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

明年年五月起預售屋公設 分開計價

2009/10/30 中國時報【王莫昀/台北報導】

實施三十餘年的房屋預售制度確定要變了!內政部宣布修改相關規定,明年五月一日起,預售屋主建物、陽台、雨遮等附屬建物,以及樓梯、走廊等共有部分(即公設)須在契約中分開標示面積及售價。

新制將可避免建商把公設大量灌進權狀中,讓民眾購屋時實際上「買貴了」,消費者購屋將獲得更多保障。新制的實施,不僅顛覆每年交易量高達十五萬戶的預售巿場制度,同時也將衝擊二手巿場,連銀行授信放款也將受到波及。

業者也預期新制度的實施,不論建商、銀行、代銷、仲介業者都需半年左右的適應、磨合期,如此一來,消費者更須要充分瞭解,才不會被業者矇騙而不自知,以致讓自己的權益睡著了。

新制中有五大特點須注意:


一、消費者享有五日契約審閱期,讓購屋人有充分的時間瞭解契約公平性。

二、契約中應明列出主建物、附屬建物與公設的面積與價錢:契約中,附屬建物沒有列明部分,消費者可主張不支付這部分的價款。此外,為避免分開計價後,不肖建商利用價格資訊的混亂,哄抬價格,消費者應多加比對附近行情。

三、面積只要有誤差就要找補差價:鄉林等上巿櫃、有品牌的建商大多主張面積多了不會向購屋人要差價,但少了會補給購屋人。

四、依工程進度付款部分,增定每次付款間隔日數應在二十日以上,避免建商依公司財務等主客觀條件,拉近收費間隔,大幅提高購屋人付款壓力。

五、立契約書人增列不動產經紀業及不動產經紀人欄位。提醒購屋大眾交屋後,若發現廣告不實等紛爭,接待其看屋的代銷、廣告、仲介等業者,也須負擔起連帶責任

內政部官員指出,許多建商會主張契約範本不具法令約束力,但這次內政部除了修正「預售屋買賣契約書範本」,並同步修正了,具法令約束力的「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及不得記載」。

也就是說,民眾清楚瞭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與不得記載事項後,未來建商提供契約版本與相關規範若有出入,消費者可以主張無效。如果建商刻意在契約中漏掉重要事項,未來上法庭打官司時,明列在政府公告的「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及不得記載」,消費者可主張其在契約中仍具法令效益。

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從0到100萬的OL理財術 只要3年!月光族晉身百萬小富婆

Career職場情報誌 撰文◎李翠卿

一方面省吃儉用,另一方面努力開源,28歲時存款還是「0」的謝依珊,只花3年時間,就存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一個從小到大沒存過錢、理過財,收入也不優渥的OL,要存到100萬元,得花多少時間?謝依珊的答案是:3年。

67年次的謝依珊出生於軍公教小康家庭,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煩惱過錢的事情,「需要什麼,爸媽都會滿足我。」雖然求學過程中也有打工、申請獎學金,但並非為了貼補家用,多半都花在消費、玩樂或旅遊上。

謝依珊坦承,「我以前真的蠻會花錢的。」大學時讀的是美術,課堂作品的顏料、裱框都不便宜,而女孩們愛「敗」的衣服、化妝品等,她更是沒少買,「曾經買衣服買到花光所有生活費,必須用現金卡應急。」

其他生活用品,也是非高檔的不要,就拿買電腦來說,「如果有5萬塊的可以選,我就不會買3萬塊的。」加上三不五時跟朋友去唱KTV、出國旅遊等玩樂花費,在28歲以前,謝依珊堪稱典型的「月光族」,從沒存過任何一毛錢。


我不要晚景淒涼!

然而,看到身邊親友的遭遇,謝依珊忽然有所頓悟,從一個及時行樂的「月光族」,變成勤儉務實的OL。親族中有人理財得宜,過著從容的生活;但也有人經濟拮据,年老後只能住在養老院,生病也請不起看護,晚境淒涼。還有親戚因為財務問題,積欠巨債,人生分崩離析……

這些真實的人生故事,讓謝依珊暗自警惕,開始認真反省自己的用錢觀念,雖說有什麼急用偶爾還能跟父母撒嬌伸手,但爸媽年紀也大了,將來總不能花他們的退休金吧?「為了避免以後人生很可憐,身邊非有點錢不可。」

除了為將來著想,謝依珊決心理財也是為了「圓夢」。幾年前去德國自助旅行,被美麗的風光、建築深深震懾。「我希望有機會可以多看看這個世界!」想要「多看看世界」,就得有足夠的資本。「比起買衣服、買鞋子,我覺得買機票更有意義。」為了早日實現夢想,謝依珊決定立即啟動理財計畫。

節流》全面降低物質慾望

一開始謝依珊相當心急,跑去請教一位深諳理財之道的阿姨,自己是不是應該做這項或那項投資,阿姨馬上潑了冷水:「妳連錢都沒有存過,還想去投資?」阿姨建議她,一定要從儲蓄開始,如果希望早點擁有第一桶金:「一個月收入至少要扣一半!」

薪水要存一半,當務之急就是降低物欲、撙節開支。一開始存錢,當然會有點「由奢入儉難」,「但其實沒這麼痛苦,一陣子就習慣了。」在生活開銷中,「住」(房租)與「行」(通勤)的費用比較難砍,主要的差別是在食、衣、育、樂上。

在「食」的方面,公司中午提供80元的伙食,份量頗多,吃不完的就打包回家,做成飯糰、當隔天的早餐,搭配自己用鮮奶做的優格,省錢、營養又有飽足感。「衣」的方面,謝依珊戒掉了亂買衣服、鞋子的習慣,從開始存款到現在這3年多來,新買的衣服不超過10件,而且都是因為場合需要才添購的。以前愛買昂貴的專櫃化妝品,現在也都改用開架式產品,「效果差不多,但價錢差很多。」

「育樂」方面,她不再像過去一樣常跟朋友泡KTV、聚餐,家裡連電視都沒有,她把時間挪移去上網、閱讀、運動,生活過得更充實。因為學的是美術,在銀行的工作也跟設計有關,謝依珊仍不時會去逛街,看看新上市的設計產品,「不過,我盡量不帶錢去,哈哈!」謝依珊笑說。

為追蹤自己每一筆花費,她也養成記帳的習慣,日常生活用品,一定是有缺才補,絕不囤積多餘的東西。

開源》接案與投資雙管齊下

除了節流,謝依珊也積極開源。她強調,「認真工作」是最基本的生財之道,在不影響正職的前提下,她白天專心工作,下班後則偶爾接一些網頁設計的案子增加額外收入。

此外,她也撥出一筆資金做投資。儲蓄不易,她對投資格外小心翼翼,投下的資金不超過10萬元,一方面因為有花心思研究過,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當時景氣還不錯,在股市中也賺了一些錢。每個月一半的薪水、三節、年終獎金,加上投資獲利,謝依珊全都認真地存起來,點點滴滴累積下來,她在3年內,順利達成存下100萬元的目標。

在這段時間,她持續把儲蓄理財的過程、心得寫在部落格中,並配上自己親手繪製的可愛插畫,累積到一定數量以後,她把圖文集結投稿到出版社,因為相當實用且有趣,獲得早安財經出版社青睞,幫她出了生平第一本書,銷售成績不錯,又多了筆版稅收入,讓她很有成就感。

成功存下第一桶金,謝依珊對理財更有信心,她希望再接再厲,創造更多財富,每多存一塊錢,就是離夢想又近了一小步。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醫療險怎麼保 最安心

財金雜誌 2009/10/01 【文/黃逸仁】

目前台灣的夫妻普遍有只生一個小孩,甚至樂當頂客族不生小孩,據內政部08年底統計數據顯示,台灣每對夫妻平均生1.2個小孩,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年老時,就會出現缺乏子女照料的情形,只能依賴自己的積蓄、退休金或保險來過退休後的生活。且在現代醫療進步,民眾對健康意識普遍提升下,壽命有拉長的趨勢,因此退休後的醫療及生活花費,恐怕會超過原本預期,如何在退休前未雨綢繆,是現代人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

退休前做好財務規劃

基本上在少子長壽的趨勢下,財務上的安排就要多加考量,所謂少子就是未來只能靠自己,因此退休後,就必須考慮可能的現金流入來源,依目前一般上班族的狀況來看,在退休後可拿到勞保退休金及企業退休金,其餘的就要依賴退休前的儲蓄,或是年金保險之類的保險金,而後者可能占了相當重要部分,尤其在壽命拉長後。

另外,在長壽後醫療的支出也可能超過原先預期,尤其在醫療技術不斷進步下,重大疾病如癌症,都可在早期發現,如此,潛在的醫療費用可能就會大幅增加。目前,雖有健保給付,可降低醫療支出的費用,但額外的支出還是不容忽視,需要醫療險來強化保障。


對於壽險及退休金規劃上,中國人壽威力通訊處行銷經理楊進祺提供6個思考點,由這6項結構化的分析,來建構長期的保險計畫。首先,在終身壽險及定期壽險組合方面,終身壽險需要考量點是遺產稅及身後費用,定期壽險則是規劃在特定時間發生風險時的保險補助。通常在家庭責任高峰時,考量房貸、子女生活費、子女教育金、父母供養等費用因素,如一個40歲的上班族,可規劃250萬終身壽險,加上600萬定期壽險,若發生意外風險,就可提供850萬的生活補助,保費也可獲得控制,尤其在低利率保費高漲的年代。

第二是計算家庭責任高峰的時間,如房貸要繳到何時?子女生活費?何時子女需要大筆教育金?父母供養約到何時?如小李可能在35歲至55歲是家庭責任高峰期,若發生風險將對家庭財務產生重大衝擊,因此在此階段,楊進祺建議可利用費用較低的定期壽險來強化保障的能力。

三是退休生活所需,如在65歲退休,一個月花費2萬元(不計通膨因素),以勞保加企業退休金,可維持至多少歲,不足之處,楊進祺建議用提供現金流量的儲蓄險補強此部分退休需求。

四是現有資產安排是否適當,牽涉到的包含金融商品投資、保險規劃、房地產投資等,需要花多一點時間檢視,也可聽取保險顧問或理財顧問的意見,將資產做進一步安排。

五是考慮將部分波動幅度大的資產轉為較為穩健現金流量,如將基金投資或股票投資,轉而買進年金保險,可在未來退休後,提供較為穩定的現金流入。

最後是當資產出現快速累積現象時,退休後遺產稅節稅考量將可納入,因保險身故理賠金在稅法上有條件式的免納入遺產稅計算的額度,投保時越年輕,越早逐年繳,越不會有租稅查核風險。

進入老年後的退休生活,在減少房貸、子女教育費用後,基本上生活開支應不會太大,也相當好掌握,可在事前預做安排。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醫療支出將難以避免大幅攀升,因此這方面的安排就需要好好的考量。而在醫療保險上,楊進祺提供5個思考點,由此來安排,可強化退休後的醫療保障。

掌握醫療保險細節

首先在醫療保險上,需考慮到有無終身醫療險,及醫療保障是否到某個年齡就失效。楊進祺表示,現有的醫療附約大都在75歲到期失效,在現代人壽命拉長下,利用終身醫療險來保障是可行的方法,不過壽險公司因基於風險的考量,終身醫療險都設有總額限制,此是需要留意之處。

二是衡量醫療資源是否足夠,特別是在年紀大時要考慮夠不夠用的問題,所以終身醫療的住院日額要規劃足夠,可以考量若生病住院時要住什麼等級的病房,及可能需要請看護的費用;尤其是看護費用,在未來少子的時代中,可能對生病的老人是一大負擔,民眾可考慮投保長期看護險補強。

三是醫療雜費額度是否足夠,這也是一般保戶常常忽略的一點。楊進祺表示,許多自付額較高的住院費用,如指定醫師費、健保不給付用藥、癌症標靶藥物、心導管手術支架皆在此項目中理賠,因隨著醫療技術進步,這些新藥所需費用在未來可能大幅攀升,因此額度宜足夠,才可應付未來所需。有關這方面的問題,保戶可多跟保險顧問討論。

四是考慮是否有重大疾病額外單筆理賠金,目前國內所有壽險公司對於重大疾病的定義,包含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腦中風、慢性腎衰竭(尿毒症)、癌症、癱瘓及重大器官移植手術等7項,若目前醫療規劃未包含此項目理賠,可考慮增加部分額度。

另外,楊進祺表示,除此7大重大疾病外,各家壽險公司對於特定傷病也提供部分保障,在規劃醫療保險時可加以考慮;如中國人壽就針對再生不良性貧血、良性腦腫瘤、心臟瓣膜手術、嚴重頭部創傷、肝硬化症、猛爆性肝炎、原發性肺動脈高血壓、主動脈外科置換術、嚴重燒傷等21項特定傷病,提供保單給保戶投保。

五是防癌險是否包含併發症理賠?楊進祺表示,有許多癌症在治療過程中都可能會有併發症,若防癌險未含併發症時,在未來若因癌症的併發症治療時,在防癌險中就無法獲得理賠,也是投保時需留意之處。最後,楊進祺認為在保單的規劃上,保險公司雖提供一些原則供保戶參考,但還是需要投保人針對本身的需求及財務能力,與保險顧問討論後再做決定。如有些人認為現階段家庭責任重大,就可在費用較低的定期保險上加強,讓未來十幾年家庭成員獲得一定的保障,尤其在目前低利率高保費的年代,更需要仔細考量。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超跌好股,1張賺3次

郭大俠的家庭煮夫絕招
Smart密技系列 散戶提款機 撰文者:黃嫈琪

金融海嘯跌得讓套牢的散戶心碎,3月以來的急速反彈又讓沒跟上的散戶氣得跳腳,不管漲或跌,散戶心裡總是七上八下,跌也怕,怕賠了血汗錢,但上漲更怕,怕親朋好友都撈到錢,只有自己乾瞪眼!

有一位「郭大俠」,卻始終氣定神閒,因為他選中的股票,在海嘯時照樣領8%的股息,真是應了「人在家中坐,鈔票天上來」,原來人世間,真有這種好事。

這一位被網友暱稱為「郭大俠」的理財作家郭際勝,40歲前,是個平凡的電子公司資深業務;40歲後,辭去正職工作,回家當起家庭煮夫,過著沒有老闆管的自在生活。這種日子至今已12年,唯一的「薪水」,是股票發給他的現金股息,比退休前的薪水還高。

為了讓眾多困在辦公室牢籠裡的散戶,也能像他一樣,趁著生命正美好就掙脫「牢籠」,郭大俠特別將他的操作心法,化繁為簡,歸納成3大招,他說,一般投資人,投資方法就是愈簡單愈好,不要搞得太複雜,反而不容易賺到錢,以下就是他的賺錢心法。


第1招》用Google找出超值資產股

「我只買好股票,低價就便宜買,最後一次大賺一票。」郭際勝說,這輩子買過的股票不超過20支,一本股票集保存摺用了快20年還沒用完,同時持有的股票不會超過3支,他說,這條規定是逼自己一定要看準了才出手,出手後,才能好好照顧股票,畢竟,買股票做功課很重要,但是退休的生活品質也很重要,如果投資股票要搞得跟上班一樣累,那乾脆回去上班算了。

郭際勝自認他不是股神,沒有短時間買低賣高賺差價,因此,他奉行價值投資法,透過免費的公開資訊,篩選出股價被低估的超跌好股。

但是,股價跌到多少,才算是超跌?郭際勝的研究重心放在公司的土地資產,只要上公開資訊觀測站或公司網站,在公司的財報與公開說明書上,會列出公司土地資產的位置、大小、取得成本、帳面價值,最好是這塊土地已經很久沒有辦理重估,這表示,帳面價值遠低於公司的真實價值。

一旦發現有大塊土地,很久沒有辦理資產重估,接下來,要檢查這塊土地的「含金量」有多高。說到看土地,過去郭際勝曾騎著摩托車探查現場,但碰到土地位於中、南部,親自到現場就顯得麻煩,不過現在不同了,多虧了Google Earth的衛星地圖,不必出門也能看到土地所在的區位、周邊建設,以及相鄰的重大交通工程。

如果土地夠大,區位夠好,附近又有好的開發題材,譬如重大公共建設計畫,如大型公園、博物館、市政中心或捷運,那這塊地就很有價值了。不過,要注意最後一道檢驗標準,這塊土地的價值,必須占公司資本額一半以上,才算是一個好的題材;否則,以國泰金控來說,雖然是全台第一大地主,但國泰金控資本額太大,所持有的土地,未來就算有增值空間,對國泰金控的貢獻也很有限。

郭際勝就是根據這些檢驗標準,找出大洋塑膠(1321)這支好股票。當時,他注意到這家公司的土地,位於台北縣中和,他透過Google,發現這塊土地就在中和的中央,形狀方正,面積高達1萬6,000多坪,而且沒有被重估過,旁邊只有一個小小的加油站,根據經驗,他知道這塊地絕對值錢。他還竊笑說,這個加油站的老闆,也是個一流高手,因為在這裡設加油站,誰會來加油呢?顯然老闆也是另有所圖。

經過他評估後,這塊地竟值60億元,大洋塑膠本業穩定,還有這塊寶地,而公司股本才20億元,足足是公司股本的3倍,很明顯具有投資價值。

結果,大洋塑膠真的為他賺進兩波財富。當初上市價格是26.1元,第一波買進後,股價一路下跌,最低曾跌到5元;但他仍持續投入資金,共買了40次,平均成本10元。等了3年,公司因為轉投資且出售土地,股價回升,他分批賣出持股,平均售價約23元,獲利1倍。後來因為手中持股沒有賣完,股價又跌到10元,郭際勝趁機全部買回,以20元賣出,再賺1倍。這兩波操作,是郭際勝自認為最成功的獲利經驗。

TIPS_衡量土地的標準
郭際勝衡量土地價值,共有以下標準:
1.購買年代久遠、取得成本低、未重估。
2.土地價值占公司資本額一半以上。
3.地大、位於精華地段。


第2招》股價沒漲1倍不賣,寧可賺股息

蠅頭小利,對郭際勝來說看不上眼,他說,能吸引他賣掉股票賺價差的獲利目標,至少是漲1倍,如果沒漲到1倍,他寧可抱著賺股息

別人買股票,總希望一買就賺錢,郭際勝買股票的方法,卻經常是一買就套牢,為什麼呢?原因是他想買好股票,又要買得便宜,若股市處於多頭行情,連阿貓阿狗的爛股票都能漲翻天,更何況是好股票?因此,那些好股票出現他想買進的價格的時候,多半都是在空頭市場,只要一買進就套牢,幾乎已經成為他的投資慣例。

但是郭際勝不緊張,他只要確定自己買的是好股票,而且是低價買進,3年內一定會等到一波上漲行情,若是賣點還沒到,就乖乖抱著領股息,一動不如一靜。現在,他手中有支12元的股票,每年股利最少也有6%∼8%,還可以享受抵稅的好處,買股票賺股息、賺抵稅,還能賺價差,這麼好康的事,股市裡真的有。

