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0日 星期日

農地移轉合法節稅

錯誤方式:
農地轉賣第三人再贈子 加罰兩倍稅
【聯合晚報╱記者古亞薇/台北報導】 2007.09.25

為了逃避贈與稅,有民眾想透過第三人以買賣為藉口,輾轉將財產轉移給下一代,沒想到還是被國稅局查獲,被認定是以虛偽買賣達到規避贈與稅目的,不但需補繳贈與稅,還被裁罰兩倍罰鍰,真是得不償失。

南區國稅局指出,甲君於92年間先將其名下一筆農地移轉登記予遠房親戚A君,半年後該筆農地再度移轉予乙君(甲君之子),藉由虛偽買賣將財產所有權轉移給下一代。

國稅局查獲後,分別要求甲君、乙君及A君等3人提示買賣資料及收付價金流程等相關證明文件供核,不過對方均無法提示支付價金之證明,因此國稅局核定補徵甲君贈與稅320萬元,並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46條規定,按應納稅額裁處2倍罰鍰640萬元,包括補稅及罰鍰在內,甲君共需繳納960萬元。

甲君不服,但申請復查遭決定維持原核定,提起訴願也被駁回,最後提起行政訴訟,也遭到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敗訴。

行政法院判決認為,就贈與稅而言,如果當事人不履行申報義務,或對主張之事實不提出證據,或其所提出之證據不足為證明其主張之事實,稽徵機關斟酌當事人陳述與調查事實及證據結果,以該財產之移轉行為事實已具有客觀性,因此認定贈與行為之客觀要件均已成立而生效,就應依法定其所應歸屬之贈與之法律效果。


南區國稅局指出,此案甲君、A君及乙君之間就該筆農地買賣確無資金往來,甲君顯然是透過A君以虛偽買賣為原因,輾轉將該筆農地所有權移轉為其子乙君所有,以達到規避贈與稅之目的,其相互間表面虛偽買賣行為,實際上是隱藏贈與行為。

國稅局提醒納稅義務人,如欲將財產贈與子孫,應採合法途徑,善用每年111萬元贈與免稅額度,並依法申報贈與繳納贈與稅,以免被查獲補稅,甚至被罰。



正確方式:
不需繳贈與稅 農地有5年條款
【聯合晚報╱記者古亞薇/台北報導】 2007.09.25

許多民眾常藉由各種方式逃避贈與稅,不過國稅局表示,想藉由虛偽買賣來逃稅,非常容易被查到,因為轉移財產所有權都需要登記,國稅單位要查核相當容易。

國稅局建議民眾,如果想要合法節稅,最好善用每人每年111萬元的贈與免稅額度,此外父母在子女結婚時,也各有100萬元贈與免稅額度;如果贈與並非現金,是不動產或土地等資產,則可採用分年贈與方式,每年贈與金額在免稅額度內資產,達到合法節稅效果

除每年有固定贈與免稅額度外,有幾個項目也不計入贈與總額,如夫妻之間相互贈與之財產,扶養義務人為受扶養人支付之生活費、教育費及醫藥費等;此外,作農業使用之農業用地及其地上農作物,贈與民法第1138條所定繼承人者,不計入其土地及地上農作物價值之全數,也不計入贈與總額計算

以這次南區國稅局查獲藉虛偽買賣來轉移財產所有權的案子為例,如果甲君將該筆農地直接贈與給其子,自受贈之日起五年內,將該筆土地繼續作農業使用,就根本不需要繳納贈與稅;但如果該筆農地在五年內沒有繼續作農業使用,就會被追繳贈與稅。

南區國稅局指出,但甲君無法提示農業主管機關核發贈與行為時之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因此不符合遺產及贈與稅法第20條第1項第5款不計入贈與總額之規定,所以不但得補繳稅,還被處以兩倍罰鍰。

唱片、報紙…10行業 10年後收攤

聯合新聞網 2007/09/29 彭淮棟

百年老店,古來稱羨,但時代不同了,三百六十行裡,有些行業難以再撐下去,企業家網站(Entrepreneur.com)列出十種行業,依目前走勢,十年後可能收攤。這十個行業是:

‧唱片行:唱片行關門的速度破紀錄。唱片零售業霸主淘兒研判自己挺不過線上音樂和沃爾瑪之類連鎖賣場的競爭,去年關掉全美所有八十九個店面。CD愈來愈難賣,沃爾瑪可以用其他百貨的銷路來抵消CD的虧損,但沃爾瑪唱片部門能否撐過十年還很難說。

‧傳統底片:有錢別再投資這一行。二○○六年五月到二○○七年五月,數位相機列印的照片成長三成四。底片型相機銷量下跌四成九,但數位相機繼續每年成長百分之五。美國網路用戶七成有數位相機。加拿大七成人口有數位相機。

‧報紙:電台和電視新聞問世時,有人喊報紙完了。傳真機降臨時,有人說今後新聞傳真到府,報紙無用。報紙都挺下來了,但數目從網路誕生的一九九○年代以來一落千丈。

‧公用電話:一九九七年,全美國有二百萬具公用電話,如今只剩一半。機場和飯店還會設公用電話,方便沒有手機的人。毒販為避監聽和追蹤,最愛用公用電話亭。

‧舊書店:到舊書店找絕版書,找你童年最愛的讀物,翻翻揀揀,樂趣無窮。


‧電話行銷服務:五年前美國民眾發起「別打給我」運動,電話行銷業大受打擊。業者雖無孔不入,連你自認滴水不漏的手機也鑽進來,但這一行愈來愈難做。

‧電玩場:電玩場還在,在電影院、高爾夫練習場和其他觀光場所都還看得到,但消失只是早晚。十年前,美國有一萬個電玩場,現在不到三千。

‧撲滿:小豬的腳步真的趕不上時代,沒人做小豬的日子不難想見。

‧噴藥飛機:目前美國噴藥飛機的機齡平均六十年,而且數目銳減。這一行太危險,三不五時把藥噴到農場工人身上。空中噴藥十年內還會存在,但不會像現在是個體戶生意,而是由航空公司經營。

‧同志酒吧:男同志和女同志在社會上日益獲得接受,可以正大光明見人,不必躲進同志酒吧。

保單投資比率過高 難享免稅

【經濟日報╱記者吳碧娥/台北報導】 2007.09.26

近來保險公司強打投資型保單,強調「可享有投資效益又能免稅」,不過,保單的投資比率如過高,仍可能被國稅局依實質課稅原則補稅,有課徵遺產稅的困擾;境外投資型保單的收益部分,自98年以後還有被課徵最低稅負的風險。

中區國稅局發現,有一名大地主於生前規劃購買巨額投資型保單,其保費幾乎完全運用於投資,且以可自由選擇及轉換連結投資標的的海外基金為主,死亡時保單價值約達6,000萬元,國稅局認為該保單與一般投資行為無異,因而將6,000多萬元的保單價值併入遺產總額課稅,稅額高達3,000萬元,還加處一倍的罰鍰。

投資型保單究竟是不是「包裝成保單形式的投資」,是遺產稅課徵的主要爭議。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9款規定,「約定於被繼承人死亡時,給付其所指定受益人之人壽保險金額、軍、公教人員、勞工或農民保險之保險金額及互助金,不計入遺產總額」,而保險法第112條也規定,「保險金額約定於被保險人死亡時給付於其所指定之受益人者,其金額不得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因此若從字面上解釋,凡是有特定受益人的保險給付,均無需計入被繼承人之遺產中課稅。

財政部認為,投資型保單雖以保單為名,卻以連結投資為實,其保險給付來源可分成保額及保單帳戶價值兩部分,因此傾向於按「實質課稅原則」,將保單帳戶價值納入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胡榮一指出,當國稅局查到被繼承人生前購買投資型保單後,會先發函保險公司區分該份保單保險及投資部分之金額各為多少,再就屬投資價值部分(即超過基本保額的部分)課稅。不過,保險公司多不願提供保戶資料,因此國稅局會將整筆保險金額併入遺產課稅,並依漏報補稅並加處罰鍰

值得注意的是,高資產者常會選擇境外投資型保單作為財產規劃工具,但最低稅負制上路後,最快從98年度起個人海外所得也要課徵最低稅負,因此境外投資型保單給付金額匯回台灣時,預料在基本保額以外的保單帳戶價值,都可能被視為海外所得,併入受益人的所得課稅

胡榮一建議,要保人在購買投資型保單前,應特別注意保費分配於保險及投資之比率,避免運用於投資之比率太高,造成避稅意圖過於明顯,而遭國稅局按「實質課稅原則」課稅

買股票型基金 還是買ETF?

MONEY+ 07 年 1 期 撰文:柳風林

前言:ETF漲勢遠遠落後股票型基金,適合想輕鬆布局的保守投資人;積極者可選擇一般台股基金。但要謹記,兩者宜採分批方式布局,才能輕鬆掌握台股多頭行情。

美莉去年第3季即看好台股後市,聽專家說ETF走勢應較股票型基金平穩,而且會貼著模擬的指數漲勢,即使不懂得選股,也能賺到行情。因此去年第3季原本要定期定額投資,無奈相中的科技型ETF及中型股ETF,當時都尚未開放定期定額,因而作罷。

未料大盤指數從6700點一路漲破7000點、8000點,美莉受不了,在今年4月中旬進場買了一檔中小型基金,雖然中間曾遭逢727全球股災,但她8月中旬查詢淨值時發現,定期定額投資4個月,報酬率仍逾20%,她順便查詢去年第3季無緣投資的科技型ETF及中型股ETF,這兩檔基金績效表現卻都遠遠落後中小型基金。

美莉想問的是:台股陷入盤整修正格局,那麼現在低接ETF應該會比股票型基金安全吧?因為她上網查看,有一檔指數股票型基金去年也有20%多的報酬率,如果能安穩獲利也不錯。但是她又聽說,多頭市場時,就是要買具攻擊性的股票型基金才會賺得多。到底該買ETF?還是買股票型基金?令她困擾不已。


◎名詞解釋:什麼是ETF?

ETF(Exchange Traded Fund)即為指數股票型基金,其投資組合為與指數漲跌連動性高的成分股,與一般基金是由基金經理人主動判斷行情買股票贏取績效相比,ETF屬於被動追蹤某一指數表現的基金,並且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可以像一般股票交易買賣。這類商品設計目的主要是提供投資人透過買賣ETF,獲得與追蹤指數同步的報酬率。

※漲升行情 ETF績效會落後股票基金

買股票型基金好?還是買ETF好?投資人須先問問自己的投資屬性。大致說來,買股票型基金風險較高,但投資報酬率也高,適合積極型投資人;而買ETF,漲勢不如股票型基金,但相對風險也較低,適合保守型投資人

以台大教授版基金績效評比資料為基準分析,截至2007年7月底,細分國內股票型基金的績效表現,一般股票型基金的平均績效是38.91%;中小型股票基金與科技型基金的績效更突出,平均表現達42.01%與43.23%。而國內ETF卻是從最近3個月才開始拉升,今年以來至7月31日止的平均績效僅17.9%,與大盤指數的18.71%相比,表現仍落後大盤。

從表1可以看出,大盤指數漲,ETF績效也會跟著漲。但若就3個月基金績效觀察,ETF基金的整體平均報酬率約為19.23%,與國內股票型基金(總類、178檔)的34.96%相比,報酬率落後近半。再以7月分台股急漲至9807點高點、又急速回檔這一個月的績效表現為觀察,國內ETF的績效平均僅5.05%,與國內股票型基金的15.22%相比,報酬率只有股票型基金的1/3,績效仍是遠遠落後。



且根據理柏資訊統計,以今年以來基金績效觀察,截至2007年7月31日止,有8成以上的台股基金打敗大盤,而ETF僅是追蹤大盤表現,可見在多頭行情時,ETF並無法給予投資人更多的超額報酬。以寶來台灣卓越50 ETF今年來截至8月10日的基金績效走勢圖來看,漲勢雖接近大盤指數,但與該公司旗下的股票型基金寶來2001基金相比,績效明顯落後。因此,如果你是積極型投資人,建議你仍以台股基金為資產配置重點。

不過,就表1的風險指標來看, 國內ETF平均的年化標準差(12個月)為11.65%,也就是說以1年的基金淨值平均價格來看,國內ETF平均的波動,預期最大獲利率為11.65%,最大虧損幅度為-11.65%,與國內股票型、中小型、科技型基金的數值達18~19%來比,相對來得平穩,不過卻比不上國內平衡型基金。

不過,就表1的風險指標衡量基金報酬率波動程度的標準差來看, 國內ETF平均的年化標準差(12個月)為11.65%,與國內股票型、中小型、科技型基金的年化標準差各逾19%來比,最好報酬率與最壞報酬率的波動區間顯然相對平穩。

◎名詞解釋:標準差

標準差為衡量基金報酬率的波動程度,是看基金績效時要兼著看的相當重要的風險指標。標準差愈大,就表示該基金報酬率最好與最壞的差距愈大。標準差的評估方式,是以一檔基金的一定期間內平均報酬率加上兩個標準差,約可求出該基金在一定期間內的最好報酬率狀況;平均報酬率減掉兩個標準差,約可求出該基金在一定期間內的最壞報酬率狀況。

※追蹤標的不同 ETF報酬有異

由於ETF追蹤的標的不一樣,自然也會影響ETF的整體績效。就國內ETF基金績效與相關指數表現來看,從表2可看出,大盤指數7月分漲幅4.55%,寶來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縱使碰到727股災,但單月報酬率為4.93%,略贏過大盤,而寶來台灣卓越50、富邦台灣科技ETF則是被大盤打敗,排名也淨陪末座,僅寶來台灣中型100基金表現不錯,報酬率達12.45%。

不過,如果以今年來報酬率看,寶來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寶來台灣卓越50、富邦台灣科技ETF雖落後於大盤表現,但也緊追著大盤指數,而寶來台灣中型100基金則是ETF中唯一打敗大盤的指數基金。

也就是說,由於台灣加權ETF所追蹤的標的是台灣加權指數,台灣卓越50 ETF所追蹤的標的,是台股上市公司中市值前50大的公司,儘管市值前50大的公司幾乎都是大型的權值股,可是一旦大盤指數是由中小型股所墊高的話,就無法反映在追蹤權值股的ETF當中。

而且,今年7月26日台股見9807點高點後,受美國次級房貸事件衝擊,短期內急速重挫,外資又視台股為提款機,密集鉅額賣超權值股,造成指數成分股主要為權值股的ETF,雖跌勢波度較緩,但也少跌不了多少。

以近期寶來投信推出的台灣傘型金融ETF為例,雖然在募集期間剛好趕上台灣金融股的狂飆時期,但當進入市場時,卻剛好遇到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所導致的台股大跌。更糟糕的是,由於次級房貸風暴對信用市場的衝擊很大,所以被狂砍的幾乎清一色都是大型金融股,導致這一檔台灣傘型金融ETF出師不利,在7月最後一周內的基金績效就下滑6.99%。

從表2的評比基金數再對照國內ETF在各期間的績效排名來看,你也可以發現,國內ETF的成績與股票型基金相比,是屬於後段班。



※外資賣超 ETF首當其衝

就美國次級房貸事件對本波台股的影響來看,投信業者指出,在美國次級房貸陰影仍未散去的前提下,短期內大盤恐陷盤整格局,將以個股表現為主。此時投資的重心應該是「選股不選市」,以台股基金來說,此刻更加突顯經理人的選股功力,因此,投資人若要在震盪期間獲得超過大盤的績效,應選擇主動式管理、操盤績效優的一般股票型基金,績效應該會比被動式管理的ETF要來得好。

第一富蘭克林投信第一富基金經理人諶言分析,由於美國次級房貸事件,台股本波拉回整理主要賣壓來自外資,而外資的賣壓又集中在權值股上,不利於以權值股為主要成分的ETF,因此,ETF其實也不見得安全。

保誠投信產品開發部協理吳昆倫則回歸投資人屬性來看,他指出,儘管ETF對散戶的吸引力較小,但ETF仍有其潛在買盤,例如機構法人或政府退休基金因避險及資產配置需求而投資ETF。雖然台股基金目前很火紅,但並不是每一檔績效第一的基金都適合每個人,因為每位經理人的操作風格都不相同,有些操作積極的基金就不見得適合穩健保守型的投資人。

若是長期投資型的人,業者指出,假設他自己也看好這個市場,但又不想每天看盤,ETF才會成為比較適合他的商品。

※宜採分批進場布局方式

富邦台灣科技ETF基金經理人游景德認為,目前台股起伏波動相當大,個股表現更是天壤之別,投資風險大幅提高,此時,操作難度自然也大為提升。因此,如果投資人對台股中長期多頭格局預期不變,目前選擇被動式投資的ETF,與自行選擇股票投資相比,ETF是由一籃子股票所組成,風險相對分散,較能達到抗跌的效果。

富邦投信建議,以目前盤勢來看,台股短期內的漲升結構已遭破壞,近期大盤應該要休養生息,建議積極型投資人可將3成的資金布局於ETF,7成的資金配置於共同基金及股票;至於穩健保守型投資人在面對短線大盤渾沌未明、中長線仍是看好的情形下,建議可拉高ETF投資比重至7成,參與未來大盤反轉向上的契機。

不論採取哪一種方式投資,都要謹記宜採分批方式進行布局,以攤平進場點的成本,或者利用定期不定額的投資方式進行,才能輕鬆掌握台股多頭行情

諶言則表示,由於下半年國內產業基本面表現可期,且政策面大舉作多,預期總統大選前台股應有不錯表現,目前盤勢雖受美國次級房貸壓抑,只要未有其他更大的利空變數出現,預期美國應有能力解決此事。而從外資賣超金額大小判斷,此事對台股的最大利空反應已在7月底、8月初出現,後續雖會造成台股震盪整理,但逢回反而是台股基金投資人分批進場時機。

至於總統選前主流股,諶言指出,未來會有很多中概基金進場,中國收成股及原物料股後市看好,而今年以來最強勢的IC設計股,未來股價能否更上層樓,則須視個別股票對明年起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導致獲利成長遭侵蝕的反應而定,如果成長性不強,則本益比無法提高,中長期股價自然會受影響,這是基金投資人追蹤基金績效時應注意的事項。

書名:Money+致富系列《我的台股基金會賺錢》 原富傳媒出版

2007年9月28日 星期五

928房市致勝 5 策略

副標:卡位2008的贏家布局
今周刊 561 期

今年928房市檔期在市場多空對峙下,擾亂了所有人的視線,有人中場休息、有人乾脆抽身離場。然而,危機往往就是轉機,當所有人都慌亂下台,舞台就留給做足準備的人獨秀。專家認為,今年操作房市得「積極而不著急」,姿態固然可拉高、下手固然須沉潛,但千萬別讓您看房撿便宜的權利睡著了!

撰文.李建興

站在景氣的分水嶺上,這陣子,許多手上握有或預備進場的房地產買家,猶如一腳踩在半山腰的懸崖,很怕一失足就跌落萬丈深淵,引來千古恨,不少人的信心就這麼鬆動了。拿永慶房屋最近發布的數據來看,原先月月上揚的台北縣市成屋交易量,不但自六月起開始止漲,到了八月甚至還較七月衰退兩成。

這期間,不僅中古屋交投轉淡,站在銷售最前線的代銷業也嗅到景氣的變化。日前代銷公會即保守預測,今年台北市推案銷售率將由去年的八成跌至五五%,「幾個月前新案進場二、三個月就能clean,現在往往得拖到六個月。」新聯陽實業研展部襄理魏洪成無奈地表示,空頭的訊息彷彿瘟疫似地,讓許多害怕染病的消費者,連狀況都還沒搞清,就聞風走避,躲了起來。

然而就在一片閉關聲中,許多曾在市場上獲利豐厚的房地產達人,近來的動作和想法,卻顯然與一般人不同。日前以《教你三十萬買屋當富豪》一書成為暢銷作家的塑身女王張淳淳,正是其中之一。


■撇步1:選定離「手」~理性主導才能逆市獲利

近來高調暢談房市致富術的張淳淳如何面對市場反轉的窘境?她非但沒停下腳步,還順利處分了一間屋齡十多年的華廈及買進了一間在台北市大安區黃金地段的公寓。令人咋舌的是,張淳淳賣出的公寓,才短短投資八個月,就獲利近百萬元,買進的,原本屋主半年前開價每坪五十四萬元,最後卻只用三十三萬元輕鬆買進。

張淳淳坦言,在年初房市最熱時,想找一間價位合理的好房子,往往得排隊等候,孰料,時序才一入夏,的確就嗅到不一樣的氛圍。隨著房市氣氛逐漸逆轉,她發現,原本惜售的賣家開始鬆動。接著,她手機上主動傳來要她買房的簡訊,甚至一周可以高達二百多通。而這一聲聲告急的訊息,起初也讓手上握有四十二間房的張淳淳忐忑不安,心想:「房市該不會要回檔了吧!那怎麼辦?」但值此之際,在她腦中旋即閃過股神巴菲特危機入市的不敗投資心法,心中有了另一個聲音:「或許在大家都出場時,才是我一個人的舞台!」

於是張淳淳趕緊停止內心的拉鋸,化被動為主動,反而更積極研究房市。她除了依慣例閱讀各報章雜誌的房地產訊息,辦公室內,更架設了兩台電視機,一台定頻在房市談話節目,一台則鎖定財經新聞台,為的就是找出目前房市的真相…

■撇步2:「看」清真相~拉高姿態扭轉賣方市場

首先即是認清真相!對此,甲山林公司總經理張境在就理出「成交量縮」、「房價偏高」、「房貸轉彎」、「推案過大」、「景氣曖昧」等今年市場最憂心的五大疑慮

張境在表示,儘管入夏以來市場成交件數萎縮,但房價卻依舊「ㄍㄧㄥ」在原先水位。這主要因近年土地和營建成本大幅上揚,相較於二○○三年房市低檔時期,房屋每坪造價至今已大漲四至六成,許多建商寧願眼看著買家縮手,也不願賠本求售。以高雄而言,入夏後儘管各案場來客量減少一至兩成,但凡是新推案,一律反映新成本,開價由前幾年的每坪十二萬元調至十六、七萬元,精華地段甚至不乏有上看三十萬元的高價產品,還有建商乾脆收傘暫不推案,要等消費者撐不住回頭看屋時再進場,高雄建商公會理事長陳武聰說。

其次,雖然房價頻創新高,但許多地段好、品牌佳的「好宅」仍然炙手可熱。以今年九二八檔期而言,台北信義區皇翔F4上看一百五十萬元、台中七期寶輝一品花園也上看六十萬元。而不單是豪宅熱度依舊,市場上更不乏搶翻天的黃金店面,位於台北市復興南、忠孝東路角地、月租金二百一十萬元的二層樓的店面,隨著原租戶萬泰銀行年底租約到期,已有許多知名連鎖店積極搶進,其中以腕錶名店歐美茄和旅行社ezTravel搶得最凶,於是業主前彰銀董座張伯欣拉高姿態,預備將店租調至二百五十萬元…

■撇步3:放慢「腳」步~積極跑場擴大買方空間

台中市建商公會理事長賴源釗則認為,「房地產再也不可能回到十年前的大空頭了!」雖然目前房市處於箱形整理階段,民間對於當下的兩黨及兩岸政治關係仍有疑慮,但現階段國內房市底部堅實,消費者大可不必過分擔心崩盤,反而過去的賣方市場已扭轉為買賣方均勢格局,買家空間加大,而認清真相後,目前才正是進場挑房的好時機。

對此,台北市代銷公會理事長曹瑞濱呼應廖本勝的說法,他建議,由於個案成交時程延長,消費者可以一改過去追著價格跑的心態,「積極看房,審慎買房」,在產品方面,可從容擴大選擇範圍、重新檢視自己的需求。而財務方面,也可在這期間培養與銀行端的債信以及審視家庭理財規畫,「用時間換取空間」,待一切釐清再出手買定。

四年前在SARS低檔時期錯失買房良機的簡世楷,最近終於入住剛買的夢想屋。在銀行放款部門任職的他,其實早在六年前結婚時就與老婆租房入住北縣飆漲地段板橋,當時房市不景氣,在銀行看多了斷頭法拍個案的他,自以為聰明,認為還不到買房的時機,○三年當部分朋友在板橋購屋時,他還一度嘲諷:「房市還會再跌,現在買,太傻了!」

孰料,自那年起,板橋的房子一路飆漲,預售屋由每坪十六、七萬元飆至三、四十萬元,在此期間,簡世楷不斷自我安慰,「房價還會回跌!」也安撫老婆,「我們先存夠自備款,等房價回到SARS時,就能買更大的了!」然而事與願違,眼看著不斷追加的頭期款仍趕不上房市的漲幅,這對夫妻足足當了六年的無殼蝸牛…

目前才二十八歲,卻有八年房市投資經驗,手上更有三、四間套房的黃士群,近年靠著房地產出租和買賣迅速累積財富,日前更因買下中科特區的百坪豪宅送給媽媽當母親節禮物而登上地方報紙人物版。他分享買房心得時指出,今年下半年來議價空間明顯放大,因此無異是殺價的好時機。「記住!要以多殺多!」黃士群認為購屋議價的絕招莫過於「用統購換取折扣」,他並分享了三多策略。

第一、選房選爆量區,利用建商彼此競價壓力,大膽砍價,以多殺多其次,已有舊房的換屋族或投資客,建議可找老建商個案購買,利用老交情制價;另外,若有親友也正值買屋期,可考慮統購,或加買保值性較高的車位,以量制價。

總之,危機就是轉機,值此市場動搖之際,房市買家不應躲在角落,反而更要掌握「知」的權利,因為「看厝免錢」,聰明的你,又何樂而不為呢?

