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7日 星期三

買投資保單 先確認需求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去年賣到翻的投資型保單,在今年初全球股市大幅震盪時,客戶糾紛也相當多。為了避免保戶盲目追求流行,糊里糊塗就買了投資型保單,保險局特地提出「購買投資型保單前的十個問題」,先自我檢視,再決定要不要買。

保險局表示,投資型保險商品須由保戶自負盈虧,保戶承擔投資風險,不見得每位消費者皆適合投保投資型保單。

投資型保險商品與一般投資商品,如共同基金、結構型債券等最大不同,就是投資型保單具有「保險」的成分,且給付條件、費用結構也與一般投資商品截然不同,保戶最好確認自己有「保險」的需求,再來購買投資型保單。

金管會建議消費者在投保投資型保單之前,先問問自己下面十個問題:


第一,檢視自己目前的保險保障需求與投保狀況,先問自己是否還需要再購買投資型保險商品,不要為了人情而購買。

第二,保險費是長期的負擔,要量入為出,不要拿短期收入的錢來買保險

第三,確定自己在短期內無資金需求,以避免保單中途解約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第四,勿聽信招攬人員勸誘任意終止原保單並轉保新保單要確認瞭解轉換前、後的保障內容與保費負擔的差異

第五,確定自己在投資虧損時是否可以承擔,選擇合適的保險商品與連結投資標的。

第六,選擇值得信任的合格業務員,並確定他已取得投資型保險招攬資格。

第七,確定瞭解商品的目標保費與超額保費的費用結構,尤其是第一保單年度的目標保費費用率是否過高、目標與超額保費的配置比例是否合理,所繳的保費被扣除的費用是否過高,並請業務員提供建議書,試算扣除費用後保單帳戶價值的可能結果。

第八,仔細閱讀保單條款,如果看不懂,務必請業務員或保險公司解釋清楚。

第九,保險契約乃法律行為之一種,務必審慎為之,除非已完全瞭解商品內容,否則千萬不要輕易在要保書及相關投保文件上簽名。

第十,如果不滿意該商品,收到正式保單後還有10天可以行使契約撤銷權,保險公司應全額退還所繳保險費。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投資讓你睡得著嗎?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王鈺棻

前幾天天氣不錯,趁著小孩上學的時間偷閒和幾個同學約了見面喝下午茶,向來錙銖必較的娟玲說,她已經失眠一陣子了,精神不太好。原來她不久前才拿了10萬元去投資從來沒碰過的台指選擇權,而且單壓買權,最近台股受到美股的影響,起起落落的,讓她半夜得掛心美股的表現,又擔心自己賺不到錢,所以時常無法入眠。

由於台指選擇權風險較高,且台股表現尚未平穩,因此我勸她,像這種會讓自己晚上睡不著的投資方式最好趁早結束,她沒有賺這種錢的命。

您的投資方式和內容是否也讓您睡不著,還是一覺好眠呢?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不同,所以適合的資產配置及投資組合也不相同。常聽到有投資人說,某某人買了什麼股票或基金獲利不錯,也跟著跳進去買。這種只看報酬不看風險就跟著別人走的投資方式很容易受傷。

風險和報酬是投資的一體兩面,高報酬必伴隨著高風險,而風險是一種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有了投資行為後,在我們的心理上和財務上都得面對風險。風險增大並不表示一定要退出,關鍵在於自己對風險的承受度有多大。每個人在投資上都有一個最高可承受的損失部位,也就是風險承受度,如果您的投資讓您超過最高風險承受度太多,那投資就變成投機了。


怎麼樣的投資方式可以讓自己安穩的睡覺,又能享受獲利呢?建議您,擬定投資目標時一定要合理,切勿好高鶩遠,如果您現在一個月只能投資2萬,但卻想著5年後在信義路買一棟豪宅,躋身富人之列,除非中了樂透頭彩,要不光靠投資迅速致富其實很困難,把理財目標訂得太高,不僅不會讓自己快樂,而且也可能因追求高報酬而陷自己於高風險的危機中合理的理財目標不僅容易達成,也不會對心理及精神造成壓力,當目標實現時,快樂及滿足感也會大大增進

在金錢的分配部分,必須保本的錢,就用來投入較為固定收益型的商品,如債券、債券型基金、平衡型基金。而多餘的閒錢,則可用來投資風險較高的商品,如股票、股票型基金、能源基金、新興市場基金,而這部分的錢也最好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設立停利及停損點。

我還聽過一位投資專家的說法,就是利用晚上睡不睡得著來調整投資比重, 假設你的資產有一天因股市大跌,市值突然下降5%,你就會受不了晚上睡不著,那你就應該降低你持有股票的比例到20%以下,也就是股債比(20:80);若你的資產總市值因為股市下降而突然下降50%,你還是感覺沒有關係,晚上可以睡的很好,那你就可以投資100%在股市中。簡單說就是找到你可以晚上睡得著的資產配置。運用這個方法,您不妨檢視一下您資產配置中的投資組合,降低風險高,波動幅度大會讓您睡不著的投資標的比重,不要讓投資成為負擔。

希望各位都能享受獲利,更要一覺好眠。

2008年2月22日 星期五

投資型保單PK定期定額買基金

MONEY+致富系列 7 撰文:傅瑋瓊

結合投資與保險雙因子的投資型保單,讓很多人搞不清楚到底該定期定額買基金,還是乾脆買張投資型保單一次搞定!兩者究竟有何種差異?哪個又比較划算呢?

25歲的王傑敏,在一家頗具規模的企業工作半年多,每月薪資2萬5,000元,扣掉勞健保費之後,每月可以支用金額只剩2萬3,000元。

由於從小家境並不富裕,傑敏在台北租屋自住,生活克勤克儉,每個月的房租、生活支出和交通費控制在1萬5,000元左右。孝順的他,開始領薪水之後,就每個月固定匯5,000元給南部的爸媽,每月結餘2,000~3,000元不等,半年下來,手邊也存了1萬元左右。

雖然每月結餘和儲蓄的資金不多,但傑敏希望能把存下來的錢妥善運用,買一些保險,以防「萬一」時,可以給年邁的父母一點經濟保障。

傑敏比較過一般保單後發現,以投保傳統終身壽險100萬元保額計算,1年大概要3萬多元,等於1個月保費支出就要2,500~3,000元,目前每月結餘幾乎全部奉獻給保單。


事實上,在工作之後,傑敏也開始接觸一些財經資訊,對於可以「小錢」立大功的基金投資很感到興趣,尤其是對每個月只要幾千塊就可投資的定期定額基金投資方法,更是躍躍欲試。

詢問了幾家銀行和基金公司之後,傑敏發現銀行或基金公司推出的定期定額門檻雖然只有3,000、5,000元,即使勉強每月擠出3,000元,也只夠買一檔基金。而且台灣已核備的基金上千檔,到底要買哪一支好?才是傑敏頭痛的問題。

最近燒得火紅的投資型保單,新聞報導占據報章媒體的版面,深深吸引傑敏目光。對於這種可以同時擁有保險保障,又能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保險,最重要的是,每個月只要2,000~3,000元,就能既有保障又能買基金「一兼二顧(台語)」,正好符合傑敏現階段的需求。

為了徹底了解用定期定額方式買投資型保單,和定期定額買基金的優劣和差別,傑敏花了不少的功夫,把這兩種投資方式做一番比較,發現透過投資型保單來投資基金,「PK」直接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結果是,投資型保單顯然較適合現階段的傑敏。

※PK賽第1勝:投入門檻超低2000元就能做資產配置

首先比的是投資門檻。以目前銀行或基金公司推出的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方案,每月最低金額大多是3,000元。但有些銀行則規定,買國內基金門檻3,000元,但海外基金則為5,000元。而且增加的額度起跳就是1,000元的倍數,也就是每月扣款的金額必須是3,000、4,000、6,000元不等。

至於投資型保單,若以定期定額方式購買,則可月扣2,000、2,500、3,000元,可視保戶的保額需求和年紀而定。繳納金額除了保險公司規定的最低限額外,可增加投資的金額是以「元」為單位,也就是要繳多少錢都「悉聽尊便」。

以第1項「門檻」條件來看,每月僅2,000~3,000元結餘,傑敏想要跨進定期定額買基金的投資理財領域,顯然仍缺臨門一腳。

除了門檻較低之外,可投資標的組合的多寡也分出勝負。如果向投信、基金公司或銀行申購定期定額投資國內外基金,每月3,000元門檻,最多只能買到一支基金。而透過定期定額方式的投資型保單和基金投資最大的不同是,投資標的並非單一,即使是2,000、3,000元也可建立投資組合,作資產配置。

另外,不論有沒有投資基金經驗的投資人,在投資時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買什麼基金?買哪一檔基金?

即使決定了投資標的,但投資單一基金,必須承擔單一標的投資風險,無法做到資產配置。而如果要做到良好的資產配置,少則要2檔基金,多則4~5支基金,則每月投入資金至少就要6,000~1萬元、或1萬5,000元~2萬5,000元不等的投入成本。

例如傑敏打算長期投資買基金,他看好未來新興歐洲、新興亞洲和資源題材等積極成長型的標的,但又希望保有穩健獲利,想再搭配全球型股票基金和國際債券基金。如果按照這個組合,最少就要5支基金,在銀行辦扣款,海外基金最少月繳5,000元,1個月就要2萬5,000元,把他全部的薪水拿來繳都不夠。

但以投資型保單來看,可以選擇連結的基金產品少則6檔,多則10~20檔的「一籃子基金」。以目前引領投資型保單風潮的安聯人壽變額萬能壽險為例,傑敏透過這個投資型保單,1個月只須繳2,000元,就可買到最多12檔基金的組合,不僅能達到傑敏心中的基本組合需求,還可以建立更完整的投資組合內容。

除了投資標的分散和配置,投資組合標的在幣別方面可選擇4~6種不同的幣別組合,相對於定期定額買基金1次1檔只能選1種幣別而言,較能達到匯率風險規避的目標。

※PK賽第2勝:繳費彈性 隨人生目標調整

不論是買基金或買投資型保單,都是強迫儲蓄的一種理財方式。人生畢竟充滿不確定性的風險,像傑敏這種初出社會的年輕人,隨時可能因轉換工作、待業或繼續進修而離職,使得收入不穩定或中斷,定期定額投資計畫可能就被迫暫停。

相對來說,投資型保單就相當適合收入不多,或資金狀況不穩的年輕族群。由於投資型保單的保費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目標保費,也就是用來買壽險保額的資金;二是超額保費,也就是投資買基金的資金。保額隨時可以增減,投資金額也可視需要隨時調整。因此,只要在保單累積價值不會讓保單失效的原則下,保費愛怎麼繳就怎麼繳,想停就停,繳費非常有彈性

另外,一般定期定額買基金,必須約定帳戶轉帳或由信用卡支付。雖然銀行或基金公司每月提供1~3天為指定扣款日以供選擇,但是除非客戶申請暫停扣款,一旦帳戶餘額不足,3至5次扣款不成,投資合約就會終止。若要繼續定期定額扣款,則要重新再申請一次。

相對於投資型保單的繳費則較有彈性。投資人可選擇每月、每季、每半年、每年等不同的定期定額方式。例如傑敏每月有2,000元預算,可以選擇月繳2,000元或季繳6,000元、半年繳1萬2,000元或年繳2萬4,000元。 (可不要真的笨到去年繳,一定要用月繳!其他都不用考慮了)

投資型保單繳費方式還能約定帳戶扣款、轉帳劃撥或自行繳費。有錢就多繳、沒錢就少繳,完全隨心所欲。例如,最近傑敏收到一張紅帖子,多了一筆支出,相對就少了2,000元可以存錢。如果傑敏採用自行繳費,這個月收到保險公司寄來的保費繳納通知單,就可「不予理會」,自動停繳。但要注意,若是選擇帳戶扣款,則要在事前通知保險公司停止扣款

此外,傑敏目前希望的保額規畫是100萬元,若未來打算結婚、生子,相對風險保障就顯得不足,那時傑敏可以選擇增加保額到200萬、300萬元或更高,如此一來,相對目標保費部分的支出就會增加,每次繳存金額就提高到3,000元或4,000元以上,完全端視人生各階段的風險需求和規畫,隨時可以調整保險金額。

※PK賽第3勝:4次免費轉換、享2萬4免稅額、保單可質借

如果選錯基金,或是基金績效不如預期想汰弱擇強,或是投資報酬已達預期目標而想轉換成其他基金,都可能面臨轉換基金的問題。如果是定期定額買基金,有些基金公司提供自家基金免費轉換的優惠,但大部分銷售通路都要收200~500元不等的轉換費,而且是換1支算一次的錢。

投資型保單大都提供一年4次以上的基金免費轉換選擇,即使投資組合內有12檔基金全部換掉也只算一次,超過規定次數的轉換才會收500元費用。畢竟,基金投資不宜短線操作、隨便更換標的,因此,一般一季檢視1次調整投資組合就夠了。

值得一提的是,每人每年有2萬4,000元的所得稅保險列舉扣除額,投資型保單即使大部分的錢拿去投資,在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只要在2萬4,000元以內都可列舉扣除,而且保險給付的金額若在3,000萬元以內則免繳遺產稅編按︰近期主管機關對投資型保單的節稅定義可能將有調整)。不論是定期定額或單筆投資基金,都沒有這些稅賦上的優勢。

如果急著用錢,可以向保險公司支領保單已累積價值,1年至少有4次免費提領的機會,不必負擔贖回費用。如果只是短期資金的需求,不想中斷投資,傑敏還可以利用投資型保單的「保單質押借款」(質借)功能,跟保險公司貸到保單價值6成左右的資金,讓資金運用調度更方便。

反之,若是一般定期定額買基金,若有資金需求或急需周轉金,投資人大都只能贖回基金支應,基金公司和銀行多不提供質借服務。就資金運用的靈活度來說,顯然略遜一籌。


2008年2月21日 星期四

全球股災 年終獎金哪裡擺?

萬寶週刊 745 期 周康蘊

農曆春節倒數計時,許多公司吃完尾牙後,接著就要發年終了!擔任業務的小王早已計畫好在扣除支付房貸款項之餘,其餘年終獎金要來好好做投資規劃,但遇上這一波全球股災,一些手上握有股票、基金的同事都賠得慘兮兮,難道這筆錢真的只能拿來儲蓄嗎?

◆危機入市 5成買基金

在證券業打滾多年的德信投信總經理儲祥生,分享過來人經驗,「每年年終,我都會規劃5成用來買基金,由於今年台股跌幅已深,對想買國內股票型基金的投資人,現在是不錯的進場時機點,因為能買到的單位數多。」

台股20年來歷經3次大回檔,分別跟科技業泡沫化及金融風暴有關,而且跌幅都超過6成,這次受全球股災拖累,台股目前價位已經相當低。從本益比來看,現在許多股票都已經到了7、8倍以下;從籌碼面看,去年12月有第一波融資已經砍掉500億,元月22到25日短短幾日融資又被砍掉300億,預料電子股後續將有一波反彈!畢竟電子科技類股自去年7月高點一路下跌整理至今已將近半年,跌幅夠深,長線來看,投資人可以擇優進場。

「我認為現在進場買基金,賺錢機會絕對超過80%!所以大家看壞市道的時候,就一定要布局!」儲祥生說,真正好的商品,大家還是應該勇於下手,震盪來臨的時候,就是可以陸續承接的大好機會


面對市場上一堆財經利空消息,外界看壞今年美國經濟,儲祥生卻認為美國次貸風暴造成的負面影響,今年上半年應該可以反應完畢,FED降息、布希政府提出降稅措施營造低利率環境,種種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最差景況已快落底。對此觀點,台大商研所教授魏啟林也認為,在美國經濟資本額大於資金缺口的情況下,美國經濟應該在今年內就會復甦。

儲祥生表示,今年主要經濟市場都是看美國走勢,上半年不好的消息會陸續傳出;但他的投資都以3年為期,長期而言,今年是可以積極操作的一年,他反而樂觀看待。

◆計較報酬 停利重於停損

如果是屬於積極型的投資人,儲祥生建議年終獎金可提撥5成買股票、3成買基金,其餘再儲蓄。在海外基金走了5年多頭後,現在不妨可考慮購買國內股票型基金,將時間拉長,絕對能有獲利機會。

買基金,停利比停損更重要!」對於較保守型投資人,投資基金平均只要有20%~30%報酬率就算不錯了。據我觀察,基金市場每2~3年就有一波行情,記得在觀察大行情來臨時,最好先找時間把基金贖回

而每逢過年後,有些父母會幫孩子把紅包作理財規劃,預存教育基金,儲祥生建議爸爸媽媽們,可以採「定期不定額」方式,如此絕對能降低成本、拉高投資效益。如果以長期觀點來看,「我個人在選擇基金時,絕不會迷信績效排行榜,因為基金績效排行每年變動很大,所以考慮名單會設在每年固定維持市場排行前1/4的基金。」

◆年終少? 小額定期投資

現在大環境景氣不佳,一般上班族存摺上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的年終,更應該做最有效利用,在理債並扣除必要支出後,金額所剩不多的民眾,不妨選擇每月最低3千元的定期定額投資計劃,拉長投資時間,複利效果就會浮現;若手中餘額多,則可以考慮規劃投資組合,以股票型基金與債券型基金兩者為主,依風險承受度做分配。

針對不同的族群,摩根富林明也提供幾點投資建議做為參考。還沒結婚或尚無小孩的青年上班族,無家計負擔,金錢使用彈性高,可以承受較高投資風險,因此投資區域可選擇市場波動較高或目前股市上漲機會較佳的市場,以短線波段獲利為主要目標,採低檔布局方式。至於已經有小孩的雙親上班族,年終獎金往往要考量到未來家計需求,因此投資布局上應重均衡,也就是兼具積極、穩健的投資標的。

至於屆齡退休族群,未來收入增長空間不高,建議將8成紅包收入投資在穩健收益標的,例如債券、全球和平衡基金,在景氣溫和起伏年間,報酬率往往優於定存,風險也相對較低。考量個人經濟狀況,若財務需求無虞,仍可留2~3成投資個人喜好之風險較高市場。

『公共設施』的內容與比例

住展雜誌 320 期

近年來,強調配備健身房、SPA、游泳池等公共設施的建案屢見不鮮,因此詳細瞭解公設的內容與比例,是購屋前的必備功課。

坊間一般將公設區分為『大公』與『小公』兩種類型。

小公:該樓層共同使用部分,一般包含當層樓梯間、電梯間與走道等。

大公:社區內共同使用部分,如:運動遊樂設施、共同出入口、門廳、水塔、排水設備等。

※比 例

公設比代表公寓大廈的總樓板面積中,共同使用部分所佔面積的比例,也就是在房屋所有權狀的坪數中,公設所佔的坪數比例。而公設比例越高,代表可讓屋主專屬使用的空間比例也會越小,但是相對的,可使用的公共設施也會比較多。而目前各類型產品一般的公設比例範圍如下:


五樓以下公寓:無電梯公寓若無休閒設施,僅計算樓梯間及機電設備空間等,一般在十五%左右;有休閒設施,則在十八%至二十%之間。電梯公寓因需加入電梯間面積,公設比在二十四%至二十五%之間。

七樓以上電梯大廈:公設比約在二十三%至二十七%之間,若是大型社區,公設比可能就會超過三十%。

套房:因各樓層走道空間較大,公設比一般在三十%至三十五%之間。若有其他休閒娛樂設備較完善的規劃,公設比甚至還有可能超過三十七%呢!

