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

買屋心法大放送

http://tw.money.yahoo.com/special_article/adbf/d_a_090622_42_1jsik
( 2009/06/22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歐陽姚 )

金融海嘯造成投資人損失慘重,穩健的房地產,又再度受到投資人青睞,在一項上班族認為最安心的投資工具調查中,選擇房地產的有54%、銀行定存的有36%,保險的則有16%。至於投資房地產的理由42%為自住、29%想當房東收租、賺錢理財的占19%。

目前房價平均下跌2成,加上定存利率跌破1%,政府又推出多項優惠房貸,此時投資房地產可說是利多頻傳;但是房地產屬於大資金交易,專業問題也一大堆,所以購屋前至少有幾點事項要注意:

第一、購屋目的為何:自住或投資
第二、產品的選擇:首購族可考慮中古屋、換屋族重學區或醫療機構、 投資選擇易出租或具增值潛力標的
第三、地段挑選:生活機能佳、交通便捷
第四、財力評估:33原則。自備款要有3成、每月房貸不要超過收入的1/3
第五、環境景氣-選擇增值潛力強的區域,好地段仍是購屋第一要素


決定購屋之後,對於購入的案件也要仔細評估。有屋主買屋入住之後,才發現屋內曾有人自殺,所以簽約前要詢問清楚,以免花了大錢,卻惹來一堆糾紛,下表是2008年度前五大購屋糾紛,投資人可以參考看看。


房仲專家也提出買屋六大心法,可以保障購屋者權益:
1、若非真的要買,否則別付斡旋金
2、房屋漏水鏽蝕,應確實檢視
3、有無增建、改建,應具體說明
4、請領最新謄本後,再行簽約
5、賣方財務過高,應先交付「價金履約保證」
6、如有房客,應先溝通

買方付斡旋金之後,一旦屋主同意該價格出售,斡旋金便轉為「訂金」。若買方反悔,不但斡旋金會被沒收,還必須支付成交價2%的仲介服務費,所以若非真的滿意,否則別聽從業務員建議,輕易付出斡旋金。若發現賣方財務過高,或擔心屋主中途取走款項,可以交付「買賣價金信託履約保證」,如此一來,可保障買方在交屋前,所支付的款項控管在履約專戶內,直到過戶後,賣方才可以拿回賣屋價金。

至於房子若有房客,應該要求賣方與租客解約,再交屋給買方。若是買方以原租約承接租客,所有條件都應載明於契約中。

另外在買屋之前,不妨挑選不同時段多看標的物幾次,除了屋況,入住之後鄰居也很重要,某房屋仲介業就曾做過一份網路民調,羅列了十大惡鄰如下:

1 鄰居為特種行業或黑幫人士
2 夫妻經常吵架有家暴陰影
3 房屋嚴重漏水(堵塞)置之不理
4 住家即工廠產生噪音及怪味道
5 將住家或居家周圍當資源回收場
6 通宵打麻將並樂此不疲者
7 深夜唱卡拉OK、音響大作或彈琴拉小提琴者
8 鄰居有偷竊行為
9 樓梯口隨意放置鞋架、堆置雜物者
10 放任狗兒狂吠又不清理狗大便者

一旦碰到上述鄰居,將會影響居住生活品質。因此,購屋前,務必勤於打聽,除了跟附近住戶探聽有無「10大惡鄰」之外,也可向當地派出所詢問,瞭解附近有無特種行業或黑幫人士出沒。

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計程車運將 「人棄我取」 輕鬆股海淘金

《理財周刊》460期

在全球金融海嘯下,對於每天開著計程車謀生的陳進興而言,卻是危機下最大的轉機,去年底他看到台股遍地黃金,落實巴菲特「人棄我取」精神,大膽逢低布局,投報率都有超過50%水準。

【撰文/陳駿宏】

運將先生!我要去民生東路的西華飯店,可否開快一點,我趕時間……。」這是計程車司機陳進興每天不斷重複的工作內容,開著他心愛的小老婆─TOYOTA PREMIO,載著客人穿梭在台北的大街小巷。

手中有股票 心中有股價

平日以開計程車為主業的陳進興,本身是機械系畢業,過去曾擔任過外商公司技術員、石油顧問公司機械工程師等工作。因為本身存有一筆積蓄,退休之後便選擇開計程車,賺些生活費貼補家用,然而他平日工作之餘最大的興趣,就是小試身手,研究股票投資,賺一點外快。


「手中有股票,心中有股價」,可以說是陳進興投入股票市場的最佳寫照,前幾年他的確過著早上看盤、下午開計程車的日子,不過,去年底至今年初,在台股4000多點低檔分批買進,手中持股滿檔之後,他就認真開著計程車,不再每天看盤盯盤,「這一波台股資金行情不能小看,大部分已獲利了結,少部分波段續抱。」

資金火力集中手中持股不超過5檔

一向抱波段不短線進出,只做自己熟悉產業與股票的陳進興,資金火力集中,手中股票絕不會超過5檔,去年底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海嘯,讓他發現到台股遍地是黃金,股價更是便宜得令人無法置信,便興起想買股票的衝動與念頭。

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當別人貪婪時,你要開始恐懼;當別人恐懼時,你反而要記得貪婪。」本身也是巴菲特信徒的陳進興,「人棄我取」就成為他20多年來在股海賺錢的不二法則。

因此,陳進興便從他最熟悉的股票下手,在去年底至今年初低檔,分批大膽布局葡萄王(1707)、益航(2601)、開發金(2883)等3檔股票(過去有投資且賺過錢),買進價格分別在13~15元、28~30元、5~6元不等,至今少部分(6月16日)投資報酬率仍有56.9%、57.5%、49.2%之多,但是他仍堅持抱牢波段走勢。

每天檢視持股 一旦趨勢反轉便出場

孫子兵法有云:「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陳進興不隨便出手,但他做足功課,一旦出手便十拿九穩。

他仔細查詢過這3檔股票過去幾年股價區間,分別落在10~25元、25~60元、6~15元,由於進場基期成本夠低,已先立於不敗之地,因此他並不擔心上漲過程出現震盪,並且堅持在多頭趨勢未改變,或是產業景氣循環未結束之前,不理會短線震盪洗盤,抱完整個波段再獲利下車出場。

不過,陳進興知道台股屬於淺碟型的市場,股價容易大漲大跌,因此他不敢忽略投資股市的風險,每天工作完回家之後,還會花個20分鐘檢視手中持股,並且仔細觀看報章雜誌與電視新聞的財經訊息,一旦發現有反轉跡象出現,便在第一時間出場停損或停利。

客戶滿口「股票經」市場過熱反轉跡象

散戶雖然資金不多,但投資本錢都是辛苦賺來的錢,投資本錢最好是自有資金,千萬不要借錢去投資股票,並且要掌握籌碼面、基本面、技術面,三者缺一不可。」陳進興並且強調散戶不需要懂艱澀的「波浪理論」,但是簡單的技術線型與量價關係一定要會,在茫茫股海裡才能自保。

此外,他除了每個月會盯緊公司財報獲利數字之外,還會針對產業的未來前景與個股本益比、股價歷史高低點,以及與大盤的連動性等加以研究,都可以作為買賣進出的參考。

美國華爾街有「擦鞋童理論」,陳進興開玩笑說,他這幾年開計程車,也有發現一套所謂的「小黃理論」,6個月前,搭車的上班族根本沒有人會在車上討論股票;不過,近1、2個月,開始有少數客人會講一些股票的事,甚至偶爾還可以跟他們搭上話聊個幾句。

而他知道當他載到的客人滿口「股票經」時,幾乎人手一張,股市有可能已經人氣過熱反轉,就是他高檔獲利了結的最佳時刻。

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出國免費機票 信用卡幫你賺到

面對市面上這麼多張信用卡,究竟該如何聰明刷卡,才能從銀行賺回好康?就讓信用卡達人楊永方告訴你,她是如何做到的。

信用卡怎麼用最實惠
《理財周刊》460期 文.洪佩玲

前幾年的卡債風暴,讓不少人對信用卡聞之色變,銀行也以壓縮持卡人的優惠權益來求生存。不過,即使如此,還是有人懂得善用信用卡,同時兼顧省錢與生活品質,在景氣低迷下,照樣享受購物、用餐、旅遊、住宿、看電影等休閒活動。

善用Excel表格 掌握自身權益

個性開朗的楊永方,從事忙碌的祕書工作,在龐大的壓力下,出國旅遊及享受美食便成為她排遣壓力、犒賞自己的方式。

大學時期,父親幫她申辦了一張副卡,也算是她人生的第一張信用卡,讓她從此跟信用卡結下不解之緣,直至目前為止,她已擁有20幾張信用卡,並善用這些信用卡獲得免費出國的機會,還為日常生活的消費省下不少錢。

由於沒有太多時間可以管理信用卡,楊永方運用Excel軟體,將所有信用卡的優惠內容及年費規定製成一張清單,避免錯失任何消費優惠,或是因當年度未使用,以至於必須支付年費等額外支出情形。

她每半年更新一次資料,以此盤整自己的信用卡,才能不斷A到好康。此外,對於一些以往因人情壓力,或是為了銀行的核卡贈品心動而辦的信用卡,只要消費達到規定的額度或筆數即可免繳年費後,她就會將卡片暫時停用。


依個人需求 鎖定某幾張卡

目前,許多銀行都依據其市場定位,推出適合目標客群的信用卡。楊永方建議,民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使用,才能將信用卡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不僅擁有豐富的消費生活,還能幫助實現個人達到精明理財。

一般人的習慣,常常會在不知不覺中,就將信用卡塞滿皮夾,為了避免信用卡有被盜刷的可能性,楊永方每次出門都會視當天的需求,只帶2張信用卡。以下便是她針對日常生活需求刷信用卡享好康的做法與建議:

出國旅遊的好康卡

銀行推出的航空聯名卡很多,想要省錢就要選一張兌換條件最划算的信用卡。喜歡出國旅遊的楊永方經多方比較後,選擇花旗銀行與國泰航空的聯名卡,因為此卡只需消費25元便能獲得1個點數,可以兌換1個航空里程,比其他航空聯名卡需消費30元才能換1個點數,2個點數才能兌換1個航空里程較為優惠。此外,有些航空公司會在一年中舉辦1~2次的促銷活動,活動期間每100點可兌換300里程數,一旦里程數累積到一定程度,便可兌換免費機票。

楊永方認為,花旗銀行與國泰航空聯名卡只需要刷25元,便可換得1點,相當於1里程數,達到6萬里程數時,就可獲贈台北到歐美航線來回機票1張,這原是要刷150萬元才能兌換,但花旗銀行與國泰航空聯名卡有時會有紅利3倍計算,以此換算,只要刷50萬元便可獲得。至於機票如何妥善運用,楊永方的經驗是選擇在連假期間兌換最划算,因為連假期間機票幾乎沒有折扣,此時用里程兌換機票,會比淡季省下更多錢

吃吃喝喝兩人飽

享用美食是楊永方與死黨們聚會時的消遣,尤其是在享受之餘,還可以藉由刷卡省錢,更是一項聰明的消費方式。而在楊永方和朋友到飯店用餐時,匯豐白金卡就是她必備的信用卡之一,因為持有這張卡,只要到合作飯店,例如晶華酒店或國賓飯店用餐,一律享有「兩人同行、一人免費」的優惠。

銀行推出這種打「對折」的好康,其實就是希望卡友能從皮夾中掏出信用卡消費,所以建議大家,想要品嚐美食時,不妨大方享受銀行提供的好康。

另外,美國運通卡每年都會贈送持卡人一客免費的名貴牛排,費用大約1千多元,對於喜歡牛排的人也是一項好康。

免費停車不麻煩

經常在大台北地區購物或開車的人,應該要選擇有提供市區特約停車場,有免費停車優惠的信用卡。像楊永方特別喜歡到京華城逛街,因此京華城聯名卡可以停車3小時的這項優惠就很划算。而新光無限卡則是只要在全省嘟嘟房停車,都可享3小時免費的優惠。

此外,對於經常出國的人來說,可以選擇提供免費機場接送服務的信用卡,如此一來,一次至少可以省下台北市到桃園機場1千元起跳的計程車費。而新光無限卡則可享受機場來回接送,一年不限人數來回3次的優惠。

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車險殺很大 怎麼撿便宜?

《Smart智富》6月號 第130期 【文/梁夏怡】

在危險保費和附加費用率雙雙調降下,業界最高降幅達35%,且今年因開始適用新費率,降幅會最為明顯。

今年4月1日起,台灣產險業進入費率自由化第3階段,也就是除了政策性保險(強制汽機車責任險、住宅火險及地震險)之外,其他保險商品皆可由業者自行訂定費率。

其中,在任意汽車保險方面,根據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最新規範,保險公司可以依據各家損失經驗訂定費率,同時任意車險的「附加費用率」將不得超過保費的35%,佣金率最高不得超過18.4%,將改善以往保險通路佣金不當發放的狀況,各家產險公司的保費也因此降價,最直接受惠的就是保戶。

費率自由化對消費者來說是好消息,但還是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到底省了哪些保費?家住台北縣中和市的李先生就問,原先他向保險公司投保車險,保費大約可以打個9折左右,費率自由化之後,保險公司所提供的折數還會更低嗎?


臨櫃投保免佣金 保費最多省18.4%

台壽保產險營業行政部經理粘育銓說明,任意車險的保費是以「危險保費+附加費用」計算,費率自由化後,保費計算方式還是一樣,但不同的是,現在危險保費可以依據各家公司的損失經驗來訂價,損失率高低就會影響保費高低;而附加費用率則看公司作業成本與佣金發放狀況,只是這些消費者看不見的成本,現在已有上述的費率上限規定。

過去消費者所繳的保費中,可能有高達3、4成的保費是用來支付通路佣金而不自知,像李先生打了9折的保費,其實應該就是佣金率上面的折扣。通常透過車商或業務員投保,比較會有退佣的可能性,不過在訂出佣金率上限18.4%後,未來退佣的幅度與空間自然也會縮小

其實真正要節省保費,以親自到產險公司或網路投保的直接管道最便宜,如果是透過間接通路(如車商經紀人、保代或業務員)投保,多少還是要支付通路的佣金費用。假如消費者今年買新車時還是直接透過車商保代投保,明年只要改以網路投保或跟產險公司續保,就可以省下一筆佣金費用,最多可省下18.4%的保費。

車體損失險降幅大 第3人責任險反變貴

4月份開始,保險公司可以自訂費率,由於車險是一年一約,無論新投保件(含轉保件)與續保件都會感受到明顯的降價。粘育銓指出,在自用車的各項任意車險中,以車體損失險(依保障範圍多寡分為甲式、乙式、丙式車碰車3種)的降價幅度較大,大約在10%至20%左右;乘客險也有降價;汽車竊盜險則視各家公司實際損失經驗,有可能略微調升或調降

但是任意第3人責任險在體損方面,因過去費率預估過低,造成各家公司損失率都較高,保費不降反升。另外,甲式車體損失險也就是俗稱的全險,因承保範圍最廣,保費也最貴,但若因車商不當的申請理賠,例如:新車一年內沒出險即送全車免費板金、烤漆等,其實對保險公司而言,還是等於出險,保費也有可能因損失率高而調漲。

在危險保費和附加費用率雙雙調降下,業界最高降幅達35%,且今年因開始適用新費率,降幅會最為明顯。聰明的消費者如果今年沒有享受到保費降價的優惠,明年投保時一定要記得多比較各家保費高低,才不吃虧。

2009年6月26日 星期五

影響台股下半年5大變數

《理財周刊》460期 撰文/陳駿宏

「台股有點漲過頭了!」5月中旬,當市場都在關注「520魔咒」是否會重演,行政院長劉兆玄在接受媒體訪問時,直言台股過熱,呼籲投資人要冷靜,經濟還沒真的好起來,強調股市回升與經濟基本面不成比例。

政策降溫 短時間難見高點

雖然當時股民罵聲連連,說院長真是潑了台股一桶冷水,剛站上的10年線再度失守,但是劉兆玄似乎也講出了「真心話」,政策降溫企圖十分明顯;不過百萬散戶雄兵仍堅持「大冒險」,持續加碼進場,融資餘額不斷向上攀升。

日前,特偵組與檢調兵分50路,大舉搜索追查勤美建設(1532)與太子建設(2511)公司涉及掏空案;華南金控(2880)子公司華南永昌證券,過去則因辦理益通(3452)上櫃承銷配售涉嫌自肥案,相關人員也遭檢調搜索、約談。


同時間也傳出特偵組將調查洋華(3622)等高價股,是否有炒作的行為;檢調調查前銓敘部長朱武獻操盤退撫基金,疑似向券商索取「折讓」、「退佣」等非法利益,也讓券商人人自危,直接反映在近期證券族群的股價上。

這一波接著一波的搜索約談行動,儘管不少是舊案重起調查,剛好給已漲了3000多點的台股回檔修正的最佳藉口,並且給空方勢力很大的發揮空間,而台股也在6月初出現近期高點7084點。

近10個營業日已跌掉近900點,三大法人全站在賣方,今年初4000點起漲的台股,一波到頂至7000點,4000多點就進場主導的內資,可說是口袋賺飽飽,也讓投信法人原本有所謂的半年「作帳行情」,早已提前展開,加上部分投資人贖回壓力大,現在反而成為「結帳行情」。

至於業內與中實戶最怕市場有任何風吹草動,這一波著墨頗深的包括資產、營建、IC設計、觸控等,漲幅都已大,7字頭附近入袋為安理所當然,剛好又遇上勤美、太子、華南永昌證券等遭搜索,投機氣氛遭破壞,更是加速獲利了結的賣壓,先暫時退場觀望。

資金退潮 內外資皆暫時休兵

5800~6000點附近才進場回補台股的外資,除了少數可能因央行阻升動作暫時撤離,其實最主要問題是出在6月台股量能退潮,利多鈍化不漲,反而出現修正回檔,外資資金流向其他新興市場。包括美林、瑞銀、德意志等外資券商陸續指出,台股短線需要觀望休息,像是花旗環球證券台股研究部主管谷月涵就指出,台股指數可能要跌破6000點才能滿足下檔需求。另外,瑞銀證券仍維持今年台股高點在7500點看法,不過可能會落在第4季。

台股充斥選舉與政治考量

目前市場出現一種聲音,今年台股可望會出現3次高點,一是「520行情」,在總統馬英九就職周年慶前後,已讓台股至少見到7字頭;二是7月底(26日)馬英九選黨主席的「馬主席行情」,法人認為有機會展開一小波行情;三是年底立委「選舉行情」,可能不排除有波段大行情,因此目前台股漲多回檔修正,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準備下一次的行情。

電子仍有疑慮 大老重披戰袍

由於受到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需求驟降,聯發科(2454)為了避免日後被庫存問題困擾,日前擴大下修第3季對「晶圓雙雄」台積電(2330)與聯電(2303)的投片量,預估幅度由原先的1成擴大為3成。

其實,台積電與聯電5月營收均創下今年新高,6月不排除仍有機會成長,不過利多股價鈍化不漲,11日晚間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宣布回任總執行長,被市場解讀為偏空,並且引發外資疑慮,大砍台積電、聯電、日月光(2311)與矽品(2325)等相關半導體族群。而日前郭台銘、施崇棠等「已待退」的電子第一代CEO,願意重新站回第一火線,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些大老闆們是否已看見了電子未來的疑慮,或是更大的危機?

技術線型已遭破壞 不利多頭

台股指數從去年11月3955點,大漲至7084點,已出現3129點的漲勢,日前周線收黑408.51點,不但創下今年以來單周最大跌點之外,也是農曆年後,首次出現的周線連2黑;加上周KD已向下交叉,台股技術面已遭破壞,中期回檔修正確立,對於多頭十分不利。

依照過去熊市反彈歷史經驗,一旦周線連2黑,未來跌破季線機率大,因此台股有機會先回補6256點的缺口,不排除再回測下探季線6126點,不過6000點整數關卡應該有守。

【完整內容請見《理財周刊》460期】

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卡族必懂4問,拒當肥羊

循環利率調降,逾期繳款代價變低?
Smart智富月刊 第130期 撰文者:周湘台

弄清楚銀行收取信用卡遲繳費用的內容,了解「逾期違約金」及「循環利息」計算方式,以及可能衍生的問題,以免平白損失金錢,又可能在聯徵中心留下紀錄。

「我的卡費1萬多元,遲繳3天,隔月收到帳單,居然還要多付快1,200元,算一算,月息高達12%,這樣合理嗎?」有類似網友喵喵這樣經驗的人很多,因為一時的疏忽而付出高額的代價,難怪消基會一直跟銀行抗爭,希望銀行可以調降信用卡循環利率。

現在信用卡循環利息最高是20%,而目前在立法院已經一讀通過,正等待三讀的修正案,可望將20%改為機動調整,以目前的利率水準將會降到12.5%左右。但是利息調降後,是不是代表若再發生遲繳卡費的情況,利息費用將會降低不少?答案恐怕會讓很多人失望。

因為遲繳卡費時,銀行收取兩筆費用,一筆是違約金,另一筆才是循環利息。以喵喵的情況看,多繳的1,200元中,1,000元是違約金,200元是利息費用。因此調降利息後,違約金部分維持不變,喵喵的總罰款頂多省個100元,於事無補。


卡費遲繳成本得先弄清

不要冀望利息調降可以減輕卡費遲繳的成本,相反的,應該趁此弄清楚銀行收取信用卡遲繳費用的內容,了解「逾期違約金」及「循環利息」計算方式,以及可能衍生的問題,才是關鍵,以免平白損失金錢,又可能在聯徵中心留下紀錄。

問題1:卡費遲繳時,會產生哪些費用?

