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5日 星期五

二○○八年市場趨勢與機會

住展雜誌319期
(本文作者為:股票上市公司基泰建設總經理馮先勉博士)

在每一年的開始,人們總喜歡預測投資機會何在?

多數人常以自己的期望加以預測,因此能夠賺到錢的比例都不高,任何缺乏市場實戰經驗支持的預測,都有極大的風險。

二○○八年的房地產市場,是一個變化極大的市場,以下四項環境變動所產生投資機會,是值得加以注意的。

◆市場趨勢一:
~通膨壓力大,貨幣購買力至少貶值二○%。


不論石油價格是否會突破百元,但石油價格上漲一倍已是事實,這波由能源成本帶動的通貨膨脹,必然推高全世界的消費品(和服務)的價格,也降低了全世界貨幣的購買力,根據我的估計,在未來二年內,貨幣的購買力至少會減少二○%,這還是極為保守的估計。各國貨幣購買力減少的程度要看其經濟相對的強弱而定,如果貨幣夠強(如人民幣及歐元),其幅度就較小,如果貨幣不夠強(如美元及台幣),則幅度就較大。

當貨幣購買力必然會降低時,以現金的方式保有財產是不智的,因此,貨幣相對弱勢的國家,人民只有二種選擇:一種是將貨幣換成其他較強勢國家的貨幣;另一種則是將現金換成實體資產,而實體資產必須是相對稀少與不容易損壞的,否則可能遭到第二次的傷害

最近亞洲地區的藝術品市場暴紅,拍賣價格動輒超過底價數倍,人們拿著大把現金去換名畫、雕塑、古董、瓷器…就是反映這種環境變化的具體行動,在這股熱潮下,一定要注意到這些藝術品的稀有性與保存安全性,否則萬一因保存不當而損壞了,就會受到雙重的投資損失。


台灣的房地產比藝術品更具保值與增值性,因此,在二○○八年,土地及房屋價格的持續上漲是必然的,只是要注意的是,在台灣的大部分地區,房屋已有供過於求的現象,投資那些地區的房屋要特別注意(保值性沒有問題,增值性較差);尤其在台灣的大部分地區,中古屋的比例是高的,可是因為中古屋較不具備未來性。例如沒有電梯、沒有車位、出入巷弄狹小,這些都是屬於不良品,其增值性自然不足。

過去幾年,為何豪宅被炒的沸沸揚揚?並不是因為有錢人多,而是因豪宅較具備有未來性且設計良好、管理完善、通風採光佳、防震安全、甚至庭園景觀賞心悅目…這些特性使得豪宅成為一種新的商品,它和舊有房屋只能滿足人們基本居住功能不同。因此,當任何一個家庭如果所得能力允許,自然會去購買,而會將舊有的房屋賣掉或租掉,這是商品進化的必然性。

因此,投資人所購買的房屋一定要具有未來性,即使坪數沒有近年豪宅的動輒百坪,但它仍然應儘可能具備豪宅的配備,而投資購買這類具有未來性的房屋才會有增值性

至於在供給量方面,我認為在最好地區(如台北市)持有較大片土地的建商或私人反而會減少推案,因為在最好地區的大面積土地已和鑽石的價值相當,如果出售後就再也買不回來了(破地理論),而在貨幣購買力趨貶的二○○八年,這些精華區土地的擁有者必會減緩其推案行為,反而是郊區的,較次級地區的土地擁有者會大量開發其土地興建房屋,因為該土地的未來性有限,必須在貨幣貶值大的時間裡快速出手

◆市場趨勢二:
~利率不易低,投資獲利率甚難超過一○%。


二○○八年利率的走勢受到二股力量的影響,第一股是為了控制通貨膨脹導致的物價上漲,所以必須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因此利率會逐漸走升,特別是由於中央銀行認為台灣的利率水準還在所謂的「正常利率水準」之下;另一股是為了要提振投資意願,創造經濟成長,所以必須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因此利率會維持低的水準,就好像日本在過去曾有十二年利率接近『零』的經驗。

由於台灣目前經濟競爭力逐年下跌,民間投資意願又普遍不足,應該採取類似日本低利率的政策,就像美國在二○○七年第三季本應為了控制通貨膨脹而續將利率調升,但因次級房貸的影響,其聯準會(FED)反而大幅採取降息的措施,甚至凍結房貸利率五年,而且類似措施在二○○八年應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可惜的是,台灣二○○八年正逢大選年,為了服務政治,所以央行短期內應該仍會採取提高利率的政策,這種思維,勢必打擊經濟競爭力,會造成更大的貧窮,並更加拉大貧富間的差距。