曾經有人批評他的賺錢方法太慢,這位平常態度溫和的歐吉桑,面對這種批評,卻是火力十足的反駁,「我這個方法,看起來賺得慢,但長期累積下來,有一天都會賺到大錢。」

第3招》趁董監事改選,把股票倒給股東

台灣上市公司,每3年改選一次董監事,郭大俠唯一願意賺的「快錢」,就是把股票倒給想選董監事的大股東。他說,平常都是這些大股東印股票換散戶的鈔票,只有在董監事改選時,是小散戶復仇賺錢的機會。這時,大股東開始鴨子划水收股票,小散戶就要趁這個機會,把股票倒給大股東。

這個賺錢法,也需要做點功課,不過不難,在公開市場資訊中,都能輕鬆找到這些資料。他也強調,布局董監改選行情,要從前1年的年底開始,因為一般股東會的停止過戶日(為了計算股權的基準日)大多是安排在4到5月間,通常在停止過戶前1個月,大勢已經底定,因此,布局要在前1年底就開始,千萬不要傻傻等到停止過戶前1個月,才妄想賺董監改選行情。

名詞解釋_抵稅
股利憑單上的「股利淨額」乘以「可扣抵比例」,即為「可扣抵稅額」,此金額可抵減你的綜所稅。各公司可扣抵比例不同,但高於個人綜所稅適用稅率才划算。

他就以董監事改選題材,在多年前挑出了中鋼構(2013)這支股票;原因是發現這家公司擁有獲利穩定、股本小、自購土地廠房等優點,他判斷是個會吸引市場派的好標的。

當時他在年底買進中鋼構,股價一路從26.1元跌到隔年的19.4元,但是郭際勝仍然信心十足;他前後投入300萬元,繼續逢低買進,一共買了130張,平均成本約23元。果真,中鋼構發生了經營權之爭,股價連飆7天漲停,達45元;他開始分批出場,也賺了將近1倍。

後來,中鋼構股價飆上87元,引來證管會介入查帳,爆發嚴重違約交割,結果又跌回起漲點。當時雖沒賣在最高點,但是郭際勝知道,當股價達到獲利目標,及時停利落袋,是正確的決定。

像這樣掌握董監選舉行情買賣股票,是郭際勝獲利的主要祕訣;他強調,散戶根本無法掌握公司的消息面,唯一優勢只有董監事選舉。因為,董監選舉前,大股東為了搶經營權,會想盡辦法買到最多的股票,只要知道哪一天是他們買股票的期限,就能提早進場布局。「我不是賺其他散戶的錢,我賺的錢都是老闆心甘情願給我的。」郭際勝說的很得意。

不過,郭際勝補充兩點,第一、真正因董監改選大打一場的公司,接下來股權會比較穩定,10年內不會再有好機會;但若只是虛晃一招,並沒有硬碰硬開打,那麼,3年後的董監選舉行情依然可以期待。第二、公司的大股東是政府部門的基金,或是大家族企業利用關係企業的交叉持股,都不容易有改選行情,散戶們不用列入考慮。

*郭大俠祕煉12年的私房選股術


郭大俠祕煉12年的私房選股術


郭大俠祕煉12年的私房選股術

*股票黃曆,教你辨股市吉凶!

當季的蔬果總是最新鮮味美,對郭際勝來說,買股票就像在買菜,選對時機就能提高賺錢機會;擅長掌握董監選舉行情的他,自創一套股票黃曆,教你如何從股市的變化,觀察出適當的買賣時機。


股票黃曆,教你辨股市吉凶!

*三大地雷,閃遠一點


董監事改選時間,上網查得到!

小檔案_郭際勝
經歷: 貿易公司職員、電子公司資深國外業務
現職: 股市散戶、聯合理財網理財會客室專欄作家
著作:《散戶勝經》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家庭帳單該由誰來付?

Smart智富月刊 撰文者:方德琳

陳小姐最近和老公大吵一架。因為他們唯一的女兒,9月上小學了,陳小姐希望增強孩子的競爭力,除了學校課業外,認為女兒還應該去上英文才藝班。可是,失業在家的老公卻認為,自己在家帶小孩、教小孩就可以了,這些費用應該要省下來。

這對夫妻的家用支出過去都是按項目分攤,水電、瓦斯、伙食費由妻子付,房租和小孩教育費由丈夫丈夫負擔。因此,丈夫自認有權決定小孩是否要去上才藝班。但是,妻子卻抱怨:「他因為捨不得花錢,就要犧牲女兒的才藝!」那麼為什麼不由妻子出錢解決呢?「這樣不公平啊!」陳小姐忿忿不平地發出心中的怒吼。

類似陳小姐的情況,每年9月會在台灣很多家庭上演。因為學校開學,學費、添購制服費用、上才藝班的費用,一大堆帳單突然湧入,不少家庭為了誰該支付這些帳單、或是這些費用該怎麼花而吵架,你們家是否也曾為了帳單該由誰付而發生口角?

根據《Smart智富》月刊與國內最大家庭社群網站BabyHome合作的調查發現,有20.36%的家庭曾為了帳單問題起衝突,同時,有10.01%的家庭是和陳小姐一樣,是用支出項目來各自分攤家計。這個方法雖然簡單方便,而且看似公平,理財專家卻認為,這個方法容易引爆爭執,並不明智。


設立共同帳戶 有效管控資金運用

美國知名理財大師大衛巴哈(David Bach)自述,他就曾為了「誰付帳單」而與妻子屢起口角。原來,結婚初期,大衛巴哈和妻子,也是按消費項目劃分各自要付哪些帳單,結果,每月總會出現一疊「丈夫以為妻子付了,妻子以為丈夫會付」的無主帳單,最後,還因為要繳交滯納罰金,搞得兩人火冒三丈。大衛巴哈用這個親身經歷,寫了一本暢銷書《富貴成雙》,教導夫妻如何分攤家計、共同理財。

在這本書中,大衛巴哈建議,夫妻應該設立「共同帳戶」,用這個帳戶的錢來支付家用帳單。所謂「共同帳戶」是由夫妻兩人按比例,定時把錢從各自的銀行帳戶撥入一個特定帳戶,用這個特定帳戶的錢支付家庭的「共同開銷」

富鴻理財規劃顧問公司總經理黃信維是「共同帳戶」的擁護者。他認為,相較其他方法,「共同帳戶」至少有兩大優點:

1.支出受管控,不會亂花錢:當決定採用共同帳戶法時,夫妻兩人勢必討論每月該撥多少錢。每個月薪水一入帳,就把該花的錢都撥到一個共同帳戶,剩下的錢才自行運用。無形中,資金的安排有先後順序,不會發生該付帳單卻付不出來的情況。

2.資金應用效率佳:不只每月要花的錢可以用「共同帳戶」支付,夫妻還可以為長期要達成的理財目標,設「共同帳戶」一齊存錢,因為金額夠大,投資運用的效率自然會比較好。例如:可為子女教育金、或是年度旅遊支出共同存錢。

不過,這個理財專家大力推廣的「共同帳戶法」,真正執行的人卻不多。以《Smart智富》月刊的這次調查結果來看,僅有33.11%的家庭使用。

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蕭碧華分析,「金錢價值觀差異太大」,再加上對配偶「不放心」,應是「共同帳戶」未被大多數家庭採用的主要因素。國內最大家庭社群網站BabyHome營運長王若彤分析,從調查結果來看,近5成的家庭由丈夫支付帳單,顯示「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仍盛行。

蕭碧華指出,很多妻子會認為,「負擔家計是男人的責任,我賺的是自己的私房錢,」連共同分攤家計都談不上,遑論設立「共同帳戶」。

另一種情況則是因為雙方都有收入,在財務獨立自主運用的觀念下,雙方各自理財。甚至,有人擔心另一半會亂花錢、亂投資,可能損及自己的資產,因此不願意開誠布公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收支情況。

宏觀財務顧問平台協理陳敏莉則提醒,「共同帳戶」雖然是很好的方式,但是夫妻之間若沒有共同的價值觀,再好的理財方法也無法避免爭吵。因此在討論怎麼執行分攤家計時,千萬不要以為設立「共同帳戶」、夫妻雙方各出一半就能解決問題,反而是夫妻應該先坐下來,針對每一支出項目談該如何分攤、雙方的價值觀為何,先溝通清楚,才不會因為共同理財引爆更大的衝突。

精彩全文詳見《Smart智富網站》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利用人頭分散所得 風險高

【2009/10/08 經濟日報╱呂旭明】

余大衛(化名)長年居住美國,父母與姊姊一直住在台灣,他從事收入頗豐的石油開採業,然而工作辛苦,往往隔數年才能回台探望親人。即使如此,余大衛依然還是和家裡保持良好關係,雖然待人親切,但一直沒有遇到成家的對象,所以一直維持單身。

2006年時,余大衛覺得該將這些年賺的錢用於投資,心生購買台灣房地產與股票的念頭,但是自己又很少回台,適逢2006年中他的姊姊離婚,和孩子搬出了原本居住的房子,便和姊姊商量用她的名義購屋,其中一間公寓讓給姊姊和孩子居住。2007年,因為業務關係,余大衛認識了從台灣到美國洽公的梁小姐,兩人情投意合,梁小姐聽聞余大衛的投資計畫,主動表示願意做余大衛投資的名義人。

實務上投資人常常因稅負或其他便利等考量,或是親戚朋友之間因為信任的關係,使用名義人(也就是俗稱的「人頭」)進行購買股票或不動產等行為非常普遍,歸納來說,使用名義人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一、將公司股權分散:假設某位大股東持有公司股權40%,如此一來可能會獲配高額股利,若這位大股東把自己的股權分散給四位親戚,每人分配6%,即可省下24%的股利收入。

風險是有可能被國稅局認定為漏報贈與;若是雙方沒有親屬關係,甚至很有可能被認定是利用人頭,故意分散所得。

二、利用在台灣的名義人買賣公司股票:個人或公司若與國內外其他個人或營利事業、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團體或團體之間,有藉由股權移轉或其他虛偽安排,不當為他人或自己規避或減少納稅義務者,國稅局為正確計算相關納稅義務人的應納稅額,得報經財政部核准,依查得資料,按實際應分配或應獲配的股利、盈餘或可扣抵稅額,予以調整補稅。

三、用在台灣的名義人進行土地買賣交易:也就是所謂的炒土地。

四、用在台灣的名義人存款:也就是讓所有的人頭連同自己的利息所得,控制在每年免稅額27萬元以下。

事實上,使用名義人易衍生其他問題,造成不安全的風險,例如人頭可能在預料之外死亡,那麼其名下的財產可能就歸入他的遺產中為繼承人繼承;另外,也有名義人道德、信用風險,例如名義人不願將財產轉回給實質所有權人,或是反而將名下財產贈與他人,用以創造其他資金上的交易等等。以上都有可能使財產無法轉回,利用名義人時須多加考慮。

因此,如果已經使用名義人,想用現金將財產取回,需要考慮當初購買資產時,有無明確的資金流程,可證明自己為實質所有權人。如果答案是「有」,則可將資產轉回自己名下;如不確定資金流程可否證明,因現行贈與稅已降至10%,則可考慮以申報贈與稅的方式,正當的取回資產;如果是上市股票涉及層面較廣,則可以設計新的控股架構,例如成立境外信託,再將名義人名下的財產轉入境外信託中

最後提醒,使用人頭或名義人,在財產增加的過程中,稅務風險只會日益嚴重,為了保障自己的權益,最好還是及早將置放於他人名下的財產轉回。

(安致勤資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呂旭明口述,記者吳碧娥採訪整理)

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

洗頭小弟月存5成薪,25歲晉升有殼族

Smart智富月刊 撰文者:曾如瑩

在房價看似高不可攀的年代,你擁有自己的房子嗎?27歲,在中壢工作的髮型師詹慈堂,卻能在25歲那年,做到了。

詹慈堂憑什麼能夠在25歲,許多人還在學校念書的年紀,就擁有自己的房子?你可能認為他是仰仗父母的庇蔭,其實,詹慈堂的父母在苗栗打拚20多年,都沒能買屋,他更是只有國中畢業,在晉升髮型師之前,他擔任洗頭小弟工作,月薪才1萬元。

用生命換錢,做焊接賺第一桶金

一個來自低所得家庭的孩子,如何打破父母辛苦一輩子也買不起房的惡性循環?他知道,只有盡早賺到第一桶金,才有機會。

國中畢業,他放棄升學到工廠當焊工。焊工以接件算錢,1個月做10~15天,月薪有5萬元,每個月最開心的就是到提款機,把5萬元薪水領出來拿在手上一張張數,直到現在,領錢的興奮感還留在他的臉上。當了兩年焊工,他賺到了100萬元,當時他才是個16歲的孩子。


焊接的工作環境很差,每天都要穿著豬皮製的工作服抵擋飛濺的火花,豬皮不透風,一到夏天就得和高溫搏鬥,身上長滿痱子。更糟的是,這是一個用命換錢的工作,詹慈堂說,焊接會產生金屬氣體,傷眼更傷肝,這種工作,只能做短期,否則有命付房子的頭期款,卻沒命繳貸款

靠焊接賺到第一桶金,他準備轉行,找份能長期經營,安穩繳得起房貸的工作,因為見到表哥當美髮師,收入不錯,他決定投入。

轉行學剪髮,連當兵也沒停刀練習

從此,他白天到髮廊當助理,晚上念夜校美髮科。教過詹慈堂的龍德家商老師林秋萍說,夜校生半工半讀,很多人會因太累而中途放棄,30人一班,最後畢業的可能不到20個,但是詹慈堂不僅順利畢業,還是首先取得設計師資格的學生。「他每天都帶工具來學校,隨時幫需要的人剪」,到最後包含同學、學校老師,幾乎每個人的頭他都曾剪過。

退伍後,在中壢髮廊工作2年,收入慢慢穩定,他感覺這一天終於到了,拿出90萬元當買屋頭期款。從國中畢業後,他花了10年,終於拚到一棟房子。第一天搬進去,他就請所有同事到家裡開派對,「超讚的!」他高興地說,「以前只想要有自己的房間,現在我卻有自己的家。」詹慈堂的同事Benny說,同公司有11個設計師,他是最年輕就有能力買屋的髮型設計師。

堅持4原則,一步一腳印存錢圓夢

由一個模模糊糊的夢想,一步一腳印地在25歲實現,詹慈堂靠4個原則:

原則1》先存錢才是王道,每月至少存5成薪水:除了當洗頭小弟期間,詹慈堂規定自己,一定要存下5成薪水,當焊工期間,因為吃、住都在家裡,甚至可以存下7成5的薪水。

原則2》計畫消費,嚴格控管非計畫內的支出:髮型設計師是愛美的行業,通常會花錢打扮自己,詹慈堂也不例外,但是為了控制支出,他規定自己3個月才能買一次新衣,一次只能花費約3,000元。為了省去這些治裝預算,找他去玩,通常都是被回絕。任何開支,只要超過2,000元,就會考慮再三。

原則3》辛苦錢,絕不冒險:看詹慈堂賺錢很辛苦,有客人好心建議他投資,錢滾錢比較快,他曾心動過,但是看不懂的投資,對他來說就是賭博,「我不能失敗,失敗我就死定了,什麼都沒有。」

原則4》找自己能夠負擔的房子,選擇二級城市購屋:很多設計師會往台北跑,想在台北買屋,畢竟台北是流行的前線。但是詹慈堂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從來不考慮到台北打拚,反而選擇中壢。因為台北房價高,生活費貴,髮廊經營成本也高,在中壢,一個客戶可以抽4成,台北卻只能抽3成,靠著抽成高、生活費低、房價也相對便宜許多的中壢,他才能早日達成買房夢。

圓了買屋夢,詹慈堂卻不放鬆,因為房子還有290萬元的貸款,他希望能再拚一點,10年內,一定要還清房貸,不背債,完整地擁有自己的房子。說完後,他繼續揮動著他手上的剪刀。

精彩全文詳見《Smart智富網站》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

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境外基金課稅免驚 符合4條件才須申報

《Money錢》2009年10月號 ● 撰文:賴雅淳

明(2010)年開始,境外基金要納入海外所得課稅,這個稅制引起基金投資人恐慌!其實不用太擔心,因為要被課到稅,可不是這麼容易,而且也有解套方法。

今年以來全球股市牛氣沖天,根據Lipper 統計截至9 月11日為止,印尼基金、巴西基金今年以來報酬率都超過100%,就連歐洲高收益債基金今年以來報酬率也高達60%,讓基金投資人笑得合不攏嘴。

但是一聽到從明年1 月1 日開始,若買賣交易完成,境外基金獲利部分要納入海外所得課稅,基金投資人可就笑不出來了,尤其是投資金額高達上千萬、上億元的基金大戶更是「稅」不安穩。

其實,基金投資人不用太過擔心,因為並不是所有基金獲利部分都需要繳稅,只有符合以下4個條件,買賣境外基金獲利的投資人才要繳稅。

條件 1 基金註冊地在台灣及中國大陸以外者

安致勤資會計師事務所長呂旭明表示,要搞懂境外基金課稅標準之前,要先了解你買的基金註冊地在哪裡。這一次財政部要課徵的是「境外基金」,也就是基金註冊地在台灣、中國大陸以外的共同基金。至於國內投信發行、投資台灣以外的共同基金,雖然也稱為「海外基金」,但因為基金註冊地是在台灣,因此並不在課稅範圍內。


也就是說,如果你買的是國內投信發行的新興市場基金、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原物料基金等,因為基金註冊地在台灣,基金獲利屬於境內所得,無須繳稅。唯一的例外是,若個人當年度海外基金的配股配息,和其他的存款利息加起來,超過個人綜合所得稅每年27萬元的免稅額,才要課稅。

此外,IFPC 國際理財規畫顧問公司執行長李雨珊還提醒,除了台灣與中國,包括香港、澳門等其他國家都被財政部定義為「境外基金」,若投資人購買的註冊地是在香港或澳門或其餘國家,就得看清楚以下條件2~4的內容了。

條件 2 海外所得超過100萬元

海外所得包括營利所得、海外薪資、利息所得(海外股票股利股息、境外債券基金配息)、財產交易所得、租賃及權利金所得、退職所得、執行業務所得、自力耕作漁林牧礦所得、競賽及中獎獎金給予、其他所得(包括境外基金買賣交易所得)等共10類,也就是說,以上10類所得加總起來超過(含)100萬元,才要課稅。

富蘭克林投顧經理梁珮羚表示,很多檔高收益債券基金的配息率高達8 ~ 10%,如果投資金額達上千萬的基金大戶,就要留意配息的金額是否超過100萬元。

至於境外基金獲利的部分,有2點特別提醒投資人:首先,獲利必須建立在基金買賣交易完成的基礎上,如果你的境外基金帳面賺了100萬元,但是沒有賣掉,則屬於紙上獲利,無須申報納稅

其次,就是如何計算取得成本。目前財政部的規定是,如果投資人無法舉證自己所持有的境外基金或其他海外股票的成本,就會以成交價的20%列為海外所得金額,海外不動產則以成交金額的12%列為海外所得金額,舉例來說,如果你明年以後賣出的境外基金總成交金額為100萬元,其中20萬元就要被列入海外所得金額。

如果投資人可以舉證境外基金或海外股票的成本,則以實際成本或今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或淨值,兩者取其高視為成本。例如你的境外基金實際成本淨值10 元,今年12月31日淨值為15元,你在明年1月1日以淨值16元賣掉,則16 - 15(以較高為成本)=1,這1元要列入海外所得。

而如果1月1日的淨值為13元,你賣掉時賠2元(13 - 15=-2),這2元可以用來扣抵其他檔境外基金的獲利,例如A基金獲利10元,B基金賠8元,那麼A+B=2,只要以2元認列為海外所得即可。

條件3 基本所得額超過600萬元

海外所得算出後,還須將另外6個所得數字加總起來,超過600萬元才需課徵20% 的稅。另外6 項包括:綜合所得淨額、特定保險給付(壽險、年金險有3000 萬免稅額,超過3000 萬元部分才要列舉)、未上市股票交易所得、非現金捐贈扣除額、員工分紅配股時價格超過面額部分、私募基金的交易所得。

簡單來說,這7個項目加起來統稱為「基本所得」,「基本所得」要超過600萬元,才需要課徵20%的稅,這就是一般所稱的「最低稅負制」。

條件4 最低稅負制稅金>一般綜合所得稅金

接著要比較一般綜合所得稅金與最低稅負制的稅金(基本所得稅額)哪一個金額比較高,兩者取其大申報,也就是說,只需繳納一筆稅金即可。

李雨珊表示,最低稅負制實施迄今已經4年,但課徵對象全國約僅5000 戶,占全體申報戶的千分之1。而最低稅負制對海外所得課稅,原本就只有金字塔頂端20%的高收入族群會受波及,也就是每1000 個申報戶中只有1 戶受到影響,多數投資人應該都不會有課稅的問題。

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也強調,要符合以上4個條件的境外基金大戶實在是少之又少,可以說99%的境外基金投資人根本沒有必要擔心海外所得課稅問題,就算剩下的1%投資人要繳稅,這些人都是屬於高資產族群,繳點稅也是應該的。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09年10月號】

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股市大漲,基金該不該賣?