有兩項。一項是「逾期違約金」,另一項是「循環利息」。

目前各銀行收取逾期違約金的方式有些差異。大部分是採分段計收,也有些銀行是以固定利率累計或逾期天數計算。像是中國信託、台北富邦、花旗銀行、聯邦銀行……超過10家以上銀行,是以未繳清金額級距計算違約金;國泰世華、萬泰、永豐、台新、匯豐……就是乘上固定利率;而荷銀、玉山、兆豐是以天數計算。

在逾期的同時,就已開始計算「循環利息」。舉例來說,20%的年利率約等於0.0548%的日息,而年息12.5%換算日息是0.0342%。若以1萬元來計算,一個月後帳單來時,20%年利率要繳164.4元,而年利率12.5%則繳102.6元。


循環利率可望修法調降

問題2:如果刷卡2萬元,最低應繳金額為2,000元,那麼違約金會以2萬元還是2,000元來計算?

以刷卡金額2萬元來計算級距。以國內最大發卡銀行中國信託來看,1萬1元~6萬元的違約金是1,000元,所以卡費2萬元遲繳的話,違約金是1,000元。

問題3:如果信用狀況良好,而且真的是疏失而忘了繳錢,難道跟銀行完全沒有商量空間?

有機會跟銀行「盧」到免繳違約金。通常銀行會有3~5天的寬限期,如果你在這段時間補繳,很容易跟銀行談到免違約金。

但如果過了寬限期,在信用良好的情況下,建議你可以這樣跟銀行說:「我從來沒有遲繳的紀錄,這一次是因為扣款的帳戶已經沒有錢,我一時疏忽忘了匯錢進去,如果你們不願意讓我免掉這筆違約金,將來我可能不會再持有你們這張卡。」有機會讓你省下一筆金額,但據了解,就只限一次而已。

問題4:遲繳卡費在1,000元以下,大部分銀行不收違約金,但如果遲遲不繳會如何?

循環利息持續計算,而且甚至相關資料也會彙報到聯徵中心,留下一筆缺繳紀錄。另外,現在已有銀行規定,若是連續兩次未繳足最低應繳金額,不只會產生「逾期違約金」及「循環利息」,其歸戶下(包含附卡)所累積的紅利點數及里程數,都會全部歸零。

*主要銀行信用卡逾期繳費違約金


主要銀行信用卡逾期繳費違約金


主要銀行信用卡逾期繳費違約金

*2個提醒,降低遲繳費用

提醒1:刷卡繳稅最好別遲繳

5月報稅,很多人用信用卡來繳交稅款。提醒你特別留意帳戶的餘錢是否足夠,否則不僅政府要課你滯納金,銀行也會收你違約金。

提醒2:小心其他卡費也被列入循環

已經動用循環的卡友要注意,許多銀行採歸戶計算利息,也就是說A卡動用循環後,同銀行發行的B卡的刷卡金額,同樣也會列入循環計算。

2009年6月24日 星期三

面對通膨惡靈再起 及早作好理財準備

靠貴金屬、黃金 參與財富重分配
《今周刊》652期撰文:謝富旭

通膨會不會來?最近成為投資界激辯的話題!但這可不能當作茶餘飯後的話題,而是必須嚴肅看待。因為這一次,你對通膨的判斷將左右你的理財決策、資產配置,甚至進而掀起一場財富重分配的板塊運動。

對四十二歲的劉小姐而言,最近經常見諸報紙與雜誌的通膨再起警告,讓她頗為緊張。她緊張的不是沙拉油或衛生紙又要漲價的消息,也不怎麼在意汽油每公升從今年初的二十二元已悄悄漲到二十八元。最讓劉小姐害怕的是,她手上的海外債券基金會不會因通膨引燃而大幅滑落,此外,高達數百萬元的房貸會不會因未來二至三年內央行大幅升息,而使負擔益加沉重。

在許多經濟學家眼中,現在就開始擔心通膨未免言之過早而且杞人憂天。因為,全球經濟仍籠罩在衰退陰霾中,失業率持續攀升,消費者縮衣節食。在需求不振,工廠因訂單大幅萎縮、產能利用率仍低落不振下,何來通膨之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在六月初發表一篇專欄文章中疾呼:「現階段應該要擔心通縮,而不是通膨!」


通膨疑慮起/史上最寬鬆貨幣政策成溫床

包括克魯曼在內的經濟學家對通膨的推論言之成理。那麼經濟學家的推論如果是正確的話,為何在全球經濟持續衰退下,油價會在半年內從每桶三十三美元急彈至七十美元以上,波段漲幅達一二○%!又為何一向與通膨高度正相關的黃金價格,在拉回每盎司七四九美元之後,最近一個月又開始轉強準備強攻千元關卡?除此之外,國際原物料價格如銅、鋼鐵、黃豆、玉米等價格再度蠢蠢欲動,使得通膨的疑慮逐漸在市井中彌漫。

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公司駐香港投資服務部主管路易斯(Geoff Lewis)說:「薪資持續走低、工廠產能閒置率仍偏高,整體來看市場主要的問題仍是供過於求,市場買氣薄弱,大部分的商品仍處在滯銷情況,因此,此時發生通膨根本沒道理!」「照目前供需情況,油價合理的價位應在五十五美元至六十五美元之間,超過六十五美元以上,我認為是投機性資金在作祟!」路易斯分析道。

但是路易斯口中所謂的投機性資金,正是可能再度引燃通膨未爆彈的最主要導火線。在二○○三年至二○○八年的原物料超級多頭行情興風作浪的國際投機性資金,因為全球經濟衰退而沉寂一陣子。不過,為了拯救金融體系並對驟然陷入衰退的經濟施加心肺復甦術,各國政府不惜大開印鈔機,增加貨幣供給同時猛降利率,營造極度寬鬆的貨幣環境,「引誘」甚至「威逼」銀行把錢貸放出來,以求經濟能持續順利運轉。

從雷曼兄弟公司破產事件爆發近一年來,各國政府挹注銀行以及振興經濟的總金額保守估計在十八兆美元以上,是美國一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一.八倍,這筆在極短時間內湧入民間的資金如沒有妥善控管,不僅將演變成金融投機風再熾的溫床,如果大舉轉向蜂擁炒作原物料,全球恐怕將爆發嚴重通貨膨脹

美元與黃金/觀察通膨是否惡化的指標

前摩根士丹利證券經濟學家,現為玫瑰石投資公司董事長謝國忠,日前在中國《財經》雜誌撰文指出,觀察通膨會不會進一步惡化,美元匯率將扮演關鍵指標角色。謝國忠警告,假使美國政府放任美元匯率持續走貶,而且對救市已釋放出高達十二兆美元資金無法善加管控,在該升息的時候如果還礙於政治壓力舉棋不定,不僅將引發美國本土的輸入性通膨,同時也將加速資金從美國外逃,竄入其他金融市場如原物料市場中,屆時,不僅將斲害全球經濟復甦綠芽,一九七○年代的停滯性通膨危機恐將歷史重演。

提出通膨警告的不僅是謝國忠,包括名譟一時的金融炒手索羅斯(George Soros)、股神巴菲特以及原物料投資大師羅傑斯,近一個多月來都曾提出類似的警告。其中,末日博士麥嘉華的言論最危言聳聽,他接受彭博社專訪時直言:「美元如果崩盤,美國可能爆發辛巴威式的通貨膨脹!」

然而,相對許多大師對通膨提出的警告,金融市場目前對通膨問題的預期事實上並不算嚴重。許多總體經濟分析師喜歡把美國政府公債與抗通膨債券兩者殖利率之差,作為衡量市場對未來通膨的預期。在六月十二日之時,五年期美國公債與同時間到期抗通膨債券兩者殖利率的利差僅一.四二%,十年期美國公債與同時間到期的抗通膨債券利差也僅一.九一%,顯示債券市場預期未來五年與十年的通膨率分別僅有一.四二%與一.九一%。

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

惡法終修正 父債子不必還

2009/06/04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歐陽姚
http://tw.money.yahoo.com/special_article/adbf/d_a_090604_42_1iqzz

五年前朋友替哥哥經營的公司擔任貸款保證人,沒想到哥哥經營不善公司倒閉了,朋友成了銀行追討債款的對象。導致名下的不動產被查封,薪資所得被扣款1/3的悲慘下場。除了自身需付的連帶責任之外,朋友不忘再三告誡兒子「萬一媽媽過世,三個月之內一定要記得拋棄繼承」,才讀國小的兒子,還不知生死為何物,就必須先牢記法律程序了。

朋友家的問題還不算是最嚴重的,類似案件多得是。一位還在唸大四的學生,從12歲開始,就揹負了父親過世留下的幾百萬債務,即將進入社會工作的他,隨時生活在恐懼中。

子女因為不懂法律,來不及拋棄已去世父母所遺留債務的惡夢,終於成為過去式了!立法院在5月22日三讀通過《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子女繼承遺產現行民法「概括繼承原則」,改為「全面限定繼承」,也就是未來繼承人僅需以繼承所得遺產,負有限清償責任。深植中國人幾千年「父債子還」的觀念與做法,終於走入歷史。


修法過後,未來民眾繼承的債務不會大於繼承財產。如果繼承的負債大於遺產,也只須清償遺產部分,不必償還全部債務。舉例來說:小明繼承了父親的遺產100萬,但父親欠債1000萬,小明只需償還100萬,不足的900萬就不用還了。因此受惠個案多達18萬3千人,為背債兒帶來一線曙光,「全面限定繼承」成為保障繼承人權益的世紀新法。

致於引發爭議的「法律回溯適用」問題,朝野也達成共識,一共有三種情形可以回溯
一是、「保證債務」-就是替人作保,而遺留給繼承人的債務。
二是、「代位繼承」-孫子繼承祖父債務。
三是、「不可歸責於己之事項者」-未同居共財者,於繼承開始時,不知到債務存在,卻需繼續清償。

民法全面限定繼承修法後,繼承人可以進入法院清算或自行辦理清算,繼承人可依繼承財產關係的複雜度,選擇最有利的清算程序。只要繼承人沒有惡意隱匿遺產或在遺產清冊上做虛偽的記載等行為,就不需負擔超過所得遺產的責任。但是,修正案通過前就已經償還的債務,繼承人不得要求反還

當然還是有一些但書。為了避免某些債務人鑽法律漏洞,增訂民法第1148條 條文之1,明定繼承人在繼承之日前二年內,若從被繼承人處得到財產贈與,亦視為所得遺產一部份。若繼承人隱匿遺產,虛偽登錄遺產清冊,情節重大或意圖詐害「債權人權利」者,將不得主張限定繼承。

有人擔心,此法修正過後,會不會出現生前拚命借貸,再由子孫拋棄繼承,這種惡意欠債不還的呆帳風險。其次,少了連帶擔保人,未來民眾要向銀行借貸,會越來越困難等問題。

蓄意借款然後惡意欠債不還的民眾或許會有但是銀行身為專業放款機構,本身就應做好把關以及審核的動作,如果因為自己把關不嚴,造成人頭開戶借款,或明明財力不足,卻仍借以大筆資金,這樣的責任當然要銀行自行承擔

雖然民法由「概括繼承原則」,修改為「全面限定繼承」,免除了後代子孫不合理的債務;但一般替人作保的法律責任仍在,有時替人作保,是承擔自己無法承擔的責任,所以中國造字「人呆是謂保」一點也沒錯。總之,作保前最好三思而行,甚至向金融機構借款時,也要先做好還款評估,才能避免禍延子孫。

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下半年賺錢勝經

投資大師多空攻略 散戶安心布局指南
撰文:張弘昌、莊 芳、周岐原

全世界都在注意台股!不管是講求趨勢投資法的曹仁超,還是對原物料情有獨鍾的羅傑斯,他們都一致認同台股會是未來全球矚目的焦點;兩岸開放後,「台灣投資人應該把錢專心投入台股,不必再向外尋找標的。」台股狂漲3000點後,大盤開始進行中期修正;站在長線角度,若能在低檔布局,可以為下半年製造另一個獲利機會。連投資大師都看好的市場,你準備好了嗎?

「台股這波漲勢這麼凶悍,出乎我的意料。」香港《信報》執行董事,靠投資身價逾十億元,被喻為香港股神的曹仁超,坐在香港北角的辦公室這麼表示。

在仔細比較各國股市的K線走勢圖後,曹仁超對今年以來台股的傲人漲幅,顯得有點吃驚,「台灣股市已經進入『小牛市』,因為五十日均線已經正式穿越二五○日均線。」

香港股神:專注台股就好/台股早世界進入牛市機率高達九成


五十日和二五○日均線,是老曹常用的指標之一。在投資市場裡,不論是股票、債券,或者黃金、房地產,曹仁超一向習慣站在制高點,雄視整個局面,這次看台股也不例外。

對老曹來說,台股自一九九○年二月寫下一二六八二高點後,雖然九○年代曾經兩次上萬點,○七年最高也來到九八五九點,但都沒有再創新高,「二十年來台股沒有真正的牛市」。也因為如此,他將九○年後每次的上漲定義為「小牛市」,只能隨著國際股市起伏,沒辦法走自己的路。

然而台灣開放中國企業來台投資,台股的基本面已經徹底改變。去年一度保守看待台股的他認為,台股這次能從去年底的三九五五點,一路突破七千點大關,最大的原因還是「資金的推動」。

曹仁超表示,這次是台灣資金從九○年開始前進珠三角和長三角後,第一次回流台灣,台股跟著中國A股脫離熊市、率先進入新一波牛市的機率,已高達九成!

舉香港為例,曹仁超說在香港和中國簽訂CEPA(中國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及開放中國內地觀光客自由行等政策後,香港出現股市、房市雙漲的局面;其中雖然有中資,但比率其實不到二成,而且多半屬於政治性宣傳。真正進場買股、買房的主力,反而是受到鼓舞的香港本地資金。

曹仁超估計,中資來台之後,也將出現同樣情況,由台商回流資金推升國內股市和房市。

「台灣投資人應該把錢留下來專心投入台股,不必再將眼光向外尋找標的。」一向主張「趨勢投資法」、「有智慧不如趁勢」的老曹,點明未來趨勢就是在「台灣」。

他分析,三通後,中國大量採購台灣製造的原料及半成品便可以直接往來,將提升台灣港口、機場、公路等交通建設的利用率;其次,兩岸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MOU)後,資金往來會更加暢通;最後,則是過去進入中國投資的台商,終於能夠自由往來兩岸。「建設、金流、人流,將是未來改變台灣經濟的三大關鍵。」

資金和人才的溝通,在中、港間早就行之有年,對香港而言稱不上是利多,「但對台灣而言,過去的弱點,成了今天的有利因素,台灣人民開始體驗『開放』的好處。」

相對於台股的樂觀期待,曹仁超對全球景氣則轉趨謹慎,雖然各國股市從「死貓跳」(空頭反彈)進階到「資金行情」,讓投資人重新對投資燃起希望;但在大漲一波之後,下半年股市還能否隨著景氣翻揚再創新高,他態度保留。

保守看世界景氣/企業還看不出獲利回春跡象

三月初,曹仁超看準港股股價普遍被低估,於是進場布局,並將持股提升到三五%;隨著恆生指數來到反彈高點,加上對未來景氣的不確定,警覺心甚高的他又在五月底分批出脫部位,獲利了結。目前曹仁超的持股比重僅有一五%,其餘八成均是現金,另外有五%黃金及歐元。

「我擔心反彈最多再持續一、二個月!」老曹提醒,企業和景氣基本面跟不上股價漲幅,因此顯得高估的美股和港股,接下來的反彈行情最好保守以對。曹仁超認為,由於景氣疲軟,全球股市難以擺脫衰退陰影。

從美國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仍負成長達六%來看,企業獲利和總體經濟都沒有明顯起色,股價被資金追逐到超漲之後,除了上檔壓力加大,也要有基本面配合,否則終須修正。此外,目前美國三十年期債券利率已見四.五%,一旦看到五%,將再對美國房地產構成壓力。

整體而言,曹仁超對下半年全球股市的看法較為悲觀,惟獨中國例外。由於中國還能維持相對穩定的成長力道,且第二季GDP預估有機會達到八%水準,因此他對A股走勢也相對看好。

至於最近看回不回的原物料,曹仁超不認為會因此引發通膨。

○九年三月,美國政府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令美元匯價走貶,是原物料上漲的主因。不過由於第一季不少國家GDP仍出現負增長,生產商面對上游原料漲價,仍不敢將產品漲價,反而讓企業利潤下降。

「依我看,即使未來十年,原物料都還是最佳的投資標的!」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在接受《今周刊》專訪之時,再次強調他對原物料的樂觀態度。在他眼裡看來,原物料的牛市從未結束,而且,早在一九九九年就已經開始。

羅傑斯:原物料市場復甦/未來十年都是最佳的投資標的

先前羅傑斯曾對媒體明確表示,金融風暴後,原物料將會是最快復甦的領域。「從最近幾個月的表現,可以證明確實如此!」「你看,在這次風暴中,原物料並非最早下跌,但卻是上漲最多的市場。」他說,光是金屬價格在過去七、八個月,就上漲了四成,而且未來還有很長一段牛市要走;主要的原因,是金融海嘯讓企業投資裹足不前,而產生供應缺口。...(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51期

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投信季底作帳行情發酵

吃基金「豆腐」 瞄準兩大族群
《今周刊》652期 撰文:張弘昌

每逢季底,都是投信互爭排名的關鍵時刻,這時基金手中持股的名單,有機會在特定買盤的拉抬下,成為盤面搶眼的標的,不過專家提醒,萬一行情不佳,股價拉抬不易,有可能反過來向下修正,投資人最好採用短打策略,不宜過度留戀。

台股在六月八日和九日連續兩天重挫近五百點後,目前月線已經正式宣告失守,短線來看,指數陷入休息整理在所難免,不過隨著時序進入法人季底的作帳時機,投資人不妨利用投信在最後時刻拚績效之際,搶搭順風車。

元大投信副總林冠和指出,現在台股有四大利空影響盤面買盤:一是基本面沒有想像中的樂觀。原本市場期待第二季在補庫存的支撐下,會出現「淡季不淡」的現象,沒想到五月營收出來後,數字不如預期,而且還和過往一樣平淡,導致「股票價格和價值出現落差」,讓許多人想要退場觀望。


二是市場氣氛不若過去三個月熱絡,盤面沒有主流,只有個股明星各自表現。六月的台股有個現象,就是今天走強的個股,隔天就會熄火,「完全無法匯集人氣」,也沒有族群帶動效應。

三是外傳政府基金最近有意利用指數相對高點落袋為安,且最近檢調對勤美、太子、華南永昌證券進行搜索和調查,一系列不尋常的動作引發市場聯想,並解讀為政府有意讓市場降溫。

方向一/留意前段班基金持股

最後則是世界衛生組織在六月十一日將H1N1新流感的警告級別,從第五級提高到最高級的第六級,這是世衛組織四十年來第一次預警新流感會出現全球大爆發,不確定因素自然也會讓買盤暫時觀望,等待情勢明朗再說。

而日盛投信基金管理部協理沈建宏表示,近期大盤量能不足,影響市場追價意願,加上缺乏更有效政策面利多,推估十年線附近震盪將加大,除非量能回到一千五百億元以上,後勢才有上攻力道。換句話說,以現在台股成交量只有一千億元左右的水準,投資人想要獲利,只能看法人在個股的進出表現。

六月初,整體投信的持股水位一度最高來到八九%,不僅是二○○七年來的新高點,也離歷史高點九一%相去不遠,投信持股水位偏高,意味著再加碼的空間有限,只能換股操作、汰弱留強,因此漲多的個股,投資人宜提防結帳賣壓,至於漲幅落後的個股,未來補漲的機會較大。

從過去經驗來看,投信的作帳行情,多半和前段班的基金持股有關,因為其持有股票一天的漲跌,就足以影響排名的變化,競爭壓力可想而知,尤其現在投信流行旗下基金「集體作戰」,持股種類相近,一個不留神,失去的將是整片江山。

截至六月十二日為止,不論一般型股票型基金和中小型基金的前十大排名,近六個月來報酬率差距許多只有相差一%、二%,有的甚至連一%都不到,呈現拉鋸狀態,可想而知,六月底部分個股的漲跌,恐怕是異常劇烈。

方向二/觸控面板、線上遊戲族群

更有趣的是,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近資料顯示,這些基金在五月底的前五大持股,重疊性非常的高,經過簡單整理,發現其最大的選股「共識」,就是集中在「觸控面板」和「線上遊戲」兩個族群,個股則包括洋華、原相、勝華、中日新、義隆電、智冠、網龍,至於其他著墨較多的個股,則還有生技股的懷特、健喬;汽車零組件的東陽、正新;LED的晶電、新世紀等。

從一般型股票型基金排名觀察,安泰ING投信可說是最大贏家,共有四檔基金擠進前十名,分別是安泰ING成長、安泰ING積極成長、安泰ING優質和安泰ING鴻運,而這四檔基金有部分個股互相交集,如智冠、台積電、新世紀、洋華、晶電,如果基金經理人在六月上旬未出脫或減碼持股,這幾檔個股接下來的漲跌,對安泰ING整體基金績效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性,值得投資人關注。...(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52期,各大便利商店及連鎖書店均有銷售

10檔好股賺除權息行情

3大操盤手,解析6月台股
Smart智富月刊 第130期 撰文者:馬自明

填權填息能否成功,端賴大股東對公司未來營運的信心,因此企業前景是不是看俏,是挑選填權息行情是否出現的關鍵變數,而具「高殖利率、高可抵扣稅率」的「雙高概念股」則可以幫助投資人選出優質穩健的標的。

觸控面板全球第2大廠洋華科技(3622)4月30日除息5.4772元,一天就順利填息,股價還一度暴衝至450元高價,除息後漲幅高達54.9%,5月22日又除權(配股票股利1.3693元),成為今年台股除權息行情的領頭羊。

洋華除息前未如預期出現棄息賣壓,還亮麗演出填息行情,激發投資人對今年除權息行情的想像。但是,洋華的經驗真能被複製嗎?台股在3到5月大漲超過2,200點後,今年的除權息行情還會有表現嗎?

