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家中醫療保單如何決定去留

保單年度大體檢系列〈三〉
Smart智富月刊 第138期 撰文者:梁夏怡

醫療險種類繁多,每一類型的保障功能都有其不可被取代的特性,然而在預算有限下,投保時大多只能重點選購,其中,實支實付型的醫療險與癌症險,屬於最基本的醫療保障,建議優先規畫,《Smart智富》月刊已在1月號針對上述兩類保單做詳細介紹,本期則針對完整的醫療險保障,深入分析。

其他家庭中常見的醫療保單,還包括終身醫療險、重大疾病險、長期看護險、婦女險等,是否都應該繼續保留呢?而對尚未投保這些險種的人來說,又是否有投保的必要?要怎麼規畫,才能以最少的保費買到最高的保障?針對醫療險年度檢視保單的疑問,整理出下面5項重點:

重點1:如果有預算要加保,先將定期險升級為終身保障

醫療險不論疾病或意外造成的住院醫療行為都有理賠,可以說保障範圍最廣,也是保險公司理賠支付最多、最頻繁的險種,但基於保費負擔考量,在所得較低時,民眾投保醫療險,通常首選實用又便宜的實支實付醫療險,譬如一年期住院醫療險。


但由於最高只能續保至75歲,且保費會隨年齡增加而變貴,75歲以後的老年醫療保障仍有缺口,而且又有每日或單次最高給付金額的限制,像是每日病房費、每次手術費及藥品雜項等給付上限,萬一生重病需要長期住院時,過高的醫療費用單靠實支實付,保障還是不夠。

所以當經濟狀況較充裕時,可以將定期醫療險再升級到終身醫療險,優點是限期繳費就有終身保障,一來可以補足75歲後的醫療保障,老年時也不用再為繳費煩惱;再者醫療給付總額較高,以倍數型醫療險來說,理賠上限大都是日額的2,000倍~3,000倍左右(如投保日額1,000元,最高理賠限額為200~300萬),需要長期住院或施行重大手術時,就能發揮功能。

重點2:若已有終身醫療險,可再規畫癌症、重大疾病險

終身醫療險想買到足夠保障,却又擔心保費負擔過重,而且現在很多疾病不是住院或手術項目就能解決,有愈來愈多健保不給付,或是超出健保預算的自費項目,舉例來說,癌症病人若想使用較好的藥物或較新的治療方式,需要自負高額的醫藥費;另外像是腦中風、尿毒症等病患,通常需要長期在家療養,醫療支出相當龐大,所以癌症險及重大疾病險都是有必要規畫的保障,尤其是有家族遺傳病史的高危險族群,建議應該及早投保。

住院、手術理賠限額是醫療險檢視重點

早期購買的終身醫療險,不但沒有理賠金額上限,相同保費下的住院手術理賠條件也較具優勢。大誠保險經紀人經理紀子安表示,目前市面上的終身醫療險,除了遠雄人壽還有理賠無上限的商品(但保險公司日後有可能調整保費),其他不管何種類型,給付項目都有限額,所以檢視保單時首先要清楚你的保險給付總額有多少、是否足夠?

醫療險是以住院日額為給付基準,各項給付內容通常都是以日額的百分比來給付,其中住院與手術是最重要的保障項目,所以要特別了解有關住院日數、手術次數等限制,因為會影響到給付的金額多寡。 另外,也要仔細比較給付條款上的差異,例如同樣的手術項目,有的公司是按手術表倍數理賠,有的則是不管大小手術都是定額理賠(如3,000元),這在給付上就會產生很大差距。

重點3:重大疾病險保單,保額50萬~100萬才足夠

重大疾病險主要包含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腦中風、慢性腎衰竭、癌症、癱瘓、重大器官移植等7項理賠,都是國人罹患率偏高,治療過程又很麻煩的病症。

其中,癌症又是國人罹患率最高,與治療相對複雜的病首,所以保險業者又針對癌症的住院、門診與手術理賠,另外獨立出癌症險來販售。

就保障項目來看,重大疾病險會比癌症險只理賠癌症來得範圍廣,近幾年更有不少保險公司再增加特定重大傷病的保障範圍,例如肝硬化、猛爆性肝炎、帕金森氏症、嚴重燒燙傷等。

但是跟癌症險主要以住院日額理賠不同,重大疾病險都是確定罹病就一次給付保險金,不問住院天數、不考慮治療方式,保戶可依個人需要自由運用這筆錢,例如用來貼補生活費、看護費或是另類療法等,對病人及家庭的經濟支援,能發揮較大的作用。

至於重大疾病險該買多少保額,保障才夠完整?紀子安建議,投保金額為50萬~100萬元較恰當,以30歲男性投保20年期的重大疾病險附約為例,保額50萬元的年繳保費約9,750元。

重大疾病險常見的理賠方式

●壽險主約+重大疾病險附約(舉例:壽險30萬、重大疾病險100萬)
罹病:罹病時,理賠重大疾病險保額100萬元(給付後,附約終止,主約續留);身故時,理賠壽險主約保額30萬元
未罹病:身故時,理賠壽險主約保額30萬元

●單獨投保重大疾病險主約(舉例:重大疾病險100萬)
罹病:
◎ 選擇一次全額給付:罹病即理賠重大疾病險保額100萬元,契約結束,身故無給付
◎ 選擇兩段式給付:例如罹病先理賠保額的50%,即50萬,身故再理賠保額的50%
未罹病:身故不理賠,也無法領回保費(資料來源:保險業者)

重點4:婦女險不含住院醫療理賠,最好搭配其他醫療險

目前市面上的女性專屬保單有兩種,一種是包含嬰兒生育給付、先天性重大殘疾等保障的「婦嬰險」,保費較貴;另一種是單純保障個人健康的「婦女險」,較適合已過生育年齡或是不打算生小孩的婦女購買。

婦女險是針對女性易發的特定疾病或手術提供保障,就會有機率問題,以罹患癌症來說,只有發生在特定器官的原發性癌症(如子宮頸癌、卵巢癌、乳癌等)才理賠,而且通常都是一次給付為主。

保誠人壽商品行銷部副理盧彥志指出,癌症險、重大傷病及特定傷病險,都是針對高發生率的疾病提供醫療保障,保障範圍較廣,因此個別購買的保費也較貴。若因預算有限,沒有能力將癌症險、重大疾病及特定傷病險都買到足夠的保障額度,就買婦女險,先保障好發於女性身上的特定疾病風險,這也是一種規畫方式。不過婦女險並不包含住院醫療理賠,所以即使買了婦女險,住院醫療險也絕不能欠缺。

重大疾病險,一次全額給付較實用

重大疾病險也有主、附約之分,要留意,若為主約,一旦全額理賠後保障就結束,其他附約(如住院醫療、意外險、壽險等附約)也會失效。此外,像原位癌、皮膚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和第一期柯杰金氏病等,其實是重大疾病險的除外不保項目,保戶要特別注意看清保單契約條款上所註明的「理賠項目」才有理賠。

紀子安說明,重大疾病險的理賠方式除了一次全額給付外,也有先給付部分保額的重大疾病保險金,剩餘保額在保戶身故時,再以身故保險金給付。另外考慮到如果未罹患重大疾病,保戶所繳的保費就算消耗掉,現在也有保險公司推出保本型商品,只是保費貴多了。事實上,重大疾病險的最大功能應是一生病就能馬上領到一整筆錢,身故保險金的作用並不大,因此選擇全額給付的商品較有幫助。

重點5:長期看護險可先利用壽險商品的生活扶助金取代

家中若有無自理能力,需要長期臥病在床的病人,看護費用將是一筆沉重的經濟壓力。尤其台灣步入老齡化社會,現在連政府也開始重視長期看護的問題,民國100年將開辦長期照護保險,但可想而知將是相當龐大的醫療支出,屆時恐怕和全民健保一樣,保障不足之處還是需要有商業保險的搭配。

市面上的長期看護險,主約商品通常含終身壽險成分,且理賠無上限;附約商品則無壽險保障、限額理賠,但保費比較便宜。只是過去保險業的長期看護險之所以叫好不叫座,除了保費不便宜之外,理賠條件認定嚴格,民眾在投保順位上會放在較後端。

紀子安表示,其實有部分的終身壽險商品針對2至6級殘廢,會提供保戶「生活扶助金」,例如每年給付保額的20%,最多給付20次,有的甚至可終身給付;另外,重大疾病險中「腦中風、癱瘓」也可理賠,這些多少能彌補一部分的看護費用。如果暫時不打算投保長期看護險,也可以先利用上述的險種來取代。

提醒民眾,醫療險因為沒有解約金,一旦解約,過去繳的保費也拿不回來,因此若有能力繳費,最好不要將保單解約;但是如果所買的保障不是你需要的,或是在預算考量下需要刪減或添購保單,事先都應該仔細評估個人需求,針對已有的保障做調整,盡量不要買到重複的,最重要的是確保持續繳費的能力。

比較正確的醫療險規畫方式,還是先將基本的醫療保障(醫療險、癌症險)備妥,等到年紀漸長或是經濟能力許可時,再逐漸延伸到重大疾病或特定傷病險、婦女險及長期看護險等針對特定風險的商品,以這種方式增強醫療保障,會比較完善。

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學生套房小而美 報酬率最高7%

《非凡新聞周刊》2010年199期 【撰文/蔡佳穎】

三十五歲的張美華做包租婆有六、七年的時間,在公關公司任職的她,曾是月薪四、五萬的月光族,因為媽媽看不下去,逼著她早些置產。

於是,她就趁著二○○三年房市低點時,買下了北市中正區一間三樓公寓,總價六百六十萬元,貸款五百五十萬元,貸款期限二十年,自備六十萬元,加上媽媽贊助一百萬元,隔成五間套房,租給附近的大學生,每月租金也有四萬八千元,扣掉每月貸款二萬八千元,淨收入二萬元,投資報酬率也高達三.六%!

最讓張美華放心的是,這些大學生的租金是按照上、下學期收取,中間減少了換房客的「落月」問題,加上學生相對單純,比起其他房東,管理問題也相對小。和同年紀的公司同事相比,張美華十分慶幸自己當年聽了媽媽的話,不然依照她的消費習慣,鐵定到現在還是個兩袖清風的月光族。

投資挑老校商圈與地段

像美華這樣的成功包租婆,是不少人想要仿效的對象,特別是這幾年來,外在環境的多變和定存利率的持續低迷,不少民眾都發現鈔票是「來得慢,去得快」,這也讓不少民眾寧可搬出銀行現金,錢進房市淘金。


其中,房客單純、收租穩定的學生套房,成為投資者的最愛。不過,想要投資學生套房,可不是砸大錢就有生意上門的,成功的學生套房房東,不止是守株待兔,更要找對方法。

最重要的致勝關鍵,就是要選對標的。事實上,根據教育部估計,若以目前每年大專院校招生少二%計算,到了二○一二年時,招生缺額將減少逾七萬人;也就是說,倘若情況不變,未來十二年內,台灣恐將有六十所大學倒閉。因此,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主任徐佳馨直指,「少子化,將會是投資學生套房最大的威脅!」

而現階段已經有不少學校每年招生不足,加上某些南部學生選擇就近就讀,住宿需求大減,讓不少中後段學校周邊的學生套房,成為名符其實、只能用來養蚊子的「套房」。

因此徐佳馨建議,想投資學生套房,先找牌子老、學生多、風評好的學校。因為歷史久、排名較佳的學校,報到率較高,外地學子更為願意選讀,連帶地大學生的住屋需求也會比較大。當然,如果周邊又有商圈,或者有其他大學為鄰,那麼,出租率將會大大提高,對房東比較有利。

例如像是台灣大學、輔仁大學、中原大學、逢甲大學、清華大學、成功大學等校,除了辦學風評良好,學生就讀意願高,學生人數也多,周邊的學生套房當然人氣也很夯。以台灣大學為例,學生人數就超過三萬人,若再加上周邊的台灣師範大學,成為一個超過四萬人的超級學區,只要物件條件好,根本不怕租不掉。

錢進房市掌握四不三要

選對了學校,就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而要成功滿租,更要掌握「四不三要」原則。

信義房屋企畫研究室經理蘇啟榮建議,包括一、不能貸太高成數。如果自備款有限,又沒有家人支助,萬一租屋狀況不理想,反而入不敷出,造成沉重的負擔。準備資金最好秉持「三三二原則」,先準備三成自備款、每月房租收入至少可以還三分之二的房貸,才不會發生周轉不靈或是財務緊繃等狀況。

二、不買問題房屋。老房子問題多,可能隱藏漏水、管線老舊的問題,事前評估不能少。三、不買價位過高的房子。因為槓桿操作過大,容易財務周轉不靈;最後則是,不能對房客不聞不問,也就是說,房客反應房子任何疑難雜症,應立即解決,如果置之不理,不僅會衍生糾紛,還會降低房客續租的意願。

而所謂的「三要」則是「房子區段要好」「周邊生活機能要強」「房子門面要美」。因為租屋族多半是學生族或年輕的單身上班族,代步工具以公車、捷運居多,如果房子在捷運站附近,就占了地利之便。

而且這類租客大部分不會自己開伙,因此也很注重住家附近的生活便利性,如周遭環境設有百貨賣場、超市及小吃店,食衣住行一應俱全,當然也加分不少。此外,現代的學生、年輕人租屋,寧可付高一點租金,也要講究舒適的生活品質,房東初期得先投入一筆裝潢費用,妝點門面,老舊管線也得更換,如能加上防火建材及防盜安全設備,更受房客青睞。

十坪屋裝潢成本約十萬

如果想提高租金報酬率,另一方法就是把租屋產品用心打點一番,像是重新油漆、略加裝潢,搭配窗簾、床組、電視、冷氣等家電,也可以加裝防盜、防火等設備,甚至採取刷卡、指紋鎖門禁管理系統,這些都是提高租金和降低空置率的初期投資。

另外,現代學生對電視、網際網路的仰賴程度高,寬頻光纖、第四台等更是基本的條件,想當房東,這筆開銷真的少不了。徐佳馨建議,包租公、包租婆除了必須衡量購屋成本,最好也必須擬出一份裝潢及設備成本,「以十坪套房來說,南北平均最基礎的費用可抓十萬元。」

而且出租物件待一段時間後,也可能需要作一次重新整理,「一般來說,南部人因購屋成本較低,通常會選擇約五年後,賣掉舊套房,再買新套房繼續承租,一方面也是因為南部租屋客,較容易因為屋齡而棄租;北部房東則會視當時房價選擇。」雖說,北部房東較不用擔心屋齡問題,影響出租率,但建議每當一位房客搬走後,還是得重新作一次整理,比方粉刷或家具更新等,會更吸引人。

把握每學期黃金出租期

至於在租屋過程中,台灣房屋不動產研究室執行長邱太煊表示,學生套房房東一定要把握住學期初與學期末的黃金出租期。因為,只要過了這一段時間,大部分的外宿學生都已經找到房子,空置期就會拉長,因此,房東可以在學期開始之前,就可以在學生常用的BBS上張貼租屋訊息,或將租屋訊息提供給學校的學生輔導處一類的單位,對於找到新房客的幫助也相當大。

此外,不少包租公也很有頭腦,比如提供獎勵方案,讓住宿的學生房客願意幫忙找客源,比方拉到房客可以抽成、房租打折等,或者是專門經營一讀就得住上七年的醫學院學生,省去年年勞心勞力找房客的麻煩。

邱太煊也建議房東要好相處,因為學生之間往往「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市場上不乏好色、貪心、愛計較的房東,因為被租客四處宣傳,造成房子再好都租不出去的窘況,這點值得房東們注意。

白紙黑字簽定租賃契約

而隨著這幾年加入包租公行列的人愈來愈多,在選擇眾多下,房客的消費者保護意識也跟著抬頭,所以,現在的房東並非把房子順利租出就一勞永逸,根據信義房屋的統計顯示,房東及房客之間的糾紛屢見不鮮,修繕爭議、租約問題、押金與訂金爭議是最常見的三種糾紛類型

因此房仲業者也建議,房客在與屋主簽定租賃契約前,最好參照一般坊間皆有販賣的定型化房屋租賃契約書,訂約時再把一些附加條款加註在契約裡(例如水電.瓦斯.電話費....由哪方付擔,以及一些雙方約定事項),往後若有任何爭議,就以契約為主要憑據,雙方也可將契約帶到法院公證,對彼此更有保障。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10年199期】

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到底該賺多少錢才夠?

新年到,年終獎金也進了荷包,投資市場上一片看好未來的聲音,令你也想做點什麼。是檢視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目標的時候了。

康健雜誌 135期 2010/02 文.編輯部  攝影.鄭佳玲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6282

《多少才夠?》作者阿倫.阿貝(Arun Abey)是澳洲理財規劃顧問,他在幫客戶規劃投資時常要勸人先釐清人生的價值觀及目標,才能設立明確的理財策略,而得以實現報福與富有兩者相符的人生。

當錢財讓我們的生活和人生價值與目標維持協調一致時,錢財就能在增加快樂上發揮功能。但是要進入到這種人生境界之前,我們得先了解自己對哪些事情在意才行:

‧我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哪些事可以讓我們感到幸福?

‧我們的人生價值觀及目標是什麼?