想發中國財,不用搶購停售基金

運用三策略為亞洲投資組合加分
今周刊 歐陽善玲

眼看中國概念持續發威,受限於法規限制,台灣基金投資人對於中國市場大餅似乎只有乾瞪眼的分,其實只要瞄準亞洲長多趨勢,善用三種替代方案,投資人一樣可以參與中國市場的成長,為資產增值。

如果存了一筆錢,想去法國餐廳犒賞自己。點餐時,卻發現垂涎已久的招牌菜「奶油香燉小牛肉」已經賣完。此時,任憑服務生說破嘴、推薦其他餐點,心裡一定也很不是滋味。

這種興致勃勃卻被澆冷水的情況,也常發生在基金投資。根據調查,國內基金投資人有超過六成以上持有新興市場基金。其中,又以亞洲不含日本基金最熱門,投資比率高達七一.一%,要說亞洲區域是基金投資的「招牌菜」,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國內投資人布局亞洲市場,常被迫只能挑選二線標的。以九月六日,亞洲不含日本基金近三個月績效排名來看,報酬率一○%以上的基金,幾乎都已下架,投資人再也買不到。惟一沒下架的德盛老虎基金,近期也因台灣投資人比重近九成,依規定停售。這種感覺,比到法國餐廳卻吃不到著名菜餚更糟。


基金下架或停售的原因,除了投資中資股、香港紅籌股比重超過上限外,其他像是規模過大、額度不夠,及台灣投資人持有比重過高等問題,也會影響基金銷售。近兩年,不少亞洲基金,就相繼撤出台灣市場。「下台一鞠躬」的原因,多與基金投資中國比重超過上限有關。

中國崛起,經濟成長扶搖直上。台灣基金投資人看得到,卻吃不到,心裡肯定不痛快。但,既然眼前基金選擇受限已成事實,不如轉個彎,想辦法幫自己的亞洲部位增值,才更實在。專家認為,只要扣緊「中國概念」,找到替代方案、幫亞洲投資組合加分,一點也不難。

策略一:直搗黃龍 香港開戶擺脫法規限制

ING安泰投顧研究部資深經理張繼文指出,瞄準中國題材,又可分為直接式及間接式兩種。以直接式來看,顧名思義,就是「飛到香港開戶」,也就是資金離開台灣後,沒有法規限制,投資人想買什麼基金都可以。

但缺點是,投資人得親自跑一趟香港,還要將資金換成港幣,十分麻煩。如果不想舟車勞頓,投資人還可選擇網路開戶。例如,透過E*TRADE、史考特證券等電子下單平台,投資人即可擁有美股帳戶,再利用海外帳戶交易A股基金,就能參與中國成長爆發力。但,網路開戶缺點是少了專人指導,投資人必須自行摸索,才能順利完成。

如果覺得網路開戶有困難,也可經由複委託方式,透過國內券商下單,交易港股,或中國相關基金。但要注意,相較一般海外基金,複委託手續費較貴,若市場盤整,在扣除手續費後,獲利也容易被侵蝕。

策略二:左右包抄 瞄準東協、原物料題材

整體而言,直接投資中國相關標的,對亞洲資產增值效果最明顯,但也最累人。為減輕投資人負擔,「就地取材」、「間接」參與中國題材,也不失為另一項替代方案。張繼文認為,像投信發行的中概基金、受惠中國經濟發展的東協及原物料基金,就是補強亞洲資產的另類選擇。

以國內發行的中概基金為例,投資標的多是在大陸開花結果的公司,等於間接享受中國內需成長。另外,二○○八年奧運、一○年世博會也將陸續登場,各項重大基礎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在此之下,原物料基金同樣能賺中國財。而與大陸經濟依存度高的東協基金,自然也是間接參與中國市場的標的。

善用現有資源,替亞洲投資組合「升等」的最大好處,是基金標的較熟悉,交易方式不需重新適應。因此,「直接」投入中國相關標的,雖目標明確、正中紅心,但「間接」配置卻能減少許多麻煩,績效也不至於差太多。因此投資人只要加強重點部位,不需往來奔波,也可享有不輸「下架基金」的成績。

統一投信國際金融部產品經理林川欽指出,以整體亞洲趨勢來看,未來一年,東北亞表現可望優於東南亞。主要原因在美國工業製造指數有機會落底反彈,屆時以科技製造為主的南韓、台灣將明顯受益。積極型投資人可在亞洲基金之外,再配置單一市場,像南韓、台股基金。

策略三:小兵立功 搭配泰、南韓多頭後勢

另外,投顧研究員認為,東南亞年初以來氣勢如虹,不少地區股市創下新高。惟獨泰國,在國內政治紛擾下,始終「矮人一截」。七月底股災,全球股市先前漲的部分全部歸零,泰國卻相對抗跌。市場預期,未來泰國仍有落後補漲行情,積極穩健型的投資人,不妨利用東北亞、東南亞相關性低的特點,各配置一檔單一市場基金。

除了區域別有強弱之分,個股種類也可分出高下。林川欽認為,亞洲大型股表現優於小型股;成長型公司將優於價值型。換句話說,投資人應進一步檢視基金持股內容,最好以大型成長公司為主要選擇。

穩健型投資人若擔心單一市場風險,可以太平洋區、大型科技基金,及較穩健的東協區域為替代方案。重點是挑選標的時,不可一味追求報酬率,也要考量波動性,才最穩當。

巴菲特最想買的12檔台股

財富人生第17期

當股災來襲,號子裡的電視牆一片慘綠,你是否心跳加速,霎時間腦門興起一股出脫手頭持股的念頭?然而風暴過後,在股市活蹦亂跳的同時,你又再度手癢,大肆搜刮漲過頭的股票?其實,只要練就一身巴菲特的操作神功,大可擺脫反覆追高殺低的賠錢宿命。

【文/高行】

34歲的羅伯特(身為股災受災戶,堅持不透漏真實姓名),就在8月間經歷炒股生涯中最黯淡的時期。今年3月過後,台股自脫離因日圓利差交易所導致的股災後,便自7,568點起漲,一路穩步向上攻堅。原先眾所期待的第三季旺季效應提前降臨、官方釋放的利多消息接踵而至、國內外法人不斷調昇大盤區間,包括基本面、資金面乃至消息面的激勵,讓台股在7月下旬一再刷新七年來的歷史新高紀錄。

市場樂觀氣氛愈益濃厚,辦公室內成天看著電腦螢幕盯盤同事愈來愈多,就連中午吃飯時間,也是人人說的一口好股票。原本手頭擁有多檔績優股的小羅,終於按耐不住,痛下決定轉換籌碼,並將手頭存款再行加碼他自行定義的「超級轉機股」。

「在大多頭來臨時,績優股通常很牛皮。」小羅回憶當時心態時表示,「抱著,就是和錢過不去!」

追高殺低 捶心肝

小羅的珍貴資訊,來自於某網站的公開訊息,該網站版主強力推薦代號22XX的個股,該股股價落在10塊以下的低廉價位,本益比簡直和今年預期獲利不成比例,並在近期宣佈與某廠合作在火紅的越南建廠擴大產能,最重要的是,該股主力明顯作多,短期內急漲勢不可免!


小羅經過和網友的「縝密」討論後,一股腦兒將積蓄重壓22XX,沒想到沒過幾個交易日,股價便一去不回頭。小羅自我剖析:「很明顯的,主力太強了,我被他們給洗掉了。」不過主力到底是誰?小羅在面對所謂的「假想敵」時,一時也說不上來。

時序來到8月10日,美國次級房貸問題愈演愈烈,原本市場僅認為如水痘般出出就過的風波,沒想到轉眼間形成巨型風暴,由中心點美國一路蔓延至歐洲與亞洲等市場,美股連日下挫,台股也不支倒地,一路摔回8,000點出頭。小羅眼見再也無力和市場對抗,將手頭持股出清,他黯然地說:「每天早上就看到螢幕上一片慘綠,誰受得了?」

算一算,小羅換籌碼進場以來受傷慘重,操作績效為負25趴以上,而諷刺的是,其實整個大盤狀況不如想像地糟,台股就算再不濟,從今年227股災後的7,306點的低點,一直墊高至8月下旬計千點以上,即便敲進不費腦筋,與台股大盤連動的ETF,也會有超過15%獲利。

不過,隨大盤在8月20日一口氣上漲400餘點,眼見台股重獲生機,小羅再度準備出手,只不過,這次他的現金部位大縮水,遠不及以往。更糟的是,他仍不知主力是誰,也可能再度面對股災考驗,更可能再度陷入追高殺低的「無間地獄」。

遠離風暴 有保庇

相對於小羅的痛心疾首,住在台北的陳太太,在股災襲台期間,從未經歷上沖下洗感覺,尤其當在台股8月間進入股災的狂風驟雨,只要台股一往下殺,她便老神在在地拿起那本早已被翻爛的四季報,她笑著說:「不是我愛發災難財,但只要一回檔,直覺撿便宜貨的時機又到了。」

別看她戴著老花眼鏡,一副菜籃族模樣,手頭上的核心持股分別為盛餘(2029)、東隆(8705)和億豐(9915)等三檔股票,投資組合並不複雜,乍看下毫無驚艷處,她大不以為然強調,「別小看這幾檔『老生長談股』,可是抗跌性超強,一旦雨過天晴,它們可是會步步走高。」

台股大盤在7月24日至8月21日期間,由9,744點回落至8,479點,整體跌幅近13個百分點,不過依照陳太太的投資組合觀察,同一時期盛餘跌幅為-5%;東隆為2%;億豐則欲跌不易,維持平盤(由於該公司實在太優質,被外資環球視景以相對高價在市場公開收購),整體投資組合平均回跌僅6個百分點左右,輕輕鬆鬆擊敗大盤。

事實上,陳太太引以為傲的負6趴的操作績效,是以今年台股最黑暗的時期來計算,而她的進場點不見得會落在大盤今年以來的最高點,若以她建立部位的時機觀察,她的年投資報酬早就超過了30%以上。

陳太太的黃金投資組合,看來似乎沒什麼了不起,也許會有人酸溜溜地說,這些已經被談到爛的股票有誰不知,閉起眼睛都會買!但可惜的是,許多投資人都看不起這些績優股,每當牛勢蠢蠢欲動,這些模範生很可能成為第一波遭淘汰的對象。

操作績效笑傲許多專業經理人的陳太太,也會高聲抗議,「誰說我的股票像是在菜市場撿的?我可是個標準的價值投資人,練就一身巴菲特選股神功。」

股災救星 現江湖

陳太太的選股功力,傳自於晉昂投顧總經理洪瑞泰,他研究巴菲特投資超過五年,門徒遍及全國各地,可算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巴菲特專家,最近又獲封「股災救世主」的封號,如雪片般飛來的求救信,再度灌爆他的電子信箱。他笑著說:「每當股災降臨,大家又會想起我。」

早期出身外資分析師的洪瑞泰,也曾一度隨著股市起伏殺進殺出,國際金融、產業分析乃至技術線型無一不精,不過,經過巴菲特洗禮後幡然悔悟,直稱老巴的價值投資才是炒股的最高境界。

他還記得在2001年某天「悟道」的經過,當時巴菲特砸下重金買下一家生產磚頭磚頭的公司,而巴菲特在2000年波克夏年報輕描淡寫地寫道:展望21世紀,我們大舉進軍磚塊、地毯、隔熱品與油漆等先進產業。

「巴菲特的笑話通常有點冷,但巴字真言讓我五雷轟頂!」洪瑞泰回憶,「之前我老是用巴菲特的方法買高科技股,老是踢到鐵板,其實,台股中不乏巴菲特所定義的『先進產業』。」

洪瑞泰有樣學樣,也建立如巴菲特波克夏年報揭露的「永恆持股」部位,只不過所有投資組合都是近在眼前的台股,且多集中在什麼人都看得懂的簡單產業,安然度過歷年多次股災不說,每年獲利都維持40%以上精彩演出,難能可貴的是,他每年進出股市絕不超過三次。

巴氏箴言 三準則

乍看他賺得很輕鬆,其實沒那麼簡單,他可是對巴菲特的投資方法下足了苦功,洪瑞泰特別由多年累積的波克夏年報,還原出巴菲特所謂永恆持股具備經久不變的產品、獨占或名牌或高市占率以及多角化經營等三大特質

巴菲特的永恆持股不過才五檔,分別為可口可樂、吉列刮鬍刀、華盛頓郵報、美國運通與富國銀行,無論股價多高,巴菲特都不曾賣過,這項執著帶給他豐厚的報酬。

政大統計系畢業的洪瑞泰,緊接著還原巴菲特曾經買過的40多檔股票,檢驗出70%左右的公司都具備高「股東權益報酬率」(Return on Equity)以及低「盈餘再投資率」的特徵。

此時,統計的計算公式出爐,國內任何一家上市、櫃公司都變得是可計算的。若是巴菲特哪天開始愛台灣,極可能是以前述兩項指標來衡量台股各公司的內在價值。洪瑞泰分析指出,「若將兩項指標作為衡量標準,台股中符合巴菲特定義的好公司,充其量也不過40至50家左右。」

洪瑞泰警告,「很多投資人習慣以EPS(每股稅後淨利)來衡量一公司的成長性,但很容易出現盲點。」主因為僅觀察EPS無法看出公司經營成績的好與壞,還必須比較該公司原先投入多少資金,結果又幫股東賺了多少錢。而「股東權益報酬率=稅後淨利 / 淨值」,才是衡量一家公司是否能為股東賺錢的判準

兩大判準 選好股

事實上,各公司每年的「股東權益報酬率」皆有不同,如何從中挑選模範生呢?洪瑞泰指出,如巴菲特在「波克夏1987年年報」所揭示,在1977年至1986年間,25家連續10年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達25%以上的公司,其中24家股價表現超越S&P500指數。

洪瑞泰根據他的研究建議指出,台股中所有過去五年「股東權益報酬率」大於15%的公司,下一年度「股東權益報酬率」仍超過15%的機率落在70%左右,因此衡量一家公司是否能持續為股東賺錢,至少得觀察五年才準確

洪瑞泰對億豐這檔股票極為推崇,億豐為窗簾製造的簡單產業,就算不會做窗簾,也看得懂窗簾,目前它的DIY百葉窗產品市占率,高居全球之冠。

更令他驚豔是,億豐過去五年(2002至2005)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分別為33%、41%、32%、29%與25%,平均為26%,如果把億豐老總看作基金經理人,他的操盤績效相當穩健且可觀。根據洪瑞泰的標準,「股東權益報酬率」連續五年高於15%以上,便已入圍好股名單

除了「股東權益報酬率」外,另一項「盈餘再投資率」也是衡量公司好壞的指標,它代表該公司資本支出占盈餘的比率,愈低愈好。洪瑞泰將「盈再率」比喻為一台車子的耗油量,兩台車比賽在同時間抵達終點,當然以耗油量少的為優勝,代表更有效率。

他指出,一家公司連四年盈再率低於40%可定義為低,但大於80%就算高了低盈再率的公司也代表該公司配得出現金股利,不會因大肆配股導致股本膨脹而傷害股東權益。此外,資本密集型公司的盈再率不一定就會高,如中鋼就是最好的例子,近三年平均只有20.3%,03與04年甚至為負數。

搞清楚了好股兩大指標後,先將「股東權益報酬率」偏低個股由選股名單中剔除,再刪去「盈餘再投資率」偏高的個股,剩下的入圍名單,則需再進一步檢視公司是否具有經久不變的產品、獨占、名牌、高市占率的巴菲特血統

特許行業向來是巴菲特的最愛,所謂「特許」指的是獨占與名牌,都可能轉化為高市占率,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收過路費的橋樑,而名牌是指消費者偏愛而願意付額外代價的產品,當巴菲特的信徒看到名牌,首先考慮的是去買它的股票。

洪瑞泰分析指出:「挑選特許行業的最高境界,是買進白痴都會經營的公司,任誰來經營都不會變。」地球上存在這種公司嗎?他笑著回答:「就是中鋼,哈哈!」

等待時機 撿便宜

依照巴菲特的定義,釐清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後,投資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等待了,等待什麼?洪瑞泰回答:「等待買進的時機。」

許多投資人無論買衣服、鞋子、甚至連雞蛋都會斤斤計較,非等到便宜的時候買,不過,在買進股票時,反而不見得那麼計較。如此心態,實在對不起巴菲特的教誨。

看看巴菲特在美國次級房貸風暴蔓延期間的所作所為,他就在市場在一片看壞銀行股的當下,反手大肆搜刮美國第二大抵押房貸公司富國銀行以及美國銀行股票,分別購入2.57億股及870萬股,倒不是巴菲特有意和市場逆向操作,而是以上兩檔股價,已跌破巴菲特所定義的「內在價值」,簡而言之,就是便宜,物美價廉。

洪瑞泰依據巴菲特計算內在價值的方法,發展出一套計算公式,換算個股的便宜價格,一旦股價落到該價位,就是撿便宜的時機到了。

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改變生活習慣 一天花100元非難事!

2007/09/25 記者:記者邱瓊平/專題報導

在這個凍薪時代裡,如何「省錢大作戰」已經成為顯學,但究竟有哪些不錯的辦法?省錢省出經驗的達人蕭善文表示,由於每個人的生活型態不同,可先用記帳的方式了解自己的開銷,了解之後再調整心態,並從最可以省的地方下手,至於家中的水電瓦斯費要如何省?他則強調,只要運用一些小常識,電費不超過1000元非難事!

5年5班的蕭善文在10歲就從台南到台北打拚,不只賣過口香糖、黃牛票,還曾經睡在長沙街的違章建築內,就是這個原因,讓他開始對生活中所有開銷都非常計較,每一筆錢都要算得很清楚,尤其是到美國唸書的4年期間,一個人在外國生活更他更體認到節省的重要。

一天只花100元的蕭善文提到,最好的節省方式就是多蒐集資訊、並利用免費的資源。他舉例說,如果上班地點週邊的餐廳價位較高,不妨多花點時間、多走一點路,尋找價位較低廉的小吃店和攤販;另外還有不少百貨公司都有提供免費接駁巴士,可以多加利用。


儘管時序已經進入秋天,但不少人在家還是習慣吹冷氣,且經常不自覺地打開冰箱門,卻沒有拿出任何東西,甚至還有人沒有隨手關燈的習慣,無疑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對此,蕭善文則表示,儘量不要待在家中也是節省水電、瓦斯支出的好辦法。

另外,蕭善文也提到,網路上經常會有相關資訊,只要多花了點心思和時間蒐集,便能找到可以幫助自己省錢的資訊。

他建議,將家中需要的東西寫在紙條上,並貼於冰箱門外,如此一來,便可以隨時提醒自己,一旦在賣場中發現價格較為便宜即可購買,這就是避免衝動購物的好方法

至於如何節省水電瓦斯費的支出?蕭善文則表示,若真的需要開冷氣,最好提高冷氣的溫度並用風扇補助,且可以更換老舊冷氣使用高EER的機種

另待機的電器只要冰箱、傳真機等必要警急用電設備即可,燈泡也要改為省電燈泡,衣服改為3天洗1次,才不會浪費水又浪費電,多運用一些方法,電費勢必會低於1000元。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合購加記帳 多存3成薪水

理財周刊368期 鄭國強

為什麼你買的就是比我們便宜?!當銀行同事問起孫恬琳時,她總露出得意的笑容,因為她買市價在新台幣2萬元上下的法國名牌agns b包包,只需要7折,讓她整整省了2千元以上,沒有別的秘密,孫恬琳說:「我不過是在網路上參加合購!」

合購被稱為聰明消費,也是當下最流行的購物方式,一個發起人,針對特定的貨品,召集有志一同的人向廠商集體購買,就可以發揮「團結力量大」的談判力,拿到便宜價錢,成為對抗物價的利器。

集體購買 殺價空間大

「用8折買到是最低標準。」孫恬琳說,在台北銀行上班的她是個合購達人,曾用合購買過化妝品、名牌包、絲襪甚至還有Wii。她提到,今年初同事發起合購Wii,10分鐘內就下訂了8台,同樣的規格,還是比外面便宜了1500元。還有,從宜蘭的鴨賞、台中的雞腳凍、大甲奶油酥餅到屏東萬巒豬腳等全省名產,也都是平常在辦公室合購單上常見的熱銷品。

到底怎樣可以參加合購呢?除了在辦公室中同事的主動發起以外,孫恬琳最常去的就是台大的BBS站上面的合購板,這也是國內最大規模的合購網站,她表示,常見的情況是幾個人聊一聊之後,就會有人問其他人要不要一起買某樣東西,最後,自動產生了一個發起合購的人,叫做主購。


主購會在BBS合購板上主動公告想要合購的商品,想要參加者在x月x日前趕快來登記,以及參加人數要達到多少人這個合購團才能成立。至於付款方式,通常主購會要求先匯款,孫恬琳強調說,還是先收好錢,不然對主辦者有很大風險。

另外,交貨方式大多約在捷運站,主購不用出捷運站,就隔著站內外矮牆把貨交給買家,聰明一點的主購都會和不同買家約在同一天,不同時間在不同捷運站交貨,如果約在假日,就更容易一網打盡,還有人一天內把捷運板南、木柵和淡水線走透透!

當然,合購團要能成功必須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除了主購在BBS上登記的個人身分以外,想加入合購者,通常要將真實姓名、聯絡電話、常使用的電子郵件信箱等相關資料以e-mail的方式寄給主購者;由於合購的商品金額不至於太大,大部分合購參加人數也不至於太多,幾乎很少遇到糾紛。

5至10人是理想規模

有趣的是,像是非洲草原上動物的群體行為一樣,當2個合購團都要買相同商品時,人數較少的團,大多自動併入人數較多的那團,合購團會大者恆大,因為量多,自然就便宜,「價格」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一樣,默默的影響了整個合購板上的活動。

在一次「合購太空記憶枕」的活動中,因為大主購跟廠商談到很好的價錢,同樣在衣蝶百貨一個賣1千元,合購團買一個不到500元,所以反應非常熱烈,從別的合購團併入,或者自動報名的人數越來越多,讓主購前後公告了3次,沒想到,最後人數居然破百;因此,主購下面還要分3個小主購,這樣商品才能分別送達到上百人的手中,那一次,也成為近年來BBS板上最大的一次合購活動。

「大家都是為了撿便宜,像自己看到想買的東西就會主動發起合購,找找看有沒有志同道合的網友。」孫恬琳談起當主購的經驗表示,但經過多次合購之後,就不敢找太多人參加,因為收錢、送貨會很麻煩,但是人太少又談不到好價錢,她建議5至10個人左右是不錯的規模。

另外,還有一種有趣的變形合購模式。主購是針對特定商家的促銷活動,召集人數一起去門市購買,可以省去和廠商談判、收款、送貨這些麻煩的細節。例如法國名牌agns b在一次促銷活動中推出買滿3萬元就打8折,滿5萬元打7折的方案,馬上就有人發起合購團,在促銷期的某一天晚上8點,一起到台北東區的門市集合,大家合買一起拿個好折扣。

除了前述的BBS合購型式以外,有些消費者乾脆在廠商網頁討論區上直接發起合購活動,例如網站FashionGuide的討論區,就可以常見到合購團活動;此外,過去合購多半在買單一規格商品,化妝品、食品是最大宗,較少個人化產品如內衣等,只是,這一情形已悄悄改變,近日連保險套都有人發起合購。

合購抗通膨 撿便宜

孫恬琳說,自己樂此不疲的原因是合購真的很便宜,而且參加的多半是學生和上班族,大家都立志要做「省長」,對於抗通膨、撿便宜可是有志一同,自己的代表作是,曾合購連第一家庭也在用的瑰柏翠(Crabtree & Evelyn)牌保養品,這也是她買過最貴的香水,但只用市價的6折就買到了,孫恬琳得意的說:「雖然有人說女人愛亂買東西,其實我們精得很!」

加入合作社 省菜錢

至於每天都要為了菜錢傷腦筋的主婦,加入消費信用合作社的社員,也是一項不錯的選擇。「這裡的菜價在颱風天、豪雨淹水的時候完全不漲價!」台灣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總經理洪奇文得意的說;由於合作社和簽約產地的收購價格採的是契約制,再加上合作社為非營利組織,所以價格不隨一般市場變動,幾乎是1年才重新調整一次

採社員制是合作社的特色,這也是消費的基本條件,入社要繳股金2000元,每年再繳年費360元,好處就是每年可分配營業額的3%做為股息,剩下部分中的50%做為全體社員的回饋金,直接從購買金額中扣除,換算給每個人平均紅利回饋約2%。

合作社內的產品都必須符合有機、無毒或者非基因食品,而且只販賣簽約產地的農產品,例如有機豆漿、洋蔥等等,所以會比一般傳統市場來得貴,即使如此,社員的人數還是每年以20%成長;洪奇文說,尤其這幾年來有機的概念開始得到認同,年輕社員的人數成長也更快了,現在全省已有24000多名社員。

合作社本身也有推行合購。只要3個以上的社員就可組成1個班,訂的貨品沒有金額下限,雖然,價格不會比自己去買便宜,但是配送是免費的,可以不用出門,貨品會送到特定地點,通常是班長的家中,其他人再向班長取貨,如果是個別社員訂貨,則必須滿1500元以上才配送,還要100元的運費。

