說道。

《投資心理學》(Mind Over Money)一書作者約翰.史考特(John W. Schott)進一步點出了情緒在投資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的情緒經常隱身暗處,冷不防地偷襲我們,成了我們的『隱形顧問』,但其所作所為卻不是對我們最有利!」史考特認為,在投資過程中,情緒不是扮演配角,而是主角,「投資就是控制情緒的遊戲,想賺錢就得了解遊戲規則。」

史考特的理論與這次《今周刊》投資人偏誤大調查的結果不謀而合。因為,不管是營業員所認為客戶在股市操作中最常犯的錯誤,還是最致命的錯誤,所有的錯誤皆與情緒管理與心理建設有關。「說穿了,這些常犯的錯誤都是人性弱點,但就是因為人性弱點難以克服,一旦你真的克服了,要不成為贏家也難!」郭敏華評論道。

我們在這份問卷中,從投資人最常犯錯誤以及營業員認為最致命錯誤裡,歸納出投資上四個最大的人性弱點:無知、自滿、貪婪與恐懼

這四個人性弱點,如同四個心魔般,凌駕在理性之上,成為投資上的「隱形顧問」發號施令,常常讓投資決策荒腔走板,一錯再錯。要成為股市贏家,當務之急就是先「開除」這四個隱形顧問。

心魔1 無知追高殺低的最大元凶

無知,是大部分初入股市新鮮人最容易犯的錯誤。

三十三歲的《投資家日報》研究團隊總監孫慶龍,從英國Exeter大學拿到財務管理碩士回台後創辦《投資家日報》,建議的投資組合今年迄今累計報酬率達一七%,去年則高達三○%。即使如此,孫慶龍對無知心魔仍隨時感到戒慎恐懼。

從○九年一月開始,《投資家日報》即把印刷電路板軟板廠嘉聯益列為核心投資組合中。過去一年半來,嘉聯益股價從八元出頭起漲,一路漲到迄今的三十八元。

「一位客戶以七十萬元本金,融資買進嘉聯益,從八元一路抱到三十幾元,幾次來回操作下來,獲利超過五百萬元!」孫慶龍透露道。然而,孫慶龍對嘉聯益這檔股票心中卻百感交集,因為五年前,他還是寶來證券營業員時,就是投資嘉聯益虧損一百多萬元,讓多年來省吃儉用的儲蓄付諸流水。

「當時我認識嘉聯益的主管,他信誓旦旦地說公司業績將出現大幅成長,我以為這是難能可貴的『內線』消息,於是重壓這檔股票!」「買進之後,股價如溜滑梯般地直直落,急得我時常打電話問這名主管公司的狀況?」雖然,孫慶龍的消息來源顯示公司業績將大好,但嘉聯益股價卻從他買進的四十多元急殺至二十元出頭,為了避免股票被斷頭,最後他只有選擇認賠出場。

嘉聯益的慘賠經驗,讓孫慶龍體認到自己對產業認識的不足,認清隱藏在心中的無知心魔。為了克服這個心魔,他更努力地學習,考取數張金融證照與分析師執照,甚至不惜離職出國攻讀財務學位,鑽研評價公司股價的理論與方法。

「投資人容易追高殺低,主要是當時的投資決定往往做得太草率。」「一個草率的決定,根本無法產生堅定的信念,一個背後沒有『信念』在支持的投資決策,情緒總是隨著股價漲跌起起伏伏、忐忑不安,追高殺低於是就成為必然的下場了!」他說道。

然而,孫慶龍指出,像他這種屬於基本面分析的忠實信徒也是會有盲點的。「也可能因為信念太堅定,導致不肯認輸而忽略停損的重要性。」他時常提醒自己,除了上帝之外,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即使再怎麼高明的投資者,也得時常面對「無知」心魔的考驗。每十次投資決策,能對六次就算很了不起了;因此,如果部位出現一五%的虧損,除非你口袋深不可測,否則即使是基本面忠實信徒也不能鐵齒,要懂得適時停損。

