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馬兆駿遺孀 靠理財走出陰霾

《Smart智富》6月號 第130期 【文/林正文】

兩年前,2007年2月13日,當時馬兆駿(馬爺)的老婆郭美珒剛做完月子,想要吃牛肉麵,兩個人騎著摩托車高高興興出門,但是這一天後,馬兆駿就再也沒回家。他突然心臟病發作,倒在一家超市門口,急救兩小時仍宣告不治,留下郭美珒,還有分別是7歲、6歲跟剛滿月的3個小孩。

當時,郭美珒沒有工作,手上還有一筆馬兆駿欠下的60萬元信用貸款,每天一睜開眼,就有3個小孩嗷嗷待哺,時隔兩年,雖然過程困難重重,但現在的郭美珒已經走出陰霾。

為錢所苦》千萬債務壓身 買了奶粉就沒錢買便當

顯而外的成績是:手上的債務還清,而且還可以帶小孩去日本迪士尼樂園圓夢。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內在的精神資產:郭美珒一家四口為了還錢,全家過著有目標的省錢生活,感情緊緊地凝聚在一起。


在馬兆駿過世前,他們的經濟狀況就不好,唯一的固定收入只有馬兆駿每半年10萬元的版稅收入。這樣的收入要養活一家四口並不容易,但是馬兆駿礙於自己的藝人身分,很少向外人透露經濟狀況。

2001年,馬兆駿決定離開一直找不到工作機會的台中,帶著妻小搬回台北。搬家那一天,馬兆駿付完搬家費用,買了小孩的奶粉後,竟發現身上的錢已經沒辦法再讓他們夫妻倆買便當吃。馬兆駿有一首歌《奶粉與便當》,記錄的就是那段困頓低潮的日子。

勇敢求援》放下名人面子 主動找銀行協商債務

那時候生活這麼苦,但郭美珒回憶「馬爺礙於面子,從不會向外求援,寧可過著被錢追著跑的日子。我不一樣,我把面子丟到一邊,發出求救訊號,告訴周遭的人,我很需要幫忙!」郭美珒回顧她走過來的關鍵,認為「放下面子」最重要。

透過教會的人脈,郭美珒開始逐步整理她的財務。馬兆駿生前沒有保險、沒有存款,只有用來購買錄音器材的60萬元信用貸款。郭美珒主動找上銀行,誠實告知自己的財務現況。「我說我真的沒有錢,現在也還沒有工作,但是一旦找到工作有多餘的錢,我會一次還一筆。」

協商的結果,銀行同意將60萬的本金打到45萬,然後降低利息再延長還款期限。郭美珒找到工作後,只要有多餘的錢,就先拿去還債,前後只花1年的時間,就清償債務。

「我的理財觀念,也是從和銀行協商的過程裡開始建立。」郭美珒說,為了要讓銀行知道她的財務現況,向來沒有數字觀念的她,開始重新計算家庭支出,並且強迫自己養成「收入先減掉儲蓄,剩下才是支出」的正確理財習慣。

全家動員》孩子一起省錢 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口上

她認為,先儲蓄的好處有兩個:一是戶頭終於有存款;二是因為能用的錢有限,所以小孩也要學著一起省錢。她不斷灌輸孩子,分辨「想要」跟「需要」。甚至「兒子會主動負責記帳,他不但會每一塊錢都記,還會當糾察隊,提醒大家要省水、省電。」郭美珒欣慰地說。

郭美珒說,這兩年她不斷跟孩子溝通,不需要的東西,完全不花,一起存錢集中火力,花在刀口上。所以他們願意省吃儉用一年,一起存到日本東京迪士尼樂園的旅費,在5天行程裡享受過去一年努力的成果。

但是省錢會不會讓他們平日的生活很沒品質,一年只有5天的旅遊才能解放呢?郭美珒連忙搖頭表示,自己完全不認同損及生活品質的招數,她的省錢祕訣就3個:第一,區分需要跟想要,不該花的不花;第二,跟教友、人脈做資源共享,或者是團購;第三,必要花費要集中火力跟一家廠商購買,經營長期關係可以拿到最好的折扣

學習投資》攢下3成收入 買進儲蓄險和債券基金

現在主持談話性節目的郭美珒,也開始向財經專家學著如何理財,「我的理財工具,只選擇最穩健的儲蓄險,還有投資美國政府的債券型基金。」郭美珒說,她現在會固定把每筆收入的3成,撥到儲蓄帳戶裡,等到累積了一筆錢,再拿去買債券型基金。

除此之外,她最近也買了一張投資型保單,每個月固定投資海外的股票型基金,希望長期累積,可以幫小孩存教育基金。「雖然現在經濟狀況有改善,但是我要孩子們記住負債的日子,生命的意外讓他們提早面對生活的困頓,但是學著面對金錢問題,將會受用一輩子。」郭美珒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