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8日 星期三

富足一生 追求財富人生的6大步驟

今周刊
記者:謝春滿

「富足一生」是許多人心中的夢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其實並不困難。
只要在人生不同階段,有方法、照步驟進行,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法,你也可以享有富足人生。

20歲,積極投資自己,才能帶來財富。
30歲,存到第一桶金,才能用錢賺錢。
40歲,把握人生黃金10年,積極創造財富。
50歲,守住財富穩穩獲利。

《今周刊》特別專訪各領域的精英名人,與您一起分享他們富足的經驗。
在追求財富之餘,也別忘了豐富自己的生命,因為擁有心靈的富足,這樣才是真正的富足。



今年四十五歲的陳進郎,站在最近剛買的土地上,俯瞰溪邊景致,在潺潺溪水聲中,想像著未來這裡將打造一幢舒適的別墅,有一座美麗的花園,可以招待親友來此度假,心中的滿足感油然而生。

富足跳級生:四十二歲致富 十五年內把十五萬元變三億元

出生在尋常人家的陳進郎,沒有特殊背景,卻在十五年內迅速累積財富,把十五萬元變成三億元,足足獲利二千倍,在四十二歲那年提早退休。

目前他仍然每天浸淫在股市裡,但是退休後,不必每天穿戴整齊,不再朝九晚五,時間更靈活彈性,不僅在財務上自由,更提早享受富足自在的生活。他現在最大的夢想是寫書,把征服股海的經驗和態度分享給大家,再來就是每周到郊區走走,看看新買的土地,為打造夢想家園做準備。

儘管已是億萬富翁,但陳進郎仍然是一身樸實,低調過生活。他認為「人沒錢時,要看開一點;有錢時,也不要太放縱自己;更不要暴發了,就覺得金錢唾手可得。」

如果將時間拉回過去,你會發現陳進郎擁有今日財富,並非憑空而來,而他的人生也像股市線圖一樣,充滿曲折起伏。

大學雖然念的是土木系,但卻對經濟這個領域充滿興趣,因此從大學時期就主動選修會計和經濟學,接著又念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真正接觸股市是在一九八七年,「當時是因為媽媽買股票被套牢,我想討回公道!」就在這樣的機緣下進入股市,因著這樣的原因做股票,聽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投入股市後,他非常認真狂熱,即使碰到當兵時期,只要一放假,就抽空回台北聽股市名師演講,有一次股市大戶雷伯龍在中山堂演講,他無法請假,就請家人去聽完後再轉述給他。後來也加入股友社,初期曾買過一檔中纖,從五十元漲到一百多元,讓他見識到股票漲時的威力。一九八九年六月退伍前,就已經賺進二百萬元。

當兵回來之後,原想到報社當證券記者,卻在應徵前發生車禍腿斷掉,與記者生涯擦身而過。這個意外,當時來看是個不幸,但是事後才發現,因為這場車禍,把他的人生帶往另一個方向。經過一段時間療養後,經人介紹到一家證券公司應徵,由於腿傷尚未痊癒,走路一拐一拐的,人家嫌他腿不方便,並沒有錄取。但是他並未放棄,繼續到號子看盤,在這時期,他並沒有扎實的功夫,只是憑著聽明牌操作。

後來終於應徵進入富寶投資公司任職,老闆只是聽他講述如何學習做股票,就錄取他,讓他十分驚訝。這家投資公司人員非常單純,除了董事長與二位行政人員之外,再來就是負責操盤的他。

富足達人心法:專注與用功 投資成功的關鍵,勤讀資料研究盤勢

進入富寶投資公司後,他一方面幫公司操盤,在事先取得老闆同意下,同時幫自己操作,雙向並進。為了方便上班,晚上住公司,上午七點半就起床,為當日的操盤做準備;晚上則是讀資料、研究分析個股,十一點後才就寢,一天足足工作十五個半小時。

陳進郎回想過去走過的路,他認為,「專注是成功最重要的關鍵。」當時他可以到金融機構上班,兼做投資,但考量到做本業又要做投資,難度很高,於是決定專注做投資。為了專注投資,後來即使不住公司,仍堅持選擇離公司五分鐘路程的住家,因為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公司。

一九九○年碰到股市從萬點崩盤,在主力推薦下買了旭麗,但主力提前出場,他差點跌入萬丈深淵,還好及時踩煞車,但後來連續三年的跌勢,逼得他只好認賠賣掉當初訂講的預售屋。這次教訓後,他深覺不能再靠明牌操作,應靠自己判斷,於是報名參加技術分析研習課程,透過操作演練,精進技術,曾經連續五年每天描繪五分鐘走勢圖,感應大盤脈動。

此外,在收盤後,他仍繼續做功課,每晚看最新的產業資訊,研判大盤及類股的走勢,並仔細觀察上市公司個股的籌碼與線形走勢。每天一成不變的做功課、練習,這套自創的「苦力投資心法」,讓他後來的操作無往不利。股市崩盤時賠掉的五千萬元,後來都賺回來了。

富足達人心法:實戰累積戰力 錯誤中不斷修正,培養獨立判斷能力

第二個成功的關鍵是「修正。」《億萬富翁的賺錢智慧》作者博多.雪佛說:「每個經驗都該是一座指路燈塔,而不是我們的停泊之地。」陳進郎深有所感。他強調,要誠實面對每次操作的成敗,不斷省思與修正,不在乎幾分鐘前操盤所犯的錯誤,只在乎下一步該如何挽回頹勢。

陳進郎認為透過不斷操作與修正,最終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一套投資方法,在投資路上,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己,有獨立判斷能力,不要只問明牌,照單全收。

至於投資紀律方面,他也有自己的一套邏輯。他認為在遵守投資紀律之餘,也要考量到平衡,跟人性做一些妥協,追求最適化的紀律。例如,理論上應該只買五檔股票,但是他卻買了二百多檔,「每天都有股票上漲,這會讓人比較快樂一點。」

專家說要停損,他也照做,但做了部分修正,例如達停損點時,他會賣出,但保留二、三成,以免起漲時,手上股票都賣光了。遵守基本的紀律,並找到讓自己舒適的投資方法,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從操作中找到最適合的投資方法。

在富寶投資公司工作十五年後,陳進郎於二○○四年辭去總經理職務,任職期間,他把公司的操盤資金從五千萬元變九億元,獲利足足十八倍之多。他個人的投資金額,則從十五萬元變三億元,獲利二千倍。

四十二歲就退休,其實是受到杜甫(旅月書懷)詩句的影響,其中一句「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古代的官都是老了或者病了才退休,這啟發他重新思考人生。「幹麼要做到老了、病了才退休呢?」

陳進郎認為,「衣食無缺、財務獨立自由,便是富足。」他本人對金錢淡然,身上看不到奢華名牌裝扮,內心滿足,其實早已達到富足境界了。

從陳進郎的故事,你會發現,他並非一夕致富,而是花了近二十年時間,一點一滴累積財富。在過程中專注認真,持續不斷操作並且修正,增強自己的功力,終於練出征服股海的祕訣。



如果你也有富足的夢想,就從今日開始行動!以下六大步驟,可以幫助你達到富足境界。

富足第一步:儲蓄 養成存錢及記帳習慣,小富自己來

「理財就像爬樓梯,先站穩第一步,才能再走第二步,第一步就是儲蓄。」國泰世華銀行財富管理經理張琇玲強調,理財成功的關鍵在於儲蓄,年輕人應該及早儲蓄,累積一定財富後,才能進行理財投資規畫。

「大富由天,小富自己來。」荷蘭銀行台北分行資深副總王蘊慈認為,一個人是否會大富,是由天決定,但小富卻可以靠自己從小錢開始累積。儲蓄的方法很多,可以採用強迫式的定期定額方式達到儲蓄目的。

身價好幾億元的智冠科技董事長王俊博分享他年輕時的儲蓄經驗。他在大學畢業後,一點金錢概念都沒有,當兵後,在鳳山步兵學校受訓半年,放假一天可以把整個月的軍餉都花光。

半年後調到金門,他第一次學會理財。當時一個月軍餉才一千三百元,由於住外島花費便宜,一個月下來,竟然存了一千元,一九七○年代的一千塊不算少。「我第一次感受到存錢有一種喜悅的感覺!」

富足第二步:訂財富目標 想清楚自己要什麼,現在開始學投資

於是他養成每個月記帳習慣,一年四個月內存下一萬八千元,當時一般薪水階級月薪才三、五千塊。退伍後父母親看他存了這麼多錢,嚇了一跳。此後,他開始對存錢有概念,做事以後,每個月薪水進來他都會仔細計算開支,想辦法開源節流,存錢讓他內心有一種篤定的感覺,這個理財習慣對他後來創業有很大幫助。

不論是創業或是上班族,先學會把錢存下來,是未來致富的關鍵。

《智富一輩子》書中強調:「你一定要了解,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業,由於你一生中都離不開投資,所以愈早開始學習投資,成效愈好。要擬定一套以累積財富為目標的投資計畫,並執行你的投資計畫。」

台新金控信託投資事業處副總仲向榮建議想要富足的人,先設定目標,清楚知道自己的財富目標,例如出國念書、結婚、置產、買房子、子女教育或退休後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等。目標確定後,才知道財要怎麼理。一開始就要做對,否則做了幾年後才發現金額不對,就來不及了。有了目標之後,接下來就是立即展開投資行動。

今年二十七歲的陸毅棋,從二十五歲就設定理財目標,他說:「我希望自己最終能夠得到財務上的自由,由我來控制金錢,而非受制於金錢,那才是真正的富足。」

他的金錢欲望並不高,因此設定未來退休後每月生活費是五萬元,由此推估,至少得有六百萬元,以一○%報酬率計算的話,一年會有六十萬元收入。

目前任職於住商房屋的陸毅棋,剛出社會之際,因消費沒有節制,欠下四、五十萬元卡債,為了躲避銀行催討,甚至連家都不敢回,每月的循環利息超過薪水,當時差點放棄一切,從此消失。後來在媽媽鼓勵下,進入業務性質收入較高的保險業。他進入保誠人壽一年後就還清債務。

