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壽險保障 3步驟抓漏

Smart智富月刊 第136期 撰文者:洪子晴

大多數民眾對於自身的保險規畫總是會犯下一些盲點,例如不知自己規畫是否完整?不知應衡量自身需求規畫保險?不知保額要多少才足夠?試想,萬一發生風險時,給予家人保障足夠嗎?因此,不妨趁著歲末年終大掃除之虞,順便為自己的保單做個大體檢吧!接下來,《Smart智富》月刊將連續3期教你該如何體檢自己的保單,這期將先從保障人身安全的壽險開始談起。

正隆夫妻從事果菜批發工作,育有一女,為了獨生女未來的教育基金,夫妻倆辛苦工作只為了給女兒最好的生活,他們每年繳交十幾萬元的保險費用,日前夫妻兩人不幸因車禍雙雙過世,獨留下獨生女,然而對於尚未有謀生能力的女兒,並未因此獲得任何的後續理賠。

歸因正隆夫妻每年所繳的保險費,大都是幫女兒購買儲蓄險,夫妻倆卻完全沒有為自己規畫保單,因此,隨著夫妻倆過世,女兒也沒錢繼續繳交保險費,讓保單成為失效保單。
(這真的是很可悲的事,所以保險前,一定要先搞清楚該優先該保的是什麼)

儘管台灣投保率已達203.27%,也就是平均每位國人擁有逾2張保單,普及率逐年攀升,但根據調查顯示,近10年壽險新契約平均保額,除了1997年達到102萬元外,到了2003年更降至52萬2,000元,2009上半年平均壽險保額僅有61萬8,100元,顯示國人的保障規畫依然不夠健全。換句話說,如果你不幸發生意外,還不到100萬元的保額理賠,足以讓你的家人安全度過未來的人生嗎?


保單定期健診 才能讓保障更完整

保單就像人的身體一樣需要定期體檢,與其盲目的不斷添購新保單,還不如徹底的透過一道道程序來檢視既有需求,檢驗保額是否足夠、家庭風險管理是否完整。

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盧憲才認為,許多人未能檢視保單是擔心會加重保費負擔,而壓縮其他生活支出,其實錯誤的風險規畫在於「保錯對象」、「保錯商品」、「弄錯優先順序」才是保費超支的原因,藉由以下3步驟的需求分析與規畫,可以做到「保費可以少、保障不能少」。

※壽險保單健檢表
進行壽險保單健診前,先確認以下所有的資料:
□計算自己或家庭成員共有幾張保單
□計算自己或家庭成員各自的壽險保額
□計算自己及家庭成員一年共繳了多少保費?
□查看自己及家庭成員每張保單繳費期限至何時
□詳閱自己及家庭成員所有保單的保障內容


步驟1》檢視現有的壽險保額

首先計算目前手邊保單的壽險保額有多少?也就是萬一當事人身故可以遺留給家庭的理賠總金額。

壽險又分為終身壽險、定期壽險、醫療險(編按:部分醫療險主約會搭配壽險額度)、意外險、團險等,加上投資型保單也有壽險保額,加總起來就是你目前的所有壽險額度,然而需特別注意的是,意外險是限定因意外發生而身故或殘廢才會理賠,如果是疾病等因素身故是不能給予理賠金

步驟2》計算壽險保障缺口

我的保額要多少才算足夠?計算壽險保額的目的是要讓當事人不幸身故後,家庭經濟不至於陷入困境。因此,盧憲才建議,不妨透過以下方法做好完整的保單規畫:

1.雙十法則:一般而言大都用來規畫自身的保費,也就是「保費規畫必須是家中經濟年收入1/10」以及「保額必須是年收入的10倍」,例如:年收入80萬元,保額應達800萬元。

不過,富盈財務科技公司協理徐靜慧提醒,理財型的保單,例如投資型保單、利率變動型保單、外幣保單、連動債等並不能計算在風險規畫的10%中,而應計算在自己的理財帳戶中。另外雙十法則方法只是模糊的概算,並未考量有無子女、債務高低、投保時年齡等問題,因此無法充分滿足家庭需求。

2.身價預估法:預估當事人未來可產生的經濟效益收入,即是「財產價值保護」的觀念;例如現年45歲、預計60歲退休,未來15年的平均年收入可達100萬元,其身價即為1,500萬元,保額也應以當時的身價為規畫主軸。

