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30日 星期六

「強迫儲蓄」工具 幫你達成理財目標

Smart智富月刊.第118期 作者:方德琳

國內銀行有許多自動化存錢機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財目標、手上可用資金多寡、對報酬率的期待,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強迫儲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儲蓄」也一樣,錢要存得住,關鍵在挑對工具!美國理財大師大衛‧巴哈(David Bach)認為:透過一個「自動化系統」去存錢,是最管用的方式。

自動化系統至少應包括:
1. 一個可以自動撥款的銀行儲蓄帳戶
2. 這個帳戶須定期執行自動撥款動作


要達到強迫儲蓄功能,這個系統最好無法隨時喊停中止。按上述標準,本刊整理目前國內銀行可以使用的自動化存錢機制,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財目標、手上可用資金多寡、對報酬率的期待,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具。


工具1、零存整付定存
最簡單、最入門的工具,到各家銀行開戶,不用任何手續費就可自動存錢。

年期:至少1年
解約成本:若不到期解約,則利息以實存天數打8折計算
最低存錢門檻:無最低金額限制
預估報酬率:年利率2.6%左右,依存入天數計息(部分銀行提供外幣零存整付,報酬率較高)
交易成本:無
哪裡做:各家銀行

專家建議:
1. 流動性佳:萬一臨時有資金需求而解約,只會損失部分的利息
2. 利率低:無法抗通膨,建議若資金3年內用不到,可選擇其他報酬率更高的商品
3. 短期用途資金才使用:譬如明年出國留學、年底結婚花費……

工具2、定期定額投資基金
最聰明的懶人儲蓄投資工具,每月3,000元,不須考慮進場點,只要長期持有,用時間打敗風險,專家認為年報酬率10%是合理預期。

年期:無限制
解約成本:無,可隨時停扣或贖回
最低存錢門檻:每月至少一次,每次至少新台幣3,000元
預估報酬率:持有3年以上,嚴守持續扣款、停利不停損的原則,年報酬率10%是合理預期
交易成本:手續費(境內基金0.5%~2%、境外基金約3%)、內扣的基金管理費與保管費等
哪裡做:各銀行通路或投信公司

專家建議:
1.短期資金不適用:至少要準備3年的投資期,才有辦法經過一個景氣循環波段而獲利
2. 遇虧損勿停扣:停扣就失去逢低攤低成本的機會,無法在市場回升時獲得更高報酬


工具3、投資型保單(變額萬能壽險)
兼顧壽險保障與儲蓄投資功能、具彈性繳費優點,是一般人很喜愛的儲蓄投資工具。

年期:只要保單價值能繳納當月保費,並無強制一定要繼續繳費
解約成本:只領回保單價值金
最低存錢:門檻
最低承保保費:視保險公司而定;續期保費可彈性繳納,只要保單價值足夠繳納當月人壽保額的危險保費及帳戶管理費即可
預估報酬率:視連結的基金報酬表現而定
哪裡做:各壽險公司

專家建議:
避免保單失效:因能彈性繳款,所以常有保戶停繳,最後因帳戶餘額不足而使保單失效,宜多加注意

工具4、儲蓄險
過去幾年,因為新台幣走降息趨勢,儲蓄險有鎖定利率功能,所以曾經熱銷一段時間,這個時間點若要以此商品來儲蓄,建議須考量新台幣未來的利率趨勢。

年期:至少6年期
解約成本:解約金、解約前為保額所繳納的危險保費
最低存錢門檻:視各保險公司而定,通常每月至少要2,500元
預估報酬率:約當定存利率
哪裡做:各壽險公司、各銀行通路可得到相關資訊

專家建議:
1.利率約當定存,但流動性較低
2. 適合無法承擔任何投資風險者

工具5、年金險
分為傳統固定利率年金險、利變年金險以及變額年金險,前兩種無投資風險,只是累積保單價值金時,計息方式不同而已,而變額年金險類似變額萬能壽險,是年金商品結合投資功能,因此保戶必須自行負擔投資盈虧。

年期:至少6年期
解約成本:解約金(視各公司規定)
最低存錢門檻:視各保險公司規定
預估報酬率:約當定存利率,變額年金險則視連結投資標的的績效而定
哪裡做:各壽險公司、各銀行通路可得到相關資訊

專家建議:
適合做退休規畫:年金險活到老領到老,可以打敗長壽風險,不過因目前利率很低,累積會很慢

工具6、房貸
房屋具抗通膨功能,房貸則是所有貸款中利息最低的商品,只要嚴格控制現金流不出問題,為買房子而借款,屬良性借款,房貸反而是最好的強迫儲蓄工具

年期:至少15年期,可提前還款
解約成本:除非賣掉,無法解約,萬一繳不出房貸,房子將被銀行拍賣
最低存錢門檻:依貸款金額而定
預估報酬率:不一定
哪裡做:各銀行通路或壽險公司

專家建議:
1.每月房貸不應超出月收入1/3 
2.挑選潛力增值與抗跌區房子

理財三大基本功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王鈺棻

剛進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幸運的話,就要領到第一筆薪水了。說幸運是因為在景氣不佳的時候,很多企業對公司內部的人力採「遇缺不補」的政策,這群新鮮人在剛畢業就找到了工作,真的是幸運。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碩士畢業生平均起薪3.3萬多元,大學生則是2.8萬元,專科2.6萬。

大概是近來社會瀰漫著悲觀的氣氛,聽著許多人聊天的內容,多是抱怨生活愈來愈苦,對未來憂慮甚多,不管有錢沒錢者只要談到錢,不是眉頭深鎖就是搖頭嘆氣,有些社會新鮮人也感染了這股氣息,拿了薪水扳扳手指,跟著喊錢不夠用。

面對經濟不景氣,光唉聲嘆息,整天嚷著錢不夠用、存不到錢,一點用處也沒有,只會苦上加苦。既然錢財是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在此時我們可更要好好練練理財基本功,在此我要再次說明這基本功的三要。

第一要「分清需要與想要」


「需要」是指,少了它生活就有問題,或無法完成事物,例如:三餐食物、衣服、避風遮雨的房子、交通工具、電腦、手機等等。「想要」則是除了必需品之外的奢侈品、裝飾品,多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或炫耀用的東西。想要擺脫錢不夠的困擾,在花錢消費前,一定要先理清自己的需要與想要,先買需要的,待有多餘錢財再買想要的物品。

第二要「收入-儲蓄=支出」

這是個最簡單讓自己存到錢的公式,許多人在未領薪水前就已經計劃好要買什麼東西,或是到了月底看剩多少錢才來儲蓄,這都是不恰當的做法。從現在開始,請您先自算算一個月的收入有多少,再想想一個月要存多少錢,有了錢先儲蓄,剩的才拿來消費。現在的薪水族多有薪資帳戶,可利用其來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若設定每個月6日扣款,一般領薪日多在5日,隔一天就被扣款用作投資,更可強迫自己儲蓄理財。

第三要「記帳」

記帳不是大概記一下,或是只記大筆花費,而是每一筆花費的購買項目及金額都要記錄清楚。我曾碰過有位朋友,因有多個帳戶有金錢進出,記帳記到後來,弄得自己也搞不清楚金錢的流向。如果您也有這種困擾,我建議您先把戶頭做整理,能併入同一帳戶處理者先進行整併,例如房貸、車貸歸為同一帳戶、日常生活花費歸至某一帳戶,再進行記帳工作,就能讓金錢的使用狀況更佳清楚。

一段時間之後,還要從中再去檢視那些是必要的花費,那些其實是可以省下的,也可以進一步了解一年中有那些月份有特別的額外支出(如繳稅、繳學費),在新的一年,就可進行預算控制,將收入做有效的運用。

揮別沒錢的困擾,我們一起來蹲馬步,把理財三大基本功練得更紮實吧!

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追逐熱門市場的利與弊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歐陽姚
http://tw.money.yahoo.com/special_article/adbf/d_a_080711_42_11lo5

還記得幾年前流行的「狗不理包子」、「葡式蛋塔」、「董月花奶舖」….嗎?都是一窩蜂搶著開店,然後曇花一現便消失得無影無蹤。然而「一窩蜂」現象,始終不曾消失,變換著不同戲碼,在各行各業現身。

投資市場也是一樣,大多數人都喜歡追逐熱門市場,卻往往一進場就被套在最高點,易經中「盛而衰」果真有道理。

近兩、三年世界上最熱門的市場莫過於中國、印度、越南、菲律賓….新興市場,還記得2006年底一檔越南機會基金在香港推出時,一天內就超額募破5000萬美元資金,場面相當瘋狂,當時一片看好的氣氛下,誰想得到目前該檔基金淨值竟然為-49.79%。

菲律賓市場相關基金跌幅也不輕,年初至今平均報酬率為-35.77%,其他東協單一國家市場基金在今年至今報酬也是負成長,平均跌了16.21%。


中國上證指數更是一路由6000點跌到3000點,剛好攔腰斬,去年投資這幾個熱門市場的投資人,可謂損失慘重。

熱門產業也是一樣,我在今年三月黃金價格來到每盎司1000美元時就提出可以適時獲利了結,當時市場氣氛熱得不得了,甚至有人喊到2000美金;三個月過去了金價始終沒有站穩1000美元,前些天碰到一位長輩才知道他的黃金買在上次千元美金的高點,這一套就足足套了20年,最近才解套。或許黃金未來還有高價,但誰知未來是多久?高點又在哪裡?

檢視熱門產業型基金近一年定期定額報酬率,僅天然資源、黃金和能源基金為正報酬,平均報酬率約6%,賠得最慘的則是金融、科技和精品基金,整體而言產業型基金表現並不亮眼,加上還要承受高風險,不見得划算。

不可否認熱門市場有機會賺到較高的報酬率,但投資前最好問一下自己,會看這類市場的趨勢嗎?知道什麼時候是滿足點該出場?回檔時該停損還是加碼?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還是少碰為妙。

如果一定要投資熱門市場或熱門產業,最好採取定定額,藉由平均進場成本的方式來降低風險

我個人天天都要閱讀大量的財經訊息,但還是覺得趨勢難抓,報上刊登的報酬率往往是看得到不見得有人操做得到,再加上漲得快跌得一定凶,所以我比較不喜歡追逐熱門市場或產業。

比較起來還是全球型股票基金與平衡基金較安全,雖然爆發力沒有那麼強,但相對的跌幅也不會那麼大,如果採取波段操作法,預設停利點(一般我都設定在20~30%),長期績效不見得比單一國家或產業低。

除了喜歡追逐熱門市場,投資人也喜歡問明牌,或許當下所聽到的真的是好股票或好基金,但趨勢卻是瞬息萬變的,也許下個月趨勢就改變了,問題是當趨勢改變時投資人知道該停損出場嗎?明牌往往不靈的原因就在此。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投資人找出自己熟悉又穩健的基金,慢慢瞭解它的軌跡,適時停損或加碼,長期投資想要獲利其實並不會太困難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景氣低迷亮藍燈 SARS後首見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2008.08.28

在連續亮出兩個黃藍燈後,7月景氣燈號出現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綜合判斷分數從6月的20分降至15分,這是92年6月以來僅見,也是景氣自SARS疫情後的新衝擊。經建會昨(27)日表示,次貸與二房風暴的後續影響超乎想像,加上國內消費不如預期,導致景氣情勢險峻。

經建會昨日公布7月景氣概況,領先與同時指標同步下滑,其中領先指標從96年11月起連續九個月出現下滑,累計跌幅已經達7.1個百分點,7月綜合指數107.4,領先指標變動率衰退1.8%;至於同時指標綜合指數為109.6,也比6月下降1.2%。

7月生產面、貿易面與金融面指標均呈現走緩趨勢,經建會指出,外銷接單成長大幅減少,工業生產指數更是表現不理想,在景氣燈號九項構成項目中,7月股價指數、海關出口值、製造業銷售值各減少1分,工業生產指數的分數則減少2分,總計減少5分,是導致7月綜合判斷分數,降為15分的主因,景氣燈號也在連續兩個黃藍燈後,出現藍燈。


經建會指出,國內上一個藍燈出現在95年12月,但若採用新的編製方法計算,95年12月的藍燈應該是黃藍燈,因此7月景氣燈號出現藍燈,應該是繼92年SARS五年兩個月後僅見。

生產、貿易以及金融面指標均出現走緩跡象,經建會表示,次級房貸與二房風暴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比原先預期還要嚴重,世界經濟走緩趨勢確定,相對也會影響我國外貿表現,加上國內消費景氣欠佳,行政院擴大內需方案,效果無法立即顯現,導致景氣明顯低迷。


刺激景氣 政院推八大措施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2008.08.28

行政院因應景氣小組會議昨天端出八大刺激景氣措施,溯自今年七月到明年十二月底,凡製造業及相關技術服務業新增的重大投資,得比照「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享有租稅優惠。

為刺激房市,政府也擬提高優惠利率補貼,有效實施現行房貸方案,並擴大建築及房屋貸款餘額比例上限。

經建部門看壞上半年景氣,為確保今年經濟成長率「保四」,政院在昨天上任百日之際,決定「下猛藥」。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天在會議中分析,受到北京奧運影響,台灣上半年對大陸出口和接單速度衰退最厲害,對美出口也下跌,為了確保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不低於百分之四,經濟政策重點將轉為增加民間投資,並採取九十一年曾實施的短期企業投資租稅優惠強力「猛藥」,讓製造業及相關技術服務業新增重大投資案,可以適用「促產條例」。

陳添枝表示,促產條例對特殊產業租稅優惠在明年底就要全面取消,但為提振投資,政院將在立院下會期先行修促產條例,把租稅優惠擴大到製造業及相關技術服務業,相信這項限期性的法令,可達到刺激景氣效果。


行政院也為低迷的房地產注入強心針。陳添枝表示,經建會一周內將協調相關部會放寬或提高有關建築及房屋貸款餘額比例上限,擴大建築及房屋貸款餘額。據透露,政府各機關所提出的各項優惠房貸,目前還有一千多億餘額尚待消化,近日內將進一步提高優惠利率補貼,有效實施現行房貸方案。

陳添枝指出,主計處預估一、二季民間投資衰退百分之九點三七,上半年民間投資比預期差,顯然民間對景氣看法「相當不樂觀」。

陳添枝還說,景氣指標已連續下跌六個月,這個月藍燈是「探底動作」,他預期「第三季是谷底更差,第四季應回升。」通膨問題在第四季會下降,消費者物價指數可望降到百分之三以下。他說,雖然景氣不好,但「至少少了一個敵人」!

行政院也積極推動「工作所得補助方案」,九月一日起投入一百三十五億元,照顧約四十五萬戶近貧家庭,並在半年後檢討,推出第二期,總經費約二百六十億元。


善用10年景氣循環 小心邪惡第5波

Smart智富月刊.第120期 作者:黃嘉斌

目前市場氣氛很悲觀,大家都在等全球經濟什麼時候好轉?如果從整個經濟景氣循環的角度觀察,我認為從2007年第3季已經開始步入景氣收縮期,預估有5年時間。但2009年會有一小段股市「假性榮景」。

小檔案_黃嘉斌
經歷︰光華投信基金經理、統一投信基金經理
現任︰一銀證券協理、AAFM金融管理師


如果把時間拉到10年前,你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1998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2007年有次級房貸的問題;1998年8月份發生LTCM倒閉事件,今天美國也發生的「二房事件」,時隔10年發生的事情相仿,好像換湯不換藥,10年景氣大循環似乎有著歷史的規律。


景氣循環VS.股市循環對照


【擴張期】2003年開始到2007年中達高峰

我在今年《Smart智富》2月號,同樣這個專欄裡曾經分析,景氣循環是最終影響股市的因素。同時也談到循環與加權指數的關係,利用循環來判斷股市位於上升的軌道或者下降的趨勢,甚至用循環進行的階段性,作為選擇投資標的類別的依據。而現在我們究竟是處在什麼景氣階段,而股市的反應又是如何呢?

在進入討論之前,先提出一個觀念,當我們考量不同循環的變數與期間,首先分析10年景氣的大循環,從2003年第3季的SARS過後,景氣開始進入擴張期(Expansion),時間一直延續到2007年中達到高峰,在長達4年的期間,又可以細分為GDP逐季走升復甦期(從股市的定義區分稱為初升段),然後因為高基期而出現GDP走緩的軟著陸(Soft Landing),接著景氣再度走強而進入繁榮期(此時也是股市進入主升段時期)達到高峰。

以 10年循環的時間,景氣持續走了約4年餘的多頭(擴張期),走到2007年中。但是若從股市循環的角度,過程中卻曾經出現過1,880點,相當於36%的跌幅,一個高達3成6的修正(2004年3月到8月),從一般的觀點,這已經符合熊市(空頭)的定義了。這裡我必須特別提醒:景氣循環由盛而衰、由衰而盛,但在這個大波段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長期趨勢(循環)向上,而中期趨勢(循環)卻是向下的現象,通常在這樣的階段,投資人很容易出現混淆錯亂的現象,我稱之為「循環的錯亂」。像2004年上半年的股市修正就是一個例子。

但當時景氣所呈現的情況,不過是因為高基期後的軟著陸(Soft landing),總體經濟環境還是相當健康,如果對應到股市便是初升段(復甦期)結束的修正;接著景氣進入繁榮期,GDP呈現強勁的成長趨勢,股市也開始主升段行情,在景氣的繁榮期,股市的主升段,兩股循環同時向上,無論是景氣的強度或者加權指數的上漲,在時間與幅度都勝於初升段。

【收縮期】政府釋出利多 有短期效果卻治標不治本

到了2007年中景氣盛極而衰,總體經濟循環進入收縮期(Contraction),加權指數也與景氣同步向下修正,開始進入收縮期的第一個階段「衰退」,這時候許多潛藏的事件陸續爆發,歐美的次級房貸、目前的「二房事件」(Fannie Mae & Freddie Mac)等,便是近期所面臨的窘境。

通常這個時候,政府為了避免經濟衰退,不僅會大量釋出利多,也積極操作寬鬆的貨幣政策創造市場流動性,擴大公共支出、減(退)稅以增加消費等措施,試圖「人定勝天」扭轉趨勢。然而,這些措施治標不治本,但還是可以達成短期效果,加上股價修正一段時間後的低基期,會出現景氣與股市短暫回春的假象

如果從GDP的數字來分析,呈現出優於前一年度,但是遠不及繁榮期的經濟表現,然後股市也會呈現「假性榮景」,只是細究這個榮景的內涵,資金推動的力量遠勝於景氣,至於推升的幅度有多大,就看吹起的泡沫有多大,這時候進入收縮期趨勢向下的力量和季節性GDP向上推動股市向上,兩者間再度出現背離現象不過這個時期的假性榮景基本面並不扎實,加權指數的上漲稱為「末升段」,也因為本質的不扎實,所以來得快去得快,被稱為「邪惡的第5波」。

【假性榮景】基本面不足 上漲幅度將有限制

以目前國內所處的景氣循環階段來看,不幸地存在通貨膨脹問題,所以季節性實質GDP雖然呈現逐季成長的趨勢,但因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計算有本質上瑕疵,無法忠實反映實際物價,群眾誤認所得增加(實際上被通膨吃掉),所以在衰退期進入不景氣階段前的假性榮景,並未帶來實質購買力的提升,時間拉長泡沫很容易破滅,接著大環境就會進入嚴重修正的不景氣階段。

當景氣循環進入「假性榮景」的階段,因為基本面的強度不夠,加上性質屬於資金吹出的泡沫,所以上漲的期間與幅度會有所限制,以過去的經驗判斷,這階段的行情約當於景氣復甦期(初升段)的規模。如果把時間拉到1993年9月那次10年循環,初升段與末升段前者漲幅和期間為93%、13個月,後者為92%、12個月,幾乎一致,那麼這次循環的初升段時間走了11個月、漲幅達76%,所以當進入下一階段行情的時候,延續期間與指數滿足點應該就不難估算了。

經建會調查 82萬戶中產階級不見了

【經濟日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08.08.18

行政院主計處本周五(22日)將公布國內最新貧富差距狀況,預料結果將與過去幾年類似,沒有明顯好轉跡象。根據經建會的委託報告指出,過去25年來,已消失了近82萬戶的中產階級,其中有約54萬戶淪入下層階級,遠多於躋身上層階級的 28萬戶,國內逐漸出現「M型化」趨勢。

由於國內貧富差距已連續六年超過六倍(最有錢的146萬戶家庭年所得,是最窮146萬戶家庭年所得的六倍),為瞭解國內真實狀況,經建會委託師範大學社工所教授王永慈進行「所得分配變動及因應對策之研究」,結果發現,國內雖尚未出現「M型社會」,但已出現「M型化」趨勢。

王永慈說,國內貧富情況應該呈現常態分布現象,就是中產階級居絕對多數,極富與極貧的兩端相對少數;不過,觀察過去25年來的改變,中產階級的數量有減少趨勢。中產階級占全體總戶數的比率,從1980年的41.6%,2006年減少到30.4%。


在減少的近82萬戶中產階級中,淪入下層階級的戶數多達54萬792戶,遠高於進入上層階級的27萬7,704戶。

王永慈表示,這顯示國內雖尚未出現「M型社會」,但已發生「M型化」的趨勢,尤其2000年以後,國內的政經情況發生劇烈轉變,「M型化」的趨勢也轉趨明顯。

報告中也指出,最近十年來,國人的實質所得呈現停滯現象,也就是說,民眾年薪的增加率趕不上物價飛升的速度,實質購買力已經十年沒有進展。

影響所及,報告發現,國內低收入戶家庭數量自1998年起,出現明顯增加的趨勢,到2002年達到高峰;不過,隨著政府社會福利支出的不斷增加,近年來國內屬於真正赤貧、家徒四壁的戶數在減少,但接近貧窮線邊緣的「近貧一族」正逐年增加中。

【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根據經建會的委託報告調查發現,有近九成的民眾認為,目前台灣的貧富差距很大;高達七成五的國人認為,未來五年國內貧富差距會持續惡化。

經建會委託師大社工所教授王永慈,進行「所得分配變動及因應對策之研究」,報告中針對貧富差距相關問題進行問卷調查,結果指出,88.4%的民眾認為,目前台灣的貧富差距很大;84.3%的人認為,過去五年來,國內貧富差距明顯惡化;更有75.4%的國人認為,未來五年貧富差距會繼續惡化。

對於貧富差距產生的原因,有64.3%的人認為,「因為有錢人能得到好處,所以社會上才一直有貧富差距的問題」;只有三成三的受訪者同意,「為了社會繁榮,貧富差距是必要之惡」的觀點,顯示大多數民眾認為,社會中有錢人能享受比較多的資源,掌握比較大的權力,才會導致貧富差距問題的持續存在。

不過,有58.6%的人認為,一個人的貧富與否,主要是與個人努不努力有關,與天生下來命不好、社會公不公平沒有太大關係。同時,也有高達77.5%的民眾認為,政府不夠努力減少台灣社會的貧富差距,政府最需要加強努力的政策依序為,對貧窮兒童的生活照顧、維持貧窮家庭的最低生活所需、保障每個人都有基本的工作收入、對有錢人抽的稅太低、要讓每個想工作的人都有工作、窮人子弟進大學的機會太少等。

莫怪空頭難賺錢!