5區塊法則,教你判斷市場是否過熱
Smart智富月刊 第134期 撰文者:陳淑泰、林淑玲

金融海嘯滿週年,今年以來,MSCI世界指數漲了23.65%、新興市場指數更大漲61.99%,股市大漲,去年底定期定額停扣的投資人,又陸續恢復扣款,但基金族目前最普遍的疑問是,股市已經漲這麼多,還能追高嗎?手中基金有獲利的,是否要獲利贖回?

3位專家同步看衰第4季

鑽研投資、38歲就退休的基金達人王仲麟建議,手上基金如果已獲利,不論單筆或定期定額都應該先出場;如果還套牢,單筆的可以在這裡停損,定期定額者可選擇繼續扣款,或是先停扣,待第4季拉回10%~15%再進場

因為他認為,包括新興市場在內的熱門市場,都已經來到所謂的「貪婪區」,在這個位置上,風險遞增、報酬遞減,一般投資人不用去想賺後面那一段,保住獲利比較重要。

根據他的推算,第4季不少區域或國家股市都將面臨回檔整理,待回檔15%~20%時再進場,能讓你用同樣的資金,賺到更高報酬。


有15年基金投資經驗的鑫安國際顧問公司董事資厚賢,看法與王仲麟接近,同樣建議有獲利的投資人,應該先停利賣出。他以S&P500指數近20年平均報酬率僅8%為例,過去半年投資成熟型市場基金,可有3成獲利;投資MSCI新興亞洲指數,如果是去年第4季單筆買進,現在報酬更達9成,獲利遠遠超過歷史經驗,「當然要賣!」以確保煮熟的鴨子不會飛了。

縱橫投信界近20年的新光投信總經理黃植原雖不認為要馬上停利,但他同意,第4季全球股市會有一段盤整期。不過,明年會有明顯的景氣行情,以銜接今年的資金行情

既然明年還有高點,黃植原建議,不必急著「殺掉金雞母」,以免錯失繼續獲利的好機會。但可將單筆投資的基金,改為定期定額,好預留一筆資金,等市場出現急跌時,再單筆投入。

恐慌區買,貪婪區賣

3位專家都認為,漲多的股市會有回檔,只是面對回檔的操作建議明顯不同。不論你接受哪一種,接下來要介紹的股市超漲、超跌判別法,你一定要了解。

這套方法是王仲麟發展出來的,適合基金族用來判斷中長期買賣點。他的方法是將每個市場指數,由低到高,區分成非常恐慌、恐慌、中性、貪婪、非常貪婪等5個區塊。

至於5區塊要怎麼劃分?王仲麟自己是用電腦程式,收集最近4年各市場的資料,從收盤價、指數平均值的統計,計算出每個區塊的分界點。

一般投資人無法像王仲麟自己寫程式、精確地抓出界線,他建議可用一個簡單分類法:把各市場金融風暴前的最高、最低點抓出,當作一個大區塊的頂點及底部,再將高低指數區間平均為5個等分,由下而上依序就是非常恐慌、恐慌、中性、貪婪及非常貪婪區

只要指數跌到「非常恐慌」和「恐慌」這2個區塊時,就是人棄我取的最佳買點,「閉著眼睛買都不用怕」。

同樣,一旦指數進入貪婪區,投資人心態上就應該要準備找賣點,一旦多頭趨勢翻轉(例如季線下彎),就立即出清。至於在中性區,就不適合有太大的投資決策,以免誤判方向

以MSCI世界指數來看,他計算出:830點以下為非常恐慌區,830點~955點為恐慌區,955點~1,238點屬於中性,1,238點~1,380點屬貪婪區,1,380點以上為非常貪婪區。而這個指數9月18日來到1,139點,大約是在中性區2/3的位置。他解釋,因為美、歐、日本占90%權重,美國和日本這一波表現相對落後,所以這個指數目前應落在中性、較偏貪婪的位置。


5區塊法則

熱門市場宜先獲利贖回

不過全球幾個較熱門的區域或是國家,都已經漲了一大段,早就脫離了恐慌區,現處中性接近貪婪區、或已在貪婪區,差別只在於誰的位置比較危險而已。

像德國、巴西、中國、香港、印度等,都已進入貪婪區,印尼甚至已邁進非常貪婪區;以區域來看,MSCI新興亞洲、MSCI新興拉丁美洲、MSCI金磚四國等指數,最近也都陸續跨入。

王仲麟表示,這些市場目前雖然還沒有動能轉弱的跡象,但是他建議投資人應該逢高獲利調節,比較安心。投資人不能期望永遠都賣在最高點,「剩下的行情讓別人賺吧。」

王仲麟個人就是用這套方法買賣台股基金,獲利豐碩。去年,他算出台股在5,798點以下就是恐慌區,去年9月16日加權指數跌破此價位,他立即開始每月定期定額買進數檔台股基金,其中,一檔表現中等的基金,一年報酬率約40%,表現最佳的甚至達到60%。

掌握買賣點判讀訣竅後,接下來,針對第4季的基金投資,3位專家分別提供了他們的看法。


主要投資熱門國家早已超漲


新興市場皆已步入貪婪區

*3位專家一致看好新興市場

重壓大漲過的基金,下跌15%就入手
小檔案_王仲麟
出生:1970年
經歷:大展證券自營部操盤人、國票證券自營部操盤人
現職:專業投資人
著作:《基金,騙局?一場夢!》


王仲麟建議投資人要逢高出場,接下來何時該進場?他指出,全球股市第3季表現好,是反映第4季漂亮經濟數據,但這是因為去年第4季基期很低,若從季增率角度看,數字都很普通。所以全球第4季回檔的「基本款」是回檔2成,漲多的標的回檔幅度一定超過2成。

但是,明年市場整個往上的速度不會太慢,所以投資人不要等到底部確認了才開始扣款,因這樣累積的單位數會不夠多,要在市場指數回檔進入底部區就進場。上述提早進入貪婪區的國家中,指數從高點下跌15%就可進場,漲得較少的市場,就抓指數回檔10%開始扣款。

抗漲基金也會抗跌,大漲者在市況不好時也會大跌。建議投資人可逢低布局今年來大漲過的新興市場、中國、台股基金,先選6個月績效表現為同類型前3名、或前10名,再依品牌偏好度從中挑一檔。因為這樣的基金有機會跌得重,定期定額者可用便宜價格買進相對多的單位數。


重壓大漲過的基金,下跌15%就入手

投資有原物料題材的新興市場
小檔案_黃植原
出 生:1962年
經 歷:新光投信研投部副總
    協理與基金經理人
現 職:新光投信總經理

看好明年景氣的黃植原認為,全球經濟明年向上態勢明顯;大家可以注意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動向,預期9月底、10月會再發布一次更新的數據,一定會再上修新興國家的經濟成長率,因此定期定額不必停扣。但在今年第4季還可以另外準備一筆錢,等待有連續2~3個交易日急跌時,再將資金投入。

另外要注意原物料價格的變化,第4季起因為美元弱勢及通膨可能到來,會緩步推升原油價格,將帶動其他原物料商品的價格;因此建議在投資新興市場的8成資金中,要有一半布局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東歐、及巴西在內的拉丁美洲,可以同時獲得股市上漲,和原物料價格揚升的兩種好處。另一半才放在包括中國、台灣在內的泛亞洲新興市場。


投資有原物料題材的新興市場

布局台股以資產、內需為上選
小檔案_資厚賢
出 生:1968年
經 歷:瑞士私人銀行助理副總裁、2008瑞士銀行Dragon Club成員
現 職:鑫安國際顧問公司董事

資厚賢以自己為例,他41歲,4成資金放在保險商品,其他才鎖定高成長的區域。他從2002年開始定期定額2檔新興市場基金,歷經金融海嘯,今年9月上旬的報酬率都超過3倍,目前還布局中東、新能源、歐洲小型股等。

年輕族群建議6成放在股票型基金,一半新興市場、一半中國和台灣;其他4成買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因為新興市場在金融風暴時修正幅度很大,但實質內傷程度遠低於歐美國家,股、債都有機會往上;而台股有結構性轉變,一是兩岸交流轉為緊密,二是遺贈稅調降吸引資金大舉回流。而台股基金又以鎖定資產、內需主題的基金為上選。風險承受度不高的,就要搭配成熟國家股票基金,因為未來2、3年還是會維持低利的環境,成熟國家仍會溫和復甦。


布局台股以資產、內需為上選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優惠房貸停辦後 新貸戶該怎麼挑房貸?

《Money錢》2009年10月號 ● 撰文:劉育菁

點燃房市起漲的第一道柴火 ── 政府優惠房貸,已確定不再續撥,但低利與銀行過多的環境,對新貸戶還是有利,建議可從利率、負擔能力、理財目標及銀行服務來加以挑選

今年9月新加坡國家發展部表示,為了遏止房市過度炒作,取消刺激房市的購屋貸款優惠,包括利息補貼以及只還息不還本的寬限期方案,以維持房價長期且穩定上揚的走勢;無獨有偶,台灣在八八水災後,行政院也正式決議優惠房貸不再續撥,9月全省2千億元優惠房貸已全數用罄,反應在8月的房市交易量,房仲業者說,確實有效抑制房市交易。

在房價處於相對高檔,利率創下歷史新低的經濟環境中,此時2千億優惠房貸說bye bye,對新貸戶影響很大嗎?答案是有限,因為利率仍處相對低檔。

低利率 貸款負擔不會「壓」很大


銀行業者表示,不論是政府優惠房貸或今年第2季卯足勁推出「殺很大」流血房貸,例如特別針對台北市精華區及優質客戶,提供首年僅1%多、幾近賠本的優惠房貸專案。因為這兩類房貸原本就有金額或時間上的限制,所以銀行推出優惠房貸前,必須先鎖住相對較低的資金成本,使得這類破盤的房貸優惠專案很少能維持2~3季。

政府優惠房貸雖沒了,但因為利率仍處低檔,例如目前銀行1年期定存牌告利率為1.1%上下,多數銀行首年房貸約1.7~1.9%,優質客戶頂多降個3碼落在1.4~1.6%區間,這樣的利率水準對購屋人其實有利。

至於低利率環境會不會很快改變?銀行業者表示,不必太過擔心。因為即使央行自今年2月起停止降息達7個月,明年美國可能升息的壓力提高,但是銀行內部評估,最快明年下半年央行才可能升息,而且預期幅度也不會太大,也就是說,短期內銀行不易再有殺很大的房貸優惠了。

挑房貸 工作、生活一併考慮

只是隨著優惠房貸柴火熄滅,房貸戶挑選房貸時該如何選擇?過去1年在淡水買進2間景觀住宅的渣打銀行貸款事業部執行副總鄧韻涵,是以規畫的生活藍圖來選擇房貸。鄧韻涵有超過20年時間長期在海外工作,去年她買進第1間屋,目的是給父母居住,當時申請了優惠房貸,不足部分搭配隨市場利率調整的指數型房貸。

今年鄧韻涵決定長期定居台灣,因而再購入第2間屋,但卻放棄指數型房貸,反而選擇每日計息且省息的抵利型房貸,因為這回在決定揹起第2個房貸時,她花了很多時間思考職涯規畫及盤算退休生活。

「我主要是著眼年齡、風險承受及理財三大考量。」鄧韻涵從房貸角度指出,對1年來的利率變動沒有任何的fu(感覺),反而是對房價落差有感覺,她強調購屋不只看房貸利率高低,還包括房屋座落、房價高低、負擔能力、工作變動及理財目標等

而房屋坐落在捷運沿線附近的國泰世華銀行個人金融事業處經理王殿禎則從收入與負債能力來考量。王殿禎申請房貸時也是優先選擇政府優惠房貸,不足部分再搭配自家銀行的「捷運沿線房貸專案」,屬於指數型房貸。

王殿禎認為,國人平均還清房貸約7~10 年,以此來看,倘若負債比較低,收入相對穩定,前低後高的指數型房貸反而較有利,「但是以現在房價水準來看,首購族該擔心的不是利率,反而是負擔能力。」因為根據房仲業調查,2008年台北市房價所得比為9.59倍,也就是要不吃不喝約10年才能在台北置產。

比利率 更要比銀行服務

「不過, 房貸戶也不用太擔心!」第一銀行消金商品部經理陳蕙蘭指出,台灣仍存在over banking的問題,房貸業務依舊擺脫不了「紅海」市場,就像是現在客戶到各銀行詢價,幾乎是「零點零多」的些微差異。

陳蕙蘭預期,未來仍以「前低後高」的指數型房貸為主流,一直要等到利率反轉且上升趨勢明顯時,固定型房貸才會趁勢而出。「但現在這樣的氣氛,似乎還沒到!」王殿禎表示。

對於目前市場流行的「一價到底」及「指數型」兩種房貸,除了依照個人還款能力及每月收入穩定來評估外,這兩種類型房貸平均前3年利率差不多,也因此,陳蕙蘭的建議是,選擇彈性最大的就對了!說的明白一點,就是挑不綁約、沒違約金罰則的最好。

在優惠房貸結束後,陳蕙蘭及鄧韻涵一致表示,不用花時間比哪一家利率最低,反而判斷銀行能提供哪些全方位的服務,才能賺更大。舉例來說,像是渣打銀行提供15分鐘內,可了解自己申貸的金額的「房貸速可答」服務,以節省與房貸戶往來的時間。

當然除了指數型房貸外,部分銀行提供「留愛不留債」的保險型房貸,只要搭配房貸保險,房貸利率可以減少0.1~0.2%;或是只要維持繳息正常,房貸利率可逐年減少的遞減型房貸,最高可減少0.8%,長期來看,都能讓房貸戶省下不少利息。

對房貸戶來說,貸款成數愈高愈好、利率愈低愈好就是最高境界,在房地產界10多年的中信房屋董事長特助胡佩蘭表示,只要把握「身分」、「房屋座落」兩大條件,再與仲介配合銀行比較,貨比三家後,就機會申請到最有利的房貸

Tips 房價所得比
房價所得比×該地區平均家庭的可支配所得(行政院主計處公布)=該地區30坪中古屋平均價位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09年10月號】

2009年10月21日 星期三

草根孩子跳上救貧火線

斗六高中應屆畢業生、公益青年「沈芯菱」
作者:鄭淑儀  出處:天下雜誌 400期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5008

沈芯菱這個名字,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在媒體上。 有人稱她網路天才,有人讚許她為柳丁農民請命,最近有更多人因為她所拍攝的草根臉譜所感動。

她做的每一件事,總是讓人驚訝與佩服。今年暑假過後,沈芯菱將離開故鄉雲林,到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就讀。連這個選擇,都嚇壞了周遭的人。

「大家都覺得我應該選資管。」沈芯菱笑著說。的確,擁有三十四張電腦資訊專業證照,小學五年級就成立自己的個人工作室這樣傲人的資歷,推甄上名校資管系應該是「正常的選擇」。

台灣不缺電腦工程師,但很缺社會人文的人才。」這是沈芯菱的理由。

貧困、搬遷、顧攤子的童年

沈芯菱的外表跟同齡的年輕人沒有什麼不同,她很愛笑,左臉頰有個可愛的酒窩,說話時偶爾也會蹦出年輕人的語助詞。但是她的思考深度與行動力,卻異於常人,甚至超過大多數的成年人。

是什麼環境與成長過程,造就出現在的她?


