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

外資:抗通膨 雙率升幅將擴大

【經濟日報╱記者陳盈羽/台北報導】 2008.05.29 03:15 am

油電價格上漲加重台灣升息壓力,外資券商花旗、摩根士丹利、高盛都預期,中央銀行將透過雙率上漲緩解通膨壓力,預期央行從第二季起將升息合計1碼半(1碼是0.25個百分點),使重貼現率升到3.875%;匯率升值更是對付輸入型通膨的要角,至年底將升破30元兌1美元的關卡。

摩根士丹利指出,行政院提前解凍油價有助降低不確定因素,並使政府今年對油電價格的財政負擔降低到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5%,但雙率將無可避免會上漲,預期央行第二、三、四季將各升息半碼,合計升息0.375個百分點,使重貼現率從現行的3.5%升到3.875%;新台幣匯率年底也將突破30元兌1美元。

花旗環球台灣區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表示,油電價格解凍帶來的通貨膨脹影響,會使得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加0.5個百分點,也將使央行升息更加迫切。他雖維持6月、9月央行將各升息半碼的預估,但也不排除央行可能會在6月直接升息1碼的可能。


外資也很擔心央行升息對金融市場會有負面的影響,鄭貞茂就認為,通膨隱憂加劇會衝擊金融市場氣氛;美林證券指出,下半年央行將會維持升息以對抗通膨,對債券和股市都是利空

巴克萊資本分析,為對付通貨膨脹,央行會讓新台幣升值的幅度大於利率升息,雖然巴克萊也預期央行將升息半碼,但要對付輸入型通膨的最佳利器,還是匯率升值,預期新台幣年底前將升到29元兌1美元價位。

高盛證券認為,政治氣氛好轉、台灣外流資金回流、經常帳盈餘仍高達GDP的8%,且亞洲貨幣持續升值以及台灣和美國的逐漸利差擴大下,新台幣升值在所難免。

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3張紙養你一輩子

Smart智富月刊.第117期 作者:吳修辰

行政院主計處4月底宣布,今年前2月,台灣人的實質經常性薪資,比去年同期減少1.52%,衰退幅度是歷年最大。當物價膨脹愈來愈高,薪水愈來愈少,你該怎麼辦?不用怕!《Smart智富》教你541原則,活用3張紙,就算起薪只有3萬,56歲退休時也可以坐擁3,000萬資產,養自己一輩子。

如果以為家庭年收入破新台幣百萬元,這輩子就生活無虞,那你就錯了!

這是一個驚人的事實:即使你的家庭年收入達百萬元,但若只靠死薪水,沒有做好理財規畫,在台灣平均實際退休年齡56歲退休,你將出現925萬元的資金缺口

也就是說,年收入百萬元者,都會出現近千萬元的資金缺口,薪水更低的人,缺口只會更大。

為什麼百萬年薪的家庭,退休資金缺口還會這麼大?讓我們以主計處資料進行簡單試算:



(表2)你的財務條件更佳嗎?——認識4項關鍵平均數字

台灣的百萬元年薪家庭,每年可存款21萬3,000元,到56歲時,工作32年,保守估計,你這輩子可存多少錢?
21萬3,000元×32年=681萬6,000元

台灣平均每月最低生活費1萬7,424元,夫妻2人平均活到80歲,你56歲退休後要花多少錢?
1萬7,424元×2人×12月×24年=1,003萬6,224元

顯然現金將出現缺口:
681萬元-1,003萬元= -322萬元

如果再加上一戶603萬元(台灣平均每戶房屋成交價)的房子,資金缺口會更大:
(-322萬元)+(-603萬元)= -925萬元

>>你的退休金夠用嗎?不同年收入,退休金策略大不相同,快來試算!


油糧告急、通膨威脅》養老的資金缺口高於千萬元

依此假設條件推估,「台灣只有家庭年收入平均超過182萬元的最高族群人口,能夠達到退休生活無虞的狀況。」碩士論文研究台灣退休問題的ING安泰人壽資深行銷經理謝佳芳說。也就是全台灣只有將近20%的最高所得家庭,退休準備能過關。

資金缺口近千萬元,這還沒估算通貨膨脹帶來的威脅。此刻,油糧告急、通貨膨脹情勢高張,你的資金缺口將更惡化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過去3年來,全球糧食作物價格平均上漲83%,小麥價格更飆漲181%,過去2個月米價漲幅達75%。

糧食價格飆漲情況有多嚴重?4月中旬,世銀行長佐立克(Robert Zoellick)一手拿麵包,一手拿米,舉行記者會,呼籲各國盡快採取行動抑制通貨膨脹竄升,以免引發戰爭。

油糧雙漲,通貨膨脹正一點一滴吃掉你的老本。目前銀行1個月定存利率(中央銀行公布的5大行庫)僅2.135%,但物價上漲率卻高達3.96%,兩者相減,實質利率已經轉為-1.825%!也就是說,若你在年初存入銀行100元,年底時,你的存款購買力將縮水為98.175元!

花旗環球證券新興市場策略分析師樂志勤(Markus Rosgen)更計算出,因全球原物料價格大漲,台灣受薪階級2007年的實質薪資成長率是-1.2%,在亞洲國家當中,排名倒數第2。因此,光靠死薪水,你的生活壓力會愈來愈沉重。

於是,很多人開始投資,但問題反而更大。根據花旗銀行一份調查顯示,國人財務健檢分數只有53.3分,近7成的人不及格;但自認財務健康者,比率卻高達81%。顯然,台灣人自我感覺良好,高估自己財務健康的狀況

關鍵3張紙能讓小錢滾大》若運用錯誤卻會不斷買進負債

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周行一說,人要養活自己一輩子,除了靠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使用3張紙——股票基金、保單與房地契

這3張紙,加起來的重量不到20公克,卻是你人生一定要有的3個關鍵朋友。靈活運用這3張紙,用3張紙聰明投資,拉高資產、降低負債,就能為自己創造正循環的「現金流」。反之,如果誤用,錯把負債當資產,不斷買進負債,結果將產生「負現金流」,你的現金將不斷流失。

把3張紙用來累積資產,聽起來似乎很簡單,然而,很多人卻做不到。根據統計,國人住宅自有率達87.83%,投資基金的人達3成,有1/4的人持有股票,每人擁有1.84張保單。

多數人都擁有這3張紙,卻無法靠這3張紙養活自己一輩子,因為,他們犯了3大錯誤:

《錯誤1》把保單當儲蓄→吃掉了資金的投資機會

第一英傑華人壽總經理奈特(Christopher Knight),從英國來到台灣後發現,台灣人特別愛買儲蓄險。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全台灣平均每人擁有1.84張保單,換算出來的每人平均保額約162萬元。

等於台灣1個年收入百萬家庭,夫妻相加保額只有年收入的3倍,如果你不幸身故,這份保障只能支撐家庭生活3年。這個保障,距離一般理想的10年,遠遠不足!

換言之,國人手上平均持有保單接近2張,但保額卻不足7倍,此現象凸顯出國人錯誤的保險觀念:把保單當投資,將錢投資在低收益的儲蓄險,基本的保障卻沒達到

事實上,儲蓄險的收益率只有3%多,連通貨膨脹率都追不上,但國人卻因盲從媒體報導、業務員的口耳傳銷,錯把保險當成資產增值的工具投資,導致資金運用效率過低,甚至因為過高的保費,成為日常生活支出的一大負擔來源。

《錯誤2》股票、基金當成短線投資工具→若虧損則資產化為烏有

周行一分析,台股從1967年至2001年的35年間,平均年報酬率有25%。進一步統計,過去35年中,有8年漲幅最大,這8年投資人若沒有參與到,則35年的平均報酬率就會變成負數。

「這項研究最好的啟發是,不要想靠股票短期致富,難度太高,但是長期投資,報酬率則相當好!」周行一說。如果你在1966年將10萬元放在定期存款,到2001年會變成100萬元;但如果改放在股市長期投資,10萬元會變成1,000萬元,是定存的10倍。

股票、基金是最好的增值工具,但散戶投資人的短線投機心態,往往讓自己買在高點,當股票基金下跌時,又不願認賠調整,套牢的股票、基金甚至可能讓你負債,嚴重破壞理財目標的達成進度。

《錯誤3》買超出財務能力的房子→變成房奴且阻礙退休理財規畫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說:「富人買入資產;窮人只有支出;中產階級則買他們以為是資產的負債。」

你是哪種人?買進的到底是資產?還是負債?

買錯房子,就會陷入清崎所說:「買入以為是資產的負債。」因為房貸一般長達20年,代表你得不斷將現金投入房貸,若購買超出自身財務負擔能力的房屋,過高的房貸將吃掉你其他的投資機會,成為退休理財規畫的絆腳石,讓生活壓力倍增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發現:「台灣人超過40%會購買超過預算的房子。」也就是原本計畫買500萬元房子的人,往往會買到800萬元,而能買800萬元的,則買到1,000萬元。這超出自己能力的部分,就會吃掉資金增值的機會。

張金鶚提醒,若不想成為房奴,必須謹記「33原則」:每月房貸占月薪不超過3成、自備款要占房價3成,這樣才不會讓生活品質受影響,同時有資金為退休生活預做規畫。

3步數對抗錯誤行為》輕鬆坐擁3000萬元退休資產

要對抗這3大理財錯誤行為,可執行3件事:

〈第1步〉避免虧損

巴菲特投資法則第1條,就是不要賠錢;第2條法則,是不要忘記第1條法則。

大多數人投資,都忘了風險,挑商品總是選報酬率愈高的愈好。《一生3錢過4關》作者、全球復華證券投顧董事長宋炎本說,錢賺愈多愈好的錯誤觀念,讓投資人陷入「追高殺低」的陷阱,反而是愈投資愈少

記住:高報酬帶來的就是高風險,當你抱著錯誤報酬率預期時,就會使錢因為投資而愈變愈少。股票、基金這張紙,不僅無法幫你買到房地契,很可能連買保單的保費,都會被吃掉。

〈第2步〉按人生階段設定理財目標

宋炎本指出:「要用錢的時候就有錢用,是理財的最佳境界!」前提是,你必須知道什麼時候要用多少錢

人生有4大用錢關卡:結婚、買房、子女教育與退休,要通過這人生4大用錢關卡,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平時的收支形成一個「正現金流」的循環,要達到這個成果,就要靠下一步。

〈第3步〉每月支出遵守「541法則」

根據《Smart智富》月刊精算後發現,不管你的月薪是多少,只要你遵守每月支出的最佳配置「541法則」,生活費占月薪5成、投資(含股票、基金、房貸)占月薪4成、保險費占月薪1成,搭配10%的年投資報酬率,不僅可面對4大用錢關卡,56歲退休時,你還可以坐擁3,000萬元以上資產。


(表3)黃金動態比例最適用——3種支出配置的投資成果

依照541法則,再根據人生每一時期的生活花費微調,我們找到每月支出配置的「黃金動態比例」,這代表一個最符合人性的投資與消費模式的長期演化。也就是說,如果確實按照黃金動態比例建議,有紀律去執行,就能在56歲退休時,坐擁3,137萬元退休總資產。

541法則的威力有多大?6年5班、銘傳大學財務金融系畢業的元大投信企畫部經理林育如最了解。她第1份工作的薪水只有2萬8,000元,靠著嚴格執行541法則,活用3張紙,為自己賺到300萬元,贏得買房子的第1桶金。

※合理投資報酬率 10%就好

很多人投資股票基金,總認為要賺20%、30%甚至50%才叫賺,但是這樣的報酬率合理嗎?先來看看專家的投資成績單:

1.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資43年的平均績效,每年才21.1%
2. 耶魯大學校務基金過去20年的年化報酬率約16%
3. 哈佛大學校務基金10年的年化報酬率約15%
4. S&P 500指數過去43年平均報酬率10.3%

如果,這些專業投資機構的長期投資報酬率都只有15%至21%之間,你怎麼奢望自己每年賺30%以上?切記,貪心追逐不切實際的高目標,一旦風險來臨,搞砸了股票基金這張紙,就更難活用其他2張紙

其實,只要你長期且有紀律的投資,以MSCI新興市場指數過去10年的表現,平均年化報酬率達12.12%,在25檔超過10年期的新興市場基金中,就有超過20檔基金的年化報酬率超過12.12%,要達到10%的年報酬率並非難事。

起薪2.8萬元,活用3張紙》30歲購入千萬元華廈

林育如記得,她領到第1個月薪水時,主動去找保險業務員,花了2萬6,000元買1張壽險保額100萬元的保單,建立人生的第1張紙:保單。

保險是我用小錢保障大錢的方法,而且愈年輕買愈划算。」林育如說。一開始她謹記保險「雙10法則」,把保費控制在年收入的10%以下,留下多餘的錢用來投資。

2000年,進入元大投信工作,接觸到基金定期定額投資觀念,員工購買公司基金又有免手續費的優惠,林育如25歲時,決定每月提撥2萬元,約月薪近4成,定期定額投資4檔基金,而且只要領到年終或績效獎金,再統統投入,強迫自己儲蓄,開始累積退休金,建立了人生第2張紙:股票、基金。

2006年,她看上羅斯福路上、位在建國中學學區的1,000萬元華廈,為了小孩就讀學區著想,她將原本當做退休金準備的基金投資贖回,當購屋頭期款。

結果這4檔基金,6年來投入本金200萬元,贖回時總報酬率50%,共拿回300萬元,成了她買下人生第1棟房屋的3成自備款,人生第3張紙:房地契,也成功到手。

林育如有正確的理財觀,按541法則做支出配置,明確定位3張紙的不同用途,做為一輩子理財的規畫。在實務操作上,她為克服人性的弱點,每月會先將4成薪資轉進基金帳戶,並留下保險費,剩下的錢才是生活花費,有紀律並持續性理財,成為她生活重心。

如果你第1份工作的薪水高過2萬8,000元,那麼恭喜你,你將比林育如更有機會靠541法則,活用3張紙,養自己一輩子。

使用3張紙養你一輩子之前,活用3張紙的關鍵觀念,你全部都學會了嗎?

試試看下面9道考題,你能答對多少個?

>>3分鐘測驗你的理財觀

※56歲退休 為何需要3000萬元?

碩士論文研究台灣地區退休問題的ING安泰人壽去年度個人獎第1名的謝佳芳說,以台灣目前的所得狀況,夫妻兩人從年輕時開始工作,計畫30年後,要在56歲退休,至少得擁有2,000萬元現金才夠。

因為目前台灣每人平均每月最低生活費為1萬7,424元,平均壽命約80歲,56歲活至80歲的24年間,夫妻兩人共須花費1,003萬6,224元。

1萬7,424元×2人×12月×24年=1,003萬6,224元

但是對於年輕夫妻來說,現在這筆資金目標在30年後才會派上用場,因此30年後的實質購買力還得算上通貨膨脹率。根據經建會的統計,民國70年至89年,是台灣經濟發展的穩定期,這20年間,台灣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為2.87%。

若以每年通貨膨脹3%為平均值,代表著現在預計1,003萬元的退休生活費,加計30年的通貨膨脹,會變成2,434萬元,才能維持現在預期的生活水平。

此外,這只是生活支出,若算上要擁有一戶房屋,讓退休生活住得安心。以現在台灣人平均35歲買一戶平均房價603萬元的房屋來看,由於房地產是抗通膨資產,同樣以3%的通貨膨脹率計算增值,603萬元的房子在20年後繳完房貸,將增值至1,089萬元。

這樣算來,56歲退休後,還有餘命24年,必須擁有現金2,000萬元,加上房屋,總共3,000萬元以上資產,才能順利養活自己跟配偶一輩子。黃金動態比例 給你3000萬退休金


黃金動態比例 給你3000萬退休金1


黃金動態比例 給你3000萬退休金2

房地產的崩盤難善了

萬寶周刊759期 跟狄龍

房地產循環速度緩慢,且因規模龐大,經常對經濟造成嚴重的衝擊,最近市場流行「最壞情形已過」的看法,恐怕過於樂觀。

◆房地產循環的特色

美國人赫莫霍伊特(Homer Hoyt)於1933年出版一書為《百年來芝加哥地區的土地價值》(One hundred years of land values in Chicago),係第一本有關房地產循環性波動的完整研究報告,內容詳述芝加哥房地產的每一段歷史,打從1830年只有幾十間簡陋的木屋,一直到1933年該區蓬勃的都市發展為止。

◇赫莫霍伊特的幾個重要發現如下:

房地產循環的現象存在。

循環的運行速度很慢。

循環的規模很龐大,一旦循環向下,衝擊非常嚴重。


通常要在循環崩潰時買進房地產,才能從這個市場獲得最大的利益,不過,賺到大錢的通常不是專家

這些論點至今很難找到嚴重的錯誤,依然成立,此書並成為經典之作。較為有趣的是:「為何賺到大錢的多不是專家?」這主要是因房地產專家在下跌趨勢時,本身也嚴重被套牢,即使價格跌到極端便宜的水準,也沒有資金去加碼攤平。反而是處於其它產業且擁有大量資金的人才有能力在機會來臨時,積極買進。該書發現芝加哥最優異及重大的幾筆交易,是由毛皮交易商、零售業者及貿易業者等人締造的,這些人都不是房地產專家,但在循環的底部時卻擁有大量資金,聰明地為自己創造龐大的利益。

赫莫霍伊特上述的論點中,特別是第三點,套用在當今美國房地產的現況,幾乎是完全適用。從圖1可知美國房地產若將住宅及商用的市值加總約38兆美元,相當GDP的270%,其總值亦比股票市場約22兆為大,這是最為重要的資產類別。作為最重要的資產類別的房地產,於2005年下半年率先轉為空頭,顯示其後續影響層面的深遠,遠非一般評論者所能想像。

再者,後續研究亦指出,由於房地產規模龐大高達GDP的二至三倍,一旦房地產受創,將對經濟造成實質的打擊,且與一般金融危機無法脫鉤。房地產循環向下時造成三個主要的衝擊,第一是房地產跌價所形成的財富效果是負面的,影響消費。第二是建築活動減少,影響就業。第三是銀行危機。三個主要衝擊如今亦持續在美國發展中。

拙文<今年成長最快的領域-破產>(《萬寶週刊》755期)指出,如今經濟陷入泥淖中,借貸雙方都猶豫不決,房貸、商用不動產、消費者信用、商業及工業貸款各種貸款的年增率未來均將趨緩,即顯示房地產崩盤將造成未來景氣的衝擊。

◆尚未跌到底部

至於何時見底?市場當然有各種預測,摩根大通預估,未來一年半美國房價還須再跌10%~15%,高盛認為離底部還有11%~13%。另從圖2「南加州住宅不動產價格自1982年起的累積成長率」,各區的房價於1989年見高點,然後開始下跌,至1996至1997年觸底,時間約七年;接著再展開另一波的上升趨勢,於2005~2006年見此波高點,接著下跌,按上次下跌的時間計算,約2012~2014年才可能見底。因此不管各家估算的情形如何,美國房地產還有得跌,距離底部恐怕還有一段路程。

據佛羅里達州一位房地產經理人Mike Morgan的第一手觀察,他以當地受颶風襲擊的過程,形容其房地產情形。颶風來襲一般有三道過程,上半場颶風來襲時造成損害,並使許多建築物結構轉弱;接著是颶風進入颶風眼,看似風平浪靜,人們誤以為最壞的情形已過;最後重頭戲上場,颶風再次來襲,造成房屋及財物更嚴重的傷害,此外,這個階段颶風來襲的方向與上半場完全相反,更嚴厲考驗房屋的堅固度。

Mike Morgan指出,佛州的房地產因投機客大量湧入,不為實際住屋需求,僅為交易目的的炒作,大量運用財務槓桿達30~50倍,使得該地房屋供給量大增,至2006年時,房屋的存量已達危機水準,這是房地產泡沬崩盤後的上半場情形。

如今,看屋人潮有回春的跡象,當地建商及房仲業者轉為樂觀。Mike Morgan說這好像進入颶風的颶風眼的階段,人們誤以為最壞的情形已經過了,其實不然,這些看屋人潮是否具有實質的購買力恐是一大疑問。

他並說,當屋主財務上有困難,有可能無法繼續支付房貸,在貸款公司同意下,以低於貸款金額的價格出售,叫作「short sale」,這是貸款公司最快處理手上可能違約付款房屋的作法,然這些貸款公司卻不願面對現實,遲遲不作決定,一些有經驗的買家也跟著卻步。再者,這些貸款公司卻反其道而行,讓違約付款的房子進入法拍過程,將進一步增加市場供給量,打壓當地的房價

Mike Morgan說,商用不動產亦將是下半場泡沫崩盤的重頭戲,開車在佛羅里達州四處可見商業不動產招租的廣告。

◆日本經驗

1980年代末期,日本房地產的泡沫可能是文明史上最荒謬的資產膨脹之一。1986至1988年,東京商用土地的總值漲了一倍,當時整個東京的房地產總價超過美國所有房地產建造的總成本;到了1989年底,日本全國房地產的總值,已經超過美國房地產的五倍以上,且大約等於全球股票市值的兩倍。不過,這並非最終點,日本股市雖然於1989年底見頂,房地產仍持續走高了近一年,到了1990年時,日本所有土地的價值已經比全球各地的土地總值高出50%,當時光是東京一棟小家庭住宅就值3,000~4,000萬美元,一張高爾夫球證也值30萬美元。

姑且不論當前美國房地產泡沫的崩盤會不會比1990年日本房地產泡沬還來得嚴重,但從心理面去觀察循環的位置(圖3),美國房地產景氣當前正處在「從未有更佳的進場時點」,很多投資者還不相信這是個大泡沫,還想逢低買進。唯有到了市場形成共識,租比買還划算時,房地產才可能見底

◆房地產崩盤慘烈的歷史經驗

《華爾街日報》於2007年9月間有一則新聞,指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對一群經濟學家演講,曾提及自7月中旬以來金融動盪,在很多方面像是1987年、1998年的股票下挫,此外也很像1837年土地投機泡沫的情形。葛林斯潘當場並未多加解釋1837年的情形。大多數人對1987、1998年並不陌生,然1837年發生了什麼事?

十九世紀上半,美國南方的棉花產業快速發展,在1800年初美國幾乎未產棉,在1860年代,美國已經生產全球六分之五的棉花。南方在棉花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東北方的工業及自歐洲奢侈品的進口。

由於當時美國的最重要產業是棉花,棉花的價格則與美國的整體商業循環息息相關,價格上揚則是繁榮,價格下跌則是衰退。1837年,棉花價格暴跌70%,使得美國1837~1842年經濟蕭條。若一個國家依賴單一商品,這國家經濟景氣就與該商品的價格一致

基礎建設亦是如此,毫無差異。美國當時出現興建運河的熱潮,係從1820至1836年,濫觴是始興建於1824年的Erie Canal,該運河使得從底特律、克利夫蘭、水牛城至紐約的旅費節省九成。其後還有Welland Canal,經由尼加拉瓜瀑布,連結五大湖區與紐約,使得榖物順利從紐約出口,亦使得紐約金融及商業蓬勃發展。

運河熱時,歐洲的新興市場投資者,大幅投入運河類股及債券,需求殷切,某運河發新股,其認購倍數高達20倍,且金主係英國人為最多。

在棉花、運河熱同時,房地產與銀行業亦興起投資熱潮。1830至1837年,有347家銀行成立,對借錢者幾毫無徵信,投機者則利用銀行資金舉債,大幅購置土地,交易量上揚,價格亦然。芝加哥於1830年代,土地乏人問津,然僅有運河興建的計劃,土地即暴漲100倍。但運河實際於1836年才開始興建,土地價格亦於同時到達高峰。伴隨著1837年棉花的下跌70%,1837~1842年出現的經濟不景氣,銀行股價暴跌,土地價格下跌了90%。再者,運河興建期間長達十年,這主要是州政府因經濟不佳,債台高築。雖然運河完成後,芝加哥確成為運輸的中心,但投資者大多血本無歸

◆歷史是否重演?

