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捍衛資產大作戰

Smart智富月刊.第 112 期 / 特別企劃 / 作者:劉 萍

台灣的存款利率低、新台幣走弱,又遇上物價猛漲的艱困環境。過去5年,如果你的資產全部押在台灣,其實是變窮了!

我們現在面對的是:台灣的存款利率低、新台幣走弱,又遇上物價猛漲的艱困環境。過去5年,如果你的資產全部押在台灣,其實是變窮了!

是什麼在啃食我們的資產?第1,就是新台幣弱勢的趨勢就中央銀行歷年匯率數據顯示,自2000年以來,新台幣兌美元貶了8%,兌中國人民幣、印度盧比、韓元等亞洲貨幣貶幅超過15%,對澳洲、紐西蘭、加拿大貨幣及歐元,貶值更高達40%至60%。

現在,大家都知道美元弱勢已成定局,今年以來,全球16種主要貨幣兌美元都在升值,而新台幣雖然兌美元也升值,但幅度很小。即使過去幾年很弱勢的日圓,今年表現也優於台幣。

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丁予嘉、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副教授吳啟銘都認為,即使中央銀行年底至明年間陸續升息、美元短期反彈,新台幣的匯率有小回升,但長期仍將跟隨美元持續疲軟的腳步。


第2個啃食我們資產的怪獸,則是物價上漲的趨勢。11月初,主計處公布10月份的物價年增率為5.34%,創13年來新高。若以今年10月份5大銀行1個月的平均定存利率計算,10月份台灣的實質利率為-3.213%,也是歷史新低。丁予嘉預測,央行會透過升息來抑制通膨,不過台灣明年仍有物價上漲的壓力。

趨勢不可擋,但身為小市民的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眼睜睜的看著資產繼續縮水下去。

但這個時候,究竟應該做出哪些正確的決定?

※行動1 調整資產幣別配置

不能做的事:
(1)只抱新台幣資產
(2)重壓美元單一外幣資產

必須做的事:
(1)先抱港幣資產
(2)加碼歐元、澳、加等強勢貨幣

復華投信總經理楊智淵指出,過去國人理財時,頂多只想到股票、基金、債券等投資工具的配置,但現在一定要細算資產在各貨幣的分配比重,以免資產太集中在新台幣或美元,當這兩個貨幣走弱時,就沒有其他走強的貨幣來保住資產下跌。

※行動2 核心債券基金要大換血

不能做的事:
持有美元、歐元等低成長成熟國家債券

必須做的事:
改換新興市場債或全球型債券

通常在做資產配置時,專家會建議把收益穩定的工具做為核心資產,才能降低投資損失的風險,因此債券型基金就成了核心資產的重要商品,但是走高的通膨可能侵蝕掉穩定、報酬率卻不高的獲利。

◎年報酬率打不過通膨 就要換掉

過去,國人偏愛美、歐等國家的債券基金,雖然其配息和淨值成長都很不錯,但到了高通膨(5%以上)時代,如果年投資報酬率沒超過5%,就應該要換掉投資標的。而未來,哪些標的最有希望保持穩健的成長?

富蘭克林坦伯頓基金國際債券部門基金經理人哈森泰博(Michael Hasenstab)就指出,未來拉丁美洲、東歐等新興市場的債市,將受惠貨幣升值所帶來的資金行情,而歐亞為主的全球債市,也可望提高匯兌收益,因此現階段要進場投資債券基金,可優先加碼全球型的債券基金。

※行動3 一定要擁抱實質資產

不能做的事:
只投資與抗通膨無關的股票


必須做的事:
擁抱黃金、原物料、房地產等長期抗通膨商品

「未來通膨會長期如影隨形的威脅我們,只要靠做好配置、選擇較能抵抗通膨的標的,財富才不會被吃掉!」亞太全球證券投顧總經理張夢翔說。

但哪些標的最能擋得住通膨?「就是實質商品,而現在還可以加碼布局!」蔡佳晉說,而所謂的實質商品,一是房地產,另一類就是包括能源、金屬、農產等原物料。

※行動4 不要借錢給別人

不能做的事:
(1)借錢給別人 
(2)借錢來消費

必須做的事:
(1)向別人借錢 
(2)借來的錢要做投資

「即使沒有通膨,聰明的人都會去借錢投資,何況是在有通膨的時候。」楊智淵說。而多位專家也認為,在台灣處於利率低檔、通膨來臨的環境下,適合當借錢的人,而不宜把錢借給別人。「但借來的錢,要做有實質報酬率的投資,而不能是消費。」歐宏杰、張夢翔都一再強調。

如果想要改變痛苦心情,不讓資產再縮水下去,現在就趕緊展開上述捍衛資產的4大行動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