雲林斗六市郊,省道台三線旁的一家小成衣廠,是沈芯菱住得最久的家。

小學以前的她,跟著父母親當流動攤販,跑遍台灣每個有夜市的角落。住過貨櫃屋、漏水的鐵皮屋,更常擠在小車裡過夜。

貧困、搬遷、顧攤子,佔滿了她的童年。但在求生存的縫隙中,沈芯菱所得到的愛與學習機會,卻不比其他孩子少。

為了償還巨額的貸款,當時除了擺攤之外,只要有錢賺的工作,他的父母都願意做。其中一個是幫寵物繁殖場送狗。

他們常開著一台一千CC的小破車,載著二、三十隻被隔在五、六個籠子裡的小狗,從南到北,送到預訂的寵物店。

小車擁擠不堪,味道更是難以忍受,但小小的沈芯菱,坐在爸爸媽媽中間,開心得像在旅行,沿途發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我的國字是看路上的招牌學的,」沈心菱笑著說,「上小學的時候我不會ㄅㄆㄇ,但我已經看得懂很多國字。」

媽媽許麗娟,還常常到舊書攤買書,在顧攤的空檔,唸給沈心菱聽。沈心菱還記得,六歲的時候,媽媽在昏黃的路燈下,唸著一本字都模糊掉的《汪洋中的一條船》,講鄭豐喜奮鬥的故事。「媽媽說『我們都是海口人,他的故事,在我們那時很有名喔!』」沈心菱回憶。

故事在斷斷續續中講完,家也在追尋溫飽中頻頻遷移,沈心菱沒有床邊故事,但親子之間的感情,卻在街頭,更加緊密。一直到今天,那本舊書,沈心菱還保存著,那也是影響她最深的一本書。

百萬收入全部投入公益

貧窮,讓沈心菱懂得珍惜,淳樸而寬厚的父母,也讓「分享」的種子在沈心菱心中漸漸萌芽。

人要常給,不要多拿,」沈心菱的父母常常跟她這麼說,「如果自己賺的錢都藏口袋,老天爺可以給你,有一天也會要回去。」

後來沈心菱靠著電腦的天份與努力,小學五年級幫自己家的成衣廠架設電子商務網站,穩定客源、改善家計之後,她開始成立個人電腦工作室接案子、辦公益活動與寫書,至今所獲得的酬勞、獎金、版稅,超過一百萬元,全部投入公益。

對一個曾經負債累累、靠著攤販收入維生的家庭而言,一百萬絕對是天大的挹注。不過沈芯菱一家人,並沒有把這些錢用來購屋、擴廠甚至改善生活,而是扎扎實實的把收入跟社會分享。

現在沈心菱的家還是租來的,陳舊的兩層樓完全沒有裝潢,樓下是成衣廠與店面,樓上是住家。前面的省道,每隔一兩分鐘,就有砂石車呼嘯而過,揚起漫天塵土。家的旁邊是一片稻田,西部縱貫鐵路穿過田間,每隔幾分鐘也會有「嗚~~嗚」的火車經過。一樓左半邊的成衣廠,其實就是三台二手的縫紉車台,三位操作車台的中年婦女是社區裡的鄰居,在這裡找到她們最好的工作,養家活口。

上帝對窮人是最慷慨的,因為他在最飢餓的時候給他一口麵包吃,他就會覺得滿足,在最困頓的時候給他一夜好眠,他就會覺得非常愉快。」經歷過飢餓困頓、居無定所,沈心菱對於當下,感到無比的幸福與感恩,她引述自己所看過的一部伊朗電影「心靈印記」說。

在台灣,國小到高中這段青少年時期,獨立思考的能力,似乎總被分數與考試所淹沒。但沈心菱不同,她認為,「學校給你的是分數,但自己要的是人生。」

在一百分與九十五分之間,她選擇九十五分,然後做自己想做的事。因為九十五到一百的距離,需要更多的心血和時間,如果把這樣的時間和心血,投入到一個零的領域,就可以從零到五十,或零到六十。

她心中「零的領域」,就是對弱勢學生的幫助。

「曾經身為弱勢,我更清楚弱勢的需要。」從小六開始,沈芯菱投入所有課餘的時間,打造她的「安安免費教學網站」,至今已超過兩百萬人次點閱,後來更延伸出中國版、柬埔寨版,幫助那些沒有錢請家教、補習或買昂貴的線上教學教材的國中小學生,自我學習。

光是虛擬的網站還不夠,沈心菱還在自己十四歲時,獨立舉辦暑期英語學習營,號召大學生當老師,到雲林偏遠地區挨家挨戶邀請小學生參與營隊學英文。

貧窮線下的光芒

在投入公益的過程中,她的確曾感到孤獨與無力。因為師長總認為,「這是大人的事,你一個小(中)學生怎麼可能做?」而同學即使有心想幫忙,也會因為家長的反對而退出。

幸運的是,沈芯菱的父母並不像社會一般對小孩的期待要求她。

「他們很願意我給這個社會去用,」沈芯菱說。媽媽許麗娟補充,「這個孩子是老天爺給我們的恩賜,如果她真的有這個能力,就應該把這個能力給需要幫助的人。」國小畢業就到台北作學徒、當小妹,沈芯菱的父母,沒有很高的學歷,但是他們的想法,深深的影響了沈芯菱的人生。他們也是唯一從頭到尾,支持她、陪伴她的力量,讓沈芯菱的公益路,不是踽踽獨行。

「想做就去做,不要因為自己的年齡、身分而澆熄理想,」即使自己的知名度變高,沈芯菱依舊低調、謙虛,她就像黑暗中的小小發光體,散發出貧窮線下的光芒。


其他相關資料:

一位令人敬佩的女孩沈芯菱
http://blog.xuite.net/daaitvnews/blog/19317466

今晚哪裡有問題 公益少女沈芯菱 (YouTube)
5-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FrXZL6Psrk
5-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WA20A0te1w
5-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CJXWIyXZqk
5-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hTAXi4xOAI
5-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BpiDAZawtg

大愛人物誌-草根英雄公益夢 沈芯菱 (YouTube)
3-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wcYUGQ2qZY
3-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WJZu2GdhHY
3-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wSYWILo_cA

【我們的故事】 與眾不同的十八歲 沈芯菱 (YouTube)
6-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RvqfsTeD-E
6-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8XTnwRhuQc
6-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PHEBoIL7nY
6-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ZCVLxtx6as
6-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TJ58c63G68
6-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8JrNBYU2nY

熱門商品 錯過太可惜?!

2009/10/09 Yahoo! 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歐陽姚

隨著股市反轉,投資人的信心也逐漸恢復,近期基金投資水位不斷提高,業者也適時推出一些熱門商品。

在股票大多頭時期,新基金募爆百億元不是難事。2007年就有:安泰ING全球生技醫療、元大全球滿意入息、第一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股票組合、德盛安聯多元計量平衡、摩根富林明全球發現、匯豐全球趨勢組合、元大全球地產建設入息、保誠亞太基礎建設、元大全球公用能源效率、德盛安聯全球人口趨勢等基金,募到百億規模。

二年時間過去了,不妨來做個體檢。根據星辰統計今年到8月20日止,這些百億基金表現都還不錯。其中摩根富林明全球發現基金漲幅最大高達35.18%,第一富坦全球股票組合基金也漲了33.05%,元大全球公用能源效率基金為負2.23%的虧損,平均漲幅為14.12%。但是以一年期來看,都還是呈現小幅虧損狀態,應是受到之前全球金融海嘯影響。

熱門基金≠績效好

另外要提醒投資人,這些當初募爆百億的熱門基金,規模在二年間不斷縮水,其中有五檔基金甚至縮水到十億元左右,應為投資人不堪虧損,認賠贖回。


從去年金融海嘯爆發後,國內新基金募集金額,規模都不大,只求6億、10億門檻達到即可。一直到今年八月才有一檔新基金,募集總金額達到百億水準,再度掀起募集新基金的熱潮。



一般而言,熱門基金必定具備話題或題材。譬如:中國經濟成長力道驚人,中國基金這一、二年成為當紅炸子雞;上表中近半年募集金額逾50億元的新基金,大都是投資中國,就是一個實例。
至於國內下半年最熱門的話題就是「高收益債」。這是由於投資人在去年金融海嘯中受傷慘重,因此開始轉向投資固定收益商品。而這也是投信近期能以非股票型基金募到近百億佳績的原因。

投資前先釐清產品內容

但部份投資人對於「高收益」與「債券」之間關係的了解程度,就好像之前的連動債,以為是「債券」,殊不知「連動」才是關鍵,反而忽略了高收益隱藏的風險。

「高利必然伴隨著高風險」,這是投資的不變道理,若投資人以為債券就萬無一失,等到贖回時才赫然發現,雖然賺了高利,卻賠了價差,則悔之晚矣!

所以,有心投資這類基金者,進場前一定要先弄清楚標的投資內容。

不過,熱門基金之所以熱門,一定有其原因,不見得不能投資。重點在於,正因為基金熱門,或許股價已經漲了一大段,投資人很可能一進場就被套在最高點,所以,投資前還是要多評比。
以下幾點意見,供投資人參考:

1、該基金是否佈局全球:分散風險
2、基金規模大:基金經理人易於操作
3、避開單一持股:單一產業或單一國家風險高
4、初升段就開始投資或選擇同類型尚未起漲之基金:未來成長幅度大
5、經營團隊口碑佳:經營團隊績效關乎獲利
6、做好資金控管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月薪2萬,理出百萬不是夢!

《理財周刊》476期 文.楊芳玫

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目前社會新鮮人的平均起薪,大學畢業是2萬7千元左右,比去年減少5.5%,其中仍以電子資訊研發人員起薪約2萬9千元最高,逼近研究所畢業的起薪3萬元左右;而物流倉儲的行政總務人員,起薪約2萬4千元最低,甚至不如專科畢業的起薪2萬5千元左右。一般企業會在1年內調薪,但想要在5年內達到年薪百萬,還是從事業務、研發工作比較有機會

█忍耐一下子 富裕一輩子

年薪百萬或是賺到第一個100萬,一直是年輕上班族的人生第一個夢想,有了這第一桶金,才有信心繼續追尋成家、立業、置產、致富等其他人生大夢。而104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人希望在30歲以前擁有100萬,但只有不到3成的人做得到,其中超過一半是靠固定薪水省吃儉用存下來的,不過前提是:要有穩定的工作、不太差的薪水,當然,絕對不能有負債!

然而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目前失業率為6.13%,失業人口多達67萬人,已是近30年來最高紀錄,想要盡快擁有第一桶金,就不能讓自己失業。當景氣大好時,有些積極的上班族覺得工作賺錢太慢,甚至會選擇做個專職投資人,但是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尤其是全球走向低成長、低利率的景氣發展趨勢,對於投資本錢及知識都不足的年輕人來說,每年固定調薪2%左右的穩定工作,可以同時累積資產和賺錢能力,反而是讓你致富的重要推手。


月入2、3萬元要成為百萬小富翁,很難嗎?其實關鍵在於價值觀與行動力!只要你懂得「先窮一下子,再富一輩子」的道理,不要先急著享受,也不要想一步登天、一夕致富,按部就班的強化核心資產-工作能力與理財能力,並做好風險控管,那麼無論百萬或千萬富翁都能輕鬆達成,以下就與你分享快樂致富的甜蜜SWEET心法。

█只要甜蜜SWEET百萬輕鬆落袋

>>心法1:持續儲蓄 SAVE 先儲蓄再支出就不會負債

每月到了發薪日,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繳信用卡費、買件新衣服,還是先轉存8千元到定期投資帳戶?由於塑膠貨幣非常盛行,多數上班族都是沒錢就刷、沒錢再領,等到存款繳不起信用卡帳單,才驚覺自己成了月光族,若你還有「在30歲擁有百萬」的雄心,切記「收入-儲蓄=支出」這個公式,無論賺多少,先把致富的種子存下來,餘錢再拿去花費。

目前國人平均儲蓄率約25%,因此每月至少存下6千元是合理的,而且要持續,才能發揮錢滾錢的複利功效,再透過記帳,釐清是否還有省錢的空間,通常單是飲食費、交通費、置裝費及娛樂交際費,就有很大的調整彈性,省下這些純消費的開支,部分轉為增加教育進修的預算,對於未來的競爭力與資產也會有明顯的幫助。

>>心法2:努力工作 Work HARD 有穩定收入才有致富的本錢

經過試算,如果22歲大學畢業就開始工作,而且每個月能夠攢下8千元,投入年報酬率5%的投資工具,到了30歲就能擁有100萬,萬一薪資偏低實在存不了8千元,就想辦法開源吧!Jcase外包銀行指出,目前約有30萬人尋求兼差工作,主要是計時店員或接案美術設計、軟體程式及文字工作,平均每月可多增加約2萬元收入,但是常見3個人同時爭取一份工作,想多賺錢還是得更努力。

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即指出,未來是高度競爭的就業時代,每個人除需積極展現企圖心、溝通力、獨立性與學習力等出色的人格特質外,更重要的是不斷投資自己,栽培自己成為各產業、各職務欠缺的優質人才,並有計畫地累積各種工作能力與經驗,如此身價自然水漲船高,到時是事求人而非人求事,不僅百萬可以輕鬆落袋,還能開展成功的人生!

>>心法3:拒絕負債 NO DEBT 不擴張信用,不借錢投資

在金融風暴發生前,國內爆發雙卡債務風暴,由於過度擴張信用,使得信用卡與現金卡的總欠款金額突破8千億元,在不景氣的影響下,風暴更如野火燎原,至今繳不出欠款的卡奴估計約50萬人,平均每人欠款60萬元,每個月都有約5萬人債務協商失敗而使信用破產。而動用循環信用的持卡人,即使每月繳款,平均每張卡還是欠2、3萬元左右,再加上有90萬人需償還就學貸款,平均欠款40萬元左右,如果這些你都有份,一時之間真的很難翻身!

如果已經欠款,當務之急就是剪卡,不要再增加債務,然後積極進行債務協商,當然你必須有工作才有協商空間,展現還款誠意,集中向最大債權銀行溝通,還款利率、金額、時間,甚至代償條件都可以談,或是借低利還高利、借長期還短期,以有抵押的房貸或無抵押的信貸等中長期貸款,來還掉立即性的卡債,前者利率在3%以下、後者在8%左右,與20%的卡債利率差距相當可觀……【完整內容及圖表請見《理財周刊》476期】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從庶民經濟談生活投資

非凡新聞周刊181期 文 夏韻芬

我的好友于美人一向是位生活實踐家,喜歡美食、熱中體驗,有一次提起她的生活投資法則:有一天發現愛之味的泡菜真好吃,不管是當成開胃小菜或是煮火鍋都美味,當有一次市場全部缺貨時,她決定投資愛之味!雖然一兩天吃不到,但是股價賺一天,可以吃上一整年,不過,那一次,她的投資並未成功。

生活指標,並非經濟指標

後來,于美人身邊的好友侯昌明頓悟「白菜」是有季節性的,一陣子買不到泡菜是正常,不是賣到翻,更不是股價大漲的保證!

其實對一般投資人來說,經濟指標並不容易弄懂,但是生活上的指標相對簡單多了;以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為例,調查四百多個項目群中,連房租、學費都算在裡面,不過房租是店面租金,跟民眾每天生活有關的畢竟少數。


以近期CPI為例,去年上漲三.五三%,今年預測下跌○.六八%,但大家卻感覺菜價上漲、油價漲、計程車費、雞蛋、奶粉都在漲價,但是3C通訊都在跌,以行動來說,油價漲、手機跌,一平均就沒漲,不過大家一星期要加一次油,卻不會一星期換一支手機。

最近新閣揆吳敦義,新上任就提出「庶民經濟」這個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新名詞,先不論「官」與「民」,或者是「庶民」與「富民」的關聯,庶民經濟希望達到更貼近人民生活,真正能讓民眾感受到經濟興衰,立意其實不錯,不過萬一發生誤導,投資人的損失不會比較少!

儘管股市點數、餐廳生意,甚至娛樂場所生意、航空貨運業務,以及在高速公路上奔馳的貨櫃車數量等,都是投資人容易理解的經濟狀況,不過萬一判斷失靈,指標意義就會讓人懷疑。

謬誤觀察,造成投資風險

我有一位友人,深信「房子買在捷運邊,一定賺」的金科玉律,不過當他跑去高雄買屋時,這項鐵律完全失效,因為高雄人喜歡騎機車,加一次油一百元可以跑一星期,不會喜歡去搭捷運!其實高雄跟台北不到四百公里,但是買屋的觀念卻不相同。類似這種直覺式的、從周遭生活環境的接觸判斷,大膽結論當前的經濟情況,很可能會犯下「單一結論」的謬誤。

有人去百貨公司逛街時發現「人潮洶湧」,於是判斷景氣回升,回去大膽買股票,也許沒發現「剛好這家公司在做打折、促銷活動」,也許隔壁街的百貨公司已經倒閉。也有人興匆匆的在晚上九點去觀察「餐廳」的景氣,走進一家餐廳卻發現「沒有半桌客人」,於是就「強烈感受」到台灣景氣差到不行,甚至延伸解釋到全球經濟,然後回去把家裡的黃金賣了,那也是會出現風險。

除了單一風險,還有量化與質化的問題。如果手上有這家餐廳每日、每月、甚至每年營業額的數據,我們當然就可據以判斷當前這家餐廳附近區域的經濟活動概況。但如果你只是一天的路過,或是過了晚餐的高峰期,那就會陷入上述的風險。

其實「庶民經濟」概念,應該說是經濟學上所謂的「街頭景氣指數」(Street Corner Index),這些指數也許有趣,但難登大雅之堂,也無法得到共識

行政院已經決定,要在一個月內訂定庶民版「生活物價指數」,內容要貼近民眾感受,並以民眾最直接相關的物價來表現,未來也將定期公布,並供政府決策參考。

效法巴神,實踐生活投資

其實政府不需要大費周章編列新的指數,只要相關部門多講一些民眾聽得懂、感受得到的經濟表現,也許足夠。

我也要提醒大家,有了庶民版生活物價指數後,不表示目前的GDP(國內生產毛額)及CPI等經濟指標不重要,而應佐以自己的生活體驗,這才是生活投資的實踐家,也是師法股神巴菲特的最佳投資法則。

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庶民玩娛樂 反應庶民生活的二部電影

東京奏鳴曲 vs 當幸福來敲門
萬寶週刊0904期

當全球各國失業率屢創新高之際,或許我們能從《東京奏鳴曲》和《當幸福來敲門》這兩部電影中,一窺美日兩大經濟強權的庶民們,如何面對此一人生困境與嚴峻的社會課題,並得到深刻的觀察與啟發。

在中國白領階級挾著低廉的薪資優勢席捲全球下,一位平凡的日本中年上班族佐佐木龍平,因為沒有特殊專長與專業能力,一夕之間失去了全家賴以維生的工作。

他每天還是西裝筆挺出門,照舊準時將薪水交給太太,但其實都是去公園領取免費的午餐。他的高中同學更可謂「失業達人」,不僅將手機設定每小時響5次,佯裝自己很忙,還帶龍平去圖書館吹冷氣,甚至邀請他到家裡吃便飯,順便討論公事,以化解太太的疑慮。不過,最後東窗事發,與太太一起自殺,悲劇收場。

龍平雖然去就業服務站求職,但堅持要擔任主管職,不肯屈就藍領的工作(夜間警衛,或是便利商店的店長)。僅有的一次白領工作的面談機會,卻因沒有明確的專長,慘遭羞辱,最後終於接受百貨公司打掃樓面的工作。一場清潔工下班,大家紛紛換回西裝的戲,最令人鼻酸。


終究紙包不了火。龍平的太太無意間看到在公園排隊的丈夫,之後又直接面對身著清潔工制服的他。做為「一家之主」的尊嚴瞬間消失,才是對龍平最致命的一擊。

失業重擊父親權威

失業問題在日本並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它還反映出整個社會對父權體系瓦解的集體焦慮。日本男人根深蒂固、誓死捍衛的父親權威,被「失業」徹底摧毀,他對長子去當美國傭兵、次子偷偷學琴的反對立場頓時喪失著力點。爸爸口口聲聲說要保護孩子,長子卻說不稀罕;龍平說:「家長沒有權威是很危險的事」,太太卻說「這種狗屁權威毀了也好」。

「失業」無疑是這首奏鳴曲的主題,但它同時也關照了很多日本當今的其他社會現象。太太開心地展示剛考上的駕照、逛汽車經銷店,都反映了日本婦女追求獨立的心聲。中年家庭主婦在子女長大後,反而要求與丈夫離婚,在日本已經蔚為風潮。

日本年輕人謀職同樣不易,龍平的長子阿貴平日也只能以打零工為生,最後只好去當美國傭兵,美其名「日美依存度高,必須幫助美國」,說穿了只是為生活所迫。

除了對父親權威的反擊,本片也透過次子健二揭穿老師看色情漫畫來質疑老師的權威,突顯教育體系中虛偽的一面。他偷拿營養午餐費去學琴,也是希望擺脫父母要求子女升學的刻板期望,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從寫實到荒謬

本片以客廳吹進一陣狂風揭開序幕,一來暗喻家庭風暴即將來臨,二來隨著劇情鋪陳,事後我們才知道這其實是這部電影與這個家庭命運的轉折點。原來是小偷來闖空門,沒想到卻偷到這個經濟陷入困境的家庭。全片一改之前冷酷逼視的寫實風格,轉為荒謬的情境。

太太甘願隨小偷離家,甚至發生一夜情,而龍平在百貨公司被太太撞見,失魂落魄出車禍,加上次子半夜遊蕩被逮捕,眼看家破人亡,但黎明終究會來,全家重新面對事實,留下一個必須接受的不圓滿結局。

這個荒謬的轉折,或許是本片贏得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的主因,但太過沉重,相對《當幸福來敲門》的美國夢終會實現的快樂結尾,就顯得不夠討喜,這或許也印證美日民族性與電影功能所存在的巨大差異。

威爾史密斯飾演的克里斯賈納,是一個兜售醫療器材卻四處碰壁的業務員,妻子不堪困苦的生活,留下年幼稚子,離家出走,害他成了一個單親爸爸。所幸憑著他過人的毅力和努力,終於在證券經紀業務中,開創了事業的高峰。

這個典型的好萊塢勵志電影,儘管背景放在80年代雷根主政的經濟蕭條時期,但在金融海嘯襲捲全球的今日重看本片,依然有鼓舞人心的效果。當然,他的成功也需要配合戲劇性的運氣。他靠著解開魔術方塊來吸引人事主管的興趣,才終於敲開幸福之門。

湯瑪斯傑佛遜起草的美國獨立宣言中提到:「人民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賈納在窮途潦倒之際,卻不禁自問:「但為何永遠追求不到?」這個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有一個快樂的結局。但大多數的凡夫俗子卻依舊在殘酷競爭中浮沉,關鍵在哪裡?

