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漂亮主播的務實購屋術 陳瑩四大錦囊賺好宅

財訊-趨勢贏家 第17期 文.林育嫺 /攝影.陳俊松

「沒時間盯股票,不懂股票,不如存房子!」專業財經主播陳瑩以購屋需求精準設定條件,剔除交通動線差、坪數小、施工品質、安全管理沒有保障的物件,買進河岸景觀住宅當包租婆。

「Hello the World, Hello 地球! 」專業財經主播陳瑩剛轉戰專題性新聞節目,資歷很全球化,曾經長年在美國念書、工作的她, 是個從小住在台北市的道地城市小孩。三年前,陳瑩離開台北市, 選擇在台北縣永和新店溪旁,買下人生第一間屋子, 不但晉升為首購族,更當起包租婆。

雖是生平第一次買房,但陳瑩對看屋、選房卻一點都不陌生,多年來,她和父親民視總經理陳剛信的假日休閒活動之一,便是「看房子」,對於購屋累積了一套獨到的見解。

這棟面新店溪第一排的28 層新成屋大樓,位於永和另一指標性河岸豪宅「天琴」五分鐘車程的地點,同樣標榜河景稀有性,先建後售的成屋「銀河水都」,一推出,便吸引了陳瑩的注意。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她的購屋哲學是什麼?


錦囊一:以明確需求設定購屋條件

她描述第一次看屋時,走進14 樓的樣品屋,客廳大面落地窗,望出去就是河景,遠處的山巒,嵌在藍天白雲裡,「連窗都不用開,走進家門就是一幅動人的風景畫。」才剛走進屋內, 陳瑩當下立即想下訂,尤其看到25 米的溫水游泳池、健身房、三溫暖、韻律教室等一應俱全的社區休閒設施後,更想直接住進去享受。

天秤座的陳瑩陷入矛盾的兩難。她笑說,儘管非常喜歡,但心中同時吶喊的聲音卻是:「My God,買銀行存款10倍的東西,真的可以嗎?」這間頭期款就幾乎用光她戶頭存款的52 坪河岸小豪宅,還是將她拉回理性思考的一端。

畢竟買房不像買鞋只要「喜歡就好」,總價1600 萬元的房子,「合腳」絕對比酷、炫、美更重要。按捺心中的衝動,陳瑩仔細盤算購屋需求與自身的購屋能力。

由於陳瑩目前與家人同住在敦化南路、120坪的電梯大樓內,因此,購買房子的目的並非自住。「與其說投資,不如說是儲蓄,」陳瑩表示,當時工作年資6 年,回到台灣工作也4 年多,時常看房子的她,發現台北市房價不斷飆高,市場敏銳度讓她有種「一輩子買不起房子」的恐慌,於是決定「存房子」。

雖然沒有立即搬遷的買屋需求,但她希望人生的第一間屋子,在五年內可以收租金抵房屋貸款,若將來自住,也能因自己很喜歡這間屋子,而享受這努力的成果。購屋需求十分明確,在評估房屋標的時,便能有清楚的條件設定。

錦囊二:地點是關鍵,水岸河景稀有性具增值空間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首先,購屋三要件中的唯一概念─地點,這個耳熟能詳的購屋黃金法則,對陳瑩來說並非只是一句口號。

她分析,交通便利是地點概念之一,包括房屋座落的位置,進台北市便捷與否;或是將來周邊有無捷運、快速道路等大型的交通建設,這些意味著房子未來有漲價空間。這棟位於永和環河東路的房子就有這樣的特性,號稱「600秒進到台北市核心」,只要過永福橋、福和橋便進入台北生活圈。

而另一概念則是周圍交通是否流暢。「住的地方每天都必須進進出出,若交通動線亂,先瘋掉的會是自己。」每次看到喜歡的房子,陳瑩一定會假想自己已是住戶,開車在附近巷子裡繞,實地掌握周遭的交通狀況,「如果巷道內迎面會車還需要閃躲,就絕不考慮!」

又為何特別關注水岸河景建案?「台北就這麼幾條河,也不就那幾塊地!」陳瑩對於河岸產品等於拿到保值保證卡的想法,來自於買屋經驗豐富的父親。因此除了看地段之外,父女倆特別偏好有大窗、能看見河岸綠地的景觀住宅。

由於掌握地點這個關鍵要件,陳瑩買下這間房屋不到半年,市場買家開價已經能讓她淨賺200萬元。而且三個月左右,沒裝潢也未添購家具,房子便已順利出租,第一年房租每個月4萬元,第二年調漲至5萬元,投資報酬率超過5%,每月租金收入即可負擔房貸。

錦囊三:設定預算 從實際生活模擬居住感受

順著明確的購屋需求挑選好宅,接下來便是謹慎衡量客觀條件。

包括細看屋內格局、設計、謹慎評估財務狀況等,將購屋風險降到最低。其實,購買「銀河水岸」之前,陳瑩花了半年左右物色房子,儘管保持理性購屋,但心中的天秤也曾經差點失準,被自己的喜好誤導。

陳瑩之前鎖定了台北市內湖、大直區,同樣有水岸景觀的地段。當時她看好內湖捷運線的題材,和周邊商圈的便利性,有個位於內湖科技園區的堤頂大道旁、總價僅600多萬元的8坪小套房預售案,打動了陳瑩。

陳瑩對自己的財務設定為,銀行房貸每月的繳費金額,本金加利息需盡量限縮在月薪的三分之一,因此,這間房子在財務運用上是遊刃有餘。八十分的生活機能和交通,總價低又有河景,陳瑩看了幾次後便付了5萬元作為訂金。

簽約前陳瑩特地開車繞到建案基地去看,總覺得面積不大、不夠方正的建地有點彆扭,甚至有畸零地的感覺。仔細想想,自己現在住的房間少說有10坪,「8坪不就像被關在籠子裡?」公設比超過30%,等於有180萬元買到的不是實際居住的空間,雖然樣品屋內感覺不到擁擠感,最後還是放棄購買。

陳瑩務實的購屋哲學,其實與她的金錢觀不謀而合。過去每個月會固定購買幾張台塑、南亞等績優股,並且定期定額購買基金,以30歲左右的年齡而言,屬於高度保守的投資族群。

錦囊四:多看多問避免陷阱 預售屋一定要看基地

預算、坪數空間和大樓管理,都是買屋之後真正要付出的風險與代價,陳瑩認為,「一間房子要付10年以上的貸款,花了錢,住得不舒服、不安全怎麼行!」因此對於風險管理特別在乎。

她建議首購族群,就算目前沒有買房打算,平常也可以多看房子,了解市場也釐清自己的需求。

以她自己的經驗來說,在看屋的半年間,多方蒐集網路上的房價資訊、新推案和購屋等相關的知識,平常就請房屋仲介帶看房子,了解區域實際的生活條件,多打聽出租率等周邊行情,幫助做出符合實情的正確判斷,「多看多問絕不吃虧,等於累積經驗。」

對於預售屋,她認為一定要看基地現場,有些接待中心與建案分別位在不同地點,很容易因為具設計質感的樣品屋而心動,但這極可能與現實成屋狀況有落差。她建議,至少要選擇有口碑的建設公司,等於為自己的房屋品質扣上一道安全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