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

投資不能以不變應萬變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歐陽姚

基金雖然強調長期複利累積,投資報酬效果驚人;但也不表示投資期間遇到任何狀況都不動如山。還是要適時停利、停損或轉換,以增加勝算機率。

去年11月股災至今,定時定額與單筆投資基金的投資人,分別遇到不同問題。 一位以基金養基金的投資人,手上十幾檔基金到目前幾乎全部虧損5-10%左右,只剩一檔全球資源基金還維持8%的正報酬,因此無法再像以往一樣贖回獲利基金,當成定時定額扣款資金,面臨必須要忍痛砍掉一~二檔基金,才能讓其他基金繼續扣款。

另外一位投資人則是單筆20萬元投資某檔台股基金,到2月底該檔基金呈現-30%虧損,目前已無資金可以加碼或攤平。


兩位投資人共同的問題是「在此波股災中,都沒有採取任何動作」,其實投資真的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而是要有所變有所不變。定時定額基本上是停利不停損(這一點不變),遇到股災時積極投資人可以考慮加碼(這一點可變);單筆投資人則一定要預設停損點(這一點也不變),尤其第一時間停損很重要,忍痛損失個10%,還保有90%再戰本錢,否則跌了30~40%,可不是漲個30~40%就能回本的

對於單筆投資且已虧損了30%的投資人,應檢視一下該檔基金持股,如果認為基金本身沒問題,只是一時蒙塵,就不妨等它慢慢回檔;若是覺得持股未來不看好,則可開始找機會出脫,上述兩個方法應該都比在此時殺出來的好。

至於第一位投資人,我問他如果基金繼續下跌,當資金不夠時想要砍掉那一檔基金,他給我的答案令我大吃一驚,他預計要將唯一一檔獲利的全球資源基金贖回。在我看來全球都在跌,還能為持正報酬是多棒的一檔基金,應該續抱才對呀!

接著我檢視了他手中的11檔基金,分別是中東、東歐、新興市場、拉丁美洲、新興亞洲、印度、南韓、亞太、東協、全球資源以及一檔國內股票型基金。我只能說他是一位超超超級積極型的投資人,前幾年全股市走多頭或許讓他嘗到甜頭,但隨著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全球景氣回檔,全押在新興市場或是單一國家風險自然增加。

因此建議他不妨將重複基金贖回(譬如:新興亞洲、印度、南韓、亞太、東協,全都是投資亞洲區域,保留一~二檔即可)贖回資金預留下6個月扣款金額,如果還有餘錢可以加買股、債平衡型基金,或是農產品基金……

基金養基金可算是投資基金最完美的境界,但太過依賴獲利,一遇到股災,就會出現資金缺口,所以還是要量力而為。

此外,如果所有投資標的集中在基金一種,還是要做好資產配置,有一項研究,獲利與否91%決定於資產配置,所以投資前最好將風險及配置問題一併考慮清楚再出手。

最後提供兩個簡單的資產配置口訣,供投資人參考! 資產配置的二不及二要!

二不:

1不要重押單一市場
2不要鍾情單一基金


二要:

1資產配置要包括股、債
2匯率風險要考慮

買樓賺錢才是高招!

大師輕鬆讀 Master 60' - No.270 房地產翻出一億人生
【原著作者】丹恩‧葛拉西奧希(Dean Graziosi)

(美國的房產投資方式,僅供參考,許多規則可能不適合台灣的房產投資)

投資房地產基本上是非常穩健的獲利途徑,只要進退有據,不論市場行情是漲是跌或持平,都可以致富。唯一的前提是,要懂得房市的景氣循環,根據循環來操作,用小錢加上創意,你也能成為房市大亨!

一、基本認識:房市如何操作

投資房地產真的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學問,只要去了解房地產市場如何運作就能投資。

1.了解市場趨勢

事實上,不論房市看漲或看跌,都能夠獲利。關鍵就在於要了解市場的走勢,再順勢調整投資策略,方法如下:


房市看漲時,買進物件,好好整修一番,快快脫手獲利了結

房市看跌時,找尋賤價求售的物件,通常是法拍屋,用低價買進,再以出租的收入來支應必要費用,等市場回溫再脫手

要選擇操作方法,必須了解在地房市的走勢。房地產價格通常會在一個可預測的循環中擺盪,為以下兩種趨勢:

■所謂「多頭」是指房地產價格一直攀升,有時也稱為賣方市場,因為想買屋的人遠比賣屋的多,行情會一路攻頂然後開始下滑。

■所謂「空頭」是指房地產價格一路下滑,也稱為買方市場,因為想賣的人比想買的多,行情會觸底後反彈。

2.了解市場循環

除了追蹤本地的影響因素之外,還應該要深入了解足以左右房價的全球影響因素。這方面有些因素值得持續分析,包括:

利率:尤其是美國聯準會所定的聯邦基金利率。當聯準會調升利率,房貸利率也會跟著上揚,導致比較少人願意借貸。相對地,調降利率就會促使房貸利率下降,刺激市場需求。只要了解美國國內利率的大方向與走勢,就等於擁有了可以判斷市場未來走勢的好用領先指標。

通貨膨脹:因為只要物價的漲跌幅度是在適度的範圍內,房地產都還算是相當理想的投資標的。只有當物價狂升或狂跌,也就是在惡性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時候,才有必要退場。

投資資金的流向:因為當資金流入房市,房價自然就上漲;當資金退出房市轉向其他投資標的,房價則會下跌。

二、創造房地產財富

有了基本認識後,便考採用以下方法,靠房地產致富。

1.學會不必花頭款買房地產

投資房地產最棒的地方之一,就是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法來達成交易。購買房地產傳統的作法是先付訂金,然後餘款用貸款,全額付清給賣方。想要不花頭款就買房地產,必須想個有創意的作法,補足銀行核貸金額與賣方開價之間的落差。不妨試試看:

■房子去做一胎或二胎房貸,或是開本票,把賣方當作募資對象。
■加上第一順位貸款的質押貸款。
■找合夥人,合夥人投入的現金可以分得產權。
■要求房仲業者讓出佣金。
■用信用卡額度做質押。

2.善用承購選擇權和鎖定協議

附優先承購選擇權的租約讓你有權以雙方議定的金額和期間承租房地產。在這段時間內,你也有權用議定的價格把房子買下來。在行情下跌或探底的時候,附優先承購選擇權的租約尤其好用,因為這可以讓你保有買屋的權利。一旦行情翻轉,就可以行使權利買下房子再轉賣出去,大賺一筆。另外一種選擇是,可以在房地產買賣合約中,加入自己在30天到90天的期限內作決定的權利和轉讓條款。這種合約稱為「鎖定協議」,只要做足功課,或許可以考慮簽鎖定協議,然後另覓買主來完成交易。如果你夠靈活,就可以不花什麼錢也沒冒什麼風險,就為自己賺進大把鈔票。

3.利用稅務和留置權賺錢

某些人因為欠繳房屋稅相當長的時間,欠下大筆稅金。如果他們沒有能力清償或不願意清償,這又帶來了絕佳的投資機會。可以這樣操作:

■向州政府或郡政府買下稅收留置權,用來作為議價的籌碼。最起碼,就算他們不肯還你錢,把房子賣給別人,那麼新屋主也必須還錢給你,才能免除稅收留置權。

■可以等郡政府拍賣這件房地產時,用遠低於市價的折扣買下來。郡政府主要只是想收回欠稅,根本不會在乎你是否能藉此大賺一筆。

大多數郡政府都會在網站上公布這類消息,詳列下次拍賣時要拍賣的物件有哪些,所以要找到這些近在眼前的機會其實非常簡單。同樣地,這方面的投資也必須在事前做好功課。要做的功課有:

學會做產權調查,這樣就能得知哪些房地產欠稅未繳

弄清楚是否有環境問題或法規問題,會限制你修建目標物件的權利

■找到最適合的律師。

2008年3月30日 星期日

負利率時代的理財之道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王鈺棻

「什麼都漲,只有薪水沒有漲」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恐怕要再說上好一陣子了。從去年第四季起消費者物價大漲,加上國際原物料價格持續飆高,民眾明顯感受到物價變貴。根據主計處表示,今年6月底前,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平均為3%;但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約為2.6%至2.7%,顯示負利率時代又來臨,且到今年底恐怕都不會改善。

負利率時代來臨,表示您若把錢存在銀行,不僅利息收入趕不上物價上漲的幅度,本金也可能會縮水,使錢愈來愈薄,這對定存族及靠利息過生活的退休人員影響最大。

另一個不利的消息是,由於物價上漲速度過快,使得去年員工平均每月薪資比前年衰退百分之0.03,折算成現金每個月約為減少了11元。薪資水準是實質購買力的衡量指標,對照今年上半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將達3%的情況來看,也就是說,如果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加薪幅度低於3%,國人的實質購買力將更明顯降低。


面對因通貨膨脹而造成的負利率景況,您就不能再以手握現金或依靠銀行定存的方式理財,這時的理財策略在於將現金轉換為能夠為購買力保值的理財工具,甚至是更積極的創造投資收益,尋求較通貨膨脹率更高的投資報酬率。

建議如下:

一.投資受惠通膨之金融商品:

以地區別來看,拉丁美洲、東歐、東南亞、澳洲等國家,由於這些地區多為原物料出口大國,建議可以從事部分的佈局;若以產業別來看,則能源、全球原物料、農產品等價格持續看漲,這類型的基金也是績效也相對較好的基金類型。

二.投資房地產:

不動產的保值能力也受到國人重視。根據房仲業者指出,近來有很多台商把國外資金匯回台灣,投資不動產;香港及大陸也有諸多富商對台灣的房地產深感興趣,主要就是看好大選後的經濟表現,再加上兩岸三通的預期心理,使得台灣房地產具有增值空間,只要交通便捷、土地標案頻創新高或是知名度高的熱門區域、個案,都是值得投資的標的

三.減少債券持有部位:

三年半前,也曾出現負利率的情況,中央銀行連續十多次緩步升息,才將實質利率由負轉正,可見未來央行仍會採行升息策略,在升息腳步持續下,應減少債券部位的持有,因為利率和債券價格呈現相反走勢,利率升債券價格跌,會造成債券投資人的資本損失,所以建議投資人減少債券部位的持有

四.購買抗通膨保險商品:

如購買分紅保單做為整體資產配置的保本核心,分紅保單就是保戶除可以獲得壽險公司提供的保障外,還可分享壽險公司經營分紅保單的成效,而且完全不用分擔公司的虧損風險,因此分紅保單除具備保險保障功能,並可提供長期穩健紅利以抗通膨。另外,近幾年十分熱門的投資型保單,因兼具保險及投資兩大優勢,也被視為是應付負利率、高通膨的利器。

2008年3月29日 星期六

面對錯誤的勇氣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王鈺棻
http://tw.money.yahoo.com/special_article/adbf/d_a_080225_41_tz5r

台灣的天氣從過年前冷到過年後,全球股市及台股的表現更是讓人心寒,日前根據信投顧公會發布1月分境內基金績效調查,190檔台股基金平均跌幅高達17%,只有3檔基金當月創造出正報酬。而跨國投資的基金也是跌幅不輕,亞洲區平均下跌12.82%,全球型平均下跌11.38%,歐洲區平均下跌11.02%。

在這股「跌跌不休」的態勢中,先知先覺者早在跌勢開始前就獲利出場;後知後覺者因謹守停損的分際,當機立斷,雖忍痛出場但至少受傷較輕;不知不覺者則是無所適從,隨著消息追漲殺跌,到頭來受傷慘重。上述三種投資人,您是那一種呢?


投資人的屬性就如金字塔一般,頂尖的人屬先知先覺者佔少數,後知後覺者多一些,而不知不覺者就屬金字塔底部的最多數。這佔最多數的一群投資人,並不是不知道要停損賣出,但其作為通常可分為兩種:一是選擇賣掉賺錢的投資標的,留下慘跌的股票或基金二是,雖在投資時已設立停損點,但當所投資的標的跌到停損點時,卻陷入天人交戰,理智告訴自己說:該賣了!但與其說是期待心理不如說是投機心理卻在一旁敲邊鼓說:再等等,一定會再漲回來的!就在這樣的拉扯中,往往錯過停損時機,使得虧損更為嚴重。

上述這群不知不覺的投資者,請您要有面對錯誤的勇氣,別再用「長期投資」來逃避現實或安慰自己了!唯有承認錯誤,改進錯誤,才能朝著後知後覺,甚至是先知先覺等級的投資人前進。

在這裡還要告訴大家一個觀念,很多人以為投資股票或基金若賠了20%,只要等投資標的再回漲20%就打平了。其實不然,而是必須要漲25%才能回本,例如你用本金100元投資賠了20%,本金剩下80元,你希望回漲至本金100元,並不是投資標的漲20%即可,因為你的本金己從100元減為80元,要用80元賺回20元,20元是80元的四分之一,因此必須再漲25%才能撈回已損失掉的那20%。

這種賠賺上"玄機"可能很多人都沒注意,以為賠多少再漲多少回來就打平了,其實賠愈多,要回本也需花更多氣力,從下方的「回本表」就可以看出,如果你賠去了投資額的一半(投資損失50%),要做到回本就要以所剩資金再賺回一倍(即獲利率100%而不是50%),如果賠掉了75%,就必須賺回所剩資金的三倍。如果賠錢後再想撈回來,要比想像的難得多。

所以當你面對跌勢時,一定要勇於揨損,古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就是這個道理。

2008年3月28日 星期五

教你省錢存大錢!

媽咪寶貝雜誌 採訪撰文 伍偉婷 諮詢生活專家 楊賢英

物價漲不停,民生用品不論怎麼買似乎都無法省錢,在這樣的情況下,唯有「省小錢才能存大錢」,一小步一小步的累積,以達到短期目標去成就長期目標,優質家庭生活就離你不遠囉!

一個月的生活支出當然離不開食衣住行育樂,而一般上班族的收入固定,生活專家楊賢英表示,應該先把必要的開銷列出來並估出大略的花費,這就是生活的零用金。家庭中必要的生活支出主要有兩個部分,其一是寶寶的生活;其二是大人的生活,不過,楊賢英提出一個論點-「寶寶不能忍,大人要能忍」,寶寶的生理需求一定要被滿足,才能夠健康的成長,而大人只要溫飽,其他部分則必須控制自己的慾望,才能真正省錢,否則,一個家庭的收入很快就會用光。

估出花費預算


楊賢英建議,可將每個月的生活支出按照項目分類好,並將每個分類可能的花費先提領出來放在信封袋,像是「寶寶飲食」、「大人飲食」、「寶寶生活用品」、「大人生活用品」等。假設規劃寶寶飲食一個月需花費2000元、大人飲食一個月需花費5000元、寶寶生活用品需花費3000元、大人生活用品需花費4000元,那麼就先把這些錢放在信封袋中,並將信封袋寫上「寶寶飲食費用」等,如此一來,便較能控制各項目的生活支出,也才能了解支出的細節,不過,楊賢英表示,可以將預算稍微放寬一些,例如,大人飲食粗估是5000元,那就在信封袋中放入5500元,而若是當月5500元仍不夠用,就知道自己的支出已超過預算,得從下個月補回來,這樣的做法才能確保收支平衡。

若是某個類別的零用金有剩餘,建議用於投資或是累積到下個月的該項支出,投資在寶寶身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像是可以另開一個帳戶當作寶寶未來的教育基金,每個月多餘的錢就存在這個戶頭。

跟會、定存還流行嗎?

保險、基金、股票是大家熟知的理財管道,不過還有一些傳統的方式,像是跟會、定存,不過楊賢英表示,跟會雖然是朋友間的互相協助,但不少人都有被倒會的經驗,而現在又有多種管道可投資理財,一般較不建議跟會的方式以降低風險;另外,定存雖然能確保錢財不會流失,但以現金銀行的低利率來看,將錢存在銀行也不見得能夠獲利,但是適合保守型的投資者。

一定要有的用錢觀

1.列出支出預算:列出支出預算是用來檢視自己每個月的支出,楊賢英表示,最好能將每個類別作仔細的區分,在一個月過後,再以實際的花費和當初的預算來檢視自己是否超支或仍有結餘,如此才能在平日就掌握好自己的支出狀況,而不是不明不白的不知道錢花到哪裡。

2.立下短期目標:短期目標一般是半年或一年的目標,像是半年要存15萬或是一年存15萬,楊賢英建議可以用定期定額扣款的方式,強迫自己存錢。

3.訂出長期目標:短期目標的達成便可協助長期目標的實現。楊賢英表示,長期目標應是較大規模目標的設定,比如說,10年後要存到500萬,買一棟房子,這便可以提升自己存錢的動機。

考量要素

每個家庭在做短期、長期目標時的考量要素會隨著個人價值觀、家庭需求而有不同,楊賢英建議爹地媽咪在做規劃時,應以長遠的目標來看,再逐步縮小,好確定平時應該要省下的錢、要做的投資為何。

日常家庭開銷的省錢法寶

交通費:

交通費是日常生活必需的開銷,楊賢英也表示,這個部份是最難節省的,因為上班通勤族一定需要這筆支出,如果可能的話,建議夫妻共乘自家的小轎車上班,至少可節省一個人的交通費。另外,有時出外郊遊,開車會比坐大眾交通系統來得省錢,像是家住台北市,週末計畫到淡水郊遊,一家三口來回的票價就要300元,而自己開車往返的油錢約只有一半而已,因此,建議爹地媽咪在周末要外出郊遊時可以多想想怎麼作才會比較省。

餐飲費:

省餐飲費的最大原則就是減少外食,盡量在家開伙。楊賢英表示,一個人一天外食的餐費大約150元或甚至更多,兩個大人一個月至少就要9000元,再加上寶寶的奶粉錢等等,一個月的餐飲費往往破萬;若是能在家開伙,中餐也盡量以帶便當的方式,雖然開伙還得加上瓦斯費、水費,但零零總總加起來還是可以省下約35的伙食費。

若是上班媽咪怕麻煩,楊賢英也建議可以利用週末較有空時將一週的食材全部買齊,並且將菜類一次洗好,肉類也可在週末先料理好,之後每天只要把菜類拿出來烹調、肉類加熱即可。而菜類洗淨後的保鮮法則是在保鮮盒內部底層先墊幾張餐巾紙,再將菜放到保鮮盒中,最後在菜上面蓋上餐巾紙、闔上蓋子,放入冰箱冷藏,這樣的方式約可保鮮五天。而肉類料理好後待其冷卻放入保鮮盒後同樣放入冰箱冷藏即可

娛樂費:

一家人的休閒娛樂可以找家中附近適合散步遊憩的場所,像是公園或是學校,當寶寶還小的時候這些地方是最好的娛樂場所,既省錢又方便,可以讓寶寶有活動的空間,也可和其他家庭交流感情。至於爹地媽咪和朋友的交際費也要能省則省,最重要的是要克制住慾望。

一般日常用品費:

一般日常用品如果能廢物再利用也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費用。乾淨的廢棄紙箱即可拿來收納寶寶的玩具,日曆紙的背面也可以讓寶寶塗鴉。此外,楊賢英表示,其實不需要花太多錢買玩具給寶寶,父母可以動動巧思自己動手做,像是可以將空的寶特瓶裡面裝綠豆,再拿一個皮球當作保齡球,就成為保齡球組;能自己畫的字卡就不需要買,雖然都是簡單的玩具,不過楊賢英表示,親情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寶寶衣物、用品費:

寶寶的衣服可以向親戚朋友詢問是否有二手的,即能省下一筆開銷,特別是寶寶還小的時候,大部分的時間是待在家中,若是爸媽忍不住買了許多可愛的衣服卻鮮少有機會穿到,而寶寶的成長快速,衣服往往很快就穿不下了,便形成多餘的支出。

此外,和朋友共享或是和幾個家庭組成玩具交換俱樂部也可以分享許多資源,像是一套繪本買下來動輒上萬,其實可以和朋友商量一人買一半交換著看,這也是一種省錢的方式,而玩具俱樂部則可以交換許多玩具,寶寶容易對新玩具有新鮮感,不過做父母的當然經不起一直將錢投資在玩具上,因此,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以讓寶寶玩到更多的玩具又可省錢。

大人衣物、用品費:

父母的部份當然是能省則省,建議爸媽可以買素面、好搭的單品作搭配,因為流行品往往容易過季、被淘汰,搭配性也不高,到時又要再添購一批新的衣服。另外,也建議不要再花錢購買家居服,家居服找以前淘汰下來的外出服使用即可

2008節稅暖身操輕鬆上手

財富人生第23期 文/陳美珍

報稅暖身操的基本動作就是要把各種有用的報稅、節稅憑證,利用這一、二個月時間,統統準備好。所得稅是自動申報稅捐,憑證是最重要的報繳稅的依據。缺少憑證的加持,節稅可能會功虧一匱。

報稅憑證依據免稅額與扣除額的申報需要,可以簡單分成兩大塊: 包括,打算列為扶養親屬減稅的受扶養人身分相關證明; 以及可適用扣除額的全年重要花費支出憑據

免稅額不能隨便亂用

97年5月申報96年個人綜合所得稅,每人享有的免稅額為7.7 萬元,年滿70歲以上者,免稅額可扣減金額加碼為11.55 萬元。

免稅額愈多者,可以節省稅捐相對愈大。但免稅額可無法隨便亂用,除了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之外,想要多扣點免稅額,每一個申報受扶養親屬都要有足夠證明扶養事實的憑據,才節得成稅。


5月報稅之前,首先要找憑證門檻低、節稅功能強的「扶養親屬」,來提升自己節稅的利益。

現行稅法規定,完全不需要任何條件限制或證明文件極少的受扶養親屬,除了本人、配偶與未成年子女之外,首推年滿60歲以上的直系尊親屬,例如父母、岳父母或祖父母等,或未滿20歲的同胞兄弟姐妹

申報這些親屬,不需要同一戶籍,只要提供身分證證明年齡或親屬關係,就可以節稅。以適用13%稅率級距的民眾為例,每申報一名年滿60歲以上的尊親屬,可省下的稅捐多達1 萬元。

節稅憑證多多益善

但是,若直系尊親屬未滿60歲,或年滿20歲的成年子女、兄弟姐妹,以及不管是否已滿60歲或未成年的叔、伯、舅、姪、甥、媳或孫,則屬憑證較多,稅捐機關較會刁難的受扶養人。申報這類扶養親屬,就要花點時間,多準備有利的節稅憑證。

例如,成年子女或兄弟姐妹,在學者,可用在學證明、學費收據,當年剛畢業者,則可以畢業證書為證; 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者,則要出示身心障礙手冊或醫生證明。今年與往年不同的是,里長已不再出具無謀生能力證明與同居受扶養事實證明,民眾必須另外尋求佐證。

譬如說,若無謀生能力,可以目前基本工資按年所得20.7萬元為標準,只要年收入低於基本工資者,列為受扶養親屬,獲准節稅的機率相對較高。另外,受扶養親屬所需實際受扶養事實,在缺乏里長的背書保證後,納稅人必須能夠拿出如匯款收據等資料,證明確有扶養的行為才能節稅

列舉扣除額有兩種

扣除額則是免稅額之外,另一道重要的節稅利器。除非選擇以標準扣除額報稅,否則,打算選用列舉扣除報稅的民眾,缺少支出憑證,利用扣除額節稅等於免談。

列舉扣除額總共有兩種,一般列舉扣除額與特別扣除額,兩者都需要憑據才能減稅一般列舉扣除額包括六項: 捐贈、醫藥及生育費、保險費、災害損失、房屋貸款利息支出與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則有薪資、殘障、教育、儲蓄(利息收入)與財產交易損失等五類

個人或家庭全年支出中,有一般扣除額中的六種支出,在報稅之前,都要確定已經拿到相關的證明。例如,有房屋貸款的利息支出者,今年2月之前,多數應該已經可以拿到貸款金融機構寄發的利息支出扣繳憑單; 有保險費支出者,除政府強制性保險如全民健保等,應向服務單位索取健保費支出證明。自行購買商業保險者,也要注意保險公司的保費收據是不是已經在手上。

特別扣除額中,有些並不需要自行提示憑證,才可以享有扣除額的減稅利益。例如薪資特別扣除額,以申報96年度所得稅為例,每一個受薪族都可以扣除7.8萬元,只要有薪資扣繳憑單的人,就能減稅。同樣,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每戶現有27萬元免稅額度,全年利息收入不超過27萬元者,都不必繳稅,憑以減免的依據也是金融機構寄發的利息扣繳憑單...