阿倫.阿貝在處理客戶財富檔案時發現,當人們去了解哪些事情會讓他們感到快樂時,會更專心於工作以及管理財富,結果就為成功創造更多的機會,往往也就會讓財富增加。

如何專心做幾件實現財富與快樂的關鍵事情,而不要分心去做不重要的事?先講兩個故事:


貪心的猴子

牛頓是現代科學之父,但鮮為人知的是他也做股票。18世紀初,英國上流社會喜歡討論買賣南海公司的股票,牛頓也跟進買入。這家公司表面上是做加勒比海、南美及南太平洋等地區的貿易,但實際上是將大英帝國政府發行的債券轉化成股票,然後提供給一般散戶投資大眾來持有。

到了1720年春天,南海公司利多消息頻繁,股價瘋狂飆漲,連菜籃族也奮勇搶進。牛頓認為,「我能計算天體的運行,卻無法精算人類的瘋狂,」就將他的持股全部出脫,以原始成本英鎊7000計算,投資報酬率正好一倍。

但是股市的瘋狂運動依舊沒有停息,更多人繼續湧入,南海公司股價繼續狂飆。照說牛頓在這種瘋狂的情境裡,理應可以展示出嚴守紀律,遺憾的是,牛頓竟然在股市接近最高點時加碼投資,重回市場,但不久股市就像泡沫般崩跌,牛頓損失了英鎊2萬。

牛頓竟然沒留意他自己所創立的科學定律「凡是會上去的東西,就一定會下來。」

聰明並不能保證成功。具有人類歷史上最聰明的腦袋,同時也是一位先驅思想家的牛頓,一樣會受到其他人行為的牽制影響,而忘記走他自己該走的正路。

慧黠的海豚

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投資家,應該就是華倫.巴菲特,他出身普通家庭,年僅11歲時以38美元投資股票,現在高齡80,已成為世界最富有人之一,財產規模約500億美元。

然而,他的理財方式卻簡單到好笑的地步,而且很老式,主要投資標的物的清單讀起來,就像是去大賣場採購的清單一樣的無趣: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吉利刮鬍刀……,反而網路、科技等股票一張也沒買,也沒有任何新穎花俏的投資商品,他絲毫不受華爾街時尚與趨勢的影響。

巴菲特投資是為了長期著想,當他徹底了解某一支個股隱而未現的品質、遠景及真正的價值時,就出手買進並打算長期持有,強調「掌控自己心智進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他說:「長期投資的成功關鍵,並不在於需要了不起的智商、獨到的生意眼光或是內線消息,而是在一個完善的知識架構下做決定,而且有能力管好自己的情緒,不去輕易改變知識架構。」

他的投資方式值得我們每個人借鏡:研究股票的品質與價值,設定長期目標,設計一個計劃然後不要輕易改變。

如果真是如此簡單,為什麼只有巴菲特等少數人投資成功,而條件和巴菲特一樣甚至更聰明的人失敗?經濟學家凱因斯提供了一部份的答案:「投資人有別人陪伴時,往往會十分願意承擔風險去犯錯;同樣的,在沒有人陪伴時,投資人對承擔風險做正確的事就會很猶豫。」

簡言之,凱因斯將許多人的投資理財失敗,歸咎於群眾心理因素(同儕壓力)。

我們日常生活裡的確有許多不愉快由同儕壓力導致,例如一些女性雜誌的封面女郎,身材完美到不可能的程度,讓數以億計的女性經歷無比壓力,力求自己的身材也要和那些模特兒一樣。

巴菲特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他從不屈從於別人的期望,他選擇走他自己應該走的路,就算受到別人的批評也義無反顧。

也許更重要的是,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及行為與他的生活方式完全一致:謙虛、節儉、嚴格遵守紀律。他並不會被別人的期望、過度的物慾、短期致富及形形色色許多緊急但卻不重要的事情所動搖。

縱使市面上有許多書及報導華倫,巴菲特的卓越投資技術,但卻很少有人觀察到真正讓他如此成功的關鍵,是他的生活行為和處理錢的行為完全一致

對我們而言,最好的消息就是,巴菲特的成功大部份應該歸功於他的行為,而不是我們一般人無法複製的天縱英明。

幸福橋的三根支柱

探索導致人生幸福及理財成功的關鍵行為,應搭建自己的幸福橋,以三根支柱來克服大腦限定心理的框架:

■自己的價值觀及人生目標

■個人的理財策略

■個人的投資策略

這三根支柱必須相互合作,以確保你創造財富的策略是和自己的價值觀及人生目標一致,因而不會受到同儕壓力及消費主義的影響。

阿倫.阿貝的經驗發現,愈是能充分感受人生自我實現的人,往往也是比較能接受合理且目標清楚的投資策略的人。這個觀察與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內門提出的「行為財務學」符合一致。

如果你這一生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感受到特別快樂,有可能是因為你經常分心,無法專注做好對你真正重要的事,例如:

■被每天的工作纏身,每天忙不完的事、手機電話、電子信件、簡訊,以及其他一些很急但並不重要的工作, 攫取了你的注意力。

■同儕朋友的壓力、過度重視物慾,讓我們感到不安。

不要為錢而要為人生做理財規劃

為了掌握人生的遠景,並將你的注意力專注於其上,請想像你最好的朋友要如何在你的喪禮中致悼詞追念你,請你幫他把講詞寫下來。以下是幾個步驟:

■確認你的工作為你帶來真正的滿足。你目前的工作能幫助你實現你的目標與價值觀嗎?如果不行的話,為什麼不行?重新檢視或重新解釋你的情況,好讓你覺得好過一點。

■在生活各個層面,特別是在工作、感情以及教育子女方面,要儘可能的廣泛運用你擅長的才能,好好經營生活。

■花點時間想一想,到底有哪些事情讓你有喜悅的感覺。

■為了獲得最大的喜悅,要規劃好自己的時間。

■把中長期及短期目標分別出來。

要為自己的人生準備理財計劃,而不要為自己的錢準備理財計劃。換言之,要確認你的理財計劃中的關鍵要素是你的儲蓄規模、對錢財的心態、花錢方式、你承擔的風險,以及整體的投資架構

一般人常會在小道消息影響下做即興式投資,或是遇到什麼就投資什麼,而不是整體投資的一部份,造成生活品質被一連串隨機性投資牽著走,而不是藉由能實現生活品質的決定來主導。

■抓住大獎。考慮把你的長期儲蓄的大部份資金,投資於一個分散投資全球股票的投資組合,以便能抓住大獎。記得,雖然大獎不能保證,但經過時間後它卻是靠得住的。很多投資人抓不注大獎是因為他們自己的行為所致。運用黃金定律:品質、價值、分散及時間以確保你的行為是有紀律的

■設法從勝任及值得信賴的理財規劃顧問獲得幫助。

在挑戰人們去思考到底哪些事情會讓人生更快樂及更有意義後,阿倫.阿貝指出,把財富資源做最大的發揮,以及把這些財富資源和你所要的生活品質連結起來,不但可以讓你培養出力量與能力走自己的人生旅程,而且有更大的信心與平靜安寧的心智。

下次當你又聽到投資小道消息時,你要有足夠信心拒絕相信那些胡扯。

對你而言,選擇固然很多,但你可以充分享受最難體會到的感受,就是掌握自己命運的感覺,也就是知道人生該走哪一條路徑自己最快樂,知道多少才夠。

.書名:多少才夠?
.作者:艾倫‧艾貝、安德魯‧福特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0/01/27

http://www.cwbook.com.tw/common/book.jsp?productID=3679

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拚年終 讓獎金增值

30雜誌 發表人 方德琳 2010/2/2
http://forum.30.com.tw/Board/show.aspx?go=1825

俊憲是財經雜誌社行銷副理,每月薪水約42000元。耳濡目染下,俊憲對投資理財並不陌生,手邊只要有錢就會看當時市場狀況選股投資。不過,俊憲沒有躲過2008年金融海嘯,最壞的時候,總資產將近跌了4成,最近才剛剛回到正報酬率。

景氣回春 年終獎金有譜

原本以為2009年經濟不景氣,公司年終獎金沒甚麼好期待,沒想到上半年雖然市場狀況不佳,但下半年公司的廣告收入漸有起色,1年下來,居然超過公司原本預期。前不久,主管已經在內部會議宣布,今年年終獎金至少1.5個月,績效優等的人則有3個月。

2009年初,由於公司預期景氣蕭條,極力執行成本控制動作。遇到同事離職也遇缺不補,因此俊憲在去年工作量不斷增加,加班情況比以前嚴重。加上自己資產縮水的情況下,一整年也沒安排出國旅遊計畫。

現在,俊憲覺得自己的辛苦終於有了回報。當他一聽有年終獎金時,心中就開始浮現好多計畫想法。例如:想換支iPhone手機、或者去買一台50萬~60萬元的小車,不足的金額辦車貸,要不然出國玩一趟也可以,讓悶一整年的心情解放一下。


不過,他的同事告訴他,今年上半年台股會有很好的表現,年終獎金拿到之後應該趕快去投資台股,等到下半年市場回檔時再出脫。到時候累積更多資金,可以玩得更盡興,或者買更好的車子。

俊憲覺得每個想法都很好,實在拿不定主意。究竟該怎麼計畫才可以將年終獎金發揮最好的功能?以下是理財專家屈立愷給予的建議。

年終獎金 勿入心理帳戶

Q1:拿到年終獎金後,應該多少存起來,而多少比例可以拿去消費犒賞自己呢?

年終獎金到底該提撥多少比例來犒賞自己?因每個人的收入或理財條件不同,無法給一個具體數字,但我們卻可以掌握規畫的精神跟方法,得出適合自己的結論。

不過,討論規畫步驟前,先提醒大家年終獎金很容易落入「心理帳戶」的消費陷阱。所謂「心理帳戶」是心理學家觀察人們的消費行為而來,他們發現,一般人容易因錢的來源而給予不同的用錢評價,而消費行為就有所不同

譬如:出門要去聽一場門票3000元的音樂會,結果在抵達會場前發現票不見了,這時你會重新買一張票嗎?但若情況改成是你沒有事先買3000元的票,而是打算直接到現場買,結果在路上發生交通違規事情,而被罰了3000元,這時你還會買票進場去聽音樂嗎?

研究結果發現,多數人在前者情況不會再買一張票,但在後者的情況多數人還是會買票進場聽音樂。同樣都是損失3000元的情況,為何消費的決定會有所不同?這就是所謂心理帳戶的消費陷阱。

人們容易在心中開立不同的心理帳戶,這種情況到處可見。例如:努力工作賺來的月薪與投資股票賺來的錢,一般人會認為薪水賺得好辛苦,所以花薪水錢比較謹慎,投資股票錢非靠勞力賺來,比較容易拿去消費。同樣的,年終獎金很容易讓大家認為是意外之財,心中自然把它跟薪水做一個區分,於是就心生犒賞自己的念頭。

以俊憲的情況來說,其實他的整體資產才剛剛從金融風暴中恢復到原來水準,顯然過去一年辛苦工作,並沒有讓他整體資產增加。如果他手上有理財目標需達成,現在極有可能沒有達到他設定目標,年終獎金應該存下來拉近他跟理財目標的差距。但因為是年終獎金,他心中已經把這筆錢貼上「意外之財」的標籤,因此全部花光光也無所謂

所以,年終獎金要如何規畫?首先就要先打破心理帳戶的消費陷阱,把年終獎金放在自己整體的理財規劃架構來看,才知道自己可以拿出多少比例來消費犒賞自己。如果,俊憲年度的財務目標已達成,那麼撥出部分金額來犒賞自己不僅可增加生活樂趣,也能增加未來工作存錢的動力;但如果目標未達成,俊憲就要多加斟酌思考。

設定目標 落實收支管理

Q2:年終獎金要如何去做理財規畫呢?

理財規畫的精神是根據個人的狀況來評估:1.知道自己有哪些理財目標,各自需要多少錢?例如,5年後買屋,頭期款300萬元、20年後小孩出國留學,需要高等教育基金400萬元等。2.一旦有目標,就可以回推每年應該要存多少錢來投資。

投資的錢從哪裡來?就是從每個月或每年的收支管理 (參見表1)而來,存的錢愈多,投資的錢就愈多。所以在理財規畫上,第一步要清楚知道自己的理財目標後,第二步就是收支管理。最後就依據合理的投資報酬率來規畫資產組合。從圖1來看,年終獎金可以在年度財務目標未達成預期時,拿來做彌補的調度。像每個月該存2萬元,每年要存24萬元,萬一存不到24萬時,年終獎金就拿來補足缺口。

但要特別提醒,我們通常用「月」做收支管理時,就很常忽略有些支出只有「年」才會發生。譬如:每年5月要繳的所得稅、每年該繳的保險費,或者每年農曆年該給父母的紅包錢等,這些年支出的額外消費必須事先存下來。

如果忘記這筆年開銷時,也要記得先從年終獎金扣除下來,其他才是可以運用的金錢。

投資理財 應有長期打算

Q3:俊憲該先出國旅遊?還是買手機?或是去買車呢?

如果檢視整個理財計畫後,發現年終獎金確實可以拿來犒賞自己,那麼俊憲應該先買什麼其實只有他自己知道。哪樣東西帶給他的快樂最多,最有效用,最能滿足他就是他該選擇的項目。

但是有一個選項要特別注意,那就是買車。一旦決定買車之後,這筆年終獎金不僅花光,每月還會多增加一筆車貸的固定支出,車子相關的稅務,甚至三不五時還要車子保養,這些伴隨而來的開銷,俊憲要事先預備。

俊憲必須先衡量,每個月多了車貸後,他是否還能按照計畫月存2萬元,如果不行,買車就不應該列入考量。

Q4:俊憲是否應該先去投資台股,等下半年股市回檔時獲利了結,再拿去消費?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 .清崎曾經用一個圖示來說明有錢人跟窮人之間現金流流向的差異。簡單說,有錢人會把錢放在可以生錢的資產上,讓每月收入除了工作收入之外,還有其他的理財性收入,等理財性收入大於工作收入時,就進入財富自由的地步

窮人把錢拿去消費,尤其是類似車子這種會隨之而來再增加支出的消費,然後必須更努力工作增加工作收入來支付一堆帳單

當然,如果俊憲把錢拿去投資,他做的是清崎所說的有錢人的作法,如果他去買車那就是窮人的作法。但是需特別提醒的是,俊憲投資的心態。

正確的投資不應該太過自信,認為自己絕對可以掌握市場波段。俊憲把錢拿去投資固然很好,但是不應該預期下半年資金就一定增加。萬一市場走向不如預期,到時他是不是更懊悔,「早知就把錢拿去出國玩就好」,投資反而讓他更不快樂。

我認為俊憲最好的方式,還是先審視自己的收支管理跟投資目標,如果達到預期,拿去買手機或出國玩犒賞自己是應該的,如果他想撥錢投資,那就要有長期投資的準備。

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6大策略 讓你賺遍全世界

《財訊》339期

基金一直被認為是相對穩健的投資標的,但千萬不要將其視為「懶人投資術」,因為它跟股票一樣,都需要有投資策略,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並獲得穩定的投資報酬,也才能享受「買進全世界」、「成為大富翁」的成就感

【文/黃琴雅】

633投資術基金篇》傻傻買、聰明賣、穩穩賺

今年以來全世界股市並不平靜,先是中國人民銀行突然宣布調升存款準備率,又限制銀行放貸額度,壓制房市泡沫,引發亞洲股市重挫;美國總統歐巴馬提案將對銀行業限制規模與自營交易業務,導致美股重挫,歐洲股市也暴跌,加上美元走強,壓制原物料走勢,導致新興市場走弱,讓投資人陷入恐慌。

「全球股市經歷二○○九年的V型反轉後,多頭要結束了嗎?」「此時要買基金?還是要賣基金?」是投資人目前心中共同的疑慮。投信投顧公會祕書長蕭碧燕給的答案是,「保持去年的戰果,可以先落袋為安,免得白忙一場。」

不過,以過去三年來看,即使經歷○八年的金融海嘯,仍有不少海外股票型及台股基金的績效在三○%以上(採定期定額扣款方式),其中台股基金有九檔,海外基金有六檔。長期而言,定期定額一年若能有一○%,三年有三○%的報酬,相對於銀行利息算是不錯的收益,所以現在即使是處於相對高點,只要選對基金,一樣會有不錯的報酬。

加上,未來三年全球股市是多數專家眼中的多頭年,富鴻理財資深副總林成蔭觀察,二○一二年將是景氣相對巔峰的一年,美、中兩大強權都面臨領袖交接的問題,美國總統大選、中國有胡錦濤交棒,就歷史經驗看,全球應該都有美中的政治行情,加上台灣本身也有總統大選,選舉行情可期。因此,投資人可以把握未來三年的多頭行情。

為此,本刊這期特別歸納基金的六大投資策略,讓投資人未來三年有機會賺進至少三○%的報酬。


策略1:定期定額是王道

今年全球股市面臨各國央行「救市機制」要如何退場的問題,短期震盪是必然,因此低點無法預測,單筆投資的風險相對較大,想買基金的投資人最好資金分成幾等分,再定期定額投資,其中波動幅度大的市場是定期定額的首選。

策略2:單筆投資找買點

假設有十萬元的年終獎金,可以先把資金分成兩塊,八萬元當作定期定額資金,分成八次進場,其中兩萬元當作單筆投資的基金,可以在大跌時加碼,就像投資股票一樣,建議這筆單筆投資,若有獲利二○%、三○%,即可以先行出場,原本的定期定額則繼續扣款。

策略3:投資先廣再求面

蕭碧燕建議既然要買基金,最好先建立「投資全世界」的想法,這樣才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區域的漲升行情。

先分為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兩大塊,成熟市場可以買全球型基金,主要以美國市場為主;而成長性佳的新興市場不妨細分三塊區域投資,拉丁美洲、東歐及亞洲,先以大區域投資,若有餘力再考慮投資單一國家,因為單一國家的波動相對較大;另外,台股基金也是可以考慮,而且最好全部用「定期定額」投資。

策略4:高收益債比公債優

曾經操盤債券基金多年的獵豹財務長郭恭克表示,一○年以後,各國升息壓力大,一旦升息,會使得全球公債市場下跌,以公債為主的全球債券基金會受到影響,應該避開。相反的,升息代表景氣回升,企業獲利成長,違約率會下降,對以公司債為主的高收益債相對利多,但買高收益債風險如同股票基金,不得不慎。

策略5:新興市場持續夯

蕭碧燕、林成蔭、郭恭克與基金達人朱岳中等專家都異口同聲的表示,新興市場依舊是基金中的首選。林成蔭用年輕人來比喻新興市場,即使跌倒,也會很快爬起來,不像歐美日等成熟市場,像是老年人,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復原。

策略6:適度停利不停損

買基金是為了賺錢,所以既然用基金布局全世界,總要有回收的時候,要懂得停利,蕭碧燕傳授她的投資法則,基金獲利達二○%、三○%一定停利,定期定額的部位還是繼續扣款,「這樣才有賺錢的喜悅」,特別是波動劇烈的新興市場基金,若不停利,常常會做白工,甚至從賺抱到賠。

不過,若在下跌市場中,定期定額不須作停損,才能以同樣的資金買到較多的單位數,以期在回升後,有較好的獲利,發揮定期定額的真義。

「一○年是個關鍵年,投資基金不再像○九年『隨便買、不要賣、一定賺』」,所以林成蔭建議投資人,今年要更加地膽大心細,找出基期低的基金投資,買基金才可以「傻傻的買、聰明的賣、穩穩的賺」。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339期】