針對上述問題,《Smart智富》月刊訪問近3個月績效分別高達44%、38%的操盤人:安泰ING台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祝明智、富邦價值基金經理人林意萍,他們的績效在價值型基金中分居冠、亞軍,以及平衡價值型基金近3月績效在前3名、近1個月績效稱冠的保德信金平衡基金經理人施勝發,請他們剖析接下來的除權息大戲。


3位操盤手都一致同意,因為台股漲多,6月除權息個股走勢應保守,但某些具有題材性、未來業績看俏的個股,後續填權息行情反而可期,所以,「先蹲後跳」將是今年除權息行情的特色。

至於個股要怎麼挑?以下是3位基金經理人的建議:

指標1》首選高現金殖利率個股

「今年是投資高現金股利公司的時機!」祝明智指出,一家公司擁有高現金殖利率,至少有3點意義:

1.能夠配發現金回饋股東:公司願意把盈餘以現金形式回饋給股東,不但代表這家公司賺錢,而且現金應該也頗為充裕。

2.股價相對偏低:一家公司的股價高低,與股利發放有一定程度對應關係,因此現金殖利率高,除現金股利有一定水準外,也意味著該股股價有偏低可能。

3.營運相對穩健:各公司經歷去年金融海嘯衝擊,如果公司還能配發穩定的現金股利,代表公司體質好,競爭力強,較不受景氣差的影響。

祝明智強調,股市走過3年大多頭,許多公司都能配出頗為豐厚的現金股利,但到08年現金股利紛紛縮水,正是檢驗企業是否擁有強健獲利能力,擇優投資的最佳時機。

指標2》再看下半年業績是否看好

「個股有沒有除權息行情?還是要看基本面!」林意萍指出,除權息之前是否有行情、除權息後是否有填權息行情?關鍵在個股未來的業績展望

林意萍表示,年初由於企業回補庫存,個股在首季較預期為佳的情況下,股價從低檔反彈走高,但到6月公布的第2季業績是否持續走高,將直接檢驗股價。

林意萍觀察,以電子股而言,Windows 7(編按:微軟新一代視窗)和CULV(低電壓處理器)將是下半年的重點議題。CULV的超薄型機種帶動機殼、機構件、LED背光模組等零組件廠商推出新產品,筆記型電腦相關廠商業績也看好。

至於Windows 7換機潮的期待,雖然不見得那麼快發酵,但對觸控面板及其他相關軟體廠商股價也都有刺激效果,這些族群的除權息行情值得期待。

傳產股方面,祝明智看好鋼鐵、塑化、原物料等景氣循環股今年的除權息走勢。他認為,下半年弱勢景氣將逐步回升,這些現在看來慘澹的循環股,有機會從谷底爬升,至於金融、資產股則受惠陸資來台預期,在長期趨勢引導下,也是可留意的標的。

施勝發則提醒,「有題材」的熱門公司,填權息機率確實較高。不過,對業績成長的「夢」做得愈大,就得小心夢碎,所以一旦這些個股接近填權息(詳見名詞解釋),建議高檔一定要適當調節。

名詞解釋_填權息
只要除權息後,股價高於除權息後參考價,投資人就已經是既賺股利,又賺差價。但真正「填權息」是指股價在除權息後,漲回除權息前一日價位,反之,若是除權息後股價不但低於除權息參考價,還賠掉所配的股利股息,則稱為「貼權息」。

指標3》最後挑高抵扣稅率

除了現金股利殖利率要高、下半年業績要看好外,高可抵扣稅率(詳見名詞解釋)也值得投資人留意。買可抵扣稅率高的股票,投資人還可享受節省所得稅的功能。施勝發解釋,如果公司可抵扣稅率高於個人所得邊際稅率,可以抵扣掉股利課稅,投資人甚至還有稅可退。

舉例來說,中華電今年每張配發3,830元現金股利,去年可抵扣稅率是30.81%,因此可以算出可抵扣稅額是1,180元(3,830×30.81%=1,180)。因此,如果你是適用所得稅稅率6%的投資人,買1張中華電股票,並且參加除權息,照理說你因為取得配息,得支付230元(3,830×6%=230)綜合所得稅,但因為中華電享有可抵扣稅額,所以你反而可以拿到950元(1,180-230=950)的退稅。

正因為如此,可抵扣稅額對除權息行情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對一般投資人來說,只要適用稅率比公司可抵扣稅率來得低,就有機會可以享受退稅的好處,相反的,如果適用稅率在30%以上的大戶,不但不能退稅,甚至還會因要多繳稅,所以大戶並不喜歡參加除息,使得高配息公司在除息前,反而會有棄息賣壓。

名詞解釋_可抵扣稅率
可抵扣稅率是指兩稅合一制度實施以後,雖然公司發給股東的股利合併到個人綜合所得稅計稅,但是可以抵扣掉股東投資公司先繳納的營業稅。因此,你投資可抵扣稅率愈高的公司,與你個人所得稅率差距愈大,節稅愈高的公司,與你個人所得稅率差距愈大,節稅的效果就愈高。

填權填息能否成功,端賴大股東對公司未來營運的信心,因此企業前景是不是看俏,是挑選填權息行情是否出現的關鍵變數,而具「高殖利率、高可抵扣稅率」的「雙高概念股」則可以幫助投資人選出優質穩健的標的,本刊依照3位操盤人提供的挑選原則,篩選出10檔「3高」概念股供投資人參考。


參與除權息,掌握「3高」個股! —高殖利率、高成長個股、高抵扣稅率

*除權息參考價怎麼算?

除權息是指,公司將經營所得盈餘和股東分享的方式,但是兩者意義上並不一樣。簡單來說,除權是公司把盈餘以股票形式給股東,而除息是指公司直接發現金給股東。除權息後,該公司股價將有所調整,調整方式如下:


除權息參考價怎麼算?

*除權息教戰策略


除權息教戰策略


除權息教戰策略

*3大操盤手看除權息行情

施勝發:除權息行情必要條件是資金充沛、沒有系統性風險,現在都有了

小檔案_施勝發
學歷:美國卓克索大學財務碩士
經歷: 保德信投信投資研究部經理、保誠投信資產管理部經理
現職:保德信金平衡基金經理人


林意萍:今年已經漲了一大段,在高檔震盪,所以投資人得再檢視基本面狀況

小檔案_林意萍
學歷:政治大學經濟所碩士
經歷: 金鼎投信基金經理人兼研究部主管、遠雄人壽資產管理部經理人
現職: 富邦價值基金經理人、富邦長紅基金經理人

祝明智:除權息前,如果現金殖利率還很高,參加除權息就有意義

小檔案_ 祝明智
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企管碩士
經歷: 中信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基金經理、怡富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資深研究員
現職: ING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副總、ING投信台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

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

反彈是初升段,投資要放長

Smart智富月刊 第130期 撰文者:蕭碧燕

有投資朋友問我:這波台股大反彈,他定期定額扣的台股基金,已從原本-50%的報酬率,變成-10%,是不是應該趁這個機會,趕快賣掉出場,然後去追逐一些更熱門的基金標的?

「投資不是為了損益兩平!」我告訴他。你要想想看,現在各國已公布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數字,多數開始由負轉正,不論是哪一個機構的預測,都顯示明年景氣應該都會比今年要好,因此除非你是做短線,否則從長線看,股市走強的趨勢應該會持續,實在沒有必要立刻把手中的股票基金贖回。

沒有錯,股市最「甜」的一段強勁反彈行情可能已經出現了,除非行情接下來回檔回得很深,否則不太容易再見到短短2、3個月內股市再漲個2,000點。不過,如果見到股市回檔修正,又急著趕快賣基金避風頭,我認為你可能會賺不到錢。

現在,你只要願意把投資放長,忍受股市短期波動,長線的報酬果實才會更甜美。因為這波大反彈,目前只是初升段,在見識過第1波強力反彈行情後,有3點守則,建議你必須注意:


守則1》定期定額,只有在大波段行情結束才減碼

回顧2000年的科技泡沫,在那之前,每位投資者手上都是滿滿的科技股,但當科技泡沫後,如果你手上還抱滿科技股,那麼接下來在能源股、原物料股連續走3年大多頭行情時,你會少賺很多錢。

要記住,只有當大波段行情結束時,定期定額扣款投資基金的你,才應該適度調整手中持股,減碼已經享受過多頭行情的標的,搶進下一波強勢股。這一波泡沫是能源股的泡沫,所以我過去一段時間,一直建議投資人降低對東歐及能源股的投資,拉高台股、中國及替代能源的持股比重,這樣你才搭得上未來的多頭列車。

但「減碼」並非停扣,因為這一波如果你滿手東歐或能源基金,沒有買一些台股或中國基金,絕不是明智之舉。當然,只要你能熬得住3年,不要老是三心二意,我相信幾年後,東歐和能源基金的漲幅一樣會相當驚人。


在大波段行情過後,應該適度減碼!

守則2》單筆套牢,可先賣一半趁回檔低接

如果你是定期定額,而且在低檔有單筆分批加碼,說不定現在你的報酬已經由負轉正,若是達到停利目標,你的投資就可以考慮獲利了結。

但也有另外一種情形:你沒有定期定額扣款,單筆買進卻又套在高點,雖然這波大反彈稍稍讓虧損止血,但還是負報酬,而且也沒多餘的錢可以加碼。我給這樣的投資人一個建議:你可以考慮先把單筆投資的基金賣掉一半,等行情回檔時再進場攤平成本。這種方法可以讓你有機會加速解套,不過沒有人是神,沒辦法預測絕對的低點,所以只先賣一半,不要衝動到全都賣光,不然可能虧得更多。

此外,運用「攤平」的策略,也不是人人都做得到,你得抓對趨勢,必須有一定程度的功力。所以,請先確定有把握再這麼做,如果沒把握,自己又沒有非賣不可的理由,那麼建議你還是抱著等真正的大行情到來,再解套吧!

守則3》絕不借錢,但可拿部分緊急預備金進場

現在房貸利率這麼低,融資成本變得很便宜,因此我怕有些投資人又想趁著股市反彈行情來前,借錢進場。我一定要叮嚀各位,投資絕對不要借錢,一旦借錢,你的心理壓力會變得很大,很容易進出失據,反而做不好投資

不過,對於非常保守型的投資人來講,我認為現在可以稍微樂觀一點。比如說,過往保守型投資人可能會保留12個月以上的緊急預備金,現在,建議可以適時拿出一半的預備金,趁回檔做一些投資,等個2到3年,報酬率應該會滿可觀的。

短期,股市要像前波那樣,在短短幾個月內如瘋狗浪般狂漲,我認為機率或許不太高,但如果說,未來1年,股市再漲個2,000點,我卻不會訝異。所以,建議投資朋友不要把去年第4季金融海嘯時的悲觀情緒,一直抱到現在,千萬不要一看到股市回檔,就急著停扣贖回,畢竟,這波反彈可能只是牛市前的暖身而已,好戲還在後頭呢!

小檔案_蕭碧燕
◎學歷:淡江大學管理研究所
◎經歷:安泰投顧理財諮詢部副總、彰銀安泰投信企劃部及壽險通路副總、國際投信企劃部經理、光華投信企劃部經理、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第四組、淡江大學講師
◎現任: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祕書長

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窮理財、富投資

Yahoo!奇摩理財 王志鈞
http://tw.money.yahoo.com/column_article/adbf/d_a_090604_51_1iqzt

台灣財富管理市場,有個很有趣的現象,我稱之為:「窮理財、富投資」。這意思是說,許多人的理財能力很薄弱,也因為理財力不佳而讓生活陷入困窘,卻老希望透過學習投資來翻本,渴望快速成為大有錢人。

這邊的所用的「窮」、「富」都是動詞,窮理財不是指理財會讓人很窮,而是說國人的理財觀念多數很窮困,不太清楚什麼叫理財。富投資也不是指人們能夠從投資致富,而是指多數人都勇敢在投資路上奮勇向前,擁有豐富的經驗,但真正能賺到錢的人,卻並不是很多。

為什麼富於投資,卻未必真能賺到錢呢?問題恐怕出在窮理財身上!

理財理論上是一種謀求日常收支平衡的財務管理觀念和能力,有多少錢,用多少錢,並做好財務風險管理,這種行為便可稱之為理財


投資則是冒著市場風險,去追求錢滾錢,靠錢財生出更多錢財的行為,這當中存在著虧損的風險,也存在著盈利的機會,因此必須靠理性加以判斷市場方向,也要靠感性承擔市場波動壓力

投資如果是一條波動的溪流,理財則是一條調節溪水流量的水庫或池塘。

投資有時像看天吃飯,景氣不好時,工商百業蕭條,投資人將蒙受資金枯竭的風險。理財則像我們家門前有口池塘,管它溪水是漲是跌,鵝兒總能在綠水上戲弄清波。

許多台灣人總喜歡冒險在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與基金市場上逐浪而居,卻忽略為自己挖掘好一口方塘、一座引流入庫的水壩。因為缺了這口調控投資溪水流量的水塘,人們的投資績效因此暴起暴落,行情大好時能賺大錢,市場困窘時就跟著資產一落千丈。

富於投資而窮於理財的下場,就是管不好自己的錢,讓投資帳戶裡的資產明細宛如溪水湍流,夜半來,天明去,財富漲漲跌跌似過眼雲煙,朝來暮去。

但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不努力學習紮紮實實的理財之道,而老想追逐那萬溪奔流的財富美景呢?這或許是因為太多財富管理書籍喜歡譏嘲那些不善於投資的上班族,認為不懂得靠錢賺錢的人是傻瓜、是窮爸爸、是窮於為工作賣命的理財門外漢。

許多上班族不明白的是,不懂投資與不懂理財是兩回事,一個傻傻只會做定存、買儲蓄險的人,理財效益雖不高,但至少現金流量不會枯竭,家門口永遠有一方小池塘不愁飢渴,何必非要羨慕那些喜歡在海上衝浪的有錢人呢?

善於理財,何必一定要善於投資?但善於投資卻不善於理財者,盲目追逐金錢,卻不知將現金導入一個對他生活有意義的理財架構裡,這種窮理財、富投資又有何好處呢?

明代大儒朱熹有詩云:「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話挪到現代財富管理市場來說,正說明了善於理財又善於投資者的境界,因為他們善於金錢收支管理,也善於靠投資提升財務架構裡的現金流量。

在穩健理財的架構裡,挪出部分資金到投資市場搞活水,則池塘水源非僅上班的工作收入,還有股票、房地產、基金等投資收益,這豈非理財、投資兩者兼美之事呢?

富理財又富投資,才是現代職場上班族該學習的財富管理之道。若你家門前有半畝方塘,相信在世紀金融海嘯期間,你也能享受那種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投資樂趣吧!瞧,股價不已如白雲無心出岫,驚驚漲在你水塘上了嗎?

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金融市場的羊群效應

【經濟日報╱楊雅惠】 2009.04.17

據說土耳其東部某村莊曾發生1,500隻羊集體自殺的事,羊隻一頭接一頭地從山崖上跳下,其中有450隻死亡。當第一隻羊不明原因跳下時,其他羊隻並未弄清楚前一隻羊的行為意義,只是仿其行為,隨其步伐跳下。

這種行為,稱為羊群效應,類似行為也發生在松毛蟲。

某法國科學家作一實驗,將松毛蟲頭尾相連放在花盆上後,毛蟲會繞著花盆邊緣一圈又一圈地爬行,七天七夜,直到飢勞而死;即使附近有著牠們喜歡的松汁,竟沒有一隻改變路徑尋求解脫。

群聚動物的習性,喜好跟隨大夥兒,模仿他人的行動。這樣的反應模式原因,一方面是資訊不全,無從研判,使當事人面臨不明的情境另方面是即使市場上有資訊,當事人並未搜集相關資訊,亦未冷靜地分析評估,而是以其他個體作為效尤的對象


這樣的行為模式,常出現在金融市場,也常是造成金融風暴的緣由之一。

銀行的擠兌,便是典型的羊群從眾行為。一旦某銀行瀕危消息傳出,有人衝到銀行櫃檯抱走大把鈔票,便有另個人也帶了皮包前來搬錢。大排長龍的人群從銀行大廳擠到馬路旁,更多更多的存款戶聞風而至,摩肩接踵。這樣下來,則無論如何健全的銀行,不倒也要倒了。

股票市場上,亦常呈現這種羊群效應下的活動。只要某股票傳出下跌訊息,股票炒手有意製造假象,其他的散戶若不明就裡,只是盲目跟進,過度反應地追漲追跌,便誇大了股市波動的幅度。

1997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東南亞各國的股市全部崩盤,匯市也淪陷了,從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到新加坡,無一倖免,接著日本、韓國、台灣、香港的金融市場也隨之巨幅動盪,民眾急著把本國貨幣換成美元,各國匯價紛紛大跌;即使政府喊話要大眾鎮靜,仍難平撫市場的狂亂情勢,這些都充分暴露出羊群效應的影響之大。不但亞洲金融風暴如此,各種金融風暴均有類似效應,最近的全球金融海嘯亦然,風暴從華爾街蔓延到全球,投資人驚惶慌張,爭相走告,人聲鼎沸地在瀕危的金融機構前抗議。

如何降低羊群效應的影響,並思考對策的重要方向,確是重要課題。為減少落入羊群的陷阱,平時須讓眾人瞭解事實真相,認識公司經營財務情況。各界咸認將資訊揭露,乃是政府監理的重點之一。舉凡公司重要的財務、經營、管理階層資訊,皆應攤開接受檢驗。至若內線交易,讓一般投資人在訊息不全下進行不公平的交易,則為資本市場的大忌。

即使提供了訊息,各個公司的資訊揭露在網站上,群眾也未必仔細分析,仍常仰賴他人的指引。這便坐大了若干不合法、不合理的股市炒手,呼喚大批股民跟進,炒手其中獲利,小額投資人在不知情下則被犧牲了。因此,金融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證券市場中的主力乃是有專業素養的法人機構,並不以散戶為重,從而是減少羊群效應下的受害者。

其實,即使是法人機構,不保證個個獨立研判,也可能彼此相互參考,產生相近的分析結果,被稱為「類羊群現象」。專業法人機構應留意這種情形,培養深入的分析能力,作出客觀正確的研判。

從眾而行,原是圖個安全,但也可能危機四伏。宜認清市場的本質,瞭解自己是否為市場上從眾的羔羊,不要盲從。市場上有更多專業法人機構加入,乃是金融市場發展的趨勢;政府要求適度地揭露資訊,為國際上監理的潮流,也是各國政府應持續努力的方向。

(作者是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慘賠八千萬元的血淚教訓

我的錢怎麼不見啦?
今周刊》651期 撰文:林宏文

這是一堂價值八千萬元的投資理財課!台大商學系畢業,曾任花旗銀行經理,在美林證券當過財務顧問的張彼得,公開他被騙八千萬元的故事,「伸出自己受傷的手指」告訴大家,投資陷阱何其多,所有投資人都不能輕忽風險控管,否則再怎麼多的財富,還是會一夕之間蒸發。