3.家庭需求法:依照個別家庭客觀基本需求和主觀期望的目標,扣除已有的儲蓄與保額後,即為所需的保額。相對其他方法較為精準,可依個人狀況量身訂作,並按照夫妻不同收入設定各自保額,但若預算有限,也須依輕重緩急安排優先順序,因應人生不同階段的需要。

※家庭需求法計算方式
家庭需求法是計算壽險保障缺口最精確的方法,算式也較為複雜,但能精算出一個人或一個家庭一生中的各種需求,將這些需求加起來,像是生活費、房貸等基本開銷,再扣除個人現有的資產與已投保的保障內容,就可以精算出個人保額。


家庭需求法計算方式

步驟3》補足壽險額度

所謂的應補足的壽險額度應是所需的保額減去已有的壽險保障。在高保費時代,若預算不足無法滿足上述需求,變通的方法是以保費較便宜的保險來提高保額,待責任重大期間過後,或是收入充裕時再重新調整,盧憲才認為增加壽險額度大約有以下6種方法可供規畫:

1.善用舊保單的「保額增加權」、「更約權」:許多舊保單承保時年紀輕、保單預定利率高,保費便宜且保單價值也高,因此善用「保額增加權」來省錢,例如保單條款中有「保單每滿5週年,或結婚生子可無條件增加保額25%」的保額增加權;部分定期壽險保單訂有「保證續保」的更約權,既可用較低的保費買到較高的保障,也不必擔心到期時身體不佳無法續保。

2.利用專案團體保險:專案團體保險不論投保年齡均享有統一優惠價,對於年紀大、保費較高的男性,或是職業風險等級較高的族群,均可大幅節省保費支出。假設正隆夫妻年紀約30歲,保費相對便宜,投保「專案團體險」與投保商業保險費率差不多,建議以附加價值較多的商業保險為主,但如果年紀稍大,還是建議以專案團體險為主。

3.自費提高團保額度:除了公司提供的免費保障外,夫妻倆可再自費加保,例如部分公司團保可加保50萬元1年期的壽險,提高團保額度,也是經濟又實惠。

Tips_團保內容 可向公司人事部詢問
通常稍具規模的公司會幫員工辦理團體保險,又稱員工福利團險。內容多為1年期保單,內容以意外險為主,有些公司會附加低額度的醫療、身故保障等,保障對象除了員工,有時候還能擴及員工眷屬與子女。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有團保,可以向公司的人事部門詢問自己的保障有哪些,以及能不能自費加保。

4.用定期壽險補足:若是階段性的需求,徐靜慧建議可用定期壽險來補足保障的額度,例如在中壯年時期,要擔負孝養父母及子女教育金的需求、以及自身的財務目標(例如購屋置產),此階段責任最重,因此在此時可以加買20年期的定期壽險,來彌補萬一這個階段可能發生的風險,因為定期險相較終身險保費便宜8至9成。

5.搭配投資型保單補足:投資型保單兼具保額可彈性調整、保費可彈性繳納的優點,可依照人生不同階段調整保費與保額;例如隨著結婚、購屋、生子而逐漸提高保額,隨著繳完貸款、子女就業責任減輕而減少保額;在責任輕時,多繳一些保費投資連結標的,在負擔較重的責任重大期間,可以少繳甚至不繳保費;只要之前累積的保單價值足夠負擔保險成本與費用即可。

在目前低利率時代,傳統壽險保費較高,可考慮投資型保單如變額萬能壽險,以一對夫妻來說,男性30歲保額310萬元,年繳保費約3萬元,女性190萬元保額,年繳保費不到2萬元,平均每月約4,000元即可補足缺口,同時享有保障與保費彈性調整的便利,也可長期累積投資帳戶的價值。

6.用房貸壽險保住老家:房貸族不妨考慮房貸壽險,保額通常就是房屋貸款的額度,投保期間一般也會與房屋貸款的期間相同,但是房貸保單第一受益人是銀行。

徐靜慧表示,房貸壽險是為了預防萬一家中經濟支柱因為意外或疾病身故時,家人不會因為繳不起房屋貸款,而使房子淪落被拍賣的命運,所以保險理賠金會用來優先清償房屋貸款的餘額,若還有餘額,才會分配給其他受益人。

盧憲才建議,預算有限者可以投保高保障、低保費的定期壽險、房貸壽險、保障型變額萬能壽險;預算充裕者可以投保終身壽險;理財保守的高稅賦者可以投保終身還本險等傳統儲蓄型保險;至於相對積極者可考慮選擇適合自身風險等級的投資連結型保險,如此可以兼顧保障與投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