Yahoo!奇摩個人理財 王志鈞
http://tw.money.yahoo.com/column_article/adbf/d_a_080804_51_12rvx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句古詩說的是人要珍惜青春,不要時間蹉跎過去了,才感嘆年少青春時不懂得珍惜生命中美好的時光。

這句詩如果改一改,改成:「多頭堪折直須折,莫怪空頭難賺錢!」就非常足以形容現代經濟、金融市場上多數散戶投資人的心態了。

股市空頭來了,才發現多頭時期沒賣掉股票、沒贖回基金,所以,多頭時期未折花,等到熊市來了,才感嘆空頭時期錢真難賺。

空頭時期不是錢難賺,而是多頭時期沒把股票、基金給贖回來。許多人在過去幾年或幾個月,曾經享受過股價價位飆升、基金淨值竄高的樂趣,因此,樂在其中,從沒想過市場會反轉這件事情。


等到熊市來了,股市的真正低點出現了,投資人卻囊空如洗,資產全套牢在股市裡,沒有現金可以再進場了。部份投資人甚至被市場下跌給嚇壞了,聞熊而色懼,再也不敢做投資了。

多數的散戶投資人為何總是犯了高點進場、低點才慨歎未能及時逢高出脫的盲點迷思呢?我想,從唐詩三百首裡的這首小詩,足以說明一切。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金縷玉衣是中國古人殉葬的最高規格,能夠穿著黃金編織的玉衣下葬,代表一生的富貴也能跟著入土,與亡者同在。但問題是,金縷衣即使再怎麼光彩奪目,又怎能讓死去的人有任何愉悅感呢?

只有年少輕狂,願意活出生命當下美好時光的人,才有可能享受到活著的樂趣。

活著,就像生命能夠與春夏秋冬共舞一樣,只有曾經忍耐過寒冬的人,才有可能看到春花燦爛;只有捨得在春花爛漫時,願意摘花入瓶的人,才不會空嘆春天已去,而兩手空空,只剩秋葉片片凋零。

投資人與其慨歎手上的股票像秋葉一樣,片片枯萎、凋零,不如認真想想,哪些股票或基金,有機會經霜耐凍,能夠歷經空頭的洗禮之後,等到下一輪多頭時期到來時,又能是一尾活龍,活潑亂竄呢?

投資人如果懂得珍惜生命,就應該明白,股票市場也跟大自然的生命節奏一樣,會有春夏秋冬的輪迴交替,如果光在那邊浩嘆春天沒賣股票,為什麼不把握機會,檢視手上的持股或基金,是否有歷經冬霜而不壞,來春能夠繼續綻放異彩的本質呢?

投資不應該是一件盲目追逐金縷玉衣的行為,我們不可能等到壽終正寢、蓋棺論定之後,才能清算財產,而應該當下就與手上的資產共活,當下與投資市場的景氣循環旋律共舞,才有可能在低點忍耐佈局,高點捨得逢高出脫

過去沒賣掉股票的人,不必懊悔、傷心。常常歸零思考,願意在寒冬中檢討過去的失敗,並冷靜思考投資出路的人,才是一位真懂得栽花、惜花、賞花與愛花的投資高手

空頭市場難賺錢嗎?投資朋友,請不要搞錯方向了,空頭市場是要讓人低點佈局用的,不是逢高收割賺錢用的!往者已矣,來者可追,莫怪空頭錢難賺,要懂得活在當下,在對的時間栽花,才有機會能在對的時間折下好花喔。

教你買到便宜又實用的銀拍屋

《Smart智富》7月號 第119期

購買銀拍屋,跟銀行議價,除了要跟銀行人員攀交情外,你還得要真材實料,對房屋有一定的了解,擁有兩把刷子,銀行才會信服你,願意給你更多的好處。

【文/黃欣怡】

購買銀拍屋,跟銀行議價,除了要跟銀行人員攀交情外,你還得要真材實料,對房屋有一定的了解,擁有兩把刷子,銀行才會信服你,願意給你更多的好處。在你準備出門跟銀行討債還價前,別忘了仔細詳讀下列6大招,增強自己的知識與信心,議價馬到成功!

第1招 比較區域行情 從5折開始殺

買屋要看行情,不然小是多花錢,大則影響房屋轉手的獲利空間。台灣房屋仲介店東說,到各房仲網站上蒐集想購買的銀拍屋區段行情是基本方式。不過,其實最佳的方式,還是請銀行業者陪同看屋後,自己再到附近區域找資訊。因為同一條馬路上,成交行情紛亂,有時「邊間」的房子,因為採光好,房價就較高,或是屋齡也會影響房價。


所以親自走一趟,才能準確掌握行情,而且採取的策略,就是與大廈的管理員或是附近鄰居「搏感情」。請喝飲料或是吃點心,拉近距離後,可以詢問附近最近賣出去什麼房子、價位多少,幸運的話,還可以問到銀拍屋之前是否為凶宅,大樓是否有輻射或海砂屋的狀況。

等獲得充足的資料後,就可以大膽向銀行砍價,有的人第1次出價都是以打5折開始,並以市價的7~8成為目標,通常銀行為了快速收回債權金額,被殺價1~2成還在合理範圍內。

第2招 利用房屋缺點 找出要害

毒舌法是買屋議價最簡單的策略,也就是雞蛋裡挑骨頭。通常與銀行專員到現場看屋後,若是發現屋齡舊、位置偏遠,但屬於自己喜歡的房子,就能以此缺點議價。

然而,屋齡久並非全是壞事,例如台北縣市如果有總樓高3~4樓的老公寓,屋齡大約都達25~30年,但土地持分會比一般新穎的電梯大樓還要大。現在更有不少投資客,看好老公寓改建的商機,會特別找尋這類的銀拍屋或是法拍屋進場。

此外,位於4樓的房子,可以比其他樓層便宜0.5~1成,所以向銀行議價時,可以再把底價向下調降1成。再者,要挑剔屋況,可選在「下雨天」看房子,如此一來屋子會不會漏水,能馬上見真章,此時就可以依漏水狀況向銀行再議價。

第3招 留意土地使用分區 價差達2成

非專業人士通常不會注意到土地使用分區,所以購買銀拍屋時,可以向銀行詢問,或是自行到地政事務所申請謄本,再上網查詢土地使用分區。一旦發現是工業區土地,就能拉大議價的空間。

房仲業者解釋,同一條馬路上,可能路頭是住宅用地,尾端就變成工業用地,兩者的價差可達2成,工業區的房價便宜許多。所以在跟銀行議價時,工業區上的房子還可以再殺價。

至於要查詢該物件的土地使用分區,可以抄下銀拍屋的地址後,到地政事務所申請謄本,便可得知詳細的「地號」,接著直接到都市發展局的網站(www.zone.taipei.gov.tw/),輸入該地號,就能顯示出土地使用分區的詳細說明。

第4招 把代書費、手續費 轉嫁給銀行

向銀行買屋,免不了要負擔數萬元的代書費,以及其他辦理房屋貸款的手續費、設定費等,所以先試算要有多少負擔後,再向銀行表示,代書費的開銷很大,可以請銀行從房價裡扣除代書費等等相關費用,等於把費用轉嫁到銀行身上。

第5招 以投資失利、攀關係 要求優惠

整體的投資環境,也可以成為買屋的議價策略。銀行業者表示,客戶常會以「最近股票跌很多耶!」「我每次買基金、存錢都在你們銀行!」等等攀關係,以表示忠誠度,或是以投資失利為藉口,希望房價優惠一點,銀行也會視狀況,多少給予優惠。

第6招 提高房貸成數 降低房貸利率

房市經過一個大波段漲升行情,加上近年來利率上升,銀行對於房貸審核日趨嚴格,民眾若是購買第二屋,但第一屋的房貸還未清償完畢,貸款成數就會核貸較少,大約減1成至2成,最高成數僅到7成。

目前銀行房貸利率約在2.9%到3.5%之間,銀行會視申貸者的還款能力決定,擁有好的工作頭銜客戶,利率可較低。

購買銀拍屋的民眾,等於在幫銀行處理閒置資產,所以,可以多跟銀行要好處,例如:「房貸成數要高,房貸利率要低」。如果原本利率是最高的3.5%,可以殺到最低的2.9%,那1,000萬元1年就可以省下6萬元的利息,也不無小補。

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生活中大小事 經濟學都知道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075 期

(很有趣的一篇文章)

最有趣的經濟學不會出現在課堂上或難解的方程式中,而是出現在真實世界裡:電影院、車上,有時也在街上,顯示出經濟學原理確實在你我日常生活中運行。

每項產品為什麼會以目前的形態問世?要完整回答這個問題,就不能不引用成本—效益原則。一般而言,除非產品價值(也就是效益)提高足以彌補成本的增加而有餘,否則生產者不會有意願增添某項產品特質。幾乎所有產品的設計都是一種取捨,一方面希望提供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特性,但另一方面也得兼顧價格的合理。

產品設計經濟學 東西會長這樣,是有原因的

今天所有車子都裝設暖氣,但一九五五年還是選項配備。然而隨著所得提高,為了省點錢而忍受酷寒的消費者逐漸減少。一旦未附暖氣車款的需求降到某個程度,車商就不再展示這類車,因而到最後,沒暖氣的車子就在市場消失。引領汽車設計演變的成本—效益原則,也適用於幾乎所有的產品與服務。


●為什麼牛奶多以長方形容器出售,而一般飲料容器則為圓柱形?

各類飲料的容器不論為鋁質或玻璃,幾乎都是圓柱形,不過牛奶的容器卻幾乎都是方形。方形的容器占用的貨架空間較為經濟,為什麼一般飲料廠商不採用呢?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飲料通常直接就著容器飲用,圓柱形握在手裡比較舒服,因此廠商願意承擔額外的存放成本。但鮮奶通常是倒入杯中飲用,因此沒有這樣的顧慮。

不過就算大多數人直接由容器喝鮮奶,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廠商還是不太可能使用圓柱形容器。雖然不管裡面裝的飲料是什麼,方形容器都能節省貨架空間,但牛奶能節省的貨架空間更值錢,因為超市通常把大部分飲料陳列於開放型貨架,這項設備成本低廉,也沒有額外營運成本;而鮮奶必須存放於冷藏櫃,不但設備成本高,還有電費開銷,所以冷藏櫃內的貨架空間成本偏高,從而使鮮奶方形包裝的效益隨之提高
(台灣的賣場好像很多牛奶都是圓柱型的耶?真怪!)

●為什麼報紙自動販賣機讓顧客有機會拿走多份報紙,而飲料販賣機則否?

如果你把四個兩毛五美元的銅板放入飲料販賣機的投幣孔,然後按下「可口可樂」鍵,一罐冰涼的十二盎斯可口可樂會落到槽內。如果想買第二罐,你得再投四個銅板。但是如果你投四個硬幣到報紙自動販賣機,整片遮板會開啟,你可以一舉拿走裡頭所有的《紐約時報》。當然,你理應只拿一份,而絕大多數人也的確遵守這項規矩。可是為什麼報紙自動販賣機的安全標準設計這麼低?

這種設計的明顯優點在於成本節省得多,不須裝置只容一份報紙落下的孔道。硬幣投下之後,就會鬆開一個簡單的槓桿,開啟機器前方的遮板。如果飲料販賣機採用相同的設計,製造成本也會比較便宜。因此兩種販賣機的設計不同,關鍵應該在於效益面。

兩項產品的主要差別在於,多拿幾罐飲料的顧客可以得到好處,但多拿幾份一樣的報紙,你也看不到更多的內容

●為何硬幣的人頭像多為側面,而紙鈔則是正面肖像?

如果檢視一下口袋裡的零錢,你會注意硬幣上歷屆美國總統,包括一分(林肯)、五分(傑弗遜)、一角(羅斯福)、兩毛五(華盛頓)、五角(甘迺迪),全都是側面像。可是再看看錢包裡鈔票的人頭,包括華盛頓(一元)、林肯(五元)、漢彌頓(十元)、傑克森(二十元)、葛蘭特(五十元)、富蘭克林(一百元),全都是正面肖像。其他國家也多有類似情形:人像在硬幣為側面,紙鈔為正面。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

簡單來說,雖然藝術家常偏好正面肖像,但金屬雕刻技術的難度,使得硬幣上呈現可辨識的正面肖像並不容易。硬幣的頭像通常面積窄小,無法展現利於識別的正面臉部細節特徵。相較之下,側面肖像往往較易辨別。雖然透過精細的鑄造,硬幣放上正面肖像並非不可能,只是成本過高,且隨著錢幣流通,很快會磨損這些細緻的特色。 既然側面像製作與辨識都比較方便,紙鈔為何不同樣採用?因為正面人像複雜度較高,有助於嚇阻偽鈔製作

供給與需求經濟學 有些東西就是都不會打折

經濟學的供需模型,基本上就是描述如何在各方力量交互作用下,決定該生產什麼商品,數量與價格又如何。對特定產品的需求,其實就是綜合顯示有多少人願意付錢購買該項產品。換言之,就是把這些人認為消費這一商品所能獲得的利益加總起來。只要他們消費最後一件商品所獲得的價值不低於商品的價格,他們就會繼續購買下去。通常的需求模式是,隨著商品價格持續上升,需求量會持續下跌

特定商品的供給,就是綜合顯示生產者願意提供產品出售的條件。基本的供給法則是,只要售價不低於邊際成本——生產最後一單位的成本——生產者就會持續供應產品。短期內邊際成本往往會隨著生產數量增加而提高。因此供給面通常的模式是,隨著商品價格提高,賣方願意賣出更多數量

●為什麼許多酒吧水要收錢,花生卻免費供應?

有些酒吧五百西西的瓶裝水索價高達四美元,可是卻任你隨手從滿滿的容器抓起一把免費的堅果。堅果的價錢可比水高得多,反其道而行不是比較合理嗎?

要瞭解這項慣例,就得知道酒吧對於水與堅果的供應模式,完全著眼於兩者對酒吧核心商品——也就是酒類——的需求會產生什麼作用。堅果與酒類可相互搭配,堅果吃得越多,就想多喝啤酒或其他飲品。由於堅果比起高利潤的酒類飲品相對較便宜,因此免費供應通常可增加酒吧的獲利

反之,水和酒類有代替性。客人水喝得越多,酒就點得越少因此就算水的成本相對偏低,酒吧還是希望設定一個高價,以降低客人的消費意願

●為何最暢銷的書籍與CD,折扣反而高於銷路差的,但電影票的情形卻剛好相反?

鮑伯‧狄倫的CD《摩登時代》(Modern Times)標價十八‧九九美元,但二○○六年八月發片時,亞馬遜網路(amazon.com)書店的售價為八‧七二美元,折扣超過五成。相較之下,知名度差一截的樂手所灌錄的CD,折扣反而比較小。例如,Paris Combo的《母題》(Motifs)標價十七‧九八美元,亞馬遜售價十四‧九九美元,折價不到一七%。書市也有類似情形,博德書店(Borders)暢銷書打七五折,但其他書籍大都按出版社定價出售。

電影票的情況恰好相反。雖然一家戲院同時放映的各片通常票價一致,不過戲院老闆對賣座的影片比較不願意提供折價券。為什麼戲院會利用顧客願意為熱門商品多付錢的心理,出版與CD業者卻不會?

每本書、每部電影、每張CD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競爭對手無法提供能完全替代的產品,因此市場並非完全競爭。在這樣的市場裡,最受買方青睞的產品與服務價格通常較高,而根據前面的說明,電影就符合這種模式

至於書籍與CD市場為何不符此種模式?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這些商品的成本狀況與戲院大不相同。對戲院老闆來說,對定價有決定性影響的稀有資源是戲院的座位,而不是影片一旦戲院滿座,不論票價如何,也沒法多塞進一個觀眾。因此以正規票價都能賣到滿座的熱門影片,戲院老闆自然吝於提供任何優惠

不過對出售書籍或CD的店家而言,卻不致因為對暢銷商品提供折扣,而擠掉一些顧客。業者通常都能預測哪些商品會熱賣,而準備充裕的庫存,由於這類品項流通快速,每單位的貨架空間成本相當有限;相對而言,較不暢銷的書籍或CD可能幾個月才賣掉一本或一張,因此貨架空間的收益較低,存貨成本也就偏高。 幾乎所有店家都備有最暢銷書籍與CD的存貨,至於比較冷門的書籍與CD,各家的存貨就未必相同。正因如此,各零售通路在暢銷商品上反而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如果消費者覺得某家唱片行狄倫的CD賣得太貴,大可以去別家看看可是Paris Combo的最新CD就不一樣了,你對這家價格不滿意,到別家卻未必找得到

競爭性人力市場經濟學 雨天叫不到計程車的主因

大多數工作都要求受雇者按規定時間上班,並領取先前談妥的薪資,可是有些職務,卻由工作者直接把服務出售給公眾而領取報酬。以下討論的,就是這類工作者會遇到的抉擇。

●為什麼計程車司機下雨天會提早收班?

在多數大城市,天氣好的時候很容易在街頭攔到計程車,可是一碰到下雨,車子就難叫得多。有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好天氣時很多人不介意走一段路,但下雨時就比較想搭車。因此在計程車數量不變下,雨天的載客率本來就比較高,可是這時候還有些司機提前收班,使得空車數變得更少,為什麼?

根據一項調查,許多司機在每天收入達到目標水準後就收班。天氣好的時候,他們得多花些時間穿梭於街頭才能賺到這個金額,可是到了下雨天,大多數時候都能載到客人,所以很快就能達到目標

計程車司機雨天提早收班之舉,恰好與他們的經濟利益背道而馳,因為雨天提早收班的機會成本遠比晴天要高。如果他們把收入目標的期限拉長,像是一個月,而希望在這一期間內以最短的工時賺到一定的金額,那麼就該在雨天開長一點時間,而等天氣好時多休息。(本文摘錄自第一至三章)

書籍介紹_經濟自然學
作者:羅伯‧法蘭克(Robert H. Frank)
出版社:大塊
出版日期:2008年6月27日


作者介紹_法蘭克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博士,現任康乃爾大學瓊生管理研究所經濟學教授。著有《贏家通吃的社會》,並與現任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奇合著《經濟學原理》等。他自1980年代開始就主張,將經濟學回復到它立足於觀察和經驗,根植於消費者、勞工、投資人、企業家日常生活的社會科學。這觀點也影響了後來幾位重量級的作家與學者。

精算合理談判空間 讓銀行陪你度小月

聰明迎戰房貸增壓時代
《今周刊》609期 撰文‧莊芳、楊紹華

在物價高漲、利率調升的當下,若選擇不適合的房貸,對日後的負面影響恐將比想像嚴重。因此,除了在選擇房貸前必須把握正確觀念、聰明選擇之外,若不幸已面臨房貸升高壓力,就該精算出合理的談判空間,讓銀行心甘情願地陪你共度小月。

通膨壓力對市井小民的影響,除了物價升高之外,還有央行必須以升息手段來抑制通膨,而造成房貸利率隨之上揚的副作用。

在薪水遲遲未漲的情況下,現在正要準備選擇房貸的民眾,必須格外謹慎挑選最划算的房貸商品;而一直以來背負沉重房貸壓力的房貸戶,恐怕得要擬妥策略,和銀行好好談判一番,共商一套度小月的利率條件。

■聰明選擇/把利率條件擺在最後順位

「很多人要辦房貸,第一件事就是攤開報紙,開始比較各家銀行的房貸利率水準,其實,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錯誤。」遠東銀行松江分行資深業務協理錢俊男表示,買房子、選擇房貸最基本的一個標準,就是自己要能夠支付每月應繳金額,「而影響個人支付能力的關鍵因素,絕對不會是房貸利率。」


一般來說,房貸所須支付的本金加上利息,最好是以不超過月薪的三分之一為限。也就是說,月薪收入若有六萬元,房貸的每月本息攤還金額最好能壓在二萬元以下,比較不會造成過重負擔。一位公股銀行房貸部門的資深主管就鄭重地說:「唯有能夠達到上面的標準,你才有資格買房子!」

達到標準的方法,一是讓自己的薪水變高,要不,就是得靠銀行幫忙,從貸款條件的篩選,降低還款壓力。

錢俊男說,所有貸款都有三大重點:成數額度、繳款天期、貸款利率。其中,成數額度夠高,才不會造成貸款戶的短期資金調度捉襟見肘;而天期夠長,才能明顯降低每月應繳的本利支出。「對於貸款戶的支付能力來說,這兩項才是關鍵!」他說,很多房貸戶總誤以為利率低就是一大優勢,卻忽略了更重要的貸款額度與繳款天期的條件。

除了成數與天期之外,選擇貸款商品的第三順位,或許還輪不到利率,而應該是「銀行往來熟悉度」。錢俊男表示,優惠利率再低,畢竟最多只有前兩年,未來十幾年的利率能否調降,很大的部分是取決與你和銀行之間的互信基礎。也就是說,愈是選擇往來密切的銀行申辦房貸,未來談利率的空間愈大

整體而言,他建議選擇房貸首先應該要衡量自己所需的貸款成數,並且確認自己能夠負擔未來每期必須攤還金額之後,才能從符合需求的銀行當中,再去進一步地尋找相對較有往來的銀行,最後,才是挑選貸款利率。

■破解迷思/誘人的優點背後必有缺陷

事實上,急著從利率角度作為選擇房貸的優先指標,除了是種邏輯錯誤之外,更有可能誤觸風險。

公營行庫的資深主管表示,申請貸款的民眾,經常看到銀行提供的優惠利率就急著跳進去,完全忽略優惠期過後的實際情況。「結果都只賺到前面幾期,而往後期數的利率調整高於預期,就只有認栽的份。」她說,現在銀行競爭激烈,為了搶拉客戶,總是會端出看似物美價廉的商品,等客人真正進門以後,才知道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舉例來說,她就曾接過民眾抱怨,表示某家銀行前兩年雖然提出低於一般水平的利率優惠,但第三年開始卻是「機動調整」,至於到底是何種機動法?卻只有銀行自己清楚!所以,民眾必須詳細了解銀行提供的利率條件,就連往後每期還款的標準都應考慮進去,「最好是寫下白紙黑字,才能保護自身權益!」

■投資思惟/交易與出租各有適合商品

除了利率之外,一般民眾常犯的另一錯誤,就是會被各種房貸商品的優點所吸引,卻忽略了商品背後的限制與缺點,甚至採用了不適合的房貸商品

像是有些銀行為了吸收更多存戶,提出「抵利型房貸」方案,供存戶利用存款來折抵房貸本金,減少利息支出並降低每月攤還金額。但是,多數銀行對於存款額度多有限制,「抵利」的程度也就受限,而且,這類型房貸的利息之出,無法自綜合所得稅中列舉扣除

至於具有利率逐漸降低特色的「利率遞減型房貸」,其實和一般民眾的直覺想像或許也有一些差距。錢俊男表示,所謂的遞減,減的是「加碼利率」,而非基礎利率,換言之,若在利率向上的趨勢之中,遞減型房貸雖可逐漸降低加碼利率,但基礎利率卻不斷向上,民眾可能也很難體會到房貸支出遞減的感覺。

另一方面,遞減型房貸會定期評估房貸戶是否合乎利率遞減的資格,「但只要你在這一階段當中,曾有『一天』遲繳房貸,很可能就不能享受這個階段的利率遞減待遇了...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勞保及國民年金的老年給付比較

可以到下面的試算網頁算算看
http://www.bli.gov.tw/oldPay_Compare.asp
(其中的「年齡」欄位,是指你幾歲退休開始領年金的年齡)


其他試算,可以從「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局全球資訊網」左邊欄位的選項連結進入
(http://www.bli.gov.tw/)

操作與銷售房地產的實戰手冊!