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五大新儲蓄工具 讓錢增值

商業周刊第1058期 作者:單小懿

過去,你的儲蓄只有一種:銀行定存。但此刻,全球利率大崩壞,定存比不上通貨膨脹速度,你要建立新儲蓄觀:

一、戒掉笨儲蓄,別再把錢放在銀行定存。

二、善用五種新儲蓄工具。

工具一高息固定收益工具,它是一種類儲蓄,每年可固定領四%利息。

工具二、三基礎建設、農業基金,可以以定期定額方式,賺取穩定收益。

工具四黃金投資,通膨時代下最佳保值工具。

工具五台灣龍頭股,取其高現金股利特色。

如果你是保守型投資人,務求保本,不要風險,今年你的必備投資是:台灣REITs等固定收益商品、基礎建設基金

如果你是穩健型投資人,嫌利息收入太少,又不想承擔過大風險,你的必備投資:農業基金,年收益率一○%到一五%。

如果你是積極型投資人,可承受較大風險,又希望在防禦中賺取最大報酬,你的必備投資:黃金、台股,收益率可達二○%。

最後仍要提醒,亂世投資的原則:絕不動用生活預備金

股價漲跌的秘密

Yahoo!奇摩理財 王志鈞

許多人對股價為何漲?為何跌?甚至對於股票的買點?賣點?該怎麼研判,始終弄不明白,也許,說個簡單的故事,大家就容易懂了。

話說,鼠年農曆春節期間,老鼠去給肥豬拜年。兩人見了面,互訴一年來的股票投資心得。

老鼠說:「去年股災好多,弄得我好累?」

肥豬說:「好累?怎麼會呢?你都怎麼投資股票?」

老鼠說:「股災一來,股價重挫,當然趕快停損避險啊,等到觸底反彈時又要搶進場,然後逢高解套出場。股價上上下下的,我就買股票、賣股票、賣股票又買股票,忙得很哩!」

肥豬笑著說:「哈哈哈,你真是鼠性不改,投資股票哪需要這麼累呢?」

老鼠不解的問:「那要怎麼投資股票呢?」


肥豬說:「就跟我們住在豬圈裡,時間到了,就會有人餵東西一樣,你找那種獲利能力強,配股、配息能力佳的好公司,逢低買進後,躺著不動,等時間一到,公司配股票、現金給你,快樂得很,幹嘛跑來跑去呢?」

「而且現在股價這麼低,是長線的好買點呀!」肥豬不忘這麼補充。

老鼠聽了,覺得還滿有道理的,回家告訴鼠子、鼠孫們說:「今天去肥豬家拜年,聽了一番價值投資法的大道理,看來股票只要逢低買進就好,不需要賣,我們從今天起就奉為投資新圭臬吧!」

鼠子、鼠孫們聽了老祖宗的話,第二天紛紛進場逢低買進績優股、權值股,股價就開始乒乒乓乓的漲起來了。第三天以後,肥豬在證交所看盤看到了,很開心,跑回豬圈大喊:「散戶、菜鳥、白老鼠都進場了,咱們豬兄弟們,趕緊逢高賣出手上的股票吧!」

這個故事聽來好像是「扮豬吃老鼠」的冷笑話,但從某個簡單的角度講,決定股票市場價格的,其實真的只有兩種人:老鼠跟肥豬。

老鼠不是指短線進出的人;肥豬也不是躺著不動的投資家肥豬是有想法、有定見、會自己判斷高低點的專業投資人;而老鼠則是沒有主見,愛聽市場消息面,根據市場風吹草動而進出股市的非專業投資客

通常老鼠進場時,股價會漲起來;而股價漲起來時,建議老鼠買股票的肥豬就出場;等到肥豬出場後,股價開始下跌;股價下跌後,傻老鼠發現被套牢了,只好停損出場;老鼠紛紛出場後,肥豬又偷偷摸摸的在低點進場,等下一輪新的白老鼠進場。

我不知道你是肥豬?還是老鼠?我只知道,聰明的肥豬進場時,通常不會大聲嚷嚷,而老鼠則是要等到人家大聲嚷嚷說多頭來時,才敢進場

肥豬進場時,就是買點;老鼠進場時,就是賣點。

大家都喊多時,老鼠才敢進場;大家都很悲觀時,肥豬就躡手躡腳的大買股票!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持卡人 一年可免繳三次違約金

經濟日報╱記者雷盈/台北報導 2008.03.14

每個人的手上通常有數張信用卡,一旦忘記繳款,要付的違約金可不少。但你知道嗎,其實銀行容許持卡人每年三次免繳違約金,只要持卡人來電反映,在限定次數內都可不罰。

王小姐為了享受電影票、下午茶券五折,停車兩小時免費,機場接送、無息分期等優惠,一共辦了十張卡,每張卡片的還款日不同,她經常忘記繳款,被罰上不少違約金與循環利息。

像王小姐這樣例子的人很多,但有持卡人特別會「凹」。陳先生常常打電話要求銀行不要罰他錢,連續三次都奏效,但第四次時,客服人員告訴他,「不行,這次你得繳,因為你已經用掉三次,一個人一年不能超過三次。」

銀行主管說,只要是正常客戶,銀行都會儘可能配合客戶的要求,只要每月有消費,消費金額達百元者,都屬於正常客戶範圍。


為了留住持卡人,很多罰款項目都免繳,例如1,000元的掛失費,只要持卡人理由正當,平日還款正常、無不良紀錄,銀行都免收,「通常一年掛失二~三次,都還算能接受。」銀行主管說。

另外,年費也形同虛設,當持卡人被催繳後,銀行請他去刷幾筆就沒事了;其他的如補發卡片300元、溢繳款退款100元、快速發卡300元、補寄三個月以前帳單100元等項目,也常被持卡人凹回,每個罰款項目都有設定免繳次數

銀行主管說,當持卡人來電反映時,白金卡的彈性大於普卡,而頂級卡最大,而中小型銀行又比大型銀行更想留住客戶,因此被客戶說動、說服的比例也更高。

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

記帳的5個原則

理財不難 先從記帳開始
理財周刊 394 期

不管會不會理財,先問自己你有沒有每天記帳的習慣,如果沒有,現在就開始,因為記帳是理財入門的第一步。

文.陳明宗

曾經有一位名人說:「理財要先理心」,若你還不知道理財要如何著手,或遲遲無法理財,不妨從學習記帳開始,讓財富從今天起一點一滴累積起來。

為讓家庭收支情況透明化,了解有多少資金可以使用,再做適當的運用,從事財富管理多年的朱晶瑩,特別叮嚀夫妻都在上班的雙薪家庭,要養成記帳的好習慣,可以依照下列方式進行:

家庭財產統計:理財要及早做規畫,但必須先了解家庭所擁有包括汽機車、首飾、現金等動產、不動產有多少,弄清楚後再做經濟資源的配置,就可做好家庭財產管理;如果自己擁有多少財產都不清楚,就盲目投資,不僅無法達到資產成長目的,搞不好還會成為金錢的奴隸,那就得不償失。


家庭收入統計:包括每月薪資、租金、其他收入等,只要是現金或銀行存款都應計算在內,並詳細分類,但沒有現金或銀行存款就不能算在內,應歸入家庭財產中,如保險年金,只有實際拿到的才能列為收入。對於家庭來說,現金、銀行存款才是可以隨時支配的財產

家庭支出統計:為明白家庭的每分錢流向何處,必須每天記錄支出,並且每個月彙總,也就是所謂的流水帳,持續3個月,並做比較,就能養成量入為出的好習慣。例如房貸、餐飲、水電瓦斯、交通費等支出,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相同,應按實際情況分類,一定要清楚,讓錢花得明明白白。在資訊科技發達,國民所得提高下,幾乎每個家庭都擁有電腦,可以做為輔助工具,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制定生活預算:參考支出明細表,訂出家庭生活預算;在規畫預算的時候,除了每個月正常家庭支出之外,有小孩和父母的家庭,還要考慮孩子的撫養費和父母的贍養費,此外也要留下一部分,做為旅遊、聚餐等非經常性支出。但要記住,記帳的目的不是對自己吝嗇,而是要讓金錢的來龍去脈清清楚楚

生活支出和投資帳戶分開:每月現金入帳時,將收入減去支出,有餘額就是可進行投資的資金,投資資金和生活支出一定要分開,才能確保投資持續穩定的進行。投資資金應考量未來是否生小孩,以規畫不同的投資標的。

總之,記帳是為了妥善規畫日常的收支情況,並能量入為出,而能有餘錢進行相關的投資,並善用投資機會,讓小錢變大錢

看職業傷病 別忘了你有勞保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加班時數超過2小時到5小時的員工,最容易發生車禍!腰痠背痛則是各種勞工共通的苦惱。醫師呼籲,勞工應多利用勞保身分就醫,看職業病只要100元,請假、手術也可申請相關補償,若以健保身分到醫學中心看門診則從460元起跳。

台大醫院環境暨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杜宗禮今天公布「台北市職業傷病狀況調查」,針對台北市企業、公司、工廠進行職業傷病調查,抽樣對象857家企業,由工安、總務、人事、管理等職員根據員工請假、差勤打卡、職業傷病及醫療紀錄等資料填答。

加班2到5小時 容易出車禍


調查結果發現,過去兩年內,最常見、對公司影響最大的職業傷害是上下班及值勤中發生的車禍事故,而且工作環境有化學品、或日加班時數超過2小時到5小時以上者越容易發生車禍事故。杜宗禮呼籲,在密集加班的月分,應多提醒勞工注意睡眠,通勤小心。

其他的職業傷害還有滑倒、跌倒、墜落、夾捲傷害。杜宗禮說,醫院及生物實驗室及運輸倉儲業易發生滑倒、跌倒、墜落的傷害事故。

而作業速度無法控制、需搬重物的工作則容易發生夾捲傷害。身處惱人的噪音環境中,則上述所有工傷事故都容易發生。

手臂頸肩疾病最常見

工作相關疾病方面,最常見者為手臂頸肩疾病、振動引起之疾病及職業下背痛。杜宗禮說,作業速度無法自行控制、手部重複同一種單調的動作、有使用含鉛物質都會加劇職業性骨骼肌肉系統疾病。其次常見為眼睛疾病,可能是因為環境光線之不足、使用電腦過久或需精密視力作業有關。

杜宗禮說,勞工因工作而身體不適,應該多以勞保身分就醫,他以台大醫院為例,若以健保身分就醫,掛號費加部份負擔至少要460元,如果用勞保身分就醫,則只要100元,且後續需要開刀、請假等,都可以申請勞保相關給付

2008年3月21日 星期五

懂得估價 才更懂殺價

住展雜誌 321 期

房市議價空間彈性可能增加的消息,近來常在坊間報章出現。這樣的報導,當然會使得有意購屋者更加心動。然而說到議價或殺價,應該是多數消費者最難掌握的部份。以下我們就綜合估價師的專門技術,及銷售方的市場觀察與經驗,提供消費者一些可以輕易入門及上手的殺價撇步!

幾乎每個領域,都會有些知識或技術,是只能意會、難以言傳,或是極難掌握的部份。在政治、在選舉,會是如何抓住民意、抓住選票;在股票市場,可能是個股,乃至於大盤的漲跌預測。至於在房地產市場,應該就是價格了。

的確,某棟房屋的價格到底合理與否,消費者通常很難能夠立即分辨。就算是建商、代銷甚或行庫,也都需要搜集相關的資料,才能研判地主所開土地價格,建商開價是否合理?有沒有利潤空間?或申請貸款的擔保品,是否真有其價值。


◆不動產價格 影響因素複雜

房地產之價格或價值,之所以難以評估其合理性,撇開主觀條件上的資訊相對不夠透明不談,客觀上也是因為,影響房地產或不動產價格之因素多且複雜。

就不動產之估價理論,影響其價格之因素,可分為『一般』、『區域』及『個別』因素三大類。這三大類中,區域及個別因素較容易理解,分別是指鄰近地區類似標的價格之相互牽動,以及不動產標的本身之條件影響

至於第一項「一般」因素,則是複雜許多,又可分為自然、政治、經濟及社會等因素。這中間,一般人比較熟知的,不外乎交通及其他公共建設、利率水準、人口分布、生活方式、都市利用計畫管制以及相關稅制等等

不過,會影響不動產價格的,還包括儲蓄、消費、投資、產業結構、物價及薪資變化,教育與社會福利,地質、土壤、地勢,甚至國際化狀態等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房地產之價格,乃至於價值。

面對如此複雜、多層次的影響變項,我們到底又該如何判別,一件不動產或房地產其價格之合理性?甚至說得更白些,不動產或房地產,是如何定價的?這部份,我們帶您追根究底,看看最專業的估價,是用何種方式評估的。

◆比較成本與收益 估價三法

根據八二年五月內政部公佈施行的︽土地估價技術規範︾,估價師可以就其選擇之可比較買賣實例為基礎,推算合理價位(二十一條),勘估標的平均一年所得淨收益,與估價當時市場適當收益做比較之收益資本化法(三十一條),及求取估價當時勘估標的重新取得或重建所需成本之成本法(四十七條)。

故簡單來說,一名取得證照的估價師,根據其專業規範,有成本法、比較法及收益法三大類估價方法。以下我們就約略概述三種估價法,以及一般消費者能夠延伸應用的部份。

一、成本法

就三種估價法來說,成本法是最容易理解的;在資本主義商業化社會,所有商品的價格,確實都是透過成本計算,再加上適當利潤而定出。而不動產商品,通常是含有土地及建物,因此成本法估價,也分土地及建物兩部份。

土地成本就是取得土地之價格總額;建物部份,則是興建所需之所有費用項目,包括營造施工、規劃設計、廣告銷售、管理、稅捐、融資利息及開發利潤等。

就估價師之專業角度,建物估價部分還要考慮折舊,但對一般消費者來說,則購買中古屋才有折舊問題。如果欲購是預售或新成屋,則不需此項考量

在實務層面上,成本法的適用程度,其實是低於下面要接著介紹的比較法。通常此法是在缺乏比較標的,或是勘估標的無市場性或收益之情況,才會運用。

二、比較法

專業估價人員在勘估標的時,最常運用的方式是比較法,也就是利用條件相當的物件來評估標的之合理價位。當然專業之比較法,須比一般消費者的比價更加嚴謹。

根據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估價師須根據幾項原則來蒐集比較標的,這包括比較實例之價格須屬正常情況,須與勘估標地位於同一供需圈之鄰近或類似區域,比較及勘估標的兩者所在之使用分區、性質也要相同或相近。最重要的,更在於比較案例之價格形成,也就是成交時間,必須與勘估時間相近

此外,估價師還要針對比較標的本身及其成交價格,進行查證分析,並就標的的區域個別因素,及比較標的成交日期之時間因素,做適度調整修正

比較法之最精髓,當然是蒐集選定適當的標的;而運用情況最普遍,主要在於和成本法相比,此法更能將時間因素考量進來。畢竟大家都清楚,不同的時間點,不動產之價格,確實可能不同。而成本法在時間這個項目的彈性上,要比比較法來得低。

三、收益法

除了比較與成本法外,不動產估價還有所謂的收益法。與成本法及比較法相比,收益法相對較為複雜。收益法根據評估模式,又可分為直接資本化法及折現現金流量分析兩種

前者簡單說,就是推算勘估標地未來平均一年期間之客觀淨收益,再根據評估期間之收益資本化率來推算價格後者則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所謂之現金流量(通常為租金),經過適當折現率加總,推算出勘估標的之價格。兩種方式最大差異,在於前者之收益較為固定平均,後者則是現金流量相對不穩定。

從收益法的推論基礎,不難發現,如運用此法,則該標的必須要有適當的現金流量,通常這指的是租金收入。由此可知,如店面、辦公室這類商用純粹投資型的房市產品,較可運用此類估價法

◆「比較法」最適延伸應用

以房地產業的現實生態來說,新建案之價格策略是以成本-利潤觀點來訂定中古屋則一方面是參考新屋價格,另方面也參酌同區過去之實際成交行情

因此簡單來說,在評估新屋價格之合理性時,成本法是可參考的方式,中古屋開價顯然多半是比價後之結果。

不過這是大原則,對消費者來說,新屋價格還是能用比較法來評估;而如果資訊能夠取得,中古屋也不是不能用成本法,輔以折舊率,論其價格之合理度

然誠如前文分析,現實社會中商品之標價或定價,確實幾乎都是用成本,加以適當利潤所定出。然房地產或不動產商品變異性相對較大,小如屋況管理,大到政經局勢,都會影響價格。因此最能將當下時空因素納入考量的比較法,還是專業估價師最常採取之方法,也是一般消費者最能應用之依據。

不動產價格構成的複雜程度的確無庸置疑,因此雖然每個地區都有成交行情,但不可諱言地,房地產價格確實仍存在著些許的自由心證或各自表述。基於此一前提,房市商品的交易自然產生了所謂的議價現象,甚或文化;再更簡單說,就是所謂殺價。

的確,說到買房子,除非是熟知區域一二的在地消費者,或經常性鑽研此道的房市投資客,否則對多數準購屋人來說,最難的是評斷某房市商品或物件賣方開價之合理性,再者就是怎樣殺價

有關房市商品之價格形成及評估,前文已提及專業估價之方式。那麼接下來的議價或殺價,又有什麼心法,或說可從哪些原則下手?

◆議價第一步 先做足功課

從民國七十九年起便開始從事房地產買賣,目前是住商不動產大安信義加盟店的李明謙店長,建議買方要事前做足功課。他不諱言。賣方開價容易得多,但對買家來說,動輒數百,甚至上千萬的消費額,非同小可,因此事前的準備作業當然是多多益善、有備無患。

拜現代資訊媒體發達之賜,消費者已有更多的管道,進行參考資料的搜集。除了傳統的分類廣告,物件廣告刊物或街頭巷尾還能看見的廣告看板外,近十年快速發展的網路,是更為方便的媒介。根據業界調查,目前有約七成的購屋人會以網路為主要搜尋物件的工具,且愈年輕者比例愈高。

因此在您看中某區某棟房屋後,即可由近而遠,從同一建物的其他可售戶,附近同質待售物件,乃至同一街廓或小區域,逐一蒐集類似標的的近期成交價格資料。此一動作,當然就呼應了前段所介紹的實例比較法。

在大致了解屬意標的周邊的成交價範圍後,緊接著就是進行實際的看屋,以及後頭的議價過程。而在議價前的看屋動作也相當重要,因為這攸關後面的議價切入點,甚至是空間。

做好訪價比價之功課,與實際的看屋後,如果對所看房屋感到滿意或符合需求,同時自身能力也能負擔,才有後面的議價及過程。而第一次的出價,其實是相當關鍵的。

◆最大原則 揀缺點挑毛病

由於近幾年房市景氣是屬上升期,因此議價空間已不像過去坊間流傳的,是從六或七折開始砍起。該物件賣方開價的七八或七九折,來做為第一次的買方開價,是較合理的起頭。

至於實際的成交價格,李明謙則指出,約從八二至八八折,都是可能的價碼。而這中間到底能夠殺多少,關鍵就在議價技巧了。

那麼,所謂的議價技巧,或說撇步又在哪裡?其實大原則就是挑毛病、找缺點,然後針對此點切入

因為賣方會根據欲售物件本身的條件周邊環境及其他相關因素拉升價格,同樣的道理,買方當然也要針對同一角度,用反向思考來議價。

而這些切入的項目,從房屋本身的格局、方位、採光,社區的管理,乃至於小環境良莠等等,甚至非常個人因素的風水,也都是可運用的素材,而這部份,當然是從實際的看屋過程蒐集得來

另外,以中古屋來說屋齡,當然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素,這就是前面成本估價法當中的所謂折舊

◆近期新成屋 議價彈性大

除了從物件本身的條件外,還有一些部分,提醒買方可以稍加注意。以中古屋來說,先是儘可能與賣方或屋主當面議價;另外,也可先打探賣方售屋的動機或目的

中國人所謂『見面三分情』,因此買賣雙方如果可以當面談,賣方通常都比較容易鬆動價格,就等於議價彈性增加。如果能夠投賣方之所好,甚至可以攀親帶故,議價空間或許更大

賣屋者出售之目的或心態,也是一可切入點。買方如果在事前稍微打探一下賣方賣屋的動機或目的,也有助於成功議價。

另外,如果是投資客之賣方,則短期來說,議價空間及彈性也較大。根據觀察,過去幾年的預售屋,從去年開始逐漸興建完成,投資目的購買者,便以成屋姿態進入房屋市場。在房屋落成,即進入正式的繳交房貸期,加上去年行庫緊縮房貸及利率上揚,投資客壓力確實相當沉重。

而就算是自住目的之購屋人,也可能因為類似的情況,在無法負擔較預期增加的房屋貸款下,產生所謂的準斷頭戶。這類物件,至少在農曆年節前後,期間都會有較大的議價空間。

就目前市場現況,看得見的成屋,甚至是剛興建完成的新成屋,因為客觀條件環境丕變,而有較大的議價空間。那麼,近期市場上能見度仍高的預售屋呢?