總之,在購屋前,比對房屋所有權狀內容,仔細瞭解公設內容,並衡量自身需求,評估未來使用的機會是否合乎支出成本,這才是最具智慧的現代購屋人。

2008年2月20日 星期三

綜所稅大調降 政院稅改預定99年實施

中央社 記者葉素萍 台北2008年 2月20日電

財政部長何志欽今天指出,「輕稅簡政」所得稅制改革方案規劃將綜所稅最高級距稅率從現行百分之四十降為百分之三十七點五,薪資特別扣除額及殘障扣除額均提高為十萬、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從每戶二萬五千元改為每人二萬五千元,標準扣除額單身者提高為六萬,有配偶者提高為十二萬元。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輕稅簡政」所得稅制改革方案規劃,何志欽及財政部次長張盛和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做進一步說明。

何志欽指出,由於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租稅減免將於民國九十八年底屆滿,預估將增加一千五百億左右稅收,提供政府全面稅改契機,在總體稅收不變的前提下,財政部提出「低稅率、廣稅基、簡稅政」的「輕稅簡政」規劃。


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擬由現行百分之二十五大幅調降為百分之十七點五,並取消未分配盈餘加徵百分之十營所稅規定。

張盛和指出,稅改修法通過後,營所稅的名目稅率就等於實質稅率,企業不必再找會計師做租稅規劃,有助於租稅透明並提高國際競爭力;目前香港公司所得稅率為百分之十七點五、新加坡為百分之十八,韓國打算從現行的百分之二十五降到百分之二十,調降公司所得稅符合國際趨勢。

個人綜合所得稅率規劃從現行的百分之六、百分之十三、百分之二十一、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分別降為百分之五點五、百分之十二、百分之十九點五、百分之二十八、百分之三十七點五。

薪資特別扣除額從現行的七萬八千元調整為十萬元;殘障特別扣除額從現行的七萬七千元調整為十萬元;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從「每戶」二萬五千元調整為「每人」二萬五千元;現行標準扣除額單身者為四萬六千元、有配偶者為九萬二千元,新稅制將分別調高為六萬元及十二萬元。

張盛和表示,標準扣除額目前占所有所得稅申報戶的百分之六十七,這百分之六十七的申報戶當中還有百分之六十五屬中低收入所得者,因此稅改方案有助於降低中低所得者稅賦負擔,這是全民都受惠的稅改方案。

何志欽指出,此稅改規劃經過專家學者團隊三個月的研究,經估算新稅制實施僅損失二十億左右稅收,政府是量力而為,若稅改可以落實,將有助於加速固定資本形成,讓實質及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加速成長。

何志欽說,配合促產條例落日,經濟部將修訂產業三法(產業創新加值條例、產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產業發展基本法),財政部將修訂所得稅法。今天院會討論時,行政院長張俊雄也特別指示相關單位要儘速完成修法,送立法院審查。若立法時程一切順利,預訂在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開始實施新稅制。

5大錦囊 讓你不必為錢工作

今周刊581、582期 撰文.謝春滿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擁有人生選擇權,不用再為錢而工作,這樣的財富自由境界,是許多人心中的夢想。

你已經擁有財富自由了嗎?心中的財富自由數字又是多少?你又如何達到財富自由目標?

《今周刊》與104人力民調中心、Yahoo! 奇摩合作,首次進行國人《財富自由度》大調查,並訪談多位名人、專家、各行各業精英,請他們與你一起分享成功的致富經驗。

5個具體方法,幫助你往財富自由之路邁進!

清晨,天還沒亮,郭際勝起個大早,他提起釣竿,開車往宜蘭的方向前進;此時,正是魚兒最愛吃餌的時候,他通常選這個時間就到海邊,一個人靜靜享受海釣的樂趣。

除了海釣,他偶爾也到新店碧潭一帶垂釣。「不管有沒有釣到魚,我都很開心。」談起釣魚,他整個人眼睛都亮起來了,這是他在投資之餘最大的樂趣。


◎掌握董監改選行情

通常上午垂釣,中午回家稍事休息後,上網回覆網友請教投資理財的問題,下午騎騎腳踏車或是跑步運動一下,傍晚時分就回家,幫家人準備美味的晚餐。

今年五十歲的郭際勝,可以過著如此閒適自在的生活,其實都拜投資成功所賜。他的投資策略很簡單,就是掌握董監改選行情,選擇好的股票,長期投資,不用每天擔驚受怕。

靠著這套投資方法,他提早在四十歲就享有財富自由。除了擁有二間房子之外,每年股利相當於一份百萬元年薪;還有,十年來累積了千萬元以上的財富;更重要的是,他已學會了從投資賺錢的技能,所以當別人趕著上班之際,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郭際勝過去任職於上市科技公司,過著昏天黑地的忙碌生活;由於在公司負責業務工作,每天追著訂單跑,業績不好的時候,經常被老闆叮得滿頭包。

他投資股市的經驗開始得很早,在大學時期就跟同學去開戶;出社會做事以後,還是持續投資,但前面幾乎都在繳學費。

由於在八○年代股市狂飆時期都沒有賺到錢,他決定找一支不會倒、產品好、專注本業,又可能被市場偷襲的好公司來投資。經過審慎評估之後,研判中鋼結構會有經營權之爭,有潛在的董監改選行情,因此鎖定這支個股作為標的。

當時中鋼構股價二十六.一元,他把到期的定存、年終獎金加上薪水節餘全數投入,陸續買進;但九七年竟然跌到十九.四元,他仍持續買進,成本二十三元。到九八年,就發生有人要搶董事長事件,股價無量飆漲到四十五元。

他分批獲利出場,後來中鋼構雖然持續飆漲到八十七元,但卻因經營權之爭愈演愈烈,證管會介入調查,股價無量下跌十七根停板回到起漲原點。還好他已經提早獲利出場,這次投資為他賺進人生的第一桶金。

其後,他陸續運用同樣方法,掌握董監改選行情,投資東元、中橡、台泥等公司,至少都獲利一倍才出場。

郭際勝是純粹的散戶,他認為,散戶除了基本面勉強可以不吃虧,但是技術分析或消息面,都處於弱勢,「只有董監改選行情,才是散戶惟一的靠山。」由於董監改選前,大股東為掌握經營權,不會賣股票,加上若發生股權爭奪戰,就更有獲利空間

但是布局董監改選行情不能太晚,通常三年改選一次,在二、三月間進行;因此,他通常會在前一年的六、七月或更早就開始布局。

■價值選股、長期投資

除了董監改選行情,郭際勝認為,放長線是散戶勝出的第二個法門。研究公司的基本面,選擇價值股買進,長期投資

二、三年前他注意到大洋塑膠這檔股票;研究它的基本面發現,這家公司有十萬坪土地,資產非常有價值,且股本又小,當時股價才二十幾塊,他陸續買進,最低曾跌到五塊錢,但他的平均成本是十元,後來再漲回二十幾元,他把手上幾千張分批賣出,獲利一倍。

大洋塑膠讓他賺了兩個波段,第一次賣出後剩下一百多張;後來跌回十元,他再次買進,二十元賣出,光是這二波就賺進千萬元的財富。

持有時間至少有三年左右,賺進一倍。他近幾年的投資都以這個方法為主,找到好公司長期投資,待獲利一倍時出場,或是長期投資享受股利。

目前他手上持有的聯華食,就是長期投資。他研究後發現,聯華食本業非常穩定,每年EPS(每股稅後純益)○.五元到○.八元之間,配發股利約六%到七%,股價在十到十二元間來回。他在十元的時候買進,每年光是股利就相當於一份薪水收入,這還不算中間賺的價差。

郭際勝的選股邏輯是只選上市公司、不碰未上市,只選擇明年有董監改選行情的股票,不易有董監改選行情的公司淘汰;如此,要研究的股票就只剩二十支,再從這當中選擇最優的五支。萬一沒有上漲一倍的機會,至少有比定存好的現金股利。

集中火力研究並選股,近十年來,郭際勝投資過的股票只有十七支;透過這套方法,讓他立於不敗之地。他最近出版了《散戶勝經》新書,分享這套投資方法。

四十歲之前努力工作賺錢存錢,並學會投資,郭際勝已經學會釣魚的方法;四十歲之後,開始用錢賺錢,財富自由就這麼水到渠成。

2008年2月19日 星期二

不同人生階段 檢視方向大不同

歲末年終 保單健檢DIY
理財周刊 389、390 期 文.江羚瑜

不同的人生階段,保單健檢就像是定期健康檢查一樣,才能符合自己的需求,因此趁春節期間保單健檢DIY,為家人及自己規畫周全的保障。

回顧2007年,周遭朋友中有人告別單身,也有人喜獲麟兒等,歷經不同的人生階段,保險更需要做適當的規畫及調整,才能符合自己的需求。趁春節長假,好好檢視過去購買的保單,保額是否需要調整?保障內容是否足夠?為家人及自己規畫周全的保障,妥善計畫一個高保障、低風險的金鼠年。

ING安泰人壽資深行銷經理謝佳芳指出,過去國人普遍存有買1張保單,即適用20年的迷思,其實不同的人生階段,對於家庭責任都有不同的考量重點,但是無論人生任何階段,唯一不變的是,對於醫療保障的需求都是不容小覷。以下是針對不同的人生階段,檢視是否擁有以下的保障而必備的險種:

◎人生階段 單身 必備儲蓄險


結婚率降低,單身貴族愈來愈多,該如何檢視保單呢?ING安泰人壽資深經理謝佳芳表示,單身階段以「照顧自己」及「不造成家人負擔」為原則。因此,需提高醫療險、壽險、意外險、重大疾病險的比重。

另外,中國人壽副總經理黃忠濱強調:「單身貴族首重儲蓄,無論是未來籌備結婚基金、購買房屋、車子、供養父母等計畫,應及早做好退休規畫,可利用儲蓄險或分紅保單,達到儲蓄的目的。」

◎人生階段 結婚 必備重大疾病險

結婚後的保險考量,應以家庭經濟支柱為保障重點,加強主要經濟支柱的壽險保障更為重要。從風險管理的角度檢視保單,算出「家庭責任保額」的總需求,其中包含家庭生活費、負債費用(如房貸、車貸)、子女教育費及喪葬費,當總需求扣掉家庭存款、社會保險(勞保、公保、團險)後,餘額就是保障缺口,再檢視投入保險的預算有多少,若預算充裕時,以終身壽險為主,若預算不足時,則以定期險為主。

謝佳芳指出:「家庭經濟支柱有三大風險不容忽視,一是突然身故,二是收入中斷,三是醫療規畫。」由於多數人在30~40歲成家立業,是經濟負擔最重的階段,以30歲男性為例,從事高科技業,年收入為60萬元,萬一癌症提早發生時,則需至少準備2年以上的生活費,才不必擔心收入中斷的窘境發生,因此,最好投保保額120萬的重大疾病險。

因為保額是根據實際收入與支出做為考量依據,像醫治癌症需要2年的治療期,才能恢復工作能力,而重大疾病險可解決生活費、房貸等支出,可彌補壽險的不足,是萬一不幸發生收入中斷時,提供周全的生活保障。

◎人生階段 生子 必備醫療儲蓄險

三商美邦人壽業務經理葉永憲指出,為子女規畫保單首重醫療險,由於孩子沒有生產能力,平日父母花費在子女的開銷已經不小,萬一不幸生病,那麼妥善的醫療規畫更顯重要。

另外,教育費用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環,利用投資型保單來為孩子規畫教育基金,也兼具保障與投資雙重功能。黃忠濱以自己為例,在子女1歲時即利用儲蓄險規畫教育基金,等到繳費期滿以後,每年即可領取1筆生存金給付,都可做為教育費用的來源。

◎人生階段 退休 必備長期看護險

任何人步入中年後,都一定會面臨漫長的退休生涯,葉永憲指出,為了在老年得到較好的醫療保障,千萬不能忽略醫療險。另外是減輕兒女的負擔,當老年發生疾病時,若需聘請看護隨時照料,龐大的看護費用將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而長期看護險,則可把風險轉嫁至保險公司,對子女來說,兼顧工作及照顧長者勢必分身乏術,因此,長期看護險對銀髮族是維持良好醫療保障的必備險種。

葉永憲指出,幾乎高達90%的民眾沒有保單健檢的習慣,往往是經過業務員的提醒,才把過去的保單拿出來研究一番,結果早已不符合需求,或是購買了一堆同質性高,卻又繳了一筆為數不小的保費,仍然不知權益在哪裡。

到底多久做一次保單健檢較為恰當呢?台灣人壽業務發展部資深經理陳維強表示,一般而言至少1年1次,因為往往保單內容必須隨著不同的人生階段而調整,一旦家庭結構出現改變時,也是需要做保單健檢的重要時刻。部分保險公司也會提供生日、結婚等特殊節日變更保單的優惠,民眾亦可善用此方案,更新保單內容。

◎保單健檢的管道

黃忠濱指出,現今部分保險公司網站都設有保單健檢系統服務,民眾只要輸入正確的投保資料,即可試算出現有的保額,過程簡便,並且清楚列出所有的保單資料,最後再向業務員諮詢,是否調整保額及保障內容。

民眾只要利用保單健檢的軟體,即可自行輸入保單資料、資產收支狀況、包括保費支出等,皆可一一檢查目前的保障內容是否周全,再依自己的實際需求做適當調整。

此外黃忠濱強調,可依「雙十理論」來檢視保單,只要保費支出占家庭收入的10%,保額則為家庭收入的10倍,既不會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也能夠得到完善的保障,再依此結果評估自己是否需要調整保障內容。另外,以理財三分法來檢視,收入的60%列為基本生活費,30%列為投資理財,10%則為風險規避,其中10%即以「保險」作為轉嫁風險的規畫。因此無論是單身、結婚、生子等人生階段,都可依此原則做為參考依據。

◎工作轉換 保障更重要

農曆年後是轉職跳槽的旺季,不過近年來景氣不佳,許多人往往轉換跑道時,從白領階級降為藍領階級,更多人面臨減薪、降職甚至裁員的生活窘境,在荷包縮水的時代,假日兼差的人口也愈來愈多,因此保額及保障內容應做適當的調整,才能符合自己的需求。

三商美邦人壽業務經理葉永憲指出,當職業變更時,一定要告知業務員或保險公司,例如內勤轉外勤,當工作的危險性增加時,應提高保額以增加保障,或收入減少的情況下,醫療險的比例不可減少,但仍需增加意外險的保額,而儲蓄險、投資型保單的比重可以降低,以減輕自己的經濟負擔。

ING安泰人壽資深行銷經理謝佳芳指出,當收入不穩定時,保費往往成為民眾的經濟負擔,因此,壽險可彈性調整,當預算充裕時,可保終身壽險,若預算不足時,可暫時轉為定期險,公司則會退還解約金的差額給客戶,亦可享有等值的保障,等收入穩定時再調整為終身壽險。

不過,投保前最好先了解「更約權」及「增額權」的規定,其最大特色是可依照原本投保的費率計算。以30歲的男性投保100萬終身壽險為例,繳費20年,1年保費約3萬多元,若轉為定期險,1年只要2~3千元,亦可承擔20年的風險,但理賠效果不會打折。

中年財務風暴

Career職場情報誌 08 年 2 月號 總編輯的話

一位同齡好友,因工作過勞猝逝。生前愛面子、看似事業有成的他,身後大家才赫然發現,他早已左支右絀、深陷財務泥沼。台灣這兩年中小企業破產倒閉家數暴增,而他同樣也是大環境的犧牲品吧!好一段時間以來,總覺得他心事重重,為了縮減開支,他辭退手下員工,自己包辦大小瑣事,還將一部分生產轉移到對岸,鎮日奔波跋涉。如果只是身體的勞累,素來身強體壯的他,或許還頂得住,真正引發腦出血、奪走他41歲生命的兇手,我想應該是火燒眉睫、喘不過氣來的財務壓力吧。

人到中年,憂思萬端,面對生死、衰老、人生的短促無常,誰能無感於心?憂鬱本是中年的原色,如果又有財務壓力,內外交迫,必然釀成巨大的生命風暴。

年少窮困是大幸,貧窮是人生最好的老師,但中年窮困卻是人生大不幸。人到中年,精神體力快速走下坡,家庭負擔卻進入高峰期,子女教育、父母照護、房貸開銷……紛至沓來,不少人年輕沒打好經濟基礎,中年心力交瘁,陷入可怕的夢魘,想停下來喘一口氣也不可得,更禁不起任何一點人生變故,否則全家就要喝西北風,終日提心吊膽,工作再差也只能忍氣吞聲。中年窮困,何其不堪!