心魔2 自滿投資老手的最大敵人

無知,是初入股市新鮮人第一個要克服的魔障;相對地,股市老手則常常陷入自滿的執著中而不自知。

另一本中文譯名也叫《投資心理學》(Psychology of Investing)的作者納夫辛格(John R. Nofsinger)對投資自滿心態這麼描述:「過度自信使人高估知識、低估風險、誇大掌握事件發展的自我能力。」

歷史上許多現在被認為是投資英雄或大師的人物,他們的下場其實都相當悽慘。

被譽為是西方最具傳奇色彩的投機家——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一生暴富過數次,也破產過數次,最後也因重大投資失利,導致憂鬱症發作而舉槍自盡。

「日本股神」是川銀藏一度登上全日本繳稅大戶第一名,晚年時因投資一家製藥公司蒙受嚴重虧損而破產,導致是川後代拋棄繼承以規避龐大負債。

至於寫下被眾多技術派信徒奉為圭臬「葛蘭碧八大法則」的技術派大師葛蘭碧(J. Granville),在一次重大投資失利後,也自股市銷聲匿跡。

投資大師也會從雲端掉入地獄,值得作為後人的殷鑑。擁有三十年以上股市投資經驗的大華證券投顧董事長杜金龍說:「即使是投資老手,因為對於過去成功過度自滿,一遇到重大挫折時,患得患失的心態可能比別人更嚴重。」「輕則導致投資虧損,嚴重的話,連人生都會毀了!」

杜金龍提供二十年前,他一位股市老友的經驗。他說,這位老友原本在股市累積高達十六億元以上的身價,對自己的操作與判斷極有自信。

但,這種自信卻種下他日後破產的遠因。一九九○年,台股自萬點崩盤,這位老友因對自己的判斷太過自信,在股市崩盤時非但不願停損,自恃資金雄厚,反而融資加碼攤平;結果,十六億元的家產在幾個月內虧損殆盡。

「把財產賠光後,老友企圖用一條毛巾上吊自盡,卻自殺失敗!」「從鬼門關走回一趟後,他認為他的命是上帝的恩惠,從此篤信上帝,後來更考上神學院成為神職人員!」杜金龍娓娓道來。

杜金龍再以自身的經驗說:「即使像我這樣的投資老鳥,也數度面臨投資操作上的低潮!」「二○○一年崩盤那一次最慘,我很清楚記得有一天情緒低落到極點,竟一個人從台北開著車到南投清境農場散心,當天晚上再從清境開車回來!」

杜金龍認為,克服自滿心魔及患得患失的心理,並無仙丹妙藥,「持續學習是走出心魔的不二法門。」「在投資面臨低潮時,我不讓自己閒下來,不讓自己有太多時間自怨自艾,反而利用時間大量的閱讀,這為我日後持續不輟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投資路上不可能一直贏,一定會有輸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先能輸得起,才能贏!」「即使你是股市常勝軍,千萬不要因為自滿而忽略風險控管;相對地,如果你有經濟壓力手頭緊,就千萬不要涉獵股市,因為『輸不起』的心態只會讓你更患得患失,這對投資反而更危險,導致勝率更低。」

心魔3 貪婪從眾心態 讓你成為待宰肥羊

貪婪不是壞事,但在不對的時機太過貪婪,卻會「壞事」!