◆中低價產品 較有議價空間

根據第一線銷售的代銷人員透露,雖然相較於成屋,預售屋除了小環境類似外,本身能看到的點有限,因此感覺上似乎議價方式相對較少。不過根據經驗,其實預售屋和新成屋的實際議價彈性,差距不大。

一般而言,會接受購買預售屋的消費者,其實多半基於預售屋規劃較有彈性,不然就是確實認同該案所在地段,因此對價格其實多有一定認知。另外,基於成本觀點,在原物料及土地價格都還是上揚趨勢之下,未來預售市場議價空間也不容易加大。這樣的情況,在這幾年尤其明顯。新屋市場中,落成的新成屋,價格都比之前預售階段更高。

但如從供需角度,短期內新屋市場有一段時間的盤整期。不過實際的議價空間或彈性,還是要看區域及產品。平心而論,都會區中高價位產品,市況仍將維持水準以上,議價空間相對有限。某些區域的中低價產品,則較有議價彈性

議價或殺價,應該可謂房地產買方的『聖杯』;多數消費者都清楚明白,議價、殺價的重要性,這也形成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但平心而論,真正能懂得箇中訣竅的消費者,除非是長期專業的投資置產者,否則還是難以掌握。

因此,本文先從專業估價領域取經,告訴消費者如何評估賣方開出價格之合理性。在做足事前功課後,我們也請教了理論上不希望買方殺價的銷售方,提供他們對議價方式及空間的經驗與看法。總的來說,無非是希望藉此讓消費者得以按圖索驥,用更從容的態度來購得一戶好屋。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Working Poor──日本窮忙族案例的省思

這篇文章看完之後,心情滿沉重的
想想目前的台灣,是否可能在不久的將來
也變成像日本的情況一樣呢?(或是已經發生)

http://blog.xuite.net/cosway/stock/16208732

醫療險等待期

防止帶病投保…醫療險等待期 不賠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壽險業者提醒,所有醫療險都有「等待期間」,以防止帶病投保;不同醫療險等待期也不盡相同。在等待期間內,若發生保險事件,保險公司不需理賠,故投保時應先暸解承保範圍,再依自身需求挑選最合適的醫療險。

壽險業者表示,跟購買傳統壽險一樣,醫療險的保費愈年輕保費愈便宜,所以及早規劃,才能為自己多省一些保費,且更不會因身體不健康而被拒保或加費承保。在實務上,常發現保戶投保健康險後,因發生保險事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卻被拒賠,原因是投保後保單還在「等待期」,因此保險愈早保愈好。

為防止客戶的道德風險,保險公司對醫療險、防癌險及重大疾病險等險種均設下「等待期」限制。所謂的「等待期」,是指被保險人自申請投保後,保單持續有效達約定期間以後發生的疾病,保險公司才會理賠,依各家保險公司規定不同,等待期通常是30天到90天不等。


相對於等待期,民眾也有撤銷保單的權力,稱為「猶豫期」。當要保人於保險單送達的隔日起算十天內,可以審閱保單條款及內容,若認為不符需求,可以書面檢同保險單親自或掛號郵寄向保險公司提出撤銷契約,這十天即稱為猶豫期。



戰勝保險公司》壽險意外險 沒有等待期
經濟日報 記者 邱金蘭

阿賢(化名)的爸爸在92年2月27日跟A保險公司投保團體定期壽險10萬元,並附加意外險20萬元,同年5月30日下午阿賢父親身故。

事後阿賢向A保險公司申請身故保險金,但保險公司拿出這張保險契約中的備忘錄,有「保單生效三個月內因病死亡或全殘,不給付保險金」的約定,拒絕理賠。

保險公司不賠的理由,是阿賢父親投保的團體壽險,保險期間生效日依約是從92年4月1日起算,被保險人身故時間是92年5月30日,屬於三個月的等待期內,而且不是意外傷害身故,應屬於一般疾病造成,因此保險公司很難給付保險金。

阿賢認為保險公司的主張沒有道理,因此向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申訴。保發中心處調後認為,一般等待期多是在醫療險、癌症險契約才有,目的在於排除投保前即已存在卻隱而未發的疾病風險,而且要在費率上適度反映

一般壽險保單原則上沒有等待期,而且阿賢父親投保這張保險公司的團體壽險保單,是以簽訂備忘錄方式,約定保單生效後三個月內因病死亡或全殘不給付,不僅限制了壽險契約的保險範圍,也沒有適度反映在保費,顯有不妥。

除此,阿賢父親究竟是不是「因病」死亡,也有爭議。保發中心認為,阿賢父親身故經法醫判定直接死亡原因是「心臟衰竭」(意思就是說:心臟不會跳了),屬於「自然死」。自然死雖然也包括病死,但不能因此認定,自然死就是因病死亡

如果A保險公司要主張阿賢爸爸是「因病」死亡而不給付,保險公司就應負舉證責任;保險公司如果無法證明,就應給付。因此,保發中心調處結果,主張A保險公司應依約給付身故保險金。

這個申訴案例也提醒保戶,投保時最好注意保險契約或備忘錄有無約定等待期間。尤其是意外傷害險跟壽險保單,通常沒有等待期問題,如果保險公司的契約有此約定,保戶可以衡量是否有投保需要

至於醫療險,通常會有30天的等待期間,也就是從保險契約生效起的30天內所發生的疾病,保險公司對於因該疾病所產生的住院等醫療支出,是可以不理賠;癌症險則有90天的等待期間,這段期間內所產生的癌症也不賠,保戶投保前,最好先注意這些等待期問題。

有錢人絕不會犯的五大購屋錯誤

住展雜誌 321期 作者:股票上市公司基泰建設總經理馮先勉博士

在M型社會中,為什麼有些人會有錢?通常是因為他們過去所做決定,對的次數較多;相對地,為什麼大多數人賺不到錢?因為他們常依照自己的直覺做決策,所以常被套牢!

「率性而為」如果能賺到錢,則大多數人都會賺到錢,但事實往往不是如此。

本文將有錢人在投資購屋時,絕對不會犯的五種購屋錯誤觀念加以整理,希望能幫助大多數人打破以「直覺」投資的迷思,而能順利躋身於有錢人之列。

◆購屋錯誤一
~有錢人不會先買小屋,後買大屋


一般人依直覺思考購屋,總是會依自己的能力,先買小屋再買大屋,由小而大,循序漸進。但這種作法只會造成終其一生頂多有個棲身之所,但卻無法從投資購屋中賺到錢,而躋身富人之列,為什麼呢?

首先,是因為小屋雖然便宜,但增值性有限,每一次購屋要等到景氣來臨,才會有大賺頭,但通常一次要等七至十年


大家想想,買一戶小屋,要等七至十年,才有機會大漲一次,當機會到時,除非是將小屋賣了,不再投資購屋,否則賣了小屋,再換大一些的房屋,不但無法獲利落袋,反而還要再投入更多的資本。

然後,又要花個七至十年等其增值,即使一生順利,也頂多換個三、四次,換到一幢最大坪數的房屋後,很可能還等不到該屋的增值,就已「蒙主寵召」,讓政府坐抽遺產稅了。在其一生之中,皆處於投資的「等待獲利期」中,而真正獲利者,不是其子女,就是政府,「一生打工,如竹籃打水一場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成為其一生投資的寫照。

◆自住屋難獲利

其次,由小而大的購買行為,通常會捨不得與自住行為區分,也就是說,投資人所買的房屋可能大多用來自住,自住的房屋是無法投資獲利的

因為即使房屋愈換愈大,但當想將最大坪數房屋出售時,常會捨不得,因為想到如果房屋被賣了,自己就沒有房屋可以居住,子女就會無家可歸,於是在情感上就會捨不得出售。

結果一生只會擁有一幢自用的房屋,自然也不易從房地產投資中獲利,而成為與投資獲利無緣的「屋奴」。

任何一個希望從事房地產投資的人都必須了解,「自住」和「投資」是兩件事,如果想要「自住」,依照自己經濟能力由小而大,一生做個「快樂屋奴」,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想要投資獲利,則必需和自住的房屋分開,要由大而小,因為,如果先買一戶大坪數的房屋,等到一次景氣(也許七至十年)來時,即可將房屋出手獲利

此時,可有二種作法。一是手中握好現金,等房屋跌價後,再進場購買,則可安穩將獲利落袋(先售後買法);另一種則是同時再購買一戶小些坪數的房屋,則可馬上實現獲利(以大換小法)

◆率性而為可行

如果投資人真正瞭解這二種投資獲利方法,則房屋雖然即使愈買愈小,但每次的景氣(七至十年)都會為自己帶來獲利的機會,在有生之年,至少可以賺取三至四次,甚至更多次的獲利機會。

這種做法唯一要克服的是自己的直覺式思考方法,我要再提醒一次,如果依直覺「率性而為」的投資可以賺到錢,則有錢就不會是只有少數人的專利。

◆購屋錯誤二
~有錢人不會先買郊區,後買市區


依一般人依直覺思考購屋,總認為應該依照自己的經濟能力先買郊區,後買市區,最常聽到的聲音是「台北市的房屋已經太貴了,買不起,只好先買台北縣(甚至更偏遠的地方)!」就投資的角度而言,這是一種風險極大的錯誤,為什麼呢?

因為郊區通常是區位較差的地方,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房地產投資的三大鐵則是「區位!區位!區位!」意思是說,寧願不要投資,也千萬不要購買區位不好的房屋,「只要台北一張床,不要台東一間房」在在說明了區位對於投資的重要性,而郊區就代表了區位的不佳。

區位不佳就代表了未來增值空間有限,風險卻很大。由過去幾十年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郊區的房屋,在每一次的景氣時,大量築「夢」,讓許多無經驗的投資者與首購族,因為價格便宜,歡天喜地的購買,後來卻多遭套牢,遭到價格被腰斬,甚至再腰斬的命運。

每一個人都知道,當景氣來臨時,是郊區房屋的漲幅大?還是市區的漲幅大?當然是市區的!那為什麼還要去投資購買郊區的房屋呢?

同樣的例子,有許多新開發區的房屋,其價格雖然較市區便宜,但其情況卻亦相同,即使該區域有增值潛力,大多也已經反映在價格之上(超漲),要等到真正投資獲利,至少都是十年以後的事了。

更可怕的是,所築的「夢」如果發生變化,例如該開的捷運不開了,該蓋的學校不蓋了,該有的設施不建了,就會產生極大的跌價風險。

根據過去的經驗,一個新開發區的成熟時間,幾乎沒有少於十年的,例如信義計畫區的成熟花了超過二十年、淡水新市鎮的開發,經過十年仍是荒草一片。

依此經驗,大直及南港重劃區,沒有再十年是無法成熟的。因此,如果想要投資房地產獲利,千萬不要因自己經濟能力的考量,而先投資郊區,後投資市區。

◆購屋錯誤三
~有錢人不會先買中古屋,後買預售屋


一般人依直覺思考購屋,總認為購買中古屋(或成屋)因為看得到,而且價格通常也比預售屋低,所以安心購買。其實根據房地產投資的角度,中古屋是比較不具備有投資獲利機會的,為什麼呢?

首先,中古屋所購買的是「現貨」,是一種以大賺小的投資模式,也就是說必需先投入一大筆錢(即使部分是銀行融資),然後坐等增值。

依上述的經驗,每次景氣的時間大都要七至十年,所以在如此漫長的等待期中,每一天都必須支付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即使有人會說,中間會有租金收入,扣掉利息,至少應該還會有些賺頭。

但如果投資人真正拿計算機打打,目前市場上的中古屋,不論是何種產品,其租金收入通常在三%至五%之間,而銀行利息就要付出約二%至三%(甚至更高),如果再加上租金所得稅,以及房屋稅、地價稅,以及各種維護費用,即使不算折舊都不一定會賺錢,這些成本都還不包含如果遇到不良的租客,欠租或賴租,以及客戶更換中所造成的空置期損失,如果真正細算,獲利其實是極低的(有些甚至還貼上機會成本的損失)。

◆預售屋潛力佳

但投資預售屋就沒有這些問題,雖然,一般而言預售屋的價格較高,但在未來三至五年裡,投資人通常只要付出房屋總價的十五%到三十%,而在這段時間裡,所有的稅費,如房屋稅、地價稅,甚至土地增值稅都是由賣方(建設公司)支付

相對的,如果房屋有增值,則一OO%的增值皆完全由投資人取得。甚至如果在房屋尚未蓋好時即已出售(轉售),則通常連所得稅都可以省下來。

根據歷史經驗,在每一次的景氣來臨時,往往購買預售屋者的獲利,都遠遠大於出售者(建設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

除此之外,如果房屋漲價的數額相同,預售屋的投資報酬率至少會是中古屋的三倍以上。

因此,如純就投資的角度而言,有錢人很少會購買中古屋的,因為中古屋基本上不是一種好的投資標的。

其次,回到景氣時間,如果每七到十年才能有一次景氣的機會,對於投資預售屋而言,因為其通常有三至五年的興建期(房屋才會蓋好)。

所以,相對於中古屋,其等待增值的壓力減輕了極多,許多投資人往往在房屋尚未興建好時,即已投資獲利,這是中古屋所無法比擬的。

我必須再提醒一次,預售屋的投資機會只有在台灣才有,世界上許多地方,雖然也有類似的名稱,但不是預付款(Down Payment)要很高,就是購買期較晚(如中國大陸有必須在結構體完成才能預售的規定),甚至嚴格限制了銀行貸款的方式與成數,這些都將預售屋的投資優勢做了較大的限制。

只有在台灣,沒有這些限制,也才有最佳的預售屋投資機會,投資人怎能不把握?

◆購屋錯誤四
~有錢人不會先買景觀,後買區位


一般人依直覺思考購屋,總認為有「景觀」的房屋會有較大的增值,因此每當許多廣告打出「景觀住宅」,總能吸引到許多人趨之若鶩。但事實上,景觀的價值是必須加以檢驗的。

一戶有景觀的房屋,當然比沒有景觀的房屋要好,這是不需要討論的,但是真正的問題是,那一種景觀能讓房屋增值?

就投資的角度,郊區的景觀是不值錢的,例如在北海岸地區,每戶房屋都能看得到海景,例如在新店安坑地區的山坡地住宅,幾乎每一戶都能看到青山綠水,但為什麼入住的人並不多,而其房屋價格的增值又十分有限?不是常聽人說「百萬豪宅,千萬景觀」嗎?

景觀要值錢是要在市中心的景觀,因為在市中心的景觀是「稀有品」!例如在台北市區大安森林公園邊的住宅,每坪已經衝破百萬元;例如中永和的四號公園旁的住宅,每坪也至少超過四十萬元,為什麼呢?

因為在市中心的景觀是稀有的,也才有增值的條件。相對地,如果在郊區,景觀就不是「稀有品」,幾乎每一戶房屋打開窗戶都有景觀,這時候,景觀就不值錢了

最好的例子是前幾年有許多久居都市的「窒息族」,為了爭取景觀,紛紛到合歡山蓋別墅(也有到宜蘭蓋農舍的),認為該區的景觀已是台灣之最,不但可以生活的健康,其房屋價格亦必然會增值,但是,那些房屋在這一波大台北地區平均房價幾乎上漲了五十%的波段中,不但沒有增值,反而乏人問津,有些人甚至還悄悄的又搬回了都市,這是什麼道理呢?

還是「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景觀不能產生價值,「稀有的」景觀才有價值。

即使在台灣首善之區的信義計畫區中,真正能有景觀的房屋不到二十%,而其中還有有些景觀是許多人所不喜歡看到的(如墳墓、隧道、或是高架橋)。

因此,即使在信義計畫區內,每坪房屋的價差,也有相差到一倍的,在如此小的區域中,已有這樣大的差異,在都市中各區域間的價差自然就更大了。

對於有錢人而言,一定是先選區位,後選景觀,因為就投資的角度而言,在A級區位的A級產品,必然是東方不敗,永遠會贏的產品,但在A級區位的C級產品卻是另一種會增值而可以獲利的產品

最近在信義計畫區內的國民住宅,每坪也賣到五、六十萬元,就是最好的例子,不要迷信景觀,「稀有的」景觀才有增值的潛力,而大部分廣告上所標示的景觀,都不具備有「稀有性」!

◆購屋錯誤五
~有錢的人不會先買建材,後買品牌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般人依直覺思考購屋,總認為房屋如果建材用得好,就一定愈增值,因此,只要看到售屋廣告上說「四面石材,進口設備」,就芳心大動,衝動購買,但後來卻多無法享受較大的增值,為什麼呢?

以往,在許多建築師的訓練中,總認為蓋房子要像蓋碉堡、蓋古堡,要實在、要堅固、要遮風、要避雨,因此大量採用石材,由外而內,幾乎是在興建一棟一棟的城堡(以往在他們教科書上的例子,也多是古堡)。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逐漸發現,住宅是要讓人住得舒服,而城堡並不能讓人住得舒服,(如果大家去看過城堡就知道,城堡只能讓極少數人舒服,居住其內的大多數是不舒服的!)。

如果要讓人們在房屋內舒適的居住,風調雨順,節能省源已成為目前世界的主流

最好的例子是前些日子,大連市蓋了一批豪宅賣給美國最大電腦公司的高級主管住,全部都沒有採用石材,記者問開發商原因何在?該開發商回答,因為該電腦公司的安全部門會先檢查每一幢房屋,如果輻射量較高,就不會同意讓該公司主管居住。

天然石材由於來自地底,多少都會含有輻射量(另一種型式的輻射屋),很不容易通過檢驗。在台灣的許多建設公司還在迷信石頭城堡的同時,世界上包含中國大陸都已經積極的在改變。

在台北市有許多擁有好品牌的建設公司,其建築物已經愈來愈少用石材,具有環保特性的鋼材、玻璃,以及可以大量通風並節能省源的門窗已經悄悄地出現在我們的四週。

具有「未來性」的房屋才具有增值的潛力,在很多外行人還在看建材、設備的時候,重視環保節能的「新好宅」已經逐步出現

因此,有錢人已將注意力由原先的建材、設備移轉到對品牌的重視,唯有具有好品牌建設公司的產品才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在許多「一案公司」的售屋廣告還在強調其所聘用的規劃及施工團隊是如何有名,及其建材設備是如何地系出名門的時候,不知道真正有品牌的公司是不需要這些包裝的

例如雙B汽車會打方向盤或是輪胎是什麼人設計或是什麼人製造的廣告嗎?

同樣地,LV皮包會打所用的皮或鈕扣是什麼人設計與什麼地方製造的廣告嗎?

品牌的精神即在告訴消費者,只要你買了我的產品,我負責到底,是誰設計、誰製造並不重要,而是本公司有多久的歷史,過去提供過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樣的服務;現在,對於世界潮流趨勢有什麼樣的瞭解與什麼樣的判斷;未來,要提供什麼樣的產品、服務與責任,如果消費者認同了,就購買,這就是品牌。

為什麼有錢人會願意多花些錢購買有好品牌的產品,因為好的品牌自然具備了未來性與增值性,請特別注意,愈能夠掌握未來產品趨勢的好品牌公司,才愈能讓房屋增值

◆有錢人的抉擇

有錢人為什麼會有錢?就因為常能掌握致勝觀念做決定!沒有錢人為什麼會沒錢?就是固執己見,常憑著自己的直覺與感覺做決定

世界上,能掌握致勝觀念做決定的人少,憑直覺思考做決定的人多,自然會造成少數富者愈富、多數貧者愈貧的M型社會,如果我們真正希望投資房屋獲利,自然應該要向有錢人學習致勝觀念!

前陣子十分暢銷的「富爸爸與窮爸爸」系列書籍,所要傳達的觀念,就是富者為何會富的原因是有正確觀念,而正確的觀念卻往往與大多數人所習慣的直覺思考的結果相反,所謂「學而不思則罔」,要讓一個人瞭解,他依直覺思考的結果往往是不正確的,已經十分困難,如還能說服他改採正確行動更是難上加難,但這卻是走向有錢人道路的唯一方式,祝大家投資順利!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懂得變心 虧40%變賺10%

Smart智富3月號 第115期 文/吳修辰

當全球經濟版圖重新洗牌,好基金也有可能受到拖累,而變成壞基金。這時就要懂得變心,改與新的好基金談戀愛,才能讓基金解套。

19世紀的英國投資銀行家羅思財(Nathan Rothschild)說:「在槍砲聲中入市,在和平號角響起時離場,」世紀華人首富李嘉誠則說:「當大街上遍地都是鮮血的時候,就是你最好的投資時機。」

而世界上最能夠印證這些話的,應該就是擅長危機入市的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過去30年,他締造的投資報酬率,是S&P500指數的兩倍,無疑是全球股市投資情緒大戰裡,最能洞悉投資人心理的大師。


2月12日,巴菲特突然宣布,將對次級房貸風暴受傷最慘重的3家美國金融公司伸出援手,擔保總金額8,000億美元的市政債券。

2天後,巴菲特旗下波克夏公司揭露去年底持股,大家赫然發現,過去半年,波克夏趁美股回檔,不僅大舉加碼全球第二大食品廠卡夫公司(Kraft)逾1倍,成為最大單一股東,還大量敲進葛蘭素藥廠的美國存託憑證(ADR)。

不只巴菲特有危機入市的動作。《窮爸爸,富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在1月17日於自己的雅虎網站專欄裡也透露,他趁著次貸風暴發生,美國房地產和股票大跌,已經投入幾百萬美元買進股票和房地產。

清崎在名為《為什麼有錢人更有錢?》的文章中譏評很多記者和散戶一樣,只會追高。但他投資卻只看兩樣東西:資本利得與現金流。其中,要賺資本利得,關鍵在「價格」,唯有在股市大跌時,你才能買到「好價格」(great price)。因此,逆勢操作,正是有錢人能更有錢的原因。

全球股市進入恐慌區 後續將有一波反彈

當巴菲特、清崎都開始貪婪時,你,還在恐懼嗎?不幸的是,按照投資心理學研究,一般投資大眾面對股市大跌,通常都會變成鴕鳥,缺乏積極面對的做法,以致愈套愈深。

抱著滿手套牢的基金,又缺現金效法有錢人逢低加碼攤平,該怎麼辦?台新銀行私人財富管理處經理陳宏璋建議,投資人此時絕不能當「鴕鳥」,放任基金套牢,而是應檢視投資組合,積極擬定解套戰略,伺機進場「汰弱轉強」!

至於布局時機,現在,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點!攤開記錄了28年的瑞士信貸全球風險偏好指數(Credit Suisse Global Risk Appetite Index),今年1月23日,指數跌到-4.22,創下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準,顯示全球股市進入「恐慌區」,巿場正處於非理性的超跌階段。當巿場最悲觀的時候,往往正是危機入市的最好時機。摩根富林明投信副總經理吳淑婷分析,根據瑞士信貸全球風險偏好指數的歷史循環周期,每當指數進入-3以下的恐慌區,後續市場會有約4個月的盤整期,之後,股市會出現一波反彈

若反彈出現,手上基金卻都套牢,該怎麼辦?看看手中基金績效,你投資的基金有虧損逾40%嗎?如果沒有,恭喜你!因為你的解套機會,會比在外商公司擔任財務主管的王慧雅還高。

小檔案-王慧雅
◎出生:1980年
◎學歷:銘傳大學企管系
◎經歷:台北富邦銀行白金中心專員
◎現職:外商公司財務人員

抓對轉換時機 報酬率差幅高達83.3%

曾經在銀行工作過的王慧雅,投資向來謹慎。2005年10月,因看好當時日本政府推動的郵政改革,連續兩次單筆買進JF日本小型企業基金,結果兩次都是單月獲利超過10%以上出場。

嘗到甜頭,讓王慧雅野心更大,2006年1月,將前兩次獲利連同本金,單筆投資JF日小基金4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11萬7,800元)。

沒想到,日股在2006年卻開始下滑,習慣每一季檢視一次自己投資組合的王慧雅,2個月後發現日股基金下跌20%,到了2006年6月報酬率竟然跌到-40%,「我從來沒有投資基金賠40%的經驗,真的把我嚇死了!」王慧雅說。

當下,王慧雅決定死馬當活馬醫,花500元基金轉換費,把弱到不行的JF日小基金賣掉,轉買其他強勢基金。考慮自己投資組合已有新興拉美、新興東歐相關基金,為了分散風險,決定投資與自己資產組合沒有重疊的新興亞洲市場。2006年7月,王慧雅將基金轉投資到當時最強勢的東協基金,2個月後,原本虧損40%的本金,已回升到只虧20%。考量東協基金漲幅已大,同年9月,她再花500元基金轉換費,將基金轉到當時市場最看好的印度。

3個月後,2007年1月,王慧雅的印度基金已將她先前虧損的本金全數賺回,還倒賺10%,讓她可以停利出場。

一筆原本賠掉40%的投資,7個月內、歷經2次基金轉換,最終反而以獲利10%出場,一來一往之間,報酬率差幅高達83.3%。

報酬率差幅:
〔40萬×(1+10%)〕-〔40萬×(1+(-40%)〕/ 40萬×(1+(-40%))=83.3%

王慧雅的例子證明,當基金套牢時,就算你手上已沒有多餘資金可加碼,唯有面對恐懼,進行「汰弱轉強」,才可能成功解套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當所有人貪婪時,我恐懼;當所有人恐懼時,我貪婪。」

在套牢時做基金轉換,最大目的,就是要將手上原本「虧損的基金」換成一個新的「現金流」,讓你的資金能夠賺到更高的報酬。因此,勇敢面對自己的虧損基金,一旦確定投資標的屬於弱勢,一定要找到機會將其轉換成強勢標的,這就抓住了巴菲特危機入市的精髓,也才能為自己找到解套的機會。

債券型、平衡型基金 讓你今年穩穩賺

MONEY+致富系列7

全球金融市場持續震盪,經濟發展仍充滿不確定性,今年防禦性資產部位應該開始增加,選對債券型與平衡型基金讓你輕鬆坐著穩穩賺。

撰文:林美枝

旭明翻開去年的投資筆記,用紅筆圈出幾次全球性的股災:227中國調高證交稅所引發的股災;7、8月間與11月美國次貸風暴引發的二波股災;另外,又看到最近剪報的大標:美國股市遲遲未能有效止跌,全球投資人信心明顯鬆動……不禁讓旭明困擾,往後這1年該把錢放在哪裡比較穩當?

