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你的保險會不會不保險?保單五大問題輕鬆解答

財訊月刊 第 09年4月號 文/林文義

「保險公司有沒有危險?」「外商跑了,我的保單怎麼辦?」這是今年以來保戶不斷詢問的問題,本刊為你整理五大問題,告訴你此刻要如何因應……

從去年以來,保險公司在保戶心目中穩健的形象已經被打破,國際級的外商壽險公司也開始賣出台灣壽險業務,連過去多次表達「最愛」台灣的ING安泰人壽都毅然退出台灣市場,甚至從來沒有虧錢的國泰人壽都出現虧損,讓一千四百萬名保戶開始擔心自己手中的保單是否會有問題,為此,本刊整理五大問題,幫你解答心中的疑惑。

1:保險公司會不會倒?

台灣有史以來壽險公司倒閉事件僅有一次,發生在民國五十九年,國光人壽因經營不善而倒閉,承保的保單由包括國泰、新光等八家人壽承接,保戶權益在政府主導下還是會得到保障。


國內壽險業有五家淨值為負,國華、幸福、國寶、興農及去年新增加的遠雄人壽,其中,體質最弱的國華人壽淨值轉負已經長達八年,去年底淨值負五八八億元,但仍然持續營運、一樣有業務員在賣保單,而且還賣得嚇嚇叫。

金管會說,這些淨值為負的壽險公司,沒有保單流動性與履約不成的問題,只是資金運用能力差,沒有立即現金流量的危險,而且還有保險安定基金做後盾。不過,萬一真的有保險公司倒閉,安定基金最高只賠每個保戶三百萬元,保戶可要懂得分散風險

只是,保單是一輩子的事,為避免讓自己擔心受怕,找體質優、財務結構健全的大公司承保比較有保障

2:外商走了,我的保單會變成「孤兒保單」嗎?

所謂的「孤兒保單」,是指幫你承保的業務員離職,保戶變成了沒有人照顧的「孤兒」般,因而稱之。

「最近國內發生的外商保險公司賣給本國保險公司的狀況,並不會出現所謂的孤兒保單。」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吳崇權指出,像荷商ING安泰賣給富邦、英商保誠賣給中國人壽等這類保險併購案涉及保單移轉,金管會均會要求所有移交業務要做好,保戶可以放心。

國內開放外商壽險公司來台已二十三年,經歷過十多次外商壽險經營權移轉,像是慶豐人壽(原為第一人壽)賣給英商保誠人壽,保誠又把大部分業務轉手給中壽;蘇黎世人壽賣給遠雄人壽;統一人壽賣給德國安聯保險集團;美國安泰人壽被荷商ING(原台灣喬治亞人壽)併,現賣給富邦人壽等,這些併購是商業上正常行為,屬於保險公司經營權移轉,保戶權益並不受影響

3:投資型保單要不要停扣?

既然叫做投資型保單,就是以投資為主,保障為輔,且投資型保單強調要保戶自負盈虧,保險公司不保證賺錢。

投資就會有賺有賠,不可能穩賺不賠,所以保戶應該要將投資型保單當作一檔有加保險的「組合型基金」來看待,這裡頭基金的投資組合,無論是由你自己組合或是聽從業務員的建議,主要的績效還是要看股票基金與債券基金比重多少而定,但在目前的大環境中,「基金」賠上二、三○%應屬正常。

所以是否要停扣或贖回,就跟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道理一樣,端看你個人的財務狀況而定,若這筆錢屬於長期資金,但你擔憂全球股市深不見底,不妨暫時停扣,等待景氣觸底訊號出現,再恢復繳款;若是比較大膽的投資人,可以持續扣款攤平,尤其波動大的新興市場應該有機會出現下一波行情,但需要有長達三至五年以上的時間耐心等待。

要注意的是,投資型保單的保費是定期險,屬「自然保費」(遞增型保費),會隨著年齡逐年增加保費;而放在投資基金的部分若遇到金融海嘯,波動性會相當大,先想清楚究竟要投資還是要保險,再決定是否做調整。

4:低利率情況下,要如何檢視保單及如何買新保單?

永達保經董事長吳文永建議,目前消費者在投保上要注意三個原則,一、投資型保單的連結標的要轉到波動性較小的標的,例如債券型基金二、過去買的高利率保單要維持住,不要隨便解約三、在低利率環境下買的保單,應是購買較長期保障型的保單

他認為,在目前的投資環境下,保險公司收到短年期的保險保費,保險公司要找短期高獲利的投資工具並不容易,而若保戶投保的是長年期的保險,則保險公司收到的保費資金,屬長期資金,進行資產配置就比較從容,可以去找報酬率相對應的投資工具,這樣對保險公司和消費者都比較有利。

若是二○○○年之前就買的傳統型高預定利率保單的保戶,可千萬不要隨便解約,因為未來要買到有四、五%利率的保單,可能要等上十年,隨便解約將會得不償失。

5:地下保單可以買嗎?

