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只要每年賺7% 退休不必籌千萬

《Money錢》2010年10月號 ● 撰文:施禔盈

到底存多少錢才能退休?一位網友認為:「1000萬元現金:活著;2000萬元現金:還可以;3000萬元現金:品質不錯的生活。」並且這個前提是有1棟無貸款的自住房子、有車子、有保險。

年初,花旗銀行發布了一項調查結果,平均受訪者所主張的數字,在台灣要能舒適地過退休生活,約需1620萬元。可能有人會說,以上都是大家推測的金額,不夠客觀,那就從官方版的統計數據來算算看。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發布的「98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北市平均每人每年消費支出約30萬元,假設現在40歲,打算60歲退休,以男性平均壽命75.9 歲、女性平均壽命82.5歲,通膨2%計算,男性要準備約709萬元,女性則因為壽命普遍較長,因此要準備的金額升高到1003萬元。

因此,多少錢才能退休?果然千萬元跑不掉,而且萬一你不小心活太長,超過平均壽命,那糟糕了,因為屆時退休金已經用光光,難道要喝西北風?另外,如果你現在還不到40歲,那辛苦了,因為年年通膨的環境下,要準備的退休金勢必多更多。


可以不生子、不買房無法選擇不退休

如果說「千萬元退休金」是社會共識,那來不及準備,可能就是共同的無奈吧!因為,20歲時,賺的錢都不夠花用了,誰會去想退休;30歲,賺的錢拿來買車、置裝交際都來不及了,誰會去理退休;40歲,賺的錢雖然變多,但光是應付房貸、小孩學費就喘不過氣來了,誰敢想退休....總之,退休就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偏偏在人生理財規畫中,「退休」不是個選項,而是必然要面臨的階段,荷寶投顧總經理江東峰就強調,退休金的儲存是「target investment」,如果將目標設定為1000萬元,就是在退休的那一天,必須要把這1000萬元準備妥當。

與生不生小孩、買不買房不同的是——選擇不生小孩,可以多存1000萬元(大家總說養一個小孩要花1000萬元);決定不買房子,可以大吃大喝1、20年(媒體總喜歡以買台北市房子要不吃不喝××年來形容買房的難度)。但是,就只有退休金非存不可,否則退休後的日子難過喔!

如果年賺7% 退休金可以減一半

只是,一定要存足千萬元才有資格談退休嗎?其實不用,因為目前大家所談的1千萬至3千萬元不等的退休金額目標,都是以退休後「坐吃老本」的方式來計算。但是,換個方式,若能夠想辦法在退休後,每年都有源源不絕的30萬元收入(專家常喜歡用「被動收入」這一詞,意思就是指除了工作收入之外,每年或每月可以「自動」流入到你帳戶的錢),這樣,是否存足上千萬元的退休金,就非必要前提了。

問題是,退休後如何每年創造30萬元的被動收入?答案是,如果能找到年報酬率6~7%的投資工具,那麼,在退休那一天,退休金只需要準備500萬元就夠了。(現階段500萬元退休,投報率6%即可,但如果是未來10年後才退休,考慮通膨,則投報率需要7%。)

「存500萬元就退休」,當我們提出這樣的論調時,身邊周遭朋友的反應都是:哪有可能?就連受訪專家都是難以置信。大家一致認為,500萬元退休,未來的退休生活應該是超陽春版吧!

在這裡要先釐清的是,「存500萬元就退休」的前提,是在奉養父母、教養小孩的責任告一段落,且無房貸壓力下,一個人退休時所準備的金額,「事實上,一個人努力工作大半輩子,養老的、顧小的,之後還能剩多少錢呢?了不起500萬元吧!」富邦投顧董事長胡德興也認為,千萬元的退休金儲存目標太高調,500萬元算是一般人可達到的水準。本來,投資理財就要量力而為,不要設定讓自己易生挫折的目標,否則更容易宣告放棄。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37 2010/10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買中古屋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Money錢》2010年10月號 ● 撰文:劉育菁

台灣每年房屋買賣移轉約40萬棟,根據房仲業者保守統計,中古屋的交易占全體市場的6成以上。

國人偏好買中古屋的原因在於能眼見為憑, 對屋況掌握度較高,還可以馬上入住。而預售屋雖然要準備的頭期款比較少,但買預售屋就像投資一紙期貨,交屋後,很可能與原先預期有出入,最壞的情況是建商在興建過程中落跑或倒閉,投入的資金不僅血本無歸,搬進新家的夢想更遙遙無期。

相較買預售屋的不確定性高,買中古屋雖然好處多多,但不可否認,「買中古屋和買到事故車、泡水車一樣,也存在著高風險。」一位房市投資客表示,中古屋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買到瑕疵屋、惡鄰屋、產權不清的房屋等。如何避免買到不良的中古屋或陷入購屋糾紛,購屋新手一定要知道以下10件事。