旭明請教身為理財專員的表哥,表哥建議他,股災頻率升高,代表過去追漲與頻繁進出的投資策略要開始調整,改買穩健牌的債券型或平衡型基金,才能應變得宜。不過,旭明對於這類型基金不太懂,也很納悶這類型基金為何是表哥口中的「抗股災金鐘罩」?

根據彭博資訊統計,在近期幾次股災期間內,花旗美國政府債券指數及全球債券指數多能逆勢收紅(詳見表1),突顯政府債券在市場震盪時的防禦特性。因此,如果你現在仍滿手股票型基金,專家建議,不妨加入債券型基金以平衡股市震盪風險。如果不懂得如何配置適當的股債比例,選擇平衡型基金也可以。




※今年投資策略:股債兼備+全球化配置

今年全球股市邁入第6個多頭年度,但是各界預測行情將會更加顛簸震盪。原因來自兩大壓力:一是美國次貸風波後續演變,包括房市何時落底?美國浮動利率房貸戶在利率重設後,是否還付得起房貸?美歐金融機構在受創後,所採行的信用緊縮動作後續有何影響?這些不確定性,都持續影響投資人信心。

另一個重壓力就是中國經濟的降溫。由於過去幾年,全球經濟成長來源,部分是靠中國強勁的需求支撐,但隨著中國資產價格高漲,甚至泡沬化後,若官方祭出的降溫動作更加積極,對新興市場的影響恐不容小覷!

不過,雖然有上述不確定性,但投資人無須過度悲觀,因為歐美政府已積極進行紓困計畫力挽狂瀾,且環顧全球經濟成長與企業獲利,仍將維持成長的局面,只不過投資人要應付股市波動幅度劇烈的投資環境,採取「股債兼備的資產配置」與「提高全球或區域投資的分散策略」,將是因應局勢渾沌不明、尋求穩中求勝的重要法則

雖然現在談全面退出股票市場還言之過早,但債券在資產組合配置上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視。多家投信投顧專家都建議投資人,宜納入債信等級較高、波動風險較低的美國與全球政府債市。較為積極型的投資人,則可在低檔時精挑新興債市與亞洲債市,以掌握匯兌收益,與新興國家債信升等、殖利率偏高等投資利基。

由於美國景氣走緩及聯準會降息政策,美國政府債券基金將有債券資本利得行情可期(即基金持有的債券將可以賺到價差)。投資人可另再搭配以非美元貨幣為主的全球債券型基金,來防禦美元貶值的衝擊。根據過去歷史經驗,美國債市的多頭通常會逐漸蔓延到其他海外債市,因此投資人可將此兩類債券型基金視為今年債券資產的核心部位。

從過去績效來看,過去1年全球債市表現打敗定存。根據理柏統計,台灣核備的26檔全球債券型基金,平均過去1年的漲幅7.22%、過去2年的漲幅則有12.22%(詳見表2)。其中,以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基金績效最佳,1年漲幅有10.4%,2年的績效也有23.85%,約為全球債券基金平均績效的兩倍。



※投資非美元資產債券 優選高債信政府債券

就全球債券型基金而言,因各檔的基金經理團隊所側重的投資區域與債券類別不同,又該如何挑選?

今年美元仍將面臨降息、景氣走緩、雙赤字、中國及中東油元國的外匯存底打算分散貨幣配置的壓力,因此弱勢態勢一時間難以明顯反轉。為防範美元貶值風險,以及賺取非美元貨幣的升值收益空間,應優先選擇非美元資產的債券基金,例如基金部位包括瑞典克朗公債、新加坡幣公債等這類非美元貨幣的債券為主。當這些國家貨幣兌美元升值或貶值時,便可反應到基金淨值的漲跌上。

另方面,為避免通膨壓力侵蝕債券收益,對於因通膨而有升息壓力的國家,宜持有短天期債券,以降低利率風險。投資部位也應加重新興國家債券。因為造成通膨高漲的部分原因是來自於商品價格的揚升,而許多石油及礦脈出口的國家,都集中在拉丁美洲及東歐,這些國家在獲取充沛的外匯收入後,將可使政府債信有明顯改善,進而成為支撐這些國家債券的市場價值。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最新預估是,新興國家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達7.4%,仍是驅動全球景氣的重要引擎。新興國家債市仍可望受惠,進而有償債能力提升、貨幣升值等利基。

最後要強調的是,通常新興國家股市震盪幅度較歐美等成熟型市場來得大,間接影響新興國家公司債券的波動程度。因此,現階段選擇新興國家政府債券,更勝於新興國家的公司債券

※優值平衡型基金一年報酬達10%以上

一般而言,一檔好的平衡型基金,在市場多頭時,基金經理人會順勢加碼股票部位,幫助投資人漸進式參與股市,爭取獲利契機;當空頭警報來襲時,也能順勢減碼股票部位、提高現金或債券等固定收益部位,以保障投資人的資產。

在今年全球金融局勢恐更加震盪的疑慮下,平衡型基金的債券部位更需要以全球政府債券為主,以穩定淨值波動及分散匯兌風險;股票方面則須均衡涵蓋全球化的配置。如此一來,不僅可在新興國家經濟高度成長時不缺席,更可掌握歐美產業穩定發展的契機。

根據理柏資訊統計,台灣核備的14檔全球平衡型基金過去1年平均漲幅為6.86%,是想一手掌握全球股債投資機會的投資人之最佳選擇。如果鎖定區域,投資人則可考慮亞洲平衡型基金,其中,德盛東方入息基金過去1年有17.90%的績效。而如果是想用新台幣進場的投資人,則可考慮國內投信發行的全球平衡基金,例如德盛安聯全球計量平衡基金,過去1年有11.10%漲幅。

◎亞洲貨幣升值行情加溫

2007年國際匯市的變動劇烈,加上匯兌變動對海外債券型基金的影響,更較股票型基金來得明顯,因此,今年又該如何掌握匯市趨勢?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全球貨幣大概可區分為幾個類型:

1. 防禦型

當市場風險增加時,投資人通常會將日圓的放空部位予以平倉回補,以及擁抱屬於「避風港」角色的瑞士法朗。所以,2008年金融市場如果震盪幅度加大,這兩個貨幣的防禦性色彩將有可能發揮,升值空間可期。

2. 積極型

商品貨幣及高息貨幣都是不錯的選擇,如紐幣、澳幣、加幣與里拉等。這類貨幣因為擁有高利差誘因,與商品多頭下所賺進的大量出口外匯收入,因此在去年兌美元升值幅度猛烈,也是投機及投資客喜歡追捧的貨幣。不過受限升值幅度已大,加上今年全球經濟及金融風險加劇,這類貨幣的震盪幅度也相對提高,建議想介入者宜趁震盪走低時再加碼,且要管控持幣比重。

3. 紮實基本面型

這類貨幣表現屬細水長流型,以新興亞洲貨幣為主。因為高度經濟成長及經常帳收益是其重要後盾,且區域內貿易暢旺,已漸能阻擋美國景氣降溫的衝擊,再搭配人民幣升值的順風車,以及亞洲央行為減緩進口物價壓力,較願開放貨幣升值下,新興亞洲貨幣升值行情可期,值得加碼配置。

只要債、匯市配置得當,投資人便可藉由持有海外債券型基金方式,兼享匯兌收益、債息收益,以及債券資本利得行情。

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理財第一步 從記帳開始

聯合理財網 / 理財會客室 / 理財高手 / 李雪雯
http://mag.udn.com/mag/m_forum/storypage.jsp?f_MAIN_ID=61&f_SUB_ID=161&f_ART_ID=24750

以往在編雜誌時,每到歲末年終,都會規劃兩大主題,一是年度理財新聞,另一個則是投資理財的回顧與前瞻。目的其實都是藉由一整年重大事件的回顧,能夠提醒理財大眾在新的一年裡,能夠戒除掉不好的習慣。

根據某家人力銀行的調查,高達8成4的受訪上班族有經濟壓力。其中最大的壓力來源(可複選)主要是:一般生活開銷(64.25%)、房貸或房租(39.94%)與其它負債(29.31%)。

最後問到上班族有效解決經濟壓力的方法為何?在可複選的情況下,減少開支佔46.38%、儲蓄/投資理財佔45.73%、職涯規劃或轉職佔44.28%。此外,另有15.78%的上班族選擇以不生小孩來降低經濟壓力。

過去,所有理財顧問在提供理財規劃及建議之前,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求對方透過「每天記帳」的方式,力行收支平衡的原則,然後才能達到「收入—儲蓄=消費」的極致目標。


每日記帳在理財規劃上的重要功能在於:如果光是喊喊口號,卻沒有任何實質的動作,是不足以達到收支平衡的目標的。但記帳則可以讓一般大眾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在什麼地方?然後也就比較容易根據最容易花錢的地方,找出解決的對應之道

只不過,姑且不管每天將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雞毛蒜皮的事記下來,是不是件簡單、容易的工作。單純記流水帳卻無法確實樽節開支,也還不足以達到以上「收入—儲蓄=消費」的原則

筆者認為許多人過去為什麼無法確實執行記帳的功能,主要就是因為大多數的實體或網路上的記帳簿都有一個缺點:它只能在每月終了之際,才告訴你這個月花了多少錢,但是無法在事前就做到告知的動作。

記得多年前日本一個類似「貧窮大作戰」的節目,曾經提出一個滿好的「克制開支」的作法。它是要求上班族在領到薪水之後,在扣除既定的儲蓄及投資之後,按照不同的開支項目,裝到不同的信封袋中。每次消費時,就從相關的信封袋中將錢拿出,並在信封袋上記帳

由於每次消費之後的剩餘金額,都會寫在各個信封袋上,所以它也產生一種提醒的作用,讓消費的人知道可以動支的額度將滿,必須小心控制接下來的大小消費。

但是日本電視裡介紹的這種「信封袋」式的記帳方式,還是有其缺點。因為把錢都放在信封袋中,不但減少了利息收入,大筆的錢擺在家裡或錢包中恐怕也容易遺失。

好在電腦的應用可以彌補這部分的缺憾,像筆者就自己利用電腦的Excel軟體設計了一個簡單記帳的檔案,將每個月的開銷分成「餐飲」、「美容服裝」、「交通」、「書籍」與「其他」五個大項,各有預定的預算金額。同時不論消費是用信用卡或現金,都會逐筆計入。

此外,電腦Excel軟體有個好處是:可以透過它的「減項」功能,讓使用者隨時知道該項預算是否即將額滿,順便提醒自己在接下來的日子要克制消費。因為筆者在Excel的使用上還不是很嫻熟,所以功能也很陽春。電腦高手還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設計更多、更好的功能。

根據筆者的經驗,多數人在記帳時,太過執著而無法變通,所以當月月預算都超支之後,就變得異常挫折,很容易就讓記帳的工作半途而廢,或是記記停停。所以,記帳時應該把握住「符合人性化」的原則,才可能長長久久。

舉例來說,每個人的分類就不一定要分成五類,也可能是六類或七類,或者項目及內容都不同,可以視個人的需求而調整。其次,每個大項下的預算金額也可以彈性調整。

但是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消費的同時,必須嚴格執行「不動用銀行所推出的『免息分期付款』」,至於信用卡帳款則是非不得已,絕不輕易動用循環信用額度。

因為如果一般大眾僅僅只是記帳,卻忘了關上這兩道安全門,那麼收支平衡的目標恐怕就很難達到。就算碰到有更大筆的耐久性消費財要花,筆者建議應該另外估算大概的預算,再平均分攤到每個月中。同時這個每月分攤額,也務必做到「不致於超過自己的能力負擔」。

筆者想要強調的是,記帳只是一個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主要的作用還是幫助想要進行理財規劃的人,找出每月的收支缺口在哪裡?然後才能決定,接下來是要靠「開源」還是「節流」的方式,達到「收支—儲蓄(投資)=消費」的目標。

因為每個人想要過的生活品質與能力都不同,有的人擁有非常好的賺錢能力,那麼「花得多,賺得更多」也算是提升國內經濟的一大助力;有的人則願意用較低的生活品質,換取工作以外的更多自我時間。

以上都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因為這世界上並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固定法則。不過,由於每個人的背景不太相同,如果能在符合人性的前提下操作,投資理財才能長長久久。

筆者不敢說自己是高手中的高手,只希望能與廣大讀者共同分享與勉勵!

青年買變額萬能 中年買變額年金

MONEY+致富系列7

現在一提到「投資型保單」,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只要一講到「變額萬能」或「變額年金」,許多人一定霧煞煞,更別提是否搞得清楚哪一種商品最適合自己?

撰文:鄧慧(玨木)

小敏日前跟大學同學聚餐,聽到幾位好友都在談論自己買的投資型保單,心裡也開始對這項商品產生好奇。只是,當她回家上網查詢投資型保單時,卻看到「變額壽險」「變額萬能壽險」「變額年金保險」等各種不同的商品名稱。小敏只知道投資型保單是結合「投資」與「保障」的一種保險商品,但對於什麼是變額、萬能則完全搞不清其中差異,更遑論從中選出一張最適合自己的保單了。

小敏向好友可親求問,可親解釋說,一般投資型保單可分為「壽險型」與「年金型」兩種。其中壽險型又可分為「變額壽險」與「變額萬能壽險」,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壽險型商品大多是「變額萬能壽險」,而變額萬能壽險之所以「萬能」,是因為它在保額、繳費方式及理財功能上,都比變額壽險更有彈性。


至於年金險方面,目前市面上則以「變額年金」為主。可親舉例說,「年金」就好像是一種「先儲蓄給自己」的作法,保戶必須在一定期間內先按期(或躉繳)一定金額的保費,保險公司則會依約保證於未來按期支付一定金額給受益人。只是「變額年金」因為所連結的投資標的(例如基金)會有漲跌之分,因此未來保險公司每期年金的給付金額,也會依投資績效而產生波動。



※壽險保障「死太早」風險 年金險保障「活太久」風險

那麼小敏到底該選擇「變額萬能壽險」或是「變額年金」呢?安聯人壽訓練培育部副理秦國維簡單表示,變額萬能壽險的本質,是以「壽險」為主,變額年金的本質則是「年金險」,也就是說,變額萬能壽險是以「死亡」為給付要件(即被保險人死亡才有理賠);年金險則是以「生存」為給付要件(即被保險人要在生存時,才能持續領到年金給付,保險期間死亡只能領回先前所繳之保費)。只不過這兩者都包含了投資功能,投資盈虧由保戶自行負擔。至於保戶該選擇該購買那一種,則可視自身的情況而定。

秦國維進一步指出,保戶可以根據「購買目的」、「保險功能」來決定該買哪一種。以一名社會新鮮人為例,在25歲時,他的購買目的可能以考量基本保障為主,此時可以購買一張變額萬能壽險,之後再根據人生各階段的理財需求(如存買屋基金、子女教育金及退休金),來增加保障及調整繳費金額。但如果是一位年滿60歲的退休人士,因其目的是以定期定額領退休金為主,則比較適合購買無年齡限制、不需體檢,且未來可以每月(或每年)領年金的變額年金險。

我們若以保險的功能來看,通常會購買變額萬能壽險者,主要是擔心自己走得太早,希望能透過理賠金來保障家人日後的生活,所以除了投資功能外,還比較偏重「保障」;而購買變額年金者,則是擔心活得太長,退休後沒有足夠錢養老,因此以「理財」為主。一般變額年金又分為即期年金與遞延年金險,不過目前市面上多以銷售遞延年金險為主。

名詞解釋︰即期年金與遞延年金

即期年金是躉繳(即一次繳付全部保費)一筆保費後就開始領取年金,適合已屆退休年齡、財力充足者。

遞延年金是分期繳付保費若干年後,再開始領取年金,適合離退休年齡尚早、財力不足者。



變額萬能壽險與變額年金險除了保險功能與給付方式不同之外,在「附加費用」、「繳費方式」、「保險成本」上也有所不同。秦國維談到,一般保戶繳交的保費後,一部分是拿去繳目標保費(即買保障)、一部分是拿去繳超額保費(即用在投資相關費用),這二塊保費都要收取費用,通常針對約定好的目標保費,第1年會先收取60%的附加費用,然後逐年降低,5年累計附加費用不得超過150%;第二塊的超超額保費因各家公司不同而收取1~5%的投資相關費用。

而變額年金分為前收與後收型,通常前收型會收取1~5%的投資費用,也就是說當保戶繳交100元保費,會先扣除5元附加費用,剩下95元全數拿去投資。

※變額萬能壽險與變額年金收費模式

除了收費方式不同外,變額萬能壽險的繳費方式也跟變額年金不同,變額萬能壽險保費的繳納時間、金額都很彈性,保戶可以視自己的經濟能力及理財目的而調整,萬一短期無法繼續繳費,可以暫停繳納,只要帳戶價值足夠支付最低保費成本與附加費用,就能讓保單持續有效

遞延年金則是分為累積期與給付期,前者為保戶可繳費期間(一般至少須10年,可由保戶自行決定),保戶在累積期滿便可開始定期領回年金金額,作為其生活費用等。此外,在危險成本上兩者也不同,變額萬能壽險是根據保額及被保險人年齡對照計算危險成本;至於變額年金,多數則因為不要求購買保險保障,所以無保險成本費用

※年紀輕、收入不多→變額萬能 中年族群規畫退休金→變額年金

若是再以年齡及適合對象來區分,變額萬能壽險適合年紀輕、收入不多、保障不足且資金運用靈活的投資人變額年金則因分期提領的特性,最適合中年族群規畫退休金。根據安聯人壽內部統計,年齡在40歲以上購買變額年金的比例高達56%,其中又以41~50歲這個族群所占的比例最高為29%。

由於現代人投資理財的觀念愈來愈普及,投資型保單被國人接受的程度也愈來愈高,不同類型的投資型商品各有其優缺點,秦國維建議,當保戶要選擇時,最好先考量自己的需求、購買目的以及可投資的年期,再來決定是要購買變額萬能壽險或變額年金。

2008年3月16日 星期日

投資新原則

理財周刊385期 文.陳明宗

一筆大額年終獎金的投資,建議把錢分成3份,提高每月投資金額,分批進場,保本型的連動債是不錯選擇,也可在外幣定存上著墨。

上班族辛辛苦苦忙了1整年,目前是領年終獎金的時刻,由於「欠債不過年」,年終獎金是很好的償債資金來源,特別是一些適用利率較高的貸款,如現金卡或信用卡循環利息,應該優先償還。

扣除負債之後,預留額外的必要開銷,如果您有10萬元至30萬元可支配,您準備好了如何運用嗎?每個人都需要理財,越窮越需要理財,處於目前微利時代,該做什麼投資為自己未來加分,是相當重要的事,如何投資是你我關心的話題,因為好好投資,才能錢滾錢!為此,有3位理財專家告訴您不同的年終獎金理財法,提供您參考。


儲蓄是理財第一步

先偷偷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根據安泰銀行(2849)財富管理部經理徐秀玲表示,平常收取的基金手續費是打7折、8折,為了吸引你,這個時候特別優待,最低可是打4折,投資人可好好把握。

她也說道:「並不是我在危言聳聽,可以預見下一代將比現在更辛苦,所以,從小就需要養成儲蓄的好習慣。」一般人離開學校之後踏入社會進入職場工作開始賺錢,更需要儲蓄,這也是理財的第一步,當累積至一筆錢,就可以做其他投資。

以往投資人都是由每月薪水中固定提撥3000、5000元進行定時定額的投資,在年終獎金的資產配置上,徐秀玲提出這樣的建議,由於年終獎金有一筆錢,因此可以提高每月投資金額,並分批進場,先提撥10萬元,每期扣1萬元,並規畫一段時間之後可獲利了結。

要有固定收益

她也說道,受美國次貸影響,2008年全球景氣將趨緩,因而今年2大投資原則就是第1要保本,第2要有固定收益,觀察目前全球股市的現況,可以選擇的標的已不多;就新興市場來看,都已大漲一段,未來獲利空間減緩,以越南來說,2006年大漲一波,2007年漲幅就沒有那麼大了,其他新興國家也是如此,值得投資人注意與觀察,因而在此部份的投資就較為保守。

徐秀玲建議,由於投資海外基金,利息與資本利得在600萬元以內就免稅,但國內如果利息收入在27萬元以上就須繳稅,因而境外債券基金可以考慮,但評等必需是好的,可投資保本型的連動債,才能進可攻、退可守。

不應受短期訊息影響

另外,也可在外幣定存上著墨,可選擇包括美元,以及購買一些外幣存款,如目前處於弱勢的美元,以及強勢的紐幣、澳幣、歐元,原則上需搭配使用,以規避匯率風險,這是投資上需注意的一件事。她強調,投資人需定期檢視資產配置,隨時做調整,因為這是血汗錢,一分一厘也要珍惜;而投資原則上,不能一窩蜂、一頭熱

近月來國內股市跌幅重,此震撼教育讓一些股票型基金的淨值也下滑,投資人就開始不理性起來,向理專人員抱怨為何不先告知出場,但理專如果有告訴客戶必須停損出場,就讓人無所適從;針對此情況,主管機關已要求銀行必須電話錄音,以減少紛爭的產生。

資訊是有價值的,但處於資訊爆炸的時代裡,自己也要有判斷能力,經過濾、吸收消化訊息之後,何者對自己有用才拿來運用;而且中長期投資不應該受短期訊息所影響,否則會亂了方寸,徐秀玲也提出這樣的看法。

朱晶瑩明白表示,當摩根士丹利世界指數,以及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的年度,債券指數通常會有正報酬,顯示以股票搭配債券的配置,將可有效防堵投資組合下檔風險,這是觀察近20年來市場所得到的結果。

儲備錢滾錢的實力

預計2008年全球景氣將趨緩,安全避險需求加上降息的心理,有利於債市多頭行情的延續,建議可將1/3的資金配置在美國高等級債市,並搭配非美元貨幣為主的全球債市,可達防止美元繼續貶值的風險。

短期新興市場訊息焦點仍集中在匯率、景氣及通膨等方面,而新興股市走勢震盪幅度將更加劇,就基本面來看,只要新興國家內需市場仍穩健成長,預期2008年仍將支撐全球景氣成長的主要動能所在,獲利依然可期。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預估,金磚4國對2007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度可望達25%,是不可忽視的動力來源,反觀美國貢獻度僅16%,對國際經濟的影響力已降低。

新興國家經濟成長動能,逐漸由出口導向轉為內需成長,基礎建設與民間需求將為新興股市重要題材,在基本面依然穩健下,後市仍可期待,因而也可提出1/3的資金進行投資。

對於年終獎金發放較多的上班族來說,還要考量積極的投資工具,根據目前景氣觀察,全世界都面對通膨的壓力,尤其目前銀行1年期定存利率卻只有2%,為了避免通膨吃掉定存利息所得,投資人還是要降低定存比例,規畫更積極的投資工具。在投資的建議上,朱晶瑩強調,可選擇抗通膨的標的,如國內外發行能源基金、農產品基金等。

朱晶瑩強調說道,由於市場波動性大,積極的做法就是先設定獲利的成數,超過就獲利了結,落袋為安,再尋找穩健的投資標的,一方面可對抗通膨,另一方面也比較有錢滾錢的實力。

針對需要 量身訂做

台新金(2887)旗下台新銀財富管理事業處副總經理王大寬也提出他的看法,由於客戶需求不同,且投資期限長短也不一樣,加上可忍受風險程度也有差別,因而財富管理必須一對一進行,針對需要而量身訂做。

中國與印度是全球第1大、第2大人口國,分別達13億人、8億人,內需市場需求就相當驚人,為此,王大寬認為亞洲地區的新興市場可以投資。

在油價已突破每桶100美元之後,原物料市場仍持正面展望,主要是因中國、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國家帶動需求成長,在供給面仍吃緊情況下,對價格仍具支撐作用;而原物料產業供給在整併風潮之下,現金充沛之礦業、能源企業,積極展開併購,以拓展產能與強化產品組合,也可降低價格大幅波動。

觀察各產業類股表現,自去年年初至今為止,前5大分別為全球金屬礦業、原物料、工業、能源、電信類股。透過天然資源基金,同時布局基本金屬、貴金屬、能源,可使投資人於一定風險分散下,享受原物料上漲的好處

自己用心 勿ㄧ味依賴裡專

新興國家工業化與都市化過程,除礦業基金之外,能源需求也是一大議題,而因傳統能源供給趨緊,加上環保意識抬頭,各國政府政策性補貼太陽能、風力、生質燃料等新能源科技的發展,預料將進一步提升新能源產業的投資價值,都是今年值得投資的標的。

或許你會問,理財專員總是會為了獎金,所推薦的金融商品,不一定對投資人有利,徐秀玲、朱晶瑩、王大寬則一致認為,因為取得客戶的信賴之後,客戶會介紹更多的客戶給理專,為維持與客戶之間長久的良好關係,理專人員不會因小失大;不過,投資人也要有認知,與理專之間應該是雙向關係,自己必須先用心,不能全都依賴你的理專

夫妻檔 房貸優惠多

【經濟日報╱記者 雷盈】

買房子的時候,怎樣才能談到比較優惠的利率?銀行主管說,銀行歡迎「同財共居」的夫妻,或是關係穩定的同居人一起來貸房貸,兩個人的籌碼絕對比一個人來得強。

銀行主管說,不少先生想買房子送給太太,但是太太是家庭主婦,沒有收入,所以如果太太來申請,利率、可貸成數多半不會太好;如果先生一起當共同借款人,銀行就會一併考慮兩個人的收入、信用狀況,給予較好方案。

銀行主管說,「同財共居」意指兩個人一起生活,無論在財產或是生活開銷都不分彼此,互相支應,例如夫妻檔,或是關係穩定的同居伴侶。當他們有意願購屋時,兩個人一起貸款可適用較優惠利率,現在已經有不少夫妻採用這種模式。


首先,以兩個人財力較佳者為主要借款人,另外一位則擔任第二順位借款人,銀行會同時考慮兩人的職業、收入、負債狀況,以及未來可能的貢獻度。如果先生是高階主管、年收入200萬元以上、無負債,且未來跟銀行往來機會很多,銀行就會給較低利率和較高貸款成數。

第二,兩個人把大量的金錢集中在同一家銀行往來。銀行主管說,夫妻兩人最好都把存款、買基金和買保險都交給同家銀行,然後再一起去貸款。對銀行來說,因為夫妻的貢獻度很大,在談條件時,也能給較多折扣。

銀行主管說,現在貸款資訊透明,銀行都使用ARMS系統,也就是把前十大銀行的定儲利率做一個平均值來參照,所以各家差異不大,銀行在房貸上賺不了什麼錢,如果貸款人本身有其他的貢獻,例如跟銀行買大筆基金,就能用那邊賺的來填房貸的缺,談房貸利率也更有空間。

現在銀行的一年定儲利率約在2.6%至2.65%,而這也是房貸利率的底價(還不包括銀行的作業與風險成本),利率再怎樣降,也難以低於2.6%,如果貸款人能辦到3%左右的利率,已經算是十分優待。

此外,銀行主管建議,貸款人可找預售屋建商,或是房屋仲介公司洽談,因為銀行有跟它們合作,無論在利率或是貸款成數上,都比單槍匹馬的貸款人來得好,算是一種「團購優惠」。例如台北一家仲介公司就提供八成五的貸款,民眾都可多詢問。

負利率來了》戒掉笨儲蓄!