去年此時,「微利時代」是極為熱門的話題,但當中國、香港及台灣股市在二○○七年狂飆之時,大家已經忘了全世界皆處於一個微利時代。我們一方面看到擁有稀少資源的國家人民財富累積速度十分驚人;卻忽略了缺乏資源的國家人民更難賺到大錢的事實

未來會如何?其實不難知道,當資源價格不斷飆漲後,全世界的人都會減少對資源的消耗量。因此,資源擁有者的獲利會開始降低,其他人則生活品質會更差一些,同時,也必須更努力的賺取微薄的利潤,而低利率正是協助在微利時代賺錢的重要支撐(所以央行的高利率政策勢必無法長久)。

就房地產市場而言,當利率不斷走揚的結果,一方面會使得購屋需求降低,尤其是對於購屋能力較為不足的首購族與投機族另一方面,也會使得房屋供給者(建設公司)由於成本增加,而不易長期持有房屋,會積極地去化已建好的房屋,尚未建築的則會暫緩推出,造成供給面短多長少的情況

因此,市場交易量的降低將會成為必然,當交易量減少時,價格自然不易攀高,對於希望在短期內可以獲利的投資者自然不利因此,會快速拋出手中持有的房屋,這種行為又會在短期內增加供給量,造成市場價格的更加破壞

就影響範圍而言,類似的行為,對於中古屋的價格破壞最為嚴重,因此以中古屋為主的仲介公司將受到較大的衝擊(業績下跌);對於新成屋而言,除非是位於區位特別好的地區,或是極富特色的產品,否則勢必都將面臨價格下降的壓力,這對過去幾年預售屋購買者較為不利。

對建設公司而言,如果負債比較高,不但要負擔較高的利息且會面臨銀行緊縮銀根的打擊,而有必須快速處理資產的壓力,但對於負債比不高的建設公司反而是一個機會,可以較低的價格或是在較少的競爭者情況下,取得較佳的土地,成為下一波景氣來臨時的贏家。

最近幾次公私辦的土地標售,流標比率都在上升,就是反映這種現象。展望二○○八年,除非標售的土地區位夠好或是面積夠大,否則,都不容易標出好價錢。

◆市場趨勢三:
~市場餘屋多,中古屋價格不易上漲。


過去三、四年,全台灣每年以八○○○億元至一兆元的預售屋供給量進入市場,這些預售屋在未來二至四年都會進入市場,這些總價值超過三兆元的成屋進入市場後,如果有一半是投資型的,就代表會有至少一.五兆元的房屋將成為極待消化的「新餘屋」,在不是很景氣的市場裡,平均每年可以消化三○○○億元的餘屋就不容易了。

因此,至少在未來五年內,整個市場都將面臨消化餘屋的壓力。這些餘屋的去化順利度又以非都市地區難於都市地區;偏遠都市難於中心都市;供給量大的地區難於供給量小的地區;差異化小的房屋難於差異化大的房屋;出租可能性低的產品難於出租可能性高的產品…簡單地說,以往案子愈多,供給量愈大的地區,未來的轉手速度就會愈慢

由於餘屋量大,自然會影響到房屋價格,而餘屋量對於預售屋、中古屋與土地的影響並不相同,分別說明如下:

首先是預售屋價格。對於新推出的預售屋價格,可以分成二種型態:一種是在明顯供過於求的地區,由於競爭者多,以及大量的新成屋逐漸進入市場,其價格想上升,自然十分困難,如果建設公司有資金壓力,則勢必會面臨價格向下修正的壓力。

另一種是在供不應求的地區,例如在台北市區內(不包括新的重劃開發區),一方面由於供給量稀少,另一方面則因個案規模都不會太大,所以受到價格調降的壓力是小的,守住目前的市場價格是有機會的,如果產品規劃突出,再加上公司品牌良好,價格向上推升的機會是存在的。

其次是中古屋價格。由於各種型態的房屋(包括住宅、辦公樓、工業廠房)都已有供過於求的情況,因此,當房屋蓋好後,就必須有人使用,依目前市場的情況觀察,真正會進住的比例有逐漸減少的情況。換句話說,空屋率會逐漸增加,空屋率對於租金的上漲,以及產品價格的提高都有極不利的影響。再加上如果管理水準再無法維持,受到「破屋理論」—社區水準由最差一戶的住戶決定—的影響,價格下跌的機會自然較大。當然其影響程度,同樣地在市中心會小些,在市郊以及供給量較大的地區,情況則會嚴重些。

當新成屋的價格上漲受到限制時,中古屋的價格破壞自然更加嚴重。因為中古屋的問題,除了管理不善的可能性較大外,缺乏方便的停車位,甚至沒有方便的電梯、空調設備的落伍、供水以及排水管線的破舊、以及外觀建材的老舊,居民水準的參差,都會隨著時間而不斷地嚴重,當愈來愈多的新成屋進入市場後,消費者就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中古屋價格的下跌壓力自然最大,擁有中古屋的投資者應快速尋找到好的長期租客,否則即應快速出手,以免受到損失。