富足第三步:良好紀律 挑優質標的定期投資,嚴設停損停利

經過這次慘痛教訓,人生觀起了很大變化,他決定好好為未來打算,二年前開始利用投資型保單按月存款,少則一萬、多則二、三萬元,不過二年時間,就存了五十萬元,照這個速度,他相信四十幾歲就能達到富足境界了。

確立目標之後,再來就是有紀律的定期投資。「日本有一位農夫,他種下一棵竹子,連續灌溉七年,竹子都文風不動,但是在最後六個禮拜長了三十公尺。」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副總張慈恩說了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紀律」的重要性。

張慈恩說:「投資之前,你要挑對一個好種子,之後每天澆水,這個澆水的動作就是『紀律』,你不能因為竹子還沒長出來就不澆水了,投資像農夫種竹子一樣,必須有紀律的定期投資,最後才會長出財富來。」

「有紀律的投資對累積財富有很大幫助。」中信金個人金融執行長尚瑞強說,投資熟悉的產業,這是所謂的紀律,也是穩健的作法。他以自身例子說明穩健的重要性。

富足第四步:資產配置 分散投資標的,才能降低風險

尚瑞強在三十歲就賺進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當時股市上萬點,他買了某一支航運股,全部資金都押在這支股票上,一百七十幾塊錢買進,跌到一.五元時賣出,一百萬元剩下一千五百元,血本無歸,很多人都認為年輕可以多冒險,他卻持不同看法。他奉勸年輕人,投資不要冒太大風險,因為,賠掉好不容易存下來的錢,重新再來很辛苦。

得到這個教訓後,他調整投資策略,只投資自己熟悉的產業,就是金融股,因為身處這個產業,對這個產業非常了解,很清楚哪家銀行經營得好不好,長期下來,資產穩穩增加。此外,適當的停利停損也是重要應遵守的紀律,他建議可依個人對風險承受度,設定停損停利點。尤其是對不熟悉的產業一定要設停損點。以他個人為例,他曾經投資一檔基金,交由理專操作,停損點設在一○%,到達這個程度就出場。

股神華倫·巴菲特表示:「因為沒有人具備預測經濟趨勢的能力,對於股市漲跌也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因此,不了解自己該做什麼的投資人,只有運用廣泛分散的投資策略,才能得到報酬。」

富足第五步:定期檢視 調整投資組合及策略,適時修正

ING投信執行副總劉益銘也認為,做好資產配置是分散風險的最佳利器,投資者在做好資產配置後,再做標的、買進時點的分散,這樣可以進一步降低風險。

做好資產配置之後,接下來就是定期檢視你的投資組合。荷蘭銀行台北分行資深副總王蘊慈表示,市場變動很快,投資之後要定期檢視,適時做修正,選擇風險一樣但報酬率較高的工具,勝算較高。

今年四十五歲做貿易出身的李淑蘭,四年前開始學習投資理財,把過去的積蓄拿來投資共同基金,四年來,她不斷吸收相關資訊,理專建議的投資標的,並非照單全收,她仔細研究,了解市場趨勢與產業發展後,才決定投資與否,並且定期檢視調整。

經過四年來的練習,她已能自行判斷投資策略,像前陣子石油價格大跌到每桶五十元時,她研判是低點,就進場買進。定期檢視,隨時修正調整投資組合,目前整體投資報酬率在二○%到三○%之間。

富足第六步:耐心長期持有 時間是百萬富翁最好的朋友

美國暢銷書《成為百萬富翁的八個步驟》,書中描述成為百萬富翁的其中一個步驟,是買了股票長期持有。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百萬富翁(指美金百萬元)買股票至少持有五年以上。

第一銀行大安分行個人金融副理孫娟娟透露,她有一位客戶於十七年前買進富達歐洲基金,投資單筆三百萬元,十七年來歷經股市空頭與多頭,都沒有出場,獲利十五倍,資產從三百萬元變四千五百萬元,最近他陸續贖回該基金,可以享受優渥的退休生活。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長期持有的威力驚人。

耐心長期持有是致富的重要因素,但是ING投信執行副總劉益銘提醒,「只有抱對標的,投資好的公司或好的股票基金,才能長期持有。」此外,還要檢視該標的未來成長性,例如,現在的鴻海和十年後還會一樣嗎?這是長期持有必須注意的地方。

看完上述步驟,最後只剩執行。千萬別再遲疑,立即展開你富足一生的計畫吧!

2007年2月15日 星期四

經濟降溫 防禦性基金勝出

Smart智富月刊

原本市場樂觀期待2006下半年一路火紅的歐美及新興市場,能夠延續到今年的元月行情。不過在開春的第3天,許多區域股市便紛紛收黑,新興市場的跌勢更是出人意表,讓許多賺了錢、但還來不及下車的投資人慌了手腳,到底是該少賺一點,趕緊贖回基金?還是續抱,靜待止跌回升呢?

做好2個準備迎戰2007

雖然這一波回檔主要是原物料行情下跌與獲利了結賣壓所致,但面對經濟趨緩的2007年,投資人先要有以下2個心理準備。

1. 預期報酬率向下修正
展望未來,期待單一區域(如新興歐洲)或單一產業(如能源基金)的單年漲幅能高達30~,不是不可能,但是機會不大。亨德森策略董事唐道賢(Tony Dolphin)表示,市場一致性的看法是經濟成長趨緩,但沒有大幅下滑的問題,因此全球股市仍不看淡,但上演3年多的多頭行情,投資人在樂觀中應提高戒心,甚至下修預期報酬率。

2. 資產組合不可缺少防禦性資產
美國房市下滑效應多大、日本消費力道能否再起與地緣政治風險,都是可能影響2007年股市表現的變數。因此在不確定性因素增加下,投資人應該將防禦性的資產納入投資組合中,而且還要拉高比重。

景氣末升段重點布局生技產業

想要增加防禦性資產的布局,得先確認現在的景氣位置,才不會配置失當。根據美林證券每月針對全球210位基金經理人所做的最新調查報告(2006/12/19)顯示,約有61%的基金經理人認為目前景氣位於末升段,有63%的基金經理人認為未來12個月經濟發展可能會些微惡化,也佐證了目前景氣位於末升段的說法。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2007年經濟展望報告,全球經濟成長已達一波高點,全球經濟成長率於2006年達到5.1%之後,2007年將降低為4.5%。在經濟放緩的景氣末升段,該布局哪些產業呢?生技醫療產業與高股息產業是投資人可以納入考慮範疇的標的。

德盛安聯目標2020基金經理人朱彥忠指出,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在景氣趨緩下,生技醫療、電信、公共事業的表現會相對突出,但公共事業類股漲幅已高,等於壓縮了未來持續上漲的空間。至於電信類股的成長動能不足,因此2007年的獲利成長沒那麼好,相較之下,沉寂已久的生技醫療類股則可望有較佳表現。

根據Thomson Financial研究資料顯示,在1990~2005年的經濟循環中,美國共經歷4次降息、3次升息循環,當經濟成長趨緩期間,保守防禦性類股也較受青睞,表現相對較佳。

而各類股則以製藥及生物科技、醫療設備及服務表現最為優異,在各產業別中高居前2名,平均報酬率約有30%。

ING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黃若愷指出,生技醫療產業與景氣循環相關性較低,因此當景氣趨緩時,更能突顯其防禦特性。

高股息基金進可攻、退可守

除了與景氣榮枯連動性較低的生技醫療產業外,高股息產業也是現階段適合持有的防禦型資產,因為可以用高股息收益來彌補股價的損失。等到景氣轉佳時,又可能價差和股息兩頭賺。

你可能會問:「既然景氣放緩,企業營收難道不受影響?」沒錯,但影響幅度應該不至於讓企業獲利衰退太多。如果根據Thomson Financial針對全球各主要指數2007年的盈餘成長預估(以該指數的成分股來做盈餘成長預估)來看,半數多維持在兩位數以上,代表企業盈餘成長幅度雖不若過去2年,但仍是維持在正成長而非虧損的狀態。

富蘭克林投顧研究部襄理盧思穎表示,歐美大型企業經過多年的整頓,財務結構大幅改善,現金水位十分充沛,如果從近2年的併購案來看,現金交易的比重大幅提升,這也表示企業盈餘可觀,擁有大量現金,足夠的現金流量讓企業發放股利毫不手軟,股東也樂翻天。

如果以區域來看,目前的高股息基金布局多以歐洲與亞洲企業為主。根據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預估,2005年歐洲地區企業股利率創下18%的成長,2006年為14%,預估2007年仍可維持與2006年相同約14%的成長幅度。

而亞洲則是在中國與印度雙動力引擎的帶動下,新興亞洲2007年平均經濟成長率約可達7%以上,區域經濟活動熱絡,平均企業獲利率也維持在10%左右,再加上企業現金充沛,在眾多利多題材簇擁下,亞洲企業的股利率也多方看好。

不過,盧思穎提醒,除了增加資產中防禦型產業的比重外,投資人在考慮投資股票型基金時,亦可以「全球化」角度介入,例如選擇全球型股票基金、全球型新興市場基金等,也能降低單一區域基金的波動風險,相對來看,是較為防禦型的投資策略。

外幣定存 讓你賺更多

Smart智富月刊

對於定存族來說,死守台幣僅2%的利率,實在沒搞頭,因此,近幾年財富管理銀行都會建議客戶做一些外幣定存。事實上,當保守的定存族比較過外幣與台幣利率的差別後,通常都會開始動作,從台幣定存轉進高利率外幣定存。

目前來看,高利率外幣除了大家所熟悉的美元外,包括南非幣、紐元、澳幣與英鎊,1年都可以賺進4%以上的利息。如果又搭配對的價位買進,那麼匯兌利益加進來,報酬率將更高。

回顧2006年,在國人最常買進的外幣商品中,表現最好的是英鎊,利差加匯差1年報酬率可達17.4%;排名第2的是歐元,報酬率為13.25%;另外,第3名的澳幣也有12.1%的獲利率。相較於台幣,不論怎麼存,1年都只有2%的空間,外幣定存當然極具吸引力。

以絕對數字來看,如果去年初拿100萬元放台幣定存,到了年底這筆錢也不過只變成102萬元。但是如果100萬元是放在英鎊定存,則年底帳戶餘額換成台幣的話,就會膨脹為117萬元。顯然只要選對外幣,就算只是單純的定存,年獲利也有機會上看10%。

