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越洋專訪《雪球》作者 愛麗絲‧施洛德 對股神2000多小時的第一手觀察

遠見雜誌 08年11月號 撰文:楊瑪利、游常山、黃浩榮

好似好久沒有出現過這麼重量級的商業類書籍、好久沒有這麼令讀者振奮人心的人物傳記。《雪球:巴菲特與他的企業人生》這本書9月底一上市,便久居亞瑪遜書店「商業投資類」「人物傳記類」書籍的銷售第一名;在不分類所有書籍的排行中,更高居第五名。《華盛頓郵報》盛讚此書是一本資本企業家必讀的《聖經》。

作者愛麗絲.施洛德(Alice Schroeder)原本是華爾街著名的保險產業分析師,後來出任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

從1998年與巴菲特結識以來,施洛德幾乎是巴菲特唯一信賴的保險分析師。她後來取得巴菲特同意撰寫傳記,並獲授權得以採訪巴菲特的親朋好友,以及閱讀巴菲特辦公室的檔案文件。

過去多年來書市出現過數十本介紹巴菲特的書,但是只有這一本堪稱唯一正宗。歷時五年,在親身採訪股神的2000個小時、在側訪250名受訪者的過程裡,施洛德究竟看到了什麼樣的巴菲特?股神私底下又有哪些有趣的軼聞趣事?施洛德接受《遠見》越洋專訪,以下是專訪精華:


為什麼巴菲特那麼愛賺錢?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市面上關於巴菲特的書很多,你的書想帶給讀者什麼與眾不同的內容?

施洛德答(以下簡稱答):他從來沒接受過其他作者的專訪,我是第一個能夠採訪他的人。這本書講的都是他真實的故事,我花了2000多個小時與他相處,這本書等於是融合了他的合作、他的無數文件檔案、以及他告訴我的人生故事。我同時也獲准近身採訪他的親朋好友、家人,他們也都對我據實以告。我和他熟識五年多,他每年在網路上拍賣的慈善午餐會,我也都陪同出席,所以我書中的內容,都是其他人所難以窺見、難以如此親近的觀察。

問:書本一開始你就提出,你最想瞭解巴菲特到底為什麼那麼愛賺錢。請問你找到答案了嗎?

答:是的,我想在《雪球》這本書中我已經提供了答案,將他整個人生經歷給呈現出來。他熱中賺錢的原因其實很多,並非只有特定的一個因素,例如他的成長經歷、他的人格特性都是原因。

他出生的年代正好碰上美國的大蕭條,賺錢相當不容易,他從小便對做生意有一套自己的見解,加上他童年生活並不是很愉快,所以他將心力用在賺錢上,迴避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問:除了投資、賺錢之外,華倫這一生還有什麼夢想是外界不知道的?

答:華倫對未來很好奇,他常想十年以後世界會怎麼發展,他非常有興趣探究未來。還有就是他很想蓋一座像他好友、微軟退休總裁比爾.蓋茲那樣的紀念圖書館。他說,只要按時送漢堡進去給他吃,他可以長住在蓋茲的圖書館裡,都會很開心。

問:你訪問華倫這麼長時間,他最常談到什麼話題?

答:生意,還有人。他對人非常有興趣。還是小孩時,他就會自己交朋友,也和他父母的朋友交朋友,因為他家庭不是很溫暖,所以他很努力建立人際的情誼。

影響他最深的有五個人。最早是他父親,依序再來是他妻子蘇珊,老師葛拉漢、合夥人孟格,最後一個就是比爾.蓋茲了。

巴菲特會出任美國財政部長?

問:巴菲特像是天賦異秉的投資家,要仿效他不是那麼容易。你認為一般人可以從他身上學些什麼?

答: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效仿他終身學習的用功態度。華倫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地學習、閱讀、做研究,他非常熱中於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另外就是效仿他對事物的專注,他的成就並非只是源於他那聰敏的智力,更重要的是他對事物的專注、投入程度,專心投入直到達成目標。

問:巴菲特的人格特質裡,哪一項是最難仿效?