2010年2月21日 星期日

打造三富 人生

學富、創富、享富的三階段錦囊妙計
《今周刊》686/687期 撰文:謝富旭

學富、創富與享富三階段,宛如人生追求財富的三部曲。每個階段需要不一樣的智慧與準備。35歲前的學富期,重點在「學」、不在「富」,這個時期要像樹根一樣,全力吸收生命的養分,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致富方法。36歲至55歲的創富期,成功關鍵在於勇氣與執著,機會來了要牢牢抓住,才能一舉創造財富。55歲後的享富期,人生重心在於善用金錢的力量,把握生命的光和熱,為自己也為社會開創更大的價值。許多成功者分享他們的經驗與心法,我們同時也專訪各領域名人,傳授他們面對財富的人生智慧。

下午二點時分,陽光普照的日子,王崇德將風浪板丟進他的休旅車,一路開往海邊。這天仍是上班日,街道上往來車輛稀少,正當許多上班族仍在為生計辛苦打拚時,王崇德的作息卻大大不同,他像位都市獨行俠般,自由自在地優游人間。

四十八歲的他,早在六年前就退休了,過著自在的生活,平常最大的興趣就是玩風浪板、騎馬,也常在自家庭院裡散散步、餵魚。「我不是什麼富豪,但至少想做任何事,不需要為錢煩惱!」


耐心與勇氣是兩大關鍵/王崇德三次出手獲利上億

四十八歲的王崇德,已在股市打滾二十年之久。從一名普通的上班族累積到可觀的身價。事實上,他平時很少看盤、也不花太多時間研究股票,但卻能在每次市場大跌時出手、敢於押大注,光是三次出手,獲利就高達一億元以上,讓自己的財富在短短六年內翻了好幾倍。

「我的方法其實很簡單,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低買高賣!」王崇德拿了一張紙,畫了一條橫線,再畫上一條如心電圖的波動曲線,解釋說:「股市有漲有跌,大體上一個完整多空循環走五至七年,多頭約占三至五年,空頭約占一.五年至三年。」不管股市如何變動,股價總是會有幾次回到與其基本面相對應的價格,那個最平均合理的價格通常就是在三年線或五年線的位置!」

「所謂低買,就如同百貨公司在打折,出現價廉物美的價格,以股市專業術語稱之為負乖離率!」對王崇德而言,三年線負乖離率達一五%(比三年線價格低一五%)的股價,就浮現長期投資價值,這時他會把資金分批買入產業龍頭股,或擁有自有品牌、董監持股比率高的績優股

當然,空頭市場時,股價跌幅往往超過三年線以下的一五%,甚至三○%(二○○八金融海嘯期間,三年線負乖離率甚至高達四六%),因此,王崇德建議在低接股票時,切記謹守一個原則:控管資金成數並分批進場。

「股價波動不僅是常態,超漲超跌更常發生!」他隨即補充道。因此,停利時也應從股價站上三年線以上開始脫手,同時也謹守分批賣出原則,以享受多頭時的超漲利潤。這種「低買高賣」方式,雖然無法讓王崇德頻繁地從股市賺到錢,但每一次投資,淨報酬率至少從三○%起跳。過去七年來,他分別在○三年、○五年與○八年「出手」買進現股與可轉換公司債(因到期後有約定買回價格,即使跌也比較不會恐懼),獲利了結的利潤高達一億元以上。

「我這種操作其實是很痛苦的。」王崇德分析說。因為這個過程會面臨兩大考驗:第一、在空頭市場大量買進後,股價往往還持續下跌所造成的恐懼第二、在多頭市場,要勇於賣出,實現獲利的過程盡可能克制自己追高,拒絕貪婪的誘惑。「克服貪婪比較容易些,但減少恐懼卻要不斷地淬煉」。

因為立志成為有錢人,他平時就一直在為一生中難得遇到的幾次機會做準備!「一旦遇上,要臨危不亂,在最有把握的時候『下大注』。」「因為我有很明確的理論與方法,每次我出手時,即使短期內是錯的,但我心裡其實很篤定,有十足把握,知道結果一定會賺錢。」王崇德吐露出他鮮少與別人分享的致富心法。

三富人生就像跑馬拉松/設定階段性目標,才不會喪失鬥志

一九八四年東京國際馬拉松大賽,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意外奪冠,兩年後又在義大利米蘭馬拉松賽摘下金牌。媒體記者問山田本一奪金的祕密,他卻出人意表地說:「我用智慧在跑馬拉松!」

原來山田本一在參賽之前,會先仔細考察比賽路線,然後在漫長的馬拉松路徑中設立幾個階段性路標位置。正式比賽時,每當快達到階段性路標了,他就會一鼓作氣加快腳步,這樣才不會因為長達四十幾公里的遙遠路程而喪失鬥志與毅力。

人生追求財富的過程,其實就像跑馬拉松一樣,通往致富之路漫長而遙遠,若將人生劃分成學富、創富、享富三階段,其實與山田本一的「用智慧跑馬拉松」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如果沒有清楚的定下階段性目標,以及達到階段性目標的正確觀念與具體策略,一不小心就容易在這場漫長的財富追逐賽中被淘汰出局。

對王崇德來說,學富是三富人生過程中最重要的基石。退伍後,王崇德進入證券公司擔任營業員,當時,他用心觀察許多投資獲利豐碩客戶的股票進出方法,揣摩他們的成功之道。

「向有錢人學習,是致富的捷徑,難就難在他們往往不肯透露賺錢的祕訣,但我熟背他們每一筆交易,甚至比他們更清楚他們的交易記錄,很多客戶認為我很關心他因此很喜歡我,逐漸信任我而願意教我。」王崇德說。如果不扎實地經歷學富階段,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理論與方法,即使因為一時運氣好賺到錢,基於股市多空循環的道理,未來極可能賠得更慘

正如同「股神」巴菲特所說:「在投資上沒有人可以把你三振出局,唯一可能讓你出局的是不斷追高殺低,錯失良機!」...(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86/687期

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20年存2千萬私房秘訣

步驟+紀律 上班族也能輕鬆達陣
《Money錢》2010年2月號 ● 撰文:李兆華

這輩子要存到多少錢,才可以安心?坊間不時出現這樣的調查,幾年前某媒體揭露的數字是3000 萬元,最近一次是花旗銀行的調查,數字降到1860 萬元。根據前文案例陳揚明和陳聖儀的看法,2000萬元確實是合理數字。

但是這些數字一揭露後,卻聽到身旁朋友紛紛高喊:「怎麼可能存得到?」最近剛完成新書《治富—社長的理財私筆記》的《Money 錢》雜誌顧問林奇芬認為,如果花20 年的時間來累積,2000 萬元是一個可以達成的目標,所以現在35 歲的投資人,55歲就能擁有安心生活的積蓄了。

但是,投資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卻不是一件不勞而獲的事,35歲之後才理財,仍能晉身安心退休族,也是需要條件的!林奇芬在書中提出投資前的基本功和正確觀念,言簡意賅且切中要點,想要為自己財富努力的人,一定要先了解。

先顧好本業 盡快累積第1桶金

投資的起步,有沒有「第1桶金」,差異很大!有第一桶金的人,可以邁入「錢滾錢」階段;沒有第一桶金的人,每個月就要省下相當的金額,才有本錢追趕。

林奇芬曾參加一個電視節目錄影,主題是「怎麼存人生第1 個100 萬元?」她的回答是:不能只管每個月可以存多少錢,更要看看自己的薪水能成長多少。


譬如1 個月賺3 萬元和賺10 萬元,光是年薪就差距84 萬元,10 年下來相差840 萬元,若再加上複利錢滾錢,更是超過1000 萬元。因此想要擁有第1桶金,就得先讓自己的收入變多。「優先發展第一專長,讓每個月流入的錢變多,接下來才能進入第二專長——管好你的錢。這才是大多數人可以執行的致富之道。」林奇芬說。

接下來,邁入真正投資的領域,林奇芬強調要先學習3招。

第1招,畫出人生財富地圖。每個人的人生目標、個性、賺錢能力都不相同,為自己畫出專屬的座標圖,才能按部就班輕鬆達陣。

第2招, 看懂投資氣象圖。如果早上出門前看了氣象預告要下雨,就不會忘了帶傘,在投資市場風雲變色前,看到氣象預告要變天了,你一定可以逃過金融市場大海嘯。

第3招,建立正確投資心法。如果觀念不對,不管怎麼搬動金錢,到最後都是一場空,其中克服人性的投資心理學,才是決定財富多寡的內功,請耐著性子好好練一練。

拉長時間軸 小錢就足以變富翁

從人生財富地圖可以發現,想要累積財富有2個方法:一個是拉大收入曲線與支出曲線距離,一個是拉長累積財富時間。林奇芬說:「我曾經進行過好幾次台灣民眾理財行為調查,發現30歲左右的年輕人,無婚、無子、無存款的比例相當高。再進一步調查必須養老養小的「三明治族」也一樣,有婚、有子、有房貸、但無存款。」

其實,如果從25歲有收入的第1天就開始儲蓄計畫,到55歲有長達30年的時間,就算是35歲才開始,也有20 年的時間,即使是幾千元的小錢,2、30 年下來都可累積可觀收入,這是所有上班族都做得到的。

「財富累積的基礎來自收入與支出曲線的距離,距離愈大表示儲蓄愈多,累積財富的速度愈快。但如果收入與支出曲線幾乎貼平,這樣可能會陷入很辛苦的處境,也就是必須『活到老、做到老』。」林奇芬生動的形容。(更多精彩內容,請見林奇芬新書《治富——社長的理財私筆記》)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10年2月號】

2010年2月14日 星期日

健康險怎麼買 老來醫療最牢靠?

本文摘錄自《Money錢》2010年2月號 ● 撰文:施禔盈

雖然生病不分年紀老少,但是,年紀愈長,身體狀況愈走下坡,醫療費用開銷難免愈大。趁年輕建構完整的健康險保障,等於是預先儲備未來的醫療資本。

75歲的王先生前一陣子身體不適,經過檢查發現是癌症,所幸王先生有保險來支付昂貴的單人病房,並且開刀也有理賠。

但是問題來了,當初王先生為了節省保費,因此買的是定期醫療險,而這張保單只保證保到75歲(一般定期醫療險多只能保到75歲),也就是明年起王先生就沒有健康險的保障了。面對癌症需要長期治療的狀況,王先生這才驚覺定期醫療險的侷限。

「終身」醫療險確實是不便宜,相對於一年一保的「定期」醫療險,保費差距少則2倍,多則6 倍。「年輕人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經常會選擇定期醫療險來作為健康保障,但是愈進入老年,身體出狀況的頻率愈高,此時健康險愈顯重要。如果只有定期醫療險,恐怕照顧不到75 歲後的需求。所以我建議趁年輕一定要買終身醫療險。」詠倡保險經紀人林信成強調。


4類終身醫療保單 養老族一定要考慮

想照顧老年健康,終身型的醫療保單,包括醫療、防癌、重大疾病、長期看護,其實都是可以考慮購買的產品。

終身醫療險:一定要買的基本配備

健康險趁年輕買的原因在於保費相對便宜,通常繳交20 年的保費後,就可享有終身保障。「這樣才能讓老來生活有尊嚴。其實從保障內容與相對保費來看,終身醫療險還是划算的,特別是現在終身醫療險變聰明了,保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買一張最適用的保單。」台灣人壽業務發展部專案經理楊淨雯提到。

過去最盛行的無上限醫療險停賣後,帳戶型醫療險成為終身醫療的主流,但有的帳戶型醫療險因為含括壽險,所以保費偏貴,舉例來說,300 萬元醫療給付限額的保單,30 歲男性年繳保費要3 ∼ 4萬元。

保單的設計是,帳戶中有300萬元,生病住院或開刀的賠付,都從這300 萬元中支出,上限就是300 萬元,萬一醫療費用超過此限額, 則不賠; 但若沒有超過,身故時最低會返還50 萬元的保險金。

只是這樣的保單設計對於已有壽險的保戶來說,有重複保的問題,而且保費昂貴,所以之後帳戶型去除壽險的部分,保費因此平易近人多了。

250萬元限額的帳戶型醫療險,30 歲男性年繳保費只要約1.3 萬元,不同的是,未來身故後,此保單只會返還所繳保費扣除理賠的金額。

舉例來說,如果20 年來繳交的保費共26 萬元,期間理賠的金額總共是15 萬元,那麼身故後就退還11 萬元。「但是不論如何,這種保單領的一定會比繳的多。」楊淨雯說到。

如果還是覺得保費太高,預算不足,但又想要照顧75 歲以後的健康,林信成提到業界有一張可以保到105 歲的定期醫療險可以考慮。

這張由國華人壽推出的保單,保費每年約5000 元,確實可以大大減輕保費負擔。只是定期醫療險都有每5 年調整一次保費的缺點,可以想見,年紀愈大,要繳交的保費愈高,而且不像終身醫療險繳個20 年保終身,定期醫療險必須活到老繳到老。

也因此如果活太久,又從年輕就開始買這張定期醫療險,總繳交的保費有可能會超過終身醫療險。也因此怎麼選擇,保戶得要看目前的年齡,敲敲計算機再做決定。

癌症險:罹患機率高,應該率先補足

想要好好照顧老來身體,終身醫療險是基本配備,住院可以補病房的差額,手術有理賠金。但若考量現代人每3 人就有1 人罹癌,惡性腫瘤又是國人10 大死因首位,癌症險是第二個需要補足的健康險保單。

楊淨雯解釋,癌症的治療費用可觀,除有許多自費用藥,出院後的療養也是一段漫漫長路。

癌症險的理賠支付除了在確認罹患癌症時,可以領取一筆保險金外,事後的各項醫療費用,例如義肢、義乳重健、化療等費用,也都有支付。

也因此對於有家族病史的人,買一張癌症險有其必要。以30 歲男性、投保20 年期、住院日額1000 元、醫療總限額200 萬元的終身防癌險為例,年繳保費約6500元。

通常終身醫療險加終身防癌險,會是一般人建構健康防護網的第1、2 層考量,每年約支出2萬元,便可以讓老來健康獲得一定的保障。

重大疾病險:一次領取一筆保險金

如果預算充裕,便可以加買重大疾病險(有些保單除重大疾病外,還含括特定傷病)。目前保險公司所定義的重大疾病有7項,包括癌症、腦中風、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慢性腎衰竭、重大器官移植、癱瘓,涵蓋了國人十大死因所常患的疾病。

雖然重大疾病含括癌症,但與癌症險主要提供罹患各種癌症時的醫療與身故保障不同的是,重大疾病險理賠時,都是一次給付一整筆保險金,而不是根據就醫情況分次領取保險金。舉例來說,投保重大疾病險100 萬元保額,當確定罹患7項重大疾病中的一項時,便可以領取100 萬元保險金,但同時保單也停效。

長期看護險:減輕請看護人員的財務負擔

除了龐大的醫療開銷外,生病需要有人照護,尤其像是年紀大的中風病人,更需要有人長期在旁看顧,這時候長期看護險就派上用場了。長期看護險其實與住院醫療險類似,只是支付的費用並非住院、開刀、或其他診治上的費用,而是偏重在聘請看護人員等的長期財務負擔。

也因此在終身醫療、終身癌症、重大疾病險外, 如果行有餘力,可以考慮買一張長期看護險,如此一來,老來健康便有全面性的保障。

「以上這些保險不用一次買足,可以根據預算多寡,以零件組合的概念,慢慢補足。」楊淨雯提到。

健康險總保費與保障限額差距 愈大愈划算

但唯一的重點是,所繳總保費與保障限額中間的差距得要愈大愈划算。林信成舉例說明,55 歲的男性投保20 年期終身醫療險,每年保費6萬元,但保單總理賠限額是120 萬。這代表若繳費期滿總繳保費120 萬元,但保險公司最多也就只賠120 萬元,等於是用自己的錢來付醫藥費。

所以如果年紀偏大,約55 歲以上,建議自己在銀行開一個專款專用的醫療戶頭,然後每個月存5000 元或更多錢,當做醫療支出費用即可。

專家經常呼籲,要趁年輕存足老本, 如此才不用煩惱退休生活, 這個老本當然包括醫療支出。算得出來的日常生活開銷,可以用投資理財來籌措,但是算不出來的醫療費用,就要仰賴保險了。趁年輕,把健康險建構完全,老來才不用傷神。

定期醫療險、還本型醫療險可用 做加強保障

定期醫療險的優點是保費低、保障高,缺點是非終身、保費可能隨年齡調漲、有被解約或無法續保的風險、且有年齡限制,所以通常被視為「加強型」保單。另外,標榜用利息買保險的還本型醫療險,優點是保費不會一次無回,但缺點也是有年齡限制,因此同樣屬於「加強型」保單。如果已經有了終身醫療險,但希望有更好的醫療品質,則可以考慮加買此二類保單。

各健康險訴求不同 保障不至重複

健康險包含的險種不少,很多人會問,在整個補足的過程中,會不會出現重複保、浪費資源的問題?楊淨雯解釋,健康險的險種各有各的訴求,雖然部分會有重複的情況,例如重大疾病險含括癌症理賠,但仔細看看這兩種保險的內容,還是有差異,重大疾病險是一次給付一筆保險金,癌症險則是針對診療過程發生的醫療費用給付。

而罹患癌症住院雖也可以領到住院醫療險的日額給付,但是初次罹癌或後續放射線化療的部分,也只有癌症險會賠付。因此,雖然有部分內容可能重複,但卻沒有浪費資源的問題。而除了終身醫療險強烈建議一定要買外,其他險種要不要買,就看自己的需求來做規畫了。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10年2月號】

2010年2月13日 星期六

藝人理財 2010 4月春暖花開 台股上萬點 張菲特台股大解盤

萬寶季刊 / 10年 春季刊 文◎張文赫CSIA證券分析師

去年股市、房市大好,部分豪宅漲幅甚至超越台股,今年買股好?還是買房好?此次〈藝人理財〉單元將告訴您,自號本土股神「張菲特」的名主持人張菲,怎麼看新一年的台股走勢?B咖諧星阿KEN及C字褲女王安心亞今年也想買個家,不同世代藝人們的房市投資,也可以供讀者參考。

許多藝人都熱衷投資,像胡瓜搞蜆精、整型事業,曾國城重金投入餐飲業,庹宗康的夜店王國也十分賺錢,大家都有各自的一片天。

而股市、房市更是重點,最具代表性的藝人就是「龍兄虎弟」張菲、費玉清,兄弟兩人都是大戶!

