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9日 星期二

有效理財九大法則

作者 Jonathan Clements
《華爾街日報》個人理財專欄“Getting Going”的專欄作家

作為一名專欄作家﹐我的目標並不是報導新聞、或是向讀者提供一份不斷更新的專家投資建議。相反我認為﹐有些金融投資指南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因此我會反復加以琢磨。

其中有些投資建議是我經常掛在嘴邊的﹐而另一些是最近突然閃現在我的腦海裡。想更好地管理你的資金嗎﹖我在這裡向您提供九條最重要的理財法則。

1)勇於說“不”

為了成功地進行儲蓄和投資﹐沒什麼比自律更重要了。

這意味著看準一些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基金後進行投資﹐然後堅持持有這一投資組合﹐無論動蕩的市場是多麼令人煩惱不安﹐也無論你是多麼想購買最新的熱門股。

更重要的是﹐你不能輕易自滿﹐因此可進行適量的定期儲蓄。

2)別患上享樂適應症

花錢並不能給你帶來快樂。然而許多人都這麼做﹐於是他們一生都要面對高額的信用卡帳單﹐以及失望的情緒。

知道這個心理循環嗎﹖你看中了某件商品﹐然後認定非要得到它不可﹐於是付帳。然而幾週或幾個月之後﹐你就把這件事忘得一干二淨﹐又開始新的物質追求了。

學者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快樂水車”或“享樂適應癥”(hedonic treadmill)。從中可以吸取的教訓是什麼呢﹖如果你想得到快樂﹐別到購物中心去尋找﹐那裡是找不到的。

3)我們就是市場

儘管大家都在談論打敗大盤﹐但事實上我們的前進道路上存在著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

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打敗大盤﹐因為我們本身就是市場的組成部份。如果有人打敗大盤﹐那麼必然有人被市場打敗。

實際上﹐如果再算上投資成本﹐能打敗大盤的投資者就寥寥無幾了﹐而大多數投資者都落後於市場平均水平。

4)誰分了你的錢

還有一點你得記住﹐不管你是否樂意﹐你還有兩位投資夥伴﹕華爾街和收稅員。你們三個人共同分配你的投資收益。

想自己多留一點﹐給華爾街和收稅員少點﹖最好的辦法是降低投資成本﹐同時最大限度地利用避稅的退休金帳戶。

5)請專家幫忙

十年前﹐我認為大多數投資者有能力自己進行投資。如今﹐我可不這麼想了。

看上去大多數投資者是沒有時間、興趣和精力親自進行成功的投資的。

不過遺憾的是﹐即使你聘請了經紀人或是理財規劃師﹐你的感覺也好不了多少。許多顧問收費昂貴﹐但他們自己也只有少得可憐的正規理財教育﹐因此你在挑選顧問的時候得特別小心。

6)別落在後面

當專家們討論投資多樣化的時候﹐他們會指出﹐購買各種投資產品能降低投資風險﹐因為其中一些投資會帶來收益﹐而另一些會出現虧損。

但問題在於﹕每當我們面臨重大金融危機的時候﹐投資多樣化──特別在全球股票市場上進行多樣化的投資──常常被證明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因為所有的股票都在暴跌。

不過我覺得這種想法忽略了關鍵要點。即使美國股票和海外股票一同漲跌﹐它們的年投資回報還是存在著驚人的差距。那些僅僅投資於一個市場的投資者們可能會面臨較長的低迷時期。

此外﹐投資多樣化也不僅僅是為了減少投資組合的短期波動。你還想限制金融災難給你帶來的損失﹐無論是因為政局動蕩而導致金融市場出現混亂﹐還是金融市場本身出現崩潰﹐例如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日本市場。

7)家庭很重要

孩子是你的繼承人。他們將繼承你的資產﹐也極有可能接受你的理財觀念。

你的家庭是你最大的資產﹐同時也是最大的負債。如果你的孩子或父母陷入了財務困境﹐你將伸出援手。同樣﹐在你碰到困難時﹐他們也會伸出援手。

記住這些很重要。可以與你的父母談談他們的財務狀況﹐也可以教導孩子們如何理財。

想想你自己是如何管理財產的吧﹐特別是想想當出現問題時﹐它們會給家庭帶來什麼影響。

8)進行長期投資

如果你年紀輕輕就離開人世﹐這對你的配偶和孩子來說是沉重的打擊。但是請別忽略了其他風險﹕如果你活得遠比預計的長呢﹖

許多退休人士非常擔心英年早逝﹐因此他們急著申請社會保障金﹐而拒絕購買終生年金。如果你確信自己和配偶生命短暫的話﹐採取這樣的策略是正確的﹐至少你活著的時候手頭充裕。

然而﹐如果你早早地領取了社會保障金﹐而且也不購買年金﹐但實際卻活得很長呢﹖那你就得一分一厘地算著花錢了。

9)最後一根稻草

在金融市場開盤的交易日裡﹐我通常每隔幾小時就會查看與通貨膨脹掛鉤的國債的收益率。

在我看來﹐與通貨膨脹掛鉤的國債可作為其他所有投資的基準。如果我購買了十年期通貨膨脹掛鉤國債﹐我在今後十年內獲得的投資收益將比通貨膨脹率高2.3個百分點。

除非我確信其他投資的表現優于這一基準﹐否則我將繼續持有十年期通貨膨脹掛鉤國債。在我看來﹐這項投資是我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