《大師輕鬆讀》第292期〈點屋成金〉
【文/侯黑.培瑞茲】


房地產業是史上最強大的財富製造機,如果你想致富,從事房地產依然是達成目標的最佳方法,所以要用盡一切辦法,讓它成為個人投資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房地產投資關鍵

大多數人在開始投資房地產時會本末倒置,他們會設法找到自己喜歡的物件,再思考要如何處理。這種順序是錯誤的,你必須先想清楚自己要朝哪個方向發展,再去尋找符合自己規畫的物件。說得更具體一點就是:

1.從適合自己的標的開始——你要先學會走,再開始跑。先從小型物件開始,做成一筆交易來營造動力,然後在這次成功的基礎上繼續累積動力。問問自己:「我的能力範圍可以處理哪種標的,才不會在起步之前就失敗、破產?」

2.了解自己想追求的目標——問自己:「我想採取什麼樣的投資風格?」


◎被動——由其他人來處理各項必要工作。

◎主動——親身參與所有細節。

「我的目標是要管理物業,還是要開發新物業?」

◎管理——向房客收取房租來賺取收入。

◎開發——從無到有開始建設,靠著銷售物業來獲利。

就房地產來說,上述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只要你要去了解自己想達成什麼目標,然後將一切作為導引到這個方向上。

■經營房地產的基本規則

跟一般人想法相左的是,要開始投入房地產前,必須要先去研究市場,找出最迫切的需求在哪裡。必須找出現在市場上缺少哪一塊,然後補足這個空缺。基本規則是:

1.先規畫再尋求交易機會—必須先感受到市場的趨勢。你所要確立的是:

◎市場上哪一種需求的供給還不充足?

◎市面上已經有哪些消費者非常喜歡的物件?

◎可以怎樣來改善市面上現有的物件?

◎未來會需要什麼類型的產品?

2.培養足夠的眼界以創造價值—因為你要在房地產業獲利,你必須創造價值,而不是只靠交易。

如果你能夠從沒有人想到過的角度去觀察,就可以靠房地產發財。時時設法發掘不同的可能性和創意構想,藉以開發房地產。你的思考要有彈性,而且必要時應該擴大自己的眼界,這樣你才能想出實現計畫的具體方法。

■5步驟輕鬆銷售手上物件

1.喚起注意——方法是創造誘人的夢想。要銷售新的建案,就必須觸動:能在游泳池裡好好放鬆、觀賞日落,享有更優質的生活的夢想。

2.引發興趣——宣傳建案所具有的獨特性,以及已經有很多人表示有興趣,所以你不希望他們錯過這個機會。創造話題,告訴他們你還沒有正式銷售,但是正在建立優先名單,名單上的人有機會在公開銷售前先行選購。

3.勾起渴望——通常可以設立有縮小模型的接待中心。在消費者來參觀時,他們的渴望程度會因為建案更具體可信而升高。

4.挑起購買慾——邀請有登記為優先名單的客戶來參加貴賓銷售活動,只有受邀才能與會,且要清楚說明,必須本人親自出席活動才有優先購買的權利,未出席者就失去機會。要為這場貴賓專屬活動準備美饌佳釀,並且要配置大量業務人員來收取用來下訂的可退還訂金。

5.激發需求——隨著銷售戶數成長積極拉高售價。在銷售達到20%的時候,就要提高價格,這樣你的業務人員就可以把下一波漲價當作重點訴求,促使顧客馬上購買。消費者看到價格上揚時,價值感就會跟著上升,因為他們買的房子會立刻增值。

(回想一下,有買過房子或看過預售的人,應該覺得上面的敘述非常熟悉吧!)

兩岸包機 信用卡旅平險不賠

2008/08/25【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今年7月4日起兩岸開始周末包機直航,民航局統計,實施七周以來,平均載客率高達近九成。保險業者提醒,「包機」不是定時的航線,刷信用卡附贈的旅平險,可不保障直航包機發生的意外。

保險業者表示,如果旅客搭乘周末包機前往中國大陸,最好還是透過保險公司購買旅平險,才能具有全程的保障。

為了吸引民眾刷卡,很多發卡行提供優惠,只要持卡人刷卡付團費或購買機票,發卡行就免費贈送持卡人高達上千萬元的旅平險。也因為如此,民眾刷卡付團費或買機票的情況相當普遍。不過,銀行所贈送的免費高額旅平險,限制相當多。

最主要的限制就是要在「搭乘公共運輸工具」發生意外才理賠。所謂的公共運輸工具,是指經當地政府登記許可,行駛於固定航線、路線的商用客機或水路公共交通工具。這和保險業銷售的旅行平安險提供「旅遊期間全程保障」截然不同。


今年7月兩岸實施周末直航包機,仍有許多旅客刷卡購買機票,但直航包機仍不算是定期航班,根本不在信用卡免費保險的保障範圍內

不僅如此,如果旅客出國後搭乘遊覽車出事,或所搭乘的船隻、火車、公車,不是固定航線,而是整團包下來的,萬一出事,發卡行提供的旅平險也不會理賠

還有,很多銀行允許累積一定的紅利點數,可以兌換免費的機票。如果旅客持的是這種免費機票,信用卡就不會提供任何保險保障

最主要的原因是,信用卡要求持卡人必須支付「公共運輸工具全部票款」或「八成以上旅行團費」,才提供旅平險保障。雖然持卡人刷了很多錢、累積紅利點數才能兌換機票,但機票是免費,所以也沒有保障。

保險業者表示,銀行提供免費的保險,理賠範圍「斤斤計較」,因為不是旅客自己出錢,所以排除很多理賠項目。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保戶希望擁有完整的保障,最好還是自掏腰包購買旅平險。

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電子上 傳產下 長線主流豬羊變色

便宜挑好股
《今周刊》609期.撰文:張弘昌

五月以來歷經大跌的台股,超跌的情形已讓許多好股票價值浮現,相對其他國家來看,現在本益比偏低的台股,自然是長線布局的時點。加上美元轉強,台幣走貶,以原物料多頭帶動的市場,已逐漸轉向科技產業,綜觀內外環境來說,台股,尤其電子類股,確實已經來到撿便宜的位置點,搶進台股下一波,正是時候!

「五二○之後,雖然台股重挫二千六百點,但很幸運地,我躲過了這波災難,」鉅豐財經資訊執行長,同時也是網路部落格超高人氣分析師郭恭克,回想起大盤指數從九三○九點高峰翻轉而下,一路狂瀉的畫面,至今雖然餘悸猶存,但臉上仍難掩興奮。他說,重視價值選股的投資策略,讓他的財富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就像二十世紀頂尖投資大師彼得林區(Peter Lynch)一樣,郭恭克的投資一向重視企業的基本面和財務結構。今年五月,全台灣沉浸在政黨輪替的亢奮狀態,有人問他有什麼個股可以買,郭恭克想了想,回答說,「都太貴了,我幾乎找不到什麼投資標的。」沒想到,接下來發生了全球股市大回檔。

今年第一季時,郭恭克的持股仍然維持高水位,他利用一向習慣使用的幾個財務指標,握有台化、大豐電、廣達等獲利佳且配息率不錯的股票。


然而,四月底上市櫃公司第一季財報出爐,郭恭克開始感到不對勁,其中一直是股市人氣指標的台塑四寶,獲利成長已經出現瓶頸。

「像台化一至三月累計營收成長率超過五○%,每股稅後淨利竟然只有○.九四元,較去年同期一.四六元衰退許多。」很快地,他就將台化一口氣全數出清,並陸續出脫其他成長有疑慮的股票,到了五月底,持股比重只剩一成多,接下來的六、七月股災,幾乎跟他擦肩而過。

目前郭恭克持有的股票,在歷經大跌後,股價仍然維持高檔,像機殼廠振發和生技股雃博,由於個股基本面未出現任何逆轉,因此沒有賣出的理由。「景氣再怎麼差,我都會有股票,差別在持股水位高低而已,只要股票價值合理,我都會長期持有。」

郭恭克看的是企業價值,而不是股價,因為「企業價值不會因為股價下跌而消失。」在他眼中,今年確實是全球景氣下滑的一年,但景氣再差,還是有產業或公司會逆勢成長,而且隨著股市大跌,這些好公司反而可以用更低廉的價格買進,長期來看,則是一次財富重分配的機會。

利多1/台股整體殖利率全球第二高

如果投資人花點時間整理上市櫃公司甫公告的七月營收,會發現有八十二家公司創歷史新高,其中電子股約五十家,其餘為非電子股,這意味著在不景氣中,還是有不少標的,值得市場關注。

此外,郭恭克也指出,本業很賺錢但半年報卻因為新台幣升值而出現匯損的公司,由於競爭力仍在,加上匯損金額將在第三季回沖,確實是投資人「撿便宜貨」的天賜良機

「二千六百點的跌幅中,有七成是反映美國次貸問題和油價帶來的高通膨,其餘三成是多跌的,」資深股市專家劉友威,認為目前台股的位置,超跌的情形已經讓許多好股票價值浮現,「如果仔細去比較,指數在六七○○點時,台股整體的現金殖利率為四.七%,是全球第二高!」
劉友威拿出一份歷年來加權指數高低點比較表,他說,過去十七年來,台股指數一年的震盪區間,除了一九九○年房地產泡沫和二○○○年的網路泡沫外,多半一年的高低點差距在二千餘點,因此七月中旬出現的六七○八點,為今年的低點機率很高。

利多2/台股超跌已讓許多好股票價值浮現

事實上,股市是一國的經濟櫥窗,一直以來,GDP(經濟成長率)就和加權指數存在密切關係,只要GDP較前一年下滑,指數就很難超越去年高點。康和證券自營部總監廖繼弘就表示,去年台灣的GDP為五.七%,指數高點在九八五九點,而今年預計只有四.三%,高點出現在九三○九點,自然也不意外。

換句話說,如果明年GDP較今年成長,台股就有機會再走高,至少會超越今年的高點。以雷曼兄弟預估台灣明年GDP為六%來看,未來台股的確不宜太過悲觀,而現在,自然是長線布局的時點。

再從本益比的角度看,會發現台股不但不貴,而且真的很便宜。根據JP Morgan資料統計,全球主要市場像美國的本益比為十三.六倍、日本十四.六倍、香港十三.四倍、中國十四.五倍,而台灣只有十一.八倍,僅次於南韓和泰國,加上目前融資餘額來到二六○○億元左右,處於歷史低檔位置,台股介入的風險已經不高。

不過現在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和台灣經濟體密切相關的中國和美國,是否最壞的情形已經過去?

利多3/美政府全力干預,顯示最壞時機已過

劉友威指出,美國在七月爆發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二房危機」,其潛在的逾放金額超過五兆美元,幾乎占二○○七年美國GDP的四成,這樣的利空動搖到美國國本,迫使布希政府出手干預,包括十九檔金融股不准無券放空,以及FBI介入調查,美國不惜破壞市場的自由機制,這代表,美國政府的「底線」在這裡。

新光產險投資長吳漢彬則認為,二房危機雖然是市場最悲觀的時刻,但三年後回頭來看,相對低點的機會很高,就像一年前中國A股,一年後的今天才知道當時已經是個泡沫。

根據彭博社(Bloomberg)的資料顯示,這次全球股市重挫的元凶——次貸,已經造成金融機構減損金額高達五千億美元,然而從最近打銷的呆帳來看,速度已有減緩跡象,代表後續再有重大性利空的意外並不高。

至於中國,今年預估經濟成長率雖然不到兩位數,比以往減少,但估計也有九%左右的水準,相較於其他先進國家,成長率仍然傲人。劉友威比喻,中國經濟體就像一台高效率的發電機,宏觀調控只是將發電機的插頭暫時拔掉,未來隨著中國通膨壓力解除,資金的控管鬆綁,並對外資進一步開放,則等同再插上電流,消費自然就會回升。

針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暨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也不悲觀,他表示,很多人臆測中國在北京奧運結束後,會像申辦過的國家一樣,經濟開始步入衰退,但陶冬認為,北京占全中國經濟體的比重其實不高,不能相提並論

陶冬估計,中國高通膨問題最糟的情況已經過去,未來幾個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將回到六%左右,比上半年的七%、八%明顯和緩,而這也使得人民幣未來升值的腳步會放慢。

此外,從每個月新增的貸款金額來看,今年以來已較去年第四季增加,顯示宏觀調控的動作已經開始放鬆,即使中國景氣降溫,但預估經濟到二○一○年前仍有九.五%至一○%的成長,「不會垮下來」。

綜觀內外環境來說,台股確實已經來到撿便宜的位置點,不過在迎接下一個行情來臨前,有個轉變趨勢卻必須留意,那就是「美元走強」。

復華投信總經理楊智淵指出,最近金融市場最引人矚目的,就是美元和人民幣:美元升值,而人民幣走貶。這背後的意義,代表資金開始流動,以及新的投資方向正在醞釀,因為「匯率是最誠實的指標。」

楊智淵說,美元指數彈升的仰角之大、速度之快,是近年來很少見的走勢,至於人民幣啟動○五年七月以來最大的貶值,並進一步帶動亞洲貨幣走軟,利差交易可能會再出現,這些變化,值得投資人持續觀察...

獨家專訪 彼得林區 教你戰勝股海

《今周刊》608期

彼得林區,他是連續締造13年正報酬紀錄的基金經理人,累積報酬率高達2763%,他征服股海的策略,傳頌投資界。《今周刊》獨家專訪這位20世紀頂尖投資大師,現在,他用滿滿的實戰經驗,向台灣投資人大聲宣告:別管股災,放膽買好股!

【文╱莊 芳、楊紹華】

訪談篇》獨家專訪彼得林區 別管股災,放膽買好股

自從1990年辭去基金經理人職務之後,彼得林區低調生活,絕少接受媒體採訪,這次《今周刊》排除萬難,經過三個月約訪,終於獨家取得專訪他的機會,請他就當前全球經濟情勢提出觀察,同時也給投資人當下投資的建議。

「對於未來,我一向不做太多的猜測!」在全球經濟衰退疑慮重重之際,二十世紀頂尖投資大師彼得林區認為,任何的短線猜測都沒有實質意義,如果把時間拉長,無論是經濟衰退或者產業景氣趨緩,終有回到正常軌道的時候。作為股市投資人,研究的重點不該是預測景氣,而是應放在研究基本面上

在投資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的○八年,彼得林區給投資人中肯的建議。他說,市場瞬息萬變,誰也說不準。但是若能挑到具有潛力且股價便宜的個股,就該買進,然後靜待股價反映基本面。


至於股債應該如何選擇?彼得林區認為,當然是股優於債。依照他的投資邏輯,當下應該是:別管股災,放膽買好股

對於擔心股市仍將繼續重挫的投資人,他更直截了當地說:「假使你很擔心市場的波動與變化,應該開個銀行帳戶,把錢存在銀行裡面就好,別開證券戶了。」

基本上,他認為,如果太過擔憂市場,就不會是個好投資人,因為你的進出動作總是顧慮太多。在市場上成功的關鍵,就是要能承受得起市場上的壞新聞與壞消息,市場下跌時反而可以找到機會,應該感到高興。

一九七七年,彼得林區不過是個基金界的小菜鳥,所掌管的富達麥哲倫基金,規模只有一千八百萬美元。一千八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六億元,即使是以台股基金的標準來看,都還只能算是不太起眼的中小規模基金。

一九九○年,當他卸下經理人職務時,基金規模成長了七七六倍,達到一四○億美元。一度,他是全球最大股票型基金的經理人。

彼得林區沒有一戰暴富的傳奇事跡,也沒有發表過什麼一語成讖的驚人神準預言。基本上,如果不是把十三年的基金操盤成績一次回顧個夠,你恐怕很難體會,他的地位能夠超越眾多赫赫有名的投資大師,名列《紐約時報》二十世紀十大頂尖投資人的第二位,第一名是巴菲特。

在十三年的基金操盤生涯中,彼得林區締造了連續十三年正報酬、且連續十三年超越股票型基金平均報酬率的驚人紀錄。如果說人生如戲,那麼,十三年來,這位演員從未NG。

但畢竟這不只是一齣戲碼而已,還有最真實的獲利回饋。十三年間,彼得林區創造了二七六三%的累積報酬率,比大盤漲幅整整多出了二二○○%。平均計算,每年績效超過二九%。

自九○年辭去基金經理人職務後,幾乎沒人打探他的操作動向;彼得林區也鮮少預測經濟情勢,所以,退隱之後,你很難找到他對市場展望的任何談話,他幾乎消失在所有媒體版面。

與台灣媒體難得的首度接觸,發生在二○○一年的一場公開視訊會議。當時,美國經濟正因為科技股泡沫及九一一事件而陷入危機。當被問及美股是否已經落底時,彼得林區回答:「我不覺得這樣的預測有什麼意義,想賺錢,就不該用短線的邏輯思考。」隨後,這個世界進入了一段最強勁景氣擴張期。

七年之後,全球投資氣氛再度陷入絕望情境,這次《今周刊》排除萬難,經過三個月約訪,終於獨家取得專訪他的機會。在專訪中,彼得林區提出他對經濟現況的觀察與解讀,同時發表他對投資心態與選股策略的建議,他的說法絕不艱澀深奧,卻隱含了最扎實的投資成功哲學。

以下是專訪內容:

關於經濟:衰退後就有復甦 市場終會回歸常軌,不必費心猜測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市場上對於目前經濟看法眾說紛紜,依你看,美國是否已經步入衰退?

彼得林區答(以下簡稱「答」):衰退了嗎?我現在沒有明確答案。事實上,我想總要等到塵埃落定之後,才能用回顧過往的口吻,告訴你這段時間究竟算不算是經濟衰退。記得嗎?○一、○二年的衰退,或者一九八一、八二年的嚴重衰退,都是等到事過境遷之後,人們才會給予這段時間一個代表衰退的標籤。在此之前,任何短線的猜測都只是猜測,意義不大。

我的意思是,市場經歷多空循環的交替,總是需要一段時間,通常無法在發生的當下得知下一個階段的變化。因此,我一向不把時間花在預測未來上

問:如果投資人不該花費力氣猜測未來,是不是代表我們也不該擔心景氣的多空變化?

答: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我們一共經歷了十次的衰退期,然而,十次衰退之後,緊接出現的就是十次的復甦。衰退之後總是會復甦,長期來看,經濟表現終究能夠回到常軌,那麼,又何必去擔心短期的不確定性呢?

問:難道沒有任何事情值得擔心嗎?全球投資人現在可都正在擔心著通膨和美國次貸的問題呢!

答:說到通膨,雖然我並不是經濟專家,但從各種現象來看,這波通膨倒也不是來得全無道理。過去幾年這個世界的生產力大幅提升,經濟活動熱絡,這或許就能解釋油價、物價高漲的現象。但,高通膨會是長期現象嗎?

我還是只看眼前的數字,起碼,當美國核心通膨率達到五%之後,近來國際油價及原物料價格就出現一波跌勢。五%的通膨率就像是個臨界點,達到這個數字,人們就會開始思考更有效率地運用資源,降低通膨繼續惡化的壓力。

問:次級房貸的問題呢?你認為最壞的情況是否已經過去?