開朗自信就會帶來好運

關鍵在於,如果賈納沒有在人際互動中,展現出他特有的開朗與自信的特質,幸運也不會降臨在他的身上,這是目前仍在求職中的年輕朋友們最值得效法的地方。

他的人生轉捩點出現在一位衣著光鮮亮麗的男子步下他的跑車時。賈納上前問他:「你是從事哪一行?怎樣才能進入你們這一行?」對方回答:「只要有數字觀念和交際能力,就能成為成功的證券經紀人。」

第一次到券商面試時,看到營業員忙碌的情形,賈納心中充滿憧憬,對照自己因欠稅剛從看守所釋放的落魄,更是堅定了他要進入這一行的決心。

不過,一度人人稱羨的華爾街金童,在雷曼兄弟倒閉,導致眾人財富大幅縮水,引發金融海嘯後,卻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今日看來,別有一番強烈的諷刺意味。

父子情深共渡難關

他在券商實習期間,無力繳房租被汽車旅館趕出,銀行存款因欠稅被政府凍結,一度在地鐵廁所中棲身一晚,甚至去賣血換現金,都沒有將他擊倒,唯一的安慰就是父子的相依為命。兒子有一晚,親口向他說:「你是一個好爸爸」,他的所有辛苦,霎時雲淡風輕。

此一期間,他常被主管指使去幫他們跑腿辦雜事,好不容易約到大客戶,卻因沒有經驗得不到信任,只有靠誠懇與毅力持續維繫關係,應該都會讓剛進社會的新鮮人產生共鳴。當年,筆者在券商服務時,此情此景歷歷在目,願以「有為者亦若是」與仍在打拚的證券同業共勉。

這部由義大利導演所拍攝的美國片,是百分之百好萊塢風格的作品,當然跟威爾史密斯親任製片有關,他還因本片同時得到美國金球獎及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最後當他被告知錄用時,整個情緒由緊繃到釋放,無疑是威爾史密斯從影至今最佳的演出。當然,他和親生兒子共同演出片中的父子,真情流露,完全無須借助演技,則是全片最令人動容的地方,而這也是本片能比《東京奏鳴曲》感動更多觀眾的主因所在。

兩片描寫父母角色的對比

兩片的父親都面臨經濟難關,但日本爸爸仍死守一家之主的尊嚴不放,無法迅速走出困局,甚至幾乎讓全家走向毀滅;美國爸爸則勇敢面對現實,能夠以無比的韌性尋求解決之道。相對而言,美國子女從小被教導「有夢想就要去追求」,就比處處受父親期望而限制發展的日本子女要幸福得多。

日本母親是傳統的家庭主婦,逆來順受,默默付出;美國太太則是職業婦女的典型,家庭事業兩頭燒。此外,兩個母親都曾離家出走,但日本母親終究會回家,美國母親則不願向命運妥協,堅持開創新的人生,兩國子女此時又是誰比較幸福呢?

《東京奏鳴曲》差一點成了一首人生的輓歌,《當幸福來敲門》則等到了幸運之神的降臨,兩片各擅勝場,端看自己的解讀。

片名:東京奏鳴曲
導演:黑澤清
類型:劇情
演員:香川照之 (Teruyuki Kagawa)、小泉今日子 (Kyoko Koizumi)、役所廣司 (Kohzi Yakusho)
發行公司:佳映


片名:當幸福來敲門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導演:蓋布瑞穆契諾(Gabriele Muccino)
類型:勵志、溫馨/家庭、劇情
演員: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
發行公司:博偉 DVD發行:得利影視

延伸欣賞 片名:橫山家之味(日本)
導演:是枝裕和
簡介:透過子女返鄉團聚的一日生活點滴,細膩刻劃家族成員間難以割捨又暗藏心結的微妙感情。


片名:單車失竊記(義大利)
導演:狄西嘉
簡介:父子走遍大街小巷,尋找賴以維生卻遭竊的單車,反映出義大利戰後民不聊生的社會現狀,被譽為義大利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

庶民我最大 從庶民經濟到Money我最大

萬寶季刊 / 09年 冬季刊

最近北市豪宅已喊到每坪300萬元,而廣達副董梁次震投資90億元的信義區精品Mall:BELLAVITA,也掀起頂級貴婦團的注意,台灣貧富差距愈來愈大。

可是本刊相信,一般人也有超越大老闆的地方,正如同曾馨瑩在舞蹈世界中所受到的尊重,遠勝過跳探戈的郭台銘。民眾到底如何活用身邊的資訊,搭上新內閣的庶民經濟順風車呢?

TVBS「Money我最大」節目主持人邱沁宜建議,觀察生活周遭環境的「風向」,並且與大多數人的投資策略反其道而行,小草不畏風,「庶民」也能成為「達人」!

判斷景氣好壞 傳統指標易失真

什麼經濟議題才是一般民眾最在乎的?庶民經濟到底用什麼指標衡量才準確?目前國際上常見的有: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1986年發布的「麥香堡指數」,是評估各國購買力和貨幣金融健全度的重要指標,最近更有瑞典居家用品巨擘IKEA的「比利系統書櫃指數」,被視為庶民經濟新指數;然而,各種數據夠準確嗎?又真的和大家感受一致嗎?


有十年財經記者經驗的邱沁宜說:「我多年前主跑經建會主計處的時候,就曾經針對經濟指標失真寫過幾篇特稿,報導這些數據不貼近民情,與實質有極大的落差。」沒想到,當時還因此被政府點名,認為媒體言論不該影響大眾。她說現在應該找吳敦義上節目來談談了。

經濟指標 應符合時宜重新編制

對於國內經濟數據失真,邱沁宜別有一番感觸。「民眾知道麵粉價格上漲了,麵包價格雖然沒變貴,但卻縮小了,實際上根本不了解物價浮動狀況。」相較於日本,現在因時制宜,已把CRT映像管TV改以液晶電視LCD TV作為消費指標,歐美國家則早就改以PCE指數來評估景氣。

反觀國內CPI指數,更新編制頻率也不高,又以製造業為主,忽略服務及娛樂相關產業權重,經建會最快10月份會公布「新生活」物價指數!,邱沁宜說,「與其編新指標,倒不如將指標做精準的修正,更能取信於民。」她認為當前的房市指標也失真,政府並沒有統一的房產指標,而是由業者自行編制,難免會有人為操作的嫌疑,更不該僅以成交價做為基準,要看「成交量」!

主持理財節目 接觸各種民眾

由於常在節目中探討民生經濟等議題,邱沁宜接觸廣大不同領域的民眾,有小生意創業者、藝人、歌手、記者、投資專家…等,因為聚焦大家關心的焦點,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深受觀眾喜愛。

邱沁宜:「我今天就邀請了2位來自師大夜市,最有人氣的阿諾可麗餅和鹽水雞老闆。」大家看到這2攤總是大排長龍,但他們卻直嘆:「買氣還是差很多」。夜市地攤的感受最貼近現況,以可麗餅為例,景氣好時,可能一個人吃一個,現在則是2~3個人合吃一個,鹽水雞生意也不比從前。

牛肉麵、計程車比GDP更準

邱沁宜認為以牛肉麵和計程車來觀察景氣最準,可能更為貼近現實。「多年前牛肉麵一碗只要6、70元,現在卻要100多元,甚至還舉辦牛肉麵節;計程車空車多、排班長度長,就知道景氣好不好,比經濟數據更精準。」

的確,大家對小錢開始錙銖必較、能省則省,無論加油和搭計程車,消費者也會想辦法找便宜、有優惠的,而業者也會想盡辦法來增加收入。

邱沁宜笑著說,「大家都開始省錢,我也少坐計程車了!」但她強調,要將庶民經濟的理論,轉為投資理財的新動力。她建議,一定要從身邊觀察生活環境的改變,最好選擇與大環境有利的議題,才能轉化為投資獲利,比如說:電子書、電動車、觸控手機等等。

當發現自家附近的天母商圈沒落,店面租約不斷換人,連11年的老店麵攤也撐不住倒閉,轉向大陸開店了,當了解投資中國的大趨勢成形,於是邱沁宜多年前就開始投資中國基金,在中國短期進修上課時,也先去開戶做人民幣定存,她得意地表示,「光是定存利率加上匯率,我就獲利了10%。」

由於觀察市場敏銳度佳,讓她走在投資前端,像最近席捲台灣的社群網站Facebook,她認為就是不錯的標的,「該公司今年第3季財報終於轉虧為盈,若有基金投資於該股票,就很值得留意。」

小草投資不怕大風逆向

曾在學生時代經歷過「六四天安門事件」的邱沁宜,當時還義憤填膺地參加示威遊行,雖然外表看似嬌滴滴,實際上卻具備著「憤青」性格,而她的投資策略也如同其個性,偏愛「逆勢操作」。

她說:「當大多數Facebook上的朋友都說要買股票時,偷偷賣就對了;不要追高、要懂得控制風險。」若以投資股票來看,與其找大多數散戶喜歡買的低價股,倒不如找大家所關注的題材,「即使你買了很便宜的個股,不會漲也沒有用,要找有題材性、會漲的主流股,貴一點也要追。」在台大EMBA就學時,李存修教授及邱顯比教授所講的「行為投資學」,當時上課,她最有共鳴感。

無論是股票或基金等投資,她則建議民眾,自己要懂得判斷,對於投資題材更要審慎研究,「就像巴菲特所力行的投資之道,不懂的東西不要碰。」邱沁宜建議保險應該要回歸保障,當保費愈來愈貴,只要購買短中年期的定期壽險和醫療險即可,至於其他個人投資組合,則端看個人財力配置,要量力而為,勿錯失新內閣喊「庶民經濟」所帶來的台股投資機會。

她說:「大風吹,也許樹會倒;但看似弱不禁風的小草,只要有堅強的信念,逆風而行也會贏。」

邱沁宜小檔案
學歷:政大新聞系、台大EMBA財金所
經歷:經濟日報財經記者六年、TVBS主播
「MONEY我最大」主持人、TVBS週刊專欄作者
證照:理財規畫師

2009年10月17日 星期六

試單驗盤勢 追漲殺跌照賺

35歲就能退休的陳族元
Smart智富月刊 第134期 撰文者:蕭勝鴻

不做長期投資、自認總是「追漲殺跌」,但年紀不到35歲就已成功退休的陳族元,今年投入台股的上千萬元資金,迄9月總報酬竟高達2倍,他是怎麼做到的?

自認操作上屬於「霰彈槍」的陳族元,今年曾重壓過合機、力積、義隆電、宏普等個股,儘管在台股漲過4,400點後才開始做多,但在沒有融資的情況下,投資台股獲利仍接近2倍。

而且翻多之前,陳族元因基本面消息不好,心態上偏空,1、2月甚至是偏空操作,還一度放空台股指數期貨停損出場;3月初開始,馬上翻轉全力做多,他是如何調適心情?如何順利趕上這波大盤漲勢?以下是陳族元自述的摘要整理。

看走勢》不堅持立場,虧2%就減碼

不做超過半年以上的指數規畫,雖然會預估可能區間,但不會堅持立場,因為盤勢變化太快。像今年初,1、2月國際盤都偏空,當時外資賣不停、利空頻傳,但大盤不跌還逆勢上漲,我心裡也很煎熬。


碰到這情況,我先丟一部分空單試水溫,賺不到就轉手做多,我只相信用盤勢驗證看法,即便是被盤整盤修理,受傷程度也不會太高。我的股票部位只要出現虧損超過2%以上,就開始分批減碼持股,以降低風險大盤若出現可能向上的關鍵轉折時,會先買進1/3持股,待盤中出現持續追價力道再加碼1/3,並於尾盤觀察整體盤勢決定是否繼續加碼1/3


挑股票》營收成長、具話題者

選股有以下4點必須注意:1.避開大型權值股,因為股本大,漲得慢。2.優先追蹤營收月成長率高,或是創新高的個股,這類股票因為有題材,股價通常會反應比較快

3.挑有話題性的股票,像是Win 7、LED TV、電動車、電子書,都是可以注意的股票,這類股票在多頭市場來臨時,總是可以走得比較長,股價會跟著產品問世或者熱賣,有大幅度上漲空間。

4.不要選產業景氣有疑慮的,像是液晶面板、DRAM兩大族群,股價會提前反映第4季營收疑慮,這兩族群走勢幾乎跟大盤指數相反,大盤續創新高,股價卻是小跌陷入整理,這類股票要避開。

買賣點》跟緊關鍵長紅或長黑

我買賣股票的方式簡單說,就是「追高殺低」,不會抱股票等著漲,都是看到大盤出現關鍵長紅或長黑才跟著動作。今年3月4日後,我開始大買股票,就是那天大盤拉出百點的紅K棒顯示追價力道強勁,於是翻多。心態翻多的同時,還要特別注意哪些是領先上漲的指標股,只要拉出第1根攻擊紅棒,就買進做多,追買最強的指標股

如果個股跟上大盤漲幅、甚至領先,就續抱,回檔時也可加碼若漲勢落後大盤,甚至領先下跌、利多不漲,就汰換持股。反之,要殺股票,也是看到異常長黑就砍,殺錯也不必後悔,就當作付保險費,頂多再追買回來。記得!風險第1,利潤第2

*10月恐拉回,小心油價衝上80美元

雖然大盤在9月一口氣衝上7,500點,但漲勢結構不扎實,上漲的都是占指數的龍頭股,像台積電、鴻海、廣達、宏碁、中鋼等,但同產業二線股卻幾乎漲不太動。如果景氣真的好轉,不會只集中在龍頭廠,應該是全面漲

如果油價每桶超過80美元以上,則不排除引起通膨疑慮,就要小心全球央行貨幣政策轉變,這波行情就可能出現多殺多戲碼。我預估第4季大盤可能會在8,000點到6,600點之間,10月份或許會有一個拉回,下檔應該會落在6,800至7,000點附近,之後再往上。

小檔案_陳族元
出生:1975年
學歷:大學會計系畢業
經歷:查帳員、券商承銷部、上櫃公司財務主管
股市投資資歷:15年
投資哲學與方法:從基本面選股,不迷戀本益比

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自學!醫生變身No.1財經部落格主

「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主-綠角
Career職場情報誌 撰文◎陳鈺婷

綠角,是人氣第一名的財經部落客,真實身份是一位主治醫生。「綠角財經筆記」是他自學理財的成果,始終如「Greenhorn」(菜鳥)般認真學習,用做學問的態度研究投資學,他能夠聲譽鵲起絕非偶然。

去年《Money+》舉辦財經部落格選拔,「綠角財經筆記」奪得票選第一名。這名格主身分很特別,六年級生,台大醫學系畢業,現在是中部某醫院的主治醫師。

「綠角」是他的筆名,由英文的Greenhorn翻譯而來,意思是「新手」、「菜鳥」。他在部落格上謙遜地介紹自己︰「自從接觸投資以來,每次閱讀相關資訊,就覺得自己像個『生手』,吸收新知感覺不錯,希望能維持這樣的步調,在這裡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

左手看病,右手寫文章

始終以「新手」自居的綠角,3年來認真把投資當成一門功課來研究,每週除了在部落格發表4~5篇文章,在為病患看診之餘,每天還花1小時回應網友的問題。「綠角財經筆記」,是綠角「自學」投資學的成果。裡面紀錄著他廣泛閱讀與思考所累積的財經知識,並且以一般散戶的角度,提供少見於主流媒體的觀點,是國內少數能分享外文財經書籍讀後心得的投資學部落格。


其實,剛踏入職場時,綠角也和一般上班族一樣,把薪水拿去定存;但一段時間後心裡冒出一個聲音:「金錢的運用,應該沒有這麼單調才對」,於是拿出做學問的精神,投入基金研究。話雖如此,但剛開始他也和許多散戶一樣摸不著頭緒。他在新書中寫道:步入職場後,我發現做一個醫生和當一個投資者截然不同——面對病患的問題,我有7年學校理論教育和4年的住院醫生臨床訓練作為後盾,讓我有信心為患者治療;但面對金錢,想著如何投資時,卻發現自己腦袋空空如也,一無所知。

自己找英文理財書來讀

「我是否因為自身的識見淺薄,就要完全聽從金融專業人士的建議,他們怎麼說,我就怎麼做?」雖然是小散戶,但綠角能夠獨立思考,不盲目跟隨市場起舞。面對一個深不見底的知識匱乏,開啟他一連串的財經自學歷程。

他從大量閱讀財經報章雜誌與書籍著手,但一段時間就發現,國內股市與基金投資書籍,其實都大同小異,無法滿足他的求知慾。他另尋其他學習管道,上美國晨星網站(國外基金投資的主要網站),並且找英文理財書來看,眼界為之大開。他認為讀一本「大師級」的著作,遠比讀幾十本淺薄的財經書籍,收穫多得多。

「茫茫資訊大海,找到一個好的『連結點』,等於有了好的開始。」綠角舉例說,若是找到一本很棒的財經書,藉由作者的引用推薦,就能找到一連串的好書;找到優質的專業網站,也可延伸展開其他的深度閱讀。

