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房地產亮起不穩定的綠燈

非凡新聞周刊209期 口述 張金鶚 整理 方沛晶

時隔兩年半,去年第四季的房地產景氣對策訊號,終於重回代表「安全穩定」的綠燈,然而這由綠轉藍、藍又轉綠的十個月內,事實上是由大量資金堆疊出來的行情,而且景氣動能來自於短期投資性需求,因此這次亮起來的其實是「不穩定」的綠燈

南部衰退,北部過熱

而且綠燈是全台平均的結果,無法確實反映各地的房市差異,現在房市是「一個台灣、兩個世界」,根據觀察所得,結果很可能是「南部黃藍燈(代表有衰退之虞),北部紅燈(過熱)」,才綜合得出此次的綠燈訊號,這背後的意義是否代表「安全穩定」,當然也就被打了個大問號!

調查中也顯示,個別指標部分包括投資面、生產面都呈現大幅上揚的情況,交易面穩定,但是「使用面」卻是大幅衰退,即房市「未使用率」大幅增加,此代表現階段是屬於投資非居住性需求在支撐房市上揚


資金行情,推升景氣

「資金行情」是這一波房地產景氣的推手,我想這一點沒人會否認,但是既然是資金,就會有進有出,因為有進出,現階段的房地產景氣呈現的就不會是實質面的使用需求,與十個月前(二○○七年第一季)時,以自住客為主的支撐力道不同,也證明投資風險正在加深,因此綠燈訊號的榮景能維持多久,是相當值得憂慮的。

根據一般市場人士反應,目前大台北地區的投資客高達五成以上(也有仲介人士說是七成),我們如果以台電「不足底度」來估算空屋,大台北地區的空屋率大約是一五%,以國際間等級相同城市比較,其他城市的空屋率大約是三至五%,這多出來的四倍空屋率,也就是「使用面」大幅衰退的主因,甚至有興趣的購屋者可以去觀察一下林口、三峽等地的點燈數,感受可能更深。

含淚進場,恐遭泡沫

以往台灣房市復甦主要來自基本面,包括國民所得上揚、就業率改善、自住需求增加等;但這次的綠燈明顯是來自投資性的需求,比例過高的投資客,使得房地產交易充滿了短期進出的投機氣氛,在以套利為主的氛圍下,最令人擔憂的就是那些「含淚購屋」的自住者,會成為最後一隻老鼠。

根據歷史經驗來看,房地產的上漲格局約三至四年,收縮期較長約五到七年,然而這一波房地產景氣上揚從二○○四年至今,已經超過五年了,這段時間內民眾的薪資所得沒有增加、失業率沒有下降、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也沒有明顯的成長力道,房地產熱度的假性需求,只是讓泡沫愈吹愈大。

居高思危,戰勝房價

更遺憾的是,一般民眾被這股假性需求推著走,根據我們調查的住宅需求動向,五大都會區中,有高達七成五以上的新購住宅者認為去年下半年的房價不合理,卻仍在過去半年進場購屋,這種矛盾的心理就像是陷入了「囚犯困境」(註)。

購屋者為了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在房地產資訊失衡與不透明的操弄下「含淚進場」,甚至還有購屋者認為愈晚買、房子就愈貴,看到不少年輕人就此成為屋奴,我常常想問這些購屋者:你為什麼要被不合理的高房價挾持?

當然,民意如流水!需求面對目前房價的不合理認知已達成共識,但是因為政府並沒有針對此認知,進行任何有效措施,也令人相當費解。或許是下半年的選舉在即,政府寧願累積民怨而不願得罪財團,因此讓投資性需求大幅下滑的「選擇性金融管制措施」,央行的態度對高房價的殺傷力仍是「溫和無效」,只能期待民眾是否能拋開過度預期的心理,以居高思危的態度戰勝不合理!

註:賽局理論的「囚犯困境」,大意是說有兩個嫌犯被抓進牢裡,因無確切證據可將其定罪,警方分別向甲、乙囚犯施以心戰喊話,「你若認罪,可輕判五年,若不認罪,等到另一人供出你的罪行,會被重判十年。」

為了追求個人最大利益,嫌犯心想若不認罪(不買屋),被供出的風險極高,最後兩個人都認罪(買屋)了,分別被判五年(也可能被判十年);但如果兩人能口徑一致否認到底(不買屋),其實都是會無罪獲釋,即可實現社會的最大利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