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1萬元就能當包租公

加入團隊合資又分工
Smart密技系列 買屋全圖解 撰文者:王妍文

只有20萬元,卻想當專業包租公,可能嗎?不到30歲的簡子偉做到了!

20萬本金,兩年半滾出百萬元

過去兩年半,簡子偉透過團隊合資,不斷轉賣房地產,將20萬元本金,滾成100萬元。現在,他手中一共參與7個房地產案件,每月可帶進4萬元至5萬元的穩定租金收入,相當於一名普通上班族的薪水。

兩年半前,簡子偉只是竹科的小工程師,面對員工分紅制度修正在即,科技公司為降低成本加速西進,讓他對前途感到無比徬徨。直到讀了《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他決定不再靠「蠻力」工作,要打造一個自動帶進「非工資收入」的系統。

跟多數人一樣,簡子偉一開始是委託房仲尋找工作地點附近的合適物件,自己也積極在網路上找房子,可是大部分不是總價太高買不起,就是投資報酬率不划算。


終於在尋覓幾個月後,有一間位在新竹市、地點適中的套房,不論去竹科、清大或交大,都只要5分鐘車程,讓簡子偉很心動。但個性謹慎的他,並沒有匆促出手,反而把這間房子的狀況與自己的疑問,丟上網路的不動產社群,徵求各方意見。

透過社群的反覆討論,簡子偉眼界大開,他發現同樣的租金水準,新竹地區的房價硬是比台中地區高出2成至3成。簡子偉心想,他的本錢少,同樣要投資,不如轉戰台中,這裡曾是他大學求學地,對當地環境也相當熟悉。

眾人鑑定合格才集資,降低風險

更重要的是,簡子偉發現一個當時專攻台中地區房地產投資的社群,正在號召螞蟻雄兵,只要1萬元,就能開始房地產投資。他持續觀察半年,確定運作方式可行,便加入這個房地產投資團隊。

在投資團隊中,每一名參與者都可以開發案件,再共同進行條件篩選、討論,經過二分之一以上的成員確認,才能成為可以號召投資的案件。

房地產致勝祕訣:不要急著先買賣房屋,而是先跟對的人學習!

簡子偉說,共同投資的最大好處,就是不需要將資金壓在單一案件,讓風險分散。如果有20萬元,就能參與20個案件,也可以依投資報酬率不同,增加每一個案件的投資單位,投資組合靈活度高。

此外,案量大,也有助於讓房仲人員願意介紹低成本物件。這一點非常重要,每一個地區租金水準的高低落差不會太大,想要一舉拉高投報率的關鍵就在於成本,而仲介拿到超值的好物件,一定是優先介紹給經常「交關」的熟客。

通常出租報酬率必須在12%以上、買賣轉手獲利要有3成,才能通過團隊審核。因此,急售個案、賣相差卻有潛力的物件,才是優先選擇。此時,來自房仲人員的訊息,則是開發案件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裝潢拉高出租率,轉售賺更多

除了壓低成本,簡子偉參與的社群,後來能以「城市醫生」在台中地區闖出名號,原因就在於他們專找閒置空屋,經過整修改建後再出租,就像幫素顏的姑娘上了妝,立刻豔光四射。

第1次參與的投資案,就讓簡子偉看到改裝的威力。那是一棟7樓住宅的其中一層法拍屋,位在台中港路、五權路附近,辦公大樓齊聚,提供上班族租屋,頗有潛力。

經過投資團隊為上班族量身打造,推出9間套房,短短2個月內就滿租,團隊乘勝追擊,再買下另外兩層樓改裝,總套房數一舉提高到23間。簡子偉當時將手中握有的資金全數投入,由於物件買價低、出租率高,出現不少有意接手的買家。團隊後來將整個案子轉手賣出,這一役讓簡子偉獲利5成,奠定後來持續投資房地產的根基。

投資房地產必須歷經開發、改裝、出租與管理階段,需要付出許多管理成本但是若參與者多,就能分散掉複雜的開發、管理工作,尤其每個人專長不同,各司其職,還能賺取租金以外的收入。因為投資團隊成員也願意付出一部分的租金利潤,給特別挪出時間、負責張羅的夥伴。

2008年10月,金融風暴到達頂峰,大部分人都擔心飯碗不保,簡子偉卻逆勢辭去工作,專職房地產的出租管理。透過共同投資,他為自己賺進與工程師薪水相當的月薪,還賺到經營生活品質的時間。

*組織投資團隊,你也做得到

1.尋找夥伴
尋找對房地產投資有興趣的朋友,組成共同投資團隊。

2.開發案件、設定投報率
從篩選不動產物件開始,先做市調、估算取得成本、租金收入等功課得出投資報酬率,只對投報率10%以上的物件進一步深入討論,並依每個投資案件總金額不同來設定投資單位多寡。

3.分配利潤
依案件開發者、管理者與參與單位數等分配利潤比率,像管理者須負責裝潢的發包、監工、布置等工作,通常可以拿到每月租金收入的10%至20%;扣除成本後,再依照參與單位數多寡來均分。

4.整修裝潢
如果進行大範圍改裝,擔任管理者的人必須留意管線鋪設、合法建照等問題,避免日後須斥資再次重建

5.出租管理
租不出去的房子將會影響未來轉手速度,因此著重環境整潔、貼近區域主顧客需求的服務等,提高出租率,並適當給予折扣,吸引房客準時繳交租金

小檔案_簡子偉
出生:1980年
學歷: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碩士
經歷:IC設計公司工程師
現職:「城市醫生」不動產投資團隊主要成員、「創發國際」負責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