由棉花及運河熱,興起了美國史上第一個大繁榮時期,卻在1837~1842年(史稱Hard Time Depression),出現景氣大衰退。1837~1839年美國有1500家銀行倒閉。再加上1837年棉花價格下跌70%,使得很多投資者血本無歸及破產,並波及到消費品的需求,另有90%在東部的工廠倒閉。同時英國的投資者,因資金投入在運河、銀行及房地產股票上,也是損失慘重。

與當今的情況作對比,1837年的大繁榮來自棉花、基礎建設,現在則是原油等各種原物料及房地產。未來全球局勢最後結局是否會重演1837~1942年的慘烈情形?將待時間提供答案。

省油省電大作戰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王鈺棻

520後油電價格上漲已成定局,平民百姓搖頭大嘆荷包縮水之餘,更積極的作為應是在生活不受影響下,節省油電支出。

在用油部分,原則是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外子服務的企業在林口,從去年油價調漲開始,該公司就陸續有同事騎自行車上班,有的從桃園中壢騎過去,有的從三重新莊來會合,雖然要早起提早出門,但一個月至少可以省下三、五千元的油錢,而且還可以鍛鍊身體,也符合環保的需求。

如果要加油也要選對方法選對時間,這樣能讓您省下不少錢,如您可以使用像中國信託、北富銀、遠東銀、台新銀等幾家銀行推出的加油聯名卡,享受優惠,像持有北富銀的A power卡每周二到全國加油站加油,就能享有降價的優惠;而台新銀發行的加油卡,則是可以紅利點數兌換油錢。

您也可以申辦加油站的會員卡,像中油的會員卡可以累積點數,加油一元就可累積一點,您可以利用這些點數換取洗衣粉、衛生紙、沙拉油等民生用品,這樣又可省下一筆開銷。


如果您嫌辦卡太麻煩,也可到中油及台塑自助加油站區討便宜。中油已在全台廣設六十多座自助加油站,自助加油汽油每公升可優惠0.8元;台塑石化體系的台亞,也在桃園林口站設自助加油站,每公升優惠2元,民眾可多加利用。

在用電部分,各位不知是否有注意到,電費帳單會將您家此次用電量與去年同期做比較,看使用度數是增加或減少,用意是在提醒電要省著用。我有位朋友每到繳電費時,嘴上總會唸著「一個月電費要近二千元,怎麼那麼貴」,一了解才知道她睡覺要蓋著厚棉被吹冷氣,電費不高也難。即將進入夏季用電高峰,不想因電費調漲而繳更多的錢,從現在開始就實施省電計劃。

最基本的做法是,養成隨手關閉電源的習慣,當我們不使用電器用品時,也能把插頭拔除。夏天的腳步已近,在選購冷氣機時,要選購高EER冷氣機,EER值愈高,冷氣機愈省電,一般而言EER值每提高0.1,就可節約5%冷氣機用電使用冷氣機時將溫度設定範圍在26-28℃,若還嫌熱,就搭配電風扇使用;記得也要常清洗空氣過濾網,因為空氣過濾網太髒時,也容易造成電力浪費

在室內照明方面,基礎照明應配合照度的標準要求,選用適當高效率電子式安定器日光燈具燈具選購也儘量採用省電燈型燈管或燈炮,這種產品比傳統白熾燈省電約60%以上

若您居住的是大樓或上班的地方是辦公大廈,電梯的使用也耗費極多的電力,除非行動不便,不然建議上下三層樓可以走樓梯的方式;新設或汰換電梯時,可選用省電型變頻式電梯,此外,電梯內的照明及通風也可設定在待機幾分鐘後,自動切斷電源。

省油省電從小地方做起,就算漲價我們也能不怕荷包大失血!

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慎選繳稅工具 利國利己

2008/04/02 經濟日報 記者 陳美珍

民眾到銀行繳稅,國庫編預算付手續費,其實受益的只有金融機構。國庫支付代收手續費,花得也是納稅人的錢,要幫國庫省錢,最好多嘗試利用低手續費的繳稅工具。

國人的繳稅手續費,可以區分兩種情形,由國庫編預算補貼,或由納稅人自行負擔。政府提供的七種繳稅工具,由民眾自行負擔與國庫補貼者各占一半。

嚴格來說,繳稅是憲法賦予的義務之一,因繳稅衍生的手續費,也應由納稅人自行負擔。國庫編預算補貼雖有鼓勵民眾繳稅的意味,但卻因為不是全部繳稅工具的手續費都由政府支付,反而使得這項補貼政策失去公平性

財政部編列超過1億元手續費預算給代收稅款銀行,主要礙於一年近3,000萬筆稅單中,約有八成以上的稅單,透過金融機構代為處理。相較七種繳稅工具,單單金融機構臨櫃繳稅比重即達80%,顯見民眾仰賴銀行繳稅極深,政府除了編預算要銀行莫拒收稅單外,似乎也無其他辦法。政府不敢要求民眾負擔臨櫃繳稅手續費,民眾卻可以改變繳稅習慣來幫政府省錢


比較七種繳稅管道,民眾自行負擔手續費者,包括: 超商、信用卡、轉帳與晶片金融卡,其中超商繳稅手續費最低,只有6元政府代付手續費者,則有臨櫃繳稅、繳稅取款委託書與自動櫃員機繳稅,以繳稅取款委託書每件5元最低

不管為自己還是為國庫,選擇手續費最低的方式繳稅,永遠是雙贏的策略。

列舉扣除額 如何不漏報

2008/04/15 聯合報 呂旭明(安永會計事務所聯合執業人)

報稅季節到了,今天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是如何有效率蒐集扣繳憑單才不至於漏報,看看以下例子。

施得亮是經年在國內外表演的藝人,也常有房地產代言收入。因個人所得高,經常列報其他年紀不同的親屬之扶養扣除;再加上平常要瘦身減肥的手術,醫療費用也是一大開銷。施君可謂所得複雜、扣除額亦複雜之綜合所得稅申報戶。

以本案為例,為避免漏報所得,所得來源複雜的個人,可使用電子報稅憑證,直接從國稅局網站(http://tax.nat.gov.tw/)下載當年度之扣(免)繳憑單、股利憑單所得及稅籍資料作為申報時參考。

要注意,納稅人若採用「列舉扣除額」,則應檢附相關之扣除憑證。如一般人整牙支出或上例的瘦身手術,只有醫療目的才准列舉支出。

綜合所得稅之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在一個年度中有所得者應合併申報,但由於所得項目不一、所得發生處所各異,甚至設籍地址不相同,為免錯誤可以自行核對以下項目檢查有無遺漏。


一、沒有收到扣繳憑單或股利憑單而漏報;抑或依申請查調之所得直接申報而漏申報其他所得,例如,出租房屋給個人的租賃所得。

二、夫妻應合併申報,但薪資所得可分開計稅

三、重複申報扶養親屬,例如和兄弟姊妹都申報扶養父母。

四、申報扶養其他親屬,未檢附同居一家並確受納稅義務人扶養的相關證明。

五、應以給付總額申報,而誤以給付淨額申報。

六、列報課稅年度前已死亡親屬之免稅額。

七、子女未滿二十歲有所得,而單獨申報。

八、虛報扣除額。

九、列舉扣除自用住宅購屋貸款利息,沒有依規定先減除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或漏報利息所得

十、本人或配偶的房屋供公司營業使用,未申報租金所得。

十一、非金融機構利息所得或股利所得誤申報為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適用27萬元以內扣除

十二、申請儲蓄免扣證,即誤認為利息所得不用申報。

十三、稅額計算錯誤。

(本則案例係節錄自哈佛人出版社出版《呂旭明會計師教您節稅致富》一書)

2008年5月27日 星期二

房貸吃掉三分之一薪 負擔創新高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林韋任/台北報導】 2008.05.24 03:59 am

高房價時代,購屋人的貸款負擔更形沈重,「購屋負擔比重」創歷年新高。內政部營建署最新住宅需求動向季報顯示,國人房貸占所得的比重已超過三成三的臨界值,北市房貸負擔率更站上百分之四十四的歷史新高。

換句話說,國人平均每一百元的所得,就有卅三元要用來付房貸;台北市民眾購屋負擔比重更高,每一百元所得中,有四十四元要付房貸,幾乎吃掉收入的半數。

多數房地產專家都建議,房貸支出不要超過所得的三分之一(房貸負擔率控制在百分之卅三以內),以免因購屋破壞生活品質,讓房貸吃去大半薪水。

住宅需求動向季報是由內政部營建署委託財團法人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調查,第一季報告預計下周四公布。最新統計結果,第一季的「貸款負擔率」已創歷史新高。中信房屋副理江龍名說,「這樣很危險,如果加上萬物漲價,薪水又跟不上,屋奴潮恐怕就來了。」

學者說,貸款負擔率是房貸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可反映購屋人是「歡喜輕鬆的買房子」或是「咬牙切齒的買」。但這個數據是把首購族、換屋族全部納入考量的平均數;如果只計算首購屋的話,經濟能力相對有限的首購族,貸款負擔率可能更高,已進入紅色警戒。


這項最新調查也發現,第一季「房價所得比」也大幅上升,其中以台北市上升幅度最大,達十點四倍,代表「台北市人不吃不喝十點四年才能買得起一間房子」,這是有這項調查以來,房價所得比第一次超過十倍。北市貸款負擔率更一舉飆上百分之四十三點六的新高,遠超過上一季的百分之卅六點五。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表示,購屋壓力愈來愈吃重,雖然短期內房價不易崩跌,但貸款負擔率變高是個警訊,建議購屋人還是選擇預算能負擔的區域房子下手




購屋年齡攀升 北市39歲最高

【聯合報╱記者陳培思╱台北報導】

年輕人愈來愈買不起房子?根據內政部營建署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即將公布的住宅需求動向調查顯示,購屋年齡有升高趨勢,第一季全國平均購屋年齡為卅七點七歲;其中以台北市最高,為卅九點二歲。

調查顯示,去年第四季購屋者的平均年齡為卅七歲,但今年第一季攀升到卅七點七歲;擁有房子比重最高的年齡層,是卅六到四十五歲的中年族群,占了三成六。

至於房價高不可攀的台北市,有殼蝸牛的平均年齡也是全國最高,在台北市平均要到卅九點二歲才能購屋,幾乎逼近青年購屋低利貸款四十歲的年齡上限。

除了台北市,幾個台灣主要都會區中,台北縣和全台灣一樣平均購屋年紀是卅六到四十五歲,占了三成八。至於科技新貴聚集的桃竹地區以及高雄市,購屋比重最多的年齡層顯得年輕,集中在廿六到卅五歲,分別占了四成二和三成四

不僅平均購屋年齡愈來愈大,要憑自己力量買房子也愈來愈難,根據信義房屋調查,現在年輕人買房子,有六成以上靠父母長輩提供頭期款;或者就是吃住先靠家裡,再努力存錢買個窩。如果是離鄉背井到台北市工作,要先租屋,又要靠自己存錢買房子,購屋壓力更大。




衝動購屋 小心變屋奴

【聯合報╱記者 林韋任】

房價漲、油電價也要雙漲,在萬物皆漲、只有薪水跟股價沒漲的時代,貸款負擔率站上新高,購屋人一定要評估自己的購屋能力,以免淪為屋奴。

「屋奴」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房屋貸款與自身付款能力嚴重失衡導致,近期房貸負擔率創新高,政府應提早重視屋奴的問題,避免可能的新金融風暴產生。

業界形容,現在房地產市場正在進行「造價運動」,預售房價不斷開出區域新高;但隨房貸利率節節走揚、房貸寬限期陸續到期,去年第四季有近五萬七千戶房子遭法拍

雖然調查顯示,民眾對未來房價的信心指數依然走揚、代表民眾仍看好未來房市發展,但購屋人要冷靜想清楚,到底可以負擔多少金額的房屋貸款,而且是每個月本息平均攤還後的房貸正常金額,千萬不要只算還息不還本階段的漂亮數字。專家建議,每月房貸支出,不要超過月收入的三分之一。

另外,目前房市還有另一項變數,就是房貸利率節節升高。隨著過去利率連續十四度走揚,加上兩年前大量推出的「百分百房貸」寬限期陸續到期,不少財務規畫失當的購屋人就面臨房貸付不出來、房子被拍賣的窘境。

房仲業者說,市場上有不少錯估償債能力的購屋人,買房子只準備百分之五自備款,貸款額度高,面對選後房價飆漲及利率逐漸走高,房貸負擔愈來愈沉重,等發現付不出貸款,為時已晚。

另外隨著銀行升息趨勢明確,未來無法負擔房貸的屋奴只會愈來愈多,尤其是在通膨環境下,當市場只注意到買房子可保值的同時,如果忘記考慮自己的償債能力,如果利率不斷走揚,置產沒保值反而背了一身債

在升息的趨勢下,要特別提防「還息不還本」的房貸,畢竟付不出房貸就是付不出,這一點並不會隨著誰當選總統而改變。

繳房屋稅 高低樓層大有別

【工商時報 馬婉珍台北報導】

評定房屋稅的基準並非買入的房價,而是以房屋評定現值當作主要依據。而房屋評定現值又受街道路段等級的調整率和房屋構造標準單價、折舊及耐用年數等因素影響。因此,而同一重要路段上的同棟大樓,在所有條件都相同的狀況下,高樓層住戶要繳的房屋稅,又會比低樓住戶高

台北市稅捐處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保值地段會因每3年評估一次而有所變動,這次就是忠孝東路四段等地,打敗南京東路一段等地,躍上房屋稅最高稅率的地段王。

儘管如此,就算住在同一地段的同一棟樓,高樓層住戶須繳交的房屋稅,也會比低樓層住戶高。就算住在隔壁的鄰居,也可能會因房屋建材、門牌的不同,所繳交的房屋稅也大有不同


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代書謝金宗指出,也就是說,房子掛上重要路段的門牌,被課徵的房屋稅,就會比街道巷弄內的房子還高,而同一重要路段上的同一棟大樓,在所有條件都相同的狀況下,10樓住戶要繳的房屋稅,又會比2樓住戶高

其中,房屋構造標準單價,是影響房屋評定現值中,最重要的一項。台北市稅捐稽徵處表示,房屋現值的評定,是依據各縣市政府所屬的不動產評價委員會,所評定的房屋標準價格所核計。

謝金宗說,以構造來看,鋼骨結構就比磚造房屋高,而樓層的高度,也會影響到當初建商的造價標準,造價標準高,房屋稅也隨之增高,所以住在20層樓的電梯大樓,要繳的房屋稅比4層樓的公寓高,而對於同一棟樓的住戶來說,高樓層住戶繳稅又會比低樓層多。

電氣價漲 刷卡紅利大縮水

【中國時報 陳怡慈台北報導】

信用卡也是電、天然氣價格調漲下的受害者!銀行為因應公用事業漲價下,「刷越多、紅利點數兌換越多、銀行賠越多」的窘境,紛紛對公用事業刷卡兌換紅利點數設限,國內前七大發卡行目前僅剩台新銀立場堅定,無緊縮計畫。

為服務卡友,國內前七大發卡(中信、國泰世華、台新、台北富邦、玉山、花旗、聯邦),除了國泰世華原本就無水、電、瓦斯、電信等公用事業刷卡繳費可兌換紅利點數的措施,其餘均有每20元到30元,可兌換紅利點數一點的回饋機制。

發卡行 紛紛關閉緊縮兌換門

不過,這樣的好康,隨著電價天然氣價格調漲,紛紛吹起熄燈號。例如:聯邦銀一舉關掉兌換大門,玉山銀規定每月最多只能兌換300點,台北富邦八月一日起單筆代扣逾1000元的部分,將不給紅利點數。


中信及花旗也在評估,針對高用量用戶設下兌換上限。過往公用事業刷卡繳費,紅利點數兌換無上限的好康,只剩下台新銀獨撐大發卡行場面,市場同業都在看,台新能撐多久。

銀行為何緊縮兌換點數的好康?中信銀信用金融總管理處專案經營部副總楊各露解釋,主因台電、自來水公司、瓦斯公司等等,給予銀行的刷卡代扣費用,以每筆固定金額計算,約3元到5元。

北富 單筆代扣逾千不給點數

也就是說,不論卡友刷五千元、五萬元、還是五百萬元,銀行收到的代扣公用事業費用,就是這麼多,跟加油卡採消費金額一定比例收取代扣費用,亦即加油卡是卡友刷越多、銀行賺越多的計算方式不同。

由於紅利點數可以兌換商品,銀行經營紅利點數有成本,以玉山銀為例,每一點的成本約0.05元,聯邦銀每一點成本約0.25元,當電費、瓦斯費漲價,刷卡金額變高,銀行的紅利點數兌換成本就增加。

集點不打折 台新銀獨撐大場

楊各露說,一般而言,銀行代扣公用事業費用超過1000元,成本就不划算,也因此,中信銀打算規定消費金額兌換上限,或是要求必須買基金、保險等商品,還是使用電子帳單,才可以享受公用事業兌換紅利點數。

北富銀主管也說,八月一日起,水電瓦斯及中華電信公司刷卡繳費金額,單筆超過一千元部分,將不再給予紅利點數;花旗銀行也表示,審慎評估每月公用事業刷卡繳費金額偏高的商業用戶,可能縮減紅利點數兌換福利。

台灣CCI遽降 物價水準史上最悲觀 進場買股時機降幅最大

鉅亨網記者江天佑‧台北 2008 / 05 / 27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今(27)日發布 5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為61.30點,較4月份遽降 7.18點;本次調查中, 6項指標皆全數下降,尤其「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創下歷年最低;而下降幅度最大的指標則是「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調查結果為 71.00點,較4月份下降17.70點。

根據資料顯示,5月份6項指標全數下跌,降幅度最大的指標是「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調查結果為71.00點,較4月份的88.70下降17.70點;下降幅度居次的是「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調查結果為 46.85,較4月份的59.05下降12.20點;下降幅度第3的指標是「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調查結果為48.45,較4月份的55.15下降6.70點。


下降幅度第4的是「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調查結果為23.15點,較4月份的25.90下降 2.75點,本次調查結果該指標為歷年最低;下降幅度第 5的指標是「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調查結果為72.45,較4月份的74.75下降 2.30點;下降幅度最小的指標是「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調查結果為105.90點,較 4月份的107.30下降1.40點。

從5月份CCI來看,新政府 520上任前即已宣示將讓油價恢復浮動機制,且將「一次漲足」,而電價也將分2階段調漲,而國際油價近期又屢創新高,儘管有小幅回檔也仍維持在 130元以上高價,使得以浮動油價公式計算的台灣油價恐將一次漲足 6元,引發通膨疑慮惡化,使得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創下歷年最低。

此外,通膨引發的效應也使得消費者傾向購買耐久財而減少投資、消費,因此3、4月份創下上升幅度最大的指標「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到 5月份反而成為下降幅度最大的指標,而「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卻是 6項指標當中下降幅度最小且是唯一「偏向樂觀」的指標。

從絕對水準來看,6項指標中絕大多數小於100,係呈現「悲觀」,僅有「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1項在100以上,呈現樂觀;CCI子指標分數在 100至200之間屬於「偏向樂觀」,CCI子指標分數在 0至100之間屬於「偏向悲觀」。

5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是由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輔仁大學統計資訊系調查,台灣綜合研究院協辦,調查是於 2008年5/19-5/23,以電話訪問的方式進行,採電腦隨機抽樣,共訪問2380位台灣地區20歲以上的民眾,在 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0%。

表一 5月份CCI指數表現

指標 調查結果 與上月比較 備註

投資股票時機 71.00 -17.70 偏向悲觀/下降最多
國內經濟景氣 46.85 -12.20 偏向悲觀
家庭經濟狀況 48.45 -6.70 偏向悲觀
國內物價水準 23.15 -2.75 偏向悲觀/歷年最低
國內就業機會 74.75 -2.30 偏向悲觀
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 105.90 -1.40 唯一偏向樂觀指標

表二 近1年CCI指數變化

年度
月份 CCI 漲跌
2008
5 61.3 -7.18
4 68.48 0.62
3 67.86 4.77
2 63.09 -2.73
1 65.82 3.24

2007
12 62.58 -0.76
11 63.34 -2.69
10 66.03 -0.5
9 66.53 0.44
8 66.09 -2.25
7 68.34 2.11
6 66.23 0.71
5 65.52 -2.15

(資料來源:國立中央大學台經中心 製表:江天佑)

快沒錢扣定期定額了,該怎麼辦?