大部分的家庭主婦都在這裡買什麼呢?洪奇文說:「雞蛋是我們賣得最好的有機農產,其次是水產、豬、牛肉,尤其最近又有毒鱒魚、瘦肉精的事件,讓我們的銷售量暴增,常常貨架上的肉品一下子被買光。」

靠記帳 強迫自己儲蓄

對抗物價,除了上述所提的合購,記帳也是作一個省錢達人的好撇步。32歲的廖得堯從上班開始,慢慢學會記帳,也讓他每個月可比別人多存下30%的薪水。

廖得堯是個標準上班族,未婚,沒有房租負擔,每天從住處開車40分鐘到公司,平均每個月單養車的花費如油錢、稅金、停車費就達10000元,這也是大部分上班族的水準,但是他就是比別人存下更多薪水,因為他每天記帳。

「當初是因為手頭變緊,才驚覺根本不曉得自己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他提到開始有記帳的想法,是因為5年前剛上班沒多久,才發現錢怎麼都沒有存下來。廖得堯想到一個控制自己開支的方法:記帳。

好習慣無法一天就養成,開始前面3個月他每天都有記帳,但慢慢的會嫌麻煩,然後就中斷了,廖得堯笑著說,記帳對自己的惰性真是很大的挑戰。終於有一天,同事發起要去歐洲旅遊,他才發現自己的預算居然不夠,落單的他重新下定決心落實記帳,每天中午回到辦公室座位上,晚上睡覺之前,都會記帳,這一記就持續了5年。

記帳有什麼好處?廖得堯說,可以強迫自己儲蓄,但更積極的是,分析自己的消費行為,建立「預算」的概念,才能真正作到節流,如果沒有這個效果,記帳也徒勞無功。

例如,廖得堯回顧自己的消費紀錄發現,過去每個月平均喝了2千多元的星巴客咖啡,「不像停車費、油錢的支出無法避免,這都是跟同事在一起時順便買的。」其實,這筆錢可以省下來,他開始注意到自己不應隨便買咖啡喝,就算真的想喝,麥當勞35元的冰咖啡也可以解饞,或者喝辦公室裡面煮的熱咖啡。

他還發現,對存款最大的殺傷力還是出遊,廖得堯把它稱之為「意外」支出。去一趟墾丁單車錢就得花掉2千多元,還沒計算住宿支出。可是,有一次和同事一起開車下去,油錢、過路費平攤到每個人身上,也才花500元,只有原來的1/4,這些都是因記帳才察覺得出來。

而細心的他,還從過去5年的帳本中看到物價的上漲過程。廖得堯說,油價是漲得最凶的,其他很多食品都是今年開始起漲,2年前不含養車,平均每個月開銷15000元左右,現在則要20000元了。

養成預算概念 設定支出上限

有了記帳的習慣,也漸漸影響了廖得堯的消費習慣,他不會刻意強迫自己,但是每逢重大支出,買朋友生日禮物、同事結婚的紅包、過年前購買新衣服、買球鞋等等,他都會有「預算」概念,設定一個支出上限,每年也刻意留一筆修車金,免得車子臨時要大修,那個月就存不了錢,久而久之,每個月至少存下薪水的4成。其實,擁有澳洲數學碩士學位的他,並不認為每個人都像數學方程式一樣穩定,丟X進去Y就會出來,廖得堯認為,有些人也許不適合記帳,他還含蓄的說:「我記帳沒辦法像何麗玲一樣,連1塊錢也都要記,也不期待成為大富翁,我只不過想多存一點錢罷了。」

廖得堯的記帳日記

早上還好早點出門,讓我找到一個免費的停車位,省了150元的停車費,這筆停車費是平時的例行開支。接著,在快餐車買了一份45元的早餐;進了公司,先把早餐這筆錢,記進帳本裡。

11點40分,大家用email開始討論中午要去哪裡吃,內湖的美麗華、舊宗路的大潤發、好事多都是榜上有名,最後決定要去大潤發,而且,開同事李靜雯的車,也好,我不用出油錢,如果每天都是這樣也不錯。

到了大潤發,吃了一頓120元的鍋燒飯,好像漲了10元;回到辦公室,下午開始工作前,先記下午餐錢,順便註記提醒自己發票要對獎。

6點30分,肚子實在太餓了,吃了一個御飯糰和一瓶牛奶,總共55元;總計今天花了220元。

Reference: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http://www.hucc-coop.tw/

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

你最容易犯的10大投資陷阱

30雜誌 作者:楊紹華 

短線、中線、長線,無論是哪一種投資屬性,都有各自必須小心規避的投資陷阱,以及專家提供的正確操作態度。

對於投資,不同個性的人有不同的企圖與做法,短線投機、中線操作、長線布局,就是投資市場眾生相裡的三種基本形態。

不同的投資形態,有各自適合的投資原則,但在實際進行投資時,「人性」卻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凌駕於這些基本原則,進而影響整體效果。投資之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即曾說過,貪婪、害怕這兩種人性的錯誤運用,就是造成投資失利的主要因素,而從這兩大人性錯誤運用的延伸,不少專家認為,無論是進行短線、中線或長線的投資操作,都將面臨到各自不同的許多危險陷阱。某種程度來說,看穿這些陷阱,就像是在投資地圖上預先發現潛藏危險,必須及早警覺,才能出發。

「短線」投資四大陷阱

‧資訊掌握不足

‧不甘認賠停損

‧不願輕易停利

‧選擇低風險股票

以短線來說,投資陷阱多半來自於「貪」。二十年前台股從千點直奔萬點的過程當中,台灣曾被國際媒體稱為「貪婪之島」,當時初入股市的華頓投信投資長邱華創回憶:「大家好像被投機致富的神話沖昏了頭,很多人因為急於搶短致富的心理,在完全沒有掌握任何投資資訊的情況下投入股市,並且,似乎也沒有停損、停利的觀念。」


而資訊掌握不足、不甘認賠停損、不願輕易停利,正是短線投資的三大陷阱。首先,市場的長期走勢雖有周期規律可循,但短期波動卻會受到各種消息面的影響,如果不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消息變化,也就無法掌握市場短期動向,遑論短期投資。

此外,相較於中線或長線,短線投資的利基是「提高獲利的頻率」,而非提高單次獲利的幅度,同時,也藉由不斷轉換投資標的,來規避單一個股的風險。而若在一次錯誤的短打當中不願認賠抽身,決定長期抗戰甚至企圖加碼攤平,或者,在股價上漲之後不願獲利,而是期待它能一路強攻,那麼,也就開始失去了短線投資藉由轉換標的來規避風險的效果。風險會有多嚴重呢?全世界最知名的投機炒家索羅斯(George Soros)有句名言:「注意風險,它可能讓你一早醒來發現自己一無所有。」

當然,你可以很阿Q地自我安慰:「既然被套,乾脆就把這些股票視為長期投資。」或許吧!但請先問問自己,買進這檔股票時有沒有評估它的「長期投資價值」?基本上,適合用來短線投機的個股,多半股性活潑,但公司營運體質的風險也相對較高;而適合長期投資的個股則正好反之,穩定度高,但股價短線波動有限。如果你的股票屬於「長期投資型」,那麼,雖然值得恭喜,但恐怕你也得接受另外一個不幸事實:「其實你並不懂得短線投資」,因為,用「營運體質」這種長線思維來進行短線投機的選股,等於是期待一檔牛皮股可以讓你短線獲利,是種緣木求魚的謬誤。

「中線」投資三大陷阱

‧急於停損的心態

‧心猿意馬轉換目標

‧刻意避開波動市場

至於中線投資人,目光焦點則通常放在一個波段循環的峰谷落差,谷底買進、高峰賣出。當然,要精準判斷峰谷的位置,並不容易。因此,投信公會秘書長蕭碧燕建議投資人,可透過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並且設定停利點的方式進行。定期定額的好處是市場愈跌買得愈多,在此之下,自然就能達到「接近谷底時積極布局」的效果,而只要搭配停利點的設定,則能賣在相對高點

聽來簡單,但在這趟橫越峰谷的中線操作中,其實也存在不少投資陷阱。首先,要避免「急於停損的心態」。中線投資人往往會在景氣自高點翻轉向下之後找尋低檔買點,但除非買在絕對低點,否則在開始定期定額投資之後,難免「現買現賠」,開始擔心害怕,「因為害怕而停止扣款,也就失去了『愈近谷底投資愈多』的效果。」蕭碧燕表示。

此外,不同的產業、市場,都有不同的景氣循環,因此對中線投資人來說,最怕的就是受到市場流行題材變化的影響而心猿意馬,「這個市場還沒開始爬,就轉到另外一個市場去,結果當然一事無成。」談到市場,蕭碧燕特別建議投資人鎖定國內股市,一方面對於指數波段周期較能掌握,另方面,台股相對活潑,峰谷之間的落差較大,獲利容易顯現。若因為過度擔心風險,而從海外市場當中選擇沉悶牛皮的股市加以定期定額,搞到最後,可能淪為長期投資了。

「長線」投資三大陷阱

‧重視停損、停利點

‧以新公司為投資標的

‧急於應付環境變化

相較於短線投資強調停利、停損點,在長線投資,首先要避開的陷阱卻是「重視停利、停損點」。長期推廣「緩慢投資」觀念的富達投顧總經理王友華表示,「考慮停利或停損,代表你仍然只是短線或中線的投資心態。」事實上,長線投資所要掌握的利潤,並非來自於股價或指數表現,而是個股或基金投資組合的「內涵價值成長」,當然,投資標的可能會跌價,「但投資市場有個真理,時間終會還給好股票一個公道。」王友華強調。

說穿了,無論是選股或操作,長線投資的重點就是要摒除所有外在環境干擾。財經作家許啟智表示,在選股時,不少人會從市場流行的「新興產業」下手,認為新興產業代表未來長期成長可期,值得長期投資。但新產業、新公司,存在許多未知風險,且無法從足夠的歷史資料來判斷其經營績效、公司體質及經營者的誠信、能力等,其實並不適合長線持有。

此外,「曾看過一些想靠台塑股票養老的投資人,卻因為聽說塑化產業景氣變差,而在低點賣掉持股。」許啟智認為,長線投資的好處之一是讓自己在緩慢從容的心態中進行投資,維持生活品質,如果因為一點風吹草動就急於應變,就失去了長線投資對於生活的正面意義。

巴菲特曾有一句經典名言:「就算聯準會主席對我透露未來貨幣政策,我也不會改變既定做法。」巴菲特以長期投資聞名於世,他的觀念是,既然選擇這檔股票,代表你相信這家公司經營者的應變能力。所以,投資人的最佳策略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安心生活,繼續這趟從容優雅的長期投資。

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

荷包大作戰 3撇步省健保費

副標:矯正5大迷思,確保權益不受損
Smart智富月刊 07 年 9 月號 撰文:郭莉芳

林太太最近很傷腦筋,因為民生物價通通喊漲,光靠先生一份薪水養家,實在有些吃力。她聽說連健保費都再漲價,忍不住搖搖頭,心想等老二明年上小學後,自己得趕緊重返職場,以降低經濟壓力。

事實上,健保相關的權益縮水已不是頭一遭,健保局的虧損黑洞年年擴大,只好努力開源或節流,以降低虧損。今年8月1日的健保費調漲,主要是因應7月1日的勞工基本薪資調整(最低月薪從15,840元調漲至17,280元), 健保局搭上順風車,跟著調漲保費,約有1,230萬人受到影響,民眾自付保險費的調漲金額從15元至55元不等。

每個人繳交健保費的多寡,是依照所投保金額而定,參考的依據便是每月投保薪資。這一次的健保調漲行動,受影響最大的分別是上班族月投保薪資在17,280元以下者、軍公教人員、參加職業工會的人(如計程車司機、農漁業工作者)與第六類人口(如無固定職業工作者)。


◆漲幅雖不高~低受薪階級影響最大

這些族群除了軍公教人員外,多是經濟能力相對弱勢的族群,因此健保局的做法也讓人質疑,是否讓經濟能力偏低的民眾生活負擔更吃重。

那麼,民眾可因此拒繳健保費嗎?答案是:「不行!」因為健保屬於強制性社會保險,全民皆有繳納的義務,但有3個撇步可降低保費負擔:

〈撇步1〉~依附眷屬掛在夫妻薪資較低一方

對於雙薪家庭來說,夫妻均投保勞保與健保,既然健保費的參考依據是每月投保薪資,投保薪資愈高,換算的健保費就愈高,而加保的眷屬健保費也愈高。因此,眷屬應該是轉移至薪資較低的那一方加保,才能降低全家的健保總繳費用

值得提醒的是,薪資高並不一定代表「投保薪資」高,例如業務、專櫃人員等工作,通常是底薪加上獎金,有可能薪資高,但底薪低,因此夫妻雙方可以先搞清楚或向人事單位問清楚自己的「每月投保薪資」,再決定子女與父母等眷屬要加掛在哪一方。

〈撇步2〉~眷屬第4 人起免健保費

如果你屬於上有高堂、下有子女要奉養的夾心族,就可以考慮將父母與子女的健保以眷屬身分全部掛在一個人的名下。

《輕鬆搞懂健保勞保汽機車強制保險》一書的作者黃文平表示,同一人的依附眷屬若超過3人,第4人起就免付健保費。但健保依附眷屬有直系血親的身分限制,公婆或岳父母無法加掛在女婿或是媳婦名下

〈撇步3〉~出國半年以上可申請停繳健保費

如果出國念書或是就業,一年內的累計時間達半年以上,就可以申請暫時停繳健保費。但相對的,出國期間若因病或意外在國外就醫所衍生出來的費用,回國也不能向健保局申請醫療支出補助;停繳期間若在國內醫療院所就醫,也無法以健保身分就醫。

另外,以下整理幾個常見的健保迷思,釐清似是而非的觀念,或許還有機會幫自己省下一些健保費。

〈迷思1〉子女暑期打工健保費由雇主負擔?

在學的學生若無職業,應是依附有工作的父母,以眷屬身分投保;但若子女於暑假期間打工,有些父母認為雇主應該幫子女投保健保。事實上,打工須超過3個月,雇主才有幫工讀生投保健保的義務;如果只是短期工讀,父母還是要負擔子女的健保費

〈迷思2〉無業父母加掛子女名下投保最划算?

父母以眷屬身分將健保加掛在子女名下,看起來理所當然,但對於本身是退休人員、子女月投保薪資超過50,600元,且子女名下眷屬人數低於4人以下者,就不是個聰明的做法了。

因為只要是退休人員,自己就可以用「第六類人口」身分向鄉鎮公所投保,每月固定繳健保費659元,若子女薪資超過50,600元,換算下來的每月健保費就會超過691元,比自行投保更不划算

相對的,如果你子女薪資在50,600元以下,健保費就會比父母自行投保划算。

〈迷思3〉無業時免繳健保費?

除非是非自願性失業,例如被資遣或裁員,且領勞保失業給付期間,本人與附加眷屬即可免繳健保費,但以不超過6個月為限。但若是一般性失業或找不到工作期間,還是要以第六類人口身分繳納每月659元的健保費,直到找到工作為止。

〈迷思4〉失業子女能一直依附父母名下投保?

有些年輕人從學校畢業或是男性退役後,暫時找不到工作,短期間內還可以依附在父母名下投保健保,但只要無業期間超過1年以上,就得自己以第六類人口身分向鄉鎮公所投保

〈迷思5〉海外就醫無法享受健保好處?

如果在海外就醫,結束就醫的那一天起算6個月內,可以向健保局申請健保給付。但民眾要備齊醫療收據正本,若住院則要索取就醫診斷證明書,回國才能申請。健保局則會依照情況核發,但不一定會全額補助

◆依附眷屬4人 應集中加保--雙薪家庭,3代健保費試算

假設陳爸爸薪資6萬元、陳媽媽薪資4萬元,共同扶養陳爺爺、陳奶奶、陳小弟與陳小妹4人,該怎麼投保最划算呢?因為眷屬第4人起免費,因此全部掛在陳爸爸名下的總繳健保費最省(受限直系血親規定,陳爺爺、陳奶奶無法掛在陳媽媽名下)。但若陳爸爸不需要扶養陳爺爺與陳奶奶,則陳小弟與陳小妹掛在薪資較低的陳媽媽名下,健保費較省。

情況1:陳爺爺、陳奶奶、陳小弟、陳小妹均以眷屬身分掛在陳爸爸名下
總計:3,320元

情況2:陳爺爺、陳奶奶以眷屬身分掛在陳爸爸名下 陳小弟、陳小妹以眷屬身分掛在陳媽媽名下
總計:4,131元

整理:郭莉芳

五個觀念 富足一生

副標:透視你的腦袋,檢查賺錢因數
Smart智富月刊 07 年 9 月號

有錢人財富增長速度愈來愈快,上班族的薪資成長率卻只能緩步增加,要做有錢人,你必須換腦袋,改變觀念、方法和習慣。

撰文:張國蓮

你是哪種人?是羨慕有錢人卻擔心風險的保守族?還是立志要做有錢人的冒險族?

若是後者,恭喜你,根據統計,台灣有錢人增加的速度,可是比上班族的薪資成長率要快?若你是前者,小心!你可能已經愈來愈窮而不自知。

美國《富比世》雜誌2006年底的統計,2006年富豪們的平均總資產增加30%,一般受雇人員薪資只有2%的成長,兩者差距高達15倍!

◆每10人有8人所得成長遲緩,甚至下滑

台灣也是。主計處統計,每人月平均薪資成長率2001年至2002年呈負成長,近5年雖轉為正成長,平均年增率多在2%以下。

至於每戶可支配所得,最高20%與最低20%之比,也由1980年的4.17倍,擴增到2006年的6.01倍。亞洲開發銀行今年3月底的報告更指出,2001年到2005年,台灣10個人裡面有8個人所得都出現成長遲緩甚至下滑情況。


但你看看那些有錢人:美林證券和凱捷顧問發布的最新「全球財富報告」指出,台灣有錢人的資產總共擁有1,900億美元(以2006年底1美元兌32.596台幣計算,約合6.2兆台幣)的資產,平均每一位有錢人擁有322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億619萬元)的淨資產!同時,2004、2005兩年,台灣資產達100萬美元的有錢人,年增率還都超過6%。

◆當不成富人,就是新貧

羨慕嗎?不要羨慕,要自救!

中產階級若不想辦法自救,就會像富爸爸唐納.川普(Donald J.Trump)與羅勃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在暢銷書《川普、清崎讓你賺大錢》中所說的「當不成富人,就是新貧!」

這兩位富爸爸大聲疾呼,單靠薪資已無法讓自己成為有錢人。確實,依據財政部的所得申報資料,歷年來淨所得在1,000萬元以上家庭,以「股利」所得占最大宗,占收入來源約6成

因此,唯有培養理財智商,積極投資理財才是中產階級往有錢一方靠攏的利器。

培養理財智商的關鍵在於換上有錢人的腦袋,《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作者哈福‧艾克(T. Harv Eker)認為能白手起家且擁有上億身價者,想法都有跟一般人不同之處。

究竟有錢人的腦袋跟一般人的腦袋哪裡不一樣?本刊為了瞭解台灣一般人的腦袋和有錢人的差異性,特別電話訪查1,074位台灣地區20-69歲民眾,分析調查結果顯示,5題以上答案與成功有錢人不同的比率高達75%,其中,台灣民眾與成功有錢人在5大觀念上有顯著差異:

1.
一般人:86.3%不想積極認識有錢人
有錢人:趕快認識並積極接觸學習其優點

◆投資專家 陳忠瑞~觀察力、學習力、反省力

Q:將成功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東西

有機會讓你認識屋主,你會積極爭取去認識嗎?

會4.9%
不知道8.8%
不會86.3%

縱橫股海20年的投資專家陳忠瑞,曾是康和證券自營部操盤人、元大投顧總經理,放棄千萬年薪的專業經理人生涯,40歲出頭,他決定自行創業,創立瑞展產經研究,還與高中同學開設「吉品海鮮魚翅餐廳」,開展自己的億萬人生。

陳忠瑞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積極向富人學習

只要看到身邊朋友的優點,就會想辦法把優點學起來,因為工作,陳忠瑞認識不少科技業大老闆、證券操盤人,從這些人身上學習到不少看人、做事的訣竅,也讓自己的投資功力日益精進。

而與富人接觸、學習最徹底的方法,不是參加扶輪社、搞同學會,陳忠瑞是乾脆買下豪宅,入住每坪70萬元,每間至少70坪的著名豪宅「元大花園廣場」。現在,他的鄰舍不是政界名人就是企業老闆,這些人包括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蕭萬長、華邦電(2344)董事長焦佑鈞、瀚宇彩晶負責人焦佑麒、他的老東家元大證券集團老闆馬志玲一家等。

投資元大花廣時,陳忠瑞還在元大投顧工作,當時,為了要不要買老闆蓋的房子,他曾經猶豫。如今雖然離開元大,卻因為和前老闆變成鄰居,關係反而愈來愈好。

陳忠瑞笑著說,向有錢人學習,也要有一套方法,關鍵就是要能徹底執行觀察力、學習力、反省力,將知道與做到合而為一,成就自然超越多數知道但做不到的人

2.
一般人: 85.1%選擇家庭
有錢人:家庭與事業兼顧

◆家庭與工作不是選項 發揮創意就能兼顧!
~104人力銀行 楊基寬

Q:幸福的家庭與成功的事業這兩件事,你會選擇哪一件事?

不知道2.2%
家庭與事業兼顧2.0%
事業10.7%
家庭85.1%

成功有錢人想著:「如何兩個都要?」但多數人卻想著:「如何2選1?」有錢人積極用創意,擁有「想要」的一切,讓魚與熊掌可以兼得。一般人卻畫地自限,認為可分配資源有限,不可能擁有一切

目前公司股價仍在127元高檔的104人力銀行(3130)董事長楊基寬表示,家庭與事業要兼顧,是理解的問題而非兩難的問題。

真心與用心也不是以時間來衡量,隨著創業的發想、實驗、導入市場與等待被接受等階段,創業者花在工作與家庭的時間也會跟著調整。

在創業初期,楊基寬從來沒看過女兒成績單,陪女兒的時間也有限,但楊基寬把握短時間相處,藉由跟女兒聊公司遇到的問題或有趣的事,假日帶著念國中的女兒到公司參觀,瞭解爸爸平日在忙什麼,以此強化女兒對「創業」這件事的認同感。

楊基寬強調,從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創意」,運用創意來達成目標,兼顧家庭與工作的難題將只是過程,不會成為恆久的困擾。

「王品集團的店長與大廚入股需要徵得家人同意,最好能一起出資參與」,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設定這樣的標準,就是希望員工投入工作時,能讓家庭與事業兼顧。

戴勝益強調,無法獲得家人同意,要能經營好事業是不可能的事,一個創業者再辛苦都會妥善處理,得到家人體諒,安內(家庭)與攘外(客戶)的工作一樣重要

3.
一般人: 61.7%會先考慮風險
有錢人:對自己有信心,總是看見機會

◆台灣模仿天王 郭子乾
~難題在我身上只待5分鐘 明天睡醒,太陽依舊昇起!

Q: 考慮做一件事情之前,你會重視機會,還是風險?

機會27.7%
不知道10.6%
風險61.7%

台灣模仿天王、「全民大悶鍋」主持人之一的郭子乾,年收入千萬。他看事情總是先看好的一面,他笑笑說:「難題在我身上都只待5分鐘!」因為他總是想:反正明天睡醒,太陽依舊昇起。

回憶剛認識女友(現在的老婆)時,他一度手上有7個節目,沒想到,不到1個月,竟收掉4個,女友覺得非常沒保障,但郭子乾告訴女友:演藝圈就是這樣,沒人知道明天會如何?

雖然演藝生涯陷入低潮,但郭子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抱怨,而是盡量接通告。即使是上節目和一些二十出頭歲的新人一起玩遊戲的「小通告」,當時,已近40歲的他,照接不誤。

郭子乾最多1天接下排3個通告(編按:通常1位藝人1天能接的最大量就是3個),即使朋友勸他,小通告不要接,他卻告訴自己,有通告就有機會,有機會就能東山再起。

結果,小通告不斷累積的模仿實力與能量,終於在全台灣收視率最高的綜藝節目「全民大悶鍋」全力展現,再創個人事業高峰。

做為一個喜劇演員,郭子乾說,他是個每天歸零的人。因此,他能在舞臺劇多次排演中,演到同一個好笑的地方依舊哈哈大笑,「團員都說我是個神經病,但他們卻不知道每件事對我而言,都剛發生!」

郭子乾自認為這是他能對工作總是充滿熱忱的主因,也是「困難」很難停留在他身上的關鍵。

4.
一般人:57.1%認為努力、花費時間決定酬勞高低
有錢人:結果決定酬勞高低

◆天獅集團董事長 李金元
~找出成功方法 用結果換取最大的成就

Q: 你認為應該如何決定一個人的酬勞高低?