台幣升破32元再買美元

事實上,當去年11月台幣兌美元匯率從弱轉強,並且一度站上32.31元的價位時,投資專家就紛紛建議,如果台幣持續看升,可以開始考慮逢低買進一些美元,不僅可以賺到約4.7%的年利息,還有機會賺到匯差。

不過,匯市走勢總是難預測。11月分台幣迅速升值,原因除了來自國際資金大量流入、搶賺元月行情外,還有一個因素是,美國公布的製造業數據不如預期,讓市場擔心美國有可能在第1季開始啟動降息。

只是相隔短短1個月時間,當美國再度公布包括房屋市場、製造業、就業報告等數據後,由於並沒有市場所想像的疲弱,因此美元再度揚升,現在又站上32.7元以上的價位。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財務管理部專員許錦長因此建議投資人稍安勿躁,最好等到新台幣升到32元的價位時,再開始分批買進美元,而預料這個時間點會延後到下半年才看得到。

英國升息、英鎊有撐

存美元得稍安勿躁,那麼去年表現強勢的高利率貨幣──英鎊、歐元以及澳幣,有機會延續去年的雄風嗎?永豐銀行經濟分析師尤敏君解釋,英國經濟成長率優於歐元區,並且房地產市場還在增溫,為了壓抑通膨風險,升息持續,進而帶動英鎊走強,預期未來利率還有上調的機會,因此,英鎊今年還是有撐。

至於歐元利率相對美元利率低,兩者間仍存有相當利差,但是,因為歐洲還有升息的可能,當利差縮小後,國際資金由美元轉進歐元,歐元仍有表現機會。不過,尤敏君表示,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將消費稅從16%調升至19%,恐將抑制民眾消費。

預期此一影響會在2月以後慢慢顯現,當德國景氣減緩,整體歐元區也將受到連累,屆時歐元就有往下修正的壓力。也因此歐元上半年的走勢很可能為「先升再貶」。

到了下半年就要觀察美國對利率的態度,如果降息1~2碼,美元與歐元的利差進一步縮小,倘若歐元上半年表現又相對落後,屆時歐元便有回升的空間。

原物料行情高檔震盪 澳幣、紐元持穩

另外,去年強勢的澳幣,今年也不看淡。許錦長解釋,原物料行情可望在高檔震盪,澳洲又是原物料大國,出口強勁,因此澳幣就算沒有大幅升值,也會持穩,存澳幣定存可賺到高息。

其實不只澳幣可讓定存族獲利外,其他商品性貨幣,包括紐元、南非幣、加幣,上半年都有機會穩穩賺利息。只不過南非幣雖然利率最高,3個月期定存可達到年息6%,但因為流動性較差,而且投資人比較不熟悉;而加幣年息僅3%,不如年息在5%以上的澳幣與紐元,因此還是建議以澳幣與紐元為首選。但投資商品性貨幣必須緊盯原物料行情,如有大幅下修,就要小心。

總結專家的看法,2007年定存族想要在外幣穩穩獲利,幾個高息貨幣,包括美元、澳幣、紐幣、英鎊都還是主要選擇標的。上半年英鎊、澳幣、紐元可以進場,下半年美元有機會。

但是要提醒定存族的是,因為匯市變化快速,往往一個政策就會讓強弱貨幣豬羊變色,因此外幣定存期間最好就定在1個月,最長則不要超過3個月。這樣才能保持彈性,隨時換掉弱勢貨幣、轉進強勢貨幣。如果能夠靈活操作,那麼今年除了穩賺高息外,還有匯差可以期待。

2007年2月14日 星期三

選股必勝5大策略

Cheers雜誌
記者:黃采薇

投資市場好久沒有出現樂觀氛圍了! 今年進場投資台股正是好時機, 本文為你整理了 2007年的5大投資方向, 讓你買台股,穩操勝券!

投資市場好久沒有出現樂觀的氛圍了!從去年第4季開始,各界都看好2007是投資台股可以「穩中求勝」的一年。

因為,2007是總統大選前一年,是政策面利多、政治因素干擾較少的一年。

回顧過去兩次總統大選前一年,1999、2003兩年,從年初到隔年總統大選前,都各漲了3成以上,對未來期待讓資金回籠,以往常常被認為是拖累市場「未爆彈」的政治利空,今年可望紓解。

不想放過今年機會的上班族,《Cheers》雜誌歸納了5大台股投資方向,給你參考:

1.投資策略 跟著大盤走,穩賺10 ~ 15%

既然整體指數往上走,不妨選擇國內投信公司所發行ETF(Exchange Traded Funds,指數股票型基金)。目前國內共有3檔ETF,包括由寶來投信所發行的「台灣卓越50」和「中型100」、富邦投信的「台灣科技ETF」(見表1),分別追蹤台灣市值前50大上市公司、50~100大和市值排名前150檔股票中電子類股的指數,每季還會依照企業獲利最新表現,調整持股內容。

因為投資標的都是市值前幾大的企業,等於是整體台股表現的縮影。以「台灣卓越50」為例,自2003年成立以來,與大盤的相關係數達92.83%。

群益證券執行副總裁辛日祺預測,今年台股兩個高點首先出現在第1季,約8,200點左右;另一個高點會在第4季,上看8,500點。依照台股每年上下1,500~2,000點區間估算,如果在相對低點的7,000~7,500點進場,10~15%的獲利率應該十分合理。

怎麼買?

如果要跟著大盤指數走,進場時間就十分重要。

德信證券投信總經理儲祥生舉例,如果台股指數近8,000點時進場,往上只有500點左右空間;落底時出手,報酬率就會提高。

去年下半年以來,台股指數已經漲了不少,年初是相對高點,到第2季受到2008年大選候選人出線、全球資金重整,種種暫時利空負面因素出現,反而才是進場布局的好時機。

需要注意的是,台灣、美國的貿易連動性強,美國經濟持續趨緩會直接衝擊到廠商獲利,因此8,500~8,800點可能已經是高水位。富邦投顧董事長丁予嘉認為,今年投資策略是「穩穩賺」,不要過度奢望萬點行情,以台灣目前的經濟成長率,要支撐萬點股市,還太勉強。

2.投資策略 投資科技股,掌握當紅炸子雞

去年表現疲軟、僅上漲14%的科技股,在今年連環殺手級產品陸續登場熱絡氣氛的帶動下,是投資台股不可或缺的狠角色。

首先是微軟在今年1月31日發行新版作業系統Windows Vista,作業系統全面更新勢必帶動IC設計、DRAM、PC類股到周邊零組件,整體供應鏈上揚。

除此之外,蘋果推出的iPhone、任天堂新推出的遊戲機Wii,也有不小激勵作用,例如新科股王原相,就是Wii的受益者。

不過,從去年就在媒體上強力曝光的Vista要推動股價發酵,還得等到下半年。富邦投顧董事長丁予嘉指出,要先等個人換機,確認新版作業系統功能強大,才會帶動大批企業的換機潮。
至於因為製程改進,幾年內獲利還持續看好的IC設計,在Vista系統需要強大記憶體功能的推波助瀾下,近來備受矚目。

然而,IC設計類股從去年底以來實在漲太多,又受到2008年即將上路的「員工分紅費用化」影響,今年股價有所壓抑。元大研究中心協理鄭宗祺分析,IC產業員工單位營收最高,受到影響也最鉅,營收會因此下修。

怎麼買?

1.傳統上,科技業下半年會好過上半年,舉例來說,第4季液晶電視銷售量通常就佔全年近50%。產品買氣帶動企業獲利,會提前反應在股價上,所以,買科技股應該在第2、3季時布局,年底賣出。

2.至於選股方面,如果對產業不熟稔,還是以挑各類股龍頭為優先;中小型公司在短期內股價可能會有突出的表現,但如果不能天天盯盤,大型公司較為穩當。

3.真的懶得選股、不會選股,就買「科技ETF」吧!辛日祺認為,在多項殺手級產品帶動下,今年買科技ETF,表現應該也會打敗大盤。

3.投資策略 買金融股 靜待鹹魚翻身

因為大幅打消呆帳、政策開放行情看俏,金融類股被認為是今年最有可能鹹魚翻身的黑馬股。
辛日祺表示,這次中華商銀財務危機反而是投資人認清金融業體質的機會,「趁這個時間點拉回布局,等第1季財報公布之後,金融股的價值就會彰顯出來。」

怎麼買?

1.金融股中,大型金控股優於小型銀行。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陳月姿分析,在島內市場有限情況下,大型銀行不論在通路整合、行銷能力上都比小銀行來得有競爭力。雖然去年英商渣打銀行以溢價收購新竹商銀,外傳被匯豐、花旗等外商銀行「相中」的遠東商銀、華僑銀行股價也水漲船高,但是這些併購帶來的利多,一般民眾總是很難猜得到時間點。所以,今年投資金融股,還是先求穩當為上,大型金控會是較好的選擇。

2.大型金控中,選擇海外投資貢獻度高、本益比低的公司。早已經踏出台灣本島的富邦金、永豐金、國泰金,和去年大筆打銷呆帳,優良體質逐漸顯現的中信金、台新金,今年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

3.壽險類股也該多留意。德盛安聯投信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藍新仁指出,由於目前中國保險覆蓋率極低,只有3%左右,在政府對中國大陸金融政策開放的前提下,中國經濟起飛一定會帶動保險需求。

4.投資策略 其他傳統股,瞄準中概

中國連年高經濟成長,創造出大批高消費力的「新富階級」,適逢2008年北京奧運,帶來人潮也帶來錢潮,「中國概念股」今年仍然有得賺。

怎麼買?

辛日祺表示,和中國民生相關「通路」、「零售」股都應該多留意,如大成、味全(康師傅)、寶成,仍然嚇嚇叫。至於走了幾年多頭的營建類股,則普遍被認為已經到高點。即使今年以來不少營建類股已經適度修正,儲祥生仍然認為,可以再繼續等,目前不建議出手。

5.投資策略 買高股利股票,放著當定存

最後1個壓箱寶──高股利股票,也是可以長期持有的金雞母。
股利分成兩種: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現金股利是指企業以發放現金的方式,分享利得;股票股利則是企業不發現金,以相等面值的公司股票來取代。
例如,當某企業決定每股發放2元現金股利,你擁有1張股票(1張股票有1,000股),就可以拿到2,000元(1,000股×2元,以此類推)。
若該企業打算發1元股票股利,1張股票可以讓你領到1,000元(1,000股×1元)的等值股票,即100股,因為每股票面價值固定為10元。
幾家著名大公司的股票如中鋼、台塑,都是長期以來股利足、獲利豐,又穩定的投資工具,台灣證券交易所也已經評估出2007年現金殖利率最高的30檔股票供投資人參考。

怎麼買?

