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5日 星期五

工作多年,存不到半毛錢?

Cheers雜誌電子報

對數字沒概念、懶惰、投資亂無章法、刷卡毫無節制……
到底哪一個才是造成你工作多年、口袋卻仍然空空的罪魁禍首?
摸摸自己的口袋,你是不是也皺起了眉頭?

【文/黃采薇 特約攝影/黃建賓】

職業:業務助理 工作年資:6年
理財大漏洞:花、花、花,刷、刷、刷,我是月光族啦~


乍見蘇宛君,要把她和「月光族」聯想在一起,實在不會太困難。

睫毛膏、娃娃頭,十足日系風打扮,讓學生時代就已經開始半工半讀、接觸職場已經好些年的她,仍然保有鄰家女孩的甜美笑容和親切感。

只是,她的消費習慣卻令人不敢親近。

蘇宛君和父母同住,在一家貿易公司上班。照理來說,省下房租,每個月的開銷應該不至於太高,但到月底時,手頭上的錢卻只剩下一丁點。剛開始還沒感覺,但猛一回首,發現工作多年卻幾乎沒有積蓄,實在很令人心驚。

她說,自己雖然不買名牌包,但「每個月不知道怎麼地,薪水幾乎花光光了,」問她究竟買了什麼?「衣服啊、化妝品保養品啊,總之就是女生會買的那些東西,」只知道積少成多,自己也說不清楚每個月到底花了多少錢。

蘇宛君還有4張信用卡,也曾衝動刷卡之下逾期繳款,還好有精明的父母盯著幫忙還款,才不至於讓近20%的逾期費用像雪球般,越滾越大。

考量到進修和出國旅遊的計劃,蘇宛君最近已經開始記帳,試圖弄清楚自己辛苦賺來的血汗錢,到底都花到哪兒去了。但光這樣似乎還不夠,有沒有讓像她一樣的月光族,快速向消費壞習慣say goodbye的方法?

【 過來人經驗談 】
強迫自己存三分之一薪水,月光族Bye-bye
(德盛安聯證券投資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段嘉薇)

其實在工作頭幾年,我也是標準的「月光族」。

這種心態其實不難理解:從學校畢業,花「自己賺的錢」,宣告經濟獨立,脫離向父母拿錢的日子,我才真的像個大人了。剛出社會時也有許多額外開銷,三不五時同學同事吃飯聚餐,女生出社會後還要大筆治裝費,每月3萬出頭的月薪,根本不夠花。

幾年之後,我才警覺苗頭不對,開始在每個月薪水中固定撥出1萬元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這樣其實很自由,存了錢之後,剩下的錢一樣可以花到不剩,繼續當快樂的月光族。那時因為年輕,投資策略較為積極,買的幾乎是風險較高的單一市場股票型基金。1年後,這筆利用每月扣款的「強迫儲蓄」投資有小成,累積到20萬元以上的資本,我開始進軍「單筆投資」,剛好遇到早期新興市場漲幅,也讓我順利存到結婚基金。雖然我是屬於積極型的投資人,但選擇標的時,我十分謹慎。我會注意基金經理人言論有沒有邏輯,是不是真的有依照所主張的投資哲學去操作基金,遇問題主動打電話到基金公司問到懂為止,還會上國外網站查詢基金經理人是不是常常發表評論,評估基金經理人和基金公司的知名度,看準之後再出手。

到現在為止,我還是嚴守一個投資概念:只投資自己擅長的標的,我很珍惜每一分錢,不會亂擺。

相對於國外,台灣父母對於子女的理財教育較為薄弱。從小我們頂多知道要「儲蓄」,很少有投資觀念。但在美國,只要與經濟有關的課程,老師和學生們一起討論股票,一點都不稀奇。同時,美國父母還會幫孩子投資,並且從小教他們如何看績效。

建立投資概念並非一蹴可幾,需要投入時間心力,就像我當年從定時定額投資開始,越習慣投資,越了解如何布局市場。只要肯努力,你的投資IQ一定與日俱增,再也不會是和財富無緣的月光族了。

段嘉薇提供3個投資心法,和月光族say goodbye:
1.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每個月強迫自己留下三分之一的薪水用於投資或儲蓄,建立起「收入-投資=花費」理財習慣,每月領到薪水之後先扣除投資儲蓄的金額,剩下才是你可靈活支配的資金。
2.明確定義出自己的風險屬性,確定之後慎選投資標的。不只要參考該標的過去績效,也要選擇信譽優良的投資公司。
3.投資不要太複雜,而且只專精於自己擅長的投資標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