不知道10.3%
結果32.6%
時間或努力57.1%

成功有錢人不為自己的收入設定上限,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發揮自己的價值,選擇根據結果拿酬勞。一般人則喜歡拿固定薪,因為他們需要知道每月在固定時間會有固定金額入帳,藉此得到安全感。

全球第5大直銷企業集團創辦人、天津首富、列名中國大陸前10大慈善家的天獅集團董事長李金元,以12年時間在全球109個國家創經營據點,從一個在油田、塑膠、飼料打工的工人成為全球知名人物。

談到自己的致富思惟,他說是源於「不甘於現狀」的心態。「我不相信自己只能當個聽命令幹活的人」,1993 年以積蓄及借款創業,他發現從嬰兒到老年,人一生的每個階段都需要鈣,因此鎖定高鈣產品為創業的主力產品。

雖然產品賣的不錯,但是通路商拿貨卻不給錢,讓他的事業差點失敗,李金元硬是吞下「人情比紙薄」的心酸,一方面把賓士車、所有資產處理掉來支付員工薪水,一方面積極找活下去的路,這時候他看到直銷可以避免通路商惡意倒帳的問題。

於是李金元花3個月時間瞭解直銷運作的流程,思考未來的經營模式後,帶著背水一戰的心情,在1995年決定跨入直銷,放棄傳統通路。

李金元回憶這一段過程,頻頻用「煎熬、痛苦」來形容,而能堅持走下去,是因為李金元深信所有過程都只是達到結果的一種經歷,最後結果所能帶來的報酬才是重點。

35歲就想自立創業,但直到39歲才創業的戴勝益也強調,他創業之前,花4年時間在害怕、猶豫,其實不必要,活在可以預期的舒適區,只讓他變得懶惰,等他悟出這個道理,他立即脫離家族企業,讓自己一無所有,才在39歲自行創立王品集團。

5.
一般人: 51.2%民眾不殺價
有錢人:錢再少,不合理就殺價

◆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
~單價再低 買貴了就無法被接受

Q
買100元以下的東西時,如果.你覺得不合理,會不會殺價?

不知道3.5%
會45.3%
不會51.2%

從這個問題,你可以發現你的錢是怎麼一點一滴搞丟的吧!

台灣第一大餐飲連鎖體系、目前擁有9項餐飲品牌、年營業額約20億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說,有錢人對該花的錢非常慷慨,但不該花、浪費的錢就絕對摳門。

戴勝益曾經因為員工採購牙籤的費用比別人貴2倍,而嚴厲懲罰員工。他強調,做生意就是要重視節約成本與效率,沒有貨比三家就下訂單,即使是牙籤、牙線這種低單價的東西,只要買貴了就無法被接受

但是只要是「擴大視野、增廣見聞」,戴勝益也絕不手軟,例如每年贊助公司同仁出國見習餐飲的費用高達2,000萬元,而這還不包括各事業群總經理帶領主廚、店長親赴國外五星級、米其林餐館見習的花費。

◆打好理財基礎,才能踏上致富路

以上5個一般人與成功有錢人顯著不一樣的觀念,不但影響你投資理財的成功機率,甚至直接觸及你對「賺錢」、「管錢」的核心價值。

如果要做有錢人,請聽川普和清崎的提醒:「運用心智,發揮槓桿效益--也就是努力培養自己的理財智商,並積極投資理財,才能讓自己變成有錢人。」

◆台灣富裕人數~連2年持續增長

(單位:萬人)
2003年 5.2
2005年 5.5
2004年 5.9

資料來源:美林證券、凱捷管理顧問公司「全球財富報告」
整理:張國蓮

◆2003年以來~每人月平均薪資 成長率不到2%

1995年 5%
2003年 2%
2007年 1.5%

整理:張國蓮

2007年9月19日 星期三

善用房貸 贈屋子女可節稅

記者吳碧娥∕台北報導 2007/09/07

父母直接將高價值的不動產贈與子女將會被課贈與稅,但若是該不動產具有貸款,又能證明受贈子女有能力承擔,即可將貸款金額從贈與的總額中扣除,達到節稅的效果。

安侯建業會計事務所稅務部副總賴三郎指出,個人擁有的不動產如有銀行貸款,在贈與時可作為受贈人附有負擔的扣除,事前做好規劃,將可節省大筆稅款。

若將不動產連同貸款未償債務一同贈與,由受贈人承擔債務,這是贈與附有負擔,而依遺贈稅法第21條規定,「贈與附有負擔者,由受贈人負擔部分,應自贈與額中扣除」。

因此贈與人購買不動產向銀行貸款,將不動產及未償銀行貸款一併贈與受贈人,再由受贈人以自有資金繳納土地增值稅,並繳納房屋部分的契稅,就可視為已履行受贈的附有負擔,可從贈與總額扣除。

賴三郎說,並非所有人都適用「贈與附有負擔」,而是要考慮受贈人的財力狀況,因為贈與時附有貸款,必須要確保受贈人能履行貸款,才能主張扣除,如果受贈人不能確定未來的收入來源,附有負擔贈與的申請就會被打退票


舉例來說,王先生購買一間市價5,000萬元的店面,土地公告現值為1,500萬元、房屋標準價格為100萬元,王先生付現金3,500萬元,其餘1,500萬元向銀行貸款,該店面出租每月租金10萬元。
其後,王先生將購買的店面贈與給兒子,依土地公告現值及房屋評定價格來計算,該店面的課稅價值原為1,600萬元,因為該店面有銀行貸款1,500萬元,而王先生的兒子每月有薪資所得6萬元,又有租金收入10萬元,足以負擔受贈不動產的銀行貸款,所以王先生在申報贈與該店面給兒子時,就能主張兒子有能力負擔店面的貸款,便可將1,500萬元的貸款當作受贈人附有負擔扣除。

因此1,600萬扣除1,500萬元的貸款負擔,加上父母贈與子女可享有免稅額111萬元,王先生此筆贈與就無須繳納贈與稅了。

2007年9月18日 星期二

活用定時定額方法 增加絕對金額

副標:破除股債比迷思,顛覆你的投資風險觀

Smart智富月刊 07 年 9 月號 口述:蕭碧燕 整理:方沛晶

◆蕭碧燕小檔案
經歷︰安泰投顧理財諮詢部副總
現任︰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祕書長

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牽動全球資本市場激烈波動,台股跟著震盪起伏,許多投資人的風險意識瞬間升高。然而,在變動下唯有退場才能避開投資風險嗎?

我認為,風險的定義要回歸到資產配置。但是資產配置不應該只看股債比,或是年輕人就要衝、衝、衝,年紀大的就要保守投資這種粗淺的年齡區分法

我常常在演講的時候強調,「不懂的東西不要碰」,因為這才是你的投資風險!

而且,投資人要破除股債比的迷思,依照自己的情況做資產配置

◆用現金定存避險~以股票穩健獲利

很多人覺得奇怪,為什麼我的資產組合沒有配置債券型基金?其實,我自己的投資組合是以「現金定存避險、股票穩健獲利、基金積極操作」為準則。

其中,避險部分,我是以每月總支出再乘以12個月生活費的金額,將其放在定存做為最保守的投資。


至於,穩健投資的部位主要是股票持有。因為我對股票研究不深,但是分析別人投資股票失利,最主要都是住到「套房」或「違建」。套房指的是追高,結果慘遭套牢;違建就是投機買到地雷股。

所以,我只買龍頭股,這樣就不會碰到「違建」;那又為了怕住到「套房」,就一定要收房租,因此我都買高股息概念股,而且要配現金,最好是10%以上高現金殖利率的股票才是投資首選

去年下半年,我以39元買進散裝航運龍頭裕民(2606),由於裕民今年每股稅後盈餘預估可達10元,又配發5元現金股利,現在股價果真一路漲到超過100元。

其他買進的產業龍頭股,前幾年不太動,今年都成了飆股。其實,穩健型股票平時可以用收房租的心態投資,享受它的高現金股利,一旦起漲就可以賣掉賺取資本利得

◆持股定期汰弱扶強~每年穩健獲利10%以上

用高現金配股的條件篩選,選股變得很簡單,只要1年檢視1次手中持股,將配發現金股利太少的股票踢掉,即使大盤不佳,每年也可以穩健獲利10%到15%。

至於買賣點,我有幾個觀察技術指標的祕訣。買進點以周KD值來看,殺到20低檔區就下手,而當K線往下滑,D線還在上升之際開始脫手,提前避開死亡交叉點。

而且,以目前主要賺取資本利得的市場中,也不一定參加除權息,避免增加稅額負擔。

另外,只要大盤指數的季線乖離率超過10,就應該分批下車,例如台股這波由9,800點往下修正時,季線乖離率就高達13。

此外,我也會保留部分現金,讓自己在遇到好的投資標的時,不會因為沒有資本而扼腕,所以現金定存、股票占了我自己資產配置的50%,以達到降低風險又能穩健獲利的效果,剩下的50%就是我最懂、也最積極操作的基金。

我一直認為,風險控制應該以你對產品的熟悉度來區分,所以我最積極投資的就是基金,而且是利用「單筆投資定時定額化」的方式,避免一般定時定額獲利太慢的問題,該怎麼做呢?

◆3個步驟~增加獲利 減低風險

〈Step1〉不要去想報酬率,而是要看到底賺了多少錢!

舉例來說,如果拿3,000元投資定時定額,年初買進拉丁美洲基金,年中報酬率漲了超過40%,你這時候想賣,但卻因為獲利的絕對金額只有幾千元,而選擇繼續保留,可惜的是,這一點獲利就在目前這波跌勢中又吐了回去。

因此,投資人看獲利不要只是考量報酬率,而是要看絕對金額。

〈Step2〉放大定時投資金額


為了賺到絕對金額,最快的方法是放大你的定時投資金額。例如,1期投資5萬元,報酬率要50%才獲利2.5萬元;..........但是投資100萬,只要報酬率5%,就能賺到5萬元。定期投資金額放大,絕對金額相對拉高,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錢人可以不用拚高投報率,卻能持續錢滾錢的原因

〈Step3〉增加扣款頻率

基於金額累積快速的概念,投資人也可以增加扣款頻率,1個月扣5,000元,不如1個月扣3次5,000元,既可快速累積投資金額,而且同時用時間攤提法,風險曲線也會愈來愈平緩,兼具避險的功用。

◆先布區塊 再布產業~波動愈大 愈壓重金

在定時定額的投資選擇上,我是以「先布區塊、再布產業」的方式全部持有,而且「波動愈大、金額愈大、操作愈頻繁」。

例如:我先持有亞洲、東歐、拉美3塊新興市場基金各1檔,成熟型市場的部分則是把美國、日本以1檔全球型基金來取代,因為看好歐洲後勢,所以另外拉1檔歐洲基金出來。

唯一的單一國家就只有台股,台股基金之前占整體基金投資的比重約25%,今年則拉高到50%,這樣就等於把新興市場、成熟市場以及最能掌握脈動的市場全部布滿。

另外,針對波動最大的能源基金和礦業基金壓上重本,只要報酬率超過40%就贖回,因為這類基金受到消息面影響大,買賣起始點很難抓,單筆投資難度很高,不如以單筆投資定.......時定額化的方式來回操作,較能賺到絕對金額。

其實,定時定額的基本精神是強迫儲蓄,是從零存整付的觀念衍生出來的,但儲蓄方法可以變通

如何用同一筆錢創造更高的報酬率?只要善用熟悉度控制風險,搭配適當的操作方式,投資也能變得很簡單,報酬才能真正落袋。

◆顛覆傳統的風險觀念

1. 打破資產配置股債比定律
2. 打破股票風險高、基金較穩健的刻板印象
3. 不以年齡來區分保守型、積極型投資人
4. 以自己最熟悉的產品控制風險
5. 波動愈大的基金,投資愈大

◆蕭碧燕的資產配置組合

◇保守型:現金 50%
1. 每月生活費×12個月(定存)
2. 依自己情況保留部分現金

◇穩健型:股票
1. 選擇高現金股利之產業龍頭股
2. 周KD值到20買進,K線下滑、D線仍上升時脫手,避開死亡交叉點
3. 季線乖離率超過10時分批下車
4. 1年檢視1次手中持股
5. 蕭碧燕目前持股為高股息的產業龍頭股

◇積極型:共同基金 50%
1. 以定時定額為主,單筆為輔
2. 先布區塊、再布產業
3. 加大投資金額,或增加扣款頻率
4. 波動愈大、金額愈大、操作愈頻繁
5. 報酬率超過40%就贖回
6. 蕭碧燕目前持有的定時定額基金:
A、成熟市場
-美國、日本以1檔全球型基金代替
-看好後勢發展,歐洲個別配置1檔
B、新興市場
-亞洲3檔
-東歐、拉美各1檔
C、波動較大的市場
-能源、礦業基金各1檔,但定時扣款加碼1倍
D、台股市場
-往年投資占定時定額基金投資總額約25%,今年加碼至50%,共持有17檔台股基金。

整理:方沛晶

轉手3棟房子 不曾賠過錢

副標:造型師姊妹花 黑白臉購屋術
理財周刊 367 期 文.林雅惠

小冰與小葳在工作上,一個擔任造型師、一個負責化妝,完美搭配;即使投資房地產,她們依舊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姊妹發揮互補的個性,各司其職,讓她們無往不利。

演藝圈知名造型師小冰與小葳姊妹檔,最近迅速竄紅,上遍各種談話性節目,談造型、談命理、談外遇、談婆媳問題,五花八門的話題她們通通可以聊,默契十足的姊妹倆充分扮演「唱雙簧」的角色,一搭一唱,絕無冷場。

年近40的小冰與小葳都很早婚;10幾年前就各自成家,兩人各有一個兒子。儘管自立門戶,感情好的姊妹倆還是盡量住在附近;以桃園為主要基地,兩人的住家距離從一開始在同一條街上,後來越搬越近,現在,住在隔壁當鄰居,未來她們又積極在林口桃園一帶買地,蓋一個屬於她們姊妹倆的小社區。

◎花8個月跟建商搏感情

孟母三遷,主要是為了孩子的教養問題,但是小冰小葳姊妹倆的換屋理由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善變個性。「沒辦法,房子住到7年以上,我就會膩了。」小冰強調,於是,小冰不斷在桃園地區找房子,小葳則負責把舊房子用好價錢賣出去,這樣的配合模式,10幾年下來,她們經手買賣的3棟房子,都沒有賠過錢。

目前,他們比鄰而居的透天厝就是最好的例子。


6年前,姊妹倆同時相中這個社區的房子:4樓透天厝、格局方正,又鄰近菜市場,採買便利,附近都是農地,生活相當安靜;可是權狀65坪的房子要價780萬,比預算要高出許多,真的很掙扎。當時小冰一度認為可以下訂,這個時候換小葳出面踩煞車,因為,她認為還有降價的空間。

小葳透過仲介直接去找建設公司談,「不好意思喔!主任,我知道你們是割愛啦!可是,我們的能力也有限,再加上這個屋齡也3、4年了,買了之後要花很多裝潢費用,可不可以再降一點?」將近8個月的時間,小葳一有空就去找建設公司的主任聊天,她發揮上節目天南地北聊天的本事,跟建商搏感情,談家庭成員、談孩子教養、談裝潢、談房地產,什麼都聊,差點連祖宗八代都攤開來講,就這樣見面10多次,兩人逐漸建立感情後,房價就好談了。

◎一個感性 一個理性

「姊姊往前衝,我就成為要注重細節的人。」小冰說,舉例來說,買這棟房子之前,她多次到現場察看,發現牆壁有滲水,就跟建商講價,然後擺出一副「可買可不買」的姿態,房仲業者於是同意每戶再降20萬元。

姊妹倆一個走感性路線、一個走理性路線,一搭一唱跟建商談價錢,買房子的價格也一降再降,從一開始的780萬,降到750萬,跟建設公司說好要2戶一起買,又降到700萬,最後一次小葳去聊天,在不斷的柔情攻勢下,最後以每戶680萬成交,與建設公司第1次出價780萬相比等於1戶少了100萬。

除了會買,兩姊妹還很會賣房子。小葳強調,好的商品不需要一直強迫推銷,這樣反而會有反效果;因此,她通常跟對方聊10分鐘就會「撤退」,剩下的時間讓仲介來介紹,這樣「欲擒故縱」的技巧,成功擄獲買主的心,才看了一次就很中意,帶家人來看了幾次以後就決定要下訂,每戶980萬元,比當初小葳用680萬元買下時,還高出300萬。

小冰與小葳並非房地產專家,但是,這10年來,她們透過不斷收集資訊、看房比價,也成為桃園地區一帶無師自通的房產達人。

小冰說:「有一天,一個房仲業務打電話給我,跟我說某個社區的房子可能符合我們的需求。」可是,當下她一聽到那棟大樓的名字,就明確指出那棟大樓的大門出口正對著一個垃圾掩埋場,根本不適合住人,對方一聽到小冰的說法,大吃一驚,答應馬上再尋找符合她需求的房子。

◎每天看5棟 看屋兼運動

小冰開的條件是「在3000萬的區域找到1800萬的房子,然後屋主願意用1100萬的價格賣。」幾乎每個仲介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小冰堅持如此做,「如果很簡單,那就我自己買就好了,」除了透過仲介,小冰跟小葳到處看房子,只要遇到休假,兩人一天至少看5間房子,「5棟透天厝,等於要爬20層樓,就當看屋兼運動吧!」小葳說。

小冰更是積極,每天早上騎腳踏車到處看售屋資訊。「我可是每天一大早就去看房子喔!所以你問我桃園一帶的建案,論到成熟度,我並不輸給房仲業者。」小冰說。

通常,小冰扮演的是資訊收集者的角色,她會把白天收集到的房地產資訊報告給姊姊還有媽媽聽,然後3個人一起來評估需不需要進一步到現場去探勘。泰半,媽媽只顧及「買菜的便利性」,其他的就交給姊妹倆決定,但姊妹倆的意見也不一定一致,往往是卡在價錢,小葳認為,「應該可以更便宜一些」,小冰卻覺得「這樣就好」,要是兩人無法妥協,當下也不會吵,等到隔天一塊兒吃早餐時,再下決定。

就像最近小冰又看上桃園一帶的透天厝,全新的成屋,又有大車庫,可以同時停2台車,還能滿足小冰先生開公司的需求,小冰當時就想下訂,可是屋主開價1200萬元,距離小冰的預算1100萬元,還有100萬的落差。

看房子當天晚上,母女三人再度聚在天台開家庭會議,小冰第一個開口:「那棟透天厝真的很棒,我很想買,可是屋主說要1200萬,不肯降。」小葳絲毫不考慮就開砲:「我反對,因為買了房子以後還要裝潢,等於要另外花錢,這樣會超出預算,你們最好不要衝動。」

當天晚上,姊妹倆的話題就到此為止,誰也沒有要說服誰,在話家常之後就各自回房。等到第二天早上,姊妹倆在早餐聚會上,小葳開口了:「我跟你去看看那棟房子。」小冰心中燃起一線希望,下午找了空檔就帶小葳一起去,「那裡只有30幾戶,住的都是電子新貴,環境讓人很滿意。」小葳說她自己看了也很心動。

◎打造屬於自己的社區

當天晚上,姊妹倆又在天台聚會,小冰試探性的問小葳覺得如何,小葳還是堅持應該要以預算為優先考量,原本想尋求小葳支持的小冰態度也軟化了,當場就說:「好吧!我也認為買房子就像投資一樣應該要設停損點,否則對方把價錢抬高,我們付的錢就要更多。」

過一陣子,小葳認為小冰應該可以買那棟房子了,因為「再等可能會被別人買走」,小冰卻變成當初小葳的踩煞車者角色,「等2個月後再說吧!有緣就買得到。」小冰說。

姊妹倆比鄰而居6年多,最近又動起換屋的念頭,這回她們的野心更大,「我們要買一塊地,然後蓋屬於我們姊妹倆的社區。」小冰與小葳異口同聲地說,這個社區要有煙囪、壁爐、斜屋瓦,為了打造這個家,她們又積極在林口、桃園一帶找100多坪的地。

「那天,我們兩個人興沖沖地去林口看一塊地,在車上,我們興高彩烈地編織未來的生活願景,看完地以後,兩個人在車上有將近5分鐘都不開口說話。」小葳還做了個愁眉苦臉的表情,因為到了現場看才發現,林口風好大、地好廣,「難不成我們的停車場要停吊車嗎?」再加上仲介回答「這裡是不是垃圾掩埋土」的時候猶豫了很久,更加令她們發寒。

另外一間透天厝,她們姊妹倆兵分兩路一個跑上樓、一個在樓下察看的時候,其中,跑上樓的小葳突然大喊,「不用上來了」,在1樓的小冰察覺有異,跟房仲業者藉故有事,兩人落跑,小葳描述樓上有一盆炭火,感覺像是「燒炭自殺」的現場,這種發毛的感覺,當然不能買。

「我覺得買賣房子,還是要看緣分。」小冰與小葳異口同聲地說。小冰強調,賣房子的時候,要是遇到「磁場不合」的買方,她們聊個10分鐘,就會結束話題,不會積極地說服對方下訂,「這個家是我們一手建立起來的,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所以不可能隨便賣給一個不珍惜的人。」小葳解釋。

◎千萬別急著下訂

除了看緣分,看房子「成精」的小冰提醒想要買房子的人,有意置產的人一定要「多看、多聽、多比較」,像她一有空就到家附近繞繞,看看售屋廣告,從廣告當中掌握區域房價;接著,留意中意的幾個區域,隨時去晃晃,說不定就會遇到剛張貼的售屋公告,有機會搶先看屋。

最後,鎖定目標時,不要急著下訂,一定要分早中晚都繞過去看看,除了看屋況之外,也可以多跟鄰居與管理員聊聊,熟悉一下環境,最好在雨天或下過雨後去看屋,留意牆壁會不會滲水、窗台有沒有漏水,「有一次很扯,看房子的時候還看到有水桶在地上接水,一看就知道不能買。」小葳說。

小冰與小葳這對姊妹花,在工作上,一個擔任造型師、一個負責化妝,完美搭配;即使投資房地產,她們依舊發揮互補的個性,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各司其職,讓她們無往不利。

2007年9月14日 星期五

打敗物價5大招

理財周刊368期 文.許立佳

從養樂多到麵包,從泡麵到汽油,舉凡吃的、喝的、用的無一不漲價,唯一沒變的就只有小老百姓的荷包依舊乾癟。不景氣的時代,雖然難熬,但如果能找出省錢撇步,把餘錢再投資飆漲物品,那絕對有希望擺脫貧窮生活。

7月1日,是放暑假的第一天,也是老王領薪水的日子。下班後,老王帶著大毛和二毛去游泳回來,路過進了7-11便利超商,拿了兩罐養樂多,掏出12元往櫃檯上一放,正想再買一包菸。這時結帳人員說:「先生,不好意思,養樂多調價了,一瓶8塊錢,您還要再給我4元。」

6元漲到8元?想買菸的老王,頓時愣住了,心裡納悶:就一個晚上,竟漲了超過3成?

物價輪番漲 小市民苦哈哈

6年來一直未調價的養樂多,就從今年的7月1日起,從6元調漲成8元,調幅為33%;泡沫紅茶便利店業者也跟進:綠茶多多、蘋果多多等調味飲料也調了約5元。養樂多之於小朋友,就像咖啡之於上班族,可說是依賴甚深的飲料,而許多家庭主婦為了維持開銷,還在網路上交換意見:究竟可爾必斯、優酪乳的口感和配方,可否取代養樂多;稀釋的養樂多要如何調配其他乳品,才能好喝又不減乳酸菌個數……,儼然極力對抗養樂多的漲價行動,開始進行自力救濟。


然而,養樂多只是個起頭。接著,雞蛋、雞肉、鮮奶、泡麵等也在中元節前後輪番上漲,分別出現1到6成不等的漲幅。8月底正逢中元節,許多家庭與公司普渡的祭品,都紛紛縮水,還不忘祭拜時禱唸:面對物價上漲,要好兄弟們多體諒,共體時艱。

過了中元節這一關,更有中秋節大關。許多烘焙業也醞釀在中秋節後繼續調漲,包括餅乾、零食、麵包又要繼續漲了。某位麵粉公司總經理透露,最近烘焙業者的漲幅主要是反映雞蛋和鮮奶上漲,今年第4季,麵粉必須再漲1成,屆時麵包應該還會再漲。短短2個多月內,民眾賴以生活的重要食品物資,似乎聯手齊漲,而且沒有歇止的跡象。難道,這一切是禍起養樂多嗎?