Smart智富月刊.第 117 期 作者:蕭碧燕

最近在演講場合見到很多驚慌的民眾,他們因為定期定額報酬率節節下降,不知如何是好?我還是老話一句:切記,定期定額絕對不在市場低迷時停扣若沒度過空頭,就不會在多頭時感受到好處,永遠只會在空頭時,做錯誤判斷、錯誤動作

道理聽起來很簡單,但執行時卻面臨重重考驗。有人心裡想:目前空頭看不到反轉,市場會更低,暫時停扣好了有人則是怕手上銀彈不夠,熬不過這段苦日子,所以也停扣!或者有人想,現在海外基金不好,台股好,停扣海外改買台股,如果你心裡有這些念頭,請要三思,看完這篇再做定奪。

先來談這場空頭會有多久?我1994年開始用定期定額投資基金,距今已有14年,這段時間歷經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路股崩盤兩次大空頭。2000年時,我定期定額買了1檔全球科技基金,這是有史以來最難熬的經驗,但最後還是以獲利近20%出場。這檔基金在科技股崩盤時,淨值從190元跌到約30至40元,賠了近60%,投資3年還是負報酬,最後在第4年獲利出場。


換言之,我最慘的1檔基金熬3年才回到正報酬,這一次會比2000年嚴重嗎?我不認為。因為新興市場基礎建設還持續進行,基本面相當好,這跟2000年時的狀況不相同,所以投資人要有信心。

定期定額從高點扣或低點扣,長期來看都是一樣的。但從高點扣的人容易半途而廢,過不了心理那一關。千萬不要在信心滿滿的高點跳入,卻在風聲鶴唳的低點殺出,損失最為慘重

總之,不停扣是最高準則。尤其新興市場基金常有急漲急跌的現象,若在市場急殺時選擇減碼,攤低效果會很差。

以國內某檔股票基金為例,設定在2000年3月的市場高點開始做每月定期定額扣款,半年後出現30.52%的虧損,若此時驚慌停扣,則投資成本停在31.16元。依此估算,須等到2006年12月中,該基金淨值回到31.32元才能翻本。但若持續扣款,在加速攤平的效益下,同樣是2006年12月中,平均投資成本就攤低為17.06元,投資報酬率則高達83.61%。



定期定額在虧錢時絕對要堅持不停扣。因為一旦決定要定期定額投資時,心裡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我建議新手可以將資金均分36期,分批投入。假設預定每月要扣5,000元,則至少要準備18萬元(如果手上還有其他資金可以動用,分成24期也可以)。此外,也有人因為突來一筆的5萬元獎金而欣喜若狂,決定每月定期定額5,000元,但最後扣了10個月,5萬元沒了還未見獲利,這種隨意定期定額的做法,我很不贊同。

另外,我也不推薦「逢低定期定額加碼」,因為每月扣款金額不同,投資人須費心控管資金外,也可能面臨市場看錯(低點有可能更低),資金已經不夠的問題。若要定期定額加碼,就要考慮手上資金足不足夠。子彈沒把握,就不要加碼,要加碼也必須確定一路能加碼

有很多投資人是從去年下半年才開始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現在是他們遇到的第1次低潮。而這群人多半是選擇台股、印度、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市場波動更劇烈,投資人情緒上更容易恐慌。

但現在資金已經不足的人該怎麼辦?我的建議是:先檢查手上資金還能否再撐12個月,若不行,可以先做定期定額減碼,但不要停止扣款

最後,還要提醒的是,要有獲利贖回的觀念。有人認為,假設我5年長期看好,那麼就該靜待5年後收割獲利,何必在中間進進出出呢?我再以國內某檔股票型基金計算過,該檔基金從1996年8月至2007年12月共136個月中,無贖回的累積報酬率是131.33%,但若贖回再進場,最後的累積報酬率可高達224.29%。此部分所說的再進場,是指贖回的那筆錢以定期定額的方式再投資,而非單筆投資


小檔案:蕭碧燕
◎學歷:淡江大學管理研究所
◎經歷:安泰投顧理財諮詢部副總、彰銀安泰投信企劃部及壽險通路副總、國際投信企劃部經理、光華投信企劃部經理、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第四組、淡江大學講師
◎現任: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祕書長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女人別當理財白痴

MONEY+女人變有錢3 撰文:林奇芬

欣惠是一個室內設計師,由于擁有獨特的個人風格與女性的細膩,讓她在這個圈子快速嶄露頭角。在朋友的積極鼓勵下,五年前她成立了個人工作室,當起了老板。由于生意應接不暇,欣惠几乎每天都早出晚歸,五年來完全沒有休假,在這樣不眠不休的工作五年后,她想也該是為自己買棟房子的時候了。

欣惠因為工作忙碌再加上不善理財,所以她把每個月薪水的三分之一存下來,交給好朋友東梅幫忙管理。這位閨中密友目前是家庭主婦,但因為先生在証券公司上班,經常會聽到一些小道明牌,過去常聽到東梅聊起如何搭上明牌順風車的賺錢故事,讓欣惠好羨慕。所以欣惠就把所有的積蓄交給東梅,請她幫忙投資。

她心想,累積五年了,至少也存了三、四百萬元,應該可以開始找房子了。

沒想到,最近欣惠打電話給東梅,跟她提起想把投資股票的錢拿回來買房子的計划時,東梅說話的口氣卻支支吾吾的,欣惠心里感到很不安。找一天下午,欣惠約了東梅見面,沒想到東梅出現時神情憔悴,在欣惠追問下才吞吞吐吐的說,前一陣子投資的股票,遭到市場主力大力放空,目前股價只剩下原先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說,欣惠辛辛苦苦存了五年的錢,原先以為透過投資靠錢滾錢,至少已經存到五百萬元以上的購屋自備款,沒想到現在只剩不到二百萬元。

聽到這個結果,欣惠整個人呆掉了,但她看到東梅一直哭泣很自責的樣子,責備的話也說不出口。只是熬了五年的辛苦,原先想要為自己打造一棟理想住家的夢想,現在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實現了。

像欣惠這樣的例子,不覺得太傻了嗎?可是,我身邊有不少朋友都有相似的經驗。很多女人認為自己數字觀念不好,或是看到投資理財的書籍就很頭痛,所以大多會把錢交給身邊比較會理財的朋友,請別人幫忙管錢。心想,靠著別人一樣能達成理財目標,也比較安心。

但我要奉勸全天下的女人一句話,「只要把錢交給別人,那筆錢就不屬于你的了。」

我自己年輕時,也犯過同樣的錯誤。剛開始工作時,正逢台灣股票大漲的黃金年代,那時大家都在談股票、買股票,我雖然也很想參與,但個性上小心謹慎、很怕賠錢,所以一直不敢跨出投資的第一步。公司里有位同事是股票投資高手,他擁有多年經驗,一直教我們年輕人要學投資。但因為大家都不懂,所以他就好心的說:「那只要我買什么股票你們就跟進好了。」可是,我還是很害怕,于是就把錢匯到他的賬戶,請同事幫忙進出。

我的結局也一樣悲慘。第一,我根本不知道他買了什么股票﹔第二,因為麻煩別人,所以也不好意思常常去問是賺是賠,最后碰到台股從一萬二千點崩盤,投資的股票几乎腰斬再打對折,人生的第一桶金完全漏光。但我從這次經驗學到教訓了,就是「錢絕對不可以交給別人管」。

從那次經驗后,我就去開戶學著買股票。剛開始也是亂買一通,大部分投資都是賠錢的,但慢慢的從錯誤中學習、也去閱讀更多的書籍與信息,終于不再像剛開始時那么害怕,也逐漸讓賺錢的機會多于賠錢的機會了。

我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二件事:第一,想要變有錢,一定要靠自己,別人不可靠﹔第二,理財是學習來的,沒有人天生就會理財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很難得的經驗可以透過電話專訪投資大師彼得.林區。彼得.林區是國際知名基金公司富達集團的招牌基金經理人,當年他在富達任內被喻為基金市場的大師級人物,是投資圈最受景仰的基金經理人。我專訪他時,他已經退休,只擔任富達的顧問。

當時我問他,如何能培養像他一樣的投資判斷能力?他很簡短的反問我:「你怎么學會開車的?」我愣了一下,他說,「你絕對不是天生就會開車,你一定要去上駕駛課,經過了好多時間的練習,然后你還需要道路駕駛的經驗。考上駕照后,你也不是馬上成為開車高手,你一定是開車經驗愈丰富后,車開得愈好。」然后他又說:「投資理財不也一樣嗎?你若沒有花時間學習,怎么可能成為投資高手?

彼得.林區的一番話,看似簡單,其實是富有哲理。所有的事物都一樣,透過學習,再困難的事情也學得會。就像我自己的經驗,我的個性最怕任何和機器有關的事,所以我一直不敢學開車,后來克服了心理障礙,下定決心學開車,終于還是可以上路了。又如,我一直學不會換氣,所以多年來只能當個旱鴨子,后來下定決心突破心防,終于學會了游泳,現在可以很快樂的享受在水里悠哉的時光。

我想鼓勵每一位想要為自己打造美麗人生的女性朋友,千萬不要看到數字就頭痛,也不要看到經濟理論就覺得像天書只要愿意開始接觸,你會發現在錢堆里打轉,也有很多的樂趣。最重要的是,當你開始關心自己的錢,你也會打開眼界去注意生活周遭更多的事物,而更重要的是,當你理財能力增加時,你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自主性與色彩。

從現在起下定決心,絕對不當理財白痴。

◎PROFILE/林奇芬小檔案
中興大學經濟系學士,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任《Money+理財家》社長,曾任《Smart智富月刊》社長、總編輯,《衛視中文台》財經節目制作人。

選後回歸基本面 宜保守應對

Smart智富月刊.第116期 作者:黃嘉斌

之前在這個專欄裡,我介紹了一些股市專有術語,那些術語都是我認為對於選取股票標的好用的、重要的指標。這些術語的涵義都已經說明清楚,但其目的無非是真正應用到股市裡,幫助大家選到好股票乃至於獲利。在未來的專欄裡,我將告訴大家如何實際操作,在1,000多檔股票、上百種不同產業的股海裡,也能靠自己研究找到好標的。

關於選後行情,各界看法分歧,但我認為會回歸基本面,醜媳婦終要見公婆。4月題材面力量式微,取而代之是財報公告,接著5月繳稅及淡季來臨,市場氣氛也不容易好轉,萬一北京奧運在西藏的鎮壓下出現不利的影響,將呈現淡季淡、旺季不旺的現象,反正保守應對,該是在這時間較適合的作法。

對於去年曾參與7月份或10月份那波飆漲行情的人,通常是來去一場空,獲利全部回吐,若是不幸兩次都參與的人,結算下來,起碼虧錢,更有不少人,因而傾家蕩產,這就是股市的險惡。

所以股票投資一定要風險管理,尤其現在這個時候,更要提高風險意識。

風險管理的目的不是追求最高報酬率,而是避免陷入投資風險裡受傷。它的工作內容就是要做好持股比率控管、財務槓桿(融資)、停損、停利等4件事,目的用以確保戰果和降低風險,以下就分別敘述。


《要件1》控管持股比率

持股比率的控制是作風險管理第1個要學的事。所謂的持股比率分為整體持股比率與個股持股比重兩個部分。首先是整體持股比率的問題,一般而言,可分兩種操作模式,其作法也有所不同:

1.金字塔型操作:這就是一般最常聽到的方式:「逢高出脫,逢低承接」,理論上可以辦到的人,都是屬於很有投資紀律與執行力的人,這類投資人長期會是贏家,不過朝這個方向修正時,要注意到兩點:首先研判未來行情方向很重要,如果長期趨勢往下,就算逢低承接,也會讓自己愈陷愈深其次在對承接價位判斷時,不可以只從高點看起,這樣很容易認為指數已修正不少,一定要參考起漲的位置,尤其是對個別公司的價格研判

去年許多投資人受到重傷的原因就是,誤以為股價已經修正一半,沒想到再度腰斬,剩下1∕4的價格。舉例來說光洋科(1785)股價由367元的高點,最低修正到84.4元,跌幅驚人,但是若從起漲點30.1元算起,仍有1.8倍的漲幅,此時逢低承接需要很有智慧了;再者承接價位之間的價差過於接近,也是最常犯的毛病,雖然買進的時間拉長了,但價位的區間往往不到1成

2.倒金字塔型操作:這類投資方式屬於「交易員型」(Trader),包括國內證券公司的自營部門通常也是如此,這種投資的特性,通常進出的金額會和市場成交量呈正比,就是成交量愈大,交易量與持有股票也愈多,此時持股比率的謹守原則,一者是以20天均量(即月均量)為判斷標準,當月均量往下時,便應該減少持股,還有最忌諱採取逢低攤平的交易方式,因為很容易在高點且持股偏高的情形下,陷入動彈不得的地步停利或者停損才是應做的考量重點

除了整體部位控管外,個別股票的持股比率也要控制,金字塔型操作者大概以5檔持股上下會比較好照顧,也就是說,單一持股占總部位的20%(根據經驗這樣報酬率會較高),若是倒金字塔型者,就要分散投資標的,甚至到10餘檔股票,避免風險集中在單一個股上

《要件2》 限定融資金額

融資的控管很重要,如同兩面刃,所以在使用上的建議,我提出一種中性的原則,假設在一開始投入的資金為100萬元,利用融資方式可以買進市值200萬元至250萬元的股票,此時若是操作順利,我會建議,當報酬率達到15%至20%的時候,就實現獲利(賣出後當然可以再買回)。這樣有一個好處,就是買進成本墊高,才不會因為成本低而失去對風險的警覺心,接著因為淨值增加,可以融資的額度也會同步增加,但此時要謹守一個原則,持股市值上限仍應維持在200萬元至250萬元間,保留多餘資金或者減少融資金額,如此可以避免行情一旦反轉,持有部位過高的風險,等行情到一個階段,也出清所有持股,再重設初期準備投入的金額

《要件3》嚴格執行停損

停損與停利是風險管理的最後關卡,停損可以避免讓自己陷入無可挽回的地步,而停利則是避免來去一場空,錯過了行情。停損沒有一定的規範可循,基本上以個人能夠容忍的虧損上限為原則(一般人為20%),一到這個警戒線便應該嚴格執行,等心態歸零重新思考後再進場,其中不可因為出脫後股價上漲便貿然追回,這是最危險的事。再者,當買進的理由消失,或者已發生在股價上沒有如預期反映,縱使虧損也應該停損出場

《要件4》 停利3成為限

至於停利,我建議以獲利的3成為上限,如1檔股票賺100元,應以回吐30元為上限,但有些投資人沒設停利點,結果在股價反轉時,因高點沒賣,一直等待不願出脫而忽略趨勢的變化,最後才虧損出場。停利比停損更困難,因為挑戰的是人性的貪婪

風險管理不是幫投資人創造高報酬率,但卻是累積戰果必須做的事一次成功誰都能達到,但如何守住成功擴大戰果才是重點,風險管理便是其中一項,相信只要掌握這要件,必然可以讓投資之途來得更加順遂。

※風險管理4要件
【持股比率】
整體持股原則
1. 金字塔型:高出低進→要研判大趨勢方向投資價位區間,價差要拉大
2. 倒金字塔型:隨20日均量增減→最忌諱逢低買進
個股持股原則
1. 金字塔型:以5檔為原則
2. 倒金字塔型: 10檔以上,避免風險集中
【融資】
1. 達到15%至20%報酬率即出脫持股以墊高成本→提高風險意識
2. 持有股票市值不可高過初期設定上限→避免持股成倒金字塔
3. 持股上限以外的資金應保留或償還融資借款→避免持股成倒金字塔
【停損】
1. 依個人虧損容忍度而定
2. 建議以20%為上限
3. 停損後不可立即貿然進場
【停利】
1. 建議以獲利金額的3成為上限
2. 關鍵在克服人性的貪婪

小檔案:黃嘉斌
經歷︰ 光華投信基金經理、統一投信基金經理
現任︰ 一銀證券協理、AAFM金融管理師

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

劉苓媺:我是穩健投機者!

Smart智富月刊.第 117 期 整理者:張國蓮

過去22個月投資台股,創造139%(計算至2008年4月22日)的報酬率,這樣的績效是同期間大盤的225倍,締造如此高報酬的操盤人,是4月16日才上任的永豐投信(原大華投信)總經理劉苓媺。頂著一頭蓬鬆時尚的髮型,這位極少與同業互動、深具個人風格的操盤人告訴我們,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投資原則,參考就好,做一個穩健的投機者,才是她追求的目標。

劉苓媺先前操盤的大華中小基金(現改名永豐中小基金)榮獲「晨星暨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頒發的晨星大中華股票、Smart台灣股票型基金兩項大獎。到今年3月底的績效排名,仍是台股基金1年期、2年期的冠、亞軍。

抱著「利他」的心情,劉苓媺從基金經理人轉戰投信總經理職務,在接掌新職後,她首度接受《Smart智富》月刊獨家專訪,深談投資哲學,值得投資人細細咀嚼,以下是專訪紀要:

挑基金:低周轉率優先

《Smart智富》月刊問(以下簡稱問):什麼樣的基金值得投資人長期持有?


劉苓媺答(以下簡稱答):第1就是周轉率(詳見名詞解釋)不要太高,不要頻繁換股。我先前負責大華中小基金時,投資策略通常是3個月前、甚至半年前決定。我的周轉率不是最低,但一定低於市場平均,即使大換股,1年大概只有1、2次(編按:大華中小基金2007年買進周轉率21057%,低於業界平均;賣出周轉率更只有2952%,在業界排名屬於倒數的後1/6)。

問:績效呢?投資人該用多長的時期去評斷?

答:只要符合低周轉率,即使犯錯,給經理人多一點時間來修正,長期仍能為投資人帶來回報。此外,是不是「好」基金,從受益人角度看,往往是主觀的,受益人只記得基金經理人是否幫他賺錢,卻忘記自己在哪一點切入(買進),若在9,800點切入,每支基金對受益人來說都是「壞」基金,但其實不是這樣。

抓趨勢:想3個月以後

問:妳提到要為3個月後布局,但台股波動大,妳如何做到?

答:一個公司經營這麼久,很難突然出現變化。基本上,大方向(總經的方向)會影響我的布局。我會想,油價3個月後漲到什麼位置?新台幣匯率3個月後是否調整?中國人民銀行有什麼動作?我關心的是3個月後的它們,現在的它們,其實80%在我預料之中,當然我也會預料錯誤,那就要做調整。也就是我們要想在前面,而不是去跟隨

問:聽起來,妳的做法有點像巴菲特?

答:我關心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股價淨值比,但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是 「Buy and hold(買進、持有)」,他大多賺現金股利,一部分賺資本利得。我們屬於比較投機的那一種,因為基金是要賺波動的資本利得或是穩定報酬,無法「買進長期持有」。某種程度,基金經理人要比巴菲特投機一點,就是看股價嚴重低估時,要跳進去買,剩下的就是如何知道股價低估(under value)。所以,巴菲特的做法,參考就好,我們是要賺錢的,做一個「穩健的投機者」!

問:大華中小基金買了很多傳產股,妳是否偏愛某些類股?

答:我只是扮演好穩健投機者的角色,對我來說,股票只有3種:低估、合理(fair value)、高估(over value)。今天這個時間點,你知道這檔股票是在哪一階段?現在它是under value,我知道它回到fair value之間的價差,那我要不要去賺?更厲害的是,當市場太熱,你知道fair value到over value這一段價差,你也可以賺到,然後把它賣掉。我很認真在做這個,至於它是什麼公司,不管是科技股或是傳產股,我統統都有興趣,我只熱情做評價。

而且如果你找不到比這個產業更好的,為什麼要分散到其他類股?穩健的投機者,「穩健」包含個股報表要沒問題,「投機」則是分散去那邊(指電子股)會賺得比較少,那為何要分散到那邊?...

2008年5月23日 星期五

各國人錢花哪裡去?

台灣人吃,香港人穿
財訊-趨勢贏家10 文.盧惜恬

「吃飯皇帝大」這句台諺用在台灣人身上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台灣人花在吃、教育和健康上頭的費用勇冠亞洲,香港人則最捨得花錢穿衣打扮,也花了最多錢在文化娛樂活動上。

亞洲市場消費潛力愈來愈受到重視,想賺這個錢,最好先了解一下各國消費者的花費偏好。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DB)2007年發表的消費統計,在亞洲各開發中國家裡頭,台灣人最愛吃,香港人最重穿;而新加坡人在交通上的花費占所有支出最大宗,台灣人花最多錢在教育和健康,香港人則最捨得住

先來看看這份報告的跨國比較結果,以食物項目的花費而言,如果不計汶萊(這個石油致富的小國,因人口稀少、經濟型態特殊,許多消費領域的人均支出都高於區域內他國)的話,台灣人平均每人每年花12447港元(約5萬元台幣)在食物和非酒精類的飲料上,是亞洲開發中國家最多的;其次是香港的11158港元和澳門的8479港元。不過若細看飲食分類支出,則香港人最會吃大魚大肉(人均年花5448港元,台灣的魚、肉類人均年消費為3423港元),而水果王國的台灣人花在蔬果(2986港元)上的開銷則是區域內最多的。


※香港人衣著花費是台灣人3.5倍

這份統計是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等值貨幣係數)為基準,因此能夠較合理的比較出各國的生活消費水準。由於統計基期是2005年,以這幾年來全球食物價格狂飆反映到民生開銷來看,各國人民在食物上的費用應會大幅成長。

再看衣著鞋靴類的支出,亞洲區以香港人花得最多,人均年花12368港元(約4.9萬元台幣)打造行頭,足足是第二名的台灣人(3440港元)的3.5倍!第三到第七名則是澳門、新加坡、伊朗、斯里蘭卡和泰國。看來時尚名牌、衣飾業者在台灣等市場還有不小的開發空間,值得多花心思在消費者的儀容美學教育上

保健花費的前五名是台灣(人均年花14128港元,約5.6萬元台幣)、香港(10647港元)、新加坡(8921港元)和澳門、伊朗。若以世界銀行(World Bank)同樣以2005年數據、也以購買力平價為基準而針對全球各國的統計來比較,則台灣在健康上的花費僅次於美國,是世界第二高,再來是挪威、冰島和盧森堡。

教育類的花費也是台灣人傲視全球之處,以亞洲開發銀行的統計而言,台灣以人均年花15460港元(約6.2萬元台幣)居第一,其次是新加坡的10296港元、香港的9528港元,第四名以降的澳門、馬爾地夫和馬來西亞與前三名花費數字都有一大段差距。至於世界銀行的統計則顯示,台灣花在個人教育上的錢在全球僅次於汶萊,全球第三到第五名是冰島、卡達和澳洲。

休閒生活上,亞洲各地花最多錢在文化娛樂的是香港(14371港元,約5.7萬元台幣),次為新加坡、澳門、台灣和馬來西亞,不過台灣和馬國就差了7倍多。再就上餐廳和住旅館的花費,前三名是香港(11521港元)、台灣(8920港元)和新加坡(8068港元),反映了這三個社會旅遊和外食的興盛

這些數據和排名除了反映不同文化的偏好,當然也與各地的富裕程度、物價水準有關,除了跨國比較之外,每個社會內部在主要支出項目的比重差異,也能夠代表一定的消費傾向,具有商機參考意義。例如,香港人一年的消費最大宗在於住房、水電;其次才是娛樂、衣著、交通、飲食。新加坡政府因控制房價、公屋政策較佳,使得新加坡人的支出最大在交通及通訊;其次才是住的方面、文化娛樂和教育。

※台灣人在教育、健康花費全球第一

台灣人經常花費項目前五名差距相對不大,依序是住、交通通訊、教育、醫療保健和吃喝。至於中國大陸的人均各項消費數據雖然還遠不及前述國家,不過就內部比較而言,前兩個支出大項是差距不大的住房、飲食(各約2千多港元),然後才是教育、醫療(各約1千多港元)。

印度人均消費最大宗是飲食,次為住、醫療、教育和交通通訊。泰國則依序是教育、交通、住房、旅遊外食和飲食。菲律賓人的飲食花費是住房、教育等其他個別項目的2倍以上;印尼人也將多數花費用在飲食上;越南人的教育支出則遠高於食物、住房等其他項。

從各個社會花在食、衣、住、行、育、樂上的費用來看,嗅覺敏銳的業者或許已經產生許多開拓不同市場的好點子了!