2010台股力道 亞洲之最

主持一哥張菲投入2億元活錢平均分配在債券、基金和股市,也趁此波上漲出脫部分持股,獲利入袋。

他認為:「這波台股雖然漲破8200點,但農歷年前碰上傳統『有錢好過年』的觀念,可能會有一波賣壓,但我仍看好4月春暖花開時,可望攻上萬點。」

年關將近,菲哥也想好要布局的產業,面對即將到來的9天年假,他認為可以提早布局食品內需、遊戲產業…等類股,假期暢旺的需求量,將有助股價上漲。


而今年大家爭議不休的ECFA簽訂議題,甚至是要找誰來代言推行ECFA,菲哥也有自己的見解。他以G8(世界八大工業領袖國的聯盟)為例,認為是因為外國人訂定的,所以台灣人不懂也會願意裝懂;但只要是出自於本土、只是用外來語作為縮寫的,往往就有意識型態干擾,所以某些人還會懂了還裝不懂。

他解釋,ECFA本意就只是要讓台灣商品免關稅進入中國市場,同時提高大陸免關稅商品的比例,不懂的人就是擔心簽訂後,會有領土主權喪失的疑慮。他笑言:「字面上意義的代言,若由大甲鎮瀾宮的標哥率領豬哥亮、白冰冰,再加上我,相信能讓大眾輕易了解,但要順利推動,仍需以政府為主。」

丟鴻海尾牙主持棒 不丟鴻海股票

早在去年9、10月間,張菲就已預測元旦前台股會站上8000點,台股也不負眾望所歸,趕在元旦前達陣!

他也以鴻海股價為例,「當時只有90元,但我喊出上看160元,至今也漲至150元,非常接近我的預測,之前有偷跑一波。」他還表示鴻海最近如果有拉回,他會繼續再加碼。

雖然今年鴻海尾牙的主持棒被蔡康永奪走,但他幽默地說:「沒機會為郭董服務,不會影響我繼續投資鴻海股票,因為我也賺飽了,還是感謝他。而且,我現在身分應該算股東了,照道理講應該是坐在VIP股東桌,在那邊吃飯、看別人表演才對。」並說:「多年來用鈔票換來的台股投資功力,是非常值得的學費。」

菲哥樂觀認台股將是亞洲未來最牛、最紅火的股票市場,已慢慢爬上8200點,許多類股也紛紛輪漲,尚未反應完資金行情。「台灣和最具發展潛力的中國關係最密切,所以未來台股力道絕對最有勁。」

張菲開玩笑說第4次江陳會只完成3項,這會造成兩岸遺憾,應該加上台灣主持天王到大陸也有「特殊待遇」這一條!

張菲認為台股現在只是起漲階段,但2010年仍會碰上一個考驗,就是美國聯準會可能會調升銀行利率,這是值得大家觀察的指標。

之前澳洲升息並未影響國際金融市場,但如果強勢貨幣美元升息,世界各國就會紛紛跟進,到時過熱的資金就會從房市、股市抽離,轉向定存、去賺穩定的利率。

農曆年節 台股火山快爆發了

對於農曆年節行情,菲哥以「火山快要爆發了」來巧妙比喻,他認為封關前上漲只是熱身,加上政府調降遺產稅、贈與稅,台灣人熱錢滿手,不可能只小小噴出3~5天,相信不久將能看到所有股票「滿江紅」的榮景。

菲哥特別提醒散戶們,農曆年前大家需要抱現過年,所以台股會拉回或調整,雖然極有可能回到7800~7900點,但千萬別緊張就急著將手中股票出脫,因為此波拉回即是買點。

虎弟費玉清 坐擁上億房產

有別於哥哥張菲積極投資台股,費玉清的收入多存進銀行,不做其他金融商品投資,全數拿來投資房地產,他曾笑說自己不會理財,只會投資風險較低的房地產,還要大家別拿他當參考,但單純生活的費玉清,在台灣、大陸、新加坡都有房子,產值估計逾十億元。

費玉清平日不像哥哥玩風帆、重機,唯一的樂趣就是看房子、買房子、換房子。據媒體報導費玉清位於外雙溪「翠山莊」的房子是400多坪的豪華別墅,周邊環境很好,前總統李登輝是他的鄰居,除了山明水秀,還賺到鄰居的「警衛」保護。

把積蓄全數放在房市,費玉清買房有訣竅,「房子要新,屋齡不能太久,樑柱要少,加上通風、採光合宜;我還喜歡換房,若脫手2間小坪數的房子後就會買間大的,靠著換房,把錢保值。」連哥哥張菲也佩服地說:「他買房的眼光奇準,一間房產留在手上不超過2年就馬上脫手,每賣必賺,他的不動產根本是活的。」

號稱忠孝東路一段到七段都有房產的費玉清,2007年曾斥資億元,買下忠孝東路三段的120坪豪宅,而哥哥張菲也跟著他投資,買下同一棟2樓兩戶50坪與70坪的房子。兩人以1坪大約60~70萬元買入,後來該建案喊價到1坪上百萬元。

準確嗅出面板整併 提前布局

房地產只是菲哥小部分投資,他最有心得的還是股市,歷經幾翻大起大落,經驗老道的菲哥去年投資零失誤,除了提前布局面板類股的新奇美電、新友達,有不錯的收穫,就連12月中旬華碩宣布分割跌停,菲哥也「自稱」沒有受到波及。

投資大賺,張菲也迫不及待想買千萬名車犒賞自己,他表示,「有考慮要花130萬美元買2輛車子,也很想了解未來的概念車款,所以我現在都還在選。」

股市獲利多 買車不手軟

千萬名車一買就是2輛,過年還要包7位數大紅包給父母,可看出菲哥去年股票獲利可觀,也難怪他要大家以後叫他股神「張菲特」。

掌握投資節奏,菲哥也懂得看產業趨勢,放眼2010年,他鎖定未來超夯的雲端概念股、電子書及微投影機,他認為這些電子業的新趨勢,有帶動龐大商機的力道,所以未來台股的領頭羊仍是電子類股,這也正好和本期春季號:〈虎年科技〉單元的概念吻合。

若讀者想知道電子股該搭配哪些其他類股來投資,就千萬不可錯過本期季刊P.128~P.167封面故事〈台股投資〉,把握虎年的投資祕技。

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過年、喜宴 紅包該怎麼包?

《Smart智富》2月號 第138期

家儀是台南人,大學北上讀書後,就定居在台北。工作後,每年家儀都從年終獎金撥出部分金額當作父母的紅包,大約5萬元。但去年,公司年終獎金縮水,家儀認為給父母的紅包錢不能縮水,即使獎金大幅減少,手邊現金不足,她還是硬著頭皮給了5萬元的大紅包。

眼看過年又到了,公司年終獎金還沒有著落,家儀想:是不是少給父母一點?但這樣做會不會讓父母不高興,自己也很沒面子?

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家儀的困擾。紅包袋裡面的金額彷彿就代表彼此間交情深淺,也因此有不少人礙於面子,堅持「禮數周到」,再怎麼阮囊羞澀也要用紅包把面子撐住。

4成受訪民眾對親友喜宴紅包最困擾

根據《Smart智富》月刊與Yahoo!奇摩理財網共同進行的「紅包心事誰人知?」調查,什麼場合的紅包禮數讓人最感到困擾?在1,503位受訪者中,有高達43.6%的人認為親友結婚的場合最讓人不知道該如何給紅包,其次,有37.6%的人認為農曆過年的紅包人情最讓人困擾。


以農曆過年發紅包來說,42.6%的人認為「口袋沒錢,卻需要包紅包」的狀況最令人煩心;其次約5成的人,不知道該如何決定紅包金額,才能在兼顧親友間禮儀與自己荷包中找到平衡點。

至於親友結婚中最令人煩心的狀況,就是當不熟或是久未聯絡的朋友丟來紅色炸彈時,到底該怎麼辦?包與不包都讓人為難!為了禮貌、基本情誼,超過6成的人選擇以降低紅包金額、可能不出席的方式來維繫彼此間的情感。

對於這些大家常見的困擾,理財專家怎麼看?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情緒管理專家吳娟瑜與獨立理財規畫顧問高莉蓁等3位專家一致認為,要兼顧紅包禮儀、人情義理與荷包,並沒有那麼難,但必須事先規畫。至於如何規畫?可概分成以下3步驟:

步驟1》評估自己的經濟能力
先把面子放一邊

「一般人對臨時性支出捉襟見肘,都是源自於沒有規畫!」擁有CFP國際證照的高莉蓁分析,如果能將臨時性支出編列成固定欄目,並提撥一筆資金,在臨時狀況發生時,就不至於發生「非包紅包不可,口袋卻空空」的情況。

「先把面子放一邊!」廖清碧提醒,其實,不管親友關係深淺,在出手前都要先衡量自己的經濟情況,千萬不要為了面子,瘦了裡子,否則只會為自己種下財務缺口的種子,真正的親朋好友絕對不希望對方因小失大。

步驟2》區分紅包等級
出席與否也要考慮

不過,也不是有預算就統統都包掉、用掉!高莉蓁建議,先把每月的可用金額乘上12個月,抓出年度預算,再以交情深淺劃分紅包等級。以結婚禮金為例,交情極佳的親朋好友可以從3,000元起跳、中等交情則以1,600元為基準,不熟或許久沒有聯絡的朋友為1,000元以下,公司人情包則以600~1,000元的合包價為最高指導原則。

有了紅包等級後,再依是否出席、地區水準、宴請地點是餐廳還是辦桌、是否拿餅、出席人數等因素來斟酌,適時添加500~1,000元,「以不讓對方虧錢為前提,」高莉蓁說。

至於年節禮金方面,吳娟瑜認為,以長輩為主,決定紅包金額後,可依個人狀況,將剩餘預算分成2種組合的紅包,像是200、500元或300、600元等來包給大小晚輩,如果當年度經濟比較拮据,也可以重新再分配比例,最好能事先跟大家說明,一起共體時艱,畢竟「包紅包,最忌打腫臉充胖子。」

像前述家儀的例子是很多人的困擾,針對此情況,廖清碧建議,依自己的經濟能力衡量,長輩的壓歲錢最好可分成兩份,其中,一份是固定的數額,金額是可以長年輕鬆達到的數字,另一份則依每年加薪或年終狀況,以類似額外提撥獎金的方式與父母同享榮耀。

步驟3》事前議定金額 
不足部分可用禮物表心意

不過,包紅包的難處在於每個人的經濟基礎不一,或是表現心意的程度、對象都不同,才會延伸出許多令人困窘的場面。

如果當年度手頭真的比較緊,紅包預算不足以包出相對等的紅包,吳娟瑜建議,不妨從家中挑選適合的書、文具當成禮物一起隨紅包送出,讓心意在紅包之外,還能伴隨其他管道一起表達。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Smart智富》2月號 第138期】

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35歲學投資

晉身富豪的最後機會
《Money錢》2010年2月號 撰文:李兆華

35 歲是人生分水嶺——35 歲以後想轉職,可能沒公司要你;想生小孩變得很吃力;自由了幾十年,單身的人更懶得嫁娶;沒買房子難免感到壓力;爬樓梯開始喘到不行。最可怕的是,工作應該滿10 年了,但存款數字卻可能讓人感到同情。

35 歲的各種難題,也許都有補救之道,但是只有財富沒辦法走捷徑。調查了周遭朋友一輪,希望什麼時候擁有財富自由,不再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答案普遍落在50 ∼ 55 歲。我們知道,投資需要一段時間的複利累積,如果是個收入一般的上班族,想要達到所謂的財富自由,至少要花上15 ∼20年。

所以,答案很明顯。35歲之後,生理上的優勢開始往下降,心理上的壓力卻開始往上增加,時間更是現實的提醒:只剩20 年了,如果不把握最後時機好好學投資,想要在55 歲時到處遊山玩水,或是希望妥善照顧家人,隨心所欲享受人生,根本不可能。


最長的青春期 35歲繼續「啃老」

台灣的6 年級生(30 ∼ 40 歲)不是很早熟、就是很晚熟。早熟的6 年級生,有人危機意識強,從學生時代就急著學習投資賺錢或創業,35 歲時已有千萬身價。但是更多的人則是晚熟一族,因此6年級生也被形容為「青春期最長的一個世代」——因為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不結婚,結婚了也不想生小孩,外表看起來遠比實際年輕,父母還健在,甚至還供應吃住,心態上仍把自己當個大孩子,沒什麼責任感,所以經常被形容為「啃老族」或「尼特族」(指無所事事的年輕人)。

但是同樣的世代,在一切向「錢」看的中國社會,卻是另一種景況。根據統計,中國擁有100 萬美元資產以上的富人,平均年齡僅34 歲,換句話說,這群人在35 歲之前已經取得富豪門票;而資產在1000 萬美元以上的富豪,平均年齡僅39 歲。中國的崛起,和人民追求財富的企圖心密不可分。

其實只要懷抱企圖心,35歲才開始想學投資並不晚,因為比起社會新鮮人,應該已經有機會存下第1 桶金在手,這第1 桶金的複利威力無窮。而就算還沒有第1 桶金,只要願意開始,都還來得及當上富豪。再晚,恐怕就只能平庸過一生。

大環境給壓力 35歲變成關卡

即使自己不給壓力,外在大環境也會很自然的讓人感覺35歲是個「關卡」。

根據人力銀行調查,近幾年經濟不景氣,不但新鮮人起薪到退回10 年前水準,失業率逐年攀升,許多企業更表示,錄用一般員工的年齡上限平均僅38歲,高達4成6的企業將上限定在35歲以下。如果35 歲前沒有在職場上站穩一席之地,隨著年齡漸長,要面對競爭力下降的問題,甚至淪為「窮忙族」,很忙,但很窮。

35歲也是離開固定職,出走創業的高峰期。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諮詢服務中心統計過,創業者平均年齡層介於31 ∼ 35 歲之間;美國哈佛商學院也做過調查,能夠建立高潛力企業的創業者,平均年齡就落在35歲。

此外,35歲同樣是生理與心理的關卡。根據醫學統計,大家知道女性過35 歲就是高齡產婦,台中榮總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任陳明哲強調,男性也一樣。過了35 歲還想「做人」,精子已經開始有稀少和游不動的跡象,身體會自動發出提醒:「快喔,你要老化了。」

而荷蘭菲力普斯健康福祉中心最近剛做完研究,結果發現,35 歲的受訪者中,將近80% 擔心經濟狀況,75% 有健康保險方面的煩惱,這些壓力使原本40 歲才該有的中年危機,提前在35 歲到來。也就是現代人壽命雖長,卻又流失了5年的「青春」。

中年想過得好 35歲時要突破

星座專家星星王子表示,就星象的角度來看,35 歲會感到「該做什麼突破」的壓力,確實事出有因。「在星座命盤中,每隔12 年是一個大轉折,所以24 歲、36 歲、48 歲是關鍵數字。青年時代想過得好,要看24 歲時做到了什麼;中年時代想過得好,要看36 歲時做到了什麼;晚年時代想過的好,是看48歲時做到了什麼。」

在36 歲轉折年來臨之前,35 歲的人會不由自主感覺躁動,因為若沒在此時準備好、或是突破原來的窠臼,那中年時代可能就很普通了。這樣的說法,與日本管理學大師大前研一在《後50 歲的選擇》這本書中,描繪的如出一轍。

大前研一主要是針對日本高齡化社會來臨,大量人口年齡已經來到50 歲,之後還有很長的歲月要過,該怎麼過得精彩、甚至再度創造高峰?提出必須要看35 歲到50 歲之間,是否做出突破和創新的看法。根據大前延一的說法,35 歲到50 歲這15年,稱之為「魔の時期」。

這「魔の時期」中,習慣用傳統模式上班、過生活,卻無法創新的人,到了50 歲會發覺沒有任何成就,不知要怎麼面對剩下約30年的歲月。

累積財富亦是如此!願意開始的人,將享有財富不斷累加的「魔の時期」,等你到50 歲的時候,會發現可以達到的成果、可以享受的事物,遠比年輕時多太多。

如果35歲時有100萬元,假設每年報酬率20%,22 年後就能達到5000 萬元;如果35 歲時有300 萬元,同樣以每年報酬率20% 計算,20 年後就能有1 億元;如果35 歲時什麼積蓄都沒有,報酬率也不敢要求這麼高,沒關係,只要願意每個月扣3 萬元,每年報酬率有9%,20年後也有2000萬元。

提高財富自覺 搶領富豪門票

再從置產來看,由於房價拼命漲,全台灣的平均購屋年齡已是往上提高的趨勢,2008 年全台平均購屋年齡37.7歲,台北市為39.2歲,比起上一代多半工作幾年就買房,現在35 歲買得起房子的人,已愈來愈少。

我們要闡述的,不是一個「愈來愈難致富」的現象,相反的,我們認為現代人並非缺乏累積財富的能力,而是因為從小生活較優渥,比上一輩缺少累積財富的動力,最後輸給了時間。

後續篇章有侯秀靜、陳揚明、陳聖儀3 人的現身說法,他們開始學投資的時間,都超過35 歲,陳聖儀甚至遲至46 歲才開始投資,但是憑著工作、投資雙管齊下的努力,有人退休時,累積資產已經達到1.5億元!

他們的故事,想必能帶給讀者許多啟發與鼓勵,35歲開始學投資,有錢人俱樂部的最後門票等著發給你。如果超過35 歲的人也不需要氣餒,就算不當富豪,也絕對有機會達到安穩退休的門檻。
你,35歲了嗎?走吧,一起去領門票!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10年2月號】

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我的終身投資主張 老實可靠的退休投資5訣!

