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養不起小孩?定期定額存教育金

非凡新聞周刊206期 文:夏韻芬

生育率出奇的低,內政部長出奇招,花百萬元徵求「聽了就想生」的口號,一時之間,成為朋友談話中一大笑話,其實大家不是不想生,而是養不起、不敢生!奉勸大家先別想著口號,把錢湊足了,生孩子的勇氣就會隨之而至。

我們的上一輩,雖然經濟能力不佳,但有著「一枝草一點露」根深柢固的想法,我的爸媽養育我們四個兒女,除了靠爸爸一人的薪水,媽媽還得去「通用電子公司」上大夜班,不知不覺也把我們這些孩子拉拔大了,而現代人卻在經濟環境不好的狀況下,錢變薄了,賺錢的能力變差了,一位好友問我,「如果不能保證孩子過得比我好,我為什麼要把他生下來受罪?

以最少錢買基本保險

我也有朋友發現生小孩要花太多錢,決定不生,他們夫妻每年出國,家中還擺設琉璃、水晶、玻璃各種裝置藝術,我幫他估算一下,這些花費來養小孩綽綽有餘。


撇開傳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其實生養孩子有許多生命與生活課題的學習,養育經驗也是為人父母重要的資產,只是一旦孩子生了,安全保母哪裡找?雇主有沒有歧視媽媽職員以及養育費用高漲,都需要政府、雇主、自身三方的努力。

以個人來說,如果害怕錢不夠、養不起孩子,錢就要花在刀口上,我在中廣的節目製作費容,她為出生不久的孩子規畫保險,後來發現終身醫療險一年要繳三萬七千元,繳二十年,保障到七十五歲後,屆時給付住院醫療一天三千元的費用,但是現在的三千元,以三%的通膨率計算,等到孩子七十五歲,大概不到三百元,她發現這樣的費用是花在安心上而不是花在刀口上,後來她決定買一般醫療險,省下三分之二的保險金,可以挪來買尿布、奶粉。

正所謂「豐儉由人」,有錢買保障,固然是好事,沒錢也有刀口上的選擇,父母現在不必花這麼多的錢去買未來不夠用的保障,而是「以最少的花費買到應有基本的保障(以終身壽險為主約,可列入考慮的附約是:意外傷害並附加意外醫療,行有餘力,再考慮重大疾病與癌症險),一切都可以等到孩子大了,再看狀況來購買需要的保險商品。

買基金累積教育基金

但是在教育費上卻省不得,一般孩子,除非特別會念書,可以念公立,一般都是以私立學校為多,因此錢要花在高中到大學這一段,基本上,大家不必花太多資源在學齡前教育,現代不少父母花太多錢送孩子念雙語幼兒園及學各種才藝,「還不如父母花時間陪伴、閱讀,這才是未來孩子最寶貴的習慣

錢的方面我還是認為由小錢、小的時候開始,其中定期定額投資並且持之以恆是最有效率,當然大筆的費用不是短暫時間就能變出來的,因此,不論是儲蓄或選擇哪種投資金融商品,都要定時確實執行,才能達到目標。

以共同基金來說,投資門檻低,雖然每家銀行規定的門檻不一,以投資海外基金的定期定額而言,最低只要三千元,就能開始有效的累積教育基金;隨著能力提升,可彈性地以每一千元為扣款單位增加投資金額。

買基金當教育基金,一般來說沒有直接倒帳風險,如果我們投資股票,若公司倒閉,股票瞬間成為「壁紙」,基金的運作則是相對安全,最慘是「清算」但是也會事先通知,也會有贖回的機制。

提防通膨小心錢變薄

我比較喜歡選擇區域型基金為主,避開單一國家型基金,區域型基金可選擇,如拉丁美洲、亞洲等新興國家,當然,全球型股票或是債券基金也可考慮。至於該挑哪家產品?可參考各家銀行或理財網站上的銷售熱門排行榜,加以比較後再決定。

最後提醒大家,投資要適時停利,落袋為安,投資基金雖然不似股票要天天盯著淨值,但也不能放著不管,必須適時地每二、三年配合景氣循環進行基金轉換。當達到設定的報酬率(如一五%∼二 ○%)時,就要「落袋為安」,以免成了「紙上富貴」。

還有要提防通膨這隻怪獸,簡單來說,以現在的一百萬元為例,以每年通貨膨脹率二%計算,明年只剩九十八萬元;後年,九十八萬元剩下九十六萬零四百元,二十年後,只剩下六十七萬三千元。因此,若屆時需要四百萬元的教育金的話,以現在的幣值計算,就要準備六百萬元。

口號是喊喊而已,真正要找到不敢生的原因,才能解決國內生育率下降的問題。(非凡新聞周刊206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