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6日 星期六

最佳長期權值股 聯發科、宏達電、鴻海

作者:文/彭杏珠

台灣50成分股市值就占了台股近七成比重,與大盤加權指數息息相關,是投資人最愛的標的之一,《遠見》特別根據平均10年ROE的表現,予以排序。

《遠見》雜誌推出2010年版的「A+企業」排行榜,主要是以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為篩選指標。不可諱言,這樣的標準對小股本企業相對有利。

為避免有遺珠之憾,《遠見》特別同步推出「台股市值前50大企業」評比,藉此讓讀者更進一步瞭解大型權值股的經營績效。

市值前50大企業就是證券交易所「台灣50指數」的成員,只限於上市公司,由台灣指數系列諮詢委員會於每年1月、4月、7月與10月進行季度審核,再根據市值調整公布。

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指出,50成分股就是所謂的大型權值股,50檔股票總市值就占了台股近七成比重,和大盤加權指數的連動關係係數高達0.989,只要50成分股上漲,大盤指數鐵定上揚,因此不僅是機構法人最愛的投資標的之一,也深受散戶投資人青睞。


股本大、股價高,較易衝高總市值

這些動見觀瞻的50檔成分股都是些什麼企業呢?

根據金鼎證券投顧總經理霍祥琛指出,市值能擠進前50大的企業不是擁有大股本,就是股價要衝很高。

因此資本支出大、又需要技術門檻的產業很容易進榜,例如半導體、DRAM、面板產業都屬於資本密集,公司一成立就需要砸大錢,蓋工廠、買設備,如台積電、聯電以及友達、奇美電等。台積電資本額為2590億,2009年12月17日總市值台灣第1,高達1兆6110億。

從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就可以知道資本密集的程度有多高,這種產業實非一般人可以介入。月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預估,2010年半導體業產值將成長9%,2011年則是5%,台積電2009年的資本支出已由原訂的15億美元大幅增加至27億美元,約864億台幣,高於2008年的18億、2007年的26億美元,並創下近幾年新高。2010年甚至還會締造新紀錄。

另外一種,則是不需要大資本,專靠腦子賺錢,屬於高技術門檻的產業。由於進入障礙高,通常都有高獲利,進而支撐住高股價,形成高市值,例如宏達電、聯發科等。

聯發科股本才109億元,但12月17日股價為528元,是50檔個股中的股王,當然市值就被撐大到5755.82億,甚至還高過中鋼。中鋼股本雖為1309億,但股價只有31.3元,總市值為4098.58億。
早切入市場、自創品牌和通路具優勢

還有些50成分股的屬性,並不需要太高技術,卻是較早切入市場的先發品牌,經過歲月累積,逐漸墊高股本,並成為該產業的領導廠商,甚至形成寡占局面。例如台泥、亞泥、台塑、南亞等都是歷史悠久企業,經時間累積成大資本、也厚實了純熟技術,成為業界領頭羊,後進者幾乎沒有機會。台泥歷史就長達60年、台塑也有56年之久。

除了高資本、高技術門檻、長時間累積競爭力的產業外,50成分股中還包括以自創品牌與通路為主的企業,例如宏碁、華碩,初期可能不需要太多資本,但形塑自創品牌需要龐大行銷費用與經營實力,也會累積成大股本。

不管是哪一種屬性的企業,共通性就是高市值,而且對大盤指數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遠見》以過去10年、5年以及2009年前三季的平均ROE為指標,來檢視50成分股的經營績效。
長期十年表現最佳的前十大,依序是聯發科、宏達電、鴻海、台灣大、廣達、統一超、華碩、鴻準、台達電以及台積電

《遠見》A+企業最基本的條件是,負債比≦50%,再依此來評比企業的經營績效。如果去除掉這個限制,其實50成分股中前八家的平均10年ROE,甚至還擠進1283家上市櫃企業前100大的排名。

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指出,這八家企業,除宏達電、鴻準股本小於百億,分別為79.6億、97.2億外,其餘都是大股本企業,例如台積電高達2590億,鴻海為857.89億、華碩424.68億,還能交出平均10年ROE19.35%、26%、21.17%的成績單,誠屬不易。

其中,又以聯發科與宏達電表現最突出。50大成分股中,只有這兩家擠進A+69強企業名單內,而且還是五顆星企業。

鴻海成長靠購併,引發同業排擠

不過,鴻海也表現不俗,平均10年ROE為26%,5年ROE也有24.46%的高水平,但由於鴻海負債比超過50%,才未能榮登69強榜單。鴻海光是2008年就淨賺551億餘元,高過聯發科、宏達電等企業,僅次於台積電的999.33億元。