二○○七年一月三十日,一個平凡無奇的星期二早晨,張彼得突然在睡夢中接到朋友的電話,告訴他一個讓他不安許久的投資案,沒想到,最壞的情況竟然還是發生了。

「我打電話給她,她向我坦承,過去所說的全部都是騙我的,現在她已快到檢察官那裡,要進去談話了。」

這宗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的詐騙案,涉及詐騙的是前荷銀證券投信交易室美女經理楊娉婷。她因為投資失利負債數千萬元後,為填補資金缺口,向六十一位名流詐騙六十四億元,被害人包括前荷銀投信董事長陸大文、富邦金控前投資長蔣國樑及台灣微軟前總裁范成炬等名人。

不過,這些曝光的名流,其實受害金額都不大,或者是已把被騙的錢都拿回去,反而是沒有曝光的受害人張彼得,成為最後一隻受害的白老鼠,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他就被騙走八千萬元。


聽到這個消息後,張彼得呆坐在自宅花園裡的石頭上,手機突然收到一則簡訊,上頭有八個字,「我千千萬萬對不起」。張彼得把這八個字看了又看,也不知看了幾遍,腦袋終於愈來愈清楚。再算算被騙的錢,剛好一個字值一千萬元。

成功人士在投資上慘敗

看看張彼得的學經歷,很難想像他這樣的人,會在投資上被騙!張彼得出身中部傳產家族,台大商學系畢業,曾任花旗銀行經理、波士頓銀行助理副總裁、美林證券財務顧問,後來創業成立創投公司,並同時兼任家族企業的總經理,擁有這樣的資歷,都難逃投資陷阱,更遑論一般人。

回想這個超完美騙局的過程,張彼得說,這個騙局中的女主角——楊女,若以銀行徵信的角度來看,是最高授信分數的對象。她有金融專業背景,在荷銀投信擔任交易室經理,是一對雙胞胎女兒的母親,老公在外商任職,加上又是認識二十年的朋友,兩人結婚時,他還去參加過婚禮,「在任何人眼中,她都不像是會做出這種事的人。」

楊女的詐騙手法,就是告訴身邊諸多好友,「現在有極佳的獲利機會,若讓別人知道了,很可能機會就消失了。」讓每個受害者都相信,機會只給你這位特別的好朋友。楊女騙稱,她有拿到許多上市公司的增資機會,讓參與投資的人可以賺到價差,但楊女要抽佣,而且要用她的戶頭交易。

於是,張彼得掉入圈套的第一個投資案就是皇翔建設,緊接著又有像信錦、科風及揚明光學等增資案,當然,這些後來證明都是騙人的。張彼得在一個月內匯入楊女戶頭八千萬元,而楊女同時可能也把這些增資案告訴十個人,而這些人互不認識,或是彼此認識,但是因為她說不要告訴別人,因此大家都自動為她保密,詐騙的金額才能達到六十四億元之多。

被貪婪的念頭蒙蔽

檢討自己為何會被楊女騙這麼多錢,張彼得承認,自己被心中的貪念給蒙蔽了,但是楊女利用人性的弱點,愈熟愈信任的朋友騙得愈多,更讓他非常感慨。「她每天把錢挪來挪去,完全不會搞錯,說謊時,眼神不會閃,騙人簽合同,手也不會抖,就這樣前後騙了七、八年,大家都被蒙在鼓裡,除了用雙面夏娃來形容她,好像找不到更好的名詞了。」

楊女為了圓謊,每天要騙新的受害人,把騙來的錢還給先前「獲利」的受害人,以取信對方,還要展現三寸不爛之舌,安撫受害人,每天把錢搬來搬去,還要記住各種交易狀況,每一筆錢都不能搞錯,過著非常忙碌的生活。

張彼得說,最好騙的人,是所謂「3F」的投資人,第一種是family(家人),第二種是friend(朋友),第三種是fool(傻瓜)。「不過,楊女倒是分得很清楚,家人一個都沒騙,朋友倒是騙了一堆,而且愈熟識的被騙得愈慘。」張彼得說,這場騙局最可悲的是,也騙走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甚至其中還有一位與楊女完全不認識的受害人,跟著一堆金控高階主管一起投資,主動跑去找楊女,把剛賣掉一棟房子的兩千萬元現金全部壓下去。

雙面夏娃的大騙局被揭穿後,黑道分子還到法院架走楊女的老公及律師,甚至還去找楊女的公公討債,在向她公公要不到錢的狀況下,黑道分子還把老人家痛扁了一頓,肋骨都打斷了。

在詐騙案發生後,張彼得對自己的投資作了一番檢討,他犯的最大錯誤是「賠了超過應賠的數字」,因為,以他和楊女的交情,應該只被騙一千萬元,而且也應該只被騙一次,但他卻被騙了四次,這點在風險控管上犯了極大錯誤,「我算是著了貪婪的魔,沒有克制自己的貪心。」

把失敗經驗結集成冊

在這個詐騙案中,張彼得也提到一件令他感嘆的事。「在法院開庭時,我隔壁剛好坐著某金控的蔣姓投資長,他在這個案子中沒賠什麼錢,只是賠了名,」不過,後來他因為股票內線交易案,被檢察官提起公訴,在交保期間棄保潛逃。「世上所有的騙局,除了受害人得怪自己的無知和貪心之外,專業人士的貪婪和縱容是最可怕的。」

這一堂八千萬元的課,讓張彼得重新思索,自己一輩子在投資路程上的各種成功與失敗,也讓他對投資風險的研究,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最後,他決定把這些經驗寫成書《我的錢怎麼不見啦?》,讓社會大眾知道這個騙局是如何發生的。...(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51期〕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東扣西扣 薪水失速墜落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黃依歆】2009.04.16

從有薪資調查以來,台灣的固定月薪(經常性薪資)從來都是正成長,今年可能會打破紀錄,首度「倒退嚕」。加掛在月薪上的負擔超重,雇主支出的健保、退休金等,法定費率已超過月薪20%,碰到經濟大衰退,伴隨大失業潮,薪資開始往下落。

經常性薪資 今年倒退嚕

工業和服務業今年1月經常性薪資倒退嚕,減為3萬5,130元,較去年同月下跌4.63%,跌回四年前的水準。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說:「跌幅之大前所未見。」

民國70年代以前,薪資的成長率跟得上經濟成長率;民國80年代,經常性薪資進入低成長,經濟維持中度成長,在這個時期政府開辦全民健保;進入90年代,薪資接近零成長,即使93年經濟成長率達6%以上,當年度的薪資成長率仍不及1%,幾年前政府推出勞退新制;今年看到薪資負成長了,勞保年金元旦開始實施。



健保是社會保險,理應全民負擔,但是保費重擔最終卻落在勞工身上。
記者曾吉松/攝影


如今的薪資負擔較十年前多很多。甲的月薪合計一年50萬元,但這不是雇主的成本,雇主要另繳健保、勞保、勞退新制、勞退舊制、就業保險費等,雇主僱用甲的成本近59萬元。等到勞保費率提高到12%時,成本會加到近61萬元。

預扣近27% 勞工吃不消

甲真正入帳薪資不到50萬元,扣掉自己和扶養一人的健保、勞保提撥、薪資扣繳率6%,再加上自提勞退6%,甲實際拿到手的薪資其實不到42萬元。

不計自提勞退、薪資扣繳,勞雇合計掛在薪資上的負擔約22%,到勞保費率提高到12%等,負擔會升高到約27%。對雇主而言,減薪不只減了薪資,還減掉薪資上的負擔。

中研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說,應該爭取勞工權益,讓健保與薪資脫勾,健保改掛在「所得」上都比掛在「薪資」上合理

朱敬一說:「舉我實際碰到的例子,一個獨立董事一年領不少董監酬勞,你猜,他繳多少健保費?是最低水準,按基本工資報繳。為什麼呢?因為董監酬勞不計入健保繳費的計算基礎。這位獨董領的錢比勞工多太多了,繳的健保費卻更少,這不公平。」

朱敬一說:「長期照護要開辦,不應該再附在薪資上繳費。」但勞委會從來沒這麼說。

前不久,立法院通過開辦勞工育嬰津貼,由就業保險基金付錢,勞工團體並沒有為此大肆慶賀。一位勞工說:「最後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主計處的統計說明這位勞工的看法是無誤。民國94年開辦勞退新制,強制雇主提撥6%,但當年勞動總報酬成長率不過1.9%,和93年的1.8%差不多。

聽到軍公教將比照開辦生育津貼,勞工覺得不妙,同樣的情況又發生了,除了要付勞工族群自己的,還得繳稅負擔軍公教的。屬於社會福利的事,為什麼單要由讓勞雇埋單?國民黨立委侯彩鳳也認為不妥,上會期阻礙育嬰津貼通過。

長期照護費 還是你買單

至今勞委會並沒有要為薪資負擔減重的規畫,從現有資料判斷,未來薪資負擔還會更重,有幾項合理的預期:1、勞保基金收益率不如預期,勞保費率還會再漲。勞保局總經理蔡吉安說,這兩年基金操作不差,是國內費率偏低,國外社福體制國家勞保費率都在20%以上。2、失業給付大增、又增加育嬰津貼給付,就業保險費率勢必提高。3、健保保費終歸會漲。4、長期照護要開辦。

薪資已經開始下跌,如果負擔一直加…,一位總經學者擔心,未來幾年,企業圖存,必然嚴格控制總成本,薪資有機會失速。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投資型保單 免課遺產稅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2009.04.29

財金兩部達成共識,投資型保單投資帳戶將採所得與遺產切割處理原則,適格保單可享遺產稅全額免稅優惠;但生前給付者,不論保單是否適格,投資帳戶收益均要應依投資標的性質課徵所得稅

這項課稅原則不溯及既往,即現有舊保單不列入適用範圍。目前投資型保單多數都不課徵所得稅與遺產稅。

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周五(1日)將召開委員會議,確認投資型保單的課稅原則,一旦做成決議,爭議多年的投資型保單課稅問題,確定將僅課所得稅,免徵遺產稅。

依據財政部與金管會達成共識,投資型保單的保障與投資帳戶可以明確劃分,基於遺產及贈與稅法不對人身保險課徵遺產稅原則,凡屬適格性保單(即保單價值中的保障大於投資),投資帳戶收益即全數視為保險給付,免徵遺產稅


反之,若非屬適格保單,就只有保障部分的給付享有免課遺產稅優惠,投資帳戶收益仍要併同遺產課稅

金管會亦同意,一旦投資型保單被查獲為異常保單(即帶病投保或高齡投保),不管是否屬於適格保單,包括保障與投資帳戶的保險給付均將納入課稅。

由於財部同意放寬對投資型保單屬於投資帳戶的遺產稅課稅限制,金管會相對也同意投資型保單的生前給付不分適格與否,投資帳戶收益均應納入所得課稅;但保險帳戶給付可享免稅優惠,唯給付逾3,000萬元以上的部分,仍要合併計入基本稅額計算繳納最低稅負所得稅

基於金融商品課稅一致化趨勢,財部表示投資型保單的投資帳戶所得,會依據其各別連結投資的商品標的決定徵免所得稅。

據指出,未來投資型商品即使要課所得稅,也只有全年逾27萬元以上部分的金融機構存款利息與股利所得須合併個人綜合所得課稅連結的投資標的如為債券,則只要按10%稅率分離課稅

【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壽險人士表示,投資型保單生前給付課稅,將對目前熱賣的6年期保單產生影響,未來推出的保單將向免課稅商品靠攏。

2009年6月13日 星期六

平民拼百萬 救救我,我的理財問題如何解決?

沒錢、不懂、賠錢都不再是藉口
《iMoney愛理財》第9期 文◎劉以親

人不理財,財不理你,但理了財,就會招來財的眷顧嗎?那可未必。理財計畫不在於投入多少金額,也不在於花多少時間,重點在於正確且有耐心的執行,一旦發現問題適時修改,才能享受開花結實的回報。

延續「百萬富翁大調查」的內容,在這次網路調查中,本刊特別針對網友的理財行為,提出一個疑問:「你認為自己的理財計畫,最大的問題在哪?」請網友檢視自己的理財究竟出了什麼狀況。

在3,240份有效問卷中,最多人票選的前5大問題分別是,「每月結餘不多」、「對理財工具了解不夠」、「完全不懂理財」、「只敢存定存」、「投資太衝動」。針對這些狀況,本刊特別邀請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蕭碧華及安睿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劉凱平,以豐富的專業經驗,建議讀者該怎麼解決,讓你的理財計畫撥雲見日。


狀況1:每月結餘不多

大學畢業1年多的小真,在一家貿易公司擔任業務助理,月薪2萬6,盤算她的支出狀況,每月固定要繳8,000元的房租,扣除三餐外食費用、日常開銷,偶爾再跟朋友出門逛街、玩樂,時常還不到月底,荷包就已經拉警報,薪水結餘不多的小真,最苦惱自己沒錢可理。

癥結:缺乏正確的儲蓄習慣。

建議:蕭碧華認為,所謂理財不是只有投資,而是安排自己的生活,將手上的錢發揮極大的效益,站在花錢的角度,有薪水入帳就會出現理財行為。每月結餘不多的人,主要癥結在於沒有養成儲蓄的習慣,劉凱平表示,正確的儲蓄觀念是收入先扣除儲蓄,最後結餘的部分才是花費。小真的狀況,兩位專家異口同聲建議,要養成記帳習慣,每月編列儲蓄的預算,並設立理財目標。此外,兼差增加收入也是改善結餘不足的方法。

從上游開始整治

記帳習慣可以幫助了解每月支出的內容,從中尋求節省開支的機會,發揮事後檢驗支出及事前熟慮預算的作用,劉凱平舉自己天天記帳為例,清楚追蹤每分錢的流向,有助於修正偏差的花錢行為,「理財就像整治河川,上游的水被污染了,下游當然做不好。」

蕭碧華建議,儲蓄的預算可採「乖乖繳」的方式進行,「像水電費帳單就是每月固定要繳的,帳單一來非繳不可,所以也要讓你的儲蓄變成『乖乖繳』,」例如:定期扣款基金或是零存整付到另一個帳戶,在薪水入帳日當天就乖乖繳,「否則沒有預先盤算,很容易就把錢花掉了。」此外,設立理財目標會讓人有執行的動力,有助於加強紀律儲蓄的誘因,當目標達成時,成就感比什麼都讓人開心。

狀況2:完全不懂理財

對金錢沒有概念的文彬,一直過著有多少錢就花多少的生活,即使年屆三十、入月3萬5,手邊仍舊沒有存款,完全不懂理財的他,有感於日子不能這樣過下去,卻又苦腦不知該怎麼辦?

癥結:缺乏明確目標,誤以為理財門檻高。

建議:劉凱平表示,理財不在於懂不懂,而是知不知道自己的快樂在哪裡?目標在哪裡?手上有多少就花多少的人,大多是缺乏明確目標的人,不知道存錢的目的為何。蕭碧華也強調說:「學習理財是願不願意,而不是會不會。」建議文彬一開始不妨尋求專業顧問的協助,先依據自己的財務狀況,勾勒未來短、中、長期目標,接著按部就班朝目標前進。

千元跨進投資苑

劉凱平建議,先釐清目標,再推算需要多少錢能達成,如此一來,大致就知道薪水有多少比重必須存下來,「例如:計畫在40歲提前退休,希望每月至少有3萬元生活費、每年出國旅遊等構想,因此必須存下多少錢。假使算出來是一筆大數目,必要時可回頭修正目標,像是延後至50歲退休,或者退休生活更樸實簡單一點。」

至於如何學理財,蕭碧華表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熟悉的領域學,年輕人所得不高,基金是容易入門的商品,她強調:「理財門檻其實一點也不高,3,000元就能定期定額投資,甚至有些投資型保單只需1,000元。走趟銀行或保險公司,會有很多人樂意教。」

她建議不妨開立網路帳戶,利用方便即時的網路平台,交易報表完整、投資資訊又多,網路交易還能享有優惠,好處很多。

狀況3:只敢存定存

敏惠是個專職家庭主婦,工作繁忙的老公固定將薪水交給她,舉凡家裡的大開銷、小支出都由她一手打理,老公辛苦賺錢她都看在眼裡。因此,敏惠力行節儉存下小積蓄,但生性保守、害怕賠錢,只敢把錢擺定存,看著定存利息愈來愈少,她不禁大嘆:我的理財方式錯了嗎?

癥結:盲目規避風險。

建議:劉凱平說:「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存款利率不足以滿足生活需求,」大家都要認清「投資報酬率、風險、時間」三者之間的關係,「合理的承擔風險,才能換取投資報酬率。」蕭碧華認為,懂得儲蓄是敏惠最大的優勢,她需要做的是,用功學習其他投資管道。「把耳朵打開,多聽聽別人的意見,最好有2∼3個理專可以諮詢。」兩位專家都提醒敏惠,想賺取超過定存利率的報酬,就得拿出冒險的精神及準備。

建立風險承受額度

去年金融風暴衝擊全球,大環境劇變,投資工具的報酬率慘不忍睹,若說銀行定存是最安全的地方,可能有人會吐槽說:「美國的銀行都會倒閉了!」而以台灣而言,去年定存報酬率確實「幸運」打敗不少工具。但蕭碧華提醒,受到景氣改變的影響,現在一年期固定定存利率只剩0.77%,這樣的低利水準,積極的投資人要有「挑戰」的魄力。劉凱平認為,風險不能盲目的規避,而是應該有效管理,依據個人的資產狀況、風險忍受度,在不影響基本生活需求的情況下,建立自身足以承擔的風險額度,以求獲得較高的利潤報酬。

狀況4:對理財工具了解不夠

身旁的同事熱烈地討論,「我昨天買10張XX股,賺到一根漲停板」、「前陣子我投資很夯的XX基金,績效不錯耶!」……俊祥總是在一旁聽得心癢牙也癢,回想自己幾次賠錢的經驗,不乏盲目跟著流行投資、聽信別人的明牌……等等,對理財工具了解不夠是他最大的毛病,該怎麼做才能少繳學費呢?

癥結:沒找到適合的工具

建議:「投資不能心急,一切都要回歸基本面。」蕭碧華苦口婆心地告誡投資人。她給俊祥的建議是,投資要靠自己做功課,股票漲有其原因,親自去驗證每件事情背後的真相,會比聽信明牌來得可靠。無獨有偶, 劉凱平也叮囑不能操之過急,找明牌、跟流行的不理性行為,只會犯下更多的錯誤,最後結果事與願違。「理財規畫並不是短期內讓錢變多,而是讓一生變得更幸福快樂,從快樂之中賺更多的錢。」

摸熟遊戲規則

不論任何遊戲,唯有清楚規則才有機會勝出,對理財工具了解不夠,因而失敗賠錢,代表投資人買了不熟悉的商品,因此,加強對投資工具的認識是不二法門。抑或投資人根本就挑錯工具,買了不適合自己屬性的商品。例如:明明是保守型的投資人,卻買風險波動度高的基金,導致一賠錢就受不了退場;而積極型的投資人卻誤買固定收益的基金,中途按捺不住低報酬又停扣贖回。這都是不適合的投資行為。

狀況5:投資太衝動

熟衷投資的莉雅,曾經單押一檔股票賺進數十萬元,也有過單筆買進某檔基金獲利30%的經驗,行情好的時候,大膽投資讓她如魚得水,但每每遇上行情反轉時,她也總是來不及逃,幾年下來,賺進賠出還是沒讓資產增加,朋友告誡她:「妳就是投資太衝動了!」

癥結:錯把「投機」當「投資」

建議:劉凱平認為,投資太衝動最大的問題是錯把「投機」當「投資」,「理財目的在求『夠』,而不是求『多』」。蕭碧華則是點出了莉雅資產配置不恰當的缺點。專家建議莉雅應該先認識最穩健的投資,在正確的資產配置及風險管理下,進行長期投資

找出適合的策略

積極型跟保守型的投資屬性不同,獲利滿足點亦不盡相同,投資策略自然有所差異。有人追求絕對報酬,賺10%就跑;有人喜歡長線投資,搭配波段做停利,這其中都沒有所謂正確的策略範本,蕭碧華表示,不管是股債搭配的策略,或是核心搭配衛星的策略,適合自己的策略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文章 專家小檔案

蕭碧華
學歷:美國丹佛大學財務金融所碩士
現職: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
經歷:怡富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
怡富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副總經理
摩根富林明證券公司總經理


劉凱平
學歷:美國北伊利諾州州立大學企管碩士
現職:安睿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
經歷:元富證券投資信託公司總經理
元富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
台北花旗銀行消費者金融部經理

2009年6月12日 星期五

平民拼百萬 年輕夫妻的負債式理財

「月存」房貸坐擁公寓、透天厝
《iMoney愛理財》第9期 文◎裴元

出社會沒幾年,結了婚、生了孩子,陳宏銘和黃琪芸這對小夫妻,努力賺錢、累積財富,短短兩年多,靠著省吃儉用和細心規畫,新房的貸款快速還掉百萬元本利。

藉借貸之力,宏銘和琪芸將人生的第一桶金,化為家的基石,成為夫妻和兩個孩子的愛的城堡。琪芸說:「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做的最對的一件事,就是用了負債式的理財。」