對於這個身高只有8公分的小飲料來說,未免太無辜了。事實上,養樂多公司從1年多前因為塑膠粒(養樂多瓶裝材料)和運費(油資)等成本上揚,已經先吸收部分成本,今年中不得不開始反映,正式調價。而真正的根本原因是國際原油上漲,推升這一波波的物價漲幅

原油價格一直漲不停。在去年9月1日,每桶原油價格為66.25美元,今年9月每桶價格74.21美元,足足上漲了12%,它對全球的改變,不只是在「油價」的調漲,而是後續效應。原油必定會牽涉運費、天然氣等運輸成本,許多業者不得不反映成本,結果,一般民眾感受到的就是民生物資不斷漲價。

還有全球氣候變化,和中、印等新興市場內需提高,也是助長這波物價上漲的「元凶」。根據彭博社9月初的報導,亞洲市場小麥價格創歷史新高,全球需求節節攀升,丸紅食品集團嘉榖公司董事總經理陳朝枝表示,今年年初每噸小麥不過200多元,而現在,小麥的高標價居然來到360元,快要成倍數成長,「目前的小麥價格,根本叫做天價!我從事食品代理20多年來,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現象!」

油價天候成起漲元凶

陳朝枝解釋,今年7月歐洲的氣候很異常,剛好小麥快要收成的時候有大雨,造成8月上旬小麥的質與量都下降;而南半球的澳洲和阿根廷也面臨氣候異常,影響小麥收成。這些原因造成埃及、印度等國家起了「恐慌性搶購」。所以,接下來,小麥的價格恐怕還有得漲了,屆時,相關的民生物資也就免不了再來一場跟風。

在中國,因政府鼓勵「多喝牛奶,促進全民健康」的政策推動下,也造成成人奶粉的供需失衡。糧食短缺就是物價上揚的原因之一,「中國的13億人口、印度的10億人口,每人只要多吃一口飯、多喝一口牛奶,可能就造成糧食短缺。」保德信全球資源基金經理人翁啟森指出。

從新興市場的供需影響到台灣,或是原油影響到各種民生物資,這一連串的物資齊漲的效應,如雞蛋、麵包、鮮奶、成人奶粉、沙拉油,排山倒海般的提高國人日常生活開銷,難怪上班族普遍存有「什麼都漲,就是薪水沒漲」的痛苦。

根據主計處統計,除了高中(職)以上畢業生的起薪,比10年前多出494元以外,專科、大學生及研究生的平均起薪都還比不上10年前的水準。近6年來(2001~2006年)受雇員工的平均薪資,的確共上漲了5.17%,但是消費者物價卻也上漲了4.07%,也就是受薪階級的實質所得總共只上漲了1.1%,也就是每年平均上升0.18%。再加上勞退新制後,每個月要提撥6%的薪資到勞退帳戶,上班族每個月可以運用的薪資等同縮水了。

這時,不禁令人想到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在《M型社會》一書中指出:薪資成長趕不上物價成長,是造成M型社會的重要原因;他的警示告訴上班族:不做些改變,就要成為貧窮的一群人,落到M型社會的左肩。

省錢達人 生活品質不打折

省吃儉用仍成「薪光幫」,上班族好心酸。物價上漲的此時,心情好的時候,多買幾個麵包來吃,是罪惡的;心情不好的時候,開車出去兜風,更是罪惡的。上班族,到底要怎麼過日子,才不會一直窮下去?

有一群人,已經警覺到這個問題,並且開始從事「新生活運動」,來對抗物價上漲。這個運動精神,不僅是「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而是用盡心思,把婆婆媽媽的智慧,用專業管理的態度,在日常生活中徹底執行。看看他們力抗物價高升的成果:有人每個月砍了一半以上的電費,有人因此每年幫自己多賺1個月的年終獎金,甚至有人已經省出一台BMW,而他是不到百萬年薪的上班族。誰說,物價上漲,就一定得當受害者?

「台灣大車隊」的資深司機蕭善文外就是一例,他和其他司機不同的是,為了省電、省錢,他建立好一整套完整的好習慣。早上他不用電動刮鬍刀,改用刀片式的刮鬍刀;而冰箱門上已貼有內藏食品的簡單位置圖,可以在5秒鐘之內完成開關與選取食材的動作,避免冰箱的壓縮機重新啟動。甚至,習慣早餐吃稀飯的蕭善文,會提前一個晚上將米泡在水裡,用電鍋煮也可以省一半以上的時間,當然也把電省下來了

這些省錢的小動作,讓蕭善文自己每個月的電費從2000多元降到不到1000元,省了5成以上。而他引以為傲的是,他沒有因此降低生活品質,甚至因為把省電做到了極致,不是百萬年薪的他,家中卻有一輛BMW!

每天為了張羅全家菜錢的主婦,更是對物價齊漲,有切身之痛的一群,面臨家中收入不增、菜價卻漲得兇的窘境,婆婆媽媽們可是絞盡腦汁。加入消費信用合作社,成為會員之一,也是一項不錯的選擇會員在颱風天、豪雨淹水時採購完全不漲價!台灣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總經理洪奇文表示,由於合作社和簽約產地的收購價格採的是契約制,再加上合作社為非營利組織,價格幾乎是1年才調整一次。這對掌握全家大小胃的主婦們,是可以參考的好方法

省吃儉用的項目中,「省油」更是大家所關注的焦點。早從6月以來,中油三天兩頭便調升油價,左右了全台開車族的每日心情。省油達人吳睿宏以自身的經驗,證明雖然油價不斷上漲,但是開車族仍有打敗油價的對策,還可把省下來的油錢,作為積極理財的本錢。

不要快速起步、開手排車勿太早或太晚換檔、儘量利用引擎煞車……這些看似跟行車安全與技巧相關的習慣,居然會對你的「年終獎金」產生關聯。你不相信嗎?吳睿宏表示,只要慎選車輛,加上良好的駕駛習慣,估算4年可以省下20萬元,「平均1年省下5萬元,大概是一般上班族1個月的年終獎金,如果理財得當,這20萬可能變成30萬,超過許多上班族1年的積蓄。」原來,開車習慣的改變,也可以變出這麼多錢!

眼光放遠 不景氣中我獨賺

既然物價上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那麼抓住這些繼續上漲的相關標的,進行投資,就可以跟著物價上漲,反手大賺一筆。富鼎投信副總經理林冠和表示,以今年小麥價格狂飆為例,挑選「原物料族群」,自然會最先受惠。其次,小麥運輸都走航運,從去年就一片榮景的散裝航運,由於巴拿馬散裝船綜合運價指數(BDI)居高不下,加上穀物以及散貨礦業(鐵礦砂、熱燃煤、焦煤)仍密集輸送至新興國家,更加重了運輸成本,所以「航運類股」仍是好年。

再者,買「農產品輸出國」區域型或單一國家型基金,如巴西、拉丁美洲、東南亞,都能間接投資,或「綜合型能源基金」下手也可以趁勢撈一筆,而且能源問題日趨受到重視,原以傳統能源為主的能源基金,將包含新能源、生質能源、農作物等,鎖定「能源五金」──黑金(石油)、綠金(環保)、藍金(水資源)、黃金(貴金屬)、紅金(地熱與核能)等,可以 跟著能源一起賺。

追求返璞歸真的《湖濱散記》作家梭羅曾說:當事情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自己要改變(Things do not change; we change)。的確,我們無法影響小麥收成,也改變不了老闆不加薪的事實時,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改變生活習慣去打敗物價,把省下來的錢投資相關標的;贏者永遠是有心人,就看你願不願意改變。

房產下一波走勢

地產戰國時代,你買對房子了嗎
天下雜誌 379 期 文/莊素玉.黃亦筠

停頓了十三年的台灣房地產,在近三年來,開始起漲,尤其是台北市的精華區,一棟棟豪宅開始隨著景氣回春,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出。

房地產起漲,各大建商如同進入春秋戰國時代,大肆競爭之際,有何警訊要注意?消費者又該如何選屋購屋?宅定心定,活出自己的風格來?

房屋不只是財富的象徵,房屋更是穩定的象徵。

研華科技副總經理駱政廉兩年前搬到錦州街一棟二十年七層樓建物的七樓,不只居住空間是以往的兩倍大,更可以讓他在頂樓種花養草兼運動讀書之居所,他開始能夠安下心來,每天平甩手一個小時,腰圍也因此瘦了四吋。他說,「宅定心定,財富會跟著來。」

從小家住北投,星座、美食、旅行作家韓良露始終離開不了北投、天母那一帶。但一年多前,她終於在師大商圈買下一棟巷子裡的新建宅第,從此可盡情享受她命名為「南村落」的生活。可以一天跑三趟幾步遠的龍泉市場;或者幾步路就到附近浦城街殷海光的日式故居,或到全台北市最古老的舊書店逛逛。

對於年近半百的她,「南村落」可能就此成為她的退休之居所。


一九八八年,離開台灣惠普電腦的工作,張明正帶著妻與子前往美國創設趨勢科技。

在加州、東京等地,他都擁有房子,四年前起,他花了三年時間回鄉打造他在陽明山的房子,住了半年後,他又花半年時間在大屋旁邊打造一個小屋做為他禁閉自己的禪房。他第一次對陽明山有對村落的歸屬感。

突然之間,像駱政廉、張明正等專業人士或企業主,開始對所謂的居所有新的渴望。

最近三、四年來,台北市的居所快速飆漲。隨著枯萎十三年的建築業,在最近三年,如逢甘霖,開始回春,尤其以台北市最具漲幅動能。根據信義房屋不動產研究室民國九十六年第二季統計,台北市成屋平均成交價三年漲了近兩成。

台北市的預售屋也節節上漲。根據永慶房屋統計,民國九十二年到今年,預售均價從每坪三十八萬,漲到今年的五十七萬。面大安公園的預售屋更早就超越一坪百萬。就連今年下半年,敦化北路、民生東路附近的大型基地,也要陸續推出百萬以上的豪宅,因為台北縣新板特區都已經推展到四十萬一坪,內湖早就超越五、六十萬一坪。

台中市七期,也如同台北市的信義計劃區陸續有超大豪宅(約一百五十坪到三百坪)拔地而起。喊價也高達一坪五、六十萬。

◆上漲動能一:海歸派、遷居族

他們或許是海外回台的海歸派,如張明正、群創科技副董事長黃修權。黃修權十幾年前離開台灣惠普工作之後,前往中國廣東省龍華的鴻海工廠為郭台銘效命。小孩自小移居美國,在龍華有宿舍可住的他,最近,卻利用返台期間,在找尋大安區的好宅。

歷經上一波房市低潮,這波成為高雄美術館區豪宅王的皇苑建設董事長郭敏能觀察,從民國八十六年後十年間造就許多游資,加上早年外移的傳產業者在中國大陸開花結果,財富重分配,高資金運轉的時代來了,加上和亞洲主要城市,像首爾、東京、香港甚至上海、北京相比,台灣房價相對低很多,吸引不少投資者進場。

即使遠在新店山坡上的青山鎮也可以看見台商前來購屋的身影。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總裁張日炎年初發現,週遭友人到台中七期買豪宅,有人一出手就是兩、三戶一起買。台中老牌建商由鉅建設指出,台商有落葉歸根的概念,回到台中買好房子,坐高鐵,一個小時就到台北。

安杰物業總經理陳品峰將這批人稱為「海歸派」,不只是早年外移中國,還有東南亞、美國等地,手上現金充足,許多人甚至購屋不需要借貸。興富發在台中市全國飯店對面蓋的百達富麗,有台商當年到中國大陸投資設廠的殷實中小企業,一回台中,就買了五戶,準備全家三、四代都住在一起。「他們辛苦賺了錢,還住工廠,他們真的很低調,總要回來買個好房子住,」長期觀察營建業的第一富蘭克林資深基金經理人諶言說。

他們或許如同韓良露、駱政廉,是個遷居族。 

◆上漲動能二:原物料上漲

八月初,剛和台灣銀行等三家銀行聯貸五十億的興富發建設董事長鄭欽天指出,這波不動產的價值,是原物料上漲帶動,還有中國大陸經濟、金磚四國成長,全世界經濟生產有很大的調整,對原物料的需求也一直上漲,「房地產一樣,因為用了許多原物料,導致營建成本增加了快要一倍,」鄭欽天說。

※喊出來的房價

大陸工程建設事業處總經理廖淳森指出,台北房地產沒有下跌空間,因為原物料、鋼筋水泥、石材、金屬漲幅都很大,土地的成本更大。

不過也有人認為這一波房地產的起漲,也有大部份原因是建商喊出來的價。一名銀行董事觀察,某大建商在台北市中正特區推出的建案,原本是以預估五十萬的售價去標得土地,可是後來行情節節漲,建商也樂得以一百萬元開價,去招攬客戶,反正多喊出來的價格,不賺白不賺。尤其是去年,更是房地產價格的大躍進,以信義路二段大安公園對面,在前年推出安峰豪宅建案,一坪開價八十萬,已經破當年當區的天價,今年勤美樸真在隔壁推出建案,一坪開價一百四十萬,喊價整整漲了七○%。

※投資客造就的行情

此外,投資客偏多,也撐起房市一片天。像台中市七期,高雄市美術館區的豪宅,有四○%是北部投資客下去買的。根據內政部的調查,在北部地區買房子的人,有兩成是投資客,就是台北市、台北縣預售或仲介成屋的個案。仲介自己內部的統計,大概有三成五是投資客,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私下詢問建商,有些小套房的個案,更有高達五成的投資客,準備轉手套利。

◆上漲動能三:低利造就行情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實施優惠低利房屋貸款。

根據中央銀行統計,民國八十三年,銀行放款利率達九%,也曾有人借到一二%的利率,民國九十二年SARS至今,銀行利率下滑至二.四%。「演變成有史以來最長的超低利率時代,」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說。

※開始居安思危

當房價節節高漲之際,有人開始對高房價居高思危。

首先就是推案量增加快速的警訊。宏大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所長卓輝華指出,正常情況下,全台灣每年預售屋的供給在十萬戶上下,有新的需求約八到十萬戶,「這兩年我們全省預售屋的供給有到十二萬戶,有點超額供給,」他說。

第二是買氣開始沒那麼旺,平均成交天數拉長。根據信義房屋不動產研究室統計,由民國九十三年第二季的六十天,增加到九十五年第二季六七.八天。買賣移轉的熱度也降溫,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主要都市今年第二季比去年同期買賣件數減少了一○.八%。

張金鶚教授觀察,台北市房價上漲,可是總銷金額、戶數沒明顯增加,每坪價格卻持續增加,開始有價量背離、多空對戰的現象。「這表示市場繁榮中在做盤整了,也代表買方和賣方都開始審慎,」張金鶚分析。

張金鶚觀察,從去年第二季開始,投資客陸續進場購屋,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就是交屋潮,加上最近銀行利率走高,放貸條件緊縮,一旦資金週轉壓力增加,轉手套利空間變小,「要小心斷頭殺出的狀況,」張金鶚說。

※買屋者遲疑了?

但建商還是很樂觀。《住展雜誌》八月中統計預估,今年北台灣九二八檔(自九月十五日到十月三十日),推案量將到一六四八億的五年新高。

潤泰創新國際執行長劉忠賢由數據分析得出,台北市的房子永遠供不應求。合理房價是平均一棟三十坪房子是一個家庭的六年所得;過去在民國九十一年、九十二年,平均房價是四.二年家庭所得時,也沒有人買。現在房價已經提高到約九年家庭所得。「相對於香港的十七年,上海的二十年,台北的房價尚可,」他指出。

這一波台北市地產景氣,很明顯是在新建住宅發酵。各大建商相信台北市蓋豪宅可以賣到一百萬一坪,可是蓋辦公大樓卻沒法賣到一百萬一坪。因此,無論是在台北市信義計劃區、敦化南路、仁愛路、甚至南京東路上,原本應該是商業大樓的大馬路邊,一棟棟新建大樓卻幾乎都是住宅用。

根據仲量聯行統計,民國九十六年台北市A級辦公大樓(不含內湖、南港),新供給量是零。

卓輝華指出,這波房地產的漲,主要集中在台北市,不是全面上揚。譬如桃園去年一整年都不好,今年可能也都會不好。台中也是集中在中科和七期,彰化、雲林地區也都沒有明顯的好。「台南也是台南科學園區附近,高雄也是只有左營和美術館附近比較好,其他沒什麼動,」卓輝華說。

這一波房市榮景,邁入第四個年頭,北市房價不停創新高價,肇因土地料原日漸稀少,精華區公有土地只要一標售,就創新高價。

※都市更新

但是老牌建商有前車之鑑,絕對不把自己往高土地標價的火坑跳。富邦建設總經理薛昭信感嘆,現在要在台北市找一千坪以上的土地很難。「你看我們現在空手,零負債可是買不到土地,」薛昭信說。但是老建商如富邦建設,就比較保守,很少見到富邦、國泰、長虹、昇陽、潤泰等高價搶地。

當台北市的土地取得愈來愈希罕,地價愈飆愈高之時,找舊建物更新、與精華區的舊建物地主合蓋,借力使力,成為近三年來,保守建商的自保之道,以避免自己深陷高土地價格的泥澤之中。台北市都市更新處副處長羅道榕指出,尤其今年下半年所審的都更案是以前的一倍,以前每個月開一次審議會,現在一個月要開兩次。

問題是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的用處是要更新萬華、大同區的老舊矮房,可是建商看重的還是大安區精華地段的老舊公寓改建。

最有名並且已經完成的都市更新案子,是台北市仁愛路、敦化南路圓環的財神酒店更新重建成台新銀行的案子;今年三月,遠雄集團斥資二十六億買下中山北路上,有二十多年歷史的富都飯店,準備改建為高級住宅。

※下一波起漲動能:商用不動產

也有人預估新一波的成長動能是商用不動產,因為上一波商用不動產的不良債權都已消化差不多了。

民國七十八年後到九十一年左右的房市低潮,造成約一兆台幣的不良債權,都是投資客或一般消費者向銀行借錢,買到不良區位,被銀行查封後在市場又很難賣掉,就包裝成不良資產賣給國內外資產管理公司,像美林、Long Star等,都在九十一年左右搶進不良債權市場,最高峰一年有十多個標案。

「這幾年,一年只剩下三、四標,一般外資的資產管理公司,處理時間設定兩到三年,多半獲利了結已出場,現在多是國外基金進場買辦公大樓,」卓輝華分析。

緊接著台北市精華地區的高級住宅價格狂飆之後,今年年初,一些不願透露來路的私募基金,悄悄地來台北拜訪各大外商商用不動產公司尋求機會。

放眼全世界主要國家都市,都是商用不動產比住宅貴,但台灣過去由於產業外移,加上內湖廠辦取代台北市區商用不動產,使得台北市的商用不動產價格只有住宅的六成。

但劉忠賢卻發現,情況在這兩年逆轉。

根據仲量聯行統計,民國九十四年達一八%的空置率,到今年前兩季降到約一二%。台北市辦公大樓從二○○四年開始回溫,建商多年沒推商辦案,空置率降低,租金有慢慢回升,從民國九十三年到九十六年升了約一五%。

目前空置的都是比較糟糕、管理不好的舊辦公樓,新辦公大樓幾乎都滿了,租金價格平均也漲了六%,」劉忠賢認為,未來商用不動產是投資主流,要選擇交通位置好、有管理、建築規劃設計有國際水準、氣派、有景觀、庭園、有物業管理的

對外資而言,這是一筆資金在亞洲不動產市場的佈局,他們專注在能固定收租的商用不動產,雖然台灣投報率不見得最高,但二%多的低利率,成為具吸引力的融資工具。

今年重回台灣設立分公司的英國不動產顧問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台灣區總經理朱幸兒指出,尤其是A級辦公大樓,租金收益在四.五到五%的大樓,是外資可接受的範圍。

世邦魏理仕台灣區總經理雲惟鴻進一步估計,台北這五年內,A級辦公室只有約十三萬坪在建設規劃中,「這樣的量體大概十棟樓,當中一半是自用,拿出來作租賃的只有約六萬坪,八萬坪就是整棟的台北101的量,六萬坪就是台北五年內可出租的空間,「真的很有限,」他說。

※外資進場 台灣營建走向國際化

外資進場紛紛出手買商辦,本土蓋商辦的建商看在眼裡,心裡也打起算盤。譬如在內科推廠辦的長虹建設,位在內科心臟瑞光路上新建廠辦有外資接洽,希望整棟買下,但董事長李文造最後留著自己慢慢處理,「我這樣比整棟賣還划算,」李文造說。

今年,仲量聯行完成ING安泰人壽以三十億台幣買下敏盛醫院的不動產投資交易,售後再回租,「這是亞洲第一宗醫院售後回租的案例,這樣醫院將資金善用在經營面,改善財務體質,」仲量聯行不動產投資買賣部協理陳俊逸指出。

法商里昂證券斥資七十億台幣買下位在內科三棟未完工的大樓(Asia Plaza),並從在興建工程就開始參與。「這等於是外資正式步入我們的開發業,而不只是買賣業,」雲惟鴻說,「國際資金就是金主的姿態,有較高規格的要求,像大樓空間規劃、管理,我們房地產規格可以提升到與香港、東京等最好地段的房地產開發接軌,對台灣不動產發展的效應很大。」

更重要的,受到外資影響,連帶著合作的本土建商在經營管理、財務上也必需更透明化。「這波外資潮,的確讓比較本土的台灣營建業學著國際化,」李文造說。

甚至,有建商更能夠將建案做好建後的經營管理,視為和傳統建商的最大區隔。基泰建設總經理馮先勉就認為,「台灣建商必須揚棄過去買地、蓋屋、交屋後就沒事的舊經營手法,必須讓產品商品化,變成有附加價值的收益型不動產。」

近三年來,台灣的房地產如同攀岩般,先攀上了豪宅的頂峰,又開始攀爬冷卻已久的商用不動產。當商用不動產開始攀上高峰時,是否意味著台灣經濟的基本面開始回春了,或只是經濟泡沫的另外一個假象?就等二○○八年的未來走勢來判明。

◆房地產泡沫三大警訊

警訊1.財務槓桿絕不玩得太過度

上一波,民國七十八年,高雄一些大建商如長谷、宏總、東帝士在高雄都玩財務槓桿玩得太過火。以原本十分殷實的長谷建設為例,在高雄蓋了一個五十三層樓的辦公大樓,又到台北小坪頂投資失利,從此董事長鍾正光遠走大陸,太太在台灣被限制出境,夫妻分離兩地,不勝唏噓。高雄的宏總建設也在高雄蓋了一棟四十二層大樓,東帝士也在高雄蓋了一棟八十五層大樓。這些建商的主人如今都不見蹤影。

另外一個是建設公司一旦上市,借錢投資,以股票去質押,一旦股市下滑,怕質押的股票被斷頭,又撒錢護盤,聯捷建設董事長蘇永義指出,上一波如宏總、和旺建設皆因此而中箭下馬。

經過七十八年這波而倖存下來的高雄建商,體質比較健全。問題是如果全台建商在景氣高漲時,不斷標高價土地,千萬要記住借貸有沒有超過警示水位。

※危險的超低利率時代

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也指出目前是台灣有史以來,最長的超低利率時代。他提出警告,這會造成貸款額度的提高,很不正常。莊孟翰根據中央銀行今年一月的統計估算,金融機構授信約二十六兆,當中貸款給建築業約八千六百億,消費者購置住宅及修繕貸款約五兆兩千億,兩者加起來約六兆一千億,佔授信金額已經超過二○%,「你怎麼能容許這麼多資金流到單一個產業,這是很危險的,」莊孟翰說。

以個人借貸而言,借錢買房子,莊孟翰建議,每個月所繳的房貸本金與利息,不能超過家庭所得的三分之一。五年內由於有免繳本金的寬限期,加上利率還沒調漲,借貸者感受不到壓力,但是五年後可能就感受出來,本金加利息,一起分攤就感受出購屋壓力。

哪些地區比較會出現問題呢?莊孟翰認為台北市精華區還不會出現大問題,但台北縣局部,例如推案量較大的台北縣三大戰區,購屋者要特別留意是否購買。

買房子是很嚴肅的事。富邦建設總經理薛昭信指出,「消費者買不動產這件事情,不管是自住還是投資,都是很嚴肅的事情,這是中長期的投資,如果你打這個算盤,經過一段時間應該都是贏面,但是你如果借太多錢去買,你通常就會變得比較慘。」

即使是建商在買地,薛昭信指出,也要嚴肅看待。譬如富邦就只買台北市精華區的土地。

為了避免玩財務遊戲,富邦建設本來也要上市,後來富邦發現建設公司根本不宜上市,因為你不斷買土地原料,就不可能平穩經營,可是上市公司,怎麼能不平穩經營?每年都有業績壓力。「為了股價,你看那些出問題的,每個都在護盤,因為護盤或者轉投資出事,」薛昭信說。

大家現在一直炒說國外資金一直進來,炒到最後就是商用不動產。都是這樣在炒,」莊孟翰說。

警訊2.投資客比例過高會有危險

莊孟翰指出,如果投資客佔到二○%以上,容易出問題,現在很多案子,投資客一佔就是三、四成。甚至有些代銷公司業務小姐,一邊自己買下預售套房,等到案子結束之後,再高價賣出。中間只是先墊款付掉簽約金。

根據財團法人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資料顯示,台北房市購屋動機為投資的比例攀升,由民國九十二年的一四.七%提高到九十五年的三一.四%,貸款負擔率(每月所得中,房貸佔的比重)也由二九.六%提高到三九.四%。

警訊3.股市大漲,是房屋泡沫化的前兆

莊孟翰指出,如果這一波股票大漲,會更慘。

他解釋,因為股票賺的錢,很多人會投到房地產去,因為股票不穩,房地產比較實在。一旦房價被這樣的泡沫吹出,後果會不會如同東京在一九八五年到八八年的狂飆泡沫,以至至今房價無法恢復當年勇,是值得警惕的。

薛昭信指出,這也是建設公司的一個宿命。景氣好的時候,賣土地賺到錢,然後又得去買更昂貴的土地,一直滾,然後景氣不好的時候,煞不了車,從空中掉下來,光吃利息就吃死了。「你看上一波八十七年,有很多建商受傷,都是因為他買到最後一批最昂貴的土地,接下來景氣不好,就下來了。一個建商該怎麼走?他沒有辦法很平穩的走,」薛昭信說。

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

檢視營運績效 不能單看母公司財報

玉晶光、普揚 合併報表揭祕

今周刊 記者:張弘昌

上市櫃公司的半年報完成公告,上半年經營績效出乎預期地亮眼,股價自然會給予掌聲;如果是「膨風股」,恐怕難逃市場無情的賣壓。然而投資人在分析公司獲利高低時,應同時比較合併報表的變化,才能掌握公司的全貌。