另外,廣達、統一超、華碩、鴻準、台達電、台積電也都是表現優異企業,紛紛擊敗金融海嘯的震盪,去年都有獲利。

由於多數大型股多是歷史悠久,且處於成熟期的產業,元大投顧投資研究部副總經理鄭宗祺表示,大型股想要維持成長與獲利,相對小型股更為艱難,因為營收基數愈墊愈高,每成長1%都是挑戰。

例如近十年來,營收屢創新高的鴻海,就是靠購併,擴充版圖,「不斷地加新東西進來,而且發揮1+1>2的效益,才能保持集團的成長力道,」鄭宗祺說。

近年來,鴻海大舉跨足筆電代工市場,攪亂了廣達、仁寶等代工大廠的「恐怖平衡」局勢,市場也逐漸形成一股「排鴻效應」,甚至連鴻準的訂單都一度受到波及。

遠期的不說,光2009年年底,鴻海又在市場上投下兩顆震撼彈。繼11月14日閃電宣布旗下的群創購併奇美電之後,12月2日晚間再公告,透過子公司買下戴爾的波蘭廠。

群創合併奇美電,讓鴻海集團的事業版圖愈趨完整,鴻海總裁郭台銘儼然成為科技業的「成吉思汗」。不過,科技業為了防堵鴻海坐大,最近頻頻啟動「防鴻警報」,不再下單給競爭對手鴻海的關係企業。

施羅德投信陳朝燈指出,同質性業者互相競爭是商場正常行為,自然會形成「非鴻海體系」,希望能與鴻海相抗衡。只是商場如戰場,沒有永遠的敵人與朋友。只要鴻海產品夠好、夠低廉,市占率又高,競爭對手也啟動不了「排鴻效益」。

中概股有大陸內需支撐,後勢佳

大企業要成長除了透過購併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另闢新戰場,最明顯的就是搶占大陸內需市場的中概股,例如台泥、亞泥、正新輪胎、聯強、統一等。

正新輪胎是典型的案例之一,兩岸才剛開放,就率先至大陸設廠。這幾年受惠於大陸的內需崛起,業績翻紅,2006年稅後淨利成長率為28.84%,2007年飇高到199.69%,即便在2008年的艱困年代,還淨賺了35.47億元,2009年1至9月,稅後淨利已經高達101.1億元。

近年來,台泥也受惠於大陸,2006年稅後淨利成長率為17.86%,2007年增加到29.13%,2008年也賺了57.61億元,2009年1至9月,稅後淨利為48.75億元。

董事長辜成允步伐愈跨愈快,2009年11月底,以約166.34億元收購港資昌興礦業公司在大陸的水泥廠。透過這次購併案,台泥在大陸地區的水泥總產能將一舉擴充到4000萬公噸以上。台泥在華南市場將取代海螺成為該區最大的水泥業者,在全中國的水泥市場,也穩居前四大。

產品創新帶來高獲利,才是企業王道

購併或擴廠、開拓新市場都需要大把資金,但也有些企業不需要投入大資本,就能創造高獲利,那就是典型的「藍海策略」企業。

施羅德投信陳朝燈表示,這種靠創新所製造出來的新需求,是全新的市場,沒有競爭者,就能帶來高獲利,最具代表的就是聯發科。聯發科不斷開發下一個利基型商品,已經是好幾代的拳王了。

50檔權值股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負債比偏高,除金融股因產業特性,存款都計入負債,造成高負債比外,累計2009年前三季,廣達、仁寶、宏碁、奇美電都有高達69.53%,66.92%、70.26%、64.81%的負債。

元大投顧副總經理鄭宗祺提醒,看待大型權值股的負債比時,不能只看絕對比例或數字。因為大型股資本高、市場大、人才多,相對小型企業更有能力承受較高的財務槓桿投資,對市場的應變能力也比較高。

他更進一步指出,鴻海是特例,從不辦理現金增資,也就是不跟股東借錢,都透過銀行借貸,使得負債比相對較高。不過今年前三季負債比已經降到53.86%了。

其實檢視50檔權值股,累計至2009年12月17日的平均投資報酬績效,扣除金融個股後,雖然個別企業互有差異,但是不管從今年以來、去年最低點11月20日以來,或是三年、五年的投資報酬表現均優於大盤。

投資者該如何看待這些企業呢?

根據金鼎投顧總經理霍祥琛指出,50成分股都經過長時間檢驗,比一般企業更經得起考驗,會變成壁紙的機率相對較低。尤其在非理性因素所造成的下跌時,例如金融海嘯,由於股價被嚴重低估,更具長期投資的價值。

不過,元富證券投顧總經理劉坤錫也提醒,50成分股雖然有不少是績優股,但投資者最好能觀察個股後勢的發展趨勢,再選擇合適的買點,畢竟數據都只能當作參考而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