一九九七年,台股史上第二次攻上萬點,當年八月來到一○二五六點,當時任行政院院長連戰的一席「台股萬點健康論」的談話,吸引剛服完四年半志願役的江漢城(化名)加入這個他還相當陌生的金融戰場。

因股市熱絡,江漢城退役後沒積極地找工作,他把四年半服志願役的儲蓄總計一百多萬元,全部買了他認為業績好的強勢電子股——聯電、日月光、旺宏等大型股,及部分中、小型股。盤算著等股市賺到一票後,打算利用這筆錢開一家店。

「資金剛投入時,我嘗到了一點甜頭後,放膽把更多錢加碼投資。」然而,萬點行情曇花一現後,接踵而來的亞洲金融風暴,粉碎了江漢城的美夢。

台股從「健康」的萬點,不到三個月內下殺至七千多點。為了應付融資追繳,他又向父母親借了一百萬元攤平持股。

只是,這一攤平,股市又持續下殺到六千點。融資追繳逼得江漢城只有忍痛出清自己的所有持股。「我不僅把當兵四年半的存款賠光了,也賠了父母親部分的老本,老人家傷心透了,直到現在他們都不准我玩股票!」江漢城難過地說。

一場股市失利,不僅讓江漢城存款散盡,也打亂了他的生涯規畫。因為虧損令他意志消沉,在日後的職場上一直不怎麼順遂,也不斷地換工作。由於收入有限產生的自卑感,超過四十歲的他迄今尚未結婚,父母親對此也很不諒解。

目前,江漢城獨自賃居在北縣淡水的套房中,月租四千元;除了在超市工作,他也利用餘暇作直銷。他後悔地說:「如果當初不要那麼貪心,把退伍時有的一百多萬元存下來,即使隨便找個工作慢慢地存錢,或許現在都已經可以買房子、娶老婆了!」

財務行為學專家,同時也任台大財務金融系系主任的胡星陽,曾經在台灣作過一個實證研究。

胡星陽發現,當一家公司發布業績數字後,大戶與散戶的投資決策竟截然不同。

他表示,當上市公司公告業績後,不管這個業績公布幾天、幾周甚至三個月後,如果業績好的話,散戶對數字反應通常熱烈,勇於買進該檔股票

反之,大戶在業績數字公布後,對該檔股票交易就大為冷淡下來,在好消息出現後,反而還會反手賣出。「貪婪心理與沒有定見,往往導致散戶對消息面過度反應,成了投資決策的致命傷!」胡星陽說。

心魔4 恐懼不願停損的最大情緒障礙

與貪婪心魔對立的則是恐懼心魔,恐懼心摩是造成投資人不願執行停損,以及對負面消息過度反應的元凶。

在《今周刊》這次進行的問卷中,大部分填寫問卷的營業員,認為投資客戶最頻繁發生的錯誤就是「不願停損」,而最致命的「錯誤」也是「不願停損」。「不願停損才是投資人最大的敵人!」郭敏華老師說。

在某上市LED(發光二極體)廠工作的吳聰吉,是恐懼心魔的最佳寫照。

為了快速累積自己出國留學的資金,吳聰吉一直勤奮學習股市投資;不僅公司的股票,他也積極打聽公司的上下游供應商,或競爭對手廠商業績的狀況如何,期望運用自己打聽來的小內線在股市獲利。

此法讓吳聰吉操作上頗有斬獲。不過,才三十歲的他,進入股市三年多,在二○○八年卻遇上讓他傻眼的金融海嘯。他買進的LED股晶電、IC通路股巨路,以及自家公司的股票暴跌腰斬,讓他不知所措。

「我原本是持有現股,在○八年跌至七千點附近後,我動用到我的留學基金,再融資加碼攤平持股。」「結果,不願停損成了我的致命傷!」「攤平後,股市持續暴跌,我已沒錢再攤平,包括自己公司的股票,只有忍痛殺出。」「每當有人看我在電子公司當工程師,都羨慕我是科技新貴時,其實我的心都在滴血!」吳聰吉說。

對投資人而言,投資股市停損,就如同買意外險一樣,雖然知道重要性,卻又希望一輩子不會用上。而投資人不願執行停損的真正深層心理則是:「害怕承認失敗,因為停損就等於否定自己!」郭敏華分析道。