答:在我看來,次貸問題現在反倒不是那麼重要了,眼前的問題,反而可能是大家所忽略的一般優良房貸。這些貸款人並非債信不佳的次級貸款者,但他們受到房市下跌影響,必須藉由二次貸款才能負擔得起房貸支出。

問:總的來說,我們可以依循哪些指標,了解經濟正在恢復當中,並且轉趨樂觀?

答:其實,我認為人們無須太過擔心景氣循環的週期。一般來說,這些市場的問題都將會自動修正過來

就我而言,會特別觀察人們買屋的意願,當購屋意願提高,建商也開始建造更多房屋,情況自然會漸漸好轉起來。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房市開始回溫,也不見得就能立即用超樂觀的態度解讀。因為過去兩、三年來的餘屋,可能還得花上十二至十八個月才能完全出清完畢。

關於投資:依舊首選股票 世界賺錢機會仍多,且股優於債

問:你認為經濟問題不會影響股票投資,也認為美國各個產業的基本面仍然不必絕望,所以,你必然也認為現階段的股票投資價值高於債券?

答:是的!美國十年期國庫券的收益率低於四%,比S&P五○○指數的報酬率來得低。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S&P五○○企業的每股盈餘成長率,平均可達一七%,雖然經歷了衰退,但是平均仍有這樣優異的表現,此外,你還可獲得二%至三%股利。

債券在一九八二年之時,政府公債提供一五%的利息,這在當時股票報酬普遍表現不佳時,特別顯得有競爭力。不過,在我的經驗當中,債券投資價值超過股票,也就只有在這一時期。

問:除了美國以外,你如何看新興國家的表現?

答:很明顯的,目前中東、俄羅斯與東歐、巴西等國的成長表現,比過去二十年來表現都還要突出,另外還有中國、印度、土耳其,都各自表現優異,與美國經濟有了脫鉤現象。

問:北京奧運已經開幕,你如何看待中國市場?

答:我對中國沒有深入研究,不過我知道他們的國民生產毛額(GNP)達到八%或九%。在我的標準看來,一個國家的GNP若是比其他國家高出二到三倍,就可說是擁有強健的生產力,或許就是值得投資、有機會賺到錢的國家

問:那麼以亞洲來說,哪個國家最獲你青睞?

答:不,請別誤會,雖然我認為某些國家有賺錢機會,但不該我賺的,我就不會去賺。基本上,我不會花時間去研究印度或是中國、韓國、台灣的股票,因為光在美國,就有五千家企業夠我花時間去研究了!

關於心態:對的標的就下手 太過擔憂,乾脆別想投資

問:所以你仍然只專注投資在美國?

答:沒錯。

問:是的,你總是建議投資人應該從自己熟悉的市場下手,不過,我們現在應該等待局勢更加明朗時再進場嗎?

答:我不確定是否等得到所謂的局勢明朗,市場真的是瞬息萬變,誰也說不準。能夠確定的事情是,如果你有長期投資的耐心與本錢,而且挑到了具有潛力且股價便宜的個股,就該買進,然後靜待股價反映基本面

問:對於那些擔心股市仍將繼續重挫的投資人,你會對他們說些什麼?

答:假使你很擔心市場的波動與變化,你應該開個銀行帳戶,把錢存在銀行裡面就好,別開證券戶了。

基本上,假使太過擔憂市場,就不會是個好投資人,因為你的進出動作總是顧慮太多。在市場上,成功的關鍵就是要能承受得起市場上的壞新聞與壞消息,市場下跌時反而可以找到機會,應該感到高興。

問:你曾說過,太早賣掉Home Depot(DIY工具店)和玩具反斗城,是你畢生最大的遺憾,最近,這個錯誤還有再犯嗎?

答:很可惜,我的確又犯了幾次同樣錯誤。有一些農產品企業的股票賣得太早了。就和上述的兩家公司一樣,都是犯下賣得太早的錯誤!沒想到農產品企業在我賣出後,又繼續向上漲。

問:農業股前些日子飆得頗凶,太早出場,很後悔吧?

答:要說非常後悔,倒也還好。反正,我總是不停地找尋機會,找到未來對的趨勢。就像之前說的,我從不試圖去預測市場,不去猜測市場的高低起伏,而是把全部的精神與心力放在個別企業身上

問:哪些企業?它們具有什麼特質?或者說,怎樣的企業才能被你列入追蹤名單?

答:我不能報明牌,但說穿了,這些企業的特質其實沒有多麼特別。首先是擁有良好的財務結構,並且,它們可以長時間的專注在本業上。具備此二者之後,再來要看這家公司是否具有獨特性、不可替代的優勢。如果有,你就可能挖掘一檔在未來五年、十年都能持續表現良好的企業個股...

2008年8月24日 星期日

資產配置的重要

Smart智富月刊 朱紀中
http://tw.money.yahoo.com/column_article/adbf/d_a_080416_61_wsig

論投資股票或是基金,大家常常為了找買賣點,傷腦筋!港股大跌,是不是手上的亞洲新興市場基金要賣?台股最近比全球其他股市強勢,那是不是該買,該佈局?

論人性,大家都希望買在最低點,賣到最高點,只是人不是神,沒人猜得準。我認為投資要能成功就得先放下這個心中的「貪念」。

還記得去年7月到9月,股神巴菲特把占中石油流通股數11.13%、價值40.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310億元)的股票全數拋光,總計投資4年,股神大賺35.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150億元),報酬率超過7倍。

4年賺7倍,多漂亮的成績!但他賣的時候,大家還議論紛紛說,那時候陸股強勁,股神是不是賣太早了?

其實這就是巴菲特價值投資的精神,一旦他覺得該檔股票的價值已經高估,他就懂得停利,哪管當時市場眾口說的是什麼「趨勢」?

有心中的目標才能克服隨市場起伏而生的貪念,你的目標是什麼呢?我認為要讓自己的投資心情不隨波逐流,第一件首要的事情就是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被國際投資機構廣為運用,主要是歸因於一份1991年發表的研究報告。報告中指出,影響投資報酬最大的因素就是「資產配置」,影響程度高達91.5%。這樣的結果完全顛覆一般人認為獲利的關鍵因素,如選股功力或進出場時機等。(資料來源:Brinson, Singer, Beebower Study, 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 1991/02)

至於如何做資產配置?以下是最基本的操作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原則1〉股債均衡配置
掌握資產類型的相關性,作為配置的參考

在資產類型互斥策略方面,不同資產類別之間的相關性愈低,資產配置效果愈強,風險分散的效果就會愈佳,例如:股市與債市的投資回報相關係數為-0.07,是不同類型資產中最低者,若拿兩者進行投資就能創造出資產配置最佳的效果。

〈原則2〉投資分散
將單一國家基金轉為區域型或全球型基金

在投資分散策略上,應降低單一國家基金,提高全球或區域基金投資。

檢視去年波動較高的股票型基金,前20名中單一國家就包辦了13名,顯示出單一國家震盪程度頗高,但是績效一定會比較好嗎?其實不然,去年全球波動程度第1名的菲律賓基金,績效與排名第16名的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相當,前者為35.9%,後者為35.48%。此外,如果投資人很不幸的買到像台股這樣虎頭蛇尾的單一市場,那麼投資根本是白忙一場。

由此不難看出,投資人與其為績效起起伏伏而擔心受怕,不如選擇區域型或全球型新興市場基金進場,一樣可以擁有令人滿意的績效

投資並非考試—如何挑選基金?

Yahoo!奇摩個人理財 王志鈞
http://tw.money.yahoo.com/column_article/adbf/d_a_080722_51_125tx

常看到坊間許多書籍在教我們投資基金時,都建議投資人必須找出過去三個月、一年、三年都維持不錯績效的基金,並在這些篩選出來的標的物中,尋找適宜的投資對象。

此類的建議,我觀察了很久,想了解到底為何如此?這種基金選擇法的道理何在呢?

後來我終於想通了,原來,在琳瑯滿目、數以百計、千計的基金商品中,一般大眾無從尋找到底哪一檔基金最能幫助我們賺到錢,因此,從該檔基金過去的歷史表現,我們至少有一個準據,可以根據基金的績效來託付我們的資產。

簡單來說,尋找「前段班」學生就對了!

假設你自己不善投資,想找一個專業經理人來協助你管理資產。你走入一個基金理財學校,想找一個最會幫你賺錢的基金學生來幫你打理股票投資事宜。於是,你在全校一百個學生中,把過去一學期考前十名的找出來,覺得這應該是最會幫你賺錢的學生了。


但等一等,你又會覺得,只看一學期表現是不行的,於是,你又把過去一學年的考試資料調出來,再次篩選出前十名的好學生,然後發現--只有八名學生重複在一學期、一學年內都考前十名。

於是你再往前搜尋,把過去三年的資料通通調出來,把這一百名學生的考試成績都找出來,然後發現,三次搜尋都在前十名榜上的學生,僅剩三名了。

「這三檔基金肯定是最棒的人!因為這三個基金學生長跑、短跑皆宜,跑馬拉松也是前十名、跑百米賽跑也是前十名,我就投資這三檔基金好了。」

您這麼做,請問會得到什麼結果呢?我觀察到過去一年的最新比賽狀況通常是這樣的:

A類狀況:您投資前段班基金以後,三檔基金績效全部呈現淨值下滑,包括後段班學生也下滑。

原來,過去三年這三檔基金的績效表現全部是搭著多頭行情的順風車,所以他們跑得又快又好但一旦逆風而行,會操多頭行情的基金學生卻不會玩空頭市場,包括後段班學生也一樣

B類狀況:後段班的基金淨值後來居上,前三名的基金績效反而滑落到後段。

原來,績效突出的基金馬上遭投資人大幅贖回,基金經理人被迫到股市「提款」,好股票、壞股票都賣,所以績效大不如前。原先十名外的基金公司,剛好有公司大打廣告宣傳,有新資金挹注,讓基金經理人反而可以逢低承接,在股市大撿便宜貨,基金淨值水漲船高。

C類狀況:三檔前段班基金中有一檔基金淨值大幅滑落,其餘兩檔還保持不錯的績效。(而不巧,那一檔脫線演出的基金,正是你挑中的投資標的)

為何三個好學生,卻會有一個脫線演出呢?答案很簡單,因為該家基金公司換基金經理人了,送上一個菜鳥經理人而你卻一點都不知道

前述三種情境推演,不是我瞎掰的,而是我觀察了一年基金市場的起伏狀況後,終於比較透徹理解的道理。

我學習到的一件事情是:投資並非考試,用能力分班的升學主義觀點來看待投資這件事情,我覺得似乎是一件不正確的事情

我無意批評或指責提倡用「前段班」原則來尋找好基金的專家,只是想提出另類觀點,希望市場多多重視另一件事情。我覺得,一個有誠信、善於幫投資人管理資產的基金公司(經理人),絕不會標榜自己是第一名而應該強調自己用什麼方法、策略、手段在盡力維護投資人的資產,以避免投資人在瞬息萬變的市場波動中蒙受損失

市場如戰場,一個好將軍不可能場場都打勝仗,但一個好將軍,卻應該不輕易打敗仗。因為好將軍不打敗仗,不輕易跟市場硬碰硬拚績效,所以好將軍往往在基金市場上沒有輝赫戰功,不是前段班的基金經理人。

許多人都忽略的事情是,選擇基金經理人並不是決定基金投資績效唯一的因素。正確的基金投資法是投資人自己掌握天時、地利與人和的三項原則,靠自己研判經濟的大趨勢來抓對進場時間(天時)、靠自己研判會成長的市場或產業來做投資(地利),如此才有可能讓自己的投資站穩不敗之地。

天時、地利、人和三項因素中,基金經理人只佔基金投資績效的三分之一而已!

因為基金的進場時間與對象市場,已經決定了投資績效的泰半因素,剩下的「人和」要項,投資人不應該著重挑選第一名的基金經理人,而是要找最能幫你保護資產的不敗將軍

弔詭的是,多頭時期擁有輝赫戰功的前段班基金經理人,往往卻是空頭時期的慘敗將軍。投資人如果用前段班的眼光來挑基金,往往會在市場變動時才發現所託非人。

正確的基金挑選法應該是尋找一個值得投資人信賴並託付資產的基金經理人,這時候,基金公司的經營文化、投資策略與誠信問題,將遠比該檔基金過去的「績效」表現來得重要

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高房價、低風險購屋秘訣大公開

買房子小心住「套」房
財富人生第28期 2008年8月號

高房價時代要挑低風險的房子,關鍵在「要挑因區域漲價、而非因景氣漲價的地段」,請記住:「景氣好的領漲區往往是景氣不好時的抗跌區,選對好地段,就是低風險購屋的保證。」

【文/余韋文】

「聽說市場買氣很差,現在進場會不會買在高點?」下半年來,全台房市買氣降溫,許多想買房子的人很怕此時進場住進「套」房。不過自住型不用怕,專家認為,雖然現在大環境不利房市投資,卻是自住客進場好時機,理由是自住長期持有,總會遇到下一波大行情,與其問現在會不會買在最高點,不如好好進場殺價,挑間適合自己需求、又屬於相對抗跌的房子

卅三歲的燦榮跟女友愛情長跑十年,兩人在台北市東區租房子,這幾年燦榮想買間房子結婚成家,但房市走了五年多頭,他一路看著房價飆漲、始終與「合理價」的房子擦肩而過,近來房市景氣驟降,燦榮終於下定決心要找機會儘快完成築巢夢。


步步為營築巢夢

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近幾個月不斷警告房價過高、有泡沫危機,此時購屋應「戒急用忍」,但像燦榮這種有結婚成家需求的人,如果等不下去了,怎麼辦?台灣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副總謝萬雄說,「投資客退場,現在自住客戶最大」,不管景氣好不好,不管房價貴不貴,只要長期持有總會遇到景氣循環的上升階段,不如趁市場較清淡,挑間適合自己的房子。

台灣房屋首席總經理彭培業說,高房價時代要挑低風險的房子,關鍵在「要挑因區域漲價、而非因景氣漲價的地段」,彭培業說,景氣大好時,每個區域都在漲價,但現在市場混沌不明時,沒辦法再跟著景氣走,就得判斷區域在跌價時還能「眾人皆醉我獨醒」,彭培業說,房地產區域特性是:景氣好的領漲區往往是景氣不好時的抗跌區,選對好地段,就是低風險購屋的保證。

永慶房屋豪宅發言人葉國華表示,國際經濟情勢不佳、股市表現不振、油價及物價上漲、房市成交量持續下滑,總總對房市不利的因素,反而成為自住購屋民眾不錯的進場時機點,一方面議價空間擴大,另一方面可挑選的物件也較多,如果多看、多比價,慎選區段與產品,反而比過去更有機會挑選到理想的案件,也可買到一個令人滿意的價格。

住展房屋網總監陳韻如指出,對自住型來說,購買不動產就是一種低風險投資,因為不但可以自住或出租,還享有稅務上的優惠,幸運的話,又能享受房價升值的利益,即使短期看不到房價有大幅成長的爆發力,但長期持有仍具增值空間,總總考量下,現在還是適合自住型進場。

購屋注意事項

問題是,自住客現在購屋要考慮什麼?一般不外乎坪數、價格、區位選擇,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表示,其中區位的選擇非常重要,因為區位不只是影響房價的水準,也會影響未來的生活品質,所以購屋最好能兼顧家庭成員間就業、就學、以及親朋間的相互扶持需求;如果無法兼顧時,應優先考量未來較為確定、不易改變的條件。

謝萬雄表示,價格與坪數常是自住型要面臨「二選一」的抉擇:到底要住得大,還是要買得便宜,一般來說,區位好的住宅通常價格高,能負擔得起的坪數就會較小,區位較差的住宅雖然「俗擱大碗」,但可能要犧牲通勤時間或某些生活品質,謝萬雄建議,如果家庭成員有高度的工作需求與壓力,還是先以距離工作地點較近為佳,等工作較為穩定、通勤的時間壓力較小時,再考慮較長途、面積大的住宅。

選擇的地點以通勤半小時至40分鐘為宜,只要上班地點捷運可到,可以選擇離捷運站較近的市區外圍地帶;而如果是以居住環境為考量,則要考慮日常的購物需求;此外,對新婚族來說,考慮未來新成員的誕生,學區也要列入選擇的範圍

信義房屋企研室主任蘇啟榮也鼓勵自住進場,雖然市場在利多不足、不確定因素擴大下,觀望氣氛濃厚,買氣普遍降溫、市場量縮盤整,但價量水準仍與去年同期持平,而且觀察流通天數,並無明顯拉長,對照之下,中低價位交易比重增加的現象,顯見當前房市自住需求仍在,價格只要在買方合理負擔範圍內,仍可迅速成交。

蘇啟榮認為,接下來在物價續漲的疑慮未除、政策利多實質效益兌現之前,短期內房市熱度回溫不易,一般住宅市場會漸漸偏向買方。

對於屋主來說,開價的合理性將是吸引買方數量多寡、能否迅速成交的關鍵;至於有意購屋的民眾,控制好房貸預算,擴大搜尋區域及預算範圍,將有助於找到合宜的理想住宅。

考慮完個人需求、看清買賣雙方的結構環境後,最重要的是,什麼地段是抗跌的低風險區呢?...

征服恐懼的懶人操盤法

商業周刊第 1079 期
作者:單小懿


他們的投資經驗都超過十年,不管是定期定額,還是股票投資組合,他們獲取穩定報酬率的共同投資心法是:買在低點,睡得安穩;定期扣款,絕不變心。類似「逆勢操作法」、「導盲犬投資術」這樣的獨門心訣,可以讓你一窺究竟。

定期定額買台灣五十 每年穩賺七%

今年五二○以來,台股至今跌超過兩成,跌幅堪稱亞洲之冠。聯合財信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黃柏仁決定把今年剩下的台灣五十基金份額一次買完,因為難得出現比SARS、飛彈危機時更便宜的時間點。提前買完對於黃柏仁來說,「影響不大,真正影響大的是你不買。」

列入年度支出,不論價錢每季買一張

五年前,黃柏仁開始定期定額買台股指數型基金(ETF)——台灣五十。直到現在。他是這樣定期定額的:每三個月固定買一張,不論價錢、非買不可,同時把這筆錢列為年度支出,不影響日常花費,也不會臨時找藉口不買;三個月中間,自行決定其他投資,黃柏仁的其他投資是金融和傳產類股。

妙就妙在,從開始投資台灣五十以來,黃柏仁兩相比較下,自己其他的投資組合只有前年的操盤績效超過三成,打敗當年台灣五十的報酬率二三‧九一%,其餘三年全都輸給台灣五十。所以對黃柏仁來說,定期定額買台灣五十的用意有二:一是當成固定收益儲蓄,二是當成個人投資的指標。「就好像放把尺在身上,時時提醒自己打敗大盤十分困難。」黃柏仁說。


金框眼鏡下,黃柏仁的眼神精明。二十五、六歲就在華爾街擔任電腦工程師、年薪百萬;十年前回國後,三十歲出頭就擔任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每天評估公司財務狀況。

「如果要我評估自己的投資,我會覺得個人投資頗為失敗。以我設定台股投資報酬率目標是平均年報酬率超過一五%,但只有偶爾達成。」

一九九八年是他回國頭一年,他把在華爾街學到的用在台股,追逐高科技、網路類股,投入資產的十分之一買了仲琦科技的股票,短短兩、三個月內,股票飆上一、兩倍。按照他的盤算,這樣平均一年躺著賺都有二○%的投資報酬率,不到五十歲就能退休。沒想到兩年不到,科技泡沫破了,仲琦砰一聲跌下來,黃柏仁把一、兩倍的報酬率全部賠光。「那個年代只要沾到邊就覺得會賺到錢,捨不得賣,最後清在谷底。」即使現在想起來,黃柏仁笑得仍有點勉強。 接下來兩年,黃柏仁勤讀巴菲特(Warren Buffett)、葛拉漢(Benjamin Graham)的書,每天讀一本公司年報,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當時最吸引他的一家公司叫做:博達。二○○三年,博達發行可轉換公司債,折價幅度高、贖回天期短,而且年報上的流動資產很多,足以買回所有可轉債的金額,風險很低。黃柏仁一口氣就壓下七、八十萬元。結果,還沒來得及贖回,公司就倒了。「這一次,我學到挑公司不能光看年報,還要選有誠信的經理人。」他說。

低經理人費用,間接提高投資報酬率

摔了兩大跤,當寶來證券推出首檔台股指數型基金——台灣五十,黃柏仁學乖了,不再逞強全部自己操盤,也開始做定期定額投資,做傻瓜都會的投資。他的哲學是:縱然心理上無法接受自己被大盤打敗,但是,做法上必須接受現實,犯不著拿自己的錢買面子。「而且,指數型基金的手續費和經理費用,比台股基金低很多,降低投資成本,就等於提高投資報酬率。」

黃柏仁現在規畫,固定一年四次投資台灣五十,且逐年提高比重,每年可以穩賺七%(編按:按過去台灣五十年報酬率,平均一年為七‧七%),雖然無法提早退休,但至少到六十歲退休時,不用為了退休金傷腦筋。而關於他的「自營部位」,黃柏仁繼續朝打敗大盤努力,「我每天花那麼多心血,不投資心會癢,總有一天會做得到吧。」雖然到目前為止,他每年的結論都是——應該再多買些指數型基金。

小檔案_黃柏仁
年齡:36歲
學歷:紐約大學電腦科學碩士
現職:聯合財信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
成績單:'03年起定期定額投資台灣50至今平均年報酬率超過10%
資產組合:台股 56%、台灣50 34%、美股 10%
面對熊市心得:別以為還有更低的價錢,只要有錢就能買,最怕的是你不買