境外保單,俗稱「地下保單」,是指未經金管會保險局核准販售的保單。去年以前,台灣一直維持在三%上下的利率水準,歐美的利率都高出台灣甚多,所以相對比台灣的保單價格便宜許多,過去就有不少保險經紀人公司會引進台灣販售,近來則流行將利率高於台灣的香港或大陸當地外商發行的保單拿來台灣賣,比台灣當地的壽險業有競爭力。

這些境外保單雖然很多是知名外商所發行的,但因政府不保障保戶權益,未來若是代理公司倒閉,保戶要自行處理理賠與糾紛等問題,購買前要先衡量自己語言溝通與獨自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否則,還是購買台灣壽險公司發行的保單比較安全。

五年前,台灣就曾經發生過「地下保單」的糾紛,當時「死亡保單」,就是所謂的「保單貼現」(將有財務困難的癌症或愛滋病等重症末期患者保單賣給第三者,以折價獲取保險金),在台灣熱賣,卻因為美國加州最大保單貼現交易商倒閉,購買該商品的投資人索賠無門,所以當保險經紀人公司在推銷境外商品時,保戶可別為了貪念而虧了本金。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保險公司幫你還房貸?

幫房子買壽險,花小錢買高保障
Smart智富月刊 第124期 2008-11-28 撰文者:林正文

房貸壽險的保障範圍,主要針對房貸戶身故或是全殘時,無法支付房貸的情況下,才可以獲得理賠。但是現在不少壽險業者則擴大保障範圍,讓房貸壽險的保障功能更多元化。

根據壽險業者統計,過去乏人問津的房貸壽險,在今年下半年,竟然逆勢成長。

因為不少背貸族,擔心萬一房貸繳不出來,會拖累整個家庭;銀行業者也擔心,放款風險會隨著景氣轉差而提高,因此也大力促銷,因此房貸壽險下半年的買氣比起上半年成長了50%。顯示有愈來愈多的房貸,希望能夠幫自己的房子,多買份保障。

所謂的房貸壽險,是指申請房屋貸款時,同時購買定期壽險保單,保額搭配房貸額度,最高可以是房貸額度的120%,投保期間則是和房貸期相同。保費採取躉繳,也就是投保的時候,一次付清保費,銀行會針對房貸戶,在原房屋貸款金額之外,再增貸一筆金額,來支付保費。房貸戶將房貸和保費一起分期攤還交給銀行,因此每月繳費金額低,等於可以用小錢買到高保障。


低保費、高保額 勝過定期壽險

房貸壽險的主要功能是,如果家中的主要經濟支柱身故或殘廢,房子不會因為繳不出房貸而被迫拍賣。因為房貸壽險的保險金的受益人是銀行,如果發生事故時,理賠金將優先償還房貸餘額,剩餘的部分才是給其他受益人,不讓債務留給家人。

ING安泰人壽銀行保險商品開發處協理葉仲博指出,「低保費、高保額」是房貸壽險的特色,由於銀行先一次繳清保費,因此總保險費用率會比傳統的定期壽險來得便宜。

以ING安泰人壽的定期壽險商品為例,30歲男性買20年期、保額100萬元的定期壽險,月繳保費333元,但如果是保房貸壽險(平準型),躉繳保費是5萬8,700元,相當於每月繳245元,等於是定期壽險74折。

中國信託潛力客戶處副總經理宋苑芝認為,房貸壽險因為多了保險保障,對銀行也有分散風險的效果,因此還會樂意提供房貸利率減碼優惠給保戶。主要是主要是各家銀行的利率減碼幅度,房貸,房貸視房貸戶的信用條件來議價,降幅約在0.1到0.5%不等,而節省下來的利息,剛好可以用來補貼房貸壽險的費用。


房貸壽險要依償還能力選擇商品


房貸壽險要依償還能力選擇商品

保額是否增減 不妨考量償還能力

房貸壽險可分平準型和遞減型兩種,前者是指保額在保期都不變,就算到房貸繳清後,保額還是一樣多;後者則是保額等於房貸金額,保費逐年繳清後,保額也會跟著起減少。

因此,如果選擇的是平準型的房貸壽險,保險金繳清房貸後,剩餘金額可以做為安家費,等於幫家人多分保障。而遞減型壽險保障的保險給付金額是以當年度保額理賠,所以保費會比平準型的減少2成~3成,適合保險預算有限、但要高額保障的房貸族。

由於目前多數的房貸壽險採取「預收制」,也就是一次繳清未來的保費。因此葉仲博建議,保戶在選擇平準型或是遞減型的房貸壽險時,除了評估保險費用的差異外,還必須考量自己的償債能力和保障求。

葉仲博進一步解釋,選擇平準型的保戶,如果提前清償房貸後,還需要壽險的保障,就可以帶著房貸清償證明,向保險公司提出要保人變更,也就是將受益人變成保戶本人,假設保障期間內,發生理賠事故,保險金則直接給付給保戶。反之,遞減型的保戶,如果提清償房貸,相對的保障也就隨著消失。

不過,葉仲博指出,部分保險公司有提供「型別轉換權」,也就是遞減型和平準型可以轉換,只是兩個有費用的差別,因此還必須視保障期和貸款餘額進行費用試算,可以「多退少補」。