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馭屋有術

Money+理財家2008年5月號

一二三到台灣,台灣房市有金山!」大陸富豪團浩浩蕩蕩來台灣考察,讓原本就已經高價的房地產市場,在業者故意包裝下後市更加看漲,這對於想買房子的民眾來說可不是個好消息,何時才能一圓購屋夢,焦慮感日益加重。

台灣民眾想買房子的意願有多高?從《Money+》與Yahoo!奇摩網站合作的調查就可明白顯示:在「哪一個是你未來最想要完成的夢想?」問項中,有超過25%的網友「想買一間很棒的房子」居冠,高出第二名的「環遊世界」足足6個百分點以上;再根據永慶房仲網路民調,有3成7民眾希望退休後買屋收租養老。顯然台灣不管是年輕或年長人士,不論是自用或是出租,對房地產仍然有很濃厚的興趣。

但是還沒付諸行動的人,目前卻面臨一個詭譎難斷的timing,因為新政府政策還沒確定是否開放陸客來台購屋,台灣房價卻已經創下歷史新高。

專門觀測預售房市的《住展雜誌》針對台北市12個行政區所做的房價調查顯示,第一季預售屋平均房價創下每坪62.3萬元的歷史新高。6年6班在傳播業工作的林志偉就表示,「台北市預售屋的每坪售價已經等於我的兩年年薪,在台北買房子就像是天方夜譚。」華南銀行個人金融事業群副總經理高榮成也用「高不可攀」四個字來形容,他估算,現在家庭月收入低於30萬元的人,根本買不起台北市預售屋。


◆房市過高? 學者、不動產業者提預警

荷蘭銀行財富管理資深副總孫可基是高雄人,5年前被調到台北,近期他發現,原本台北1間屋可以買高雄3間屋,但是現在差距拉大到4間。因此,學者與外資不動產業者不約而同的對房價發出警語。

「62.3 萬元的數字,比兩年前至少高出4 成,」負責協助國內三大房地產調查的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表示,去年第4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顯示,台灣「房價年所得比」已經從3年前的6倍繼續攀升到7倍新高,「想長期租屋的比率已攀升至24.1%」,當愈來愈多潛在購屋者「棄買為租」時,房價支撐會愈來愈薄弱,張金鶚看到調查數字後憂心的表示。

從景氣循環及基本面來看,選後漲得愈兇,未來會跌得也愈深。」張金鶚拉高分貝的大聲疾呼,自住客此刻千萬要戒急用忍,別進場追高,成為最後一隻老鼠。同時部分外資不動產業者也對台灣房市的中期走勢,持較保留看法。

◆看法兩極 有人選擇離場、有人大膽加碼

世邦魏理仕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雲惟鴻表示,選後預售房市狂漲,就像股市的「慶祝」行情,屬短期現象,中期恐有修正下跌的風險,必須等到520新政府上任,兩岸會談告一段落,真正第一波新需求例如陸資的到來,才是台灣房市真正發酵時點。

就在這種一面看好、一面看壞的多空混沌氣氛中,有人選擇離場,也有人大膽加碼。原本擁有一間自住屋與一間出租屋的雜誌社攝影林志騏,年初賣掉自住屋,打算等待激情過後,新低點浮現再進場撿便宜。因為他認為,台北房價已漲了一大波,再加上全球房地產都已高檔反轉,現在應該賣房子,讓這幾年漲上來的價差變現、落袋為安,等待低點再承接。

但是也有高資產人士滿懷信心,反而開始大手筆加碼。37歲出來開業的牙醫師王世珍,2000年在忠孝東路的牙醫診所經營的有聲有色,「但當時台灣政權交替,我對政局感到灰心,甚至有到美國退休的念頭。」不過,當王世珍看到上海欣欣向榮,躍居東方明珠的態勢時,他將名下所有房子貸款至9成,「閉著眼睛」投資上海房地產,部分移轉到海外資產。

而今年1月,王世珍嗅到政治新契機,他反向大手筆投資5千萬元,在內湖設立占地2百多坪,開設台北市數一數二先進的牙醫診所,希望迎接兩岸三通的醫療觀光產業,他也持續買進台灣房地產,這回他用新台幣對台灣未來前景投下信任票,「就是這股海外資金回籠的潮流,將台北市房價推到最高點。」房地產人士觀察。

◆購屋關鍵 計畫性做好財務安排

現在才想要買房子或想開始投資房地產的人,到底要如何面對這種難局呢?其實按照《川普商學院系列,房地產101》作者蓋瑞.艾卓瑞博士(Gray W.Eldred, PhD)的觀察,自住客根本不要太在意房市的漲跌,因為從美國過去60年的經驗來看,沒有人可以精準預測房地產,何時上漲或下跌?幅度又是多少?重要的是你是否具備理財觀念購屋

暢銷書作家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在《富爸爸,提早享受財富──投資指南》也點出,「你必須先有計畫性的做好財務安排,再做出購屋決策。」清崎接著在《川普清崎教你賺大錢》時又說,「如果你具備理財的觀念購屋,就像擁有X光般的眼睛看事情,不會盲目被市場牽著鼻子走。」

因此不管是想買第一間屋或第二間屋,與其費心猜漲跌與時機,更重要是做好自己的財務安排,特別是房貸。聯傑財務顧問執行長蕭碧華說,因為買房子是和銀行的長期commitment(承諾),幾乎花上一輩子所有的積蓄,所以你必須先有足夠的能力負擔,並且選對地方,才能讓房地產成為一生最成功的投資。

◆房貸槓桿
~能快速買屋、也能快速破產


蕭碧華在1988年以每坪15萬元買下第一間屋,地點在忠孝東路、光復南路口,地段相當好,但是世事難料,5年後先生過世,她得獨立扶養幼女與房子,「當時我將每月房貸、保母費扣完,只剩下1萬元生活費。」幸好後來蕭碧華收入大幅提升,度過艱難時期,如果她當時沒有作好財務安排,一定保不住房子,更享受不到後來增值3、4倍的成果。

房市演說家丹恩.葛拉西奧希(Dean Graziosi)在《房地產翻出一億人生》指出,房地產是全世界最容易用槓桿投資的商品。由於有銀行房貸做後盾,房地產具有「以小搏大」的財務槓桿特性,懂得運用,就能快速買進第一間屋,進而很快累積第二、第三間屋,最後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

但是房貸槓桿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香港藝人阿B鐘鎮濤,在1996年看好香港房市潛力,卻高估自己付款能力,同時超額貸款購買5套預售屋,豈料第二年就碰上亞洲金融風暴,房市大幅回檔,阿B夫妻最後以破產收場。

因此,房地產雖然是最容易用「槓桿」特性投資的商品,它也是稅負成本最重的商品,包括交易期間的稅負、與持有期間的稅負,不懂得節稅,帳面獲利與稅後實質獲利會差上一大截。因此房市財務安排所涵蓋的房貸與節稅,就像是「任督二脈」,打通了才能成為高手,才有機會賺到房市大財富。

◆三宅一生 有銀彈、有知識就能成功

從過去台灣房市呈現長期向上成長的趨勢來看,財務安排比挑選地點還重要,否則將可能在這場房市競賽中出局。孫可基表示,若以自住為前提,只要做好購屋的財務安排,就不用擔心房價漲跌變化。

這就像是《川普清崎教你賺大錢》書中所言,每個人都需要長久居住的地方,隨著人口增加,錢愈來愈薄,只要買對物件、用對的價格,做好融資安排,房地產應該都有不錯的表現

如果你要問:「現在是不是購屋的好時機?」其實沒人能給標準答案。唯有快速存到自備款,與學習判斷合理房價後,有了「銀彈與知識」才有機會向「三宅ㄧ生」邁進,因為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夫妻家用如何分攤最好?

Money+理財家2008年5月號 文:朱國鳳

有人說金錢是婚姻的一大殺手,不論新婚小倆口或是老夫老妻,都會面臨如何分攤金錢的棘手難題。此時究竟怎麼做最好、最公平?

「我的Baby快生了,家裡應該裝台冷氣,老公竟然叫我自己出錢。他說︰『你懷孕,我每天接送,你也沒付我油錢!』聽到老公這種回答,我真是寒心。」這是一位準媽媽在網路聊天室吐的苦水,情節雖然誇張,但也透露出不少現代雙薪夫妻為了「家用」該由誰負擔而起爭執的實情。

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祕書長劉凱平直言,夫妻如果不共同理財,很難成功,只是,如果連家用分攤都擺不平,就更談不上共同理財這檔子事了。上一代家庭多半是男主外、女主內,雖然只有一份薪水,但是養兒、置產、退休,短中長期的理財目標幾乎都能實現。現代家庭主流已演變成雙薪夫妻,二份薪水,各管各的錢,結果反而是經常大嘆「無財可理」、「愈理愈窮」。

◆夫妻理財愈理遇窮 癥結就在家用分配


匯豐銀行財富管理處資深副總裁莊懷德在與客戶接觸經驗中,也發現到不同世代夫妻的差異。莊懷德表示,夫妻的財務都會各自擁有「公領域」與「私領域」,「但是年長夫妻的私領域比較少,年輕夫妻的私領域相對較多,」這主要是對於婚姻關係缺乏信心,使得現代夫妻積極建立「私領域」,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家用分攤,先生與太太都會希望從自己口袋掏出來的錢愈少愈好。

家用到底該怎麼分攤?根據民法第1003 條之一︰「家庭生活費用,除法律或契約另有約定外,由夫妻各依其經濟能力、家事勞動或其他情事分擔之。」顯然現實社會存在許多家用分攤糾紛,甚至成為離婚的導火線,因此,才需要法律明文規範。

◆找出最合適的家用分配模式

家用分攤從早期「先生賺錢、太太管錢」的單一模式,迄今衍生出至少6種模式,但是理財專家普遍表示,沒有一種模式可以稱為「最佳模式」,因為各有優缺點,也各有不同的適合家庭;有的家庭還會因時制宜,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家用分攤模式。

◇模式 1 一人全權支配

薪水交由一個人(妻或夫),由她(他)全權支配所有家用,這種方式適合互信基礎夠的夫妻。而拿到財政大權的配偶,不僅要有理財能力,更要有無私的精神,不能將全部動產、不動產都登記在自己名下,因為一旦讓另一方有「做牛做馬」的不好感受,夫妻關係就很難長期維繫。

◇模式2 高薪者提供部分家用

例如先生只給固定家用,不夠的部分才由太太的薪水貼補,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日常開銷穩定的家庭。反之,如果太太需要貼補的缺口經常很大,而只給固定家用的先生卻有很多餘錢來「善待自己」,諸如大手筆添購個人奢侈品的話,太太當然就要跳腳了。

◇模式3 高薪者負責所有家用

譬如高薪的先生負責扛下所有家用,太太賺的薪水可以完全用在自己身上,適用在所得相差很懸殊的家庭。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開銷龐大、又沒有預先做好保障規畫,家庭財務其實潛藏很大的風險。

◇模式4 設立公共家用帳戶

由夫妻成立共同帳戶來支應共同開銷,乍看是最符合公平原則,但爭執也最多,問題出在「共同開銷」的定義。例如太太想在客廳添購一盞數萬元的歐式古董落地燈,理由是既美化家中氣氛,又能當成收藏資產,應該屬於家庭共同開銷;但先生卻認為這只是太太個人喜好,反對由共同帳戶支出,類似爭執就會經常不斷。

◇模式5 各自負擔特定家用

由夫妻各自負責特定開銷,譬如先生扛房貸,太太負責一般家用。如果夫妻所得相近,各自負責開銷的金額也相差不大,就能相安無事;但是若某一方支出的金額浮動很大,或是一方負擔金額持續下降、另一方負擔始終居高不下的話,夫妻間仍然會時起齟齬。

◇模式6 各自負責理財目標

譬如由先生負責平日開銷,太太的薪水專作退休金準備,也就是先生負責達成短中期理財目標,太太負責長期理財目標,夫妻協力、專款專用,這種方式可讓家用爭執降到最低,但是雙方都要有一定的理財能力,才不至於兩頭落空。

◆夫妻談家用分配 要先建立3大認知

其實夫妻不管選擇哪一種模式,都要先建立3大認知,才不會造成家庭和諧及阻礙夫妻共同理財的目標。

◇認知1 消極面--避免造成家庭財務風險

夫妻討論家用分攤,不能只是抱著「將眼前帳單付清了事就好」的心態。友邦投信總經理張一明提醒,「一個家庭有兩個profolio(投資組合)與帳本,潛藏著高風險。」莊懷德補充,因為這種家庭普遍缺乏中長期的理財目標準備,很容易賺多少、花多少,「餘糧」普遍不多,如果又都各自進行高風險投資或是高負債的話,家庭財務就會出大問題。因此夫妻討論家用分攤時,至少要先關心對方的消費與投資狀況,才能避免潛藏的財務風險

◇認知2 積極面--發揮共同理財威力

夫妻討論家用分配責任前,應該要先取得中長期理財目標的共識,才能一起把短中期開銷降到最低,以儲備中長期財富為最重要目標。這裡我們舉家用開銷中通常最沉重的房貸為例。

貸款700 萬元, 年利率3.5%,採取本息平均攤還法。假設A家庭是「親夫妻、明算帳」,房子登記在誰的名下,房貸就由誰去扛,選擇貸款年期20年,每月攤還本利和約4萬元;B家庭夫妻齊心全力還款,選擇貸款年期10 年,雖然每月本利和近7萬元,但可以比A 家庭提早10 年還清房貸,並省下利息144萬元。

B家庭從第11年開始,每月負擔大幅減輕,若能每月共同投資5 萬元到年報酬6% 的金融工具上,10年後就能再滾出一筆823萬元的財富出來。相較之下,A家庭如果沒有將餘錢拿來投資,20年下來不僅比B家庭多付了144萬元利息,還少了8百多萬元的財富。因此,雙薪夫妻如果可以共同理財,把家用做更有效率的分配與運用,就有機會幫家庭創造最多結餘與最多資產。
(真是個不公平的例子,怎麼不是算一下A家庭,把少還的那3萬元,拿來投資6%的金融工具,20年後會有多少財富,這樣比才公平吧)

◇認知3 建立互信機制--夫妻理財模式可長可久

台灣離婚率亞洲第一,不論是採取資產共同持有,或是讓資產透明化,只要互信基礎良好,就可以一起攜手打拼。

劉凱平形容夫妻關係就像是一起開著車上路,如果齊心協力,「就能在油箱全滿的情況下,一路快樂的開到墾丁」;但如果連家用分配都攻防不斷,「就像是油箱不斷漏油,可能只開到台中,旅途就要中斷了。」因此,不管採取哪一種家用分攤模式,只要能建立共識與互信,夫妻就有機會「一路逍遙到墾丁」。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房市投機Casino 新政府看到了嗎?

中廣新聞網2008/05/19 張雅惠報導

以往的房地產只有329檔期,今年322馬蕭當選,竟也出現了520檔期!豪宅不再只是高價,甚至是天價;建商先建後售,有的只發號碼牌,比買方還要買方的市場。政大社會系教授陳小紅整理一連串的資料,支持她認為目前房市是投機型的Casino遊戲,而非投資型的社會

這些數字包括,全國房屋供過於求十四萬戶,但台北市短缺七萬戶。十五年前,北市房價比中部高二點六倍,現在高三點八倍;十五年,北部比南部高二點八倍,現在高五倍。北市新屋每坪六十點四萬,全省只要十四點七萬;北市二手屋每坪三十八點七萬,全省只要十二點五萬。然而,現在大學畢業生的月薪卻和十年前相當,少數產業不增反減,每月頂多兩萬五,得不吃不喝三十年才能買到房子。她擔憂,目前的情況不改,只會讓「階級複製」,中低階級的人始終是工作的貧窮者,甚至被排除在外。

中華民國住宅學會在五二0之前,利用十天時間連署,獲得將近一百六十位各界代表連署,將近半數是學者,他們提醒新政府有責任處理房市亂象和浮現中的泡沫。知名自由經濟主義學者─中研院研究員吳惠林說,尊重市場不代表政府可以坐視不管


吳惠林說,台灣存在「貨幣現象」,貨幣不再只是交易工具,而是炒作房市和股市的工具,當國內錢太多,國際熱錢又到處流竄之際,開放陸資必須更謹慎、有配套。他寧願泡沫是「狼來了」,也不要狼真的來了,讓人民難以承受。

中國地政研究所所長林英彥也是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他說,如果政府什麼都不管,那麼,誰都可以來當官日本當年面對泡沫時,就曾提出過「監視區域制度」。他認為,不是買來自住的「假性需求」應該被抑制,降低房市週轉率,縮小每次週轉又膨脹一次的泡沫

宏大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董事長卓輝華觀察,房市開價脫序,回到了三十年前;而豪宅價格是點狀的,隔了一、兩條街,房價可以打六折,再隔一條街已經剩下五折;住宅價格領漲,但真正代表有投資行為的辦公室等商用不動產卻沒有明顯成長。他認為,開發商不應過度推案,大家別忘了九0年和金融風暴期間,房市兩度面臨餘屋超過上百萬戶的供過於求,但現在,大家都不提了;消費者也似乎忘了,兩千年的時候,國內一年拍出二十多萬戶的法拍屋,但一年房市成交頂多四十多萬戶。

房市究竟是投資還是投機?立場不同的人,說法可以南轅北轍!新政府執政,思考配套多一些,泡沫風險少一點。

節儉+儲蓄 是她一輩子最重要的理財方式

張秀蓮:孩子是我最大的投資
理財周刊402期 文/徐介凡

送小孩出國唸書,是大部分媽媽的夢想,但對於一般家庭來說,卻是相當不易的事,更何況把4個孩子,先後送去留學,且都在消費水平相當高的英、美、日等國家,龐大的開支光憑想像就讓人吃不消。不過,如此艱困的任務,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辦到了,很多人心中都很好奇,怎麼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她認為重點在於「節儉」2字。

因為夫妻倆都有工作,先生阮登發十多年前更位居工商時報總編輯,收入實屬高所得家庭之列,所以養育4個小孩,「在費用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加上家中平時生活,一向秉持節儉原則,無論衣食住行,都不輕易浪費,開銷上能省則省,便不會產生經濟上太大的負擔。」張秀蓮這麼表示。

投資孩子的教育 要看效益

此外,她也提到,因為身為公務人員,福利制度很好,在孩子們求學過程裡,學費都有補助,除了出國留學之外,其他時間都住在家裡,也沒有因前往外縣市讀書、產生房租、伙食等其他額外開銷,花費比較節省,所以,她們能夠完成4個孩子都出國留學的心願。


雖然送孩子往國外發展,是每個父母的心願,台大經濟研究所畢業的張秀蓮,仍維持一貫經濟專家的本色,對孩子的教育投資,重點還是要看投資的效益如何,她認為:「如果孩子本身就喜歡念書,功課也不錯,並且多一項出國留學的經歷,對孩子往後人生前途的開展,有相當幫助,加上孩子本身也很有意願出國,父母當然會支持他們的想法。」儘管如此,她強調,還是得看家庭的經濟狀況,要避免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

張秀蓮一家4個孩子,除了最小的是兒子外,其他都是女兒,大女兒、三女兒都去英國留學,二女兒是美國,兒子則視他的興趣再做打算,但因為大學是日文系畢業,所以優先考慮去日本留學。她對過去兒女出國留學的回憶,雖然當時並沒有特別替子女留學的經費做規劃,卻對匯率印象相當深刻,像是老大在讀完大學後,才前往英國攻讀研究所,當時英鎊兌台幣匯率只有42、43元,現在卻已經快70元,落差很大,儘管求學過程相當拚命,只花1年就畢業,但通通加一加,也花了100多萬元;相差3歲的二女兒,去美國同樣是唸研究所,求學期間不長,且時間有些緩衝,所以開銷上未造成當時家庭太大的負擔;至於71年次的三女兒,則是去英國讀大學,為時4年較長,加上當時匯率已到60元左右的水準,光是學費就將近5、60萬元台幣,1年花費將近150萬元,可說相當驚人,不過張秀蓮指出,那時候已屬較晚的時期,相對收入也較過去增加不少,因此能夠順利讓她完成學業。

節儉 要從小開始教育

張秀蓮的女兒們雖到國外求學,最小的兒子馬上也要出國求學,不過在外的生活,仍秉持家中一貫的節儉作風,這是她認為能夠不替家裡經濟造成負擔的主要原因。另外,自己過去省吃儉用的習慣,也在這時發揮了很大的效果,她說:「過去小孩都是大學畢業後才出國,所以孩子在就讀大學期間,夫妻2人累積出一筆積蓄,就靠這筆資金送孩子出國唸書,如果說當時兒女的生活費,每月收入不夠支應,也會用一些過去的儲蓄支付。」

在現代社會裡,時常可以聽見「養1個小孩,從出生到大學畢業要花2千萬」這段話,不過張秀蓮認為,數字並不是重點,應擺在如何替孩子做好人生規劃,培養正確的花錢觀念。舉例來說,各種開銷雖同是支出項目,但彈性其實相當大,因此,必須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從小開始灌輸他們正確金錢價值觀,不要讓孩子以為錢只要伸手就有,要讓孩子了解賺錢的辛苦,必須把錢花在刀口上,而不是盡情的任意揮霍

教育 父母要以身作則

她說:「其實教育孩子金錢觀念的價值,要隨時就地取材,像是新聞報導的內容,依照他們當時的情況,給予一些觀念上的啟發,當然,也要看孩子當時的年紀而定,若年紀較長則會灌輸較複雜的觀念,較小時會以比較簡單的方式教育。」從實際相處情況來看,吃東西時張秀蓮會告訴孩子,不要每個東西都咬一口、吃多少拿多少,從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教育孩子,要珍惜資源、不可隨便浪費財物,並且透過持之以恆不斷教育,長時間慢慢的累積,讓孩子從生活習慣中擁有正確的金錢價值觀。

教育孩子節儉時,父母的以身作則分外重要,張秀蓮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有些人生活的方式會比較奢侈,像是一定要買、穿名牌,但同樣的物品可以很貴,也可以很便宜,端看是否兼顧價值與實用性,像我跟先生都會基於『收入與消費能力相當』的前提去購物,在收入較低時,就挑價格較低。且實用的物品,絕不會出現超額消費的情況。」

這也影響到她給孩子零用錢的模式,透過估算每天通勤的交通費、吃飯費用、買書與文具的費用後再給,並讓他們大致了解這些錢概括內容與支付範圍,若因讀書需要,遇到特殊的資金需求,像是較昂貴的書籍,或計算機等器材時,無法以每月固定零用錢支應的開銷,經過夫妻許可後,便會另外再給孩子一筆費用去購買,雖然不會僵固處理孩子花費,但若是不需要的物品,就不會給他們買。

孩子年紀落差大 更要時時叮嚀

在張秀蓮的4個小孩之中,年紀最大與最小的落差達11歲,她認為世代交替發展過程迅速的環境下,資訊越來越發達、社會也越來越繁榮,因此教育方面必須針對事情的好壞對錯,時常提醒孩子如何辨認外在世界。由於誘惑越來越多,比如說針對時下的流行潮流,當下流行甚麼,不論是否實用,孩子都會想要,看了電視的廣告總是會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但張秀蓮不會滿足孩子所有的慾望,會告訴他們其實不需要那麼多東西,家裡也沒有那麼多的錢,所以要根據自己的能力衡量,從所有喜歡的物品當中,挑出自己最想要的一樣

當然起初孩子會對此抱怨的說:「這些同學都買了,為甚麼不行買?」但是,張秀蓮仍會時時叮嚀他們,「慾望無限、資源有限」的道理,任何時代都存在,必須在這個前提下教導他們,金錢得來不易,不能甚麼都想要。另外,像在孩子出國留學的時候,也是一個機會教育的好時刻,透過告訴他們生活費、學費要花多少錢,媽媽必須工作多久才能夠賺到這些錢,所以必須珍惜這些花在他們身上的錢,並且好好的念書,體會媽媽工作的辛勞。

放任式教育 深得孩子的心

現在的小孩,總嫌父母嘮叨,這個也管、那個也管,不過張秀蓮跟孩子們的互動卻沒有這個問題,相處感情十分融洽,她認為每個家庭對小孩管理都不同,但她屬於放任式的管理態度,儘管對功課有基本的要求在,卻不會像一般家庭對孩子讀書有過分的要求,除非某一門功課特別差,才會關注一下。不會硬性規定一定要考第幾名、考幾分,只要不是倒數第一名就好,必須循循善誘,讓他們自己去領悟讀書的重要,主要著重在孩子的行為端正,不要誤交壞朋友

基於這樣的管教方式,就算張秀蓮平時工作很忙,但跟孩子的關係依舊維持得相當親密,為此,她十分得意的說:「孩子有甚麼事情,通常都不會隱瞞或是說謊,雖不能說百分之百的誠實,因為人總會有一些自己的秘密,但是我平時對他們不兇,也不以打罵方式教育,只要下次別再犯就好了,所以,就算是叛逆時期,抗拒性相對不會那麼高,都能把我當成好朋友,很願意跟我溝通。」

再多的錢 也有花完的一天

孩子還小的時候,不應該給孩子超過他需要的錢,他們才會慢慢的認知到金錢的價值,另外,也不能讓孩子有求必應,否則便會像個無底洞般,對金錢管理很難做到嚴謹的對待,並妥善規劃自己的財務。」對於教育孩子理財觀念方面,張秀蓮認為與其給他魚吃,不如給他1根釣竿,必須清楚的讓孩子認知,不論家裡有錢沒錢,都不是自己賺的錢,而且總有花完的一天,所以一定要量力而為,並深入儉出,待累積出一些積蓄後,再透過多方面涉獵理財資訊,透過理財把錢變更多。

談到自己的理財方法,張秀蓮說,由於早期投資工具比較沒那麼多,加上過去的利息較高,所以投資主要是以定存、活存為主,待有一些積蓄後,再做不動產或是有價證券的投資,另外,也有幫4個孩子都買保險,不過時期較早,以儲蓄型、年金型保單為主,因為自己平時工作忙碌,加上先生做生意常常有資金需求,除在經營事業上的貸款外,家中並沒有任何的借款;至於夫妻倆退休的規劃,張秀蓮表示,除了買一些終身型的保險以外,因為自己是公務員的身分,退休後有退休俸可領,不用給孩子養,不會造成他們日後的負擔。

為什麼我不是準富女?