然而,也有人開創出另一番中年風景:他們事業步上平坦的高原期,不需要再像年輕時辛苦向上坡衝刺,除了薪水收入外,還能從理財獲得第二份收入,生活可以過得很自在、隨心所欲,在財務無虞下,對未來沒有擔心與害怕,也不必為五斗米折腰,得以享受寬裕、從容的人生,這正是中年最美好的感覺。

中年,其實不如你想像那麼遙遠。年過35歲,當你發現精力大不如從前,就已經跨進中年門檻了。我可以斷言,台灣年輕一代未來將有很大比例,會面臨嚴酷的中年財務危機如果你工作3年、儲蓄還不到30萬元,或者35歲還沒有100萬元資產,就得小心自己是高危險族群了

年輕時對自己吝嗇一點,中年時人生就會對你慷慨一些。許多新鮮人領到薪水第一件事就是出國遊玩,以為花個2、3萬元,不過是一個月薪水而已。錯了!對於一個每月存不到5千元的人,出國玩一趟,代表大半年的儲蓄化為烏有、工作全部做白工。同樣地,一個月薪2.5萬元、每月存1千元的人,靠著努力兼差或投資,每月多賺1千元,也絕不只是增加區區4%所得,而是讓儲蓄增加了一倍。要謹記:人生重要的不是賺多少,而是存多少

如果不想「人到中年百事哀」,就從年輕做好財務紀律吧!

2008年2月18日 星期一

投資型保單月繳 可分散風險

【經濟日報╱記者 蔡靜紋】

很多投資型保單的保戶,最近心裡都有共同的疑問:「怎麼辦?最近股價跌得這麼兇,去年買的變額年金,簡直賠慘了!」大家都在盤算,該不該暫停定期定額的月扣款,更鬱卒的是選擇年繳的投資型保單保戶,有人的投資帳戶已賠掉二成多,急忙打電話給業務員,想要辦解約。

最近全球鬧股災,股票型基金的投資人大吐苦水,不少人說:「去年一年賺的錢,竟然在一天內吐光光。」只有少數將錢放在債券型基金的投資人在忍受二、三年的低迷後,意外卻發現他們翻本了。

不僅基金投資人最近像驚弓之鳥,這幾年在台灣大為熱賣的投資型保單保戶也坐立難安,因為大多數投資型保單的保戶都選擇「連結海外股票型基金」,等於跟基金投資人一樣,得要忍受市場波動風險。

很多人買投資型保單的時後,對於保費選擇年繳或是月繳,都是聽從保險業務員的建議。有些業務員為了衝短期業績,或者他本身對定期定額投資有認知問題,可能鼓勵客戶採用年繳,但其實買投資型保單跟買基金一樣,除非對市場後續表現有十分把握,才建議採取單筆投資。

不過,即便是股神巴菲特,都不敢講自己可以百之百準確預估未來股市怎麼走,所以利用投資型保單來參與投資市場,最好還是選擇定期定期繳費,而且最好是分愈多期別繳,愈能達到分散進場時的風險

保險專家建議,一般傳統型的壽險保單,若勾選分期繳的「年繳」會比「月繳」的保費便宜不少,舉例來說,如果年繳保費12萬元,採取月繳,每月要繳10,560元,等於一年合計得要繳12萬6,720元,比年繳多出了6,000多元。

因此,一般建議傳統壽險保單,儘量採年繳,而不要月繳。但是投資型的保單,並沒有這類差價問題,因此月繳與年繳的保費一樣,又可以分散進場風險,選月繳便優於年繳

剖析五種贏家性格

你具備投資贏家DNA嗎?
財訊月刊08年2月號 黃琴雅、郭庭昱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巨富的成就有命有運,但成為小富翁卻是可以靠自己,培養贏家DNA,是成為投資贏家的不二法門……

「我曾經一年內在股市賺八倍,但全部都吐回去了,」對投資頗有研究的前立委沈富雄自嘲的說:「已經輸到脫裙子了,還好我在裙子裡還穿了褲子。」賺到錢能入袋又要守得住,是成為投資贏家最重要的條件。

去年十月,當時正在九千多點高峰,沈富雄提前預見空頭的到來,但告知身邊好友沒人要信,最後連他自己也沒全部跑掉,自我檢討的結果是「腦筋的判斷和實際的執行力不一致」。

沈富雄以親身經歷道出人性的貪婪與恐懼,造成腦手不協調,是投資失敗的主因。足見即便已是投資贏家的他,也有克服不了的弱點。


曾有位外商公司總經理,在科技泡沫高峰時,擁有的思科(Cisco)股票市值五億元,當泡沫破滅,股價一路下跌,他卻懷念著過去美好的高股價,不肯殺出,最後只剩下一、二千萬元,不僅心情大受影響,連人際關係和生活品質,甚至人生的自信一併都輸掉了。

股票市場有起有落,但在震盪激烈、上沖下洗的過程中,會清楚反映每個人的投資性格,連華爾街的專家都會栽跟頭,就像去年,花旗、美林等國際級的金融機構,都在次貸風暴中賠掉上百億美元,這全是人性的貪婪、恐懼與無知所致。每個人勢必要坦然面對自己的投資成績單,這張考卷上只有兩種成績,贏家和輸家二選一,沒有專家!

個性決定命運,更決定你的財富,會不會成為富翁取決於你是否具有贏家DNA,本刊從富豪與成功投資家身上,歸納出五種贏家性格:

◎性格一:想像力

作家塞林納(Louis Ferdinand Celine)曾說,當一個人失去想像力時,死不足惜;但一個充滿想像力的人,死了就太可惜了。會賺到錢的富翁,都具有想像力,眼光總是走在前面,先看到九成投資人沒有想過的事。

有一位縱橫兩岸股市二、三十年的投資專家,在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全世界唾棄中國時,到中國投資房地產與股票,當時有中國人笑稱他是「呆胞」,連中國人都想逃了,怎會有人在這麼不恰當時刻來投資這麼不值錢的東西,十多年後的今天,大陸股市大漲,房地產一屋難求,當大家都在搶進的時候,他早已獲利了結,大賺十倍出場。

在○一年中國股市因A、B股合併傳言而大漲數倍時,他就將大陸的資金轉進當時只有一千六百點的香港H股(國企股),當外資在三年前大舉入資H股時,讓他的股票大漲四倍,甚至有些漲了二十倍,他又將資金轉回到台灣,低檔布局航空股與金融股,他早已看到在世界開放的洪流中,兩岸一定要通,具有主權概念的股票,頗有價值。

也因為他的建議,他的朋友在十多年前拿著一百五十萬美元,專門收購上海市區一樓的房子,現在已成了身價數十億元的富翁。當時中國環境不好,一般人都嫌一樓髒,價格反而便宜,他卻以台灣忠孝東路的店面經驗看到了上海一樓的價值,他的朋友買下一樓後,自己開或租人開餐廳,隨著中國經濟成長,一樓成了搶手貨,這位朋友也因此發了大財。

股價反映眾人的想法,只有沒想到的事,才可能推動股價上漲或下跌,如果和八成的輸家一樣,沒有投資的中心思想,只隨著消息面起舞,自然賺不到大行情。

◎性格二:定見與專注

想像力只是一個方向,還需要各方求證及研判,十個想像可能只有一個對投資有意義,確定一個投資潮流後,深入鑽研,專注的研究,才會賺錢。有句話說:「如果你不知道要航向那個港口,那麼所有的風向都對你不利。」

日本人稱「股市之神」的是川銀藏,在六十年的投資生涯中,潛心鑽研礦業,曾在一九八二年投資住友金礦山大賺二百億日圓,所得名列日本第一,他留給後人的「投資五原則」中,第一條就是:選股票不要靠人推薦,要自己下功夫研究後選擇;第二條是:自己要能預測一、二年後的經濟變化。

只要肯下工夫,一定可以賺到錢,創投業主管邵景欣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能夠在資訊不透明的未上市股中,比別人早一步搜尋到「下一任股王」,祕訣無他,就是勤快拜訪公司。據他多年的研究,股王天生就有一些特質,例如身處對的產業、年營運績效爆發性成長、高毛利、股東結構堅強、技術難以複製等。這麼些年下來,歷任股王只有伍豐與邵景欣失之交臂。

二○○○年之後他的持股重心漸漸轉移到以LCD為軸心的族群,瑞儀、威力盟、達方、奇景等,持有時間少者數月、多者半年至一年,每一檔都讓他獲利數百甚至數千萬元出場,也奠定個人財富基礎。他因為勤跑公司,深入了解產業,得以在景氣反轉之前抓住行情,或是躲過風暴、保住獲利的成果

◎性格三:嚴守投資紀律,善設停損

一般投資人通常在股市大漲時追買,在大跌時不知所措,而且都是買在最高點,賣在最低點,這全都是因為沒有嚴守投資紀律所致,最嚴重的是,沒有「停損」的觀念,即使如績優股聯發科也會讓投資人慘賠,去年聯發科從六五六元反轉向下,如今股價腰斬,眷戀它過去績效的投資人,不忍停損而遭致資產減半的命運,「離場紀律」是贏家必備的性格。

「是認錯,不是認輸,」是停損的基本觀念。身價十億的資深投資人林先生就是嚴守停損紀律,讓他躲過無數次的股災,從不聽明牌、不跟隨主力的他,只選主流股投資,一旦該股票出現第一支漲停板時,他會放膽去追,隔天若下跌,未出現強勢漲停,他就反手砍掉,反之若出現漲停,他就再度加碼,緊守「追強勢股,砍弱勢股」的原則。

林先生以技術線型來研判停損的時點是,一旦股票線型破線,轉為弱勢,他會毫不留情的全盤出脫,他從來不怕賣錯,即使賣錯,只要留住資金,股市永遠都有重來的機會,這是他能夠縱橫股海數十年的最高指導原則

另外,沈富雄提出一個重要的觀念,「要把所有投資的錢當一桶,只算桶裡頭的錢增加還是減少,不要一支一支算,看到賺錢很高興,先賣掉,賠錢的留下來會輸更多,『賣賺留賠』一定是錯的」。

◎性格四:不貪心

「不貪」,這是贏家性格中的保命訣竅,眼光再好、股票再飆,帳面賺再多,不懂得留給別人賺,就前功盡棄,這完全是和人性的拉鋸戰

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是,當股價來到相對低點,出現價值時,才會出手投資,而股價來到相對高點時,他就會賣出,即使該股票在他賣掉之後又大漲一波,他也不會貪心,中國石油就是一例,如今中國石油已經跌破他當時的賣價,證明不貪心,賺到自己該賺的錢,才能保住財富。

三十七歲,學運出身,因投資賺進上億的財富,李勇杰(化名)就是遵守「不貪」的原則,擔任十多年營業員的他,看過不少因貪念而一夕破產的例子,所以他每年要求自己只要賺到一八%就滿足。他還細心研究股票的慣性,去年他就是研究出特定金融股有高低區間內波動的慣性,在它低點到了買進,高點到了賣出,按表操課,前後操作七次,一年下來獲利一二○%,如今,該股票因三通議題大漲,衝破他原本設定的區間,所以他現在必須重新尋找新標的,繼續執行他「區間操作」的策略。

李勇杰常常鼓勵周遭的朋友,每天設定自己賺一%就夠了,一年二百六十多個交易日下來,就可以賺到二六○%,一百萬的本錢若一年賺一倍,七年就有一億二千多萬元。這雖然是理想狀況,但也說明,每天的操作不要貪心,設定小小的目標,也可以賺到大錢。

◎性格五:忍耐與等待

等待,是最佳的投資修為。」這句話是傳承光通訊監察人王田的名言,他在○三年時,相準剛掛牌的IC設計股原相,成本約在百元以上,原相一度跌到五十元附近,讓他差點破產,當大家笑他不懂停損時,他還慢慢加碼,去年初,IC設計股大翻身,原相最高漲到五九六元,王田趁高檔出脫賺進三、四倍的獲利,他選股原則是,「每一筆投資都有八、九成的把握。」他對原相的信念,讓他得用忍耐熬過低潮期。

不過,要能夠貫徹與忍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如已過世的股市聞人榮安邱也無法徹底執行。一九九○年,榮安邱原本十分看好香港匯豐控股股票,他買進後,股價卻一路下跌,榮安邱一路向下攤平,還買到成為匯控最大的個人股東,但他卻耐不住長達一、二年等待的煎熬,在匯控股價五塊港元成本附近全數出脫,沒多久匯控卻一路大漲二十倍,這成為榮安邱一生最悔恨的投資紀錄。

投資性格中,最克服不了的就是心浮氣躁,愈急就愈抓不到你要的東西,要克服這項人性的方式,唯有「忍」與「等」。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要投資就是要贏,成為巨富要靠運氣,但做個小富翁,不須要太聰明,只要認清自己性格,懂得反省與學習,培養贏家DNA,就能在本業之外,打造人生第二專長,終身受用。

2008風險年 如何投資不敗,避開地雷區?

天下雜誌 文/張翔一 攝影/劉國泰

全球股市震盪不斷,次貸風暴衍生的利空波動全球,二○○八年投資人難道只能膽戰心驚的抱「股」長嘆?如何展開因應新局面的理財策略?

一月底適逢企業發放年終獎金,投資人紅包在手,正想妥善規劃投資,卻立刻面臨美股為首的全球股災。

根據香港《文匯報》統計,單是一月二十二日的“黑色星期二”,全球主要股市總市值就瞬間自高點蒸發了五兆美元之多。

同時,全球股市震盪也不斷加劇。聯準會降息利多和次貸風暴不斷衍生的利空交相出現,更使得去年十二月以來,MSCI全球指數波動頻繁,上下震幅高達二○%。

專家普遍預估,今年將會是投資風險最高的一年。投資理財考驗的,將不再是“冒險精神”,而是“在風浪中站得穩”的能力

“市場將出現更多無可預知的危機,認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投信投顧公會祕書長蕭碧燕認為,投資人現在迫切需要的,是從“基本功”做起,確實了解自己能承擔多少風險,以及如何與高風險長期抗戰。


基本功第一步:先理債,再理財

全球走了五年多頭,今年卻轉為“高風險、低獲利”的一年,投資人的理財觀念必須轉變,才能有所因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絕對不能“舉債理財”。

美國聯準會緊急宣布降息三碼挽救股市,歐洲也開始跟進,全球利率開始走低。同時物價不斷上漲,通膨隱憂浮現,台灣首當其衝,早已進入利率實質為負的紅線區。

但滿天充斥的投資資訊和業者動輒以高利潤號召,卻往往使得民眾低估投資的風險,或懷有過高的獲利預期。

兩者的交互作用下,台灣民眾焦躁不安,甚至出現“恐慌性投資”:為了擺脫低利困境,忽略風險冒進投資,甚至不惜用雙卡融資舉債,等於將自身財務暴露在高度危險當中。

“五十萬卡奴中,其實很多的成因是借錢投資,卻完全忽略了自己能夠承擔的風險,”蕭碧燕語重心長地表示,最近許多公職警察欠下高額卡債的案例,正是因為把投資當投機甚至賭博,“輸了還想贏回來,最後就愈陷愈深。”

因此,中研院經濟研究員吳中書等學者呼籲,投資人已經有雙卡等債務在身時,一定要認清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已經是負數,在還清債務前,必須耐住性子,避免從事任何投資。

除了卡債和小額信貸必須盡快償還以外,根據花旗銀行首次針對台灣成年人投資行為的大調查,台灣人的貸款普遍以房貸為主。但過去的“房貸管理”,告訴我們可以選擇本金歸還延展期較長的方案,透過投資增加利差,現在這個觀念也應該修正

現在如果買屋,應該趁股市走向空頭時趕快先多還本金,”銀行公會債務協商委員會主管指出,“否則很可能賠了夫人(利息)又折兵(投資損失)。”

