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到底該賺多少錢才夠?

新年到,年終獎金也進了荷包,投資市場上一片看好未來的聲音,令你也想做點什麼。是檢視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目標的時候了。

康健雜誌 135期 2010/02 文.編輯部  攝影.鄭佳玲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6282

《多少才夠?》作者阿倫.阿貝(Arun Abey)是澳洲理財規劃顧問,他在幫客戶規劃投資時常要勸人先釐清人生的價值觀及目標,才能設立明確的理財策略,而得以實現報福與富有兩者相符的人生。

當錢財讓我們的生活和人生價值與目標維持協調一致時,錢財就能在增加快樂上發揮功能。但是要進入到這種人生境界之前,我們得先了解自己對哪些事情在意才行:

‧我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哪些事可以讓我們感到幸福?

‧我們的人生價值觀及目標是什麼?


阿倫.阿貝在處理客戶財富檔案時發現,當人們去了解哪些事情會讓他們感到快樂時,會更專心於工作以及管理財富,結果就為成功創造更多的機會,往往也就會讓財富增加。

如何專心做幾件實現財富與快樂的關鍵事情,而不要分心去做不重要的事?先講兩個故事:


貪心的猴子

牛頓是現代科學之父,但鮮為人知的是他也做股票。18世紀初,英國上流社會喜歡討論買賣南海公司的股票,牛頓也跟進買入。這家公司表面上是做加勒比海、南美及南太平洋等地區的貿易,但實際上是將大英帝國政府發行的債券轉化成股票,然後提供給一般散戶投資大眾來持有。

到了1720年春天,南海公司利多消息頻繁,股價瘋狂飆漲,連菜籃族也奮勇搶進。牛頓認為,「我能計算天體的運行,卻無法精算人類的瘋狂,」就將他的持股全部出脫,以原始成本英鎊7000計算,投資報酬率正好一倍。

但是股市的瘋狂運動依舊沒有停息,更多人繼續湧入,南海公司股價繼續狂飆。照說牛頓在這種瘋狂的情境裡,理應可以展示出嚴守紀律,遺憾的是,牛頓竟然在股市接近最高點時加碼投資,重回市場,但不久股市就像泡沫般崩跌,牛頓損失了英鎊2萬。

牛頓竟然沒留意他自己所創立的科學定律「凡是會上去的東西,就一定會下來。」

聰明並不能保證成功。具有人類歷史上最聰明的腦袋,同時也是一位先驅思想家的牛頓,一樣會受到其他人行為的牽制影響,而忘記走他自己該走的正路。

慧黠的海豚

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投資家,應該就是華倫.巴菲特,他出身普通家庭,年僅11歲時以38美元投資股票,現在高齡80,已成為世界最富有人之一,財產規模約500億美元。

然而,他的理財方式卻簡單到好笑的地步,而且很老式,主要投資標的物的清單讀起來,就像是去大賣場採購的清單一樣的無趣: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吉利刮鬍刀……,反而網路、科技等股票一張也沒買,也沒有任何新穎花俏的投資商品,他絲毫不受華爾街時尚與趨勢的影響。

巴菲特投資是為了長期著想,當他徹底了解某一支個股隱而未現的品質、遠景及真正的價值時,就出手買進並打算長期持有,強調「掌控自己心智進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他說:「長期投資的成功關鍵,並不在於需要了不起的智商、獨到的生意眼光或是內線消息,而是在一個完善的知識架構下做決定,而且有能力管好自己的情緒,不去輕易改變知識架構。」

他的投資方式值得我們每個人借鏡:研究股票的品質與價值,設定長期目標,設計一個計劃然後不要輕易改變。

如果真是如此簡單,為什麼只有巴菲特等少數人投資成功,而條件和巴菲特一樣甚至更聰明的人失敗?經濟學家凱因斯提供了一部份的答案:「投資人有別人陪伴時,往往會十分願意承擔風險去犯錯;同樣的,在沒有人陪伴時,投資人對承擔風險做正確的事就會很猶豫。」

簡言之,凱因斯將許多人的投資理財失敗,歸咎於群眾心理因素(同儕壓力)。

我們日常生活裡的確有許多不愉快由同儕壓力導致,例如一些女性雜誌的封面女郎,身材完美到不可能的程度,讓數以億計的女性經歷無比壓力,力求自己的身材也要和那些模特兒一樣。