Money+理財家 文:楊筱筠、劉以親

案例1 月入3萬元 怎麼當準富女?(開源+節流)
【特質】收入:月入5萬元以下
    結餘:每月不到1萬元

亞婷是某家出版社的美編,出社會才剛滿3年,月薪僅有3萬多元,扣除房租、生活支出後,每月剩下的錢實在有限,存款100萬元或購屋對她而言,根本就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這類型的女性,多是剛出社會或是工作經驗不滿5年的上班族,或是必須拿錢回家、支付家庭所需。由於領的是固定薪水,想成為準富女,只能依賴開源以及節流

1.開源用兼差、投資增加收入
由於本業薪水少,開拓財源成了第一步。林寶珠說,這類型的女性雖然收入不高,相對工時也不會太長,因此可以善用閒暇時間兼差以及小額投資。


不過林寶珠建議「賺外快」之餘也要守好本業,因為這類型的女性未來若沒有創業計畫,現階段的事業很可能是將來10年內養活自己的工具,因此,在職場找到自己的定位並加深專業度是現階段該做的事,應盡快在事業中嶄露頭角,屆時薪資自然會水漲船高。

夏韻芬建議這類型的女性,用薪水的2~3成進行投資較不會造自己太大負擔,6成則當作生活支出,1成作為保險支出。若想購買房屋,房貸支出可再從6成生活費中擠出來。

2.節流省錢做投資 賺錢會更快
夏韻芬說,每天少喝一杯咖啡,省下100元看似很少,但若以每年複利5%計算,在不計算通貨膨脹的情況下,連續投資50年,利用複利可以將錢滾到800餘萬元。林寶珠也表示,這段縮衣節食期的確很辛苦,但等到存到了「第一桶金」,再利用這筆錢進行投資、用錢滾錢,就能加速成為準富女的時間。

案例2. 收入傲人 卻當不成準富女?(控制消費+投資)

【特質】收入:月入5萬元以上
    結餘:每月不到收入的3分之一

雅筑目前擔任某廣告公司的主管,每月薪水8、9萬元,但雅筑天生愛名牌,尤其是喜歡的名牌每季最新單品她都有,幾年下來,她發現自己的存款居然不到6位數。

這類型的女性收入高,多半花費也高,而且通常都花在「想要」而非「必要」的事物上,例如吃喝玩樂。夏韻芬說,收入傲人但花費也驚人的「負女」,第一步驟就是檢視自己的花費狀況,將不該花的、花太多的通通省下來,接下來才是善用餘錢理財

1. 控制消費:分清楚「想要」和「必要」
控制消費第一步,就是分清楚「想要」和「必要」。「想要」是非生活必需品,只是單純想擁有、玩樂。吳淡如建議,拜金女的個性很難改,一定要強迫自己存下20%、甚至一半以上的薪水,強制把薪水轉進存款及投資戶頭,剩下的才是當月的生活支出。

2. 投資:檢視自身財務狀況
渾渾噩噩敗家多年,多數高薪女性常搞不清楚自己買了什麼、投資了什麼,因此應該定下心來為自己的財務狀況做好整理,徹底了解才能找出癥結所在,並對症下藥。

高薪女可以嘗試先將自己所有的存摺、地契、投資戶頭全部找出,一一統整。以存款為例,必須是月薪的三倍,才能以備不時之需;房貸部分,檢視房貸還剩下多少,並定下還款年限,逼自己在年限內繳清房貸;投資部分,則可利用銀行對帳單檢視自己的報酬率,汰弱留強。

林寶珠表示,高薪女收入高,若想盡快存到第一桶金,不妨每月撥出4分之一或3分之一的薪水投資;也可以選擇用購屋來存錢,因為每月收入多,房貸對高薪女而言並非沉重的負擔,還能利用未來房產增值,讓自己資產穩健成長。

另外,夏韻芬也建議,女性該為自己定下目標,30歲時應擁有100萬元,35歲該擁有一棟房子(房貸不用全部繳清),40歲時非工資收入要大於工資收入,非工資收入即房租收入、股利收入等。

案例3 嫁做人婦沒收入 怎當準富女?(記帳+兼差學理財)
【特質】收入:婚前的存款及老公的收入
    結餘:0

欣惟有個賺錢養家的好老公,當初家裡經濟不用她擔心,也就順勢辭去工作,成為標準的家庭主婦。但結婚十多年,她卻什麼存款也沒有,看著好友在事業上都很有成就,就也開始想為自己定下理財目標,讓自己躋身準富女行列。

這類女性通常沒有收入,且多半是年紀不輕的家庭主婦,吃的、花的必須伸手和先生拿,每月結餘都不夠了,遑論幫自己存錢。由於家庭主婦多半管理家庭收支,因此數字概念很強,若能進一步用小錢理財,投資爆發力可能會比其他人還強。

1.記帳:想盡方法省錢
這類女性想成為準富女,羅尤美坦承「很難」,若先生有房子掛在自己的名下當然很好,但若什麼都沒有,就得從頭開始。羅尤美建議,將家中收支詳細紀錄,做個完整的記帳本,進一步讓家庭財務達到平衡,讓每月結餘再多剩下一點,利用這些結餘為自己打開準富女大門。

2.兼差學理財:想盡方法賺錢
吳淡如則認為,除非先生很會賺錢,否則還是應該找份做得快樂的兼差,吳淡如建議應為自己創造一個可能的收入來源,掌理小部分資金所得,少少3,000元也能買一檔基金,家庭主婦一定要手握理財權。

在「家庭主婦」的框框下,在家工作會是主婦們較適合的開源選擇,網拍或是在家接案,都是可以嘗試的工作。總而言之,家庭主婦別的沒有、時間最多,家事之餘花點時間研究這些兼差、賺外快的機會,或者學習投資理財,都是打通準富女之路的方法。

即使是年紀40的女性,吳淡如認為,投資永遠不嫌晚,就算已經不年輕也要做,但建議不要做冒險的投資。對於不懂投資的女性,吳淡如說:「每天讓自己看一篇投資理財相關的文章,就跟學英文一樣,一開始不要看太多、看太難,否則就被那些專有名詞打死了。」照著這樣的方式,一年後絕對是個理財知識豐富的準富女。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青年首次購屋,人生財富的轉捩點

買對第一間房,30歲翻身當富翁
30雜誌5月號 文/彭慈然

在而立之年做對一件事,你的人生財富將從此不同;未來,你是在自己的小窩裡幸福度日,還是為了龐大房貸終日奔波?取決關鍵,在於第一間房屋的購買策略是否正確。

跨入30歲大關,你買進最重要的一筆資產,不是基金,不是股票,而是你的房子。

買對房子,不僅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小窩,還能靠房屋增值幫你滾出財富;一旦買錯,下場就是花了幾百萬,得背負二、三十年的房貸,成為上班族沉重負擔。首購,經常左右人一生的財務健康。

忽略財務規畫,甜蜜夫妻變屋奴

35歲,在台中工作的張先生,為了完成五子登科夢想,結婚之後與太太省吃儉用,貸款買了一間價值600萬元的房子,原本以為人生到這個階段就可以穩定下來,享受天倫之樂,但沒想到真正的奔波生活,卻是在買了房子之後才開始。


首購後的前兩年,因為還在房貸寬限期,只要繳交利息就好,每個月增加1萬多元的開支,對雙薪家庭來說仍遊刃有餘。張先生沒想到的是,過了寬限期之後,要繳交的本金加利息就將近3萬元,金額是寬限期的兩倍。

因為事先沒有做好財務規畫,張先生買了房子,又買了新車,還刷了不少卡債,結果房貸、車貸跟卡債同時來報到,左支右絀,已是捉襟見肘;此刻,小孩子出生了,每個月起碼就要花2萬元在小孩子身上,本來是甜蜜小天使,現在卻成為新增的財務負擔,壓得張先生跟張太太喘不過氣。

前債未了,新債又來,想到未來二十年都要繼續面對這種壓力,張先生的心情比肩頭上的債務還沉重,甚至有買錯房子窮困一輩子的感嘆。

像張先生的例子,每天都在社會中重複上演,尤其是前幾年經濟不景氣,公司大舉裁員,更讓許多突然沒收入的首購族承受不了房貸,只好將房子抵押拍賣,也使得法拍屋的案件突然暴增起來。

房客幫忙繳貸款,上班族樂當包租公

但是30歲,在台北工作的Alex可不一樣,月薪雖然只有4萬元出頭,卻因為做足功課、財務規畫得宜,30歲的年紀就成功買下人生第一棟房子,不但能夠輕鬆繳房貸,甚至還有一筆零用錢可拿來做其他投資。

從20幾歲踏入社會工作開始,Alex就希望能擁有一間登記在自己名下的房子。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有空的時間就把各家銀行的房貸利率拿出來試算,也細心研究政府的利率走勢。同時,他還積極到處看屋,在準備買房子的兩年多裡,他至少看過八十間房子,多方尋覓、比較之後,Alex終於在台灣民主紀念館(中正紀念堂)附近,找到自己心目中,鬧中取靜、價格實惠的好房子。

Alex買的是一間頂樓,樓上還有加蓋,總價700萬元,房貸要繳交二十年。但這房子的優勢在於前任屋主已經把房子整理成四間小套房,所以Alex自己住頂樓加蓋,再把四間小套房分租出去;這裡交通方便,附近又緊鄰辦公大樓與學校,小套房很搶手。Alex住在自己的房子裡,有獨立空間,還能坐擁租金收入,拿房客租金來繳房貸,更開心的是,近幾年台北市房價飆漲,房子早已不只700萬元!

精挑細選,3352法則篩選好房子

資深理財專家劉憶如認為,張先生與Alex首次購屋成敗不同的關鍵,就在於事前有沒有好好的進行財務規畫,以及做好種種看屋的準備工作。其實首次購屋沒有想像中的複雜,她以自己的經驗建議,首購族只要簡單地掌握好「3352」法則就可以了。

「3352」法則中第一個3,指的是:「低總價、低坪價、低公設」的三低原則。劉憶如認為,首購族常常會因為看到喜歡的新成屋,就衝動買下去,但是忽略了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負擔。繳不起貸款的結果,就是屋子被銀行給拍賣掉了,所以千萬不可高估自己的還款能力,一定要從低價的房子開始才行

「3352」法則中的第二個3,則是:「不要超過能力、不要全部花在房屋貸款、不要勉強買生活機能差的房子。」

所有購屋專家都建議,每個月負擔房貸的額度,不要超過收入的三分之一。因為除了繳交房貸之外,首購族還必須兼顧自己基本生活開支,而且購屋後,還有房屋裝修、文件手續、稅務等費用必須繳交,一定要留一筆錢下來準備應付其他開銷

以目前台北縣市熱門地段新成屋價格都上看千萬的行情來看,除了要準備300萬元自備款之外,每個月還要繳交4萬元的房貸,所以家庭月收入最好要在12萬元以上。

劉憶如說:「購屋一定要考慮到生活機能,我有個朋友結婚生小孩,可是在離學區很遠的地方買房子,每天早上兩個人都要提早一個多小時出門,送小孩子去上學然後才上班,晚上下班還要再繞一圈,非常不方便。」

接下來,則是要找五家房仲看房子,只要每位房仲提供十間房屋資料,就能一次看過五十間房子。貨比三家不吃虧,尤其買高單價的房屋更是如此,千萬不可草率下決定。除了比較每間屋子的品質,更要比較房仲業的服務態度,避免成為待宰羔羊。而且,許多屋況好的房子,只在仲介業者間流通,多認識一些房仲業務員,絕對不會吃虧

最後,劉憶如建議首購族,一定要秉持著老二原則:不可以見獵心喜,第一眼看對眼就下訂金,也不可以只想追求高價豪宅,應該要量力而為,以價格較低廉的中古屋為主

張小倩:我家有個魔法銀行

理財周刊 vol.402 文:鄭國強

婚姻真的是很棒的事情,你會發現當了媽媽以後很多東西變強了。”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財富管理部副總張小倩說,不是消費能力變強了,而是抗拒誘惑能力變強,因為有了小孩,會讓人一切為家庭著想。

“我們家是標準的現代家庭,一家4口,女兒比較大,唸高一,兒子唸國中。”張小倩強調自己是寬大博愛的水瓶座,先生則是王者之王的獅子座,她開玩笑的說,不能說自己是家裡的財政部長,這樣會掠奪了先生的光芒,只能說大方向由先生來抓,而自稱是“帳房”。

理財第1步 設定目標

很多人常問張小倩身為家裡“帳房”要怎麼理財,她回應發問者應先問自己“今天為什麼要理財?”張小倩說,理財一定要先設定目標,不是因為你手上有一筆錢就要理財,有些人甚至還沒有錢就說要理財。還要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是為了購屋?買車?還是為了教育基金,或是為了退休規劃?


“我和先生都有個夢田,退休之後能夠在離都市遠一點的地方,買一塊地,蓋一個小屋,種種花草等等。”張小倩的第一理財目標是未來退休生活,她強調,有目標才會有執行計畫,才有企圖心去達成

“很多事情道理是相通的。”張小倩以自己每個禮拜都會去畫室學畫的經驗表示,老師在教畫時也是如此,例如人像畫,要先找出邊界,再畫出一個大輪廓,找出每樣東西的位置,像臉要在幾分之幾的位置,最後再修整細部的地方。

理財也是一樣,要先訂出一個大目標,再注意過程中的幾個重點,最後再反覆的檢視成果。

理財大秘笈PDCA操作法則

整個投資決策過程被張小倩稱為PDCA,最前面的P即為Plant,表示投資前必先做好計畫;接下來就實際執行它,說到做到,稱之為Do It;C就是指Check,之後定期檢視成果,是不是如同當初所想像的,還是市場起了很大的變化;A則是說該調整的就要調整,簡稱Action。

理財目標決定後,接下來要想的是“做這件事情需要花上多久的時間?”以自己的工作舉例,張小倩說,如果有2個同樣有300萬元的客人,第1個人計畫1年後買房子,另一個則願意放得比較久,以追求得到高報酬率的機會,兩種情境之下的理財操作截然不同。買房子的人有時間壓力,保本比較重要,而另一人則重視機會,也願意承受更高風險,忍受市場一時的震盪。

任何一個好的投資都不該讓自己生活受影響。”張小倩認為在做投資時,必須考量自己風險的承受度,心臟有多強,她認為投資者該想想“買什麼樣的東西讓你可以睡得著覺。”

對一個母親而言,除了理財規劃以外,還必須具有家庭財務全貌的觀點,包括收入和支出,“遠東銀行對客戶建議的一個法則,我覺得不錯,自己也奉行。”張小倩解釋說,每個月把收入分成6份,其中的3/6當作一般生活支出,2/6當成理財、儲蓄,剩下的1/6投資自己

理財準公式 奉行321法則

為什麼要投資自己,因為自己才是真正去操作投資的賺錢工具、核心的價值,如何累積自己的專業能力,讓薪水更高,或者創造更多的生意機會,就能產生其他5/6的錢。

對子女的投資,則是張小倩理財的第2目標,“在他們國小4、5年級,就開始做教育基金規劃。”不過張小倩再度以數字為例子說,8%的年報酬率下,每個月拿出1萬元投資,20年後可得到500多萬,若只做10年,只能拿到184萬元,由此可知時間效果威力。張小倩補上一句:“最好從0歲就開始做起。”

張小倩說,現在是學歷的通貨膨脹時代,除了物價漲以外,大學錄取率達到99%多,以後小孩子的學習生涯可能拉得更長,大學絕對不是終點,可能還要出國留學,讀碩士、博士,意味著要花更多的錢。

理財最前端 從小就學起

至於理財教育上,張小倩給子女的零用錢,也是奉行前面提到的321法則,她在小孩上國中開始給零用錢,“雖然給的不多,但是要訓練他們的理財觀。”國中的兒子每個月1200元,其中3/6的600元零用,買個飲料喝等等,剩下2/6可以叫他存起來,他們有個存摺本會記錄金錢的收支。
所剩1/6仍是投資自己,張小倩強調,父母給小孩最好的資產,就是給他學習的能力,快樂的小孩懂得去練就一身“武功”。還記得女兒在國小5年級時對哈利波特非常著迷,於是張小倩就跟女兒說,哈利波特也不是進去魔法學校第一天就會魔法,而是經過一段學習的過程,所以那零用錢的1/6就當成練魔法的資本(投資自己)。

“我們家有個魔法銀行。”張小倩提到對小孩自我投資的贊助制度,這是仿造哈利波特故事內容設立,若子女打算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向銀行融資,金額差距太大的甚至可全額贊助,但是必須講出一個合理的目的,例如去年女兒要去加拿大參加國際成長營,她以自己的獎學金出一半,剩下的由“魔法銀行”贊助。

家庭新理財 設個魔法銀行

“我幫他們各買了不同的基金。”希望小孩能建立基本概念的張小倩,每個月還會要求他們看對帳單,因為自己職業的關係,孩子們對基金多少都有了解。她還會對孩子們說:“媽媽現在為什麼要幫你們存錢,就是因為媽媽年輕的時候太慢做這些動作了。”她叫孩子們去計算,如果年輕時的第1份工作,每個月只要存下3千元,今天就有不少錢了。

偶爾,張小倩還會抽考唸國中的兒子說:“你工作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兒子一開始還記不得,後來能夠明確的說:“每個月至少存5千元,做定期定額投資。”

張小倩說,對一般民眾而言,想要訓練自己的理財觀,可以“就近取材”多吸收資訊,“現在的銀行不一定是貴賓理財客戶才給你投資建議,個人可以找自己往來的銀行,透過和行員互動,蒐集資訊,想好要問什麼問題,多問幾個人。”

當銀行理專介紹幾檔基金後,可以上網去看基金的報導,有些基金公司網站、網路銀行也有相關報導。張小倩還指出,現在很多銀行常常辦投資講座,大家可以多加利用免費資源,像在遠東銀行,只要滿8個人就可以請銀行辦一個微型講座,當成學習的過程,“也用不到你那1/6的錢。”

“以前單身的時候,錢好像永遠不夠花。”張小倩提到自己當時喜歡去買最新的東西、衣服、坐計程車,還會跟媽媽借錢,以前是“收入減去支出等於儲蓄”,現在成家之後,會把儲蓄放在最前面,“收入減去儲蓄等於支出”,張小倩說,自從當媽媽之後,一切為了孩子去設想的強烈信念讓她更懂得理財,天下的媽媽真是偉大呢!

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非薪資所得也能節稅

Yahoo!奇摩理財 節稅特別企劃
歐陽姚

朋友夫妻是頂客族,所得高又沒有孩子,因此日子過得是優哉游哉,出國旅遊買名牌都毫不手軟,每年只有到了報稅季節,收到扣繳憑單,才會驚覺夫妻賺得實在不少,但卻沒有存款,每年龐大稅款還得利用信用卡分期繳納,年復一年,套句他的話:「繳稅繳到心淌血」。

財政部有關薪資扣稅部分今年又有新制出現,以後月薪不到54000元的薪水族不用按月預先扣繳所得稅了。對於一般薪水階級當然是好事一件,可以保留更多的現金;但是對於存不下錢,還得靠信用卡分期繳稅的族群,不預先扣款的結果是稅金缺口更大,這類族群最好每月發薪水時請會計部門多扣一點,每月扣繳的稅款越多,到來年申報所得稅時就可以少繳一點,甚至還有機會退稅,發一筆意外小財,至少不必年年為籌措稅款煩心了。
(這個建議實在不怎麼高明,應該是要把原本要預繳的稅額每個月拿去定存,至少可以賺點利息,幹麻要先繳給政府呢?它又不會給你任何好處)


一般人以為薪資是固定的沒有談判的空間,其實只要薪資結構談得好也可以少繳一些稅款。通常薪資分成好幾個項目,除了本薪之外,其餘像伙食津貼(每月1800元以內)、交通費、制服費、旅遊津貼、以及符合勞基法工時規定的加班費……都可以不列入薪資所得內,或是請公司替你租房子等方式來取代薪水,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薪資高造成要多繳稅的困擾。

除了薪資,上班族還會有一些非薪資所得像:財產交易所得、執行業務所得、租賃或獎金所得、以及其他所得……其實都有節稅空間。 以出售房屋為例:舉凡仲介費、代書費、契稅、印花稅、監證費、修繕費、清潔搬運費…….都可以扣抵

執行業務所得,可以直接按財政部公佈的當年度收入及費用標準認定,也可以依執行業務收入減除有關費用或成本後再申報。 18萬元以內的稿費、鐘點費免稅,超過的部份得減除30%的成本後,以餘額申報所得(如果是自行出版,可扣抵費用甚至可減除75%成本再行計稅)。

如果有房子出租因而產生的房租收入,包括地價稅、房屋稅、折舊、修繕、產物保險費….都可以逐項舉證列報,也可直接以租金收入的43%為必要費用標準

各種競技競賽或機會中獎的獎金,所支付的費用或成本也可以檢據申報。如果是政府舉辦的獎券中獎獎金(統一發票、公益彩券)金融機構在給付同時會扣繳一定%的稅款,採分離課稅,不計入綜合所得稅總額。

至於其他所得,只要檢附單據足以證明是因此項收入而支付的成本及費用,也可以扣除,再以餘額申報。

此外,有關27萬利息所得部分,因為利息所得會佔掉房貸利息的額度(房貸利息最多可以扣抵30萬元)也就是說,利息收入如果大於房貸利息支出,房貸利息部份就不能扣抵了,如果能延後或改變利息發生年度(例:按月領取改成明年到期一次領取),年度中少了利息收入,房貸利息支出部分就可以扣繳了。 或是年底賣的房子,延到明年初再過戶,財產交易就會向後延一年,都可以讓當年少繳一點稅金。

如果去年忘了收集單據,以至於今年報稅時無法舉證列報,現在開始就要為明年預做準備。別以為只是小錢而不以為意,以21%稅率計算,每多一張100元單據,就可以多扣抵21元的稅,凍薪年代省錢就是賺錢。

黃子容 雙手打理家庭幸福財

理財周刊 vol.402 文:江羚瑜

縱橫於出版書籍、演講、專欄……等多元領域的兩性作家黃子容,在家庭與事業之間保持平衡,育有一子的她,以保守穩健的理財態度,為一家大小奠定幸福的根基,期盼在45歲時退休的她,分享一路走來豐富的致富經驗。

以投資型保險及儲蓄險為主

軍人與作家的夫妻組合,讓掌管家庭經濟大權的黃子容面對家庭財務時,也做了明顯的區隔,“由於收入的不穩定(是指她的收入),所以,先生的收入主要做為支付固定開銷,像房貸、車貸或子女的教育費用。”

黃子容指出,大部分的收入來源以稿費、演講、通告為主,因此大小月十分明顯,1個月可能高達20~30萬元,少約5萬元,另外還包括投資出版社、書籍銷售等其他收入;至於財務規劃,大多以投資型保險及儲蓄險為主。她認為,投資型保險商品有彈性繳費的優點,可支應收入的不確定性,也不會造成繳款壓力,“若有固定的專欄及通告,也會列入投資計畫之中。”


至於業外收入如何運用,黃子容則抱持隨緣的態度,身為出版社的股東之一,除了將著作增加於出版社的通路,包括賺稿費,若出版的書籍銷量佳,更可依股東比例賺取相關利潤,但收入仍然不甚穩定,故大部分以通告、演講為主要經濟來源。她幽默風趣地說,“若整個月不想接任何通告,則專心陪伴小孩成長囉!”