1.別選擇股價波動過高,或者變化太快的產業,以免到時候領到了股利,卻賠了股價。

2.盡量在該股票快發放股利的時候再去買,時間點越近,越能準確推估報酬率,你應該瞄準幾檔往年股利都不錯的股票,花心思研究股價變動,別貿然出手。

不是為了賺錢而操作,是因為想操作而操作

這篇是「楚狂人的Blog」教大家連動債和ETF的文章
http://www.shukai.biz/2006/12/2-etf.html

裏面有一段文字寫的不錯
「……。因為有些人不是為了賺錢而操作,是因為想操作而操作,三天不買股會手癢,於是乎即使點位不好還是買進,當然就容易賠錢。還有可能就是貪婪和恐懼,6500以上不捨得賣,5500以下不敢買,當然最後下場就是抱上又抱下,到老一場空。……」

若你買賣股票或投資有以上的現象,尤其是那些一直賺不到什麼錢的短線玩家,要好好改一下自己的習慣了。

Good Luck!

2007年2月13日 星期二

抗跌 +成長,感性系基金竄起

30雜誌
作者∣楊紹華

愈來愈多鎖定感性消費力的時尚概念基金出現,這類基金雖同樣受到景氣波動影響,但抗跌力道相對佳,未來前景看俏,值得長期投資。

理性投資和感性時尚,這兩個看似各不相干的極端,卻碰撞出意外的火花。感性力量逆襲投資市場,除了ING環球品牌、富達消費、景順消閒、百利達全球品牌等老字號的時尚概念基金獲得重視之外,新基金也陸續加入戰場,康和投顧去年10月引進全球黃金世代基金,標榜鎖定「資深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本土投信當中,華南永昌去年11月推出全球精品基金;華頓投信也將在今年1月份,推出以「時尚生活風格」為投資導向的華頓時尚精品基金

另類資產中的明星

雖然不能說是主流方向,但很顯然地,時尚投資已是眾多標榜「另類資產」投資當中快速竄起的一支,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感性系」基金商品愈來愈多。然而,如果落實在實際投資層面,那麼恐怕還得先撇開感性思維,回歸理性出發點,衡量時尚概念基金的投資準則與重點。

首先,要釐清時尚概念基金的投資特性與效果。ING環球品牌基金經理人劉益銘表示,就本質而論,時尚概念基金是投資於終端消費品,因此屬於一種消費型產業的投資,「既然是消費型產業,就絕對不能避免景氣波動的短期干擾。」他強調,雖然時尚產業具有迷人的感性氛圍,但投資時還是不能忽略景氣榮枯周期所造成的短期風險。

不過,相對於其他景氣循環產業,時尚基金卻能擁有高人一等的抗壓力道。劉益銘解釋,由於這類基金會投資的企業多半擁有強勢品牌,而品牌具有創造消費忠誠度的效果,當景氣走緩時,受到衝擊的程度相對較低。另一方面,如果基金投資標的鎖定奢侈精品,以此布局金字塔頂端人士的消費能力,則受到景氣衝擊的程度又會更低,其中原因,大抵有三。

優勢1:VIP奢侈成性不管景氣

其一,就在於那句至理名言「由奢入儉難」。華頓投信總經理羅立群表示,日本過去十幾年來景氣很差,但日本對於歐洲奢侈品的消費金額,還是逐年提升,「這是習慣問題啊!」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不會因為擔心景氣問題,而減少他們對於精品的付出。

其二,在於精品業者的「價格制定能力」。商品漲價幾千元,一般人會受不了,但有錢人的想法不一樣,他們覺得多這幾千元無所謂,因此就算景氣稍差,業者還是能夠放膽漲價,輕鬆維持營收和毛利率。若以數據佐證,根據富比士全球奢侈品價格指數過去20年的變化,全球主要奢侈品價格每年複合成長率約為5.59%,漲價的速度比美國核心物價高出1.8倍,比日本核心物價高出8.2倍,足見奢侈精品業者勇於漲價。

最後,就是消費精品產業的「不可替代性」。「台積電在晶圓代工界的品牌響噹噹,但他們也會怕聯電的殺價搶單。不過,LV不怕新的時尚品牌出現,不怕其他業者殺價競爭,因為LV所賦予的時尚感是無可取代的。」羅立群妙喻。

優勢2:目標客戶躍增140倍

至於時尚基金的成長性,「沒有問題,長期看好。」劉益銘分析,「這個世界,不但是有錢人愈來愈有錢,新興市場崛起後,窮人也正在變有錢了。」的確,據2006年全球財富報告,過去10年間,全球富裕人數每年平均增加7.6%,而在新興市場,高資產人士也正快速增加,在2004至2005一年內,南韓、印度、俄羅斯的有錢人分別成長21.3%、19.3%及17.4%。在此之下,雖然時尚產業會受到景氣周期波動的影響,但長期成長性的能見度極高。

此外,羅立群表示,除了金字塔頂端消費者愈來愈富、金字塔底層消費者擺脫貧困之外,隨著生活趨勢的風向改變,中產階級也開始試圖為自己的生活風格加分。羅立群強調,中產階級對於精品的消費能力雖然不若富人,不會把購買奢侈品當做習慣,但已能夠接受「久久浪費一次」的消費行為,以時間攤提成本的消費觀念逐漸建立,對於精品的需求逐漸提高。

看準中產階級生活風格意識提升,精品業者開始「降低姿態」,搶攻商機,像是LV、賓士這些頂級品牌,近年陸續開始推出價位大幅壓低的「入門款」,看中的,就是這股中產階級嚮往「風格生活」所引發的全新商機。「賓士車以往動輒250萬元起跳,但在2005年推出了200萬元以下的低價車款,該年低價車款占賓士整體銷售額的比重高達21%,代表賓士抓到中產階級追求生活風格的需求,也印證了中產階級加入時尚消費的趨勢的確正在蔓延。」羅立群舉例。

所以,時尚精品業者的客戶群不再只是世界上為數870萬的超級有錢人,未來他們的目標客戶會增加140倍左右,因為地球上有12億的中產階級。」羅立群表示,不只是奢侈品業者受惠於中產階級的生活風格追求,包括價位不算太高,但有質感、有個性的商品或服務,都將因此受惠,「這些『價廉物美』的商品或服務,也該納入時尚投資的目標範圍之內。」於是,時尚基金的投資機會更趨多元。

優勢3:抗跌力強可長期持有

整體而言,時尚概念基金的基本定位是「消費型產業股票基金」,主要風險來自於全球經濟景氣周期變化,只不過,與其他產業的股票型基金相較,時尚概念基金對抗景氣走弱的能力更強,且有明確樂觀的長期成長性。

「落實在投資策略上,畢竟是會受到景氣干擾,所以時尚概念基金應該放在所謂的『衛星投資』部位,定期定額長期投資。」劉益銘表示,應該把這一類基金視為「非核心」投資組合當中的其中一環,以此增加投資組合當中的產業多元性與景氣防禦力道。

劉益銘指出,如果觀察各檔基金過去三年的績效表現,會直覺的認為整體表現都頗為美好,但過去三年正好也是全球經濟景氣最熱絡的階段,接下來,景氣逐漸走緩應在預期之內,「我只能說,對於此類基金,投資人不該因為過去三年表現亮麗,而有過多的短期獲利幻想,長期投資是較佳選擇,畢竟時尚產業的未來成長無虞。」

劉益銘強調,目前不少時尚產業個股的股價已有偏高跡象,就股價表現而言,不排除短期有小幅回跌的可能,但別忘了,時尚產業的基本面具有高人一等的景氣抗壓力,「經驗中,只有全球經濟嚴重崩毀時,這類產業的基本面才會明顯衰退。所以只要經濟沒有崩壞之虞,時尚投資不必急著退場。」而羅立群也表示同樣意見:「最重要的是要抱得夠久,我認為最少要抱10年以上。」他指出,既然產業長期看好,而且短期可能受到景氣波動,那麼當然就該長期持有,「除非你買的基金在短期之內忽然狂飆,才有暫時獲利了結的必要。 」

金融服務差異化時代 向有錢人學理財

天下雜誌
記者:張翔一

近年來,台灣已逐漸走向資產兩極化的「M型社會」。 昔日的「中產階級」,若無妥善的理財規劃,很可能成為「新貧階級」。 富裕階級的投資人,卻往往有專業的金融機構,提供專屬的理財服務, 「有錢人」究竟如何理財?一般上班族,能否從中「偷學幾招」?

敦化北路上的一家銀行分行,社會新鮮人賴彥均正排隊準備開薪轉戶。

緊握手上的號碼牌,看看前面還有二十多人,正感不耐時,他卻瞥見一輛黑色禮車緩緩駛近,銀行經理和幾位理財專員立刻迎上,將「貴客」迎入專屬的理財貴賓諮詢室。

「你看,那些有錢人受到的服務和待遇,跟我們完全不一樣,」賴彥均聽到前面一對夫妻,交頭接耳地抱怨著。

這樣的「差異化服務」,在近幾年,其實已經隨著亞洲富裕人口與財富總額大幅增長,和貧富差距日漸加大的「M型」社會結構,成為金融機購在財富管理業務的主流模式。

根據國際萬事達卡組織近日發布的統計報告指出,台灣地區光是二○○六年,就有四百六十億美元的收入,是由新富階層和富裕階層的家庭所創造,約佔了全體GDP的一五%。而根據麥肯錫公司的亞洲銀行報告,台灣近三年來平均每年的財富管理市場成長率,都在一四%以上。

最低門檻三百萬

「不可諱言,高資產客戶遠比一般小額存戶帶來更多的業務,」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個人金融副總經理隋榮欣說,「而差異化服務才能留住這些客戶的心,進而增加與我們的往來。」

目前各家銀行對於資產豐厚的「VIP客戶」,各有不同稱呼。不過基本的「入門條件」大多相同──最少要存放新台幣三百萬元。

「三百萬元只是一個最低門檻,」渣打銀行優先理財中心分行經理陳怡如說,「我們鎖定的客戶,多是總資產超過三千萬,甚至上億的客戶。」

不過對於廣大的一般投資人而言,恐怕更好奇與關心,這些所謂的「有錢人」,是否得到更多一般人得不到的理財資訊,他們會不會正在投資一般大眾不知道,或無法參與的商品?