才出校門就買房

故事從琪芸6年前自大學畢業說起。新鮮人,理當大鵬展翅,但她身上已先揹負了20萬元的就學貸款,而家中因債務必須賣掉房子,四處搬家租屋的經驗,讓她工作還未滿3個月,就興起買房子的念頭。「我和媽媽、兩個妹妹到處租房子,有時會遇到房東處處為難,」琪芸回憶,當時SARS風暴才過,房價低迷,於是考慮把租金拿去繳貸款。但她畢竟是大學才畢業,「我很猶豫,因為剛畢業有很多壓力,可是,實在是被逼到了。」

至少還有穩定的護理工作,於是琪芸開始研究房市,她才畢業沒有存款、媽媽薪水不高、大妹已經嫁人、小妹還在讀書,幸好長輩協助出了三、四十萬元的頭期款,接下來,就是她們母女、姐妹要扛的責任。


學貸、房貸一肩扛

公寓二樓的房子不大,坪數才26坪,但每個月1萬5至2萬元的房貸,再加上要還學貸,也夠琪芸受的了。「我拚命輪班,夜班輪得比人多,」她計算,輪大夜班一天多500元、小夜班多300元,每個月值滿夜班20天還有獎金,所以努力拚20天拿獎金,「當時就是仗著年輕,用健康去補,反正每個月還有10天可以喘息。」

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年多,琪芸笑說:「一有錢就去還,無法額外消費,沒辦法,我不喜歡負債的感覺。」她每個月收入大約3萬5到4萬元,房貸去了一半,還有家中其他開銷,手邊的活錢不過幾千元,常常捉襟見肘。

例如,當初搬家時,盡量使用舊家的家具,結果熱水器終於老到罷工,她們沒錢換新,幸好已出嫁的妹妹出手相救。琪芸說:「這麼辛苦,但值得的,我們存下了一間房子,一年後,我開始規畫自己的保險和存款,兩年後,我們的生活就不必這麼辛苦。」

這間房子,讓她們母女、姐妹硬是咬牙存下來了。琪芸是在這間房子快還完貸款時認識了宏銘,她笑說:「幸好是快還完才認識他,否則他不讓我那樣輪夜班。」

溢繳房貸年餘還百萬

而前一間房子「藉『貸』使力、強迫存款」的經驗,也套用在後來的結婚新房上。陳宏銘說,兩年前打算要結婚,決定買房子,原本設定較便宜的中古屋,後來發現價差不過一、兩百萬元,於是轉念買新成屋。看來看去,選定位於竹南的透天厝,地坪29坪、建坪可達49坪,隔出三房兩廳加一個和室,總價440多萬元,加上裝潢,共花480萬元,頭期款要40萬元,長輩支援了20萬元,剩下的就是兩人各拿一半,當時30歲出頭的宏銘說:「10萬元,是我那時財產的一半。」

他計算,「如果買貴一點的房子,一個月要還3萬元,已超過薪水的一半,另一半還要生活用。」頭期款過關,每月房貸才是持續的壓力。房貸利率從前半年的1.68%,到後來是2.4%,宏銘從最初每月要繳本利2萬5千元,到現在因利率低,房貸約1萬1千元,但他依舊每個月償還兩萬多元,猶如強迫存款。

琪芸說,當時購屋的規畫,是根據先生在竹科的工程師薪水,加上她的護理師收入,預計可以在幾年內還完房貸,「兩個人賺、兩個人還,真的比較快。」先生的薪水就是房貸和家用,而她的薪水幾乎都原封不動存起來,存到一定數額就整筆拿去還貸款,加上先生每個月「溢繳」的錢,兩人買屋一年半的還款就達到100萬元,迄今兩年多,已超過160萬元。

從壓力中學會理財

這樣省吃儉用,會不會損及生活品質?琪芸說:「就是因為結婚之前好辛苦,所以我們說好,婚後不要那麼辛苦了。以兩人的薪水,生活品質還是有顧到。」該玩的、該買的都沒有少,只是會再三確認、精挑細選,免除衝動消費所造成的浪費,夫妻倆很省,開伙、帶便當,最大花費是每周往來南部看孩子的油錢。她笑說:「先生的興趣是拍照,但既然我們有壓力,就只好叫他現有的設備玩一玩囉。」

琪芸自己也省,很少有奢侈消費。她說,當年剛畢業就揹學貸、房貸,同齡的朋友,沒人像她有這麼大的壓力,可是換個角度想:「如果不是有壓力,我也不會想那麼遠,也不會學會如此理財。」

宏銘和琪芸準備迎接第二個寶寶出生,房貸原本預計8年可以還完,現在說不定能提早結清。「現在我們工作穩定,但要未雨綢繆,希望以後能換到有店面的房子,做一點小本生意。」夫妻倆設定這個願望在12年後達成,同樣的,這個夢想還是會靠貸款逐步搭建而成。

◎BOX:Profile
先生:陳宏銘
生日:65年次
星座:雙子座
現職:工程師
收入:約5萬元

太太:黃琪芸
生日:70年次
星座:水瓶座
現職:護理師
收入:約3萬3千元

◎iMoney課後總結:

宏銘和琪芸這對夫妻的負債式理財,就好比是先在地上挖個水池,再一點一滴將外頭的水裝進水池裡,中間過程雖然辛苦,但最終他們擁有了一池清水。以會計學的定義來說,資產=負債+資本,而他們就是充分運用「存房貸」的技巧,累積出人生桶金。

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6個行動改變你 行動1:揮別笨儲蓄

利息難賺 理財要更積極
《iMoney愛理財》第9期 文◎盧燕俐

儲蓄是種美德,但在低利率時代,把錢放在銀行定存,只會越來越薄,不如跨出步伐,鎖定能增值的理財商品。想成為百萬富翁,第一個行動,就是揮別笨定存,別讓傳統的儲蓄觀念害了你!

《漫步華爾街》的作者墨基爾曾說:「時間就是金錢,財務要有保障,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儘早養成規律儲蓄的習慣,以確保老年生活。」股神巴菲特則強調:「現金幾乎不生財,且註定會貶值,不如選擇績優且便宜的股票。」到底誰的話才是真理?

事實上,兩位大師都有理,只是適合的時空背景不同。墨基爾主張「規律儲蓄是致富的不二法門」,強調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唯有不浪費、勤奮工作,扎扎實實把多數收入存在銀行,就不用擔心老年生活。

然而,歷經全球金融風暴,各國為挽救經濟,無不連番降息,定存利率已逼近史上低點。美國舉債印鈔,不少專家提倡「現金為王」,讓巴菲特看不下去,去年底投書媒體直言,「擁抱現金的做法雖然安全,卻因此錯失了資產增值的機會,股票未來10年的表現勢必勝過現金。」


全球降息利息難賺

未來10年美股和台股的走勢會如何,沒有人敢拍胸保證,但細看巴菲特的言論,隱含了「機會成本」的概念。也就是說,在低利率時代,同樣一筆錢,放定存的利息所得,遠不如拿去投資一些風險低、但報酬率略優的標的,如:高殖利率股、長期能對抗通膨的房地產……等等。

以台灣來講,自去年9月起,央行連續降息7次,累計降幅達2.375%,讓靠利息為生的退休族大喊吃不消。舉個實例,王伯伯幾年前從銀行退休,1年前定存利息還有2.8%,他放在銀行的500萬元定存,1年光是利息收入就有14萬元,平均每月可獲得11,667元,足夠基本的生活開銷。

但如今,1年期定存利率不到0.8%,許多銀行甚至把大額存款的門檻從1,000萬元降低至500萬元或300萬元,由於大額存款的利率只有一般存款的三分之一,目前約為0.25%,因此,王伯伯1年的利息收入驟降至12,500元,平均每個月只剩下1042元,和1年前相比,差距高達10倍。

如果王伯伯誤以為只有台幣定存難賺,想從外幣定存多「A」一些利息錢回來,恐怕又要大失所望。因為全球大降息,國人最愛的幾種外幣投資,包括:美元、歐元、英鎊、加幣、紐元、澳幣等,1年期定存利率全面跌破2%,和半年前紐元與澳幣1年期利率還高達6%以上,有如天壤之別。更何況,投資外幣還有匯兌風險,報酬率不見得比台幣好。

解定存買股正流行

套句一位銀行主管所言,「從未看過各種貨幣利率竟同時快速下跌的狀況!」確切來說,把錢傻傻地放在銀行儲蓄,翹著二郎腿每月等利息進帳,開心數鈔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想要讓荷包「一暝大一吋」,就應該有更積極的理財行為。

像是台股就有一堆殖利率在6%以上的好公司,如:全國電、台灣大、中鼎等(關於如何挑選高殖利率股,請見P.60),更有部分投資人以定期定額的方式,每月固定撥款,長期買進台塑四寶和中鋼,穩健獲利,達成不同的理財目標。

另一方面,正由於央行透過降息,把大筆資金逼出銀行,前進股市和房市,再加上遺贈稅的調降,吸引海外資金回籠,造成台股從3月初開始大漲。以觀察股市資金重要指標 M1B為例,今年1月以來,已經由負轉正,顯示資金紛紛由定存轉為活存,或準備轉入股市。

根據央行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3月份M1B年增率為5.44%,創2007年11月以來的17個月新高,顯示資金行情持續發燒。看看今年1月底,活期存款(包括活儲、證券劃撥餘額等)餘額為7.39兆元,到了3月底,已增加至7.95兆元。

其中,證券劃撥餘額部分,3月底為8,927億元,2個月內增加1,628億元,占活期存款增加總額的29%。換言之,這2個月內國人每移動活期存款100元,就有29元投入股市。當許多民眾已意識到「揮別笨儲蓄」的重要,身為上班族的你,還不趕快採取行動?

Tips 什麼是M1B?

台灣常用的貨幣供給額統計包括M1A、M1B和M2。其中,M1A指的是包括現金、支票存款和活期存款總額,M1B是M1A加上活期儲蓄存款,又稱為狹義貨幣供給額,被政府部門視為最具民間經濟性;M2則是M1B加上定期性存款、郵匯局轉存款等,為廣義貨幣供給額。

M1B的變動率用來衡量股市資金的多寡,又稱為股市活水。一般來說,當M1B年增率持續走高,且向上穿越M2,為黃金交叉,代表股市邁入多頭;反之向下穿越M2為死亡交叉,股市走入空頭。

以新思維看待儲蓄

不過,「揮別笨儲蓄」絕非要讀者從此不儲蓄,而是應認清此刻的低利率環境,進行更聰明且全面性的投資理財。尤其,3月份失業率來到5.81%,失業人數達63萬人,受失業波及人口有137萬多人,皆創下歷史新高,在「不知明日飯碗是否安在」的情況下,有儲蓄作為後盾,才能建立家庭財務的防護網。

富邦銀行理專就建議,無論是個人或家庭,都應準備至少足以應付未來半年生活支出的金額作為周轉金,而這筆錢就來自平日的儲蓄。也就是說,看待儲蓄要有新思維,存錢並不是為了讓錢快速長大,而是防範於未然,當作維繫家庭經濟的最後一道防線。

事實上,根據英傑華集團去年底公布的全球消費者儲蓄態度研究報告,約84%的台灣民眾寧願儲蓄,而不願花錢,比率之高,已經連續3年高居全球之冠;排名第2的是香港,儲蓄比率為65%,中國民眾則是傾向享樂主義,只有12%的人有儲蓄意願。

這樣的結果除反應出台灣民眾超愛儲蓄,也多少透露出國人較強的危機意識,36歲的李敏文就是典型的例子。育有一子的他,和妻子的全部資產,就是一間中古屋,及存在銀行的200萬現金。問他為何不敢投資?他說出了許多上班族的心聲:「怕賠錢啊,又擔心突然失業,乾脆放定存,起碼還有本金和利息可以花用。」

超額儲蓄高非好事

抱持如此心態的民眾不少,主計處就預估,今年台灣超額儲蓄將達到1.15兆元,創歷年新高,超額儲蓄率為9.24%,亦刷新近20年來的紀錄。這些資金若一直躺在銀行,既不消費又不投資,對國家經濟發展並非好事。

相反的,在考量自身財務狀況之後,留一筆錢存銀行,作為日常周轉金,其餘的錢可視個人風險承受度,尋找適合的投資工具,並隨著年齡逐漸調整資產配置,長年下來,就算無法成為市場上的大贏家,還是有機會賺取比定存還要好的報酬。

Tips 什麼是超額儲蓄?

超額儲蓄指的是,一國的國民儲蓄毛額減去國內投資毛額後的餘額,就經濟理論來看,最好的情況應是儲蓄略高於投資,才能確保民間資源被善用;當超額儲蓄過多時,表示擔心未來景氣,連帶不敢消費,將進一步造成國家經濟發展趨緩

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年度嚴選 讓你有錢100招-股市篇

《今周刊》650期 撰文:周岐原、陳翊中、張弘昌

度過不平靜的金融市場,想要找回重新出發的勇氣?《今周刊》特別嚴選股票投資、基金操作,以及房產買賣的必勝關鍵策略,有理財、保險、消費的絕佳妙招,讓你輕鬆運用自如,累積財富,聰明過生活。

1~3/沒時間每日看盤,最適合投資的企業

市值最高:台積電(2330)台積電是台股總市值最高的企業,其高階製程領先優勢,使產品平均價格能高於競爭者,確保業績不墜。值得買進台積電的理由,是營收能不斷成長;加上訊息透明度高、來自營運的現金流穩健,讓股東可以放心持有。近年台積電均發放3元現金股息,配息水準遠較目前定存豐厚,若在股價偏低時進場,有機會配息、股價兩頭賺,算是贏面頗大的投資。

最大通路:統一超(2912)台灣共有9千多家超商,統一超就占了半數,零售龍頭地位穩固。近年來統一超多配發現金股息,屬高配息概念股。即使遭遇去年景氣寒冬,統一超全年營收也僅小跌1.3%,雖然公司流動比不到100%,但零售業持續收入現金,票據到期後才須付款,因此流動比雖低,但其盈餘穩定、營運風險並不高。


電信龍頭:中華電(2412)中華電是國內電信龍頭,第一季在手現金高達640億元。因為營運模式穩健,去年至今中華電的股價跌幅相對有限,被視為最佳防禦性標的。今年配發4.3元現金的中華電,股息殖利率較其他同業略低,但無論是產業地位或投資價值,中華電都是值得考慮的持股,若未來開放陸資投資台股,中華電受關注程度勢必加溫,股價更沒有寂寞的理由。

4~6/賺股息又可抵稅的3檔股票

依據可扣抵稅額25%以上、現金股利殖利率7%、市值30億元以上3個條件,本刊選出神腦、大統益、全國電3檔股票,供讀者參考。(數據更新至6/2)

所謂可扣抵稅額,是因為兩稅合一後,企業的營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合併,因此企業預先繳納的稅額,可在配息時用來抵扣股東的個人所得稅。舉例來說,若甲公司的實質可扣抵比率為25%,而A股東的個人所得稅才13%,中間差距的12%,就可享有退稅。

相反的,如果B股東的個人所得稅適用最高的40%,那就要再補繳15%的稅。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在上市櫃公司財報或股利憑單看到的可扣抵稅額比率,並非實質可扣抵比率,而是要再重新計算。例如,乙公司的可扣抵稅額比率為31.6%,則實際可扣抵比率只有24%,計算方式為31.6%/ (1+31.6%);因此如果你適用的所得稅率在24%以下,參加除息就會有退稅利益;但如果是適用30%或40%的所得稅率,那麼不但不能退稅,還要再補繳稅。

一般受薪階級的綜合所得稅稅率為6到13%,因此最好選擇可扣抵稅率在20%以上的公司參與除息,要查詢某一檔股票的可扣抵稅率步驟如下:

1.首先連結到「公開資訊觀測站」,在「公司代號或簡稱」的欄位,輸入你所要查詢的公司股票代號,然後再點選「財務報告書」項目。

2.接著點選97年第4季「母子公司合併報表」右方的PDF檔,即可開始下載財報;利用PDF的搜尋功能,在搜尋欄位鍵入「稅額扣抵比率」,按下搜尋。

3.通常在兩稅合一資訊裡,會有「稅額扣抵比率」的資訊,即可查詢當年度的可扣抵比率。

7~9/投資達人最推薦的看盤軟體

1.旺得福 免費提供券商:兆豐證券

《股市提款機》作者陳信宏覺得旺得福最好用。理由是即時報價迅速正確,而且技術分析指標豐富。這套軟體的下單方式簡單明瞭,對習慣在號子下單的投資人來說,使用起來備感親切。

2.神采飛揚 旗艦版即報報價年費:53,000元

技術派分析達人王陽生(龜爺)最愛用的一套技術分析軟體。該軟體會根據技術指標理論,在盤中顯示買進與賣出訊號,且所有的技術指標均可自設參數。

3.點金靈環球通 免費提供券商:寶來證券

深獲許多上班族好評的即時報價看盤軟體。該軟體最大的特色在於擁有方便的權證查詢系統,是一套資訊極為豐富的看盤軟體,適合非專業層次的上班族使用。...(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50期

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跟財務焦慮說Bye Bye

《Money錢》2009年6月號 撰文:朱國鳳

近9成上班族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焦慮,但是精神科與財金專家都說︰「適度焦慮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可以敦促你認真檢視自己的財務情況,只要找出正確評估「財務存糧」的方法,就能大幅減輕財務焦慮,心安而踏實。

老王開車載著全家人從台北出發,原本想要一路逍遙到墾丁,結果車子開到半途,才發現油表失靈,這下子老王根本無法測知油箱究竟還剩下多少油?是否可以撐到墾丁?也不知道前方多遠才有加油站?種種的不確定,成為一股不安的情緒,讓老王全家開始焦慮了起來。

老王的旅途,就像是人生的旅途;老王的汽車油箱,就像是家庭財務的「存糧」,不知道旅途到底有多長,不知存糧究竟要多少才足夠,當然就會產生焦慮。安睿投顧總經理、也是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秘書長劉凱平,首先點出了「存糧」多寡,與財務焦慮之間的高度關聯。


去年焦慮通膨 今年擔心失業

台灣上班族有多少比例會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焦慮呢?根據今年4 月底《Money 錢》雜誌與1111 人力銀行合作的「上班族財務焦慮大調查」顯示,有88.9%的上班族會感到焦慮,若與去年1月初進行的同一份調查比較,去年對財務狀況感到焦慮比率為85.9%,顯然在金融海嘯的氣氛下,民眾對財務上的不安全感更為嚴重,對此現象,1111 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形容說,目前已經稱得上是「全民焦慮時代」。

前財政部次長、目前為財金智慧推廣協會理事楊子江認為,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政府祭出「存款全額保障」,這是政府不到最後關頭、不會輕易動用的非常手段,顯示金融情勢已經瀕臨失控,雖然目前海嘯已經暫告平息,但像是信用緊縮、景氣衰退、失業升高、減薪或無薪等連鎖效應仍然存在,在這個環境背景下,民眾今年的焦慮指數當然會比去年更高。

楊子江進一步分析今年與去年引發財務焦慮的主要內容差異,他認為,2008 年可說是一生難遇的一年,「上半年最大的敵人是油價高漲引起的通膨,下半年金融海嘯讓產業出現自由落體般的衰退,至今最大的敵人已迅速轉成通縮邊緣與失業危機。」而在調查結果上,也反應出同樣現象,去年受訪者最擔心的是「物價節節上揚」(占71.5%),今年最擔心的則是「失業危機」(占67.5%)。

財務焦慮主要是來自於「存糧」不夠,那麼到底要擁有多少錢,才不會焦慮呢?從調查結果分析,連續兩年,前2高的比例都是分布在「1千萬元」與「1億元」,比例各占2成多。1千萬元的選項並不令人意外,吳睿穎特別交叉比對選項「1 億元」的年齡層,發現46 ∼50歲選「1億元」的比例最多,對此吳睿穎有兩種解讀:第一是這個年齡層的負擔最重,自然會期待最高標的金額才能免除焦慮;第二是這個年齡層已累積一定的財富,期待1億元並不算太好高騖遠。

劉凱平則認為,比例前2高的金額呈現兩極化,以及選項從最低的「1百萬元」到最高的「1億元」,相差100倍,都有人選,在在顯示出,多數上班族因為不清楚明確的財務目標、當然就不清楚到底要準備多少存糧才夠?