3次房市投資 一步步賺到第1桶金

23歲在淡水捷運站附近買房子,是黃子容投資房地產的起點。當年以市價約200萬元購買12坪的預售屋,頭期款僅有20多萬元,以房貸利息1個月僅繳6000多元,搬進新屋後又省下租金,黃子容強調購屋以地點、環境及生活機能為考量,加上屋況良好,3年後以將近300萬元的高價賣出。
第2次購屋經驗則在中和南勢角,選購20多坪的套房,含裝潢後市價約260多萬元,再以3年延展方式先繳利息,1個月以不到1萬元的利息,2年後再度換屋,又以將近400萬元的高價賣出。擁有2次成功的房地產投資經驗,第3次購屋則以較大坪數的房屋為主,做為長期居住的打算。

值得一提的是,黃子容也會留意比市價低很多的法拍屋,其實很多法拍屋的物件佳,一旦購屋後僅花費約10萬元維護清潔修繕,只要採光好,即可賣出較高的價格。承接法拍屋時,可先向附近鄰居打聽法拍的原因,也要注意有無漏水、過去是否發生事故,選購前都必須深入了解,累積以往成功的房地產致富經驗,使她日後更加精挑細選,“有一次婆婆竟以市價不到50萬元,發現地點相同、屋況良好的法拍屋。”

黃子容曾經也以金條、金飾做為投資標的,如今金價高漲,更具增值空間;而夫婿也珍藏依年份保值的酒及藝術家的陶藝作品。面對不熟悉的理財工具,則認為風險過高而敬謝不敏,黃子容認為“理財”先從了解投資工具開始,應以長遠的眼光去規劃,而不要陷入短線操作

“製冰盒”理財新觀念

以子女的成長階段做為教育基金的規劃,成為黃子容為兒子籌措教育費用的方式,“一出生即為孩子買6年期儲蓄險列為小學費用,3歲時再買10年期保單做為國中學雜費或各項補習費用,每張保單按照不同的求學階段做計畫。”

  黃子容分析,除了長期累積教育基金以外,亦從日常生活中灌輸子女理財觀念,從小建立正確的金錢使用方法,養成收入及支出的習慣,例如長輩過年發紅包,或幫忙做家事給零用金,讓理財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扎根。

  至於累積退休金的方式,黃子容則偏好還本型保險商品,只要達到繳款年限期滿,未來每年皆可領一筆資金,加上先生的終身退休俸,即使老年沒有收入來源,仍可度過無後顧之憂的銀髮歲月,期盼退休後與先生及小孩四處遊山玩水,享受天倫之樂。

  黃子容比喻自己的理財方式,猶如冰箱內的製冰盒,依照不同的資金用途,拿出不同位置的冰塊,即使冰塊雖小卻令人感到舒暢冰涼;但是在水結成冰的過程裡,儲蓄是必經階段,若有資金需求才能運用自如,不過前提是需要經過資金及時間的有效累積,才能達成各種理財目標。

  掌握家庭的財務原則

  分享各種成功的投資經驗談,黃子容則以過來人的身分,回憶起連三餐溫飽都不易維持的日子,令她百感交集,深省過去沒有未雨綢繆的想法,因此十分珍惜現有的一切。也建議大學生或社會新鮮人無論是打工或其他收入,從長期的日常生活裡慢慢累積一筆資金,未來不管做何種用途,對自己來說,努力踏實地存下每一分錢,其成就感將無可取代。

  平時多涉獵報章雜誌等財經資訊,每天至少花半小時檢視財務狀況,黃子容以保守穩健的理財方式,根據不同的人生階段做為長期規劃的目標,雖有研究股票等較高風險的投資工具,但從來不會冒險跟進,卻成為婆媳之間談論的話題。黃子容認為,理財不要超過自己的能力範圍,以維持生活品質,才是真正的致富之道。

  掌握家庭財務的原則,黃子容強調不要以小搏大,應該量力而為,而資金運用的原則,亦掌握能省則省,但支出也不要吝嗇,面對未來應有全方位的計畫,才能落實生涯規劃。另外為家人量身訂做合適的理財方式,也是黃子容認為不可或缺的環節,因為每個人對衣服、車子……等需求都不盡相同,必須針對不同喜好的人訂做合適的理財原則。

  節約是理財第一要件

  身為人母,黃子容從小灌輸“存錢才是目的”的理財態度,教育年僅5、6歲的兒子建立存錢的觀念,如今活潑可愛的兒子,從存滿撲滿的過程中得到許多成就感。只是許多人以為“存錢是為了花錢”,然而累積金錢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以備生活不時之需。

  主導經濟大權的媽媽們,經常為了省一些菜錢而斤斤計較,或長期為了繁瑣的家事而操心,所以常常藉由購物來抒發情緒,結果平時好不容易省下的錢,卻禁不起業務員的花言巧語,因此出手大方的婆婆媽媽們,幾乎成為業務員眼中的“大戶”,例如花1萬多元買了化妝品,卻不一定會真正派上用場。黃子容認為,媽媽在理財上容易出現的盲點,首先應克制消費習慣,才不會將辛苦存下的本金,迷失在購物的樂趣裡。

  尚未進行多元的理財規劃之前,黃子容透過郵局、銀行、保險等方式理財。談到家庭的資產配置,黃子容分析保險及定存約占一半,1成是先生投資具保值空間的酒及藝術品,其餘則做為子女的教育經費,或全家親子旅遊的費用;另外也挪用部分費用,以定時定額方式購買基金,做為強迫儲蓄。

  從事軍職的夫婿身為嚴父,而育有一子的黃子容,則在家中扮演慈母的角色,用愛與關懷陪伴即將進入小學的兒子成長,從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及態度。對她而言,在寫作及理財之間,不但能實現理想,更能運用理財充實親子同樂的家庭時光,則是金錢無法取代的。

2008年5月18日 星期日

聯合國半年度報告:全球經濟如履薄冰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綜合外電】

聯合國(UnitedNations)發表年中經濟預估報告時說,全球經濟成長「正搖擺於急遽減緩之邊緣」,預期2008年全球僅成長1.8%

U.N.另表示,2009年的預估經濟成長也僅為2.1%。

此份名為《聯合國200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的報告中,將全球普遍緩減的趨勢歸咎於第1季美國房市與金融界的持續弱化,並預期將延續至2009年。

就開發中國家來說,U.N.預計亦將受到若干影響-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5%、明年為4.8%;均低於2007年的7.3%。

不過U.N.也說,預估終值可能仍有變動,其多數取決於美國後續的變動情形。

倘若美國金融危機進一步衝擊開發中國家,U.N.報告指出,全球經濟成長恐降至0.8%。反之若美國一系列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湊效--含退稅與降息,則放緩的幅度可望減低,至2.8%或明年的2.9%

就個別地域來看,U.N.預估,美國今年經濟成長將從2007年的2.2%降至-0.2%;2009年緩幅上揚,至0.2%。

日本部份,預估自2007年的2.1%跌至0.9%。西歐則將從2.6%降為1.1%。

除全球經濟成長腳步浮虛外,U.N.表示在糧食與能源價格的驅策下,全球今年的通膨率亦將升抵3.7%

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

女人到底要賺多少錢才算夠呢?

Money+理財家 文:李美虹

我經常觀察身邊周遭的人,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漂亮自信的女人,跟灰暗自卑的女人,她們最大的差別通常就在於有錢跟沒錢。有錢的女人,可以找時間去按摩、做SPA,可以為自己添購行頭,讓自己看起來有精神、更漂亮,自己想做什麼都可以自主,例如我有個女性朋友,因為工作收入不錯,每年都會安排跟老同學出國旅遊,而且規定老公、男友不准參加,一群女人想去哪兒玩就去哪兒玩,完全依自己的意志行事。

而沒錢的女人,通常會落入一種「慣性模式」,她們會關閉自己所有的需求與慾望,甚至去「逃避」自己的需求及慾望,時間一久,就會變成一種「自我剝奪」的行為模式,畏縮過日子。

女人到底要賺多少錢才算夠呢?其實可以從四種需求計算出來:基本的必需品、想要及渴望得到的東西、一間房子,以及銀行帳戶內隨時可動用的儲蓄。如果妳賺的錢足夠支付上面這四種需求,就表示妳賺的錢應該「夠」多了。


首先,妳必須有足夠的收入來支應基本開銷,如果妳連餵飽自己都有問題,當然什麼都不必多談。餵飽了自己,才能談房子、車子、身上的行頭……等等,不過許多人在討論「基本開銷」時,經常忽略了「保險」這一塊,尤其是醫療保險,這是很危險的疏忽。

其次,對於自己想要及渴望得到的東西,雖然很主觀,但是妳可以問自己:最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最重視什麼?例如,我的那位女朋友,她最想要的就是每年可以到國外深度旅遊、放空自己,所以她賺的錢要更多一些;我另一個朋友最想要的是有閒錢和時間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例如她喜歡在非假日的下午去電影院連看兩場電影,然後悠哉逛逛超市,或許吃完晚飯再回家,或許從超市買些異國風味的美食回家慢慢享受。

至於擁有一間房子以及隨時可動用的儲蓄,則是代表妳的錢是否真正賺夠的重要指標。為什麼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這麼重要?我的好朋友說了一段一針見血的話:「女人有自己的房子,不論妳要不要結婚,這間房子都可以成為妳這輩子最大的後盾。如果婚姻美滿,房子可以出租,當收租婆;萬一選擇單身或是婚姻不美滿,起碼自己還有個避風港,不必擔心沒個遮風避雨的地方。」

儲蓄,則是妳隨時想做什麼事情的最佳助力。例如,妳突然出現工作倦怠症,想臨時來一趟「解壓之旅」,此時就不必因為荷包沒錢而繼續在工作上壓抑情緒。而這筆儲蓄不僅能提供妳應付「不時之需」,還可以在妳暫時想從職場退出休息時,生活上無後顧之憂。

總統大選後,新總統夫人周美青成為很多女人稱羨的新時代女性,如果要探究她為何能夠獨立自主,我想跟她自己擁有優渥的收入有很大關係。所以,一個女人能夠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勇敢追求不後悔的人生,先決條件是,一定要讓自己富有!

聶雲會賺錢 Judy勤記帳 靠投資打造年薪千萬身價

理財周刊402期 文/顏瓊真

許多女人從小就夢想,能嫁個多金又帥的白馬王子。對Judy來說,聶雲就是她的白馬王子,雖然不是豪門貴公子,但憑著做生意的金頭腦,可是個會賺錢的多金老公。

聶雲對Judy有多好?對那些刷卡買名牌包,還躲躲藏藏、怕老公知道的主婦們,可會羨慕死Judy了。因為聶雲很會逆向思考,他說:「我還感激她刷信用卡買包包,幫我累積很多紅利點數呢!」

信用卡帳單是懶人記帳法

目前日常生活幾乎刷卡購物的聶雲說:「我從18歲(小時候就移民美國求學)就開始用信用卡,這在美國很普遍。」而手中有3張信用卡的聶雲疼老婆,還幫她辦了中國信託鼎極卡的附卡。

不善於面對鏡頭,雖然已經有帶小孩走秀經驗,但依偎在聶雲身邊的Judy,像個幸福小女人地附和說:「聶雲覺得,用信用卡消費,每筆帳都清清楚楚,帳單反而成為我們的另一種『懶人記帳法』。」


聶雲跟Judy可是對金童玉女的組合。聶雲談到,當初在美國餐館打工,一見到Judy就驚為天人,但Judy後來沒來上班,讓未及時要到電話的聶雲相當扼腕;不過,「姻緣天注定」,聶雲直說,有天開車在等紅綠燈時,沒想到Judy的車就跟他並排著,他趕緊扯開喉嚨叫住Judy,否則,可能就要後悔一輩子。而再碰到Judy,讓聶雲覺得,比中樂透還棒,難怪他是如此疼老婆及愛家的男人。

兩人相戀7年,結婚6年,育有2子聶磊及聶岩,聶雲自承,家人就是他事業衝刺的動力。而攤開聶雲的收入來源可不少,除了演藝、主持、代言,及之前主持中天電視現場Live的「樂透開獎」,而有所謂「樂透先生」封號;不過,因為是Live節目,時間都被綁住,諸多衡量現已請辭,這讓很多人覺得惋惜,因為天天開獎,天天有曝光率,又有錢賺,別人求之不得的機會,他怎麼捨得放棄?

演藝圈創業奇葩

聶雲則認為:「有捨才有得。」但背後原因,其實是因為他還有很多事業體,雖然也有投資失敗的例子,但事業能橫跨美國、台灣及大陸,聶雲在演藝圈,可說是個創業奇葩。

他細數自己的事業可以分為4塊,第1項是他高中時期參加歌唱比賽,因為有獎金拿,進而展開大大小小共23場比賽,得過21次冠軍;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聶雲為了展現好嗓音,特別自備麥克風及音響,沒想到,不少人慕名來租音響,讓他發現商機,竟興起買器材、組倉庫,成立FS Production音響燈光租賃公司,10年下來,該公司業績穩定,年營業額超過1000萬新台幣。

第2項是在上海成立製作公司,承包地鐵車廂廣告節目,這是他搭地鐵時所發現的商機。

第3項則是跟姊夫合資,取得知名LED家具燈的Crystal Creek全球代理權,目前在大陸及美國銷售。這是做建築師的姊夫所推薦,加上他也認同近2年所流行的環保訴求,將使得LED燈具在未來成為火紅的產品。聶雲說:「現在的LED家具燈,就等於20年前的個人電腦,也許再過個10多年,家家戶戶都會換上具有節能題材的LED燈。」

瞧聶雲說得頭頭是道,相較於一般藝人投資副業,只是出錢,並不見得了解其所投資行業的未來性,聶雲算是相當用功的,而他也說:「不了解的事業,最好少碰!」聶雲透露,之前因為出版英語書,也看好前幾年國人興起的學英語熱,投資1000萬元新台幣開設成人英語補習班,但因客源不固定,差點賠光,後來看到很多家長都要給小孩上雙語學校的趨勢,轉開兒童補習班,才勉強止血,到現在則小賺。

房地產投資皆奏捷報

不過,轉身談到房地產方面的投資,聶雲可又是生龍活虎般,這也是他目前事業最大的重心。

聶雲談到,靠著早年打工、參加歌唱比賽拿獎金,及成立音響燈光租賃公司所賺的錢,他在25歲就在美國買了1間房子,10年來漲了10倍。而後回台灣發展,在2005年,以每坪30萬元價格,在民生社區買了1間小型辦公室,漲到50多萬元後已出脫;2006年買進大直敬業路二段的中古大樓作為居家,每坪約50萬元,但附近新建房子都已經75萬元起跳,有的在今年甚至喊出要破百萬了。

回國後,在天母租屋,買房子卻獨挑大直?聶雲說:「我在多年前就看好大直的發展,因為大直跟信義區最符合住宅的條件,但信義區房價太貴,大直那時房價才剛要起漲,且有內湖捷運線經過,附近又有中山高、北二高、環東快速道路,車子開10分鐘就能上,覺得發展潛力無窮。」

最近大陸富豪團來台探路的新聞炒翻天,聶雲覺得,買賣房地產,最重要的是看基本面,也就是大環境看生活機能、交通及學區,小環境就看格局、建材、公設而如果是要投資獲利的,就要多想一層,即地段要好,說出地址,別人馬上聯想到的,那未來就容易脫手

看好商機 搶進內湖商辦

聶雲說,平日沒工作時,他跟Judy就到處看房子、逛預售屋,聽聽銷售人員的推銷,對當地大小環境的介紹等等,累積知識。此外,他會看政府在當地有沒有什麼公共建設案,目前的經濟狀況指標為何等等,來判斷房地產市場在高檔還是低檔,是不是最好的進場時機

最近有學者喊台灣房地產可能泡沫化的論點,聶雲並不以為然,他認為,鎖國8年的台灣經濟,才剛要轉好,而台灣房地產,尤其是商用不動產,在未來的2、3年還有大好時機;他更看好內湖及南港兩地的商辦市場,因為各有個科學園區創造工作機會,加上兩地對外的交通都有捷運及快速道路,離高速公路也不遠。他透露,已經在內湖看好一處,有3、4百坪大的辦公樓層,只要賣方同意他的出價,馬上就可以簽約了。

至於先前看好大陸房地產,也在成都買樓的聶雲,因為大陸宏觀調控,房價上漲不易,且認為大陸房地產可能會有短暫的泡沫化,已經將成都的房子出脫。當初是以每平方米7千人民幣購買,出脫價約1萬4千人民幣,獲利1倍以上。

老公會賺錢 Judy會記帳

老公這麼會賺錢,相對的,如何理財也是非常重要。Judy日前跟著聶雲出席中國信託「家庭整合理財帳戶」記者會,當代言人的他們,因為老早就是中國信託的客戶,平日也委託理專打理,所以一存就是1500萬元。聶雲還開玩笑說:「哎!共用一個帳戶,那以後就不能存私房錢了。」惹得Judy含蓄地偷笑,就像個甜蜜小婦人。

聶雲透露,在家裡他是管大事,老婆則是花小錢,管小事。像投資房地產等事業,他會先行評估,等跟Judy討論後下決定,「我扮演衝鋒陷陣的角色,Judy則有時要幫忙踩煞車。」至於家裡的管銷雜事,則由Judy負責。

Judy說:「剛管帳時,千頭萬緒,剛好有個好友,有一套Excel家庭收支簿公式很好用,以後,只要把每天花費的大大小小收據,連早期5塊錢報紙費用,都要一筆一筆輸入電腦,如此下來,就能了解每個月的開銷。」

集中刷卡賺紅利

「我足足記了3年的帳,等到掌握住每個月的大致開銷都差不多,甚至到一整年的花費,大約是哪些費用後,才沒有記帳。」Judy說,即使現在她沒有記帳,但還是奉勸一些愛刷卡買東西,或者花錢較沒節制的媽媽們,最好先養成記帳習慣,因為記帳可以讓全家人省視消費行為,藉由記帳,可以抑制一些沒必要的消費行為,不該花的不花,相對地,荷包裡的錢就多一些。

此外,Judy也鼓勵,能用信用卡消費,就用信用卡,因為各銀行都有提供紅利積點,不過,她並不像有些媽媽,拿積點換一些鍋碗瓢盆或家用品,而是用來兌換機票,像之前的日本行,就是靠紅利積點所兌換的里程數。而能累積如此龐大的點數,主要是她跟聶雲都集中刷同一張信用卡,因此,她會建議媽媽們,一家人最好都辦同一家銀行的正附信用卡,如此一來,除了紅利累積快,藉由帳單,也能了解家庭成員有沒有買了太浪費的物品

記帳之外,Judy說,她跟聶雲的理財觀,其實就跟一般的家庭一樣,做資產配置,包含投資、儲蓄及保險。

資產配置3331

聶雲接話說:「我會放3成在房地產、3成在穩定型的投資、3成現金、1成在風險較高的投資。」其中所謂的穩定型的投資,就像基金、債券投資,而會保留3成的現金,主要是可以靈活運用,即使是存定存,也可以馬上解約變現,像之前黃金價格漲得兇,他一看好金價上漲趨勢,毫不猶豫地就買進,小賺一筆。

至於1成在風險較高的投資,主要是小玩股票。聶雲表示,他早年曾在股海跌跤,以90美元買進美國LucentAT&T,慘跌至50美元出場,從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相對於玩股票,在房地產頗有斬獲的聶雲,反而對房地產投資信心十足,他說:「只要不貪,有賺到15~20%,就會考慮獲利了結。」

此外,聶雲買基金的習慣也與常人不同,不喜歡定期定額,反而偏愛一次單筆買進,他認為,這樣的報酬與速度最快,讓他最滿意。而得意之作,還在去年美國次級房貸所引爆的全球股災,不少人買的基金或連動債,因為沒有及時做處置,從大賺到虧損一半的大有人在;但聶雲聽從理專的建議,及時出脫,不僅沒虧到錢,還賺到一筆。

聶雲說,投資股票及基金,往往不知道高點在哪裡?有些人沒有設停利點或停損點,一貪,反而就慘遭套牢,或者賺的錢又吐出去,所以有關投資的行為,他相當理性,甚至還會逆向思考,當大家都看好時,他反而會選擇先出場。

幫小孩投保儲蓄型保險

許多父母會幫小孩定期定額買基金,作為小孩未來的教育基金,但聶雲及Judy的想法比較不同;他們認為,錢要活用,若是以小孩名義買基金,就不去動用,錢就是死的,反而不能錢滾錢,所以,對小孩的保障,他們認為,買保險也有同樣的作用。

目前兩個小孩,分別只有4歲及1歲多,夫妻倆以每年贈與兩個小孩各100萬元額度,幫小孩購買儲蓄型保單,預計20年長期累積不解約的話,至少可為小孩存下2000萬元。

以下為聶雲夫妻倆為小孩買的保單內容:

◎儲蓄型保險:每年100萬元,年利率約3~4%,20年估計存入2000萬元。
◎醫療保障:含疾病、意外、住院等補助。
◎20年滿期金:20年期滿,約可領回2687~2977萬元。
◎壽險保障:身故或全殘皆有理賠。

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巴菲特暢談全球投資趨勢

波克夏股東會問答全紀錄
今周刊 594 期 文‧王之杰

一年一度的波克夏股東會,熱鬧登場,去年《今周刊》獨家採訪巴菲特股東會,得到廣泛回響,今年再次赴現場直擊,為讀者帶回來巴菲特對全球投資市場的6點最新觀察 看景氣:美國經濟確實走上衰退 看美元:美政府會持續讓美元走弱 看未來:歐洲是波克夏未來加碼重點 看中國:股價回檔不排除再度買進 看日本:密切關注保險產業 看能源:不認為石油會用完。獨家專訪巴菲特,他怎麼看台灣?還有精采萬分的股東會花招,讓人目不暇給!

「他現在就像一位貪吃的小孩,闖進了雜貨店,盡情拿自己想要的糖果!」《華爾街日報》在波克夏股東會之前,對全球新科首富巴菲特(Warren Buffett)現狀做了這樣的描述。

去年此時,巴菲特以為只要通膨及失業率不惡化,美國經濟就能保有一定的成長力,不致衰退,想不到物價大漲加上次貸風暴漸深,讓這兩個前提完全破功。


但全球金融業風雨飄搖,卻給了他絕佳「瞎拼」的機會,他開始執行自己定下的教條:「別人貪婪時,你該小心點;但大家都害怕時,你盡可以貪婪些!」

這位七十七歲的大小孩,不僅搶走了比爾蓋茲霸占十三年的世界首富寶座,在全球食品業的勢力也愈來愈深,箭牌口香糖、M&M巧克力、OREO夾心餅乾、麥斯威爾咖啡,這些屹立百年的美國大品牌,都被波克夏這家五十年不到的公司,一一吃下。行有餘力,巴菲特更到歐洲踢館,到德國買保險公司,到英國競標人家不要的便宜貨。

有了這個「奧瑪哈先知」(Oracle of Omaha)神功護體,華爾街的狂風暴雨,幾乎對波克夏的股東毫無影響,年度歡樂盛事如常舉行。巴菲特及曼格這兩位老先覺,一如往年,好整以暇地花了五個小時,回答所有股東的疑難雜症。不過在評論華爾街金融機構賺錢不擇手段的行徑時,原本慈祥和緩的語氣,多了三分嚴肅及沉重,兩人就像老師一樣,對遠在千里之外的「金融精英」循循善誘。

在股東會最後一天,波克夏公布第一季營收,因為保險業務減縮及衍生性商品虧損,首季淨利較一年前銳減六四%。不過,這個「壞消息」似乎沒有影響三萬股東的玩興,當天中午,寶霞購物中心還是被人潮擠翻,就是為了一睹股神打橋牌的風采。整場股東會主題觸及甚廣,本周僅整理兩位先覺對全球財經大事的看法,其他的主題,包括:個人理財、人生規畫等,隨後將會陸續刊出,以下是股東會及波克夏全球記者會的摘要:

問:次貸風暴發展至今,各界對後續說法不一,你能不能以你智慧的眼光,幫我們看看未來的發展及後續效應?美國經濟已經走入衰退了嗎?聯準會的處置引起多方撻伐,你的意見如何?