而「有錢人」的理財觀念和投資方法,有沒有一般人可以從中學習的「成功法則」?

理財觀念異中有同

有錢人的錢從哪裡來?國際萬事達卡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王月魂,將亞洲地區年收入在七萬五千美元以上的新貴階級,依據財富來源,分為「專業致富型」、「繼承財產型」與「創業致富型」三種。

「財富來源、個人背景不同,投資規劃也會不一樣,」王月魂說。

許多人會自己做功課。一名外商私人銀行理財專家表示,「專業致富型」的富裕人士,通常擁有各領域的專業知識,因此和理財專員溝通時,往往會有較多的意見和討論,「例如一些私人銀行的客戶,兩年前就在講大陸市場,或是一些領先的科技產業,甚至農產,」他說,「這反過來給我們一些新的想法。」

有錢人更懂得分散風險。「我們資產超過三百萬以上客戶中的八成以上,自己就很有風險分散的概念,」陳怡如表示,通常愈有錢的投資人,不管是企業主或繼承大筆財產,多半愈習慣「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財富門檻更高的私人銀行部份,富裕投資人甚至會考量政經局勢變動所帶來的風險,將部份資產佈局不同國家,「這方面的境外投資,他們的態度往往更保守,傾向低風險、固定收益的投資,多半獲利率比定存高就好,」一名外商私人銀行理財專家說。

所以,理財專員較易與富裕投資人在風險分散上產生共識,只需要針對個別投資比例進行溝通。「反而是許多中產階級,會希望把投資全部集中在短期看好的市場,」陳怡如說。

與有錢人相比,一般人風險承受度本就較低,但因為想要「賺錢」,往往較不顧及風險控管,一旦突然面臨連續虧損,只好逢低殺出。相反的,富裕投資人的資產較多,風險承受度高,長期投資下,獲利的機會反而增加,「貧者愈貧,富者愈富,關鍵就在這裡,」一位證券市場資深分析師說。

德盛安聯投信總經理許慶雲,以自身經驗建議受薪階級的投資人,應該先衡量自己可接受的風險,再盡量在範圍內,追求高獲利的商品,「而不是本末倒置,用可能的獲利做為投資判斷的優先依據。」

投資方法之外,稅務也是富裕人士關注的重點,「對有錢人來說,最重要的是不要繳不該繳的稅,」陳怡芬指出,而某些金融商品,正是節稅的環節之一,比如說透過REITs投資房地產,就沒有土地增值稅等成本,又或者加買投資型保單,投資之餘也可以減少稅賦。

「現在看到許多年輕人,認為保險是不必要的支出,這是錯誤的觀念,」?豐銀行副總裁及分行經理蔡季霖認為,「保險也是身價的一環,」受薪階級除了向富裕人士學習,透過保險節稅外,也等於同時用較少的資金,取得風險管理和資產保值的效果。

你也能參與富豪遊戲

「富人理財」中,另一項令一般投資大眾好奇的,則是他們的「另類」投資標的。凡是股債之外的非傳統投資工具,包括房地產、連動債、對沖基金(Hedge Fund)、期貨、指數型基金(ETF),甚至最近引起廣泛討論的私募基金,都可算是「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的一環。

這些投資標的,由於國內一般投資人普遍較不熟悉,加上資金和操作技術門檻多半較高,常被蒙上一層神祕面紗。

其實,若是透過正確適當的管道,這些投資標的,並非如此遙不可及。除了前面提過利用REITs參與房地產投資之外,投資人也能以定期定額投資特定基金,或複委託投資證券,甚至透過一般的銀行就可以參與部份連動債、期貨及國際ETF市場。

另外,對沖基金的最低投資限額已降低到一萬美元,加上國內開放境外基金交易,「若對這些富人的遊戲有興趣,其實門檻沒有想像中高,」復華銀行財富管理部資深副總經理呂忠萍說。

不過別忘了,即使是風險承受度極高的千萬富豪,在另類投資上的比例也很低。

根據《晨星雜誌》去年下半年,針對全球六百位掌管一千億美元以上資產的財務顧問進行問卷調查指出,絕大多數的富裕投資人,在另類投資的比例上,不到一○%。

「如果你對該領域有充分的研究和信心,其實不妨大膽買進這些另類投資,」呂忠萍說,「不過千萬要注意風險管理。」

上班族還是可以找銀行理財

儘管金融機構會為富人提供量身訂做的投資資訊,但一般投資大眾也無須感到矮人一截或「輸在起跑點」。

「不要界定自己是中產階級或上班族,就不找銀行,」蔡季霖說,財富管理是每個人終身必修的課題,銀行也樂於和每個人建立長期穩定的關係,「每個月存一到兩萬元左右,五、六年內就能變成我們的優先客戶了。」

陳怡芬也強調,許多銀行對一般存戶,也都有免費理財諮詢服務,只是經驗豐富度的差別。她表示,理財專員和客戶的關係是互相信賴、共同成長的,「也許今天你我是小額存戶和初級理財專員,幾年後,兩邊就變成了白金客戶和白金專員的關係,更有長期的互信基礎。」

「其實,有錢人想的未必和你我不同,」根據美國顧問公司哈理森集團(Harrison Group)去年針對美國境內,扣除房地產後,淨資產在五百萬美元以上的富裕人士進行的研究統計指出。這些「億萬富豪」,竟有八一%表示「其實自己內心仍是一個中產階級,」他們同樣重視工作價值、更崇尚節儉美德。
理財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讓風險分散、追求穩定增長的工具,絕不是生活的重心。

或許,從他們身上,我們應該學的不只是理財手段和投資標的,更包括量入為出的消費習慣、專注事業的工作態度、風險控管的金錢觀,以及長期投資的眼光。如此才能掌握正確的財富管理觀念,不再陷入追高殺低的夢魘當中。

冷靜自制的布局高手

CHEERS雜誌79期
記者:黃采薇

管國霖花旗銀行消費金融部台灣區總經理 管國霖的「行動守則」

  • 投資不要急,掌握趨勢最重要。
  • 把資產分成3部份,依照不同風險程度有不同理財方法。
  • 秉持投資紀律,每天進辦公室第1件事情,先看各項經濟數據。
聽管國霖講他如何投資理財,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因為他是個「大忙人」,同時又是台灣最大外商銀行消費金融總座。

36歲掛上花旗銀行消費金融帥印至今,管國霖還是維持每日工作12、13個小時的拼勁,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花旗尾牙上,被記者問到週六、週日不上班,都從事什麼休閒活動時,管國霖第一個反應竟然是:「你怎麼知道我禮拜六、日沒在上班?我可是常常到公司的!」

「忙」、「沒時間」,常常成為上班族疏於理財,或是遲遲未踏出投資第一步,最好用的藉口。而管國霖真的「很忙」,又是金融界代表,他對理財,有什麼獨到、有效率的祕訣? 用兩個最精準的字歸結就是:「冷靜」。

血拼殺手,堅持沒打折不出手

出身金融業,管國霖會理財不令人驚訝,但在消費時,堅持「沒打折不出手」的冷靜態度,就讓人有些意外。因為在金融業,管國霖被歸屬「型男」一掛,對穿著自有品味,西裝剪裁、袖扣一看都猜得到是有品牌的。不過管國霖卻說:「東西沒壞掉我不會換,也絕不在沒打折的時候買東西。」

因為工作需要頻繁往來各國之間,管國霖很懂得在國外趁各大品牌打折的時候下手,而且,他很清楚什麼東西最適合自己。以衣服來說,一定固定挑某2、3個品牌,不多買,也不亂買。「我寧可找高單價,但質感好的東西,用個10年,重在質精,不在量多,」管國霖說。

冷靜、自制的消費性格,恰好也是一個人理財投資想要成功,最重要的條件。

投資風險高中低,處理各自不同

因為平日時間有限,為了有效做到資產管理,管國霖把他的投資依照風險區分成高、中、低3塊,各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處理高風險資產投資態度要最積極。好比新興市場、能源、貴金屬,「這些標的,一定會有非常大的漲跌幅,也許漲的時候有2倍報酬率,一跌就跌掉60%、70%,」管國霖順手在白紙上畫下鋸齒狀的走勢圖,鏗鏘有力分析著。面對這種高風險、高報酬的標的,他以不變應萬變的方式是「設定停損點」,事前評估這波到底要賺多少,決定了就不後悔。有時甚至市場漲了15%、20%,他認為報酬率合理就出場,等待市場漲多了,向下修正時再布局。

中度風險的資產是他的核心投資。專挑穩定收益的產品,設定10%左右報酬率,例如債券、全球型基金,通常一放就是2、3年以上,等到景氣過了一波段循環,再更換投資標的,比如說,在美國利率已經高檔的情況下,最近他開始考慮布局長期債券。

風險最低的部份是為退休做準備的固定配息商品,除非市場有巨大變動,否則幾乎不需要更動。管國霖舉例,如果設定退休後每個月需要5萬元的基本開銷,1年總花費就是60萬。以5%的年報酬率推估,在退休之前必須有1千2百萬的收入,才能達到每個月5萬元的水準。

手中有股票,心中無股價

金融市場瞬息萬變,一有動靜就風聲鶴唳。去年5月全球股市齊跌,國內散戶紛紛出場,管國霖卻不為所動:「我才不管它咧!」

他冷靜地分析,那波修正中,新興市場跌幅約20%,大型股更只有10%,10%的跌幅乍看之下不少,但如果把時間拉長,3~5年中,一段10%的修正其實可以被接受,當然不會因此慌了手腳。

同樣的冷靜思考,他也運用在看房地產投資。

近兩年,台北市房價漲翻天,菁華地段2年內報酬率將近4成,管國霖也不太動心,反而著眼於台北房價在這波大漲幅之前,停滯了好多年,「所以如果把時間拉長,整體報酬率並不高,」他維持一貫平靜的語調:「同樣一筆資金,我希望能用在更靈活、報酬可能更好的地方。」

更何況,這2年投資股票型基金,年獲利率應該也可以到20%,所以他不會跟著外界一頭熱,栽下去。

決定買進之前,要先掌握長期趨勢,這就是管國霖能落實「手中有股票,心中無股價」,杜絕追高殺低的竅門。

2007搶搭財富順風車

CHEERS雜誌79期
文/麥立心 攝影/王竹君

今年國內經濟將呈現大選前的平穩樂觀,全球市場雖然趨緩、卻不疲弱,在國內外皆是順風的投資氛圍下,今年是投資理財的最佳時機,無論如何要把握,讓自己的財富有效增值。

2006年的最後一天,台股衝上7,823點,也創下6年來的新高,全年共上漲了19.5%。

你跟對趨勢了嗎?還是又再次錯過了投資的大好時機?