巴菲特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他從不屈從於別人的期望,他選擇走他自己應該走的路,就算受到別人的批評也義無反顧。

也許更重要的是,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及行為與他的生活方式完全一致:謙虛、節儉、嚴格遵守紀律。他並不會被別人的期望、過度的物慾、短期致富及形形色色許多緊急但卻不重要的事情所動搖。

縱使市面上有許多書及報導華倫,巴菲特的卓越投資技術,但卻很少有人觀察到真正讓他如此成功的關鍵,是他的生活行為和處理錢的行為完全一致

對我們而言,最好的消息就是,巴菲特的成功大部份應該歸功於他的行為,而不是我們一般人無法複製的天縱英明。

幸福橋的三根支柱

探索導致人生幸福及理財成功的關鍵行為,應搭建自己的幸福橋,以三根支柱來克服大腦限定心理的框架:

■自己的價值觀及人生目標

■個人的理財策略

■個人的投資策略

這三根支柱必須相互合作,以確保你創造財富的策略是和自己的價值觀及人生目標一致,因而不會受到同儕壓力及消費主義的影響。

阿倫.阿貝的經驗發現,愈是能充分感受人生自我實現的人,往往也是比較能接受合理且目標清楚的投資策略的人。這個觀察與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內門提出的「行為財務學」符合一致。

如果你這一生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感受到特別快樂,有可能是因為你經常分心,無法專注做好對你真正重要的事,例如:

■被每天的工作纏身,每天忙不完的事、手機電話、電子信件、簡訊,以及其他一些很急但並不重要的工作, 攫取了你的注意力。

■同儕朋友的壓力、過度重視物慾,讓我們感到不安。

不要為錢而要為人生做理財規劃

為了掌握人生的遠景,並將你的注意力專注於其上,請想像你最好的朋友要如何在你的喪禮中致悼詞追念你,請你幫他把講詞寫下來。以下是幾個步驟:

■確認你的工作為你帶來真正的滿足。你目前的工作能幫助你實現你的目標與價值觀嗎?如果不行的話,為什麼不行?重新檢視或重新解釋你的情況,好讓你覺得好過一點。

■在生活各個層面,特別是在工作、感情以及教育子女方面,要儘可能的廣泛運用你擅長的才能,好好經營生活。

■花點時間想一想,到底有哪些事情讓你有喜悅的感覺。

■為了獲得最大的喜悅,要規劃好自己的時間。

■把中長期及短期目標分別出來。

要為自己的人生準備理財計劃,而不要為自己的錢準備理財計劃。換言之,要確認你的理財計劃中的關鍵要素是你的儲蓄規模、對錢財的心態、花錢方式、你承擔的風險,以及整體的投資架構

一般人常會在小道消息影響下做即興式投資,或是遇到什麼就投資什麼,而不是整體投資的一部份,造成生活品質被一連串隨機性投資牽著走,而不是藉由能實現生活品質的決定來主導。

■抓住大獎。考慮把你的長期儲蓄的大部份資金,投資於一個分散投資全球股票的投資組合,以便能抓住大獎。記得,雖然大獎不能保證,但經過時間後它卻是靠得住的。很多投資人抓不注大獎是因為他們自己的行為所致。運用黃金定律:品質、價值、分散及時間以確保你的行為是有紀律的

■設法從勝任及值得信賴的理財規劃顧問獲得幫助。

在挑戰人們去思考到底哪些事情會讓人生更快樂及更有意義後,阿倫.阿貝指出,把財富資源做最大的發揮,以及把這些財富資源和你所要的生活品質連結起來,不但可以讓你培養出力量與能力走自己的人生旅程,而且有更大的信心與平靜安寧的心智。

下次當你又聽到投資小道消息時,你要有足夠信心拒絕相信那些胡扯。

對你而言,選擇固然很多,但你可以充分享受最難體會到的感受,就是掌握自己命運的感覺,也就是知道人生該走哪一條路徑自己最快樂,知道多少才夠。

.書名:多少才夠?
.作者:艾倫‧艾貝、安德魯‧福特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0/01/27

http://www.cwbook.com.tw/common/book.jsp?productID=367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