股市修煉,其實就是克服自己人性弱點的修煉,成功就從認清自己、克服自己的四大心魔做起吧!...(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714期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旅遊平安險 怎麼買有保障

水土不服拉肚子、騎車摔傷不理賠……
Smart智富月刊第143期 撰文者:林家媛

暑假旅遊旺季到,你是否擔心旅程中會有突發意外?為了不讓旅程中的變數成為負擔,聰明挑選旅遊平安險是出門前必做的功課。

完整的旅行平安保險,應該要考慮到旅行途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至少應包括:(1)搭乘飛機及交通工具可能發生的意外事故,須含意外身故、殘廢及意外醫療保障; (2)因水土不服引發的食物中毒、或旅遊途中造成的身體不適,也需要醫療保障;(3)除人身可能造成的損害補償外,班機延誤、行李延誤、行李遺失等,也都應有海外旅遊不便保險給付。


各式旅遊保險一覽表


破解旅平險的3大迷思

迷思1》旅遊平安險種類這麼多,為了周全起見,應該買愈多愈好,以備不時之需?

三井住友海上集團明台產險傷害暨醫療保險部經理李柏松指出,台灣平均每個人至少擁有一張保單,若消費者既有保額已足夠,再購買旅遊保險只是「錦上添花」,並不實用。

建議消費者平時應定期審視既有保單的保障與保額,出遊前再視個人保障、旅遊目的地、時間長短等情況,添購適合的險種,把保費花在刀口上,才不會買太多卻用不到,造成浪費。

迷思2》現在刷卡買機票、跟團出遊都有附贈相關保險,反正有保就一定有賠?

一般而言,各家信用卡提供的旅行綜合保險均涵蓋「旅行平安險」及「旅行不便險」,不過其保障都有不同限制,利用信用卡刷卡買機票或刷團費,若標榜附贈旅平險,由於各家保障不同,建議你應評估以下3個重點:

1. 保障內容:多數信用卡提供的旅平險大多僅限於「搭乘飛機、遊覽車、船」等大眾運輸工具期間的保障,並不包含旅遊全程保障,且多半只保障固定的路線或班機,不包括加班機與包機。只有部分白金卡或無限卡才有贈送包括旅途全程保障之旅平險。

2. 保障對象:一般僅保障刷卡者「本人」,不包含同行的「配偶、未婚子女或父母」。

3. 保障範圍:若附贈的旅平險包含人身意外保障,仍須注意是否含有意外事故醫療險保障,因為這才是發生機率較高的保障。

李柏松建議,各家銀行與保險公司規定各有不同,消費者應事先了解保障內容,再視不足之處,加保其他險種。

迷思3》只要是參加旅行團出遊,旅行社就會幫遊客投保,自己不必再買保險?

一般旅遊團確實會投保,但不代表保障足夠。

明台產險意外保險業務部課長趙明展表示,消費者透過合格旅行社出團可享有「旅遊責任保險保障」,但只有基本的身故與殘廢保障200萬元,沒有其他保障,建議消費者還是應依個人出遊的目的與需求,再添購意外醫療或海外醫療保險。

3種常見狀況 了解旅平險理賠範圍

接下來,就以3種國內外旅遊較常發生的意外狀況,進一步建議大家該怎麼「加保」,才能讓保障加分,旅遊不敗興。

狀況1》出國掛急診,費用由誰支付?

李先生趁著假期,自行規畫行程帶全家進行5天的東南亞出國旅遊,不料兒子跟女兒在餐廳吃完飯後,回到飯店開始上吐下瀉,送醫院急診,出國前已為全家人投保旅平險的他,急診費用是否可轉嫁由保險公司所吸收?