《大師輕鬆讀》NO.362〈我的終身投資主張〉
文/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J. Bernstein

2008年到2009年的金融海嘯,大大改變了長期投資的態勢。聽來或許會讓人感到驚奇與不解,然而殘酷的金融定律,卻為那些對投資自有主張的人,創造出可觀的進場機會。過去叱吒風雲的大企業,股票及債券都遭到重創,而隨著它們日漸復原(就像過去一直以來那樣),那些勇敢、堅持原則、現金充裕的投資人,將會享有豐碩的報酬。

希望未來的投資可以有豐碩收獲,就必須了解以下聰明投資5大原則並據此操作:

原則1:不要貪心-報酬總是伴隨著風險

不論我們有多麼不樂見,不過在投資決策上,風險和報酬永遠是常伴左右的。不論你是否了解,只要你選擇追逐高報酬,就等於表示你願意承受高風險。花點時間思考一下,你投資的長期目標是什麼?以賺取高收益為目標的投資組合,和以退休資金需求為目標的投資組合,在建構時是截然不同的。「超高收益」的投資組合會產生較高風險,而退休資金型的投資組合則會保守許多。

人類有某些天生的行為模式,會妨礙我們做出健全的投資決策,所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注意自己產生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並盡可能克制這些傾向。具體來說,你可以:


● 小心任何對於目前狀況的詭辯說法;
● 安於持有平穩的投資組合;
● 提醒自己投資一定會有風險;
● 最多一年重新調整一次投資組合;
● 完全別再用過去推測未來;
● 擁抱金融市場的不可預測性;
● 把任何一種股市模式都當作巧合;
● 不要再尋找根本不存在的模式;
● 承認其他投資人比自己更懂得投資;
● 進行平凡而不是偏鋒的投資。

原則2:一定要盡量分散投資

要成為成功的投資人總歸來說,有4項基本要件:

1. 成功的投資人必須對過程感興趣——因為如果你無法享受理財的樂趣,就無法熱忱地深入了解種種錯綜複雜的理財事務。

2. 投資人數學要好——不只是了解代數和如何使用試算表。要成為成功的投資人,必須具備統計學及機率法則等有用的知識。

3. 想成為績效優異的投資人,必須對金融史有相當的了解——如過去發生了哪些經濟泡沫、其成因以及影響。

4. 你必須具備自制力以實行自己所計畫的投資策略——要成為成功的投資人,不僅要知道該做什麼,還要能控制自己去做到該做的事。

因此不論你本身是否真正具備優秀資金管理人所須的條件,想要獲得長期成功,有一項有效投資操作的基本法則必須好好應用:那就是在金融市場中,沒有任何人可以準確預測事件未來的演變,你的投資標的必須充分分散,如此不論發生了什麼事,你都還是能繼續向前邁進。

原則3:永遠對投資產業保持警覺

除了屈指可數的例外之外,金融服務業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搶你的錢。他們唯一的目標,就是要把你的財富轉進他們的口袋——當你專心閱讀這些公司寄給你的投資明細,搞不清楚自己的錢到底跑到哪去的時候,他們正在自己的遊艇上度假。千萬要避開這些全方位服務券商和大多數的共同基金。

對一般散戶而言,投資產業是一塊充滿陷阱的地雷區。某方面來說,華爾街可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惡鄰居。這個大騙局的存在,完全是為了敲那些沒有小心提防的人。全面檢視整個投資產業先天上的問題之後,唯一合理的投資辦法就是投資指數型股票基金,以整個股市為標的,而不是嘗試挑出績優股和劣質股。另外,基金還必須是由共同基金持有人所擁有,這樣才能避免任何潛在的利益衝突。

原則4:徹底了解所處金融市場的發展史

如果你研究金融市場的歷史,就會發現詭異的狀況會不時發生。原本在過去有用的策略,可能會完全顛倒過來,變成你個人財富的毒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長期眼光來看待這些現象,如此你才有辦法說:「這我以前就見過了,而且我還知道結局會是如何。」利用這種知識,讓自己免於陷入市場上不時出現的瘋狂狀態,並保持專注。

了解金融市場的歷史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可以為你奠下基礎,讓你知道自己該如何做投資。以下舉出幾項值得一提的關鍵工具和要點,是任何投資工具組都不可或缺的:

■ 整個投資過程中最重要的動作,絕對是評估未來的報酬,這是做出健全投資決策的根本。
■ 在推算投資報酬率時,一定要考量到通貨膨脹率。
■ 認為在投資界有個比你會挑選績優股的名師,是一種很迷人的想法。
■ 投資快報也一樣糟糕,它們往往會高聲宣揚自己成功的推薦,至於效果平平的推薦,就讓它消失於無形之中。
■ 嘗試挑選出最佳的績優股,就叫作主動式投資,而另一種方式則是被動式投資,也就是指數型基金採用的方式。

原則5:學習規畫及管理投資組合

身為投資人最重要的決策,就是該投資多少資金在股票上,以及多少資金在債券上,這個決策會決定你風險與報酬關係的特性。要預測哪些類股或哪些類債券的績效會最佳,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得分散投資。切記,真正的重點是投資組合的整體績效,不是組合中哪些資產類別表現最好或最差。在設計投資組合時,一定要考慮自己的年齡和風險承受度。

在開始設計你自己的投資組合之前,請先記住下述5項要點:

1. 在進行投資之前,必須先養成儲蓄的習慣。
2. 若沒有準備好一筆生活支出的預備金,就開始建立投資組合,是沒有意義的。
3. 從一開始就要準備做分散投資,別以為只有在投資標的規模夠大時才要分散。
4. 記住,企業是會消失的——可能會和別的企業合併、進行分割以投入新的業務,而且常常會停止營運。
5. 提醒自己,投資組合中全都配置績優股聽起來雖然很棒,卻是不切實際的。

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掌握5招 打敗大盤非夢事

《理財周刊》489期【文/洪佩玲】

由於景氣復甦,股市多頭氣氛趨濃,2010年開市第一天台股不負眾望再開紅盤,以8207.85點作收,成交值為1700.79億元,創18個月來的新高,也意味著正式揮別金融海嘯的陰影,迎接榮景再現。

前十大基金 檔檔績效破百

攤開2009年度績效,台股基金經理人操作成績亮麗。根據理柏資訊(Lipper)統計,台股基金2009年表現不遑多讓,181檔台股基金中,有6成以上的基金報酬率超過70%,並有20檔台股基金績效報酬率超過100%,獲利翻1倍,報酬率接近1倍的台股基金更有好幾檔,其中,以中小型及科技型基金表現最為亮麗。

基金經理人作帳行情講求眼光獨到,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最大績效,選股就不能鎖定股本太大的股票,因此回顧2009年公司股本低於30億元的中小型股或是成長性強的股票,成為投信基金經理人操作的主軸,面對2010年具有想像力的產業,或是新技術、新產品都是基金經理人選股的策略之一。

統一投信總經理李怡慶認為,儘管題材面短線在2009年帶動台股拉出一波強勁反彈,但主要是資金行情因素,讓2009年台股基金搭上順風車,因此,2010年的台股仍將回歸基本面的步調,台股基金經理人實力要見真章,就端看2010年操盤策略。


五大原則 找出打敗大盤的台股基金

套句現代流行語:「好的老師讓你上天堂,不好的老師讓你住套房。」2008年金融海嘯牽動台股上沖下洗,震盪劇烈,讓台股基金成了重災區,面對全球股市連動快速,基金經理人就要花更多時間去研究或頻繁拜訪公司,以瞭解公司基本面及市場概況。

我們都知道一檔基金表現是否良好,必須與大盤作比較才能見真章,基金表現好不好還是需要跟該基金的對比指數來作比較。對比指數又稱基準指數,也就是所謂的大盤,如果該檔基金漲了20%,而同時期大盤漲了30%,那麼對比之下此檔基金的表現就不是太好;然而如果大盤只是漲了10%,就表示此檔基金績效很好,比大盤表現多了10%。相反的,如果基金淨值不是漲而是跌了5%,也不能說這檔基金績效很差,還是要看同時期大盤表現來評斷,如果大盤同時期跌了10%,那表示這檔基金表現還是不錯,至少它比大盤跌幅還小。一旦基金績效可以打敗大盤,對於基金經理人來說是相當自豪的事。投資人可跟著3位台股基金經理人經驗,掌握5招投資台股基金的原則:

投資團隊是否堅強:台股基金盤勢多變,日盛投信投資長張島郎認為,選股策略影響績效,單憑基金經理人一個人,很難在短時間內觀察到所有的判斷指標,能否掌握最佳的時機、操作策略,背後團隊所提供的資源很重要。

類股持有內容及比例配置:台股的類股輪動非常明顯,長期創造穩定績效表現的基金才會是較佳選擇。因此,選基金時要仔細看類型與當中的持股內容,是否與自己想投資的產業相同,如果這些產業基金績效良好,相對獲利機會也較高。

觀察5大核心持股:投信投顧公會每個月都會公布每一檔基金的5大核心持股,投資人可以把每月前10大台股基金的持股比例記錄下來,比較經理人配置同類型基金幾檔是重複的,針對這些具有重複性的持股,對照目前股價表現,如果有賺,代表經理人選股眼光獨到。

比較買進的時間點:以太陽能產業來看,如果在2008年底就開始布局,跟2009年5月才開始買進,報酬率就相差快1倍,如果在2008年底就提前進場的基金經理人,代表眼光獨到,選股能力敏銳。

衡量α值:直接觀察基金經理人操盤功力的指標,就是用來衡量基金主動操作績效的評比指標「α值」,又可稱作「Jensen」指標,主要是代表在扣除大盤系統風險後,基金經理人的選股能力可以替基金增加多少報酬,α值愈高,就代表經理人的選股能力愈出色。

其實,透過此次3位受訪者的經驗,基金經理人操盤的特點是重視基本面研究,順應時勢、掌握趨勢,勤於拜訪上市櫃公司,深入了解企業經營面,是基金經理人致勝的不二法門。……

【完整內容及圖表請見《理財周刊》489期】

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

30歲靠房產滾出千萬身價

她,買賣過200間房子,手握40間出租
Smart智富月刊 第137期 2009-12-30 撰文者:郭莉芳

30歲,許多人還沒買到人生的第一間房子,2008年滿30歲的張美美(化名),卻先後買賣過200間房子,目前手上仍有40間雅房、套房在收租中,除了坐領當包租婆的固定收益,還隨時維持手上有5間房子轉手買賣,平均每間房子轉手利潤在20%,靠著投資房產身價累積約有上千萬元。這麼年輕的單身女子,為什麼能靠房地產滾出千萬身價,是因為有富爸爸的支持嗎?恰恰相反,因為貧窮,反而激勵張美美對金錢的渴望。

拚命攢錢》因為窮怕了自小就打工

來自單親家庭的張美美,從小兄妹3人寄人籬下,因為媽媽必須要到外面拚命打零工賺錢,養活3個孩子。從國中開始,她就自籌學費,一學期4,000多元,張美美靠當洗頭小妹來賺錢,1顆頭抽佣12元,洗400顆頭才能籌足學費。

窮怕了!張美美從小就會想辦法攢錢,18歲高職畢業後,順利應徵到一個會計工作,這份薪水雖然只領1個月公司就倒了,沒想到卻意外成為扭轉貧困人生的契機。


原來這是一家仲介公司,老闆是房產投資客,因為不想讓房仲業者賺差價,不如自己開公司,整間公司只有老闆、老闆娘、老闆朋友,加上張美美4個人,雖然應徵的是會計,但是張美美的工作內容只有兩件事——接電話與寫房屋出售的紅色廣告單。

「我一天要寫100張廣告單,電話也接不到幾通,我常常想這樣老闆請我1個月花2萬塊,應該不划算吧?」寫了2,000多張廣告單,一間房子也沒賣掉,老闆決定結束營業,把房子丟給房仲業者賣,張美美頓時失業。

失業後,張美美頂下泡沫紅茶攤子,1杯賺5塊,每天搖幾百杯,搖到手抽筋,每天還要躲避警察取締,跑不贏警察就得挨罰單。

張美美不怕辛苦,但實在厭倦每天跑警察的日子,前一任老闆娘也常常來找她,原來老闆想再成立仲介公司需要業務,而老闆娘眼中,張美美「很愛錢」,這種人天生就是當業務的命。

「只要給我錢,我什麼都願意去做!」張美美笑著說,老闆娘以前常常指使她去拖地、打掃,為了賺500元,當年18歲的她願意跪著擦地板,從1樓打掃到4樓。

初入房仲業》勤下功夫3年成交上百件

民國86年,張美美正式成為房仲業的菜鳥,1間房子動輒上百萬元,和1杯飲料10塊錢相比,買賣學問當然大不同,於是老闆娘找了一位老鳥來帶張美美,一對一教學。或許是菜鳥的好運,也或許是命運要助她走上這條路,不少菜鳥入行半年還賣不出1間房子,張美美入行第1個月,居然「冒泡成交」(編按:此為房仲術語,意即菜鳥獨立成交第一個案子),這間套房當時成交價200多萬元,手續費佣金約12萬元,分到張美美口袋只剩1萬多元,但她不以為意。

「我就當自己在學功夫,只要我把賣房子的學問學得通透,我就可以自己出來做。」剛進這行前幾個月,張美美收入只有賣紅茶的1/2,但她不把自己當廉價勞工,反而當成老闆付薪水給她學功夫。

練功3年,成功賣出100多間房子,張美美已經練就出一看到客戶看房子的眼神,就很清楚知道對方接下來會問哪些問題,當她看到客戶「喜歡」的眼神,就聞到錢的味道,知道應該緊緊抓住這位客戶,也因為這樣成交率高,很快的又可以賺進一筆。

進軍房市》靠30萬本金轉手賺8倍

自認已練就出買賣房子的基本功夫,她拿出10萬元存款,再借款20萬元,就靠這30萬元,進軍房地產。

因為從事房仲業的好處之一是消息管道很多,有次張美美看到一間3房物件,這間房子是屋主買來給女兒當嫁妝的,內含裝潢與家具,後來因為男方毀婚,屋主怪罪這個房子「帶衰」,降價求售,只求趕緊脫手。那時張美美以200萬元購入,3個月後以280萬元賣出,扣除貸款利息與過戶成本等,這間投資客處女秀的房子,讓她賺進70萬,若以30萬元本金來看,等於賺了2倍多。她出手的第2間房子是兩房公寓,售價60幾萬元,3個月後脫手,賣價100萬元。

擔任房仲期間,張美美看多了投資客手上囤積太多房子,資金周轉壓力大,因此她設定的目標是淨利20%,能快速賣出最重要,只要時間拖過3個月,就會卡住周轉金。

為了搞懂買賣房子的學問,張美美還曾到銀行的放款部門工作1年,學習銀行審核信用的標準,順便打好關係,未來若有繳款不正常的斷頭戶(編按:貸款人因無力償還房貸,而遭銀行或法院拍賣的房子)出現,也可以馬上通知她。

投資失策》房子賣不掉身背30萬利息

因為剛開始幾次出手,都能順利成交,等資金累積較多後,張美美平均手上有10間房子等著轉手買賣。尤其剛開始的幾年都很順利,再加上銀行衝刺消金業務,還推出百分百房貸,也就是買方不須投入頭期款,可以用房子跟銀行全額貸款,房產交易更是熱絡。

但94年一場雙卡風暴,出現骨牌效應,銀行緊縮放貸,尤其是對套房貸款人的信用審核從嚴,張美美決定放棄套房市場,轉向透天厝市場。

自認買賣透天厝是不會錯的選擇,她自備300萬元,貸款1,200萬元,買了兩棟並排透天厝。然而這兩間房子卻賣了1年都賣不掉,光本利攤還的房貸1個月就要10萬元,空置1年下來,等於繳了120萬元的房貸。這還不包括其他手上待售的房子,算算加起來1個月要湊出近30萬元來繳房貸。
「那時候真的壓力很大,怎麼也想不透,怎麼會透天厝反而賣不掉?但是我不能一直被利息追著跑,坐吃山空。」這是張美美第一次投資失利,親戚點醒她趕緊止血,不要只想到賺買賣價差,卻賠了利息。於是張美美把手上10間100多萬元的公寓或大樓產品賠售套現,紓解房貸繳款壓力;單價高的兩棟透天厝則借了50萬元做最後一搏。

扭轉頹勢》閒置屋改裝出租收租金

「既然房子賣不掉,但還是有很多人買不起房子,租屋市場還是很大的餅」,張美美判斷這兩間透天厝周遭有實踐大學、市政府、國稅局、高雄師範大學、凱旋醫院等,有基本的學生與公務員客群,她便先用50萬元當成改裝第1間透天厝的工程款,再刷卡去買家具與家電,4層共11間房間,沒想到一下子就都租光了,1個月可收5萬元房租。她繼續把收來的租金與押金拿來當第2間透天厝的整修費,裝修完成後也是1個月內就滿租,總共月收10萬元的房租,足以抵繳房貸。

經過這次教訓,張美美也變得更保守了,目前她手上除了有40間雅、套房出租中,手上只維持5間房子買賣,確定至少有3間簽約、賣出後,才會再去收貨(編按:即買入新的不動產),穩健經營。

「錢對我來說,是一種安全感的象徵,錢就是我的堡壘。」張美美希望50歲退休前能有700萬元的現金,而且除了現有的租金收入外,同時還能擁有一個位於交叉路口、5層樓的透天店面,「1樓租給便利商店,2、3樓租給補習班業者或是瑜伽韻律業者,4、5樓自住,這樣就很滿足了。」
「像你這麼愛錢,真的會甘願退休嗎?」「我自己也很懷疑!(哈哈大笑),可是我覺得錢怎麼賺都賺不完,夠用就好了,像我媽媽那麼辛苦賺錢養我們,結果年紀輕輕就過世了,當我有能力想要孝順她也沒機會了,所以人生過得去就好,不用那麼拚!」從昔日只想拚命賺錢,到今日重新省思錢的價值,金錢這堂課,對於這位年僅31歲的女子,格外深刻。

採訪後記》能不能投資?她看一眼就知道

第一次看到張美美,質樸的個性很難想像她是房地產操作高手,尤其是問她:「像那些無法看內觀的法拍屋,該怎麼判斷值不值得出手?」她自信地說:「看地址跟坪數就知道了!」聽得我一臉狐疑。後來在拍照過程中,我隨手抽了身旁壓在轎車上擋風玻璃的廣告紙,問她:「像這個地坪14坪、底價202萬元,應該很便宜吧?」張美美瞄了一眼說:很便宜,沒錯!但是面寬只有2米半,太窄了,不值得投資(編按:除了大樓之外,高雄建築多是長條形格局,地坪太小,但要顧及縱深,面寬就會受限)。

這種「看一眼就知道值不值得投資」的判斷功夫,就是當年張美美從事房仲業3年,前後成交過100多間房子所累積出來的經驗,雖然自嘲當年被當廉價勞工剝削,不管業績再怎麼好,每筆成交佣金才數千元~1萬多元不等,扣除生活開銷與孝養金,3年只存10萬元。不過英雄不怕出身低,雖然當年只有10萬元積蓄,張美美善用信用槓桿不斷累積身價,用專業闖出讓人刮目相看的成績。

買賣8招:從租客找買家 轉手利潤20%

綜合了12年的買賣經驗,張美美不藏私地分享她經營房地產買賣市場的獨門心法。

招數1》專區經營

鎖定區域深耕操作,好處是可以清楚了解當地區域行情的漲跌空間,張美美只鎖定SOGO商圈與文化中心,因為前者是她當年跨入房產的第一個區域市場,贏在比其他人更熟悉這個商圈;後者則是南高雄最貴的地段,只有收入較穩定的中產階級會來這裡買房子,客戶的層次高,不管買賣房子或租房子,糾紛率較低。

招數2》選格局和採光好的中古屋

張美美收貨時,只挑採光好、格局方正的房子,如果是法拍屋或斷頭戶,無法進去看內部格局,一定要到房屋外頭評估這間房子的面寬、深度、與後棟建築物的間距,面寬不足3米半,放棄!間距太小嚴重影響採光,放棄!

