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8日 星期五

想發中國財,不用搶購停售基金

運用三策略為亞洲投資組合加分
今周刊 歐陽善玲

眼看中國概念持續發威,受限於法規限制,台灣基金投資人對於中國市場大餅似乎只有乾瞪眼的分,其實只要瞄準亞洲長多趨勢,善用三種替代方案,投資人一樣可以參與中國市場的成長,為資產增值。

如果存了一筆錢,想去法國餐廳犒賞自己。點餐時,卻發現垂涎已久的招牌菜「奶油香燉小牛肉」已經賣完。此時,任憑服務生說破嘴、推薦其他餐點,心裡一定也很不是滋味。

這種興致勃勃卻被澆冷水的情況,也常發生在基金投資。根據調查,國內基金投資人有超過六成以上持有新興市場基金。其中,又以亞洲不含日本基金最熱門,投資比率高達七一.一%,要說亞洲區域是基金投資的「招牌菜」,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國內投資人布局亞洲市場,常被迫只能挑選二線標的。以九月六日,亞洲不含日本基金近三個月績效排名來看,報酬率一○%以上的基金,幾乎都已下架,投資人再也買不到。惟一沒下架的德盛老虎基金,近期也因台灣投資人比重近九成,依規定停售。這種感覺,比到法國餐廳卻吃不到著名菜餚更糟。


基金下架或停售的原因,除了投資中資股、香港紅籌股比重超過上限外,其他像是規模過大、額度不夠,及台灣投資人持有比重過高等問題,也會影響基金銷售。近兩年,不少亞洲基金,就相繼撤出台灣市場。「下台一鞠躬」的原因,多與基金投資中國比重超過上限有關。

中國崛起,經濟成長扶搖直上。台灣基金投資人看得到,卻吃不到,心裡肯定不痛快。但,既然眼前基金選擇受限已成事實,不如轉個彎,想辦法幫自己的亞洲部位增值,才更實在。專家認為,只要扣緊「中國概念」,找到替代方案、幫亞洲投資組合加分,一點也不難。

策略一:直搗黃龍 香港開戶擺脫法規限制

ING安泰投顧研究部資深經理張繼文指出,瞄準中國題材,又可分為直接式及間接式兩種。以直接式來看,顧名思義,就是「飛到香港開戶」,也就是資金離開台灣後,沒有法規限制,投資人想買什麼基金都可以。

但缺點是,投資人得親自跑一趟香港,還要將資金換成港幣,十分麻煩。如果不想舟車勞頓,投資人還可選擇網路開戶。例如,透過E*TRADE、史考特證券等電子下單平台,投資人即可擁有美股帳戶,再利用海外帳戶交易A股基金,就能參與中國成長爆發力。但,網路開戶缺點是少了專人指導,投資人必須自行摸索,才能順利完成。

如果覺得網路開戶有困難,也可經由複委託方式,透過國內券商下單,交易港股,或中國相關基金。但要注意,相較一般海外基金,複委託手續費較貴,若市場盤整,在扣除手續費後,獲利也容易被侵蝕。

策略二:左右包抄 瞄準東協、原物料題材

整體而言,直接投資中國相關標的,對亞洲資產增值效果最明顯,但也最累人。為減輕投資人負擔,「就地取材」、「間接」參與中國題材,也不失為另一項替代方案。張繼文認為,像投信發行的中概基金、受惠中國經濟發展的東協及原物料基金,就是補強亞洲資產的另類選擇。

以國內發行的中概基金為例,投資標的多是在大陸開花結果的公司,等於間接享受中國內需成長。另外,二○○八年奧運、一○年世博會也將陸續登場,各項重大基礎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在此之下,原物料基金同樣能賺中國財。而與大陸經濟依存度高的東協基金,自然也是間接參與中國市場的標的。

善用現有資源,替亞洲投資組合「升等」的最大好處,是基金標的較熟悉,交易方式不需重新適應。因此,「直接」投入中國相關標的,雖目標明確、正中紅心,但「間接」配置卻能減少許多麻煩,績效也不至於差太多。因此投資人只要加強重點部位,不需往來奔波,也可享有不輸「下架基金」的成績。

統一投信國際金融部產品經理林川欽指出,以整體亞洲趨勢來看,未來一年,東北亞表現可望優於東南亞。主要原因在美國工業製造指數有機會落底反彈,屆時以科技製造為主的南韓、台灣將明顯受益。積極型投資人可在亞洲基金之外,再配置單一市場,像南韓、台股基金。

策略三:小兵立功 搭配泰、南韓多頭後勢

另外,投顧研究員認為,東南亞年初以來氣勢如虹,不少地區股市創下新高。惟獨泰國,在國內政治紛擾下,始終「矮人一截」。七月底股災,全球股市先前漲的部分全部歸零,泰國卻相對抗跌。市場預期,未來泰國仍有落後補漲行情,積極穩健型的投資人,不妨利用東北亞、東南亞相關性低的特點,各配置一檔單一市場基金。

除了區域別有強弱之分,個股種類也可分出高下。林川欽認為,亞洲大型股表現優於小型股;成長型公司將優於價值型。換句話說,投資人應進一步檢視基金持股內容,最好以大型成長公司為主要選擇。

穩健型投資人若擔心單一市場風險,可以太平洋區、大型科技基金,及較穩健的東協區域為替代方案。重點是挑選標的時,不可一味追求報酬率,也要考量波動性,才最穩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