此外,在證券市場上的操作,荷銀投顧董事長季崇慧提醒,不論看股票或基金,不要只注意“預期獲利”,而要從歷史軌跡中找可能的最大跌幅,能夠承擔,再考慮買進、或小額融資加碼

基本功第二步:堅持先投資,後享受

處理好個人債務後,如何進一步追求財富?概念很簡單,就是分清楚“必要”與“想要”,同時要有方法嚴格管理自己的物質慾望

前金融研訓院院長薛琦,過著豐富無虞的退休生活,祕訣就在於此。

“生活品質不一定要靠奢華的享受來提升,一本書、一個便當、一片公園綠地,就能度過美好的假日午後,”薛琦看過許多迷失在投資市場和物質享受中的金融同業。他認為趁年輕的時候,盡量降低物慾,多累積個人的資本和競爭力,才有機會享有財務自由

克制物慾看似簡單,背後卻需要對自我的深刻了解,和持之以恆的毅力

“記帳”就是具體實踐的重點之一。台新銀行財富管理部門建議投資人,借用企業的“現金流量表”方式,以每個月為單位,將支出分類統計。

記帳不能流於形式,更要逐步檢討修正自己的花費習慣。例如本月交通費共花了三千元,就該想想,下個月能否少坐十趟計程車,只花兩千元。

季崇慧補充,記帳除了花費,還可給自己設定“目標基金”,將每月省下的小錢,分別透過定時定額基金等方式,規劃旅遊或置產等中長期目標,才能有效加強犧牲短暫享受的動力。

沒有第一桶金,再好的投資規劃都是枉然,”巴菲特給年輕人的建議中,永遠會提及這一點。

基本功第三步:提早因應長壽風險

現代人愈來愈長壽,男女平均壽命已經來到七十五和八十歲,但是對內將面臨健康龐大支出,對外則有每年增加通貨膨的壓力,若對退休生活缺乏長期規劃,“長壽”反而是未來生活的最大風險。

“現在人通常都有至少二十至二十五年的退休生活,”台大財金系教授,同時也是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邱顯比說,“這段時間若無及早針對退休進行規劃,單靠退休金,很可能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維持,更難活得獨立有尊嚴。”

邱顯比建議,投資人應該計算出除退休金外的所得缺口,以目前的經濟趨勢預測,若二十年後退休,至少還要準備近兩千萬的金額,才能保障退休生活,這個金額,遠高於目前大眾所預估的五百萬元。

因此,為長壽風險準備,愈早愈好。最基本的方式是每個月至少挪出兩成資金,透過年金險和定時定額佈局風險相對較低的固定收益型基金。另外,剛出社會不久的新鮮人,就應先把收入的一成,固定以定時定額的方式購買股票型基金,設定一○%的獲利滿足點,不要冒險貪多,更絕不輕言挪用。讓長線的複利,預約退休後的財富。

春節過後,變動加劇的全球投資市場和短期內無法逆轉的低利、高物價趨勢,將立即正面挑戰你我的理財智慧。

掌握基本原則為個人財務健康把脈,重新調整再出發,相信更能事半功倍,創造財務自由的未來。

2008年2月16日 星期六

重投資或重保障 給付方式選擇大不同

MONEY+致富系列 7

前言:隨著投資型保單新制上路,身故保險給付方式也不同,4種方式各有優缺點。保戶購買保險前要勤作功課,先搞清楚哪一種最符合自己的需求!

撰文:劉秀敏

已經買了一張投資型保單的小敏,最近到銀行辦事時,碰到許久不見的同學在銀行擔任理財專員。歡喜聊天後,同學熱心建議她,可以加購另一家保險公司推出的投資型保單。

不過,最令小敏頭痛的不是「要不要加買」,而是這張保單提供多達4種不同的給付方式,再次搞得她一頭霧水。因為這家保險公司光是「死亡給付」(即身故保險金)就有A、B、C、D四種型式,比過去保險公司的A型(或「甲型」)、B型(或「乙型」)多出兩種。

※新制上路 保額和帳戶價值須維持最低比率

因為過去的投資型保單,可以將買保險的額度約定到很低,其餘保費全部轉入投資帳戶去買基金或連動債,使保戶買保險的錢總是少少,卻把大把銀子拿去投資,因此,為了維持投資型保險商品最低保障比重,藉以提高國人保險保障,並促進國內投資型保險市場良性發展,行政院金管會特訂定了「投資型人壽保險商品死亡給付對保單帳戶價值之最低比率規範」,已於去年10月1日起生效。


依照規定,投資型人壽保險「死亡給付對保單帳戶價值」的最低比率,應該在要保人「投保」以及「每次繳交保險費時」時,依照要保人的年齡高低,符合表1所規定的比例。也就是說,投資型保單的保額和帳戶價值,將隨著年齡不同,而須維持一定的最低比率,此規定僅限投資型人壽保單,至於投資型年金保險將不受限制

舉例來說,小敏如果想投資100萬元,就必須買身故保險金達130萬的投資型保單,其中多的30萬元是要買的保障。(因小敏年齡僅28歲,適用新制130%比率);如果小敏的爸爸也要投資100萬元,則只要讓身故保險金達115萬,其中多的15萬元是必須要買的保障,因為他的年齡高達60歲,只要符合115%比率即可。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最低比率」不僅是每次繳保費時,都要重新計算一遍,連保險年齡也不是一直依照原始投保年齡去計算。所以,一旦不符合者就要隨時做調整,年紀稍長或是沒有達到最低比率時,保戶就無法繳交保費,或者須提高保障來提高可繳交的保費額度。基本上,每次繳交保險費時,年繳者每年需審視一遍,而月繳者則逐月來計算,是否符合最低比。

因此新制實施後,投資型保單的帳戶價值一旦超過主管機關規定的最低比率制,保戶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提高保額,不過保戶卻須比以往支付較多的危險保費,這樣一來用在投資上的金額將會減少。另外的選擇只有不再繳交保費。

名詞解釋:保單帳戶價值

指投資型人壽保險契約所有連結投資標的之價值總和,加計當時的預定投資保費金額。預定投資保費金額是指所繳保險費經扣除附加費用後,但尚未實際配置於投資標的之金額。

名詞解釋:危險保費

提供客戶保障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年齡愈大危險保費愈高,這是投資型保險跟一般傳統型保險最大不同之處,即前者採取自然費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後者採取平準費率,終身應繳的危險保費平均攤在每期應繳保費內,不會因為年齡增加而變動。

※4種保險給付方式 適合不同人選擇

而為了符合新制,各家保險公司都推出A型與B型兩種身故保險金的給付方式(請見圖1、圖2),但是安聯人壽則是多推出C型與D型兩種給付方式(請見圖3、圖4)提供保戶選擇。








海外基金篇 春節後的操作策略

市場轉淡 紅包、獎金分批進場
今周刊 581、582 期 撰文·歐陽善玲

熊市反撲,投資人被套滿手又捨不得賣,是最大忌諱。利用新春假期,不妨檢視一下投資組合,若是百分之百持有股票部位的人,可考慮加入全球債或歐債組合。想要趁機撿便宜的人,也要謹守分散、分散、再分散原則。

年終尾牙,餐桌上幾個人,邊動筷子邊抱怨,「如果那檔基金,獲利四○%就贖回的話,現在就在北海道過年了!」、「本來還賺三成的,現在也虧錢了。紅包只好縮水啦!」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相發言。最後共識是,就當長期投資吧!

投資人百百種,不論是樂觀或悲觀,面對股災震撼教育,態度不盡相同。只是,對「被迫」長期投資的人來說,釐清現況,勇於接受事實,未來才有可能獲利翻身。

宏觀財務顧問公司總經理邱正弘說,長期投資的前提,是要先做好資產配置。若配置不全,就算長期投資,恐怕也「回天乏術」。就像買到地雷股,被套牢後,硬說是長期投資,擺到最後就變成壁紙。


■現況一 ~美國經濟由趨緩轉為衰退

那麼現況是什麼?現階段,由多轉空的聲音,逐漸成為主流。ING投信海外投資長劉益銘指出,一開始,多數看法認為,美國經濟應該是軟著陸,不至於陷入衰退。直到元旦效應失靈,全球主要股市回檔二成左右,跌勢凶狠,市場看法才有轉變。現在大家討論的是,美國經濟究竟是「溫和」衰退,還是「嚴重」衰退?

不只這樣,先前機構法人信心喊話,認為美國次級房貸風波,不至於影響其他類股表現。事後來看,衝擊層面既深且廣,絕不是金融股一肩承受。康和投顧產品研究部預估,美國上半年成長率將是零。甚至認為美國經濟衰退已無爭議,重點是衰退嚴重程度?景氣會持續低迷多久?全球股市由多轉空的看法,幾乎呈現一面倒。

■現況二 ~新興市場與美股未脫鉤

之前,還有一種說法,也是壓倒性充斥市場。「新興市場成長依然強勁,不受美國茶壺內風暴影響。」、「由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成長動能,將能抵銷美國經濟疑慮,全球股市不至於陷入空頭。」現在看來,不但沒有支撐,還加速補跌。ING投顧研究部資深經理張繼文一語道破。

他解釋,次級房貸問題擴散,從去年聖誕節全美消費不如預期,就可明顯看出。就像農曆春節,大家少辦年貨的道理一樣,「此時不消費,更待何時?」美國人荷包縮水、消費減少,又持有全球共同基金五成以上,要解決燃眉之急,最好辦法,自然是大砍海外基金、贖回獲利。全球股市成為美國人提款機,新興市場經濟再強,股市部分,也難逃被美拖累命運。

■現況三 ~美國聯準會覺醒太晚

繼一月二十二日,美國聯準會一口氣宣布降息○.七五%後,一月三十日會議,如外界預期,聯準會再度調降兩碼、利率至三%。八天內,兩度降息,會後聲明仍不排除經濟走下坡風險。「房市收縮、勞動市場放緩,商業與家庭信貸緊縮,金融市場仍面臨相當大壓力。」聯準會救經濟動作,似乎有點晚。

張繼文認為,美國景氣出現隱憂,市場加速萎縮,消費、信貸都出現問題,要拉美國經濟一把,最快又有效的方式就是降息。目前市場預期,○八年上半年聯準會還有四次會議要舉行,為快刀斬亂麻,理想的情況是,每次降息兩碼、至利率一%。

霸菱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韋南斯比喻,「羅馬都已經失火了,這些人還坐在位置上玩弄手指。」現在,聯準會總算發現,展開救火行動,不用很久,美國利率就會降到一%。張繼文則形容,過去美國九一一衝擊,是炸掉兩棟高樓;現在,是全美有一半以上的房子都被炸掉。

■行動一 ~單筆獲利部分優先贖回

換句話說,○八年上半年不利投資,最快也要等到○九年,才能看到曙光。想要「長期投資」的人,真已做好心理準備?友邦旗艦全球平衡組合基金經理人周廷亭建議,目前單筆投資部分仍有獲利的人,最好先落袋為安,以免未來在美國經濟衰退加重下,報酬率由正轉負。

至於定期定額部位,建議也可先贖回。若有明確的長期理財計畫,贖回後資金,可再做定時定額。

■行動二 ~調整投資組合對抗空頭

農曆新年假期結束,張繼文建議,投資人可留意全球股市反彈時機,最好逢反彈二分之一,就趁勢離場。比方說,原本淨值二十元的基金跌到十六元,未來一旦反彈至十八元,就是不錯的賣出時機。千萬不能貪心,以為反彈行情,能使基金淨值超越前波高點

如果投資人現階段的投資組合,仍是百分之百的股票部位,不論是獲利了結、或認賠殺出,接下來,都應該重新調整。周廷亭認為,上半年全球股市操作不可太冒險,適時配置債券、或固定收益型商品,才不容易受傷。其中,歐洲債券有降息題材;投資等級的債券基金,在空頭市場相對穩健,投資人都可特別留意。

過去,股市好的時候,投資組合納入債券,被認為是退休族做的事。○八年上半年,適時配置債券部位,不但能有效對抗空頭,相較直接持有現金,也更優惠。康和證券海外基金部產品經理鄧盛銘補充,布局債市,除了瞄準受惠降息趨勢標的外,還能以積極策略因應。像鎖定高利率債券,結合利率、匯率條件,經理人主動操作的報酬率,就比「等降息」的債券基金更好。

■投資叮嚀一 ~不要單筆買進

對一般上班族來說,利用農曆新年前,領到的年終獎金逢低布局,價位相對吸引人。像摩根富林明產品策略部協理邱可君,○七年十月將所有投資部位清光,包括東歐、拉美、東南亞及台股基金,幾乎結算在相對高點。現在,她反而想回頭加碼,「我會先找下跌兩成以上的市場,再分批買進,就能分攤風險。」

周廷亭也強調,不少人拿到一筆年終獎金,就會想趁著全球股市重挫時,狠狠敲進。不過,保險起見,投資人最好多留意幾個買點,不要一次投入。

■投資叮嚀二 ~挑逆勢抗跌基金

至於標的,鄧盛銘建議,不妨從兩次股災中,找出表現相對穩健的基金。他認為,現在還能獲利的基金,代表經理人方向判斷正確、操作具有一定實力。既然是對的,就要保留,甚至列入逢低承接參考標的,「汰弱留強」的作法,才能打出安全牌。

■投資叮嚀三 ~分散、分散、再分散

整體而言,○八年上半年操作難度提高,張繼文認為,只有做到時間分散、標的分散原則,才能戰勝空頭。例如,過去在亞洲單一市場賺到錢的人,現在可能要思考,以區域型基金取代單一市場。在看好區域部分,亞洲頂著人氣光環,仍是機構法人的首選標的。東歐則在俄羅斯三月將完成總統大選下,後市也有機會表現。倒是拉丁美洲,短線上墨西哥受美國內需消費不振牽連,預估經濟成長率可能只有二%,遙遙落後其他新興市場。張繼文建議,暫時先避開拉丁美洲,最好等下半年局勢明朗後,再做布局。

■08年投資 ~當老鼠不要當老虎

新的一年,「鼠輩當道」。08年上半年,全球股市混沌不明,義大利籍的霸菱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韋南斯(Marino Valensise),藉著中國12生肖生動比喻,08年最高明的投資策略,就是要當一隻老鼠、不要當一頭老虎。

韋南斯說,鼠,代表英勇、富有進取心。在環境險惡、變動劇烈下,仍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就像次級房貸風暴,及中國經濟降溫等變數,為08年投資市場帶來風雨。投資人若能向「鼠」學習,在惡劣的投資環境中,展現超強生命力及適應力,順應時勢、靈活應變,將比當一頭勇猛躁進的「老虎」,更能橫行無阻。

他叮嚀,鼠年開始,冒險未必是快速獲得報酬的方式,但保留實力,機會將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2008年2月15日 星期五

掌握兩個關鍵數字 安心選好股

電子股的價值型投資時代來臨
今周刊 撰文:林宏文、賴德剛

電子股的價值型投資法逐漸浮現,尤其是可以鎖定產業供需已進入穩定平衡,三至五年內企業獲利維持穩定或小幅成長,殖利率至少高於五%,本益比低於八倍,而且股價淨值比偏低的股票,將是讓投資人可以安心長期投資的好股票。

近半年來,電子股的修正之慘烈,與二○○○年的網通泡沫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很多股票腰斬後還能再腰斬,讓許多投資人賠到手軟,市場上更喊出「賣電子、買傳產」的口號。但,電子股真有這麼糟嗎?