招數3》精算看不見的成本

看不見的成本包含至少一季的貸款利息、仲介4%手續費、過戶成本、裝修成本等。如果是無法看內部格局的房子,張美美就必須靠平面圖與地籍圖對照著看,推測內部的格局與水電管線配置,評估接手後是不是需要花大筆預算裝修,侵蝕獲利空間。扣除這些成本後,如果沒有把握把價格拉高2成以上轉手賣出,寧願放棄。

招數4》向房客逆向行銷

如果物件是小套房,張美美會採取邊租邊賣的方法,因為小套房的總價低,可以培養租客變成買主。尤其是那種希望一次繳1年房租,換得租金折扣的房客成功率最高。張美美善用「繳租金不如繳貸款」的說服術,例如:「你1個月租金給我6,000元,1年就是7萬2,000元,兩年就14萬4,000元,繳了10年,房子還是我的;不如你再拿出6萬元,以20萬元當頭期款,等房貸繳清了,房子變你的,而且你跟我買,還可以省一筆仲介手續費!」除了省下仲介費,張美美還可以帶對方去銀行申請房貸,連代書、過戶流程都可以幫房客跑,服務到家,張美美的套房有8成都是由租客成交。

招數5》資金充裕才能等到好賣價

房地產天天有人交易,但不見得天天有人排隊等著買你的房子,張美美認為,想要賺到預期報酬,就要有等待的耐心,如果資金卡太緊,房子必須急著脫手,不一定能賣到好價錢。

招數6》房子只給一個房仲專賣

許多人買賣房子,喜歡同時讓多家仲介去賣提高成交率,張美美卻堅持給一個房仲業務專賣,因為如果一間房子丟給各家業者去賣,反而容易打壞行情,為了搶客戶,連房仲業務都會來拗你便宜個幾萬元,不堪其擾。

招數7》苗頭不對,有賺就跑

雖然訂了2成的利潤空間,但是當房子超過半年都沒賣掉,一來有可能定價錯誤;二來則有可能是交易景氣開始出現疲態,此時應該要下修利潤空間,只求房子趕緊脫手。房市永遠在,不套牢,才能有錢再做下一次的投資。

招數8》獨資經營,避免人多口雜

資金集資愈多,房地產的操作桿桿效益就愈大,但是張美美有過幾次合資的經驗,卻發現人多嘴雜,容易為了賣不賣撕破臉,反而拖累現金周轉效益。

出租7招:包辦水電垃圾 租金報酬10%

只靠買賣房屋賺價差,當房市不好時,內心容易慌張,因此張美美現在把6成主力放在租屋市場,賺穩健財,剩下的4分心力放在買賣市場,賺機會財。

台北市精華中心的租金投資報酬率已經降到3%,專營高雄市文化中心與SOGO商圈的張美美卻能創造平均7%~8%、最高10%的租金報酬率,她到底有什麼祕訣,既能不斷賺取買賣價差,又能維持高租金報酬不墜呢?

招數1》專挑醫院、學校、公家單位集聚的熱鬧區段

有房子、沒市場,房子也是租不掉。想當包租婆,就要先調查哪裡的租客市場最大,舉例來說,附近有學校、醫院、公家單位的區段最理想,如果不能3者條件兼備,也要至少具備2個。

如果只有學生市場則太過薄弱,尤其是國立大學學生又比私校學生更計較租金,如果當地競爭者眾,很可能租客為了省下500元就搬遷,房東若堅持不降價,租客流失速度比想像中快。

但若是有醫院或是公家單位就不一樣了,醫院的醫護人員與公務員重視的是環境與安全管理,如果輔以生活機能便利,即使月租多個500元,也不會太計較。

招數2》過濾房客背景

「我不喜歡收不到錢的感覺」,張美美指出想要維持穩定的租金收入,過濾房客背景是必要的。張美美會請對方出示相關證件或名片,評估對方有正當職業與穩定收入才會接受。

招數3》租金打折降低流動率

降低租客的流動率也是維持租金報酬的方法之一,之前因為遇到金融海嘯,景氣急凍,張美美就下修租金打9折,如果一次付半年就打8折,但必須再續簽兩年租約,等於是確保未來2年的租金。

招數4》設置隔間注重房客隱私

讓房客住得心安,房租才能賺得長久。張美美的透天厝在每個樓層都設有隔間門,其他層的住戶無法進入,等於是每個房客要開大門、樓層隔間門、房門3道鎖,才能進到自己的房間。

招數5》請託鄰居代管環境

張美美手上同時會有位在不同區的房子,不太可能隨傳隨到,因此她會商請一位鄰居代管,幫忙房客倒垃圾、清理走廊、廚房等公共空間,或是臨時有人要看房子,就可以馬上開門讓對方看屋,這樣的成本每個月只要數千元。

招數6》快速處理客訴

不管是水管堵塞、電燈泡不亮、公共區設備壞掉等問題,只要接到房客電話就應該要及時處理。張美美有專門配合的水電公司,可以及時處理修復。

另外,也要制定「租戶公約」約束房客,例如當出現音樂聲太大、朋友在房間內喧譁等擾鄰行為時,房東必須及時處理,甚至要求房客搬離,以免影響其他租戶的續租意願。

招數7》套房配備準備齊全

「乾淨清潔、採光好」會給租客第一眼的好印象,因此張美美盡量在隔間上讓每間房間都有採光,如果是沒有對外窗的房間,租金就會便宜500元。至於在配備上,為了降低耗損率,「只求有、不求好」,像是床、衣櫃、書桌、網路均是基本配備。

小檔案_張美美
出生:1978年
學歷:高雄家商
經歷:克林房屋不動產業務員
現職:專業投資客

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

你財務自由了嗎?

2010/01/15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歐陽姚
http://tw.money.yahoo.com/special_article/adbf/d_a_100115_42_1uvg0

何謂「財務自由」?人人各有解讀。有人認為一定要身價上億、富可敵國,但在一般認知,只要不靠薪水過日子,也就是不用工作賺錢也能生活無虞,就算「財務自由」,不知網友達到這個境界了嗎?

除非中樂透、家有恆產或創業成功,否則一般上班族想要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絕非一朝一夕可成,必須有計畫、有方法、有目標地逐步實踐。

工作為主,投資為輔

我的好友珮婷,從畢業到「財務自由」的階段,大約只花了十年時間,是非常值得學習的案例。十年中她努力從一名證券營業員,爬升到券商分公司經理,再到目前亞洲區投資公司副投資長,職務不斷晉升,薪水也呈現三級跳。

工作之餘她還投資房地產,當包租婆,再加上操作股票及其他商品,成績斐然。去年她告訴我,她的業外收入已經超過本業,換句話說:投資獲利大於薪資收入,即使不工作,也可以生活得很好。目前的工作是興趣也是能力的表現,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工作,做起來更是興味盎然。


不妨看看珮婷努力的過程,雖然在證券業工作,自己本身就懂得投資;但她並沒有辭去工作,當一名投資客,還是以工作為主,投資為輔。然後隨著經驗的累積以及資金的增加,慢慢的讓投資收入大於薪資所得。

1111人力銀行前不久的調查顯示,98年已投入職場新鮮人的平均起薪,從97年的25726元降至24358元,足足蒸發掉1368元。有年輕人忿忿不平地說:沒想到正職工作薪資比兼職工作還少,工時彈性也更低,情願放棄一般正職工作。

我之前的一位助理,畢業後一直在傳播界工作,雖然時薪或日薪頗高;但一直處於有工作有薪水,沒工作吃自己的情形,眼見他年齡日漸增加,我建議他一定要找一份正職工作。

正職工作,即使薪資再低,每個月還是可以領到固定薪資,而且從上班的第一天開始,雇主必須替你加入勞保,只要工作期間,就享有勞保保障,其次6%勞工退休金也持續提撥累積,將來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取約為上班時6成月退金,基本生活不成問題。此外,還可享受公司各項福利或獎金等等,長遠看來還是比兼職優。

穩紮穩打錢滾錢

擁有固定工作,等於有了源源不斷的收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才能進一步藉由投資來增加財富,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至於投資部分,可以投資房地產、買賣股票、發明、兼差甚至是創業,端看個人專長與規劃。

朋友的先生利用業餘時間和幾位同學一起替醫院寫程式,一個程式從十幾萬到上百萬都有,幾個同學分工合作,雖然不是月月有案件可接;但一年接上三、五個案件,多賺一份薪水不成問題。

不過千萬要記住,這份多賺到的資金,不要隨手又花掉了。最好能利用「錢滾錢」方式繼續替你創造財富,投資房地產,定時定額買基金或購買績優股票都是不錯的投資。

總之,一定要有目標有計畫,且逐步實現。否則即使是中了樂透或繼承大筆家業,只要守不住,也可能在幾年之間就回到原點。

願大家都能財務自由、工作自由、心也自由!

2010年2月6日 星期六

最佳長期權值股 聯發科、宏達電、鴻海

作者:文/彭杏珠

台灣50成分股市值就占了台股近七成比重,與大盤加權指數息息相關,是投資人最愛的標的之一,《遠見》特別根據平均10年ROE的表現,予以排序。

《遠見》雜誌推出2010年版的「A+企業」排行榜,主要是以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為篩選指標。不可諱言,這樣的標準對小股本企業相對有利。

為避免有遺珠之憾,《遠見》特別同步推出「台股市值前50大企業」評比,藉此讓讀者更進一步瞭解大型權值股的經營績效。

市值前50大企業就是證券交易所「台灣50指數」的成員,只限於上市公司,由台灣指數系列諮詢委員會於每年1月、4月、7月與10月進行季度審核,再根據市值調整公布。

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指出,50成分股就是所謂的大型權值股,50檔股票總市值就占了台股近七成比重,和大盤加權指數的連動關係係數高達0.989,只要50成分股上漲,大盤指數鐵定上揚,因此不僅是機構法人最愛的投資標的之一,也深受散戶投資人青睞。


股本大、股價高,較易衝高總市值

這些動見觀瞻的50檔成分股都是些什麼企業呢?

根據金鼎證券投顧總經理霍祥琛指出,市值能擠進前50大的企業不是擁有大股本,就是股價要衝很高。

因此資本支出大、又需要技術門檻的產業很容易進榜,例如半導體、DRAM、面板產業都屬於資本密集,公司一成立就需要砸大錢,蓋工廠、買設備,如台積電、聯電以及友達、奇美電等。台積電資本額為2590億,2009年12月17日總市值台灣第1,高達1兆6110億。

從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就可以知道資本密集的程度有多高,這種產業實非一般人可以介入。月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預估,2010年半導體業產值將成長9%,2011年則是5%,台積電2009年的資本支出已由原訂的15億美元大幅增加至27億美元,約864億台幣,高於2008年的18億、2007年的26億美元,並創下近幾年新高。2010年甚至還會締造新紀錄。

另外一種,則是不需要大資本,專靠腦子賺錢,屬於高技術門檻的產業。由於進入障礙高,通常都有高獲利,進而支撐住高股價,形成高市值,例如宏達電、聯發科等。

聯發科股本才109億元,但12月17日股價為528元,是50檔個股中的股王,當然市值就被撐大到5755.82億,甚至還高過中鋼。中鋼股本雖為1309億,但股價只有31.3元,總市值為4098.58億。
早切入市場、自創品牌和通路具優勢

還有些50成分股的屬性,並不需要太高技術,卻是較早切入市場的先發品牌,經過歲月累積,逐漸墊高股本,並成為該產業的領導廠商,甚至形成寡占局面。例如台泥、亞泥、台塑、南亞等都是歷史悠久企業,經時間累積成大資本、也厚實了純熟技術,成為業界領頭羊,後進者幾乎沒有機會。台泥歷史就長達60年、台塑也有56年之久。

除了高資本、高技術門檻、長時間累積競爭力的產業外,50成分股中還包括以自創品牌與通路為主的企業,例如宏碁、華碩,初期可能不需要太多資本,但形塑自創品牌需要龐大行銷費用與經營實力,也會累積成大股本。

不管是哪一種屬性的企業,共通性就是高市值,而且對大盤指數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遠見》以過去10年、5年以及2009年前三季的平均ROE為指標,來檢視50成分股的經營績效。
長期十年表現最佳的前十大,依序是聯發科、宏達電、鴻海、台灣大、廣達、統一超、華碩、鴻準、台達電以及台積電

《遠見》A+企業最基本的條件是,負債比≦50%,再依此來評比企業的經營績效。如果去除掉這個限制,其實50成分股中前八家的平均10年ROE,甚至還擠進1283家上市櫃企業前100大的排名。

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指出,這八家企業,除宏達電、鴻準股本小於百億,分別為79.6億、97.2億外,其餘都是大股本企業,例如台積電高達2590億,鴻海為857.89億、華碩424.68億,還能交出平均10年ROE19.35%、26%、21.17%的成績單,誠屬不易。

其中,又以聯發科與宏達電表現最突出。50大成分股中,只有這兩家擠進A+69強企業名單內,而且還是五顆星企業。

鴻海成長靠購併,引發同業排擠

不過,鴻海也表現不俗,平均10年ROE為26%,5年ROE也有24.46%的高水平,但由於鴻海負債比超過50%,才未能榮登69強榜單。鴻海光是2008年就淨賺551億餘元,高過聯發科、宏達電等企業,僅次於台積電的999.33億元。

另外,廣達、統一超、華碩、鴻準、台達電、台積電也都是表現優異企業,紛紛擊敗金融海嘯的震盪,去年都有獲利。

由於多數大型股多是歷史悠久,且處於成熟期的產業,元大投顧投資研究部副總經理鄭宗祺表示,大型股想要維持成長與獲利,相對小型股更為艱難,因為營收基數愈墊愈高,每成長1%都是挑戰。

例如近十年來,營收屢創新高的鴻海,就是靠購併,擴充版圖,「不斷地加新東西進來,而且發揮1+1>2的效益,才能保持集團的成長力道,」鄭宗祺說。

近年來,鴻海大舉跨足筆電代工市場,攪亂了廣達、仁寶等代工大廠的「恐怖平衡」局勢,市場也逐漸形成一股「排鴻效應」,甚至連鴻準的訂單都一度受到波及。

遠期的不說,光2009年年底,鴻海又在市場上投下兩顆震撼彈。繼11月14日閃電宣布旗下的群創購併奇美電之後,12月2日晚間再公告,透過子公司買下戴爾的波蘭廠。

群創合併奇美電,讓鴻海集團的事業版圖愈趨完整,鴻海總裁郭台銘儼然成為科技業的「成吉思汗」。不過,科技業為了防堵鴻海坐大,最近頻頻啟動「防鴻警報」,不再下單給競爭對手鴻海的關係企業。

施羅德投信陳朝燈指出,同質性業者互相競爭是商場正常行為,自然會形成「非鴻海體系」,希望能與鴻海相抗衡。只是商場如戰場,沒有永遠的敵人與朋友。只要鴻海產品夠好、夠低廉,市占率又高,競爭對手也啟動不了「排鴻效益」。

中概股有大陸內需支撐,後勢佳

大企業要成長除了透過購併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另闢新戰場,最明顯的就是搶占大陸內需市場的中概股,例如台泥、亞泥、正新輪胎、聯強、統一等。

正新輪胎是典型的案例之一,兩岸才剛開放,就率先至大陸設廠。這幾年受惠於大陸的內需崛起,業績翻紅,2006年稅後淨利成長率為28.84%,2007年飇高到199.69%,即便在2008年的艱困年代,還淨賺了35.47億元,2009年1至9月,稅後淨利已經高達101.1億元。

近年來,台泥也受惠於大陸,2006年稅後淨利成長率為17.86%,2007年增加到29.13%,2008年也賺了57.61億元,2009年1至9月,稅後淨利為48.75億元。

董事長辜成允步伐愈跨愈快,2009年11月底,以約166.34億元收購港資昌興礦業公司在大陸的水泥廠。透過這次購併案,台泥在大陸地區的水泥總產能將一舉擴充到4000萬公噸以上。台泥在華南市場將取代海螺成為該區最大的水泥業者,在全中國的水泥市場,也穩居前四大。

產品創新帶來高獲利,才是企業王道

購併或擴廠、開拓新市場都需要大把資金,但也有些企業不需要投入大資本,就能創造高獲利,那就是典型的「藍海策略」企業。

施羅德投信陳朝燈表示,這種靠創新所製造出來的新需求,是全新的市場,沒有競爭者,就能帶來高獲利,最具代表的就是聯發科。聯發科不斷開發下一個利基型商品,已經是好幾代的拳王了。

50檔權值股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負債比偏高,除金融股因產業特性,存款都計入負債,造成高負債比外,累計2009年前三季,廣達、仁寶、宏碁、奇美電都有高達69.53%,66.92%、70.26%、64.81%的負債。

元大投顧副總經理鄭宗祺提醒,看待大型權值股的負債比時,不能只看絕對比例或數字。因為大型股資本高、市場大、人才多,相對小型企業更有能力承受較高的財務槓桿投資,對市場的應變能力也比較高。

他更進一步指出,鴻海是特例,從不辦理現金增資,也就是不跟股東借錢,都透過銀行借貸,使得負債比相對較高。不過今年前三季負債比已經降到53.86%了。

其實檢視50檔權值股,累計至2009年12月17日的平均投資報酬績效,扣除金融個股後,雖然個別企業互有差異,但是不管從今年以來、去年最低點11月20日以來,或是三年、五年的投資報酬表現均優於大盤。

投資者該如何看待這些企業呢?

