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理財第一步 從記帳開始

聯合理財網 / 理財會客室 / 理財高手 / 李雪雯
http://mag.udn.com/mag/m_forum/storypage.jsp?f_MAIN_ID=61&f_SUB_ID=161&f_ART_ID=24750

以往在編雜誌時,每到歲末年終,都會規劃兩大主題,一是年度理財新聞,另一個則是投資理財的回顧與前瞻。目的其實都是藉由一整年重大事件的回顧,能夠提醒理財大眾在新的一年裡,能夠戒除掉不好的習慣。

根據某家人力銀行的調查,高達8成4的受訪上班族有經濟壓力。其中最大的壓力來源(可複選)主要是:一般生活開銷(64.25%)、房貸或房租(39.94%)與其它負債(29.31%)。

最後問到上班族有效解決經濟壓力的方法為何?在可複選的情況下,減少開支佔46.38%、儲蓄/投資理財佔45.73%、職涯規劃或轉職佔44.28%。此外,另有15.78%的上班族選擇以不生小孩來降低經濟壓力。

過去,所有理財顧問在提供理財規劃及建議之前,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求對方透過「每天記帳」的方式,力行收支平衡的原則,然後才能達到「收入—儲蓄=消費」的極致目標。


每日記帳在理財規劃上的重要功能在於:如果光是喊喊口號,卻沒有任何實質的動作,是不足以達到收支平衡的目標的。但記帳則可以讓一般大眾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在什麼地方?然後也就比較容易根據最容易花錢的地方,找出解決的對應之道

只不過,姑且不管每天將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雞毛蒜皮的事記下來,是不是件簡單、容易的工作。單純記流水帳卻無法確實樽節開支,也還不足以達到以上「收入—儲蓄=消費」的原則

筆者認為許多人過去為什麼無法確實執行記帳的功能,主要就是因為大多數的實體或網路上的記帳簿都有一個缺點:它只能在每月終了之際,才告訴你這個月花了多少錢,但是無法在事前就做到告知的動作。

記得多年前日本一個類似「貧窮大作戰」的節目,曾經提出一個滿好的「克制開支」的作法。它是要求上班族在領到薪水之後,在扣除既定的儲蓄及投資之後,按照不同的開支項目,裝到不同的信封袋中。每次消費時,就從相關的信封袋中將錢拿出,並在信封袋上記帳

由於每次消費之後的剩餘金額,都會寫在各個信封袋上,所以它也產生一種提醒的作用,讓消費的人知道可以動支的額度將滿,必須小心控制接下來的大小消費。

但是日本電視裡介紹的這種「信封袋」式的記帳方式,還是有其缺點。因為把錢都放在信封袋中,不但減少了利息收入,大筆的錢擺在家裡或錢包中恐怕也容易遺失。

好在電腦的應用可以彌補這部分的缺憾,像筆者就自己利用電腦的Excel軟體設計了一個簡單記帳的檔案,將每個月的開銷分成「餐飲」、「美容服裝」、「交通」、「書籍」與「其他」五個大項,各有預定的預算金額。同時不論消費是用信用卡或現金,都會逐筆計入。

此外,電腦Excel軟體有個好處是:可以透過它的「減項」功能,讓使用者隨時知道該項預算是否即將額滿,順便提醒自己在接下來的日子要克制消費。因為筆者在Excel的使用上還不是很嫻熟,所以功能也很陽春。電腦高手還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設計更多、更好的功能。

根據筆者的經驗,多數人在記帳時,太過執著而無法變通,所以當月月預算都超支之後,就變得異常挫折,很容易就讓記帳的工作半途而廢,或是記記停停。所以,記帳時應該把握住「符合人性化」的原則,才可能長長久久。

舉例來說,每個人的分類就不一定要分成五類,也可能是六類或七類,或者項目及內容都不同,可以視個人的需求而調整。其次,每個大項下的預算金額也可以彈性調整。

但是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消費的同時,必須嚴格執行「不動用銀行所推出的『免息分期付款』」,至於信用卡帳款則是非不得已,絕不輕易動用循環信用額度。

因為如果一般大眾僅僅只是記帳,卻忘了關上這兩道安全門,那麼收支平衡的目標恐怕就很難達到。就算碰到有更大筆的耐久性消費財要花,筆者建議應該另外估算大概的預算,再平均分攤到每個月中。同時這個每月分攤額,也務必做到「不致於超過自己的能力負擔」。

筆者想要強調的是,記帳只是一個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主要的作用還是幫助想要進行理財規劃的人,找出每月的收支缺口在哪裡?然後才能決定,接下來是要靠「開源」還是「節流」的方式,達到「收支—儲蓄(投資)=消費」的目標。

因為每個人想要過的生活品質與能力都不同,有的人擁有非常好的賺錢能力,那麼「花得多,賺得更多」也算是提升國內經濟的一大助力;有的人則願意用較低的生活品質,換取工作以外的更多自我時間。

以上都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因為這世界上並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固定法則。不過,由於每個人的背景不太相同,如果能在符合人性的前提下操作,投資理財才能長長久久。

筆者不敢說自己是高手中的高手,只希望能與廣大讀者共同分享與勉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