電子股價值已經被低估

其實,任何投資原則都一樣,價錢跌深就是最大利多,尤其是許多電子股在劇烈修正後,不管是成長型的企業,或是穩定獲利的族群,投資價值都已明顯浮現,此刻最該做的,是仔細分辨哪些股票的價值已低估,並選出最值得低檔入市的投資標的


一銀證券協理、近來出版《基本面選股》一書的黃嘉斌表示,由於股價落底往往與景氣落底的時間呈現正相關,以主計處預測○七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在第三季達到高峰,要到○八年第三季才會落底,因此預估此波最弱的電子股股價,也要到○八年第三季才會落底。

不過,黃嘉斌認為,由於電子股跌幅很大,選擇股票時,還是可以從「價值低估」及「成長低估」兩大類型來選股,而且,在經濟走弱的情況下,成長型企業比較容易受質疑,投資策略應該以價值型投資法為優先

電信股穩定又有減資題材

若要選出電子股中的價值型股票,早已獲得認同的電信產業,當然是最優先選擇。事實上,在此波電子股大修正中,電信類股確實就是最大贏家,包括中華電信、台灣大及遠傳都很抗跌,中華電信及台灣大甚至還逆勢上漲。

電信股能受青睞,除了長期由三家企業寡占瓜分市場及利潤,新進業者如亞太及威寶,未產生明顯影響力外,近來三家公司還都有減資題材;在美股大跌波及台灣外銷電子族群下,內需題材也讓電信股成為資金最佳的避風港。因此,包括美林、高盛及摩根士丹利等外資,紛紛調高中華電及台灣大的投資評等。

另外,國內目前惟一一家上櫃的有線電視公司大豐有線電視,其實也可算是「類電信股」之一。由於有線電視產業特性為每個月都有大筆現金入帳,且用戶申請安裝後,很少出現異動情形,加上成本設備鋪設完畢後,除維修外,幾乎沒有其他重大支出成本;因此,大部分有線電視業者的現金流入穩定,且毛利率都高達五成以上。

大豐電○七年自結稅前盈利達三.一二億元,每股稅前賺五元以上,股價淨值比約為兩倍,與中華電相去不遠;但本益比低於九,殖利率接近八%,卻是類股中最高者。

未來,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可藉由光纖骨幹搭配同軸電纜的方式,一舉跨足寬頻上網、網路電話、隨選視訊等業務,故增加了一點想像空間。

印刷電路板獲利需求都穩定

不過,除了價值明顯的電信類產業外,國內電子業中,也有不少長期投資價值已經浮現的類股。從產業類型來看,當供需已進入穩定平衡,尤其是供應商不再增加或甚至減少,而需求仍持續穩定成長,產業內部也不容易出現新技術等劇烈變化,具備這些條件的產業,將是最優先的選擇。其中,以印刷電路板及筆記型電腦兩種產業最為符合。

例如,以印刷電路板業來說,目前大部分生產基地均已移至中國,但近來中國政府限制勞力密集及高汙染等產業擴充,對印刷電路板廠的排水量進行限制或縮減,許多廠商的生產線受到影響,甚至因為拿不到批文而無法生產;因此,在供應面受限、需求仍有穩定成長的情況下,殺價情況不再,企業利潤因此得以維持。

若觀察過去幾年印刷電路廠商的獲利情況,也確實相當穩定。以柏承為例,從二○○○年至今,每年EPS平均都在三元以上,最高還超過六元,每年配股、配息都有盈餘的六、七成左右,也就是至少二元以上。

另外,柏承○七年前三季EPS已達三.五九元,若以該年全年預估的EPS來看,目前股價本益比已不到七倍,年殖利率至少有一成,而○八年預估EPS可達七元,如今股價跌至三十二元,本益比甚至低於五倍。

其實,類似柏承這種價值型的企業,在印刷電路板產業中隨處可見;除了龍頭廠欣興電子本益比高於八倍以外,幾乎每家公司本益都已在五至七倍,殖利率都有一○%以上。即使是最起碼的股價淨值比,也有不少公司已跌至一到一.二倍左右。

因此,鎖定產業後,再以Top Down(由上而下)的方式來選股,幾乎可以說「遍地是黃金」。若以個別企業來看,如果過去三到五年內,企業都可以維持穩定獲利、穩定配息,殖利率至少在五%以上,本益比低於八倍,股價淨值比達到一.五到二的公司,就是價值型投資中的首選股票。

NB產業形成寡占壟斷

符合這種價值選股原則的產業,還有過去被視為殺戮戰場的筆記型電腦業。

由於全球筆記型電腦產業目前已有近九成由台商掌控,並且呈現寡頭壟斷,已有一段時間不再有新增的供應商;反而是企業之間進行購併重整,也因為供應商不再增加,大廠間已建立毛利不要低於四%或五%的默契。

另外,近幾年筆記型電腦明顯出現取代桌上型電腦的效應,年成長率甚至可高達兩成。此外,低價電腦的新市場,更讓筆記型電腦產業愈來愈成為價值投資的選項之一。

以筆記型電腦龍頭廣達為例,占全球市場達三成以上,從二○○○年至今,每年EPS都在三至四元間,配股、配息率都在八%以上;但如今股價修正到四十元以下,本益比掉到八以下,今年的股息殖利率也將高於九%,而且股價淨值比也僅有一.七倍。這種跳樓大拍賣的數字,難怪林百里要不時替廣達股價叫屈。

除了廣達以外,仁寶、英業達、神基等本益比都在八以下,殖利率也都在八%以上,另外,華碩因具備品牌價值,本益比較高;至於去年第四季獲利創新高的緯創,法說會後股價相對強勢,本益比及預估殖利率數字也相對較好。

工業電腦持續有高成長

另外,工業電腦與安全監控兩個族群,也是追求價值型投資法不能忽略的。

工業電腦是屬於少量多樣的產業,而且應用愈來愈廣泛,已從工業應用延伸到商業POS系統,甚至近年來還滲透到彩票、博弈甚至選舉註冊機等全新的領域,因此年成長率可達到二至三成;甚至有些公司還以倍數成長,像伍豐也因此在○七年躋身台股股王。

在持續成長的工業電腦產業中,大部分廠商也都有長期穩定的獲利,包括研華、廣積、振樺、瑞傳等公司,過去五年的EPS平均都能維持在五元以上,如今股價本益比也都在八至十倍之間,殖利率也都在八%以上,也符合價值投資法的原則。

在安全監控產業中,也有不少好公司。由於人類對安全的需求提升,安全監控產業每年都有明顯成長,加上數位錄放影機(DVR)日漸成熟,功能較傳統錄放影機(VCR)大為提升,也成為國內電子業的成長來源,許多安全監控廠商每年的獲利均相當穩定。

例如,目前安控業的股王奇偶,連續七年EPS都在八元以上,殖利率都在五%以上,至於其他公司目前本益比也都在八上下,配息率也都有六%以上。

以連續九年賺一個股本的陞泰為例,從一九九九年起,營收成長十倍,每年配股、息的殖利率都在五%以上,目前本益比也在九以下;○八年的殖利率也在八%左右,但由於一月初不幸遭遇火災,股價瞬間劇跌三成,好公司突然遇到麻煩事,正符合巴菲特的價值選股邏輯。

另外,近來電子股中表現最為強勢的通路股,如聯強、藍天及大聯大等,使用電子股價值型投資法時不能忽略。

通路股的價值原本就比製造業高,更何況是已進軍中國市場的電子通路股,可說取得了未來全球最大電子通路市場的入門票。能夠同時兼具價值及成長兩項題材,讓通路股成為電子價值型股票中的首選。

比較目前三大電子通路商的本益比、淨值比,可知藍天與聯強較高,大聯大最低;至於殖利率則是大聯大最高,聯強及藍天較低。以低本益比、低淨值及高殖利率的標準,大聯大相對較具投資價值。

除了上述這些產業類型之外,在各個產業分項中,也有不少符合價值型投資法則的個股。例如磁碟陣列的龍頭普安(二四九五)、電腦設備軟硬體銷售與維修的敦陽(二四八○)、提供半導體光罩的台灣光罩(二三三八)等,過去三年至五年間都是穩定獲利、配息的公司。當股價跌低後,長期投資價值已經出現,值得投資人注意。

以普安為例,過去五年平均EPS都在五、六元,以目前股價來計算,年殖利率都超過一○%,而且普安長期毛利率都在五成以上,競爭力維持不墜,是價值型投資不可忽略的個股。至於曾在網通泡沫時漲到五五○元的敦陽,如今因有穩定設備維修收入,近五年EPS都在一.五至二元之間,殖利率也在七%以上,也是值得注意的個股。

電子股已成價值型投資

對於很多電子股的投資人來說,過去一向追逐高成長的企業,並享受股價飆漲的快感;但在電子業生態改變,逐漸走向「傳統產業化」的過程中,已有許多公司可以歸類為價值型股票。而且與目前台面上紅火的傳統產業相比,電子價值股的殖利率更高。

只是,習慣坐雲霄飛車的電子股投資人恐怕得花時間接受這樣的觀念。當然,這段學習期,將是先知先覺的投資人可以享受的超額利潤了。

2008年2月13日 星期三

鼠年理財新目標 從記帳開始

Money+理財家

從國家到企業,每到歲末年終都會針對新的一年編列年度預算表,把整年度的收支做規畫,並定期檢視,以確定資金控管,獲利達成目標;名女人何麗玲更是從小就記帳,作好財務規畫,讓財富愈積愈多。一般民眾更須如此,才不會變成「薪光幫」,老是覺得口袋空空。

只是說到作年度預算表或記帳,很多人都有經驗,但多數都是半途而廢,落得白忙一場。年僅37歲的台北富邦銀行業務協理鍾秀榮,卻能憑藉簡單的記帳法,在短短8年內完成買屋、賣屋、換屋的人生中期目標。

妥善規畫 千萬房貸輕鬆還

「以前覺得要存1000萬元根本不可能,也怕生小孩會養不起,後來發現只要按照計畫切實執行,存錢、買房子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鍾秀榮說,達成目標的祕訣不難,最重要的關鍵是能持之以恆地徹底執行。


祕訣1:訂定計畫,作好資金分配

9年前,鍾秀榮結婚生子,並在內湖捷運站附近買下生平第1間公寓,總價約600萬元。有了房貸壓力後,她和先生認真編列「還款計畫」,每年年初先將總收入扣掉全年應繳房貸及保險費、所得稅、緊急備用金等必要支出,然後再扣除預定投資金額,剩下的金額才是生活費。

「一般來說,每月房貸最好不要超過三分之一月薪,並保留等同於3個月薪水的緊急預備金,投資金額則看自己設定的目標,以我來說,每月房貸約占月薪的2成,投資金額占3成。」鍾秀榮簡單說明資金分配的原則。

祕訣2:拒絕物慾誘惑,不亂花錢

擬定還款計畫後,鍾秀榮徹底執行。由於從事銀行理專工作,周圍同事各個都是投資高手,收入優渥,生活過得相當愜意。有的同事幾乎每個月到鄰近國家度假、買名牌包包,或是砸錢買一雙2萬元的鞋子犒賞自己。但鍾秀榮絲毫不羨慕,只專注地計算如何快速將房貸清償。

每當投資有獲利時,鍾秀榮會立刻拿去還貸款,再加上每年按進度償還的金額,貸款壓力逐漸減輕。2年前,鍾秀榮順利將公寓賣出,隨後又買入總價超過1500萬元的新窩,同樣的,她依照擬定的還款計畫,預計在5年後清償所有房貸。

有做計畫的感覺比較踏實,才能在小孩就讀國小時還光貸款,如果沒有計畫,可能連小孩讀完大學,都還在繳房貸。」鍾秀榮輕鬆分享她的心得。

祕訣3:養成記帳習慣,隨時檢視支出

之所以能夠堅持達成理財目標,鍾秀榮的秘訣在於每天花8分鐘,詳細紀錄一天的各項花費,然後再利用周末做更完整的統計,隨時檢視自己的收支狀況,一旦發現支出過多,會立刻調整花費習慣,像是減少吃大餐的次數等等。

這些瑣碎的工作,常常讓人忍不住想放棄,鍾秀榮能堅持下去,靠的是就是對未來的期待。「最重要的還是設定目標,不然存錢會沒有動力,很容易就賺錢、花錢,白忙一場。」她說。

善用3大表 控管個人財務

不僅是上千萬元的房貸,包括短期的留學費用、裝潢費、買車等各項大筆支出,都可以透過事先規畫,利用個人財務3大表做好資金的配置、追和檢視,讓理財目標順利達成。

年度預算表→掌控金錢流向

中國信託財富管理處協理黃培直表示,如同企業一樣,個人在每年年初也要編列所謂的「年度現金流量預估表」,了解未來一年可能的收入和支出,以及每月的現金流量,對金錢流向掌握更清楚。

「年度現金流量預估表」其實就是年度預算表,為了讓結餘現金可以達到資產配置規畫下的理財目的,最先決條件就是必須確實控管各項支出金額。因為一旦發生支出高於原先預算的情況,能運用的資金就會短少,進而影響到原本的投資計畫,所以「掌握支出」是落實理財的第1步

每日記帳表→追必要和非必要開銷

要掌握支出,第1個要養成的好習慣就是「記帳」,每天的記帳表可根據食、衣、住、行、育、樂分類記帳,目的是要了解自己的錢花到哪裡去了,應該每月結算一次。結算後最重要的是要分辨出必要和想要的花費,如此一來才能將不必要的花費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

無論是做年度預算表或每日記帳,主要的目的都在了解自己的現金流狀況、控制支出,才能將資金做最有效益的規畫。黃培直表示,成功秘訣就是:立定目標→確實執行→定期檢視。除此之外,還要以嚴格的紀律約束自己,才能避免功虧一簣。

年度決算表→檢視執行成果

最後還要記得在來年製作「年度決算表」,和去年的「年度現金流量預估表」相對照,就能清楚了解1年來的執行成果,也可以當作編列下一年度預算表的參考。

若能善用年度現金流量預估表、每日記帳表、個人年度決算表3張表格,配合有恆心毅力的徹底執行,就能將資產的變化掌握在自己手中,想要完成買屋、存退休等夢想都不再是難事。

2008年2月12日 星期二

小心投資市場的大騙局

王志鈞
http://tw.money.yahoo.com/column_article/adbf/d_a_071115_51_p085

每當街頭巷尾的擦鞋童都在談論股票時,我就趕緊抱著鈔票逃離市場!」這是許多投資大師喜歡引述的華爾街市場擦鞋童理論。但是這句話在台北,我老喜歡把它改一改:「每當報紙頭版都在報導股市要上萬點時,我就趕緊賣出股票逃!」

這句話準不準?準!而且其準無比,至少就我個人經驗值來說是如此。大約有四、五年的時間,我用這個準則驗證台股高處的反轉點,準確率相當高。

報紙的財經新聞出了什麼問題嗎?我想,就我是一個新聞工作者來說,財經新聞沒什麼太大問題,問題出在報紙經營者出了大問題。一言以敝之,媒體業的置入性行銷太嚴重,報業老闆想錢想瘋了,不敢得罪廣告業主,只好一面倒的在多頭行情的熱頭上加溫、加料

加溫加料的結果是小老百姓的投資情緒被鼓動起來了,但是卻通通買在高點上。而笑得開懷的,則是在股市裡作莊的廣告業主,諸如證券商、投信、投顧等金融證券機構,以及週邊的股市名嘴行業。(股市如此,房地產也是這樣的。)


投資的心態如果變賭博,那我可以這麼說,整個證券市場就是個大騙局,你會看到大戶坑殺散戶,專家坑騙菜鳥,法人無所不用其極的在盜竊小散戶的血汗錢。打個比方來說,拉斯維加斯賭場裡燈光美、氣氛佳,而一堆圍在你身邊吆喝下注的美女,卻是賭場大亨派來的臥底,用一杯「一夜致富」加「快速翻本」的調酒飲料,讓你貪念大動,忍不住就把盤纏給全壓到賭桌上了。

但是反過來說,投資股票如果能夠用正確的心態來審視,整個市場的格局又不一樣了。如何提前逢低佈局到一檔好股票,得要認真做功課,把市場動態做好調查研究外,也要對經濟時局發展有概念,更重要的是,得先明白一家企業的產品與經營風格到底有沒有市場競爭力才行。

好,看到這邊,我到底想說什麼呢?我想說的是,證券市場可以是一場大騙局,也可以是一個鬥智的財經專業遊戲,但問題是,在場邊派SNG車來連線報導的新聞媒體,怎麼可以跑進來吆喝讀者下注呢?

如果是記者無知,被市場的多頭情緒感染,報導的觀點傾向樂觀,那也就算了,但如果媒體經營者受制於賭場老闆的廣告壓力,一面倒的散播「多頭行情來了!多頭行情來了!」之類的消息,這不是很荒謬嗎?同時不也很黑暗嗎?

小散戶仰賴的是專業財經媒體能夠提供公正、客觀的資訊,好在這場鬥智遊戲裡憑實力來累積財富,但是號稱中立的媒體經營者卻暗中收了莊家的好處,天天慫恿讀者下莊,這會是正確的做法嗎?