1 鄰近大型建築 小心買到施工損鄰屋


很多人買房子會挑選鄰近大型公共建設的地段,但住家隔壁或附近有大型開挖建案,就要注意建案在興建的過程,是否發生「施工損鄰」問題,輕者造成住家牆壁龜裂或漏水,嚴重時可能傷及結構,造成鄰近房屋傾斜。

要避免買到類似房子,除了向附近鄰居打聽外,亦可到各縣市政府的工務局詢問,大樓是否為列管的對象。不幸碰到時,屋主須在建築物頂樓蓋好後2個月內提出,如超過期限,受損戶必須舉證,曾在期限內以書面文件向起造人或承造人告知損壞。

2 開價與市價差距大 小心買到事故屋

便宜房屋人人都想買, 但如果中古屋的開價只有市價4~6折,就要擔心是否為事故屋,像是曾經發生非自然往生的命案或火災等,因為這些產品在市場幾乎乏人問津,只有少數特殊宗教信仰的人願意接手。

事故屋很難從權狀或肉眼觀察,最好到鄰里長辦公室或轄區派出所詢問,或上台灣凶宅網www.unluckyhouse.com) 查詢;房仲公司目前已把凶宅列為應告知的義務,購屋人要保障自己權益,可在合約書註明「若為凶宅可無條件解約、退款」。

3 臨近山區 小心買到順向坡住宅

「順向坡」是指岩層走向與山坡方向一致,房子基地若位於順向坡,容易土石滑動。今年國道三號走山,又喚起民眾1997 年林肯大郡倒塌的記憶,其實基地若位於堅硬岩石或坡度低於15度,仍屬較為安全的山坡住宅。

台北市民可利用門牌、地籍至台北市大地工程處(gisweb.ed.taipei.gov.tw/gisweb), 點選「GIS」查詢。現場看屋則可觀察擋土牆,最好避免買在擋土牆第1排,且擋土牆高度最好介於4 ~ 6公尺,超過10公尺就要很保留。

4 買到徵收屋 小心補償金低於購屋金

日前有位男子透過仲介花508萬元買下法拍屋,但事後才知道房子2年內將被徵收,且補償金可能只有300萬元。由於目前「不動產委託銷售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並未明訂仲介法拍屋,必須查明都市計畫現況,從法律面來看,的確有鑽法令漏洞、規避責任之嫌。

避免類似事件,可向各地政事務所申請「使用分區證明」,確認房子是否為公共設施預定地。若委託房仲購屋,可要求提供相關資料。

5 花半小時 判斷鄰居素質

千金買屋、萬金買鄰」雖然是句老話,但碰到好鄰居,比買到好房子更重要,是新手買屋的第一守則。看屋時最好花半小時,從頂樓沿著樓梯間往下走到地下室,觀察樓梯間是否被雜物堆滿、頂樓逃生門是否維持暢通、地下停車位是否違規停車,或是布告欄上繳交管理費的比例等,做為判斷管委會是否運作健全的標準。

至於判斷鄰居素質的高低,則可從門口堆放的鞋子數量和款式,以及地下室停放的汽車品牌,大致判斷該大樓住戶人口多寡、經濟能力與品味。

6 地基要穩 必須避開斷層與回填屋

台灣處於地震帶,基地若位於斷層帶上,房屋的結構就容易受創;若基地是由池塘或水道經過回填而成,因土質鬆軟,房屋地基也較不穩固。

要了解基地的歷史背景, 可至農委會林務局申請「過去」的空照圖或地籍圖,再到Google Earth網站查詢「現在」的空照圖及地籍圖,相互比較;或至中央地質調查所(www.moeacgs.gov.tw/main.jsp)點選「地質資料整合查詢」,找到活動斷層的經緯度,再用GPS導航機找出欲買房屋的經緯度,就可知道兩者的距離。

7 漏水屋難解 避開為宜

根據內政部地政司不動產交易科的統計,「房屋漏水」在房地產消費糾紛中排名第2,且已連續多年在前3名,要避免買到漏水屋,應仔細觀察最容易漏水的地方,像是窗戶四周、內外牆交接處、浴室及廚房的天花板或設備下方等,也可考慮請水電工程人員陪同鑑定,比較保險。

若透過房仲購屋,可要求提供「房屋現況說明書」,以確認房屋現況。目前許多房仲公司有推出漏水屋保固服務,但要注意的是,保固服務有除外責任,像是屋齡過高、頂樓加蓋違建等,對於保固的額度也設有上限限制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37 2010/10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保費較貴、但保障一輩子 我該買終身還本意外險嗎?

《Money錢》2010年9月號 ● 撰文:賴雅淳

台灣人買保險最喜歡「還本」,認為繳出去的保費要能領回來才不蝕本。現在就連意外險也吹起還本風,甚至還有強調保障終身且還本的意外險。究竟買終身還本意外險有比一般意外險好嗎?