保障範圍擴大 燙傷、意外能申請理賠

房貸壽險的保障範圍,主要針對房貸戶身故或是全殘時,無法支付房貸的情況下,才可以獲得理賠。但是現在不少壽險業者則擴大保障範圍,讓房貸壽險的保障功能更多元化。

法國巴黎人壽保障保險事業部副理楊淑琪指出,無法支付房貸的因素不限於身故和殘廢,很多時候也可能因為失業或罹患重大疾病造成暫時失去經濟收入時。但是造成無法支付房貸的因素,也可能是因為罹患重大疾病無法工作,或是因為非自願性失業,導致收入中斷,因此,房貸戶在投保時,可以選擇有多重保障功能的房貸壽險商品,增加多重保障。

例如,法國巴黎人壽的房貸壽險結合失能險與失業險,也就是保戶可以保「失業信用保障保險」,如果一旦因為非自願性失業,繳不出房貸時,便能夠由保險公司代為繳交3個月至6個月的房貸,讓保戶暫時不用擔心房貸的問題。

如果是個人醫療保障不夠,也可以選擇結「特殊疾病保障」(例如癌症或重大疾病)的房貸壽險。旦不幸罹患癌症或特定重大疾病時,也能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金。

而ING安泰人壽的房貸壽險商品,將保障範圍擴大到燒燙傷、重大傷殘以及交通事故導致身故等,而且理賠金額是以最初投保金額給付,不會隨著房貸餘額下降而減少,讓保戶財產安全和人身安全,同時得到保障。


一般定期壽險和房貸壽險差異比較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用不同工具 跟漲抗跌

在不同池塘放釣竿 長線分批布局
Smart智富月刊 第127期 2009-02-27 撰文者:林淑玲

經濟早晚會復甦,想累積財富的投資人,應該趁著低點布局,遵循空頭市場4大操作攻略,莫讓累積財富機會溜走。

全球股市突然於去年第3季步入空頭,讓多數在多頭市場才進場投資基金的台灣投資人不知所措,投資行為進入急凍。可是,空頭市場就沒有賺錢的機會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空頭市場也有反彈行情,幅度約20%~30%不等,而且經濟早晚會復甦,想累積財富的投資人,應該趁著低點布局,遵循空頭市場4大操作攻略,莫讓累積財富機會溜走。

攻略1》善用不同投資工具

理由:市場處於多頭持續上漲時,投資人買了全球、新興亞洲、拉丁美洲等相關性強的股票型基金,將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的問題可能不大,可是一旦遇到空頭時,這樣的買法必死無疑,因為全部資產都朝同一個方向震盪,所承擔的風險非常大。


操作:空頭市場震盪很大,市場不會一直往上,資金會循不同管道尋找獲利標的,所以必須利用不同的投資工具去賺不同的錢。就像釣魚一樣,在不同池塘放釣竿可以提高釣魚勝率。投資人可以透過資產配置,在不同池塘(資產類別)都放著釣竿。

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指出,最近黃金在股票市場表現不佳時猛漲,就是最好的例子,若投資人的資產配置裡有黃金,一定可以減少整體資產受傷程度。在資產配置類別選擇上,因為現在是市場低點,只要長期持有,不論哪一種資產都有賺錢機會。

劉宗聖建議投資人,可參考不同資產類別投資回報相關係數來配置,相關係數在0.5以下即屬低相關,愈低愈好。例如股票與債券相關係數為0.395,已屬低相關,但股票與黃金相關係數更低,為0.065,是資產配置的好拍檔。



攻略2》分批進場

理由:過去幾年因為市場行情太好,買基金非常容易賺錢,使得國內基金投資人的心態較為短線,喜歡一次單筆加碼買進,以為這樣賺較多,缺乏長期投資概念。可是如果在景氣仍有疑慮、市場走向不確定之際,還是這樣操作,不僅風險極高,後果更將慘不忍睹。

操作:最好是分批長線布局。富蘭克林投顧副總經理羅尤美指出,股市下跌期間加碼定期定額投資能創造更高的報酬率,以 2000至2007年期間為例,全球股市雖遭遇2000年網通泡沫重挫,但若選擇每月定期定額且加碼一倍扣款投資全球股市指數,報酬率可達65%,可見低點分批進場既安全,又能加大投資效果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元大投信總經理杜純琛表示,在股市持續震盪下,投資人可以定期定額方式進場,在股市進場時點和價位上做到進一步分散,縮小波動的風險。

攻略3》嚴格執行停利

理由:根據歷史經驗顯示,不論是1929年的美國大蕭條,或1990年日本股市步入長達4~12年空頭,其間曾多次出現20%~30%不等幅度的反彈,顯示空頭市場也有不錯的投資機會。但是若未停利,下次的重挫便可能將之前反彈全部吐回。

操作:基本上,停利方式有2種。對於穩健甚至保守的人,復華投信投資理財處資深副總經理周輝啟建議,本金贖回轉入負相關資產,留下獲利繼續參與。以投資3~5年期間為例,投資人可以在獲利30%時,贖回本金加獲利總額的7成,留下3成繼續投資。例如投入100萬元增值到130萬元時,先贖回7成,相當於贖回91 萬元,轉進資產負相關或相關係數較低的資產,留下40萬元繼續參與市場。這麼做不只能確保獲利,還因本金轉進負相關資產規避掉更多風險。