無論如何,2007年,你非理財不可。

因為,2007年是可以穩中求勝的一年。「2007年是低風險、中報酬的一年,」群益證券執行副總裁辛日祺清楚地點明了2007年的投資輪廓:「要賺20%不難的,所以今年一定要投資。」

高盛證券去年底所做出的報告更進一步指出,2007年國內GDP將會有4.5%的成長;2008年更被看好,將有5.5%的成長。而在2007年邁向2008年的過程中,國內經濟會逐漸、且肯定地成長。

望向全球,曾在2001年就精準預測金磚四國潛力的高盛證券也認為,2007年雖然是呈現“Happy Slowdown(溫和緩降)”的趨勢,但在2008年,美國、歐洲、亞洲都會有強勁的成長。而2008年全球經濟的成長,也會拉抬起台灣的貿易出口量,帶動景氣。

總的來說,在2007年,國內經濟將呈現大選前的平穩樂觀,全球市場雖然趨緩、卻不疲弱,在國內外皆是順風的投資環境下,今年一定要把握時機,讓自己的財富有效增值,才有更多的籌碼,迎接2008的大好年。

選對時機買基金,短期內就能有5~20%的獲利

雖然,2007年要投資獲利相對不難,但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投資條件,找對能勝任的方法,一不留神,就會賠錢。

匯豐銀行信託投資分處資深副總裁楊偉凱就非常了解自己,雖然他已經有10幾年的投資經驗,也在銀行上班;但是因為工作忙碌,沒時間看個股,所以他絕不貿然買股票,而是看到大的趨勢,就把錢放進基金投資。

去年股市逐漸成長到接近7,000點的時候,楊偉凱就發現那是一個大的成長機會,加上每年年底時,股市都會有一波上漲的趨勢,所以楊偉凱很篤定,要抓緊時機投資下去。

「我很久沒研究個股了,但不能錯過這個timing,所以就買了4檔基金,」楊偉凱分析。他買了4檔國內的股票型基金,有的投資整體股市、有的投資電子股,以分散風險,並把選股的責任交給基金經理人。

結果,股市果然在去年底一路漲上7,800、7,900點,2個月後,楊偉凱把基金賣掉,其中最高報酬率的基金獲利19%,最低報酬率的基金也賺了5%,平均起來,楊偉凱只花了2個月,就輕輕鬆鬆地把10%的獲利賺進口袋。

每個月達成2%月報酬率,1年就能賺20%

由於歐洲、亞洲的企業獲利都被看好,2007年全球市場雖然是溫和緩降,但仍有很多機會,不過由於全球經濟火車頭美國今年成長力道較弱,因此,審慎樂觀、見好就收,是今年布局全球的投資基調。

去年在國內知名基金網站FundDJ(基智網)討論區上,以一篇「如何投資基金年賺20%」吸引了74萬瀏覽人次的King Titan,是一位標準的基金達人。他多年來每年都獲利20%的策略,其實很簡單:每檔基金績效只要達到10%就贖回(扣掉約3%的手續費等所有費用後),然後再重新選基金。而他通常3、4個月就能達成10%的目標。

當然有時候如果基金績效沒有那麼強勁,他也不貪心,反而會提早贖回,落袋為安。如去年他買了1檔開發中國家基金,漲到6%時,他就贖回,總結一算,以70天的時間,他投資下去的50萬元就已經賺到3萬元,換算成年報酬率可也超過30%。

只要挑對基金,讓每個月的報酬率達到2%,一年要累積20%的報酬其實就沒那麼難。

為了精確掌握基金的獲利狀況與自己對每支基金的了解與判斷,King Titan平時會利用Excel設公式,把他所買的基金匯整成1個表,裡面列出每支基金的投資金額、收取費用、匯率、淨值、趨勢與評論等項目,還會強迫自己寫下評論和判斷。

這樣的「功課」做久了,King Titan對各個基金都瞭若指掌,吸引數百位網友紛紛把他們投資的基金組合都貼上討論區,請King Titan一個個給予建議。而King Titan自己手上的十幾檔基金,也幾乎都一直處於正獲利的狀態。

選擇自己身處的產業、或非常熟悉的股票,不必買在波段前端,也不要最後一個下車。

雖然,台股大盤將在2007年再創下新的高點,但不同類股會在不同季輪流表現,加上台灣股市是淺碟型市場,股價波動快,如果要投資大型股之外的個股,避險的做法絕不可少。

崇貿科技儀器產品事業處專案經理楊承泓,由於本身就在晶片燒錄器製造商擔任業務,具備該產業鏈上下游的知識,也很清楚該產業的股票特性,他知道一旦遇到有成長性的議題,通常會有3到4個月的上升波段,所以每當他看到機會,一定會觀察1到3週才出手,並在還沒漲到他心中的目標價格前,就提早賣掉,減少風險。

舉例來說,假如他在股價160、170元時買進某支股票,並且認為應該可以漲到200元以上,他在股價190元左右就會先賣出。楊承泓的投資哲學是,「不必買在波段的前端,也不要最後一個下車。」

所以即便他將個人資產的6成都投入波動大的科技股,但因為小心地只賺成長波段的中段,每年都能平穩地達到20~25%的投資報酬。

由於每年持續不斷將自己的積蓄投資出20~25%的獲利,加上在學生時代就提早投資,楊承泓才剛滿30歲,就已經擁有一間750萬的房子以及其他投資資產,財富累積超過千萬。

專注在經營穩當、股價穩定的大型股,也能年賺10~15%

不管市場是好是壞,選擇市值較大、股價波動不大的大型股,永遠是不退流行的策略。如果領導人和經營團隊能夠長期帶領企業成長,只要簡單投資,投資報酬率就能超乎想像。

只要是投資老手,許多人都經歷過2000年電子股大跌,卻沒能及時出場的慘況。宇瞻科技稽核主任鄭孟齡也正是受害者之一。

當時,由於整個大環境對電子股是一頭熱,鄭孟齡雖然對產業不是很了解,也跟著買了2、3張廣達、華碩等電子股的股票。因為工作總是很忙,無心看盤,所以根本沒注意到手上的股票已經腰斬到變成3、4成了。其中跌得最嚴重的華碩,從鄭孟齡買進時的300多元,沒多久就跌成100多元,單單這一張股票,鄭孟齡就賠了20萬元。

慘重的損失,讓鄭孟齡對股票感到很灰心,接下來的2、3年,他幾乎完全不投資。

一直到近2年,鄭孟齡警覺到自己必須累積退休的基金,才又開始打起精神,希望可以透過投資,讓自己的積蓄可以打敗通貨膨脹的速度。

但這一次,鄭孟齡知道沒時間看盤的自己不能再貪心,於是把投資重點放在股價穩定的股票上。結果,這2年長期持有下來,鄭孟齡每年至少賺到約6、7%的獲利,其中表現最優的中鋼,由於買進價格較低,加上配發的股利,2年下來投資報酬率已經超過20%。

有了過去慘痛的經驗,即便現在大多投資股價穩定的股票,鄭孟齡每天早上都還是會利用Yahoo!奇摩「股市」網頁上所提供的「投資組合」,快速瀏覽自己投資的每支股票的股價,只要股價沒有大波動,他就可以安心出門上班了。

這2年來,鄭孟齡就用這麼簡單的方法,每年約獲利10%,因為又開始投資,他還房貸的速度也加快了,讓他感到踏實又篤定。「現在生活變得比較有目標,而不是放著不管,而且應該再過幾年,就可以把100多萬的房貸還完了,」鄭孟齡滿意地說。

戴勝益靠台塑四寶年獲利15%

同樣的概念,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的執行方式則又更加簡單化。

由於工作忙碌,希望用最少的時間做好基本的理財,戴勝益一有餘錢,就會拿去買「台塑四寶」台塑石化、台塑、南亞、台化。因為相信台塑集團的管理能力,戴勝益只買不賣,一放就是好幾年,也幾乎不花時間過問。

近4年來,這些股票讓戴勝益每年的年獲利都在15%以上,不但成果驚人,也讓戴勝益全無後顧之憂地專注在工作上。

投資,其實一點都不難。只要你找對方法。

2007年搭上大環境的順風車,今年要為自己的財富增值10~20%,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事。

還不行動嗎?

