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

謹防誤入投資歧途

本文作者Jonathan Clements是《華爾街日報》個人理財專欄“Getting Going”的專欄作家

俗話說的好﹐利令智昏。

你對當下的股市和債市感到困惑不解嗎﹖那麼你可找到組織了。不幸的是﹐投資──以及廣義上的理財──是不能跟著感覺走的。

看了下面列出的十條理由﹐你就知道為什麼你該緊盯著金融界、並仔細思考了。

1. 投資者們相信會發生的事很可能不會成真。我經常聽到人們這樣說﹐“人人都知道美元會崩盤”或是“人人都知道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下次降息的時候﹐股市會大漲”。不過﹐如果人人都“知道”要發生什麼事情﹐那麼很可能有人已經預見到了﹐並且已經買進或是賣出﹐所以我們看到的可能已經是市場做出的反應了。

2. 我們賺的可能只是和平均水平不相上下﹐但我們虧的可能相當慘重。根據晨星公司(Morningstar Inc.)旗下Ibbotson Associates的數據﹐1925年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年平均漲幅為10.4%﹐儘管我們有望賺到個“平均數”﹐但如果風向不對的話﹐最終我們仍可能會敗得一塌糊涂。


經典的例子就是﹕如果老年人在市場像現在一樣大跌的時候退休﹐那麼他們可能會陷入財務困境。股市和債市低迷﹐再加上老年人對收入的需求﹐他們的投資組合會因此迅速貶值。確實如此﹐因為他們不得不以低價兌現股票和債券﹐所以他們手中的財富可能永遠無法完全恢復﹐即便市場已重現生機。

3. 每個投資成功的人背後都有不計其數失敗者。我們經常聽到熱門股、明星級共同基金經理和大幅上漲的對沖基金﹐所有這些令人愉快的談論都讓投資獲利看起來似乎易如反掌。

問題是﹐如果有些股票和基金的漲幅大於市場平均水平﹐那麼肯定有低於平均水平的。實際上﹐跑贏大盤的個股常常表現非常好﹐以致於大幅提振了市場指數﹐而大部分投資獲得的收益都低於市場平均水平。這就意味著﹐儘管我們想挑選下一只大幅上漲的個股﹐但仍有可能以失敗告終﹐而且還是一敗塗地。

4. 成功常常只是曇花一現。當然﹐我們無需選擇自己的“明星股”。我們只需要順應當前看漲的投資趨勢就行﹐比如投資於黃金股市、大宗商品和通貨膨脹保值國債。問題是﹐此時的成功有可能變成失敗之母

熱門板塊估值很高﹐預示著日後的收益很可能不怎麼樣。快速發展的公司很快就被新出現的競爭對手所包圍。看好的股票基金獲得了大量資產﹐使基金經理的工作難上加難。屢戰屢勝的投資戰略吸引了對回報如飢似渴的投資者﹐於是很快就會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

5. 試圖保本可能會最終顆粒無歸。原因有二﹕首先﹐如果我們決定堅持投資於債券等承諾可以保本的產品﹐此時我們可能會去尋求那些收益最高的。這種對收益的一味追逐可能會令我們買進無法支付利息的問題證券﹐就像現在的債券投資者們一樣。

其次﹐在追求保本的同時﹐很可能會忽視通貨膨脹的影響。結果就是﹐我們可能只是保住了投資的面值﹐卻因通貨膨脹而每年損失3%。

6. 有勞不一定有獲。在說了這麼多不要憑感覺進行投資的注意事項之後﹐讀者可能會絕望地兩手一攤﹐什麼也不做了。這或許是個明智之舉。

勤勉於投資常常會產生反效果。人們認真地研究股票和共同基金﹐希望收益能跑贏大盤。不過﹐這些收益並不是万無一失的﹐而且此類投資可能會導致高額的交易成本和繁重的賦稅﹐進而影響收益。

7. 不要在投資上期望會物有所值。如果我們買了一台很貴的電腦或是一輛車﹐我們倒是能指望產品性能出眾。但倘若我們在投資諮詢服務或是共同基金上花了很多錢﹐結果平平的可能性卻會增加。

8. 高風險投資會使風險減少。正如投資者們在過去一年中所發現的一樣﹐向新興市場股票、房地產投資信託和高收益的垃圾債券等投資可能會在短期帶來令人震驚的巨額損失。

不過﹐如果在包括藍籌股和高質量債券在內的投資組合中加入少量這類投資﹐我們就能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水平。原因就是﹐有時在主流投資不佳的時候﹐這些高風險投資卻會表現不錯

9. 稅項減免並不會為你省錢。毫無疑問﹐很多納稅人都因能避稅而偷笑﹐他們在2007年聯邦退稅表A中的抵押貸款利息、慈善捐贈和其他項目上可以獲得稅項減免。

不過事實是﹐獲得這樣的稅項減免並不是得了便宜。如果一對夫婦應該繳納最高25%的聯邦收入所得稅﹐而抵押貸款利息為1美元﹐那麼他們很可能因為稅項減免而省下0.25美元﹐不過還是繳納了0.75美元的利息。

10. 激情終將散去。我們一輩子都在追求更大的房子、新車和再漲次工資。不過﹐夢想才實現幾個月﹐興奮勁就會褪去﹐我們又開始追求別的東西。

我們很難擺脫這種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不過﹐如果牢記這點﹐或許就會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或許不會因沒能漲工資而那麼失望﹐或許買輛新車看起來就不那麼重要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