■認同美經濟衰退,短期內美元將持續走弱

巴菲特:就華爾街金融業的角度來看,次貸危機帶來的衝擊應該已經告一段落了,但一般房屋貸款的小民來說,痛苦還長得很。老實說,這次美國房貸問題擴及面積之廣,確實是前所未見的,從加州、內華達州,特別是拉斯維加斯,一直蔓延到東岸。

根據我的定義,美國經濟確實已經走向衰退,最簡單的例子,你問問身旁的人,現在的經濟情況有比三個月前好嗎?有比六個月前或是八個月前好嗎?我想大部分美國企業的回答應該都是否定的,否則就不會有這麼多抱怨了。

波克夏旗下有不少跟房地產相關的公司〔註:包括蕭氏(Shaw)地毯、摩爾(Benjamin Moore)塗料等〕,我們這些相關公司獲利就會衰退不少。

房貸危機影響之廣,連波克夏旗下的建商克雷頓(Clayton)也踩到了一些地雷,哈!我們很快就處理掉了,並且確保這其中產生的虧損,不會轉嫁到房貸者所要繳交的利息上。

我認為,政府確實應該利用政策工具幫背房貸的蝸牛族度過難關,但不能直接幫他們還錢,必須要他們了解錯誤決定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下次他們在借錢時,才會有風險意識

問:你在股東信上解釋了美元走弱的原因,你認為未來美金會繼續走弱嗎?波克夏近年來向全球發展,你們會對弱勢美元進行避險嗎?會用哪些工具進行避險?

巴菲特:我認為美國政府會繼續讓美元持續走弱,但這並不會妨礙我們向海外發展,我們也不太會因為美元繼續走弱,而進行太多的避險動作,因為就長線來看,美元還會是最重要的貨幣,我們持股都擺得很長,因此並不擔心短期美元弱勢的問題

而且,我們投資的公司——如可口可樂,其版圖已經遍布全球,各種幣值的營收都有,其實根本不用進行避險,波克夏也一樣,我們近年來到亞洲、歐洲發展,營收也遍布全球,這就是大型企業的好處。

雖然我對美元頗有信心,但如果我是火星人,今天才降臨地球,我才不會把所有財產放在美元上!波克夏未來一定要賺全球財,分散營收來源到全球,未來三年內,我希望還能購併一到兩家的非美國企業。中國、印度雖有不錯的公司,但因為他們對外資持股都有上限的規定,對我們構成一定的困擾。

波克夏未來會多花心思在歐洲公司,希望能藉由購併歐洲公司或是在歐洲成立據點,多賺一些歐元進來,分散我們目前以美元為主的營收,因此在股東會結束之後,五月中我將有一趟歐洲之行,主要放在歐陸國家,義大利、西班牙、德國等,我們對德國的保險產業頗有興趣,這次訪問會多看看。

雖然這次我們沒去英國,但波克夏對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s)將分割的保險部門也很有興趣,只是英國法規實在太繁複,稅也太重了些。

問:在整個次貸危機的處理過程中,不少人責怪聯準會,你認為聯準會處理得好不好?另外,波克夏是否一度想要買次貸受傷最重的貝爾斯登投資機構?

巴菲特:我認為聯準會在貝爾斯登事件中的處置非常不錯,因為碰到這樣的問題,最要緊的是別讓恐慌的氣氛擴大,聯準會先金援再幫他們找買主的作法是對的,因為如果貝爾斯登垮了,隔天就會有另一家跟著出事,金融機構就會發生接連倒閉的骨牌效應,到時候狀況會相當、相當難收拾。

至於波克夏在這件事情的角色,在事件發生的時候,我確實接到很高層很高層的電話,問我們的意願,波克夏確實想要伸手救援,但要六五○億美元,金額太大了,我們在截止之前,實在無法籌到這麼多錢,所以只能放棄。

我覺得,貝爾斯登被JP Morgan買下,算是找到了不錯的歸宿。

問:我假設一個狀況,美國今年會選出新總統,無論哪一位當選總統,你們認為最重要的經濟政策會是什麼?

巴菲特:這次美國大選,我既支持民主黨的希拉蕊,也支持歐巴馬,我也不反對共和黨的麥肯,相信我,這三位候選人都不錯,無論哪一位當選總統,日子都會過得不差。

我們居住的美國社會,基礎非常不錯,只要不要偏離太多,我們的兒子、孫子未來的日子,一定會過得比我們現在好,政策方面自有專業人士掌握,我相信他們應該會有好方法。惟一我認為政府應該做的,就是向金字塔頂端的超級有錢人多一課點稅,讓中產階級少繳一點稅。(全場齊聲鼓掌!註:巴菲特去年賣掉中石油股票,繳了十二億美元的證所稅,但只夠聯邦政府用四小時!)

曼格:在恩隆事件之後,政客匆忙地通過了嚴格的公司治理法律「沙賓法案」,我認為有必要對此進行檢討,沙賓法案有些部分不切實際,這樣的法律根本無法解決人性貪婪的問題。

問:最近油價高漲,有人預測在本世紀結束之前,石油就會被耗盡,最後人類無油可用,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你也認為如此嗎?如果真的石油會耗盡,波克夏手上的石化類股怎麼辦?最後會不會變得一文不值...

與股神對話

商業周刊1068期 文/吳修辰

奧瑪哈,一個平凡的美國中西部小鎮,每年五月全世界投資界最重要的盛事,卻在這裡舉行。來自全球的各國人士、各色人種,歡歡喜喜的參與這場盛會,所有人都在等待這個一年一度,親自聆聽巴菲特開口的機會。

每年,你有一次可以見到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機會,只有一次。不過,必須具備以下兩種身分之一:巴菲特的股東,或記者。不幸的是,我買不起一股約新台幣四百零七萬元(編按:以股東會前一日五月二日價格計)的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股票,這張全世界最貴的股東會門票。幸運的是,我是記者。

所以,四月三十日早上十點,坐上日本航空的飛機,我和商周攝影翁挺耀開始了奧瑪哈朝聖之旅。下午兩點抵達東京,轉乘下午六點的美國航空班機,前往美國德州達拉斯,然後再轉機到美國牛肉之州稱號的中西部農業州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的最大城:奧瑪哈(Omaha),巴菲特股東會所在地。

「朝聖者」來了! 三萬股東湧至,旅店房價漲四倍

巴菲特位在鄰近市中心郊區的房子,是一棟咖啡色的兩層樓房,這是他在五十年前以三萬一千五百美元購入。我們在那裡轉來轉去,若沒有當地人的指引,還有隱身在巴菲特家中,身穿白襯衫、卡其褲,打著黑色領帶的警衛出來,還真會以為巴菲特鄰居的家,才是世界首富的房子。


舉辦波克夏股東會的奎斯特中心正對面的希爾頓飯店,早在一個月前就被預訂一空。平時一晚叫價八十美元的單人套房,在股東會期間,自動漲價至每晚四百美元(約合新台幣一萬二千元),仍嚇不退虔誠的朝聖人潮。

波克夏股東會活動整整三天,奧瑪哈當地報紙《奧瑪哈世界前鋒報》(Omaha World-Herald),刊登整版股東會的行程表廣告,為這場朝聖之旅暖身。巴菲特旗下的企業,在股東會現場擺放攤位,提供波克夏股東們各項紀念品,整個場面有點像園遊會。

全球投資盛事登場! 六點鐘未到,五歲小童、老人來排隊

當我手錶上的指針,指到六點,奧瑪哈的天空突然由黑轉藍,然後,不知從哪裡鑽出的三萬人潮,已在奎斯特中心門口,排出五條長長的人龍。

人來人往,都只為了奧瑪哈先知巴菲特。

身處平凡小鎮,沒有華爾街嗜血的投資手法與謀略,巴菲特只靠著投資可樂、糖果、信用卡、生活用品,這些簡單不過的東西,竟擊敗蟬聯了十三年世界首富寶座的資訊科技業巨人比爾•蓋茲。
《商業周刊》記者三天在這場全世界「門票」最貴會議的現場,聆聽七十七歲巴菲特的人生智慧,在股東會、國際記者會,兩場會議共七個半小時的談話中,我們整理出談「全球趨勢」、「管理」與「人生」最精華的內容,價值四百萬的三堂課,與大家分享。

第一堂課:壞時機還能投資嗎? 買一檔股票 就當買一畝田

以下的問答,由巴菲特與波克夏董事會副主席查理•孟格共同回答。

問:我想問有關美國經濟衰退,還有股市下跌的問題,股市未來會怎麼走?

巴菲特答:哈,(股東還沒完全問完,巴菲特就笑了),我想查理跟我都一樣,我們不會講下週、下個月或明年股市會怎麼樣,我們也不是預測標準普爾五百(S&P 500)指數會怎麼走。而是看裡面的公司,股市裡有成千上萬的公司,每天都有不同的價格,我們只會挑價格具吸引力的股票,不會太在意整體股市是不是表現不好

如果我們買了一檔股票,最高興的就是明天開始股市休市個幾年。我們把投資企業這件事當成買一個農田,你不會每天幫農田訂價格吧,你在乎的會是「這個農田到底能產出多少東西」,更勝過於當時是用多少價格買的我們不管看待股市或企業都是同樣的態度,股市會有自己的走勢

問:美國次級房貸問題何時結束?你怎麼利用這次市場下跌伺機進場占便宜?

巴菲特答:當市場錯估價格,就是獲利的好時機。至於如何獲利,我就把這研究的快樂保留給你吧!我舉個「最近」(指次貸危機)的例子來說,波克夏的確有從中獲利,但比例上,波克夏沒有花太多時間在上面琢磨,但這方面的變動的確驚人。

問:波克夏之前買了不少股票,未來這些投資有可能每年創造七%至一○%的回報嗎?這比過去是低了不少。

巴菲特答:我的答案是,對的。如果我們能夠靠著買一般股票,創造每年一○%的長期獲利,那我很高興,不過,無疑的,未來的投資報酬將不會像過去一樣好,波克夏的股價表現也不會像過去這麼好。我們投資的公司都希望是規模大的公司,至少市值要在一百億美元左右,甚至是五百億美元,這樣的公司,通常營運觸角是全球性的,要找到高獲利的不容易,「任何人如果希望我們能創造像過去一樣的報酬表現,那應該把他們的股票賣掉,因為這將不會發生」,我們公司會有不錯的營運表現,但不會是不合理的結果。查理你覺得呢?

查理答:你們應該把巴菲特講的話拿去講給銀行聽(觀眾大笑),我們已經認知未來可能沒法像過去賺這麼多錢了,我建議你們也要習慣(又引發一片笑聲)。

問:你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中國股市未來的看法?

巴菲特答:中國越有錢,不代表美國越窮,現在中國成長速度或許比美國快,但不需要偏執的將美國的問題歸咎於中國成長。美國和中國的衝突會越來越多,我認為這不應該發生,如果一個國家的核心能耐是將對手變成替罪羔羊,實在是非常愚蠢。

查理答:而且,中國自己進行內部變革,值得我們致敬。

我之前曾到中國,也曾說過面對中國股市要小心謹慎(編按:去年巴菲特到中國時,中股正飆漲到歷史新高),我不是個預測家,沒法預測中國股市的走向。不過我們認為中國股市現在比起之前較具吸引力了,我們也認為中國石油是家不錯的公司。

問:中國與台灣的兩岸關係長期來說朝正面發展,你會考慮收購在中國發展好的台灣企業?其次,雖然之前波克夏投資新台幣曾經有所虧損,未來你還會有投資新台幣的計畫嗎?

巴菲特答:一年前我們持有新台幣,我很驚訝近期亞洲貨幣兌美元、歐元的強勢表現,目前為止,我們沒有計畫投資新台幣,或新加坡幣等其他亞洲貨幣。

人民幣、新台幣都在升值,近期亞洲貨幣的波動都很大,台灣經濟發展得很好,現階段投資台灣的公司很令人安心,也很合理,但我們投資公司時會考慮到市值大小,目前台灣公司市值還不夠大。我們也想投資中國的企業,但在弱勢美元因素下,人民幣、新台幣升值,如果我們現在去買台灣、中國的公司,對我們來說是不利的。

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梁彥平:幫媽媽理財 勝過送康乃馨

理財周刊vol.402 文:高永謀

“我怎麼可能、怎麼可能會愛上你,你這個哭哭啼啼、吵吵鬧鬧的小東西,當你睜開狡猾的大眼睛,對我做出可憐的表情,你讓我為你摘下天上的星星,可是我只能為你清理尿布奶瓶,當我筋疲力盡,你不知感激,我好話說盡,你還是不睬不理。”知名音樂人周治平所創作的歌曲《我怎麼可能會愛上你》,可說是所有新手父母生活與心情的寫照,聽過之後無不心有戚戚焉。

這首歌前半段歌詞,已夠讓為人父母者後悔,未當父母者猶豫,但歌詞後半段寫著,“也許有一天,問你世上誰最偉大,你會說忍者龜,還有那蝙蝠俠,當你慢慢長大,我白了頭髮,當你立業成家,我有什麼代價。”恐怕更讓人怵目驚心;因為,除非兒女王長大後成就非凡,否則父母可能辛苦一世,臨老還無法休息。

養兒育女 投資報酬率差

因為養兒育女的“投資報酬率”太差,所以昔日曾是著名基金經理人的明道大學財經系系主任梁彥平,雖然走入了婚姻,卻選擇當個“頂客族”;梁彥平建議善於理財的兒女,應該幫助媽媽理財,意義絕對遠大於送一束康乃馨,更奉勸年輕媽媽們一定學會理財,不要奢望未來可依靠兒女


“我媽媽那個世代,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兒女身上,目的在養兒防老,我這這個世代普遍還算孝順,但年老後想靠兒女生活,機率大概只剩一半,更年輕的女性更做不到『損益兩平』。”因為擔任系主任,梁彥平也深切體會當媽媽的辛苦,感嘆現在的小孩子實在太過幸福,根本沒有競爭的意識,“大學生都有嚴重的『王子病』、『公主病』,何況更小的孩子。”

“過去,台灣社會比較封閉,大學畢業生很容易找到工作,現在台灣是地球村的一份子,所有人都得跟各國人才競爭。”梁彥平憂心地說,自己小學2年級時,就敢獨自從台北搭車回南投,但親戚就讀高3的兒子,每天還得爸媽開車接送,未來恐怕連養活自己都有困難,遑論奉養雙親,“現代的媽媽一定得自立自強。別以為用投資報酬率來談養兒育女,很現實、很殘忍,因為理財第一步就是回歸現實!”

精明媽媽 也被理專所騙

梁彥平報答媽媽的方法,就是幫媽媽理財。梁彥平的媽媽從事房地產生意,不過雖會賺錢,卻不懂理財,曾2次為銀行理專所騙,買了投資績效頗差的投資型保單後,才決定委託梁彥平幫忙理財。

“要知道,理專不專,他會告訴這個產品的好處,不會告訴你風險,推薦給你的都是高手續費的產品,而非適合你的產品。”梁彥平正色道,即便是銀行,也有很多黑心產品,近日的連動債便是其中一例,而在11年前,梁媽媽也在理專的慫恿下,買了200萬元的6年期投資型保單,“理專說每年平均報酬率為8%,但沒告訴我媽,投資型保單也可能會賠。”

“直到我媽發現虧損了10%,才決定告訴我;不過,因為中途解約損失更大,加上投資型保單畢竟是保險,就決定放到期滿。”梁彥平與媽媽達成協議,媽媽將存款交給梁彥平理財,本金還是媽媽的,但每年梁彥平給媽媽15%的利潤,“比如說,我媽給我100萬,那麼每年我都要給我媽15萬,我媽當然樂得答應!”

“後來,我媽只要有一筆整數的錢,就會交給我。”梁彥平笑著說,幫媽媽理財超過10年,每年績效都超過15%,超過的部分就算是她的“酬勞”,不過如果該年台股走多頭,她也會給媽媽20%的利潤,“只不過,我媽後來又去買了一筆100萬的投資型保單,讓我非常頭痛。不過我想,她現在應該『學乖了』!”

建立觀念 精算金錢流量

“我幫媽媽理財,媽媽當然非常高興,這讓她從此沒有後顧之憂。”梁彥平表示,台灣的媽媽很容易上當、聽騙不聽勸,即使精明如她媽媽都會受騙,因此一般的媽媽更要強化理財的知識與實戰經驗,她建議媽媽們首先得建立正確的觀念,其次是精確掌控每月的現金流量,同時做好資產配置

理財首重節約,我沒見過不節省而致富的人,即使王永慶都很節省,但不少為錢煩惱的人,卻不懂得省錢。”梁彥平嘆了口氣說,她認識許多高收入的基金經理人,雖然很會賺錢,但卻揮霍無度,最後甚至負債累累,“很多上班族薪水不高,卻每天要喝100多元的星巴客咖啡,我不認為他們分辨得出咖啡的好壞,泡麵、可樂,量販店與便利商店的一模一樣,很多人卻寧可買貴的!”

“固定的現金流量,是每月固定的收入與支出,不包括股利、年終與三節獎金等,媽媽們最好將收入分為3份。”梁彥平指出,以一般收入的家庭為例,應可用收入的一半用來支付生活所需,其中3分之1用來理財,“不懂理財的媽媽不要裝懂,就用定期定額的方式,買3年內排名在基金前3分之1的國內一般型基金與全球組合型基金。”

“最後6之1的錢,媽媽應該花在自己身上。”梁彥平認為,媽媽可用這筆錢學習新的東西,或幫自己買保險,“甚至是娛樂也好,甚至每星期都花100元買樂透,都可讓自己活得更快樂,不要全部為家人生活。”

掌握3重點 你也是記帳達人

Money+理財家 文:楊筱筠

無論你採用何種方法記帳,只要掌握以下重點,你也能成為記帳達人:

◎重點1:挑選最簡單的記帳表格和方法
就像棒球比賽中,面對強力投球者時,「只要打到球,就是好的開始」,套用在記帳上就是:只要有記帳,就是好的開始。記帳方法門檻愈低、愈容易做到。初接觸記帳的人,千萬不要懷著雄心壯志,想一次做好資產負債表和個人財務報表,以免只有5分鐘的熱度。

頗受好評的記帳網站「簿記達人」站長張能志,一開始也是從流水帳下手。他說,第一次記帳的人,最好從每月收入支出開始入門,簡單設定自己的預算目標,到月底總結計算,並了解這個月有沒有達到理財目標。培養完整的數字概念、漸漸上手後,再選擇進階型的記帳方法,讓記帳本愈來愈專業。

◎重點2:核對發票、對帳單和繳款帳單
無論是刷同一張卡、或是集中在同一天到大賣場消費,主要目的都為了取得對帳單或收據,以利記帳。其實,平常生活中的發票也是很好的對帳單,日期、品名、金額通通詳盡其中,而且每兩個月還能對獎,何樂而不為?


另外,平日會收到的各項繳款帳單,記得通通留下再分門別類歸檔,也順勢檢視每個月的支出是否符合預算標準。例如本來每月手機通話費為600元,這個月卻暴增到1,000元,就要自我檢討。
◎重點3:銀行戶頭要分門別類
吳正治說,受薪階級最好開立3個戶頭,除了最基本的薪資帳戶外,還要有大型開銷戶頭(例如保險費、房貸、車貸等每月固定支出)和投資儲蓄戶頭。只要月薪一下來,便按照原本比例進行扣款,提前將預算挪走,身邊只留下供當月消費的戶頭金融卡,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資金控管。

即使大型開銷支出金額不高,還是可以按照月薪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標準存入金額,待當月平常支出用完時,這個戶頭就能派上用場,也就是當作「備用戶頭」。這個記帳方法相當適合月光族、年輕人或沒時間記帳的人。

另外,銀行推出的「單一整合型帳戶」和「子母帳戶」也很好用。所謂「單一整合型帳戶」,就是將證券、存款、基金集中在同一個戶頭管理,資金進出不再分散,適合投資工具較多的投資人;而「子母帳戶」是在一個主要戶頭下,開立8~9個子戶頭,用戶可以將每個戶頭設立成不同性質,例如:水電費扣款、保費支出、基金扣款等戶頭,不但方便管理,記帳時,只要拿出該月分的銀行交易往來明細和帳戶對帳單,就可輕鬆完成當月記帳

Tips:為特別支出設立專案記帳
若有出國旅遊、自助旅行或房貸、車貸繳納等特別支出,民眾可以針對這些花費,個別做一個專款記帳本,作為日後支出的參考。

記帳項目百百種 適合自己最重要

當你決心要開始記帳了,但交際費的餐飲費用,究竟要掛在交際費還是餐飲費?房貸跟其他貸款支出是不是要分開記帳?碰到金錢歸類項目時,很多人總是一個頭、兩個大。究竟帳目項目該怎麼分?

基本上,記帳項目設計因人而異,例如年輕、住家裡、沒有貸款壓力、收入支出項目簡單,就可直接將項目分成飲食、衣物及雜支3大項;但若支出項目繁雜,不但有房貸、車貸,還有保險等,就該將項目再細分清楚。總而言之,記帳項目是跟著自己的習慣而定,從「食衣住行育樂」加上之外的其他項目做變化而已。

記帳本是由收入、支出、資產、負債等4大元素所組成,想要找出適合自己的省錢記帳本,為自己設計一個「我的省錢記帳本」。

四檔最佳投資的金鑽級基金

年化報酬率、標準差及晨星星等評級為基金篩選必備工具
《財金雜誌》賺錢首選系列No.5 文/范 緯

在民生消費飆漲下,要怎樣節流可真是令媽媽們傷透腦筋,這時能夠創造獲利的投資,更顯重要。要怎樣在琳瑯滿目的基金中找出適合自己屬性的基金?成為媽媽們投資最重要課題。

※長期穩健報酬可打敗通膨

在這裡提供媽媽們簡易篩選基金的小撇步。投資基金時可藉由年化報酬率、標準差、以及晨星星等評級等量化工具來做初步篩選。年化報酬的部份,要選擇高於三%的基金,長期投資才能打敗通膨。

基金是屬於中、長期的投資方式,長期穩健的回報更形重要,藉由年化報酬率來觀察基金中、長期的表現,不以單一年度或單一時期的績效表現來斷定基金長期的走勢,一般最常使用的年化報酬率為三年、五年和十年年化報酬率,投資基金時,可以選擇年化報酬率高於三%,即可打敗通膨率。


隨著國際油價和原物料持續飆漲,台灣通膨也有加溫的跡象,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揚一.八一%,雖仍低於台灣通膨門檻二%,但核心物價漲幅已創十一年以來新高,截至今年三月底,消費者物價指數也較去年同期上漲三.九六%。

※金鑽獎和最佳基金獎(台灣)雙冠王可做投資參考

儘管預期通膨在下半年會減緩,央行仍憂心全年通膨將高於其設定的二%目標,且可能上看三%。由於民生用品屬於必要支出,精明的媽媽在檢視基金報酬率時,也要將通膨率考量進去,才是真正獲得實質報酬。

基金投資已是台灣投資市場上主流產品之一。台灣今年的各項基金頒獎已於四月落幕,不同基金獎的評鑑各有特色。但仔細觀察得獎基金名單,發現有四檔基金同時獲得由台灣兩大基金評鑑機構所頒發的金鑽獎、和晨星最佳基金獎(台灣)。

分別為英國保誠集團M&G全球民生基礎基金、摩根富林明東歐基金、大華中小基金,及法儲銀盧米斯賽勒斯債券基金。這四檔基金分屬於不同的類別,媽媽們在投資時,如果不想傷腦筋,可以把這些獲獎雙料冠軍拿來當一個投資的重要參考標的。

※保誠M&G全球民生基礎基金投資風格積極

一般而言,基金投資地區涵蓋範圍越大,越能分散風險。因此環球市場的風險相對分散,單一地區的市場風險次高,單一國家的風險則相對集中,新興市場的風險也較已開發市場來的高。

英國保誠集團M&G全球民生基礎基金去年美元報酬率達二十二.三%,在晨星環球中小型股票基金組別排名前四分之一,該基金長期表現亦相當出色,三年和五年年化報酬率皆排名組別前十分之一。

該基金雖可投資不同市值規模的企業,但基金之投資組合較偏好中小型企業,顯現該基金較為積極的投資風格。在產業配置方面,工業和原物料等產業比重超過五○%,投資標的首重基礎工業(原物料),次重工業相關產業(產品和工業服務),該基金持股標的約六○至八○家公司。前十大持股占整體投資比例三十二%,但單一持股少有超過整體投資比例的五%,雖然該基金三年的波動幅度較同組別平均為高,但也為投資人帶來相對較優渥的投資報酬。

摩根富林明新興東歐基金去年美元報酬率達四十三.六%,表現超越該基金的基準指標和晨星新興東歐組別平均。該基金長期績效表現優異,三年年化報酬率在晨星同組別基金中排名前十分之一,而五年年化報酬率則排名前四分之一。

※摩根富林明新興東歐基金選股及配置策略建功

去年該基金出現亮眼表現,主要歸功於選股及國家配置策略。在國家配置方面,該基金去年減碼在新興歐洲表現落後的俄羅斯持股比重;選股部分,亦涵蓋不少非指數成分股,包括杜拜的石油出口商Dragon Oil和俄羅斯金屬公司MMC Norilsk Nickel,這些策略都替該基金去年表現增色不少。該基金三年標準差略高於同組別平均,但其風險調整後收益仍優於組別平均,投資人雖承擔較大的波動但也獲得相對較高的報酬率。

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搞懂國民年金 退休金心中有譜

Money+ 2008年5月號 文:鄧慧琹

最近年金話題吵翻天,大多數人一談起國民年金就頭很痛,不僅對制度一知半解,就連該不該在10月前先領勞保老年給付也很難抉擇,本文一次告訴你所有答案。

最近內政部猛打國民年金的廣告,內容強調今年10月國民年金上路後,家庭主婦及弱勢族群都可參加,退休後生活將可獲得保障。但是許多民眾迄今對國民年金仍然是一知半解,加上「勞保老年給付」未來也將改為「年金」制,更讓民眾是愈聽愈糊塗,腦袋瓜裡只想直接問政府:到底退休後我可以領多少錢?