答:他的天才。每個人都可以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可以安排自己對各項事物的盡心盡力程度,但他與生俱來的天分是任何人都學習不來的。

問:你與他相處了這麼長時間,你個人從他身上學習到什麼?

答:我相當欣賞他對時間的安排管理,他從不讓人掌控他的時間,所以他不開太多的會,他做決策也從不會拖拉反覆、或者是問東問西,他只需要每個人把該負責的文件部分交給他,他就會自行做決策。他告訴手下,不必來問我是否需要這個那個,他自己會決定。

一旦他做了決定,幾乎不會更改,他就會一直堅定的朝那個方向去做,不會再回來反覆猶疑。因此他讓自己有很多空閒的時間,不會每分鐘都被行程占滿。

問:歐巴馬和麥肯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都想邀請巴菲特出任美國財政部長,你認為可能性高嗎?

答:他如果出任,他一定會勝任,但是他不會去的。因為他還有波克夏要照顧,這是他最喜歡的工作,加上他的個性,他不喜歡被工作給控制住。而財政部長一天到晚總是不斷地開會、開會,時間等於是被別人所操控的,華倫並不喜歡這樣。他喜歡有自己的自由,所以他不會去華盛頓接下一個被無數會議綁架的職位。他樂於給人忠告,所以他可以透過電話提供意見。

巴菲特是簡單品味的複雜人?

問:巴菲特貴為全球首富,卻生活儉樸,他那些名人富豪的朋友們,為什麼一直沒對他的生活方式造成影響嗎?

答:這很有趣,他從小就很堅持自己既有的一套生活方式、制度、品味等,誰也改變不了他。雖然他經常和那些出入奢華的朋友們接觸,但卻從未改變他的品味習性,像飲食、穿著、居住等。

在他身邊其實很有意思,你會發現他根本就不在意別人身上有什麼精品珠寶、也不會去欣賞那些精品,那些東西吸引不了他的目光。

沒錯,他喜歡私人飛機(按:巴菲特買了架灣流四號噴射機做為波克夏執行長的交通工具,但他擔憂引起股東白眼,所以低調地將飛機取名為「百口莫辯」,indefensable),但他不喜歡那些一般有錢人所熱中、追求的那些東西。

問: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巴菲特,你覺得怎麼說比較合適?

答:他是一個有著簡單品味的複雜的人。(He is a complicated person with simple taste)

問:為什麼這麼說?我們還以為他是很簡單的人,只是想賺錢?

答:他開的車,有10年了,也捨不得換新車。他女兒蘇珊強迫他換車他才會換,而且他開的車一定要便宜,你知道蘇珊找遍整個內布拉斯加州歐馬哈市區和周圍幾個城市,才找到一輛同款車價位最便宜的。出外吃飯,華倫不會主動付帳,最後總是他的朋友們拿起帳單去買單;小時候帶孩子去看電影,也都不會買爆米花。

問:他又怎麼複雜法?

答:他非常複雜。他不只是大家在媒體上看到的親切老爺爺,其實他有非常強勢(tough)的一面;另一方面,他有童心,也很愛秀,就像波克夏的每年嘉年華式的股東大會,他像個電影製片人或大明星一樣愛秀;他也很會談判,很會殺價;同時,他也是非常感性的人,對家人和朋友都非常忠實;不過呢,生意場子,他也會很硬心腸、很冷酷。所以,有很多不同面向的華倫.巴菲特,是大家忽略的。

誰會是巴菲特的接班人?

問:巴菲特是一個怎樣的老闆?

