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5日 星期一

由「大套牢」到「大解套」的基金投資心法

財富人生第29期 2008年9月號

投資市場變幻莫測,你看對了嗎?所謂對與錯又該由誰來介定?一般投資人的宿命是,市場一轉空就賠錢,這時對或錯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學到了什麼,才不會一再的陷入輸家的輪迴。

【文/杜瑜滿】

2006年5月、2007年2月,多頭還沒走完,「股災」一詞已不時出現在報端,一直到2007年8月美國次級房貸愈演愈烈,全球股災有如傳染病蔓延開來,美國聯準會、全球央行忙成一團,投資人也沒閒著,忙著贖回基金。

根據LIPPER截至7月31日的統計,往前回推一年正是這波全球股市大逆轉的開始,以區域來說新興亞洲摔最重,單一國家則是台灣跌最深。今年以來的表現中,通膨重災區在亞洲,單一國家跌最多的是印度(-42.37%),大中華基金平均也跌近三成(28.38%)。

另兩大新興市場的績效也由紅翻黑,新興歐洲兩年平均報酬還有近三成(27.42%),今年以來卻出現接近二成(-19.21%)的跌幅;拉丁美洲算是有撐,但隨著原物料回檔,今年以來平均也跌了近一成(-9.41%)。


換句話說,只要近一年進場買的股票基金,全數「套牢」。今年以來僅有受惠升值效應的歐元貨幣基金有正報酬(2.3%),部份債券型基金,以及通膨連結債券小幅下挫,但全數被通膨打敗。

2007年是這一波長達五年的多頭行情開始成長趨緩的一年,在此之前,市場資金充裕,全球股市可謂牛氣衝天。現在牛皮吹破,基金投資人惦惦荷包,都輕了不少。

套牢是偶然還是必然?

投資成功的故事有各種說法,但失敗的故事通常都是由「我以為」開始,卻以「早知道」結尾

即使多頭仍有人套牢,原因是追高。2005年第四季,當禽流感疫情蔓延,擁有疫苖專利的羅氏藥廠股價一度狂飆,帶動全球醫療基金上揚,但隨後禽流感疫情獲得控制,醫療基金也退燒,高點進場的投資人,起碼要撐二年才有機會回本。

同樣的故事在今年重演,油價狂漲帶動的能源基金熱潮,就在市場詢問度最高的5月開始回檔,許多投資人不解的是,油價在7月11日創下147美元高點,相關基金的高點卻出現在5月?

投資人不要忘了,股價反應的永遠是未來,況且,能源基金投資的也是股票,如果油價上漲傷害到股市,能源類股當然不能置身其外

「如果投資觀念不改變,套牢會是不斷輪迴的宿命。」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語重心長的說。她說,投資標的閉著眼睛都漲的時代過去了,如果在市場多頭時會去追高,回檔時又忍不住殺低的人,會被套牢是必然的結果

反向思考戰勝人性

8月中旬,蕭碧燕受邀在電台回答投資人的問題,有位投資人投資歐洲七年,最多曾賺了130%,近一年來的市場動盪,整體報酬還是正的70%,這個聽眾聽來並不想出掉這檔基金。

蕭碧燕的回答是,如果你現在不賣,萬一市場再跌,等到30%時也要一樣堅定,如果因為看好的理由還在,不改變投資策略是對的,但前提是你受不受得了?看好的資產應該會想要加碼,而不是出在低點,再次敗給軟弱的人性

友邦投信基金管理部協理何德明也說,沒有人是看著後照鏡在開車的,反向思考簡單來說是,跟市場不一樣就對了。今年以來跌深的市場也是過去幾年漲最多、本益比最高的市場,事實上,本益比高本身就是一個風險

以新興市場為例,過去五年幾乎都被投資人列入核心投資,但今年以來的跌勢這麼重,或許會被認定是套牢,但往未來看去,新興市場的發展其實是沒有回頭路的。如果整體資產配置是根據個人需求擬定的,一看到美國、新興市場跌就停損,那資產配置就會少了一塊。

不過,反向思考最難的地方是何時行動。何德明舉例,所有人都知道中國在跌、印度在跌可以進場,但究竟要進在跌一成還是三成?何況後來跌了五成!

要判斷這個問題,不妨自問:亞洲經濟體變糟了嗎?不是,通膨走高才是主因,油價如果有所鬆動的話,亞洲應該是最大受惠者,那這時也許會得出一個「向下分批承接」的結論。

蕭碧燕以美國「二房」的股票為例,風暴一來在三天中跌掉七成,但聯邦政府決定要搶救,一天漲回三成,但投資人不會買在跌七成時,當然也賺不到後來的三成。

2 則留言:

喬揚(JoeYoung) 提到...

您好,我喬揚,「喬揚筆記本」的作者。
我在看google analytics的時候,發現您在右方連結掛有「喬揚筆記本」的連結,在此跟您致謝,感謝您的不棄與推薦,感恩啊!
btw, 您的blog整理的很好ㄟ,收錄的文章多屬佳作。感謝您的提供,喬揚會常上來逛的~ :)

cstation hsu 提到...

喬揚兄您好,小弟沒啥寫作能力,只好收集各家高手的好文章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囉。感謝您的造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