去年台灣10大死因中,意外身故排名第6,突顯出個人意外險的重要性。而意外險也是從剛出生的嬰兒,到60、70歲的年長者都必備的保單之一。

不過,以往大家的觀念都認為到產險公司購買個人意外險比較划算,因為相同的保障內容,每年換約的個人意外險,產險公司比壽險公司的保費至少便宜1成。但是,這種1年1約的個人意外險由於保障期間只限於1年,且最高承保年齡只到75 歲,而75 歲以上的年長者發生跌倒、骨折等意外的風險是逐年增高,卻無法投保意外險來加強保障。

另外,市面上還有一種定期還本意外險,保障期間較1年1約的意外險長,譬如可達20年,但繳費期滿契約就會失效,也就是保戶不再享有意外保障,得重新購買新的意外險,而且超過一定年齡也會被拒保。


終身還本意外險 買前先了解3特點

看準這點,富邦和國泰2大壽險公司先後推出終身還本意外險,可提供終身意外保障,具有以下3個特點:

1. 可拿回繳交的保險費

1年1 約的意外險雖然保費便宜,但缺點是期限過後保障就消失,保費也拿不回來。而且就算保戶是在保險期間身故或全殘,如果不符合「遭受外力、突發、非疾病」引起的條件,保險公司一毛錢都不會理賠。

至於終身或定期還本意外險,只要是在繳費期間內,不論是不是因為意外身故,都會退還已繳保費。以富邦人壽的終身還本與定期還本意外險來說,保戶若在繳費期間內非意外身故,保險公司只退還已繳保費;若是意外身故,領到的理賠金則是保額加上已繳保費。

此外,在繳費期滿後,終身或定期還本意外險保戶可以領回總繳保費, 有的壽險公司會給付1.02倍或1.03倍的總繳保費,而且不須扣除任何已經申請過的理賠金額。

2. 75歲以後仍有意外險保障

終身還本意外險的保戶在繳費期滿、領回總繳保費後,可終身享有意外保障, 如果因意外身故,理賠金等於保障額度,但如果是非因意外身故或殘廢,則保險公司不會給付任何保險金。

倘若很擔心75 歲以後發生意外,無法負擔意外傷害醫療費,也怕意外身故或殘廢造成家人的負擔,希望終身享有意外保障,就可以購買終身還本意外險。

3. 保費高 可能排擠其他保險預算

明台產險傷害暨醫療保險部經理李柏松表示,任何保險只要名稱有「終身」、「還本」等字樣,保費就不便宜

以保障內容差不多,保額100萬元、特定意外身故3 倍給付、意外傷害住院每日給付1000元為例,產險公司1年1約的個人意外險每年保費大約2000元,壽險公司的終身還本意外險每年保費大約要3萬 8500元,兩者保費相差19倍。而且壽險公司的終身還本意外險必須繳費20年,繳費期滿後,才能享有終身保障,有強迫儲蓄的概念。

以持續投保20年計算,在職業類別不變的情況下,累計20年在產險公司購買保額100萬元的個人意外險總繳保費約4萬元;壽險公司保額100萬元的終身還本意外險,20年總繳保費為77萬元。

由於最基本的個人保險除了意外險外,至少還要有醫療險、壽險等,如果意外險年繳保費就占了3萬8500元,相當於普通上班族1個月的薪水,勢必會排擠到其他保險預算。除非有能力繳交高額保費、且能持續20年的民眾,比較適合購買終身還本意外險。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36 2010/09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買定期壽險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Money錢》2010年9月號 ● 撰文:施禔盈

終身壽險真的是不便宜,以30歲男性、保額100萬元、20年期的保單來說,1年保費超過3萬元,重點是一般人不會只買一張終身壽險,肯定要搭配其他如醫療險等商品,因此1年4、5萬元的保費跑不掉。定期壽險就便宜多了,同樣30歲男性、100萬保額、20年期的保單,1年保費僅4000元左右,而且定期壽險有分吸菸或不吸菸、健康或不健康體,健康或不吸菸的人保費又更便宜。因此定期壽險有「小錢也可以買高保障」的特色,對於預算有限的保戶而言,這樣的商品相當切合需求。雖然定期壽險的產品結構並不複雜,數千元就可以建構高保障,但是保戶在投保之前,還是應該釐清這項產品的特色與相關內容,才能真的讓小錢發揮大效益。

1適合階段型投保需求者

從保險的初衷談起,買壽險目的是為了什麼?如果現在25歲,是家庭的生活支柱,倘若不幸發生意外,壽險可以幫助家庭度過難關,讓雙親及小孩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20、30 年過後,當家庭重擔卸下,孩子也長大了,此時,最重要的不再是壽險保障,而是退休金規畫。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如果只是為了在人生中,達到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的階段性任務,定期壽險即符合相關需求。所以究竟要不要買定期壽險,問問自己:假如因意外死亡或殘廢,會不會使家人財務陷入無法負擔的困境?


