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日 星期四

股市操盤手的馬拉松投資學

今周刊
記者:歐陽善玲


捨短線進出改抱基金

身為外資交易員,陳龍毅每天都有來自不同管道的市場訊息。但他卻選擇每月定期定額扣款,投資基金,連續六年,兩檔基金年化報酬率達一三%。

傍晚五點左右,陳龍毅才剛拜訪完公司,現在又回到辦公室,繼續整理資料。對外資交易員來說,時間過得總是飛快,只要一開盤,交易室就像戰場,工作就像在打仗;才準備鬆口氣時,大半天就已經過去了。

身處在資本市場最前線,每天都有來自四面八方、聽不完的「小道消息」,大膽一搏,賭對了,或許就能從戰場上光榮退役,不再每天提心弔膽。但對陳龍毅來說,接觸這個市場愈深,知道的就愈完整。到頭來會發現,財富增加的關鍵,並非「聽明牌」、賭它一把,而是做好資產配置,穩穩地享受複利效果。

受過財金專業訓練,每天接觸法人客戶,陳龍毅卻迴避股市,選擇每月定期定額扣款投資基金,累積退休本錢。連續六年不間斷,兩檔基金、每月扣款各五千元,平均下來,每年平均報酬率達一三%。這個數字,跟他「學有專精」的朋友、同事相比,可能小巫見大巫,但複利計算下來,資產每年成長,他已相當滿意。

陳龍毅是研究所同學中,少有「恆心、毅力」,禁得起馬拉松式投資的人。畢竟,同學多在投資圈,「見多識廣」,單短線操作一天,就可超越一三%。他卻按著既定目標、不為所動,實在難得。而能堅定信念,不受市場波動、半途離場,背後原因,就在過去兩次令他印象深刻的投資經驗。

九年前,陳龍毅還在當兵,對投資仍是懵懵懂懂,為了強迫自己儲蓄,他每月定期定額扣款三千元,投資國內股票型基金。兩年後,發現報酬率還算不錯,正巧股市也熱,就決定先贖回已獲利部分,再加碼、轉換其他標的操作。

慎選標的 分散風險

當時,市場熱鬧,新募集基金一檔接一檔,陳龍毅看中科技基金,選定後單筆敲進,不料碰上二○○○年科技泡沫,電子股受傷慘重。當時十元認購的基金,現在不但沒賺,還倒賠近七成,淨值只剩三元多,讓他相當懊悔。心想,當兵兩年按時扣款賺到的,竟全都吐回去,當初要是持之以恆,現在應該會賺更多吧。

有了這次教訓,○一年陳龍毅決定慎選標的、重新出發。他特別向在銀行上班的表哥請益,每月定期定額投資他推薦的基金。像富達歐洲聯博國際科技基金,直到現在都還持續扣款。表哥告訴他,應建立台幣以外的資產部位,包括歐元、美元及日圓等,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才能分散投資風險。陳龍毅的資產配置觀念,受到表哥影響,開始萌芽。

退伍後,陳龍毅進入證券業,當時股市從萬點滑落、一路走空,一年內,指數最低跌到三、四千點。號子裡,有人被追繳保證金,有人被迫斷頭出場,還有人把房子抵押,想借錢再拗回來。他親眼看見小股民散盡家財、傾家蕩產,就是不肯認輸,深覺人性的貪婪,原來就是投資市場的最大敵人

不炒短 龜速累積退休金

有此體認,陳龍毅更加深自己以「龜速」前進,累積退休金的想法。他認為,身邊有太多例子證明,短線炒股「不成功、便成仁」。既然自己的理財目標是退休規畫,就更禁不住大起大落的波動風險。但他也坦承,股市大好的時候,確實也曾有贖回基金的衝動,覺得落袋為安比較保險。

不過,陳龍毅自認不適合炒短線,加上時常自我提醒「資產配置」的重要,所以才能持續扣款長達六年。換句話說,第一次投資失敗的經驗,開啟他日後定期定額投資契機;而見證二○○○年股市從萬點崩跌對散戶的殺傷力,則是他堅定信念、不輕易離場的主要原因。

七年,陳龍毅的理財目標,除了原有基金持續扣款外,他還利用四四三三法則,篩選優質基金,準備加碼,像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天達環球策略股票基金,就是接下來瞄準標的。

他認為,台股屬於淺碟型市場,國內股票基金波動大,並非退休規畫首選,最好以跟台股連動性低、具十年以上經驗的海外基金為主。

另外,他提醒投資人要先確認理財目標,如此才能將資產配置效果發揮到最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