投資風險多半存在於行為,而非標的

這篇文章寫的滿好的
http://yuyulaw.info/wordpress/?p=224#more-224

其實大部份的人玩股票、或投資其他金融性商品,常常就是有這種習慣
想要一次show hand,想要可以大賺一票
卻混然不知這樣的操作行為,是有多麼的危險與愚昧

2007年2月3日 星期六

用共同基金存千萬退休金

【Yahoo!奇摩理財】王鈺棻 2007/01/16

台灣社會面臨老年化及少子化的問題,如果您還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勸您打消這個念頭,趁早思考如何「養錢防老」,才是實際的做法。


勞退新制的實施,似乎為退休金點亮一盞明燈,不過以自願提繳退休金的上班族平均提繳薪資約為四萬元,套入勞委會的勞工退休金專戶試算表試算後發現,若投資報酬率為2%,個人薪資成長率為3%,每月自願提繳6%退休金,工作20年退休後,每個月可領的退休金為4803元,可能連吃三餐都不夠。如何自力救濟存夠退休金,首先要先算算,退休後需要用多少錢。

專家認為,平均來說,退休後所需要的生活費用大概會是退休前的55%~80%。第二,就是計算現在手邊的動產如股票、基金、存款等等投資工具預計到退休時,共可累積為多少的可用資金。第三、計算退休時所能領到的退休金。第四步是把第二和第三項的金額想加後,看看距離退休金所需金額還少多少。第五就是針對不夠的部分作適當的投資規劃。

目前市面上適合做為退休理財的工具有很多,例如銀行定存、股票、債券、共同基金以及保險年金、投資型保單等保險產品,其中共同基金由於具有分散風險、投資多元化、進入門檻低等優點,很適合一般民眾作為退休理財等長期投資規劃工具。而且利用定期定的方式投資,除了不必考慮介入時點外,透過錢滾錢的複利效果,小錢也能變大錢。

筆者看過有些投資人運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共同基金,但最後卻認賠出場,歸究其原因多數是耐不住性子,看到報酬率下滑就贖回。一般來說,定期定額的回收期約3到5年,主要是經濟景氣循環的時間約是如此,如果您在景氣繁榮期進場,接下來就會面對景氣下滑的階段,基金的表現也會受影響,所以得等到景氣再次翻升,基金報酬率才會明顯提升。故以定時定額方式投資時,要把握的原則是「停利不停損」,只要達到了目標報酬,不要猶豫,趕快贖回停利;如果您投資的基金基本面仍看好,但報酬率下滑的話,免緊張,還是可持續扣款,享受淨值低所買單位數多的優點。

想要退休時擁有千萬退休金,與距離退休年限及可投資金額有關,年輕就是本錢,風險承受度大,且距離退休時間還很長,可利用長達25至30年的複利效果,如表所示,如果距退休三十年前開始存錢,投資年報酬率12%的共同基金,每個月只要存下2833元就可以達成千萬退休的夢想;但如果距離退休只剩十年才開始存,每個月就得省下43041元,才能在退休前存到1000萬,所以愈早開始做退休規劃愈輕鬆。

在共同基金的選擇上,要配合年齡及家庭狀況做資產配置。30歲上下的年輕人負擔較輕,可將七成的資金投資於積極型的基金,另外三成則以穩健型基金做搭配;中壯年時期的投資人,積極的成長型基金應降至五成以下,另外搭配穩健型的基金如平衡、組合型基金;至於到了屆臨退休,才想到要規劃退休金,坦白說有些晚了,這時的投資屬性應趨於保守,選擇固定收益及保本的投資工具,如具有儲蓄性質的保險、定存、債券或債券型基金等商品為主,來達成退休金的儲蓄目標。

每個月存多少?才能擁有千萬退休金


破解基金行銷術

【Yahoo!奇摩理財】王鈺棻

由以往的經驗看來,股市看好之際通常是投信公司搶進市場募集基金的大好時機,現在又有境外基金大舉登台,各業者之間為了「搶錢」,各式行銷戰打得火熱,從價格戰、績效戰到運用媒體進行置入式行銷,讓投資人看得霧煞煞,在您掏出錢來投資前,本文帶您洞悉並破基金業者的宣傳招式,讓您成為投資基金的東方不敗。

花招一:手續費折扣戰
 這幾乎是最常見的基金行銷手法,往往在新基金募集期間,投信業者會祭出手續費五折的促銷手法,甚至打出零手續費的優惠。有些投信公司還會採搭售的方式,如買新基金加該公司一檔舊基金,手續費就給予折扣。

 破解法:基金手續費雖是購買基金的一項成本,是在購買共同基金時繳付的費用,其計算方式是以你投資金額*手續費率來計算的,若是定時定額投資,則每個月扣款時會一併加入;若為單筆購買則不論投資期間多長,只收取一次。其實投資人最要關注的是基金管理費,這項費用是每年收取,而且每天自淨值中扣除,對基金收益的影響比手續費來得大,各項費用的收取標準,在基金公開說明書中都有明列,如果能找到手續費及經理費都低的基金那最好不過了。

花招二:相互攻訐詆毀同業
 這樣的例子最有名的是多年前兩家投信公司,同時期分別募集歐洲及大中華基金,在報紙廣告上公然挑釁對方,引發市場關注。現今投信公司在宣傳及行銷手法上受到法令約束,但當您與投信公司的客服人員接洽時,就有損同業利家人的情況,說對方進入某個市場的時機不佳或以往績效不好等等的言詞就會出現。

 破解法:行銷人員的說詞天花亂墜,到底如何選對市場進行投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對基金公司的說法提出各種質疑,看看基金公司是否能給予滿意的答覆。

再來投資人要清楚自己的理財目標,之後也要勤做功課,如考量某市場的進場時機是否合適、基金公司的口碑、基金經理人的操盤經驗及績效等。

花招三:股市高檔搶募基金
 筆者曾經買過一檔新募集的歐洲基金,當時歐股正好在高點,但進場後基金淨值卻一路在10以下徘徊將近五、六年。股市行情好時,也正是基金公司募集基金的大好時機,但進場後能持續為投資人創造利潤者卻不多。

 破解法:投資大師彼得林區的「雞尾酒投資法」十分有名,表示在參加雞尾酒會時,若多數人的話題圍繞著股市打轉時,表示股市已過熱,應該出場。由於基金業向主管單位申請募集基金到真正通過展開募集有段時間差,可能在募集期時市場優勢已過,不過基金公司為求好業績,絕對是行銷導向,投資人對其文宣可得仔細推敲。共同基金投資不若股票搶進殺出,所以寧可選擇遠景看好,市場增溫中的基金,切勿在市場火熱時期投入,以免嚐到高點下墜的滋味。

花招四:大玩績效遊戲
 績效是投資人買基金最重視的部分,基金業者為展現良好成績,在公開說明書或DM會用些手法加以粉飾,最常見的包括:選擇基金評比時間為對自己有利的期間報酬率計算幣別是原幣或新台幣報酬率是年度報酬或累計報酬率配息是扣除還是再投資計算等等。基金公司會選擇最有利的方式呈現。

破解法:投資人可主動要求基金公司提供基金相關資料,可以前一個月月底為淨值計算基準,要求業者提供近半年、一、三、五年的基金績效和參考指數,並提供原幣和台幣的報酬率作為參考。切記同一類型之基金要在幣別一致、期間一致前提下,來進行比較,目前有些基金網站也有提供這類服務,投資人可多加利用。

買共同基金不能忽視的成本

【Yahoo!奇摩理財】王鈺棻

投資共同基金已成了國人最常見的理財方式之一,共同基金除了考量風險與報酬外,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課題即是投資成本。

 一般來說,共同基金的投資成本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是直接從淨值中扣除,投資人不必額外支付費用,如經理費、銀行保管費等第二大類除了申購金額以外,還必須額外支付的費用,例如手續費、轉換費等。以下將分別說明各項費用的內容。(各項費用詳細收取標準請見表)

一. 經理費(又稱管理費):這是基金公司為投資人操作基金所收取的服務費,也是基金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費用每月直接從基金淨資產扣除,所你每天在報紙上看到的淨值,都已經扣掉這筆費用了。基金經理費會由基金類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費率,股票型基金由於需要較多股市研究人員及資訊收集,因此費用較債券型基高;而國內投信發行投資海外的基金,以及境外基金管理費用更高,主要由於投資海外所需的研究資料取得較不易,且海外基金公司投資據點遍佈全球,需要更多支付費用。

二. 銀行保管費:由於共同基金的運作方式是操作單位和保管單位分開的制度,因此投資人的錢是交給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保管,保管費用就是交給保管單位的,這筆費用和經理費一樣會直接從基金淨資產內扣除,投資人不須另外繳交。保管機構從第二年開始即會收取基金的保管費。

三. 手續費:投資人在購買共同基金時須再繳付的費用,其計算方式是以你投資金額*手續費率來計算的。通常境外基金的手續費較國內基金高,境外基金手續費又分成ABC三類。其中,A類的手續費是申購時即按投資金額收取,屬前收型B類則是後收手續費,申購時雖不用支付任何費用,但如果提早在4年內贖回,必需在4年內依序支付4%、3%、2%、1%的遞延手續費用,扣除完後,才是可贖回的錢。近來C類基金則強調「投資滿一年後,不收手續費」,就算一年內提前贖回,只要負擔1%手續費。不過,A類基金仍是市場主流,B類和C類都只限單筆申購,並不開放定期定額。

四. 轉換費:當您對目前所買的基金績效不滿意,或者投資策略改變,而想換個基金時,您可以申請「基金轉換」,但轉換的對象通常只限於同一家基金公司發行且您原先申辦銀行有代銷的基金。轉換費用一部分給銀行,通常每筆收取500元,另一部分給基金公司,是依照金額收取手續費,大約介於0.2%至0.5%之間。

看看表格中的各項費率加一加著實不低,要節省成本的方法,首先一定要挑選績效良好的基金,因為經理費是持續扣除的費用,即使基金操作績效不佳,這筆費用也不會少收,所以要小心賠了夫人又折兵。

想要省下基金手續費的方式也很多,最普遍就是多比較幾家,再選擇服務不打折、手續費又便宜的銀行;如果您長期在某家銀行申購基金,理財專員也會主動將手續費打折,不然您也可以提出要求。最好的方式是長期投資,不要搶進殺出,如果您買的是B類基金,持有超過四年以上,那手續費就可省下了。

共同基金各項費用收取標準

率先掌握新規定 明年生活更便利

【Yahoo!奇摩理財】王鈺棻

(這篇文章現在轉載有點晚了,不過沒看過的人還是可以看一下吧!)