商業周刊第 1058 期 作者:楊少強

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恐將捲土重來」!這是二月二十一日,《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的報導標題。 停滯性通膨?這個字眼,多數年輕人沒聽過,甚至沒感覺,但老一輩的人卻怵目驚心。一個月前,這字眼幾乎未被國際媒體提及。

經濟衰退加通膨!
兩種最糟糕的經濟趨勢正一起降臨


那是個可怕的年代,三十年前,由石油危機觸發的全球蕭條,「失業率、物價上漲率雙高」。在美國,失業率高達九%,通貨膨脹率(即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飆高至一五%,大批民眾失業,卻又得面對萬物價格齊漲,人們連想維持基本生活都非常困難。一九七四年的台灣也是如此,經濟成長率劇降至一.三八%,通貨膨脹率卻高達四七.四七%。

如今,這個可怕的字眼,被提及的次數卻悄悄增加。一月底的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就指出,美國已出現輕微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 lite)。該週刊形容,「停滯性通膨」是「兩種最糟糕的經濟趨勢一起降臨」。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投資專家麥嘉華(Marc Faber),也在一月份發表預測:「我們已身陷停滯性通膨:在通膨升溫之際,沒有實際的經濟成長——甚至還衰退。」

在還未證實世界是否將陷入停滯性通膨前,至少,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全球負利率時代即將降臨!

所謂「負利率」,指的是「物價上漲率」(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高於「名目利率」(一般銀行的掛牌利率),以致「實質利率為負值」。換言之,通貨膨脹的速度,比銀行存款利息增加還快,因此,你存在銀行的利息,不但被物價上漲吃光,連本金都會被蝕掉。

負利率,雖然無聲無息,卻正一點一滴蠶食你的錢!它,吃錢於無形,你的購買力因此下降。

影響範圍多廣?
以美國為首,全球都落入負利風暴


二十一個月前,本刊曾以「零息風暴」為題,指出台灣陷入負利率的現象(編按:雖然之後台灣實質利率轉正,但二○○七年九月,台灣又開始陷入負利率)。然而,當時全球唯獨台灣如此,此刻最大的不同是,全球以美國為首,均一一落入負利率的惡性循環。負利率,變成全球的傳染病!

時間回到今年的一月二十一日,這一天,是全球二十年來最嚴重的「黑色恐怖」。

當天,歐洲三大股市倫敦、巴黎、法蘭克福,重挫逾五%;北美、加拿大股市暴跌六百點;南美股市全面收黑;在亞洲,台股大跌五百點,港、滬等股市也紛紛重挫,「黑色星期一再現!」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評論。

這場股災的罪魁禍首就是美國,隔天,聯準會(Fed)無預警降息三碼,降幅創下二十四年來最大紀錄!八天後,再降息兩碼。

史無前例的降息大動作,承認了美國經濟衰退的事實,也引爆全球利率走低的風潮。當天,加拿大、香港同步降息,英國隨後跟進。市場預測,歐洲央行(ECB)今年中也將跟著降息。 各國利率節節下滑,但同時間物價卻步步高升!

今年以來,小麥價格上漲五○%,全球小麥庫存也創下三十年來新低。二月十九日,國際原油價格再度站上每桶一百美元。不僅油糧告急,白金、鐵砂等也漲個不停。新興市場需求大增,加上美元走弱的推波助瀾,原物料價格頻創天價,這比起一九七○年代,純粹由石油引發的通貨膨脹,更不可抑,影響層面更廣。

通貨膨脹正在全球蔓延:一月份,美國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連續三個月突破四%,是九年來首見。中國一月份消費者物價漲幅創十一年來新高、新加坡創下近二十六年新高、沙烏地阿拉伯創二十五年新高、歐元區創十四年新高……。

一邊是名目利率走低,一邊是通貨膨脹率走高,結果就是,負利率時代再現!

定存就能保值?
存一萬元,實際值九千九百一十三元


在美國,定存利率僅二%,物價卻上漲超過四%,實質利率已為負值。在日本,定存利率為○.五%,物價上漲卻○.七%;在香港,定存利率約二.三%,物價卻上漲將近四%。除了澳洲以外,各國幾已走上負利率道路。

台灣也是如此,目前中央銀行公布的五大行庫一個月定存利率為二.○九%,物價上漲率卻高達二.九六%,實質利率負○.八七%。

也就是說,若你在年初存入銀行一百元,年底存款「實質」上將縮水為九十九.一三元!

去年底,全國的新台幣定存、定儲總金額約十一兆元。若根據一月份的實質利率計算,負利率這隻大蠶,可以在三十天內,啃掉全國民眾八十億的利息,一年下來,這個數字可以買十架當今世界上最豪華、最大的客機A380!

每過一天,二億六千萬元就因負利率「人間蒸發」!

即使以去年全年數據計算,台灣的實質利率僅餘○.八%,趨近於零。在美國掀起的全球降息風下,台灣利率「易降難升」,加上今年物價上漲率將比去年還高(今年預估為二.三%,去年為一.八%),台灣恐無法脫離負利率之路。

生活品質不減?
食衣住行想要快買,存錢反買不起


負利率,讓你的購買力下降,也是生活品質的最大殺手!

例如,你原本打算去日本北海道玩,團費為三萬元,但你想先把這筆錢定存,一年後可領出更多錢,玩得更痛快。豈料,一年後,你的存款領出來後,本金加利息才三萬零七百八十元(一年期定存利率二.六%),但團費卻已漲到三萬三千七百元(編按:主計處統計,出國團費一年上漲一二.四五%),根本去不成。這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也就是說,在負利率時代,物價飛漲,你若及時行樂,想玩就應該立刻去玩,否則若秉持過去的儲蓄至上原則,在銀行存了一年錢後,反而去不成了! 再如,你本來想買瓶香奈兒五號香水犒賞自己,該香水市價三千一百元。一月份,省下三千元存入銀行,打算存一年後領到利息再買。但一年後,你將只拿到三千零七十八元,屆時香水將已漲到三千四百一十元(編按:香奈兒香水從今年三月起將漲價超過一○%),已經買不起了!這也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投資照常安全?
賠錢機率升高,轉戰海外也難有作為


二○○六年我們製作「零息風暴」時,現任台大副校長湯明哲曾感嘆,他從美國回台灣,把在美國的高利率定存解約,移回台灣,卻只能得到低利率,這是在「懲罰對台灣有信心的人」。如今負利率浪潮席捲而來,湯明哲這句話或許可以改成:這是在「懲罰對存款有信心的人」。

然而,當時,雖然台灣負利率,但全球經濟還未出現衰退跡象,各國利率均較台灣為高,國際股市也是多頭,因此,投資人可將新台幣轉戰股市、房市、海外市場,均可獲利。

但在二○○八年的今天,經濟衰退已是美國,甚至全球的最大風險,銀行定存以外的投資管道,如股市、房市等,都已因經濟衰退奄奄一息;而各國央行利率又不斷下調,負利率宛如傳染病在各國四處擴散,除了少數國家,台灣人即使把存款移到海外也難有作為。

可怕的是,負利率又碰上經濟衰退!可能賺錢的管道都將被封死,錢既不能放銀行,投入股市、房市的虧損機率也大增。

而美國經濟衰退,正是全球金融市場大地震的「震央」。

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經濟體,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五分之一來自這個國家,不但超過歐元區整個總和,也比中國和英國兩個經濟體加起來還大,其經濟向來是影響全球景氣的關鍵。但從最新公布的經濟指標看來,美國步入衰退已成事實。 三項數據都創五年的新紀錄:去年第四季,美國經濟成長率創五年來新低、去年十二月美國失業率創近兩年新高、去年美國消費者零售支出成長創下五年來最低紀錄。不只如此,全年房價下跌一.八%,這是八年來首次下跌。

這場由美國次級房貸所引發的災情,美國商業銀行(Bank of America)首席市場策略師昆藍(Joe Quinlan)形容,「過去數十年來所僅見,」遠甚於一九九四年的披索危機、九一一恐怖攻擊、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一九九八年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崩潰等。

局面有多嚴峻?
震央美國輿論一面倒:衰退已是現實


我們的記者在美國,就親眼目睹這場「災變」。

在奧勒岡州,資深撰述吳錦勳描述:

清冷的早晨,計程車司機載我們橫越波特蘭(Portland)市住宅區,他感嘆著,現在載客越來越難,還好他勤於布線,建立固定乘客,否則像其他計程車司機會很慘。

早餐時,我喝了第一口咖啡,被桌上《今日美國報》(USA TODAY)裡的一篇文章吸引:「北達科塔州居民大舉批評雜誌」。

原來是一月號《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報導美國中北部的北達科塔州,標題叫做「一無所有的大草原」(The Emptied Prairie)。跨頁大照片呈現:一大片隨風吹打的乾草,天空低低壓下來,遠遠天際線有一幢屋頂破洞的壞房子。最前面的荒草堆裡露出一截死鹿的白骨……。

該雜誌形容:「廢棄的屋子」、「北達科塔鬼鎮訴說了無法逆轉的沒落」。看到家鄉被如此形容,該州人士跳出來大加撻伐,但記者卻堅持,是實地造訪所看到的地景風貌和統計數字。


在紐約,特約記者楊予涵描述:

今年沒下幾場雪,華爾街卻正度過七年來最冷的一個冬天。紐約證交所的氣氛慘澹,許多人的眼神透露對未來的茫然。打開電視機,「經濟衰退」這個名詞頻繁的出現。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等等,這些名號響亮的金融巨頭開始裁員。

頂著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學歷的艾薇(Ivy Surman),一畢業就進入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擔任待遇優渥的分析師。但該公司旗下兩檔避險基金,去年六月因大量投資次級房屋抵押債券瀕臨破產,隨即裁撤九百人,十一月又裁撤六百五十人。最近,艾薇突然消失了,不管透過電話、email或MSN,老同學都找不到她了。

金融失業潮下,曼哈頓辦公大樓、自用住宅的租售廣告乏人問津,倒是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推出法拍屋選購的補習課程,開始引起投資人的注意。

在矽谷,特約記者張世欣描述:

位於舊金山灣區的矽谷,這一波經濟不景氣相對「免疫力較強」。但是小商家或零售業的日子也不好過,「房租、水電、員工的時薪,樣樣都漲,就是營業額沒有漲!」在聖荷西經營雜貨店的李先生說。開餐廳的陳老闆也抱怨上館子的人比以前少了,對面開洗衣店的張太太則說,他們的生意過去這幾個月來大概少了兩、三成……。

美國衰退的跡象正在各地上演,過去意見不同的專家,也罕見的有了共識。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與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經濟學家克魯曼(Paul Krugman),兩人意見向來水火不容,但最近他們卻異口同聲表示:美國經濟可能會步入衰退。 葛林斯班說,美國經濟將持續惡化,衰退的機率「超過五○%」。克魯曼則說「美國經濟衰退跡象近在眼前。」而越來越多不利經濟數據出爐,「命運巨輪逐漸向美國經濟輾來」。

在投資界,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鐵口直言「美國衰退已是無庸置疑」,華爾街三大投資銀行——美林(Merrill Lynch)、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也意見一致,如美林所稱:「衰退已是現實,而非預言」。

輿論普遍氣氛也是不斷鼓吹衰退「山雨欲來」,描述方式從過去的「疑問句」,到「肯定句」。二月四日《新聞週刊》(NewsWeek)更在封面標題上大書「到衰退之路」(Road to Recession),標題後面也沒有加問號。

由於次級房貸風暴讓金融機構虧損累累,能提供市場借貸的資金也相形減少,這使信用良好的人即使想借錢也借不到錢,再加上民間部門原本就因過去貸款所背負的沉重債務,以及就業市場不景氣,《華爾街日報》就預測:「二○○八年衰退不來則已,一來將遠勝過去!」

儘管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美國聯準會不斷降息,並祭出減稅、財政政策等計畫來刺激經濟。但這也只是「盡人事」而已,前聯準會主席沃克(Paul Volcker,是葛林斯班的前任)就坦言:「有太多泡沫已積重難返,聯準會恐怕無力回天。」

惡夢何時結束?
美國衰退多久,負利率就維持多久


如果美國經濟真的衰退,那全球都無法置身事外。最近,國際貨幣基金(IMF)就大幅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率,世界銀行( World Bank)也將中國經濟成長率調降。過去曾有專家指出,美國衰退,中國等國家將取而代之,成為所謂的雙引擎經濟。如今看來,中國等新興市場,不但無法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成長動力,反而還會被美國拖下水

全球經濟烏雲罩頂,在可見未來,各國央行勢將祭出降息來救經濟,加上物價步步高升,這使「經濟衰退下的負利率」將更難避免。根據預估,美國經濟衰退可能將維持一年,負利率時代也將同步維持一年以上

錢怎麼擺才安全?
在防禦基調中進攻,才能倖免


然而,未來會不會走向停滯性通貨膨脹?事實上,若經濟零成長,物價卻大幅上揚,就是廣義的停滯性通膨,目前美國狀況已接近。若緊接著,失業率再大幅攀升,更符合停滯性通膨定義。一旦如此,經濟恐將陷入惡性循環。

「過去二十年來,我從來沒有遇過這樣的局面,金價、油價、貴金屬都創天價,利率卻又這麼低。」曾任職統一、元大證券的操盤高手楊先生說,這個金融變局,跟過去相比,有三大特色:「一、市場變化最快、狀況最多;二、高獲利標的大量減少;三、會吃掉你獲利的投資標的越來越多,不小心就會碰上。」經濟衰退、負利率,兩道奪命符靜悄悄的來臨,「你一定要換腦袋,戴好防護罩、多準備一點禦寒衣物,在防禦的基調中進攻,才能倖存。」去年也曾被市場重擊,但迅速調整腳步後,又賺回數百萬的他說。

過去,投資人把經濟成長、正利率視為理所當然,以為只要順勢投資、存錢就能高枕無憂。然而,一場謀殺你存款的事件正在進行。再不換腦袋,你恐怕難逃負利率殺手的摧殘!

*霸榮圓桌會結束隔月,美國經濟指標轉壞

《商業周刊》一○五三期,獨家取得財經雜誌《霸榮》(Barron's)二○○八年一月七日「圓桌會議」上,十大投資天王、天后的發言紀錄。當時被稱為「華爾街多頭總司令」的柯恩(Abby Joseph Cohen),曾認為「我們(美國)不會出現衰退」、「一直到二○○八年底,情況就會開始好轉。」

然而,當時,美國衰退之聲雖甚囂塵上,但諸多經濟數據尚未公布,且美國衰退對全球的擴散效應尚不明顯,因此才有此樂觀預言。

但緊接著一月二十一日,全球爆發股災。且二月初公布的各項經濟指標顯示,美國經濟衰退比當時預期的還要嚴重,包括葛林斯班在內的專家,預測美國經濟前景的言論也一次比一次悲觀,輿論用字遣辭也越來越重。本期,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專欄作家馬丁‧沃夫(Martin Wolf)也專文指出,美國次貸所引發的經濟衰退共有十二個步驟(詳見第二十二頁),現在已陸續發生,未來若有更多不利數據,輿論對美國經濟前景的看法也會越來越悲觀。

2008年3月14日 星期五

克服投資心魔富一生

贏家的修煉
今周刊 585 期 楊紹華

台股轉強,人氣回籠,過去半年的股災惡夢看似遠去。然而,學者專家此時卻提醒投資人,必須細細回想這場股災。因為,所有被人性心理所引導而成錯誤決策,必然都在股災現形,看見了,未來才能避得開。股災很痛苦,重新回想更殘忍,但這卻是投資進化的必經之路,一場從輸家變贏家的必要修煉。

出去買午餐的時候,張貴智嚇了一跳:「哇!今天人氣有夠旺。」

張貴智是金鼎證券祕書室主任,辦公室位在台北市敦化南路東帝士大樓地下一樓,進出都得經過金鼎證券總部的營業廳。二月二十五日這天,他估計,營業廳的人潮至少比過去幾個月多出三到四成。

■轉折/漲熱絡、跌冷清的人性廳堂

農曆年後外資匯入,台幣升值,帶動一波台股強勢反彈行情。整個二月不過只有十四個交易日,台股卻有高達一一%的漲幅,單日成交量也從一月底的千億元,快速攀升到一千七百億元左右水準。價量齊揚的表現充分說明:投資人回來了!


張貴智形容,號子裡的氣氛好像在開派對,一群一群的人聚在一起,或站或坐,或交頭接耳,或高談闊論,眼裡倒映著紅通通的螢幕報價,嘴上談的都是潛力飆股和選後大行情。

營業廳的場景彷彿就是股市眾生的一方縮影。行情走空,營業廳裡的人都不見了,不聽股價不看走勢,不願接受精神折磨;若是一旦行情轉強,人們就忽然顯得精神奕奕、自信滿滿。這或許是人之常情的心理反應,然而,在行為財務學專家的眼裡,這些人之常情的心理反應,卻是造成多數人陷入投資失敗命運的惡性基因。

心理狀態影響投資行為,投資失敗的原因,九○%以上是來自於『人之常情』的心理!」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也是國內行為財務學的權威學者郭敏華說。

二月二十九日收盤後,台股周線連三紅,量能逐周擴增,搭配外資回流、台幣升值,以及各界預期總統選後對中國政策開放行情,顯然,這是再度踏入股市的好時機。

然而,郭敏華也提醒投資人,與其急躁入市,不如先回頭想想過去半年來股災期間的操作策略與投資行為,「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想過一輪,揪出那個曾經讓你遭受股災重擊的心理問題,這個過程,對於你的投資功力將有極大幫助。」

如果你已走出股災,恭喜你!如果你正打算重回股市,可以,時機不差,但也請你學會股災期間所給你的一堂課,這堂課的重點非關行情判斷的正確或失誤,而是關於所有投資行為的基本核心——投資心理學。或許不能讓你買到飆股短期致富,但絕對是在投資長路上能夠助你趨吉避凶的必修學分

■心魔一:驕傲/對自己判斷太自信,導致隨便投資

「一定要從股災之前開始回想嗎?」廖太太怯怯地問,因為她簡直不敢多想,半年前,她的手上還有千萬元以上現金。

說起廖太太的股海浮沉,真可用大起大落來形容。她曾經把老公留下來的兩千萬元退休老本,玩到只剩兩百多萬元。「後來遇到一位中實戶,才又賺回一千多萬元。可惜,這位中實戶在去年八月說他不玩了。」

沒有達人老師帶進帶出,廖太太卻也閒不下來,「過去一年多來的經驗告訴我,買股票賺錢是很容易的事啊!」她要自己找明牌,每天一回到家就打開電視,轉到八十台以後的投顧老師節目,「每台都看,覺得這樣才能一網打盡『有人在顧』的股票。」聽一檔、買一檔,雖然也有少數個股小賺出場,但多數持股卻是嚴重套牢,半年下來賠掉八百多萬元。

股市名家李挺生分析,廖太太的第一個問題,也是多數投資大眾的通病,「隨便買,這是一切錯誤的開始。」他表示,隨便買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人云亦云,聽到明牌就搶進;另一種是衝動行事,看到指數上漲,就急著隨手挑一檔股票一賭運氣。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在你不熟悉這檔股票的情況之下買進的。

因為不熟悉,所以不知道這檔股票接下來的漲或跌究竟是否合理:跌下來是市場錯殺嗎?漲上去是反映基本面或者純屬運氣?無從判斷,於是也就無法掌握停利或停損的適當時機,「簡單地說,當你隨便買之後,對於出場時機的掌握,就只能憑感覺、用猜的。」

李挺生口中的隨便買,其實頗為貼近投資心理學所討論的「過度自信」效應。美國著名財經學家,同時也是《投資心理學》一書的作者約翰.納夫辛格就表示:「人們總會有一種幻覺,認為自己所買的股票一定會強過其他股票。於是造成過度投資,或者過度承擔風險的結果。」

過度自信的心態屬於人之常情。換言之,多數人恐怕都有這樣的問題:容易相信自己的預測,然後,隨便買

■心魔二:不服輸/害怕認輸的心態,造成出盈保虧

不幸的,李挺生說中了廖太太的命運。由於無法掌握適當的出場策略,只能憑感覺操作,因此她又一步步地踏進了第二個人性陷阱。

「一個月前,我終於沒錢再買股票了,想說賣出一點套牢的股票換現金,把記載股票交易的小本子拿出來,算了一下,這才發現手中的套牢股票,竟然多達五十檔。」五十檔套牢股票?她說,當時一度懷疑自己有沒有看錯。