另一種是獲利先停利出場,本金留下來繼續參與,此作法較積極。劉宗聖認為,空頭市場不要想大賺,能小賺就是贏,所以當獲利20%便可先將獲利了結出場,留本金投資就好。



攻略4》選跟漲抗跌型基金

理由:過去在股市大多頭階段,投資人在擇選基金時往往只考量報酬率,短期績效能夠愈突出的基金,就愈能得到投資人的追捧。因此,部分經理人投資高風險商品,結果市場反轉,報酬率反而大幅落後。觀察在過去一年多以來,幾乎不分區域和類別,不少所謂的明星基金都紛紛中箭落馬,甚至成為領跌的族群。

操作:多頭市場時投資人重視的是爆發性、題材性的表現,而在景氣衰退疑慮不斷時,投資策略首重防禦,這時擁有穩健、保守價值的基金將脫穎而出。杜純琛認為,市場將青睞能跟漲且具抗跌能力的基金,與多頭時的主題式投資不同。

杜純琛指出,分散國家和產業布局的全球型基金是較穩健的投資選擇。不論股票、債券、主題式等基金皆如此。此外,與股票市場低相關、具有防禦性的基金,例如債券、生物科技、平衡型基金等,也是可考慮的標的。

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用資訊比強過夏普值

空頭時挑基金5指標
Smart智富月刊 第127期 2009-02-27 撰文者:林淑玲

儘管近期經濟數據依舊難看,可是市場反應沒有以前那麼激烈,有逐漸回穩跡象,顯然投資人可以開始考慮重新投資了。但是,投資人最好遵守空頭市場挑基金的5指標,為投資綁好安全帶。

隨著時間逐漸過去,百年金融海嘯引發的恐慌氣氛正漸漸淡去。儘管近期經濟數據依舊難看,可是市場反應沒有以前那麼激烈,有逐漸回穩跡象,顯然投資人可以開始考慮重新投資了。但是,在極差的路況上路,總不免跌跌撞撞,投資人最好遵守空頭市場挑基金的5指標,為投資綁好安全帶。

指標1》選擇得獎基金
理由:雖不保證未來績效,但是日後表現好的機會比一般基金大

國內基金研究權威、台大財務金融系教授邱顯比指出,任何基金的績效都是經理人與基金公司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而成,唯有短中長期都努力,最後才能脫穎而出。雖然過去績效不保證未來,但不論市場多空,得獎基金表現比同類型基金好的機會較高。


更重要的是,長期績效穩定且突出,顯示經理人與基金公司投資哲學一致,研究深入,不會盲目跟隨市場起舞

台灣目前頒發基金獎的單位不少,晨星(Morningstar)亞太區總裁田勁比較其中差異指出,晨星與《Smart智富》月刊向來「惜獎如金」,重視一檔基金長期績效的穩定度,非常堅持一個獎項只有一個第1名,因此僅頒發年度最好的基金,投資人一看就知道。而頒獎目的是為鼓勵最能堅守「給投資人最大利益立場」的基金及基金公司,並不會想討好基金公司,所以不會發出太多獎,因此獎項具有崇高公信力,得獎基金絕對都是萬中選一,是值得投資人擁有的好基金。

指標2》觀察資訊比
理由:可看出基金操盤功力

對於想在空頭市場挑到好基金的投資人來說,資訊比(Information Ratio)是非常重要並且好用的指標。資訊比的計算方法,是將基金報酬率減去同類型基金平均報酬率,再除以相減後差額之標準差。資訊比愈高,代表持續擊敗同類型基金的能力愈強。

邱顯比表示,以往投資人都被教育以夏普值來挑選基金,那是因多頭市場時基金報酬都是正的,於是基金提供超額報酬的能力變成最重要,選股能力必須很強,可是去年下半年,開始步入空頭市場後,什麼股票都跌,選股能力已經不重要,能打敗同類型基金,表示對進出市場掌握佳,資訊比成挑基金參考指標,是晨星與湯森路透理柏等知名評比機構評鑑基金等級或星號的重要依據。

投資人可上投信投顧公會網站(www.sitca.org.tw),下載台大教授版本的績效評比檔案,表格有一欄即是資訊比,選擇資訊比率高的基金就對了。

指標3》風險與預期報酬控管的能力
理由:熊市也會反彈,一旦風險控管不佳,容易追高導致受傷

復華投信投資理財處資深副總經理周輝啟認為,一檔好基金必須遵循原本設定的投資風格與目的,精準掌握預期報酬率與風險控管區間,就算市場再好,都不可以偏離。好比一檔平衡型基金的預期報酬率為8%~10%,結果有一年突然大漲35%,此時投資人千萬不要高興太早,因為這表示有不對的事情發生,最好趕緊調整,以免基金出事,而你的資產配置也亂掉。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元大投信總經理杜純琛也表示,市場能見度不高時,風險控管就顯得非常重要,根據國際評鑑機構對於基金風險控管評比的指標,選擇年化標準差小、β值低及夏普值夏普值高的基金,也就是報酬率波動程度小、基金相對於市場的波動性<1、每承擔一單位風險所獲得的報酬率愈高愈好。