2006年即將進入尾聲,2007年開始與我們理財及生活有那些新的規定,在這裡要先報給您知,讓您掌握先機便利生活!
首先是提供卡債族低利還款協商管道的消費金融債務協商機制,將在31日落幕,卡債族如果還計劃與銀行協商,只要在 31日以前寄出協商申請即可。

從明年開始,將由「消費金融無擔保債務協商委員會」接棒,新的委員會除了繼續處理債務協商機制未消化完的案件外,也提供民眾諮詢還款相關事宜,但不提供低利協商,民眾要一家家向債權銀行洽談,如債務人欠款5家銀行,就必須個別向5家銀行協商還款條件。

其次是金管會已公布的「住院醫療險示範條款」中規定,明年一月一日起銷售保單與短天期舊保單,如果被保險人沒有用健保,而是以自費門診或住院,則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額不能少於各項費用65%;另外,現行「懷孕、流產或生產」被列為除外條款,新條款則明定,九項與懷孕有關的疾病,八項因為醫療行為必要的剖腹產,五項醫療行為必須做的流產,均為承保理賠的範圍。

此外,今年下半年以來陸續有壽險公司停售無理賠上限終身醫療險,因為明年九月一日開始現行平準保費的無理賠上限長年期健康險即將全面叫停,目前尚有台壽、南山、三商美邦、國華等壽險公司尚在評估,民眾可把握在明年八月底前購買無上限終身醫療險。

另外一新規定則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就是明年1月1日起都要使用新式國民身分證,未換證者雖然不會罰錢,但到銀行開戶、辦護照時,都必須要先換身分證才行。目前全台仍有三十多萬人尚未換發新身分證,為加速換證作業,本週六多數戶政事務所仍加班作業,民眾可多加利用。

消費前想清楚需要與想要

【Yahoo!奇摩理財】王鈺棻

消費、買東西是人類用來滿足慾望的行為,因此不少人認為花錢是快樂的事,但等到急需用錢卻口袋空空、沒錢繳卡費或成為月光族時,卻滿臉愁容。在什麼都漲唯獨薪水不漲的時代,想要擺脫這樣的困擾,在花錢消費前,一定要先理清自己的需要(needs)與想要(wants)。

 「需要」指的是,少了它生活就有問題,或無法完成事物,例如:三餐食物、衣服、避風遮雨的房子、交通工具、電腦、手機等等。「想要」則是除了必需品之外的奢侈品、裝飾品,多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或炫耀用的東西。不過配合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身分地位,還是要有一些適用的物品,那也可算是一種需要,但一定要有適度拿捏的分寸。

 筆者曾經聽聞一個例子,有一個月入3萬的業務員,開的是BMW的轎車、穿的是ARMANI的西裝、背的是GUGGI的包,全身行頭光鮮亮麗,但卻是卡債族的一員。筆者認為,雖然車、衣服、公事包都是業務員的必需品,但他若能分清需要與想要,在經濟不許可的情況下,先不與名牌為伍,說不定每個月還能結餘個3、5千元進行小額投資。

 除了上述這個極端的例子外,一般人在買東西時也會陷入需要與想要的迷思,想想看您是不是逛街時不由自主的衣服一件一件買、鞋子一雙一雙帶,其實家中的衣櫃鞋櫃已擺了許多穿不到的衣服和鞋子;到大賣場購物似乎也在物品琳瑯滿目、買氣熱絡的氛圍下,多花了一、二千元。

建議您購物前先釐清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先將需要滿足,不知不覺一個月下來就能省下不少錢。現在的小孩物質生活豐裕,甚少有節約的觀念,為人父母者更要以身作則,並從小幫孩子建立需要與想要的觀念,相信日後您的孩子將能金錢自主不浪費。

提醒您,先滿足需要並不意味著「摳」,別把自己搞得三餐吃泡麵、還偷公司的衛生紙回家用,而是把不必要花費及浪費的錢省下來,這樣就有了理財規劃的本錢,有了閒錢,再把「想要」當做是獎勵,這樣得到的滿足感會更多,不過可別一次就花光喔!

擠身富翁的第一步:記帳

【Yahoo!奇摩理財】王鈺棻

一個月收入多少及花多少錢?不管是單身貴族還是家庭中的財務大臣,都必需有能力精準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是您晉升有錢人的第一步。

  要清楚收入及支出的情況,記帳是不二法門,很多有錢的名人也也靠記帳累積財富,如何麗玲就是。當您有收入之後,記帳的動作就要開始,記帳是要讓自己了解金錢的使用狀況好進行調整,也可提醒自己控制花費,是學習理財很好的訓練。

不少人嫌記帳麻煩而難持之以恆、或是只記大筆金額、有的則只記金額不記內容,這樣都不能達到效果。記帳必需做到將每一筆錢詳詳實實的紀錄下來,6元的茶葉蛋、10元的報紙、3000元的洋裝都要寫得清清楚楚。如何讓記帳變得輕鬆,以下將告訴您一些小技巧。

 如果狀況許可,每天記流水帳是比較好的方式,可隨時檢視資金流向,如果時間不許可,也可以一個星期或是一個月做一次帳,您可以先準備一個袋子或盒子,存放所有的發票、收據,沒有發票的現金支出可隨手記在小紙頭上,再放入袋內或盒中,到週末或月底記帳時,就可以利用發票、小紙頭及信用卡帳單,分門別類入帳。您也可以多用信用卡消費,收到帳單時就可清楚看到每筆花費的項目及金額。

懂得收集消費單據後,便利的記帳工具可協助您省下不少氣力,您可運用Excel軟體設計一套適合自己的記帳系統;網路上也有免費下載的記帳軟體可供使用,要不現在也有銀行推出理財記帳簿,己將食、衣、住、行、育、樂等分類清楚,可以成為記帳的好幫手。

有的人可能會問,對於入不敷出或有債務的人還需要記帳嗎?答案是,當然,而且更需要。利用記帳可了解自己的收支情況,才能設法將支出比重降下來,同時進行減債規劃。另外,對一般家庭來說,透過記帳才能掌握收支類別,知道每個月怎麼花錢,與家計預算差距有多少,這比學會投資更重要。

以下這個blog有介紹幾個不錯用的記帳本
有需要的人可以去看看囉!
http://blog.yam.com/tokeda/article/3982933

這一個則是個人推薦的記帳本
2007年度電子式家庭計算簿(記帳本) v1.5a + 1.5b 信用卡版
http://www.identify.idv.tw/idbbs/viewthread.php?tid=36&extra=page%3D1

2007年2月1日 星期四

股市操盤手的馬拉松投資學

今周刊
記者:歐陽善玲


捨短線進出改抱基金

身為外資交易員,陳龍毅每天都有來自不同管道的市場訊息。但他卻選擇每月定期定額扣款,投資基金,連續六年,兩檔基金年化報酬率達一三%。

傍晚五點左右,陳龍毅才剛拜訪完公司,現在又回到辦公室,繼續整理資料。對外資交易員來說,時間過得總是飛快,只要一開盤,交易室就像戰場,工作就像在打仗;才準備鬆口氣時,大半天就已經過去了。

身處在資本市場最前線,每天都有來自四面八方、聽不完的「小道消息」,大膽一搏,賭對了,或許就能從戰場上光榮退役,不再每天提心弔膽。但對陳龍毅來說,接觸這個市場愈深,知道的就愈完整。到頭來會發現,財富增加的關鍵,並非「聽明牌」、賭它一把,而是做好資產配置,穩穩地享受複利效果。

受過財金專業訓練,每天接觸法人客戶,陳龍毅卻迴避股市,選擇每月定期定額扣款投資基金,累積退休本錢。連續六年不間斷,兩檔基金、每月扣款各五千元,平均下來,每年平均報酬率達一三%。這個數字,跟他「學有專精」的朋友、同事相比,可能小巫見大巫,但複利計算下來,資產每年成長,他已相當滿意。

陳龍毅是研究所同學中,少有「恆心、毅力」,禁得起馬拉松式投資的人。畢竟,同學多在投資圈,「見多識廣」,單短線操作一天,就可超越一三%。他卻按著既定目標、不為所動,實在難得。而能堅定信念,不受市場波動、半途離場,背後原因,就在過去兩次令他印象深刻的投資經驗。

九年前,陳龍毅還在當兵,對投資仍是懵懵懂懂,為了強迫自己儲蓄,他每月定期定額扣款三千元,投資國內股票型基金。兩年後,發現報酬率還算不錯,正巧股市也熱,就決定先贖回已獲利部分,再加碼、轉換其他標的操作。

慎選標的 分散風險

當時,市場熱鬧,新募集基金一檔接一檔,陳龍毅看中科技基金,選定後單筆敲進,不料碰上二○○○年科技泡沫,電子股受傷慘重。當時十元認購的基金,現在不但沒賺,還倒賠近七成,淨值只剩三元多,讓他相當懊悔。心想,當兵兩年按時扣款賺到的,竟全都吐回去,當初要是持之以恆,現在應該會賺更多吧。

有了這次教訓,○一年陳龍毅決定慎選標的、重新出發。他特別向在銀行上班的表哥請益,每月定期定額投資他推薦的基金。像富達歐洲聯博國際科技基金,直到現在都還持續扣款。表哥告訴他,應建立台幣以外的資產部位,包括歐元、美元及日圓等,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才能分散投資風險。陳龍毅的資產配置觀念,受到表哥影響,開始萌芽。

退伍後,陳龍毅進入證券業,當時股市從萬點滑落、一路走空,一年內,指數最低跌到三、四千點。號子裡,有人被追繳保證金,有人被迫斷頭出場,還有人把房子抵押,想借錢再拗回來。他親眼看見小股民散盡家財、傾家蕩產,就是不肯認輸,深覺人性的貪婪,原來就是投資市場的最大敵人

不炒短 龜速累積退休金

有此體認,陳龍毅更加深自己以「龜速」前進,累積退休金的想法。他認為,身邊有太多例子證明,短線炒股「不成功、便成仁」。既然自己的理財目標是退休規畫,就更禁不住大起大落的波動風險。但他也坦承,股市大好的時候,確實也曾有贖回基金的衝動,覺得落袋為安比較保險。

不過,陳龍毅自認不適合炒短線,加上時常自我提醒「資產配置」的重要,所以才能持續扣款長達六年。換句話說,第一次投資失敗的經驗,開啟他日後定期定額投資契機;而見證二○○○年股市從萬點崩跌對散戶的殺傷力,則是他堅定信念、不輕易離場的主要原因。

七年,陳龍毅的理財目標,除了原有基金持續扣款外,他還利用四四三三法則,篩選優質基金,準備加碼,像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天達環球策略股票基金,就是接下來瞄準標的。

他認為,台股屬於淺碟型市場,國內股票基金波動大,並非退休規畫首選,最好以跟台股連動性低、具十年以上經驗的海外基金為主。

另外,他提醒投資人要先確認理財目標,如此才能將資產配置效果發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