郭敏華解讀,廖太太的第二個錯誤是「出盈保虧」,把小賺的股票都賣掉,而不願處理已經套牢的部位;漸漸的,滿手套牢,心理壓力愈來愈大,也愈來愈不可能理性因應盤勢變化

「這種行為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基本人性,人都喜歡追求自尊,討厭承認失敗,賣掉小賺股票實現獲利,能讓人感到快慰;而賣掉賠錢的股票等於承認自己投資失敗,基於人性,多數人會盡量避免。」郭敏華強調,這就是投資心理學所謂的「處分效應」。

根據世新大學針對國內股市投資人的一項調查,大約有五六%的投資人在決定賣出持股時,會優先考慮賣掉賺錢的股票。而在世新大學的另一個調查當中則指出,投資人若回頭自我檢討投資失敗的主要原因,有四五%的受訪者承認,是因為沒有做好停損動作。兩項數據說明,出盈保虧的處分效應是常見的人性心理,同時,也是投資績效的恐怖殺手。

出盈保虧是錯誤的選擇,但是更致命的重傷害,來自於「攤平」的心態。

陳媽媽是一位針灸師,在台北市萬華地區開業多年,如果是在平日上午掛號的客人,大概都知道診間的電視永遠鎖定股市頻道。「有些客人看我在玩股票,就開始報明牌。其中一位客人總是很準,應該說,過去都很準。」

去年年初開始,陳媽媽跟著客人的明牌買股票,嘗到不少甜頭,「就那一次,他叫我買一檔叫作原相的股票,還說是最後上車機會,股價將會飆漲。」她清楚記得,那一天是七月十日,原相股價的最高點,「我插完針就立刻打電話下單,買了兩張,買在五六五元。」

■心魔三:活在過去/考慮過去的成本,才會選擇攤平

隔日,原相股價向下急跌,陳媽媽沒有多想,決定再加碼兩張,「好像被催眠一樣,沒有想到會跌,只想到這樣可以降低成本,一旦飆漲,回本的速度更快。」她說出她的加碼邏輯,依循這個邏輯,原相一路下跌,她則一路攤平,不到兩周時間,手中已有二十張原相持股,平均成本五一○元。

結果,原相股價最低跌到一四○元左右。一月下旬,陳媽媽終於受不了資金壓力,而開始陸續停損出場。「每張大約賠掉三十五萬元,二十張,總共差不多賠了七百萬元。可惡的是,那個報牌的傢伙再也沒有來過了。」她憤憤地說。

世新大學做過這樣一個問卷調查:若你決定買進一檔個股,但在下單之前忽然看到這檔個股的負面消息,你會怎麼做?約有四九%的受訪者表示會暫緩下單。不過,如果是在「已經買進」這檔個股之後才看到負面消息,超過九成的受訪者卻都表示不會將持股賣出。

只因為「已經買進」,持股意願就立刻提高,這就是投資心理學中所謂的「沉沒成本效應」:當下的決策判斷,會受到已經付出的成本所影響

這種心態反映在投資行為上,最明顯的就是攤平。郭敏華認為,賠錢的股票並非不能加碼買進,但買進的理由必須是「現在這個價位更值得買」,而不是「這樣一來,我的成本就降低許多」。這是兩種思考邏輯,一種是分析未來,一種是受困於過去。「走出過去的框框,才能看到新的可能。」郭敏華說。

■心魔四:鴕鳥/不能正視危機,讓你錯失反攻良機

若能擺脫股災期間的陰影,關注未來,那麼,在二月以來的台股強勢反彈當中,投資人不難獲得可觀利潤。

可惜,從融資餘額的變化狀況來看,多數散戶似乎沒有抓準這一波的台幣升值行情。根據交易所資料,一月底,台股融資餘額約在三○一三億元;至二月十九日大盤已經明確展開反彈行情時,融資餘額反倒降低至二九六六億元,顯然散戶未在低檔掌握最佳布局時機。

散戶為何總是慢半拍?美國知名的行為經濟學家喬治.魯文斯坦研究發現,「鴕鳥效應」或許就是其中解答。

所謂鴕鳥效應,意指投資人在行情好的時候,會經常檢視自己的報酬率和投資組合;但當行情走跌時,多數人就對報酬率和手中股價、大盤走勢不聞不問。情況就像營業廳裡的人潮變化一樣

不看、不想,就能迴避買錯股票、看錯行情的挫折感,然而,這種心態也會令你喪失了調整投資組合的最佳時機,並進一步錯過了行情由空翻多的最佳布局機會。反過來說,若要在股災後段掌握反敗為勝的關鍵,第一要件就是克服鴕鳥心態的人性心理,就像蘇紀五先生一樣。

曾在上市公司與國際知名科技企業擔任行銷主管的蘇紀五,退休五年,如今是專業的股票投資人。談起股票投資,他說:「股票玩了三十幾年,沒有受過重傷,直到去年,差點晚節不保。」

「去年八月,我挑了一檔本益比偏低的電子股所羅門。」因為本益比低,所以即使股價一路下跌,他也不以為意,後來才發現,原來所羅門的低本益比是來自於業外收益,而非本業。恍然大悟時,所羅門股價已經腰斬,這是蘇紀五數十年來第一次嘗到重傷的感覺。

但相較於一般散戶在重傷之後選擇退出市場,蘇紀五的作法恰恰相反,「要認輸,但也要想辦法贏回來啊!」細細思考後,他在筆記本上寫下三個觀察重點:政府發布利多政策、成交量急縮、融資斷頭令萬箭齊發。「我告訴自己,當這三個現象都出現時,就是進場時機。」

此外,蘇紀五因看好兩岸政策開放行情,寫下了幾檔開放概念股的候選名單:味全、台肥、中華電、國泰金、鳳凰。

雖然不再進出,但蘇紀五卻仍隨時關心台股籌碼面與消息面的變化。去年十二月中旬,大盤一度連續急跌,融資斷頭殺出後,成交量快速萎縮至千億元以下,市場氣氛冷到冰點,而也就在當月下旬期間,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表示,擬開放大陸客來台貸款購置房地產。

■教訓一:克己/克服人性,從確定投資理由開始

「進場的訊號出現了,我開始買進預設的股票。」各檔股票表現都能符合預期,而鳳凰的股價表現則是超出預期,「大概五十元買的,漲到八十幾元,獲利出場。」

「其實,投資的真理就是這麼簡單。」李挺生十分認同蘇紀五的作法,他強調,買股票,最重要的是找到投資的理由,這個理由包括了大方向的判斷,選股的邏輯,還有個股投資價值的分析。「如果寫不出具體的理由,只是沒有依據地認為會漲,那麼,就是在猜測,就會隨便買,開始走入投資失敗的道路。」

就像前面說的,錯誤的根源就在於過度自信心態之下的隨便買,一方面讓自己陷入持股過多的風險,同時也沒有足可憑藉的後續操作依據,進出動作只能憑感覺。這時,人性心理的弱點就會趁虛而入,讓你出盈保虧,滿手套牢股票,甚至引導你一路向下攤平,陷入慘賠深淵,到最後,讓你失去面對大盤的勇氣,也錯失了反敗為勝的契機。

這是一條由人性心理法則鋪成的投資流程,也是一條輸家之路。

那麼,贏家之路是什麼?「克服人性。而克服人性的首要條件,就是讓自己的投資理由具體化。」李挺生建議,投資之前一定要找到買股票的理由,分析它的風險點,然後別的不管,消息不必多聽,只要緊緊追蹤這些理由和風險點是否出現,以此作為買進和賣出的依據。

■教訓二:堅持/始終如一,執行自己的邏輯

李挺生強調,他看過各種股市獲利術,共通點就是「堅持自己的理由」,看線型買進,就不管消息面和基本面,只看線型決定是否賣出,看指數買的就要看指數賣、看業績買的就要看業績賣。

相對的,賠錢的投資人往往也有一個共通點:「他們總會忘記買進的理由,於是,理由已經不存在了,也還續抱不賣;要不然,理由明明還在,卻又聽到一些消息就急著賣。」他比喻:「你聽了呂宗耀的選股邏輯而進場,但又聽到葛林史班唱衰全球經濟而急著賣出。兩個人的說法都有理,但你的操作卻是大錯特錯,呂宗耀研究個股基本面,葛林史班是看全球總體經濟,出發點不同啊!」

獲選美國《商業周刊》最佳商業書籍的《魔球投資學》作者麥可.莫布新對投資人的建議,則比李挺生更加具象化,「每天都拿一張白紙,寫下你對手中持股的價位預期和停損點,以此作進出參考。」

郭敏華的建議則是融合前面二者。她認為,投資人必須先思考自己的投資風格,以此確定自己適合的選股邏輯和操作原則;再拿出白紙,寫下你的投資理由、最擔心的風險、股價停損點等等。每當你想賣掉賺錢股票時,就看看買進的理由是否變化;要續抱或攤平套牢股票時,也拿出紙來,看看還有沒有續抱的理由。

「只要是人,就有人性,當你克服人性心理的弱點之後,才能走向贏家之路。」郭敏華說。

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技術累計 財富加值

獨身理財 打工族變理專VIP
理財周刊 393 期

現金流量觀念完整,25歲工作時就知道要存「未來的錢」,用第一份工作的技能替第二個老闆省下大錢,擢升主管,立大功也遇到貴人。

文.鄭國強

55歲以後就不需再買新的保險,而每個月保險公司要付2萬元的生活費直到老死。」上櫃至寶電腦的主辦會計朱芳君得意說,那一檔結構型商品保單已經停售了,而這只是她手上的11張保單裡面的一張而已。

回想剛工作的時候,19歲開始半工半讀,朱芳君選擇了一個薪水最低、最苦的工作─會計事務所,位於忠孝東路3段;晚上再去唸位於林口的醒吾商專二專部,通車3小時是每天的生活,這種日子她過了3年。

◎用標會 養了自己第1桶金

一進去薪水7500元,但是要給媽媽5000元,當離開時薪水已經跳到24000元。但是她離開待了6年的會計師事務所時候,手上卻有30萬元的現金,若沒有優異的理財手法,一般人根本辦不到。


「我用標會的方式,以會養會,換取現金。」朱芳君解釋說,標會讓她完成了3件事情:定存、買房子的頭期款、買保險,等於是她現金流入的一個重要手段,朱芳君說:「繳完這些錢後,每個月還剩下5~6千元可以花。」

朱芳君簡單的介紹了用標會控制現金流量的「眉角」(閩南語發音,指的是訣竅),假設有5個人參與標會,1萬元以1500元得標,那麼實際付出去給得標者是8500元,但是下一期對方會還你10000元。那麼第二期得標的人,收到第一期得主付的這筆1萬,但是要給四個人8500元,到了第三期的得標者就可以拿到第一期1萬元,第2期1萬元,但是只要給2個人8500元,以此類推,越後面標到者現金壓力越輕,收越多,於是她刻意當後面的會腳。

◎用會錢 買了人生第1棟房子

一部分標會的錢,朱芳君拿去做定存,當年有7%的高利率,但是她都只存一年左右,然而標會對她起的最大槓桿作用,還是買了生平第一棟房子。朱芳君分析投資那棟預售屋的理由,「當時有利率5.3%自購住宅購屋貸款,向銀行貸款可能快要到10%的利率,相比之下存在價差。」當然,買房子要看地點,她買在板橋亞東醫院附近。

朱芳君說,自己原來也住附近,萬一新房子賣不出去,還可以留著自己住。再者,板橋市為台北縣政府坐落地,政府在做都市計畫的時候一定會以縣政府附近做優先考量,於是買了這個現在走路只要10分鐘就可到捷運站的房子,當時一坪16萬元,現在約有12年的屋齡,目前每坪倒漲至21萬元。

朱芳君接著說,買了後一年多交屋,總價440萬元,先繳訂金(不超過100萬元) 再繳各期款,她提到了關鍵:「房子交屋才可以跟銀行談房貸,爭取到先還本金,拉低算利率的基數。」買房子的第二重點是房客,因為可以幫你繳房貸利息。朱芳君說當時自己要繳1萬7千元上下的利息,租給別人1萬2千元,所以房客分攤不少。再一次的,朱芳君做了現金流量完美的操控,10年後貸款還清。

◎用心學 搞清楚有錢人的想法

人生的重大轉捩點,在朱芳君的第2份工作,在這家建築師事務所,她學到的是更長期的投資技巧─向有錢人學觀念,並且以過去6年在會計師事務所內學到的技能,幫老闆省了大錢,因此也一步躍上管理職。

朱芳君回憶起和國稅局每年討價還價公司被課稅率的過程:「國稅局說我們公司要課30%,我覺得不合理,最後爭取到10%,替公司省了上千萬元的稅。」因為這樣被老闆重用,不但以獎金回報她,還讓她由職員升上管理職。

也在這幾年之間,因為接近公司高層,朱芳君也耳濡目染了不少投資觀念。「老闆娘任小姐常常出國,回來就和我分享外面世界的想法,讓我眼界大開,原來有錢人會這麼想。」

◎買保險 成就提早退休享受人生

朱芳君並建議買保險不要分散買,要集中在同一家保險公司,遇到保單轉換的時候才不會賠到錢,又給保險公司賺走。雖然有的保險公司保費比較高,但是在國內就是數一數二龍頭,資源也比較充分,在轉換時候選擇也多。

每一張保單的到期時間點和回流金額,朱芳君都做過仔細推敲,現在都是用早期買的保單回本的錢,來繳近期才買的保險,所以等於同一筆錢在裡面滾,沒有投入新的錢,目前手上共有11張保單。

回想就業的每個階段,由標會操作現金流量,在公司會計上,用專業替老闆省錢而受重用,朱芳君也為自己做了最佳的「財富會計」。

女人呀 理財沒有想像難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專題報導】

婦女節快到了,現代女性在經濟上獨立自主,在投資上也很有意見。但有些女強人,可能因為工作太忙無暇照顧自己的投資。金融業者建議女性族群,不管妳是剛出社會或已經在職場上一段時間,記得先做好資產分配,投資可事半功倍。

花費沒計畫 難理財

中國信託財富管理副總經理隋榮欣,就長期與客戶接觸的經驗,歸納出四大女性族群常見的「理財迷思」。他說,像「社會新鮮人」,可能有優秀的學歷,但因為短期內沒有奉養父母的壓力,很容易把一大筆錢就花掉了,雖然充分享受賺錢與花錢的樂趣,但也容易因為花費沒有計畫性,而沒有多餘的資金進行理財。

有些女性族群屬於「單身女強人」,隋榮欣說,這類型女性多擁有高頭銜及豐厚年薪,卻因為工作過於忙碌,而無暇關心自己的財務狀況;另外,還有些是「辛苦職業女」,與家庭另一半都有工作,但加起來的薪水,通常只能應付全家開支,資金有限,又怕風險太高的前提下,也不敢投資。


投資前提 資產配置

當然,「有錢貴夫人」也有理財煩惱,雖然錦衣玉食,但對投資工具及理財知識卻可能較為薄弱。

不管妳是屬於哪一類,隋榮欣建議婦女族群,投資的最大前提是先做好資產配置。如果妳是「社會新鮮人」,新鮮人很容易過度消費、亂花錢,但也因為年輕尚輕,最有本錢承擔較高的風險,所以,資產配置時,「股債比的建議是90%、10%」。

隋榮欣說,這類族群可透過定期定額,或儲蓄險的方式來強迫理財,例如,利用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全球股票型及債券型基金」,或利用還本儲蓄險,達到強迫儲蓄的效果,避免流動性過高、容易一次花掉一大筆投資金額。

貴夫人 節稅早規畫

如果是「單身女強人」,隋榮欣建議,可適時接納理財專家的建議,嘗試較新穎的投資標的,「股債比的建議是65%、35%」,並配合本身風險屬性選擇投資商品,例如可利用基金或投資型保單,單筆或定期定額的方式都可,或可配合本身風險屬性嘗試一些結構型商品,例如結構型債券。

至於有錢貴夫人。隋榮欣說,由於財力資源充足,除了透過不同理財工具適當分散風險,也應提早進行節稅規畫,資產配置的「股債比建議為45%、55%」,可利用基金或單筆投資型保單的方式進行投資,或嘗試較多元化的結構型存款、不保本的結構型債券等商品,另外也要透過保險完成資產移轉規畫。

職場女 不宜高風險

至於職業婦女,隋榮欣說,由於每月現金流量及資源較為吃緊,原則上不宜承受過高的理財風險,建議「股債比為30%、70%」,以能獲得固定收入,並同時擁有一定保本程度的投資工具較適合,除了利用基金或投資型保單,做單筆或定期定額投資之外,還可利用固定收益型基金創造每月現金流量收入,如月配息的債券型基金。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蔡淑臻 省錢買基金

MONEY+ 08 年 3 月號

4年前,台灣吹起了名模風,伊林模特兒蔡淑臻因為媚光流轉的電眼、高佻合宜的身材比例,不僅迅速攻占了各大媒體版面,與陳思璇、林嘉綺並稱為「伊林3大名模」外,更趁勢跨足音樂、電視劇、廣告、化妝品代言、MTV,竭盡所能地發揮她的獨特魅力,成了一位多才多藝的全方位模特兒。

◆省錢名模 積極投資

令人意外的是,就算身價早已破千萬,但蔡淑臻的消費習慣並沒有大幅改變,在圈內甚至有「最節省名模」的封號。依林同事許嘉良就對蔡淑臻的「省」印象深刻。舉例來說,因為工作關係常需要到海外,蔡淑臻辦了兩張航空聯名卡,不論消費金額有多小,只要能刷卡,她都不放過,手機話費刷、去屈臣氏也刷,就是要拿來累積里程數。而精打細算的蔡淑臻自己還得出一個結論:先買經濟艙的票後,再用里程數升級,會比直接兌換商務艙機票來得划算許多

此外,相較於同業在行頭上所費不貲,蔡淑臻一季最多只買1個名牌包,一年絕對不超過3個。日常開銷除了作臉、健身房會費、交通費、房貸之外,幾乎沒有其他開銷。「最花錢的大概就是計程車錢和DVD過期的續租金了!我前幾天才被罰了300多塊。」蔡淑臻語帶哀怨地說。


說到這裡,大家的疑惑都是:以蔡淑臻現在的收入,為何還需要這麼省?原來,體認到收入不穩定的蔡淑臻,已經開始替未來預作準備。她將日常生活開銷及房貸支出控制在總收入的10%以內,另外的10%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剩下的80%,則通通拿來投資基金!

◆股票失利 了解事前做功課的重要

10年前,蔡淑臻曾受前男友影響而開始投資股票,不過,因為當時沒有作功課研究,聽人建議就買,連高風險的未上市股票也碰,最後下場當然是慘賠。最慘的一檔是2000年、2001年時,以每股60多元高價買進當時最熱門的光碟股錸德(2349),未料之後錸德股價一瀉千里,現在更連10元都不到,讓蔡淑臻很無奈的說:「至今解套與我,仍存在著『最遙遠的距離』。」這也讓她直到今日都不敢再碰股票。

有了這次慘賠的經驗,蔡淑臻著實因此好一陣子不敢再談「投資」。一直到前年10月,她到銀行辦事時聽櫃員推薦,才開始使用網路銀行買基金。一開始,蔡淑臻還不敢買太多,但看著電腦螢幕上呈現的績效數字愈來愈好,她也開始放膽大買,「漸漸地,登入網路銀行變成了跟刷牙洗臉一樣的日常生活習慣!」蔡淑臻打趣說,網路銀行可說是讓她重拾投資信心的「貴人」。

既然拿出收入的8成投資基金,蔡淑臻當然不敢掉以輕心,「我每天回家都會打開電視收看財經新聞,就算看到累了,也還是強迫自己吸收,就是怕漏失了賺錢的良機。」從蔡淑臻的電腦裡,看到「我的最愛」竟然都是聯邦銀行、日盛銀行、《Money+理財家》雜誌、商業周刊、鉅亨網等網站時,就知道她絕非說假。她說,只要有空,一定會上網點選查看各種財經資訊。

而相對於大多數基金投資人採取定期定額、長期投資方式,蔡淑臻則是偏好單筆買進,而且一到停利點30%即出場,毫不戀棧。

◆從大陸城市街頭 看出成長大契機

「我投資的基金以礦業、能源、中東、基礎建設、拉丁美洲為主,其中又以大陸跟香港是特別重押的地區。」蔡淑臻這些年因工作關係常跑大陸,無意中發現中國大陸蘊含的強勁經濟成長力,「大城市的街上到處都是黑人、白人,我才發現以前是全球學英文,現在則是全世界學中文。」蔡淑臻毫不猶豫地重押中國、香港基金,獲利成績當然也令她十分滿意。

雖然目前因美國景氣衰退導致全球景氣多空不明,但蔡淑臻認為亞洲的基礎建設仍是長線看好,「我看好人口結構優良的國家,尤其是越南,年輕人多,勞動力充足,加上今年大陸開始實施勞動合同新制,不少加工業都外移到越南,所以趁最近全球股市大跌的時候,複委託買進越南的龍頭股。」蔡淑臻雖然自謙記性不好,但分析市場情勢時旁徵博引,專業程度完全不輸理專。

除了每天勤作功課,蔡淑臻也喜歡在平日生活經驗中尋找投資標的。在替代能源投資氣氛還沒炒熱的時候,美國一位朋友告訴她,最近美國流行油電混合車,「所以我在銀行理專的推薦下,買了KBC全球替代性能源基金,3個月就獲利30%停利出場。」果然再次讓記者見識到蔡淑臻判斷精準、賺到錢後毫不戀棧的投資風格。

◆用套房價格 買到標準住宅

除了基金投資,蔡淑臻也開始要跨足房地產投資。原來4年前蔡淑臻趁著手上有些積蓄,想買間房子自住,碰巧在好友陳思璇家吃牛肉麵時,耳聞她樓上的屋主要自售,打聽後發現房屋總價雖跟周遭新套房的總價差不多,但坪數卻大了許多,約有30多坪。蔡淑臻趕緊把握時機下訂,以目前每坪市價約34萬元計算,大約增值了4成多。

有了這次經驗,點燃了蔡淑臻投資房地產的興趣。她說,交通便利、地緣熟悉的重劃區(如南港)會先列入考慮,但排除剛裝潢好或是小坪數的房子,蔡淑臻解釋,「新裝潢好的很可能是投資客的房子,而小坪數你要賣給誰呢?我3、4年前差點買了9坪大的套房,1坪要價50幾萬,如果當初買了,現在一定欲哭無淚吧!」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林寶珠、吳淡如:「理財」是核心競爭力

財經操盤手與理財生活家的投資心法
理財周刊 393 期

兩位結合財經專業及生活高手的理財達人---林寶珠與吳淡如,過去也面臨負債累累及錯誤的理財窘境,如今她們以豁達的生命態度面對理財,並樂於分享理財之路上的心路歷程。

文.江羚瑜

兩位相識於台大EMBA的好友──先鋒投顧董事長林寶珠與知名作家吳淡如,最近聯手出版了《聰明女人學投資》,一位是理性的財經操盤手,另一位則是感性的理財生活家,分別在財經界與文壇各有一片天空,當兩位作家暢談熱門的「女性理財」議題時,更展現了工作以外的不同風貌。

◎「理財」是核心競爭力

「以為自己學不會,是女生最常犯的理財錯誤。」林寶珠表示,女性理財從認識簡單的投資方式開始,因為理財無法假手他人,不論收入多寡都一定要學會理財,而且收入愈高者的投資行為愈保守,幾乎都是「定存」的擁護者,她甚至強調:「理財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若要提升核心競爭力,就得加強自己的理財常識。吳淡如認為,每天看網路財經新聞,或讀一篇與理財有關的文章,也許初期不甚了解,但是,只要長期吸收,對於建立理財觀念十分有幫助。林寶珠表示,學習理財就像學習語言一樣,都需要花費長時間去涉獵相關的財經知識及實務經驗,才能建立起一套理財哲學。