所以我說,每當報紙頭版或雜誌封面都在報導股市要上萬點時,我就趕緊賣出股票逃跑!而且屢試不爽,原因不是我聰明,而是這個市場出了個反指標。雖然我看穿了這個騙局,得到不少理財好處,但基於社會公義,我真的想大聲的說:「報老闆,醒醒吧,別再欺騙讀者了。」

保單變更 退補基礎需一致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 李淑慧/台北報導】

保戶向壽險公司辦理契約轉換及繳費年期變更時,通常必須補繳或退繳差額,但差額計算基礎是由保險公司說了算,對保戶相當不公平。金管會昨(29)日表示,即日起,保險公司不論退差額或補差額,計算基礎必須一致,且要先跟保戶說清楚。

不僅如此,很多保戶轉換契約是因為業務員主動遊說,例如業務員勸說保戶把原有的傳統型保單轉換為投資型保單,往往讓保戶失去原有的壽險保障。為了確認保戶瞭解自身權益的變化,金管會要求,當保戶辦理契約轉換或繳費年期變更時,業者必須提供「轉換前後利益比較表」,讓保戶瞭解自身權益變化

變更契約和縮短繳費年期都是保戶應有權利。例如原本保單是20年繳費,想要縮短繳費年期改成十年繳費;或是原本購買定期壽險,想要轉換成儲蓄險等;或無力支付那麼多保費,決定降低保額等。

當保戶申請變更契約,一旦必須多繳保費時,很多保險公司規定,保戶補繳額度是「保費」與「保單價值準備金」孰大者。一般而言,保費遠大於保單價值準備金,因此保戶必須補「保費」。


但當保戶變更契約後如果可以少繳保費,保險公司規定退還給保戶的金額,卻是「保費」與「保單價值準備金」孰小者。因此,保戶可以拿回的金額只有「保單價值準備金」。

為了保障保戶權益,金管會請壽險公會擬定「契約轉換及繳費年期變更自律規範」,增列契約轉換及繳費年期變更退補差額的計算基礎應具一致原則

保戶若辦理契約轉換,例如將定期壽險轉換為終身壽險,無論是退差額或補差額,都僅能就「保單價值準備金」或「解約金」擇其一為計算基礎。

2008百萬理財方程式

蕭碧燕、陳怡芬、楊師銘私房配置
Money+理財家

全球股市今年開春就送給投資人一顆超級震撼彈,上演慘烈的「121黑色星期二」股災,不過,對於空手的人卻是見獵心喜的好時機,很多人都摩拳擦掌準備好100萬元,趁別人心碎失望的亂局中,好好布局、大撿便宜貨。只是100萬元到底要買什麼?本期《Money+》特地訪問3位不同領域的專家,特別詳細傳授如何用100萬元在低檔加碼基金和台股賺取大波段行情的秘訣。

蕭碧燕:定期定額買基金 安心輕鬆賺

我的100萬元會全部拿來投資,累積豐厚的退休金,而投資方式就是我14年來堅持的定期定額買基金。以前我會搭配單筆進場,但今年因為全球股市震盪幅度將更勝去年,因此我會少做單筆,轉而提高定期定額的投資金額,並且增加扣款次數。例如以前某檔基金1個月只扣款3,000元,現在變成每個月扣2~3次、甚至更多次,每次5,000~1萬元,如此一來可以買在相對便宜的價位,降低單位成本。

重押新興市場 賺輪漲趨勢財


由於投資主軸是定期定額,利用平均成本法、景氣循環來賺取高報酬,因此儘管今年全球股市變化較大,但是今年我的投資組合與去年相比,並沒有太大改變。投資地區幾乎涵蓋全球,包括成熟市場、新興市場,其中全球股票型基金也包含今年經濟可能衰退的美國。

我之所以布局全球,是因為相信「總有一天等到她」,而且買了就會堅持扣款下去,除非是績效很差、非得剔除不可,才會做調整。

以投資比重來說,我幾乎重押在新興市場上。成熟市場的基金一旦達到預設的目標報酬率時,就會停利贖回,然後把贖回的資金轉入新興市場,成熟市場基金則會繼續定期定額投資。不過,也因為沒有更多資金投入,所以在我的投資組合中,成熟市場的投資比重會逐步下降。

我在新興市場的布局上,是亞洲、東歐、拉丁美洲3大區域兼顧,而且投資比重都一樣。不同的是,同一個區域的基金可能同時買2~3檔,例如拉丁美洲基金就買了2、3家不同公司發行的基金,因為我認為,單一區域表現好的基金絕對不只一檔,所以只要是好的基金通通買回家。

就算是台股基金,操作策略也一樣,不管是傳產型、中小型、科技型及一般型基金,全部都買。只是買進的唯一前提是績效要夠好,而且是近3年、1年、6個月績效都不錯,才會納入投資組合名單。

楊師銘:布局電子股 賺反彈行情

我曾經做過股票帳戶餘額調查,發現資金在100萬元以內的人數,占投資台股總人數最大宗,但長期觀察下來,這些人最後幾乎都是黯然離開股市。因此建議想用100萬元買股票的投資人,第一件事情就是做好「賠光」的心理準備。

做好心理建設後,才進行選股動作。以台股指數目前約8100點左右來看,這時候買股票的風險相對較低,是布局的好時機,但還是要遵守「分批買進,分次加碼」的操作策略。

鎖定中低價IC設計 挖掘飆股

綜觀各產業今年預期的成長表現以及目前的股價,我會鎖定跌深、籌碼趨於乾淨的中小型電子股,尤其是與面板、LED、手機、低價電腦4大產業相關的IC設計股,主要是因為100萬元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既然要買,就要賭大一點。

鎖定類股後,接著就是尋找價位在50~60元附近,股本在20億元以下的個股。因為以過去最會飆漲的黑馬如伍豐(8076)來看,幾乎都是從這個價位起漲,因此在資金有限下,更要從中低價股中尋寶。

在操作策略上,我會先拿出50萬元,投資在挑選出來的這5、6檔股票上,但不是一次買進,而是分批在2個月內買完,剩下的50萬元等時機再加碼。

嚴設3成停損 逢高分次加碼

在等待股票上漲及加碼時機的同時,別忘了設定停損點,只要1檔股票的虧損幅度達30%,就應立刻賣掉,尋找其他標的;同樣地,持股中最先發動攻勢的股票如果開始上漲,就應該立刻加碼,因為就像賭馬一樣,應該加碼最先跑出柵欄的賽馬。

以多年的操盤經驗來看,沒有哪一年是躺著賺的,而且我也是從不斷虧損中產生經驗值避免再虧損,才進而賺到錢。建議投資人如果要投入股市,最好選擇熟悉的產業,多做功課,關心股價表現,嚴格執行停損。只有把握以上原則,才有機會靠100萬元在股海翻身。我的投資哲學是,投資能賺錢,不是預測正確,而是方法正確,並且立行停損停利概念

陳怡芬:園丁投資法 資產配置多元化

投資多年,我發展出自己的一套邏輯,姑且稱為「園丁投資法」,也就是強調多元配置以及分散風險,就像園丁栽種一樣,什麼都買、什麼都種,種起來的就等著收割(停利贖回)。不重押單一市場、單一國家,因為十賭九輸,不要拿自己的血汗錢開玩笑。

債券、股票基金都買 分散風險

如果用100萬元來作資產配置的話,我會把這筆錢分成10等分,分為現金、保險和投資3大塊。首先是保留2成現金,以備不時之需,但是除非有急用,不然可以考慮轉換成外幣,或是趁美元價位便宜時買進放著,等待以後升值賺匯兌收益。

扣除現金之後,再留下1成的資金,也就是大約10萬元作為保險費,但這筆保費是拿來購買純保障的保單,不綁投資。

在現金和保險都分配妥當後,剩餘的7成資金,也就是約70萬元全部拿來投資,標的以基金為主。其中30萬元購買固定收益的債券型基金,40萬元拿來買股票型基金。投資股票型基金的資金再分成2部分,單筆、定期定額各20萬元。

單筆投資部分是用來加碼因非經濟因素而大跌的市場,或是買積極型的單一產業基金,例如能源基金;定期定額則以1年12個月計算,大約每個月可以扣款1萬6,666元,選擇投資新興市場的區域型或單一國家基金。

之所以選擇基金作為投資工具,主要是因為基金算是成熟商品,買賣、申購、贖回都很方便。不過基金就像女生的化妝品,競爭相當激烈,如果標的挑選不當,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如果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挑到優質基金,建議可以先請教理專,聽聽他們的意見,慢慢培養自己的判斷力,因為投資輸贏最後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008年2月5日 星期二

彩券、股票與基金

王志鈞
http://tw.money.yahoo.com/column_article/adbf/d_a_080128_51_stf6

當前投資人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喜歡---把股票當彩券一樣「賭」,把基金當股票一樣「炒」,最後呢,卻把賭博性的彩券當基金一樣,定期定額來做「投資」。

乖乖,我可不是說笑話,而是我每天重複的看台灣各地的投資人,就是這樣在「玩」股票、「炒」基金與「投資」彩券的。

真的很奇怪耶,我看到報章媒體許多投資專家,高談闊論在談投資,可是他們明明就是在講賭博性的行為,卻絲毫無人察覺,我實在越來越覺得此風不可長,所以再寫篇文章來分析一下,到底投資是什麼?

投資是什麼呢?其實就跟台灣民間愛玩的大家樂、六合彩與彩券的購買模式一樣,只要大家堅定的相信這是一件再好也不過的發財行為,並且能嚴格遵守紀律、定期定額的買入彩券,這種行為,正是不折不扣的投資行為。

等一等,有沒有搞錯啊?明明是賭博,怎麼叫做投資呢?


沒有錯的,投資的行為就是要符合下列三要件:(1)堅定相信自己是在做一件理性思考的行為;(2)理性決策後就嚴格執行買入動作;(3)養成好習慣、定期定額重複投資。有這三個要素的商業行為,大概就符合「投資」的要素。

第一,你買彩券時是不是很精確計算過號碼呢?你甚至到廟裏燒香求神明算過牌了呢,怎麼會不夠理性呢?簡直是三思而後行了吧。

第二,你買彩券時,是不是很敢買呢?甚至砸錢包牌,就是非要當個億萬富翁吧?所以你的執行力也沒問題。

第三,你買彩券時,是不是履摃履戰,毫不退縮,依舊持續買入始終無法中獎的彩券,並堅信持續性的投資,有一天一定能A到頭彩,不是嗎?

台灣人的買彩券風氣,真是再標準不過的投資行為典範了。可惜,這種投資行為通通沒有拿到股票與基金市場上頭,反而把賭風通通搬到證券市場去了。

你覺得我是反諷你,所以又想按「不推薦」嗎?

沒關係,反正有投資股票與基金的朋友,捫心自問一下,全球股災發生,歐、美、亞、中、港、台股市全倒時,你沒有膽顫心驚,像賭徒賭輸錢一樣,氣到氣急敗壞、臉色鐵青慘白的,請舉手!

我相信敢舉手的並不多,因為,實在太多人拿股票當骰子在玩了。喜歡短線炒股票的朋友,大概沒有幾人不把上市櫃公司當賭博時的籌碼一樣在玩,反正就是賭一把,看看台股何時能上萬點,不是嗎?

股災發生,正是我們該檢討自己在股票市場是在做投資?還是在搞賭博?如果一位投資人能理性的盤算哪家企業的股價夠低?哪個價位是投資合理價格?同時勇於執行買入動作,並且逢低持續性、定期性的買入,我相信,所謂的「股災」,也就是股價短暫不理性的修正,他根本就不太會在意

投資基金也是這樣,如果你理性的判斷過一個區域的景氣趨勢是向上的,並理性的投資該區域基金,並定期定額買入,那麼股市回檔,長期來看不正是攤平投資成本的大好時機嗎?

股票的正確投資法是理性的判斷哪家公司是好公司?並選擇一個好價位買入。基金的正確投資法是委請專業經理人,針對景氣向上的區域或產業,長期性的代為管理資金。但如果把基金當股票一樣短線進出,把股票當賭博一樣想賭運氣與機率,那我覺得定期定額買彩券的發財機率,豈不遠高於投資市場呢?

股災讓不少投資人賠得鼻青臉腫,但也讓我們省思,把股票當彩券一樣玩的後果,就是天有不測風雲,誰又能玩得過運氣走衰的時候呢?

三步驟體檢,讓你的錢更健康

林奇芬
http://tw.money.yahoo.com/column_article/adbf/d_a_071123_43_pdyu

公司裡有一位新娘子,目前正處在新婚甜蜜階段,每天上下班不只是老公接送,兩個人還經常共進燭光晚餐,周末更是開車四處去逛逛、泡湯,甜蜜的生活羨煞辦公室的同事。可是,有一天她皺著眉頭來找我,「怎麼辦?我們正想存錢買房子,忽然發現懷孕了,而且我們每個月幾乎沒有儲蓄,一下子感覺到經濟壓力好大。」

安慰她,不要太過擔心,但同時也建議她,把家庭的財務狀況攤開來好好的評估一下,看看接下來怎麼做比較好。經過討論後,我建議她可以考慮先與公婆同住,這樣當孩子出生時,有家人可以幫忙照顧,至於購屋行動則建議她延後三年再進行,等購屋頭期款存到四成以上再行動。經過我的分析,她發現這樣確實可以較輕鬆容易的達成目標,很開心的說要回家跟老公商量。

不只是這位新嫁娘需要做理財規畫,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而且要每年檢討一次,就像做年度健康檢查一樣,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財務保持健康,同時可以按照計畫達成理財目標。


做年度財務體檢的方法很簡單,只要三個步驟就可以完成。

第一,檢查家庭收支表,每月生活支出最好不要超過所得三分之一較好的收支分配是生活費用佔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房貸支出(或購屋頭期款準備)佔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用於儲蓄退休金與子女教育金。像前面的案例,未來養孩子與購屋需求同時來臨,所以要趕快降低目前每月生活費用,增加儲蓄金額,因此與父母同住就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

第二,檢查資產負債表,負債比例越低越好。 當然資產愈多負債愈少的家庭,財務愈健康。因此,首先要降低高利息貸款,如信用卡未償餘額、小額借款、預借現金等,若有獎金或其它收入最好優先償還。另外,有購屋計畫一定要先預估貸款金額,同時試算每個月的本息攤還金額,這個金額最好不要超過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否則負擔比例太大。舉例來說,美國次級房貸的風暴,就是有些人房貸負擔佔家庭所得比例太高,當利率上升時就出現繳不出房貸的窘境,這就是沒有適度控制債務的風險。

第三,檢查目前所有資產,保守與積極產品的比重,是否適當。 一般人多認為,投資積極型的理財工具,如股票、或近年流行的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原物料基金,才算會投資理財。其實,股市隨經濟景氣上下波動,一般投資人如果想追高殺低,除非自己的投資分析能力很強,否則可能虧損的機會比賺錢的機會多。所以,如果想要資產長期成長,最佳策略是做多元的資產組合,也就是自己的資產中有很積極的股票產品,也有比較穩健的保本與固定收益的產品,用翹翹板的兩端讓資產達到穩健的效果

每年年底,可以先看看自己處在什麼人生階段,是積極還是穩健,再考慮未來一年的投資環境,適合積極還是保守,再評估自己現有的資產狀態,哪些部份需要做一些移動與調整。

我建議每個人每年都要做這個三步驟財務健檢,甚至每半年一季,再自我檢視一下,這樣才能達到讓財富年年增長的效果。而展望明年,由於全球經濟正步入調整期,投資策略應該轉趨保守,建議債券型產品比重可以提高一些。

2008年2月4日 星期一

存私房錢的威力

林奇芬
http://tw.money.yahoo.com/column_article/adbf/d_a_071029_43_nzm4

小時候,偶而會看到媽媽和阿姨小聲交頭接耳的在說些什麼,一看到我們小孩子走進來就立刻停止。那時我滿腹胡疑,卻沒有答案,但是,在那個需要節衣縮食的日子堙A逢年過節,媽媽還是有辦法幫我們做件新衣服、或是吃頓大餐,有時甚至爸爸都很驚訝,媽媽是如何靠有限的家用變出魔術來。

後來我才知道,媽媽和阿姨的秘密,原來是藏私房錢,在有限的生活費中硬存下錢來,不管是跟會或是小額放款,總是找到更高效益的地方,讓錢發揮利滾利的功能。就這樣,憑著爸爸一份收入,我們一家六口也生活的衣食無缺。

媽媽和阿姨交頭接耳的畫面一直在我腦海中,「為什麼要那麼神秘呢?」這是我的疑惑?但是在那個女人沒有經濟能力,一切靠男性主導的環境中,女人似乎只能用這個方法,勉強爭取一點經濟自主權。那時我就在想,「等我長大,一定要自己賺錢,不要受制於人」。

可是我這種「女人當自強」的大女人主義,也不見得行得通。我有一個朋友美娟就是一個事業女強人,在外商公司擔任高階主管,收入豐厚,先生又有自己的事業,簡直就是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妻。沒想到,前幾年先生事業面臨轉型壓力,整個搬遷到大陸,而美娟因為工作關係與兒子留在台灣,過著二岸夫妻的生活。


可是先生大陸的事業拓展並不順利,為了周轉,把二個人過去所有的積蓄二、三千萬元都投下去,甚至還把房子貸款額度拉高多借二千萬元出來。但最終大陸事業仍然面臨結束的命運,而夫妻倆還要承擔高額房貸的壓力。美娟很無奈的說,「會賺錢有什麼用?我工作了十幾年換來的不是存款是負債。」所幸,美娟還有一份好收入,否則生活可能陷入困境。

可見,經濟自主權,和收入多寡無關,那究竟和什麼有關呢?很多女人以為找到一個好老公,就找到一張長期飯票。但其實不然,我認為藏私房錢的能力高低,才是掌握長期飯票的關鍵。

噓,說這句話,可不能讓另一半聽到。

看過好多夫妻的酸甜苦辣,還是發現有私房錢的太太比較幸福。所謂的私房錢是指有一筆錢完全由自己來支配與管理,與家庭收支無關,與家庭共同的未來無關,而是純粹屬於自己,由自己來花用,當然也由自己來投資管理承擔獲利與虧損

這就像女性主義作家吳爾芙提出的,「自己的房間」,每個女人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沉澱自我、尋找自我。每個女人也需要「自己的私房錢」,做自己愛做的事。

不要以為現代職業婦女擁有經濟能力,就擁有財富自主權。除了我前面說的美娟的例子之外,我還有一個朋友,收入高、職位高,但到現在沒有房子也沒有機會出國旅行,雖然她多年來不斷的提出這個要求,但都無法實現,理由只有一個,先生不同意。她提到這件事時,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但這樣的故事,我也不只聽到一樁。

私房錢可以決定女人的人生是黑白的還是彩色的,這樣說可能有人認為太極端了,但我還有真實的故事可以分享。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一位家庭主婦,她看來溫柔沉靜,雖不多言,但談到經濟環境大趨勢很有見地,我猜想,她是那個企業老闆的夫人,或是某個領域的專業人士。

這位太太告訴我,她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我嚇一跳,猜想她一定家世背景良好。可是她又跟我說,從小家庭貧窮、生活很苦,一直到結婚後才有個穩定的生活。那一定是挖到一口好油井了,我想像她是嫁入豪門,麻雀變鳳凰。但她又說先生從事金融業、雖是高階主管,但仍算是領薪階級。

有趣的是,接下來她告訴我的故事。她說,先生雖然懂得投資,但看她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也不會跟她討論這些話題。反而機緣巧遇,她認識一位懂得投資的女性朋友,那位朋友把她當做妹妹般的教導,讓她開始接觸投資理財。剛開始資金少,只敢保守的嘗試,慢慢的,閱讀資訊多了、投資經驗豐富了,她漸漸成為一位專業的投資人,同時也頗有斬獲。只是這些事她都背著先生進行。

一直到去年,因為他們考慮孩子的學區而換屋,在討論新家裝潢時,她才跟先生說,她可以負責裝潢費,讓她先生嚇了一大跳。她還偷偷的跟我說,以前老公在家是老大,自從知道她的存款數字居然不輸先生後,對她態度完全不同。她很老實的告訴我,「有私房錢真的很好」。

有錢真好!但錢如果是跟別人伸手要,或是有錢沒有支配權,那還是受制於人。所以,姐姐妹妹們,鼓勵大家爭取財務自主權,不然就開始藏私房錢。

至於該怎麼存私房錢呢?目前有些家庭是夫妻各別提撥一筆金額,做為家庭支出,另外可再分配房貸、子女教育金的分攤辦法,剩餘的部份夫妻各自管理。如果另一半也認同此做法,就可以展開自己的儲蓄理財之路。

但有些家庭沒有把這些分攤得很清楚,或是另一半可能不支持,那就不妨自己規畫一下,看每個月最多能挪出多少錢來做為私房理財之用。開始時,不用先和另一半討論,若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現對日常生活支出影響不大,另一半也沒什麼感覺,就可以持續進行,或慢慢加碼。

其實,女人要藏私房錢也蠻容易的,一個月少買一件衣服,少上一次餐廳,存錢之路就可以輕鬆的開始了。

2008年2月3日 星期日

報酬率全球拉警報

一籃子基金專家教你危機處理

今周刊 撰文:莊 芳、楊紹華

全球股災一波未息,一波又起,手上的基金琳琅滿目,報酬率接踵往下掉,這該如何是好?