在這種情況下,「不焦慮的金額,反而是最大的焦慮來源」,意思就是,受訪者以為1億元就能化解焦慮情緒,實際結果是:因為現況離__「期望金額」仍遙遠,所以成為自己最大的焦慮來源。

如果真的獲得那筆能夠消除焦慮的金錢,又最想做什麼呢? 3成的上班族選擇要「還清所有負債」,若再參照受訪者目前的財富淨值,有37.4% 比例是負資產, 也就是「負債>資產」,最想還債的選項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期望金額很高 卻選擇報酬率最低的工具

楊子江認為優先償債是好事,但是提醒切勿負債投資。楊子江舉自己為例,一輩子做的都是財金相關工作,在學校教授的也是投資,但是仍然不輕易操弄槓桿與負債投資,除非穩定的孳息收益能cover借貸利息。

不管是1 千萬元、還是1 億元,畢竟都是未實現的夢想,目前上班族又是利用哪些投資工具累積財富呢?去年比例最高的是「台幣存款」(43.1%),今年還是台幣存款,只是比例再攀高到50.4%。

楊子江在金融海嘯期間,曾對認識的投資專業人士做過非正式的統計,在資產配置中,投資在證券相關部位的平均賠6 ∼ 8成、基金部位平均賠5成、債券等固定收益賠2 ∼ 3成,只有存款是唯一正報酬,由於目前大多數上班族仍然驚魂未定,因此才會出現過半數比例是放在台幣存款。

但是劉凱平也提醒,「這種選擇是大錯特錯」,總計有7成多的上班族期待的不焦慮金額都在千萬元以上,期待金額很高,結果卻是選擇報酬率最低的工具,劉凱平認為工具用錯,當然難以減除焦慮。

因此,當被問到「自己所利用的投資工具,可以幫助達成期望中的財富金額」時,認為「可以」的比例只有7.6%,顯示上班族陷入財務焦慮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不僅目標不明確,工具還選擇錯誤。

小額投資工具眾多 本金不夠不是問題

如果想要加速累積財富,上班族最想利用哪一種方式呢? 33.3%的比例選擇「努力上班」、其次有19.7%的人選擇「努力投資」。

3 月台灣失業率為歷史新高的5.81%,吳睿穎預估7、8月間失業率會再創新高,「一定會破6%」,因為目前職缺無法吸納即將畢業的新鮮人。在失業率迭創新高的環境中,上班族會很務實的意識到,即使想要加速累積財富,「也要先顧好飯碗,才有餘力理財」。

如果是透過投資去累積財富,最難克服的困難又是什麼呢? 36%認為是「投資本金不夠」,35.4%認為是「理財專業知識不夠」。劉凱平認為,目前已有3千元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或是零股投資,本金不夠其實不是問題。劉凱平強調,「最簡單的事情,其實最難克服」,所謂最簡單的事情就是記帳基本功,只要能認真記帳、堵住不經心花掉的錢,就絕對可以挪出一定的投資本金。

劉凱平認為,「理財專業知識不夠」才是當務之急,他最後還是舉老王開車上路為例,上路前就應該先運用知識,檢查油箱、油表,計算里程與沿途有幾個加油站,這些基本動作都有確實執行的話,就能一路逍遙到墾丁,否則就會拖著全家一路陷入焦慮。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趁今年一次賺到飽、賺到滿!

集中買股
《Money錢》2009年6月號

去年全球股市殺很大,讓投資人今年全都學「乖」了,資產組合加入債券、加入貨幣,小心的不得了,以為分散投資可以規避風險,結果在市場彈很大的過程中,反而陷入了漲得少、漲得慢的風險。

其實經過海嘯一震,全球投資風險降至極低、市場強弱又極分明,又何必為了分散而分散?如果你願意從現在往後看2~3年,那麼,現階段絕對是你集中投資強勢市場、放手一搏的百年難得一見好時機。

撰文:施禔盈

千金難買早知道,萬般無奈想不到。最近一個月,最常聽到的投資人間流行語就是:「早知道就在4000點大買台股」、「早知道就在第1季用力單筆買進基金」,懊惱心情可想而知。不過,仍有極少數人如先知般,他們不只是「早知道」,而且還「早做到」。

就在去年第4季景氣、股市爛成一團時,晉昂投顧總經理洪瑞泰卻出手大撿便宜貨,因為他是追隨巴菲特投資理念的價值型投資人,「當時集中買股票,風險最小。」洪瑞泰強調說。


「去年底台股本益比最低來到9倍多,距離美國大蕭條時期的8倍本益比如此近,大好機會來臨,為什麼不買?」聯合財信副總經理黃柏仁也是「先知一族」,值得ㄧ提的是,當時他連6個月生活緊急預備金都先挪出一半來買股票。

勇敢入市的還有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錫。「去年第4季,我們總經理就對市場抱持樂觀看法,表示『集中買股』的時機來了,但是,當時大家都半信半疑,因為每次他一講完可以買股票時,隔天市場就大跌。」一位張錫的同事回憶。但是,現在大家才發現,如果真的勇敢在去年底、今年初加碼進場,去年即使大賠的數字,現在也都轉正了。

買股賠50% 買債補不回來

今年2月,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顧問蘇英孝在接受本刊專訪時曾提到,面對空頭環境,一般人不是躲在「安全港」(固定收益工具)、就是逃避,譬如定期定額停扣,或把手上的股票型基金轉成債券型基金,「如果股票型基金賠50%,想靠債券型基金賺回來,那是impossible的事情!」

當時他的建議是,找一個跌最深、體質又相對健康的市場,例如中國然後,「大膽、集中買進」。

現階段不須靠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目前是集中買股票的好時機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然後小心看好它」,有人身體力行這個理論,將99%的財產集中在一檔股票︰波克夏海瑟威,因此成就數百億美元的財富,他就是世界首富華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巴菲特用他非凡的智慧,靠集中投資致富,而金融海嘯之後,一般人也有機會靠著集中投資來一次大翻身。

友邦投信總經理張一明指出,過去投資專家都會主張「資產配置」,理由有兩個:分散風險、與不要錯過全球投資的機會。但是,從去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起算至今,金融海嘯才剛過8個月,全球股市都已大修正,整體風險降至低檔,甚至是百年難見的低風險階段,「因為若以機率論,未來百年都不會再碰到類似狀況。所以現階段不需要靠資產配置來分散風險。」

買股要看未來 不是看過去

再看全球投資的機會。因為全球景氣復甦力道強弱明顯,分散布局全球,反而會被低成長的區域拖累,「分散投資原本是為了規避風險,但現在最怕的風險卻是漲得慢、漲得少,應該集中火力投資在體質相對較強、復甦力道相對較快的市場,才能避開漲少、漲慢的風險。」張一明強調。

「但是台股已大漲2000 多點、全球股市也都反彈一波,現在才來集中投資,不會太慢嗎?風險不會太高嗎?萬一回檔套牢怎麼辦?」這幾乎是投資人共同的疑問。藝人邢峰有一段買土地的真實經歷,正好可以呼應這種心理。他在談話性綜藝節目中講到,早期當台中文心路仍是一片荒涼時,有銀行的人找上他,建議他以1坪4000元的價格,買下一個繳不出貸款農民的1000坪土地,邢峰當下沒有決定,幾個月過後想到要買時,這塊地已經賣給別人,恰好接手的人想轉手賣出,只是每坪價格已經開價到4萬元。4000元都沒買了,邢峰當然不願用4萬元價格買下這塊地。

過了2、3個月,有一個朋友邀邢峰一起買地投資,結果到了現場一看,才發現就是原本打算買的那塊地,這時1坪已經漲到8萬元。4000元沒買、4萬元沒買,怎麼可能用8萬去買嘛!

沒想到,幾年之後,這塊地變更地目後竟然變成台中的精華區,每坪最高價曾經漲到80萬元,就算現在房市回檔,地價也還有5、60萬元的行情。這片土地行情的「驚異大奇航」,讓邢峰想到就捶心肝,胡瓜就在節目中調侃他,「你雖然沒有賭,但是輸得跟豬哥亮差不多!」4000 點沒買、5000 點沒買、6000 點沒買,怎麼可能在6500點下手買呢?現在大家的心情就跟邢峰當時買地一樣,頻頻回頭關注「過去」,而不是往前看「未來」。

2大理由 目前仍是集中買股好時機

「股價是反映未來,現在不要再去想為何沒買在3955點,而是要去看未來是否會更好。」鉅豐財經資訊執行長、獵豹財務長部落格格主郭恭克這樣表示,如果市場復甦,6500點將是長多起漲區,那麼就應該用力去追。

「3955起漲至今的這一波行情,是資金行情,只要景氣行情能夠接棒,任何量縮拉回都是買點。」如何確認景氣行情正式鳴槍呢?郭恭克還在等待最後一個訊號的確認,那就是台灣50不含金融成分股的平均3個月營收穿過12個月平均營收、並且12個月平均營收的曲線也開始往上翻揚。因為台灣50不含金融成分股幾乎網羅台股各產業龍頭,當短期平均營收成長率超過長期平均營收成長率時,代表台股主要產業基本面正式轉強,當這個訊號出現時,他就要大舉進場。雖然景氣行情還未明顯成形,但是以下2大理由,佐證目前已是集中投資的良機。

理由1 景氣向上趨勢明確
「從景氣的變化來看,今年上半年最差、下半年漸好、明年又比今年更好。只要景氣趨勢向上,買股一定比買債好。」張錫強調,「而且可以確定的是,這個位置絕對不會是景氣循環的高點,中長期來看,投資人就算現在買,也絕不會賠錢。」因此,即使有短套的壓力,只要投資人不貪心、想要從魚頭吃到魚尾,那麼今年集中買股,長期投資2 ∼ 3年後收割,絕對可以吃到最肥美的「魚肚」。

理由2 定期定額報酬率顯示離過熱還很早
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也說:「全球股市從今年3月起漲,到現在也不過才2、3個月的時間,股市連半山腰都還不到,所以此時此刻,我敢叫投資人進場!」有10多年基金投資經驗的蕭碧燕,敢大膽喊進,因為她慣用一個簡單的model來監測行情是否過熱或過冷。

她說,台股因為有漲跌幅限制,因此用定期定額報酬率來看進出場的時點特別準。蕭碧燕的方式是將定期定額投資的時間訂為2年,倘若見到報酬率跌幅超過35%,絕對是市場低點、單筆進場的好時機,這個時間點在去年10月見到,當時蕭碧燕就在本刊呼籲讀者要「勇敢進場」。

「我仍然在monitor(監視)這個報酬率的變化,從去年10月見到-35%的數字後,一直到現在此報酬率都尚未轉正,表示市場離『過熱』還早得很,因此仍然是安全進場期。」蕭碧燕解釋說,等到此報酬率來到正30%,再來思考風險的問題還不遲。

也就是說,全球股市雖然都已經反彈一波,但現在大家「看起來」的高點,絕對不是最後的高點。如果拿玉山來比喻,目前指數的位置不過才位處塔塔加入山口的位置,離主峰還有一大段距離。所以專家一致認為,大家的心態要調整,不要再用去年到今年初「偏空」的態度來面對市場,應該轉換為「偏多」心態。

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財經主播胡睿涵用3個認真抗焦慮、拼財富

《Money錢》2009年6月號 撰文:朱國鳳

聽名嘴老師買股票、股市衝萬點時買進小型基金、想賺高額標金而跟會,胡睿涵盲目投資的結果,就是換來財富重傷後的焦慮。現在她早已擺脫焦慮,甚至還能協助觀眾處理焦慮。

胡睿涵小檔案
學歷:國立藝專廣電科、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研究所
現職: 非凡新聞部副理、晚間九點「錢線新聞」主播
經歷: 天南廣播電台、華衛電視台、非凡新聞台


晚間9點,非凡新聞台的攝影棚現場,導播開始倒數讀秒:「3、2、1, 開始!」主播胡睿涵在主持的「錢線新聞」節目向全國觀眾問好,帶領台灣的投資大眾,深入解讀重要的財經新聞。過去一年,最大條的財經新聞就是全球金融海嘯,所有資產類別全面下跌,國際股市演出24小時接力賽式的重挫,胡睿涵接到許多陷入焦慮觀眾的求救訊息,希望她提供建議。

但也在這災難性的一年,胡睿涵卻實現了換屋夢想,全家搬進總價約1600 萬元的歐風樓中樓,鄰近台北一流地段︰世貿中心,從一個月薪3萬元起步的三專畢業生,胡睿涵只花了14年。她也曾經歷過嚴重的財務焦慮時期,現在扮演的卻是撫慰人心的角色。


胡睿涵幼年家境清寒,但是回顧財務最焦慮的時期,就是進非凡的前2年,「瞎」買股票慘套、「瞎」買基金重挫、「瞎」跟互助會被倒,辛苦攢下來的血汗錢輕易蒸發。等到開始接觸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與不斷累積投資專業後,才知道過去的焦慮都是因為太「瞎」,她開始穩紮穩打,繼續存資金、開始存知識。

胡睿涵後來理財觀的轉變,可以從她的老闆、也就是董事長黃崧的一段話證實︰「她的理財觀,不妄想一夕發大財,而是務實的平地起高樓,勤儉持家,從小地方省錢,看似簡單道理,卻是目前社會最缺乏的美德。」

進入非凡12年,胡睿涵的股市專業早已不亞於一般分析師,但是非凡新聞台為了恪守客觀原則,嚴禁記者與主播投資股票,胡睿涵戰勝焦慮、累積財富是靠著3大法寶︰認真工作+認真自學+認真存錢,由於維持著始終勤儉的好習慣,靠著這3大法寶,就像黃崧所形容的「看似簡單道理」,長期認真實踐的結果,自然是威力無窮。

認真工作 工作16小時、12年不休年假

胡睿涵進入非凡時的學歷是國立藝專廣電科夜間部,剛開始主跑黨政新聞,最重要的場子就是行政院會記者會。通常新聞局官員只點名大台的資深記者發問,胡睿涵不氣餒的努力經營各級長官的關係,終於在當時閣揆蕭萬長的記者會上,被第一個點名發問,當畫面傳回非凡現場時,辦公室響起一片掌聲,因為菜鳥記者竟打響了當時還是小台的名號。

當有颱風、地震等嚴重天災發生時,胡睿涵也不坐等長官指示,哪怕是三更半夜、叫不到計程車,她一樣騎著摩托車趕往新聞現場,點點滴滴看在老闆黃崧眼裡,這個面貌不夠美、音質不夠乾淨的小記者,終於等到坐上主播台的機會。

辛苦一段時間後,胡睿涵想休年假,老闆准假、卻也語重心長的提醒她:「新聞人要能吃苦,好不容易打下的市場、站穩的舞台,要繼續維持並不容易。」胡睿涵因此撤回年假單,12年來,她不曾再請休過年假。周一至周五每天上班12小時、回家做功課4小時,工作時間長達16小時;連產假都只休1個月,也就是坐完月子立刻就返回工作崗位。

認真自學 從菜鳥記者變成「胡老師」

胡睿涵對工作的認真程度,讓老闆黃崧都忍不住封她為「非凡阿信」,其實,她還有一個稱號是「胡老師」,這對一個原本連台積電、聯電都沒聽過,也不知道股票代碼是做什麼用的菜鳥來說,更是一種專業上的肯定。

原來,胡睿涵自覺背景、學歷、面貌條件都不夠優,必須快速充實內功,因此她每天閱讀工商、經濟等專業報紙,「特別是證券版的新聞,每則一定要仔細閱讀3遍,任何一個數字或指標,一定要追蹤到完全理解」。除了虛心請教資深前輩外,還去找相關書籍猛K。台灣期貨市場要正式開市前半個月,胡睿涵半夜裡嚇醒過來,因為夢到要開播了,卻寫不出稿子,趕緊再把期貨書籍拿來複習。

股市、期市錯綜複雜,胡睿涵用功紀錄各種重要變化,與她共事過的同仁仍深刻記得胡睿涵有一本「萬年筆記本」,事實上,胡睿涵至今紀錄的筆記本已經有數十本,只是在同仁印象中,胡睿涵隨時都在紀錄與翻閱手上的筆記本,所以才會有「萬年筆記本」的形容,甚至曾有分析師要考研究所時,還跟胡睿涵商借筆記本參考。

而胡睿涵認真的工作表現,當然也有同業想挖角,曾經有3家電視台的董事長親自邀約,開出更優渥的條件,甚至不用簽約綁人,但胡睿涵一一婉拒,除了感念老闆賞識、以及認知節目高收視率是團隊功勞,還有就是胡睿涵聽從了大姐的話:滾石不生苔,長期耕耘同一家公司,努力創造個人價值,薪水才能穩定加乘。

認真存錢 堅持月存1/3原則與3不花錢原則

胡睿涵將全部精力投注在工作上,她的「複利工具」其實就是薪水袋。進非凡12年來,從月薪3萬元起步,在從未跟老闆開口要求加薪的情況下,現在已成長到6位數。更可貴的是,胡睿涵不因荷包漸豐而開始大手花錢。在月薪3萬元時期,5千元孝敬母親、5千元自己花用,存下三分之二;至今她與先生仍然恪守存下三分之一的原則。

胡睿涵的勤儉習慣,來自幼年貧窮的家境與父母的身教。父親帶著一家老小從中部北上謀生,8口人擠在10 坪不到、租來的違章建築,父親開計程車無法養活全家,母親每天要兼3個幫傭與拾荒,才能勉強度日。母親經常帶著小睿涵去市場撿拾菜販挑剩棄置在地上的菜葉,童年記憶餐桌上的青菜都是「撿來的」。

因此胡睿涵很珍惜金錢,從幼年時期的壓歲錢、到學生時期的打工錢,她全部存下來,即使當上講究光鮮亮麗的主播,收入也節節高升,但始終未改勤儉習慣。胡睿涵說,她有「3不花錢原則」,就是盡量做到「不治裝、不買包包鞋子、不買化妝品」。

原來胡睿涵上有二位姊姊,身材相近,因此從學生時代,就盡量撿姊姊的衣服來穿。打開胡睿涵家的鞋櫃,可以發現,老公的鞋子比她還多。因為每天坐上主播台都要化大濃妝,沒有上節目時一定素著一張臉,因此她不想買化妝品,頂多只有保養品。

採訪當天,胡睿涵帶的包包是服裝師送的,包包的鎖扣快要褪色,手機也已經舊到快看不清楚畫面上的時間,但是她很有自信的說︰「觀眾不會在乎我的這些外在行頭,他們只會在乎我內在的實力」。這時終於了解老闆為何會形容她是「阿信」,不只有阿信打拼的堅持、還有阿信勤儉的美德。

用勤儉養大資產 買屋換屋、快速還房貸

胡睿涵省下這些大多數女人都很難克制的花費,再用收支表的結餘,持續養大資產。2002年間,因為工作考量,胡睿涵決定搬出三重婆家,在台北購屋,第一間房子選在基隆路附近,總價640 萬元,3年半時間拼完房貸,如果不是被倒會60萬元,清償時間還會再縮短。2008年間,第一間房子以970萬元轉售,獲利5成多。

對房市略有認識的都知道,2002年是房市起漲點,谷底置產、能有亮麗報酬並不令人意外。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當時才30歲出頭的胡睿涵,得要先勤儉的攢下一筆自備款,以及選對好地段,才能賺到後來的大多頭行情。去年胡睿涵夫妻齊心,仍然在相同地段,換進樓中樓的華宅,濃郁歐風還曾引來蘋果日報的大幅報導。

這次胡睿涵要用2年時間拼完房貸,總價1600 多萬元的房子,目前房貸只剩400萬元。現在的她,不再因財務而焦慮,也不擔心景氣問題,她給目前仍陷於焦慮狀態人士的建議是:不要去管景氣谷底是U 型、W 型、還是更漫長的L 型,景氣終究會復甦的,「但是如果沒有先充實自己,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理財專業上,即使多頭再起,仍然無法幫你解決焦慮」。

今年要報考博士班的胡睿涵,學習腳步從未停歇,而她也證明了:用「看似簡單平凡」的方法,認真工作、認真擠出收支表上的結餘,也能養大財富、克服焦慮。

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下半年股票、基金,這樣賺就對了!

長線短做
Smart智富月刊 第130期 撰文者:胡健蘭

資金行情正在全球氾濫,3月以來,全球股市漲了23%,新興市場股市更漲了40%,經歷這波急漲行情,每個人都想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賺?苦惱的投資人,你現在有哪一種問題?我還沒進場,現在可以追高嗎?我已經進場了,現在該不該賣?我還在虧錢中,能解套嗎?

今年1月,《Smart智富》月刊製作的封面故事「打開賺錢腦袋」,拜託大家「克服恐懼、勇敢進場」,基金專家、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甚至說:「1月底,股市將出現好買點,只要買進,投資兩年就會賺錢!」

結果,不必等兩年,今年3月開始,全球股市就強勁反彈。短短2個多月,MSCI世界指數(迄5月4日止)漲了23%,新興市場表現又明顯超越成熟市場,指數大漲40.39%。其中,去年跌最深的俄羅斯表現最好,同期大漲57%,居金磚四國之冠,台股表現同樣優異,2個月上漲39%,在全球主要股市漲幅排名第3。


3月以來,資金流入新興市場大幅增加


反彈幅度新興市場更勝全球



股市漲幅俄羅斯、印尼、台灣名列前3

這波反彈列車你有搭上嗎?5月初,當台股指數攻過6,500點時,有20年投資台股經驗的瑞展產經研究公司執行董事何文賢笑瞇瞇地說,他把去年大賠40%的台股全都賺回來了!