謹守導盲犬投資術 平均年報酬二○%

SOHO族蔡仁華的定期定額投資術,依照市場下跌和上漲分為兩種,他稱為「逆勢操作法」和「導盲犬投資術」。

所謂「導盲犬投資術」,指的是根據投資目標,當市場上漲時,將錢分為五批或十批,當市場每上漲五%,就投入下一筆,直到資金用完為止,然後等市場反應當市場開始從高處回跌一○%到二○%(編按:低風險市場回跌一○%到一五%,高風險市場回跌二○%),就全部贖回。對投資人來說,不用緊抓市場高低點,根據上漲幅度和跌幅決定進出場時點,猶如導盲犬。 市場下跌時進場逆勢操作,得先有定期定額三十六個月的心理準備。他解釋,根據歷史景氣循環,熊市平均維持三年,所以持續定期定額三十六個月,最後市場會還你公道。

當市場上漲時,定期定額投資的報酬率提高,一路扣款,直到市場從高點回跌一定比率後,全數贖回。蔡仁華的高點回跌比率抓在一○%到一五%,只要市場從高點跌下一○%到一五%,立刻贖回,以保住獲利。「這套心法適用於所有投資標的。差別在於長期投資不用太在意時點,短線進出必須注意時點,而且徹底執行停損。」蔡仁華分析。

徹底執行停利停損,比看對看錯重要

他已經定期定額買基金長達十五年,今年以來他開始實驗把每次長達三十個月以上的定期定額,濃縮成一個月三次的台灣股票指數的期貨交易(簡稱台指期)。因為台指期波動大、時間短,以他投入本金二十萬來說,一批大約六萬元,平均一個月內操作三次。

他的操作法如下:首先,如果指數超過均線做多,執行兩個買權和三個賣權,如果乖離率增加做空,執行兩個賣權和三個買權其次,設定好上漲三百點為停利點,下跌兩百點就是停損點第三,原則上下一次進場時間為隔週,如果市場表現與原先方向一致,分批加碼;但過程中如果指標反轉(如均線反轉)與原先預期不合,好比提早上漲到三百點或突然暴跌兩百點,立刻停利或停損。按照這樣原則操作半年(今年二月至今),他用二十萬元本金賺了超過十萬元,投資報酬率超過五○%。

「定期定額投資台指期以月為單位(因台指期每月結算一次),所以決策要下得快;諸如進場的方向,停損停利的執行,決斷力要比長期投資更強。」蔡仁華說,「不過看對看錯並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進場後有沒有根據原則做對的決定。總巴想著未來會不會更好,然後想要拗市場,下場都很慘。」 半年投資報酬率五○%,蔡仁華卻仍將台指期的比重維持在投資部位的五%到一○%,其餘仍全是定期定額基金。「那是因為我『怕死』」。而「怕死」,來自於貧窮。

在他五、六歲的時候,剛好遇到第二次石油危機,開水電行的父親囤積物料過多,結果當石油價格迅速滑落,經濟狀況立刻一落千丈。在他童年記憶裡,晚餐經常得吃醬油拌飯;高中考上台中一中,也因窮困而放棄,只能就近選讀提供獎學金的斗六高中。「因為經過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做任何事情我都先想風險。」蔡仁華說。

無論做何種投資,先想清楚五大風險

這套風險先行的價值觀,讓蔡仁華在進場投資的同時,也做好心理準備。他的心理步驟分為五步:一、了解景氣的位置二、要做人身的避險(指保險)三、設定投資停利停損目標,停損點必須低於個人所得收入四、根據生活需求設定停損,投資金額扣掉生活備用金,就是停損點五、設定投資期。最後就進場開始定期定額投資了

當蔡仁華一九九七、一九九八年進入職場開始工作後,按照這套方法持續定期定額,當二○○○年股市開始有回跌跡象時,一跌到他設定的停損點時,立刻獲利了結,躲過了科技泡沫化。投資至今,平均年投資報酬率為二○%。「根據經驗,大約需要操作兩年,決策過程才會內化成習慣。」他說,「所以今年上半年投資台指期報酬率不錯,但要實驗滿一年,再提高投資部位,風險較低。」

小檔案_蔡仁華
年齡:34歲
學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
現職:曾為IC設計工程師,現為SOHO族
成績單:今年2月起定期定額台指期,報酬率超過50%
資產組合:海外基金90%、台指期 10%
面對熊市心得:人棄我取,人欲我予。


基金當存款 十年不停扣、逢低再加碼

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執行副總經理仲向榮最近跟朋友聚餐,他們都止不住的咳聲嘆氣股票腰斬。唯有仲向榮心情輕鬆,因為他手上的台股基金,是二○○三年SARS爆發,台股跌到四千多點時開始扣款的。就算從去年高點九千八百點跌到現在不到七千點,至今仍有四○%投資報酬率。「定期定額除了要持續,如果能夠逢低進場,投資成本更低,相對更抗跌,就更容易累積長期資金。」他說。 他現在的想法是,目前台股價格、本益比創新低,打五折、六折的好股票很多,他打算在定期定額之外,再分批加碼買台股或指數型基金,仲向榮解釋,「這種七、八年才看到一次的財富重分配機會,一定要好好把握,之後都會有大獲利。」

仲向榮定期定額的資歷超過十年,他把定期定額的基金分為兩大類:沒目的與有目的。沒目的的基金單純存錢,扣款到需要動用為止有目的的基金,如教育基金,從預備贖回的時間回推到現在,算出每月需要扣多少錢

一九九八年網路科技股當紅,仲向榮每月定期定額一萬元買海外的電訊基金存錢。因為怕自己轉帳會偷懶,或者因為帳戶錢不夠,就不扣了,所以他一開始就設定在發薪日當天,銀行自動扣款買基金。這樣過了兩年,卻遇上科技泡沫化,基金報酬率從五○%跌到負七○%。

績效下探負七○%,索性不看帳單續扣

仲向榮每天都在掙扎是否要續扣,可是想起年輕時六千元也可以過一個月,就決定咬牙撐下去。「打敗因恐懼想停扣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看帳單,少看少煩惱。存到需要用的時候為止。」仲向榮建議。兩年前全球股市一片大好,仲向榮要換屋,頭期款少二、三十萬,他立刻把這筆基金贖回,剛好救急。

三年前,第一個小孩出生,仲向榮開始幫小孩累積教育基金,他打算在小孩十八歲時送他出國念書,一共需要定期定額兩百多個月,計算下來,平均每個月約需存入五千元。他先選擇全球型基金當作核心基金,之後如果自己所得增加或支出減少(如房貸結清),就再增加一支新興市場基金的定期定額,最後搭配成熟市場的美國基金來分攤風險。

他分析,使用定期定額存教育基金的時候,一定要設定投資年限。但最重要的是,投資年限到期前一、兩年,就要開始注意市場、尋找出場時點。「千萬不要到用錢那一年才準備贖回,萬一賣在低點,影響投資效果。」

設定贖回前一、兩年,開始找賣點

回想過去定期定額的投資過程,仲向榮能夠堅持十年、抗拒追高殺低,是母親給的「禮物」。

仲向榮二十四歲開始工作,當時每個月薪水只有二萬一千元,母親在未徵求他同意之下,擅自幫他跟了個一萬元的會,每兩個月加標一次,等於兩個月要扣掉三萬元,他一個月生活費只剩六千元。「六千元要交女朋友、外食都很困難,手頭很緊。」他說。但也因為每個月一定要拿出一到兩萬元會錢,等於強迫仲向榮存錢,養成他每個月一拿到薪水先扣掉會錢的固定儲蓄習慣。

按照仲向榮原本的規畫,大學畢業後四年內才能存到一百萬元留學基金,沒想到,因為母親強迫他定期定額上會,提早一年就存到一百萬元。他頭一回見識到定期定額存錢的威力。

兩年後,等仲向榮念完書回國,他繼續上會存錢,萬萬沒想到竟被倒會,一共損失二十多萬元,從此再也不敢跟會。他改用定期定額買基金,結果一扣十年,養成了累積財富的好習慣。

小檔案_仲向榮
年齡:45歲
學歷:聖約翰大學企管碩士
現職: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執行副總經理
成績單:台灣股票型基金5年最高報酬率90%
資產組合:新興市場基金60%、全球基金30%、台股基金10%
面對熊市心得:恭喜你,賺大錢的機會又來了!

賺得多不如賺得穩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歐陽姚
http://tw.money.yahoo.com/special_article/adbf/d_a_080717_42_11xgj

去年此時國際股市呈現一片榮景,投資人大都樂開懷,當時獲利30~50%的投資人都還不準備獲利出場,誰知到了十月底一夕變盤。即使經過大半年的努力,全球股市還是欲振乏力,甚至每況愈下;當時沒有獲利了結的投資人,到目前為止應該都呈現虧損狀態,尤其是以往漲幅比較大的單一國家、單一產業或新興市場,跌幅更是深重。此時投資人心中已不再盼望能賺多少,起而代之的是什麼時候能解套,少賠一些。

台股也是一樣,自520以來累計跌掉將近2300點,跌幅約25%。以台股為標的的台股基金也隨著台股波動加劇,根據理柏資訊統計,以平均績效來看,將台灣股票型基金與跨國平衡型基金相比,可發現台股基金的平均績效,近一年來下挫幅度為13.38%,表現全部落後平衡型基金,再次證明賺得多不如賺得穩。

希望賺得越多越好,是大多數投資人的心願;但投資風險與報酬是相對的,會漲50%的基金,就有跌50%的可能今年投資10萬元漲了50%,等於獲利5萬元,明年同樣的跌50%,就虧損了7.5萬元,可不是再漲50%就能補回來的


再加上投資人最常犯的毛病就是漲多了不知道獲利了結,每每落入紙上富貴一場;再不然就是大跌時未把握第一時間停損,以至於受傷慘重。如果選擇長期穩健獲利的基金,就可以省去漲多少是該獲利出場的時機?或是跌多少才是停損關鍵點的困惑,而在獲利上長期穩健的基金也優於上沖下洗的基金。



上表中同樣投入十萬元在穩健基金與暴衝基金上,穩健一方選擇年報酬率10%的基金,經過十年時間複利累積出259,374元,右列的暴衝基金雖然有獲利高達35%的亮眼成績,但遇到股災同樣的也會出現-40%的慘跌狀況,上冲下洗之後,十年只累積出126,801元,成績只有穩健基金的一半,看了這樣的成果,不知道投資人還會不會鍾情這種令人膽戰心驚的暴衝基金。

穩健型的基金獲利雖不多,但千萬不要小看這類基金的威力,經過長期穩健的成長再加上複利累積,即使10%獲利也能滾出可觀財富。也難怪愛因斯坦要說:「複利的威力勝過原子彈!」

重要的是投資穩健型基金可以安心工作、放心休閒,不需要爲投資時時擔心,也才符合吃得下、睡得著、笑得出來的投資原則

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

摩根富林明的JF東協和JF印度

之前就一直有在注意東協和印度這兩個區域的基金,只是它們在去年時一直很強勢,相關基金也都一直往上翻升,等不到大幅度的回檔。

簡介一下,所謂的東協,是東南亞國家協會的簡稱,一開始是由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新加坡等五個國家於一九六七年所創立,迄今已有三十餘年的歷史,主要是為了防止共產主義的擴散,促進區域內經貿交流及合作。後來又陸續有汶萊、越南、寮國、緬甸及柬埔寨等五個國家入會,會員國擴增為十國,是亞洲舉足輕重的區域性組織。(註一)

想要對這兩個地區有些了解,可以參考一下網路上的一些文章。(註二、註三)

今年的通貨膨脹,讓這些區域的經濟大受影響,終於讓我等到了它們全面性的大跌。

由於東協和印度這兩大地區未來的發展還是看好,且這陣子油價回檔,許多的原物料相關基金也跟著出現不小幅度的修正。

受到通貨膨脹、高油價所影響而大跌的東協和印度股市,雖然還不能說已經落底,但至少通膨的影響程度應該會變得比較舒緩一些,於是前陣子就開始著手找尋這兩個地區的相關基金。


首先,就是到FundDJ基智網去搜尋東協股票型基金,再到MorningStar網站看detail的資料,找到以下三支基金:

1. 景順東協基金
Morningstar星號評級:
基金表現排名:

2. JF 東協基金
Morningstar星號評級:
基金表現排名:

3. 富達星馬泰基金
Morningstar星號評級:
基金表現排名:


由於才找出三支同類型基金,且星號評級和基金表現排名這兩項資料,一目了然就是JF東協表現比較好,所以detail的各項資料就不再比較了,有興趣的就直接上摩根富林明網站查詢,或是點上列基金名稱,即可直接連到MorningStar網站。

接著以同樣的方式搜尋印度股票型基金,不過印度基金還真不少,剛好在網路上有找到一篇相關報導文章(註四) ,交叉比較之後,個人覺得優先推薦的會是:
1. 匯豐印度股票基金
2. 利安資金印度基金

第二順位才會推薦:
3. 聯博-印度成長基金
4. JF印度基金
5. 貝萊德印度基金

若投資人平常是在銀行購買基金,要是對上述兩個區域的基金有興趣,那麼就自行撘配選擇吧。

若是想要省下銀行的保管費 (註五),和用較便宜的手續費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那麼就可以考慮直接去投信公司開戶,優點是手續費便宜,又不用付給代銷銀行保管費,缺點是沒辦法一次購買各家投信公司推出的基金

目前個人所知道,摩根富林明是網路直接下單做的比較好的投信公司,而且也有許多好康優惠,剛好這兩個區域的基金,它也都有賣,所以投資人是可以考慮考慮。

由於東協和印度,都是屬於高風險的新興巿場股票型基金,所以投資方式當然會建議大家是以定期定額的方式去做長期的投資 (註六)。如果投信或銀行有提供定期不定額的投資方式的話,更建議使用定期不定額的方式 (註七),可以在下跌超過1成以上的時候,增加投資金額。若是更積極的投資人,更可以在跌幅超過2成以上的時候,配合單筆進場投資。(註八、註九)

不過要注意的是,不管你要做任何的投資,一定要先評估好自己能耐,不要超過自己能承受的風險,並做好資金的分配與控管,有耐心地定期(不)定額長期投資,並要適時的獲利了結。以上個人的基金投資心得分享,希望對有興趣的投資者有所幫助。祝大家投資賺大錢!

參考文章:
註一:有關東協
http://blog.pixnet.net/akira27a/post/7198335

註二:投資印度 停看聽
http://findmoney888.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html

註三:東協市場上:短線區間震盪機率較高,長線樂觀展望不變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fineprint2.php?id=187

註四:8檔印度基金特色介紹
http://money.udn.com/html/rpt/rpt91154.html

註五:留意5大手續費吃掉基金報酬率
http://learn2rich.blogspot.com/2007/06/5.html

註六:定期定額 多賺3成煉金術
http://learn2rich.blogspot.com/2008/08/3.html

註七:定期不定額 穩健降風險
http://learn2rich.blogspot.com/2008/01/blog-post.html

註八:單筆基金怎麼買?
http://learn2rich.blogspot.com/2008/06/blog-post_03.html

註九:沒做定期定額絕不做單筆投資
http://learn2rich.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23.html

備註:本文中相關摩根富林明訊息,資料參考自摩根富林明網站Powerby AsiaSEO



不再受騙!1招搞定合理房價

房仲業不會告訴你的計算公式
理財周刊 衷柏宣
http://tw.money.yahoo.com/column_article/adbf/d_a_071210_60_q7ol

現在想買房子嗎?你可以再等一下!看看如何計算合理房價,學會殺價技巧之後,再向房屋仲介業者出手。

近年,看到新聞都說,「台灣房地產價格相較於世界其他國家來說,其實是便宜的,所以,與國際上其他都市相比,台灣房價還有繼續上漲空間。」這是房地產業者的說法,可是,如果你的年紀夠大(屬於4年級或5年級生),或者你可以問一問比較年長的人,在過去的20年期間,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

「帝寶」在仁愛路跟黃浦江畔,價錢差多少?

一個不能夠出口的商品,是如何跟世界產品的價格相比較。試著想想,你把上海黃浦江畔每坪叫價175萬元的「湯臣一品」」,搬到台北最貴的同樣有基隆河水岸景觀的大直水岸第一排,能值多少錢?答案則是目前市場接受的每坪90~100萬元。


為什麼不能也賣175萬元?因為「湯臣一品」在中國上海市,是一個國際級大都市的精華地段,面對的是黃浦江,擁有最難得的View(景觀),而放在大直的水岸第一排,面對的是基隆河,比起黃浦江,基隆河算什麼呢? 再換個角度來看,把仁愛路最貴的「帝寶」個案,搬到上海「湯臣一品」的相同位置,「帝寶」的房屋價格馬上也可以跳到每坪175萬元。可是,「帝寶」所在地是台灣的仁愛路,這幾年行情好,它可以意氣風發的把價格拉到每坪100萬元,可是,房地產的人士都知道,在房市不景氣的時候,「帝寶」每坪70幾萬元的價格也賣過。所以,房地產的價格是跟所在區域的行情相比較,拿到世界上去比,很多條件不一樣,是無法比較的

合理房價的計算方法

所以,當再聽到建商告訴你國際房價都那麼高,台灣房地產價格還有「比價」空間的時候,你可以好心的告訴建商,要他把房子搬到那個地方去賣,可以賺比較多的錢。把不能輸出或移動的房地產產品,拿去跟國際上或不同區段的同類型商品作價格比較,是不能夠相提並論的。這就像是把仁愛路的「帝寶」搬到台中的精華地段,充其量也只是每坪40萬元的行情,若是搬到高雄的精華地段,價格恐怕剩下每坪30萬元是一樣的道理。

房地產的「合理」價位(請參考案例1),一定是同一個範圍內的大區域行情跟小區域價格作比較,這是要拿區域最近的預售產品價格來作比較的,不過,記住一件事,預售價格很多是創造出來的,通常會比區域合理房價還要高一些,因此,以區域內新成屋的交易價格為參考依舊,是比較準確的,而這個所謂的新成屋交易行情,指的都是1年以內的新屋

裝潢要考慮到購屋成本裡面

另外,在計算合理成屋房價時,還必須考慮產品是否經過加工,所謂的加工,指的是「房屋有沒有經過重新裝潢」,這樣的價格是不一樣的。一個10年中古屋,通常在轉手交易之後,新購入的屋主,都會重新裝潢,以目前物價飛漲的情況來看,每1坪的裝潢費用起碼要用4萬元來估算,把裝潢費用加進去之後,才是你實際的購屋成本。

所以,如果在計算中古屋的合理價格之後,還必須看看標的物是不是有重新裝潢過,有裝潢與沒裝潢的產品,在銷售單價、總價上,是有不同的。舉例來說,1戶屋齡10年,權狀坪數30坪的電梯大樓,經過計算的合理房屋單價應該是每坪50萬元,但是這戶房屋有重新裝潢過,而你看過之後也很滿意他的裝潢,不過,對方要賣的單價卻是每坪58萬元,你就可以知道,他把裝潢的錢加價灌在總價裡面。
(個人覺得,這裏還要注意是做表面的假裝潢,還是實際做過修繕的真裝潢)

所以,買房子的時候,就可以反其道的去殺價,上面那個例子的房屋轉手開出銷售總價為1740萬元(58萬元×30坪),儘管你算出的合理價位是每坪50萬元,總價應該是1500萬元,加上120萬元的裝潢,所以,合理的成交總價應該是1620萬元,在談價格的時候,可以從先砍10%的1566萬元談起,慢慢的與房屋仲介、屋主談價格。

買屋!房價先砍10%,對嗎?