民眾自行投保旅平險,應配合旅遊的規畫來選擇適合的保障項目。一般而言,意外身故、殘廢保障不可少,醫療保障則應視自己的預算及旅遊目的地投保適當的保額,且須注意各家醫療險保障的範圍,盡量選擇包含住院、門診及急診等完整的醫療保障項目;若仍有足夠的預算,可再額外附加旅遊不便的保障。

以明台產險的旅行綜合險為例,包含了個人責任、醫療、意外等多重的旅遊保障。若以30歲男性、出國7天,若保障為個人責任險10萬元、身故殘廢保障200萬元,再附加意外醫療20萬元旅遊不便及10萬元的海外疾病保障,保費約343元。只要投保,就可享有完善的旅遊保障,途中若有任何意外發生,也可以透過保險公司,轉嫁一定額度的醫療或支出費用。像這類旅行綜合險的保障範圍與保費差距不大,民眾可找熟悉的保險公司投保。

旅途過程因疾病在海外就醫,民眾回國要申請醫療保險金時,應備齊:(1)保險金申請書;(2)保險單或其謄本;(3)意外傷害事故證明文件;(4)醫療診斷書或住院證明(宜為中文或英文版,並先向當地中華民國駐外館處取得認證手續);(5)醫療費用明細或醫療證明文件正本(或醫療費用收據正本);(6)受益人的身分證明。

延伸閱讀:腸胃不適賠不賠?

在海外旅遊難免會產生腸胃不適的情況,不過不是每一種「腸胃不適」保險公司都會理賠,保險公司會依事情的起因決定是否理賠。通常因食物中毒產生的腸胃炎症狀會理賠,若是吃壞肚子腸胃發炎,則不在理賠範圍內。

至於兩者該如何分辨?李柏松表示,若消費者參與旅行團出國旅遊,出現腸胃不適症狀,其他團員也有相同情況,即代表旅行團可能集體食物中毒,申請保險相對容易獲得理賠。但若其他團員都沒事,只有你一人有症狀,就可能因個人體質水土不服所引起,就無法獲得海外醫療費用的理賠。

狀況2》普通旅平險不理賠意外醫療費用?

老王安排暑假親子南台灣單車之旅,女兒卻在下坡時煞車不及而摔傷,左小腿因此而骨折就醫,老王回家後問業務員保險能否負擔醫療費用,業務員告訴老王,他只有買普通的旅平險,對於因意外而產生的醫療費用,不能理賠。

國內旅遊大多只能投保具有身故與殘廢理賠給付的旅行平安險,再附加傷害醫療險。如果老王只投保旅平險,未附加傷害醫療險的話,就無法獲得骨折治療的醫療理賠。

傷害醫療險是保障被保險人於保險期間內,遭受個人旅遊傷害險約定的意外傷害事故,自意外傷害事故日起180日內,經登記合格的醫院或診所治療者,保險公司將就實際醫療費用超過健保給付部分,給付「實支實付醫療保險金」,但同次傷害給付總額依保額上限而定。

以30歲男性7天的國內旅遊行程來看,大部分產險公司都以個人責任險為主約,以個人責任險20萬元、旅行平安險保額200萬元、意外醫療20萬元來看,7天保費約221元。

狀況3》意外致使他人受傷的醫藥費,由保險公司代為支出?

小潘暑假到北部參加3天2夜的畢業旅行,在第2天活動中,他一時不小心擦撞同學,對方從樓梯上因踩空受傷,結果同學父母要求小潘賠償醫藥費用,是否可由保險替他出?

為了避免此類似意外發生,可透過第三人責任險的保障,替自己也為他人建構更多一層的防護網。「第三人責任險」即是被保險人於保險期間內從事旅遊活動,因疏忽或過失導致第三人發生體傷、身故或第三人財物損害,依法應由被保險人負賠償責任時,就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代為賠償。

李柏松表示,目前市場上的個人責任險商品大多以產險公司產品為主,以個人責任險為主約,附加具死殘理賠的旅行平安險,無法單獨購買個人責任險。以30歲男性7天的旅程來看,個人責任險20萬元、具身故與殘障理賠的旅行平安險200萬元,保費約17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