所謂「年金」,是一種定期或長期繼續支付的現金給付,亦即可以每年、每半年、每季、每月或每周領取。「年金」的優點是,可以避免因為一次給付,而讓受益人萬一有資金運用不當情形時發生損失,例如過去常聽聞退休老人被詐騙集團騙取數百萬元退休金,就是因為受害者的退休金是一次請領,因而引來歹徒覬覦。


◆國民年金是強制性的社會保險

目前政府將推出的「國民年金」(又簡稱為「國保」),是一種強制性參加的年金制度,除了已經參加勞保、軍公教保險的民眾、且目前還在保險期間內的人之外,凡是年滿25歲至未滿65歲的人,未參加軍公教保險、勞保的國民(例如農民、家庭主婦、失業中的人等),一律都要強制參加國民年金保險。參加國民年金保險的人,在參加保險的期間,必須要定期繳交保險費,才可以完全享受國民年金的各項保障。

◆投保國民年金 最低報酬率也有6%以上

過去許多未被納入社會保險的弱勢族群(例如家庭主婦、失業民眾、農民),晚年的生活都非常困苦,政府推動國民年金,就是要保障這群人的退休生活。

內政部社會司社會保險科姚惠文科長談到,國民年金上路後,參加的民眾每個月只要繳674元,如果以投保10年計算,65歲時就可以請領「老年年金」,每個月領取4,123元(A式:17,280元×10年×0.65%+3,000元);若投保30年則可月領6,739元(B式:17,280元×30年×1.3%),因此強烈建議只要是符合納保對象的人,一定要投保。

專精企管總經理葉崇琦也表示,國民年金因為有政府補助,以投資報酬率角度來看,即使繳費年期長達40年,如果滿65歲之後的餘命有17年,至少也有6%以上的年報酬率。如果繳費年期只有10年,也是以年滿65歲以後的餘命17年計算,由於可領取總額遠高於之前總繳保費,因此年報酬率更高達43%,因此符合資格者千萬不要輕易放棄權益。

◆若提前死亡 剩下年金由遺屬請領

由於參加國民年金每月繳交保險費達674元,1年下來要繳8,088元,不少民眾擔心如果自己活得不夠長,那麼過去繳給政府的錢不就白繳了?關於這一點,民眾請放心!

因為按照國民年金法例規定,如果民眾在領取年金前死亡,將發給「月投保薪資×投保年資×1.3%」的給付金額給遺屬,若不滿3,000元,則最低以3,000元計;若是民眾開始領年金後才死亡,則會依照老年年金或身心障礙年金的1/2金額發放給遺屬。另外,若遺屬超過2人時,每人可加發25%給付,最高可加發50%。假設原本投保人死亡後,遺屬可領年金4123元,但遺屬有3人,則可加發50%(1+50%),也就是3人合計可領6184元(=4,123×1.5)。

◆勞保年金給付>一次金+國民年金

國民年金還沒上路,內政部的國民年金問答就貼滿了問題,很多民眾對國民年金的制度、費率、保障及給付內容仍充滿疑惑,其中又以勞工退休族詢問是否先請領勞保老年給付、再加入國民年金的問題最多。因為這一群人想知道,如果先在國民年金法上路、也就是今年10月前請領勞保老年給付,之後再加入國民年金,是否會比較划算?

因為依照國民年金法第7條規定,國民年金開辦後,除非領取勞保老年給付年資未滿15年的人,才有資格再參加「國民年金保險」,享有65歲以後按月領國民年金的權利。換句話說,如果你是在97年10月1日「以後」,才去領取勞保老年給付,而且領取勞保給付的年資超過15年者,依法就「不可以」參加國民年金保險。

由於目前符合勞保老年給付的人數為122萬人,其中18萬人年資超過30年,可以請領45個基數,因此很多勞工退休族擔心10月1日國民年金上路後,自己的勞保年資滿15年就不能再參加國民年金保險,因此急著申請勞保老年給付。根據勞委會統計,今年1~3月的申請案件,就比去年同期成長6成。
(這個說法實在很怪,投保年資和給付年資是不一樣的東西吧?)

到底先申請勞保老年給付,之後領國民年金好?或是等勞保年金通過後選勞保年金?勞委會勞工保險處陳惠蓉科長表示,目前會造成大量的請領風潮,主要是勞保年金法案遲遲未通過,等到勞保年金法通過後,其實勞保年金的給付金額,仍遠高於請領一次金(即一次請領勞保老年給付)及國民年金的金額,因此目前不用急著請領老年給付一次金。

◆萬一失業 年資可以合併計算

除了該不該先請領勞保老年給付問題外,很多勞工朋友也很關心失業沒勞保時,是否要加入國保?萬一加入幾個月後就找到工作,那國保的年資怎麼計算?姚惠文指出,當勞工暫時失業時,可以加入國保,等找到工作再回復投保勞保。至於年資的銜接與計算,這一點民眾不用擔心,因為勞保與國保的辦理機構都是勞保局,所以勞保局會幫民眾合併計算。

套牢基金逆轉勝

MONEY+08年5月號 文:施禔盈

今年以前,基金投資人是比誰賺得多;現在大家是在比誰賠得少!」普羅投顧總經理陳首天一語道出基金投資人的無奈。年獲利20?30%的好光景不再,如今基金投資人最想知道的是:我的套牢基金怎麼辦?

一位銀行理專就說,以前總是被客戶追問,還有哪些市場可以投資?當他提醒客戶要小心風險、配置一些固定收益基金時,客戶根本聽不進去,結果買的還是股票型基金,尤其以新興市場最多。

「從去年銀行的暢銷基金排行,就可以看出基金投資人現在的窘境。」永豐銀行信託部資深專業經理陳冠君如此表示。觀察去年銀行10大熱銷基金,9 檔為股票型基金,其中新興市場就有5檔之多,只有1檔平衡型基金,而這些基金近3個月及近6個月報酬率都全軍覆沒。

就算將時間拉長至1年,績效表現也不好看,除了美林世界礦業基金還有33%,富達新興市場、富蘭克林坦伯頓拉美有約20%的報酬率外,其餘基金不是由正轉負,就是從兩位數報酬率降到只剩下個位數。


◆基金族從普遍賺錢變普遍套牢

這樣的情況當然不只發生在熱銷基金,根據統計,今年截至第1季,國內外基金有高達87%的績效為負報酬,負10%以上的基金也有55%。如果看近6個月報酬率,那就更慘烈了,有65%的基金報酬率跌幅超過10%。

攤開全球主要市場基金表現, 近半年南韓平均下滑21.55%,台灣及日本也都跌逾20%,不過,其他市場也好不到那裡去,以相對強勢的拉美來說,基金平均跌掉8%。再看近3個月的績效,印度最讓人失望,平均下挫達30%,南韓則依然沒有什麼起色,基金平均績效跌超過20%,倒是台灣、日本漸入佳境。

而這當中又以印度市場波動最大,去年抱印度基金,1年平均可以賺到65%的報酬率,不過,今年馬上吐回30%,如果是看到去年漂亮成績單而在今年搶進印度的人,受傷肯定不輕。

◆新興市場:逢低加碼 
~歐洲、日本:逢高出脫


從雲端到谷底,也難怪對基金投資人來說,現階段最重要的課題是:尋求解套。國泰投信基金經理鍾達安提到,全球股災之後,多數市場處於相對低檔,且也已經反應景氣不好的狀況,市場風險並沒有特別高,再跌有限

陳首天也分析,今年下半年市場有機會反彈,尤其是以跌深的新興市場最有強彈的條件。也因此,手上有新興市場基金的人應該稍安勿燥,如果現在急著出脫,恐怕會賣在低點了。

對於單筆投資人來說,現階段最佳操作策略為續抱,甚至逢低加碼;對於定期定額投資人而言,現在無非是最好的扣款時機,如果有多餘的資金,還應該加倍扣款,增加未來獲利機會。

不過,要注意的是,因為市場信心不足,資金移動快速,所以下半年最有可能出現新興市場各國、各區域輪漲的情況。為了持盈保泰,陳首天建議,單筆投資人若見到15~20%的獲利數字,應該要先停利出場。

至於美國、歐洲、日本等成熟市場,因美國次貸風暴漸平息,加上下半年有總統選舉,可望有小幅度反彈。但是相對來說,歐洲股市技術面偏弱,也沒有特別的題材刺激,另外日股長空格局未變,因此歐股或日股基金投資人,不妨逢高出脫,希望穩健獲利的人可轉進全球股票型基金;而可承受較高波動的人,則可介入長線趨勢看好的新興市場

分析完市場後,接下來就要看個別基金表現了。陳冠君提供投資人分析基金該留、該換的指標,包括與Benchmark 做比較、觀察短中長期績效、檢視夏普值。如果都沒有問題,只是因為受市場整體修正影響,那就讓時間來幫忙解套,如果是基金本身出問題,則應該早一步做轉換,這樣才能速速解套。

◆套牢基金 各有應對策略

也就是手上若握有的是「對的市場」中「對的基金」,那麼,套牢將只是短期現象,無須擔心,而解套的方式也變得容易,定期定額持續扣款,而且愈跌愈要開心,因為這是未來擴大獲利的好機會。

至於單筆投資可以趁市場不佳時逢低加碼,等到反彈時,基金報酬率自然能夠由負轉正;如果無法判斷低點,建議從現在起加入定期定額行列,用時間來累積底部的單位數,是比較不傷腦筋的解套策略。但不一定要從一而終,鍾達安指出,單筆投資單一國家的人,可以藉由區域市場來分散風險,例如印度基金單筆套牢,則可以用定期定額方式來投資新興亞洲基金。

當然,弱勢市場則不論基金好壞,都應該趁著下半年反彈時逢高出脫,轉進強勢市場,這樣才有機會快速離開套牢行列。最後,對的市場、錯的基金,就不用管市場彈與不彈,即刻汰弱轉強就對了。

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夫妻分由子女列扶養 可節稅

2008/05/07聯合報 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

儘管稅法規定,所得年度結婚或離婚,當年才能選擇夫妻分開或合併申報;但年滿60歲的夫妻或無謀生能力的夫妻,其中一人給小孩列報扶養,或分別由不同的小孩扶養,這些情況下都可以分開申報,也會有節稅效果。

稅法規定,納稅人本人或配偶的直系尊親屬,像是父母、祖父母等,只要年滿60歲,或未滿60歲卻沒有謀生能力,納稅人都可列報為扶養親屬。

對於這些年逾六旬的老夫老妻來說,有的不是已經退休,要不就準備退休,收入主要來源多半是利息所得,但稅法規定每戶只有27萬元的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也就是說,如果夫妻兩人全年利息收入加起來超過27萬元,超過的部分就必須要合併其他所得繳稅。

但銀髮族們如果其中一人由子女列報扶養,或是分別由不同的子女列報扶養,因為受扶養人的所得必須併入納稅義務人所得合併申報,效果形同夫妻分開申報


更有利的是,原本夫妻倆只能共用27萬元的利息所得扣除額,分開申報後夫妻各有一個利息所得扣除額,扣除額可暴增為54萬元,對於這些以利息收入為主的銀髮族來說,也產生相當好的節稅利益。

比方說,一對老夫婦利息所得分別有10萬元和20萬元,如果兩人合併申報,因為只有27萬元的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因此3萬元的利息所得就要併入綜合所得課稅{(10萬+20萬)-27萬=3萬}。

如果這對夫婦育有一子,小孩也已年滿30歲,假設小孩利息所得5萬元,並把父親列報為扶養親屬,父子的利息所得加起來只有15萬元,根本不到27萬元的繳稅門檻。此外,老翁由兒子列報扶養,兒子還多了一個7.7萬元的免稅額。

同時,因為老先生已經給兒子列報為扶養親屬,老太太就得單獨報稅,她的年度利息所得20萬元,也不到27萬元的報稅門檻;原本兩人合併申報必須報繳的3萬元利息所得,也就這樣省下來了。

幸福的投資學

http://tw.money.yahoo.com/column_article/adbf/d_a_080429_51_xgbx

Yahoo個人理財 專家專欄 王志鈞

投資股票或基金的時候,我發現,許多人都有一種想快速收割的心態,想要快速找到一種獲利模式,或者,能夠賺到錢的商品,好讓自己的荷包滿滿。

號稱是銀行理財專員、證券投資專家,或者是保險專業規劃人員者,基於消費者的這種想要快速獲利了結的心態,也不自覺會投其所好,進行哪種海外基金、本土基金、投資型保單或股票類股,比較容易賺到錢的鼓吹或推薦上頭,造成整個市場一面倒的逐利而居。

逐利不是不好,投資本來就是要賺到錢的,不是嗎?

但問題是,賺錢的目的是什麼,得先搞清楚,才不會望著大海汪洋一片,只想到竭澤而漁,卻沒想過大海能讓我們撈到魚,也會讓我們葬身海底,成為魚腹裡的飽餐之物。


投資人如果想要快樂賺到錢的話,我覺得,恢復古代農林漁牧業的心態是很重要的。

古代人很懂得尊重大自然,尊敬山河大地的力量,因此,斧斤以時而入,不會濫墾、濫伐,更不會剛種了一顆樹,就把樹砍掉,或者,把整座山的樹木都砍光光。

捕魚的人,不會把網灑了以後,就想要快速拉網,把魚群都拉上網,就算撈到小魚了,也會把魚苗扔回海裡,而靜待更大的大魚上鉤。

古代人不管是農人、漁夫或者是山林裡的獵人,出海捕魚、上山打獵,以及下田種稻,都是為了圖一己之溫飽,從填飽肚子的角度出發,適度的進行捕魚、打獵與種穀的行為,卻絕不會包山、包海的貪婪無度。

古代的農林漁牧者明白,人類過度貪婪的結果,只會引發大自然的反撲而已,因此,孟子說:「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

重點就是,不要貪心,要依時序進場,以及適時出場,才能五穀永保豐登

投資股票或基金的現代人,如果能保有古代的這種尊重自然的美德,我覺得,就可以稱之為一位快樂的投資人了。因為這類的投資人不會貪心,不會只想到快速賺大錢,而會依時序進入市場,慎擇好的投資標的,逢低佈局,耐心等待,並慢慢收割

這類投資人更懂得尊重市場,懂得要先在低點佈局,才有可能創造日後高點回收的可能性,因此,投資股票像種樹,佈局基金像養魚,等待市場行情上揚像等待梅花鹿出現一樣,無非要靠專業的研判,耐心的等待,以及感恩市場的力量。

投資人如果擁有正確的投資價值觀,那真是萬分愉快的一件事情,因為他懂得將各種投資對象當成山林、大海與大自然裡的獵物一樣尊敬,而不是濫砍、濫捕,只為了賺錢!賺錢!與賺更多的錢!

正確的理財專員或金融從業人員,應該是引導投資人找到適合客戶自己的理想投資標的是什麼,而不應該是鼓吹客戶毫無目標的賺大錢,更不應該是為了一己的佣金而要求客戶過度投資或頻繁進出市場。

明白了正確的投資觀念,我們就不難掌握賺錢的脈動,以及如何挑選正確的理財專員了!

2008年5月12日 星期一

誰可以參加國民年金?

即將上路的國民年金,你了解多少?
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 洪淑妍

國民年金將於今年10月上路,到底哪些人是國保強制納保對象?加保後有什麼好處?而近來吵得沸沸揚揚的勞保年金又是什麼?這與國保有什麼關聯?

◎美鳳從新聞報導得知內政部將於今(97)年10月開辦國民年金(以下簡稱國保),「到底什麼是國保?」、「自己是全職的家庭主婦,可以投保嗎?」、「可以幫家裡剛出生的小寶寶投保,讓他年老時可以多領一點年金嗎?」

◎已經60歲的老劉,從年輕踏入社會工作至今,勞保年資已有35年,由於已達勞保老年給付上限45個月的標準。老劉聽人說,如果不趕快退休,一旦國保開辦,就不能加入國保,因此想趕在10月前申請退休。

但最近又從報紙得知勞委會打算把勞保老年給付由一次金改為年金?老劉不解,究竟甚麼是勞保年金?與國民年金又有甚麼關係?


隨著勞保、公教保險的實施,讓廣大勞工、公務員在退休後,可以有一筆老年給付,作為退休生活的經濟來源之一,但除了勞工、公務員外,根據統計,全台還有353萬人沒有任何軍公教、勞保等職域性社會保險的保障。

哪些人是國保強制納保對象?

隨著老人化社會來臨,政府為確保這群沒有相關社會保險的國民,也能在老年或發生身心障礙時擁有基本的經濟保障,立法院去(96)年正式3讀通過「國民年金法」,將於今(97)年10月正式實施國民年金保險。

依國民年金法規定,只要年滿25歲未滿65歲,沒有參加軍、公教、勞保,也未曾領取相關社會保險老年給付的國人,以及開辦時未滿65歲的農保被保險人,全部強制納入國保保障

因此,全職媽媽美鳳只要年滿25歲,就是國保的保障對象,當然可以加入國保。不過,由於國保是針對年滿25歲未滿65歲未參加社會保險的國人,年紀太小或太大都不在國保保障範圍,所以像美鳳的小寶寶就不能投保。

其他包括擺地攤、打零工、失業者,因沒有軍公教、勞保保障,基本上也是屬於國保的納保對象。而即便是外籍配偶,只要年滿25歲未滿65歲,在國內設有戶籍,也可以參加國保。

加入國保要繳多少錢?有什麼好處?

至於美鳳加入國保後,每月要繳交多少保費?要繳多久?可擁有哪些保障?

依國民年金法規定,國保費率開辦第1年訂為6.5%,以後每2年調高0.5%,最高上限為12%。國保保費計算公式為【月投保金額(即基本工資)×保險費率】,依此公式計算,國保開辦第1年的保費為1,123元(月投保金額17,280元×6.5%),但為減輕民眾負擔,政府會補助4成保費,被保險人自負6成,因此,美鳳每月繳交的保費為674元(1,123元×60%)。

只要美鳳按時繳交保費,等到年滿65歲當月起,每月就可請領老年年金,直到身故為止。

且在加保期間,美鳳若發生重殘或死亡事故,還可請領身心障礙年金、喪葬給付及遺屬年金。

依法令規定,在國保4大給付項目(詳上頁表1)中,除老年年金須待被保險人年滿65歲才得請領外,其餘給付項目都沒有請領年齡的限制。

(表1) 國民年金4大給付標準與請領條件


由於國保是採「柔性」強制納保方式,符合國保納保條件者若拒絕加保,不繳納保費,雖然不會遭受處罰,但也不能享有國民年金的保障

什麼是勞保年金?與國保有何關係?

依國保規定,在國保開辦前已領取勞保老年給付者,無論勞保年資長短,都可參加國保,但勞保年資超過15年以上勞工,一旦在國保開辦後才請領勞保老年給付,就不能再參加國保,也因此,有不少像老劉這種勞保年資逾15年的勞工,打算趕在10月前請領勞保老年給付,轉投國保。

勞委會統計,目前勞保年資符合請領老年給付的勞工有160萬之多,如果全部趕在10月前請領老年給付,勞保基金將支出1兆2,000億元,但截至今(97)年1月底,勞保基金僅有3, 800多億元,財務缺口高達8,000多億元。

除了現行勞保「一次金」給付方式將造成勞保財務缺口外,勞委會同時也考量「一次金」易因通膨而貶值,無法保障退休勞工的長期經濟生活,因此決定修訂勞保條例,推動勞保「年金」制度,讓勞保年金與國民年金能在今年10月同步上路。

選勞保年金或一次金,哪個有利?

依勞委會今年2月送到立法院審查的勞保條例修正草案規定,未來勞保被保險人加保年資滿15年,年滿60歲退職時,就可按月領取年金給付,領到身故為止。

有關勞保年金給付標準,有(A式)3,000元+平均月投資薪資×年資×0.65%,或(B式)平均月投保薪資×年資×1.3%,二者擇優發給

以老劉為例,勞保年資有35年,60歲退休,平均薪資43,900元,依現行一次金給付方式,最高可領45個月,共197萬5,500元(43,900元×45個月=1,975,500元);若勞保年金順利完成立法,老劉選擇年金給付方式,每月可領1萬9,975元,假設領到82歲,22年共可領到527萬3,400元(43,900元×35年×1.3%×22年×12個月=5,273,400元),一次金與年金兩者相差了329萬7,900元,老劉該如何選擇,答案已經很清楚了。

由於現行勞保一次給付最高為45個月(若超過60歲仍繼續加保,最高可到50個月)基數,如果勞保年金順利於10月開辦,只要老劉沒有退休,勞保年資就可繼續累積,沒有上限,完全不會浪費

而且為鼓勵勞工繼續工作,延後請領老年年金,在勞保條例修正草案中,還特別針對年滿60歲繼續工作的勞工,設有「展延年金」的機制,依規定,「每延後1年,增給4%,最多增給20%」。

因此,假設老劉繼續工作5年,65歲退休,累積勞保年資40年,則每個月可領到2萬7,393元【43,900元×40年×1.3%×1.2(展延5年,即1+20%)=27,393元】,假設領到82歲,17年共可領到558萬8,172元(27,393元×17年×12個月=5,588,172元)。

此外,勞保的保障範圍也比國保大,包括生育、殘廢、身心障礙、老年、死亡及職業災害等,而國保只有老年、身心障礙、喪葬津貼及遺屬給付4種。對老劉而言,繼續留在勞保除了可領到較多的老年給付外,也可擁有比國保更多的保障。

不過,這一切都得視勞保年金是否能如預期,與國保同步實施而定,提醒每位勞保被保險人隨時留意勞保條例修正案的立法進度。

(附檔)國民年金與勞保年金的比較表
下載點1(ziddu)
下載點2(eas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