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

狂殺價 可能買不到好房子

住展雜誌 313 期

『逢買必殺』幾乎是多數台灣人的購物定律,只要是花錢買東西,無論金額大小,總是習慣與販商來回幾次議個價,即便是微薄的小數字,也能從中獲得些許殺價的樂趣。

買房子的金額高達上百萬至上千萬元,似乎更得要用力殺價,畢竟一個回合下來少則數十萬,多則上百萬,買菜都會多要一根蔥了,怎麼可能買房子不殺價呢?

基本上多數人都會這樣想,但是這樣的想法,是不是一個所謂的『定律』呢?

回歸到殺價的源頭目的,主要是因為你想買下這項商品,然後才是想用比較便宜的價格買到手,達到『物超所值』的喜悅;所以應該要把你是不是真的很想要買下這件商品,當做前提來看待,再決定是否要殺價。

也就是說,如果是真的很想買,即便殺價不成,可能還是會買;如果沒有那麼想買,那就會殺價殺多一點,產生價格誘因,引發實際購買行為。由此可見,殺價並非購買的重點,想不想買,甚至買不買得起,才是真正的關鍵。

而動心起念想要到買下該商品,又可分為兩種狀況,一種是只有自己很想買,另一種則是大家都很想買。如果僅是自己很想買,欲購商品不一定是很熱門的,那殺價的空間就會大一些;若是熱門商品,大家都很想買,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是殺價,恐怕還得要加價,才能買得到。

這樣的邏輯,用買股票的行為來說明,就會更清楚。當大家搶購某一檔未來行情看好的股票時,絕不是用殺價的原則來購買的,通常都是要追價才能買到手,甚至想要勝出競爭者,還得進一步比較加價幅度呢!

同樣的邏輯,套用在房地產也是如此,即便房地產的價格是百萬千萬的。因此回歸到真正的主題,重點還是在於你想不想買,以及想買的人有多少?

如果你想購買的房地產,位於大家普遍看好的熱門區域,或是該個案具有品牌效應,或是產品規劃獲得多數購屋者的認同,那麼,殺價的策略勢必是無法買到的。

因為只要是熱門商品,建商或代銷必定不會珍惜你這位買方,因為下一位買方,很有可能出一個更高的價格購買,所以是否殺價的前提,在於事前必須先行了解,該個案的熱門程度,只是認定是好產品、好房子,不但是無法殺價,甚至是得要加價,才能買到這個好房子。一旦按照慣例去殺價或是猶豫,便有可能會錯失購買時機。

在第一季熱銷的台北縣板橋市,有些個案在當時因為買氣旺盛,建商不斷提高定價,漲價速度很快。像「千禧園」、「新巨蛋」及「史丹佛」,由於買方多、成交快,幾乎每十天至廿天,每坪便漲價三千元至五千元;大安區的學區套房「大安新生」,更是創下兩週結案的輝煌佳績,像這種熱門個案,買方只要猶豫或是動作稍慢,想買都會買不到了。

另外,像很多供給很少的優質地段店面,職業的投資客買方,都是帶著現金下定搶購,深怕消息慢了、或是一旦在價格上猶豫,很快就會被其他買家搶走了。所以店面投資客大多會帶著現金搜括好店面。

因此,在購屋前先要做好調查功課,了解該房地產產品的熱門指數,再來決定價格策略,才是上策。好房子是不等人的,只顧殺價是無法買到真正的好房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