儘管半年報合併報表的最後申報日是九月十三日,但超過九成的上市櫃公司已在八月底前隨同母公司財報完成公告,從合併報表和母公司間財務數字的變化觀察,投資人更可以清楚洞悉企業的營運真相。

雖然閱讀合併報表的損益表不會和母公司的數字有任何不同,不易影響股價漲跌,但透過母子公司財報合併後的結果,觀察公司整體毛利率、營益率、負債比率、應收帳款收現天數和存貨銷售天數等財務指標,對投資人在分析判斷一家公司和其轉投資的競爭力和經營實際狀況,具有正面助益。

尤其隨著台灣企業躍上世界舞台,進行全球產業鏈分工,愈來愈多企業的子公司遍及海外各地,而這些子公司的投資金額,都是帳列在母公司財報的長期投資科目項下,其產生的損益,也透過業外投資收益回歸母公司損益表

如今經由合併報表的呈現,這些子公司的資產、負債、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存貨、應收帳款等科目,都和母公司進行整合,對股東而言,公司經營階層如何運用公司整體資源?成效如何?自然都一清二楚


長投餘額 看轉投資透明度

一般來說,合併後母公司的長期投資餘額會減少,如果業務單純,且轉投資不複雜,甚至餘額會減至零。例如,主要產品為模具和樞紐製造的信錦,其帳上權益法之長期投資金額為七.○七億元,占總資產十六.一四億元的四三.八%,經由合併後,長期投資餘額降為零,換句話說,信錦子公司的資產和負債,已全部和母公司結合,透明度非常高。

同樣情形的還有長期投資占總資產三二%的川湖、占二九.八五%的新麗、占六○.一六%的健鼎、占七四.二%的育富,只要閱讀這些公司的合併報表,要充分了解企業的運作情形並不是太難的事。

除了觀察長期投資餘額的變化外,合併報表和母公司間財務比率的變化,也是另一個重點工作,其中,負債比率是投資人和債權銀行最關心的項目之一。為了怕企業透過子公司借款隱匿高負債,合併後的負債比率參考性遠遠高於母公司本身的數字。

根據第二季財報資料顯示,遠雄港、磐亞、興農、瑞智、和泰、瀚宇博、鴻友、東浦、益航等,合併後的負債比率高於五成,且和母公司相比增加三○%,箇中原因,耐人尋味。

負債比率 不能只看母公司

像原名遠雄空運倉儲的遠雄港,負債比率原本僅有二.七五%,合併後一舉跳升為六一.七一%,幅度不謂不大。由於該公司於二○○六年四月轉型為投資控股公司,因此旗下二家子公司「遠雄航空自由貿易港區」(持股比率六八.九二%)和「遠雄物流事業」(持股比率一○○%)才是主要經營個體,如果只看遠雄港財報分析,恐會失真。

遠雄港母公司和合併後的負債比率最大差異,主要是關係人應付帳款和長期借款,這兩個項目在母公司帳上均為零,但合併後則各出現四.六四億元和三七.二億元,分別占總資產比重六%及四七%。遠雄港經合併後,長期投資餘額同樣減少為零,因此要清楚遠雄港的投資價值,惟有從合併報表下手。

至於瑞智精密,合併前負債比率為一五.○五%,合併後遽增為五八.四九%,而流動比率亦從二六四%降為一三○%,主要理由是銀行借款大部分集中在子公司。瑞智為全球第四大壓縮機製造廠,大部分產能已深入中國各地生產,如果只看母公司財報,難免有瞎子摸象的錯覺。

此外,磐亞和興農,因合併個體包括台中商銀及興農人壽等金融業,導致負債比率較高,投資人宜審慎判斷。

研究合併報表,毛利率和營益率的變化也是不可忽視的指標,玉晶光就是最好的例子。日前甫更換董事長的玉晶光,自從二○○五年十二月二十日掛牌創下五○三元天價後,股價就不曾再回到五百元以上,目前市價僅約六十元,簡直是腰斬再腰斬,高檔買進的投資人損失十分可觀,該公司上半年每股淨損一.三二元,是上市以來最差的營運狀況。

玉晶光的主要產品為光學鏡頭,第二季母公司財報毛利率高達三二.二%,乍看之下遠高於產業龍頭大立光的毛利率二六.七三%,以及亞光一三.九三%,然而合併報表一攤開,結果就呈現豬羊變色,玉晶光的合併毛利率立刻減少至五.八四%,相形之下,大立光合併毛利率卻大舉躍升為五五.七三%,亞光則和合併前差不多,為一二.七九%,營運績效高下立判。

事實上,營益率也有同樣情形,玉晶光合併前為九.二三%,合併後變成負四三.八三%。如今玉晶光重整經營團隊準備再出發,未來業績能否止跌回升,想必是股東最想知道的事。

收現能力 兩項指標露端倪

合併後平均應收帳款收現天數明顯增加的公司有普揚、訊達、和平、展成、玉晶光等,平均存貨銷售天數增加部分則有廣豐、普揚、中美實、金洲、和平等,這兩個財務指標天數拉長,對公司的現金循環和收現能力是一大考驗。

其中,普揚原是ERP軟體公司,後來轉型生產SRAM,但並不順遂,去年初停產後再轉進光學產業,專攻相機鏡頭周邊產品,但後續效益如何,以合併後的平均應收帳款收現天數和平均存貨銷售天數均高於八個月觀察,投資人恐怕要停看聽。

由於普揚已連續虧損超過六年,雖歷經減資、增資,但上半年每股仍虧損一.五四元,每股淨值已降至七元,儘管公司預期今年可以轉虧為盈,但能否維持住目前約二十八元的股價,結果仍待觀察。

合併商譽占股本比重高低,也是重點觀察指標,益航則是具代表性的個股。該公司合併商譽金額為十九.八三億元,對每股影響高達八.一二元,而其商譽是取得中國大洋百貨股權所產生之溢價,未來如果投資效益降低,宜慎防發生資產減損的情況

2007年9月11日 星期二

花180萬換來破房一棟,買法拍屋該注意什麼?

ETtoday 2007/09/03 記者:記者范益華、陸念勤/台北報導

比市價便宜的法拍屋,對於想買房子的人是一大吸引,不過,很多買主都是在買了房子以後,才發現法拍屋問題重重,除了房屋遭到破壞,有時候房屋使用權問題也常發生爭議,購買法拍屋到底要注意哪些問題?

隔間木板被拆個精光,還到處亂丟,再來看看浴室裡,連電燈都被拆走,只剩下外露的電線,走到後面抬頭一看,就連天花板都被挖出一個方形大洞。不過這可不是一座廢墟,而是花了180萬元買來的法拍屋。

房仲業者黃淑苓指出:「你自己知道標的物的時候,你可以提前到這附近,比如說,你可以訪問一下左右鄰居,了解一個前屋主會被法拍的一個狀況,或者是你自己實地勘查,是不是目前有人進住在這個屋子裡面。」

除了房屋可能遭到破壞,法拍屋的問題還真不少,租屋法令的漏洞,造成新屋主要入住時,才發現向原房東租房子的房客還住在裡面,因為租約尚未到期,又不能請他搬走,讓雙方都相當頭痛。

如果買到土地標示不清的法拍屋,說不定還會讓你的房子變小好幾坪。黃淑苓表示:「特別是好地段的法拍,我們都知道法拍屋的價格,事實上比市值來得便宜一些,我想當然這個時候,就會有許多的這個業者在你的身旁,一直不斷地遊說你,希望你能夠棄權。」

除了買屋後的問題,在競標的時候,更有俗稱「海蟑螂」的房屋業者,為了順利得標,對其他買主施加壓力,或是強迫販賣法拍資訊,從中大撈一筆,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都是買法拍屋時額外的負擔。

2007年9月10日 星期一

掌握五大看屋細節,保障居家隱私與人身安全!

ETtoday 2007/09/05 記者陳偉文/台北報導

當你深夜加班回到家,開車進入地下停車場,停好車要走進電梯時;或是當你一個人在燈光昏暗的巷弄中、手無寸鐵地走回自家公寓;甚至當你在浴室寬衣解帶、曲線畢露之際,是不是有時候會覺得隱隱然有雙眼睛在盯著你、窺視著你的一舉一動…,讓人回家或居家時都顯得坐立難安呢…。

電影「恐怖社區」中,男主角因為被判處在家監禁,無聊之下開始使用望遠鏡窺探鄰居的一舉一動;現實生活中,瘋狂追求者尾隨心儀對象、甚至登堂入室予以侵犯的社會新聞層出不窮,好像連「家」都無法提供安全的保障,不知道如何是好?據此,房仲業者提醒準備買房子的購屋人,透過以下幾個小小的自我檢視步驟,就可以簡單地辨識出你要買的房子會不會是讓人毛骨悚然的「恐怖社區」了。

消費者在選購住家時,除了重視價格之外,很多時候會忽略住宅社區的安全性,尤其是單身購屋人,或是家庭成員晨昏作息顛倒的消費者,會有某些時候是一個人回家、一個人在家,甚至一個人過夜的狀況,這時候,如果社區安全設施不夠充分、或是居家空間有死角,很可能成為有心人窺探的明顯標的,不得不防。據此,東森房屋副總經理吳駿杰指出,消費者在看屋的時候,可以特別注意下列六個重點:

第一,暗巷、死角。在看房子的時候,最好找一個機會請房仲經紀人晚上陪你去看,親自走一遭社區周邊,看看巷弄是否昏暗、路燈是否明亮,還有社區周邊是否有暗巷、死角等等。


第二,停車場。地下停車場的位置是否離電梯太遠或太昏暗?進出住家的通路是否順暢明亮?停車場的進出空間是否有保全管理、電眼監視、緊急呼救設備…等等。

第三、社區一樓正門周邊。是否有門禁、圍籬、監視器、明亮的燈光,以及社區保全服務…。吳駿杰特別點出,有些社區是住商混和型態,低樓層是百貨商場或大型賣場,人來人往;中高樓層是一般住家,有大有小,這類社區雖然生活機能非常便利,但是出入份子混雜,若是沒有個別獨立且管理嚴謹的住商分離進出口,很容易衍生許多意外,要特別注意

第四,所在樓層的環境。吳駿杰表示,許多套房社區產品因為單層戶數多,進駐份子複雜,而且彼此作息不一定,常有人深夜才出門、天亮才回來,或是喧鬧聲不斷…等等,雖然總價較低,但若沒有嚴格的保全設備與管理,住起來也是挺不安全的。

第五、室內格局。現在的住宅大樓設計,為了能爭取最寬闊的視野,常常會在採光面或陽台部分有大面積落地窗的設計,若是選購的樓層較高、面對公園綠地或河海景觀等永久空地之類的,居高臨下還不打緊;若是選購在建案密集的大樓社區內,建物棟距不足,或是採光面、衛浴間有可能正面對鄰戶視線所及的範圍,那麼建議一定要加裝較厚的不透光窗簾,遮蔽可能的窺探,以確保自己的隱私與安危。

吳駿杰指出,上述五個重點,是消費者買房子前,請經紀人帶看房子的時候,可以立即當場檢視的簡單重點。若是對社區的環境還不甚瞭解、或是不太放心,也可以委請在地長久經營的房仲業者幫你進行初步的調查過濾,才能買得安心、住得放心。

爭取好房貸 四點報你知

【2007/09/01 經濟日報】 黃啟菱

房市復甦近四年,市場供給不斷放大,銀行房貸承作態度卻日趨保守,波及許多自住購屋者。對此,房地產專家表示,只要掌握「挑銀行最愛的房子」等四大秘訣,就有機會獲得比別人多一成五的核貸額度,至於房貸利率,也有低1至3碼的可能。

中央銀行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民眾購置住宅貸款已經高達4兆5,518億元,續創歷史新高紀錄,不過若與去年同期比較,年增率只有9.2%,增幅明顯縮小。

美商易而安不動產市場行銷顧問張欣民指出,會出現這種狀況,除因部分銀行房貸餘額已達放貸上限,最主要因素,還是近來許多銀行對房貸的風險意識提高。

銀行放貸額度一路下調,由過去九成五,降到現在的七成、甚至更低,核貸利率也逐漸走揚,還有銀行訂內規,明訂特定產品、特定人士為「拒絕往來戶」。

對此,易而安不動產特別提供四大秘訣供購屋民眾參考。首先,要挑選銀行最愛的房子,目前銀行業者對房子都有A、B、C的等級區分,多半以地理位置為主要因素,挑選A級產品自然比C級產品更能「討好」銀行。

其次,要注意個人的信用狀況,小至信用卡、現金卡的繳款狀況,大則不隨便替別人做保,因為這些都是影響借款條件的重要因素。據了解,卡奴想要買房子,就很難從銀行體系借到錢。


第三個秘訣,是提高貸款者的信用。銀行承作房貸,很重視借貸人的還款能力,還款能力越高者(如三師、公務員、上市櫃公司員工等),房貸條件越好。倘若老公是計程車司機,老婆是公務員,則以老婆名義借貸,房貸條件絕對比老公好很多。

最後,張欣民表示,透過大型房仲公司購屋,也可提高房貸的貸款條件,因為房仲公司與銀行都有長期合作關係,透過這些房仲公司買屋,多可取得較優惠的房貸條件,這與買預售屋,透過建商整批與銀行申貸房屋貸款,是同樣的道理。

優質EFT 配息快又多

【2007/09/04 經濟日報】 記者謝偉姝

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在台上市數年,ETF兼具穩定與抗跌特性也已為投資人熟知,但投資人可能不知道,ETF的配息不僅不輸給股票,配發股利速度更比股票快。最近有台灣50與中型100二檔ETF紛展開收益分配評價,預計兩檔ETF都將配發不錯的股利。

其中台灣中型100ETF掛牌滿一年,基金從成立以來到8月底,累計報酬率42.04%。發行該檔基金的寶來投信表示,中型100ETF已除息的成分股中,有20檔每股配發現金股利超過3元,可望在10月底收益分配評價後,展開成立以來第一次配息。

今年台灣上市櫃公司因獲利成長,多數配息金額也都高過去年。即將在本月底展開收益分配評價的台灣50ETF,去年就配發現金股利4元,今年在成分股獲利多數明顯成長下,配息也值得期待。

事實上,以操作獲利為導向的證券自營商,加計參與造市與投資策略等因素在內,也將ETF當成資產配置的重要部位。

統計到昨(3)日止,自營商持股部位最高的,便是台灣50ETF,占了三成;其次是寶來金融ETF,第三則是富邦科技ETF,持股比率分別為16%與14%。自營商持有中型100ETF與台商收成ET,F也分別有8%與5%。


寶來投信P-shares台灣中型100ETF是在去年8月31日掛牌,是國內第二檔ETF。富邦投信台灣科技ETF也在去年9月12日掛牌,為第三檔ETF,也是首檔電子類的ETF 。

就績效來看,在大盤震盪走低時,ETF表現相對亮眼。以中型100ETF來看,三個月投資報酬率有12.77%、半年有16.87%,相較一般股票型基金,表現相對穩健。

目前寶來尚有7月上市的台商收成、電子與金融三檔ETF,並已向主管機關申請發行追蹤高股息指數與未含金電指數兩檔ETF;富邦也擬依據發達指數等,再推三檔ETF。ETF檔數增多,也提供投資人更多元選擇。

股市震盪時,投資人轉而追求高配息。投信業者指出,依據規定,ETF在收益評價日後45個營業日,就要將收益分配給受益人,配息不僅不輸給個股,配息速度又較個股快速

依證交所資料顯示,在中型100成分股中,已除息的共77檔,其中有20檔每股現金股利超過3元、九檔超過2元,配發現金股利超過4元的包括有晶華、大立光、華寶、立錡、新興、亞光、億光、研華等。

寶來投信指數投資處資深協理黃昭棠表示,台灣50ETF在2005年、2006年分別配發1.85元與4元的現金股利,固定每年9月底展開收益分配評價,如基金自成立起累積報酬率大於追蹤指數累積報酬率達1%以上,就會進行收益分配;台灣中型100ETF在成分股高配息挹注下,也有機會第一次對受益人配息。

富邦科技ETF則是在每年3月底進行收益分配評價,累積報酬率大於指數累積報酬率4%以上,就會分配收益。

別成為趨勢浪潮下的犧牲品

新金融世界 2007.09.06
文章出處:http://www.newfinancialworld.com/news.php?item.114.1

近來股票型基金吹起一陣「趨勢風」,不同於過去多以區域、產業或是大盤的走勢為主要基金操作方向,全球股票型基金出現以「趨勢」為主要操盤策略的新潮流。於現今快速轉變的產業與地區發展,投資者若是能夠準確掌握未來趨勢,便能搭上擁有潛在經濟前景的投資列車。

目前國外的趨勢基金非常普遍,近幾年來台灣也有許多趨勢基金陸續上市。雖然這些基金都名為趨勢基金,所瞄準的趨勢可是大不相同。有些基金是相中替代能源興起的趨勢,進而發行綠能趨勢基金;有的則是掌握世界三大趨勢:大退休潮、落後國家興起、企業帝國成形,推出全球趨勢基金來追逐這些潮流;也有看準了新興市場的未來發展前景與投資潛力,以成長趨勢基金來得到投資者的青睞。

在眾多的趨勢預測之中,近期討論最熱烈的是人口趨勢。世界銀行在2007年公布的最新經濟預測中提及,未來人口趨勢將成為主宰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趨勢成為市場看好的投資前景,是因為全球人口結構正逐漸形成二大趨勢,即新興市場的人口增加 (金色人口財) 與已開發國家邁入高齡化 (銀色人口財) 趨勢。新興市場人口快速增加,與糧食供應有關的資源物料將是未來重要議題。新富階級亦快速崛起,對於食、衣、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漸增,例如中國53億人口的新興市場,世界銀行預估到2030年的人均所得將增加2.5倍,中產階級人數也將成長3倍,消費實力更是不容小覷,因此金色人口財商機包括天然資源、公共建設、休閒旅遊以及奢華精品等。

另一方面,已開發國家幾乎都邁入高齡化社會,未來銀髮族的人數佔總人口的比例會越來越多,對於的醫療照護、養身、休閒旅遊等需求也會擴大,銀髮族消費市場會越來越大,因此銀色人口財商機包括生技醫療、老人照護業務,甚至是抗老保養品與休閒旅遊等有關的產業,都可以當作未來的人口趨勢產業。

一般來說,趨勢基金在股市大跌之後的反彈能力比一般股票來的容易,因此人口趨勢基金對於抵抗景氣循環有較好的能力,但投資人不可忽略趨勢基金事實上還是股票型基金,與股市的連動性較高,會隨著全球景氣循環而有所波動,尤其是投資在天然資源與原物料方面的趨勢基金,短期波動度會相較劇烈,較適合中、長期投資選擇。除此之外,投資人也必須謹記網路泡沬危機的前車之鑑,當年科技網路股也是相當被看好的投資趨勢,誰也無法預料科技泡沫竟會在一夕之間破滅,所以要仔細了解趨勢基金的投資標的,別成為趨勢浪潮下的犧牲品

2007年9月8日 星期六

最珍貴的基金理財課

每次股災,都是一種淬鍊
《今周刊》559期 文.楊紹華

在本次股災期間,《今周刊》與「台北金融發展基金會」合作,委託政大統計諮詢中心進行基金投資行為大調查,數據顯示,國人對基金投資的觀念雖然趨於成熟,但仍有部分瑕疵需要改進。

據調查,在過去一年,每四位基金投資人就有三位能夠獲利,然而,相較於過去的全球股市普遍上漲,在後股災時代,你需要更精確的資產配置。透過股災、發現錯誤;修正錯誤,重新布局。從正面的角度解讀股災,你會發現,雖然讓你的投資小跌一跤,但卻也透露出令你富足一生的玄機。

「你看,這些區域都是當今地球上經濟前景最棒的市場,而且,每一檔基金都是我用四四三三法則辛苦篩選出來的優質基金。」躊躇猶豫了好一陣子,俞詩維這回終於下定決心,一口氣,單筆投資了六檔基金。時間是七月下旬。

電腦螢幕顯示出他的投資明細,果然,無論是台股、拉丁美洲、韓國、東協等地,都被視為最具成長力道的市場,而他所投資的標的,也的確是在各區域分類當中表現相對良好的基金。接下來,俞詩維的右手食指往螢幕右方緩緩移動,在盡頭處,滑鼠指標遇到了這樣一串殘酷數字:短短二十天內,總體基金淨值已經慘跌兩成以上。

問題出在哪裡?時不我與,剛好買在次級房貸股災前的最後高點,這當然是問題之一,但俞詩維卻有更深刻的體認:「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我的錢全都集中壓在新興市場。」他自我反省,當時會在高點進場,是因為聽到太多身邊朋友賺錢的故事,忍不住的結果,不但買在高點,「而且有點腦充血的現象,一心只想要短期獲利,所以眼裡只看到最會賺錢的新興市場,完全忘了風險。」


一場股災,讓俞詩維的基金投資跌了一跤,幸運的,這是有價值的一跤。今天,他終於深刻體認到什麼叫作「波動風險」。

重新認識波動風險 七五%投資人未考慮風險因素

什麼是波動風險?簡單地說,就是「短時間內市場異常變動」的風險。乍聽之下似是想當然耳,投資嘛!本來就是有漲有跌,有急漲也會急跌,這個道理連投資菜鳥都知道。可惜,簡單的道理往往容易被人遺忘,九月初,美國《商業周刊》封面標題是這樣為次級房貸風暴寫下注腳:「在到處都是金錢的年代,專家們忘記了最簡單的一件事——派對總是會結束的。」

檢視股災,因為忘記這是個會波動的市場,專家們忽視房地產景氣衰退對相關商品價格的向下撩撥力道。美國財經官員不斷強調次級房貸的金額不高,卻忘了市場價格波動並非單純決定於理性基本面,否則,價格波動又怎會釀成一場股災?忘了「連菜鳥都懂」的波動風險,美國聯準會(Fed)也被迫忘記情勢燃眉的通膨壓力,利率態度只能由升轉降;歐洲央行被迫釋出四兆台幣,花上比九一一事件更多的資金代價,勉力支撐羸弱的市場信心…

俞詩維的「好險」,值得國內所有投資人警惕,在《今周刊》與「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合作,委託政大統計諮詢中心日前所進行的「基金投資行為調查」當中發現,在台灣,有將近七五%的基金投資人,選擇基金時並未考慮波動風險。

就像多數的投信投顧業的專家一樣,寶源投顧研究部協理林鴻胤也認為,股災後是投資人進場布局的最好時機,不過,他的理由不只是從危機入市撿便宜的價值投資法則出發,「重點在於,投資人這個時候最能體會風險,最能把波動風險當成一回事。」林鴻胤強調,只有認清風險存在的事實,才能冷靜思考降低風險的方法,接下來,你會接納一些聽來無趣的投資真理,而這些不太起眼的投資真理,卻能夠讓你安安穩穩富足一生。

在台北市經營牙醫診所的陳醫師,過去也曾在一九九八年金融風暴、二○○二年網路泡沫災難當中賠錢出場,「面對投資市場,要永遠抱持謙卑的態度!」他語重心長地舉例,投資就像投手,再怎麼厲害,也不能保證下一球不會失投、不會被打全壘打,能做的,就是永遠謹慎地投出手中的每一球。除了順便讚美一下台灣之光王建民,他也提出自己這波股災未受傷的原因,只不過,聽來真的有些無趣:「之前的經驗告訴我,投資賺錢這件事,不能用太多的資金。」

雖然無趣,但不妨細細思考陳醫師的投資邏輯,可以發現,因為看清了風險,才能開始認真思考現金與投資額的適當配置比重。而把這個最簡單的配置觀念加以延伸,就是眾多專家一致認同的克制波動風險最佳法則——資產配置。

在基金理財領域中,這是個常被提到的說法:國外專業機構曾對美國退休基金進行研究,發現一九七七至一九八七年間,美國退休基金所獲得的投資報酬,竟有九一.五%是歸功於資產配置,至於選股對績效的影響比重不到五%。如果說,波動風險是消滅投資報酬的最大殺手,那麼,從美國退休基金的經驗可知,資產配置就是對抗這個績效殺手的最強防禦。

重視資產配置 股債雙向布局 抗跌力道強勁

如果說,股災讓投資人重新認識波動風險,那麼,認識波動風險所帶給投資人的第一堂課,就是重新思考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兩個月前,我們的業務要和客戶討論資產配置,根本沒人聽得下去,因為當時的市場氣氛太樂觀了。」德盛安聯二○二○目標基金經理人朱彥忠的說法,印證股災前投資人對風險的普遍忽略;而德盛安聯二○一五、二○二○、二○三○等三檔目標基金的整體表現,則印證資產配置對於減緩波動風險的正面價值…不同的股債配置,明顯展現不同程度的抗跌力道,以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十七日股災期間的淨值跌幅來看,持股比重最高的二○三○基金,淨值跌幅為七.七%,二○二○基金跌幅為三.九%,至於股債配置絕對保守的二○一五基金,股災期間則僅有一.七%的淨值衰退。