指標4》掌握市場時機比選股重要
理由:空頭時期市場差,股票都跌,進入市場時機的掌握比選股重要

富蘭克林投顧副總經理羅尤美表示,俗話說「疾風知勁草」,對於挑選基金也一樣,在多頭時績效好,基金經理人不見得是有真本事,要分辨出經理人操盤實力,除了觀察基金在多頭時期的表現之外,最好也要留意基金在空頭時候的績效,是不是能夠相對其對應的市場指數較為抗跌

另外,她建議投資人不見得要有所謂第一名的迷思,尤其是在短期績效的部分,應該留意的是「績效排名的穩定度」,在各期間表現都很穩定的基金,代表經理人選股方向比較能夠跟隨市場主流,順勢操作

指標5》觀察基金的成立時間
理由:有較長投資歷史可追蹤、觀察,有助投資人了解基金投資風格

羅尤美說,成立較久的老基金績效不一定勝過新成立的基金,但老基金必然經過市場多空循環的淬煉,能夠熬過風霜,背後的基金經理人或是操盤團隊較容易有獨到之處就基金規模方面,也多會有一定的規模,讓投資人可以避免遇到在投資期間就遭到清算,因而被迫停損的問題。投資人優先考慮這些所謂的老牌基金,也可以先縮小選擇範圍,省去不少挑選的麻煩。




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

栽培自己的理財花朵 危機入市 基金選購學

30雜誌 張育寧 2009/2/2

去年的金融海嘯讓很多投資人經歷了一場刻骨銘心的「理財失戀」。
危機尚未解除,大膽進場的口號又響起。危機入市,誰可以投資?又該怎麼投資?


買基金,在台灣,是不是像追求時尚一樣,也是一種流行?
下面這些數字或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與彭博資訊的調查,在台股一年內跌掉47%市值的恐慌壓力下,光是去年10 到11 月短短一個月,就有34690 人停止定期定額扣款,而且每個月停止扣款的人數,以一倍的速度快速增加。

回顧2000 年以來的基金市場變化,只要台灣股市上漲,定期定額購買基金的人數就快速增加;而股市指數一旦下滑或盤整停滯,基金停扣人數也一路跟著溜滑梯。

在台灣,瘋投資跟追求時尚流行,沒什麼不同。股市上揚時,投資人信心大增,等不及大幅加碼扣款,股市危機時,害怕自己的本金也賠進去,急著停止扣款甚至贖回。投資也跟流行,所以總是買在最高點、賣在最低點,永遠抓不住對的投資時機,是很多基金投資人心頭永遠的痛。


紙上富貴如南柯一夢

不過,去年底這波驚人的基金停扣潮,有不少人卻是滿肚子委屈和苦衷,「銀彈用光,就算想要繼續扣,也沒錢了。」

在不久的半年前,次貸風暴還沒延燒全球,很多基金投資人都還沈浸在報酬率超過50% 到60%的喜悅中,加碼投資的人不在少數。可惜紙上富貴夢,只作了一、兩個月。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危機來襲,投資報酬率一天跟著一天快速倒扣。從10%、0%到-10%、-50%,眼看著連本都回不來,投資人慌張的不知該如何是好,「該停扣或該贖回了嗎?」這個問題在腦中轉了千百回。

緊接而來的減薪、無薪假和裁員潮,讓很多基金投資人,特別是領薪水的上班族,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失去穩定的資金來源,有的人即使想要響應「大膽進場」的口號,趁單位成本最低時撿便宜,也無力負擔。還有一群人,身上背負著房貸、車貸的沈重壓力,連生活費都快要出問題,只好忍痛認賠贖回。

備好核心資產 再談理財

「原來定期定額也會賠錢!」一場讓專家也慘遭滑鐵盧的危機,讓更多市井小民經歷了一場最刻骨銘心的「理財失戀」,「我這輩子再也不要投資了!」是很多投資人的心聲。然而,是市場背叛了投資人,還是投資人背叛了自己?

「受傷最重的,都是只想著要賺錢,卻沒有量力而為的人。」投顧投信公會秘書長蕭碧燕說,這次的金融風暴,對很多投資人來說,是檢視自己投資觀念的最好時機。

「投資不等於理財。」很多人一談到理財,就急著作資產配置,核心資產放在低風險的投資工具如債券型基金,其餘配置在比較高風險的新興市場或能源基金中。「這不是分散風險,」蕭碧燕說,投資只是理財的一部份,所謂的核心資產,應該是緊急生活準備金、放在銀行的存款、購屋準備款、結婚基金、教育基金等,「這些都是理財的一部分,扣掉後,才是投入股票、基金、黃金、匯市等市場的投資用資金。」

蕭碧燕認為,台灣投資人誤解理財的定義,又缺乏長期投資的觀念,「急著賺錢,把所有資產放到高風險資本市場,期待用長期的投資工具,套取短期利益。」

在市場中屢戰屢敗,會失戀,不是愛錯了對象,而是愛錯了方式。

用閒錢投資

「已經賠錢的人,就當作是繳了學費,一定要記取教訓,」蕭碧燕說,不同人有不同的應變方式,「大膽進場是現在流行的口號,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這麼做,先認清自己的資產屬性,再決定要選擇哪一種理財方式。」