遇金融海嘯必慘賠?低檔時加碼反虧為盈

投資部位超過3,000萬元的何文賢,台股和海外基金投資比例大致為3比1。過去,他是基本面操作的信仰者,因此,去年雖然股市重挫,但看好手中持股基本面,所以抱牢不放,結果卻是一路往下套。至於海外基金則是定期定額投資約3年,在全球股市於2007年底奔向最高點時,一度獲利超過20%,因嫌累積部位不夠大,所以並未停利,隨著金融海嘯爆發,虧損最高曾達50%。

投資雖然虧錢,不過,何文賢相信:「經濟會循環,只要景氣回來,投資一定賺!」因此,不論台股或是海外基金都沒有認賠殺出,低檔反而加碼。其中,因為看好兩岸關係開放、台資回流,3月當台股還在4,500點以下時,抓準資金行情會像「瘋狗浪」一般演出,他將暫泊在債券基金的現金大舉轉向股市,結果,老股與新部位合計彈升逾60%,一舉將去年虧損轉為獲利。

老實說,像何文賢這樣敢逢低加碼的贏家並不多。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國內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人數在去年5月達到頂峰,共有62萬人扣款。9月,雷曼兄弟聲請破產後,扣款人數快速下滑,今年1月只剩37萬人,比高峰時整整少了25萬人,減幅高達40%,這批投資人因為提早退場,錯過這波反彈行情。

他們為什麼會錯過反彈行情?第一種可能,他們沒有打開賺錢腦袋,犯了「蛇咬效應」的心理偏誤:因為投資賠錢,變得不敢碰觸任何風險,一定要等到風平浪靜,才敢重新投資。另一種可能,按照何文賢的說法,可能是太相信基本面,認為景氣還沒見底,所以先退場觀望

景氣爛,沒有錯!以投資人最常參考的失業率為例,美國失業率4月衝到8.9%的25年新高,預估5月還會飆破10%大關,台灣失業率也不斷走高。失業率高,代表人們的消費會減少,消費減少會讓經濟成長動能降低,經濟不成長,股市怎麼漲?

景氣未復甦股市會漲?零利率促全球熱錢湧出

不過,投資市場的邏輯顯然不是這樣!攤開過去20年美國失業率與美國S&P500指數走勢,你會發現,在1990年代初期(兩伊戰爭)、2000年科技泡沫後,失業率都曾攀到波段高點,但股市卻都先後起漲,這次金融海嘯也不例外。這表示失業率相對於股市乃是落後指標,因此,如果你看失業率做股票,肯定會錯過投資時機。


枯等失業率下降,你將錯過股市上漲列車!

事實上,沒人能精準預測景氣何時能真正復甦,曾任美國財政部次長、現為貝萊德固定收益團隊共團隊共同主管的傅沛德傅沛德(Peter Fisher)就指出:「如果你一直等到經濟開始復甦才去投資,肯定會錯過機會!」

為什麼景氣還沒復甦,股票會先彈?德盛安聯投投信海外投資首席傅子平指出,股市出現無「基」之彈,主要靠資金行情,而且只要全球「零利率」的資金環境不變,資金行情就會持續!

去年第4季,全球股市之所以重挫,因為當時金融市場爆發一種流行病:「credit contraction」(信用緊縮)。從美國到歐洲的主要銀行和保險公司,為求自保,或是擔心同業、企業撐不過金融風暴,所以不願將資金貸放出去,導致全球資金如同一攤死水,全部鎖在金融機構手上。

名詞解釋_信用緊縮
次級房貸風暴後,銀行為擔心呆帳繼續大幅增加,或者金融機構本身營運體質也因風暴而變得虛弱,造成對外放款縮減、或者放款門檻提高的情況。

一些國際級大企業當時連要求銀行開信用狀(LC),都拿不到,只好被迫大砍訂單,縮減營運規模,因而造成去年底到今年初,全球產業訂單急凍,股市因此暴跌。

這個現象反映到資金市場,關鍵指標就看「泰德利差」(Ted Spread,詳見名詞解釋)。去年10月,泰德利差在雷曼兄弟聲請破產引爆全球金融市場重挫後,曾飆破4%,市場資金緊縮情況比1987年10月美股崩盤時還嚴重。

名詞解釋_泰德利差
泰德利差為英國倫敦銀行同業拆款(Libor)利率與美國3個月國庫券殖利率的差距,值愈小,顯示市場預料違約風險下降,資金緊俏情況舒緩,且對風險承受的程度提高。

然而,今年1月,這個全球資金市場的溫度計大幅回跌到1%以下,顯示市場資金緊俏情況大為舒緩,金融體系資金流動情況好轉,銀行或投資人已不再把錢鎖在保險箱裡。把這個指標與過去20年股市對照,你會發現,只要發生金融風暴,這個指標總能領先預測股市反彈,算得上是股市資金行情的領先指標。


泰德利差滑落,顯示資金行情啟動

今年初,先積極加碼國內可轉換公司債、接著大買台股的國際票券副總經理蔡佳晉分析,全球央行一齊降利率,用資金淹大水的方式救景氣,引導泰德利差從高峰直落而下,造就全球股市出現資金行情。因此,「今年會是『爛』景氣,但『好』股票的一年。」蔡佳晉說。

資金瘋狗浪往哪推?新興市場、台灣最吸金

全球資金如何氾濫?英國倫敦目前3個月期的美元拆款利率(Libor)只有0.716%,創23年最低。雖然台灣的中央銀行不承認利率已跌到「零」,但是,銀行間的隔夜拆款利率卻創新低,跌到0.09%,幾乎趨近於「零」。

氾濫的資金會往哪裡流?傅子平指出,根據歷史經驗,經濟景氣尚未復甦的第一波資金行情,通常會往「價值被低估」的地方流竄,意即資金會先找前波股市跌最慘的市場下手,因為這些地方再跌機率低、反彈空間卻最大。

數據證明,今年3到5月全球股市反彈最強的前15個全球單一或區域市場(包括俄羅斯、台灣、印度、MSCI新興市場、拉丁美洲及新興亞洲指數等),其中有10個市場名列2008年跌最凶的前15大。也就是說,這波資金行情表現最強的,就是新興市場。

若從實際資金流動情況看,根據基金研究公司基金研究公司EPFR的統計,光是4月初到5月初(4月9日~5月6日)的1個月內,國際資金湧入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包括全球新興市場、亞洲、拉丁美洲、新興歐非中東及金磚四國)的金額達86億9,0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842億元),為流入其他國際型基金的5倍多,其中又以流入新興亞洲的資金最多。

回顧去年底金融海嘯最嚴重時,全球資金為了安全,選擇暫泊在流動性最高的日圓和美元,造成這兩種貨幣大幅升值。但隨著海嘯警報解除,資金掀起一股「回娘家」風潮,新興市場股市應聲大漲,其中,亞洲因為經濟前景最看好,資金流入最多。

台灣更因為兩岸關係開放、調降遺贈稅,出現20年來首見的台資回流,資金行情在亞洲國家中,最為凶猛,具體表現可分3個面向:

1.台資回流:央行統計的國際收支裡居民對外證券投資,從去年第3季開始轉成正數,顯示過去20年國人流出海外逾2,0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兆6,000億元)的資金出現回流潮。


台資長期出走,去年下半年開始湧現回流潮

2.外資流入:今年以來至5月8日,台股居外資對亞洲主要股市買超之冠,同時,3月外匯存底正式突破3,000億大關,4月持續走高。

3.內資澎湃:代表股市活水指標的貨幣總計數M1B(主要指銀行活存,代表能隨時投入股市的資金),自今年1月以來,年增率連續3個月成長,終結去年連續11個月下滑的情況。


今年以來外資買超台股冠亞

台股行情還有後勁?掌握4策略波段操作

面對持續增溫的資金行情,強烈看好後市的何文賢說:「這只是初升段,行情還沒完!咱們這輩子也就等這一次了!」如果擔心行情波動,他建議,不妨鎖定少數股票或基金「長線短做」。

熟悉資金市場變動的蔡佳晉也同意,錢太多!這波資金行情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如果景氣上來,會再走出一波基本面行情就算景氣沒上來,也會滾到市場瘋狂為止

在等待資金行情轉換成基本面行情的過程中,傅子平認為,這不代表之前被資金行情炒高的市場,就會成為資金先獲利了結、不會再回來的地方,因為就全球的角度來看,資金仍正從保守性資產往風險資產移動,未來還是有新的資金會不斷湧入,只是,資金行情本來就具備到處移動的特性,所以,投資人若怕錯過單一市場行情,或許也可選區域市場介入。未來該如何操作?專家建議至少應掌握以下4個策略:

1.反市場操作:股市要贏,一定要抓住「反市場」的投資心理。尤其在資金行情的熱潮中,遇到股市拉回,你必須敢買。

2.長線短做:資金行情波動大,買股建議挑選長線看好標的,來回操作,買基金也一樣,以單筆加定期定額操作,逢高停利賣出,定期定額仍持續扣款。

3.汰弱留強:不論買股票或基金,搶賺反彈行情,錢一定要挑最有效率的標的投資。

4.控管資金、紀律加碼:手上隨時保留一定現金部位,遇到行情回檔,有紀律地往下承接,才能加速獲利。

操作這4個策略有哪些眉角?且看4位本波資金行情的操作贏家現身說法,教你一步步操作,並提醒要注意哪些風險。

*大師看未來,正面以待!

末日博士 麥嘉華(Marc Faber)
全球央行的印鈔策略,對拉升資產價格,已經產生正面助益,即使未來市場出現回檔,都不大可能發生大幅重挫或崩盤情況。因為這波反彈,已經激起投資人未來只要一回檔,就會想再進場的興趣。

新興市場教父 墨比爾斯(MarkMobius)
我不會定義這波股市(3~4月)是空頭反彈,反而會說這是另一波多頭將啟動的先兆,至少對新興市場是如此。

Pimco執行長 伊爾艾朗(Mohamed El-Erain)
新興市場的中國、巴西及印度市場前景持續看好。

*如何觀察台股後勢變化?

1. 觀察上市公司發行新增資股的情況是否一直出現?如果是的話,表示愈來愈多資金可能鎖入此部分,會造成市場上資金行情動能減弱。

2. 新台幣止升反貶,可能會導致外資在賺飽一波後,對外匯出。

3. 這波資金行情主要大漲資產、營建及金融股,若未來這些類股的漲勢大幅減弱,表示炒股資金有暫歇的意味。

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教你把獲利變很大

散戶兵法實戰篇 散戶顧問團選股密技
《今周刊》649期 撰文:謝富旭、歐陽善玲

金融市場中,散戶是最弱勢的族群,散戶要以弱克強,靠的是智慧與眼光,而不是資金與運氣。時值台股站在資金浪頭上,但強漲過後的劇烈修正也令人擔憂,多空糾結的情況使投資更難以抉擇。《今周刊》採訪在投資領域各擅勝場的達人,看達人如何淬鍊投資心法,如何進行資金配置與選股,將是指引你投資方向的一盞明燈。

政大財管系副教授吳啟銘自認為是幸運兒,但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足足花了他四年時間,到三十二歲才達成。

吳啟銘說:「如果你想在六十歲退休前存到三千萬元以上,請盡快在三十五歲前存到一百萬元!」「我了解在這種時機下存一百萬元不容易,所以一定要對生活品質作一些讓步、有一些犧牲。」

台大商學院企管碩士畢業後,吳啟銘拿到公費獎學金出國留學攻讀博士,同時也獲得密西西比大學的獎學金。

入門 三十五歲前竭力存百萬/賺一百萬靠勞力 賺一千萬靠眼光


吳啟銘自稱比別人「幸運」拿到兩份獎學金,但在美就學期間,他一面在學校工讀,同時也在餐廳中洗盤子打工,盡量維持最簡單的生活;每個月扣掉生活費後擠出數百美元,不間斷地投資共同基金。

四年學成歸國,即在他三十二歲時,不僅沒有負債,還存了約一百萬元新台幣。窮留學生不僅完成學業,還可以存下一百萬元,靠的就是投資理財。

身為台灣第一位拿到美國財務分析(CFA)執照師的吳啟銘力勸年輕人:房子寧願先用租的、車子寧可不買、甚至盡量減少出國旅遊次數,也要盡力達成在三十歲出頭存到一百萬元

「別小看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如果擁有正確理財觀念,到時候你會發現,存到五百萬元所花的時間與第一個一百萬元差不多,而從五百萬元累積到千萬元的速度,則會快到讓你嚇一跳!」吳啟銘說。

吳啟銘拿到博士學位歸國後,為了管理方便,把美國基金全都轉移到台股小型基金與店頭基金上頭。

但他發現長期(五年期)而言,國內積極型管理基金績效大多略遜大盤一籌。於是他決定學以致用,以自己擅長的企業股價評價理論自行挑股,基金則專買指數型基金,同時維持股六債四的資產配置。

結果,在賺到一百萬元後的短短五年時間裡,他已達到四百萬元身價。而目前僅四十九歲的他,靠著投資所累積的財富,不僅負擔從小出國念書的兒子昂貴花費綽綽有餘,也累積到在他自己著作《聰明投資金律》中,所謂的豪華版退休生活水準的財富。

進階 用錢賺錢才快/五百萬和千萬財富相隔咫尺

但這次金融風暴與台股崩跌,受傷最重的即是身價百萬元或千萬元的高資產人士,「會投資」反而成為資產縮水的罪魁禍首。對此,吳啟銘說,一般人勤學投資、花苦功了解艱深難懂的經濟與產業趨勢,往往忽略了最簡單的資產配置觀念。「一味地只想投資,而忽略資產配置,就像你開車上高速公路不繫安全帶一樣!」

身為合格CFA(特許財務分析師),吳啟銘給一般人的資產配置建議,是「四三一一一」法則,即股票占可投資資產的四成、債券占三成、原物料及商品基金占一成、不動產包括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占一成、現金占一成。

他指出,如果你按此法則做資產配置,去年市場情況最糟時,虧損也能控制在一七%上下。「在投資行為學上,虧損二○%以上很容易使人產生恐慌而喪失判斷力,虧損控制在二○%內是情感上可以忍受的,你的基金定期定額投資也比較會持續下去,未來也會比別人賺得多!」

祕招 兩大股市操作法寶/「三三六六」原則 零成長股價評價法

由於是台灣率先研究企業評價(如何評斷企業股價)的學者之一,吳啟銘不吝與讀者分享他操作股票多年來的兩門獨家心法:用「三三六六」原則確認向上趨勢,以及零成長股價評價法撿便宜貨。

「三三六六」是吳啟銘多年研究全球股市動力學的一個發現:當股市上漲(下跌)三個月後,未來三個月上漲(下跌)機率達八成;當股價漲了(下跌)六個月之後,未來六個月上漲(下跌)機率雖稍低一些,但也高達七成。這套原則應用在台股特別明顯。

吳啟銘認為,股市驚驚漲與驚驚跌是一種常態,「三三六六」協助投資人判斷進、出場時機上別有妙用

他舉台股走勢的例子說,○七年十至十二月股價在投資人半信半疑中下跌,一直到○八年三月空頭確認,然後又再大跌六個月到○八年九月。那時,很多人問他股票能不能買,他總是回答:「等連續上漲三個月再說」。從今年二月開始台股連漲三個月,吳啟銘認為,台股多頭可望延續,目前他已積極持續擴大部位當中。

「零成長股價評價法」,則是吳啟銘在空頭市場中撿便宜貨的另一法寶。它的公式是:零成長價值=EPS(每股稅後純益)÷投資人預期報酬率...(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49期

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

台股急漲兩千七百點 大股東賣股求現

留意董監申讓激增後的質變效應
《今周刊》649期 撰文:陳翊中

股市大漲之後,四月分董監申報轉讓張數開始激增,從歷史經驗來看,申報轉讓數量的高峰和低谷,剛好與股價高低檔走勢相反,這一次是否會再度重演歷史,值得密切留意。

隨著四、五月股市大漲,加上進入報稅季,上市櫃公司董監申報轉讓張數也開始大幅增加。四月分上市櫃公司申報轉讓股數達十四.二億股,長期追蹤籌碼面變化的大華證券投顧董事長杜金龍指出,除了二○○七年三月中信金因紅火案被金管會勒令賣出兆豐金股票,當月創下三十五億股董監申讓量以外,今年四月是自○三年以來,單月申報量的高峰。

杜金龍拿出股價指數和董監申報轉讓量的走勢圖對照比較表示,董監申讓在一般時間和股價沒有太大關聯,但如果董監申報轉讓量出現「電線杆現象」,通常是波段高點。他解釋所謂「電線杆現象」,是指單月申讓量突然暴增,下個月又大幅減少,雖然五月分尚未過完,但今年四月就疑似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留意「電線杆現象」產生

他結合董監申讓和董監設質與單日當沖量綜合分析:通常在波段低點,也是董監設質的高峰,例如○八年十一月,董監設質張數就創新高達十九萬餘張,很巧的,三九五五的低點,就在當月出現,然而○八年四月、○七年七月、○四年二月董監申讓都有「電線杆現象」發生,接下來幾個月股市都有不小的修正。

事實上,董監事大股東最了解自家公司的本質,而且掌握資金、股票和消息三項利器,正所謂「主力吃散戶、公司派吃主力」,很多上市櫃公司老闆都是「公開放消息、私下操股票」的箇中好手。從人性面來看,當經營者享受不到股票上漲好處,或股票已經賣了,股價若繼續上漲,通常公司派會做的動作就是:放壞消息打低股價回補。

投機大師傑西.李佛摩說:「大股東看他做什麼比他說什麼還重要!」雖然很多董監申讓都是以繳稅或個人理財作為理由,但如果同一產業不同公司,密集申報轉讓,這樣的訊息就特別值得留意

例如,去年六月仁寶大股東金寶電子和總經理陳瑞聰首先開槍,共申讓八千張,隨後緯創董事長林憲銘申讓一萬兩千張,華碩高層自八月開始更一口氣申讓了近兩萬一千張。當時股價跌幅雖不大,但之後幾個月卻連續重挫,事後來看,這些大股東果然有先見之明,在業績大幅衰退之前,已經先獲利出場了。

營建、金融股申讓暴增

另外,黨政關係良好的財團,也是一項觀察指標。尤其在兩岸互動更加緊密後,淺碟的台灣股市很容易受到兩岸的消息面影響,這一波股市狂潮,股價最剽悍的,就是營建資產股和金融股。然而,四月絕少申報轉讓的營建股、金融股,進入五月以後卻突然增多。

最後,某些長期冷門股,因為部分題材熱炒,股價暴漲,很容易誘發大股東賣股票的意願,因為大股東最知道自己公司的價值,最明顯的例子是去年二、三季投資大師羅傑斯領頭大炒農業股,很多蟄伏谷底十年的冷門食品股鹹魚翻生,股價大漲逾倍,投信、散戶追漲,但最清楚公司本質的大股東毫不留情地申報轉讓,資金退潮以後,股價回到原點,大股東又是最大贏家。

今年資金行情的特色是炒題材,並不一定看公司基本面,因此創造了許多小飆股,但是股價大漲數倍之後,大股東便開始申報轉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連漲二十根停板的昱泉國際。

昱泉國際挾第一季因處分大陸子公司,創造單季EPS(每股純益)達二十元的驚人獲利,從十元飆漲到一六○元以上,但最近大股東已開始有申報轉讓的動作。類似昱泉這樣的冷門股變大飆股,但董監大股東有申報轉讓動作的公司,還有大東、櫻花、中視、三陽。...(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49期

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葉君璋目標:年收百萬股利

沒念過商學院,也能當野球界的巴菲特
Smart智富月刊 第129期 撰文者:唐希菱

葉君璋說,有人認為股票高風險,但他認為根本是「心態」問題。他不炒短線,只專注找績優公司逢低買進,做長期投資賺股利或是波段操作都能帶來收益。做足功課不用投機的心態買股,風險其實比開店小。

在棒球場上,他是中華隊10年來的當家鐵捕。在球場外,他是一位投資股票的老手。葉君璋頭腦靈活,老練的配球能力讓業界稱他是「無敵鐵金剛」,而這個會配球的頭腦同時還具有「大師級」的理財段數。

葉君璋目前是興農牛的球員,隊友鄭兆行就對他相當佩服:「賢拜(前輩)常常告訴我們,球員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好好理財,不一定要選擇創業這種複雜的路。」與大部分球員想創業,找事業第二春的想法不同,葉君璋認為投資是最簡單的方法。

而葉君璋最喜歡的投資工具竟然是風險高、別人眼中很容易賠錢的股票。

耳濡目染》深受姑姑影響 加入球隊買下第1檔股票


由於葉君璋的姑姑長年投資股市,他在耳濡目染下,從小就對股票產生興趣。1992年他加盟業餘球隊「聲寶巨人」隊,當時他抱著想了解自家公司的心態,買進聲寶股票。

「其實我是矇對的,」葉君璋靦腆的解釋,他當時隨口問了公司裡的人,聲寶應該值多少錢?那時他還不是很明確的知道「每股淨值」的概念,被他問的人也不是專家,只模糊說了「26元吧!」這樣大概的數字。

葉君璋從那時開始留意聲寶的股價,當股價一路跌到21元左右時,他出手買進10張,爾後漲到了他設定的目標價26元就賣出,這一進一出之間就賺進了近5萬元。第一次買股票就賺錢的成就感,也加深了他對股票投資的興趣。