以上數據的重點,不在於三檔基金表現是否優於大盤或其他基金,而是可以清楚發現,專家們老生常談的資產配置,的確是對抗波動風險的最佳方法。

除了股、債兩種工具的配置之外,富蘭克林投顧資深經理羅尤美則從基金的投資市場範圍來解釋資產配置的抗跌功能。股災期間,美國雖是禍首,但美國股票型基金的跌幅並不特別嚴重,同樣爆出次級房貸重大地雷的歐洲,基金跌幅亦相對較輕,事實上,被認為適合當作基金投資「核心部位」的歐洲、美國及全球股票型等三種基金,股災期間的跌幅多半都能控制在一成以內…

操作的理性與非理性,原來就是取決於投資目的是否明確。如果你在股災期間曾因非理性恐慌而錯殺投資部位,那麼,採取目標導向的投資策略,就是這波股災帶給你的最佳啟示。

聯傑財務顧問執行長蕭碧華說:「確立投資目標是小額投資致富的第一條件。」某種程度上,基金像是磚石,而投資目標則是你不同階段的施工方向,今年打基礎、明年砌牆面,慢慢的,循序構築屬於自己的財富人生。

回頭想想專家們怎麼提醒投資人的股災教訓?因為重新認識風險,所以此時最能接納資產配置觀念,既然資產配置是完成投資目標的最佳方式,那麼,此刻的確就是投資人勾勒人生財富工程圖、擬定投資目標、展開富足人生的最佳時點

2007年9月7日 星期五

員工分紅計價→前一年最後收盤價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陳芝艷/台北報導】 2007.09.07

金管會昨(6)日宣布,上市櫃公司計算發放員工股票紅利,以上一會計年度最後交易日的收盤價為計算基礎。明年起,上市櫃公司必須在每一季的財報上估列員工分紅費用;換句話說,明年開始,員工分紅即會影響上市櫃企業獲利。

金管會今年3月30日發布的函令,原規範發放員工股票紅利,以股東會決議日前一日收盤價並考量除權除息為計算基礎。

沒想到,函令發布後,外界反對意見很大。據股務協會及部分公司反映,上市櫃企業董事會通過的盈餘分派案,配發員工紅利股數,可能因股東會前一日的收盤價變動而有差益,造成法人股東(尤其外資股東)對盈餘分派案產生不確定疑慮,進而影響股東會決議。

此外,若股東會前一天股價大跌,公司要發放的員工股票紅利股數暴增,公司章程所訂的資本額,恐不敷原擬盈餘轉增資案的發行新股股數,又會面臨章程修正案不得以臨時動議提出的困境。


為此,金管會8月27日召開公聽會討論此問題,與業界達成共識。為了避免股東會議事運作以及盈餘分派案的決議,並基於與財務會計規定一致的考量,決議上市櫃公司計算發放員工股票紅利股數,以上一年度最後交易日的收盤價並考量除權除息為計價基礎,以便公司早一點確定員工分紅配股的股數。

金管會表示,公司股東會通常是在4月份後才陸續召開,外資股東很重視公司的盈餘分配,會在股東會上投贊成或反對票。如果臨時才知道,又超乎預期,可能會投反對票。若改以上一年度最後一天的收盤價,外資股東是否要支持就可以即早定案。

金管會指出,員工分紅舊制度,都是以10元來計算,新制度改以公平市價來計算,才會有要以哪一個時點來認定市價的問題。

【記者曹正芬/台北報導】針對金管會提出,上市櫃公司計算發放員工股票紅利的基礎,以上一會計年度最後交易日的收盤價為主;科技業者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文件通知,但此計算方式,有助廠商儘早確認員工分紅張數,及計算員工分紅對獲利的稀釋程度。

【記者徐慧君、陳盈羽/台北報導】員工分紅費用化定價日決定,本土投信法人低調不願表示意見,認為整體影響仍需要深度評估。但法人認為,可能會出現年底公司派刻意壓低股價,以降低成本的現象

計價日由股東會前一日改為上一會計年度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投信法人認為,原先市場以股東會前一日的價格作為課稅基礎,由於股東會日期不一,企業較不易出現大幅作帳。新規定以前一年最後一個交易日作為基準,為求降低成本,企業可能會出現作帳壓低股價的行為,將影響每年12月的台股行情。

我要在香港退休!

理財周刊366期 文.陳君樺

同為亞洲國家,台灣勞退基金大部分採定存方式操作,使得報酬率偏低,而香港、新加坡則因可自行挑選基金且每月提撥比例較高而讓退休保障無虞,在恐慌退休基金不夠用的同時,不妨借助他山之石來作為往後的投資學習標的。

如果可以自由選擇,你會想在哪裡退休?」這個問題牽涉層面可廣得很,包含稅率、退休金、社會福利、醫療等等因素都需要全盤考量。

不過,假如我們換個方式問,目前市場上有「台灣勞退新制」、「香港強積金」(MPF)、「新加坡公積金」(CPF)3檔基金,它們的基金績效分別為1.6%、6.99%與4%,身為投資人的你,會選擇買哪一支基金?

答案很明顯,絕對不會是「台灣」,也就是說,假如我們單從「退休制度」的角度來思考「在哪裡退休最有保障」的話,目前,台灣勞退新制的得票率很可能敬陪末座,原因很簡單,因為「根本不夠用」。

當然,只拿「退休金到底夠不夠用?」這個問題來做民調,恐怕會失之偏頗,因此,要追問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台灣勞退基金績效如此之差?」與香港、新加坡相比,落差又為何這麼大?

差異1:投資方式自由選

目前,台灣勞退新制所面臨問題就是「明明是確定提撥制的結構,政府卻採用確定給付制的管理思維」。

勞退制度說穿了,就是政府透過立法,強迫雇主與員工儲蓄、存下退休金,以確保員工退休後的生活能有基本保障,減輕在人口結構趨於高齡化後,政府的財政負擔以及老年安養的問題。


就像市場上所發行的眾多基金一樣,由於操盤人的功力不同,不論是在決定投資組合、選擇投資標的、掌握進出時間上也都各不相同,自然造成績效高低有別。台灣與香港、新加坡勞退基金績效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從表面上來看,最直接的原因是資產配置的差異,台灣勞退基金泰半都採取「定存」的方式,報酬率自然低;但若進一步探究,會發現「無法自選」才是台灣勞退基金績效如此低的根本原因。

其實,台灣跟香港、新加坡一樣,都是採取確定提撥制,但台灣的員工卻沒有自由選擇投資方案的權利。

以彈性度最高的香港來說,政府完全不干涉基金的操作,只負責退休金的規畫、監督、查核、處罰與審查,目前香港市場上有40個強積金計畫,318檔基金;接著,再由雇主決定要選擇哪一家金融機構所推出的強積金計畫,最後,則由受雇者從該計畫中所包含的多檔基金中,挑選基金作為自己的投資組合套餐。

即使是政府監管力量強大的新加坡,在1986年之後,也改變之前全由政府操作基金的方式,推出公積金投資計畫(CPFIS),員工可將「普通帳戶」與「特別帳戶」的部分金額用於投資,只要是政府所核備的基金(目前普通帳戶有414檔基金、特別帳戶有128檔基金),甚至連部分股票、債券都可作為投資標的。

台灣的員工呢?很遺憾,沒得選。

為什麼「自選與否」這麼重要?文化大學勞動及人力資源學系助理教授潘世偉認為,政府控管勞退基金到最後一哩,績效只是一灘死水。

台大財金系教授、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邱顯比則形容「目前的勞退新制是政府只做一套衣服,卻要400多萬員工塞進同樣一套衣服裡」。這會出什麼問題呢?一方面是因為當政府設定了保障收益,基金績效就不可能超過保障收益太多,這個現象在四大基金的操作上就已得到證實。

另一方面,每個人對於報酬率的高低都有不同的設定,對於50歲以上、已屆退休年齡的人來說,2%可能就足夠,但對一個25歲、才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來說,投報率過低,就會有退休金不足之風險。

「明明是我的退休金,卻不能自己決定投資組合,還得擔負政府操作績效偏低的風險」,這種不合理的現象,正是台灣勞退基金最令人詬病的問題之一。

差異2:提撥少報酬率低

雖然沒有一個人會認為自己存到足夠的退休金,不過要比較退休金的多寡,「所得替代率」會是一個理想的方式。所得替代率是指,退休後每月所得占退休前每月收入所得的比例,所得替代率越高,代表退休後的每月所得越接近退休前的所得,生活品質自然較好

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協會的統計,世界各國目前的所得替代率平均水準約在60%到70%之間,但是行政院勞委會所預估的國人所得替代率卻只有40%左右,不僅意味著國人退休後的每月所得,只有原本工作所得的一半不到,與其他國家相比,更遠低於一般水準。

基本上,所得替代率與兩件事情呈正相關:「每月提撥比例」以及「報酬率」。也就是說,當每月提撥比例越高,或是勞退基金的報酬率越高,所得替代率也就越高,退休後的生活也就越有保障;換句話說,台灣勞退新制的所得替代率這麼低的原因,就是「先天不足(每月提撥比例低),後天又失調(報酬率低)」。

目前,政府只有強制規定雇主每月須提撥6%,員工可自行決定是否提撥,但因為民眾對於政府管理的勞退新制信心不足,在勞退新制開辦2年來,自願提撥比例呈現下滑的走勢,使得目前多數員工的個人帳戶中,只有雇主每月提撥的6%,不僅低於香港的10%(雇主、員工各5%),更遠低於新加坡的34.5%(雇主14.5%、員工20%,員工年齡滿50歲之後,總提撥比例將逐漸下降),這是「先天不足」。

後天失調則是指,就算以政府保證的報酬率約2%來看,仍低於新加坡的2.5%、4%(不同帳戶有不同的保證收益水準),以及香港的6.99%。

因此,在提撥比例與報酬率雙雙偏低的情況下,台灣勞退新制的所得替代率如此之低,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新加坡公積金1955年開辦,香港強積金2000年起實施,台灣勞退新制則在2005年正式推行,如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能成立,台灣理當汲取前人經驗,設計更為理想的勞退制度。雖然目前看來,台灣勞退新制還有許多可改善的地方,但與香港、新加坡相比,台灣還是具有優勢。

優勢1:架構簡單

看似面面俱到的新加坡公積金制度,新加坡人民卻表示「能懂5成就很了不起了」;因為,制度一改再改,疊床架屋的結果,就是制度繁雜,難以看清全貌。

舉例來說,一名新加坡員工從加入公積金到退休後,可能擁有5、6個以上的帳戶,每個帳戶的用途、可用於投資之比重、最低餘額的規定都不盡相同;再加上新加坡政府隨時都會公布新的規定,一般民眾大多只能接受,沒有太多與政府商討的空間,使得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架構繁複、規畫細密、計算精準,但是「太複雜了」!

台灣由於已有全民健保制度,因此勞退新制不需要像新加坡那樣,必須將醫療保健納入考量,只需緊扣「退休」二字即可。

優勢2:收費平台完善

香港強積金雖然獲利表現佳,卻必須支付2-3%的管理費,更因為不同金融機構所開立的帳戶無法互通,而衍生個人帳戶過多、管理不便的問題,幾乎每換一次工作,就得重新開設一個新的帳戶,不僅資金分散難管理,更平添不少管理費用。

淡江大學保險學系副教授繆震宇則指出,台灣目前勞退基金統一由勞保局保管,收費平台完善,即使未來開放自選,也只需建立好的「投資平台」即可運作。

就像圍城一樣,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沒有一個制度能臻完美,新加坡人抱怨公積金制度太複雜,香港人羨慕台灣與新加坡有醫療保健制度,台灣人則擔憂退休老本縮水,老年生活堪虞;看來,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退休基金管理方式,確實不太容易

何謂確定提撥制?

台灣的勞退舊制屬於確定給付制,退休金最終給付責任在雇主身上,因此,要採用何種投資組合的決定權,掌握在雇主手上,員工只要在該企業的工作年資滿25年以上,退休後就可領到一筆退休金。「確定提撥制」則是由政府明定了雇主、員工每月所應提撥的比例,按月撥款至員工的個人帳戶中,由於最終所能拿到的退休金額無法事前確定,退休金的變動風險得由員工來承擔;因此,理論上投資組合應該也是由員工來選擇才對,這樣才符合「誰承受風險,誰就決定投資組合」的原則。

2007年9月6日 星期四

400萬勞工 誰玩掉你的退休金!?

理財周刊366期 文.許立佳

8月盛夏,阿娥抱著剛出生一個月的吉祥,在客廳踱步哄睡;吉祥哭了好一陣子都不肯入睡,阿娥自言自語說:「過陣子,媽媽帶你去算命,看看你的未來怎麼樣。」這句話,讓吉祥的爺爺聽到了,他說:「吉祥,你根本就免去算命啦。在台灣出生,就比在奈及利亞好命。」

在哪裡投胎,看上輩子;要如何終老,就看這輩子;而退休金夠不夠多,將決定你是不是「好命老人」。

各國退休族 命運大不同

不過,讓自己的退休條件勝過奈及利亞,恐怕不是上班族對退休生活的期待。也許我們的退休水準比不上一些先進的歐洲國家,或是美國、澳洲,至少,也不可以差新加坡、香港的水準太多。然而,在目前退休新制運作下的退休基金,恐怕要讓很多國人失望了:同樣都是在地小人稠的華人地區,為什麼新加坡、香港可以好命地過退休生活?

首先,帶各位坐一趟「回到未來」的旅程。根據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王儷玲,在台大兼課所指導的一份報告指出,在考慮各制度提撥率等規定下:以一名25歲的研究生畢業後起薪新台幣4萬元的水準來看,若以3%的薪資年成長率計算,退休金年報酬率若分別為4%保守型、6%成長型、8%積極型比較;當他合乎各個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時,以積極的8%投報率來看,香港的退休制度可以領到新台幣2169萬元,澳洲2018萬元,美國1187萬元,台灣的退休制度僅能領到782萬元。在香港退休,可以領到比台灣多2.77倍的退休金。


舉例來說,今天這4個國家的老人走進麵店,香港老人吃得起35元的米粉,外加切上小菜,包括35元的瘦肉、20元的燙青菜,再加上10元的滷蛋;澳洲人除了米粉外,只能叫瘦肉和滷蛋;美國人除了米粉外,只能叫一份滷蛋;相較來說,台灣人最可憐,連米粉都吃不起。

事實上,以上都是非常樂觀的算法。根據勞委會的統計,4萬元的薪資是勞工平均薪資,並非是起薪水準;更何況,對於目前「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的情況下,年增3%的情況,簡直是緣木求魚。還有一個更關鍵的因素是,若把投資報酬率也計算進去,香港的勞退基金年化報酬率約是台灣的3.5倍,將來台灣勞工的退休品質遠不如香港

新加坡、香港 值得借鏡

2005年上路的勞退新制,這2年來由於監督機制未成立,勞委會僅能將這筆基金採用定存的方式「保管」;在今年7月監理委員會成立,將開始逐步開放投資限制。換句話說,面對這筆退休基金,政府終於可以開始為全民「理財」了。

然而,這筆基金要如何理,是個大學問。受限於現行法規,勞保局也希望能找到具有公務人員資格的優質操盤手、勞工團體直言要保證收益、專家學者急著要政府趕緊推動自選制,加上勞退新制推動沒幾年,還有很多勞工陷在相關名詞與制度意義的漩渦裡,聽得霧煞煞。其實,辛苦工作的上班族要的不多,只有一個簡單的問題:每個月老闆幫我提撥6%的退休金,到退休的那一年,我的錢會領得回來嗎?到底夠不夠用,能夠當「好命老人」嗎?

新加坡就是為了考慮「退休金不夠用」,曾經在退休金方案做變革。1955年,新加坡公布《中央公積金法》(CPF Act),是一項強制儲蓄的退休金方案;1980年代,由於中央公積金被批評為利率過低,無法提供有效保障,所以在1986年進行改革,也就是所謂的公積金投資計畫(CPFIS)。這項改革,就是改變之前全由政府操作基金的方式,員工可將「普通帳戶」與「特別帳戶」的部分金額用於投資,只要是政府所核備的基金(目前普通帳戶有414檔基金、特別帳戶有128檔基金),甚至連部分股票、債券都可作為投資標的。

台灣制度 球員兼裁判

香港在1993年施行的ORSO,在2000年年底推行的強制性公積金計畫條例(MPF),加強政府的監督機制,卻開放更高的市場機制,因此基金的投資績效受到好評。

當鄰近的國家與地區分別開放勞退基金交予市場機制運作,晚近的台灣勞退基金(新制)卻還沒有見到政府一步到位的決心,依舊還是單一基金,由政府同時扮演理財兼監督角色,也就是球員兼裁判。

「政府想要當保母,可是要先問:這個保母有沒有奶水?」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秘書長、淡江大學管理學系系主任陳登源說。今年3月底,由投信投顧公會主辦的一項民意調查指出,有67.7%受訪者對政府運用勞退基金的投資效益不具信心;有81.8%受訪者認為,政府所規定的勞工退休金和勞保的老年給付,對於退休生活的經濟保障並不足夠。

開放市場 讓勞工選擇

目前,政府對勞退新制資產配置的規範較僵化,是影響投報率的主因。政府的角色定位,加上法規的限定,讓勞工們普遍疑慮這筆退休金是否會變大。勞委會主委盧天麟表示:「投資專家說,『資產配置,扮演財富多寡的9成因素』,所以我們不斷爭取放寬投資條件。」他追求勞退基金投報率可達7.5%;但是,今年投入的時間太短,所以他預計今年的投報率約在3.5∼4%。

事實上,現代的勞工若接受政府單一基金的操作,還不如開放市場機制,由政府審核多元投資方式,包括成長型、平衡型、積極型,以及目標日期型(確定退休年齡,隨著不同人生階段自動調整資產配置),讓勞工自己選擇適合的理財方式,才能讓退休金變大

畢竟,退休金不夠多的風險,是由勞工承擔。也就是說,勞工不需要政府的奶水,只要政府幫他們監督上架的各種廠牌的奶粉品質,勞工自會選擇適合自己現況的品牌與產品。

台大財金系教授、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邱顯比則形容,「目前的勞退新制是政府只做一套衣服,卻要400多萬員工塞進同樣一套衣服(同一套資產配置)裡。」

事實上,目前勞工普遍都對理財有相當的認知與習慣。根據同份調查指出,有66.7%的勞工會主動了解投資訊息,而且高達45.2%的勞工在20∼29歲就開始進行退休財務規畫。

淡江大學保險學系副教授繆震宇指出,目前,台灣的勞退基金統一由勞保局保管,收費平台完善,即使未來開放自選,也只需建立好的「投資平台」即可運作。王儷玲指出:「其實,這些自選方案的平台已經彙整出來,接下來,要看政府的態度了。」

「我們希望政府可以盡快訂定『日出條款』,也就是說先立法,讓相關業界積極準備能夠提供適當的產品給勞工選擇,政府的監督機制也會更完善。」邱顯比說。

勞退基金護盤疑慮揮之不去

另一個讓勞工擔心的,就是長久以來,所傳聞政府拿四大基金(郵儲基金、勞保基金、勞退基金、退輔基金)護盤,「以維持台股的穩定性」。一位熟知退輔基金操作的人士私下透露,「這種不合乎勞工權益、公平正義的情事時有所聞。」另一名對四大基金護盤知情人士指出,「這叫做『財政上的定時炸彈』。」

為什麼是「定時炸彈」?他解釋,因為政府可以訂定幾種方案,去調整炸彈的爆破時間,例如延後退休的新辦法、給付條件降低、提撥率提高等,「透過一些機制的操作,官員就可以避免在自己任內成為『最後一根稻草』的罪人」。

「目前,這種拿退休基金護盤的情況,據我所知已經幾乎沒有,」邱顯比說,「包括監理委員會也都傾向『不准護盤』的態度。」他觀察,只是政府提供給大眾的資訊完整性,仍有待加強,再加上過去護盤的既定印象,產生大家對政府的不信任。

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潘世偉指出:「所有的問題,要回歸一個重點:政府的角色是什麼?」

政府的角色,最終是幫全民過有品質的退休生活。幫得多不如幫得巧,如果政府的賺錢能力不及一般金融專業的情況下,就應專注在把「裁判」的角色扮演好,既然承擔退休金多寡的後果是勞工,投報率和風險承受度也應該由勞工來決定,政府只要幫忙確認:這些幫勞工賺退休金的工具,確實很能賺錢,而且都很有良心。

上班族的6%退休金,在新制提撥到個人帳戶的機制下,當然可以拿得回來;只是,夠不夠多,是未來生活品質的關鍵。畢竟,好命老人的定義,當然不只要吃飽穿暖,還包括有能力遊山玩水、慷慨買糖給孫子等;這種快樂和自由,就是好命老人的基本訴求。一套能否讓錢變大的勞退基金制度,左右了你我退休時的那一刻,是哭還是笑。

退休可以拿到哪些錢

勞工退休時可以拿到兩筆錢:第一筆是「勞工退休金」(包括勞退舊制與新制),第二筆是「勞工保險金」(老年給付)。

使用舊制的「勞工退休金」是由雇主提撥,在台灣銀行存取的也是雇主的戶頭,簡單來說,如果沒有在現任公司服務到退休,就會領不到退休金,有些不肖雇主甚至會在屆退前辭退勞工以省下退休金等因素,也就是後來推動新制的重要原因。

使用新制的「勞工退休金」是由雇主提撥,員工可決定是否自行再提撥,在勞保局存取的是以受雇者的名字為戶頭。

半年報》台塑化繳稅王 台積獲利王

【經濟日報╱記者蕭志忠/台北報導】 2007.09.06 02:32 am

企業半年報全數出爐,台塑化(6505)繳稅91.3億元居冠,其次為中華電(2412)繳了63.7億元、鴻海(2317)繳58.3億元,上半年賺最多錢的台積電(2330),繳稅33.8億元,居上市公司第五名。

上市公司半年報揭露企業營運能力,宏達電(2498)上半年以每股稅後純益20.08元、每股淨值89.33元奪魁;台積電以總獲利477億元、總資產6,202億元獨占鰲頭;台塑化繳稅91.3億元奪冠,都是上市公司中的「叫我第一名」。

上市公司繳稅最多的除了台塑化、中華電、鴻海居前三名外,中鋼的56.4億元居第四,台積電第五;所得稅認列超過20億元還有台塑、中信金、台化、華碩、台新金、第一金、台灣大、廣達、國泰金等。

上半年營收最高上市公司為鴻海的5,102億元,平均一天創造近28億元營收,總計上半年有13家上市公司營收超過千億元,前五名為鴻海、廣達2,971億元、台塑化2,938億元、華碩2,932億元、仁寶1,959億元。


每股純益最高的為宏達電的20.08元,其它依序為聯發科16.06元、大立光8.36元、陞泰7.5元、可成7.14元;聯詠、立錡、奇偶、力成、南電、長虹、大成鋼、帝寶、中航等每股獲利都超過5元。

稅前盈餘最高的為台積電的477億元,前五名另有台塑化376.5億元、鴻海370.9億元、中鋼318.5億元與中華電309.7億元。

台積電以6,202億元為國內總資產最雄厚的上市公司,其次為鴻海5,284億元、友達5,208億元、中華電4,752億元、台塑化4,597億元、奇美電4,150億元、南亞4,064億元;聯電、台化、台塑等的總資產都超過3,000億元。上市公司目前每股淨值最高為宏達電的89.33元,總計有八家每股淨值超過50元,分別為聯發科69.54元、鴻準67.49元、鴻海59.21元、南電58.57元、亞光58.31元、玉晶光52.45元、可成51.66元。

2007年9月5日 星期三

兩種股票令贏家最心動

錯殺股!超跌股!
財訊月刊 記者:陳仲興

股災重擊投資人信心,在恐慌性賣壓當中,很多股票卻被錯殺了,究竟,投資人現在可以進場撿什麼便宜貨?

