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3日 星期六

保單也需要專業體檢

Smart智富月刊

近幾年國人對保險接受度大為提高,截至2005年底,投保率已達176%,等於平均每個人有1.76張保單。不過,有保單並不代表「保障足夠」或是「保得恰恰好」,因為國人的平均保額才77萬元,如果是單身王老五,這樣的保額只夠拿來抵付喪葬費;有家室的人,光靠77萬元的保障,如何支應一家子未來的生活花費?

買了保險,卻買錯險種,或是保障重點不夠集中,都是常見的狀況,這也是每個人都需要定期檢視保單的主因。專門提供保單體檢功能的厚浦系統公司執行長吳桐表示:「保單體檢就跟身體健康檢查的道理一樣,主要目的在於了解現有的保單組合是否仍然符合目前的需求。」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每個人所需要的保障不盡相同。一般而言,影響保障需求的變數有年齡、婚姻狀態、收入、負債多寡、健康情況、扶養人口多寡等,這些變數所計算出來的保障需求缺口便會因人而異。也就是說,即使張三、李四與王五都是30歲,但3個人所需要的保障也可能迥異。

3種常見的投保失當情況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如果你以為「有保險就有保庇」,不懂得適時調整保單組合,當面臨人生的重大變故時,就會發現保險沒有發揮保障功能,無法補足經濟缺口。以下是幾種常見的保單未隨之調整,而導致經濟陷入困境的情況。

情況1:父母保障不足,拖累子女保單失效

妙妙與先生婚前就已經各自投保,婚後也未曾調整保單,兩人年繳約3萬元的保費。不過在孩子出生後,妙妙幫2個子女投保了還本型儲蓄險,年繳保費高達20萬元。大約在孩子開始上高中時期滿,接著便可每年領回3萬元,領終身。

後來妙妙的先生因為意外而殘廢,終身壽險與意外險加總起來共理賠200萬元。但是現在先生無法繼續工作,且每月還多出2萬元的看護費用,光靠妙妙的薪水,根本無力再繳孩子的儲蓄險,最後只能解約,而已繳的60萬元保費,解約後只拿回20餘萬元。

威盛保經公司總經理王信力表示,許多父母在規畫保單時,總是優先考量到小孩,自己的保障反而過少,卻不知道「父母健在,才是小孩最大的保障」,因為萬一父母無力再繳交保費,而讓保單失效,再好的保單也無法發揮功效。尤其是當人生進階到結婚生子後,代表家庭責任開始變多、變重,父母本身的保障也應該提高,才能防堵風險缺口。

情況2:離婚後,忘了變更受益人

陳凱去年與前妻離婚,小孩監護權歸他,在外拼事業的他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不料今年初陳凱因為車禍變成植物人,家人在辦理保單理賠時才發現:陳凱的保單受益人是前妻,他的父母根本一毛錢也拿不到。

目前社會離婚率愈來愈高,許多人也從雙親家庭變成單親家庭,負責扶養小孩的一方雖然收入不變,但未來負擔卻有可能更重,因此更需要提高保障。如果真的離婚,中國人壽資深經理蘇錦隆提醒,一定要記得變更受益人,以免未來發生「想要遺愛親人,卻錯讓前妻(或前夫)得利」的憾恨。

情況3:重儲蓄卻輕保障

老王從年輕時就跟好朋友買了3張保單,年繳15萬元,在民國70年代,算得上是「保單大戶」。去年老王因為動了心臟手術,住院半個多月,本想找老友處理理賠,後來卻發現原先的保單都是儲蓄險居多,其他則是保額80萬元的終身壽險與100萬元的意外險,根本就沒有醫療險,等於住院費用完全都要自己買單。

台灣人壽商品業務部專案經理王永才表示,許多人買保險都是「重理財、輕保障」,買了許多儲蓄還本險或是投資型保單,年繳保費好幾十萬元,但攤開保單組合一看,便發現保障型產品(即壽險、醫療險、意外險)太少,萬一真的發生風險,可以發揮的保障也有限。

每2年檢視1次保單

回想一下:「你知道自己的保單組合有哪些保障嗎?」如果你連終身壽險保額或醫療險日額是多少都答不出來的話,那就要趕緊把保單拿出來好好研究一下了。

為了避免發生上述類似的憾事,建議你至少每2年就要重新檢視一次保單,如果原先的保單規畫失當,更要記得重新調整,畢竟「上錯車就要趕緊換車」,才不會一路錯到底,這也才能讓保險在有需要的時候發揮真正的功效,cover全家的經濟缺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