2繳費期滿 保障即消失

許多專家喜歡用「買」房子與「租」房子來解釋終身壽險與定期壽險間的差異,「買」房子後就擁有房子的所有權,繳完貸款後,房子是自己的;但租房子就不同了,即便租了20年的房子,一旦沒繳房租,就失去房子的使用權。終身壽險如同買屋,繳了 20年保費後,保障持續有效(通常到95歲或105歲,期滿若還健在,會給一筆祝壽金,保單即失效);定期壽險像是租房子,如果繳費期滿並未身故或發生全殘,過去所繳交的保費不但不會退回,而且所有的保障都會消失。

3分為平準、自然兩種費率

定期壽險可分為限期繳費定期壽險與1年期定期壽險。前者繳費期別又區分成6、10、20、30等不同年期,後者則是 1年1繳。限期繳費採平準費率,繳費期間內各年度的保費都相同;1年期定期壽險採取自然費率,保戶所繳交的保費逐年增加。如果同樣打算保20 年的定期壽險,採自然費率的1年期定期壽險,所繳交的「總」保費會高過採平準費率的限期繳費定期壽險,因此建議投保限期繳費定期壽險;相對地,只想在短期間內提高壽險保障額度者,就可以選擇1年1繳的定期壽險。

4看清「保證續保」條款

不論買的是限期繳費定期壽險,還是1年期定期壽險,都要看清楚保單條款內「保證續保」的內容與限制,千萬不要只聽業務員說有保證續保就算數,一定要白紙黑字寫在條款內才有依據。特別是1年期定期壽險,很可能發生被保險人在投保屆滿1年時,剛好因為身體不適而不能再續保的情形,所以必須增加「保證續約免體檢條款」,也就是要保人得在保險期間屆滿日前,不用再具備被保險人可保性證明,也能續保。

5增購保額 將視為新約處理

任何一種保險都是年紀愈大保費愈貴,定期壽險當然也不例外。隨著年紀增長,不僅每萬元的年繳保費比較貴,有些保戶想再另買一張定期壽險,也可能因為體能、健康狀況變差,遭到保險公司拒保。因此,在決定買定期壽險時,最好第一時間就把保額規畫妥當,不要在中途再增加,否則增購的部分,都要按照新契約處理。保單條款通常會有如下敘述:續保保險費依續保生效當時被保險人年齡及本契約經主管機關所核定之保險費率,並按原投保當時之承保條件計算。也就是年紀增長,保費也會跟著增加。

6注意最高承保年齡

每家保險公司推出的定期壽險產品都有最高承保年齡上的限制, 有60 歲、70 歲、80 歲等,如果年紀比較大的人想買定期壽險,就要尋找限制較為寬鬆的保險公司。此外,保證續保也有最高年齡限制,例如續約的被保險人滿期年齡最高不得超過71 歲,意思就是,即使有保證續保條款,但在年齡的限制下,年紀太大、超過保險公司規定的71歲,就無法續保了。也因此,如果一個55歲的保戶,因為老來得子,想要增加保障金額,這位保戶只能選擇15年期的定期壽險。

7保留轉換終身壽險的權利

定期壽險是一種階段性產品,例如當完成了教養子女的任務,定期壽險通常就可以功成身退,此時,如果經濟狀況不錯,希望身故後再留給子女一筆保險金,就要考慮購買終身壽險了。其實有些定期壽險是可轉換的,具備「可由定期壽險轉為終身壽險」的功能,在合約有效期限內,無須出示可保性證明,就可以將保單轉換成永久保障的合約。要注意的是,保戶在決定轉換後,需補滿保單價值準備金的差額,但這筆金額並不小,到時候保戶可以計算是另買一張終身壽險划算,還是轉換划算。

8當心商品停售而不續保

倘若保證續保的條款如下:本保險期間為1年,保險期間屆滿後30日內,要保人得交付續保保險費,除本公司報經主管機關核准,停止銷售本約或有前項約定情形外,本公司不得拒絕續保。問題來了,萬一此商品停售,就可能發生不續保的情況。顯然保證續保的條款最好為:本契約保險期間屆滿日前,要保人得不具被保人可保性證明,以書面向本公司申請於本契約保險期間屆滿變更投保同類型定期壽險,本公司不得拒絕。這樣一來,就算你買的定期壽險停售,也還有另外的商品可保。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36 2010/09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用小孩帳戶買股要被罰款?