談到過去理財時遇到的瓶頸,自認對數字不太敏感的吳淡如,也曾經把帳戶交給深具理財專長的朋友,卻發現「財」似乎愈理愈少,因此,重新開始學習管理自己的帳戶,雖然偶而仍有投資上的損失,但是,對未來的保障至少可以自我掌握,她有感而發地表示:「家事可以外包,但是理財千萬不能外包。」林寶珠更強調:「當我有錢之前,就已經學會理財了!」

此外,林寶珠亦肯定「保險」的價值及功能,把它列為資產配置中的一環,然而並不是投資工具,她認為現代人的保險規畫,應以定期險、意外險、醫療險為主。她分析雖然自己的理財行為較為積極,但是仍會慎選投資工具,面對風險過高的金融商品則傾向保守。

◎女性理財3個盲點

林寶珠與吳淡如發現,現代女性面對理財時,通常會出現下列盲點,兩人也分別提出獨到的見解:

1、以傳統的理財方式來累積財富

吳淡如分析,現今有許多穩健報酬的投資工具,但是,今日的女性仍習慣以過去傳統的理財方式來累積財富,例如標會、金飾等。隨著時代變遷,理財行為也要跟著改變,尤其不要為了省小錢而斤斤計較。「節儉是美德,但是,一輩子都賺不了錢。」兩人也幽默地謙稱自己不是節儉的人。

2、盲目跟隨流行投資

「若不會理財,就容易買到當紅基金。」吳淡如指出,當紅基金其實很危險,例如新募集基金的話題最夯,未來的投資績效卻有待時間考驗。例如2006年4、5月的日本小型基金是當時十分熱門的基金商品,但現今的投資報酬率都十分淒慘,因此,女性若盲目地跟隨流行進行投資,最容易面臨投資失利的窘境。

3、把理財大權交給別人

林寶珠認為,投資理財需要投入耐心研究,以及長時間去學習,她表示:「股票市場和資本市場是零和遊戲。」但是多數女性常常誤信伴侶比自己會理財,而面對金錢坐視不管,加上以為對方什麼都願意與自己分享,更是理財上的嚴重迷失。隨著離婚率的攀升,更突顯出「女性學會理財」是當前的重要課題。吳淡如強調:「理財,就是管理自己的錢財。」

◎女人要賺錢 重視機會成本

當女人買了衣服卻需要遮掩躲藏,或是向另一半伸手要錢,還被質問用途時,對女人來說,其實是十分痛苦的。吳淡如指出,夫妻除了用共同帳戶負擔家計外,女性必須擁有個人獨立支配金錢的能力,林寶珠更強調:「忘掉『當米蟲』這件事,女生可以到處吃喝玩樂,享受米蟲的生活,但是不能立志當米蟲!」

現代忙碌的職業婦女,往往難以兼顧家庭與事業,兩者之間如何平衡呢?林寶珠與吳淡如不約而同表示:「若無法兼顧就不要勉強了!」兩位專家都認為要重視「機會成本」的觀念。吳淡如舉例,假設外出工作1小時可以賺1500元,若花1小時150元請人收拾打掃,何樂而不為呢?「儘量把讓自己痛苦沒有價值的工作,留給更有專長的人。」吳淡如堅定地表示。

吳淡如認為,即使花錢請人幫忙打掃,也未必收拾得盡善盡美,此時必須以包容的心去面對,「因為我要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然而,大部分的女性往往把力氣專注在小事,卻漸漸淡忘了人生的大志業。另外,女性也不必使盡全力在家庭及職場做到內外兼顧,而過度追求完美,卻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

◎經濟獨立 提升家族地位

「以前在娘家,我要負擔家計。」白天工作,晚上讀夜間部的林寶珠,結婚前努力賺錢養家,其實收入並不多,不過隨著婚後生活有了轉變,「雖然先生也沒有錢,但是,他願意把所有的一切和我分享。」婚後她花了很多年自修苦讀,考取相關的工作證照,例如證券分析師執照、信保基金等。

林寶珠想起當年,每天下午6點下班以後,再前往K書中心讀到8點半,最後才回家去幫小孩洗澡、吃晚飯。然而積極的生活態度,卻遭到同事的鄙視眼光,對方甚至認為:「你連孩子、老公、房子都有了,為什麼還要再汲汲營營求取功名呢?」但是林寶珠卻表示,對方並不了解她的內心深處:「我的心中有一頭很壯的牛,想要發揮一切,因為我應該可以做得到。」

「只要能力展現、經濟獨立,別人也不敢欺負你。」林寶珠強調不要去計較,當對方以偏狹的眼光去看待時,要用「大方」去說服他們。「女人可以智慧、金錢解決任何事,不要用心眼去爭到贏,因為沒有任何意義。」林寶珠回憶起當年考上信保基金等待分發時沒有收入,所以在夫家的地位非常低落,令她備感煎熬。

「當時沒有辦法扭轉情勢,他們認為我靠先生養,是家裡的負擔。」林寶珠甚至提到剛開始上班時,由於收入少、又有負債,也不敢馬上回家,總在外面逛街到先生下班後才一起回家,隨著收入漸增,才漸漸扭轉局勢。「有一次婆婆要看存摺,不禁嚇了一跳,才發現我賺了很多錢,從此才尊敬一點。」林寶珠強調,若媳婦經濟獨立,身分地位是非常不同的。吳淡如也認為,婆婆容易對經濟獨立的媳婦讚譽有加,卻不見得對終日在家做遍大小事的媳婦,給予一致的掌聲

◎買包不如買屋

吳淡如建議,年輕女孩初入社會的收入不多,要記得投資自己,尤其是25歲之前,應多多充實專業技能,千萬不要被時尚名牌所迷惑,因為多數人愛買名牌包包來犒賞自己,等到繳款時才十分懊惱,實在不是明智之舉。此外若開始進行投資時,可由定期定額的方式購買基金,加上沒有家庭、子女的負擔,可投保團體意外險,另外,若父母有頭期款可資助,也可將購屋列入理財計畫內,把房貸控制在10000元之內,也不會造成過大的經濟負擔。

隨著現代女性的購屋年齡漸漸下降,買屋時要掌握哪些秘訣呢?吳淡如建議,初期購屋時,可選擇30坪以內的市區中古屋,只要運用巧思費心裝潢,也可以住得很舒服,但是記得省下可觀的裝潢費用。「要衡量自己的能力,例如800萬的房子,最多花150萬裝潢即可。」林寶珠認為,年輕族群未來換屋的機率很大,因此,不必花太多錢投資在裝潢費用。

至於兩位理財達人的未來退休規畫呢?林寶珠認為心境上要保持退休,而生活上擁有一份自己的事業,「把生活當退休,把退休當生活。」為退休生活做了最佳的註解。

~職場及伴侶的投資心法

現代女性愈來愈晚婚,甚至不婚的比例增加,吳淡如及林寶珠也對於選擇伴侶,提供一些意見:

1、對金錢有量入為出的觀念,尤其管理金錢要有信心,另一半才會對你有信心。
2、不要找控制慾強的人當伴侶,否則一輩子會為了帳本而爭吵不休,然而愛情卻在爭論中漸漸消失殆盡。
3、尋找未來具有開創性、前瞻性眼光的伴侶。
4、不要成為事業、家庭兩頭燒的黃臉婆,現今是分工社會,更要善用機會成本,去賺取更多的金錢或快樂。
5、不要投資名牌,要投資腦袋。

此外,在職場上面對學歷、能力相同時,男女薪資卻通常存有不公平的現象。「當你能夠證明自己的能力時,性別的差異是不存在的。」吳淡如指出初期會有差異,但是,當老闆看見實力時,待遇的差異會漸漸被能力所取代。

吳淡如也發現,女人有些心態需要向男生多多學習,例如兩個男人在不同的單位,面對議題討論時會針鋒相對,但是會議結束後,兩人卻能握手言歡,盡釋前嫌;反觀女性卻往往為了身材、口紅顏色而產生心結,成為不共戴天、王不見王的局面,因此如何培養化敵為友、就事論事的能力,是女性面對職場競爭時,需要再提升的地方。吳淡如強調:「女性容易結小圈圈,而且敵友的分界相當明顯,但是,男性的敵友比較暫時性,要養成某一種度量或格局,才是真聰明。」

◎女性理財3個盲點

1、以傳統的理財方式來累積財富
2、盲目跟隨流行投資
3、把理財大權交給別人

男人掌權 女人管錢

理財7件事 女性新挑戰
理財周刊 393 期

中國上海市的家庭,約58%由女性負責家庭理財,但在日本投資總額中,約63%由家庭主婦主導,而在台灣,高達70%左右的家庭,經濟大權掌握在女性手中。

文·高永謀

隨著歐巴馬聲勢水漲船高,民主黨黨代表陸續表態支持,希拉蕊「重返」白宮的機會愈來愈渺茫,但她仍為美國政治史寫下了新頁,證明女性也可與男性逐鹿奪鼎,有能力成為「地球第一人」。

◎台灣女性傲視亞洲

台灣女性政治人物在政壇的比例,在亞洲名列前茅,副總統呂秀蓮成為台灣史上第1位女性備位元首。在伊斯蘭世界與非民主國家,女性連基本人權都不可能,何況從政,即使在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度等施行民主制度的國家,雖有女性政治人物位列台閣,甚至出任總統、總理,但幾乎清一色是政治世家的成員,難以代表女性力量崛起。


不只在政治領域,台灣女性也開始活躍於財經領域。雖然根據統計,上市櫃公司負責人僅有約5%為女性,但殷琪、王雪紅等女性大企業家的表現,與男性大企業家相較,不但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台灣高鐵已成民進黨政府引以為傲的政績,宏達電更長期是台股股王。

也不只在大企業,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出版的2007年「中小企業白皮書」指出,在2007年時,女性企業主已占所有中小企業的36.85%,超過1/3強,更有愈來愈多女性投入創業,已占創業企業主的37.17%,像日劇「阿信」主角般撐持一家企業的「女老闆」,已不再是新鮮事。

◎女性撐起半邊天

也不只在企業高層,女性經理人也愈來愈多,台灣銀行便決定大力拔擢女性,擔任一級主管,看重的便是其細膩、穩健的女性特質。在2007年時,台灣企業中具決策權力的主管,男性約占61.11%,女性約占38.89%,與2004年時相較,男性降低、女性增加了4.89%,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的太太周美青、民進黨「大老」吳乃仁的太太詹彩虹,都是傑出的經理人。

財經事務的發言權,也不再由男性獨霸;蕭碧燕、林寶珠、周筱鈴、劉憶如等女性理財作家,不但是連鎖書店暢銷書排行榜的常客,更是媒體最常諮詢基金、證券、房地產趨勢的對象。

◎女性掌握家庭經濟

在公部門與企業中,女性頂多擁有1/4或1/3的天空,但回到私領域的家庭,卻多由女性擔任「家庭財政部長」、「經濟戶長」,甚至是CEO。

此現象幾乎放諸四海皆準。即使中國、日本、台灣,在社會權上仍是「男尊女卑」的社會,中國上海市的家庭,約58%由女性負責家庭理財,但在日本投資總額中,約63%由家庭主婦主導,而在台灣,高達70%左右的家庭,經濟大權掌握在女性手中,許多男性企業主、經理人在外呼風喚雨,回家後仍乖乖把薪水交給太太,不敢有任何抱怨。

在不少「四年級」、「五年級」生的回憶中,他們共同的回憶是,兒時家境捉襟見肘,爸爸再怎麼努力工作,卻總是寅吃卯糧,若非靠著媽媽高超的標會技巧,否則連學費都繳不起。但是時代變遷,絕對倚賴人際關係的標會,已非最安全、可靠的理財方式,股票、基金、外幣、保險、房地產等現代理財工具,都是女性的必修功課。

因此,媽媽、太太理財能力的高低,便決定了這個家庭是否幸福。柴、米、油、鹽、醬、醋、茶等開門7件事,隨著科技產品推陳出新,已愈來愈簡單,男女共同分攤的現象,也愈來愈普遍,但如何做好理財7件事,卻是女性的新挑戰。甚至可以說,今日的太太、媽媽,不一定要懂得烹飪,但一定要懂得理財。

理財7件事雖不是開門7件事,卻是人生7件事,每件事都是龐大的工程,甚至得從婚姻前便開始準備。理財7件事包括:一,管理家庭帳目,開源且節流。二,做好資產配置與投資理財。三,購買房屋,並做好在兒女長大後換屋的規畫。四,籌措兒女從幼稚園到大學的教育費,甚至出國留學的費用。五,準備安養夫家、妻家父母的金錢。六,為全家買好各種保險,以備不時之需。七,準備好自己的退休金,安度晚年

即使台灣女性逐漸出頭天,但多數已婚女性仍感覺蠟燭兩頭燒,忙得沒有自己的時間,因此愈來愈多女性選擇單身;在行政院主計處調查裡,25到49歲的未婚台灣女性,大約125萬人,其中已有16%、約20萬人決定終身不婚,加上離婚率日益攀高,沒有婚姻關係的女性已屢創新高。

◎不婚族更要會理財

對單身女性而言,理財7件事雖然少了1、2件,但可能增加其他人生理想與目標,所需金錢不見得較少,因此理財更為重要。這些不婚族女性若要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最牢靠的方法便是透過理財,當好自己的CEO,才能享受人生各個階段,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理財要趁早」,曾有銀行計算,如果不婚女性要籌措1000萬退休金,若以投資報酬率8%計算,如果退休前30年開始投資,每月只需投資約7000元,但若在退休前20年,每月已需投資18000元;當然,如果不婚族女性不懂得理財,想籌到這筆退休金,對大多數受薪族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12條原則決定你是富人還是窮人?

網路文章轉載

1、自我認知

窮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賺錢和如何才能賺到錢,認為自己一輩子就該這樣,不相信會有什麼改變。

富人:骨子裏就深信自己生下來不是要做窮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強烈的賺錢意識,這也是他血液裏的東西,他會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致富。

2、休閒

窮人:在家看電視,為肥皂劇的劇情感動得痛苦流涕,還要仿照電視裏的時尚來武裝自己。

富人:在外跑市場,即使打高爾夫球也不忘帶者項目合同。

3、交際圈子

窮人:喜歡走窮親戚,窮人的圈子大多是窮人,也排斥與富人交往,久而久之,心態成了窮人的心態,思維成了窮人的思維,做出來的也就是窮人的模式。大家每天談論著打折商品,交流著節約技巧,雖然有利於訓練生存能力,但你的眼界也就漸漸囿於這樣的瑣事,而將雄心壯志消磨掉了。

富人:最喜歡交那種對自己有幫助,能提升自己各種能力的朋友。不純粹放任自己僅以個人喜好交朋友。

4、學習

窮人:學手藝

富人:學管理


5、時間

窮人:一個享受充裕時間的人不可能賺大錢,要想悠閒輕鬆就會失去更多賺錢的機會。窮人的時間是不值錢的,有時甚至多餘,不知道怎麼打發,怎麼混起來不煩。如果你可以因為買一斤白菜多花了一分錢而氣惱不已。卻不為虛度一天而心痛,這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

富人:一個人無論以何種方式賺錢,也無論錢掙得的是多還是少,都必須經過時間的積澱。富人的玩也是一種工作方式,是有目的的。富人的閑,閑在身體,修身養性,以利在戰,腦袋一刻也沒有閑著;窮人的閑,閑在思想,他手腳都在忙,忙著去麻將桌上多摸幾把

6、歸屬感

窮人:是顆螺絲釘。窮人以為出身卑微,缺少安全感,就迫切地希望自己從屬於並依賴於一個團體,於是他們以這個團體的標準為自己的標準,讓自己的一切合乎規範,為團體的利益而工作,奔波,甚至遷徙。對於窮人來說,在一個著名的企業裏穩定的工作幾十年,有實習生一直幹到高級主管,那簡直是美得不能再美的理想。

富人:那些團體的領導者通常都是富人,他們總是一方面向窮人灌輸:團結就是力量,如果你不從屬於自己的團體,你就什麼都不是,一名不文。但另一方面,他們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招兵買馬,培養新人,以便隨時可以把你替換掉。

7、投資及對待財富

窮人:經濟觀點就是少用等於多賺,比如開一家麵館,收益率是100%,投入2萬,一年就淨賺2萬,對於窮人來說很不錯了。窮人即使有錢,也捨不得拿出來,即使終於下定決心投資,也不願意冒風險,最終還是走不出那一步。窮人最津津樂道的就是雞生蛋,蛋生雞,一本萬利……但是建築在一隻母雞身上的希望畢竟是那樣的脆弱。

富人:富人的出發點是萬本萬利。同樣的開麵館,富人們會想,一家麵館承載的資本只有2萬,如果有一億資金,豈不是要開5000家麵館?要一個一個管理好,大老闆得操多少心,累白多少根頭髮呀?還不如投資賓館。一個賓館就足以消化全部的資本,哪怕收益率只有20%,一年下來也有2000萬利潤

8、激情(能不能幹成事,首先要看有沒有激情)

窮人:沒有激情。他總是按部就班,很難出大錯,也絕對不會做到最好。沒有激情就無法興奮,就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大部分的窮人不能說沒有激情,看他的激情總是消耗在太具體的事情上:上司表揚了,他會激動;商店打折,他會激動;電視裏破鏡重圓了,他的眼淚一串一串往下流,窮人有的只是一種情緒。

富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這樣的激情,窮人終將不是窮人!激情是一種天性,是生命力的象徵,有了激情才有了靈感的火花,才有了鮮明的個性,才有了人際關係中的強烈感染力,也才有了解決問題的魄力和方法。

9、自信

窮人:窮人的自信要通過武裝到牙齒,要通過一身高級名牌的穿戴和豪華的配置才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自信,窮人的自信往往不是發自內心和自然天成的。

富人:李嘉成在談到他的經營秘訣時說: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光景好時,決不過分樂觀;光景不好時,也不過度悲觀。其實就是一種富人特有的自信。自信才能不被外力所左右,自信才可能有正確的決定。

10、習慣

窮人:有個故事,一個富人送給窮人一頭牛。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難過。窮人於是把牛賣了,買了幾隻羊,吃了一隻,剩下來的用來生小羊.可小羊遲遲沒有生出來,日子有艱難了。窮人把羊賣了,買成了雞,想讓雞生蛋賺錢為生,但是日子並沒有改變,最後窮人把雞也殺了,窮人的理想徹底崩潰了,這就是窮人的習慣。

富人:根據一個投資專家說,富人成功的秘訣就是:沒錢時,不管多困難,也不要動用投資和儲蓄,壓力會使你找到賺錢的新方法,幫你還清帳單。這是個好習慣。性格決定了習慣,習慣決定了成功。

11、上網

窮人:去163/sohu/上網聊天,窮人聊天,一是窮人時間多,二是窮人的嘴天生就不能閑著;富人講究榮辱不驚,溫柔敦厚,那叫涵養,有涵養才能樹大根深。窮人就顧不了那麼多,成天受著別人的白眼,渾身沾滿了雞毛蒜皮,多少窩囊氣啊,說說都不行?聊天有理!

富人:去****.com上網找投資機會。富人上網,更多的是利用網路的低成本高效率,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和項目,把便利運用到自己的生意中來。

12、消費花錢

窮人:買名牌是為了體驗滿足感,最喜歡試驗剛出來的流行時尚產品,相信貴的必然是好的。

富人:買名牌是為了節省挑選細節的時間,與消費品的售價相比,他更在乎產品的質量,比如會買15元的純棉t恤,也不會買昂貴的萊卡製品。

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房市真相解密 全台首次餘屋大調查

今周刊第572期 李建興、趙曉慧

十一月底經建會公布最近房價信心指數,竟跌破SARS低點水位,嚇壞房市消費大眾,然而在此同時,外資、中資和本土法人卻豪情挺進台灣不動產,到底房市真相為何?《今周刊》找出人口、餘屋、推案、換屋等統計數據,為你理出最真切的景氣風向!

二○○七年第四季,對於台灣房地產而言,是一個熱鬧卻帶著寒意的冬季,因為明明是同一個市場,卻呈現完全不同的兩種氛圍。

十一月底,由經建會委託不動產資訊中心調查的數據出爐,顯示國人對於今年第三季住宅房價綜合信心由上季的一○一分,急降到八十八分,不但是連續第三季下修,更跌破○三年SARS期間創下的低點。頓時,走了四年的房市多頭,瞬間冰封,似乎遭逢了第一個嚴峻的寒冬!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迷思一:人口負成長 需求不濟
真相一:家戶總數增加,一戶擁多屋

當前一般民眾對房市最普遍的疑慮,莫過於「台灣人口成長趨緩,甚至將逆成長,加上房屋自有率高達八成,大批新建的房屋將無處去化、供過於求」的疑問。


但據內政部統計,○一年至○六年期間,國內人口總數共緩增了四十五萬人,家庭戶數卻激增五十八萬戶,戶數明顯比人數成長更多。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解釋,隨著不婚族、單親家庭劇增,以往三人成一戶的主流家庭形態,逐漸變為兩人甚至單身成戶的小家庭,使得國內戶數越來越多。

戶數大增進而造成國內住宅需求同步增加。於是,這六年來,儘管全台的住宅總量增加了三十三萬戶,卻由於家庭戶數多了五十八萬戶,因此住宅餘絀數(編按:住宅總量減掉家庭戶數,為餘屋量的關鍵指標之一,數字越大,表示住宅越供過於求),已由六年前的二十四萬多戶,降至去年的近五萬戶。

雖然向來持偏空態度的莊孟翰,並未對房市下定論,但除了家戶總數增加,「一戶多屋」的時代來臨,再次推高房屋需求。根據不動產資訊中心調查,目前已購屋者擁有兩間房子以上的竟占了五三.六%,「因此,過去以一戶一屋為基準而算出的房屋自有率高達八成,根本失真!」北區房屋首席總經理彭培業分析,若扣除為數不少的「一戶多屋」家庭,以及考量繼承、住在公有宿舍及與家人同住而名下無房的人口,國人房屋自有率其實應只有六成,購屋需求仍然很高。

另外,調查顯示,台灣平均換屋期為十一.四年,也就是說,十一年前買房的族群,已面臨換屋需求,而推回到十多年前,正值台灣八六年到九五年的房市大多頭,當時起建的住宅約為一百萬戶,若以換屋比率為三成推估,亦即現階段至少還有三十多萬戶的換屋客出籠。

「看房市需求,不能再用二十年前的老觀念了!」北京建設董事長楊振宗說,儘管台灣人口減少,但家戶總數不減反增,加上一戶多屋的購屋效應,住宅需求反而與日俱增!