《今周刊》邀請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朱岳中,檢視兩位個案的基金組合,為他們找出問題,解除警報!


案例A:羅小姐
投資現狀:二十三檔基金,定期定額扣款,近半個月總報酬率從一五%變成負一○%

直到一個月以前,羅芳凌仍是朋友眼中的投資達人。六十七年次的她,打從踏入社會領到第一份薪水,就開始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當投資額達到一定程度,而且報酬率超過二成或三成的時候,我就會部分贖回這檔基金,然後用這筆錢,再找另外一、兩檔基金來定期定額。」她說。

隨著收入水準提高,加上一次又一次的「基金養基金」,羅小姐定期定額投資的基金檔數愈來愈多。「去年六月,把手中好多檔基金都贖回一小部分,然後又挑了兩檔基金投資,這下子,每個月固定扣款的基金共有二十三檔了。」


過去幾年行情好,雖然不是每檔基金都能賺錢,但賺錢的基金總能多於賠錢的基金,整體而言,維持正報酬的問題不大。然而,空頭來襲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過去短短半個月,我的總報酬率從一五%變成負一○%。」投資生涯中第一次遇到嚴重股災,讓羅小姐見識到空頭的威力,也開始質疑,「自己過去多年來的成功經驗,是否到了必須調整的時候了?」

在市場高漲期間,擁有一籃子基金的投資人或許還會沾沾自喜,不時檢視自己的報酬又倍增了多少;但一遇上股市大跌,內容五花八門的基金標的跌成一片,可就成了投資人棘手的問題。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投資資歷長達二十年之久,他就點出投資人常有的通病,「投資人往往是在賺錢時不會注意持有基金的好壞,賠錢時才發現問題大了。」但是,偏偏基金在市場回檔時,特別能比較出好壞。

專家建議: 積弱單一市場應忍痛殺出

針對羅小姐的例子,朱岳中建議,「投資人不妨在近期股市反彈時,抓住檢視投資組合的機會,趁機汰弱留強。」以羅小姐為例,在朱岳中眼裡看來,其實有很多重複或是績效表現不佳的區域,應該即時進行調整。

他舉例,羅小姐所選擇美國的基金類型,幾乎全是投資高科技為主,朱岳中認為可以考慮賣出,「由於產業型基金有趨勢、循環週期,若非熟悉該產業的投資人,風險相對較高。」

至於歐洲區域總計布局了四檔基金,其中有兩檔都是與中小型企業類股相關,「中小型類股的特性,往往是在市場好的時候漲得最多,市場走弱時也跌得最快。」因此朱岳中建議,留下手中兩檔布局較為分散的歐洲區域型基金較為安全。

接著檢視布局最多的亞洲區域,「投資單一日本區域的基金,首先應該賣出或是轉換其他區域。」這檔基金雖然在投資組合中賠了最多,高達三五%,但是若狠不下心,未來只怕愈賠愈多。朱岳中說,很多投資人就是會抱著一絲希望,不肯認賠殺出,「但投資就是為了賺錢,不然乾脆把錢存在銀行就好!」舉例來說,印度五年來漲幅達五倍之多,但是日本市場卻幾乎毫無起色。假使繼續苦守十年、二十年不願放手,「那不知錯失了多少其他區域的賺錢機會!」

除了日本之外,對於新加坡的配置,朱岳中也存有疑慮,建議贖回。「新加坡的出口業與銀行股都和美國連動性較高,受到景氣影響較大。」至於南韓、印度與泰國,都是前景頗佳的國家。像是泰國,多數公司基本面良好,經濟成長也不錯,但若是擔心當地政局的風險,再行考慮出場。除此之外,保留分散布局的亞太地區基金,較能降低單一國家的風險。

減碼替代性能源基金

在主題趨勢方面,朱岳中很看好能源與礦業的前景。像是全球前三大鐵礦砂出口商,就表明希望調漲鐵礦砂市價七五%,由此看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至於新能源,或許長期有機會,但現在已有愈來愈多企業爭相發展太陽能等替代能源,「只怕生產過剩,短期內市場無法消耗,反而影響這些公司的股價。」因此,他建議不妨改投資較受政府保護的石油、能源公司。

除了以上現有資產的調整,朱岳中也建議羅小姐可定期定額加碼東協區域。「東協十國受惠於中國與印度的崛起,像是印尼、越南都因原物料題材而獲益頗豐。」而債券部位也可以增加至總投資部位的一到二成,而其中,全球政府債券型基金會是不錯的選擇。

案例B:馬先生
投資現狀:二十檔基金,單筆購買及定期定額都有,新興國家占三成以上

年紀剛滿三十歲的馬克成(化名),從學生時期就開始接觸投資,取得碩士學位後,現於一家知名外商企業任職。他平常很注意市場訊息與動向,一月分遇上突如其來的股災,讓他跌掉近一個月的底薪,雖然感到心疼,但是看著十多檔負報酬的基金,卻又不知該從何調整。

「早知道就在去年底股市到達高點時,先贖回一些,但當時工作一忙就忘了!」像馬克成這樣的情況,或許每位投資人都曾發生過。市場的動向瞬息萬變,一旦錯過最佳時點,就只有等待下次機會。也或者,還可選擇更積極一點的作法,主動調整手中的投資組合,以應付變化萬千的市場。

馬克成的投資中,以新興市場的金額最高。他說,因為過去這幾年,看到新興市場持續發燒,「好像很輕鬆就可以有二○%、三○%的獲利!」因此,不知不覺就買進許多新興國家的區域型基金,目前占總投資比率超過三成以上。

攤開他的投資組合仔細一看,確實沒有單一國家的配置。原來,他過去也曾持有許多單一國家的股票型基金。但其中,日本市場卻讓他賠了二○%,自此以後他就不再購買單一國家,「為了降低風險,我只選擇區域型基金,而且盡量做到全球布局。」

專家建議:重複性太高 宜進一步篩選

希望做到區域分散的想法,這在專家眼中當然正確。但他手中同時握有二十檔基金,其中重複地區的不少。在朱岳中看來,就和前個案例一樣,像是亂槍打鳥般缺乏邏輯性。

朱岳中一看到馬克成的投資組合,就發現他的投資區域重複性過高。像是全球型中,除了公用事業,朱岳中認為仍有發展因此可以保留,其他三檔都是性質類似的基金。由於中小型類股有波動較大的特性,朱岳中建議賣出,並在另外兩個全球型基金擇一即可。

對於歐洲市場的布局,朱岳中認為留下歐洲全區域的基金,較為穩健。此外,原先僅有單筆投資的東歐市場,建議可以加碼定期定額的部位,藉此分攤成本、降低風險與波動。至於南歐、北歐區域,因成長性較不明確,無須特別重複。

在亞洲市場部分,由於投資區域分布較廣,不須太多更動。但是其中投資新加坡的單一國家基金,因有和美國連動性高的疑慮,朱岳中建議贖回,改定期定額加碼印度,較有未來成長性。

而拉丁美洲只有單筆投資,可能有波動度較高的問題,朱岳中認為不妨再以定期定額方式加碼,就能分散風險。此外,新興市場中的區域型基金布局已經足夠,假使想多留一些現金在手中,可以考慮賣出單一投資新興市場區域的基金。

至於原物料的投資中,黃金的波動較高。「就以前陣子來說,金價一度上衝到九百一十美元,又在同一周跌到八百五十美元。」所以他認為,單筆投資黃金的風險較高,必須靈活操作,可在上漲時先賣出一些,下跌時再慢慢加碼。

另外,朱岳中也建議可定期定額加碼單純能源類基金,取代替代能源。
馬克成的投資組合,都以積極型為主要投資標的。朱岳中認為,即使個性積極,也可以搭配少許債券的比率,像是新興市場或是亞洲的政府債券,就可作為一種選擇。

以定期定額為主 單筆為輔

而且,馬克成在投資單筆的比率似乎也過高,朱岳中建議,「一般投資人對於抓住市場脈動較不容易,最好還是以定期定額為主。」

假使特別看好的區域,可以設定每月多次扣款的積極作法。若是想以單筆加碼,最好還是分批進場。例如,將五萬元拆成五筆金額,選在低點每次投入一萬元,是較為保險的方式。

朱岳中也特別提醒投資人,假使手中持有的基金,不論何時都表現比其他基金差,就要盡快轉換基金。雖然,要投資人下定決心「認賠殺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朱岳中說,「投資一定要看未來前景,才有賺錢的機會!」

理財就是種田

王志鈞
http://tw.money.yahoo.com/column_article/adbf/d_a_071106_51_oejr

很多財經專家教人理財,可是沒讀過經濟學、投資學的上班族,還是滿腦袋糊塗,不知理財該從何處下手。為了解決這些人的煩惱,我來說個簡單的比喻,保證你三分鐘就搞懂投資理財的重點!

理財就是種田!記住這句話,因為這很重要,只要搞懂農夫種田之道,那麼掌握理財訣竅也就十拿九穩。底下嚐試以此分析三個重要的理財觀念:

第一、農夫種田不可能揠苗助長、一夜收成,而必須花時間等穀物成熟

投資理財跟種田一樣,需要靠時間來累積報酬率,投資人必須耐心等待股價上漲或基金增值,因為我們不可能光想要買到三天連拉三根漲停板的股票,也不可能冀望一次就投資到一年淨值翻三倍的基金。因為這種速成的行為叫賭博,不叫投資

第二、農夫有兩塊田,一塊是門前廣大的稻田,一塊是後院小小的菜園


現代投資人也一樣,有上班本業與業外理財的差異。稻田是農夫的本業,早晚辛苦耕作,為的是一年可以有固定的穀物收成;菜園則是農夫的業外投資收益,是清早與傍晚花點閒暇時間澆澆水、拔拔草的行為,為的是讓餐桌飯碗裡多點開胃小菜。

上班族作投資理財也是這樣的,現代人最大的現金流量收入並不是投資行為,而是朝九晚五上下班打卡的職業,因為有了固定職業,每個月老闆才會在固定時間發固定的薪水給我們,這就跟稻穀一年有定期、定額的收成量是一樣的。

投資理財行為僅只是我們後院裡的一畦小菜園,是下班時間才能進行的資金調度行為。也就是說,不管你是投資什麼商品,都不該利用上班時間進行,而必須下班後輕鬆為之,以不耽誤本業為最高指導原則。

第三、菜園與稻田的配置比例要正確

農夫的菜園小、稻田大,才能讓每年的收成量維持最大的效益,上班族投資理財也該是這樣的,必須把更多的心思配置到上班時的本業競爭力上頭,而不該是投資理財的知識。因為本業競爭力提升,薪水成長的幅度絕對會遠比菜園蔬果增值的幅度。

把70%以上的資源與時間投入職業收入的提升上頭,再把30%的資源與時間拿來努力投資理財,這才是正確的理財之道。從結果來說,也是這樣的,你一年70%的收入應該是倚賴上班族的薪資所得,而只有30%來自於投資理財。

但是,可千萬不要小看這30%的投資收益,只要你掌握正確的菜園經營之道,每年30%的理財所得,透過經年累月的貯存,就會讓倉庫豐饒,讓年老力乏,無法耕作的晚年生活依舊衣食無虞。

股災拖累 2007年勞退新制基金 報酬率僅0.42% 未達目標

鉅亨網記者陳慧琳‧台北

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昨(30)日公布去(2007)年勞退新制基金績效,截至2007年12月底止,整體基金獲益新台幣237億元,報酬率為3.92%,其中,舊制勞退基金獲益 229億元,報酬率為5.4%;新制勞退基金獲益計 7億5552萬元,報酬率僅為0.42%,距離保證收益率2.43%仍有段距離。

勞退基金監理會去年7月掛牌成立,截至去年底,新舊兩制勞工退休基金總規模合計達6936億6891萬元,其中,舊制勞退基金規模為4589億8840萬元,新制基金規模為2346億8051萬元。

由於勞退新制獲益僅元7億5552萬元,離2.43%的保證收益率計算約有57億餘元有段差距,顯示國庫的潛在撥補約需49億餘元。

勞退基金委員會主委黃肇熙表示,新制勞退基金收益率在 6月前僅約1.6%,監理會成立後,逐步依據資產配置推動投資計畫,至10月收益率已提昇至2%,10月後受次級房貸重挫全球股市影響,以致影響基金經營績效。

黃肇熙指出,未來勞退基金資產配置將持續採取多元投資策略,積極分散投資風險。2008年新制基金資產配置除將銀行存款由去年度的75%大幅調降為32%外,在國內及國外比例上分別為70%及30%,國外投資比例也由去年度的5%提高為30%。

另外,考量股市波動風險及景氣下滑疑慮,黃肇熙表示,新年度除將國內權益證券投資由去年度 20%提高為25%,並增加投資債券部位27%。黃肇熙還說,相信勞保基金績效會逐步成長,預估10年內可達成勞委會主委盧天麟訂出的勞退基金操作收益達7.5%的中長期目標。

台灣人1/4月光光

【聯合晚報╱記者古亞薇/台北報導】 2008.01.29 04:51 pm

根據花旗銀行2008國人財務健檢結果顯示,台灣地區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每個月的收入無法儲蓄,屬於月光族,多數民眾缺乏保險保障,約四到五成民眾沒有壽險或意外險、醫療險,近四成的民眾沒有準備退休金,顯見國人較缺乏風險管理概念。

75.9%有存款 35.9%買基金

不過台灣民眾熱衷投資理財,最多人擁有的理財工具為存款,約有75.9%民眾有存款,35.9%擁有共同基金,32.2%擁有保險,25.7%民眾持有股票。整體而言,學歷愈高、收入愈高、居住在北部,以及從事金融保險業、高科技、專業服務業與軍公教的族群,使用的理財工具較多。

這項財務健康調查由花旗委託政治大學民意與市場調查研究中心執行,在96年12月3日至10日,透過電話調查台灣地區25縣市年滿25歲以上之一般民眾,共訪問1110人,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2.9%。

面對緊急事故 現金流量不足


調查顯示雖然國人重投資,但缺乏風險管理與保障,尤其在面對緊急事故與未來的現金流量規劃方面,仍有待加強;僅有一半的民眾準備一筆緊急基金應急,而近四成的民眾沒有準備退休金,未來退休生活堪慮。

在保險調查方面,完全沒有任何保險的民眾約佔23.9%,有42%的民眾沒有壽險,約五成民眾沒有買意外險、醫療險(不含健保),而且68.5%的民眾壽險保額在年收入的三倍以下,提供的防護相當有限。

在債務調查方面,有65%的民眾表示沒有貸款;而有貸款的受訪者中,81.2%只有一種貸款,最多人擁有的債務為房貸。擁有債務的民眾中,超過五成每個月僅需用三成以下的收入償還貸款,符合理財專家的建議。

逾8成受訪者自認財務健康

調查還發現,81.7%的國人自認財務健康,但實際的財務健康指數只有68分,而且有60%的民眾擔心未來的財務狀況;進一步分析國人對未來財務的憂慮,主要為擔心國家經濟前景、物價攀升以及怕失業。

花旗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分析,民眾的這些擔憂,主要是在全球化下,經濟、與就業機會都受到來自各方的競爭,也無法抵擋國際物價上揚的壓力。要紓解、因應這些焦慮,最好的方法就是增進自己的競爭力,資產也要有全球化的佈局。