受到美國股災拖累,台股從七月底在短短三個禮拜內就從九八○七點急跌到七八九七點,跌幅超過一八‧六%,相較於道瓊工業指數下跌一○‧七%以及那斯達克一四%的跌幅,台股災情比起震央的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實際上,這次美國發生股災,除了中國大陸特別抗跌以外,其餘地區主要國家股市跌幅都超過美國,其中,位於遠東地區的日本、台灣、香港以及韓國,跌幅都超過一成五,歐洲地區的德國、英國與法國跌幅則介於一一%到一五%,也就是說,距離美國越遙遠的國家,對於次級房貸的恐懼,看起來是越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發生次級房貸問題,性質與發生於一九九八年八月的LTCM(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過度擴張信用相當類似,為解決信用突然緊縮的問題,美國聯準會都以降息的方式展現對抗空頭的決心,果然道瓊工業指數在LTCM危機後三個月就將下跌的指數漲回來。更令人訝異的是,從月線來看,在LTCM爆發後一年,竟然有九個月的時間收了紅棒,這段期間的指數漲幅則超過五成,而今年以來道瓊指數的漲幅不過五%,顯然,懂得在危機入市的投資人是最大贏家。


危機入市買錯殺股,年報酬率可能一倍

以台積電來說,美國次級房貸的問題看來並未對該公司滿載的產能帶來影響,部分IC設計廠商甚至反映,由於台積電產能爆滿,為了搶時效,他們只好將訂單轉到聯電,儘管如此,聯電的投片天數還是從三十天延長到四十五天。

也就是說,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基本面其實不錯,近期隨著全球股市崩跌,主要是外資大幅賣超,同時,員工分紅費用化將在明年開始實施,這些拿到大量員工分紅配股的員工,由於幾乎不用成本,當然要趕快出脫手中持股,賣壓也就顯得特別沉重,台積電是台灣最具競爭力的企業,該公司本益比受壓縮,台股自然抬不起頭。

不過,外資與高科技業員工的賣壓告一段落後,台股還是會重新回到上升的軌道,畢竟很多公司的股票都被錯殺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華電信,以該公司最近五年發放的現金股利來看,每年平均都配發四元的現金股息,以八月二十一日收盤價五三‧三元計算,殖利率高達七‧五%,明顯優於定存。

定存概念股進可攻,退可守

同樣具備定存概念的則是台塑集團的股票,包括台塑、南亞以及台塑石化現金股利都在四元以上,以八月二十一日收盤價計算,殖利率也都超過定存一倍,對一般的投資人來說,就算股價保持在目前的水準,股東也可賺取優於定存的股息報酬,一旦股市重演LTCM爆發後的歷史,股民又有機會賺取差價,算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好選擇。

此外,水泥股當中的亞泥、食品股的統一、百貨股的特力以及機電股的永大,則是股息殖利率高,同時又具備中國收成概念的投資標的。尤其,○八年的北京奧運將帶動中國大陸食衣住行的龐大需求,對於亞泥以及統一等公司未來的獲利,顯然將帶來更多的助益。

除鴻海與台積電外,聯發科、華碩、宏達電以及美律則是財務體質不錯,負債比低的優質公司,其中向來是政府基金護盤焦點的華碩,在品牌與代工分家後,未來可望搶回蘋果與新力等大客戶訂單,進一步挑戰鴻海,成長潛力值得注意。

至於積極型的投資人,則可挑選財務體質健全、股東權益報酬率也不錯,股價卻超跌的公司,當作選股的參考。一旦多頭重掌兵符,包括LED、太陽能的中美晶與合晶,以及創意與揚智等IC設計廠商,仍有風雲再起的機會。

法人表示,從趨勢的角度來看,這三個族群算是最明朗,能見度也最高,其中,LED當成NB背光源需求明顯成長,在應用愈來愈多的情形下,大集團企業也想盡方法要進來分一杯羹,因此LED族群始終看回不回,每逢利空,更是LED族群的買點,尤其鴻海入主去年大虧的先進開發光電後,這次碰上全球股災,不論是上游的晶粒廠商─晶電與璨圓,還是下游的封裝廠商億光、佰鴻,股價修正幅度都相當有限。

華碩有政府基金掛保證

另一方面,生產太陽能電池矽晶圓的中美晶與合晶由於需求仍旺,就連下游的電池模組都出現罕見的漲價,業績還會繼續向上衝,因此股價雖然已經大幅飆漲,多頭仍是打死不退。

至於IC設計更是台股的領頭羊,一旦多頭信心恢復,這三個族群可能還是最能蓄積人氣,帶領多頭繼續向上攻堅的先頭部隊。

此外,群光六、七月的合併營收分別比去年同期成長二一‧四%與三五‧八%,顯然,旺季換機潮帶給群光NB照相模組的貢獻相當可觀,法人估計,群光今年每股獲利可達五‧六元,這次股價卻回檔超過兩成,以八月二十一日收盤價六十四元計算,本益比僅有十一倍,也是投資人可以考慮的目標。

三大財富管理銀行看全球風暴

財訊月刊 記者:劉德宜

台灣、新興亞洲是投資首選

美國次級房貸問題引發一場風暴,使得八月全球投資市場深陷流動性不足深淵,各國股市狂跌、投資人財富猛縮水,如何趨吉避凶?三大財富管理銀行認為,股債市約於十月時將逐漸回復,現階段建議進場長線布局,投資區域瞄準新興亞洲,台灣是首要標的;股債配比上,股略高於債。

這次的股災屬於「全球型恐慌」,跌幅之深、速度之快更勝二月底的股災,很難不令投資人深恐血本無歸。台灣三大財富管理銀行中國信託商銀、台北富邦銀行與台新銀行的投資研究團隊則認為,從基本面來看,次級房貸對美國經濟成長「有減損」,但不至於造成停滯。

富邦投顧董事長丁予嘉分析:「美國財長包爾森(Henry Paulson)已經說了,美國經濟下半年會較差一些,但不會不成長,目前評估美國今年全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約在二‧二%至二‧五%,顯示美國經濟體在實質面上,不論製造業或就業均無虞。」

十月股債市趨穩

從股災的暴風眼—次級房貸證券化商品來看,台新金控財富管理事業群總經理許道義認為,以「Market to Market」或理論價格的角度,次級房貸經過CDO(抵押債務債券)層層包裝分散風險之後,都不至於釀成重大股災,如今卻發生,是因為槓桿操作倍數達五倍,加上美國大型基金公司相繼認賠,各基金競相贖回產生流動性不足風險,被波及層面很小的台灣跟跌,主要是台灣的資產產品在財務報表上被列成「交易」與「備供出售」,一定會面臨市價評估,許道義說:「這次事件也讓大家認清多項產品間關係並不單純,特別是信用連結的固定收益商品。」


市場估計,全美次級房貸有九千億美元,高風險群集中在二○○六年到○七年發行的CDO,預估可能發生違約或降級占比約五%,避險基金則占CDO的一○%至三○%,實際損失面不多,所以目前全球投資市場最主要的問題是信心崩盤。實質上,丁予嘉認為,市場最擔心因次級房貸信用評等調整,而利率被迫狂飆,不過各國的中央銀行金援也等同於降息,加上FED已在八月十七日宣布降低重貼現率,重挫的股市回頭來還是要反映基本面。

中信金控財富管理團隊以模型試算,市場對次級房貸風暴對債市造成的失序,預估要到十月左右才能逐步回復,至於股市則因為負乖離太大,預估到十月時,市場急拉反彈回升的幅度,可能還低於股災前的最高點,財富管理執行長尚瑞強建議,從現在到第四季止,不要錯過股市反彈、兼顧風險下的整體最佳資產配置比,就是股債接近平衡的「六四比」,個別屬性的投資人再依各自對風險的偏好做調整。

許道義也認為「股債六四比」與全球指標(World Benchmark)相當,操作策略上保守型投資人宜待震盪緩和後再進場,積極型則以分批、分區域的方式進場布局股市;債市投資上,轉入信評較高的債券,如美國政府公債與高獲利企業公司債,至於過去標榜高收益的新興市場債券,持有部位不超過債券部位的五○%。

股市布局上,許道義建議一半鎖定台股,另一半則配比新興市場五成、美歐日股五成,主要是海外投資風險升高,布局宜穩健。至於大中華在內的新興市場基金挑選,建議以內需、基礎建設類為主,歐美日股則以資源型與藍籌股基金各半。

新興亞洲錯殺投資比重拉升

丁予嘉則認為,債市上,最積極的投資人可以進場搶進已經是最低點的高收益配息債,但進場時機要抓對,如果已經漲升,則不宜冒進、仍是以信評在A++以上歐美債券為主要目標;股市上,基金投資也是以新興亞洲為主,再者為新興歐洲,第三則為以英法德大型上市公司為主的歐洲大型股,對於美國股市則要減碼,原因是預期美國道瓊指數恐怕不會再創新高,但是手上有美國S&P500的藍籌股由於屬價值型投資,建議「持有」、不做加減碼;日本股債市的問題則是因為利率太低與政經情勢有疑慮,而且日股本益比仍偏高,僅建議做為基本配置

新興亞洲股市上,以台灣、香港、南韓為依次順序配置,台灣與香港是看好中國大陸市場,南韓除了跌深,第四季的電子旺季不容忽視。至於特殊類型的基金,向來不看好原物料與能源基金的丁予嘉仍舊不修正初衷,論點還是「漲多」;倒是他看好替代能源與生技基金,至於在歐美跌跌不休的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他則認為發展中的亞洲,REITs仍是可以投資的標的。

尚瑞強則認為,不論那一類型的投資人,債市布局都要以高品質債為主,至於股市,積極型投資人要以新興亞洲優先,若按MSCI新興亞洲的權重,首選市場為進入電子產業旺季、又以電子業為主要產業的台灣與南韓。

以基本面來看,南韓內需市場穩於仍受到雙卡衝擊消費力的台灣,不過台灣最特殊的題材是「選舉」;再者可以考慮的是新興東歐,基金類型除了股票型,科技與黃金基金也可以考慮。

穩健型投資人股市投資,基金挑選方式則以「全球新興市場」與「藍籌股」等具有定存股概念為準則,特殊基金則應減持科技與黃金,加碼電信、替代能源與公用事業類;保守型投資人的股市投資,就是以「全球型基金」為準。

買無上限醫療險 量力而為

【經濟日報╱記者 李淑慧】 2007.08.29 02:24 am

再過一個星期,台灣的醫療險、防癌險商品,將全面邁入「帳戶型」時代。

過去幾年在市場上狂賣的「無理賠上限」醫療險、防癌險,將全面停售,改為「有理賠上限」。

很多人最近都接到保險業務員的電話說:「終身醫療險、終身防癌險保單在8月底要停售,要買要快,從9月起,不僅會增設理賠上限,費率也會大幅調升,屆時再買會變得很貴。」

最近終身醫療險、防癌險的停售風潮狂吹,每一家保險公司的核保人員忙著處理大量的新投保件,連續好幾個星期加班到半夜。有保險業者形容:連保戶投保時要填的要保書都缺貨,可見這些即將停售的商品有多熱門。

為什麼保險公司要停售「無理賠上限」的終身醫療險、防癌險呢?


事實上,這種「限期繳費、終身保障、理賠無上限」的醫療險、防癌險保單,對保戶是相當有利的,萬一保戶不幸住院,一生之中不論住院幾次、每次住多久,只要合乎規定,保險公司全部理賠。

不過,這種做法,卻讓保險公司產生很大的風險,美國就有一家大型保險公司因為銷售長期健康險,也就是醫療險理賠超過預期而虧損累累,不得不選擇出售。

大部分的保險公司都選擇停售。因為如果一張保單附上保費調整機制,動不動就調漲保費,保戶大概會抗議。國際再保公司也不願承保這種沒有理賠上限的醫療險。

保戶要不要趁停售前趕緊去搶購無理賠上限的醫療險及防癌險呢?如果手上沒有醫療險、防癌險保單,或者保額仍然不足者,建議趕快去買。因為和有理賠上限的保單比起來,這類保單真的比較划算。

由於終身醫療險都有限期繳費機制,例如繳費時間是15年、20年,把終身的保障濃縮在15年、20年間繳費,有些人可能認為保費負擔不輕。尤其有些保險公司還會要求保戶先購買壽險保障,才能投保終身醫療險,保費又更貴了。

如果民眾的投保預算有限,建議保戶可以購買最陽春的「一年一保醫療險」,這類保單每年續保,最長可以保障到75歲,無法保障到終身,不過保費相對便宜。

股市亂流搖擺信心 把握4要點以應萬變

鉅亨網程宜華/綜合外電報導.8月30日

近日來金融市場的消化不良,肯定也讓投資人的胃感到抽痛。而且這場風波背後所暗藏的是一種連專家都搖頭嘆息的巨大危機,我們可能還不太了解狀況,只接受媒體不斷傳來「信貸危機」的相關警告,不過《MarketWatch 》主筆 Jennifer Openshaw從正面具體分析此波危機,以及提出投資人面臨「活蹦亂跳」的股市所該做的 4要點。

其實,發生的原因最終還是要歸咎到我們身上。房地產、大宗期貨和股市的資產價值在過於鬆散的信貸制度下被哄抬,許多信用不好的人突然也變得容易置產,這場荒謬的遊戲最終得畫下句點,不過曾出版「 TheMillionaire Zone」一書,以及身兼家庭金融機構執行長的 Jennifer Openshaw認為,這場風波結束後,美國經濟將更強健。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大家最終會回到現實,回到最初的保守態度,就像疫苗引起的一點小症狀,為的是防止更嚴重的疾病。

小症狀的影響可以是很正面的。次級房貸過後,借貸業務會漸回復到正常軌道,借款人將被更嚴格的條件審視。事實上,過度貸款的資金乾涸反而是件好事。另外,房地產和房屋數量應該依照市場需求來調整,而不是隨便一個人都可以貸款購屋,扭曲房地產的產業也應該淡出歷史舞台,人們不應該過份依賴借款公司。

既然我們對很多事情都不了解,風險就沒有消失的一天。現在次級房貸所引起的危機不容小覷,JenniferOpenshaw針對現況提出了 4要點,建議投資人該如何處理「好動」的股市。


一、留得青山在

記住自己是個長期投資人。美國北加州財務規劃師J. Jeffrey Lambert和 Jim Johnson最近在給客戶的信裡提到,「我們把此波震盪當作股市的常態表現,股市有時會變得有點情緒化,但長期來看是很理性的。」所以投資者秉持耐心,最終將獲得甜美果實。

二、儲備足夠資金

曾一度跌落的儲蓄率,如今又重回往日水準。有儲蓄習慣的家庭會比較少受到經濟振盪影響。不要靠信用借貸來增加資金,而且儲蓄金至少最好等於你 6個月的收入。

三、高風險投資?請避開

一朝被蛇咬。現在金融業越來越謹慎,投資產品和貸款開始被重新評估,更能反映出其存在風險。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件好事,透明化後的投資產品,更能讓投資者在衡量自己能力與風險後,做出最聰明的選擇。現在像中國股市這一類的高收益、高風險投資目前恐怕還不適合,但總有一天事情會好轉。

四、去蕪存菁

大多數的金融企業現正面臨房貸危機之火,但這正是一面分出善惡的照妖鏡,投資者可借以找出體質優良的金融公司或銀行,加入我的最愛。譬如 Bank ofAmerica 、Wachovia或Regions Bank等諸多良好企業不勝枚舉,他們大都有相當高的收益,而且財力雄厚到足以應付外界壓力。股神 Buffett也嚴守此原則。

總言之,投資者切勿慌張,冷靜後心思澄明,才能釐清頭緒,找出應付市場變動的下一步。謹守上列四大原則,這隻張牙舞爪的股市之虎,才能被乖乖馴服。

透明撲滿 可看到離目標有多遠

糖吃完了 只能喝苦咖啡
理財周刊 記者:蔡聖裕

曾經有位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試驗,他將1個群體分為3組人,讓他們分別步行到10公里以外的3個目的地。第1組的人不知道目的地的名字,也不知道路途有多遠,只告訴他們跟著嚮導走就行了。這些人走了2、3公里就有人開始叫苦,想要休息,走了過半的路,有人開始抱怨為什麼路要這麼遠,不知要何年何月才會到?越走情緒越低落,後來這第1組的人決定放棄,就在距離目的地不到1公里的地方。

第2組的人,知道目的地的地方,但是路途沒有里程碑,他們只能憑藉著過去的經驗來估算行走的時間與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他們都心裡有數,知道大概還剩多少距離,他們會彼此為對方打氣,所有的人都會得到鼓勵,重新振作起來,因為他們相信,目標已經不遠了。


第3組的人,不僅知道目的地的名字、路程,而且沿路上都有距離目的地的里程碑,人們邊看風景邊注意四周的里程碑,公里數從10開始倒數,只要走了1公里,他們就會給自己慶祝,過程充滿了積極的鬥志,就在不知不覺中到達了目的地。

在要求孩子儲蓄時,最常見的方式,是父母親答應倘若能把撲滿存滿時,就允許把其中的錢,用來買他希望得到的東西,而事實上,撲滿存滿的要求即是目標的訂定,且在這存錢的過程中,為能讓他瞭解目標還有多遠,最好用透明壓克力的小豬撲滿做為存錢工具,就可以讓孩子在存錢的過程中,很清楚知道離存滿的目標還有多遠,比較容易激勵他繼續完成的決心

對於孩子初步的儲蓄理財教育,可利用透明的存錢桶或撲滿的方式,幫助他們完成儲蓄的習慣,但對於已經熟悉數字和國字的較大孩子,則可開始要求學著記帳,藉著養成記錄零用金收支習慣,可以了解自己用錢是否超出預算偏離目標,進而漸漸會有因為用太多產生「透支」,或是沒用完產生「盈餘」的概念。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從小就讓他的孩子學著記帳,他要求孩子們,在每天睡覺時必須記下今天的每一筆開銷,無論是買玩具還是買鉛筆,都要如實地一一記錄。洛克菲勒每天晚上都要查看孩子們的記錄,無論孩子們買什麼,他都要詢問為什麼要這些東西,讓孩子們做一個合理的解釋。

如果孩子們的記錄清楚、真實,且解釋得有理由,洛克菲勒覺得很滿意,那他就會獎賞孩子們5美分。如果他覺得不好,就警告他們,如果再這樣就從下次的零用錢中扣5美分。洛克菲勒的這種詢問孩子花錢動機,但是絕對不干涉的政策,讓孩子們很高興,他們都爭著把自己記錄整齊的帳本,給父親檢查,父親並進一步指導什麼地方要改善。

洛克菲勒也經常告訴孩子們,要學會過有節制的生活,他在廚房擺放了6個杯子,杯上寫著每個孩子的姓名,裡面裝的是孩子們一周用的方糖,如果哪個孩子貪吃了杯子 的糖,那麼,等到別人喝咖啡放方糖的時候,他則只有喝苦咖啡的份。如果想要得到糖,就只有等到下周父母的發放。經過這樣的幾次訓練,孩子們都知道,有節制的生活是有好處的,而隨便浪費自己的東西,用完了,就只有等著嘗苦味了

當然,台灣的父母親一般是不贊成小孩子喝咖啡,所以效法洛克菲勒教育孩子節儉方式並不可行;但是,相同的精神,卻可以延伸至其他生活教育。

例如,許多孩子寫功課時,常常不認真,一拖再拖,造成可能整晚的時間就是在寫功課,如此,父母親就可事先評估該天功課的份量究竟應用多少時間可完成,然後規定孩子只能在該時間內完成功課,倘若無法完成,即不准繼續寫,要立刻上床睡覺;並跟老師約好,若孩子無法準時繳交功課,即給應有處罰,讓他瞭解時間是珍貴有限。想要成為富有的人,不知道有效使用時間,那是不可能的

2007年9月4日 星期二

存老本 通膨是最大敵人

聯合新聞網 記者呂郁青/台北報導
2007/09/03

通貨膨脹是籌措退休金大作戰的頭號殺手,物價上漲飛快,要存退休金不能只節流,開源更重要,趁年輕及早投資,報酬率才能勝過通貨膨脹率。

以較低的2%通膨率來計算,如果民眾現在假想退休後每個月生活費需要5萬元,等於30年後退休時的9.1萬元,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財富管理事業處協理黃培直說,「這就是通膨的可怕,把錢變薄了,如果規劃退休時忽略通膨因子,財務缺口愈來愈大還不自知。」

最近物價成長速度讓人害怕,假設將上調通膨的比率到5%,民眾現在擁有的100元資產,在30年後的價值僅等同於22元;就算通膨率只有1%,現在的100元在30年後也等於只剩74元。這個數字遠遠比大多數人想像得還要可怕。

依照歷史經驗,定存利率往往跟不上通膨成長率,把錢放在銀行定存很難打敗通膨。黃培直說,假如你的退休資產統統放在定存,退休金肯定一下子就會被通膨吃光光。


通膨時代除了改變消費習慣少花點錢之外,開源恐怕才是致富之道。永豐銀行零售金融處副處長韓志宇建議,民眾最好是強迫自己提撥目前年收入的20%至30%,有紀律地投資。為何不是提撥月薪而是提撥年薪的一定比重,韓志宇說,因為大多數人拿到一大筆年終總是比較「捨得花」,以年薪來規劃比月薪更加貼近實際收入與支出。

不少人在準備退休金時,因為覺得距離退休的時間還早,跟眼前美麗的衣裳或是豪華汽車一比,總是被欲望打敗,民眾往往先將退休金準備擺在一旁,先消費再說。韓志宇建議,可以將目標分為短期如三到五年、中期如五年至10年,接著才是長期的理財目標,比較容易達成。

但財務管理與生涯規劃中的風險管理也不可或缺,永豐銀行表示,每年在收入中提撥7%至10%做為風險管理的準備是極為重要的,不僅可備不時之需,並且也保護辛苦累積的資產,不會因為收入來源的中斷或減少而遭受折損。

很多人現在還幻想著有子女或是勞退金可以資助退休後生活,根據統計推估,各國65歲以上老人退休後經濟來源結構已轉變為:子女奉養金占28.5%,政府補貼為28.4%,0.8%是其他收入,因此,有42.5%的生活費要靠自己想辦法。韓志宇說,這是一個莫大警訊,以未來社會趨勢來看,退休生活恐怕還是得靠自己

2007年9月3日 星期一

股市、房市與創業,讓你既賺得錢,又賺得閒!

有錢,又有閒,幾乎是所有現代人的夢想!重點是,錢從哪裡來?如果想要賺更多的錢,就有賴學習如何建立有效的投資組合,並維持投資報酬的績效。完整的投資組合包括3大範疇:股票與基金、房地產,以及創業。

一、股票與基金

普通上班族要在一生中創造7位數美元的資產淨值,只要靠長期的股票投資計畫就可以達成,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們以投資組合超過100萬美元為標準,針對170名投資人進行研究,精粹出下列幾項共同的關鍵投資步驟。

1.不必求全壘打,專心上一壘就好

購買股票要考慮的重點是基本面,不要試圖在短期內賺取暴利。持續投資股市,每年賺取10%到15%的投資報酬,會比操作風險極高的投機股好得多。基本上來說,就是要靠投資多支股票讓自己成為百萬級投資人,不要直接押在特定個股。

整體看來,百萬級散戶往往會選擇「績優股」,而所謂「績優股」的意思是:


.屬於成長中市場,不是循環市場:只要產業成長,優質企業也一定會隨之成長。
.自己會想擁有這家企業:這類企業符合自己的喜好和興趣,而且經營狀況良好。
.現金流量穩定,而且負債水準合理:這些企業的財務狀況健全,能夠在穩定財務下制訂經營決策。

同樣的指導原則,多半也以用來選擇基金,最常採用的指標包括:

.如果基金一年的管理費率高於1.4%,就不要購買。
.買進的基金年周轉率要低於100%,最好是低於50%。
.能夠追查到3年或3年之前的投資績效,才考慮購買。

2.每個月都投資,金額不多也無所謂

定期投資會強迫自己把支出控制在收入之內,這麼做有助降低風險,因為時間可以分散投資風險,而且還會讓自己投資愈來愈多資金,為自己在未來創造更多價值。

百萬級散戶為了確保自己會按月投資,會採行下列幾項實用的策略:

.讓投資計畫進入「自動導航」模式,從銀行帳戶中自動轉帳購買共同基金,這樣投資就可以自動進行。
.把股利再投資,加碼同一家企業的股票
.完全不管分析師認為目前市場是多頭和空頭,只把市場視為資源,長期下來可以為自己帶來財富。

3.買進然後持有、持有、再持有

想餵飽自己的荷包,就要在買進股票之後,續抱5年、10年或20年,甚至更久。重點是,只要抱定長期持有的心態,避免短線進出,就可以創造大量財富

只有在買入理由不存在下才出脫持股:事實上,手上的股票應該是自己研究後決定買進的,除非符合少數幾項合理的理由,才有必要脫手。這幾項理由分別是:

.該公司因為獲利不佳,不配發股利。
.管理團隊有重大變動,未來的狀況可能會有問題。
.負債比重急速上升,公司償債能力將出現危機。
.對該公司前景有所疑慮,而這家公司又在自己的總資產淨值中占了極高比重。

二、房地產

房地產是最佳的致富工具之一。學會靠房地產累積財富有一項好處,那就是不論選擇投入哪種標的,都可以運用相同的投資原則。成功關鍵不在於選擇哪種標的,而是在於要找到理想的標的,其作法如下:

1.找到並分析理想的房地產標的

分析一件物業並決定是否要購買,應該只要花90分鐘就夠了。其實是要找出以下3項基本問題的答案,這些問題是:

.這件物業現值多少?
.需要進行哪些修繕工作,花費又會是多少?
.自己現在可以出價多少?

2.把握房地產可能帶來的各種收入

投資房地產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有各種各樣的方式可以賺錢。要靠經營房地產獲利,可以採取下列4種基本策略:

.轉售承購選擇權
作法是找到理想的標的,簽訂承購合約,並且在成交之前找到這件物業的新買主。這表示自己在這項標的上不必花費分文,投入的只是時間和精力。至於自己的酬報則是,賺取一買一賣之間的價差,就當作是仲介的佣金。

.買下、整理、出售
作法是,找到需要粉刷、清理和修繕的房屋,整修好之後再以較高價格出售。關鍵是,必須確定自己選定的標的能夠帶來充分獲利,值得自己投注時間、管理費用以及資金成本

.買下、持有
這表示你打算長期持有這件物業然後出租。長期下來,資產價值會穩定成長,而負債則會遞減。只要房子能租出去,房客就會為自己帶來現金流,而上述益處就能實現。

.投入融資業務
如果買賣物業的經驗相當豐富,一定會介紹許多購屋者向銀行或放款業者貸款,而這項策略的作法就是,要靠介紹別人貸款收取佣金。有了經驗之後,甚至可以開始承購數種貸款,或是自己放款給購屋者。一定要先下功夫研究,了解是否需要執照或證書,才能從事這項業務。

另一投資組合「創業」~~請見《大師輕鬆讀》8/30出刊第243期:〈賺錢理財一點就通〉