鍛鍊思考力 拒絕人云亦云

對綠角來說,從自我鑽研共同基金,到經營財經部落格、倡導「指數化投資」,再到為中國財經雜誌寫專欄,如今出書當作家(著有《股海勝經》),動力都來自於「獲得新知的樂趣」。研究理財投資和過去學醫,最大不同點是「學習動機」:投資理財,是綠角自發興趣下所開啟的學習;因為有興趣,所以能持之以恆深入學習。他深信,「學習本身,就應該是一個快樂的過程!」

綠角的「好奇心」與「思考力」,使他和一般投資者迥然有別,「我看問題或做學問,不會只看表面,會深入思考,絕不人云亦云。」綠角說,現在網路言論太自由,資訊氾濫,辨別真假愈來愈困難,因此一定要有懷疑的能力,不厭其煩花時間去求證,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識。

同好相隨 學習變得更有趣

在研究投資的過程中,綠角一直維持著閱讀習慣,尤其是外文文章與財經書籍,看得比別人更勤;看到好的書或文章,他也不吝於在部落格中,寫下閱後心得。學習,就是理解、記憶、運用與分享的過程,綠角藉由「書寫」分享新知,不但網友們受惠,對自己也是很好的學習法。

透過「書寫」,綠角對新知進行理解與邏輯整理,將知識內化後再跟網友分享。綠角認為,學到東西後,可用來提攜後進,與更多人分享,「讓更多人體會到你當初學會時的那種快樂,就是分享者最大的成就感所在。」

2007年「綠角財經筆記」開站之初,瀏覽者每天只有一、二百人,如今一路成長到每天6千~8千人。綠角說,經營部落格,讓他找到可以一起切磋的朋友,有了眾多「同好」,讓學習變得更有趣。「畢竟兩隻眼睛看東西,比不上四隻、八隻眼睛!」綠角說。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連巴菲特也要學的 景氣循環投資法

《Money錢》2009年10月號 ● 企畫:朱國鳳

金融海嘯來襲前,為什麼有人能全身而退?景氣大蕭條預言不斷時,為何有人敢進場?關鍵就在於是否看得懂景氣循環的秘密。超複雜的景氣循環,其實有超簡單的觀測指標,懂得運用指標、順著景氣循環加碼或減碼,就能比別人多賺數倍獲利。我們一生至少會遇到1、20次的景氣循環,如何讓景氣循環幫助我們更輕鬆的擴大財富?這是你我都要學習的一堂課,縱使連「股神」巴菲特也不例外。

去年是全球財富蒸發年,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交出主掌波克夏40多年來最糟的成績單,獲利比前一年衰退62%,導致他在今年2月28日致全體股東的信中坦承,「因為去年我在投資上做了些蠢事,致使公司去年第4季淨利驟減96%,創下歷年來最糟紀錄。」巴菲特是眾所公認的「股神」,但是當他誤判景氣時,一樣也得低頭認錯。

而距離美國有半個地球之遠的台灣,卻有人因為看對景氣動向而守住了財富,那就是知名的部落客「總幹事」黃國華。黃國華從2007年夏季次貸風暴爆發、9月美國聯準會(Fed)降息等一連串事件中,研判空頭即將來臨,於是在2007年底時底出清了他手上所有的股票部位。


這一年,股神與總幹事的境遇大不相同,關鍵就在於「景氣循環」。事實上,在我們的一生中,至少會遇上1、20 次的景氣循環,每次循環都是一次獲利契機,如果懂得掌握景氣循環,在擴張期加碼布局、在收縮期時減碼收割,就能減少虧損、甚至賺到最大的獲利。

但是,要一般人學會數十種跟景氣相關的指標,就像是學開飛機得看懂駕駛儀表板上密密麻麻的燈號,實在太難了。而且有些官方公布的指標也落後太多,例如經建會統計的景氣循環,第12波循環的高峰是去年3月,但直到今年3月間,經建會才正式發布認定第12波循環的高峰月分,投資人如果等到官方認定高峰已經出現、再減碼股票或基金的話,股市已經跌掉好幾千點了。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裡,有許多簡易指標,股市也有不少訊號,都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大約的景氣方向。

8個股市訊號 可以研判景氣榮枯

股市是景氣櫥窗,當景氣要轉折時,股市會領先出現許多訊號,這些訊號是一般投資人容易觀察與了解的,就像股市中有著名的「擦鞋童理論」,即如果連擦鞋童都開始侃侃而談股票時,就是要趕快賣股票的時候。在台股擁有20多年經驗的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則用以下5個重要訊號,來觀察股市動向與景氣趨勢:

1 散戶是否熱切詢問明牌?
2 飯店或是高檔餐廳,股市收盤後的下午茶時段是否不容易訂到座位?
3 非專業投資人是否也紛紛賺大錢,藝人變達人?
4 股市相關新書是否頻頻上架與熱賣?
5 股市、基金相關講座是否經常客滿?


如果以上答案為「是」的比例居多,就要開始提高警覺,景氣與股市都有過熱跡象。

如果是顯現在股市交易面的訊號,還包括大漲數年之後出現的:
1 股災頻率升高。回顧2007年2月、8月及11月,都曾出現全球性的股災。
2 落後產業與落後股市補漲,譬如2008年的農糧與台股。
3 領頭高價股突然重挫,譬如聯發科(2454)從2007 年11 月650多元起跌,不到4個月就跌到270多元。


4個另類景氣指標 日常生活看得到

1庶民消費 → 口紅、裙子、髮型、男性內褲
景氣好不好,看女性的消費力最清楚。廣為人知的口紅與裙長理論,就是指景氣好時,女性會大肆採買服飾與高檔保養品;不景氣時,女性消費力減退、只好轉買口紅,讓自己的氣色好看一點。這一波不景氣,雅芳、佳麗寶等化妝品大廠確實出現口紅效應,銷量比往年明顯竄升。

短裙象徵炫耀,長裙象徵低調,女生的裙子愈長,代表經濟衰退。因為不景氣時,女生不敢太招搖,減少穿短裙、露美腿。但是,女生的髮型剛好相反,剪短髮是不景氣的訊號,推測是短髮俐落、好照顧,女性傾向將精力與預算拿來拼經濟較實在。

而男性內褲是必需品,一般來說銷路很穩定,但不景氣時,男性會將購買新內褲的時間延長,使內褲銷路大跌。此外,也有統計發現,景氣不好時,男性會捨棄乏味的內褲,改為選擇鮮豔顏色的內褲,變點新花樣,讓自己心情好一點。

2房市動態 → 夾報廣告、店鋪空置率
房市是百業火車頭,翻開報紙如果接連看到大篇幅的預售案廣告,以及一堆夾報廣告時,代表房市大好、百業興盛。在消費信心高漲刺激下,創業者也會勇於投資開店,一流地段很難看到店鋪長期空置著。

3交通運輸 → 交通工具載客率
景氣好時,消費者會優先選擇飛機、高鐵與計程車代步;反之,就會選擇台鐵、公路客運、捷運等大眾交通運輸。因此從交通工具的載客率,最能清楚看出當地的景氣興衰。

4富人動向 → 紅酒指數、蘇富比股價
富人喜愛頂級葡萄酒,名畫。以頂級葡萄酒的每月交易價格變動所編製的「紅酒指數」被視為景氣同時指標。而蘇富比拍賣冷熱況也顯示富人對景氣的看法,例如2007年11月,蘇富比拍賣梵谷名畫,卻以流標收場,第2天,蘇富比股價在紐約股市重挫,因為連梵谷名畫都沒有人敢接手,明眼人知道「富人開始縮手了」,當富人不再熱烈追求各種奢侈品時,往往是景氣盛極而衰的徵兆。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09年10月號】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找出你的零錢 發現你的財富

每天存3百 買鴻海 讓郭台銘為你賺錢
理財周刊 474期

生活中有許多花費可以刪除,有些可以尋找替代品,或是聰明的比價、殺價,零錢就這樣紛紛跑出來了,再用小錢來滾大錢,財富指日可待。

文.理財周刊.楊芳玫

許多人的理財迷思是:「我賺的不多,運氣又不好,很難有錢!」其實無法致富的關鍵,不在收入而是開銷,尤其是在不知不覺中流失的小筆開銷。因為大筆支出,通常是像房貸(租)、學費及保母費等,不僅占收入極大比例,而且沒有彈性空間,會令人心生壓力而存錢支應,影響一個人貧或富的人生結局,反倒是「關鍵的少數」─除去必要支出後,口袋裡還有多少錢?

每天存3百 可以買鴻海

依照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目前國人平均月收入約有4萬4千元,平均儲蓄率將近20%,亦即平均每天可存下近300元,相較於平均每天近1千5百元的收入,3張百元鈔不過是每個人口袋裡的零錢,但是如果存得下來,一年就有10萬多元,可以買一張鴻海的股票,讓郭台銘幫你賺錢,問題就是許多人認為零錢微不足道,一不小心就流失致富的契機!


想想看你一天的開銷,可能覺得自己沒花什麼大錢,但是1、2千元就這麼不見了,試著記記帳、對對發票吧!你會發現有許多花費是可以刪除的,有些可以尋找替代品,或是聰明的比價、殺價,結果零錢就紛紛跑出來了,說不定每天存下的還不只300元,再用小錢來滾大錢,財富指日可待。究竟這些可以讓你致富的「小錢母」藏在哪裡呢?

少喝一杯咖啡 就有95元

《自動千萬富翁》作者大衛巴哈(David Bach)指出,要致富就得戒除「拿鐵因子」,因為不少忙碌的上班族,在一天的工作還沒開始前,就已先花95元買杯知名咖啡店的中杯熱拿鐵,如果忍到進公司再喝免費的咖啡,就能保住這95元…若是一天得喝一杯以上,還是買下低成本、免耗材的沖泡設備,外加大包裝的咖啡粉,自己煮咖啡,通常一杯的成本還不到10元呢!

不給銀行手續費 就有10元

銀行ATM也是項便利服務,但有時卻像吃角子老虎。人們常用ATM提款和轉帳,若是用開戶行ATM領錢就免手續費,如果跨行提領就有6元的成本,利用開戶行ATM繳交該行信用卡費及稅費,多數免手續費,但是跨行轉帳或繳費就要扣17元,相較之下,郵局ATM的使用成本較低。 萬一轉帳金額超過3萬元,又沒申辦約定帳戶,只好臨櫃辦理,你會發現手續費高得嚇人,若是沒帶存摺或提款卡,以現金辦理轉帳,手續費要80元至100元,以帳戶轉帳也要收取30元…因此盡量辦理薪資帳戶自動轉帳代繳各項費用,經常往來的帳戶也做好約定轉帳設定,並鎖定在辦公室或居家附近的銀行開立備用帳戶,最好是便利商店或捷運站所設的ATM銀行,也可開立郵局帳戶,所有金融服務集中在一、二家銀行,絕不跨行使用ATM,並善用郵局的免費服務,如此每天至少又能省下10元。

不吃零食不喝飲料就有95元

有些人不喝咖啡、更沒有菸癮,三餐也吃得簡單,卻還是存不了錢,關鍵往往在於零食和飲料。根據便利商店的統計,最暢銷的商品,就是均價35元的包裝飲料,以及均價60元的各類零食,工時愈來愈長、壓力愈來愈大的上班族,每天常會不自覺地喝上幾瓶飲料、吃上幾包零食,每次結帳也許都不到100元,但長期結算下來非常可觀,同時也會吃下太多的糖分、鹽分、色素、防腐劑和反式脂肪,不僅傷荷包也傷身體,甚至還得再花金錢和心力瘦身。

戒掉菸癮 就有60元

啃蝕零錢的,除了拿鐵因子還有香菸因子,而且後者還會傷害健康,損失更難估計。 正因為如此,政府調高隨菸徵收的健康捐,希望能勸阻癮君子。目前熱銷的菸款,像是國產的白長壽、進口的七星菸,一包都漲到60元左右,菸癮大的人,一天可能還不只一包,偏偏菸害防制法施行後,抽菸非常不方便,值此經濟不景氣當頭,萬一被老闆發現你總是偷閒抽菸,還會記上一筆,真是得不償失……

咖啡 每天喝一杯咖啡是很多上班族的習慣,也許你認為一天一杯咖啡50元並不貴,累積下來花費可不菲。假設一日節省一杯咖啡。每日花費50元,每年花費50×365=18250元,35年後複利本利和為:3,522,931元……【完整內容及精采<發現財富圖表>請見《理財周刊》第474期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四指標 檢測你的投資致富DNA

「投資人社會網絡調查」出爐
《今周刊》668期 撰文:周岐原

世新大學完成的「投資人社會網絡調查」,研究出數個結論,例如網路、媒體雖然資訊繁多,但因為缺乏信賴,消息的可靠度比親友通報更低;另一方面,散戶轉寄訊息的積極程度,似乎和持股停損的積極程度成正比。

即時消息滿天飛的網路世界,幾乎已是多數股民進行投資的重要資訊與操作平台,然而,股民究竟如何看待網路上的爆炸資訊與多不勝數的投資專家?又該如何善用網路資源才能為自己的投資加分?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郭敏華最近完成的「投資人社會網絡調查」,研究投資人上網社群行為及持股行為,公布的研究結果,值得投資人參考。

本次調查的研究對象,是過去一年內曾買賣股票、且有上網習慣的成年投資人。結果顯示,投資行為與上網行為顯然有所交集,六八%受訪者表示,財經網站及社群是主要的投資資訊來源;至於最常瀏覽的財經網站前三名,分別是雅虎奇摩理財網、鉅亨網及本身開戶的證券公司網站。

結論一/親友意見更得到散戶信任


不過,調查也顯示出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媒體傳播及財經網站是網路族投資人最主要的資訊來源,但將問題換成「最信任的資訊來源」,親友推薦和理專介紹等選項反而領先網站及媒體。由此可見,對於「網路投資族」來說,網路資訊的功能只是資料蒐集,要觸動最終投資行為,還是要有「真人掛保證」。

調查受訪對象之一,今年三十六歲的莊小姐就表示,雖然每天上網時間長達十二小時,財經資訊網站從頭看到尾,專家的各類說法都不放過,但吸收這麼多資訊,落實到決策時,還是經常感到困惑,「聽專家建議買賣,其實沒有讓報酬率更漂亮」。

的確,在這份調查當中顯示,常聽從專家建議投資股票的受訪者,實際比率還不到二成;而有高達七成的受訪者認為,按專家建議操作,實際結果僅是好壞各半,「命中率」並不突出。

網路上的資訊只是參考,專家意見也不見得就是賺錢保證;不過,若能善用網路的人際互動功能,似乎能為個人的投資策略、投資紀律達到一定的加分效果。在本次調查中所發現的一個有趣現象,就是散戶主動轉寄網路訊息程度,似乎和買賣股票設立停損點的積極程度成正比。

數據顯示,較常主動轉寄網路訊息給他人的投資人,普遍較會設立停損點,比率接近五成;另一方面,轉寄訊息態度較被動、或完全不轉寄資訊者,對停損態度也較消極。

結論二/常轉寄訊息者越會設停損

郭敏華分析,轉寄訊息較積極的投資人,通常和網友往來較密切,等於是善用網路的互動功能,快速累積別人的成功與失敗心得,從中,能更深刻了解套牢對財富造成的風險;因此他們一旦陷入虧損,比缺乏網友互動、掉入股價陷阱的族群,更勇於認賠出場。

從以上的調查來看,網路之於投資的兩大正面功能,一是方便整理資訊與專家看法,而更重要的,則是快速擴大自己的投資心得交流圈,以此加強個人的投資紀律,克服人性問題

事實上,守紀律是成功投資的第一步,在本次調查中可以發現,在資訊爆炸的網路世界,心有定見、嚴格執行停損,更是安身立命的必要條件

若交叉比較受訪者的停損態度和金融海嘯影響程度,會發現,切實停損與個人在股市重挫時損失的確有關。以選擇「不太會停損」的受訪者為例,這群網路投資族認為金融海嘯對個人財力「有慘重影響」者占有四○%,是四種分類中最高的,足以看出緊抱持股不但不能順利度過海嘯考驗,反而更容易面臨滅頂。

有趣的是,隨著受傷程度降低,多數受訪者的停損態度也變得相對積極。例如認為金融海嘯「頗有影響」者,有四成選擇會設立停損點;認為「影響不大」者,也有四四%選擇會停損。

如果把觀察角度向上拉高一些,更能發現,停損態度甚至與個人財富狀況有明顯的正向關係。若將受訪者依照年收入狀況分為四大族群,然後分析各族群投資股票的停損態度,會發現年收入一百萬元以上高所得族群,傾向會停損的比率較高,合計有五二%。

和高收入族群對比的顯著例子,就是年收入二十至五十萬元者,不太停損及偶爾停損者比率達五九%;至於沒有收入的族群,消極停損的比率更高達六九%。也就是說,隨著年收入逐漸降低,股民對於停損的認真程度也逐漸下降,兩者的同向變化令人吃驚。從這個分布看來,有錢人的投資態度,確實和一般人不一樣...(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68期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24位投資客的賺錢告白

不管房市行情高低 只是買賣技巧問題
《今周刊》668期 撰文:王榮章

據調查,全球富豪投資房地產比重已從過去的16%升至24%,而網友票選,房地產也是各行各業中,暴利指數最高的行業。靠房子真的可以變成有錢人!其實投資房地產和股票一樣,求的不外是,低點買進、長期生財和高點賣出的技巧,只不過,道理人人都懂,巧妙卻各有不同。

《今周刊》採訪24位靠房產致富的達人,逐一告白他們的賺錢心法,從買房、養房到賣房,整理出贏在房地產的不傳之祕,不論是投資、首購或是換屋,學習高手的方法,讓你無論在景氣或不景氣都能成為贏家。

一間房子,能衍生出多少價值?買賣賺價差、增值利益、租金收益、合法節稅、抵押貸款等,一間房子能創造的價值,遠遠超過想像,比任何投資工具都要讚!這是包租公、包租婆俱樂部在日前舉辦的房地產投資講座中闡述的內容,只要能透過聰明的方法買房子,你我都有機會變成有錢人。

達人致富》聰明買房,靠房子變有錢人/地產投資客累積億萬身價的祕密


在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之前,顏福榮只是一位在台北東區擺地攤的窮小子;七年後,他成了管理近三百間出租套房的租屋達人,近期還出版了第二本書《觀念決定一生的財富》,分享他的成功經驗。七月底,人稱「豬肉王子」的高溢男,剛賣掉一間店面,獲利兩千萬元,賺進人生中最大的一筆投資收益;現在他準備買一間總價一億元的店面,還積極進軍都更市場,兩位四十歲左右的人,都在房地產市場找到發達致富的機會。

一九七六年,蔡京蓉用五萬元起家,買了生平第一間房子,三十年後,當初的五萬元已經滾成一億元財富,讓她過著半退休的悠閒生活。他們的共通點都是在股票市場賠過大錢,體悟到只有房子是一生最忠實的朋友,因而用心投資房地產,也獲得豐厚的回報。

地產投資最能抵擋金融風暴肆虐

經過這波金融海嘯洗禮,證明房地產最能抵擋金融風暴的無情肆虐。房地產投資界一哥黃文雄,雖然在金融風暴中也損失不貲,但他仍認為相較於股票、黃金、古董等生財管道,最具有保值功能的仍以不動產為最佳選擇,堅信投資不動產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美好事業。