迷思二:建商狂推案 財務吃緊
真相二:建商體質健全,銷售順暢


除了需求,建商近年豪情推案,導致供給過多,則是消費者另一個疑慮的問題。但觀察自○三年推案爆大量以來至今,以台北縣市、桃園、新竹、台中及高雄等五大都會區的新推案銷售狀況進行調查發現,這四年來全台推案戶數為四十四萬三千戶,但截至今年第三季已去化三十九萬戶,亦即四年來僅剩四萬八千多戶的庫存,餘屋率只有一○.九%。

「與十年前相比,這次多頭波段的推案量還不到一半,而一成餘屋率,和上一波高達三成慘狀,簡直小巫見大巫!」曾目睹上一波餘屋慘狀的台中市建商公會理事長賴源釗,對於當下房市的供需體質,信心滿滿。

至於前波房市多頭時建商大玩財務槓桿,造成景氣反轉後紛紛兵敗如山倒的教訓,仍讓市場記憶猶新,導致許多人擔心此波大手筆買地、勇敢推案的新建商,是否也將重蹈崩盤的老路?但檢視當前九家推案量超過二百億元的上市櫃建商財務發現,新建商不但推案大致銷售順暢,財務槓桿也維持在合理範圍。

而近幾年市場上普遍認為,房市北熱中溫南冷,尤其高雄餘屋過多導致價位低迷不振,但事實上,全台六大城市的餘屋率排名依序為北市、北縣、新竹縣、高雄市、桃園縣和台中市。

「高雄市四年來餘屋量不到七千戶,加上近年來有效執行總量控管,推案量已由三年前的一萬八千多戶,銳減為不到四千戶,以高雄市每年去化一萬戶的數量來看,明年還可能供不應求呢!」高雄市建商公會理事長陳武聰發出不平之鳴,「別再說高雄餘屋過多了!」

然而,向來被視為房市殺手的投資客比率過高問題,數據再度顛覆一般既定印象。近來許多學者提出警訊,認為目前房市投資客過多,尤其今年以後,交屋潮湧現後,將促使投資客面臨繳款壓力而紛紛斷頭、拖垮房價。

迷思三:新成屋湧出 投資客斷頭
真相三:投資比率不高,房價持穩


然而經建會調查顯示,今年第三季全台已購屋者投資需求比率只有一九.九%,不如市場上傳言的三到四成,顯見,投資客風險,並未如想像中的嚴重。

至於房價,由全台新推案每戶平均總價來看,每戶價位由○四年七百三十六萬元逐年攀升至九百九十三萬元,再度凸顯國內房地產推案價位越墊越高,其次調查顯示,目前房屋平均議價空間僅為九.五%,也讓房價鬆動的錯覺不攻自破。

「台灣房市不會再回到SARS前的空頭了!」永慶房屋代銷部副總吳發義綜合上述數據,堅定地下了總結。而展望未來,郭敏能更舉出「三通、通膨」等兩大概念,點出未來房價「易漲難跌」的風向。他認為,台灣政治最紛亂的時期已過,未來無論誰當家,三通應該指日可待,只差執行時程了,這也是促使法人逆勢操作,紛紛加碼房地產的原因;而通膨加劇,將使有錢人投資房地產意願更高,再度推升市場買氣。

底部支撐強勁 居高仍得審慎

不過,雖然由科學數據看來,台灣房市體質堪稱健全,但值此高檔震盪之際,莊孟翰和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仍認為:「房市居高宜謹慎!」莊孟翰提醒,由於現階段的高房價,多由豪宅市場撐起,景氣風向很容易落入「由小眾市場看大眾市場」的誤判,因此看房市還得摒除豪宅回歸平民市場,才能窺知原貌

對此張金鶚更進一步提出警示,目前在房價攀高的壓力下,普羅大眾購屋負擔過重,以全台房價所得比來看,即由今年第二季的六.九倍增至七.二倍,而台北市更達九.九倍,亦即要十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房子,因此高房價,恐怕只是「虛胖」而已

其次,繼卡奴後,再加上美國次級房貸風暴,銀行開始注意房奴問題。富邦銀行個人金融部資深經理高永和指出,各銀行進行房貸放款時,會加強檢視客戶償債、還款能力,更緊縮貸款成數,這將使不少民眾因貸不到款,最後以解約收場

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對聰明人而言,無論空頭或多頭,都得用最理性、最科學的方法判斷後市,而不會在人云亦云的混沌市場中,成為趨勢判斷錯誤的犧牲者,徒增個人的遺憾與懊惱。

投資五字訣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歐陽姚

我的好友「不射紅心也得分」作者黃逸強先生對投資常有獨特的看法,他曾經提出投資五字訣,令人拍案叫絕!這五字分別是「本、準、狠、忍、滾」,也就是投資要有本、標的看得準、下手要夠狠、沒行情要能忍,最經典的是賺了錢要快滾

股市有「會買股票不稀奇,會賣股票才厲害」的說法,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雖然是隨時都可以進場,但是賺多少該「滾」卻是一大難題?

2006年11月這一波股災蔓延至今還在盤整階段。去年第一、二、三季賺的在這一波股災中獲利大概都吐了回去,有一些甚至出現虧損。 以我自己而言,去年初投資的新興亞洲基金到九月底就已獲利高達30%,但我認為第四季是傳統旺季,應該還有往上漲的空間,心想再擺一擺,誰知道就此一路下滑,目前已回到平盤附近;而朋友持有的基金更是慘賠了30%之多。

由此可見賺多少是滿足點,真的很難拿捏。許多人說不妨觀察趨勢再決定,先不要預設停利點,就讓大盤一直漲,等到漲到滿足點開始回檔時,就是賣點,說得輕鬆實際實行起來並不容易。


除了趨勢又牽扯了操盤者的主觀因素,即使是專業的基金經理人也會被個人主觀看法給困擾,因此有些基金公司將「下單買進」與「獲利贖回」交由不同經理人執行,也就是A經理人只負責下單,然後將何時該獲利了結的指令交由B經理人執行,如此一來就可以免去個人因素的困擾;某家基金公司前兩年推出的模組式基金,也是預先將程式設定之後輸入電腦,然後電腦就完全依照數據執行指令,該停利時自動停利,絕不貪心,該停損時也絕不手軟,雖然這套模式獲利有限,但至少可以避開股災,達到風險至上的策略。

連學有專精又有研究團隊支援的基金經理人都不免被人為因素給困擾,要求一般投資人適時且正確的做出決定更是困難。

其實對一般投資人而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預先設定停利點,股票族有人是賺了一個漲停板(7%)就出脫,不過基金各項手續費較多,獲利10%以下停利都不划算,至少要20~30%才值得停利。我們以中值25%計算,10萬元獲利25%,扣掉手續費5%,大約可賺2萬元,這種停利方法很簡單,獲利也還算不錯。

至於停利之後,所投資的基金又繼續往上飆,往往讓投資人搥胸頓足,大嘆可惜; 停利之後基金當然有可能繼續40%、50%、100%的往上飆,但是如果你沒有停利,此時會出現二個問題1、又回到何時該停利;2、行情會不會就此反轉。

之前在專欄【牧師也瘋狂】中提過的林牧師,當時他所買的德盛小龍獲利80%還不停利,最近碰到他得知獲利只剩下30%,紙上富貴一場。其次,萬一行情在高檔反轉,就此一路下跌出現負報酬,到時損失就大了。25%是落袋為安,穩穩的賺,所以投資一定調整好心態,只看自己賺到的,不要看賺不到的部分,才不會落入「買也後悔、賣也後悔」的情緒中

至於全球股市已經跌到目前狀況,要不要停損?單筆基金早就該在第一時間停損;定時定額此時反倒是考慮該不該加碼。但是據統計光是2007年元月,海外基金就被狂贖1200億,這波贖回的投資人,大概都沒賺到,如果是定時定額投資是否違反了(越跌越要買的操作理論),也難怪投資人賺不到錢了。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風暴來襲的投資策略

Money+ 林奇芬

投資最困難的是掌握趨勢,還是克服自我心理﹖2007年4月,我首度在雜誌專欄中寫出「漂亮出場」的主題,現在回頭來看,那還真是一個不錯的出場點。只是,當時我提這個觀點時,市場氣氛仍然熱烈,而且全球股市幾乎都在2007年10月創新高,也就是說,如果當時真的出場了,可能少賺了半年的行情。但另一方面,可能也可以躲過11月之後直洩而下的股災。

2008年1月全球股市歷經大幅震盪,市場氣氛愈趨悲觀,美國的經濟數據持續傳出壞消息,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與美國總統布希,都直言經濟情況不佳,需要採取非常手段挽救頹勢。景氣循環較為落後的歐洲市場,原先一直擔憂通膨壓力不願率爾降息,但近期也開始鬆口,顯現經濟環境已面臨更大挑戰。至於近年崛起的新興市場,原先回檔幅度不深,但隨著美國負面數據陸續出籠,新興市場的補跌力道也不小,全球股市似乎出現了互相拖累的連鎖反應。

新興市場經濟力量主要靠出口歐美市場為主,歐美市場經濟若步入衰退,對於新興市場的衝擊大,這是過去的投資邏輯。但這次能否逐漸擺脫連動陰影,還在於內需市場的規模大小。接下來我們可以觀察原物料行情的變動,短期原物料行情因經濟動能減緩而下修,但若其多頭走勢不變,則表示新興市場的成長力道仍在。特別是擁有內需市場的新興國家,受美歐經濟衰退的影響較小,不需要過度悲觀。如中、印、俄羅斯,近期市場應屬過度反應,長線成長動能並未改變。


2003年全球股市從谷底起漲,已歷經五年的多頭行情,步入2008年進入修正調整階段應屬正常,問題仍在於投資人的心理層面準備好了沒每個人都期待歡樂時光不要停止,但這畢竟不符合現實,如何面對趨勢,決定自己的投資策略,才是持盈保泰的關鍵

目前全球才剛要進入降息階段(除了美國已走了一段),降息環境有利於債券投資,同時近年各國政府債信提高,因此還有很多高利率的新興市場債券可以選擇,現階段投資人可以將部份資產轉進債券投資,但要以高評級債券為投資主軸,避開高收益債基金。另外,黃金也是在市場震盪環境中一個不錯的選擇,建議在金價回檔時介入。而股市部份可以採取單筆獲利了結(或停損出場),並轉而以定時定額投資的方式做長線布局

在空頭市場做定時定額投資,將面臨一個很大的心理考驗,過去台灣定時定額投資人數從多頭的60萬人,縮減到空頭的30萬人,但長期來看,持續投資才是面對空頭市場最佳策略。我自己現階段就是採取這個策略,所以並不特別擔心市場的修正,至於下一次單筆投資最佳買點,我想要等全球降息列車停止之時了

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何時跟基金說分手?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王鈺棻

以往親朋好友碰到我,總會問上一句「該買什麼基金?」,但近來都變成「我的基金該贖回嗎?」年前的全球股災,讓投資人嚇出一身冷汗,根據銀行人員表示,基金的贖回量比平常暴增三倍。連金管會都原則同意,讓國內投信比照一般法人,可將其所持有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質押給銀行借錢,以因應基金贖回。看來現今怎麼賣基金的話題似乎比如何買基金更令人關心。

有人曾以談細水長流的戀愛來形容投資共同基金,時間久就能體會它的好,但全球股災,眼看著基金淨值直直落,還管它什麼舊愛新歡,錢先落袋為安最重要。要跟基金分手前,先檢視以下幾件事,免得分手後才後悔。

一、基金投資之區域或產業前景是否持續向上

若您所投資的基金屬於單一市場基金、區域型基金或產業基金時,就需要檢視基金所投資市場的未來展望,若該市場行情或產業前景已反轉向下、開始步入空頭市場且空頭走勢未見停歇,就要及早出脫以免損失擴大

二、基金績效是否仍在前段班


如果所投資的區域或產業前景沒問題,接下來就要看看基金績效的表現。股市跌,基金報酬率跟著下滑是正常的事,檢視基金的績效一定要短(三個月、六個月)、中(一年、兩年)、長(三年、五年)期一起看,如果短中長期績效排名都不在同類型基金的前三分之一,這種不爭氣的基金還是早分早好

三、五年累積報酬率不到10%

一個景氣循環通常歷經三到五年,我們常說共同基金要長期投資,尤其是定時定額投資不必在意進場時點,用意在於讓基金歷經景氣循環,在景氣復甦期及衰退期時以較低淨值建立單位數,到景擴張期或高原期時淨值漲升時獲利了結,但若歷經五年基金之累積報酬率不到10%,表示這五年來,你投資的基金不僅操作績效不佳,且比放銀行定存還不如,還是趁早贖回為妙。

四、基金面臨清算

根據規定,國內基金若連續30天平均規模低於2億元以下,基金將遭到清算。不過,即使基金規模未低於2億元,但基金公司認為市場前景不佳或因基金特性使得基金無法繼續經營,也可主動提出清算。自去年以來,國內有十多檔基金遭清算,並以債券及平衡型基金為主。今年開始證期局規定,平衡型基金必須實際持有債券部位,對不少規模只有2、3億元的平衡型基金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投資人最好檢視一下您投資的基金規模,若基金規模持續低於2.5億元,就應該要當心,基金可能接近清算的邊緣或是被合併,這時您就要有所動作。

2008年3月3日 星期一

搶救家庭理財危機

自救三戰略 安度不景氣防禦年
今周刊第583期 歐陽善玲

新春假期結束,家庭財務規畫重新出發。未來一年,大環境景氣變數更多,想要增加財富、達成夢想,開源不容易,專家建議,最好從節流做起。包括現金管理、不任意膨脹信用,審慎購買金融商品等。防禦年家庭理財計畫,就是要發揮小錢的力量,戰勝不景氣。

電視廣告裡,一位父親對女兒說:「沒關係,這個錢我來想辦法。」昏暗的燈光下,戴著老花眼鏡的爸爸,看著手中存摺陷入苦思。一次又一次,爸爸都能滿足女兒的夢想,就連出國留學也不例外。

這個網路票選受歡迎第一名的廣告,挑起不少人的兒時回憶;父母為了成就子女,想辦法調頭寸的畫面,成了寒冬中最溫暖的集體記憶。但,回到現實生活,家裡缺錢不能光靠跟銀行貸款解決。健全的理財計畫,做到家庭經濟自主,才真正有尊嚴。

過去一年,對一般小家庭來說,理財困難度提高。在民生消費部分,油價漲、物價漲,但薪水卻沒跟著調漲。開銷支出增加,收入卻原地踏步,本來每星期可以上一次館子,為彌補收支差距,只好改成兩星期、或一個月去一次。生活成本提高,家庭理財關鍵,必須掌握小錢花刀口精神,才能戰勝不景氣


除了節流,有效開源也是提升家庭經濟的好方法。近兩年,全球投資市場處於上升趨勢,多頭氣勢高昂,不少人嘗到甜頭,競相投入,也因此靠投資理財賺錢,成了上班族額外加薪的管道。不過,隨著全球景氣變數增加,經濟衰退疑慮濃厚,過去動輒三○%、四○%的獲利成績,現在也要打折扣。

換句話說,全球市場面臨重大調整,靠投資理財開源方式,將為家庭帶來更高風險。未來一年,與其進攻不如防守的操作心態,是專家共識。宏觀財務顧問公司總經理邱正弘就以「開源不能強求,節流理應當為」,說明○八年家庭理財重點,在掌握節流方法,並切實執行。

策略一量入為出,多記帳、少刷卡

邱正弘指出,對一般家庭來說,做好節流工作,可從六個面向出發。包括:一、妥善做好現金管理;二、絕不任意膨脹信用;三、審慎購買金融商品;四、了解保險真實需求;五、熟悉基本稅務觀念;六、長期資金投資,短期資金儲蓄等。這些看似基本觀念,但實際狀況卻常背道而馳。在未來重視防禦更甚於攻擊的理財策略下,不但要理解上述原則,還要徹底執行。

首先,「妥善做好現金管理」的意義,就是量入為出。普羅財經整合行銷部協理陳若雲認為,透過記帳方式,及「先進後出」法,可使現金管理更流暢。她解釋,所謂「先進後出」,是指每月薪水扣掉儲蓄後,剩下部位才能進行消費支出。這樣強迫儲蓄的好處,在有效杜絕不必要開銷,及資源浪費。

另外,再搭配記帳工具,進一步檢視花費必要性,去蕪存菁。像新春假期剛結束,百貨公司折扣活動也接近尾聲,讓人忍不住想撿便宜。但,購物前不妨思考一下,這是想要的,還是必要的東西。如果是想要,也得扣掉儲蓄後所剩資金,才進行消費。做到善用每一分錢,將是防禦年家庭理財的最重要精神。

嚴格執行現金管理,也能抑制擴張信用消費。一般人逛街購物,看到喜歡的東西,只要拿出信用卡、簽上大名,就能直接帶走。這樣「先刷再說」的習慣,等於是花未來的錢。在景氣保守的環境下,開源已不容易,還持續「向未來借錢」,只會陷入經濟緊縮的惡性循環。家庭理財牽一髮而動全身,挖東牆補西牆的方式,絕對是大忌。

策略二著重防禦,提高現金部位

其次,受到大環境景氣保守影響,家庭在選購金融商品及保險部分,必須更精打細算。邱正弘指出,正確的投資規畫流程,應是先認識家庭投資性格,並分析財務狀況。接著,將夢想金錢化後,再訂出目標達成時間、所需金額,最後算出期望報酬率,建立多元化投資組合

特別是家庭成員因個人資金需求不同,每項投資目標都要明訂清楚,才不會耽誤用錢時機,或發生資金排擠情況。陳若雲則認為,愈不景氣,家庭理財愈要落實「資產配置」概念。因為透過股債匯三方面平衡配置,及至少每季一次的動態調整,可有效降低投資組合風險,並在景氣回暖之際,掌握投資彈性。

面對○八年投資環境,陳若雲也分別針對頂客族、小家庭及三代同堂,提出資產配置建議。其中,頂客族因為沒有小孩,經濟負擔較小,家庭可承受風險大。股票資產部分可放置六成,現金及固定收益型商品比率,則占四成。但對須承擔子女教育壓力的小家庭來說,現金及固定收益型商品配置,最好不低於四五%。至於三代同堂家庭,經濟壓力最大,開銷支出也最多,在整體投資環境不明朗下,現金及固定收益型商品比率,最少要在五五%左右才安全。

她解釋,在此資產配置原則下,提高現金、固定收益商品比率目的,除了提升家庭投資防禦力,也增加投資組合彈性。因為一旦景氣回升,較高的現金部位才有彈性適時進場。另外,投資環境不爭氣,家庭挑選理財工具時,最好以長期績效穩健的商品為主,千萬不要投資看不懂的標的,以免賠上辛苦錢。

策略三雙十原則,掌握投保重點

不只理財工具要審慎,保險商品也要符合必要性。保誠人壽發言人王淑華表示,保險有所謂的「雙十原則」,就是家庭經濟支柱的保額,應是年收入的十倍,保費則為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例如,先生年收入有一百萬元,他的壽險保障至少要有一千萬元。如此才能在不幸事故發生十年內,支撐家庭經濟所需。

在這個大方向下,每個家庭又因經濟條件不同,投保重點也不盡相同。王淑華舉例,像沒有小孩的頂客族,家庭責任輕,保險重點應放在退休規畫及醫療險。尤其是年老時,沒有子女照料,加保長期看護險,就有一定必要。至於小家庭,可能同時背負房貸、車貸及子女教育金開銷,保險更要瞄準重點。建議家庭經濟支柱可利用保費較便宜的定期險提高保額,並加強意外險。一旦家庭失去主要收入,還可靠保險金支付開銷。

另外,小家庭也適合以投資型保單進行保險規畫。這樣在相同保費下,可享有更高的壽險保障,還兼具儲蓄功能,有利同時累積子女教育金及退休金。而三代同堂保險重點,則可利用公司提供的團體保險,為全家人規畫醫療保障。若手頭還算寬裕,三明治族群也可替父母購買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及癌症險,以減輕父母重病時的經濟負擔。

整體而言,未來一年,家庭理財面臨重大考驗。防禦觀念成為○八年資金調整主軸,過去不斷擴張信用、大膽搶進投資商品的作法,必須有所調整。

2008年3月2日 星期日

善用壓歲錢 我家也有小巴菲特

幫孩子跨出投資一小步 助你提早退休一大步
理財周刊391期

壓歲錢代表家人間誠摯的祝福,同時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父母應該利用這個機會教導孩子如何規劃壓歲錢,讓他們從小就開始培養理財觀念。

每家小朋友的壓歲錢金額大小不一,若是自己小孩每年所收到的紅包金額愈大,可以選擇投資理財工具的範圍也愈大,反之若是金額較小,理財的彈性自然比較小。

◎不同財務狀況 理財方式也不同

父母本身的理財觀也會影響小朋友,例如父母本身在理財時,願意承受較高的風險,自然在替小朋友規劃時,也會以較高風險的理財商品為主;若是父母本身的財務狀況就不好,那麼在教導小朋友理財時,就應該以自己失敗的經驗為警惕,讓小朋友了解:高報酬的理財,同時也具備了高風險。

若是父母本身的理財成果豐碩,並且是高收入的族群,建議開始考慮運用贈與稅的概念,每年透過「壓歲錢」的方式,贈與小孩一筆現金,如此一來,小孩長大成年,需出國留學、結婚、創業的時候,就有一筆現金可運用了。


◎基金理財 必備的理財工具

定期定額買基金因為是採取每月分批進場的策略,長期下來,投資人每單位的平均成本會較低,投資報酬優渥而穩定。當基金淨值上漲時,買到的單位數較少,價值較高;若基金淨值下跌,則可買到較多的單位。

父母應該讓孩子學習利用銀行自動扣款轉帳投資,教導孩子可以不必擔心買到最高點,並且培養成為穩健型投資人的心態。因此,用壓歲錢來買基金,可說是第一優先的投資選擇。

以國內基金來說,最低只需新台幣3000元就可申購,很適合有紅包的小朋友理財,若以定期定額每月投資3000元為例,假設基金年報酬率為12%,10年後就可幫孩子累積70萬的資產,這對尚未步入社會的青少年來說,可是一大筆財富喔!

◎基金投資的5大好處

到底父母要如何說服孩子投資定期定額共同基金呢?在此整理出5大理由:

1.專家幫你選股

基本上,基金經理人受過一定程度的專業訓練,選股比較不會買到地雷股,因此投資人只要透過經理人代為選股,就可解決本身缺乏資訊、無法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等投資劣勢。

2.客戶權益受保障

即使基金公司這個保管機構因經營不善而倒閉,但由於基金資產在保管機構設立的帳戶是獨立的,所以公司的債權人也不能動用基金的財產。也就是說,基金專戶中的所有財產都是屬於基金受益人的,基金投資人的權益可受到絕對的保障。

3.分散風險

一支基金至少都投資了上百家的公司,即使經理人不小心選到地雷股,所受到的損害也是有限,跟一般人自己買賣股票的風險比起來,相對小了很多,因此可以教導小朋友:買基金最主要就是可以分散風險。

4.投資選擇多且廣

可讓小孩子依每年壓歲錢的多寡,來增減投資基金的金額,不只可以養成儲蓄的觀念,又可享受財富增值的好處。目前市場上可以提供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基金種類非常多,最基本的就是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

5.合法節稅

節稅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父母可以灌輸更多進階的知識,例如國內基金和海外基金的差別、在台灣購買海外基金不須要課稅等,讓孩子知道,節稅也是一種投資方法。

◎更多壓歲錢彈性投資法

若是小孩每年壓歲錢的數目不少,但又想教導小朋友穩健投資的概念,在此提供3種投資理財工具,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作為參考:

1.外幣

傳統觀念是把錢放在銀行定存比較不划算,不過,外幣投資就另當別論了。由於澳、紐幣的利率比起台灣還是高了許多,若是小朋友將壓歲錢存起來,日積月累下,一樣可以累積一筆不小的財富。將壓歲錢儲存於銀行的風險可是最小的呢!

2.保險

若是還有多餘的壓歲錢可供運用,記得一定要幫小朋友買足保險。愈小開始投保,保費會愈低。不過記得一定要幫小朋友買終生型的保單,不要辛辛苦苦保了十幾年到期後,又要重新再購買新的保單。

3.股票

在琳琅滿目的投資工具中,以股票投資的長期獲利能力最佳,但是操作股票有一定的難度,加上股市上下震盪起伏很大,所以若是要讓小朋友買股票,記得要以投資較大型的績優股為主

◎灌輸資產配置的概念

0至9歲的小朋友距離使用資金的時間較長,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大,投資期間可因此拉長,父母可以慢慢灌輸資產配置的概念。初期最簡單的基金配置,可以選擇積極型的股票型基金和穩健型的債券型基金。

約10至15歲時,可以引導他們提高全球型、組合型及平衡型基金的比例,藉此減少單一市場股市下跌的風險,以達成長遠的獲利目標。建議可以分散布局於全球、區域、產業型基金。

16歲以後,孩子也較懂事了,建議父母不需主動提供他們該買什麼基金,而是詢問他們想投資什麼基金以及原因,不只可以訓練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可以增進親子間的感情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