答:哈,他是個相當有趣的老闆,他讓屬下自己工作、他離其他人遠遠的。他對待員工總是鼓勵、而非批評,多數員工都喜歡他這種管理風格,員工會感覺到有比較大的自主空間。他向來不太需要其他人的協助或支持,他總是能獨立完成許多事情,儘管不少人希望能與他多接觸、希望他多和他們一起參與工作與決策,但他總是不太介入。所以在他手下工作愉快的人,大多是那些可以獨立完成工作、不需常和老闆碰面、也不需太多指示或導引的人。

問:他有在為公司找接班人嗎?

答:目前波克夏的新總裁候選人有三個人。不過這三人也未必是新CEO,因為候選人一直在變。不過我認為,即使華倫走了後,公司雖然會和他在世時不一樣,但是波克夏的經營應該也毫無問題。

問:巴菲特在尋找的下一個總裁,需要什麼條件?

答:我認為,第一,他要能做最好的資本配置;第二,要能激勵波克夏所有的經理人;第三,要維繫波克夏的企業文化。

問:巴菲特不買科技股,他說因為他不懂。你覺得這樣的原因,理性嗎?

答:或許一部分的原因在於,他發現科技類股成長非常快速,可能有一群非常聰明的人在背後操盤,他們緊盯著科技發展的趨勢而迅速調整操作對象,但他不想這樣做。他沒法一一掌握不同的作業系統軟體、或者現在有哪些軟體可能暢銷、什麼技術在發展等。他其實也算瞭解科技產業,但他不希望貿然投入那些有人比他更瞭解的產業領域。他也不想去投資那些已經有許多人投注的對象。

為什麼巴菲特不冒大風險?

問:請問他的合夥人查理‧孟格(Charlie Munger)對巴菲特有什麼影響?

答:兩人是在1969年成為朋友,查理也出身奧馬哈,大他七歲,所以兩人小時候並沒有交集。但兩人很快成為摯友,因為他們彼此有太多共同點,比方說他們兩個都很理性、思考很具邏輯性、他們的世界觀很接近、思考方式很相似,他們非常樂於談論投資和生意方面的事情。

不過兩人也有互補,查理總是在找他所謂的「偉大企業」(great business)來投資,就是體質健全、能長期經營的公司;但華倫總是找他所謂的「雪茄屁股」公司,就是那些體質、規模不一定好、但股價相當便宜的公司。查理最後說服華倫去買那些偉大企業,像可口可樂,而不是老買那些便宜但體質不佳的公司。

問:所以巴菲特的選股哲學,主要是找「偉大企業」和「雪茄屁股」?

答:對,大致來說,他希望找那些不會太貴、卻又有高價值的股票。像奇異電器、高盛都是。

問:他早期在美國東部師事恩師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學會「價值投資法」,這段故事很有名,你認為年輕時的美國東部經驗以及葛拉漢對他影響如何?

答:當他最初遇到葛拉漢時,改變他非常深遠,這位恩師影響他的程度到了巴菲特的父親都親自赴紐約葛拉漢的辦公室對他說,「你把我的兒子從我身邊偷走!」不過這一段往事我的書裡沒有收錄。

他的「價值投資法」奠基於葛拉漢的指導,幾乎影響他的投資原則,深遠到後來他遇到摯友兼生意伙伴孟格時,孟格花了好大力氣才讓華倫相信,「回歸經營基本面也很重要,好公司值得花大錢去買。」

安全邊際與不冒險為投資王道

問:巴菲特的投資哲學、策略和語錄相當豐富,總結來說,你認為哪一項最重要?

答:最重要的應該是「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的概念,這樣可以避免高風險。你看現在許多企業公司、金融機構的資金發生很大問題、甚至瀕臨倒閉,但波克夏的資金結構卻始終相當穩定,就是因為他對「安全邊際」的堅守,所以可以避免許多財務問題、避免太多風險,即便你投資失利,也不致產生太大損失。

這個概念對所有人來說其實都是適用的,不是只能用在投資理財上,你還可以將這概念用在你的人生規劃。如果人生的一切都能按照你預料的方向走,當然最好,但我們不能假定一切都會如此完美地符合預期,所以就像巴菲特投資一樣,需要做風險的評估控管。

問:巴菲特的眾多投資語錄當中,哪些最讓你覺得珍貴受用?