股海跌跤》反思操作策略 激起研究股票的興趣

雖然當年葉君璋還是未滿20歲的「小伙子」,但長輩並不反對他做股票投資,卻也免不了提出一些指導意見。於是,他在1996年轉進職棒(味全龍)拿到簽約金後,就撥了100萬元,交給姑姑代操。沒想到剛用大筆資金入市,就遭逢台海飛彈危機,股票虧損到剩下50萬元。

小檔案_葉君璋
出生:1972年
學歷:中華中學
現職:興農牛職棒選手

這是葉君璋生平第一次在股海裡跌跤。「我想姑姑的投資策略,可能不適合我吧!」葉君璋分析,因為姑姑的資金多,她的賺錢方式是「量大」取勝,短進短出,只要股票有些微價差,她就賺不少,但他自己的資金水位不夠,用融資風險又很大,所以勢必要有不同的作法才可以。

葉君璋沒有因此遠離股市,失敗的經驗反而激起他研究的興致。他決定自己開戶,自己操作。這時,恰巧有個「師父領進門」的遭遇,令他終身難忘。

有次他進味全公司辦理手續,跟會計小姐閒聊到股票投資,只見會計小姐拿出報紙上刊載的技術線型圖,隨手比了1檔股票華通電,指著線型告訴葉君璋:「這檔股票180元附近可以買,220元以上賣。」

他回憶當時的震撼,「我覺得好神!居然有東西可以告訴你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葉君璋聽了以後,就開始注意華通電,果然當年的股價波動跟會計小姐說得差不多。於是,他開始學看財報、看線型圖,儘管他沒念過1天商學院,可是他不懂就問,問到了解為止。

自創心法》鎖定價值投資 專挑績優股逢低買進

不過,葉君璋很快就發現,看技術線型買股既麻煩,又不是很穩當,他寧可回歸單純的基本面思考,「你看,今天華通電剩下多少錢呢?現在看來180元的買進價格也是錯的。」技術線型能抓短線價差,可是實在禁不起時間考驗,葉君璋於是摸索出一套他想要的法則——價值投資。

葉君璋無師自通的買股心法,竟然與股神巴菲特有驚人的相似,他鎖定民生必需品投資,集中資金在幾檔股票,而且喜歡長期持有。「做短線不適合我,我喜歡買價格遭到市場低估的好股票,即使久放也有股利進帳,可以慢慢等待股價回到合理價位。」

他的持股長年不超過3檔,在低點出手絕不猶豫,會押注所有的資金。另外,葉君璋買股票喜歡買自己了解的公司,比如他第1檔敲進聲寶,轉隊興農牛之後,對於興農的股價高低點也瞭若指掌,舉例來說,興農在2000年的時候股價跌至3、4元,看好股價僅有每股淨值的1/3,而且他評估,其土地資產被低估,便進場大量累積籌碼,去年興農的股價最高到達22元,翻了近6倍。

除了投資股票之外,葉君璋也購買基金,不過,因為他自認看不懂電子股,於是透過購買科技基金的方式補足這塊的資產配置,他定期定額購買「JF價值成長」、「滙豐龍騰」、「兆豐國際全球」、「景順全球科技」這幾檔基金。

行事低調的葉君璋總是自謙不聰明,可是打開他的隨身背袋,驚見《葛拉罕與陶德之證券分析》下集,這本厚達5、6公分的書不好買,因為太專業,看的人也少。「這本書我已經看了第三遍了。」葉君璋有點不好意思的說,第一遍看不懂,他會找懂得會計的朋友問,第二遍看不懂再問,直到第三遍,他甚至抓出其中1頁列出的報表計算錯誤。

擬定計畫》靠股票生息 做為未來的退休金

葉君璋積極自學股票投資也是為了退休生活做規畫。「只要我1年的股票股利能帶來100萬元的收入,就夠我退休用了。」至於是否達到目標,他笑而不答,不過,他操作股票的經驗已經廣為職棒球員所知。

鄭兆行說:「只要有問題問他,他都很熱心跟我們講解。有時他會提點一下,說現在有什麼好股票,可以觀察看看,但是買不買靠自己判斷,他不明講,會訓練我們思考。」

葉君璋說,有人認為股票高風險,但他認為根本是「心態」問題。他不炒短線,只專注找績優公司逢低買進,做長期投資賺股利或是波段操作都能帶來收益。做足功課不用投機的心態買股,風險其實比開店小。

「我發現股票操作跟智商、學歷都沒什麼關係,重要的是必須有一套自己的『邏輯』,」葉君璋笑說,「研究它很好玩,我想我在裡面得到一種樂趣。」股票之於他的意義,不只是能賺錢的工具而已,同時還是會上癮的迷人玩意。

*葉君璋六大投資心法 與巴菲特不謀而合

1.在減碼時,會先砍掉表現最差的股票。
巴菲特——用不著從同一檔股票把輸掉的錢賺回來。

2.逢低買進價格嚴重被低估的績優股。
巴菲特——對景氣面臨悲觀到極點時,通常就是我們能買到好貨的時機。

3..集中資金,手中的股票不超過三檔。
巴菲特——用諾亞方舟式的投資法,到最後你只會得到一個動物園。

4.不自己買電子股,用科技基金補足這塊資產配置。
巴菲特——看不懂的東西不碰,不買科技股。

5.一家公司的產品如果很多人需要,這家公司的股票就能買。
巴菲特—— 投資標的:十年到十五年後都還能預料到有發展的公司,就拿箭牌口香糖來說,網路的發展應該不會改變人們嚼口香糖的方式。

6.不炒短線,賺中長期波段價差與股利。
巴菲特——假如不打算持有一檔股票長達十年之久,那連持有十分鐘的時間都不要。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都市更新 買老屋賺1倍!

商業周刊 第1122期 撰文者:賴寧寧 研究員:鄭凱達

在台灣,能夠在未來7、8年內漲1倍的房子,不是豪宅,不是捷運屋,而是都市更新的老宅。這種房子自住、出租、投資皆宜,上漲潛力最大,已經成為投資房市的首選。

今年三月,本刊製作了「買房救現金」的封面故事,提醒讀者,在一年期存款利率只剩下一.一一%的此時,你的現金可以不用存在銀行,買房子可以保值;現在,我們還要再提醒讀者,你的現金,還有賺一倍的可能,那就是:「買老房子」,因為經過「都市更新」,老屋翻成新屋後,每一間都可以賺一倍,甚至更多。

今年五月十二日,對於台北市尚華仁愛大樓主委陳顯雄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因為這一天,尚華仁愛大樓獲得第一銀行十億元的融資,將在三個月後拆屋重建,預計三年後,尚華仁愛大樓將從九二一大地震的危樓,變成全新、鋼骨結構的大樓。

陳顯雄花了十年的時間,整合了五十七戶住戶,完成這件住戶自建都市更新案。「十年啊!很長的時間,不過一切都是值得的,」陳顯雄原來五十五坪的家,因為危樓的「身分」,市價每坪只有四十萬元(遠低於附近每坪六十萬元的中古大樓行情),經過都更魔法,變成六十五坪,每坪價格至少八十萬元起跳的新宅。

陳顯雄自宅的總價,由現在的二千二百萬元,即將變成五千二百萬元以上,身價翻漲一.三倍以上。其他的住戶也都有相同的幸福預期,每個人都笑得合不攏嘴。


趨勢:都更申請年年增加 連戰住的一品大廈也已行動

並不是每一個都市更新案都要花十年的時間整合,也有整合比較快的案例。例如坐落在台北市羅斯福路一段的「中正史坦威」,是都市更新案的經典案例,推動的速度最快,從民國九十一年底畫定都更區到九十六年底完工,花了五年。目前信義房屋貼出來的史坦威售價是每坪七十到七十五萬元。而民國九十一年底都市更新之前,原路段的老屋單價每坪不到三十萬元。都市更新就像仙女棒,輕輕一點,就讓房價上漲超過一.三倍。

記者走訪史坦威旁一排一樓、二樓磚造、或者用鐵皮興建的老舊矮房,兩邊相隔一條不到十公尺小路,屋況卻有如天壤之別。記者問:「你們為什麼沒有一起都更?」住在老舊透天厝的新營里十二鄰鄰長李多喜說:「那時候就隔了一條馬路,所以這邊沒有畫進去啦!」抬頭望著史坦威十五層的樓高,每戶總價超過三千萬元,在附近住了三、四十年的李多喜說:「以前的老鄰居很多人都搬走,搬來的都是有錢人,都不太認識。」實際情況確實如此,改建後,原住戶一一賣掉新房子,變成千萬富翁。

都市更新的魔力就在這裡,平地起高樓,平民變富戶。就連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居住的一品大廈,這是台北市早期的「十大名廈」之一,也在去年底完成都更第一步,獲得市政府同意畫為「都市更新單元」。都更的魅力,連一品大廈的住戶都心動。

數據證明,近十年來,都更在台北市和台北縣的熱度升高。台北市都市更新處統計,民國八十九年台北市申請都更的案件為六件,民國九十七年有八十八件。今年第一季房市平淡,但台北市申請都更的案件仍有十八件。台北市都市更新處長林崇傑說:「都更案件並沒有因為房地產不景氣而減少。」

台北縣城鄉發展局統計,民國八十九年台北縣申請都更的案件為零,到了民國九十七年增為三十七件。台中市和高雄市也有都更申請案產生,台中市含九二一災後重建,共有十四件,高雄市有三件。到今年第一季為止,台北市、台北縣、台中市和高雄市累計申請都更案件達五百二十五件。

即使如此,申請都更的件數跟四大縣市廣大的老房住戶數量相比,猶如滄海之一粟。根據信義房屋企研室、台北市、台北縣、台中市、高雄市政府的資料顯示,去年底四大縣市的房屋總數為三百三十三萬餘戶,而屋齡超過三十年的老屋有一百四十五萬餘戶,比率高達四三.五%。換句話說,四大縣市每二‧三戶裡,就有一戶是屋齡超過三十年的老房子,比率非常高。隨著時間過去,老屋更新的迫切性越來越高。

誘因:不花一毛錢搬新家 四大縣市一百四十多萬戶有機會

內政部營建署在民國八十七年通過《都市更新條例》,各縣市政府根據母法頒布《都市更新自治條例》,各縣市可根據各自城市、社區房屋的老舊狀況,制定施行細則、容積獎勵等,主要用意之一就是促使老屋住戶原地改建,提升房屋的結構安全,並改善市容。法令中能讓新房子幾乎不縮水的魔法,就是「都更的容積獎勵」。以台北市為例,最高可獎勵五成的容積率,以土地使用分區是「住三」為例,原來的容積率是二二五%,如果取得都更條件,新屋的容積率是三三七.五%,比原來多出五成,意思就是樓地板面積可以多出五成,十層樓可以增為十五層樓,對於住戶和建商來講,都非常具有誘因。

因此,符合都更的老屋,樓層越低(最好是四樓以下)、原來容積率越高,都更後價值較高,住戶較容易跟建商談到好條件。

《都市更新條例》實施了十一年,信義房屋企研室統計,四大縣市迄今都更完工的戶數三千四百七十二戶,只占三百三十三萬多總戶數的千分之一,尚有一百四十五萬餘戶的老屋住戶,可以研究都市更新的方法,追求房價漲一倍的甜美果實。

場景拉到台北市光復南路巷子裡的咖啡廳,今年五月八日晚上七點半,將近五十位市民大道旁老舊社區的住戶,正專注聆聽悅中都市更新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吳紹琥說明他們的未來:「如何不花一毛錢,擁有新房子。」

這五十位住戶所住社區的房子被檢測出輻射鋼筋,被台北市政府畫為「都市更新區」。依照都更的容積獎勵初步換算出來,新房子可以和原來一樣大,但是,老屋每坪不到三十萬,新屋行情價是六十萬元,「至少賺一倍」。

都市更新不僅對老屋住戶有好處,對於房市投資客也有很高的吸引力。以五十歲的傅小姐為例,她投資房地產超過二十年,去年,她看到「都更商機」。

投資:收購精華區老屋 有人熬了十六年獲利近億元

十六年前,她在台北市臨沂街買下一間四十五坪公寓,總價一千六百萬元。由於距離忠孝東路近,旁邊又是忠孝新生捷運站,地點好,多年來,一直有建商上門談改建,不過,因為住戶意見多,一直沒成功。

三年前,一家都市更新公司找上門,有了中間人媒合,終於搞定九成住戶,也吸引告知建商提案,結果「條件比較好」的元利建設公司初步獲選,傅小姐這間土地持分十二坪的土地,因為是商業用地,換到將來九十九坪的大房子,還有三個停車位。她算了一下,建商計畫推出一坪一百萬元的預售屋,房子的市值九千九百萬元,三個停車位,以每個停車位兩百萬元計算,都更後的房子價值提高到一億零五百萬元。以一千六百萬元買進成本計算,傅小姐投資十六年,因為都更獲利超過五.五倍。她笑著說:「都更進度很慢,剛好適合我們這種退休的人。」現在,她在台北市大安區、信義區積極尋找三、四十年老屋,準備複製「臨沂街經驗」。

「幾乎任何一件都更案,地主都能賺至少一倍。」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丁致成說。都更這麼好賺,那需要多久時間呢?台北都更處長林崇傑說:「平均需要二千八百天(約七.七年)。」

除了時間的考驗之外,住戶的共識是更大的難題。住展房屋網總監陳韻如說:「只要有一、兩戶不配合,變成釘子戶,整個都更案就可能被卡住。」

利多:政策面鼓勵改建 建商為省購地成本,更熱中都更

不過從政策面和市場供需的角度來看,都更的題材越來越熱,原因有三:

一、政府做多。除了馬政府愛台十二項建設、振興經濟方案均有「都更」計畫外,各縣市政府,也把「都更」成效當成政績。以台北市為例,除了都更自治條例外,另外還有「台北好好看」系列,提供都更、「拉皮」(房屋外觀整修)的獎勵措施,積極美化台北市容;此外,更積極縮短都更程序,提高效率。林崇傑說:「未來自行畫定都更區,將免除送更新計畫、送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等程序。」

林崇傑說,都更案失敗的原因,幾乎都是少數住戶(指釘子戶)不同意都更條例第三十六條賦予政府公權力,也就是都更案是「多數決」,並不需要「百分之百同意」才能執行。但過去從來沒有政府敢「依法」行政,也沒有訂定施行細則;因此,他考慮率其他縣市之先,在今年下半年行使公權力,讓目前幾件「動不了」的都更案,順利進行。

他也認為,都更案應有團隊「早期介入」,「像打預防針一樣」把正確觀念帶給住戶,才不會因為一開始的歧見,造成日後窒礙難行。

二、建商參與。台北市寸土寸金,精華地越標越高,今年四月十六日幸福人壽以每坪高達三百零六萬元,標下信義區D3土地,容積單價(以容積率算出未來可蓋總坪數的每坪單價)每坪達一百五十三萬三千元,創下國內新高。地主因為土地稀有而惜售,造成建商取得土地的成本越來越貴。

相形之下,建商從事都更整合,所需花費的是耐心、時間,但付出的資金卻比標地少得多。以今年一月動工的廣宇建設「首善」都更案來看,華固建設最近剛標下和「首善」同樣位於大同區的一塊土地,每坪二百三十多萬元,但廣宇建設在「首善」花了兩年半,取得將近一千坪土地,每坪地價六十萬元。都更案讓建商的土地成本只有購地自建的四分之一,這就是近兩年中小型建商願意投入人力在都更案的原因。

三、各方人馬介入。截至今年四月底為止,以「都市更新公司」為名登記成立的公司,共有三十六家,其中的二十四家集中在民國九十五年以後成立,各大建商旗下的土地開發部,開始留意都更地段,有些中型建商為避免爭案衝突,會聯手成立都更公司共同合作,像忠泰建設和華固建設、忠泰建設和樂群建設,都是業界合作的代表。

另外,房屋仲介業者、不動產估價師、建築師,甚至房地產投資客,也陸續參與都更案,尤其已經都更成功的案子,「我的鄰居賺一倍」的效應更在周圍街廓發酵,像中正史坦威完工一年半,現在,隔街的鄰居經常討論:「聽說我們這邊也要都更?」

甚至還有投資客,看好老屋價值,不只買進,還自己申請「自行畫定都更單元」,獲得核准。投資客傅小姐就是一例,去年底,她在信義區內買下一間三十六年老公寓,七百六十萬元,每坪二十九萬二千元,她查了一下都更條件,自己向台北市都市更新處申請都更,大概四個月時間,自行畫定獲准,那一個街廓的老舊公寓,全變成都更區,她笑著說:「我的鄰居都不知道自己的房子變成都更屋了。」

都更要如何才能成功?悅中都市更新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吳紹琥說:「八○%的住戶簽下同意書。」不過,這只代表第一個階段,也就是向政府申請取得都更資格而已,接下來,能不能和建商簽下「合建契約書」才是重點,而「八成同意」,也是建商投入的門檻,此時,牽涉到建商、住戶的利益分配及彼此觀感,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破局。

挑戰:取得住戶共識難 怕麻煩,沒人敢當第一個提案人

今年動工的台北市大同區都更案「首善」,負責該建案的廣宇建設總經理李毓超,對這個案子能在三年半內動工,說了一個關鍵詞:「(我們)不貪心。」

位於台北市涼州街的首善都更區,是一塊私有地、公有地混合的地區,公有地的土地持有者是台灣銀行。為了讓都更案順利,廣宇和當地住戶一起標下台銀公有地,更首創「認股」模式。讓住戶參與投標公有地,每股五十萬元,可以每坪十五萬多價值,換取三坪多房屋權利,讓原地主可以分到更多,這和一般建商在處理公有地時,自己標下分更多的處理模式不同,李毓超說:「如果我們標下那塊地,就等於和住戶為敵;我們要和住戶做朋友。」

「首善」原地主米行陳老闆說,都更案最重要的就是「權利分配」,也就是都更後「我能分多少」,這件都更案的過程公開透明,建商找五家不動產估價公司估價,而不是建商自己估,是住戶放心的最大原因。最後,老屋拆除前,建商辦了一個惜別晚會,還製作一份回顧老家的光碟,送給每位住戶做紀念。

都更案成功後,朋友紛紛來找陳老闆取經,問他們是怎麼辦到的,陳老闆也樂於分享經驗,因為兩年後,他們一家人將搬進新屋,那是涼州街一帶最新、最高的大樓。

而都更社區居民能不能一條心,更是關鍵。通常第一位提出都更的住戶,會被質疑是否被「收買」、「是不是拿錢?」為怕麻煩,很少人敢率先提案。這和都會居民各自過生活,很少和鄰居打交道有密切關係。

從事都更顧問十年的丁致成說:「都更要成功,從跨出我家大門,認識對門、樓上、樓下鄰居做起。」成功的關鍵,就是社區居民凝聚共識,不要互相猜忌,「我的房子漲一倍」的夢想,才能實現。

*我家可以申請都更嗎?
根據台北市都市更新處的規定,下列14項指標,只要符合其中3項,就可提出都更地區畫定申請。
我家:
1.是20年以上磚造房屋,或30年以上鋼筋混凝土,或40年以上鋼骨混凝土建築。
2.是民國78年以前蓋的。(內政部在民國78年5月5日修正建築物耐震設計標準,較過去嚴格很多)
3.距離捷運站200公尺以內。
4.是合法建築物,但沒有電梯、停車位也不夠。
5.房子的坪數低於18.94坪
6.旁邊的巷子彎曲狹小,寬度小於6公尺。
7.公寓沒有化糞池。
8.附近有違規使用的建築物(如:倉庫變店面使用)。
9.房子基礎下陷、樑柱牆壁腐朽破損。
10.附近的巷道有被鐵皮屋封住,無法通行。
11.不是防火建築物。
12.附近有內政部、市政府指定的古蹟、歷史建築。
13.附近打算都更的面積達3,000平方公尺(即907.5坪),且有2/3地主同意。
14.建蔽率超過法定建蔽率,且容積率低於法定容積率的一半。(此條很少有房子能適用,除非是一樓平房)

註:1.完整都更條文可上台北市都市更新處網站的「法令園地」查詢。
2.若有其他問題也可跟「悅中都市更新管理顧問公司」聯絡,該公司免費提供「我家是否可以都更?」查詢,悅中的網址是:www.renewyourhouse.com.tw
資料來源:台北市都市更新處

小辭典_都市更新
針對都市內的老舊房屋和社區,進行重建、整建或維護,用以復甦都市機能,改善居住環境。都市更新可透過政府或私人團體來完成,日本東京的六本木是相當成功的都更案例。

小辭典_容積率
一棟建築物的樓地板面積與基地面積的比率。通常容積率越高,代表可蓋的樓層越高。例如,基地面積100坪,容積率為500%時,代表該基地可蓋500坪,不過基地只有100坪,因此,房子就可蓋成5樓(即100*500%=500,500/100=5)。

小辭典_建蔽率
除容積率限制,政府也對一塊建築基地,房屋面積和空地面積的比率有限制,叫建蔽率。如100坪的建築基地,建蔽率60%,一樓的面積就是60坪(100*60%=60),剩下40坪為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