至於都沒有裝潢的房子,中間談價差的技巧與訣竅就更為複雜,根據經驗法則,通常房屋仲介開出來的價格,總有10~15%的議價空間,在餘屋供應量大的地區,這個百分比還會更高,房地產景氣好的時候,議價空間自然比較少,但是,現階段的房地產景氣並沒有很好,已經開始從景氣高峰下滑,所以,議價空間是可以談的。

永慶房仲集團總經理廖本勝分析,第3季全台購屋民眾普遍不看好進場購屋時機,並且小幅看跌未來房價,未來唯有賣方調低售價,才能有助於市場擴量發展,否則房市高檔量縮格局將持續維持。

以10月份永慶房仲集團成交狀況來看,廖本勝指出,目前大台北地區房價有開始走軟趨勢,過去賣方主導的市場在今年10月份開始出現轉變,房價在歷經「高檔量縮」之後,第3季高達54.3%民眾不認同未來半年是購屋好時機,買賣雙方在價格上彼此僵持格局逐漸打破,再加上央行升息及金融機構限制、縮減房屋貸款核貸成數影響下,首購族縮手,讓成交量下滑,賣方價格開始鬆動,房價略顯疲態。

首購縮手,賣方鬆動,房價略顯疲態

新竹縣竹東新竹科學園區以及竹北特區所帶來的「三高效應」,包括高科技、高學歷、高消費等,也讓新竹縣的新成屋房市交易持續火紅。至於中部地區的台中市,新成屋拉抬力道略顯不足下,房價有呈現持平,第3季的成交量儘管陷入量縮整理格局,未來台中市房市交易的擴量,仍有待未來兩岸政策腳步而定。高雄市的部分,市場景氣尚需要靠高鐵、捷運等交通建設的完整建置,提升區域經濟景氣,才能使得房市長期獲得價量擴增的支撐。

參考案例 1

舉例來說,台北市仁愛路圓環的新屋「潤泰敦仁」,每坪的成交價位來到95萬元,這件個案方圓100~300公尺以內的中古屋,隨著屋齡、距離就可以用以下的公式計算出合理價格:

公式1— 中古屋單價行情=預售房價×折舊率×(1-屋齡/耐用年限) (註)
註1、折舊率通常以0.8為基準,景氣大好的時候,折舊率可以調到0.8~0.9之間,景氣差的時候,折舊率也可以調到0.7~0.8之間。
註2、耐用年限通常以40年計算。

公式2— 中古屋總價行情=(每月租金×12個月)÷投資報酬率 (註)
註、一般房屋的投資報酬率都抓5%,但是,要扣掉房屋本身的稅負與折舊等成本,所以建議以4%的投資報酬率,去計算房屋的總價值。

案例
仁愛路4段馬路邊(與潤泰敦仁同一側)電梯大樓,權狀坪數30坪,屋齡10年,目前住宅租金約每坪1500~1700元(計算則取中間值1600元)。

公式1:中古屋單價行情=預售房價×0.8×(1-屋齡/40)
中古屋單價行情=95萬元×0.8×(1-10/40)
中古屋單價行情=76萬元×(1-10/40)
中古屋單價行情=76萬元×3/4
中古屋單價行情=57萬元

公式2:中古屋總價行情=(每月租金×12)÷0.04
每月租金=1600元×30坪
每月租金=48000元
中古屋總價行情=(4.8萬元×12)÷0.04
中古屋總價行情=1440萬元
換算每坪單價=48萬元

結論
用2個公式,從房屋折舊與投資報酬率的角度分別計算,得出來的合理中古屋房價區間為每坪48~57萬元之間。這中間的差異則是以「潤泰敦仁」產品為中心,比較距離遠近、產品差異,再作價格上的調整,換句話說,這戶屋齡10年的中古屋,合理房屋總價應該在1440~1710萬元之間。

參考案例 2

延續前例,30坪的中古屋,以1坪最起碼的4萬元的裝潢費計算,重新裝潢整修費用估計要120萬元,如果是以1440萬元成交的房價,雖然是每坪48萬元的單價,但是整修裝潢之後,房屋總價已經達1560萬元,單價也變成每坪52萬元。

2008年8月21日 星期四

善用團險 家庭保費大省

【2008/07/18 經濟日報╱記者 蔡靜紋】

物價飛漲,但保險錢最好還是別省,頂多是善用團險來節省保費。目前有不少企業會替員工投保團險,費率比一般直接向保險公司投保低許多,任職企業且有提供團保的民眾可善用團保,並讓家人以眷屬身分搭上團保列車,可為家庭保費支出降低三至五成不等

不少企業會替員工投保保險,根據規定,只要團體五人以上,即可投保團體保險。團保是以大數法則來計算危險費率,相較之下保費費率比較便宜。不過,究竟可便宜多少?一般可便宜三至五成不等,但須視每家公司狀況不同而有所差異,包括員工人數、職業別等均為影響因素,凡員工人數愈多、總繳保費愈多,保費折扣空間也愈大;再者,公司人事部門與壽險公司的談判技巧也是影響保費折扣的原因之一。

團險均為一年一約,大多以1年期定期壽險為主約,再搭配意外險和醫療險等。團險的優點是保費相對便宜,但保險商品的選擇相對受限,而且一旦離職或失業,保障也會隨即終止。

雖說離職,團險就跟著失效,其實還有一招可以解套,繼續保有保障。方法就是善用團險保單條款中的「更約權」規定


根據更約權規定,民眾在原公司投保的團險保險契約滿六個月以上,之後若離職而讓失被保險人資格,可於離職起30日內向原投保團險的保險公司要求更改契約為個人險,不需檢具任何健康證明文件,即不須再行核保。換言之,如果民眾離職後,還想繼續享有原保險公司的保障,即便身體狀況不佳,還是可以標準體投保個人險。

但要注意的是,向保險公司申請轉為個人險時,保額不得高於當初團保契約內保險金額的個人保險契約,而保費則是以更約當時的年齡計算

還有一種狀況要特別提醒,即主、附約問題,例如團險的住院醫療保障若是以附約形式存在,如果提供團保的保險公司有住院醫療主、附約,則民眾可視經濟狀況、保險公司是否開放轉換等因素決定要轉主約或附約;但若保險公司未銷售住院醫療險主約,僅銷售住院醫療險附約,則民眾必須擁有該公司一張主約,日後若須將團險的醫療附約轉為一般個人險,才有主約可供附加

若擔心發生後者狀況,不妨先在投保團險的保險公司先買一張保額較低的壽險主約,以免日後身體發生狀況,也沒法再買主約來附加附約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10個你不知道的巴菲特

商業周刊-菁英閱讀 (大師輕鬆讀288期)
作者:瓦漢‧詹吉江


投資之神華倫‧巴菲特,在各種媒體報導有著超級富豪、大慈善家的傳奇形象,很容易讓我們以為他戰無不勝,幾未失算。實際上巴菲特根本沒有一套必勝的投資模式,在他多年的投資作業,也有過不少錯誤的決定。他做對哪些事、犯過哪些錯?

你應相信有事實根據的真相

不要想把巴菲特的投資行為簡化為一套公式,如果投資真是如此簡單,金融界的面貌會相當不同。你應勇於配合市場狀況投資策略,向市場學習,並隨周遭環境調整和應變。與其嘗試破解巴菲特所用的某種獨門技巧,倒不如這麼做,你還比較有可能投資成功。

現實世界十分複雜,沒有任何一套公式化的投資方法能夠一體適用,不要想在紛亂無序的環境中找出秩序。最重要的是,要用有事實根據的真相,取代原本對巴菲特的各種印象。光是這樣,應該就足以讓你的成功機會大增。


怎樣放雞蛋:瞭解你所做的選擇

分散投資是投資策略的根本原則,大家都知道「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不明智的,而且投資標的愈分散愈好。然而弔詭的是,巴菲特大致是按照集中投資的策略,並未藉著投資各種不同類別的標的來降低風險,而是憑藉其超凡入聖的投資專業和優越的企業分析能力。

換句話說,巴菲特極度倚賴常識判斷,他發覺分散投資並沒有神奇到可以讓投資組合保證獲利,在任何時間和任何一季都能有優異的績效。他建議,只要你確實了解自己所作的選擇,那麼用6支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就應該足以達到分散投資的目的

他這麼說的意思是,如果你持有6支風險因素完全不同的股票,那麼這個投資組合的績效將可以超越反映大盤的指數型基金。要讓分散投資發揮效用,並不需要無限上綱

巴菲特在這方面的具體建議有:
1、如果你沒有時間或專業去分析企業,或是無法接觸到具備相關技能的投資顧問,那麼就盡量以指數型基金作為投資工具

2、即使你一開始是以集中投資的方式累積投資組合的價值,等到財富成長後,你自然就應該開始花更多心思在分散投資上。這個現象自然而然會發生,所以就順其自然吧。

3、分散投資的基本操作方法,就是在你的投資組合中增加和現有標的風險因素不同的股票。如前所述,只要你了解自己所作的選擇,那麼6支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應該就足以達到分散的效果。

4、不要花腦筋嘗試挑選出飆股,每次都挑對是不可能的,反而應該多花點時間思考資產配置。要用你考慮該買哪幾支股票的同等時間,想清楚要配置多少錢在股票、多少錢在其他資產類別上。如果你真的是長期投資人,一定要在投資組合配置大量股票。

非低不買?

大部分人都認為,巴菲特漂亮印證了價值型投資的好處。雖然他的確非常善於挑出被市場低估的股票,而且這些往往是價值股而不是成長股,不過巴菲特也證明了,他非常樂意在時機成熟時買進高成長股。

在這方面,巴菲特利用常識判斷的投資方法也顯而易見。他喜歡買便宜的股票,不論是成長股還是價值股。他是運用現金流量折現法來判斷便宜與否,而不是用價格乘數。如果市場上有一支股票的內含價值明顯高於市值,他就會買進。他操盤的基本邏輯是,長期成功的關鍵就在用最優惠價格買進卓越企業的股票

物價漲,2008年更要理對財!

Money+理財家 李美虹

「東西變貴了!」這是最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從今年6月以來,國內漲價風就吹不停,超商的養樂多從5元變成8元,國民便當也漲價,接著麵包、飯糰也跟著漲,漲幅從10%到33%不等;如果沒漲的,鐵定是份量減少或餡兒變少。聽同事說,以前買早餐,原本40元左右就可以打發,現在一頓早餐硬是要多花20%左右的費用才吃得到。

而如果談到交通費,開車族鐵定第一個跳出來嚷嚷,因為國內各項油品牌價自年初到現在,漲幅從17.5%至29.5%不等,其中一般車主常加的92及95無鉛汽油,漲幅在18%以上;柴油小客車、貨車及客運車用的柴油漲幅更達近25%,相當驚人(更令人受不了的是,油價大漲已經夠難受了,竟然還爆發假油事件,開車族朋友真的是苦到最高點了!)。就算不開車,對我這種「小黃族」的人來說,11月起計程車調價後,也正式成為「漲價受害者」了。

講到這裡,我突然想起《這一夜我們說相聲》中的一個笑話。1949年(民國38年)上海淪陷前夕,當時國共交戰,民間物價一天就漲好幾回,手上的金元券、銀元到了明天還值多少錢,誰也講不準。在相聲中,金士傑的爸爸要去市場買斤雞蛋,幫剛生產完的太太補補身子,到了市場才發現,雞蛋已經不論「斤」,而是論「個」賣。就在爸爸跟老闆討價還價的過程中,幣值持續跌價,結果原本出門時可以買一隻雞的錢,最後卻花了5萬5千元買個雞屁股回家燉湯。老闆看他爸爸可憐,還送他3千塊的蔥花提味……而在物價飛漲的那段時間,到最後,50萬只能換1塊銀元。


物價一旦調漲 就很難再降下來

雖然現在我們還不至於買到一個高價雞屁股、3千元的蔥花,不過,通膨確實是回來了。目前官方版通膨率雖然還不到2%,不過因油價上漲而帶動的連鎖反應,民生物資確實已經大幅上漲。民眾要注意的是:民生物資一旦調漲後,除非日後碰到經濟大蕭條,否則是很難再調降回來

這意涵著什麼?說穿了,就是你必須要有心理準備:你無法再像以前一樣,以為精省過日子,每個月就能多存下一筆錢來!除非你增加收入、而且增加的幅度能超過物價漲幅。所以,有經驗的人對於通膨最真實的印象就是︰「變窮了!」因為,過去能買到「一分貨」的「一分錢」,現在只能買到「半分貨」,損失可大了,所以我們常聽老一輩的人說:「通貨膨脹,會讓錢不值錢!」而因為有這種體認,我們就更要認真思考高油價時代下的理財規畫及資產配置,尤其是一般薪水階級,或是領固定配息、領退休年金的人都得特別注意。

我們在《Money+》12月號的「封面故事」中提醒投資人,如果想讓財富隨著物價走揚而增加,主要關鍵因素就在於必須擁有三個通膨時期的投資觀念:

1.選擇資產,比選擇持有現金好

因為通膨會把錢吃掉,所以台幣定存能免則免,而包括土地、房地產、股票或股票型基金、藝術品,以及有升值潛力的外匯貨幣,都是通膨環境下可以持有的資產。

2.選對資產,因為並非所有資產都會超過通膨上漲幅度

有些資產的漲價幅度有可能低於通貨膨脹率,甚至可能會低於銀行定存利率。因此,務必記得,不是所有資產都會賺錢,想要靠資產增加財富,就要慎選投資工具。

什麼是對的資產?理論來說,就算通膨只是溫和走揚,投資主軸也應該盡量以跟物價連結的商品為主,而傳統上包括黃金、房地產、股票、能源或天然資源基金在內,都是被列為可以打敗通膨、甚至大發通膨財的標的

3.選擇在特定時機、投入特定的資產

從長期來看,股票和房地產是最適合對抗通膨的資產,因為在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中,鮮有這兩種資產的長期走勢不能跑贏通膨率的。假如可以在「適合」的價位買進這兩種資產,然後長期持有,肯定會賺錢

但問題就在於,這幾年全球都走大多頭行情,不管是黃金、房地產、能源基金等,價格都已經大漲過一波,未來它們是否還能在通膨刺激下持續上漲?「選對進場時機」就成了投資人要面臨的重要選題。

買高殖利率股票 比把錢放定存更好

許多人都說現在股票愈來愈難做,買什麼跌什麼,該怎麼操作才好?其實,行情下跌,正好是進場撿便宜的時候,只是不能亂撿,要挑對標的才行。例如,有些人就是買「績優好股」,不管行情漲跌,每年一樣都可以穩穩賺到比定存更好的報酬率,而這種「能賺錢的資產」在通膨環境下就更顯得重要。

我的建議是,在2008年的投資組合中,股票部分應該以高殖利率股票來代替定存,例如中鋼(2002)、台橡(2103)、盛餘(2029)、三洋電機(1614)、復盛(1520)、中碳(1723)等,就算扣除2%通膨,這些股票每年配股息後也還有4~8%左右的淨報酬
(有些高殖利率個股的股價其實不算便宜,而且又是景氣循環股,當心買到高點,領個10年股息還不夠賠)

另外,有些看好未來兩岸一旦通航,台灣房地產將隨之再漲,而資產股當然不會缺席,因此,一些本質不錯、又擁地自重的資產股,其實是可以趁著台股行情下跌時進場撿點便宜貨。

而在基金部分,我認為,債券基金或保本型基金將是2008年基金組合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此外,新興市場與原物料連動密切,也是可以持續持有,這部分建議可占基金配置約10~30%的比重,依個人投資屬性是保守或積極型來自由調配。
(個人是比較建議全球股票型基金,會比債券或保本型基金來的好)

REITs基金日前受到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影響,不少REITs紛紛中箭落馬,不過亞太地區的REITs仍是2008年的焦點,只要挑對進場時機,亞太REITs仍有5%以上至10%左右的合理報酬率。

只要選對標的、做好資產配置,我相信,將可以在2008年中持續安穩獲利。

http://tw.money.yahoo.com/column_article/adbf/d_a_071203_44_ptmw

女人 注定要當金融文盲嗎?

商業周刊第 1073 期

想要成為新現代女性或夢想獨立的單身一族,第一步就是邁向經濟獨立,一定要擁有自己的財庫,從「消費型女性」轉型到「理財型女性」!

看看我們四周的女性們,她們暢所欲言,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敢光明正大的去要求。

然而,她們在理財方面,卻讓人忍不住搖頭嘆息。這些女性為了節省一、兩塊錢,不停瀏覽比價各種網站;但只要在電視購物頻道上看到喜歡的東西,又會毫不考慮的撥打電話過去下訂單。

每次上大賣場買東西,一定會精明的帶上各家折扣卡;但在申購基金時,卻毫不考慮便聽從銀行理財專員的推薦。集印卡上蓋了滿滿十枚小印章,得到一杯免費咖啡時便雀躍不止,卻沒想到因此而無法體會存款餘額不停增加的樂趣。

星巴克咖啡一定具有某種特別之處,不然一般人不可能會養成習慣,非要喝一杯與一頓飯等價的昂貴咖啡不可。如果說靠著優雅的喝杯咖啡,便能撫慰疲憊身心的話,那一百五十元也算不了什麼。


事實上,星巴克已經成為女性的文化表徵,然而投射在此表徵上的視線卻不那麼友善。這視線不是針對星巴克本身,而是瞄準了奠基其下的女性消費文化。喝一杯一百五十元咖啡的同時,為什麼不關心一股一百五十元的股票呢?當然,這個問題的質問對象也包括我自己。

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從大學時代開始,便省吃儉用把零用錢拿去買股票。他現在是韓國投資顧問公司董事長中最年輕的一位。他說,如果我們平空有了三百元,這個錢現在花掉就一無所剩,但若拿去投資股票,未來或許還有可能變成六百元。

基於此種想法,他才會去投資股票的,他還真是有個與眾不同的青春時代。而我年輕時周圍這種朋友一個都沒有。當時看到精於理財的朋友,還會自命清高,說自己不願那麼早便被紅塵濁世所污染。這或許便是現代女性們的通病。

為什麼會在女性身上發現這樣的通病呢?因為對花樣年華的女性來說,世間誘惑太多,比起為未來做準備,享受青春與多彩時光的欲望更加強烈。雖然有固定收入,但還不識存錢樂趣之前,卻都已先嘗到了花錢滋味。習慣享受之後,花錢也更大方,除了必購清單外,也一定整理好了想買的待購清單,簡直就是左手進右手出,就算學過經濟學,對現實經濟仍舊一竅不通。

年輕就是妳的資產 二十歲就該規畫理財藍圖

本書的關鍵字是女性的獨立,特別強調經濟上的獨立。而其中二十多歲不僅是人生的黃金期,也應該是以成年人為將來走向獨立打下經濟基礎的時期。在二十歲時就先規畫好經濟藍圖並思考理財問題的人,與一無準備者,兩者在三十歲的境遇便大有不同

「一路走來,腳步太快了!二十多歲大學畢業隨即找到工作。就業後不久又急著結婚,婚後馬上生了孩子,養兒育女之間就送走三十歲的歲月,不知不覺成了四十歲的人。孩子大了之後,回首人生,才發現沒有為自己的未來做好任何準備。如今也快到了快退休的年紀,早知如此,我就該早點開始準備。現在的二十歲女性比我們兼負更重的負擔吧,所以更該盡早開始準備。」

這是我所訪問過的一位四十歲證券公司女性主管所說的話。她在理財專員室裡以VIP客戶群為主要對象,為他們提供專業資產管理。因此她會說出那樣一番話讓我頗感訝異。連她都如此,更何況是一般人!中年女性一致後悔不已的金錢煩惱,就是沒能早點開始投資理財。

投資乃是與時間的戰鬥,資金的儲備速度隨著時間的過去,結果就相差越大。即使無法獲得超越他人的高收益,至少也該早點儲備資金,盡快開始投資。

理財法則中有所謂通用的「七二法則」,將七十二除以年利率或年收益率,可計算出本金翻倍的時間。假設年利率為四%,本金翻倍需要花費十八年的時間。說長還真是不短,所以要早一點開始,免得頭髮等到花白才能達到預期金額。

不管是儲蓄也好,投資也好,越早開始才能持續越久,錢滾錢的速度也越快。一開始就儲蓄三十萬元不容易,但只要能夠存到三十萬元,想要達到六十萬元的時間就會縮短。金額越大越是如此,錢滾錢的速度也會呈等加速度倍增一開始為了存錢必須努力工作,但是只要儲蓄到某種程度的金額,之後就能役使「錢」為自己工作。 如此想來,時間便成了多麼令人感激的良伴。對於勤勉儲蓄投資的人來說,時間或許會帶走青春,但卻能使帳戶餘額增多,沒有比投資時間更實在的事情了。對於身無恆產的年輕人來說,最大的資產就是強健的體力與時間,不是嗎?這麼寶貴的時間可不能白白浪費掉。

單身女性漸成主流 經濟力是老年唯一後盾

男女平均壽命差距將日漸擴大,預料到二○五○年男性平均壽命為八十二‧八七歲,女性則為八十八‧九二歲(編按:此為韓國統計廳的統計數字)。正如平均統計數字所顯示一般,女性「最壞」的情況,有可能得獨自生活到一百歲。失去伴侶必須一個人送走歲月的時間越來越長的話,養老資金的經濟負擔也就相對增大。因此,平均壽命的延長反非可喜之事。

社會上的單身人口,特別是單身女性人口數目,呈現上升曲線。這些單身女性的收入比過去的二十至三十歲女性更多,因此花錢如流水。一般咸認女性比男性更能勒緊腰帶、節約儲蓄,然而沒有家累的單身女性們花費卻很大。助長消費的眾多廣告,全都瞄準女性的荷包,準備讓她們大失血

對於這些吃喝玩樂一擲千金的單身女性們,讓我們來想像她們退休後的生活。到了那時,沒結婚仍舊維持單身的女性人口有多少,雖然很難計算出來,但卻不難推算出,這些單身女性的平均資產一定比婚後有了家累,為了購屋而省吃儉用,關心理財的已婚家庭要少。如果再不對退休後或老年生活預先做好資產規畫準備的話,單身女性群就會逐漸淪落為社會貧困階層

切記!沒有經濟力為後盾的單身女性,老年生活一定極端悲慘。越是單身,越該趁年輕時多多愛錢能負擔妳的老年生活者,不是用雙手呵暖妳冰冷小手的現在式男朋友,也不是還不知道是否會誕生的未來式子女,而是能填滿妳荷包的帳戶餘額。 金錢是能擴展思考幅度的堅強援軍。帳戶餘額為三十萬元的人與三百萬元的人之間,餘額為三千萬元的人與一億元的人之間,思考的規模也有極大不同。餘額三十萬元的人,只能限定在三十萬元的範圍內規畫人生,其行動半徑與思考幅度也因此受限。

歐美的孩子們從小就培養獨立心,同時也接受經濟教育。反觀亞洲的大學生們,特別是女學生,對於不是主修科目的股票、債券漠不關心。出了社會也是一樣。對於現貨經濟,特別是資產管理,不僅無人教導,也缺乏重要契機促使她們重視,因此也就產生不了必須去學習的心理。

女人如果對非職場工作的現貨經濟有興趣,關心理財的話,就會被嘲諷是「菜籃貴婦」(指投資股市或房產致富的家庭主婦),未婚女性則得披上「庸俗女子」的污名。

對金錢的欲望,對經濟的關切,乃人之本性。身為女性,有什麼理由不能堂堂正正說出愛錢,想擁有經濟能力以獲得自由的意願。「即使身處危機之際,我也不會怪自己運氣不好,或以身為女人為藉口來逃避,而是與命運直接對抗,努力往上爬。」這是韓國愛敬集團總裁張英信常說的話。

張英信的丈夫蔡夢印逝世後,她就到經營學院選修複利簿記課程,學習經營之道。「真想就此一覺不醒!」從她回憶當時所說的這句話,可想像出那時的處境有多艱辛。

當時是四個孩子的母親,同時也是平凡家庭主婦的張英信,不顧負責經營的兄長與經營團隊的強勢反對,還是決定站出來直接管理整個集團。不是要二十多歲的女性都該夢想做個如張英信一樣的CEO,而是要像她一樣站出來找到自己倉庫的鑰匙,這才是女主人真正該站的位置。現在還分什麼男主外女主內嗎?但顯而易見的是,凡是掌握倉庫鑰匙者就擁有主權。