不諳民法4大概念,難捍衛權益
Smart智富月刊第145期 撰文者:劉萍

立法委員余天海外購屋贈子遭查逃漏稅、藝人賈靜雯被前夫清算討產、進口車商汎德集團爆家族爭產等風波,這些個案均因糾紛難解鬧得沸沸揚揚。

但在執業40年、處理過5,000多件賦稅糾紛的勤實佳集團負責人林敏弘眼裡,上述這些事件其實都有解方,因為「懂得法令,就知道界限,做事時,膽子會大一些,不但可以變成賺錢工具,也能保護自己。」他說。

林敏弘原本念國貿,本業是會計師,卻靠自修《六法全書》,成為精通法律的「鬼才會計師」,尤其對處理遺產稅和贈與稅的疑難雜症,特別有方法。 1989 年,他替股市委託書大王陳德深處理遺產紛爭,一戰成名,從此成為台灣富豪家族的稅務顧問,包括台南幫創辦人侯雨利、永豐餘集團創辦人何永的遺產稅,都委託他處理。

多懂法律、掌握風險 做事才會膽大易成功


因為替有錢人規畫稅務,林敏弘不但大賺有錢人的錢,還為自己不斷增加的房地產與股票財富,做好最周延的節稅與保全防護。自己鑽研法律知識而得到諸多好處,林敏弘認為:「不管你什麼科系、做哪一行,多懂法令,就會知道界限在哪裡;掌握住風險,做事膽子才會大,成功機率就高。」

不過,《六法全書》厚達2,000 頁,條文艱澀,一般人很難像林敏弘這樣苦讀鑽研。他就建議,人的一生通常一定會遇到4件事:買房、投保、繼承財產、為自己的遺產做規畫,這些事全都涉及稅法,因此一般民眾至少應對《民法》裡「債、物權、親屬,及繼承」等4 編有概念,「萬一遇到事情時,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和財產。」

Tips_閱報留意修法
法令不斷在修正,林敏弘建議要養成習慣:每天閱報時,要特別注意法令的增修公告或報導,才不會出錯,才能有效保障自己的權益。

只是,《民法》這4編法條超過1,000 多條,你可能看了還是不懂,林敏弘為讓一般人理解,將一生所學集結成《活用稅務與法律》一書,其中他認為以下3種情況,是一般人最常碰到的稅法困擾,若能搞懂,問題多可迎刃而解。

情況1》為小孩買股,不僅得補稅還要受罰?

小明的外婆和媽媽,分別用他的名義在證券公司開戶買股票,隔年,國稅局發現小明的財產中,多了一些上市公司股票,稅務員甲認定「是媽媽幫小明買股票」,就「以贈與論」(《遺產及贈與稅法》第5條),將其「視同贈與」,通知媽媽在10天內補報贈與稅。

再隔1年,外婆也被國稅局盯上,稅務員乙認定:外婆有贈與現金給孫子(《遺產及贈與稅法》第4條),不但補稅,還要處罰。因為他認為,外婆是先把錢轉到小明存款帳戶,小明再把錢拿去買股票,所以,外婆是贈與小明現金,不是股票。

為什麼做同樣是替兒孫買股票,媽媽只要補稅,外婆卻要連補帶罰,怎麼辦?

解方:林敏弘經手過類似的訴訟案,他向法官提出的解釋為:幫子女買上市(櫃)公司股票,一定要先在證券公司開戶,才能下單買股,並在3天內匯款,然後交割,所以這件事不能切開來看,只看成是把錢存進去戶頭,應該綜合看整個交易過程,就可證明外婆拿錢是幫小明買股票,與媽媽的行為相同。法官認為有理,因而撤銷罰款。

情況2》分別財產制,不怕配偶債台高築

2007年5月23日,《民法》親屬編中夫妻財產制公布修正,夫妻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不具專屬性」,也就是不只是配偶可以請求分配剩餘財產,配偶的債權人也可以提出請求。消息一出,很多已婚的太太,也有還沒結婚但即將結婚且經濟獨立的女性,都很沒安全感,非常緊張。她們問:不知道另一半有沒有在外面欠債,有沒有預防之道?

解方:配偶可以做2件事:(1)列財產清單、(2)登記分別財產制。未婚者可以先寫下財產清單,把婚前的財產記錄清楚,留當證據,同時,一旦結婚,再去法院登記為分別財產制或共同財產制。保守的人,最好是採分別財產制,不但夫妻彼此的財產分得很清楚,也沒有「夫妻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問題。

夫妻若沒有登記財產,便適用「法定財產制」。在這情況下,一定要寫財產清單,留下原本購買財產的證據,以保住婚前財產。例如把婚前的房子賣掉,所得資金拿去買股票,這些股票可能就被認為是婚後的財產;有了財產清單,比較容易舉證是婚前的財產,不致成為差額請求的標的。

婚後如果有機會重新約定財產契約,把法定財產制改為分別財產制,5年後就安全了,因為夫妻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時效最長是5年。