根據金鼎投顧總經理霍祥琛指出,50成分股都經過長時間檢驗,比一般企業更經得起考驗,會變成壁紙的機率相對較低。尤其在非理性因素所造成的下跌時,例如金融海嘯,由於股價被嚴重低估,更具長期投資的價值。

不過,元富證券投顧總經理劉坤錫也提醒,50成分股雖然有不少是績優股,但投資者最好能觀察個股後勢的發展趨勢,再選擇合適的買點,畢竟數據都只能當作參考而已。

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A+俱樂部/5大標準篩出TOP 69

遠見 2010/01/11 【文/彭杏珠】

2010年台股將呈U字型走勢,高點出現在第一和第四季,其中ECFA概念股和中國收成股最具大漲潛力。誰是明日之星?誰是大黑馬?跟著《遠見》預約下一波商機!

走過金融海嘯,迎向復甦2010

2008年美國華爾街引爆的金融海嘯,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市場上一片哀嚎與悲戚,連最權威的經濟學家、企業主都無法預估這一次的衰退期將持續多久。

誰知道,不到一年光景,海嘯衝擊逐漸退卻,人們經過短暫療傷後,又積極投入市場,產業走向復甦多頭景象,熱錢也開始追逐起金錢遊戲。

全球經濟在短時間內震盪起伏,「這一次的教訓告訴世人,將來不再是太平盛世,沒有絕對的事情,也不會有永遠不倒的長青企業,」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觀察,21世紀是不確定與多變的年代,不管個人、企業、國家隨時都要有居高思危的意識。

2008年,台灣票選出的年度代表字是「亂」,也正是全球的寫照。亂世當中,機遇與挑戰並存,體質健全、經營績效良好的企業更能脫穎而出。

到底,經過一年的震盪洗禮後,企業界交出什麼樣的成績單呢?


延續去年的報導,今年《遠見》雜誌再度推出「A+企業評比」,檢視台灣1283家上市櫃公司(不含TDR公司)當中,有哪些企業依舊屹立不搖,能持續幫股東賺大錢。

《遠見》雜誌與台灣經濟新報(TEJ)合作,根據去年所設定的5項指標,進行篩選。再藉此,評比出經營績效良好、長期獲利穩定、財務健全的上市櫃企業,並深入剖析其原因,做為企業界的借鏡、與投資人的參考。

最基本篩選門檻:負債比≦50%

最基本的篩選門檻是負債比。為確保企業有健康的財務體質,《遠見》將負債比設定為≦50%(等於或低於50%)。因為太高的負債比,會讓企業無法因應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

設定這個負債比時,其實已考慮過所有產業的特性。目前全體上市櫃公司平均10年、5年、與2009年截至第三季為止的負債比,分別為44.78%、44.9%與42.87%,即便加計金融業,各別三個年度也不會超過49%,所以設定負債比≦50%為最基本的門檻。

負債比超過50%的企業,即便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分數再高,都無法進入評選名單,再從符合資格的企業中,排出平均10年、5年、與2009年截至第三季的平均ROE,各前100大的三項名單,每通過一項檢驗就給一顆星。

經交叉比對後,必須獲得兩顆星以上的公司才有資格進入A+俱樂部。今年共計有69家企業出線,比去年少了四家。

因應海嘯,微調稅後淨利評比的標準

去年為觀察企業是否持續處於獲利成長趨勢,規定必須連續三年稅後淨利正成長才能擁有一顆星,意即每年都要比前一年賺更多錢。

但鑑於海嘯衝擊,經營環境險惡,2008年業績普遍表現不佳,今年調查微調為近兩年稅後淨利正成長,2008年、2009年累計前三季有盈餘。第五項指標則維持不變,仍為淨現金∕股本>10%。69家企業,每通過一項評比,就再給一顆星,最高為五顆星。

今年與去年的名單中,共計有17家新進榜企業,也有21家出局。特別提醒讀者的是,出局的企業未必不好,因為門檻是ROE前100大名單,許多企業都只差零點幾個百分比而飲恨。

還有些擁有兩顆星的企業因為創設時間、或財報數據不足10年,少了一項評比機會,想要同時擁有兩顆星而進榜者,都必須打敗92.2%的競爭對手,才有機會勝出。

元富證券投顧總經理劉坤錫指出,入榜的69強在近10年國內外重大事件不斷的惡劣環境下,還能創造平均10年、5年ROE20%以上的成績,實非易事。這是相當嚴苛的篩選標準,幾乎都是表現優異的企業了。

五星從5家增至14家,資訊電子業入榜53家

根據五項指標層層把關篩選後,共有14家獲得最高的五顆星。包括中碳、五鼎、川湖、創見、聯發科、宏達電、茂訊、鈊象、奇偶、新日興、松翰、飛捷、立錡與致新(依據股市代碼排序)。其中川湖、聯發科、宏達電、松翰連續兩年蟬聯五顆星,實屬難得。

四顆星的有13家、三顆星的25家、二顆星有17家。聯詠、振樺電、陞泰則是兩年都得到四顆星的評比。

再深入分析69強企業的所屬產業別,有近77%、共53家企業都是資訊電子相關企業。而非電子業的只有16家。

其中,又以電腦周邊及設備廠商最多,如川湖、普安、港建、德律、可成等。再來是工業電腦類(含POS、監控系統業者)的振華電、欣技、奇偶、飛捷等。IC設計家數也不少,有聯發科、松翰、聯詠、立錡、致新等。

主流產業之一的通訊網路、資訊服務業,則有宏達電、普萊德、台灣大、104、鈊象、智冠進榜。其餘家數較少的產業類別請參考表1。

資訊電子業進榜家數遠超過傳產業並不意外。資訊電子早已是台灣的強項領域,業界整合硬體與應用程式的能力,運用在工業電腦與IC設計上,經常有突出的表現,讓相關企業得以持續保有高獲利。

近10年來,蓬勃發展的生技業,也有五鼎、精華、百略三家入榜。而長久以來,被電子業光芒所遮掩的傳統產業,在大陸市場的加溫下,今年仍有聚陽、亞崴、明安、伸興等13家擠進榜單,甚至比去年多了5家。

這說明了,即便所處的不是新興、熱門的產業,只要願意創新、提升競爭優勢,夕陽產業也能迎來旭日朝陽。「這些傳產企業都是一方之霸,深具國際競爭力,由於毛利無法像電子業動輒30%、40%的水平,要進榜相對困難,」元大投顧投資研究部副總經理鄭宗祺說明傳產業經營的處境。

金融、營建掛零,主因負債比太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69強中,毫無金融業與營建業的身影,去年還有永信建一家入榜。

由於金融業經營特性使然,存款等於負債,負債比都在八、九成以上,無法符合最基本的篩選標準。不過,即便排除負債比≦50%的設限,這幾年金融業獲利普遍不佳,也沒有一家能入榜。

表現較佳的第一金控、華南金控,平均5年ROE只有10.69%、10.59%的水準,不及第100名的一半。而累計2009年前三季的ROE,領頭羊富邦金控也只有8.37%,還不到第100大14.23%的3∕5。

營建業未入榜是因為「材料」就是土地,動輒上億、數十億元,必須透過借貸儲備土地,即便動土施工後,也要借錢備料、蓋房子,負債比相對較高,不少負債比都大於50%,被排於門外,失去參賽資格。

而且營建業的營收震盪起伏大,只要建案一出清,當年度獲利就十分了得,但沒有推出新建案時,就相對失色,因此也不易入榜。以長鴻營造為例,2006年ROE還有8.99%,2007年馬上掉到-7.22%。

資本額小的企業,有利維持高ROE

翻看69強企業名單,有些是赫赫有名的企業,更多是外界不熟悉的小型企業。為何反而是這些小規模的公司可以維持五至十年的高獲利,並且通過不景氣的試煉呢?

由於ROE的計算方式,對於小股本的公司較為有利,所以入榜的名單,不少都是小而美的企業。

資本額在20億新台幣以下的小型企業,今年入榜的69家中就有51家。例如宇峻股本只有3億元,而矽瑪資本額不過3.11億元,104人力銀行、港建也只有3.38、3.63億元。

入榜而位於20億至60億元之間中型企業,則有11家。而超過60億的大型企業剩下7家,其中超過百億的,更只有台灣大(380億元)、聯發科(109億元)兩家。

小型企業由於資本小,常有流動性不足的缺點,但對投資人而言,能不能幫股東賺錢才是關鍵。巨路國際董事長林建國就相當務實,他從不刻意追求高營收,卻堅持一定要幫投資者賺錢。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企業不能賺錢是罪惡的。只要務實靠本業持續賺錢的就是好企業

當然股本小,只要獲利大幅增加時,ROE也會直線竄升,這也是小型股比大型企業的ROE更容易突出的原因之一。例如小股本的宇峻,2009年Q3毛利率高達96%,一下子就墊高了ROE,衝到第10名。

不論股本大小、營收高低 A+企業具備哪些共同特性?

1.握有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茂訊電腦董事長沈頤同說,人是英雄,錢是膽。企業不斷開疆闢土,人才、錢財缺一不可。尤其在動亂時代,再好的企業都可能面臨營運斷炊、借貸無門的窘境,最後或許只因為一時週轉不靈,把江山拱手讓人。

因此69強企業,不管規模大小,絕大多數不時興玩高槓桿的財務操作,經營層態度趨於保守,身邊隨時保有充裕的子彈,以備不時之需。

例如股本百億的聯發科,2009年Q3 現金與約當現金就高達832.56億元,已經可以再成立七家聯發科了。而股本只有10億元的陞泰,2009年Q3的現金與約當現金也高達26億元,相當於2.6個資本額之多。

太平盛世時,這些企業主會被歸類於財務過度保守、不夠聰明的經營者。一旦經濟步入蕭條時,才知道存糧有多重要。

一位曾叱吒風雲、擅長高財務槓桿的企業家私下感歎地說,以前只有1塊錢,就敢跟銀行借9塊錢,玩起10塊錢的投資,當時覺得自己很厲害,確實風光了好一陣子。但就像脆弱的蛋殼般,景氣衰退,一捏就碎了。

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手上隨時有個3億現金的茂訊就趁海嘯來臨時,進行起擴增門市據點的計畫,一下子就把租金砍了兩成下來。

2.經營層穩定又兼具專業背景

經營層扮演火車頭角色,人事震盪或成員不睦,很容易拆夥或易主,穩定又專業的經營層有助企業永續發展。這也是A+企業共同特色之一。

台灣程控業龍頭廠商巨路,六位發起人合夥創業時間長達34年,都出身於專業背景,至今仍同心協力,帶領巨路再創事業高峰,就是經營團隊穩固,可以穩健發展的見證。

3.注重研發、創新能力強

21世紀是創新的年代,各行各業無不鼓勵員工動腦筋、想點子,希望將創意變成新台幣。因此要成為A+企業幾乎毫無例外,必須求新求變,成為業界最創新的公司。

想要在歐美大廠中,找出一條生存之路,談何容易。四顆星的精華,就率先全球推出彩妝變色放大片。而為了搶攻非近視族群,還推出數款沒有度數的彩妝變色放大隱形眼鏡。

五顆星的五鼎生技,不僅研發出全球第一台手持式尿酸檢測機,還推出多項台灣第一的產品,例如國台客語發音的血糖測試儀器等。

這些企業能夠創新產品,取得好成績,都是藉助背後堅強的研發團隊。此外,A+企業也可以透過行銷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或制度創新等,區隔出差異,拉開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兩年都是三顆星的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最能感受創新的重要性。

回首創業23年來,信義房屋在台灣房仲業已締造了無數個第一。1989年,首創「不動產說明書」、1993年推出「購屋全面保障制度」、1996年全面實施「成屋履約保證制度」、2007年首推「購屋四大保障服務」。

周俊吉認為,「信義房屋只有『同業』,沒有『同行』,因為沒有人與我們『同行』,我們是『先行』,是制度的領先者。」

要不斷創新,擁有絕對競爭優勢絕非易事。金鼎投顧總經理霍祥琛指出,經營者無不絞盡腦汁為企業找到正確的方向,尋找下一個獲利的引擎。壓力之大,非外人能想像。

霍祥琛分析,以今年仍奪得五顆星的宏達電為例,營收、獲利都十分亮眼,相對其他企業已經相當優異了,但跟自己過去輝煌的成績相比,卻有些失色。

主因是,宏達電過去「唯我獨尊」局面已經被打破,更多競爭者紛紛搶食市場,智慧型手機產業逐漸步入成熟期。宏達電在創新、研發上的壓力更形龐大。

檢視宏達電近年來的股價表現,就能明顯感受到不再像過去那樣勢如破竹。累計2009年以來至12月17日為止,加權指數平均報酬率是73.36%,宏達電卻只有17.56%,遠比大盤表現差。

4.與上下游客戶關係良好

69強企業大多擁有良好的客戶與上下游供應商關係,以此做為健全營運的基礎。

勇奪今年四顆星的全球最大筆電電池模組廠商新普,董事長宋福祥就十分積極建立與上游業者的關係,寧可吃點小虧也無妨,以便隨時取得電池原料。當上游廠商產能過剩時,新普別無二話先吃下來,再慢慢消化;產品品質出問題,也不會立即換掉合作廠商,而是共同來解決問題。因為與上游廠商維持良好關係,新普才能搶下第一的寶座。

5.大陸市場+台灣技術=業績保障

大陸13億人口、龐大的內需市場,向來是全球產業摩拳擦掌之處。不管是製造業、服務業,幾乎沒有企業不將目光鎖定在大陸身上。69強企業當中,也有不少是在大陸市場的加持下,刷新營收與獲利。

近幾年,專攻車用市場的專業端子廠胡連精密,就積極開拓中國大陸車市,2009年終於開花結果,並連續兩年都取得二顆星。

2009年,由於中國政府積極推動「汽車進城」以刺激內需市場,大陸車市無畏金融海嘯,反而逆勢成長,預估2009大陸車市將較2008年成長20%至25%,取代美國市場,成為全球最大車市。其中又以自有品牌比亞迪表現最耀眼,預估汽車銷售量將達40萬輛,高於台灣的總銷售量,2010年可望成長到65萬輛。

由於胡連已順利成為比亞迪的主要供應商,今年中國將推動自有品牌車廠從內銷走向外銷市場,胡連將順勢成為「中國車自有品牌夢」的受惠者之一。

胡連董事長張子雄表示,去年大陸占營收比已達到55%,較前年成長9%,預估2009年大陸地區銷售金額將超過6億元,較2008年成長超過70%,而2010年在大陸車廠高度成長下,業績可望增長20%至30%。法人預估,胡連明年每股稅前盈餘可望挑戰7元。

近年來,安全監控系統廠商奇偶也積極開拓大陸市場。董事長戴光正表示,大陸商機很大,未來會持續投注人力與資源在大陸,子公司已接獲上海世博會訂單,雖然產品出貨量不大,但意義重大。

目前大陸每年約貢獻奇偶60至70萬美元的業績,預計今年將增加兩至三成。

能源股股王茂迪早已看好大陸市場潛力,2008年第四季昆山太陽能電池廠開始投產後,2009年5月就開始賺錢,預期全年將呈現盈餘,也如期趕上大陸強力祭出太陽能補助方案的市場商機。其餘企業也是前仆後繼投入大陸市場,如智冠、百略等。

元富證券投顧總經理劉坤錫表示,兩岸關係穩定後,台灣產業將產生新的營運模式,誰能結合大陸市場與台灣技術,就是業績的保障。

從69強企業身上,看到能成為持續獲利、幫股東賺錢的公司絕非偶然,都是經過長期考驗而累積了制勝的因素。但細究之後,會發現他們之間共通的特性,並不是個別企業獨創的武林祕笈,而是管理學上耳熟能詳的成功關鍵條件。

如果,你也想成為A+企業,不妨先打好這些基本功夫吧!如果你是投資人,也必須看準投資的企業,是否具備A+的條件。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生活裡的理財課

《大師輕鬆讀》NO.362〈我的終身投資主張〉
文/摘自《投資,越簡單越好賺》,Smart智富出版

雖然坊間沒有什麼「玉女」主播的稱號,但向來注意隱私的我,很少和別人談起自己的情事,不過要談到我的理財第一堂課,還是不得不招了。好吧,我的初戀發生在國三,那也是生平第一次知道什麼叫「缺錢」,什麼叫「有錢真好」。

初戀教我的第一堂課

初戀應該算是我人生的奇遇之一,對方是我暗戀兩年的校園風雲人物。國中時戴個大眼鏡、頂個西瓜皮的我,情竇初開,但某些神經卻極不敏感;只知道每次看到他,內心就會湧起一陣甜甜暖意,從來也沒期待童話故事般的邂逅會發生在我身上,但是,初戀總會有些特權的意外,奇遇就是發生了……

說是奇遇,是因為我的初戀男友算是個滿特別的人,在那個年代,他的生活、戀愛方式,都和同年的學生差很大。不只178公分的身高,外表成熟像個大學生,他對待我的方式,也像極了大學生,不,應該說和大部分同學10年後的戀愛模式,也相去不遠。


遇上多金王子,發現自己口袋空空

除了他的個性本就早熟體貼外,一個很直接而實際的理由是:「他是『好野人』!」每天上學,都有黑頭車接送到校門口;走到哪都有一群同學跟著他,因為有他在的地方,就代表有金主會整桌買單;生日時,他會包下速食店,任同學狂點餐;補完習出來,會看到他捧著一大束玫瑰花正在等我;我們第一次約會,吃的是頂級牛排,一客快千元,那天我說不到十句話,他誤以為我是文靜女,其實是我心裡緊張死了,因為皮包裡只有50元。

即便以現在「熟女」的立場來看,我還是可以客觀地說:「他是個好情人!」個性浪漫,常常不時送上可愛的小禮物,日本進口的皮夾、鉛筆盒、包包等一些在櫥窗裡看過,但零用錢肯定買不起的東西,一個一個出現在我面前。班上女同學羨慕我遇上白馬王子,我承認有那麼點虛榮,收到禮物時也會高興好幾天,但另一方面,無形的壓力卻愈來愈大,從小我受的教育是「無功不受碌」、「禮尚往來」,在愛情上也該如此,但,我有能力回送什麼呢?