可惜的是,被視為首富的這些人當中,絕大多數是男人。躋身財閥之列的女性可說屈指可數,而且很多並非依靠本身能力致富,而是承上代餘蔭獲得萬貫遺產,實在不值得推崇。 善用女性特質 更具慧眼辨識潛力股

如果華倫‧巴菲特是女人的話,還能像現在一樣挖掘財富,以投資大師身分受人尊敬嗎?女性真的不擅投資嗎?根據幾家婚姻仲介業者的資料顯示,並非如此。部分股市投資專家也認為,女性細心的分析力比男性有利。慧眼識好男的功力,在選擇優良股票時也可適用

通常女性在挑選男性時,會以職業或學歷、努力等做為考量的依據。若拿來比喻股票投資的話,就是以企業的潛在價值做為主要依據的價值投資。相反的,男性在挑選女性時是以外貌、性格等來判斷,這與價值投資相比更接近技術分析。換句話說,也就是會被眼中所見的股價漲跌所迷惑。

投資很難,沒錯!這是錢來錢去的交易行為,所以要百般煩惱後再慎重選擇。如果只因為自己是女人,或是從未有任何投資經驗就感到害怕的話,老實說不必如此。就算當不了有錢人也沒關係,只是希望女性不再是金融文盲就好。對於這還不到三十年短暫歲月中一直視而不見的投資世界,今後將會有更長的時間讓妳好好認識它。(本文摘錄自序、第四章、尾聲)

書籍介紹
書名:喝星巴克咖啡的女人vs.買星巴克股票的女人
作者:金姬姃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3日


作者簡介
金姬姃
出生仁川,畢業於梨花女子大學言論傳播影像學院言論情報系。進入財經專門報《Money Today》,歷經產業部、理財部後,現於情報科學部工作。起初雖身為財經記者,卻對理財一竅不通,然而自從撰寫理財新聞成為本業後,得以與理財專家接觸,並在2005年開闢了「理財,姬姃也會」的專欄。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通膨時代 投資更要懂策略

Smart智富月刊.第119期 作者:蕭碧燕

最近大家關心的議題就是:通膨時代來臨,許多基金績效都慘不忍睹,要不要先汰弱留強?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先提醒大家,定期定額投資與單筆投資的觀念、目標不同,汰弱留強的判斷條件也不一樣。

1.觀念不同:定期定額的觀念是在市場下跌時持續扣款,賺它爬上來的那個波段,追求的是景氣的循環,一味追逐往上的強勢股,那代表觀念還沒有建立清楚。單筆的觀念則是在市場從底部轉折往上或確認趨勢持續往上時才買進,追求的是景氣復甦或強勁成長的波段,比較像是投資轉機股或追逐強勢股的作法。

2.目標不同:定期定額不是要維持目標報酬,而是儘管現在沒辦法達到目標,過1年、2年或3年,最終能夠獲利單筆則是希望能在設定的時間內(通常期間不會像定期定額這麼長),賺到預期的投資報酬率

搞懂觀念與目標不同,就可以很清楚看待「通膨」這件事對手中基金的影響,定期定額是賺景氣循環波段,通膨是景氣循環的一個過程,以通膨來判斷汰弱留強的意義不大,也就是說,即使通膨時代來臨,對定期定額扣款的人來說,作法是沒有任何改變的,只要核心和衛星配置妥當,沒有全都壓在特定市場,不須太過擔心


反而,定期定額基金汰弱留強是隨時都要進行的,方法是比較同類型基金績效,若你手上的基金績效持續半年時間的表現都屬於後段班,那麼就要進行轉換。也就是,定期定額是永遠不會停扣的,我的作法是達到停利後,將定期定額全部贖回,再繼續扣款,除非績效很差,才換1檔績效好的,但是定期定額的要訣就是絕對不結清停扣,不提前下車

相對來說,單筆倒是可以先下車,也就是汰弱。單筆投資之所以要汰弱,背後原因在於資產配置。資產配置的目的是說:我希望我隨時隨地看到的報酬率,都可以達到或接近所設定的目標。例如我最近看印度市場狀況不好,也判斷中短期內績效好不了,印度基金將拖累我的整體投資組合績效,那我就不要印度基金,另外選個前景看好的市場,這就是汰弱,原因就是我期望最後的報酬能讓我滿意。

至於通膨來了,是否該檢視手上的單筆基金進行轉換?答案是肯定的,先前說過,單筆基金投資是要賺市場轉機或持續強勢的錢,而通膨是影響市場趨勢變化的重要因素之ㄧ,當然要評估手中投資市場可能的轉變來汰弱留強。

但要怎麼才能判斷何時是空?何時會轉多?此時就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經濟指標,作為趨勢的判斷依據。


美國CPI在去年底已開始超越GDP

這邊提供2個簡易指標判斷的方式,第1是,國民生產毛額(GDP)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看誰跑得比較快?一般而言,景氣谷底應該是GDP低,CPI也低,不過當物價低到一定水準,儘管經濟不好,但你還是會因為便宜而消費,接著景氣開始慢慢增溫,GDP就和CPI賽跑,看誰跑得比較快。

當景氣到達高點時,GDP想要年年創新高已經不容易,但CPI卻還在往前衝,這就代表通膨時代來了。通膨的徵兆其實不是現在才看得到,2007年時美國 CPI維持在2.6%左右,沒有下跌跡象,而年底時法人機構預估美國GDP成長只有1.9%,已經輸給CPI,透露出通膨的意味。

第2個判斷多空的指標,就是升降息。例如美國聯準會(Fed)一旦停止升息,投資人就必須有所警覺告訴自己:「景氣可能已經到頂囉!要密切注意!」關心美國陸續公布的其他經濟數字,看到經濟數據往下走,就得提防。

目前,通膨的確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而且短期內無法解決,因為印度、越南市場都慘跌,但新興市場需求力道卻始終龐大,只要荷包一滿又重新消費,致使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投資人持續追蹤觀察時,可以鎖定關鍵指標—弱勢美元,只要美元一直跌,原物料就會一直漲,通膨就沒辦法舒緩,股市就會大跌

不過,美元弱勢帶來的壞處讓全世界開始支持強勢美元,根據法人指出,Fed也可能在第3季末或第4季初會升息,捍衛美元。如果這件事成真,通膨最惡化的情況就是第2季,到第3季將可望緩和。

換句話說,現在我們不知道美國何時才確定落底,何時多頭也不甚明朗,既然情況曖昧不明,投資人單筆投資最好還是少做點,而就算投資人想趁股市大跌用單筆不定時的「撿」,也不宜一次全部投入。

小檔案_蕭碧燕
◎學歷:淡江大學管理研究所
◎經歷:安泰投顧理財諮詢部副總、彰銀安泰投信企劃部及壽險通路副總、國際投信企劃部經理、光華投信企劃部經理、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第四組、淡江大學講師
◎現任: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祕書長

坦伯頓十大投資心法

坦伯頓十大投資心法
https://www.franklin.com.tw/Bulletin/970710/Bulletin_01.asp

1.投資要看「實質」報酬率(Invest for total real returns):
進行長期投資計劃時,應該要著眼於「實質報酬率」,因為將投資利得扣除「通貨膨脹」與「稅賦」後才是真正的報酬率,如果投資人忽略通貨膨脹與稅賦的影響,長期投資的路途將會步履維艱。

2.投資策略應隨時保持彈性(Keep an open and flexible mind):
投資人應該隨時保持開闊且充滿彈性的心胸,勇於吸收各種投資新知,而非獨鍾單一金融資產。

3.千萬不要追隨群眾,懂得逆勢操作(Never follow the crowd):
如果你買的證券跟別人相同,績效會跟別人一樣;除非你跟大多數人不同,否則不可能創造優異績效。要在別人失望賣出時買進,在別人貪婪時賣出,需要最大的毅力,但可以得到最大的報酬。

 
4.世事多變化(Everything Changes):
空頭市場總是相當短暫,多頭市場也一樣。股價通常會在景氣循環走到谷底前一個月到前一年上漲,會在景氣循環走到最高峰前一個月到前一年反轉下跌如果一種產業或一種證券類型受投資人歡迎,受歡迎的時間總是相當短暫,失去投資人的歡心後,可能很多年內都不會翻身
 
5.避免流行(Avoid the popular):
當任何選股方法變得流行後,投資人要轉換至較不流行的選股方法
 
6. 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Learn from your mistakes):
「這次不一樣」是歷史上代價最高的一句話。有些人認為「避免犯下投資錯誤唯一的方法,就是永遠不再投資!」其實,這種悲觀的想法才是最大的錯誤!投資人不妨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成為未來投資理財致勝的重要關鍵。
 
7.在市場悲觀時買進(Buy during times of pessimism):
多頭市場總是在悲觀中誕生,在懷疑中成長,在樂觀中成熟,在陶醉中死亡最悲觀時是最好的買進時機,最樂觀時是最好的賣出時機
 
8.全球化投資(Search Worldwide):
避免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最好的方式就是全球化投資,不僅可以尋找更多更佳的獲利機會,也可以分散投資單一市場的波動風險。
 
9.價值投資慎選個股(Hunt for bargains among quality stocks):
投資應該以個股的價值為考量,而非市場前景或經濟趨勢。因為個股的表現將決定大盤的漲跌幅,而非大盤的走勢決定個股的價格,縱使空頭市場也仍有逆勢上揚的個股。選擇價值被市場低估的股票長期投資,靜待市場回升至合理價值,才能讓我們賺取超額的利潤
 
10.無人知曉天下事(No one knows everything):
在當前這種金融商品推陳出新、資訊爆炸的時代,沒有人能夠掌握所有的理財資訊,也沒有人能夠永遠精準判斷市場前景。我們應該以謙沖的態度不斷學習新知,並且多方徵詢專家意見,而非聽信單一名嘴或分析師的建言,因為成功的投資人總是不斷為新的問題尋找新的答案。

坦伯頓12條投資哲學
https://www.franklin.com.tw/Bulletin/970710/Templeton12rules.pdf

害怕通膨錢縮水 該怎麼存月退金6萬元

Smart智富月刊.第 119 期 作者:方德琳、王妍文

2000年,李潤紅從重慶嫁來台灣,跟丈夫建立了一家四口的家庭。35歲多的他們正處於家庭負擔最重的時候,一方面要打理子女教育,另一方面還要為自己的退休做準備,正是台灣典型中產階級的縮影。這麼辛苦的時候,卻因為去年投資的基金都賠錢,他們憂慮該怎樣度過難關?理財投資該怎麼調整,才不會打亂人生的步調?

我是大陸重慶人,因先生曾被派到大陸工作而認識相戀,在2000年時我隻身嫁到台灣來。我本身學資訊也會寫程式,可是初到台灣時,因身分的關係沒辦法工作,全家人的生活開銷只能依靠先生的薪水支撐。一直到2006年,我才終於能工作。

小檔案_李潤紅
年齡:35歲
職業:工程師
家庭成員:
已婚,2名子女,1個5歲、1個6歲


先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大陸工作,我一個人帶2個小孩在台灣生活,很多事情無法相互照應,所以我們計畫在15年後就退休。

日前,我們家難得到台東旅遊後,先生有了一個退休後在台東置產的新願望,但以目前的家庭財務收支,有辦法達到這樣的期待嗎?


擔心通膨 未來的錢會縮水

我受限於身分是大陸配偶,不能參加勞工退休提撥,不像我哥哥在大陸是公務員,政府會照顧他們退休,但是我得自己準備退休生活,感覺很沒安全感,所以我對理財很認真也很有興趣。

我有記帳習慣,隨時掌握家庭支出情況。先生與我兩人生活很簡單,消費也很保守,像是先生原本想買車,後來經過我說服放棄了,想買昂貴的攝影器材,也請他從出差津貼中籌措,不能動用每月固定薪水。我很擔心通膨,很多錢都不敢花,除了回大陸看親人,我從來沒有出國過,為了順利達成退休願望,我會盡量「省!省!省!」

基金虧損 慌亂中停掉扣款

會來健診的主要原因是:去年,我曾經在衝動下單筆買了50萬元的基金,現在多數虧損,慌亂下,我就停掉一些定期定額扣款的基金。

我常看《Smart智富》月刊,慢慢吸收到要資產配置的想法,也知道家庭保險規畫很重要。但我現在手上這麼多檔套牢基金,我該怎麼調整?另外,我先生買了很多保險,因為看不懂保單,也不知適不適合,感覺也好像不夠,希望專家幫我看一下保單。此外,我有兩個小孩,要供養他們念到國立大學,要準備多少費用呢?整體來說,我們都不亂消費,希望專家可以進一步幫我規畫,看看我們全家的理財方向要如何調整,才可以達到理財目標。

【需求目標】

1. 為虧損基金進行資產配置

去年單筆買了多筆基金,目前處在虧損中。想根據家庭財務規畫,重新做資產配置,這樣手上的基金該如何調整?

2. 現有的保單是否需要補強

感覺保險保障不足,不知道現有的保單是否有要補強的項目,哪些保險可以刪除?

3. 子女教育金該怎麼準備?

想要15年後退休,有兩個子女還在就學,這兩部分到底該準備多少錢?如何準備?

【專家建議】黃柏仁:用定期定額輔助 15年後存到退休金

先檢查一下李潤紅夫妻的總收入,在科技業工作的他們,薪資收入加上理財年收入共有300萬元,這個數字代表他們已經位在台灣前10%屬於高所得家庭。而他們年度總儲蓄率高達72%,這是我幫客戶做理財規畫以來,儲蓄率最高的案例。

台灣平均儲蓄率是20%,即使與他們同等收入的家庭,儲蓄率也僅40%,所以就年度收支管理來說,他們的狀況相當良好,完全無可挑剔。甚至我還認為,他們可以讓生活品質再高一點,多花一點,整體家庭的幸福感會再增加。

我花比較多時間是跟李小姐確認她的財務目標。退休的部分,李小姐希望15年後,他們夫妻兩人每月要有6萬元的退休生活水準。根據這個目標,我以通膨3%,以及未來這筆退休金每年固定有3%的收益條件來回推,15年後,他們應該要準備2,500萬元。加上他們打算在台東購屋,預計要花800萬元,這部分也要加進去一起做準備。在子女教育基金上,李小姐想要幫子女準備上國立大學的資金,至少也要籌備約700萬元。

意外風險要納入估算 壽險保額宜再加碼

在規畫如何達到這些財務目標之前,必須先檢查他們家庭的保險規畫。目前他們整體的保費支出占總收入約12.2%,還算健康,但以壽險內容來說,必須估算萬一發生意外,要維持家庭的基本生活開銷,包括年度支出、房貸或子女教育準備……等,則她先生的壽險保額不足100萬,李小姐的保額則不足300萬(編按:這部分根據他們夫妻兩人各自的收入貢獻度來計算)。

如果保障希望足夠照顧到另一半的生活,先生須再加碼600萬保額,李小姐則再加碼200萬。預計這樣1年的總保費支出約多出4~5萬元。至於醫療險部分,我認為以他們現有高所得狀況,加上健保體系,他們的保額已經足夠,不需要再調整。

固定提撥定期定額 籌備教育金、退休金

針對高收入家庭,通常我會以年度報酬率7%進行財務目標的規畫,是相當保守安全的作法,不需要冒太多風險。先看子女教育基金部分,我建議他們先從儲蓄帳戶撥出小孩子前10年的教育費用149萬到定存帳戶,應付隨時可能的花費,另外每月定期定額1萬6,283元來籌備高中後的教育基金即可。

退休金方面,以他們目前籌備期15年,要達到退休後每月有6萬元生活費,現在每月應固定提撥10萬5,787元,台東買地的部分則要每月提撥3萬3,583元。

綜合分析,李小姐在提撥目標準備金後,年尚有33萬7,000元的可支配所得,扣除他們須額外支出的保費4~5萬元,仍有餘錢來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

每月收支餘額 分批買進台灣50

至於哪裡找到7%報酬率的基金?ETF指數型基金屬於被動型投資,長期指數報酬率約5%~7%,以李小姐希望退休後是在台灣生活,那麼最能與台灣經濟成長、通貨膨脹率等做連動的投資工具,我認為「台灣50」指數股票型基金最適合。李小姐可將每月收支餘額與年終分紅配股收入分批買進「台灣50」,利用年報酬率 7%與複利優勢,達到儲蓄退休基金的目的。

以此標準來檢視她目前的基金組合,我建議可保留全球型基金,而新興市場或能源等高風險基金可以全部轉換到台灣50,即使捨不得,一定要保留部分新興市場基金,我也認為不宜超過她總投資金額的10%。

小檔案_黃柏仁
現職:聯合財信資產管理公司副總、上班族投資理財網站經營人
資歷:擁有CFP執照


【專家建議】黃信維:意外險應是壽險額度的2倍

李小姐擔心他們家庭保險保障不足,我一一檢視他們的保單。

如同另一位專家黃柏仁的看法,我也認同他們夫妻兩人的壽險額度都不足。經過計算,李小姐至少不足400萬,王先生不足100萬,但她其中有一張「南山終身醫療」100萬,如果是帳戶型醫療險,那麼沒發生醫療給付時,100萬可當作壽險保額,那李小姐的不足額度仍有300萬。

但壽險不足的部分該如何購買才經濟?我建議,子女教育跟房貸所需負擔,因為容易計算責任終了時間,可以購買保費較低廉的定期壽險就可以。至於遺產稅、應急準備與喪葬費等所需要的資金,因為無法預期發生時間,則用終身壽險來補足

醫療險的部分,李小姐他們最欠缺的是可以彌補全民健保無法照顧的支出,實支實付型醫療險能將這一部分補起來。通常,我會建議客戶實支實付型與日額型醫療險都可購買,但前者的功能設定為病房費、手術費跟雜費支出,後者,就把它當成看護費與薪水補貼

我會建議李小姐把意外險的額度拉高為保壽險額度的2倍,因為意外最害怕半殘,半殘的話,意外險通常只賠一半,建議李小姐保到800萬,以應付萬一半殘情況,家庭所須面對的風險。

小檔案_黃信維
現職:富鴻理財規畫顧問公司總經理
經歷:安聯人壽處總監、擁有CFP執照



規劃前VS規劃後

【理財後心得分享】

李潤紅(約診對象):終於釐清財務狀況 生活更有方向

經過專家的歸納整理,我終於弄清楚家裡的財務狀況,不再像以前一樣雜亂如麻,只要照著專家的建議規畫,原來不用太複雜的投資,我和先生就可以輕鬆達到我們的財務目標,甚至還有閒錢可以稍微提高目前的生活品質。

不過,主張過儉樸生活的我們,不太會因此增加家庭的開支,未來我們將會給父母更多的幫助,也會將部分金錢用在慈善捐助上,甚至對興趣愛好的預算可以再大方一點。此外,透過專家的解說,也清楚了解家人的保險缺口有多大,對於不足的部分,可以積極補強。

比較遺憾的是此次我先生沒能親自參與健診,但透過我的分享,先生現在也比較會關心家裡的財務狀況了,並對財經新聞也開始注意囉,這算是意外的收穫。

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英文名師徐薇:借用貧窮的正面力量

Smart智富月刊.第 119 期 作者:林正文

在台灣,「徐薇」就等於是英文補教的代名詞,生動活潑的教學吸引不少學生上門求教,也為她帶來豐厚的收入。但已經住得起帝寶的她,卻奉行儉樸保守的風格。靠著專心工作賺錢、儲蓄跟房產,做簡單快樂的有錢人。

徐薇說,「我看過補教界很多名師從雲端跌到谷底,賺的錢一夕成空。」所以她永遠都在為最壞的情況做打算,也不敢冒太大的風險。人的金錢觀極容易受到上一代影響,徐薇也是。她說:「如果不是因為貧窮,讓我有努力工作賺錢的動機,也就沒有今天的我。」

父親存錢無方 假日市場擺攤助家計

徐薇並非出身清寒,但是上一代不善理財,卻讓青少年期的徐薇,飽受貧窮之苦。徐薇的父親是貿易自營商,由於做生意難免有起有落,因此徐家的經濟狀況並不穩定。但是父親的用錢方式,則是讓徐家經濟狀況持續惡化的主因。


「我父親很愛孩子,他有10元,就會把10元都花在孩子身上,」徐薇記得,小時候住的老公寓,當年只要40萬元,但是他父親卻捨得在暑假帶著3個孩子出國旅遊,一口氣花掉10萬元,目的只是希望藉此培養孩子的外語能力和國際觀。由於家裡沒有存款,一旦父親的生意需要資金周轉,母親就必須四處起會,幫父親籌錢,甚至以會養會。

徐薇高一那年,父親居然還用分期付款在內湖買下一間總價198萬元的公寓,讓徐家的經濟更為吃緊,徐薇常見母親向親友借錢,來支付房貸。

徐薇的母親平時在菜市場擺臨時攤位賣東西,徐薇也常利用假日到市場幫忙叫賣,「菜市場最容易看盡人情冷暖,媽媽不但擺攤要躲警察,收攤後還要應付上門討債的親友。」徐薇說。

因此,當徐薇考上台大外文系,同學中有超過半數的人,畢業後都打算出國留學,或是繼續深造。但是徐薇打從進台大的第一天起,就拋棄了留學夢,並且開始尋找課餘的工作機會,一心想幫家裡還清債務。大學二年級,徐薇到補習班教課,從1小時鐘點費只有300元的菜鳥老師做起,由於教學方式生動,受到學生歡迎,大四時一個月就可以賺進8、9萬元,幾乎等於當時4個大學新鮮人的薪水。

不過補習班賺來的錢,徐薇幾乎全數都交給媽媽,讓媽媽繳交會錢,而她只留下自己需要的基本生活費,並且想盡辦法省吃儉用,盡量存錢,「我父親賺10元花10元的方式,讓我警惕。」因此存錢的觀念在徐薇心裡根深蒂固。畢業後,她一個月可以賺到1、20萬元,「我規定自己賺10元,至少要存下7元。」徐薇說。