名詞解釋_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
夫或妻將各自現存的婚後財產,扣除婚姻關係存續中各自所負債務後(即剩餘財產),如有剩餘,剩餘財產金額較少的一方,可以向較多的一方請求兩人剩餘財產差額的一半。當夫或妻要向另一方請求剩餘財產差額的分配,應該在知道有剩餘財產的差額時2年內請求,或者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的5年內請求,否則可能無法主張。

名詞解釋_分別財產制
夫和妻各自保有其財產之所有權,各自管理及使用收益及處分。夫妻要適用這項財產制,須以書面向法院聲請登記,並將登記公告登報,自行保存公告及報紙一份以備查。若夫妻登記分別財產制,則日後若離異或一方欠債,夫或妻及一方之債權人就沒有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

《詳讀法條—民法》

● 第1004條(夫妻財產制契約之訂立─約定財產制之選擇)
● 第1005條(法定財產制之適用)
● 第1007條(夫妻財產制契約之要件─要式契約)
● 第1008條(夫妻財產制契約之要件─契約之登記)
● 第1017條(法定財產制─婚前財產與婚後財產)
● 第1030條之1(夫妻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
● 第1044條(分別財產制之意義)

情況3》增加繼承人,保住你繼承的遺產

陳先生是家中獨子,長年在海外做生意,育有4名子女,且準備迎接第5個小孩。不料父親過世,他返台料理後事,卻發現父親在過世前一星期,與看護結婚了。這位陌生的繼母將和陳先生一同繼承父親財產,也就是一人一半,陳先生有辦法讓那名護士少分一點財產嗎?

解方:陳先生須透過2個步驟,達成目的。(1)清查父親是否有其他私生子,這可以用登報方式,公告父親過世消息,再辦喪禮,以確認世上沒有其他兄弟姊妹,才不會節外衍生分產糾紛。(2)陳先生可先辦理「拋棄繼承」,因為他這第一順位的兒子拋棄繼承後,就可由他的直系卑親屬,也就是他的子女們,與父親的看護配偶均分遺產;即使是第5個尚未出生的小孩,為保護其利益,都可視為已出生,加入分產。如此一來,原本他只能分到1/2的財產,改由他的5名子女和看護共6人均分後,他等於可以拿到5/6的遺產,比原本分得更多。

《詳讀法條—民法》

● 第7條(胎兒之權利能力)
● 第1138條(法定繼承人及其順序)
● 第1141條(同順序繼承人之應繼分)
● 第1144條(配偶之應繼分)
● 第1176條(拋棄繼承應繼分歸屬)

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3個行動幫你順利 籌到退休金

《Money錢》2010年9月號 ● 撰文:朱國鳳

籌措退休後圓夢金,不是用想的。應該先盤算自己未來退休時,手上可能已經累積的資源與夢想金之間,究竟還有多少缺口?接著是選對投資工具與投資標的,讓這筆退休夢想金可以藉著時間產生複利力量,穩穩地增加。

對於退休金,台灣上班族不是沒準備,就是準備太少,連要滿足基本的所得替代率都有問題了,更何況是追求退休後的夢想人生。其實專家都指出,退休準備最簡單、也最難!最簡單的原因是,準備的時間最長;最難的原因,也是因為時間太長!

提早開始與延後執行,到底有什麼不同?以退休夢想金1000萬元為例,選擇年報酬10%的工具,如果有20年時間準備,每個月只要投資1萬3060元;但若只剩下5年時間準備,每月投資額就要暴增到12萬多元,趕進度的結果,不只提撥金額很驚人,也會面臨更高的風險。

相信有不少投資人想問︰「即使提早長期投資,又有哪些市場能夠提供較優的長期投資報酬率呢?」用短則16年、長則40年的統計時間,發現全球股市、美國股市、新興股市、全球政府債市、美國高收益債市、新興債市等6大市場年化報酬率都在8%以上,顯然時間拉長,穩健報酬就愈可期待。


富蘭克林投顧副總羅尤美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退休既然是長期規畫,就應用長期角度布局、選擇長期歷史表現佳的市場,而不是只注意短期的景氣循環波動。

以下提供籌備夢想金的3個演練︰(1)試算夢想金的缺口、(2)如何用基金補足夢想金的缺口、(3)精選存夢想金的基金。退休準備,就從現在開始!

環遊世界100萬元、Long stay 250萬元、蓋農莊1000萬元、當老闆50萬∼500萬元,了解退休夢想需要準備多少的預算後,接下來就可以開始估算,退休時與退休夢想金的缺口到底有多大?