家境小康的我,因為這場初戀,第一次有「缺錢」的困擾。課外的補習費,父母會直接繳給補習班,沒帶便當時的午餐費,一天大概是 50元,偶爾和同學在外用餐,可以再拿到額外的零用錢100元。父母親給零用錢都很明理,合理的消費都是實支實付,但當然沒有任何一項叫「男朋友的禮物費」;收禮物的感動及矛盾,在我生日那天,到達臨界點。

為了買禮物,有了人生第一本記帳簿

15歲生日那天,男友送上了一只很好看的手錶,至少好幾千元,我的壓力也來了,他的生日剛好在兩個禮拜後,我要怎麼「變」出一個像樣、有質感的禮物呢?錢從哪來呢?生日那天,我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我有了人生第一本記帳簿,當晚開始「清算」自己目前的資產,列出未來每天的進帳(吃飯錢),及可能創造出的進帳(例如故意不吃早餐),決定展開為期兩週的籌錢大計。後來才知道當時畫的那張表,其實就是「未來現金流」估算表。

計畫的第一天,不算成功,被熱壞的天氣打敗,路過自動販賣機時破了功。第一次體認到,存錢要有紀律,如果自己做不到,就得仰賴外力。隔天我拿了個信封,裡頭裝了今天創造出來的進帳,早餐費加午餐費共100元,很慎重地跟坐在隔壁的好友說:「從現在開始,我每天都會把我的餐費、零用錢,統統交給妳,妳要把這些錢放在信封袋裡,而且無論我怎麼跟妳要,求妳、罵妳,都不可以給我,知道嗎?」好友知道我的目的,但還是被我的嚴肅嚇到,點頭接下了這份信封盟約。

挨餓兩週,強迫儲蓄存下2,000元

接下來的日子,我和好友很有紀律地執行計畫,每天到學校第一件事,就是交錢。正值青春期的我,活潑好動,才挨餓第一天,放學時已經感覺體力不支,有點頭昏眼花,第一次這麼想快快回家吃飯。吃晚餐時,正起身想多添一碗飯,媽媽笑著說:「哇,今天怎麼這麼會吃啊,是白天沒吃飯嗎?那我給你的便當錢,你花到哪了?」現在想想,媽媽一定是隨口問問,當時我卻心虛不已,明明才五分飽,還是把筷子放了下來,故作輕鬆說:「當然有吃便當啊,我是吃飽了,要去做功課了。」

事實上,一天只吃一餐,實在非常痛苦,有時我竟然餓到看見「樹葉」也有食慾。天啊!怎麼行呢?心想這是長期抗戰,可不能太快陣亡,於是做了一點「資產重配置」,決定動用部分存款支援早午餐。我相中了一款當時容量最大的運動飲料,促銷價只要10元,早、午餐各一瓶,只求先騙過肚子,效果還不錯呢!這當然不是值得推薦的省錢法,當年年幼無知,根本不懂得運動飲料不能喝太多,那段時間,雖然吃得極少,卻老覺得臉部有些浮腫,正是錯誤省錢法付出的代價。

就這樣辛苦挨餓兩個禮拜後,好友把已經凸起的信封袋交還給我,任務完成,兩個人都覺得鬆了口氣,我更是被自己感動到有點熱淚盈眶,原來我真的可以存下一筆錢,雖然只有2,000元,卻是我個人第一筆小小的資產。

當天我直奔東區 SOGO百貨,很「豪氣」地買下一隻上千元的玩偶,想說今天就當個有錢人吧!我也學有錢人,把玩偶拿到禮品部包裝,專櫃小姐的技術很好,它變成了一份很美的禮物,當我正為自己的苦心陶醉時,專櫃小姐的話把我拉回現實:「包裝費250元。」小姐說,「什麼?我沒有買東西,只有包裝耶!」我整個傻掉了,這位小姐頭也沒抬地說:「對啊,就包裝費。」那天我學到了兩個教訓:第一,不要隨便假扮有錢人;第二,絕對不要把東西拿到禮品部包裝。

這幾年陸續有人在我的節目中談到「信封理財法」,我聽了總是會心一笑,原來我20年前就用過這招,可以拍胸脯告訴大家:這招真的有用!

2010年2月3日 星期三

2010年 不宜投資股市的七大狀況

2009/12/29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綜合外電

年底正是股市預測紛紛出籠之時。何時進場?當買何股?還是改買黃金等等,不一而足。

有沒有那一位分析師在2008年崩盤前,建議投資人退場,隨後又在2009年復甦之前,再建議返回股市?如果這些分析師無法預測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及80年來最快速之一的復甦,那麼又為何還相信他們目前的預測呢?

除了無法相信這些分析師外,還有七大狀況,讓投資人不宜於2010年投資股市。

狀況1:不了解投資與賭博的差異

投資係屬長期。賭博則為尋求立即的滿足。如果投資人不是至少五年無需計劃投資資金的20%時,就不應 進場。

狀況2:如果自認能預測進出場點


預測進出場時機,純屬臆測。沒有證據顯示有誰有預測進出場時機的能力。大多預測進出場時機的投資通訊,只能存活約四年,而後便遭淘汰。如果這些「專家 」無法持續預測進出場時機,那麼更遑論一般投資人了 。

狀況3:如果自認有能力選出股票「贏家」

股價係根據可得的資訊,而後合理定價。而讓股價變動的因素,則是明日的消息。有誰知道明日的消息? 如果不得而知,就別想挑出贏家股票。

還記得雷曼銀行,華盛頓共同基金,世界通訊及恩龍嗎?許多投資人都認為這些股票會是贏家。結果他們全都聲請了破產。

狀況4:如果自以為可以選出贏家共同基金

在任何一年裡,僅有三分之一的共同基金能夠打敗大盤,在十年期間,則逾95%的共同基金無法辦到。這機率實在太低了。

狀況5:若想依賴自稱有能力打敗大盤的投資顧問

不幸的很,這幾乎包含了每一位經紀商與投資顧問 。近來一份詳細的研究報告,比較了借助投資顧問的投資人與自主投資人的報酬率,由經紀商所選出的共同基金成本較高,績效則低於不借助專家選出的共同基金。 這份研究還發現,經紀商並無能力提供較佳的資產配置 ,或協助正錯誤的投資行為。

結論:經紀商與投資顧問是投資人財富的災難

狀況6:如果經紀商造成投資人虧損,投資人還想獲得公平方式解決爭議

如果投資人在經紀商處開戶,就無法獲得公平解決爭議的方式。投資人只能向金融業監管局申請強制仲裁, 而仲裁委員會的委員可能受僱於證券業。

狀況7:如果目標是在市場上大撈一筆

根據可獲得的資料顯示,大多投資人如果從未投資股市,只買公債或短中期公債指數基金,則日子會好過得多。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旅行就是賺錢的動力

衣櫥永遠一團亂,發票、帳單卻整齊收妥
Smart智富月刊 第137期 2009-12-30 撰文者:林正文

上午9點,一位長髮及肩、笑容甜美的女子,從大安區的老公寓裡走出來,一個跨腿,熟練地騎上腳踏車,準備去工作。

路旁行人很快認出這位美女,她的本名是謝怡芬,你可能沒聽過,但她另一個名字「Janet」,卻是家喻戶曉。Janet主持旅遊節目《瘋台灣》4年多,隨著節目走紅,邀約不斷,年收入從30萬元暴增到千萬元,晉身為當紅主持人。

身價暴增的Janet,並沒有改變生活習慣,她依然住在每月租金只要6,000元的老公寓,沒有通告時,以腳踏車代步。不擔心被路人認出來嗎?Janet很自在地說,「台灣人比較害羞,只敢指指點點,很少人會衝上來打招呼或是要拍照。」

「賺得的錢變多了,對我來說,只是更捨得花在旅行上,」Janet說。才剛滿30歲,已經旅行過40個國家,幾乎每年都會安排2次~3次旅行,體驗不同國家的風土民情。2010年,她想出新的旅行計畫,打算跟朋友們合租一艘船,在太平洋漂流一個月。「以前租船的費用,我根本負擔不起,但是現在可以了,所以我非常期待。」Janet開心地說。


住老公寓、吃得簡單、交通工具靠捷運與腳踏車、捨不得花錢買名牌包,卻願意為旅行花大錢。愛旅行,根植在基因與家庭教育裡。

為了旅行,學會攢錢 16歲自己籌旅費 擺地攤、找贊助樣樣來

「我們家花錢的順序很簡單:存錢上大學、存錢旅行,花完這兩項,基本上也就沒什麼錢。所以家裡沒有名車、有線電視,也沒有任天堂遊戲機。」Janet說,在美國德州出生長大的她,來自於典型移民家庭,爸爸是工程師,媽媽是會計師,還有一個大她8歲的姊姊。

在Janet的記憶裡,父母只願意花錢在兩個女兒的學習與全家人的旅行上,只要她和姊姊想學任何才藝,爸爸媽媽幾乎都是無限的給,所以她學過小提琴、跆拳道、功夫、舞蹈、魔術、西班牙文、法文等。多元化的學習經驗,不但豐富了Janet的腦袋,熱愛旅行的習慣,更誘發了她探索世界的熱情。

9歲那年,Janet隨著小提琴樂團到歐洲表演,那是她第一次出國旅行。Janet回憶說:第一次在巴黎的餐廳誤把白酒當成甜綠茶、在南法海灘看到上空的泳客在眼前晃來晃去……這些前所未有的「第一次」,讓她愛上了出國旅行。「從此我就上了癮,而且旅行成了我努力練琴、努力念書,甚至努力賺錢的動力。」Janet說。

「沒有錢,怎麼完成出國旅行夢想?」這是Janet去校園演講時最常被學生問到的問題,她的答案是:「只要事前有計畫,充分蒐集資訊,帶著滿滿的勇氣,就能用少少的錢,換來無價的旅行經驗。」

16歲那年,Janet想要有個不一樣的暑假。她在學校的公布欄上,看到厄瓜多招募志工團,只要負擔機票和住宿的費用2,000美元(約合新台幣6萬5,000元),就可以在厄瓜多住上一個月。2,000美元對高中生來說是筆大數目,於是Janet從6個月前就開始籌措旅費,她嘗試寫信給大企業,問他們願不願意贊助,或是到處「接Case」,例如在婚禮擔任小提琴伴奏,假日到廣場上當街頭藝人,做餅乾、巧克力在家門前擺路邊攤,甚至還找了同學在路邊洗車賺小費……終於在夏天前,存到2,000美元,讓她完成人生中的第一次單飛之旅。

大學時,她也曾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準備,申請到阿根廷大學當交換學生,這期間還跑到巴西,當了2個月的背包客。

為了旅行,精準消費 可以花600美元去滑雪 卻對20美元的褲子猶豫

在巴西旅行途中,Janet因為金融卡出了問題無法領錢,身上只剩5美元的她眼看就要露宿街頭,於是她只好鼓起勇氣,向其他的背包客求援,「我的錢也不夠分租一個房間,但是我有帶一張吊床,就拜託其他背包客讓我把吊床掛在門口,至少可以安心睡覺。」Janet說,她還厚著臉皮,到附近的餐館問有沒有剩下的麵包可以給她果腹,只要她領到錢,一定會來付錢。

「我寧可犧牲週末去打工賺錢,只為了存600美元去滑雪;但是如果要花20美元買一條新的牛仔褲,我反而會猶豫很久,想清楚真的『需要』再多一條牛仔褲嗎?」Janet說。旅行對她來說是「需要」,漂亮衣服是「想要」,從小的家庭教育,讓她清楚知道「需要」和「想要」的界線。

2002年,原本還在德州攻讀醫學院的Janet,因為參與海外實習工作回到台灣,並意外地留在台灣從事模特兒工作。在台灣的前4年,Janet形容自己是一個「soso」(普通)的模特兒,收入非常不穩定,甚至有時候一整個月都沒收入。

「我的收入就像坐雲霄飛車,一下高,一下低,所以用錢就要更有計畫,而且絕對不可以負債。」Janet比手畫腳地形容自己的收入。面對不穩定的收入,Janet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習慣,「我會保留每一張帳單,還會用電腦來記錄每一筆花費,用這樣的方式就可以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少花一點。」

為了旅行,踏實理財 不管收入多或少 開銷都控制在1萬元

Janet笑著說,她的衣櫥永遠是一團亂,但是2002年到來台灣後,每一張統一發票、每個月的水電費、電話費、信用卡帳單,她卻都收得整整齊齊,並且按照時間排列。而且這8年來,不管一個月是賺3萬元還是賺30萬元,她的固定開銷都控制在每月1萬元左右,如果有高額的收入,至少會存下80%,其餘的錢,就可放心的拿去學習和旅行。

所以沒有工作時,Janet一樣去學跳舞、練小提琴,甚至還可以去印度學瑜伽、去尼泊爾爬聖母峰,「很多人覺得Janet做事一定很隨性,其實她無時無刻都在準備自己,一旦有工作機會來敲門,她可以很自信地表現出『I'm ready!』(我準備好了)!」Janet的藝人好友林依晨說。

Janet認為,旅行要玩得開心,不一定得花大錢,關鍵在於挑對「Timing」(時機),就像去爬聖母峰,她選擇在9月下旬雨季快結束前出發,因為這時機票和旅館只要10月到11月旺季價格的2/3。

美國作家亨利.米勒(Henry Miller)說:「旅行的目的不在於到達一個地點,而是找到一個看世界的新方法。」對Janet來說,旅行不僅是她探索人生的方式,更是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的動力。

Janet小叮嚀:
不論是當背包客還是要來趟自由行,建議你出國前,一定要查詢台灣駐當地辦事處或是大使館的聯絡方式,並且隨身攜帶,以確保發生意外時,例如錢包被偷、被搶劫等,還可以找到同鄉求助。

3個管道,免費蒐羅旅行資訊

管道1》Lonely Planet(寂寞星球)
網址:www.lonelyplanet.com

寂寞星球是全球最大的旅遊指南出版商,每年年底都會出版未來一年最夯的旅遊潮流、地點、行程。目前最新的《2010年旅遊最佳推薦》(Best in Travel 2010)中則建議,因金融海嘯後貨幣大幅貶值,過去物價昂貴的冰島及英國倫敦,為2010年最划算的旅遊地點之一。

管道2》Thorn Tree travel forum
網址:www.lonelyplanet.com/thorntree/index.jspa

寂寞星球附屬的背包客網路論壇,世界各地的背包客會在此分享、交換在各國的旅行經驗。

管道3》直接上網搜尋「Voluntarism」(志工旅行)
「Voluntarism」是Volunteer(志願者)與Tourism(旅遊)兩字合一演變出來的新單字,意思是透過擔任志工或以參與援助活動為目的的旅行。志工旅行不僅可以深入當地生活,並且在服務的過程裡,對於社會有不同的認識。Janet說,現在最熱門的志工旅行就是去教中文,只要上Google網站輸入「Voluntourism」+「Chinese teaching」搜尋,會跑出5萬多筆資料,從中去尋找旅行的機會。

小檔案_ Janet
本名:謝怡芬
出生:1980年,水瓶座
學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畢業,主修生物與西班牙文、德州聖安東尼奧醫學院,現正休學中
經歷:急救醫療技術員、壽司師傅、保母、模特兒
現職:旅遊節目《瘋台灣》主持人
著作:《帶一百支牙刷去旅行》
收入:2009年保守估計千萬元

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

彭博資訊專欄/當心五大猛虎 咬傷2010前景

【經濟日報╱皮塞克(William Pesek)/編譯吳國卿】 2010.01.10

熬過了腥風血雨的2009年,接下來的2010年應該是個好年,對嗎?身陷金融亂局的各國政府、入不敷出的家庭,和所有投資人莫不認為如此。真的很難想像2010年還會比去年更糟。

但2010年恰逢「虎年」,或許不會浪得虛名。我有五大理由可以解釋,為何2010年可能遭遇鋒利的虎齒和顛覆普遍思維的「黑天鵝」。

一、2009年的欠債需要埋單。看日本就知道。日本投入經濟體系的鉅額資金未見成效,反而通縮加劇,失業惡化,窮人增多。現在首相鳩山由紀夫必須為2009年的大肆借貸埋單。日本的財政赤字已經危及穆迪對該國的Aa2評級。逐漸減少的人口和稅基將使問題雪上加霜。

日本並非特例。各國政府都把龐大的資金投入經濟體系,而資金來源則是發行新債。現在債務規模已達到前所未見且難以為繼的地步。各家信用評級公司和投資人正在中國、希臘、日本或越南四處嗅尋債務危機的訊號。


二、全球需求展望依然撲朔迷離,中國接近10%的經濟成長幫助了澳洲等商品出口國。但其他亞洲國家有不同感受:由於規模14兆美元的美國經濟陷入困境,中國需要找到替代出口市場來填補美國的缺口。中國低估的貨幣大大限制了其經濟刺激措施的外部效應。主流經濟學家都認為,一旦中國的刺激減弱,經濟成長可能步伐蹌踉。

三、貿易戰一觸即發。從華盛頓到柏林,隨著美歐失業率上升,預料人民幣釘住美元的機制將成為大問題。

哥本哈根不歡而散的氣候變遷談判,驅散了對多邊國際合作的最後一絲幻想。全球經濟舉步維艱之際,我們走到了以鄰為壑的時代,而在這方面,無人比得上中國。

1月1日,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開始生效。在這個占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區域,各國間的經濟活動過去十年中成長了六倍,協定生效更鞏固了這個成果。然而,印尼等國已開始擔心中國崛起成亞洲超級強權。等著看戰火四起吧!

四、中央銀行疲於應付。隨著資產泡沫膨脹,央行必須為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尋找退場機制。如果煞車太急,市場可能崩潰;過於謹慎,通膨就會加速。印度就是貨幣政策落後的例證。

五、遍地都是「黑天鵝」(Black-Swan)。恐怖份子企圖在耶誕節炸毀客機,提醒世人恐怖主義可能在任何時候震撼市場。暗殺世界重要領導人,也可能成為具有巨大影響力的事件。

我們也不能排除主權違約的可能性,冰島和杜拜等小型經濟體的麻煩可能波及全球。美元飆升或日圓暴跌,可能重創利差交易(carry trades),並拖垮許多避險基金。金價或油價若崩盤,結局也難測。

或許日本終究會解決問題,並真正開始復甦。但事情也可能向另一個方向發展:日本、美國或英國爆發債務危機。

未來有太多可能尚未反映在市場:惡性通膨,惡性通縮,全球退休金危機,北韓專制政權垮台,中國或伊朗社會動盪,東京或加州遭遇大地震,或索馬利亞海盜將黑手伸向石油之外。

更根本的問題是,我們自認躲過一場大蕭條,但如果這種樂觀是錯的,市場再次崩盤,結果會如何?

在過去兩年,我們目睹了不可能的變成可能。當中國12生肖中的老虎開始咆哮時,前途究竟如何,或許只有前途自己清楚。

(作者William Pesek是彭博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