連應付基本生活開銷都有問題的投資人,必須勇於停扣或直接贖回。蕭碧燕說,「即使市場正在復甦,未來一到兩年也不會太好過,應該準備能應付一年以上生活開銷的緊急預備金。」

還能維持生活收支平衡,同時還有部分閒錢可以作理財規劃的投資人,在市場前景不明的狀況下,保有一部分銀行存款,能夠降低資產風險,「連政府都會倒,政府債券基金絕對不會是現在最低風險的投資。」最後剩下的,才是拿來投資的錢,如果只有幾千塊的額度,以「中長期績效好」、「優良投信公司」加上「市場復甦前景較明確」的三個大原則,選擇一到兩檔基金以定期定額方式投入,是最簡單的方式

扣除必要生活開銷、每月貸款償還額度、生活準備金、銀行存款後,還有一筆不少於一萬塊的長期固定閒錢可以用,這一類人,就可以大膽進場。

大膽進場 小心配置

「如果有大筆閒置資金,現在是單筆進場的好時機,」蕭碧燕說,把資金依大、中、小的比例分配,最小筆的最先進場,「因為不知道全球股市還會不會再跌,最小筆先進去,單位風險最小。」單筆的基金選擇,可以從復甦前景較明確的亞洲和歐美市場先開始,「不過先復甦的市場,不一定漲最多,不要一廂情願的以為這樣就是追求最高獲利。」

定期定額的部分,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理梁云菁認為,在市場前景不明的狀況下,「以全球型股票代替過多的單一市場或產業型基金較適合。」認清自己的投資屬性,大膽進場,小心配置,投資基金不虧損,其實並不難。梁云菁說,「拉長歷史來看,即使在2000 年的網路泡沫高點入場,只要不貿然出場,堅持扣款,平均每5 年都可以享受獲利至少20% 的甜美果實。」

「所謂的長期投資,不只是3 年,而是高達5 到10 年的耐心等待。」蕭碧燕說,停利不停損的原則,常常因為心中那個貪心的魔鬼出來攪局而破功,「這是耐力賽,誰能耐得住,誰就是贏家。」

2009年4月4日 星期六

別為利率降低買房子!

30雜誌 徐政義 2009/2/4

近半年來,大家見面所聊的話題,好像都離 不開全球金融海嘯,以及其所帶來的影響。這次的金融海嘯,的確對許多人的生活造成不小影響。

在「投資什麼、賠什麼」之後......

我有位同事,他的海外投資,經歷金融海嘯洗禮後,淨值只剩下原先的5%。還有另外一位朋友,去年年初歡歡喜喜結婚,並在臺北市買了預售屋。

他想利用期貨市場大賺一筆,以降低房屋交屋後的房貸壓力,於是將手上預留作為裝潢款的現金,全部加碼投入期貨交易,結果不到幾個月時間,把所有的現金都賠光了。上個月,建商通知他交屋,他想賣掉房子減輕經濟壓力,結果發現建商在工地銷售的餘屋,開價比他當初購買的價格便宜了兩成,還有議價空間,他若現在出售房子,不但拿不回一毛錢,還必須再掏出一筆錢來倒貼給銀行跟買主。這類的故事在你我週遭層出不窮,說也說不完。

在經濟金融動盪年代中,個人理財更顯得重要。以下舉房貸利率與個人理財兩個例子,來說明個人 理財的觀念。


利息,房貸利率在這個月已經降到了年利率2% 以 下,而電視也不斷播出「以500 萬元為例,每戶每 月將可節省2000 元以上房貸利息」之類的新聞。 很多人不免心動地想:現在要借錢、要買房子嗎?

購買房子,有投機客與自住客兩種。以房子作為 投資工具,買低價與賣高價是決定投資報酬率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購買時機相當重要。目前的房價是否已到谷底?相信專家都有不同的看法與見解, 然而,從數字來分析,若房地產價格在未來的10 年翻1 倍,平均下來,1 年的報酬率為7.2% 左右, 但是必須承擔流動性以及價格變動的風險,因此買房子來長期投資,對大多數人來說,好像不是一 項好的投資。

減少的繳息金額,沒有想像多

若以自住為目的,買房子要考慮的因素相當多,相信大家都作過功課了。那降息之後,是否有助於減輕房貸的壓力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幅度可能沒有新聞報導所說的那麼大。一般人很直覺的就用房貸金額乘以利率的降幅,就當作是每年利息降低的金額,這個觀念對於單純繳貸款利息的借款人是正確的,但是一般房貸戶可能就不正確了。

例如:假設有房貸800 萬元,原來的利率為3%,每月的利息費用為兩萬元。若利率降到2%,每月所負擔利 息負擔將大幅降低到13,333 元,每個月將可省下約6 千多元的利息。由於大多數的房貸戶都是以本利均攤的方式支付房屋貸款,在年利率為3 ﹪時,每月的本利均攤金額為44,368 元,當利率降到2 ﹪時,每月的本均攤金額降至每月40,471 元,每個月所減少的本利金不到3900 元,降幅不如前例的6 千多元。因為房貸餘額隨著每期繳款而降低,所以實際上,平均的房貸餘額將低於800 萬元,而且每月還必須償還本金,所以實際的降幅將相當有限

因此,該不該買房子,應該考慮更多的因素,而「利率降低」不應該成為買房子決策的主要理由,而且不要忘記了,當經濟景氣好轉時,利率還是會回到正常水準的。

股票變便宜了,該投資嗎?