賺錢還債是徐薇努力工作的最大動力。徐薇大學畢業後第三年,靠著補習班的收入,徐薇存到了生平第一個150萬元,她將這筆錢其中的138萬元,拿去繳清內湖老家的房貸餘額,也終於實現了替父母清償所有債務的心願。

卸下幫家裡還債的重擔後,徐薇才開始為自己攢錢,她的方式只有兩種,存錢和存房子

童年陰影仍在 不欠債買房子用現金

「我買過股票、基金幾乎都沒有賺到錢,唯一讓我覺得最安心不會虧錢的理財工具就是房子。」徐薇說。一旦戶頭裡存到足夠的現金,徐薇便會拿去買房子,目前名下至少有6間房子,分別位在台北縣市、桃園、苗栗以及北京。

徐薇買房子有3個原則,第1個原則就是不負債。「我只買自己負擔得起的東西,買房子也是如此,全額用現金付款,絕不貸款。」徐薇說,小時候看爸媽被討債,對於借錢有很大的陰影,因此她要求自己買任何東西都要量入為出,絕不負債

這兩年台灣吹起豪宅風,不少房屋仲介向她銷售上億元豪宅,雖然可以貸款分期支付,但是徐薇想到房貸壓力,便興趣盡失。

其次是,徐薇買屋都是以自用為出發,會考量居住的便利性。像是徐薇的工作地點在台北車站附近,因此剛結婚時,徐薇買的第一間房子是在新店郊區,但是後來補習班營運上軌道,徐薇存到第二間房子的錢,便選擇在台北市中正區購屋,以便於工作。由於徐薇買房子不是以投資賺取增值價差為目的,因此她買屋的第3原則就是「只買不賣,耐心地等待長期增值」。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徐薇在1998年,嘗試到中國大陸拓展英語教學市場時,由於經常往返,住不慣飯店的她,於是在北京市中心購屋。

儘管徐薇這幾年又將事業重心放在台灣,北京的房子多數時候是閒置的。但是奧運熱潮帶動北京房市熱絡,不少人開出2倍以上的價格,希望她割愛,但是徐薇仍不為所動,「因為我打算今年八月,帶全家人到北京看奧運,就可以住在自己的房子裡,也不用擔心訂不到飯店。」徐薇開心地說。

「我姊姊平均每2至3年就會買一間房子,她買房子的方式,既保守又有點瘋狂,」徐薇的弟弟、也是NEWS98廣播節目主持人龐德說,2006年他在桃園市區買了一間房子,邀請徐薇去參觀,沒想到她當場買下同社區一戶,要和弟弟當鄰居。「我姊姊買房子,只會評估自己是否有足夠的現金,只要她覺得價格合理,便二話不說直接下訂。」

很少買名牌 衣物多購自路邊攤

不過,徐薇對於買其他東西,尤其是消費用品卻不這麼「阿沙力」,龐德透露,徐薇經常在螢光幕上曝光,但是卻很少買名牌,衣服都是在五分埔、路邊攤買的,也從不買珠寶首飾。「貧窮並不可恥,而是要去借用貧窮所帶來的正面力量,努力賺錢,」徐薇說。現在的徐薇身價保守估計至少上億元,早就不用為錢工作,但是她還是努力在教學講台上發光,就是希望能夠激勵更多像她一樣的年輕人,要自食其力,不要向貧窮低頭。

【名師努力賺錢也努力存錢】

超用心
從進台大的第一天起,徐薇就拋棄了留學夢,並且開始尋找課餘的工作機會,一心想幫家裡還清債務。

超節省
學生時期的徐薇為了幫家裡還債,賺來的薪水多數都交給媽媽,自己只留生活費在身邊,不過愛存錢的她,還能夠省吃儉用,將每月剩餘的錢累積起來「存黃金」。

徐薇存黃金的動機,是因為從小在菜市場長大的她,身邊的長輩都認為買黃金可以保值,因此徐薇只要存到2、3千元,就去銀樓買純度最高、工錢最少、樣子最醜的金戒指,而幾年下來,徐薇也存了滿滿「一碗公」的戒指。不過,這碗金戒指,一直被徐薇小心地保存著,儘管金價飆高,徐薇也不會拿去變現,因為對她來說,這碗戒指,等於是年輕時努力存錢的證明。

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揭開富爸爸羅伯清崎的賺錢密碼

財富人生第27期 2008年7月號

《窮爸爸富爸爸 》羅伯清崎認為,致富要有財務智商,有了財務智商,一個人才會大氣,視野才會寬闊,出手才會慷慨,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才會站得高、看得遠。

【文/師瑞德】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投資不賺錢?

是因為投資工具不夠多嗎?這幾年除了傳統的股、基金之外,衍生性金融商品愈來愈多,可以買的標的愈來愈多,所以很顯然這不是原因!

是因為你沒有開始進場嗎?根據統計,近年來共同基金與股票的開戶數屢創新高,這個理由也被排除了。

那麼是因為你看的財經訊息不夠多?你知道的明牌太少了嗎?但傳播媒體上的理財訊息鋪天蓋地而來,財經名嘴每天在鼓吹什麼市場最好,哪家公司營收最棒,你也不能拿看得、聽得不夠多當藉口。

那麼關鍵到底是什麼?


《窮爸爸富爸爸 》作者羅伯清崎曾經在世界各地掀起一陣認識財務智商的旋風,在他最新力作「Increase Your Financial IQ: Get Smarter with Your Money」再次宣揚養成財務智商(FQ)的重要性。

財務智商(FQ),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財務智商是理財的智慧,它包括兩方面的能力:一是認識金錢的能力;二是駕馭金錢的能力。財商不是孤立的,而是與人的其他智慧和能力密切相關的。

財務智商可以通過後天的專門訓練和學習而獲得。羅伯特清崎認為,致富要有財務智商,有了財務智商,一個人才會大氣,視野才會寬闊,出手才會慷慨,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才會站得高、看得遠。

決心、毅力、企圖心 三心合一

羅伯清崎將賺錢的方式分為四個項限,分別是打工E (employed),自顧S (self-employed),擁有自的企業B (business),投資I (investment)。在羅伯清崎的定義中,多數支領月俸的上班族都是屬於打工E (employed),微型創業或者中小企業家是屬於S與B象限,I則是擁有龐大資產的投資者。

如果想要賺大錢,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套句羅伯清崎的術語,就是「跳脫老鼠圈」,最好就是開創一個有固定現金流量的事業,讓每個月的收入大於支出,但如果沒有創業打算,就要慢慢把收入儲蓄投資,儲蓄積累需要時間累積,而穩定的投資回報亦要在長時間才見效

羅伯清崎曾經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村莊需要水,但是水庫卻在離村莊很遠的地方。這時候有兩個人,一個以挑水為生,每天辛辛苦苦的工作,而另一個則研究如何把水庫中的水輸送到村莊的一種管道。後來研究管道的人成功了,只要一打開水籠頭,水就可以源源不斷地流到村莊裡。而另一個人則失業了。」羅伯清崎解釋這個故事的寓意:「財富就是在你明天停止工作後,仍能維持你高品質生活的資產。」

「致富關鍵=決心+毅力+企圖心」,羅伯清崎主張決心、毅力、企圖心是組成成熟財務智商的三大要素!

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金頭腦

馴錢師財商研究中心執行長邱淑芸、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陳琬惠都是羅伯清崎的信徒,她們接受過財務教育,開拓財務智商之後,財務行為徹底改變。

邱淑芸認為,個人要評量是否擁有良好的財商,可以先從兩個小地方觀察,第一,是否清楚自己每個月收入與支出的數字,第二,每個月的總收入減去總支出後,是否有正向的現金流,如果兩個問題都是肯定的,證明已經達成了初步的財務智商,若要再進一步評量,就要看個人是否具備明確的財務目標,達成財務目標的財務規劃是否具體可行,是否具備多元判斷資產與負債的能力,以及是否擁有財務紀律。

陳琬惠表示,「個性積極或保守,同樣不是決定一個人具不具備財商的關鍵,財務智商是一種觀念、一種思考習慣,只要透過系統性的訓練,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良好的財商,至於人格特質會造成影響的,其實是外顯的財務行為,不過大致上來說,理性的人還是會比感性的人來得容易養成良好的財務智商與健康的財務狀況。」

而先鋒投顧研究企畫部副總經理羅際夫則是修正財務智商後,獲利由賠到賺的成功案例,他曾經在台積電剛上市時就開始投資,小賺一筆之後,反而迷失了方向,以為具備高手的資格,沒想到卻摔了好幾跤,經過痛定思痛,重新檢討,他發現原來投資的態度出現偏差。

三位專家都認為,財務智商不是天生的,經過後天的訓練,任何人都可以表現良好,即使是已經陷入財務狀況不佳,也能因為接受財務智商的養成教育,找出財務困境的成因,修正偏差的財務行為...

沒錢,問題在習慣!

Smart智富月刊第119期 作者:劉 萍

不論是時尚達人、職場菜鳥,或是卸任立委,雖然他們年紀、職業和工作資歷相仿,但個人累積的財富卻差很多,而且隨著時間拉長,財富差距更會拉大,為什麼?關鍵就在「理財習慣」的建立。

職場菜鳥》隨時可退休 vs. 理財剛起步

她們都是時尚達人 一個累積千萬資產 一個還在學習存錢。為什麼?

我已經存足退休本

小檔案_張筠
◎38歲,晶華酒店行銷協理
◎理財年資:9年

最喜歡︰
蒐集所有商品折價券和折扣資訊
購物前先上網比價,便宜3成才下手

最得意︰
定期定額買基金,投資高股息股票
從精品業跳槽晶華,公司股票變股后

最大花費︰
8成以上薪水用來儲蓄、買基金
新計畫︰老二出生了,要再省一點錢


我正努力存第1桶金

小檔案_劉璟誼
◎39歲,麗晶精品行銷經理
◎理財年資:1年

最喜歡︰
有設計的高檔精品
懂得搭配適合的鞋子、飾品和好包包,顯現品味

最得意︰
員工可用折扣價、同業價買當季精品
去年,衣服和包包每月買兩次降為一次

最大花費︰
8成以上薪水花在生活和購物

新計畫︰
努力擠出一點錢買基金,只是看說明書很頭痛

※【免費測驗】理財習慣好不好,一分鐘就知道!

職場菜鳥》投資賺50萬 vs. 吃50家餐廳

她們都是職場菜鳥 一個月薪存8成 一個卻全部花光光!為什麼?

靠投資理財 賺到50萬元

小檔案_張素菁
◎27歲,廣告公司職員
◎理財年資:2年

最愛看︰
外幣匯率報價

最得意︰
投資澳幣、歐元和美元,3個月就賺20%
花2小時兼差譯完一集影片,賺800元

最大花費︰
8成薪水拿來儲蓄、投資

最常MSN對象︰
喜歡投資股票和外幣的學長

把錢「吃」光,集50家餐廳名片

小檔案_李嘉琪
◎28歲,出版社編輯
◎理財年資:0年

最愛看︰
外國美食+旅遊資訊

最得意︰
品嘗過希臘、西班牙和西藏菜
排隊2小時,吃一碗近400元的日本冰

最大花費︰
6成薪水用來吃美食、買化妝品

最常MSN對象︰
網路上的美食部落客

新計畫︰
買適合夏天用的包包、化妝品



卸任立委》輕鬆新生活 vs. 辛苦求轉業

他們都是卸任立委 一個輕鬆做股票 一個忙著找工作。為什麼?

靠理財收入,我可以不工作

小檔案_蔡其昌
◎40歲,已婚,有1個小孩
◎家庭資產超過3,000萬元
◎理財年資:22年

最喜歡︰
用錢賺錢,就算沒工作也能有收入
搭客運、穿暢貨中心買的Polo衫,戴Puma錶

最得意︰
投資的股票和基金上漲,就覺得自己有進步

最大花費︰
8成拿去儲蓄、投資

新計畫︰
投資股票

快要坐吃山空 我一定要工作

小檔案_謝欣霓
◎38歲,已婚,有2個小孩
◎帳戶裡的錢快花光光
◎理財年資:0年

最喜歡︰
買好東西,例如朋友送LV吊飾,就買新手機來配
搭小黃、穿Prada名牌衣、戴喬治傑生朵蘭錶

最得意︰
信用卡一個月刷不到幾萬元,就覺得自己好省

最大花費︰
月收入全部拿來消費

新計畫︰
再多找幾個主持機會

看完這3組「同學」的對照,你是否發現:不論是時尚達人、職場菜鳥,或是卸任立委,雖然他們年紀、職業和工作資歷相仿,但個人累積的財富卻差很多,而且隨著時間拉長,財富差距更會拉大,為什麼?關鍵就在「理財習慣」的建立

美國知名理財網站Bankrate.com營運長柯特‧康寧漢(Cotter Cunningham)有一句名言:「不能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即使擁有博士學位,也難讓你脫離貧窮。」寶來曼氏期貨副董事長周筱玲,則以自己親身經歷提醒:「雖然好習慣是勉強來的,但好習慣可以讓你有錢一輩子。」

鞭策自己及早建立理財習慣 才能享受時間複利

財經作家、滙豐前副總裁楊偉凱,在出了《富總裁教你買基金》暢銷書後,不少高中、大學同學重新聯絡,40歲的他最常被同學問的問題是:「我該怎麼理財?」「我要怎麼存退休金?」

楊偉凱細問後發現,大學畢業20多年,有些同學因為覺得自己賺的錢太少,所以從沒去想理財的事;有的則是因為工作忙,自認沒時間去理財;還有的是一開始理財,就大膽投資買股票,因為賠錢遇到挫折,從此不再理財。

不論是不敢想、沒時間或是怕失敗,因為沒有建立長期的理財習慣,楊偉凱說:「他們都錯失了致富的最大本錢,就是時間!」

作家王文華目前是快樂的自由人,每天主持廣播、寫文章、動腦做公益,不必長時間工作,為什麼?因為他擁有一個非常得意的理財帳戶。

這是他在美國念完研究所後,一就業就開立的退休金帳戶,儘管他回到台灣,也未停扣,自己繼續每月固定提撥5%薪水做投資,從未動用。14年下來,已經累積超過新台幣數百萬元的金額,為他富足退休的目標打好基礎!美國學者湯瑪斯‧史丹利(Thomas J. Stanley)調查過上萬名百萬美元富翁,其中84%都是從儲蓄和省錢開始;有7成的富翁每周工作55小時,但仍然抽時間做理財規畫;有錢之後一年的生活花費占總財產7%以下,如果他們沒有工作收入,就算坐吃山空,平均也可撐過12年。

如果美國的百萬富翁都還要花時間做理財規畫,平均每天工作可長達10小時的台灣人,怎麼會忙到沒時間檢討一下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呢?如果想要致富,請記得,你一定要挪出時間,及早建立自己的理財習慣

在好的理財習慣尚未建立前,你還得小心,一些壞習慣可能已經上身。周筱玲觀察,很多職場新鮮人或是還在念書的學生,不但沒有培養儲蓄、存錢這些好的理財習慣,反倒學會欠卡債這項美式惡習,結果人生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從負數開始

王文華則分析,年經人正處於開創階段,很少會去珍惜,而且做事比較急著看結果。例如買了車,就以為自己已經晉身有車階級;揹上名牌包,就以為自己有品味。

問題是,一時的買車、比品味,而沒有趁早存錢,到最後你只剩下隨時間「貶值」的車子和消費品,無財可退休!因此,建議大家,應該先學有錢人致富的理財習慣,長時間用複利去滾動賺錢。至於不是當務之急的比較,就先擱一旁吧!

要建立理財習慣,復華投信總經理楊智淵強調,理財不是只有投資,而是循序漸進培養「賺錢、存錢、省錢、錢滾錢」4個習慣,才能讓你擁有源源不斷的財源。而在建立習慣之前,必須先定義好自己的欲望,為這欲望設定目標金額 ,「理財是在為你的欲望服務,若沒定義清楚,任何理財都無法符合你的需要。」楊智淵說。


管好金錢流 財庫滿水位

習慣1〉賺錢:專注本業拚加薪 累積第1桶金

對初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周行一建議,一定要專注本業,把提高工作收入列為最重要的目標。因為唯有讓自己成為「暢銷」而不是「滯銷」的人才,隨著薪水增加,你才可能快速累積可供理財投資的第1桶金。

雖然此時的重心在工作,但楊偉凱建議,可建立屬於自己的理財情報網,例如像富翁一樣常到銀行和房仲走動,蒐集市場情報,或上網、看書 、參加免費理財講座等。日本賺錢之神邱永漢認為,最好的方法是,跟比你有投資理財概念的人交往,累積人脈資源,為往後的投資奠下基礎

習慣2〉存錢:定期定額儲蓄 比投資更為重要

無論是靠工作收入賺錢或到了錢滾錢投資的階段,楊智淵認為,持續儲蓄的習慣絕不能廢,而且要致富,儲蓄金額一定要隨著收入等比提高。

至於最好的自動儲蓄方法,就是定期定額投資,暢銷書《有錢的祕密》作者之一約翰.布列南(John J. Brennan)表示,定期定額儲蓄的重要性遠超過投資和節稅,定期定額儲蓄很少會讓人一蹶不振,而且對情緒有助益,可獲得滿足和成就感。

不過,從去年底以來,全球投資市場波動加大、風險升高,楊智淵建議,此時提高儲蓄率,要比找到高獲利標的更容易執行,而且可以更早讓你存到財富目標所設定的金額。


複利公式

習慣3〉省錢:記帳檢討花費 效果最好

想省錢,一定要靠記帳。南韓理財作家金在泳表示,靠降低欲望來省錢,通常難持續,記帳,就很容易找出花錢的漏洞,對症下藥,效果非常明顯,「家計簿是一輩子最重要的理財成績單!」

除了檢討花費之外,他也建議,去找出停滯帳戶,例如久未使用的銀行戶頭裡的餘額、證券帳戶裡未處理的配股,或是保險到期後撥回來的錢。這些就像是藏在床底下的錢,找出來後,可能又是新的一筆百萬存款的「頭期款」。

發布你的《吝嗇家公報》

加拿大有名的節儉理財專家尼克森(Ian Nicholson)認為,節流比開源簡單不費功夫,他奉行大蕭條時期「用到壞、穿到破,沒有也要過」的信條,在自家創辦編輯的《吝嗇家公報》(The Miser's Gazette)裡,他提供了10項節儉理財的小祕訣,你也可以參照修改,建立屬於自己的好習慣。

1.不斷從薪水中撥出一部分去存款

2.詳列預算與支出,搞清楚你每天、每周和每月金錢流向

3.核對所有發票、收據,看商家有沒有多收費

4.信用卡只保留1張,每月的帳單絕對還清

5.自帶便當上班,每周節省近千元的午餐費

6.搭公共交通工具或與人共乘汽車上下班

7.多讀有關居家修繕、投資致富的實用手冊,最好從圖書館借或從網路下載

8.簡化生活,到廉價商店、拍賣場購物

9.買東西時一定思考:這錢值不值得花

10.絕對要砍價,你不提出,店家不會主動降價賣你

習慣4〉錢滾錢:冷靜、耐心 設定5年計畫

周筱玲說:「儲蓄是『加法』的金錢累積,投資則是用『乘法』在累積財富。」但你必須記得,投資有風險,不等於理財的全部

不論周行一或楊智淵都強調,理財要愈早開始愈好,但一般人不應該太早開始做投資。因為,「沒有好的觀念、策略,通常賠錢的機率大!」楊智淵說。經常在全台演講投資理財的他,每每在演講後,若遇到有人問:「股市會再跌嗎?」「可以進場了嗎?」他都會替這些人的投資擔心。

王文華則建議年輕人或理財新生,應先參考投資大師的書,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這些大師,投資賺賠、市場多空都遇過,他們的實證心法,也較經得起長久時間的考驗。

另外,年輕人想在股市賺大錢,常重壓所有資金。這一點,楊偉凱感觸頗深,因為他在念研究所時,曾與老師黃培源合寫《理財聖經》而有豐厚版稅收入,入伍到就業前持續寫書大賣,靠版稅就累積500萬元,但因為觀念和投資習慣不完整,100%投入股市,大賺又大賠,結果忙來忙去一場空。

所以他一再強調,年輕人的第1桶金,先以開源節流來累積75%以上的資金,另外25%才靠投資。而存滿第1桶金的時間宜設5年到6年,不要只設3年,「因為時間一短,就會急,一急就會冒險,不屑做長期投資了。」

楊智淵投資的資歷超過20年,在談到投資習慣時,他最大感想是:「一個人進場時的狀況,會影響他一生的理財習慣。」如果是在平靜無波時進場,會學習到冷靜、布局、耐心;但在市況大好時進場,就會過於亢奮、貪婪、交易頻繁,未能建立停利、停損的習慣

對於停利,楊智淵會設定在一個市場的年化報酬率約是該市場國家經濟成長率的2.5倍;至於停損,他說:「在股市這一所大學,能做到停損,就畢業了。」他認為,停損的功用在於「本金保護」,只要能守住本金,就有再奮起的本錢


交易頻繁常賠錢&晚5年 少賺上千萬

每月扣款5000元投資基金 晚1年開始,退休資產少308萬元

「賺錢、存錢、省錢、錢滾錢」一整套4個理財習慣,必須一起運用,才能讓你朝著致富目標大步邁進。而且這4個習慣必須及早建立,因為理財收入乘上時間所創造的複利效果,可是相當驚人的。有多驚人?請看以下的例子:

小玉和阿霞這對好朋友,年齡一樣大、成績一樣好,大學畢業後都考上公務員。對理財有興趣的小玉,25歲開始一個理財習慣:每月定期定額5,000元投資基金。隔年,不懂也不想碰理財的阿霞,在小玉的催促下,才勉強開戶,每月扣5,000元買同一檔基金。

兩人65歲時,這檔基金還在扣,平均年報酬率10%,小玉共累積了3,188萬元,而阿霞則累積2,880萬元。就只慢1年,阿霞的財富比小玉少了308萬元。請問,你比小玉晚了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