買房真的可以變有錢人,顏福榮絕對是經典案例。五十五年次的他,一直到三十幾歲都還在擺地攤,過著躲警察、辛苦營生的日子。顏福榮回憶,有一天他看到電視新聞訪問一位大陸人士,這人在短短幾年間,靠房地產賺了人民幣十幾億元。記者問這位地產新貴有啥專長?有何祕訣可以在短時間內賺到這麼多錢,結果他回答:「我沒啥專長,就是觀念要好!」一語驚醒夢中人,從此改變了顏福榮的人生。

下定決心做房地產,他到中信房屋上班,底薪兩萬元,但一個月後卻沒有領到薪水,老闆告訴他,沒有簽到六位客戶的專任委託銷售契約,就沒有薪水領,顏福榮只好再回去擺地攤。之後他又到一家專做法拍屋的公司上班,底薪同樣是兩萬元,他每天上街發DM、塞信箱、夾雨刷、貼柱子,但一個月過去,業績掛蛋,還是沒領到薪水,只好又回去擺地攤。

之後顏福榮一度轉賣當時最流行的紋身貼紙,甚至做起紋身貼紙的批發大盤,也因此賺了不少錢。不過對房地產不死心的他,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又到另一家法拍屋公司上班。這次他有備而來、準備了六個月的「糧草」,打定主意就算沒有薪水也要堅持下去,至少要把功夫學會;終於在第五個月成交第一筆生意,幫客戶代標了一間房子。

繳了不少學費後,顏福榮決定自己創業,在基隆開了一家公司做法拍代標生意。之後轉進台北,發現投資機會很多,決定不做代標業務,自己下海做投資客。在摸索一段時間之後,他決定專注在出租套房市場,當起專業的包租公。歷經三次挫敗,終於找到成功之路,成為台北躥起最快、經營最成功的租屋達人。

顏福榮認為最大的差異「是觀念改變了」;不過如果只有觀念,沒有方法,還是無法成功。他的成功心法可以分為幾個步驟,首先從選擇標的開始。他強調,「價格便宜,是租金收益的最大關鍵」,所以他專找「爛房子」,即使是漏水、壁癌都無所謂,甚至買下六、七年都賣不掉的問題屋

低價買進後,第二步就是進行大改造,顏福榮和從事設計裝潢的弟弟合作,將房子隔成一間間的小套房,並進行精緻裝修。他自信地表示,他的套房稱得上是VIP套房,燈光美、氣氛佳,不會輸給一般飯店。不過顏福榮的套房價格也比同地區的套房貴一些,旗下兩百多間套房,平均月租金在一萬元左右,每月收入相當可觀。

顏福榮 用科技管理出租套房

第三步則是招租訣竅。他嚴選房客,高達九成都是女性上班族;另外還有一堆規矩,包括養寵物、嚼檳榔、有刺青、講粗話的統統不租,避開遇到「奧客」的麻煩。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步驟,就是他自己研發出來的科技化管理。為了節省人工成本與管理方便,他找廠商合作,研發出透過電話、電腦遠端遙控的系統,讓他不須出門就可以帶人看屋,房客忘了帶鑰匙,他也可以透過手機、電腦幫忙開門。

至於房客部分,一開始他利用悠遊卡內設密碼,悠遊卡就等於房客的鑰匙;現在他更進一步,將新管理的套房都改用更先進的指紋鎖。而他這套科技化的效率管理模式,甚至吸引投資客大戶黃永義的高度興趣,特地向他請教其中祕訣。

下一步,顏福榮野心更大,想要擴大規模、成為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幫有心投資收益型產品的大戶、法人、建商們經營管理,讓想收租金卻怕麻煩的投資者,可以輕鬆賺取合理報酬。他還特地籌設了包租公包租婆俱樂部,藉此培養客戶並宣揚他的理念。

今年密集在台北市開了兩家「小蒙牛」頂級麻辣養生鍋,在火鍋餐飲界颳起旋風的老闆高溢男,因為接手家族在環南市場的肉品批發生意,被稱為「豬肉王子」...(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68期

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

海外基金 投資新主流:行為財務學

萬寶週刊 830期

「行為財務學」於上世紀70年代盛行於西方金融界,特別是資產管理行業中,是一門以研究投資者行為來輔助投資決定的學科。目前西方許多從事投資的專業人士,都認為行為財務學可以對現代組合理論產生很好的補充作用,但還不能完全代替現代組合理論。因此,行為財務學在西方資產管理業中,已成為基金經理和投資分析師運作投資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

自然樂觀的偏誤

從事行為財務學研究的經濟學家或投資管理專家們,往往將行為財務學的起源追溯至上世紀70年代末。當時,像羅伯特.席勒、理查.塞勒這種著名經濟學家,開始對投資者的投資決定行為進行深入的研究。但實際上,早在1934年,本傑明.格萊姆所撰寫的《證券分析》第一版中就已經觀察到「投資者往往對其投資決定先是充滿無窮的樂觀期待,之後又將陷入深深的絕望之中」。

幾乎同時,約翰.凱恩斯也開始談到「由人的本性所決定投資感情的不穩定性」。他進一步觀察到,「人性的一個特點是:大部分的積極行動是建立在一時出現的樂觀情緒的衝動上,而不是建立在慎密的數學計算推演的基礎之上。」行為金融學家們將這人的本性稱為「自然樂觀的偏誤」(Optimism bias)。


在投資理財中的作用力

行為財務學並不是依靠使用數學模式來分析和解釋人類的金融行為,而是基於對人類內心傾向的研究而做出結論。例如雖然意識到投資者經常對自己的投資能力過分的有信心,但這種意識並不能幫助行為財務學家來判定對某一個特定的資產類別的預估值(或某一個確定的股市)是過高還是過低。

大部分典型的證券預估值和總體經濟模式,不管是否確切地對現實進行反映和分析,都是基於一個假設,即投資者純粹都是最理性的投資決策人。因此,這些模式的缺陷在於他們基於的這一假設,完全是一種與實際不符的虛擬。行為財務學就不過分依賴於這一不確切的假設。但是相反的,行為財務學卻很難對人類的投資行為作出精確的歸納模式。

最近幾年來,行為財務學的研究人員開始大量地使用核磁共振技術(MRI)來針對投資者們對投資獲利、虧損、達到預期目的或感到吃驚等種種不同情況的神經上的反應進行圖解,這一研究被稱為「神經經濟學」(Neuroeconomics)。該研究顯示,人體大腦中對投資結果的反應,如同一個吸毒上癮的患者獲得毒品和賭博人賭贏時的反應類似。這一學科還吸取了生物學上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指人類中一些直觀反應和推斷行為往往能夠幫助人們避免災禍,對人類的生存上所產生的關鍵作用做出解釋。這種直觀的反應和推斷本能又往往導致人們在投資上做出非理性的決定!

目前,行為財務學仍然缺少一套統一的理論,將人類的行為連同大腦的活動觀察聯繫在一起,來對人類的經濟行為作出解釋,並可用於對投資上應採取的行動或創造獲利的投資交易機會進行規範。

指導投資者重要指標

西方的許多共同基金管理公司,都在其投資策略中實施和貫徹不同程度的行為財務學的原理。但美國著名的《投資雜誌》於2008年對基金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卻發現,行為財務學的使用並沒有使這些基金管理人在調查的時期中,獲得超乎尋常的投資回報。

實際上,「價值投資」理念的核心就是建立在行為財務學的原理之上。在很難說服投資者堅持投資的股市劇烈波動時期,使用以價值為基準的投資或反向投資的投資運作本身就需要有極堅強的意志。

投資者們從行為財務學中可以瞭解到他們在熊市和牛市的情況下,都很容易做出過度反應的事實。根據行為財務學的分析,堅持集中於長期投資策略的最好方法,是精密地製作出一個合理的投資決策,包括投資者本人投資回報的要求、風險承受度和投資產品上的限制等。這一投資決策在股市風平浪靜和暴風驟雨的情況下,都可以成為客觀指導投資者堅持既定投資方針的最重要指標。

行為財務學的資訊價值

對基金經理人來說,行為財務學可以提供什麼有價值的資訊呢?首先,基金經理人應該考慮在組合中保持一定的流動性、限制組合的槓桿化,並在預測可能出現的市場危機時保留足夠可迴旋餘地。如果投資者非理性的行為可以為股市造成錯誤的預估值,那麼在情況有所好轉前,可能要有相當長的時間,這種非理性的行為和造成的影響才會逐漸消失。

另外,即便是基於嚴謹的行為財務學的投資策略也不十分成功,基金經理們應進一步加強現在的投資策略,以避免羊群效應、過激反應,過分逃避風險以及其它會影響他們做出有效投資決定的本能反應。比如,由具有不同經驗的人組成的投資委員會就可以產生不同的、新鮮的投資想法,以儘量減少整個委員會想法雷同的趨勢。預先制定出如何衡量監視和控制一些本能行為上的自然傾向程序,也會進一步改善投資決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大富豪更要防詐騙基金

金融海嘯後,由基金騙局學教訓,太美好的績效要懷疑
萬寶週刊 830期 ◎丁婷娜

日前「台版馬多夫」彭日成詐騙案件鬧得台灣沸沸揚揚,高達230億元的金額,渣打銀行、華南銀行、台中商業銀行等皆位列受害者名單。金融研訓院特地與新加坡保得利信譽通董事長張國光、總裁狄宏(Allard de Jong)以及盛德國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彼得曼(Scott D. Peterman)辦研討會。

650億美元的大騙局-馬多夫

「你聽過馬多夫嗎?聽朋友說他的基金這幾年賺了不少呢!」

「那位Nasdaq主席嗎?我知道,不過我沒有被邀請投資,真是可惜。」

這是過去的紐約名流聚會發生的對話,也是去年12月爆發的馬多夫騙局(Madoff),此案被稱為華爾街有史以來的最大詐騙案,虧空金額高達650億美元,詐騙期間長達20年,受害者包括數百家全球知名銀行(瑞士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投資機構(Man Group、日本野村證券)以及頂級的富豪投資者(紐約大都會棒球隊老闆、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董事長)。


馬多夫任那斯達克交易所主席,這個身分使得他更容易取得投資人的信任,在20多年前創辦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避險基金」,開始這場世紀大騙局。

Too Good To Be True?

馬多夫宣稱透過期權交易避險,能夠「穩定的獲取小幅報酬」,過去20年間,無論當時股市行情如何,每年總能有固定的12%獲利,未曾發生過虧損,使得投資人趨之若騖。事後有人分析過當時馬多夫的客戶投資報告表示,那些「號稱」的期權交易數量已經超過當時市場的總交易量,根本是假的。

事實上絕對報酬率策略,的確可以限制資產的「波動程度」,但卻沒有辦法在空頭市場中獲利,馬多夫卻表示,無論市場情況如何均能有穩定的收益。講「神話」是最容易騙人的,尤其是騙「有錢人」。普羊萬寶投顧董事長徐華武就說,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國際免疫學權威張子文,在2007年3月把自己研發的公司Tanox賣給Genentech,賺了38億元台幣,但從未做過投資的他,在2007年8月在香港德意志銀行開戶,買了一個DSPP的「累積看空期權Accumulator」,結果一筆賠15億元台幣,現與德意志銀行對簿公堂。

既然沒有實際操作基金,那給客戶的固定利得又是從哪來的呢?這是一種「龐氏騙局」,馬多夫給予原始投資人固定收益以打造口碑,吸引更多人投入資金,再以新資金支應舊投資人的收益,如此循環持續近20年,直到去年金融海嘯面臨龐大贖回壓力,壓不住了,騙局終於爆發。.

得不到的果實更加甜美?

受騙者不乏許多頂級的富豪,馬多夫強調「隱祕及會員制」,投資人需透過邀請才能獲得入場資格。他在各式高級的宴會散播耳語,加上之前老客戶介紹,讓他的基金在名流圈中大紅,而派駐在會場中的馬多夫樁腳,會對有興趣的投資人說:「要成為會員有點難,但我也許有辦法幫你入會」,營造進入障礙是為了騙更多人。

獲邀入場的富豪往往覺得自己已經很幸運了,問太多問題彷彿是種侮辱!事實上,馬多夫也曾把問太多的人逐出基金。他充分掌握人性,得不到的更想要,以及人們即使懷疑他,也很難懷疑那些已經賺到錢的朋友,使得騙局如同老鼠會愈滾愈大。

假報表假基金的騙局

「欸!我1年前買的基金大賺耶!你都不知道那個經理人多厲害,淨值從15.6元漲到現在81元耶!」2年後這支基金淨值來到435元,賺到了嗎?不,這是一場騙局。

這是1999年的Manhattan Capital醜聞,基金經理人Michael Berger發現投資大幅虧損,擔心基金出現贖回潮,故偽造財務報表,並利用自己是基金所屬證券經紀商FAM的最大客戶,要求原本該由證券經紀商FAM發布的報表,必須先經過他確認,再發布給客戶,在這其中便提供了偽造報表的機會。1999年案子爆發當時,投資金額達到5.25億美元,實際基金淨值35元,但在假造的報表中卻高達435元,落差驚人。

「基金ABC Ltd?我知道啊!我的理專也有幫我投資這個基金,績效都還不錯!」這是另一段故事,Charles Schmitt & Associates,簡稱CSA。經理人在募集了資金後,宣稱他將投資於優秀的基金們以獲取利益,但實際上呢?Charles列出投資目標「基金ABC Ltd」但事實上他卻把錢放入了「基金ABC」這個名稱相像卻是自己所創立的「影子基金」。看似簡單卻有效的詐騙方式,把兩億美元一一移入這些影子基金的戶頭,也就是Charles自己的口袋裡。

除了投資者本身知識的加強之外,由於這些基金詐欺案件,使得各國政府對於基金相關的法規重新檢視,在馬多夫案件之中,許多人曾經數度質疑這個穩定的績效表現以及不透明的機制,而美國證管會(SEC)卻從未執行任何應有的檢查。金融海嘯後,歐巴馬政府宣示對於金融法規修改的決心。彼得曼指出其中包括《私募基金顧問註冊法案》尤受基金界矚目,若法案通過,以往私募基金多數未註冊的情況將不復見,私募基金將全面置於《投資顧問法》的監管之下,必須向共同基金一樣遵守法規的規定和限制。

這些弊案充分證明「國外的月亮不會比較圓」,而國外的壞和尚也有可能搞鬼!相對之下,台灣的金管單位比較嚴格,基金投資人只要上投信投顧公會網站一查,所有資訊均是明顯揭露,無可隱藏。(註:投信投顧公會網站 )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女王:不要同居要自己買房

兩性關係教主給女人的精明建議
Smart智富月刊 第133期 撰文者:郭莉芳

「女王」買房子了!在網路世界被封為兩性關係教主的她,今年剛過30歲生日,為自己慶生的方式,就是用自己的存款買下人生第一間房。談到買房心得,講話一向直接、麻辣的女王,鼓勵所有女生:「不要同居,要自己買房!」

「女王」是誰?上Google搜尋「我是女王」,會出現1,080萬筆資料,她的部落格累積瀏覽人次已達4,587萬人次。靠著經營部落格聚集的超人氣,過去兩年,這位喜歡設計、擁有廣告碩士學歷的年輕女生出了3本書,累積銷量超過13萬本,其中,今年7月最新出版的旅遊書,半個月就賣掉1萬本。

女王說:做自己,炒老闆魷魚!

「出書、當作家」原本不在女王人生計畫中。本名陳怡利的她,研究所畢業後,跟其他新鮮人一樣投入職場,領死薪水。因為把自己、以及朋友戀愛與失戀心得Po上網,以「我是女王」為名,不定期發表文章,不斷鼓吹女生,要勇於做自己,不要甘於做男人的附屬品,不要把結婚生子當成人生最重要的事,開始吸引眾多粉絲,出版社並因此邀請她出書,從此一砲而紅。


成為人氣作家後,算算收入,她決定炒老闆魷魚,變成自由工作者,用心把「女王」當品牌經營。透過上電視台通告、接演講、商品代言,兩年之間,從月薪3萬元的上班族,變成為平均月收入超過20萬元的部落客。

別看她年紀輕輕,群眾魅力卻十分驚人,圓神出版社行銷經理吳幸芳說,「女王」簽書會每次在誠品書店舉辦,都會擠爆活動現場,連樓梯間都擠滿人,不僅樓面主管頭大,甚至曾經驚動誠品創辦人吳清友到現場關切。

雖然平均年收入超過300萬元,經濟能力比起過去當上班族時提升許多,不過,女王對那些眼中只有錢、靠名牌膨脹自己的人,卻深不認同。

從月薪3萬到置產女王!

她告訴記者:「女人買一、兩件名牌是道德的,但沒必要全身都穿名牌!」因為這樣花費太大,另一方面如果為了買名牌而變成卡奴,或是得拚命賺錢,變成金錢的奴才,就太不智了!

女王說:不殺價就對不起自己!

女王姊妹淘Jenny形容:「她是摩羯座的女生,做事跟花錢都很有計畫,但她絕不是鐵公雞,會適度犒賞自己,前提是先清楚自己這個月會賺多少錢?再決定可以輕度、中度或是重度犒賞自己!」

因此,她雖然也買名牌,但購物哲學卻是「不打折就不買」。以最常花費的衣服為例,她常到松山五分埔挖寶買平價流行服飾,用500元的戰利品穿搭出精品店5,000元的質感。花小錢也能穿出好質感,是她最有成就感的事。重點是,即使是到五分埔買衣服,她也不忘要殺價,因為「不殺價,就對不起自己!」女王說。

為了把自己精明購物的招數發揮得更有價值,女王今年還簽下經紀約,打算把自己當成「品牌」經營,結合異業,推出「女王」專屬品牌商品,吸引粉絲追逐愛戴,因為她相信,女人必須「賺錢有腦袋,花錢有主張」,才能活出自己,享受人生。

女王說:存款簿比男人更可靠!

「花錢有主張」的背後,因為女王認為,女人一定自己要有錢,如此一來,生活、愛情才能自主。「現在很多女生是火山孝子,男朋友想要什麼,就盡量滿足對方,這其實很傻!與其讓男朋友把妳的錢穿戴在身上,不如把錢存在銀行裡比較實在!」

沒錯!女王主張「存款簿比男人更可靠」,會有這種想法,來自陳媽媽從小不斷的洗腦:要把愛情建構在「現實考量」上,才實際!媽媽還說:「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女王謹記媽媽的教誨,於是,把30歲買房,當成自己人生重要的理財目標。

「買房子,給我很大的安全感」,女王分析,身邊很多朋友或是網友總是說,房子太貴,怎麼買得起?甚至還有很女生認為「住男朋友的房子,同居就好,何必自己買?」或是「只要找到有房有車的好老公,這輩子靠他就好了!」

對於這類時下流行的想法,女王深不以為然。她主張「男友/老公≠長期飯票」,她還麻辣地鼓勵所有年輕女生:「不要同居,要自己買房。」針對這個話題,本刊也與《愛情公寓》網站做了線上調查,發現已有愈來愈多的女性認同女王的觀念。

不僅如此,對於男女之間的金錢往來,她更以過來人的經驗,提醒女生,千萬不能被愛情沖昏了頭。原來,她曾經借錢給前男友還卡債,分手後,這筆錢有去無回,回憶這段經驗,女王一直說自己「笨」。現在,她堅持「男女朋友最好不要有金錢的瓜葛,」女人最好花自己的錢,住自己的房子,做自己財務上的主人。

「女人不管有沒有結婚,都要擁有自己的房子,這樣,萬一吵架被掃地出門,還有地方可以去,」女王哈哈大笑地說。

女王說:繳房貸是一種強迫儲蓄 不會有去無回!