最近有一個網路笑話,看了令人不禁莞爾: 有兩個知名的經濟學教授一起走在街上,由於甲教授剛領完研究獎勵金一百萬元,因此有些志得意滿。他看到路邊有一堆狗屎,就向乙教授說:「我跟你打睹,若你敢吃了那堆狗屎,這一百萬就是你的。」沒想到乙教授真的吃了那堆狗屎,甲教授只好將一百萬元給乙教授 (此時,乙教授的收入為一百萬元)。 他們兩個繼續沿著街道走,過了不久又發現了另堆狗屎,乙教授猜想甲教授應該不敢,就向甲教授打睹:

「我也跟你打睹,若你敢吃了那堆狗屎,這一百萬就是你的。」沒想到甲教授也真的吃了狗屎,乙教授只得把一百萬元還給甲教授(此時,甲教授的收入為一百萬元)。

整體而言,社會上除了減少路邊的兩堆狗屎之外,整體的經濟活動增加了兩百萬元的交易,國民所得真的增加了兩百萬元嗎?

這雖然是一個笑話,但我們生活中經常出現一些不合理的現象:假設你在50 元時買了一張股票,股票漲到100 元時賣出,你的報酬率為100%,而此時立刻又以100 元買進股票,等跌回50 元時,報酬率為- 50%。整體的交易,你是不賺不賠的,但是,你的平均報酬率是正的25%。實際上你有賺到錢嗎?當然沒有。

請在低點大量買進

從學術的統計資料來看,大多數散戶的報酬率是低於機構投資人的。主要原因,除了一般投資人比較沒有選股的能力之外,一般投資人太容易受到情緒化的影響,也就是說,股價在50 元的時候,買了太少的股票,等到漲到了100 元時,自己(或是看到別人)嘗到了一點甜頭,於是加碼投資在股市上,等跌回到50元時,整體的投資報酬率當然是很慘的。

股神巴菲特在新出版的《雪球- 巴菲特傳》中提及:在別人害怕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害怕。沒有人可以精確地預測股市的高點與低點,但是當股市相對低點時,可以把閒錢投資在股市上,而且必須要分散投資。當市場一片榮景,股市成為全民運動時,千萬記得要賣出持股,以保有豐盈的投資獲利。

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減免稅失效 當心挨罰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2009.03.04

享受減免優惠要注意,一不小心不但減免不成反而會被補稅。台北市稅捐處著手清查包括減稅車、低稅率房地產等減稅案件,去年全年追出11.78萬件,納稅人不僅無法減免還要補稅,補稅金額達19億元。

台北市稅捐處分析,享有減免稅優惠的案件,會被補稅的主因,都是減免原因已經消滅,卻未主動向稅捐機關更正,經稅捐處清查,不但要補稅,還會再加處罰款。其中,又以地價稅補稅金額最多,牌照稅的總罰款額最高。

根據台北市稅捐處統計,清查97年因減稅、免稅與適用特別稅率條件的納稅人,總計發現有11.78萬件涉及短漏報稅捐,經稅捐處取消其減免資格後,總補稅額達19億元,其中有6,341件因逃漏稅情形較為嚴重,另被加處1.45億元漏稅罰款。

地方稅包括地價稅、房屋稅、土地增值稅及使用牌照稅等稅捐,稅捐機關為了維護稅籍資料的正確性,每年都會定期舉辦清查作業。


依據稅捐處分析納稅人被補稅及處罰的原因,絕大部分都是因為不熟悉稅法規定,未即時向稅捐處申報改課或恢復課稅,以致於形成逃漏稅捐。

以逃漏稅捐被罰款最多的使用牌照稅補稅案件為例,多數民眾都是因為逾期未繳納牌照稅,或已註銷牌照的車輛被查獲使用(包含行駛、停放)公共道路。稅捐處指出,這類案件除要補稅外,還要依應納稅額加處一或二倍的罰款。

房屋稅減免案件則是稅捐處清查發現補稅比率最高的案件,依據分析,多數都是房屋增、改建或自用住宅變更為營業用房屋等,才會導致被補稅

由於多數減免稅案件遭到取消優惠資格,都是因納稅人不熟悉稅法所致,台北市稅捐處特別提醒納稅人,如果土地、房屋或車輛發生用途變更或買賣等移轉情形,最好向稅捐機關查詢是否已經喪失優惠稅率條件,以免事後遭查獲補稅送罰。


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團購網 殺很大 會員飆增5倍

中時電子報 2009/03/31 馬婉珍/台北報導

景氣寒冬,省錢就是賺!在荷包空空的時代中,上團購網、揪團集殺購物,可以「殺」很大,使得團購網超夯,會員飆增5倍達10萬人。目前不論是食衣住行,都提供團購網、讓網友揪團集殺購物,半年來,總金額從1,300多萬元激增至近5,000萬元。