以模擬案例進行試算,假設小張目前年齡30歲、月薪4萬元、預訂60歲退休、退休後餘命20年,依照以下5步驟試算資金缺口。

步驟1 ︰概算退休時領取的年金

依照目前法令規定,台灣勞工強制加入勞保,退休時可以領取勞保老年給付(從去年初開始,勞保老年給付實施年金化);此外,2005年勞退新制上路,僱主必須提撥員工退休金,選擇新制的多數上班族,退休時也多了一筆年金可領。

試算小張屆臨退休時,2筆退休年金各有多少?勞保老年年金部分,若按年資30年、退休時勞保投保薪資最高上限4萬3900元計算,退休後每月可領取2萬413元(按第二式擇優領取,詳見下表)。

勞工退休金部分,因為不像勞保老年年金是確定給付制,月提繳率、年資、投資報酬率、薪資年成長率、退休後的餘命與利率水準,都會影響領取金額的高低,因此只能用保守與樂觀等情境進行估算,譬如保守版的月退金是1萬180元,樂觀版是2萬6961元,變動差距相當大。

步驟2 ︰概算所得替代率

假設小張屆臨退休時月薪約7萬元,根據世界銀行定義,退休後所得替代率要有7成,退休生活品質才不會縮水太多。若按所得替代率7成估算,小張未來退休時,每月應有4萬9000元,也就是除了2筆退休年金外,應再多一筆約1萬8000元的退休津貼,才能達到所得替代率7成的生活品質。若按餘命20年計算,須再準備約442萬元。
(月收7萬,也許只花4萬元,其餘的存下來,所得替代率用7萬元去算根本不實際。應該是用平均每月的支出來試算比較好)

步驟3 ︰概算退休時累積的資產

退休準備就像是一場馬拉松競賽,退休時累積的財富淨值愈多,才愈有退休本錢。「財富淨值=退休時總資產-退休時總負債」。先概算小張屆臨退休時可能累積的總資產,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邱顯比提醒,可以變現的資產才有助於退休。通常屆臨退休時可能累積的總資產包括︰每年專門提撥的退休金存款×預計工作年數+生存險滿期給付+投資性資產總市值(如股票、基金等)+不動產部分變現(大房子換小房子或由市區換到郊區)。假設小張退休前累積的總資產市值約1千萬元。

步驟4 ︰概算退休時未償完負債

接著要試算屆臨退休時可能累積的總負債,屆臨退休時未償完的可能負債包括︰未償完房貸+未籌完子女教育金+未付完保單+補充所得替代率仍須準備的退休津貼(即步驟2)+安養院費用或外傭費用+喪葬費用,上述項目如果沒有納入退休規畫,不只退休風險大增,甚至可能債留子孫。

最容易被上班族忽略退休後要準備的2項開銷,就是看護費用與喪葬費用。午後公園裡常看到坐著輪椅的老人與陪伴的外傭,這些都還算是幸福老人,因為要符合重度殘障、或根據巴氏量表(評估個人能否自理日常生活的指標)需全天候照護、財力也負擔得起,才能聘僱外籍看護工,在自宅終老。

目前外傭每月費用約2萬1000元(含健保),但是要包吃包住,因此每月至少要再準備約2萬5000元,否則只能準備住安養院。目前安養院月費行情大約也要2萬5000元,只有低收入戶才能申請補助。因此晚年臥病若以5年計算,就要預留150萬元的看護或是安養院的費用。至於喪葬費用,若有投保終生壽險,子孫可以用這筆理賠金支付開銷,否則也要預做規畫,至少要預留30萬∼50萬元。根據上述項目,假設小張屆臨退休時總負債尚有400萬元。

步驟5 ︰概算夢想金缺口

【步驟3】-【步驟4】=退休時的財富淨值。小張退休時的財富淨值約600萬元(1000萬-400萬),這才是可支配的老本,這筆老本能否讓小張過夢想中的退休人生呢?就要看老本與夢想金間有無缺口。

假設小張夢想中的退休人生是到鄉間蓋農莊,退休時可支配金額600萬元<蓋農莊夢想金1000萬元,表示還有400萬元的資金缺口,小張在上班期間,就要努力補上資金缺口,而且光補足資金缺口還不夠,最好能再多攢一些,否則等於老本全部砸下去蓋農莊,這種田園人生就會過得膽顫心驚。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36 2010/09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買權證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Money錢》2010年8月號 ● 撰文:劉志明

近來台灣證券交易所積極推廣權證市場,期望讓台灣權證市場更為國際化與透明化,尤其政府與證券業者齊心「造市」,讓台灣權證市場正快速成長,目前交易檔數已超過6000檔,占整體市場比重約0.5%,未來 1年預期還有2 ∼ 3倍成長空間。對於資金不多的投資人,權證這種以小搏大、短期投資的金融商品,是相當好的投資工具之一,但許多人因為不了解權證的特性,錯過獲利契機,十分可惜;或者是不熟悉而亂做一通,結果賠錢出場。因此,加強買權證必須知道的基本知識,了解箇中訣竅,找到適當的投資機會,小錢投資才能夠變大錢。