第三是土地價格。過去二、三年內,幾乎只要有土地標售的訊息,就會吸引許多的競標者高價搶標,但這種現象在二○○八年將會有所改變,郊區的土地(例如台北縣的許多新開發區),將會乏人問津,準備遊走法律邊緣的土地(例如商業區或工業區想偷渡作住宅使用),參與者也將會減少,由於市場景氣會稍為停滯,再加上銀行融資門檻的嚴格,會使得競標者縮手。

但是,位於都市中心區,面積較大的土地,卻會依然搶手,許多資金充沛的金控、財團、甚至外資法人,正磨拳擦掌的準備搶地,尤其是在許多本土性競標者縮手的情況下,他們應該可以有更好的機會與更合適的價格取到土地。

◆市場趨勢四:
~都市更新難,好宅價格仍將持續上漲。


雖然政府不斷放出都市更新的各項利多(如容積獎勵增加一倍,建物高度限制放寬),並將都市更新列為施政重點,但由於立法者對於都市更新推動方法的外行,因此,上述的作法不但無法達成都市更新的目標,反倒成為阻礙都市更新的殺手。

過去只有極少的更新案能夠成功,其主要原因都在於利用都市更新的方法,其實是希望以較低的價格購買更新區內的公有土地,並將獲利的一部分回饋給地主。

但因公有土地愈來愈少,較大面積的土地又必須透過公開拍賣,因此,都市更新的開發者已無利可圖。更可怕的是,由於政府不斷放出利多,反而使得更新區內地主認為自己土地價值甚高,故還不斷提高條件。再加上公權力的協助亦多是口惠而實不至,未來要順利談成更新案幾乎已成不可能的任務。即使偶爾有幾件成功,其基地、產品都不會太好,利潤亦極為有限,所以,在二○○八年舊市區的更新的速度仍將極為緩慢。

因此,較多的開發案必然會集中在新開發區而不論在舊市區或是新開發區,房屋的品質都將成為影響增值性的重要條件

在過去三、四年的時間裡,進入市場的產品有明顯兩極化的現象:一方面是坪數愈來愈大;另一方面是坪數愈來愈小。但目前是兩種產品都遇到了供過於求的問題,對於大坪數住宅而言,坪數雖然放大,但卻缺乏真正的豪宅血統,如位在最好的區位、接近最好的商圈、有最好的管理服務、有絕對的私密與單純,以及最好的庭院與服務設施,缺乏這些豪宅血統的配備,房屋坪數擴大,只是增加購屋者負擔而已,並不能有效滿足購屋的「升級」需求。因此,自然不易順銷

對於小坪數住宅而言,為了控制總價的原因,坪數愈來愈小,甚至有低於一○坪的小套房出現,類似的產品在扣除公共設施的面積後,室內實際的面積不到五坪,已經失去居住的基本功能,人住其內,必然會影響到健康。再加上銀行對於十五坪以下的小坪數房屋已從嚴審核貸款,因此等於是宣判了類似產品的死刑。

展望二○○八年,除了在最好的區位,還可以看到上述二種極端產品外,其他的應該都是在兩者之間的產品。但傳統上這類中坪數的產品,亦是中古屋市場上最多的產品。因此,如果只是推出中坪數的住宅,相信還是和現在推大坪數房屋一樣,碰到瓶頸,所以應該要將精神著重在軟體層次,找出購屋者真正的「未來」需求,透過設計來滿足他們,如果可以掌握到這種具有未來性的「好宅」要訣,就不會受到市場景氣的影響,其價格亦仍有上攀的空間。否則,就必須和極大數量的中古屋競爭,其結果不是賣不出去,就是必須赤裸裸地進行價格的割喉戰。

二○○八年,台灣正處於一個極為特別的環境中,在需求面,碰到三○年來最大的通貨膨脹壓力,消費者手中的現金面臨不得不買東西的壓力在供給面,各種原料成本的大幅增加,逼得房屋價格水漲船高,但在未來三、四年每年又有超過五○○○億元的餘屋會進入市場在市場面,面臨已經漲了四年,平均房價已漲了五○%以上的房屋市場,回檔壓力極大。在同時面臨需求強勁,但供給量又多的兩種力量激盪下,到底市場會是供過於求,還是供不應求呢?答案其實不難,具有未來性的新產品—「好宅」會供不應求,仍可獲利;不是好宅則會供過於求,不易獲利,祝大家都能在二○○八年投資獲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