答:別冒太大風險。如果沒辦法一下子賺大錢,那沒關係,但如果因為冒險而虧本,那就還得花一段時間去賺回來,而且很不容易

很多人講「高風險、高報酬」,華倫並不相信這一套。華倫一生的成就,全靠在市場上進行低風險的投資,但他獲得的報酬卻遠高於市場的平均報酬率。我想該去質疑的是,為什麼大家會認為「高風險、高報酬」這句話是對的。

巴菲特早就預測了金融風暴?

問:你的書出版後,湊巧爆發金融海嘯,你和他談過這個議題嗎?他對這波金融風暴有何預測?

答:2002年時他談過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問題。然後今年稍早貝爾斯登倒閉後,他就預見了當前這種連環骨牌效應了。目前每個人都希望他出來講話,給建議。他出來告訴大家,不要驚慌,長期而言,情況會穩住,現在恐慌性賣掉手中持股是沒有道理的。現在人民信任他的程度超過信任政治人物,他被期待去安撫整個世界的驚恐情緒。

問:巴菲特的投資哲學總是與眾不同,現在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巴菲特這次又展現什麼投資策略?

答:他總是說「你要保持理性」,別讓你的情感干擾對投資的判斷。所以當年許多人加入網路、獲得短暫繁榮、開心不已,然後他們就跟著市場一起瓦解,陷入失望,什麼也拿不回來。而華倫重視的是要保持理性、千萬不要讓情緒影響了投資判斷。

問:你認為巴菲特將來會留給整個美國社會的影響會是什麼?

答:我想投資、避險這兩個方面,他絕對是最大的影響者。他每年股東大會時所發表的「致股東的一封信」,還有他自己從無虧損、連續近70年的投資不敗紀錄,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我想人民會視他為一個「投資典範」。

問:人格影響力方面?

答:他的人格影響力也是很大的一塊。美國人覺得他很好玩,個性很有魅力,如果他不是這麼幽默、風趣,我想他不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問:你說他幽默、風趣,有什麼小故事可以佐證?

答:他總是喜歡嘲笑假惺惺、矯揉做作的人。有一次在愛達荷州太陽谷,出席的許多人都是有錢的老富翁,帶著比他們年輕很多、年紀像女兒、孫子輩份的美女太太。美國人喜歡把這種老婆叫做「Trophy Wife」(獎盃老婆,意味著男人成功後有權有錢娶年輕貌美新老婆來犒賞自己)。但他當晚他對我說,「這些美女們和我一點關係也沒有,在我看來他們一點都不像獎盃,看起來比較像倒數最後一名的獎品(Booby prize)」

問:據說世界首富最愛吃的美食是一客29.9美元的牛排,你訪問華倫時最常去的地方也是牛排館嗎?

答:是真的。沒有錯,我還胖了7磅。我後來吃牛排吃得好膩,因為我們一共去了5家不同的牛排館,吃了又吃,我實在是吃膩了,後來我要求改去一家鬆餅店。你知道華倫每天吃同樣的東西都不會膩,這是他的本事。

問:最後談談,為什麼這本書取名為「雪球」?

答:這是一個綜合性概念,生命像一個「雪球」,由上而下往下滾時,總是愈滾愈大;另一方面也象徵華倫在投資時,錢愈滾愈多,而他自覺地決定投資時導引錢流向的方向時,也像滾雪球一般;投資時,所需要的知識、關係、人脈、錢,也像滾雪球般。

「雪球」是他一生的「隱喻」。象徵他的成長過程中,他所累積的人生資產、財富和關係,都愈滾愈大,變成現在這麼巨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