1.買的是權利 不是股票

投資權證不是買股票,而是買一個未來可買進股票的權利,權證持有人有權在到期日或有效期間內(通常為6個月),以預先約定的價格(稱履約價)向發行單位(權證發行商)買入約定數量的標的股票。舉例來說,投資人買進一檔台積電認購權證,到期日為6個月後、履約價55元、行使比例1:1,若到期時台積電的股價為60元,投資人可以執行權利,以履約價55元向發行券商買進1張台積電股票賺價差;反之,到時股價低於 55元,投資人便不會執行這個權利,權證就沒有任何價值歸零。


2.權證分2種:認購及認售

權證種類雖然很多,但基本上可分為認購權證和認售權證兩大類。認購權證的持有人可在約定的期間,按約定價格向發行券商購買標的股票,與標的股票價格呈正向變化;認售權證則是在約定的期間,按約定價格向發行券商賣出標的股票,與標的股票價格呈現反向變化。基本上, 看多時買進認購權證,與標的股股價呈正向連動,標的股上漲,認購權證亦跟著連動上漲(但必須注意時間價值);看空時則買進認售權證,與標的股價呈反向連動(但同樣必須注意時間價值)。

3.屬於高槓桿金融商品

權證的槓桿效果,約介於2至6倍之間,多頭時甚至可能有數十倍的獲利。以同樣的金額分別買進標的股票與認購權證,可認購的權證張數會比股票來的多,因此同樣上漲1元,權證的整體報酬會比股票的漲幅大,相對的,下跌時權證的整體跌幅也會比標的股票來的深。權證具有短線振幅大、時間價值遞減的特色,加上交易稅只有股票的三分之一,天生就是短線進出的好商品,如果拿開車來比喻市場,投資股票市場獲利像開高級名車,但在權證市場獲利速度更快,遠大於股票一根漲停板7%,獲利速度感就像開跑車。

4.選擇信用良好的券商

目前權證有6000多檔,標的股約300檔左右,也就是說1檔標的股平均約有20多家券商發行權證。由於權證的履約是向權證發行券商提出,而非權證的標的公司,萬一權證發行券商發生財務危機,投資人就有無法履約的風險,所以在投資權證時,應仔細評估權證發行券商的信用風險。此外,由於權證市場的流動性較差,如果一次大量買進或賣出權證時,會嚴重影響權證的價格,進而影響到投資績效,因此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應找日均成交量在500張以上的權證,可避免流動性不足的風險。

5.「時間」是權證價值關鍵

影響權證市價的因素相當多,主要因素有3 點, 分別是「時間」、「波動率」以及「標的價格」,尤其是履約價與到期日這兩個條件決定了權證的價值,其中時間價值又更為重要。快到期的權證, 時間價值消失得比較快,所以投資人應避開快到期的權證,投資權證的持有期間以1 ∼ 2個月為原則,不可長期持有,因為如果標的股價持平,因為時間價值關係,權證可能1個交易日便損失1 ∼ 2%,權證愈接近到期日,時間價值流失愈快,因此多半選擇短時間內有大漲條件的標的來投資。

6.行使比例愈高愈好

購買權證時還要注意權證發行券商提出每單位權證的行使比例高低。所謂行使比例是指當權證進行履約或到期結算時,每一張認購(售)權證可購買(出售)標的現股張數,例如行使比例1:0.5, 代表1單位的權證可換取0.5 張股票。一般來說,最好選擇行使比例較高的權證,與現股的連動性就愈高,也才能反應現股價格波動。

7.選強勢族群靈活操作

權證跟股票的投資戰略不同,要追高殺低,且不適合長線持有。標的選擇以盤面的強勢股及題材股為主,操作一定要靈活,一旦走勢不是強漲或強跌,無論是停損或停利(股價持平時,隨時間價值消失,投資價值也減少,應及早停利)都要果決出場。由於權證的強弱勢跟標的物的現股走勢息息相關,最好從技術面判斷,只要標的現股的走勢停滯或出現異狀,立刻轉換權證標的,保持機動性,因此,在選擇權證標的時,要以股性活潑的個股為主。

8.留意股價與履約價的關係

標的股票的股價愈高,認購權證的價格也會隨之走高;反之,如果標的股票價格下跌,則認購權證的價格也應隨之走跌,兩者之間呈現同向的走勢,主要原因是權證有履約價。標的股票的價格與履約價格的關係有3類:第一,標的價格>履約價,稱為價內;第二,兩者相等,稱為價平;第三,標的價格<履約價,稱為價外。由於股票的價格與履約價關係到權證價格,換算比較複雜,查詢券商的權證交易系統,就能知道變化,認購權以價外 10% ~ 15%附近的權證最適宜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35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