在吃、穿方面,目前以ihergo愛合購網的市占率最高;至於買屋以滿足「居住」需求,可善用網路地產王的「團購專區」,掌握預售屋、新成屋的市況,想買中古屋的民眾,則可運用中信房屋一系列的「賞屋ㄅㄨㄅㄨ車」活動,提出自身的購屋預算,由業者過濾適合的物件、帶民眾賞屋。

愛合購網站總監劉謦豪說,雖然景氣不好,但仍少不了要吃穿,而不少物品必須透過大量購買,店家才願意便宜賣,硬著頭皮買了一堆回家,卻吃不完,更有民眾用網購方式購物,卻要支付80元至100元的運費,怎麼算都不划算。


因此,劉謦豪在2年前成立ihergo愛合購網,民眾除了可透過親朋好友合購,更可與網友揪團合購。

團購價可便宜20%至40%,還可省下運費,逐漸受到網友青睞,去年的會員人數不到2萬人,今年3月份,已飆升達10萬人,網站上集資的總金額,也從1,300多萬元飆升至今,達到近5,000萬元。

由於網友合購成風潮,今年以來,店家嗅到商機,且因實體店面生意難維持,陸續加重比例在團購業務上,大宗購買還可分攤運費成本,更有機會在網路上打響名氣、銷售全台,使得網上揪團購物,成為現今火熱話題。

以網站上當紅的伊蕾特布丁奶酪為例,買2盒則每盒單價400元,買12盒則每盒單價360元,不但免付運費且價格打了8折;再以無法單買的黑師傅捲心酥為例,必須購滿4箱共48罐,才可免付140元的運費,若透過網友相招合購,就可免去買了一堆卻又吃不完的困擾。

至於購屋團,也是近期的熱門團購行程。網路地產王執行長何至元指出,農曆年前房市走緩,周末假日預約團購看屋的組數,僅10組左右,年後看屋客出籠,每周預約看屋的組數,增加3倍至30組,一般而言,3組至5組有意購買該案的民眾,就可用團購價格購入,透過團購撿便宜,每坪單價約可省近萬元。

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投資出租公寓

【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2009/03/14

銀行利率直直落,逼得定存族不得不另尋出路。房仲專家說,定存族注重保本及穩定收益,就此來看,最理想的不動產商品,就屬大學商圈中帶租客、已改好套房的公寓。這類產品報酬率高,也較具保值性。

中信房屋企劃室副理江龍名表示,目前比較熱門的固定收益不動產,不外店面、商辦及套房,其中店面租金高,但空租機會也大,而且漲跌幅較大、風險較高;商辦和店面相同,需要較大的投資成本,受景氣影響也較大

套房分兩種,一種是大樓式獨立套房,這類套房一度火紅,但一來目前行情仍相對偏高,大台北地區報酬率只有4%上下,二來如同店面、辦公室,套房是一間房子對一位租客,只要租客有問題,就可能面臨空租窘況。

第三,這一年多來,套房已成票房毒藥,銀行大多不貸,自備資金必須相當充足,另外想脫手時,也因此緣故而有相當困難,因此就訴求「保本」、「穩定收租」的定存族來說,並非好選擇。


但套房還有另一種,即公寓式套房。這是用舊公寓改裝而成,通常三十坪上下的公寓,可隔出三到四間,由於坪數夠大,沒有獨立套房銀行拒貸問題,只要地段不要太差,就沒有流通性的問題

這類公寓現已相當普遍,很多辦公商圈、捷運商圈都有這種物件,如就定存族來說,由於需要的是更穩定租金收入,以取代利息,江龍名表示,可優先選擇成熟大學商圈中、已經改好,而且帶有租客的公寓式套房。

相較於上班族,學生租屋族群更為穩定,是主要原因,另外承接現已有租客的物件,也能省下繁瑣的改裝、招租等工作,可由定存族很快地變成包租公。

根據台灣房屋調查,目前大學商圈的套房租金都有下降趨勢,不過由於房價也在降,因此目前接手,報酬率依舊是維持能維持相當水準,有些物件因為投資人急售,壓低售價,甚至報酬率可拉高到8、9%。
(即然那麼穩定,為什麼會有物件投資人急售呢?這是我一直想不太通的地方…)

投資這類物件,應注意議價、地點及產品型態三方面。在議價上,可以拆開兩部份來算,一是公寓價值,這部份就依當地行情,目前各地多有一到兩成的下滑,二是改裝成本,通常一間較好的套房,改裝成本在25~30萬元之間,接手時可視屋主已出租獲利的時間,要求折舊。

在地點上,並不需要一定得在學校旁邊或夜市之中,但最好是公車一到兩站,捷運一站或是摩拖車5~7分鐘可到校的範圍內,這樣可以降低房間空租機率

至於產品本身,除了設備要有一定水準外,如果一棟公寓之中,只有一間改裝,接手前宜了解同棟住戶的反應,如果很反彈,就應多考慮,如果是整棟每戶都已改裝,則應了解是否有出入複雜情況,如果各房東已協調設立房客公約的,可優先考慮

最後在投報率上,目前接手,最好把租金再降一些來計算,因為未來還有可能面臨租金再下調的情況。江龍名表示,目前銀行一年期定利不到1%,如果改投入公寓式套房,則北部5%,中南部7%以上就可安穩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