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揭開富爸爸羅伯清崎的賺錢密碼

財富人生第27期 2008年7月號

《窮爸爸富爸爸 》羅伯清崎認為,致富要有財務智商,有了財務智商,一個人才會大氣,視野才會寬闊,出手才會慷慨,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才會站得高、看得遠。

【文/師瑞德】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投資不賺錢?

是因為投資工具不夠多嗎?這幾年除了傳統的股、基金之外,衍生性金融商品愈來愈多,可以買的標的愈來愈多,所以很顯然這不是原因!

是因為你沒有開始進場嗎?根據統計,近年來共同基金與股票的開戶數屢創新高,這個理由也被排除了。

那麼是因為你看的財經訊息不夠多?你知道的明牌太少了嗎?但傳播媒體上的理財訊息鋪天蓋地而來,財經名嘴每天在鼓吹什麼市場最好,哪家公司營收最棒,你也不能拿看得、聽得不夠多當藉口。

那麼關鍵到底是什麼?


《窮爸爸富爸爸 》作者羅伯清崎曾經在世界各地掀起一陣認識財務智商的旋風,在他最新力作「Increase Your Financial IQ: Get Smarter with Your Money」再次宣揚養成財務智商(FQ)的重要性。

財務智商(FQ),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財務智商是理財的智慧,它包括兩方面的能力:一是認識金錢的能力;二是駕馭金錢的能力。財商不是孤立的,而是與人的其他智慧和能力密切相關的。

財務智商可以通過後天的專門訓練和學習而獲得。羅伯特清崎認為,致富要有財務智商,有了財務智商,一個人才會大氣,視野才會寬闊,出手才會慷慨,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才會站得高、看得遠。

決心、毅力、企圖心 三心合一

羅伯清崎將賺錢的方式分為四個項限,分別是打工E (employed),自顧S (self-employed),擁有自的企業B (business),投資I (investment)。在羅伯清崎的定義中,多數支領月俸的上班族都是屬於打工E (employed),微型創業或者中小企業家是屬於S與B象限,I則是擁有龐大資產的投資者。

如果想要賺大錢,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套句羅伯清崎的術語,就是「跳脫老鼠圈」,最好就是開創一個有固定現金流量的事業,讓每個月的收入大於支出,但如果沒有創業打算,就要慢慢把收入儲蓄投資,儲蓄積累需要時間累積,而穩定的投資回報亦要在長時間才見效

羅伯清崎曾經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村莊需要水,但是水庫卻在離村莊很遠的地方。這時候有兩個人,一個以挑水為生,每天辛辛苦苦的工作,而另一個則研究如何把水庫中的水輸送到村莊的一種管道。後來研究管道的人成功了,只要一打開水籠頭,水就可以源源不斷地流到村莊裡。而另一個人則失業了。」羅伯清崎解釋這個故事的寓意:「財富就是在你明天停止工作後,仍能維持你高品質生活的資產。」

「致富關鍵=決心+毅力+企圖心」,羅伯清崎主張決心、毅力、企圖心是組成成熟財務智商的三大要素!

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金頭腦

馴錢師財商研究中心執行長邱淑芸、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陳琬惠都是羅伯清崎的信徒,她們接受過財務教育,開拓財務智商之後,財務行為徹底改變。

邱淑芸認為,個人要評量是否擁有良好的財商,可以先從兩個小地方觀察,第一,是否清楚自己每個月收入與支出的數字,第二,每個月的總收入減去總支出後,是否有正向的現金流,如果兩個問題都是肯定的,證明已經達成了初步的財務智商,若要再進一步評量,就要看個人是否具備明確的財務目標,達成財務目標的財務規劃是否具體可行,是否具備多元判斷資產與負債的能力,以及是否擁有財務紀律。

陳琬惠表示,「個性積極或保守,同樣不是決定一個人具不具備財商的關鍵,財務智商是一種觀念、一種思考習慣,只要透過系統性的訓練,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良好的財商,至於人格特質會造成影響的,其實是外顯的財務行為,不過大致上來說,理性的人還是會比感性的人來得容易養成良好的財務智商與健康的財務狀況。」

而先鋒投顧研究企畫部副總經理羅際夫則是修正財務智商後,獲利由賠到賺的成功案例,他曾經在台積電剛上市時就開始投資,小賺一筆之後,反而迷失了方向,以為具備高手的資格,沒想到卻摔了好幾跤,經過痛定思痛,重新檢討,他發現原來投資的態度出現偏差。

三位專家都認為,財務智商不是天生的,經過後天的訓練,任何人都可以表現良好,即使是已經陷入財務狀況不佳,也能因為接受財務智商的養成教育,找出財務困境的成因,修正偏差的財務行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