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1日 星期日

葛林斯潘與彭淮南

30雜誌網 林正峰 2007/10/26
http://forum.30.com.tw/Board/show.aspx?go=804


關於利率升降,對股市的影響,永遠是個火線話題。

央行總裁彭淮南日前接受立委質詢,指央行拉利率為台股作多,彭淮南說了重話,「假如提高利率可以讓股市漲,全部經濟學教科書都可以收回去了。」

無巧不巧,也是不久前才發表新書《我們的新世界》的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卻在這本窮其畢生所學的書中,寫了這麼一段耐人尋味的話,「除非升息可以重挫經濟景氣和利潤,否則,根據我的經驗,漸進式升息只會強化多頭力量。」

這裡並不是要比誰的國家大,誰管得錢多,講話就比較正確。相反的,我覺得兩個人都言之成理。我並不是想刀削兩面光,誰也不得罪,而是真心如此認為。

葛林斯潘這段談話的重要背景是關乎1994年與1997年的兩波升息,葛老說,「我告訴委員會,我們也許要升息,來試著控制這個多頭行情。」但最後的結果,葛老都被市場修理了,升息之初,股市確實短暫降溫,隨後卻漲得更高。

難道教科書錯了嗎?其實在每次升息之初,我們並無從判斷,這一波的升息,會不會累積到足以破壞經濟景氣,但是我們的投資組合,卻不可能等到結果判明的那一天,才做出回應。


不管央行升一碼,升半碼,我們都必須先有定見,甚至有所作為,畢竟每分錢都是自己的血汗哩!

在釐清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試想,「升息會導致股市下挫」這項鐵律的基本推論是從何而來,簡單說,那是在一個社會普遍性對通膨有嚴重恐懼的背景下產生的,特別是二次大戰後的幾波高通膨。

在人們視通膨為最大威脅的年代,升息,意味經濟過熱,通膨失控的機率升高,因此股票必須為了這項不確定性而付出較高的風險貼水,也就是折價,本益比降低。

因此,升息不利股價,完全合理。

但進入九0年代,環境丕變,全球,特別是已開發國家,進入一個穩定的低通膨時期,在這個夢幻而美好的年代(現在還真是懷念阿),大家慢慢忘掉通膨的痛苦,卻漸漸擔心起,降息,代表未來景氣有下滑疑慮,企業獲利可能衰退,不利股價。

結果,在九0年代,升息竟變成一種繁榮的暗示。

說穿了,關鍵還是在市場心理。這種心理,是一種流行,沒有標準型態,但會傳染,還很容易要人命。無怪乎到今天,不少投資大師,還是奉「股票作手回憶錄」為聖經,這本書,講的是20世紀初投機高手李佛摩(Jesse Livermore)的故事,大師不重視基本面,不把玩技術指標,成天就是跟市場心理在鬥智取利。

要命的是,通膨回來了,我們所習慣的九0年代市場心理,是不是正站在一個結構性變化的轉折點上,坦白說,我不知道,但至少,我會試著用更開放的態度,重新去看這一波降息對市場心理的意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