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家庭帳單該由誰來付?

Smart智富月刊 撰文者:方德琳

陳小姐最近和老公大吵一架。因為他們唯一的女兒,9月上小學了,陳小姐希望增強孩子的競爭力,除了學校課業外,認為女兒還應該去上英文才藝班。可是,失業在家的老公卻認為,自己在家帶小孩、教小孩就可以了,這些費用應該要省下來。

這對夫妻的家用支出過去都是按項目分攤,水電、瓦斯、伙食費由妻子付,房租和小孩教育費由丈夫丈夫負擔。因此,丈夫自認有權決定小孩是否要去上才藝班。但是,妻子卻抱怨:「他因為捨不得花錢,就要犧牲女兒的才藝!」那麼為什麼不由妻子出錢解決呢?「這樣不公平啊!」陳小姐忿忿不平地發出心中的怒吼。

類似陳小姐的情況,每年9月會在台灣很多家庭上演。因為學校開學,學費、添購制服費用、上才藝班的費用,一大堆帳單突然湧入,不少家庭為了誰該支付這些帳單、或是這些費用該怎麼花而吵架,你們家是否也曾為了帳單該由誰付而發生口角?

根據《Smart智富》月刊與國內最大家庭社群網站BabyHome合作的調查發現,有20.36%的家庭曾為了帳單問題起衝突,同時,有10.01%的家庭是和陳小姐一樣,是用支出項目來各自分攤家計。這個方法雖然簡單方便,而且看似公平,理財專家卻認為,這個方法容易引爆爭執,並不明智。


設立共同帳戶 有效管控資金運用

美國知名理財大師大衛巴哈(David Bach)自述,他就曾為了「誰付帳單」而與妻子屢起口角。原來,結婚初期,大衛巴哈和妻子,也是按消費項目劃分各自要付哪些帳單,結果,每月總會出現一疊「丈夫以為妻子付了,妻子以為丈夫會付」的無主帳單,最後,還因為要繳交滯納罰金,搞得兩人火冒三丈。大衛巴哈用這個親身經歷,寫了一本暢銷書《富貴成雙》,教導夫妻如何分攤家計、共同理財。

在這本書中,大衛巴哈建議,夫妻應該設立「共同帳戶」,用這個帳戶的錢來支付家用帳單。所謂「共同帳戶」是由夫妻兩人按比例,定時把錢從各自的銀行帳戶撥入一個特定帳戶,用這個特定帳戶的錢支付家庭的「共同開銷」

富鴻理財規劃顧問公司總經理黃信維是「共同帳戶」的擁護者。他認為,相較其他方法,「共同帳戶」至少有兩大優點:

1.支出受管控,不會亂花錢:當決定採用共同帳戶法時,夫妻兩人勢必討論每月該撥多少錢。每個月薪水一入帳,就把該花的錢都撥到一個共同帳戶,剩下的錢才自行運用。無形中,資金的安排有先後順序,不會發生該付帳單卻付不出來的情況。

2.資金應用效率佳:不只每月要花的錢可以用「共同帳戶」支付,夫妻還可以為長期要達成的理財目標,設「共同帳戶」一齊存錢,因為金額夠大,投資運用的效率自然會比較好。例如:可為子女教育金、或是年度旅遊支出共同存錢。

不過,這個理財專家大力推廣的「共同帳戶法」,真正執行的人卻不多。以《Smart智富》月刊的這次調查結果來看,僅有33.11%的家庭使用。

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蕭碧華分析,「金錢價值觀差異太大」,再加上對配偶「不放心」,應是「共同帳戶」未被大多數家庭採用的主要因素。國內最大家庭社群網站BabyHome營運長王若彤分析,從調查結果來看,近5成的家庭由丈夫支付帳單,顯示「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仍盛行。

蕭碧華指出,很多妻子會認為,「負擔家計是男人的責任,我賺的是自己的私房錢,」連共同分攤家計都談不上,遑論設立「共同帳戶」。

另一種情況則是因為雙方都有收入,在財務獨立自主運用的觀念下,雙方各自理財。甚至,有人擔心另一半會亂花錢、亂投資,可能損及自己的資產,因此不願意開誠布公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收支情況。

宏觀財務顧問平台協理陳敏莉則提醒,「共同帳戶」雖然是很好的方式,但是夫妻之間若沒有共同的價值觀,再好的理財方法也無法避免爭吵。因此在討論怎麼執行分攤家計時,千萬不要以為設立「共同帳戶」、夫妻雙方各出一半就能解決問題,反而是夫妻應該先坐下來,針對每一支出項目談該如何分攤、雙方的價值觀為何,先溝通清楚,才不會因為共同理財引爆更大的衝突。

精彩全文詳見《Smart智富網站》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