這份調查也發現,國人的理財觀已經不若傳統價值觀強調的克勤克儉。超過一半受訪者的消費觀,為會賺錢也要懂得花錢,只要有存到錢就好,而非過去認為的錢要盡量存下來。

學歷愈高 愈不認同傳統理財觀

此外,雖然有五成的人們認為累積財富最重要的因素是工作所取得的薪水,但也有超過四成的人們認為積極地投資理財更重要。交叉分析發現,愈年輕、學歷愈高、收入愈高的族群,愈不認同傳統的理財觀。


2008年2月2日 星期六

投資新原則

理財周刊385期 文.陳明宗

一筆大額年終獎金的投資,建議把錢分成3份,提高每月投資金額,分批進場,保本型的連動債是不錯選擇,也可在外幣定存上著墨。

上班族辛辛苦苦忙了1整年,目前是領年終獎金的時刻,由於「欠債不過年」,年終獎金是很好的償債資金來源,特別是一些適用利率較高的貸款,如現金卡或信用卡循環利息,應該優先償還。

扣除負債之後,預留額外的必要開銷,如果您有10萬元至30萬元可支配,您準備好了如何運用嗎?每個人都需要理財,越窮越需要理財,處於目前微利時代,該做什麼投資為自己未來加分,是相當重要的事,如何投資是你我關心的話題,因為好好投資,才能錢滾錢!為此,有3位理財專家告訴您不同的年終獎金理財法,提供您參考。

儲蓄是理財第一步

先偷偷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根據安泰銀行(2849)財富管理部經理徐秀玲表示,平常收取的基金手續費是打7折、8折,為了吸引你,這個時候特別優待,最低可是打4折,投資人可好好把握。


她也說道:「並不是我在危言聳聽,可以預見下一代將比現在更辛苦,所以,從小就需要養成儲蓄的好習慣。」一般人離開學校之後踏入社會進入職場工作開始賺錢,更需要儲蓄,這也是理財的第一步,當累積至一筆錢,就可以做其他投資。

以往投資人都是由每月薪水中固定提撥3000、5000元進行定時定額的投資,在年終獎金的資產配置上,徐秀玲提出這樣的建議,由於年終獎金有一筆錢,因此可以提高每月投資金額,並分批進場,先提撥10萬元,每期扣1萬元,並規畫一段時間之後可獲利了結。

要有固定收益

她也說道,受美國次貸影響,2008年全球景氣將趨緩,因而今年2大投資原則就是第1要保本,第2要有固定收益,觀察目前全球股市的現況,可以選擇的標的已不多;就新興市場來看,都已大漲一段,未來獲利空間減緩,以越南來說,2006年大漲一波,2007年漲幅就沒有那麼大了,其他新興國家也是如此,值得投資人注意與觀察,因而在此部份的投資就較為保守。

徐秀玲建議,由於投資海外基金,利息與資本利得在600萬元以內就免稅,但國內如果利息收入在27萬元以上就須繳稅,因而境外債券基金可以考慮,但評等必需是好的,可投資保本型的連動債,才能進可攻、退可守。

不應受短期訊息影響

另外,也可在外幣定存上著墨,可選擇包括美元,以及購買一些外幣存款,如目前處於弱勢的美元,以及強勢的紐幣、澳幣、歐元,原則上需搭配使用,以規避匯率風險,這是投資上需注意的一件事。她強調,投資人需定期檢視資產配置,隨時做調整,因為這是血汗錢,一分一厘也要珍惜;而投資原則上,不能一窩蜂、一頭熱。

近月來國內股市跌幅重,此震撼教育讓一些股票型基金的淨值也下滑,投資人就開始不理性起來,向理專人員抱怨為何不先告知出場,但理專如果有告訴客戶必須停損出場,就讓人無所適從;針對此情況,主管機關已要求銀行必須電話錄音,以減少紛爭的產生。

資訊是有價值的,但處於資訊爆炸的時代裡,自己也要有判斷能力,經過濾、吸收消化訊息之後,何者對自己有用才拿來運用;而且中長期投資不應該受短期訊息所影響,否則會亂了方寸,徐秀玲也提出這樣的看法。

富邦金(2881)旗下台北富邦銀業務部副理朱晶瑩如此說道,現代人的談癌色變,此疾病何時會上身沒有人知道,因而可先規畫購買醫療險,至少可求得心安,萬一真的遇上了,才不會因醫藥費或住院費龐大的支出,而手足無措,因為目前健保病房已經沒有空床,有的醫院為了成本,更是直接對病人說「沒有病床」,我想大家有空要問一下各大醫療院所的1等或是2等病房住院費自付差額,若已有類似保險,可檢視所買的保險是否足夠支應,不足的部分可再補足,預算金額在2~3萬元之間。

朱晶瑩明白表示,當摩根士丹利世界指數,以及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的年度,債券指數通常會有正報酬,顯示以股票搭配債券的配置,將可有效防堵投資組合下檔風險,這是觀察近20年來市場所得到的結果。

儲備錢滾錢的實力

預計2008年全球景氣將趨緩,安全避險需求加上降息的心理,有利於債市多頭行情的延續,建議可將1/3的資金配置在美國高等級債市,並搭配非美元貨幣為主的全球債市,可達防止美元繼續貶值的風險。

短期新興市場訊息焦點仍集中在匯率、景氣及通膨等方面,而新興股市走勢震盪幅度將更加劇,就基本面來看,只要新興國家內需市場仍穩健成長,預期2008年仍將支撐全球景氣成長的主要動能所在,獲利依然可期。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預估,金磚4國對2007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度可望達25%,是不可忽視的動力來源,反觀美國貢獻度僅16%,對國際經濟的影響力已降低。

而新興國家經濟成長動能,逐漸由出口導向轉為內需成長,基礎建設與民間需求將為新興股市重要題材,在基本面依然穩健下,後市仍可期待,因而也可提出1/3的資金進行投資。

對於年終獎金發放較多的上班族來說,還要考量積極的投資工具,根據目前景氣觀察,全世界都面對通膨的壓力,尤其目前銀行1年期定存利率卻只有2%,為了避免通膨吃掉定存利息所得,投資人還是要降低定存比例,規畫更積極的投資工具。在投資的建議上,朱晶瑩強調,可選擇抗通膨的標的,如國內外發行能源基金、農產品基金等。

朱晶瑩強調說道,由於市場波動性大,積極的做法就是先設定獲利的成數,超過就獲利了結,落袋為安,再尋找穩健的投資標的,一方面可對抗通膨,另一方面也比較有錢滾錢的實力。

針對需要 量身訂做

台新金(2887)旗下台新銀財富管理事業處副總經理王大寬也提出他的看法,由於客戶需求不同,且投資期限長短也不一樣,加上可忍受風險程度也有差別,因而財富管理必須一對一進行,針對需要而量身訂做。

中國與印度是全球第1大、第2大人口國,分別達13億人、8億人,內需市場需求就相當驚人,為此,王大寬認為亞洲地區的新興市場可以投資。

在油價已突破每桶100美元之後,原物料市場仍持正面展望,主要是因中國、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國家帶動需求成長,在供給面仍吃緊情況下,對價格仍具支撐作用;而原物料產業供給在整併風潮之下,現金充沛之礦業、能源企業,積極展開併購,以拓展產能與強化產品組合,也可降低價格大幅波動。

觀察各產業類股表現,自去年年初至今為止,前5大分別為全球金屬礦業、原物料、工業、能源、電信類股。透過天然資源基金,同時布局基本金屬、貴金屬、能源,可使投資人於一定風險分散下,享受原物料上漲的好處。

自己用心 勿ㄧ味依賴理專

新興國家工業化與都市化過程,除礦業基金之外,能源需求也是一大議題,而因傳統能源供給趨緊,加上環保意識抬頭,各國政府政策性補貼太陽能、風力、生質燃料等新能源科技的發展,預料將進一步提升新能源產業的投資價值,都是今年值得投資的標的。

或許你會問,理財專員總是會為了獎金,所推薦的金融商品,不一定對投資人有利,徐秀玲、朱晶瑩、王大寬則一致認為,因為取得客戶的信賴之後,客戶會介紹更多的客戶給理專,為維持與客戶之間長久的良好關係,理專人員不會因小失大;不過,投資人也要有認知,與理專之間應該是雙向關係,自己必須先用心,不能全都依賴你的理專。

2008年2月1日 星期五

快樂又有錢 精神物質都滿足

理財周刊385期 文.胡秀珠

「快樂資產」是可以累積的,透過學習快樂,人生不僅可以衣食無缺,還可以快樂盈滿。

近年來,在坊間賣得最好的兩種書籍,一種是理財書、一種是有關於如何追尋快樂的書,可見現代人在精神及物質方面,都需要獲得滿足,人的一生,不就是追求幸福快樂的生活嗎?

但是,往往為了賺錢,生活被工作綑綁,快樂消失無蹤,為了金錢,汲汲營營,最後不僅失了快樂,還賠了健康。事實上,透過沉澱與規畫,「快樂資產」是可以累積的,透過學習快樂,人生不僅可以衣食無缺,還可以快樂盈滿。

快樂是什麼?其定義見仁見智,古今聖哲各有不同的解讀。

快樂定義不同 金錢不是唯一

孔子對得意門生顏回的評語就是︰「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西藏宗教領袖達賴喇嘛則認為:「只要透過心智訓練,快樂就是人人皆可達成的實質目標,但真正的快樂並非來自於外在滿足,而是來自於心靈的安頓寧靜。」快樂就是:「演活自己」,親職專家、知名暢銷作家游乾桂則下了一個最有力的註解。


古今聖哲強調的是精神層次的富足與快樂,但是,人非聖賢,總是要先填飽肚子才能夠談到提升精神層次,根據人類行為與動機理論大師馬斯洛所提出的需求層次論,點出人的5大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接納的需求、自尊的需求及自我實現等,對於一般大眾而言,最低階的需求,如水、食物、溫暖和性被滿足,就是一種快樂。

因此,在現代社會中,就如同親職教育專家,同時也是暢銷書作家游乾桂所言,「錢不是萬能,沒有錢卻萬萬不能」,但要有多少錢才會快樂?100萬?1000萬?還是1億?各人情況不一,但在10年前離開心理諮商師、專欄作家、節目主持人多重身分,並擁有優渥收入的游乾桂認為,錢,不是活得好最偉大的關鍵,明白錢的用途與不必花錢的學問,才能活出更精采的人生

5成的人最不滿意經濟收入

日前靈鷲山佛教團發布「2007年心靈白皮書─全國心靈問卷大調查」,有高達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對生活最不滿意的是經濟收入;有3成7的受訪者認為經濟問題是日常生活壓力來源;至於問到哪一件事讓你最幸福?有近7成5的受訪者認為是家人平安健康,另有8.2%的受訪者則認為「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是最幸福的事。

因此,雖然家財萬貫並不一定帶來幸福快樂的生活,但若沒有錢,必定成為壓力的來源及不快樂的因子。

美國知名個人理財專家、現任《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基本需求」(Basic Instincts)專欄作家MP.唐莉薇(MP Dunleavey)在其新著《快樂賺不停》一書就指出「又快樂、又有錢的12招」,這12招分別是:

第1招:配置專屬快樂資產
第2招:消弭永無止盡的慾望
第3招:做好個人財務管控
第4招:減輕負債
第5招:用錢買時間
第6招:花錢買健康
第7招:投資你自己
第8招:花錢買得心靈平靜
第9招:投資晚年生活
第10招:增添生活情趣
第11招:增進美滿的人際關係
第12招:助人為快樂之本


建立快樂資產組合 努力達成

隨著理財商品的多元化、所得增加,加上銀行的理財專員不斷地透過話術行銷,投資人對於資產組合一定耳熟能詳,不外乎是定存、股票、基金、債券等,但是,你知道你的快樂資產裡該有什麼組合?讓快樂理專唐莉薇來告訴你。

首先,是寶貴的時間,在短暫的人生中,多花點時間追求快樂;其次,是個人資源,再來還包括個人健康、財務控管、培養興趣、樂善好施等,這些是理專的建議,當然,你的快樂資產中,也可以加入婚姻、孩子等,成為你自己專屬的個人快樂資產,你的快樂資產組合裡還有什麼?你自己應該最清楚。重要的是,既是你的資產,就好好地享有它!

建立了快樂資產組合,接下來,要達到快樂的第一步,就是減少永無止盡的欲望。「我從小就沒有想要當班長、考第一名」,一向信奉快樂哲學、人稱「陶爸」的奇哥董事長陶傳正快樂的秘訣就是:「沒有太大的企圖心」。他說,在30、40年前,台灣正值經濟起飛期,常常見到一家子在庭院裡插塑膠花、裝聖誕燈,大家生活雖過得清苦,但心靈很滿足快樂。

先學習過「減法」生活

不像其他的大老闆,出國旅遊非得住五星級飯店不可,陶爸帶著陶媽出國自助旅遊時,往往興之所至,從網路上找到一家不錯的民宿,就開車殺過去了,不用花大筆的鈔票,卻常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奇。

游乾桂也說,現代人要學著過著「減法」的生活,了解要什麼?不要什麼?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想清楚了,就會了解,「活著,就是為了享受人生」。

「凡事量力而為,不要買買不起的房子」,游乾桂的金錢觀就是:收入減去消費,得出的正數愈多,生活就愈快樂

減少了不必要的物欲需求,但日常生活的開支仍不得不預先因應。要不被工作綑綁,享受自己的快意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先確保經濟生活無虞,沒有錢,頂多吃少一點、穿差一點,不過,沒有錢,每個月該繳的房貸、信用卡帳單、水電費等,就能讓你一點都快樂不起來。

電台主持人、也是知名暢銷書作家趙靖宇,在3年前離開正職的報社工作,當起兼職的電台主持人,有空就寫寫專欄、外稿,收入並不穩定,但她因此有更多的時間陪她分別是小一及幼稚園中班的一對兒女,「放掉正職生活最重要的前提是,沒有負債」,這是趙靖宇有勇氣下決定辭去工作的關鍵。

無負債 快樂生活第1步

由於收入的不固定,讓趙靖宇對於財務的控管更為嚴謹,平日連買一顆茶葉蛋、一瓶飲料,都要記帳,在支出端嚴格控管。同時,為了儲備孩子的教育基金及自己的退休規畫,趙靖宇透過定期定額買基金,將收入扣除儲蓄之後,才是支出。

投資自己,也能快樂,一位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的某知名財經雜誌主編,平日忙於工作之外,特別趁著空閒時,拚命K書,取得了12張金融證照,今年還預計報考CFP及證券分析師執照,當大家都在休閒時,他卻得挑燈夜戰、熬夜念書,問他不覺得累嗎?他卻回答︰「很快樂!」對他而言,取得一張金融證照,如同在快樂資產中增添一筆,也為他的職場競爭力再加一分,何苦之有呢!

光想沒有用 行動最重要

「行動未必總會替你帶來快樂;但是,假使你完全沒有行動,也就絕無可能獲得快樂」。1年半前,明道大學財金系系主任梁彥平還是一家投信的研究部副總經理,在投資界12年,從研究員作起,到基金經理人,最後在短短的時間內晉升研究部主管,當時的梁彥平,每天上午7點半就拎著三明治、咖啡早餐進公司,快速從電腦中掃描全球股市開盤情況後,就檢視手中的持股情況,接著與同仁開早會、聽取簡報,再看看桌上堆成一疊的各式研究報告,待她抬起頭來看看時鐘,已經9點半了,桌邊還躺著咬了一口的三明治,和早已涼了的咖啡。

在投信業,每天被績效追著跑,每天壓力大到極點,工作時間往往演出加長版,這樣的日子過了12年。梁彥平常想:「這種非人的生活,我還要過下去嗎?」同時,她的健康也亮起了紅燈,在因緣際會下,她順利轉換跑道,由股市操盤手,一變變成了大學教授。

「在彰化鄉下,我還可以在鄉野間吃早餐呢!」對於人生的轉變,雖然薪水少了許多,但梁彥平非常滿意,也快樂多了,「以前過的是與技術線型為伍的機器人生活,現在過的是,與人心靈交流互動的快樂人生」,她看著孩子們跳舞、拔河,閱讀專業財經書報,陪他們哭、陪他們笑,教給他們一身投資功力,同時,讓孩子們在未來的職場上比別人早一步,這就是梁彥平的新價值觀,這比賺多少錢還要快樂。

價值觀轉變 是快樂泉源

新價值觀的轉變,也發生在游乾桂的身上,跳蚤市場、海邊、溪流,往往是游乾桂尋寶之處,可能是用巧思裝飾成的檯燈,或是在跳蚤市場意外用100元和古董商換得日本明治天皇時代的瓷盆,或用海邊拾獲的漂流木作成的擺飾,不用花太多的錢,只需一點用心,就讓點點是學問、處處是文章,快樂無所不在。

除了已損害的健康外,其實,錢可以買到時間、買到健康、買到心靈快樂,透過支配身上的金錢,作最有效的運用。游乾桂每年都會花1萬元,做自己開心的事,如換新窗簾、新拉門,添新燈飾、買新書,「錢對我而言,是價值而非價格」,他說:「可能我會捨不得花幾百塊買一件新襯衫,但每年一家4口出國旅遊的1、20萬元,是絕對不會省的。」對於金錢觀的意義重新定義,你的人生,不管有錢、沒錢,都會是富足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