分享自己的買房經驗,女王因為把「30歲買房」當成明確的財務目標去執行,因此擬定一套買房作戰計畫。

第1步:先設定標的。預算1,500萬元以下、坪數10坪以上、位在台北市東區且臨捷運站出口附近。

第2步:盤點資金。把可負擔的房屋總價訂出後,盤算自備款與房貸比例。推估在預留裝潢費用後,還有400萬元自備款,其他則需靠銀行貸款。

第3步:派媽媽出馬殺價。看上南京東路四段新成屋「青木淳」,決定買兩戶打通,屋主開價單坪70萬元,靠媽媽殺價,最後以每坪60萬元成交,總價1,200多萬元。

第4步:找便宜房貸。貸款800多萬元,其中含350萬元、利率1.325%的政府優惠房貸。

對女王來說,繳房貸就是一種強迫儲蓄,不會有去無回,是最穩當的投資。雖然是第一次買房,但女王腦袋裡的算盤卻打得很精:「自己住個兩、三年後,未來等捷運松山線開通,行情應該還會漲,到時候再脫手,換更大的房子」。

女王說:捧現金繳卡費才會警惕 有錢就存維持好信用

「我的房貸3天就下來了,很神奇吧?」女王提及房貸撥款速度,不禁露出得意的笑容。「我原本以為像我這種沒有固定收入的人很難申請貸款,結果一走進銀行,行員竟然都認識我。」一般人申請房貸短則5天、長則兩個禮拜,女王3天就貸下800萬,靠的絕不僅是「名氣大」而已。

原來個人信用良好才是關鍵。「房貸」是女王生平第一筆借款,以前從未負債的她,連信用卡費都乖乖按期繳納,「我從來不申請『自動扣繳』,每張信用卡帳單都是我捧著現金去繳的。」

女王表示,刷卡買東西很有快感,但是很難「真實感覺」到自己到底刷了多少錢,每次接到信用卡帳單,唯有拿著金融卡去領錢,領出白花花的現金再繳回給銀行,這樣才有「心痛」的感覺,才能警惕自己正視「原來我花了這麼多」。

秉持著「有錢就存起來」的哲學,女王不論是上班族領死薪水,或是變成人氣作家,坐領高額版稅,她都堅持「小心培養信用」的理財原則,只要活存戶頭存到10萬元就轉做定存,一步步讓銀行認識這位理財自主的女生。因此,即使過去兩年已沒有固定收入,但靠著銀行帳戶7位數以上的存款,與良好的信用紀錄,也能讓銀行3天就大方核撥800萬元讓她買房。

*女人想財務獨立,男人還想一肩扛家計!

女王鼓勵女生要自己買房,這樣的觀念是否為現代女生的主流想法?《Smart智富》月刊與《愛情公寓》網站合作,針對「同居與買房」相關話題進行網路調查,共吸引超過1千名網友參與,發現以下2個有趣現象:

現象1:如果同居,女生比男生更介意能否「一起分擔家計」

Q:「如果同居,你會跟對方要求一起付房租、房貸或其他生活開銷嗎?」

調查結果顯示:35.4%女生選擇「生活開銷自理,但要求對方付一半房租/房貸」,但男生中只有14.9%選擇此項。此外,有51.8%男生選「可以分攤最好,沒有也不強求」,選擇此項的女生則只有27.7%。

結論:《愛情公寓》網站總經理林志銘表示,愈來愈多女生已經習慣各自分擔家計、財務自主,但男生卻還停留在家計一肩扛的傳統觀念。

現象2:不管結不結婚,買房子是一定要的!

Q:「不管結不結婚,你會堅持未來要擁有自己名下的房子嗎?」

調查結果顯示:不論男生或女生,都有逾7成的人表示,一定會買屋。

結論:年輕世代把「買屋」當成經濟獨立的象徵,而且傳統認為女生會靠男生買房的觀念已經不再,女生要自己買房的意願已經愈來愈高!


從月薪3萬到置產女王!

*【專家評析】買到漂亮價格 增值空間值得期待!

永慶房屋八德店店長張博健表示,「青木淳」當初預售每坪約50萬元,這個建案於年初陸續交屋,一層有四戶,算是人口較單純的小型社區大樓。近半年來也出現投資客轉手的交易潮,目前屋主開價約70~76萬元不等,但成交行情依樓層與景觀不同,約落在每坪65~70萬元的區間。

女王以60萬元的單坪成本購入,且是在房地產價格已經回漲的第2季末成交,價格很漂亮。再加上這個建案距離未來松山捷運線市立體育場站出口,步行約只要5分鐘,未來等捷運通車前後,房價還會啟動一波漲幅,增值空間值得期待。

小檔案_女王
本名:陳怡利
出生:1979年,魔羯座
學歷: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
經歷:香緹卡化妝品企畫公關、新光三越百貨行銷企畫
現職:部落客作家
著作:《我是女王——那些好女孩不懂的事》、《我是女王2 —— 那些壞男人教我的事》、《女王i曼谷》

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

決勝5小時操盤密技

投資達人的看盤日記
《今周刊》666期 撰文:張弘昌

從8點45分期指撮合第一筆交易,接著股市開盤,到下午1點45分期指收盤,每一檔個股、每一口期貨契約的價格跳動,對投資人的財富增減,都有劇烈影響,有人賺進大把鈔票,但也有人輸掉薪水。《今周刊》特地採訪法人圈極負盛名的劉友威、廖繼弘,高人氣部落格「柏克希爾哈薩維」、「其風」、「法意」的投資高手,以及《股市提款機》作者陳信宏、《台指當沖交易祕訣》作者李堯勳、劉富生等8位達人,分享他們在這「決勝5小時」的黃金操盤密技。看達人的私密操盤日記,學習他們的致勝方法,你也可以成為投資贏家。

擁有二十五年投資經驗的劉友威,今年靠著自己多年的操作心法,成功抓到奇鋐、洋華、士紙等飆股,每檔獲利都在倍數以上。他認為,要在盤中交易的五小時勝出,對周遭市場氣氛的觀察,以及豐富的投資經驗,是兩大關鍵因素。

劉友威累積多年經驗 觀察社會變化找投資靈感/看透市場心理 跟散戶逆向操作


清晨六點,是劉友威一天投資準備的開始,起床後他先到家裡樓下信箱拿報紙,很多投資人都有閱報習慣,但是這位資歷長達二十五年的專業投資者,看報紙的方法跟大家很不一樣,「很多人先看工商、經濟等專業報紙,我卻喜歡先看一般性報紙的社論,還有讀者投書,」為什麼和大家不一樣?他回答說,「看社論比專業報紙的證券版客觀」。

讀報先讀社論掌握經濟走向

劉友威說,報紙的社論,講的是大方向,可能是新的趨勢,也可能是針對目前的政經環境做針砭,雖然內容不像證券版有明牌、有公司動態,但對投資人要掌握全球經濟走向,有很大的助益;至於讀者投書,可以在字裡行間中找到社會基層的一些想法,有時還可以藉以判斷市場的氣氛。

劉友威不否認,財經專業報紙,對短線行情的影響力比較大,但畢竟股票市場是用錢在買賣,中間會不會有「利害關係」,他抱持著懷疑的態度,與其完全相信報導的內容,不如用來驗證消息的真偽。

也因為如此,劉友威在看報紙會邊做筆記,將重點公司的新聞記下來,以便九點開盤後觀察股價的反應。根據他的經驗,只要報載當天的個股利多不漲,當天走勢就會不妙;相反的,倘若利空不跌,就可考慮酌量進場。

不過消息面如果是寫像仁寶、鴻海、台積電等大型權值股,就不具意義,因為這種公司三天兩頭就會有新聞出現,且由於股本較大,因此不易出現大波段的行情,只能用來判斷趨勢的變化。

看過報紙、做好筆記之後,從家裡開車到券商貴賓室,這段路途,卻是劉友威看市場心理的最佳時刻。跟劉友威聊股票,會發現他對「市場心理」十分看重。途中,劉友威會特地打開廣播聽名師解盤,包括對台股當天的走勢預測,以及個股的推薦。然而就他長期觀察,這些名師多半不準,甚至是反指標。「這些名師有沒有賺到錢,我一聽他們的想法就知道了。」

聽「名師」解盤當反指標

既然如此,為何又要聽這些人的解盤呢?劉友威解釋說,這是為了掌握「散戶的心理」,因為群眾往往是錯的,只要七、八成以上的人都持悲觀態度,那麼行情恐怕再跌就有限。像「去年台股跌到三九五五點時,很多分析師叫大家反彈要站在賣方,現在證明多數分析師和散戶一樣。」

事實上,國安基金去年在五千點進場時,劉友威就深感底部不遠了,但他還是選擇等待,因為根據歷史經驗,國安基金買股票後,大盤還會再跌一小段,如果能耐心晚一點買,持股成本就會比國安基金還低。

就是這樣的投資堅持,劉友威雖然去年因為金融海嘯虧損了三○%(如果加計港股投資的獲利,則不到二○%),但很快就在行情反轉時賺回來,問他今年到現在賺了多少?他笑著說,資產已經比去年的高點還高很多了!

八點半之前,劉友威進入位於台北市館前路某券商的貴賓室,貴賓室裡有一整面電視牆,桌上有六具電話,可供他隨時下單或與法人朋友通電話討論,還有三台電腦螢幕,讓他觀察所有個股的技術線型和財報數字。

九點開盤,貴賓室的電視牆一檔一檔的個股報價跳出來,劉友威早已坐在自己的座位,觀察主要指標股票的走勢。

除了早上讀報整理的個股外,劉友威每次都會注意當時市場熱門產業領導指標股票的動態,像之前的連接器、汽車電子、觸控面板等,以充分掌握股市脈動。而這些類股之所以熱門,可能是因為業績有所突破,或者具有題材性,因此吸引人氣匯集,另外,大家耳熟能詳的台積電和聯發科等重量級公司,劉友威也會同時留意,作為大盤強弱的參考。

不過看個股,畢竟還是有見樹不見林的感覺,要在股海中游刃有餘,是要先有多空方向的基本判斷。劉友威說,目前台股的多頭在金融海嘯後有兩大支撐力量,一是全球降息以及遺產稅率調降所帶來的資金潮;另一個則是兩岸關係由封閉走向開放,只要這兩個力量沒有變,台股出現反轉的機率是微乎其微。...(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66期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理財教學,愈早開始愈好

英國調查:小時學理財,長大多賺173萬
Smart智富月刊 第133期 撰文者:劉 萍

教孩子理財,是一件大事,希望孩子擁有正確的理財觀,才能保護他們在愈來愈複雜的金融世界裡,避免受到傷害,受用一生。

「再過2年,全國的中小學生,將開始學理財;5年後,國中基測會考理財!」7月28日,教育部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上做此表示,立即掀起軒然大波。

「理財要不要教?該不該考?」各界熱烈討論,甚至反彈,像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就嚴斥,學校不該考,也不應教理財,教理財只會凸顯貧富城鄉差距,國中生若懂了理財之道,將會是一場災難。

民間籲借鏡國外 中、小學就進行理財教育

「教育」不必然等於「考試」,如果是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有益的知識,沒有理由害怕他們學習,過去的思維,導致許多台灣的成年人,到了30、40歲,對於理財知識仍是懵懂無知。正因如此,在多個國家,甚至把理財視為必備的生存技能。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祕書長陳琬惠指出,包括美國、紐西蘭、加拿大、巴西及日本等國家,早已將理財納入教學單元,美國、紐西蘭更將理財教育提前,讓小孩從3歲、踏入幼稚園起,就建立金錢的概念。

3年前,英國也打算在中小學課程中增加理財單元,英國公共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簡稱IPPR)為了解理財教育的效益,便對美國實施多年的學校理財教育進行追蹤調查,結果發現,受理財教育的兒童在長大到35歲至49歲時,累積的家庭財富,要比未受理財教育者多出3萬2,000英鎊(約合新台幣173萬元)。

於是,在2006年9月開學後,英國中小學生的教材中就新增了個人理財單元。當時,英國首任兒童、中小學與家庭事務大臣鮑爾斯(Ed Balls)說:「鼓勵兒童有理財觀念,培養投資意識,愈早愈好。」

去年的金融海嘯重創全球,更曝露出一般人對理財知識的不足,促使更多國家及組織,如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新加坡等,都在加速推動學校的理財教育。


台灣未來理財課程將納入基測――國內外理財教育制度差異比較

與其事後補救,尋求賠償,更重要的是,一開始就不要犯錯,只有對的知識,才能有效保護你跟你的孩子辛苦工作賺來的血汗錢。

經常接獲投資大眾申訴的金管會,便基於此向教育部建議並合作,在中小學加強金融知識、金錢觀念與管理的教育。金管會委員楊雅惠說:「當學生擁有正確的金錢觀念,甚至是生活態度後,未來在畢業、進入社會後,就不會在市場上付出很高的代價。」

學界表贊同 教學、評量要有創造性

「理財,當然要教,而且在小學時就可以教。」素有「理財傳教士」之稱的政大財務管理系教授周行一說,理財,是每個人一生中一定會接觸的事,不管你有沒有錢,都要理財。當一個人愈早建立正確的觀念,未來一生的理財會做得比較好。

教理財,周行一百分百贊同,但他對怎麼教,較為擔憂,因為理財常涉及價值選擇,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很難用考試評量,可是台灣的學校,尤其是中學,非常考試導向,只要不考試,老師不願教、學生就不念。

所以,周行一建議,要用非常creative(創造性)的教法,去協助老師。以國外實施理財教育多年,就有不少值得參考和學習的做法。

像在英、美,甚至日本,多會利用很多實際案例,設計情境、遊戲或模擬活動,例如由學生組成公司,或在校內設「商業城」等,讓學生透過各種角色的扮演,與商人、金融機構互動,繼而學習對金錢的認識與管理。

「而我們對老師,不只以學生考得好不好,而是他教得好不好來做評量,才能促使老師更願意教,也才能達到學生願意學的目的。」周行一說。

教學方法可參考國外,但使用的案例內容,需要盡量本土化。在金管會,就有非常多投資人受傷慘重的申訴,例如卡債、把所有積蓄押在高風險金融商品、輕易把錢用ATM轉給他人等,楊雅惠表示,未來或可將這些真實案例,用教案或編入輔助教材,對教學會有幫助和意義。

教育部先行試教 100學年納入新教材

教育部國教司二科科長呂虹霖指出,九年一貫課程本就將金融知識納入教學,但過去著重教導學生建立「儲蓄」觀念,現則增加「高報酬、高風險」、「信用」、「計畫理財」、「貸款」等概念知識。

新增的內容,由金管會編製「個人理財」國中篇、高中篇教材,今年還編列1,000多萬元預備編製國小篇教材。已編製完成的教材,教育部預定今年9月在台北市、苗栗縣各選擇3所國中的社會科、綜合活動科領域至少10名老師試教,金管會的教材會試教到年底。

楊雅惠表示,試教老師將協助金管會找出適合融入理財單元的課程,同時協助設計活動、遊戲,試教結果彙整後,會作為調整教材內容的參考,預定於100學年將理財單元納入新教材。

有教學,必然有評量,只是國內的教育環境,通常將以考試來作為最主要的評量方式。因為理財單元本已納進九年一貫的社會科課綱,所以屬於國中基測的命題範圍,這一點,讓理財教育這樁好事,引來龐大反對聲浪。

花旗銀行公共關係協理楊淑娟指出,國外多採取個案或情境式教學,也有以模擬活動,雖然理財被列為必修課,但多以學生的報告,或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表現,來做評量。

教孩子理財,是一件大事,考試並不重要,過去,我們希望孩子學習一技之長,得到謀生之道,現在我們希望孩子擁有正確的理財觀,才能保護他們在愈來愈複雜的金融世界裡,避免受到傷害,受用一生。

2009年10月3日 星期六

買地當地主,穩賺的投資!

Smart智富月刊 第133期 撰文者:顏炳立

「台灣土地市場沒有悲觀的日子,即使有,也不會太久。」這是我投身台灣房地產市場近30年的觀察心得,因為台灣土地具有「稀少、效用、市場」3大特性,這個心得,我絕對站得住腳!

光從稀少性來看,台灣的土地總量有限,尤其是可供房屋興建與出售的土地,每蓋掉一塊,市場上就消失一塊,土地總存量持續減少,真的是塊「彈丸」之地。

雖然,台灣土地採「使用分區」,會分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農業區或市場用地等,管制每一塊土地的開發和利用。但當市場供給不足時,政府或地主會透過變更,例如把工業區或農業區變更為住宅區,來增加用地供給,但那只是「使用」上的轉換,在土地總存量上,還是不增反減的。

既然,台灣土地資源有限,需求卻不斷成長,這個市場怎麼會悲觀?尤其全台灣已有上萬家建築商,每天仍有人申請新設要投入這個市場,對土地的競逐更加激烈,購地成本快速飆升。若是私人經營的建設公司,決定權全在自己,營運壓力尚且不大,上市或上櫃公司必須對股東負責,為達成獲利目標,就有強烈的推案壓力,如此一來,開發可「獲利」的建築用地,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再加上,近來回流台灣的資金大戶也加入搶地行列,台灣土地市場因此出現驚人漲勢,國有財產局標售土地迭創新高,不但推升預售屋房價,不斷寫下台灣房價的歷史天價,同時也拉抬了標售案周遭的中古屋行情。

台北房價漲得一發不可收拾,「台北居,大不易」的趨勢,讓在台北還有房、有地的人,不願輕易賣出。所以,這種「惜售」心理,是造成這一波交易量減少的主因。市場是不會錯的,但人會,當你的「觀念」與「決策」出問題,投資就會出錯。對於最近漸有起色的土地市場,我發現有些人一味用「房屋量」的變化來分析市場走勢,我認為,那不切實際,而且失真。

在房地產市場那麼多年,我總會試著用最淺顯易懂的判斷方式,清楚地讓投資大眾了解市場狀況,其實,這並不需要用冗長又籠統的經濟理論、指標分析。

所謂「找水尋源頭」,要預測房價會不會漲、市場景氣會不會好,掌握台灣不動產市場的「麵粉」(土地價)與「麵包」(房價)比例,就可以找到答案。當土地價格占房價達60%以上,土地市場就永遠不會寂寞,現在台灣的狀況正是如此。所以,如果有錢,建議你買一些土地,沒什麼錢,就買一些「持分」的土地也可以,反正都是當「地主」,長期一定賺!

小檔案_顏炳立
◎學歷: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畢
◎經歷:香港商梁振英不動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台北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委員、台北縣地價及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委員、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員
◎現職:香港商戴德梁行不動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